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入门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入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入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引言
入门课,是学生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起始,是走向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它能为学生的下一段学习旅程提供准确的方向,给予学生更多前行的动力。因此,入门课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在初中的数学入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种种的不适应。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初中数学入门这个阶段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因此,加强初中数学入门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使初一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数学入门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其对应教学策略
2.1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和吸纳,直观而且趣味性强。初中数学的特点是概念繁杂和抽象,相比小学难度加大,习题种类增多,也就有了灵活多变的解题技巧,在几何中,逻辑性强,所以要求几何严谨与规范,而且明显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1)运算内容要求的差异。
重在数的计算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进行具体的数字计算;侧重于代数式的计算则是初中数学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
(2)知识呈现方式的差异。
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问题是以现实的自然现象和简单明了的实验数据为根据,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获取知识;但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初中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数学要通过抽象、归纳等过程才能出结论。所以说初中数学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接得出结论。
(3)小学的大多数问题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而初中的问题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逻辑关系是以递进和归纳等方式为主。而且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几何证明题,这也就要使用假设等推理方法。
(4)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举例。
例1 你走1200步大约有多远?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堆1200千克的土豆需要多大的场地?
解:1200纸有多厚可以这样设计:首先,一本课本大约有50张纸,先让学生观察一下,一本书有多厚。其次,把十本数叠在一起,大约有500张纸叠在一起,让学生感受500张纸有多厚,然后再慢慢的增加书本,每加一本,感受纸张的厚度。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200张纸能组成几本课本,这么多课本叠在一起有多厚?再请学生描述1200张纸有多厚。其他两个问题和纸张问题是一样的,让学生举一反三。
评注:一个数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示意义,上面1200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义,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例2 9.9×6.9比70小吗?
解:把9.9放大到10,所以有10×6.9=69,估算得到的结果比70小,所以可以得到结论9.9×6.9比70小.
评注:可以把一个不是整数的数凑成一个接近它的数进行估计运算,所以这是估算重要方法之一.
例1、例2所表现出来的是小学与初中数与运算的差异,初中更加侧重于代数式的运算.
2.2针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的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的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再有计划的进行引导。不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令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因此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第一章是有理数:这一章是在小学学习数的基础上,引入从负数概念,扩大了数范围。有理数还是后续学习数与式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学习好坏与否关系到后续的学习;第二章是整式的加减:这章开始通过字母表示数进入代数式的有关学习,这一章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以后的代数式运算打下基础,所以应该注意整式加减这一章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从小学的算式运算过渡到初中的方程运算,也初中的方程的入门,为以后的二次方程、二元方程作铺垫,应该注意相应的方程计算方法与解答步骤。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放慢的教学进度,可以使得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的教学效果取得好的成果。
3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入门与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中,若能提前了解到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的种种因素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则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面对具体入门困难因素时,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情景的教学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在初中生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决方法。同时在解决初中生数学入门困难的过程中也应该认真思考,发现和归纳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原满军.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J].科学之光,2010,(08):149.
[2]胡超.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9):114.
[3]王伶萍.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3,(12):23-26.
篇2
小学升初中,是学生成长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对学业乃至于人生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好,为什么到了中学,成绩立马就下降了呢?”不时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一现象在数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从事教学12年,常年承担班主任、数学教研教学等工作,与所有数学教师一样,我也曾经面对这种尴尬。原因就是中小学数学科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都存在不小的差异。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入门过渡,很容易导致成绩下降,学习积极性遭受较大打击,部分学生因此厌学甚至辍学,给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不少的障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结合几年的实践,本人就初中数学入门提出如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协作,传好“接力棒”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段”的理论,把中小学分为三个学段:一、二、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五、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八、九年级为第三学段。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相辅相成,持续连贯的。但是,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中小学各自为阵、互不相干的尴尬局面。我认为,应该加强中小学教师之间,特别是小学高段与七年级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升学时把学生这根“接力棒”传接好。中小学数学教师更该如此,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跨校协作,携手为学生铺路搭桥。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对象只不过层次、梯度不同而已。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应有目的的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学更应该关心小学固有的起点和模式。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互相支持。
其次,中小学数学教师加强教学方面的研究和交流,熟悉彼此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相互反馈教育信息,交流教学心得,便于中学教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再次,小学教师应养成详细整理每位学生的成长记录的良好习惯。学生毕业时,把学生的兴趣喜好、意志品质等心理特征全面反馈给中学教师。有效的配合中学教师准确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可可喜的是,数字化的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合作,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入门,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将起很大的作用。这恰好是目前做得还很不够的环节,几年来,一直靠我我辛辛苦苦主动和小学教师联系。
二、培养兴趣,树立信心,打好“攻心战”
新生刚入学,面对初中的全新环境,自然会有许多压力。特别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种种误解,甚至是恐惧。这要求数学教师作好初中数学的“学前教育”,打好“攻心战”,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学识广博、志趣高雅、风趣幽默、宽严有度、容易亲近的印象,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年来我的数学第一课,都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贡献;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的数学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讲解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联系,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甚至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做好初步的心理准备。
其次,上好第一章,组织好第一次测试,我总是给学生来个“开门红”,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尽量放慢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关注那些基础稍差容易掉队的群体;又要给学有余力的群体适当的挑战,防止他们“低估”数学而放松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活动的环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初中数学与小学有联系、与生活有联系,有趣、有用并不难学。
对应的第一次单元测试,教师应该让一部分学生考出“优越感”,更要想法让其余学生获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还要经常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良好表现做积极的表扬,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尽快找到成就感。
此外,利用好第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活动,布置几项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真诚大方的与同学、与教师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师生关系融洽的轻松数学学习环境。
三、善教善学,保障数学学习 “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的教学,毕竟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除以上环节外,还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过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持续稳步的进行。
小学到初中,面对新老师新教法,学生的学习适应是一个大的跳跃。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教师应对小学的教法有所了解,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稳中求变,逐步过渡,使学生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自主、轻松、能动的氛围中实施数学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活动探究、动手实践、情景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等途径,让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氛围,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老师扶的较多,学生比较被动。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适当自主探究,上课有效参与,课后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
篇3
一、明确教材内容和知识的深化。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内容与小学教学内容联系特别密切的是有理数、整(分)式和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是在小学的自然数、零、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建立了有理数的概念后,性质符号进入教学,从算术数扩展到理数,是数的概念的深化,是认识的一次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显示了代数的优越性,从小学的具体数字到文字表达再到七年级的代数式,充分显示了代数式简明、普遍的优越性,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规律。方程问题从小学开始接触,中学不断深化。作为方程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学已有初步认识,初中主要是对其解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归纳。
二、搞好教法衔接,提高思维能力。
因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深广度不同,教师教学的方法也不一样,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适应初中学习的转变,教法的衔接与过渡都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精讲巧练为主。辅之以直观教学,注意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教法,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讲、导、议、练交叉结合。七年级新生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把这种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议论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通过提问学生及请他们上黑板板书,让各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还要注意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且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到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活知识,提高能力。
注意基本概念、性质和法则的教学。把着眼点放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依运算法则和性质列式计算,而对紧扣概念、法则和性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尚未形成。在七年级讲新概念、性质和法则时,注意实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引导他们以实例归纳概括,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示转化,并指导他们紧扣概念思考问题。如讲绝对值的意义时,可通过实例发现规律,并从文字叙述向字母表达转化,使学生比较顺利地掌握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
三、通过四步读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最关键的就是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初中数学应用题一般是以市场经济或日常生活等问题为背景的,其知识点有时就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如果理解了题意,并不难。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因误解题意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或者因根本无法理解题意而思路混乱,无从下手。根据心理学所划分的认知过程的四个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我们也可将应用题的学习分为:预读、通读、析读、解读这四个与心理认知相吻合的步骤。预读就是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并快速确定哪些背景材料或情境与解题无关,可及时删除减少干扰。通读就是要求学生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有几个已知的量、几个未知量、题中各个数据分别代表哪一种量,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等等,从而理清数量和思路,使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析读是解应用题的最关键的一步,要求心、眼、手、脑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结合列表、图示等来辅助分析各个数量,找出数量关系或等量关系从而列出算式或方程。解读就是检验与完善阶段,要求学生检查列式和计算过程,把解题的过程在头脑里重复一遍,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做到进一步提升。四步阅读法的运用可让学生养成细心、耐心、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双基”,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又必须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概念引入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抽象及概括能力。
2.对于易于混淆或相近的概念,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类比分析能力。
3.紧扣概念中每个字词句的作用,培养学生描述概念的精确数学语言,以及逻辑表达能力。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差异;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43-02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等。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度和“负300度”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 (答: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i2=-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只有在高中教师作好新旧知识的对照、类比、归纳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轻松理解.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放慢课堂进度,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该知识点。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教学课,三节自习课,这样导致各科学习时间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若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让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除了模仿做题还有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和知识面的扩展,学生不能全部依靠模仿,即使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中等水平。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是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都是经过初中教师已反复训练的,老师把要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他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学生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教师要对高考中所有类型的习题进行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融会贯通该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不知道该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变得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才能深刻理解这些类型题的真正意义,学生的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它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最精彩的是一生学习,靠自学最终达到自强自立。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接触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遇到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学习方便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上升,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知识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51-01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具体实施方法是学生自己揣摩领会学案内容,教师从旁指导,不直接讲授具体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导学案”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师可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的重心,它彻底改变以往单纯的掌握知识的模式,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对学生求知心理与认知规律予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得到启发。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推理、分析以及归纳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实质就是以学案为平台,教师主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合作和学生自学形式展开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把学生从课堂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归纳以及拓展数学知识的过程,这样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将新课标倡导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二、设置问题,引出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导学案”教学,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习惯于自主学习,善于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为了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认清课堂学习的目标,教师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前,应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而这些问题应围绕学习重点来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处理。提出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一步深入提问,直到学生把课堂内容融会贯通,串联起来。这种来回踢足球一样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也可在每一次的回答中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进而加以引导。 初中数学的问题大都是具有逻辑性的,这样的引导学习也可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少走弯路。这种简单提问算是课堂内容的预习,为接下来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有一汽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用s表示行驶路程,t表示行驶时间,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s = 50t后,教师接着提问:有一棵苗高1。3米,假若它每年长高2米,则m年后,树的高度n为多少?学生给出n = 2m + 1。3后,让学生思考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不同,从而引出普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主体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淡出课堂教学而是要淡化教师的“权利”,适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导学案”模式下,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要调动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因为学生的水平不同、接受能力有区别,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来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这样,既淡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能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学生集体讨论后还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点拨释疑,这个过程要帮学生联系新旧知识,让学生独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条理性和规律性。
四、掌握合适评价方式,让学生当堂训练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好办法进行表扬;遇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及时了解,依照学生对学习反馈的具体情况,迅速进行修正和补充,让学生能够更深地掌握知识以及对知识进行整理。通常情况下,学案中的练习题以及例题都有A型题、B型题以及C型题,其中,A型题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题,B型题一般为选做题,难度不是很高,而C型题虽然也是选做题,但难度系数比较大,这种类型的题重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测。在学习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照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对这三层题型进行选择,一般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不高,能力也欠缺,就让他们认真完成A型题;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等,不偏不高,教师要让他们在完成A型题的前提下,争取完成所有的B型题;最后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教师就要让他们完成A型题和B型题,然后再做C型题,这样可以把这些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起到一个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还处于入门和打基础的阶段,需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并不仅仅注重于学生学到的具体知识,更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技巧方法,为将来的深入学习积累学习经验。“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可有效开拓初中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摸索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数学的技能,成为以后数学学习的助力,更快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雅丽.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导学案[J]. 科技信息,2011(5).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课堂 规范性 幽默性
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解答、教学活动等内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合理的语言技巧,使用规范、幽默的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知识[1]。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应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规范、幽默语言的使用技巧进行了总结,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1.运用科学、精确的教学语言
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主要对自然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公式、定理体现客观世界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严谨,比较抽象。与其他科目项目,数学强调的是用严谨的语言和逻辑调整思维,不能涉及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使用专门的数学语言,尤其对于一些抽象性的数学概念要使用准确的语言,以便学生很好的区分不同的概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测量直线的长度”这种语言,直线无限延伸根本无法测量,要正确的表示为“测量线段的长度”;不要将“非负数”说成“正数”,因为非负数包括正数和零。数学中有像“切线”和“切线长”、“对应角相等”和“角对应相等”等看似差不多,却存在很大差异的概念。为了避免知识的混淆,数学教师要根据定理的成立条件,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语言,消除学生的疑虑,认真的讲解每一个定义的内涵,做到表达准确无误,让学生在正确理解定理和公式的基础上,达到灵活的运用的目的,从而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2]。
2.注重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和技巧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做到清晰流畅,感情丰富,还要把握语言的技巧性,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解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知识点时,会涉及到“等角”、“两两”、“相邻”、“互补”、“有且只有”等词语,很多学生无法正确的区分这些词之间的差别,认为“有且只有”这些此可以用“只有”来代替,没有明确定理的基本概念。“只有”说明的是唯一性,而“有”表明的是存在性,二者不重复也不矛盾,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彻底理解这些概念。
二、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学习的过程,主动的探索知识,并加强实践和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主要是带领学生入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考的方式[3]。而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因为教师语言的情感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睿智、诙谐、风趣的语言,讲究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张弛适度、轻重缓急,借助声音传递感情,就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课程中要合理的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应注意以下事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继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1.教学语言的幽默要同教学内容相结合
数学教学课堂语言的幽默性必须要建立在教学基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语言幽默不应脱离教学内容,要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合理的穿插一些幽默,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教学幽默的根本是教学性,没有结合教学内容的幽默不但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课堂时间[4]。
2.教学语言的幽默应具有启发性
教学幽默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制定教学设计,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身边的实际例子作为素材引入课堂中,运用幽默性的语言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知和兴趣,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心的同时领会到真正的涵义,让学生自主练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到学习的自信,让学生畅谈心中所想,自由发挥,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控制教学语言的轻重隐显和疾徐张弛,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教学幽默的作用。
3.适度运用好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教学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但是要注意掌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适时适度的把握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将知识理论以幽默的语言进行透彻精辟的解释[5]。幽默教学尤其适用于一些关键、重点或难点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牢固的掌握知识。不可随意使用幽默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幽默只会冲淡教学内容,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小结
数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数学本身精确、严谨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技巧,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语言的规范性,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教学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发挥课堂语言的规范性与幽默性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德民,袁冬梅.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
[2]熊新元.实践数学新课程的语言艺术[J].湖北教育.2006(01)
[3]张岚.初中生数学学习中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相关性及转化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学习热情;数学思维;数学符号;逻辑能力
数学,是一门可以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活动的学科,它可以让人的思维更加活跃、灵敏。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理科性学习中能够比较轻松。
初中数学是为小学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初中数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知识上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的学习步入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为学生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培养,可以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并且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性,还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并且面对学习中的问题,可以主动应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提出自己的认识,勇敢提问,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提出来,从而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要整理学生的思考方式,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知识可以不处于混乱状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举一些发生在实际生活的例子,培养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让学生增加获得知识的欲望。这样,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
3.初中数学有别于小学数学,无论从它的思维过程,还是它的解题方式,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接受学习。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渴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学习,获得新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中探索新的知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还要不断地观察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二、为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过渡做好准备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在知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比如,小学时学的几何图形是一些平面图形,而到了初中学的是立体图形;小学时学的是一元方程,初中时学的是二元方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等。而在这些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由于学生没学过,所以大部分都不能跟上学习的进度。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帮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化为自己的才能。
1.重视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事先搜查有关小学数学知识的资料,从而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比如,在进行二元方程教学时,结合学生在小学学到的一元方程,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加以延伸,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点。这样,慢慢地培养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可以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学习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信心。
2.向学生传授学习技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的起源、数学家发现数学时经历的故事以及一些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历史问题。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前,还要给学生温习旧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旧知识,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辅导,分别进行指导,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受更好的教学。教师还需要教育学生,让他们可以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让自己得到放松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知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接受的知识比较浅显,因此他们的思考方式得到限制,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除了教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给他们补充课本外的知识,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比如,在教授学生圆柱体的体积V=Sh(S为底面积,h为高)时,可以相应地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V=■Sh(S为底面积,h为高),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
三、教育学生能够把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
数学之所以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比较具体,是因为在这门学科中注入了一些数学符号,并且要求学生能够自如地将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学生在接受初中数学之前,直接接触到小学时学的一些算术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因此,还需要接收一些数学符号的知识。在一些问题解决中,由于太复杂,而引入数学符号可以让问题变得容易些。比如,以e为底x的对数的倒数可以用■来表示,如此一来,就变得一目了然。
四、传授数学的思维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是非常关键的,它对于数学的发现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导一些数学思考方式,这对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有自信,从而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1.教育学生要时刻注意与图形进行结合。比如,教师在进行函数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就应该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具体的函数图像画出来,从而使函数之间的区别更清新明了,这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还要让学生重视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要适当地把相应的图形画出来,从而把题目变得更简洁,渐渐地发展与图形结合的思维。
2.教育学生如何进行总结。在进行三角函数这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书本上的一些概念,从而自己推算出相应的公式,并能够通过已有的公式,推演出相关的公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透彻地探究问题,并进行概括,得出性质,渐渐地发展学生归纳整理的思想。
3.教育学生学会把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在小学时,学生面对的数学问题都是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但是,到了初中,数学问题慢慢地变得文字很多,找不到关键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数学符号的转化。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表达的思考方式。
4.教育学生学会与小学知识进行区分,并从不同点中寻找相同点。比如,教师在教授三维图形时,要利用小学时学的二维图形的相关知识,将它们进行比较,让学生可以从二维图形的知识推出三维图形的相关性质。
五、强调数学的逻辑表达以及相关数学符号的写法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的问题相对简单,因此,学生一般只需要熟悉相关题型。但是,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要求增加了,它需要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数学的知识。数学符号的运用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在进行问题解答过程中,可以简略一些不必要的文字说明。但是,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格式,切不可把相关的重要的公式省略去,把一些不必要的推理过程记录下来。这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入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地了解到初中数学与过去所学的知识有所区别,并且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树立信心,这也让学生可以很好地适应初中的数学,这也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文先.小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学周刊,2011(26).
[2]王芳.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初中数学[J].湘潮:下半月, 2011(02).
[3]吴彩霞.打好初一数学基础的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1(31).
[4]张广丰.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青年文学家,2010(21).
[5]黄磊.初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0(11).
篇8
一、学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能营造活跃的、有趣的课堂氛围.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感觉到困难,再加上教师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学习效率低下.学讲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它的六大环节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方式的顺利进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交流的形式不断体验到学习知识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是偏科率最高的一门学科.有些学生语文、英语都学得不错,偏偏就是入不了数学的“门”,因而经常出现数学“拖后腿”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数学较为抽象难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受过一些数学带来的“打击”后,很难再提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攻克数学难题的信心,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讲方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重塑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查漏补缺,从中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逐步重塑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讲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学进去.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不高,多半是因为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要想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学进去,就必须采用一些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并以此为契机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时,学生的情绪会达到高点,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学进去,而且学习效率非常高.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薛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薛赴岸,适于岸齐,问水深,薛长各几何?”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经过讨论,学生还是觉得一头雾水,然后教师顺势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不仅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而且带着问题参与接下来的课堂活动.这对于学生将知识学进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讲出来.学讲方式的要义是学进去、讲出来,两个步骤缺一不可.要想检验学习情况,讲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学生通过以自己个性的方式讲出来,达到教别人的目的,不仅能检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课下自主搜索资料,下节课展示“一元二次方程”学习成果的作业.再上课时,有些学生精心制作了精美的PPT,有些学生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口诀,还有些学生准备了例题,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例题讲解出来,条理非常清晰.通过这样“讲”的过程,听的学生查漏补缺,讲的学生将知识内化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每一个“讲”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教师教学的感觉,学会换位思考.
篇9
一、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理论结合实际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课堂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教师事先给学生三组不同长度的细棍,一组为:10cm、12cm、17cm;二组为:10cm、12cm、25cm;三组为:10cm、12cm、22cm。让学生动手用这三组细棍拼凑三角形,在拼凑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不是每一组都可以拼成三角形。这样的动手操作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且在学生心里埋下了疑问的种子:“三角形三边究竟要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拼凑成功呢?”
二是结合实际生活。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多边形内角定理与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列举贴近生活的例子,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手,帮助学生入门。如鼓励学生测量桌角、书本等,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当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之后,再鼓励学生测量五边形的内角和……最后学生就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出多边形内角和跟边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式多样,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如采用情景教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之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了解决三个村落(三个村落呈三角形)的出行问题,当地政府决定在三个村落之间设立一个站点,要保证站点到三个村落的距离是相等的。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给出怎样的方案?”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站在负责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提问、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方案,教师要给予评价,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的“站点”。接着,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要怎样才能确定这个站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提问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初中数学跟小学数学不一样,很多学生都难以在短时间里转变过来,习惯用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去应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加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产生胆怯、羞涩等心理,有问题也不敢直接问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也会步入数学学习的困境。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必须要采取开放性教学,一来可以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问题就能及时提出;二来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习方式,避免学生步入学习误区。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2
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校园中已经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多媒体教学早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都不再是值得惊奇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置开始趋于稳定,并不再是困扰学校建设的难题。但是多媒体运用的稳定并不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完善。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多媒体的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近30年来,我国各学校开始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之后在课堂上也相继配备了各种多媒体设施。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政策下,各级别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普及程度已经达到基本要求。投影仪、计算机、幻灯机是每个教室的基本配置,而专业多媒体教室的配备更是精益求精。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已经脱离了小学的数学概念和计算画图等基本内容,开始出现基础代数和几何之分,这样抽象的概念对于年少的初中学生来说,不单纯是他们的后续学习,就是连基础入门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前提下,很多数学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到多媒体设备上,运用多媒体的灵动性和视觉效果,将枯燥的书本内容灵活生动地通过动画或者图片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也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应用的主要方式和意义。
2 初中数学教师的多媒体能力欠缺
在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数学教学的不足和发展空间之余,找到发展的阻力来化作前进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对教师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力的进行基本分析来找到前进的出发点。虽然从教育理论上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数学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技术水平无疑直接影响着课堂多媒体的运用。现阶段我国的教师多媒体水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许多数学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重视,将多媒体展示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水平的展示,在公开课上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实际水平。常常多媒体课程也只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所展示出的课件和教材也是华而不实,过多重视效果而不是内容。
其次,数学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无疑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工作的硬伤。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各个科目中最有难度的一门。教师运用的吃力也直接消减了他们使用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几何正方形的绘制中,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PPT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运用各种软件完成正方形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绘制的操作对其来说和在黑板上绘制一样简单,就能提高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率。
最后,教师对多媒体运用方式的古板老套是现在各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数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就是幻灯播放、课件展示这样简单的运用,而课件内容很多都是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这样原始而技术难度较低的方式虽然可能在其他科目中可以勉强支撑。但是对于数学这样一个对学生认知来说,做到思维上抽象与现实的连接是需要多种手段来辅助的。
3 提高数学教师多媒体能力的突破点
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必须全方位提高数学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不但是基本的多媒体应用,不断地寻找新突破点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情况下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都是走过场、形而上学,这样的培训不但费时费力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需要在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对教师的职业水平寻找新的提升空间。
第一,在组织多媒体技术培训时,在原有的培训课程基础上,增添先进的信息技术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多媒体概念的突破,培训课程很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培训内容从简单的多媒体放映、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跳脱出来,适当减少教师早已掌握的基础课程,加强对诸如Photoshop 、Flas教学等技术培训。同时,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软件开发机构也要加大力度着重研发针对初中数学的专门软硬件系统,开发出方便、简单、实用的软硬件设备来辅助数学教学。
第二,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应用。结合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专门的数学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中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增加数学相关的软件内容。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不但需要国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更需要教师意识到多媒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主观上重视起多媒体的应用,避免应用形式化,将每堂课的实际教学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华丽的图片包装。
第三,在教师进行多媒体软件制作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一切内容都要从学生的知识吸收角度出发,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发现的综合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而这种调动学生思维运转的能力恰恰是数学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是简单地将板书或者教学内容搬到多媒体上,而是意识到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创造出原始教学很难做到的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在编制多媒体教材时,将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的,来促使多媒体教材多样化、灵活化。
4 借鉴国外先进的多媒体教育理念
国外的多媒体技术起步和发展都明显优于我国。发达国家将多媒体和学校教育融合的教育方式发展的也非常完善,有很多方面对于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来说是很好的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多媒体教学,除了我国现阶段的幻灯、投影、计算机运用等方面以外,以下两个先进环节是远远超过我们的。
第一,国外优秀学校非常重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指我国现在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运用网络来丰富内容,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材和网络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欧美发达国家加大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水平也远远超过我国。
第二,国外在教师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几何和数学等方面不仅仅是进行我国先阶段的平面展示,而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虚拟模拟,并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学生在各种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亲自动手完成模型的创作和虚拟3D的效果展示。然而,从现阶段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种数学学习方式在我国的校园中很难普及。
5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是很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课题。虽然多媒体的运用几乎已经覆盖全国,但是近些年来并没有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在多媒体推广范围扩大的基础上,当务之急是进行更深度、更实用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师提升多媒体能力的课题不能再是纸上谈兵,深度细致地研究初中数学中可能进行的多媒体植入和教师深度培训,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詹淑敏.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2]张永生.初中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
[3]谈锐.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6).
- 上一篇:本科计算机就业方向
- 下一篇: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