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盈利方式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盈利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盈利方式

篇1

房地产的互联网噱头和灰色地带

小米手机最近频频帮开发商站台,并且开始尝试通过工装把智能家居产品植入,而合作的开发商则根据自己客群把小米的品牌和智能设备,打造成一个营销卖点。但是,真的用了智能设备,就是互联网+了?资深地产操盘手应该都清楚的知道,其实智能家居恐怕已经是个老掉牙的概念了。

房产电商快熄火了,知名地产评论人蔡照明认为:房地产根本无法电商,目前有的仅仅是电托,以网络的名义做个托,行的还是线下看房团的拓客而已。

事实也是这样的,房产电商摇身一变,变成了“互联网渠道分销”营销手法,又称为“营销利器”,众多垂直网站拜倒在开发商的“客户需求”之下,变相和被动的去做所谓“网络拓客”、“房产O2O”,实际上依旧是“房托”的一套战术,曾经有媒体扮作买房人暗访过售楼处,自然到访客户,经过售楼员和案场经理的博弈和平衡之后,自然到访客户“变”成了另外一家竞争媒体的“拓客成果”,这叫做“内客外导”。渠道公司、公司、开发商之间的利益争夺,甚至引发了流血事件。

垂直网站间的战斗也到了刀刀见血的地步,开发商给予房产电商的佣金假设是1万,某些所谓房产电商平台甚至会通过补贴的方式,给予经纪人超过1万的补贴,通过亏本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占据一些毫无销售压力的大项目,通过公关,做大数据和收入,但实际查看该平台流量,alexa排名仅有十多万名。

一方面,毫无流量的某些房产电商平台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收入,然后借助互联网包装获得资本收益,另一方面,开发商对于互联网营销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简单的营销包装和渠道利用方面。

破:房地产营销的互联网改造痛点

问题暴露的非常清楚,归根结底,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属于传统行业,尽管在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包装方式上走的比较快,但在互联网的理解上,众多的开发企业,尤其是管理层,尚未完全理解,市场巨变之后,依旧用传统的手法去应对,结果不断的衰退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从传统的房地产营销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优点,这在互联网运营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痛点,比如说:

1.产品思维:对于产品的重视,从拿地开始,对于土地的规划、产品规划、景观设计等,有非常体系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并且付诸实施。

2.流量思维:愿意用更多的渠道去引流、蓄客,通过大流量去进行营销转化

3.传播链思维:愿意结合自身产品卖点,塑造各类传播热点,利用众多渠道,进行项目曝光。

4.营销思维:实施营销的节点性强、执行力强,从营销案场的打造、营销氛围的营造,都是为了最终转化做准备的。

5.跨界思维:综合自身需求,结合各个行业,传统的案场坐销变成了行销,无论是活动还是拓客,均有闪光点。

6.渠道思维:利用多种渠道,形成矩阵,对于营销拓客的传播、积累形成自己的渠道。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地产营销方式上,开发企业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几乎每一家都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风格和手法,也就是说,固化了模式,这是一种基因和壁垒。

壁垒是相对的,外面的有效信息不能进入,而开发企业的系统化思维也固定了营销流程,面对互联网人士的沟通,开发企业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和抱怨:这些都尝试过,或者觉得无足轻重,而互联网人士觉得开发商都是不够专业和顽固不化的。这就是存在于房地产营销和互联网之间的那堵墙。

立:对于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是基础

实际上,上面举例的六个痛点,对于互联网行业,也是非常有用的,也是互联网运营思路中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依旧要看到互联网带给房地产的,不仅仅是上面六点的简单升级改造,还有一些是开发商很难短时间具备的。

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是房地产网络营销提高效率的不二法宝,但是普通开发企业很难具备独立开发能力,且开发完成之后,很难具备推广运营能力。

2.产品快速迭代:相对于互联网技术产品的迭代,房地产项目由于规范性和政策限制,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升级和个性化定制,创新机制在房地产销售阶段中后期表现的不够强烈。

3.社交属性不够强:营销活动不代表互联网的社交化,面对互联网的无边际效应下的树形几何社交化传播链,很难打造效果,但传统垂直网站也不具备这样的运营能力。

4.互动性不够:营销活动的互动,仅限于案场本地,而对于互联网互动的利用,仅仅在微博时代昙花一现,没有坚持下去,当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还是小圈层扩散。

5.媒体性不强:基于互动属性之下,除了品牌之外,对于项目本身的包装缺乏新意,靠软文和简单的媒体资讯很难堆砌自己的自媒体属性。

6.大数据和云平台:传统的开发企业大数据还是仅限于自身渠道下的数据整理和清洗,进行转化,并没有形成对于数据的深度利用。

综上所述,开发商对于自身的营销尤其互联网营销手法还是在传统手法上进行的微创新,且局限于垂直领域,不过做出新的尝试的开发企业已经出现,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比如说老大哥:万科,万科一直以来就是地产行业大家纷纷效仿的对象,从去年郁亮深度学习小米之后,万科选择的另外一个深度合作伙伴就是百度,一方面在新的商业地产项目上利用百度大数据技术,另外一方面,万科给营销项目开通了百度直达号,可以查看楼盘位置、户型介绍、楼盘最新价格,拿到线上独家优惠等。根据万科北京公司公众号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百度万科第一期购房节上,上线20天,页面浏览量5万,线上优惠券销售了155张,认购金额超过3.8亿。显然万科内部对效果很满意,紧接着在端午又跟直达号一起把范围覆盖到了全国8个城市。

从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对于互联网营销上新的领域:地产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跨界优势,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垂直网站应用上,实际上,从流量上来看,类似百度等巨头几乎垄断了国内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尤其是移动端入口。

从买房人角度,通过百度搜索楼盘,无需下载其他应用,就能直接进入楼盘,并且获取优惠信息,直接购买优惠,这样的方式直接避开了中转环节。从系统管理来看,直达号的管理后台,可以具备一定的CRM管理作用,也就是说,开发商直接能对客户进行管理,这部分客户数据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无需再去中转,省去中间环节。

目前传统电商自己造节的声势比较大,而万科大胆采用自我造节的方式,联手百度也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的很好利用,相对于互联网平台,也会动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去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因为相对于自己领域最了解强势资源的,就是自己,这样的组合方式,用最简单的搜索手法,这是地产商基于互联网创新使用最基础的工具化利用。

从这个案例上,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给予地产商的改变:

1.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

2.从被动的广告传播,变为用户的主动搜索

3.从传统的案场1对1的单点联系,变为了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多点并发的方式,提高了原有的效率。

4.信息更加透明,客户所见即所得,对于开发企业而言,获取了大量的真实意向客户,而数据管理后台方便再次利用。

篇2

关键词:社交网络;商业模式;互联网产业;产品布局

一. 中国社交网络现有商业模式

中国现有的社交产品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自是拥有大量资源和财力的大公司的战略化布局产品,例如新浪微博和微信,还有腾讯微博、QQ空间。第二类则是指尚没有在行业中取得压倒性市场份额或正在开辟细分市场的社交产品,如网易微博、豆瓣、人人网等;第三梯队则是以创业公司为代表的小型社交产品,它们大部分精准定位于社交的某一类需求,例如微打赌网、抬杠、啪啪等。三个梯队因为资源、财力、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存在很多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处于哪个梯队,盈利方式和盈利能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社交网络的盈利方式大约有以下几种:

1.精准广告

社交网络利用自己拥有的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记录,利用数据分析得到用户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商家寻找精准用户,满足其营销需求。这是web2.0时代的基本盈利模式。

2.展示类广告

以新浪微博为例,从门户时代走过来的新浪公司有很强的门户性,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新浪微博也如门户一样有展示类广告,这是拯救上一代互联网的盈利方式,在如今的效果却有些明日黄花。

3.会员费

以人人网、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抓住用户心理推出会员概念,支付每月10元的会员费后可以享受特权并获得特殊标记。虽然费用和付费率不高,但是以两社交网络的庞大用户基础而言,亦是一笔重要的收入。同时,搜狐微博和腾讯微博却公开表示为了保证公平不会收取会员费,足见这条收费道路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4.社交游戏

虽然不是所有社交产品都有配套的游戏体系,但是社交游戏的确是社交网络中利润率最高的项目。人人网依靠五大战略类游戏每年就能有超过1亿元的营收,这让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公司看到这方面的利润,加紧对社交游戏产业的布局。 以上四种方法基本涵盖了最主要的社交网络盈利方式,虽然不同产品的定位、布局和盈利模式均不相同,但是总体的思路是相同的。 --!>

二. 社交网络盈利困局探讨

根据《第三十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而移动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5.7亿,首次超过PC端用户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用户将最多的时间消耗在社交方面,包括QQ、微博、微信等。

即使有这么大的市场和用户基础,中国社交网络的盈利现状依然堪忧。仅以新浪微博为例,新浪微博去年亏损达到1亿美元,直接导致新浪公司总体年净利润仅3000万(《新浪微博第三季财报》),若不是有新浪的门户产品为微博书写,恐怕新浪微博早已无法承受。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量产品在上线之初并没有考虑盈利的问题,而是一味地跑马圈地,以获取用户为目标。在web1.0时代,用户就代表了流量,流量就代表了广告费,而现在的互联网产业,用户和广告商都更加理性,仅靠流量赚钱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了。其次,盈利模式单一也是社交网络极大的问题。虽然有前述的盈利模式,但是能够真正把所有方式都平衡发展的产品太少。譬如人人网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游戏而新浪微博的收入则依靠展示广告,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十分危险。再有,社交网络的个性化差异不够明显,即使我们强调新浪微博的媒体性较强,人人网的主要用户是大学生和中学生,但功能上的重合却在愈演愈烈。微博可以发表类似日志的长微博,人人网的@功能借鉴于TWITTER。在这个个性化时代,不注重自己核心用户的特征开发独特功能的产品最终会被用户淘汰。

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原因,中国社交网络的盈利困局可以被看成一个行业性、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来对待。而不解决这个问题,对整个社交产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 破局社交网络盈利思路

虽然社交化是网民在互联网中的普遍趋势,但是抓住这种趋势并从中创造商业价值并不容易,需要前瞻性的思路、具体化的指导和完善性的方案。以下是破局中国社交产品盈利的主要思路。

1.坚持用户体验为上,一切盈利不能建立在损害用户体验之上

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是网站的灵魂,而活跃用户更是网站的发展者和传承者,只有抓住用户才是社交网络最应该坚持不动摇的方针。抓住用户的方法主要在于提供优秀的、个性化的服务,提升产品社会影响力,定位精准用户等。而那些诸如弹窗广告、展示类广告的影响用户体验的设计应当去除。

2.拓展盈利模式,平衡利润来源

众所周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互联网行业中尤其如此。社交产品作为一个拥有大量用户信息和行为数据的产品类别,应当多方面挖掘用户信息,多方面思考盈利模式,不能因为现有模式能够维持或新模式收效甚微而停滞不前。

3.建立渠道,完善产品的渠道性

如今大量企业开通官方微博,与用户沟通。若有机会,应当加强用户与企业的联系,譬如在微博上完成产品的订购、支付、收取等行为,成为用户与企业交流方便、快捷、安全的渠道。

4.坚持开放战略,扩大开放性

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大型社交产品均已开放API接口,允许第三方应用接入用户数据,这是非常好的先兆。各大产品应当坚持这种战略,并扩大开放范围,包括提供更多接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获得用户更多信息等。唯有开放,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开发者为社交产品服务,才能依靠活力留住用户。

如果企业能够抓住以上四点,并利用好自己现有的用户积累,开发出对用户和企业都友好,有个性化的产品,才能最大程度上地实现社交网络的盈利化。(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已经形成,商业模式也初步建立,市场环境正在日趋规范和完善。从苹果、奇虎360、阿里巴巴、百度等众多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来看,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方向基本是清晰的,概括起来,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交叉补贴、内容付费、前向/后向收费、平台分成、广告模式等五大方向。专注互联网应用的途睿科技认为尽管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方向基本是清晰的,但由于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良好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那未来如何才能使移动互联网的盈利?

1.移动网络手机定位

手机天然具备定位功能比如GPS/CELL ID/WIFI等优质特性,移动定位业务将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基于目前较为普及的GSM/CDMA无线网络覆盖利用移动的塔基信号测算手机在塔基周围的距离,结合经伟度和电子地图,标注手机详细地址的方式,同时根据经伟度又可以出三维地图(谷歌图)清楚的地方可以看到房子,可以精确度在10-50米范围,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精确度会更高,盈利的业务范围包含:隐私保护,产业合作,业务透明度等

2.移动互联网广告

做为普通互联网的盈利基础之一的广告,也会慢慢的向移动互联网过渡,广告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阿里巴巴投资UCWEB;腾讯、3G门户推出手机浏览器等就是很好的证明。

3.移动社交网络

手机因有这比电脑更随意方便的沟通及特有的身份验证,是SNS的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火的不行的新浪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广泛度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虽然现在盈利上未见清晰,但未来盈利指日可待!

4.移动网络搜索

前几年成经被各大搜索引擎公司关注的移动互联网搜索,随着目前智能手机的广泛推广,势必成为用户必备应用之一,犹如离不开互联网的百度搜索。其手机的方便及随心所欲的特征,盈利前景甚至高于互联网搜索,比如搜吃搜喝的典型移动互联网搜索应用

5.移动电子商务

去年安卓系统的风风火火为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纷纷开发出自己的安卓版软件,移动电子商务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它不但具有用小额支付、认证等功能,也利方便地选择、比价、比如利用手机淘宝、购买充值卡、点卡、电子机票搜索、购买等。

篇4

尽管外界一直在说资本寒冬、融资不易,但是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却能获大量资本的青睐。

2016年年初至今,至少有水滴互助、人人互助、保保集、17互助、同心互助、斑马社6家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对外宣布获得了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的融资,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

最新的一则融资,来自今年5月份上线的水滴互助,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机构中最大牌的要属腾讯。

相互保障本身并非新鲜事物,但由于政策空缺等原因,近年来发展缓慢。不过随着水滴互助等互联网化的公司出现,让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诸如红杉资本、腾讯等巨头资本会青睐这个新型模式?上述公司目前在国内运转情况如何?对于社会上担忧平台是否能够解决所有赔付而不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又有何看法?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向水滴互助、17互助、保保集等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并得到部分答复。

互助保险遇上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助保险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经营模式也变的互联网化。

以水滴互助为例,每位会员只需缴纳9元基础入会费即可获得30万元的保额,这一保障能够持续生效的前提是,会员群体的账户资金足以覆盖赔付额,否则随后采取碎片化的追缴模式,也就是说,会员缴款额度是不确定的,上不封顶。只要用户账户余额剩余1元以上,才可列入被保障范围。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互助平台均采取上述的先交会费,然后追缴分摊的模式来对用户加入进行门槛管理。

以抗癌公社为代表的互联网互保平台则标榜“0门槛入会”模式,入会会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是直接在事故发生后追缴,也可获得保障资格。

各互联网互保平台在资金托管方面也有所不同,17互助、同心互助等主要将会员缴纳的费用托管给商业银行,由银行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并公示账户情况。而如水滴互助等则与公募基金合作,将资金托管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由双方共同管理。

在理赔方面,大多数互助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将追缴金额的上限设置在3元,会员数量越多,则各个会员分摊的金额就越少。一些平台如同心互助还引入了年龄系数,这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摊的互助金额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分摊金额较少。

据了解,目前已有e互助、保保集、抗癌公社等多家互联网互保平台发生了赔付,赔付总金额从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据e互助方面介绍,截止今年8月18日,e互助完成互助事件137例,互助总额2636万元。

市场质疑多未解决

网络互助保障平台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也受到了众多质疑。

其一,为了平台正常运作,会员缴费后期有可能增加。

有测算数据显示,类似水滴互助下这样一个超60万人的社群,倘若一年的发病人群数量为1200人,那么一人一年的交费额度最高或将达到600元。这与商业保险相比,并没有太多价格优势。并且,互质引起的心理反应也与商业保险不一致,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可能在多次“被扣费”以后,有可能选择中途退出。

其二,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互联网互保平台本身并没有严谨的核保、理赔机制,那么应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问题呢?

17互助CEO高竞对《投资者报》记者解释称,目前公司聘请了两家第三方保险公估机构,在会员出事故的时候,进行专业的核实。水滴互助、抗癌公社等也均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核保。

目前,抗癌公社的核保体系相对较为完善。申请受助的社员需提前缴纳3000元保证金,如情况属实,则保证金全部返还,如情况虚假,则没收保证金,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诈行为的发生。

第三,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并非保险公司,平台资金究竟要受到怎样的监管?毕竟目前,只有水滴互助等少数公司,拥有互联网大佬背书。

记者注意到,在“相互保险”破冰前,已出现多个类似水滴互助的平台,保监会曾专门作出回应称,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相关“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没有监管,公司方面还是应主动合规,做到公开透明,谨慎经营。

尚未找到盈利方式

目前,互联网互保行业尚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甚至平台本身也宣称运营将更偏向公益性。据了解,抗癌公社2011年成立至今,用户近51万,但仍未实现盈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也暂不考虑盈利,还是以完善用户体验和流程为主”。水滴互助方面也表示,现阶段公司更注重平台的公益性,对盈利模式未作明确规划。

篇5

处在中国无线互联网潮头的WAP网站与3G门户,似乎总在不经意间针锋相对。上个月,空中网高调宣布开通NBA手机官方网站,将以免费方式向手机用户直播下一赛季的NBA比赛。而在此前不久,3G门户网才刚刚宣布以收费方式进行英超联赛的手机视频直播。

WAP网站一直在期待3G,而手机视频被认为是3G服务的核心内容。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视频直播的收费与免费,体现的是无线互联网业界对未来无线互联网盈利模式的探索与分歧。

何以挣钱,内容为王

随着空中网等对无线门户的重金打造,新浪、搜狐等传统互联网巨头将门户内容搬入手机网络,甚至微软也于近期推出了重新设计的手机版MSN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成为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似乎已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但是,相对于成熟的传统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仍处在发展的初期,其核心的3G服务――手机视频的盈利模式成为制约无线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媒体的特性就是内容为王,因此,内容建设不仅关系到无线互联网市场应用的进一步推广,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

近期,很多无线互联网的建设者都十分注重手机视频的内容建设,将其视为吸引用户的“杀手”,纷纷引入用户关注的体育视频,这种内容建设出现了免费和收费两种模式。

上个月空中网与NBA宣布开通NBA手机官方网站,将在2007-2008赛季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首次NBA手机视频直播,届时用户将可以随时随地观看NBA的比赛。而合作中最引人关注的是,NBA手机官方网站的所有服务包括视频直播都是免费的,除网络流量费之外,用户不需要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而让业内人士关注的是,3G门户网与天盛合作通过手机的英超联赛视频直播,用户需要支付两个月50元、7个月150元或全年200元的收视费用。

分析师指出,国内众多免费WAP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也在逐渐扼杀无线互联门户的发展前景。空中网全面加强内容建设,同时联手NBA打造差异化的独家内容正是无线互联网门户谋求突破的重要举措。但是,分析人士同时指出: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为王”的门户成为无线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网站如何利用内容赚到真金白银。

SP式收费模式藏隐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7月18日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数为4430万人,平均4个网民中就有1个使用手机上网,占1.62亿网民总数的27.3%,而在去年年底,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还只有1700万。

伴随新媒体的兴起,手机资讯凭借其随时随地的便利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拇指族”的青睐,无线互联网逐渐成为中国上亿年轻人的资讯和娱乐的第一来源。而伴随着业界的发展,无线互联网业界探寻新的盈利模式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扛着免费大旗的无线互联公司3G门户,终于开启了视频付费这种带有浓重“SP烙印”的新盈利方式。虽然3G门户总裁张向东极力阐明除了收费手机视频直播外,3G门户还将在手机平台上免费提供英超图文报道、赛事资讯以及独家的体育评论等。

在SP日渐式微,无线互联网企业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况下,业界似乎普遍对3G门户收费直播的“SP式”盈利模式持观望态度。而对吃惯了“免费午餐”的中国球迷来说,付费收看这一消费习惯上的转变也是一道门槛。

另外,由于手机屏幕和带宽的限制,基于手机的赛事视频直播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尚不及电视,因此对于以免费服务为特色的3G门户而言,此次收费方式的推出能否让习惯于免费的用户接受并买单还有待考证,易观国际分析师张燕玲表示。

媒体时代,广告盈利

传统互联网门户“内容为王、广告盈利”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新浪、百度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早在2006年,空中网总裁杨宁就曾经提出要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复制传统互联网的神话,作为一个成功的借鉴,传统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正在被移植入无线互联网。四千万活跃用户、五亿潜在用户、3G近在咫尺、传统互联网的成功……这一切,都在刺激着无线互联网行业的神经。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无线广告业带来利好。艾瑞分析师表示,无线互联网因其终端的私人化、随身随地性以及新媒体特性,正在成为广告业看好的个众营销新渠道。

另外由于可以获知用户的停留时间、阅读习惯、手机型号等数据,无线广告可以做到精确定位。同时利用手机的互动性,也容易判断出量化的无线广告有效到达率。业界对于无线广告前景十分看好,根据艾瑞的研究数据,2007年将迎来7亿人民币的无线广告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认为,借鉴传统互联网门户的盈利之路:通过全面而免费的内容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广告盈利的模式仍是目前手机视频的最佳选择。

“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无线互联网的主流仍然是门户。毕竟用户的选择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所在。目前,制约无线上网最大的因素就是资费,其次才是内容。所以,免费提供全面和差异化的内容,通过吸引广告盈利的模式应当是无线互联网现阶段的主流,但是在无线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不排除VIP会员付费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领域也是如此。”业内人士称。

链接手机视频的“体育梦”

中国手机用户数位居世界第一,其用户数量远远超过互联网用户,面对这一用户基础庞大的“第五媒体”,针对手机的内容服务势必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而无线互联网和3G门户都瞄准了体育这个“灼热”的领域。

从联合传统体育媒体提供相关视频,到和相关体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相关体育赛事的直播,手机视频的体育内容日渐丰富。

准手机体育频道代表:TOM在线

TOM在线和《体坛周报》推出了“TOM体坛网站”,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综合体育门户和强化各种专项体育垂直门户相结合的多层次“体育门户矩阵”,依靠全球范围的资讯生产能力,提供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全球体育资讯服务。内容形式则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由于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只是其中重要部分之一,因此称之为准手机体育频道。

手机体育视频直播代表:空中网、3G门户网

篇6

从市场竞争的规律来看,网络经济最为普遍地体现着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这一基本经济规律(王刚刚,2008)[6],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首先,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势力具备网络经济特有的资源优化配置特质。互联网金融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要素为主要驱动,以移动互联为基本工具,通过大数据应用能够增加企业和价格的透明度,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和交易摩擦成本(韦雪琼,2012)[7]。其次,信息是互联网金融运作中的核心资源,基于消费群体的投融资需求创新产生的金融信息产品具有明显的客户锁定特性,使其客户规模迅速扩大,正外部性效应不断扩大边际效益,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趋势。再次,依据梅特卡夫的网络价值法则,基于移动互联信息系统的在线处理与生成功能促进金融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整体互联网金融的总价值,满足金融消费群体的效用最大化需求。所以互联网金融低廉的交易成本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的全球经济浪潮中,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成本递减特点赋予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先进的数据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处理技术在解决传统的客户准入、产品营销以及风险管理上优势突出。在客户准入上,互联网企业通过网络痕迹处理技术,可以在日常运营中积累大量超越一般财务报表的客户“软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通过计算机行为跟踪技术实时调查、监督客户的交易行为,有效地甄别异常状况,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在产品营销上,互联网金融企业联合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等组织将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搜索引擎技术与金融咨询、在线服务等金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借助系统化数据仓库,通过清单式筛选集中整合目标客户,及时准确地触点营销,将互联网金融营销推向综合化、批量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在风险管理上,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利用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客户信用代表性指标,构建互联网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数据库,识别网络客户信用状况,通过公开违约和降低评级信息等方式,增加违约成本,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侵蚀态势冲击商业银行

当前,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固有的优势条件,在支付、结算和融资等金融领域广泛迅速布局,以不断高涨的势态逐步改变银行独占资金的格局,以不可逆转的侵蚀态势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对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盈利能力层面带来颠覆性、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支付中介

从理论上讲,金融脱媒滋生互联网金融参与金融市场竞争,互联网金融创新符合金融脱媒的大趋势和内在逻辑。支付结算中间业务作为传统银行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正遭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全方位挑战,集中表现为互联网金融脱离传统金融机构中介人,资金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资金在传统银行之外循环。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活跃,基于个人通讯设备以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传输货币价值结算的互联网在线支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互联网支付系统直接占领银行支付系统平台,颠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支付中介的地位。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看,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56.43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4.93%,增速放缓4.53个百分点。其中,占银行结算账户的99.37%的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07亿户,增速放缓4.56个百分点,互联网支付系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正快速蚕食传统银行的垄断地位[8]。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不包含短信支付)交易额规模达到7750.8亿元,与第三季度相比增长131.9%;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占据了超过市场90%的份额,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的冲击进一步加剧。[9]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融资格局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存贷款利差在长期趋于收窄,对于数量众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的小微企业而言,从正规金融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加大,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低。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搜索引擎集中客户削弱冲击传统银行的客户开发力。互联网融资平台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技术,整合外部资源搭建的电商融资平台、P2P融资服务平台,准确锁定并细分目标客户群,减少客户开发成本,冲击传统银行的零散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网络融资平台以市场价值撮合交易消减传统银行的资源配置力。网络融资平台依据客户融资金额、利率与期限,遵循撮合成交的市场机制,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批量化与专业化的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金融借贷组合模式,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命周期性金融服务需求,提高资金匹配效率。互联网企业不依赖于实体平台进行纯粹的客户集中与撮合交易,是一种脱离传统金融银行中介的侵蚀活动,冲击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传统融资格局。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分销渠道

运用大数据展开金融产品营销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抢占销售市场份额的惯用策略。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单一销售模式,互联网金融打破物理渠道借用平台优势,通过打包销售向处于各个交易环节的客户提供组合型产品,互联网大数据的分销渠道与营销理念冲击商业银行零售营销模式,物理渠道延伸至虚拟渠道。在客户锁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雄厚的数据积累与系统化处理技术为批量化分销提供基础。互联网使用者的访问数据经过客户行为分析、目标客户筛选、数据挖掘等处理,搜索客户金融需求,目标客户定位更精准,市场管理更精细。在产品营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样的金融产品与展示形式平台,通过与金融消费者的互动支持金融消费创造体验价值,以多层分销渠道加快对传统银行物理营销渠道的客户分流。

(四)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盈利方式

在传统的单一盈利模式下,传统银行的收入结构由核心业务结构决定,收入来源由利差决定;其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大企业、高端客户存贷款业务寻求综合收益,盈利能力的提升基本延循粗放式增长模式,极易受到市场波动与经济浪潮的影响。虽然目前部分银行转向单纯追求低成本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但此类调整对盈利水平与盈利能力的贡献度明显不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实现初步甄选,专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通用服务,提高了金融需求和服务渠道共性的集中度,一定程度上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分层服务与盈利模式。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挤压,银行业绩增速持续放缓,2011年全行业利润增速为36.34%,2012年为18.9%,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3.83%,较2012年上半年增速下降9.47个百分点。[10]互联网金融热浪冲击着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蚕食其利润来源。客观上,互联网金融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态势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多形式的互联网金融逐步显示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效应,其侵蚀态势引发银行业的“骨牌效应”。从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变局尚不会颠覆传统银行业。从长远看来,移动互联交易规模的日益壮大以及监管的日益严格,互联网金融势力也必将逐步完善信用创造和融资服务这两项银行核心功能,从而对传统银行业产生根本和深刻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从当前发展态势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并将引起商业银行深刻的变革。面对互联网金融侵蚀势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互联网金融业态,重视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主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产品创新、业务流程、数据技术、风险防控等领域进行的全面调整和深度转型。同时将其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的有效抓手,灵活应对,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资本的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在适应调整中以竞争求发展,是传统银行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选择。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实用户体验

从运营思维上谋变,实现传统网点产品推荐与移动互联用户体验的有机结合。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应战互联网金融的步步侵蚀重要的是从经营理念上谋变,运用互联网经营思维做实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针对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快速变化,传统银行应加快转变服务意识,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摒弃一贯的物理网点推销式经营,选择互联网平台探索“大数据”经营模式。根据数据信息细化客户群,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客户端定制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众多客户自主通过移动金融服务系统中自主选择和灵活下载的用户体验诉求。

(二)应用互联网营销拓展服务渠道

从营销渠道上谋变,实现传统物理网点营销与新型移动互联营销的有机结合。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分销渠道侵蚀同样可利用互联网模式,深度挖掘互联网整合力,将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移动互联对接,拓展线上营销与服务渠道,密切前后动,推进集约化管理。传统银行拓展营销服务渠道关键是充分发挥自身资金实力、社会认知、基础设施、物理网点等各方面的优势,提升联动运营能力,将客户营销、产品应用、风险管控、数据处理等集中于信息技术层面统一设计。最终形成以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络并行,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跟进营销的互联网模式,谋求双倍的盈利。

(三)整合互联网模式升级业务体系

从业务体系上谋变,实现金融工具在线集中与金融产品在线集聚的有机结合。应对互联网金融侵蚀,传统银行若简单地将产品、业务置于互联网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开发适合金融互联特点的金融产品组合,升级业务体系融。一方面,充分利用综合资源将传统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在线金融、移动金融、电子商务、融资平台等新兴技术模式加以整合,形成在线业务办理的O2O经营模式。另一方面,融合线上与线下的信息将网上支付、投资理财、网络信贷等功能集中于特色网络金融产品之上,构建与网络银行相适应的业务体系,同步升级业务流程,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四)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

从组织构架上谋变,实现传统金融组织构架与网络金融组织构架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金融专属组织是一个系统战略,需要遵循互联网逻辑,凸显金融属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属性决定专属组织要联合创新研发与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独立于对公业务与对私业务,以从专业部门到事业部门再到专营银行为构架目标,为银行的网络营销转型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互联网逻辑思路决定专属组织需要从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出发,具体划分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互联分销等职能部门,重点调动全行资源,寻求在客户网络营销、产品研发推广、网络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突破。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

从数据管理上谋变,实现基础数据仓储建设与综合信息融合处理的有机结合。大数据是连接平台、用户、金融的重要工具,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一是夯实数据仓库建设。除了银行账户、交易记录、协议签约等信息,传统银行应拓展信息渠道,广泛搜集用户商品在线订购、商户经营、物流配送、信用评价等非金融信息,进行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仓储库。二是提高信息融合水平。根据客户消费习惯与金融诉求建立涵盖客户条件与产品条件为主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并以此作为数据模型的参考体系,提高目标客户属性与产品特征要素的匹配度。

(六)借助互联网创新加强风险防范

从风险防范上谋变,实现网络业务创新发展与交叉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并不会因为网络金融业务与产品的创新而消失,借助互联网金融创新,提升风险防控方法与手段,实施风险分类管理。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实施差异化灵活定价方法及时化解;针对平台客户违约风险,加大线上线下的双重违约惩罚,降低客户信用风险;针对全电子操作流程中的技术风险与操作风险,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给予用户线上操作演示与风险提示;针对互联网效率所提升的风险发生、转化、蔓延速度,完善风险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加大风险处置机会,降低风险传染概率。

五、结语

篇7

“互联网+驾校”,融资案频频发生

以前言中的趣学车为例,今年1月其获得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在前不久又完成了由凤凰祥瑞领投,好望角以及兴和跟投的1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当然热闹远不止于此,今年4月12日,互联网车生活平台―车轮宣布完成B+C轮共计5.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公司估值达到24亿元人民币。今年2月19日,互联网驾考平台快来学车宣布完成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是唯嘉资本和同道齐创。同样在今年年初,互联网学车平台四个轮子正式宣布完成45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融资,公司整体估值达到3 000万元人民币。

融资案频频发生的同时,互联网学车平台也与日俱增。在全国范围内,好好学车、起步学车、驿享驾考和优车车等一大批互联网学车平台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集中涌现。

互联网学车,又一片蓝海?

在互联网资本遇冷的现状下,互联网学车市场还能发生如此多的融资案,原因不难揣测―互联网学车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驾驶人数已达3.2亿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预计到2020年,驾驶人数将达到4.7亿人。其中,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人数从2008年的1 678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3 000万人,已形成了一个1 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市场。更让人震惊的是,近年来中国的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人数保持着平均每年15%的增速。同时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围绕驾驶培训展开的营收市场,规模将达到2 365亿元人民币。车轮创始人吴峰曾对此表示,互联网学车若能拿下其中10%的份额,也极其可观。

除了市场潜力无限之外,另外一个让互联网学车兴起的原因是传统驾校弊端太多。首先从沟通、安排到施行,传统驾校基本靠电话和人工客服为主,效率并不高。其次传统驾校收费不透明,除了考试费用、车油耗损费、教练工资和公司运营费外,还可能产生地区差异费、补考费用和空调费等各类费用。不仅如此,本来学员交学费去学车应该是顾客,可是看看如今的学车市场,反而是学员纷纷极力去讨好驾校和教练,学车这个服务市场的服务对象已经完全被颠倒了。

一路春光,一路荆棘

毋庸置疑,互联网学车市场的确很火,但是再热闹的市场,如果仅限于热闹的话,结局无非也是“过把瘾就死”。今年8月4日,西安市第一家互联网学车实体体验店―喱喱学车品牌店正式开业。据了解,体验店除了为西安市的学员提供面对面的学车咨询和体验服务外,还能够帮助学员解决在学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同样就在前不久,58学车对外宣布与京东白条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互联网学车支付新方式。58学车通过此次与京东白条的合作,让报名学员可以充分享有“先学车,后付款”的特权。据了解,这也是互联网驾校首次开展全新的分期付款方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学车平台们都在找寻着新的方式,用更人性化的服务,来拉动用户到自己的平台上学车。遗憾的是,不管是落地线下,还是在线上寻找新的突破点,都没有给平台本身带来可观的收益。看似春风得意的互联网学车,都面对一个残酷的问题―如何活下去?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前文所说的那些融资案,不难发现,因为大多互联网学车平台尚处在探索期,为了获得市场,他们选择用粗暴的烧钱方式来换取市场,继而频繁融资,以供继续在市场活下去。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篇8

北京时间4月29日,搜狐股票暴涨达到71.00美元,至此市值达到26.7亿美元,而同时新浪市值为26.5亿美元。2000万美元,搜狐首超新浪。

截至5月13日,搜狐股价继续高企,至82.20美元,涨幅8.41%,继续领先新浪。

同时,这家门户网站也了第一季度的财报,总收入为8480万美元,创公司的历史纪录,以此增长趋势,搜狐很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二家季收入超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赞助奥运:搜狐+大型事件

尽管搜狐拿到了奥运赞助商的身份,但是这是否能给搜狐带来实质收入上的改善还是受到业界质疑。

比如,奥运期间,搜狐面临的行业内竞争的压力,互联网转播奥运所要求的宽带和服务器成本是否会超出之前的预期,这些支出是否能带来广告业务和未来整体业绩的大幅增长。

欧睿国际信息咨询公司分析师杨凡就表示,从目前所了解的网友阅读信息的习惯来看,新浪的大部分读者还是会通过新浪网来看新闻,而搜狐的优势可能仅仅是凭借其赞助商的特殊身份在奥运期间吸引相关的网友上搜狐网。

记者从国际权威的网站流量统计网站Alexa上了解到,新浪网在中国的排名依然高于搜狐,其日均IP访问量和日均PV浏览量这两个数字都高于搜狐。而在艾瑞网的网站排名中,搜狐在最近三个月的综合门户类网站排名中位居QQ、新浪、网易之后位居第四,其用户覆盖数和访问量指数都出现了下跌。而在去年的8月17日,Alexa统计数据表明搜狐网在访问量和全球网站排名这些关键指标中曾经一度超过新浪。

不管访问统计如何,一季度财报透露的信息足以各方人士对搜狐的发展抱以乐观态度。从2006年到2007年,新浪与搜狐的收入差距从2200万美元已经缩减到540万美元。

而今年一季度的总收入也已经让搜狐在市值和收入上完成了对新浪的双赢。

有评论认为,奥运会的临近帮助了搜狐在2008年的第一次较量中取得上风,这仅仅是伴随奥运的“昙花效应”。

但互联网专家吕伯望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他认为,搜狐赞助奥运会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某种个案式行为,而是一种盈利模式的探索,即互联网门户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盈利方式,“奥运会当然是四年一次,但并不是除了奥运会就没有其它可以值得营销的机会了,奥运会后完全可以找到这样的1+1互助的盈利模式。”

“搜狐+大事件”就是吕伯望所称的互联网结合传统产业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即便是搜狐的竞争对手们也在参照搜狐的模式。

在四月初,上海世博局就宣布腾讯成为2010年世博会独家互联网服务高级赞助商。腾讯将为世博会提供全面的互联网服务;作为回报,腾讯将获得世博会会徽、吉祥物、组合标志、授权称谓以及主题词等的使用,并拥有世博会资讯的优先获取权。

这一切似乎是搜狐赞助奥运的“世博”版,据悉,此次腾讯支付的金额更是远超搜狐。

转型之忧

新浪新闻就是新浪,而搜狐新闻仅仅是搜狐的一个部分了。

尽管搜狐的门户矩阵模式并没有像之前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效果基本上是1+1=2的等式。搜狐现在主营的几大产品,门户、网游、搜索都是互联网产业链条中价值最高、增值空间最大的领域。

与品牌广告收入相比,搜狐网游业务增长迅速。截至3月31日未经审计的2008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4100万美元的网游收入占了搜狐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比增24倍,环比增71%,但真要搜狐转型做网游公司,种种前事之鉴还是会让搜狐有些投鼠忌器。

事实上,无论搜索、校友录、无线增值等领域,搜狐几乎都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最早的介入者之一,但阴差阳错之下却都全成了别人的嫁衣。

成立于1998年的搜狐是中国第一个分类搜索引擎网站,但很快张朝阳却让搜狐突然转型成为一个门户网站,一心要将新浪死磕下去。不过从最早的三大门户到今天的“新浪、搜狐、腾讯”格局,影响力上,搜狐一直被新浪压了一头,流量上腾讯已经超越老大哥,位居第一。另一头的搜索领域,晚搜狐一年才成立的百度如今却已经在国内的搜索领域三分天下据去其二,而搜狐矩阵的搜狗却仅能“倦于”一角。

据易观国际《2008年第1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搜狗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1.1%,百度呢?60.7%,市值也早已高达百亿美元。

搜狐的改弦易辙并不是一回。2000年,搜狐并购了ChinaRen,不过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推广。如今美国的Facebook竟成大火之势,价值高达150亿美元,本可执校友录领域之牛耳的搜狐如今也只能签了城下之盟。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县域银行;影响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对县域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通过创新、便捷的支付方式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依托大数据建立评级机制及用信体系,为资本供求双方提供直接、开放的交易平台,对传统金融业服务方式和竞争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1.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1)对传统支付结算业务带来的挑战支付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通过商业银行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即便是使用电子渠道办理,用户体验仍然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相比之下,以支付宝、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依托B2C、C2C电商平台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凭借扫码支付等便捷的线上线下购物支付体验不断蚕食商业银行零售端的支付结算市场;同时以拉卡拉、汇付天下为代表的第三方纯支付平台通过不断扩大的渠道优势逐渐在支付结算市场站稳脚跟,互联网支付的便利性是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最大威胁。(2)对传统负债业务带来的挑战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没有负债业务的支撑,商业银行的经营将难以为继。负债业务的主要来源分为三个部分,即自有资本、借款、存款,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存款。受限于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商业银行必须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取存款,这就导致其在开展负债业务时存在不可避免的劣势,即低利率。同时商业银行获得存款的最直接来源仍然是网点,物理空间的限制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获取存款的便利性上不如互联网金融公司。自2010年中央银行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牌照监管,明确其法律主体地位和业务许可范围,以支付宝、百度钱包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与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发了大量创新的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百度理财等,这些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可以随用随取、直接支付,因而获得了大量用户青睐,从商业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存在物理区隔的限制,只要绑定银行卡同意相关支付协议就可以归集存款,让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的竞争中陷于更加不利的境地。(3)对传统资产业务带来的挑战到目前为止,资产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因此资产业务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凭借专业技术向大中型企业、机构及高端零售客户提供稳定、安全、相对低成本的信贷资金。由于商业银行存在严格的风险管控和层层授权审批模式,导致其倾向于大中型企业、机构及高端零售客户提供信贷资金,因为相较于普通零售客户,前者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单位成本的收益更高。而以阿里小贷、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最初的目标客户群恰好为普通零售客户,从为普通零售客户提供消费分期和小额信用贷款开始,到为阿里巴巴会员提供贷款,客户群从消费端蔓延至生产端,从普通零售客户逐渐扩大为个体工商户、小企业主,在商业银行基础薄弱的市场不断发力,不断瓜分商业银行的空白市场。

2.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

(1)重新审视金融市场格局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商业银行凭借政策保护壁垒,占据着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打破了这种壁垒,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被迫重新审视金融市场的格局,调整自身的金融服务理念,更加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服务,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金融服务。(2)利用新技术进行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高效和便利加速了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的技术改造,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在逐步自主化、电子化。这种技术改造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也提升了客户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的开发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新业务新产品,如农行的“E商管家”,建行的“善融商务”等,力求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3)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方式迫使商业银行成立新的价值体系。商业银行需要依托自己强大的服务网络和海量的数据资源创造新的盈利方式,把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盈利的能力,培育新的金融产业链。

二、新形势下农业银行县域支行的应对策略

1.以互联网为依托,创建新的渠道竞争力

互联网只是载体,资金的流动才是支付和结算的最终目的。农业银行县域支行不能只满足于营销现有金融产品,推广已有的支付结算渠道,而是应该上下联动,对现有的产品及渠道进行整合优化,让支付结算业务更加便捷、易用。例如农业银行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E商管家”、“E农管家”、“E购天街”的“3E”平台可以进行整合,划分为零售和对公两个板块,对入驻商家实行少收、免收平台费用,对平台终端客户提供低手续费甚至免手续费的分期付款,定期联合商家进行促销活动等,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同时提升支付体验,摒弃资金体内循环的思想,真正树立流量经营的理念,除将本行的网银、掌银、扫码支付等纳入外,还可引入第三方支付等方式,真正将平台盘活。再比如传统的POS收单及转账电话业务(包括惠农通服务点),可以联合上级行科技部门,会同产品生产厂家将原有的机具进行升级改造,除使用银行卡刷卡支付、消费、取款外,引入扫码收付款、扫码转账等功能,增加传统机具的功能,提升传统渠道的易用性和便利度,对已有的物理合作点加载新的支付结算方式,扩大自身的渠道优势。而对于个人客户,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重要考量指标,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将“3K”(“K宝”、“K令”、“K码”)进行整合,根据支付资金金额多少判定使用哪种支付介质。通过提升服务体验,维护老客户群、锁定新客户群,创建新的渠道竞争力。

2.以多方合作为契机,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强力冲击,客户的理财观念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县域及农村客户正处在观念转变的时期,对自身财富的增值需求不断凸显。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农业银行要加深与其他机构的多方合作,开发新产品,锁定客户。例如农业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开发的“快溢宝”产品也做到了7倍于活期收益,工作时间随用随取。同时县域支行要抓住助传统业务电子化的机会,将从柜面分流的人员进行整合,打造专业的理财经理团队,让理财经理真正从产品营销员转变为客户财富的管理者,把传统的提供金融产品转变成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风险管理、财富增值的服务,提升自身的财富管理能力。

3.以强大数据信息为支撑,探索发展新路径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的竞争实际上是用信体系效率的竞争。商业银行依托自身的专业技术及外部的征信系统等对客户进行调查、评级、授信、用信,建立了自身的用信体系。而互联网则依托大数据,通过对客户的交易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借此评估客户的还款意愿和偿还能力,通过网络进行信用审批和放款,建立了完全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用信体系。不可否认,较之互联网,商业银行的用信体系效率更低,成本更高。对于农行县域支行,在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服务好大中型机构、企业及高端零售客户的同时,要上下联动,利用好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数据,通过分析客户交易数据(如日均现金流、日均金融资产、信用卡还款记录等),建立小额信贷的用信体系。从实践领域来看,建设银行根据客户账户结算信息开发的“善融贷”纯信用贷款产品,不需提供抵押、担保,可随借随还,大大简化了小额信贷获得的手续。农业银行正在推广的“网捷贷”产品,也是由客户自助申请、自助用信、快速到账的小额消费贷款,虽然目前处于风险防控的角度考虑,客户群体仅限于农行员工、农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客户及住房公积金贷款客户,但依托数据资源,创造小额信贷用信体系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未来县域农业银行还可通过与自身电商平台、第三方平台、产业链的数据对接进行资源共享,进一步丰富用信体系,打造通过大数据获得资产业务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厉还瑾.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互联网+”实践探索[J].中国城市金融,2015(5):49-51.

[2]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09-112.

篇10

独特的新闻理念和价值观、良好的人才机制、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其盈利手段,都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新浪的营销策略。

独特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扎实的编辑方针

如今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中,新浪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从1998年起,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纷纷涉足网络新闻,新浪率先开辟新闻频道,将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打项目。在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其快速、及时、连续报道的功能,令受众感受到网络的威力。

新浪网独特的新闻传播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以受众为中心。新浪不是国家传媒机构,它只是一家大型的民间组织,所以它不必承担硬性的宣传任务。无为而治的论坛,人性化的内容,使得受众可以轻松、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独特的地位也使得新浪相对于国家传媒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独立性优势恰恰也是吸引受众的重要特质所在,体现出处处为受众着想的理念。新浪副总裁陈彤曾表示,真正的高手在网民当中,新浪的使命是将新闻准确快速地传递给受众,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式的传递。

新浪比其他传统媒体网站有优势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新闻的原创和整合。新浪网没有采访权,不能采写自己的新闻,但它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等150多家媒体签有协议,能够快速地通过整合手段来集纳自己的新闻。因此,新浪网上的信息量很大、很全面,反而能比传统网站吸引更多眼球。

下图为三大门户网站新闻频道比较:

从三大门户网站新闻频道比较来看,新浪比搜狐和网易更具优势。首先,查博士的知名度高。新浪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在中国的网民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作为新浪的主打搜索引擎,查博士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新浪网民的关注。如今查博士已经成为新浪一条重要的收入流。爱问是为企业服务的搜索引擎,目前为止还只是处于推广阶段,并不盈利,但日后肯定会成为第二个查博士,实现盈利只是时间问题。其次,海量图片吸引眼球。现今社会是读图时代,尤其在网络媒体上阅读新闻更是如此。相比于枯燥的文字新闻,观众更愿意观看色彩斑斓的图片新闻。图片冲击力强,简洁高效。新浪的24小时精彩图片回顾还可以将过去24小时发生的各种新闻大事精彩地呈现出来,天下要闻尽收眼底。再次,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优势就是热门留言排行榜。想知道当天最热门的、最受受众欢迎的新闻或话题是什么,可以查看新浪的热门留言排行榜。

高明的人才战略

人才问题是企业的一个永恒主题,成功的企业往往有高明、高效的人才机制,新浪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新浪成立之初,由于人才的缺口很大,曾经提出一个招聘300名硕士、100名博士、3名高级副总裁、1名首席执行官的计划,新浪对人才的渴求和苛求程度可见一斑。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资源争夺战,争夺的是全球范围的人才和资金。新浪网的从业者素质都很高,编辑、记者大部分来自IT公司、专业科班出身,很少是来自传统新闻媒体的,这使得新浪的新闻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根据受众的需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高效的盈利模式

对于一个商业网站而言,什么才是它的最大目的?盈利。说到互联网的盈利,新浪网是个中翘楚。一般来说,新浪主要通过大量的各类免费资讯、热点新闻、个去吸引大量的浏览者,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点击率和知名度,从而吸引各企业纷纷在新浪网站投放广告,通过新浪的广告推广自己的产品。新浪从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它提供免费资讯、新闻、服务的成本。这形成了新浪盈利、企业提高知名度、用户获得免费资讯三赢的局面。新浪的广告覆盖网站上所有页面、板块,而且广告的内容与每个页面上的专题息息相关,针对目标客户把他们感兴趣的产品广告投放在目标客户经常浏览的专题页面上。广告类型也五花八门,有弹出窗口广告、按钮广告、网上视频广告等等。不仅如此,新浪还从游戏、增值服务等项目中赚钱,总的来说,对于新浪这样的大型门户网站而言,其收入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广告】

广告是新浪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收入流。广告的成本低,利润却很大,企业在新浪投放广告主要就是看中了它超高的点击率。高点击率为新浪带来极高的人气,广告商投放广告能很好地实现自己产品推广的目的,而优质的广告反过来也为新浪带来更高的人气,为受众带来美的享受,一举三得。

(1)新浪广告的优势

第一,根据受众特征定向投放广告。门户网站可以在整个站点放上按钮广告和横幅广告,以取得最大的广告页面印象。比如在体育频道投放体育用品广告,在娱乐频道投放数码、音响、化妆品广告等。

第二,精确测量和监控广告投放的效果。网络广告可以准确记录一个浏览者在多长时间点击一个广告,点击了什么样的广告,以及点击之后是否导致了购买行为的发生等等。

第三,与受众交互。优秀的广告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能促进受众的购买欲,而且带来美的享受,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此外更容易形成受众和广告业主之间的紧密联系。

(2)新浪广告的种类

新浪的广告形式主要是全流量广告,①也叫分时段广告。主要类型有:弹出窗口式广告,一进入某个页面就弹出一个整个页面的广告;画中画广告,在画面上点击某些按钮,又可以弹出其他的广告画面;通栏广告,出现在首页的上方或下方;音视频广告,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冲击力特别强,而且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

(3)新浪的广告收入分析

新浪的广告收入始终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从新浪成立以来,始终没有放松对广告收入流的重视。2000年,新浪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公开上市,自上市以来至今,新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市后,净营收保持平稳增长,一直到2002年底取得明显突破。在这一阶段,新浪的主要业务分为软件服务、广告和电子商务,2000年以后广告占有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4年,新浪营收规模及利润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这一阶段,广告收入不断攀升,移动增值业务迅猛发展。

第三阶段:2005年至2006年,新浪进入调整期,营收及利润出现下滑,移动增值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广告基本稳定发展。

第四阶段:从2006年开始,新浪基本上遏制住了下滑的态势,营收及利润同时上升,到目前为止,广告再次成为主业,例如2008年广告营收2.585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53%。其他非广告业务全面收缩。

作为中国第一大门户网站,新浪从最初走的低端业务路线发展到现在,其收入流分为广告收入和非广告收入。1999年开始,新浪开始利用广告和电子商务实现盈利,虽然收入额少得可怜,但这是新浪向强势互联网转型所迈出的一大步。

2000年,新浪的广告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78%的比例,自此以后,随着新浪流量的不断攀升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新浪广告业务收入也逐节攀升。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四大门户网站中,新浪的广告收入是占总收入比例最大的。由于新浪长期以来积累的门户广告的品牌优势,很多大企业把新浪当成投放广告首选网站,而且新浪的用户群广大,大多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高端用户。这使得广告收入成为新浪经营总收入的支柱。

【游戏】

网络游戏是2003年中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盛大公司网络游戏的成功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游戏公司。新浪在2003年第一季度宣布进军网络游戏市场,并推出了一款经典游戏《天堂》,此款游戏至今仍被广大玩家津津乐道。2004年,新浪推出网络游戏平台IGAME,网络游戏收入逐节攀升。

新浪游戏的收入盈利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游戏虚拟货币IGAME米票,另一种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开设游戏专区。虚拟货币IGAME米票的成本基本为零,由虚拟货币购买的服务和游戏道具成本也极低。虽然新浪游戏大多为免费游戏,但玩家使用IGAME米票可以在游戏中获得一般玩家无法获得的道具。开设游戏专区会增加新浪服务器的压力,但其合作伙伴给予新浪一定的报酬,新浪从而分摊了合作者的收益,也可以获得游戏爱好者的点击。

【邮箱增值服务】

新浪邮箱是免费商品,VIP邮箱、企业邮箱和网站空间是付费的商品。盈利方式主要以收费商品所获得的利益为主。

2002年,263网站率先开通电子邮件服务收费大门,之后邮箱服务进入一个更加细分的时代。新浪作为中国第一大门户网站,向个人和企业提供完善的邮件服务体系,是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提供商。目前新浪有“印象30”、“商易60”、“任你邮20”等@VIP.省略个人收费邮件服务、@sina.省略等各容量等级的免费邮件服务。

【手机增值服务】

新浪的盈利,很大一部分是手机增值业务的功劳。2003年新浪收购广州讯龙公司,2004年收购深圳网兴公司,之后收购UC即时通信技术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新浪短信收入和在全国无限增值服务商中的地位。从2004年第三季度看,新浪的总营收大约为网易和搜狐两家收入的总和。而移动梦网的介入使中国互联网找到了一个强有力、安全、快捷的支付平台,这一平台以手机为依托,以即时性消费为特色而迅速发展。

新浪手机增值服务包括短信、彩信、IVR等,2003年新浪手机增值服务收入6440万美元,2004年达到最高――1亿2400万美元,之后开始下滑,到2006年收入8630万美元,下滑的原因是短信收入的下降。但是手机增值业务仍然是一块肥肉,四大门户也必然加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

【博客、播客收入】

博客(Blog)也就是Web Log的缩写,即网络日记。新浪免费提供博客的注册,不断扩大自己网站的领域,为客户提供C2C②学习交流的平台,吸引大量名人使用新浪博客,增加知名度,利用名人效应提高点击率,比如徐静蕾的博客“老徐的博客”。2007年第二季度博客收入100万美元,第三季度160万美元,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能维持在100多万美元的收入。

新浪从2005年底开始涉足播客业务,目前该频道已成为新浪较大的频道。新浪在播客页面推出广告服务,并与播主分享一半的广告收入。

【新浪商城】

新浪的网上商城主要用来出租给商家,在新浪平台上出售商品,其盈利方式主要是网上店位的出租,以及较高的点击率。在新浪上,商城无孔不入,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分散,各个板块都有。体育频道卖运动商品;育儿频道卖儿童玩具等等。这让人感觉到,新浪提供的不仅仅是内容、信息,还有服务。

但也应该看到,新浪不是B2C③电子商城,盈利并不多。在新浪平台上,商品的提供、买卖、配送全部由商家完成。进驻新浪商城的商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直接销售商品,一种是为了展示商品。在新浪商城上销售的商品,80%是直接向商家付款,只有20%是通过新浪的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因此,它没有淘宝成功,其盈利能力一般。

【查博士、爱问与社区】

新浪查博士是一个搜索引擎,这个收入流的盈利在于竞价排名推广费等服务收取的费用。这种收入流的特点与广告相似,都是依靠高点击率的网站。它可以为企业设计搜索词,将用户最热门的搜索词记录下来,通过为客户提供计算数据来传递客户价值。

爱问类似于百度知道,专家们在线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对方之间的问题。提问需要积分,这就刺激了用户回答问题的欲望。盈利方式主要是吸引网站点击率,解决客户的问题,提高他们对网站的满意度、忠诚度。社区也为拥有共同爱好的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它通过社区价值、FAQ服务来传递客户价值。

【新浪宽频在线】

新浪宽频在线主要为用户提供免费快速的数字电视视频,盈利方式是与各大电视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相互推广,达到双方在对方媒体上做广告吸引点击率、收视率和知名度的目的,主要通过产品和价格传递客户价值。

结语

总的来说,新浪的盈利还是以广告为主,至少在以后一段很长的时期内都不会改变这种局面,网络广告是新浪的生命线。

新浪高明的营销策略,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高效的人才机制,独特的新闻观和编辑理念都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提供了经验。通过对新浪的经营策略分析,使我们对新浪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全流量广告:广告客户可以购买各频道某一时段的全部BANNER广告(在网络营销术语中,BANNER是一种网络广告形式。BANNER广告一般是放置在网页上的不同位置,在用户浏览网页信息的同时,吸引用户对于广告信息的关注,从而获得网络营销的效果),从而加强广告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

②C2C:电子商务术语,C即消费者consumer,2即to,意即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特点是大众化交易。代表网站有易趣、淘宝等。

③B2C: B即商业机构business,C是消费者,意即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代表网站有当当、卓越等。

参考文献:

①陈彤曾祥雪:《新浪之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阳光:《新浪模式》,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③彭兰:《网络多媒体新闻》,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④周家群、张惠:《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仲志远:《网络新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