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专业课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专业课笔记

篇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师生比移动互联网创新性实用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每年各类高校招生的学生人数逐年提高,而我国很多高校的师生比在扩招的情况下很难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由于每个学生都需经历毕业设计的阶段,造成每个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均有可能同时指导多名学生。在我国现有的700多所高校中,大部分是应用型高校[1]。对于应用型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如何为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的课题,似乎是困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的一个难题。

二、毕业设计课题选定时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设计的时间大约为4个月时间。这4个月时间要完成从选题、开题报告、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编程、调试、测试、完成论文及答辩等的整个过程。对于本科生而言,由于原来没有科研开发的经验,均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毕业设计的课题,多少会存在诸多如知识缺乏、无从下手、不懂科研开发的方法、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问题。而毕业设计课题如果选择不当,则更有可能造成要么课题太简单,达不到学校的培养目标;要么课题太难,学生毕业设计完不成或完成质量差的问题。从多个高校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课题老旧,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不少高校中,由于毕业设计的学生较多,同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又忙于教学,对当前的科技及应用发展不了解、不学习,致使给学生出的课题多年不变、陈旧而跟不上时代。例如,有的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等课题,每年都被学生反复做,不仅学生没有兴趣,还有可能造成学生的抄袭拷贝的现象。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课题如果仍然是单机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显然与当前的实际情况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相匹配。

2.课题类似或雷同,不能全面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些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善于思考、缺乏热情、或是敷衍了事,致使每年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雷同或类似,没有任何的变化或创新。例如,每年均让学生设计建立不同的购物网站,有的网站卖水果,有的网站卖文具,有的网站卖手机等。虽然这些课题从表面上看似乎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几乎所有开发手段和技术均雷同,很难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互间抄袭借鉴的可能性也很大,教师是省事了,学生却学不到更多的东西。

3.课题贪大求全或纯理论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在对科研和技术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盲目地在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过程中,贪大就全,全部是纯理论的研究或综述。例如,XX技术的研究综述、XX行业的发展概况、浅析XX学科的走向等。作为一个未有过多少科研开发经验的本科生而言,基本不可能对某个技术、行业和方向做出全面综述或评价的。对于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而言尤为如此,该专业更应归类为一种实践类专业、需要一定动手能力的专业,纯理论研究还是由更高层、更专业的研究人员去实施较好。

4.课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差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有不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几乎没有多少参加科研工作的经历,如果还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话,其确定的课题往往毫无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做网络工程的全是用诸如CISCOPacketTracer这样的模拟工具进行纸上谈兵;做程序设计的,编一段毫无实用价值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做硬件的买一块开发板做一个毫无创新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等等。

5.课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不符

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动手能力都有可能有不小的差别。不少高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任由学生自己命题;或教师本人盲目命题,强行布置给学生。结果是,有的课题太过简单,造成学生草草了事,学不到实质的东西;而有的课题则太过复杂,远远超过学生自己的能力水平或专业方向,均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及完不成任务的情况。

三、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的原则

1.符合学生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选定的课题应该符合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能综合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例如毕业设计课题应能培养学生情报检索、英文阅读、数学统计、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绘图、硬件制作、测试和验收、科学写作和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选择课题时,一方面要与所学的专业对口,另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综合素质。

2.以教师选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的双向选择原则

本科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决定了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应以指导教师为主,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职业方向和学生能力特点先拟定若干课题,供学生选择。当然也可在学生意愿、爱好和初步选题设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这种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的课题,更能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也更易达到并符合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

3.与时俱进,选择实用性强的应用或技术类课题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前的技术和应用现状,选择符合当前技术和应用的潮流,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一定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这类课题,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有利,学生也可能更有兴趣、更有动力。而且实用性强的课题,一般还有利于学生查找到各种资料,不至于太冷门或资料太少而完不成任务。在当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和大量应用的今天[3],应充分考虑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与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相结合,既符合时展的需要,又对学生的今后的职业生涯提前打好基础。

4.坚持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更多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国家提倡大众创新、全民创业的历史机遇下,坚持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毕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只是“设计”或“开发”,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4]。高校教师本身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并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同时,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并实施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创新的想法,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课题的创新性。

5.为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尽可能选择不同的课题

结合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满足学校教学培养目标的条件下,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课题。一方面这类课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生也更容易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事实上,不少学校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和专业方面的不同,或选择偏重软件编程;或选择偏重硬件设计;或选择网络工程等等。所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能力特点,课题难度和工作量应适中或稍大,与学生的能力和时间基本匹配,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6.尽可能选定课题开发固定费用较少的课题

一般应用型高校的经费均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承担太多的课题经费,当然让学生自己额外支付大量的课题经费,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于一些需要较大投入的课题,对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而言并不合适,应尽可能选定那些固定开发费用较少、学校或学生能负担的起的课题,尽量避免因课题经费不足而无法实现的情况。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软件编程、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APP或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设计,一般需要的课题经费极少,毕业设计课题应着重考虑这一类课题。

7.以独立课题为主,合作开发课题为辅为学生确定课题

由于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尽相同,对于本科生而言,尽量为每个学生确定一个单独的课题更为合适,这也使每个学生均有机会了解掌握一个课题完整的研发过程。合作开发课题因为需要多人的配合,并不适合初次参加课题研发的本科生。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为如此,一方面计算机类的课题是环环相扣的,有一个人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自己的任务,均会给整个课题的进度和完成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这种合作开发课题也可能影响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间综合能力的考察。

四、开拓思路,拟定创新性和实用性俱佳的毕业设计课题

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类应用层出不穷。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及各种工具的出现和完善,毕业设计可选课题的范围和内容已大大扩展,这就需要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广阔的视野,注意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结合最新技术,拟定出创新性和实用性俱佳的毕业设计课题。以下,我们就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给出一些拟定毕业设计课题的思路,供参考。

1.利用学科中学习过的技术及其这些技术的延伸,开发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领域,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种相关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技术在不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产生千万数量级的应用。例如,利用智能手机的各类传感器及相关技术开发出的应用就数量惊人。根据工信部的2018年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数据,截至到2018年5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APP)为415万款。所以,仅移动互联网领域可供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就绝对能满足人手一题的需求。下面,我们仅将手机上的部分传感器归纳一下,利用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将这些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1)重力传感器:可用于手机翻转、水平仪、平衡球等应用,以及赛车类游戏的开发。2)加速度传感器:可用于开发动作类游戏、计步器、甩动切歌、翻转静音等应用。3)陀螺仪:可开发角度、射击和赛车等动作类游戏,以及3D拍照、全景导航等应用。4)磁力传感器:用于开发指南针、地图导航类应用。5)距离传感器:指红外灯和红外光探测器,可开发听电话时关屏幕等应用。6)光线传感器:可自动调整屏幕亮度、检测手机的使用情况。7)气压传感器:可估计海拔高度,用于室内定位,测量爬山或楼梯高度等。8)气温的温度传感器:可检测机内温度、环境温度等。9)计步器:用于开发健身健康类应用。10)心率传感器:可开发健身健康类应用。11)血氧传感器:利用红外光和红光照手指测血氧,可开发健康类应用。12)指纹传感器:加密解锁、安全防护,可为众多应用服务。13)有害辐射的传感器,如紫外线传感器:用于健康类应用。14)霍尔传感器:可检测手机翻盖或手机套,适时关闭屏幕。15)GPS芯片:定位导航,几乎可用于所有应用。16)麦克风:可以用于通信、录音、备忘等应用。17)摄像头:用于照相、摄影、手电筒等多种应用。18)NFC:用于非接触IC卡的识别、门禁系统、支付系统、防伪系统等领域。

2.利用现有应用模式,开发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事实上,利用联想和推演的方法,将现有的应用模式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也是比较容易想到并加以推广、应用的方法之一。例如,中国独具特色的共享单车,正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GPS定位、移动通信、蓝牙及加密技术来实现的。既然能用于自行车的共享,当然可以拓展到汽车、货车、电动车、甚至昂贵的工具、箱包、雨伞等其他物品的共享。再如,既然滴滴打车可以利用乘客和车主的双定位就近距离地完成对接,那我们也可利用相同的双定位方法,实现车辆事故的报警和报保险,使车辆驾驶员与警察以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就近对接;我们更可以将病人和救护车、失火点和消防车等就近适配,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并可为拯救人们的生命、减少财产损失争取宝贵的时间。

3.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利用所学的相关技术给出解决方案

仔细观察和分析周围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我们会发现,用最新技术能给出与传统解决方法更新颖,更高效,更合理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将原有的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公司网站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查询;将各单位的服务类、管理类、销售类网站用移动APP或微信公众号实现,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将原有众多的电话呼叫系统利用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等手段完成,可以完成实时传送照片、视频,甚至完成定位的功能等。可见,利用这些最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了生产和生活的效率。

4.利用多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和交叉应用,拓展应用的新领域

对于很多应用领域,单靠几种本专业的主流技术还无法全面解决问题,可以利用不同领域的多种技术造就崭新的应用模式。例如,将传感器技术、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实现地下车库的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将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蓝牙、电源技术、加密技术与机械锁结合,开发出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的自动开锁系统;将RFID技术、防伪加密技术、商品管理系统,手机NFC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商品的防伪查询系统等。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

0 引言

由于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外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训练,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然而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1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不够重视

一方面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过程,不管完成的质量如何,都能蒙混过关,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找工作、面试或考研中,对毕业设计只能应付了事。

1.2 日常教学与毕业设计没有有机结合

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涉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流程、数据库的设计、程序调试等方方面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或缺乏硬件设备等诸多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达到独立开发系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不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等,导致毕业设计时多数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指导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或完成的质量不高。

1.3 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不恰当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从理论、软件和硬件等方面进行选择,然而多数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比较薄弱,毕业设计做软件或硬件的较多,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很少,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指导老师给出题目,并指出题目类型、题目来源、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题目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之后由学生进行选题。二是学生自己命题,然后找老师指导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首先都要由指导老师给出任务书,明确给学生提出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研究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等,指导教师针对选题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任务书,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步骤等,然而学生在选题时,由于老师给出的题目,理论性强或学生不感兴趣。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无法完成。学生自选的题目,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进行切实的调研,所有的功能需求全凭想象完成,导致做出来的成品功能不全毫无应用价值,且题目多为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缺乏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规范

毕业设计后期,要求学生根据其系统的开发过程撰写出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写论文,直到答辩前期才匆忙完成,导致毕业论文大多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更缺乏对系统中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更多是靠粘贴代码或对系统界面进行截图来充当篇幅。

1.5 指导老师缺乏责任感

按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题之后,指导老师每周都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与学生一起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填写指导记录,设计中期还要进行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然而由于指导老师往往忙于教学或科研,加上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进行指导,到最后指导老师只是在设计方向和论文写作上把把关。从而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1.6 毕业设计答辩流于形式

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毕业设计做了,答辩就能通过,不重视答辩,对评阅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从质量上把好最后一道关的作用。

2 相关应对措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在本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

2.1 加强思想教育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加强指导老师的思想教育,将毕业设计与教师教学评价挂钩,从而提高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2.2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通过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熟悉科研环境及流程,为毕业设计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命题,让老师、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比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其科研方向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研究基础;准备就业的学生,选择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实际开发背景的题目,这样就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就业实践经验,为就业打下基础。

2.3 加强制度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老师和学生形成约束,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严格执行各种检查制度,制定规范的毕业论文书写格式,在答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设计不仅要检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还应该从学生调研、选题、毕业设计和论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尤其对不合格或达不到指导老师要求的毕业设计作品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其进行多次的补答辩,对抄袭、买卖设计或论文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制度上纠正不良的学风。另外,为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质量高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

3 总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是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环节,毕业设计质量高低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上接第119页)[1]胡小燕.本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

篇3

Abstract: Aiming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t present, through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o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help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design work.

关键词: 教学管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Key words: teaching management;graduation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 link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74-02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1]。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同时也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与其它重点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作者长期从事地方性院校计算机类相关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工作,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存在不同程序的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该与知识的应用相关。实际操作中,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选题关管理不严,学生选题随意性很大,即不科学也不合理。因而存在选题过难时无法完成设计,最终只能匆忙通过换题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设计论文来完成设计任务,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或者选题过于简单时,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选题重复性大,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题与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相关。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中有近50%的选题是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且有近10%的选题是陈旧的MIS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之类的选题,同时这类选题也是最容易通过非法渠道获取。③选题没有应用背景,设计过程变为虚拟过程。学生在做需求分析过程几乎是凭空想象,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有实践应用的经验,其虚拟出来的需求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需求分析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自然无法保障其设计质量。

选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是:①导师课题和学生自拟比例不合理。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指导教师不如综合性大学指导教师有更多的科研课题和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导师的课题经常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导师给出的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因而学生自拟选题就占有一定比例,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第一次综合性实践,学生选题自然难实现科学性。②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限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应该是宽广的,即可以涉及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设计、信息安全、嵌入式开发等众多方向,可地方性院校的指导教师因知识面限制自身因素,也无法做到每个选题都符合科学性。

1.2 毕业设计指导不到位目前大多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都安排在第八学期,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这段时期恰恰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毕业设计上而是放在找工作上,学生在这学期基本不在学校,导师也无法监控其设计过程。另外,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地方性院校引入了大批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这些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

1.3 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将进行资料检索、选题、调研、相关开发软件的学习应用、程序设计、论文撰写等几个阶段,不要说设计质量,就设计的时间上都不能完全保证[1]。

1.4 毕业设计评价不科学尽管各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都有一个指导性体系,这个体系是对所有本科专业制定的,具有普及性而缺乏专业性,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出现对同一个设计评价差距很大。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选题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选题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限定学生自拟选题的比例。指导导师和学生自拟的选题比例应该控制在7:3,学生自拟的选题应该通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原则上学生自拟选题应该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和已有一定研究的方向,或学生亲自参与过的项目。②选题尽可能是指导教师正在研究或已研究过的科研课题的子项,是指导教师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是导师正在开发的一些系统项目。③选题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原则上不允许选择通用MIS系统如网上购物、工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网络考试、进销存管理等系统作为选题,除非此类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④当选题不足时,可以选择摸拟一些常用软件如聊天类、防火墙、浏览器、写字板、简单游戏、简单小工具等作为选题,通过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实现这些软件的功能。⑤适当控制理论型选题,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地方院校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设计选题就应该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一般要求达到70%以上。⑥选题初定后,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应对学生选题进行汇总和、统计,尽可能控制选题重复的现象,对重复选题进行重新选题。⑦重视开题报告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可以对学生设计目标和设计路线进行分析,以确定选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工作量,判断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以避免学生无法完成设计任务。⑧选题确定后,应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更换选题。确实需要更换选题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应该严格把关。

2.2 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的管理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与学生对设计的沟通,建立可靠的沟通方式,定期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设计期间可能在校外实习和找工作,应建立制度规定学生定期通过电话或E_Mail向导师汇报设计过程。②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的质量监控。需求分析决定设计的技术路线,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需求分析没有仔细深入,常常是凭空虚拟。建议指导导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单独审核,需求分析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管理的一个单独环节加以管理,只有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③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第一稿的质量监控。论文第一稿体现了整个毕业论文的框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论文写作方法不熟悉,不会组织论文内容,指导老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学会论文的组织,突击论文重点描述的内容和写作方法。④设计技术路线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获取,也可以通过指导导师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进行指导。⑤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指导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开发技术。

2.3 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一般要求较长的时间,建议毕业设计的工作从第六个学期末开始。在第六个学期末进行选题,利用一个暑假进行参考文献的阅读,在第七个学期初开始进行开题,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学生利用一个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和总体设计的设计,在第七个学期末毕业设计总体框架就基本形成。学生在第八个学期在校外进行实习或找工作过程中,只需要完成详细设计即可,从而保障了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2.4 毕业设计评价的管理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对设计的评价和对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应该分别建设两个评价体系:①建议对设计的评价主要从选题的科学性、技术设计路线的选择、需求分析的能力、设计目标的实现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设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设计答辩过程来实现,应该认真组织答辩过程。②建议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从文题相符、论文的结构、表达的能力、用语的科学性和格式方面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论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阅教师对学生论文的仔细评阅来实现。③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设计的评价和论文和评价。由于地方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中,设计的评价和论文质量的评价的比例控制为6:4。

3小结

提高地方院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同时也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后的知识总结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通过探索和研究毕业设计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更多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对毕业设计管理的探讨,以实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平法;钢筋算量

1 引言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规范的出台而迅速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强调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平法,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各设计院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而开设平法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的院校甚少,有些院校也只是在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识图课程中顺便简单介绍,这样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看不懂结构施工图,施工、造价、管理就无从下手了,因此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刻不容缓。

2 平法的概述

2.1 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 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2 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2.3 平法图集的种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与推广,平法理论已逐步完善,应用也已经普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先后出版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的标准图集,包括: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101-3(伐形基础)、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3.1 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3.2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程量的计算,又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钢筋是一种在工程上用量多,价格高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开设钢筋算量的相关课程,才能使学生胜任岗位工作。

3.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是作者是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总结,通过和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所从教的陕西省理工学校的实际,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一般情况所写,旨在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尽快加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实训

1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开发能力,解决计算机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化过程进行很好的互补融合。现代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仍然存在一系列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的一些不能与市场化有效结合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过于应试化

虽然高职计算机专业在很多方面摒弃了教育的单一化,但是教师在传授理论课程时的模式仍然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记录笔记、提问学生、布置作业的单一过程,学生学习理论课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教师的提问,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性有限,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理论课程与学生实训不能有效的结合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上完理论课程后一般都是相隔几天再去实训室进行上机操作,此时有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学生上机遇到很大问题,实训中不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不同,上机操作造成有的学生掌握快有的慢,时间长了学生之间的技能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上机效果[1]。

1.2专业课程设置范围广,针对性不强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维护、安装调试等技术岗位,学校应该展开针对性培养,以实际的应用为主。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应用专业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比较相似,没有突出性的特点。高职3年中,第1年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训课程较少,第2年偏重理论课程与实训同时进行,第3年主要是实训课。高职学生在第3年中需要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企业定岗实习和找工作,任务分配比较多,学生实训时不会全身心投入,最后导致动手能力差,实践性不强,就业也会相应出现问题,因此课程分配出现比较大的问题[2]。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不光要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还要学习一些大学的选修或者必修课程,比如毛概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些课程学生兴趣一般,以应付考试为主,在整个大一都要学习,抽走学生大量时间。

1.3实训体系不健全,与课程设置不能同步

加强实训是高职计算机培养的目标的有效手段,根据各专业特点,制定标准的实训体系,将理论授课和实训同时展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目前的关键。学生应该能够快速地组装一台软硬件兼备的计算机,对系统网络和软件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甄别和维修、对网站开发和维护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这些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需要必备的,也是学校实训需要重视的。高职中教师授课的理论知识是为实训服务的,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实训,当前,高职理论授课与实训操作还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学完理论后不能立即转为为实践,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用没有融合在一起,学生刚刚掌握的知识没有在实训中快速体现出来,造成实训效果一般。实训过程比较笼统,实训教师与理论课程教师往往不是同一个教师,实训中各个教师观点和方法不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实训中内容与理论课程出入较大,理论不能转变成实践,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动手操作,这些都是实训体系不健全、与课程设置有突出的矛盾造成的,因此高职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高职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2.1立足就业原则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大批高职学生面对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立足学生就业,做好他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计算机课程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课程结构、课程难易、与实践联系紧密度以及就业方向上都要进行严格的规划。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学生将来直接就业岗位进行匹配设置,能胜任这个岗位的课程要进行系统教学,比如以后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组装维护的学生,课程中要突出计算机结构、硬件软件类型特点、如何进行硬件软件匹配使计算机性能达到最高要求,这些是课程需要突出的。

2.2针对性原则

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课程设置知识点和能力要与实训同步进行,应用专业要突破常规,朝着专业化、行业化的方向发展,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和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方向进行专业的细分,专业课程内容不能固守不变,要适当的创新和创编,比如学习操作系统专业课程时,现在的操作系统几乎每年都在变化,教师应该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内容交给学生,还要将微软操作系统与别的操作系统在创新点、操作界面、操作方法上的不同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以致用[3]。

2.3授课方式要多样化,课程突出实用

高职学生第3年一般都是在外实习,因此专业课程需要在前两年进行有效学习。对于思想政治课和毛概等应该以教育为主,力争在半年内学完。数学课程学习应该安插在计算机学习中,对于计算机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进行现场学习,这样会使学生兴趣提高,数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应该与实训练习进行同步,对于课程中讲到的上机操作内容,学生现场学习理解比较容易一些,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牢固度,对于大三这一年学校应该让学生尽可能的在企业进行定岗锻炼,将课程理论在企业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3实训体系的有效构建方法

高职实训要与课程同步进行,针对不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训应该分步骤进行,不能笼统地按照同一个模式进行。实训可以按照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专业课程能力、专业实践综合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开展,基本动手能力安排在大一的前半年进行,主要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中的基本操作进行上机练习,教师按照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打分;基本专业能力可以安排在大一下半年和大二上半年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让他们将某一阶段的课程知识点进行串联,培养学生的以后处理问题的实践基础能力[4];专业实践能力可以在大二结束或者大三全年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以后工作后的实践能力,将岗位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在实训中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计算机应用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适应岗位要求,更好的就业。

篇6

【关键词】SPOC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教学模式

一、SPOC简述

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了SPOC教学模式(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该课程形式与MOOC相比,在课程规模上进行了限制,其中包括对线上学习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也对讲授者和课程内容了有限制的要求。SPOC它能根据教学的每个环节、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既能发挥MOOC的优势,又能有效地弥补MOOC的短板与传统教学的不足,是MOOC的继承、发展与超越。非常适用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基于SPOC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1、实施对象与课程。本次混合课程改革的对角为我校2017级272名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在院系为信息工程与建筑学院。自从2016年9月,我院先后对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等八课程筹备开展基本SPOC的混合课程改革与研究,以学校引入的清华大学开发的优慕课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2、实施条件保障。为了满足开展基本SPOC的计算机专业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多方引入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每门课程都提交了立项申请,并且请专家教师进行指导和答辩。在基础设施方面,学校对实施班级都进行了有线网的架设,为学生实时在线进行学习提供了保障。在资金方面,学校出台了相关支持文件给予支持。3、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1)课前阶段。首先进行学情分析。任课教师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将课程定位于侧重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准备学习资源。第一种方式引用网络上优质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第二种方式由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任务书、课件、课堂小测、拓展知识等资源。2)课中环节。有了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课中环节便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了本质的区别。课中环节由内容讲授转换为“对话”环节。课中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同伴互评、开展课堂小测等内容,教师针对学习情况集体答疑和个别辅导。每门课程还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教学环节。3)课后环节。课后分为教师和学生二个方面。教师根据本次任务进行总结和反思,归纳出本任务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最终根据上一个任务的实施情况下一个任务。学生进行知识的再梳理,做到融会贯通,将重点难点问题都吃透,并且提交作业,进行在线测试等任务。

篇7

【关键词】五年制课程设置 计算机 对策

1 初中起点五年制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结构不合理,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课时安排不科学

从目前形势来看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已成为大学生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无论从知识能力还是心理素质上这些人都属于大学校园中的弱势群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的先天不足和后期畸形的发展,面对这种状况,一定要找到一个符合五年制高职生特点的教育方法,才能让这些学生不白白浪费五年的大好时光,能更好的健康发展。

首先针对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学院的课程安排理论性课程比例较大,实践类课程比例相对较小,远远超出了这些学生的理解水平。大多数学生由于心智欠成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只是对那些音乐、体育、书法这些艺术类课程有着一定的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文化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热情不高,对教师的说教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大学校园一节课一个半小时,如果是还是一门无法引起兴趣的课程,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无比煎熬,在这种状态下,让他们能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解枯燥的理论课,是很难实现的。

其次原有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是面向三年制的高职生,五年制的学生由于没有经过三年紧张的高中生活,没有养成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些的贫弱和思想上的不成熟,思维方式的过于简单,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之前,更加需要高职院校的老师结合实际采用合理的教育模式。

1.2 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偏深,实践操作步骤过于繁锁

“每一门课程总是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重系统性和完整性,轻整体优化;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基础,轻应用;课程内容虽然很多,但没有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方法完全融入其中”,尤其没有把学科教育的新理念、教学面向的新对象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同时,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过多、过深,技能操作过于繁锁,不注重教学对象的改变,导致很多的学生实践能力弱,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会动脑思考问题。例如,笔者从教的《动画设计》,这门课程是应该说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从原则上来讲,学生对这种操作类的课程应有着深厚的兴趣。但是五年制的学生却认为一个动画的制作需要这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脚本的设计、角色的绘制、色彩的选择、动画的衔接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没有耐心地逐一去完成,从而使他们产生的那点兴致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也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1.3 课程评价方法单一,以考试、考查为主要形式,注重结果,轻视过程考核

目前,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式已经不再要求一张试卷定成绩;可以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于过程考核的比例没有加大,使得学生的出勤率不高,学生的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出现,平时的技能训练复制现象严重,使得过程考核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面对这些实际出现的问题,更加要求我们这些教师制定明确的量化考核机制,使过程考核起到真正的教育意义。

2 优化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2.1 在课程结构方面:以学科特点为依据,适当调整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计算机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和实用性原则安排课程,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结构上,可将计算机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拓展课。公共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主要课程包括:语数英等;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简单操作,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初步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常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简单维护等;专业技能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课程包括: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英语等;专业拓展课旨在满足学生培养特长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要课程包括:网站后台开发、Java手机软件开发、多媒体处理技术、局域网组网技术等。

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模块课程间的设置比例,比如在学校的前两年,可增加公共基础课和技能基础课的设置比例,如音乐、书法、体育等,后三年可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比例,增加一些实用性强、能为就业直接服务的课程设置比例,如动画制作、平面设计、手机软件开发等。同时,为一至四年级所有学生提供开放的专业拓展课选修机会,学生每学期可选择2~3门自己喜欢的专业拓展课进行专项训练,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专多能。

此外,在专业课程中学校可适当开设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一些课程,如就业指导、心理、社交礼仪等,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

2.2 在课程内容方面,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标,适当整合理论课程,增强课程的实用性

首先,教师要及时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难度,加强专业指向性,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动画设计的学习中,在让学生学习基本鼠绘的同时,我们可精心设计一些简单小角色的绘制来加强计算机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对于动画的制作删减复杂的动画制作,短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简单作品,对于在专业基础课当中有重复性内容的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尽量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

2.3 在课程评价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加强过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篇8

【关键词】学校 计算机教学 运用

在当今的社会上,计算机及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网络化、行业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从原来一般数据、文字处理到现在图形、图像、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处理;从原来单机文字运行的个人计算机到现在的网络互联,只不过经历了短短的几年时间。由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推出,使得计算机在各种行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又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落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的学习起点参差不齐、教学内容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考核形式单一、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

一、教师必备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此起彼伏,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其中信息的获得已逐渐成为教师适应这种变革的一把钥匙。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及运用等素养已成为与备学生、备课同样重要的终身受用的基本能力。所以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维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应该随时关注计算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给学生传授了解新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促进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它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个别化学习模式解决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分组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协作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运用“项目学习法”在将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以实现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最高目标。

三、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专业课考核制度以及专业课的课后作业两方面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第一,专业课考核不封顶制度。第二,应用软件等专业课不统一规定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每天把课外知识经过整理写在作业本上,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写在作业本上,教师进行答疑,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这不仅督促学生扩展知识,同时也促进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四、教师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学生方向

教学前,教师应该去思考:我们培养的学生以后出去可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在课堂上应该从哪些方面教育学生?我们不得不让学生知道,现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很多,会计算机的人更多!以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就是文员,然而,现在我们还应该继续培养文员吗?其实,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普及计算机,能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录入、图文排版的大有人在,那么,我们的学生还有多少竞争力?因此,关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动向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从而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鼓励拔尖,鼓励专业,鼓励创新

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评选出技能明星,组织疑难问题征集活动,同学们可以把在平时遇到的难题以及自己扩展知识过程中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技能明星经过研究准备后予以解答,专业课教学齐头并进,同时开设程序设计、动画设计等课程,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学会的知识,每一科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展空间,为了引导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网页作业要求写教材和笔记以外的相关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作业中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同时制定了专业课考试成绩不封顶制度,在制作的作品中,多一个效果加10分,班级马上活跃起来,班内同学们谈论的都是有关网页特效的问题,租书、上宽带、下载网页特效,通过一段时间查阅资料、网上下载、同学们互相交流的知识量远远超过了上课讲的内容。

六、主动为学生寻找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成果并不断发现问题,促进能力的提高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号召同学们为各位老师做课件,只要能想到的,就力争用动画技术创作实现。同学们把每一位老师的创意都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去实现,尽最大努力达到各位老师的要求。使班级充满了宽松愉快和协的研究氛围。

篇9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既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教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符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

1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同时它又需要一定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模电数电是计算机专业所必修的两门基础课程,它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模电数电的基础教学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当前的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授课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兼顾了知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其专业性相对不足,没有将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深入的展开教学,只是停留于皮毛,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就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而言,对于计算机相关的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不同专业对其课程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便要求教师在给不同专业学生上课上在内容和深度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调整。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很多学校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做到从专业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应用教学相对不足。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探讨周荣健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10在课堂授课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于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的底层结构原理的教学中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知识,比如对信号的处理以及采样、量化等。这种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只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理论内容,无法通过实验予以佐证,从而使得其在计算机专业中无法灵活应用。

再次,模电与数电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模电与数电在教学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通常是先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然后才有《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从两者的安排顺序上我们可以看出模电技术作为数电的基础。在授课的内容上,模电与数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模电的课程不会涉及到数电相关的概念等知识,但是作为其发展课程的数电,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模电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知识简单的回顾知识,没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模电数电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视相对不足。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注重计算机相关实验的开展,而对于模电数电的教学来讲,很多学校都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而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相关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比如,模电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验是以教材基本的以及标准的电路比例为对象设计的,通过这种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以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来验证相关的原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2当前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2.1学生对于模电数电的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模电数电教材,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门课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时,学生变会对这两门看似不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失去兴趣。只是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这正是模电数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2.2模电数电的授课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没有实现有机的衔接

数电模电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专对该两门课程的实际需求。针对通信、信息工程及计算机专业等的不同特点,对模电和数电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教学的深度能够满足计算机本专业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模块的功能和实际应用,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的模电和数电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与专业的脱节,无法保证衔接的有效性。

2.3对于模电数电的联合应用关注不足

模电与数电是两门有机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贯通。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两门课程分开来讲,其实验的设计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实际的电路中,模电技术与数电技术常常是联合应用的。这种独立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学生只会独立使用相关知识,无法有效的将模电与数电联合应用,从而使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4当前的模电数电教学对于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面向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相关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有计算机底层电路的设计等内容,从而使得模电数电的作用得以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电路实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但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并且忽略模电数电关联关系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要有联合的思想,对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更符合计算机专业的要求。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数电和模电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注重电路功能等的教学内容,并且有效的量这两门课程予以结合,从而实现授课方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和合理性,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基础教学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综合性。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模电数电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及相关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对相关原理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对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模电数电联合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这两门课的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好的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以计算机专业为指导,对电路的功能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及实验室的操作掌握基础知识。对模电和数电的可能分别予以优化,针对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展开,使得学生在分别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联合,从而保证其能够有效的予以用用。从实验室的角度讲,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等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室的改革,引导学生动手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以校园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模电数电的兴趣。鉴于许多专业都开设模电数电课程但又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模电数电联合大赛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针对各自专业特点对电路的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区别性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结语

篇10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图形图像、广告设计制作、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1、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法为主展开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好教学内容。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如何完成一个个设定的任务展开教学,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教授“人像面部处理”时,我们可以将有关人像面部处理的所有操作设计成为“人像美容”这样一个任务,其子任务都是有关人像面部处理的。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像处理前后的对比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然后在教师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难题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掌握好人像面部处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突出,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层次明确,轻松自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符合学生的就业要求。因为人物面部美化处理是各婚纱影楼、广告复印社的必有服务项目,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要求的无缝衔接。

由于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不同的任务,学生的思想上就会有种本能的紧迫感,就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去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积极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与同学相互协作解决。这样,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过不断的实践练习,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效果也会显著提高;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就业时尽快融入公司环境。

3、采取以实验室、电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电教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4、采取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与就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