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世界经济管理

篇1

关键词:亲缘利他互惠利他纯粹利他隐性遗传广义效用

一、利他主义的表现形式

利他主义有三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第一,“亲缘利他”,即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例如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之间的相互帮助。一般情况下,这种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利他行为不含有功利的目的,因此有人把它称为“硬核的利他”(hard-corealtruism)。但生物学的研究业已证明,“亲缘利他”对生物个体来说并非没有回报。根据“亲缘选择”理论,生物的进化取决于“基因遗传频率的最大化”,能够提供“亲缘利他”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明显的进化优势。(Hamilton,1963)因此,“亲缘利他”不仅在人类社会,而且在整个生物世界都是一种非常稳定、非常普遍的行为模式。例如,当幼鸟遭受攻击时,许多鸟类父母都会挺身而出,用伪装受伤的方法把猛禽引向自己,使子女得以逃脱。在这一行为过程中,父亲或母亲虽然可能因此丧生,但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1/2的基因完全相同,从“基因遗传频率最大化”的角度看,原则上只要能使2只以上的幼雏得以逃生,父亲或母亲作出的牺牲就是值得的。如果考虑到年幼子女丧生的几率远远超过经验丰富的父母,这类行为对生物繁衍所具有的“效率”就更一目了然了。所以,无论在人类社会或生物世界,“亲缘利他”在父母与子女关系上表现得尤为动人和充分。而随着亲缘关系的疏远,“亲缘利他”的强度也会逐步衰减。生物学家甚至设计出所谓的“亲缘指数”,并根据它来计算“亲缘利他”行为的得失和强弱。(Hamilton,1964)在这方面,生物学与经济学所包含的内在逻辑相当一致:所有生命体的行为看上去总好象设法使某一“目标函数”最大化。有人曾经对《美国经济评论》和《美国博物学家》刊载的文章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这两门学科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典型的论文都是运用优化的方法来预测某种现象,然后再作出统计检验。(Tullock,1983)

第二,“互惠利他”,即没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了回报而相互提供帮助。生物个体之所以不惜降低自己的生存竞争力帮助另一个与已毫无血缘关系的个体,因为它们期待日后得到回报,以获取更大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互惠利他”类似某种期权式的投资,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软核的利他”(soft-corealtruism)。例如,一种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如果连续两昼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一只刚刚饱餐一顿的蝙蝠往往会把自己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来反哺那些频临死亡的同伴,尽管它们之间没有任何亲属关系。生物学家发现,这种行为遵循着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即蝙蝠们不会继续向那些知恩不报的个体馈赠血液。(Wilkinson,1984)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互惠利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律”,当施惠者与受惠者互相换位时,同样数量的血液将产生更大的边际效用,从而使这类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学含义。不过,由于施惠与回报存在着时间差,从而使这种期权式的投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互惠利他”必然存在于一种较为长期的重复博弈关系中,而且还要求形成某种识别机制,以便抑制道德风险和个体的机会主义倾向。虽然精密的“互惠利他”模型直到20世纪晚期才由博弈论专家阿克塞罗德建立起来,(Xelrod,1984)但它的基本思想却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论述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时,就被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了。

第三,“纯粹利他”,即利他主义者不追求任何针对其个体的客观回报。例如,汤姆逊瞪羚(Thomson’sgazelles)的利他主义行为:当狮子或猎豹接近时,往往会有一只瞪羚在原地不停地跳跃向同伴们发出警告。生物学家观察到,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为方式,它只发生在最早发现危险的汤姆逊瞪羚身上。按照一般的行为原则,最早发现危险应该最早逃跑才是最佳生存策略。但汤姆逊瞪羚的“英雄主义”却放弃了第一时间逃生的机会,并以此代价向同伴报警,使自己暴露在捕食者面前。这一行为看上去颇似我们前面提到的母鸟保护幼鸟的行为,但它们的内涵却有明显的差别。因为汤姆逊瞪羚所保护的并非是它的子女或亲属,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项没有任何收益的投资。这一行为与吸血蝙蝠的“互惠利他”有着更明显的区别,对个体来说这一行为的投资风险与预期回报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而且也不可能通过识别机制来剔除那些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搭便车”者。因此,有些生物学家,比如《自私的基因》一书作者里查德·道金斯甚至对汤姆逊瞪羚的行为作出了如此自私的解释:高高跳跃的瞪羚是在向突袭者昭示——你瞧,我的体力有多棒!别来打我的主意,否则你会一无所获的!还是去追杀我的那些孱弱的同伴们吧!(道金斯,1998a)我认为这个解释非常勉强并令人怀疑。且不说把这种只有人类“超级智慧”才想得出来的“炫耀式欺骗”强加给汤姆逊瞪羚是否公平,就是从进化论角度看,其破绽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种行为真有效,当遭受猛兽袭击时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汤姆逊瞪羚跟着一起“跳舞”呢?

显然,要对利他行为作出全面说明,仅仅满足于“亲缘利他”和“互惠利他”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从生物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纯粹利他”作出解释,而这正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

二、纯粹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比如劳伦兹(K·Lorenz)、威尔逊(E·Wilson)、爱得华兹(W·Edewards)等,早就在一定意义上给出了“纯粹利他”行为的生物学解释,他们的理论在生物学中被称为“群体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遗传进化是在生物种群层次上实现的,当生物个体的利他行为有利于种群利益时,这种行为特征就可能随种群利益的最大化而得以保存和进化。(Wilson,1975)但“群体选择理”论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陷,它无法解释导致个体生存适应性降低的“纯粹利他”行为怎样才能通过生物个体的基因保存下来。因此,在主流生物学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恰恰是与之对立的“个体选择理论”。“个体选择理论”认为,“纯粹利他”行为与生物个体的生存适应性成反比(只要想一想那只以生命为代价向同伴报警的汤姆逊瞪羚就可以了),而利己行为却与生物个体的生存适应性成正比;一个利己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殖自己的后代,而这些后代都有继承其自私特征的倾向;只要前者的生存适应性低于后者,不管这种差别在初始状态多么微小,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生存适应性较低的生物性状也会被无情淘汰掉。以至于里查德·道金斯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你认真地研究了自然选择的方式,你就会得出结论,凡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产生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自私的”,“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共同的利益’等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道金斯,1998b)

但“个体选择理论”并没有解决由汤姆逊瞪羚所引起的深层矛盾,我们不仿把它称为“汤姆逊瞪羚悖论”:一方面,现代生物学认为,只有交互繁殖的种群才能保持相对恒定的基因库,所谓进化是生物种群的进化而不是生物个体的进化;(陈阅增,1997a)因此,“纯粹利他”行为作为一种符合种群利益最大化的生物性状,在生物长期演进过程中保存下来是符合进化论自身逻辑的;另一方面,迄今为止所有生物学的实证研究似乎都证明了,生物进化必须通过生物个体的基因介质才能实现;有利于个体生存适应性的生物性状,才会在遗传进化中得以保存并不断强化;而与个体生存适应性无益甚至有害的生物性状,其有效信息最终都会在遗传进化中丢失和湮没;因此,“纯粹利他”行为是不能从生物学意义上得到解释的。(道金斯,1998c)“汤姆逊瞪羚悖论”给解释“纯粹利他”行为提出了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1、有利于种群利益最大化的生物性状怎样才能通过生物个体的基因介质保存下来?2、有利于种群利益最大化的生物性状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得到必要补偿和激励?在我看来,这两个问题不但可以回答,而且答案已经包含在现存的生物学知识框架之中。

“个体选择理论”显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即生物的遗传性状与遗传介质之间是一种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我们不能不设问: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一种间接的、非对称的遗传关系?事实上,现代生物学已经观察到许多非对称的遗传现象:两种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生物性状,通过同一基因介质实现遗传;随着其中一种被自然选择,另一种也同时保留下来。最著名的例子是引发镰状红细胞贫血病的隐性基因:镰状红细胞贫血病对人类来说是一种非适应性的生物性状,但生物学家发现,带有这一基因杂合子的人却具有较强的抗疟疾能力,因此在非洲某些恶性疟疾流行地区,这一隐性基因的出现频率就很高。(陈阅增,1997b)以此推论,“纯粹利他”行为虽然对生物个体是非适应性的,但它对生物种群却具有很高的生存价值;因此,在生物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它可以与某些利己行为一起借助于同一个基因介质以“隐性遗传”的方式保留下来,这恰恰体现了生物性状对生存环境高度的适应性。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遗传模型来说明这一假说:假设AA与Aa为利己型基因,aa为利他型基因;在Aa中A为显性的等位基因,a为隐性的等位基因;如果利他行为的生存适应力低于利己行为,那么根据自然选择原理,aa型的利他基因最终将被淘汰出局;但由于在Aa型利己基因中含有隐性的a,它并没有随aa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当Aa型基因与Aa型基因通过减数分裂进行繁殖时,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仍然有可能复制出AA(占25%)、Aa(占50%)和aa(占25%)三种类型的基因,从而实现利他行为的隐性遗传。

“纯粹利他”行为在“非零和博弈”条件下对生物个体生存适应性的损益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推断,两个具有“纯粹利他”倾向的生物个体更容易营造一种协作氛围;与两个只有利己倾向的生物个体相比,它们可能具有更高的生存适应性。如果这一猜测是正确的,则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博弈方阵来解决“纯粹利他”行为的补偿和激励问题(叶航,2001a):

--------------------------------------

||利己主义者|利他主义者

--------------------------------------

|利己主义者|-5,-5|12,-2

--------------------------------------

|利他主义者|-2,12|5,5

如果我们以X代表利己主义者,以Y代表利他主义者;根据以上假定则利己主义者的期望适应性为-5X+12Y,利他主义者的期望适应性为-2X+5Y;当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的比率为7:3时,每个个体的适应性都是一样的(-5X+12Y=-2X+5YX:Y=7:3);如果利己主义者与利他主义者的比率大于7:3,则利己主义者的适应性会减少而利他主义者的适应性则会增加;反之,则利己主义者的适应性会增加而利他主义者的适应性则会减少。因此,在生物种群及其个体行为模式中“利己行为”与“利他行为”将以某种大致固定的比例同时存在。它说明,“纯粹利他”行为是能够通过补偿激励机制得到进化的。事实上,这一结论的依据正是现代生物学中的ESS理论。ESS理论是英国著名生物生态学家梅纳德·史密斯1982年创立的,它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自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建立以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道金斯,1998d)ESS是生物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stablestrategy)的缩写,如果生物种群在进化过程中能够形成某种稳定的策略(行为)均衡,这种策略(行为)就是ESS。显然,“利己”和“利他”都是在生命世界长期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稳定的生物行为。必须指出,用基因的隐性遗传和ESS理论解释“纯粹利他”行为不是向“群体选择理论”的回归。这一分析仍然是以“个体选择理论”为基点的,但是它又与传统的“个体选择理论”不同,它把解释的重点放在有利于群体利益(当然,归根结底它也有利于群体中每一个个体)的生物性状怎样才能通过个体的基因介质实现遗传进化,从而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框架下对“纯粹利他”行为作出符合实证要求的解释。

三、纯粹利他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现代生物学的进化和遗传理论认为,物种演进的目标是“基因遗传频率的最大化”。这一结论所包含的逻辑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完全一致。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推论,所有生物都会按照“基因遗传频率最大化”的要求来“理性”地计算和规划自己的行为。事实上,进化的“理性”最初是通过“情感”、“偏好”等感性形式“殖入”生物的遗传基因并成为生物个体的“自觉”行为,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理性的“本能”。(Wright,1994;叶航,2002)对生物个体来说,“本能”所表达的正是生物进化内在的逻辑要求:所谓“理性”的行为,只不过是经过自然严格筛选后留存下来的、能够被我们观察到的、相对稳定的生物行为罢了。(贝克尔,1995)

“情感”与“偏好”是触发生物行为的按纽。当“情感”与“偏好”得不到满足时,建立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神经动力学基础上的生物内部平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由此造成一系列生理或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压力超过一个阈值,生物个体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进而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需要,以便消除和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因此,生物行为的遗传首先表现为一个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神经动力学系统及其触发机制的重构与再现,本能或者由本能冲动所引导的生物“理性”行为可以看作是该系统由不平衡向平衡的运动过程。“理性人”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最基本的预设。按照该预设,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所谓“效用”只不过是“偏好”的一个函数。(瓦里安,1997)经济学不研究“偏好”是如何产生的,那是生物学、进化论、也许还有心理学的任务。经济学的任务是在给定的“偏好”状态、“偏好”结构与“偏好”序列下研究行为主体如何“最大化”自身的“效用”。如果生物学业已证明,“纯粹利他”行为与“利己”行为一样具有进化优势,生物个体能够通过基因介质把触发这种行为的“偏好”保存起来并遗传下去;那么,只要给定这一“偏好”,我们就可以对“纯粹利他”行为做出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集(consumptionset)X也可称为选择集(choiceset)X,通常假定集合X是k维实数空间Rk中的一个非负子集。如果行为主体对集合X中的选择束具有偏好关系,而这些偏好关系又能满足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和连续性的假定(事实上,这些假定已经包含在“理性人”的预设中),则偏好关系就可以用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来表示:即存在一个函数u:XR,使得x1﹥x2,当且仅当u(x1)>u(x2)。如此,我们就可以把行为主体内含的偏好关系转化为一个函数关系:

U=u(x1,x2,…,xn)(1)

我把上述函数称为“广义效用”函数,因为其选择集X中的偏好项xi可以用来表示包括经济偏好、道德偏好(我们可以把“纯粹利他偏好”包括在“道德偏好”中,因为“纯粹利他”是道德行为最显著的特征)、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在内的所有偏好,只要这一偏好是相对稳定的、可观察的。(叶航,2001b)如果行为主体的资源总量为I,实现广义效用所需的单位成本或影子价格分别记作p1,p2,…,pn,则其资源约束可以表示为:

p1x1+p2x2+…+pnxn=I(2)

可以证明,只要目标函数是连续的,约束集是闭的并且是有界的,则以式(2)为约束条件的广义效用最优(最大化)解就是:

MU1/p1=MU2/p2=…=MUn/pn=λ(3)

式中MUi=du/dxi,即xi的边际效用;pi为i种偏好(x)的单位成本或影子价格;λ为约束资源的边际效用;i=1,2,…,n。

根据式(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有意义的推论:

第一,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行为主体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状态、偏好结构和偏好序列使自己的行为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举例来说,如果x1代表具有利己倾向的经济偏好,x2代表具有利他倾向的道德偏好,则当MU1/p1>λ时,行为主体的行为才会偏重经济选择,表现出利己倾向;而当MU2/p2>λ时,行为主体的行为将偏重道德选择,表现出利他倾向。特别地,当MU2/p2>λ且MU2/p2>MU1/p1时,行为主体将为了利他目的放弃或部分放弃自身的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叶航,2000)因此,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主体不一定就是一个“自私自利”或“钱迷心窍”的人。人们的行为将取决于他们的偏好。事实上,在古典或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学家就已经关注过“优越感”、“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责任感”、“道德感”等等纯精神领域的偏好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而现代主流经济学对“闲暇”和“炫耀”的研究,则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第二、就某一特定行为来说,行为主体的行为倾向取决于某一偏好的“成本—效用”比,即MUi/pi。

举例来说,如果x2代表具有“纯粹利他”倾向的道德偏好,当pi和λ给给定时,MU2越大,人们的行为越偏重道德选择。事实上,伦理学所谓的“良心”,从广义效用的角度看,就是道德行为在一个人心目中的效用水平。它表现为一个人未采取某种道德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以及采取某种道德行为后所体验到的内心解脱与愉悦。如果MU2和λ给定,则p2越小,人们的行为越偏重道德选择,我们可以把p2称作“道德成本”。值得指出,“道德成本”是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甚至被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所忽视的范畴,其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行为主体在进行道德决策时都有权力考虑自己的“道德成本”,而社会则应该努力营造一种降低“道德成本”的机制,以促进个人道德偏好的形成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三、当其他条件不变时,λ的值越小,行为主体的非经济偏好越强。

由于λ为约束资源的边际效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λ越小,体现广义偏好的行为倾向就越强。但其中的例外是,由于经济行为具有资源再创造的特殊功能,其效用水平与λ成正比。因此,λ越小经济行为的效用水平就越低,从而一个人的非经济偏好就相对越强。事实上,当物质资源相当匮乏时,一个人很难产生出非经济偏好;反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资源越丰裕,一个人的非经济偏好,比如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等等,就越丰富、越强烈。显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支持这一结论。(马斯洛,1987)

第四、上述分析没有改变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结论,传统经济学的全部分析范例将作为一个特例包容在广义效用的分析框架中。

如果以x1代表经济偏好,xi代表除经济偏好以外的其他所有偏好,则当行为主体的偏好结构符合条件:MU1/p1>MUi/pi=λ(i=2,3,…,n)时,传统经济学的狭义效用范式将成为广义效用范式的一个特例。

参考文献

[1]贝克尔,G.《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PP349-50.

[2]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a)pp.470;1997(b)pp.466.

[3]道金斯,R.《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a)pp.216;1998(b)pp.3-5;1998(c)pp.3-4.

[4]Hamilton,W."TheEvolutionofAltruisticBe-havior"AmericanNaturalist,Vol.97(1963).354-56.

[5]Hamilton,W."TheGeneticlEvolutionofSocialBehaviour"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e,Vol.7(1964)No.1,pp.1-52.

[6]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7]Tullock,G."Territorialboundaries:anEconomicView"AmericanNaturalist,(1983)121(3).

[8]瓦里安,H.《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9-103页。

[9]Wilkinson,G."ReciprocalFoodSharingintheVampireBat"Nature,Vo1.308(1984),No.59,pp.181-84.

[10]Wilson,E.Sociobiologe,theNewSynthesis,Harvard,BelknapPress,1975.

[11]Wright,R."TheMoralAnimal"NewYorkPantheon,1994,pp.190.

[12]Xelrod,R.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NewYork:BasicBooks,Inc.1984.

[13]叶航,“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学术月刊》,2001(a)年第2期。

[14]叶航,“爱的理性与艺术”,《经济学消息报》2002,No.490,第4版。

篇2

通讯作者:赵辉

【摘要】 目的 探讨钬激光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156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应用体会。结果 全部手术均于输尿管镜下完成,常规留置双J管,单次治疗成功率91.7%(143/156),术后一个月结石排净率97.1%(139/143)。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输尿管镜手术;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近年来,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已逐渐被腔镜泌尿外科所取代。钬激光腔内碎石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因其具有体外碎石及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优点,使其具有更安全、有效的优势,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应用钬激光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1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56例,男96例,女60例,年龄22~78岁,平均39.4岁。左侧输尿管92例,右侧输尿管50例,双侧输尿管结石14例;下段结石87例,中段结石54例,上段结石15例。结石大小0.5 cm×0.9 cm~1.2 cm×3.2 cm,伴轻中度肾积水72例,重度肾积水32例。其中23例患者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11例曾口服中药汤剂排石。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6例。

1.2 方法 术前持续硬膜外麻醉,采用德国WOLF输尿管硬镜F8/9.8及上海瑞科恩医用钬激光设备。取截石位在成像系统监视及生理盐水灌注下,将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将导丝置入输尿管开口,沿导丝用“反挑法”进入输尿管口。进镜后关闭灌注,尽量在无压力情况下向上继续进镜,到达结石停留部位后,经输尿管镜工作通道引入钬激光光纤,直径为365 μm或550 μm,直抵结石。调整功率为1.0~1.2 J、脉冲为10~20 Hz。根据结石情况,采用“蚕食”或“虫噬”方式碎石,将结石粉碎成粉末状及沙粒状,大部分随冲洗液排出。碎石过程中尽量降低冲洗液流量以使视野清楚为宜。将结石粉碎后,再用取石钳将较大的结石碎片取出。如结石嵌顿处有明显肉芽形成,碎石结束后行肉芽烧灼。常规留置双J管,术毕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尿管留置1天,静滴抗生素2~5 d,4~6周后膀胱镜下拔出双J管。

2 结果

143例结石成功击碎或取出,单次治疗成功率91.7%(143/156)。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35 min。单次治疗失败13例,输尿管狭窄或扭曲致输尿管镜无法上行接近结石7例,术中成功置双J管6例,1~2周后再次行输尿管镜手术,1例无法置入双J管,改开放手术。直径>0.6 cm的结石碎块冲入肾盂6例。123例术后第1天肉眼血尿,术后2~3 d消失,无特殊处理。4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住院时间3~6 d,平均3.8 d。术后1个月复查B超或CT,结石排净率97.1%(139/143),123例随访3~9个月,平均5.2个月,结石无复发及输尿管狭窄发生。

3 讨论

3.1 钬激光是目前外科领域中最新的高能脉冲式固体手术激光,能粉碎任何成分的坚硬结石,具有极佳的切割、气化和凝固止血功能[1],碎石效果已超过目前临床常用的气压弹道[2]。

钬激光是以钬为激发介质的固态脉冲式激光,波长为2100 nm,其主要机制是水、汽交界面的热效应,还有继发的冲击效应和空腔效应。产生的能量可使光纤末端与结石表面和内部的水汽化,形成微小的空泡,并将能量传至结石,使结石粉碎成粉末状。冲洗液吸收了大量的能量,减少了对四周组织的热损伤,同时钬激光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深度很浅,仅为0.4 mm,因此碎石时对四周组织损伤小,安全性极高。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结石很少移动,回冲率非常低,效率大为提高,它可以通过腔镜直接碎石。钬激光还可同期处理输尿管息肉、狭窄等并发症[3]。因其对黏膜损伤轻、组织修复迅速且可以多次实施治疗,避免了开放性手术后结石复发而再次治疗困难的弊端,尤适宜于年老体弱患者。碎石应当从边缘开始,适当控制能量与频率,尽量粉碎成2 mm的程度再开始取石[4]。

3.2 碎石失败的原因 (1)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或扭曲;(2)结石上移至肾盂或肾盏;(3)输尿管穿孔。

从本组病例中笔者体会:(1)置镜成功并顺利到达结石部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除非部分女性患者输尿管开口较大,可采用“直入法”,其余均先轻柔插入斑马导丝或输尿管导管,并以“上挑法”进镜,把握输尿管在膀胱壁内段的走行方向,动作轻便,不可盲目暴力进镜,以免输尿管损伤。当输尿管口处置入困难时,可将输尿管镜沿输尿管导管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180°,然后轻推输尿管镜,大多可置进入。进入壁段后调整输尿管镜方向,减慢注水速度,看清输尿管管腔及导丝,缓慢进镜,但导丝超出镜体不宜太长(0.5~1 cm),以免将结石上移;(2)输尿管镜到达结石部位后,将调整为“头高脚低位”,尽量减慢冲洗液的流速,以视野清晰为度,钬激光能量定在小于110 J的范围,大于110 J时,碎石块较大,且容易移位,以免碎石过程中结石上移;(3)碎石前窥视结石情况,如结石较硬,可适当加大钬激光碎石功率。从结石边缘开始,以“虫噬”方式碎石,尽量将其碎成粉末状,如果息肉包裹结石,先将息肉气化掉一半,保留与结石粘住的另一半,碎石时与结石保持一定的拉力。碎石过程中当结石已松动时,可置入输尿管导管压住结石上方,以阻隔结石上移;(4)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处理:减慢冲洗液速度,头高足低位,用钬激光光纤压住结石进行碎石,也可采用套石篮套住结石,再用钬激光碎石;(5)如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应立即留置双J管,并尽快结束手术,术后2周行ESWL治疗残石。

总之,笔者认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损伤小,是目前腔道碎石中理想的手段之一,可作为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Razzvi HA,Denstedt JD,Chun SS,et al.Intracorporeal lithotripsy with the holmium:YAG laser.J Urol,1996,156(3):912-914.

[2] 孙颖浩,王林辉,廖国强,等.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比较.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3):145-147.

[3] 任胜强,刘星明,袁鹤胜,等.输尿管结石ESWL失败改腔内钬激光碎石术的疗效观察.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4,9(1):20-21.

篇3

这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90岁高龄时写的一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管理学巨著,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其中“管理自己”一章,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现摘编一段,以飨读者。

以前的人没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但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最好的途径就是运用回馈分析法。

每当作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预期比较。

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20年,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

再次,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人太混乱无序了。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

篇4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使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51-01

洁净手术室是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过滤,以控制室内的尘埃含量,具有除去99.97%直径0.3μm以上粒子的能力,使恒温、恒湿、恒压,洁净的空气呈流线流入室内,以等速流出房间后流出,使室内的空气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为患者提供一个洁净的手术环境。我院2007年4月7日启用洁净手术部,共有手术间22间,其中百级4间、千级5间、万级7间,三十万级6间,平均日手术量40~80台。现将使用及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严格手术室管理流程

1.1 手术室有四个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运输通道、洁物运输通道。医务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通过洁净走廊进入手术室,术后器械、敷料、垃圾等作为污物流线通过外走廊到污物通道,严格隔离,洁污分流,避免交叉感染。

1.2 为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划分为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感染手术间为负压手术间,有侧门、缓冲间、术后器械处理间,以便隔离和消毒。

2 严格控制人流、物流,保持手术间的相对密闭状态

2.1 严格控制人流,医务人员的衣服上或多或少带有致病微生物,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越多室内空气污染就越严重.据统计有30%术后感染是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直接落入所至,而最大的污染源是人,(一个人每分钟直接落到空气中的细菌约为1000个).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每天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进入手术室,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2人,开展特殊手术或集体教学时通过录像系统转播到示教室进行观摩学习,外来参观需提前与医务处联系,由医务处通知手术室发放参观证,方可进入.参观者按要求着装,在指定区域内活动,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进入到无菌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2 加强手术间门户的管理,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手术间开门次数和时间,室内人员更不可互窜手术间,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的关闭,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以保持室内正压和无菌。

3 净化空调系统的管理

3.1 每日手术前,提前30分钟开启净化空调系统,应急手术间、洁净走廊的净化空调机24h处于低速运行状态,以备急诊手术和空气的保洁。

3.2 洁净手术间应每日观察室内温度、湿度及静压差,保持温度为22~25度,相对湿度为50%~60%,静脉压差为6~8mmHg(0.4~10.7KPa),以保证洁净效果,每月对空气尘粒数、噪音、温度、湿度、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并记录备案。

3.3 对初、中效过滤器每月清洗1次,1~2年更换一次,回风口滤网每周清洗1次,并定期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严格使用,规范管理。

4 强化卫生清洁管理

篇5

关键词:节约型理念;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节约型园林景观指的是指的是最低限度的节约所有物资,包括土地,水资源,金钱等,最少的干扰周围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模式。节约型园林景观体现了人们自然环保及资源节约意识的提高,是世界上公认的绿色环保的新型园林模式。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现状,并对节约型园林景观规划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节约型园林景观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现状

我国园林景观发展历史悠久而又业绩辉煌,自古以来,我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而言,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主要朝向两个方向,一是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二是西方园林艺术。下面,我主要从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两个方面对中国园林景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做简要介绍:

1、传统园林

传统园林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园林,这种园林完全按照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进行园林设计,与西方的园林艺术有着极大的区别。中国传统园林,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传统上,我国习惯上将传统园林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注重地形地貌、乡土植被、水文地质与人的精神的有效结合,以达到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的目的。

2、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近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园林艺术,它通常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以住宅、道路、公园为依托,讲求人对自然的改造,这种造园艺术同中国古代造园艺术有着天壤之别。近代以来,现代园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颇为迅速,原因除了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意外,还与西方园林本身独特魅力有必然联系。因此,西方现代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同中国的传统园林共同铸就中国园林的美好景观。

二、节约型园林特点

节约型园林作为新型园林,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更主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普及。我们从节约的角度对节约型园林的特点作出如下概述:

1、节地

节地是节约型园林的一大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发展节约型园林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土地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节约型园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因此,发展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立体绿化,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了土地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2、节土

土壤是建设花园的必备材料,节约型花园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宝贵的土壤资源,继而缓解花园绿化与农林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农林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在建设节约型园林过程中,既要做到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又要做到对土壤资源的节约,尽可能的保持原有地貌,减少大规模的土壤改造,真正发挥节约型园林的节约的作用。

3、节水

节约型园林在节水方面是极为有效的,它采用集水技术,降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注重对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高水准。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4、节能

节约型园林在节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通过利用自然资源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在园林中安装太阳能灯,让灯在白天充分吸收太阳能,储存能量,夜间为人们照明。节约型园林的这种节能功能能够实现园林的安全清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

5、节材

建设节约型花园需要正确做到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合理、循环利用,这也是节约型园林节材的要求。例如,将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回收利用,或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或作为园林建设的材料,营造独特的园林景观。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园林既清洁卫生又节约材料,真正达到了节约型花园的目的。

6、节力

节约型园林的节力,即减少人对园林的保养、管理与维护,减少园林管理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型园林采用现代先进设施,利用高科技手段,能够减少人对园林的管理,真正使节约型园林成为无人管理的园林,真正做到节财节力节物。

三、节约型园林景观规划思路

1、正确处理建设节约型园林与建设精品园林的关系

理论上来讲,建设节约型园林与建设精品园林是相互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建设节约型园林与建设精品园林在是不冲突的。建设节约型园林应以建设精品园林为目标,既节约又精致,达到节约型园林与精品园林的完美结合。为此,园林设计者应正确的理解建设节约型园林与建设精品园林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精品园林要节约,节约型园林也是精品的程度。

2、正确处理节约土地与保护绿化用地的关系

节约用地不等于不给予地或减少绿化用地的供给,而是要在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用地的基础上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因此,节约土地与保护绿化用地也不矛盾。因此在实际建设节约型园林过程中,既要要多想办法,开辟新途径,保证必要的城市绿化用地,又要使园林绿化效益达到最大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节约土地。

3、处理好节约用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是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节约用水不能一刀切,应处理好节约用水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应大力推广中水回收,收集雨水,将强对地表水的利用,做到开源、节流双向实施。

4、正确处理好绿地建设的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园林绿化建设包含了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四个要素,其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此要正确的处理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生态、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的关系,片面追求景观、文化、服务功能,必然产生不了节约型的园林。在处理四者关系时,应将四者的轻重缓急、主次要关系梳理清楚,避免因不合理规划造成节约型园林出现问题。

5、正确处理好节约型园林当前措施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节约型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当前措施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园林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人们,因而不应出现因为过度追求当前效果而对园林以后的利用出现不好的现象。因此,对于有利于今后长期节约的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加以利用。

6、在园林施工与养护环节中节约理念的运用

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工程质量不但要好,景观效果也要保持长久。要减少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使用,这样就能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还不至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良好的养护管理是长期保持景观效果的最好保证,在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变化的原理,使园林景观中植物的灌溉、修剪和施肥等与生态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比如通过增加乔木植物的数量与种类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等。

结束语

节约型园林景观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园林景观,这种园林景观在世界的普及体现了人们自然环保及资源节约意识的提高,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更主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增强。建设节约型园林,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国应大力普及节约型园林,为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冬.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篇6

【摘要】:目的:急救车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管理精细化,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提高抢救工作效率. 方法: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配有醒止的急救车分布图,内各类急救药品和物品的有效期、生产批号,规格统一登记,白夜班两班双人核对交接 结果:实施一年来,急救车内药品和物品完好率为100%.结论:改变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后,急救车使用更方便、快捷,提高了医护人员急救药品药理知识,对急救车的分布印象深刻,记忆清晰明朗,从而保证了高效的抢救率,提高了急救车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抢救车、精细化、管理

2010年始,我院针对急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行精细化严格管理和专项整治,其核心可以概括为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成精品,也把管理工作做到极致;“准”是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1]。新的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设计:急救车实施全院统一的精细化管理

1.1 分层、分类管理:急救车分为四层,表面粘贴有分布图,急救车管理制度、急救车物品清单

1.2 药品按药理作用及使用习惯排序号使用统一标签卡,统一基数5支、注明剂量、统一的荼色透明盒子存放,有效期及说明书贴于盒子背面

1.3 按照分布图的具置配备相关的急救物品及液体

2、 交接班白班,夜班两次交接,双人核对签全名,保证每人都有机会接急救车,接班仔细核对加深印象,要求人人了解急救车内所有物品及药品的放置位置,熟悉药理作用,熟练操作简易呼吸气囊,开口器,口咽气道的使用及消毒,

3、 专人管理急救的同志负责培训相关知识,护士长不定时抽查同志们对急救车的熟悉程度,督促人人都能烂熟于心

4 急救车物品及药品交接班登记本药品、物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顺序高度一致,填写规范化

5、 为防止药品浪费,医院统一每年的1月和6月可到药房兑换快过期的药品,使之可以投入到经常使用的科室中去

体会

1 急救车精细化后,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到保证。物品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点药本药品记录顺序与实际摆放不对位”、“交接班记录不规范”、 “药品基数或多或少”、“药品标签不清楚”、“药品不全或过期” 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 加强了交接班管理后,督促了有些自觉性不太好的同志或者刚上岗的同志,变不主动为被动接触急救车,最终主动意识到做好这一工作是自己上岗期间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全科护士对急救车物品药品状态有了统一的概念,记忆清晰明朗,在实施抢救时,大家对急救车的物件和放置不感到陌生,能准确、快速使用到急救物品和药物,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到宝贵时间。

3、 提高管理效能,强化护士对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和急救物品的技能培训。我科经过强化急救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理论和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锋,贾殿和,王永权,等.刍议临床学科评估精细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41-43.

[2] 韦焱.产房急救车单箱封条式管理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82-983.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地下降水控制;深井井管降水;降水设计;施工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0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52

1 概述

1.1 工程简介

项目工程位于什邡市西南面马井镇双石桥村(原名为新华村),全称德阳Ⅱ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该工程距市区直线距离约6.5km,距马井镇直线距离2.0km,S105省道从站址东南面经过。进站道路从S105省道引接至变电站大门,进站道路94.1m,站区总用地面积5.4406hm2(81.60亩),其中围墙内用地面积4.8233hm2(72.35亩);站内总建筑面积1629m2。

1.2 工程规模

主变压器采用本期2×1000MVA;最终3×1000MVA。500kV出线为本期出线4回,至彭州变及谭家湾变各2回;最终10回,向北方向备用4回,向南方向备用2回。220kV出线为本期8回,其中2回至云西220kV变电站,2回至城南(古城)220kV变电站,2回至新市变电站,2回至南丰变电站,最终14回。500kV高抗:本期和最终均不考虑高抗位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本期低压电抗:2×(1×60)MVar,本期低压电容:2×(2×60)MVar。最终低压电抗:3×(3×60)MVar,最终低压电容:3×(3×60)MVar。SVC:2×180MVar[180MVar(TCR)+60MVar(滤波器)+2×60MVar(常规电容)]。

1.3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德阳Ⅱ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所在地的地貌较为特殊,属于川西冲积平原,整体的地层分布构架为首先是耕植土,然后接着是粉质黏土构架,再接着是中砂结构,最后则是卵石层,该项目范围内以耕植区为主,常年种植农作物。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该区域内地下水相对来说储量较大,不仅埋藏的深度很浅,并且针对性的水位易积水量都不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相对来说其变化的动态很大。经过实地勘测,这些地下水属于卵石当中承载压力的承压水,厚度大概为35~45m。

鸭子河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受到事件的影响很大,一般静止的水面高度大约为海平面下4m,同时附近的大量农业用水会对这个部分的地下水位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水位可能会上升1.0~1.5m。

1.4 工程重点、特点

1.4.1 站区排水形式。站区地址位于低于公路的水田之中,站区围墙基础施工完成站区排水管道未形成之前,站区形成一个积水塘,站区施工排水无法排除;根据设计方案站区排水采用室外排水管道,最终汇集到雨水泵池,采用“强排”将水抽排到站外水沟,施工期间雨水无法自然排除。

1.4.2 站区地质情况复杂。由于站区地址地下水位较高,且地下为易液化的沙土和黏性土,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流沙,是本工程的最大难点之一。

同时,该地区常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枯季3.0~3.4m,灌溉期变幅约1m。站内雨水泵池、事故油池等深基础埋深7~7.5m,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3~4m,基础土方开挖时大量地下水涌入,基坑坍塌,基坑无法正常开挖,所以在深基坑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井点降水和临时排水措施。

2 井管降水设计

2.1 井点降水总体方案思路

目前我国在平原地区建设施工时,一般利用明沟排水的方式处理大面积基坑开挖时产生的涌水,然而如果开挖土层地下水含水量丰富,那么地下水会大量上涌,造成基坑水量过大,严重时会出现翻浆以及冒泥、流砂等不利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仅深挖基坑的操作无法进行,而且很可能会引发一定范围的水土流失现象,如遇周边既有建筑物或者地理结构特殊,还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或地面塌陷等严重安全事故,这对临近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都是极大的威胁。

2.2 降水方式的对比分析

降水方式应参照井点降水设备的不同合理选择,目前比较常见的降水方式包括四种,在实际施工中,需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判断,通过对土的种类和透水层位置的分析,测算土层的渗透系数,同时我们要对整体的施工场地、对应施工的设备的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尽量达到经济性和节能性双赢的降水方案。现就四种常见降水方式类比分析如下:

2.2.1 轻型井点。轻型井点对土层渗透系数要求0.1~50m/d,适用于含有大量细砂、粉砂的土层,同时对真空度还有对应的程控质量要求相对来说进行提升,并且针对性地完成后形成的孔洞呈现出密集分布。

2.2.2 喷射井点。喷射井点的降水方式在开挖深、降水深度大的工程中应用广泛,适用于土渗透系数为3~50m/d的砂土,对设备要求高,技术工艺都较为复杂。

2.2.3 电渗井点。电渗井点由于对技术、设备要求高,使用范围受限,目前我们主要是把这方面的技术应用到相关于淤泥或者是对应黏土的降水处理之上,一般来说如果渗透的系数低于0.1m/d的土层,如沼泽地区等就可以使用。

2.2.4 深井井点。深井井点应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土层渗透系数为10~250m/d,在施工中如遇降水深、基坑面积大的工程,可以使用深井井点发降水方式,深井井点相对来说对于成孔的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缺点就是在降水过程完毕之后,井管取出难度较高。

篇8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269-03

管理经济学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决策科学中的某些工具和方法,指导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经营理念,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在国外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和商学院中,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目前,管理经济学是我校精品课程,也是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MBA专业的主干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管理经济学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够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工具,实现管理活动的理性思考与理性创新。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趋同于微观经济学,考核评价方式落后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国内出版的《管理经济学》教材绝大部分内容与《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重复,从而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对已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的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再学习管理经济学已难以使其知识增进;二是对实践问题,限于篇幅又几乎没有涉及,使其难以更好地成为分析企业经营决策的工具。学生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的方式比较古板,多数为按时完成课后作业,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比较固定,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大多数教师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的教学模式。一般先从经济和管理现实中提出问题、定义问题、开发解决思路、推导解决理论和方法,最后讲明其实际作用,并应用案例来结束。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前按照教材顺序逐一讲解概念、定义的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为主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与学生讨论和沟通交流、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方面还显得不够。

(三)部分教学案例陈旧,案例教学方式不够灵活

管理经济学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管理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管理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因此,在管理经济学教学中注重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的经验,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但在管理经济学教材中出现的案例有些较为陈旧,需要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案例。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运用,有时效果欠佳

进入2l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校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凭借广泛的集成性、灵活的控制性和信息的多维化等特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陈旧的、缺乏创新的教学观念和僵化模式,使传统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要做出一份和教学内容吻合,信息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也非易事。此外,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反而不佳。

二、教改实践与总结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必须面向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分析了该课程的教学在经济与管理类院校的特殊性、存在的难点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对管理经济学课程给予正确的定位;根据管理经济学学科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采取恰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加强案例分析、讨论与写作,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等。总之,对我校的管理经济学课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的更新和改造。

(一)编写适合的讲义与教材,改革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高

首先,我们组织富有管理经济学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了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经济学》讲义,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高,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材突破了以往对管理经济学研究教学的某些局限性,拓宽了管理经济学研究教学的领域,特别是吸收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和产业组织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了管理经济学研究教学的内容。教材中精心选编大量现实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经济学的应用性质,用实例说明如何在管理决策实践中运用经济学原理,提高读者分析实际问题和从事管理决策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管理经济学作为决策工具的真正价值。

其次,坚持进行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的改革。(1)在作业改革方面。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专题研究讨论,学生不但有充分的机会各抒己见,而且可以与老师直接对话和探讨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组对同一问题各具特色的看法和结论,再由全组同学共同参与在课堂上进行的公开演示与交流。(2)在考试改革方面。坚持教考分离,建立了较完备的练习库和试题库。试题质量高,成绩呈正态分布,及时进行成绩分析和教学总结,积极探索考试内容、方法改革。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平时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经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我们在管理经济学的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局限,引入了“案例研究法”、“实地考察法”与“模拟训练法”。

1.“案例研究法”强调案例分析和决策理论。教师负责编选真实公司的案例,印发给学生。学生在课下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课,只简单介绍情况,主要让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见解、风度、能力等作记分考核。讨论案例时,尽量争取有关实际部门也派代表参加,由此可以让学生彻底摆脱书本的局限性,而真实了解到经济生活的实际运作流程。

2.“实地考察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促进学习的方法。每一次实地考察都由一名教师领导,学生积极参加,提出研究报告。所需费用或由学院负担,或由目标企业负担。这种实地考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

3.“模拟训练法” 通过模拟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不易学到或根本学不到的技能。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能够学会如何将那些似乎大得无边的问题分成可以处理的小问题,如何分别处理后再将其重新组合起来。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懂得学者的弱点,增长实干家的才能。我们还经常向学生作个别调查和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检查教学效果,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以上改革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们的恐惧厌烦心理,减小了学习的压力,学习兴趣被极大的激发起来,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资料查询、小组讨论及各种课堂与实践环节,学生的感性认识经过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加强,有效缩小书本知识与企业实际的距离。

(三)改革案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经验式”的教学方式。案例将企业带入课堂,让学生走入市场,投身竞争。学生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在小组中的共同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向教师学习,而且也向同学们学习,甚至教师也能从学生中学到或获得一定的知识和信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像是“导演”或“指挥”,学生的基本素质、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参与度以及教师的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领导才能和企业家精神。案例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关于各行各业的背景知识,强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引入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第一,以管理经济学专业教科书为主干,在重点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每章节配备相关典型案例;第二,案例的选择兼顾典型示范、应用实战、现实新颖、适合国情,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第三,提供案例重在讨论、思考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本身可能并无统一答案,教师对每个案例只作简单提示性思考建议,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

对于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我们的做法是: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第二,选择好教学案例,即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第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是需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二是需要学生外在的学习激励。第四,把握好案例教学的4个环节。案例教学的4个环节指的是: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

本课程组教师常常及时地介绍与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以计算机技术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等教育技术更多地进入并深刻地影响着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通过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有助于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等。因此,积极探索教学手段的改革,更多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人才培养质量上台阶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讲授管理经济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书写的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信息量,清晰的图形,鲜明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动画,动静结合,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认识到虽然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信息量大、信息呈现速度快,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而且长时间观看屏幕眼睛容易感到疲劳,从而影响了听课效果等。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组织好教学的内容与节奏,除了常和学生交流之外,还必须辅以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采用的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小燕.《管理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8,(11).

[2] 翁英英.《管理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法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篇9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改革深化,企业面临着一种新的经济格局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改革经济管理体系,通过对自己的改革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经济格局形式。

(二)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管理工作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它是贯穿了生产、经营、销售和售后四个环节的活动,通过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各个板块的业务开展。在经济管理中,财务管理、收支管理、投资、预算这些非常重要的内容都属于它的管理范畴,实现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些板块的控制。

(三)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知识来发展的,企业在这样的大前提北京下如何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就需要在知识时代下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转化,来适应现有的社会环境,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管理。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有的很多企业还是没有根据经济形势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沿用以前的旧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落后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水平,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虽然在现在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已经实现了现金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但是并没有合理的监督方式进行监督。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开始落实到具体方法上。

(二)企业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把大部分焦点放在企业的营销额上,从而很大方面忽视了企业的经济管理。甚至一些企业仅仅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忽略长远效益造成了因小失大的局面,使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虽然有些企业开始实现经济管理的形式,但是没有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来完善监督体制,也没有一个科学的意识来进行指导。现在的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没办法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所以很难形成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企业没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三)企业管理的理念落后

传统的企业经营观念仅仅是对于企业的销售利润上,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没有给企业做到长远的战略规划,这是现在企业发展的通病。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如果一个企业仅仅是把眼光放在看得见的利益上,会很大程度上局限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主要以人为本,让企业员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使得企业走次序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新形势下企业实现创新的举措

(一)实现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要从思想上进行创新,企业要从现在的经济形势出发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建立国际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实现经济管理的管理理念创新。另外,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也应该实现创新,实现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实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目标,突出有特色项目经营。同时在实现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更应该兼具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自我风险防范能力。

(二)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

新时期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首先需要设立目标、建立规章体制然后强化落实。首先,对于建立经营管理目标,需要根据时间不同确立不同时间段的目标,然后将其量化分解,将经济管理目标切实的落实到企业的不同经济管理责任部门,进而建立框架性的经济管理体制。然后根据这些建立的目标来完善企业中的不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最后要针对企业各部门的落实情况将进行跟踪调查,来保证企业的各项制度目标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企业的管理结构

将企业的传统管理结构像现代信息化的新式进行转变,强化信息执行度和反馈度。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实现企业减少组织结构,增加中间结构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幅度,可以将企业传统的系统进行拆解,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其次要注意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柔性化。最后要结合当前的业务能力来对组织的结构内部进行调整,是组织结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精简的框架。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必须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创新。首先企业应该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模式,明确企业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其次,注重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招贤纳才,对招聘人才的过程严格把关,同时还要实现后期的培养工作。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举措

不论对哪种单位来讲,追求利益最大化都是最重要的发展目的。但单位要想获利,就必须要确保所有的机构紧密协作,所以,单位管理对于单位的发展来讲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假如单位的管控模式不是很先进的话,那么单位的各个机构间是无法有效协调的,有时候会使单位处在一种非常混乱的情形中,无法在竞争中获取发展。必须保证单位的管控模式系统合理才可以确保发展顺畅。目前,现代化的经济已经取代了过去的经济模式,所以单位要积极的开展管控工作,并且要结合当前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法。

1 关于企业经管的简述

1.1 何为企业经管

它是说优化单位的相关资源,确保其能够有效的调配,进而实现它们应有的价值,其在单位的制度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单位的经管存在于单位的各个机构和各项生产活动中,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单位的利润。如今,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逐步的走向成熟了,单位的经管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要结合本身的条件,不断的对资源优化,减少生产费用,即对单位的生产运作开展有序的管控,以此来提升效益。

1.2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

我们国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系的干扰,都是使用过去的经管体系,不管单位是不是获利,国家都会对其统筹运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单位都没有热情。然而在发展到新的时代之后,此类管控方法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同时,因为全球化的发展,此时的竞争开始变得剧烈,单位的经济增长形式开始从粗放变为集约。在这个前提下,单位经管工作的意义就变得更为显著了。单位在当前时期应该怎样转变管控思想,寻求全新的管控措施是当前单位最为关键的活动内容。

2 当前经管体系中暴露出的缺陷

在当前时期,单位的经管体系中存在一些缺陷,具体的体现在以下的一些内容中。

第一,经管制度不合理。许多单位并未真正的从思想上关注管控制度,虽说有一些单位制定了该制度,但是要不是其内容不详细,可行性较差,就是无法将其做到实处。因为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经管制度是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意义的。

第二,组织机构不灵活。许多单位的组织机构缺少灵活性,无法在市场变动的时候做出合理的调节。身为单位的管控人员,或许会忽略这个内容,此时就导致组织机构的许多问题都显现出来了,干扰到单位的进步。

第三,没有管控好人力资源。许多单位在这方面的管控力度不高,像是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素养较低,流动性高,缺少必要的激励体系。假如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流动太过频繁的话,单位各个机构的工作就无法顺畅的开展,此时就更加的无法保证品质了。假如单位未设置合理的竞争体系的话,工作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假如单位不关注培训工作,此时其员工的素养和能力就会偏低,最终干扰到单位的长远发展。

最后,管控模式不集约。如今我们国家的很多单位还是存在粗放的管控模式。在这类思想的干扰下,单位只能是不断的增加成本以此来获利,很显然这对于其长久的发展来讲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其就会不具有竞争性,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3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新举措

现代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仍有许多环节存在着不足。企业要想形成科学、系统、规范的经济管理模式,一定要认真分析现行模式中的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个环节中的工作。本文在探讨现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中,得出以下几点新举措:

3.1 企业的管理者要发挥管理职能

企业的管理者位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最顶端,指挥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对经济管理模式的真实态度如何等问题会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掌握更多的经济管理知识,并积极引导员工从思想上重视经济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并探寻更加科学的经济管理模式,保证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3.2 企业经济目标要明确

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不是简单对其进行总体规划,而是在深入、细致研究基础上,认真制定、执行、监督经济目标。企业制定经济目标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企业和社会的具体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经营状况,这样的经济目标才更加明确,可行性强。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员工是企业各项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因此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第一,在认真分歧企业的战略需要基础上,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尽力控制人力资源的流动以及浪费现象。第二,努力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多为员工创造一些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积极投身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3.4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评价和审核

从实质来看,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企业的管理者要每隔一定时间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审核。评价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包括经济管理的目标、经济管理的组织过程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等,目的是使经济管理体系的工作更加完善。企业管理者在评审过程中,一定要公正、客观,全面分析经济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3.5 妥善解决不符合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现象

企业管理者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评审时,总是会遇到不符合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现象。企业一定要重视这些现象发生,及时妥善解决。首先要查明原因,并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其次要尽量减少它的消极影响,以免影响企业其他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如今单位如果想要获取较高的利润,获取长远的发展,提升本单位在激烈竞争中的地位的话,就必须要做好单位的经管工作。单位的经管工作是当前单位制度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在单位的长远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不过如今的经管工作中面对着非常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单位必须要不断的变幻思想,从多方面分析不断的寻求合理有效的经管模式,进而实现单位的战略发展意义,带动长远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席蜂林.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15):10.

[2]赵利平.浅谈市场竞争机制下我国中小企业经济管理模式[J].中国外资,201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