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03 18: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规划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规划分析

篇1

【关键词】景德镇;瓷业文化;传统瓷业空间;现代景观规划

景德镇这座城市受着千年制瓷文化的影响,无论从经济、文化习俗,还是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景德镇的总体城市形态也在传统制瓷的环境中形成了“沿河建窑,沿窑而作,沿作而居”的特点。而发展中的景德镇,当中经历过建国以来十大瓷厂的繁荣,也经历过盲目大拆大建、景观建设无序的时期,直至现今,瓷业文化依然影响着景德镇的城市发展,但如何能更合理、科学地建设景德镇的城市景观,是我们应该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的。所以本文就目前现有的规划项目基础上,提出一些瓷业文化影响下城市景观规划的观点和建议。

一、瓷业主导的景德镇城市格局的形成

景德镇制瓷也兴起于五代时期,千百年来,这里窑火生生不息,昌江水源源不断,陶瓷文化延续至今,渗透于城市的方方面面,并成就了景德镇城市的发展。景德镇充分利用水和土这两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长期以来便逐渐形成“沿河建窑,沿窑成市”的城市格局,整个城市沿着昌江两岸呈带状延伸。

窑房作为烧造瓷坯的主要场所,大多分布在昌江主河道及其三条支流,围绕窑房周边形成集制作、生产以及瓷工们居住、生活、贸易于一体的街区格局,而这一条条街区经过不断发展,就成为了景德镇标志性的“窑砖里弄”。这些里弄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地段,且距离昌江较近,它们串联交织在一起,总有路口能通向昌江河岸,这样也就形成了方便于来往穿行的网格状街弄格局。

二、景德镇在景观规划中存在的误区

1、陶瓷元素植入过于生硬

纵观景德镇这几年的景观建设,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也变得越来越有“景味”。但大规模的拆建和改造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改造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景观中陶瓷元素植入过于生硬的问题。休闲广场是景德镇建成最早的城市广场,位于城中心的交通要道,曾经被当作著名的地标,但其设计却毫无特色可言,后期在观景台增加了一组反映陶瓷制作工艺的铜雕,这种孤零零的展现方式仍无效果,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与景观风格有明显违合感。

2、对于瓷业遗存遗址的保护多于文化复苏

城区中已有多个瓷业遗址得到修护,从御窑厂遗址公园的打造、彭家弄的里弄改造及各大发掘出的古窑址保护不难看出,相关部门不遗余力地将遗址及文物进行抢救和保护,却对其文化打造的关注不够。宋代盛产青瓷的湖田窑遗址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其遗址被修复后却无人问津,周围环境杂乱,无法形成整体的文化氛围。这种误区所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其文化得到充分展示和认可才能真正将历史文脉不断延续下去。

三、瓷业文化在景观建设中到体现

1、建筑

1.1继承建筑色彩

南方建筑的色彩一般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景德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一方面受徽派建筑影响,一些民居会使用白墙青瓦的主色调;而另一方面,制瓷文化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使得建筑、格局均深受瓷业文化的影响,很多建筑在形式及选材上都因制瓷的需要而设计。所以新建筑应该延续这种文化肌理和色彩,不仅可以与受保护的历史建筑呼应协调,而且能够展现具特殊瓷业文化的历史古镇。

1.2传统瓷业空间重获新生

不想让历史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就必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遥不可及的历史文物。所以对传统瓷业建筑除了科学保护之外,我们还应该对其进行合理再利用。改造后的空间应该使传统文化脉搏与时代特征的结合体,具有文化传承及时代感[1] 。

2、城市广场

景德镇的城市广场设计目前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广场设施设计不够完善,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以休闲广场为例,圆形广场被等分成四个区域,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等,它作为城区内中心广场,从设计定位上来说就不准确,应该突出能够展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等功能区域,再结合休闲、绿化区等,延续景德镇一直以来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二是广场主题不鲜明,城市文化不浓。在广场规划中可以与城区内发掘出的各个历史遗存结合,打造以该遗址独特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景观。

3、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城市中的地位相当于一个家居空间里的装饰品,可以渲染空间的气氛,所以在城市这个大空间里,建筑和景观是主体,而景观小品则是点睛之笔。对于景观小品大设计应该遵从几点原则。一是需要体现独特大瓷业文化,不同景观主题应当设计与之呼应当题材。二是注意公共设施和雕塑当体积大小,要参照该景观当规模及所摆放位置。三是可以将陶瓷元素融入一些景观设施中,如景观灯、垃圾桶、休息椅凳等;在游览小道的路面用碎瓷片来铺设,代替鹅卵石。

综上所述,瓷业文化可以渗透在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建筑、广场景观、公共设施、景观雕塑等方面展现城市特有的制瓷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色彩;带状;校园

一、色彩学在校园设计中的现状及要点

(一)色彩学在校园设计中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起步相对于西方比较晚,而色彩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被忽略的一块。在当今校园环境改善与扩建步伐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其中功能分区,道路设计等都逐渐被人们更加注意,而色彩却往往被忽略掉。校园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色彩又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视觉感官元素,也是影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要分析校园景观中色彩的运用,借鉴国内的色彩基础理论,分析色彩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在设计中更多的是要对地域进行研究,以地区环境为依据,观察景观色彩存在的不足,分析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中色彩的缺失,通过对校园景观色彩建设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景观色彩设计的原则与色彩的定位,在学生们的教学、办公以及休闲区进行不同区域的色彩体块划分。

(二)色彩学与校园景观的整体协调性

校园景观色彩是学校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的载体之一。在校园景观建设中,要追求色彩搭配的标新立异,又不能忽略了整体的与建筑景观的协调性,校园景观色彩遵循着校园整体建筑设计的风格统一,色彩的风格特色符合历史以及地域的特色性,不同的分区做出不同的颜色区分,让校园建设有着独特的功能分区,空间色彩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校园的文化背景。在个别地区校园建设设计中,我们不仅仅要为设计而进行设计,更要在色彩景观设计同时,考虑到当地人民的性情,通过色彩让新旧建筑进行融合,这也是色彩景观建设整体协调性的特点之一。在进行色彩景观建设的时候,怎样能够真正达到协调统一呢?那就需要色彩与环境进行融合,色彩与建筑进行融合,色彩与文化进行融合。怎样让线式色彩与校园文化相互搭配,首先就要从地域文化入手,了解当地文化特征,宗教特征等,然后进行色彩景观设计,让景观不突兀,又具有新意地矗立在城市校园中。第二要考虑的就是校园文化,例如中学校园建设就与大学的截然不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经基本形成,通过颜色心理学以及色彩景观学要做的就要比中学更富有深刻含义,而在中学,就要以轻快明亮的颜色为主,通过颜色可以让学生们用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未来。线式色彩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网络式、层间式、绘画式、点式、线式以及混合式都算线式色彩的一种,只不过统称为线式色彩,在我理解大范围上以区块式色彩出现的手法都可以称之为线式色彩,而我们理解的横纵线的线式只不过是宏观上线式色彩中的一小类。

二、带状式色彩的运用

(一)带状式色彩的特点

带状式色彩的特点是什么呢?基本形态就是线形、条带状的横纵向色彩形式分割,在建筑中也基本就是这个形态,在建筑中横线方式都是沿着水平的方向进行布置,带来舒展、平缓、安静的气氛;竖线的色彩方式可以结合垂直线沿着纵向进行分布,这可以使得建筑物能够克服建筑重力的态势。建筑物越高,往上升腾的意向就显得越发突出。竖线式的色彩运用能够加大建筑物在视觉上的高度,显得非常挺拔。因此,大多数的高层建筑运用竖线式的色彩构图方式。而横线式色彩构图更能体现出一个建筑沉稳、根基牢固的感觉,更适合办公建筑设计的运用。例如(图1)为布鲁塞尔MWD文化中心,与学校建筑相同的是,这是一个因文化而被衬托的建筑设计,它的外立面就主要运用的线式色彩,布鲁塞尔MWD文化中心是一个体块性比较明显的建筑,为了使建筑在周围环境中感官上的体块感削弱,因此采用了线式色彩。它能够让建筑从体块上更好地融入到西方公园式的城市之中,也能够以一种明快舒缓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二)带状式色彩运用的分析

校园建筑色彩运用应该抓住校园的主要颜色进行设计,运用辅助搭配的手段进行装饰。在校园中主要创造一种宁静感,所以,校园所用的色彩应该满足和谐安静这一特点,用颜色营造出一个怡人的学习环境。这样的色彩多半以大气沉稳色调为主,色彩对其建筑物的色彩的感受以及各种心理、生理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是一个充满年轻气息的地方,考虑学生的精神层次要求,色彩应该符合学生们的要求,同时色彩又要与周围环境以及整个校园色调相统一,否则就会显得孤立没有整体感。在校园建筑中,运用色彩能够对校园的色彩带来非比寻常的影响,高层建筑有着体量大、高度高等特点。如何利用色彩设计减小建筑体量感的缺陷?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色相、面积、形状、明度等方法处理高层建筑立面是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时刻注意的。所以线式色彩在这里边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把它将主要建筑通过颜色进行体块削弱,让其能够与校园整个环境进行融合,这便是带状式色彩与校园整体建筑的结合之处。色彩是经过视觉的调和走进人们心中,然而通过研究表明“中性灰”是最让人轻松的一种色彩,那么什么是中性灰?中性灰不是一种颜色,简单来说中性灰是一个颜色的集成。一个人如果和自己不喜欢的颜色共处就会慢慢觉得厌烦,会导致情绪上的消沉以及心理上潜在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色彩景观的搭配,所以中性灰很重要。当建筑周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颜色调和溶解时进入心理的就是我们所谓的中性灰,但人们的视觉处在中性灰的调和状态下时,就会更加放松,更加满足。所以在进行颜色选择时尤为重要,尽可能不要大面积的纯色,要以中性灰以及互补色彩元素为主,有效缓解不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上的压力,在心理上起到安慰、抚慰的作用,让学生们怀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迎接未来。

三、带状式色彩在校园环境中的融合

学校建设要符合周围的建筑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学校都以自然环境绿色为主,带状式色彩则可以运用在正门以及校园主楼的外立面设计上,和其他景观小品的带状式色彩进行搭配,而共同构成整体设计。或者也可以在楼梯颜色设计上,利用当地的特色颜色,例如藏族的经幡,借鉴其颜色,将它们的颜色集中暖色拼接到一起,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配以周围环境的绿色,也缓解了学生们视觉上的疲劳感,这也是与当地风土人情融合的一种表现。在校园中,主要的景观就是植物与校园小品这两类,校园中的植物应该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植物多环境的要求,在进行确定植物的过程中将植物的颜色主基调进行一个确认,植物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是感觉上的自然清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又能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保知识的普及。而校园的景观小品在校园建设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但是却在颜色上起到了点缀、活跃气氛的作用,作为学生们的交流活动场所,颜色应该跳跃,在视觉上给人以鼓舞的感觉,在心理上不同于校园环境的主要颜色,又存在于整个校园中显得不会很突兀。颜色有时候会给人的心理上增添负担,长期观看同一种颜色会让人视觉疲劳并对该颜色产生厌烦感。景观小品的颜色设计正是打破颜色给人心理上带来的这一点缺憾,让人们在观察颜色的时候不会产生疲劳感,会作为一个视觉缓冲区让人放下心理负担,活跃校园气氛。所以,景观植物也是可以采用线型色彩进行排列组合,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秩序感,其中利用水来打破整个环境死板的格局,在色彩的搭配下又不像老古董,而是充满生机,欣欣向荣。校园整体颜色要以轻快、活跃为主,整体以绿色为主,景观小品可以原始木头颜色为主进行搭配,让人有一种仿佛归于自然的感觉。在主体建筑的设计中并不一定要运用传统的水泥墙面防水涂料的手法,采用线式色彩这一元素,在这一点上其实也是借鉴了波普艺术,用颜色进行混搭,让人觉得醒目又不缺少文化特色,与周围颜色确实是撞色,但正是这种互补,让教学楼成为了大环境的装饰物。并不显得突兀,而且也能够缓解人们沉闷的心理,暖色能够给人一种安慰,绿色能够舒缓人心理,整个颜色的搭配与校园整体景观颜色相互融合又相互补充,正是高中校园所需要的。

结语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都是为了建设出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如果仅有建筑设计,那么这个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城市还要包括它的景观与环境。因此景观设计在在城市规划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的研究,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对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在城市规划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之后,景观设计就要反映城市的性质。城市规划是为了对城市和城市周围的环境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休憩和交通环境。

(一)城市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主要是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对各个区域的划分,来满足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并指导城市景观设计的进行。城市规划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状况,在满足国家制定的各项标准的情况下,所制定出来的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与计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经过人为地设计对自然景观加以保护和改造而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注重这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二)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

城市规划是通过对空间的调整,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建立起的一种新的关系,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城市规划几乎涵盖了城市研究的各个方面,也为城市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手段创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其次就是因地制宜,因为不同的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所以通过这些独特的特点来打造出独具内涵的城市;最后就是要注重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一座城市的建立是要一直流传下去的,因此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构成了城市的美。但是城市的美,不仅仅是指城市中的一个个美丽的公园和一些优美的公共建筑,而是整个城市乃至每一个细部都是美的。因此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使用的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符合美学标准。把一个个美的画面组合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景观。原有的城市景观也不应该忽略,自然的水域或者山丘,应该在原有的景观之上进行景观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去破坏。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景观设计是人们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来创造合理的景观空间,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居住环境,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宗旨。

景观从一开始的视觉美的效应,到现在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应,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也作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含义。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景观设计主要从人的感受及要求出发,利用人的行为和活动等规律,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居住、休憩环境。

(二)城市景观要素

城市景观的要素主要是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等

路;在一个城市中有各种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等,一条一条的道路组成了这个城市的道路网,道路的主要特性是连续性和方向性。

区;是一个城市中较大的范围;一个城市是由几个不同的区组成的,比如居住区、商业区等,不同的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但是有的时候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混合的部分。

边缘,是指一个区与另一个区的边界交汇处,有的区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过渡到另一个区,有的时候自然水域和山丘也可以作为区与区的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让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标志有大有小,比如天津之眼就是天津的地标性建筑物,再就是一些小的标志,比如喷泉、雕塑小品等。标志是形成城市图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

中心点;可以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中心点主要是指人们活动的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中各种景观小品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

三、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包含着城市景观,在上文中对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还是城市规划在城市的l展过程中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了指导以及限制,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和实施。景观设计对城市的整体乃至细部都要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仅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还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应该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和格局进行把控,优秀的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因此,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整体的布局的设计,而景观设计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而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的细部进行优化,它通过各种景观的布置以及对人的心理的把控,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四、总结

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有反应了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优秀的景观塑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还包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指定的计划与目标,市民的参与,以及设计者的精心设计。因此,在实际的实施中必须把握好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

篇4

一、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教材没有得到统一完善,使教材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材作为依据,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课时,学生可能因为只顾记笔记而耽误了教师的传授内容,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大纲要依照社会需要和具体国情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使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变革后的教学内容相一致,使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实施教学,使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考核方面的问题。

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终结考核方法上,教学效果不能仅以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这样的考核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全面的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以考试形式为主,但教师过多的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考试的反馈作用,这样的考试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不能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使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同时,有的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专业水平,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这对学习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很有危险性,没有真实的竞争实力将不能在以后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站稳脚跟。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鉴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创新改革后,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设置。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分为景观规划设计综述、绘图要求、园路设计、水体与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设计等几大模块。经调查,学生对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比较满意,对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学习有了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取得了成效。

(二)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情况。

由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教学形式主要以媒体教学为主,再结合师生间的学习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最后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分吸收,取到了一定地学习效果。但经过深入了解,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很喜欢,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对外出实习、调研和案例法教学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主动发言、主动提问、主动探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对问题积极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加踏实地学习,使学习更有实效。总体上说,教学在形式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三)在教学时间环节的改革情况。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则主要表现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进度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不能使实践活动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而应该注重实质的发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情况。

在教学改革之中,课程的设计安排要符合改革需要,课程体系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改变了以前开课不全面不合理的现象,逐渐形成了清晰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各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况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做好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改革资金投入情况。

在教学改革中,适当投入资金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但有些相关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改革效果。应该在改革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教学设备等硬件教学条件不阻碍教学的改革,增加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书籍量,配备专业的学生设计教室。同时,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加与其他学校、其他相关机构的经验交流,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要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连贯性,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不同类型的课题,但这样就使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改革后应该保证课题做到规模大小相结合、不同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学到知识,得到启发,获得经验,为以后的设计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每个课题在进行整体设计前,要进行全面整体的考虑,对设计中涉及的各方面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使学生逐渐积累经验,不断进步,最终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改革要不断加深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把设计内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做好景观规划设计就必须注重设计的内涵研究,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针对这一情况重点加强学生对设计规划内涵的学习和研究,合理把握和诠释设计内涵,不断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将设计内涵不断提升扩展,教师应设置一定的教学安排,增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沟通与融合,加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设置口径不止于过窄。可适当把教学素材深入到生态绿化、社会环境和新材料等问题,结合对资源、环境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质化。

(三)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的实施。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实践的教学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形式,虽然这种方法具有直接性,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用并不是很大,使学习变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创新发展作用不大。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景区实地参观已经成型的景观规划、到各种公园进行实地勘测,并对一些优秀景区绘制平立面图纸,收集植物标本、绘制植物详图等等。

四、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课题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对课题的选择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在类型化设计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些专题性质的课题,将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课题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使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有效体系。通过问题引导的课题设计,把学生逐渐训练成能够独立进行规划设计,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注重实践环节,开展多元化教学。

景观课程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实践环节很重要,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具体深刻,同时又会使事件更有具体性,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在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制定与各阶段相适应的实践计划与内容,使学生阶段学习更加深刻、深入。此外,传统的教学比较侧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自觉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所以景观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重大。

(三)注重教学与相关知识的结合。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是一项很重要、很复杂的任务,要想使教学取得成效,就必须结合相关专业的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价值导向类、理论知识类和技术方法。各类别都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方面也很多,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促进景观规划课程与各相关知识的结合,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良性发展。开放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侧重功能的模式,将不同学科老师组织起来,使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使规划计更加科学合理。

(四)完善考核体系。

要想教学的改革获得成效,就必须完善考核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发展终结性考核与形式性考核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终结性考核也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项考核。以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考核为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考核内容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在方案表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使设计新颖可行。

(作者:郑州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现任教专业:旅游管理系景区开发与管理,任教科目:景观规划设计与制图)

参考文献:

[1]康秀琴.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安徽农学通报,2011(24).

[2]丁金华.景观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高等建筑教育,2011(2).

篇5

关键词:配电网;管理;经验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的要求,将配电网规划纳入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覆盖各个电压等级的规划管理体系,做到配电网规划与主网规划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同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变化,及时将配电网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以打造坚强的智能配电网为目标,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适度超前的配电网规划,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建立健全配电网规划的组织体系,明确配电网规划的管理职责

结合“大规划”体系建设,明确发展策划部是配电网规划归口管理的责任部门,经研所是配电网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由发展策划部牵头成立配电网规划工作小组,人员由发展策划部规划专职、经研所规划设计专职、运检部配网运行和检修专职、调控中心配网调控专职和县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专职组成,配网规划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配电网规划的编制,并明确配网规划工作小组各成员的职责。

(1)发展策划部规划专职,负责配电网规划的统一管理、组织和协调,负责组织电网规划的内部审查和上报评审,负责配电网规划项目库的建立和维护,负责落实省公司和国网公司有关配电网规划标准、规范和导则在规划过程中的贯彻。

(2)在发展策划部的指导下,经研所规划设计人员具体负责配电网的诊断分析和规划设计,负责配电网规划选址和规划选线,负责工业园区配电网规划专项规划编制。

(3)运检部和调控中心专职,负责收集和提供配电网的现状、运行参数、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

(4)县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专职,负责收集和提供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负责与地方规划、城建和国土部门,联系和沟通配电网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2.2 在编制前,组织开展配电网规划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配电网规划的专题研究和分析,明确配电网近期和远期分阶段的发展目标。

2.2.1 发展策划部组织经研所规划设计人员和县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专职,参加省公司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初步学习和掌握配电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要求。并邀请省经研院电力规划专家,就配电网规划的具体编制以及配电网规划编制应遵循的标准、规范和导则进行讲解,通过对《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设计指导意见》和《县级配电网“十二五”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等标准、规范和导则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掌握配电网规划编制的具体方法、步骤和要求。

2.2.2 组织召开配电网现状分析会,由运检部、调控中心和县公司分别介绍配电网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配电网近远期分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明确配电网规划的阶段性目标。

2.2.3 组织规划设计人员与当地经济管理综合部门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乡发展规划,以便使配电网规划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2.2.4 组织开展配电网规划的专题研究和分析,就配电网规划编制的技术原则、配电网规划的分区、典型供电方案和接线方式、城市电力通道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于配电网规划的实施。

2.3 配电网规划设计初稿完成后,在配电网规划的技术采用、接线方案和项目安排上,征求配电网运维检修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配电网的项目选址和线路路径方面,征求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意见,对电网规划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配电网规划规划为配电网运维检修服务,配电网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2.4 建立配电网规划项目的后评估机制,提高配电网规划的效益和适应性

为了提高配电网规划的效益和适应性,实现配电网规划的闭环管理,由发展策划部负责组织经研所、配电网运维检修部门,从配电网规划的供电质量水平、供电可靠性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和社会效益水平等方面,对配网规划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后评估。并将后评估成果应用在次年的配电网滚动规划调整中,以提高配电网规划的效益和适应性。

2.5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和成果,促进配电网规划水平的提高

发展策划部组织规划设计人员认真学习、分析和讨论了发达地区配电网,通过学习、分析、对比和讨论,将适合本地区配电网规划的理念和成果应用在配电网规划编制中,既提升了配电网规划编制的水平,又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能力。

2.6 主动与政府沟通,实现配电网规划的有效实施

配电网规划经省经研院评审通过后,发展策划部组织规划设计人员,分别召开配电网规划介绍会,邀请当地政府主管工业、城建的领导和规划、城建、国土、发改委、工信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一方面使当地政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增强对配电网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争取当地政府对配网规划实施时在站址和线路路径选择的支持。

3 评估和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

通过“大规划”体系建设的配电网规划管理,市(县)公司配电网规划管理基本实现了:县公司配电网规划向市公司集约,市(县)公司的配电网规划统一由发展策划部组织,经研所负责具体编制。做到了市(县)公司配电网规划编制的标准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和规划文本格式的统一,实现了直供区配网规划和县公司供电区配电网规划的统一,以及主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的有机结合。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3.2.1 加快“大规划”体系建设的磨合进度,严格按“大规划”管理流程和标准落实配电网规划责任,并将配电网规划设计任务完成率纳入经研所年度关键绩效指标。

3.2.2 加强配电网规划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明确配电网规划设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配电网规划设计质量和进度指标纳入规划设计人员的年度关键绩效指标。

3.2.3 坚持和完善月度电网规划例会,解决配电网规划存在的实际问题,推进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2]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篇6

关键词: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ise ceaselessly, the gardens i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can reflect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landscape and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function and benefit.

Key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role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2 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住宅小区各方面的要求,克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秀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2.1遵循天人合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2.2注重人性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要做到人性化,就是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比如,现在的社区内经常有水池,如何使水景在干旱季节或冬季无水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一种有功能的优美景观?济南的某些住宅小区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在浅水池底铺设卵石,形成自然驳岸。在无水期间,呈旱溪风貌,面积稍大的硬底水池在冬季作为旱冰场或舞池,起到体育娱乐功能。

2.3体现生态化原则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还要追求生态化。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既是时展的产物,更是时展的需要。

2.4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住宅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建筑风格多为现代建筑风格,各地区在建筑装饰上也强调要突出地方特色。绿化设计首先应该从这一大的前提出发,做到不同地域和建筑形式的小区绿化各具特色。特色是绿化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居民生活习惯和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设计。由于北方四季分明,冬春风沙大,因此绿化首先从防护功能出发,充分考虑冬季防风,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夏季应考虑通风,遮荫降温的作用,应以乔、灌、草为基本形式,并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楼间绿地应有足够的遮荫乔木。其次,为了方便居民的户外活动,在空间组织上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应通过绿化带等形式划分出若干大小不同的活动空间;在道路,小广场的安排上,还必须考虑日常生活上的行动方便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防灾及人员疏散问题,因此绿化种植不应阻碍交通。

2.5经济实用原则

所谓“经济实用”就是说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应考虑以最适当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

居住区毕竟不同于公园,绿化应以满足居民生活为主,给居民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户外活动场地为宗旨。

3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及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分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会让居民领略到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美好感受。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是消费者环境主义意识的复苏。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住区公共场所不仅可以通过绿化的环境、美化的围墙、小品设施吸引住户走出居室,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所,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使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阔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社区内外环境已成为房产市场中的有利因素。因为景观是活的,景观随时间而生长、扩大、美化,与建筑不同,景观从来都是随时间推移而增值。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3.4生态效益

城市居住区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住区构成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其生态服务功能体现在:维持碳循环和保持供氧平衡;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空气粉尘;保持水土维护水循环;降低环境温度和提高环境湿度;减弱噪音;安全防护等。居住用地面积通常占城市用地的30%以上,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住区生态是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住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整个城市的生态质量举足轻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饱受混凝土森林般城市的困扰,愈来愈渴望找到一个舒适健康的良好的居住环境。近几年一些“绿色小区”、“生态小区”不断涌现,“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这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需求。

篇7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景观建设;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内部经济的发展,还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周边环境的保护。要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环境收益、生态收益,以环境为代价的农村建设是短暂的,是不科学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农村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农村房屋逐渐增加,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村落景观出现倒退。土地资源浪费,树木没有规划的大批砍伐,无计划的开垦和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一味追求跟城市接轨导致农村的传统景观遭受破坏,很多地方别具特色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遭受冲击。环境污染、人口压力、自然气候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总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农村景观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暴露了农村景观规划的缺失的问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之间差距缩小,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在农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开始逐步修建较高品质的房屋,修筑水泥路,部分区域增加了公共娱乐场所,置办了娱乐设施,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开发不科学,导致某些地方旅游开发过度,生态失衡。许多农村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注重用地方性的行政手段控制乱搭乱建、破坏生态的行为。(见图1、图2)

2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到现在为止,很多农村的发展没有科学依据,住房大多由本地农民自己设计,基本上没有娱乐设施;有一些村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但原理非常简单,因为没有和县市的区域规划相互结合,不能够满足长期的发展目标。要想设计出更好的村庄,必须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还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然后进行统一的规划处理。

2.2 建筑形式无特色

新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一些致富的农民放弃了对家乡的认可以及崇敬,而是盲目效仿城市,不断地城市化改革村庄,所以现代农村变得凌乱,各种各样的设计要素都混合在一起。由于现代材料地不断使用、建筑染料地不断涂抹以及建筑形式的漏洞,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景观的发展。

2.3 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农村是现今发展更新的主要目标,为了建设新农村,给农村居民带来城镇生活享受就开始了建设农村,但建设的方法出现问题造成农村建设的失误。现代农村的建设不但要改造硬件设施,还要改造环境,保留其原有使用价值,这样的改变才更具实用性和完美。

2.4 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的景观以观赏为辅以实用为主,当地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会带来经济利益,还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但是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错误元素,把农村改造与城市建造相混淆,误认为把城市花园别墅小区的模式搬入农村变为农民新居就是实现城市化,家庭庭院的缺失使得农村家畜无处饲养,种菜地被改建为花园,只有观赏能力不具实用性,粮食丰收也无处储藏。只注重建设而没结合农村实际应用,这实际上不是对农村的改建而是更改,它使农村失去存在价值,对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造成影响。

3 结语

新农村景观建设把握规划、建筑和景观的互动态势,形成良性的互动设计机制;探讨地域性历史文化及革命传统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意义,及新农村景观与当地众多文化因素的结合方式;通过不断研究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的变化与发展,制定出与时俱进、与人俱进的农村规划蓝图。使当地的农村景观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创造性,更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促进农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094-02

档案资料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档案资料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如何使档案资料得到科学的管理,实现其利用价值,发挥其档案功能,国内研究者就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对策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笔者拟就新时期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略陈管见,以就教方家。

一、提高档案服务意识,实现档案利用价值

管理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职尽责,但在传统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重保轻用和利用不足的现象。大部分档案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价值的档案被束之高阁,造成档案浪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也难以在利用档案的成果中体现出来。保守机密是每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但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同时,要使档案工作达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和要求,实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就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使档案在管理和服务组织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更要树立开放观念,走出档案室,广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借阅、使用流程,通过对身边或影响大的鲜活的档案个例的宣传介绍,来反映档案利用的成绩和效果,扩大档案影响,充分体现档案的价值和地位,使各部门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档案工作,有效地利用好档案。在提供最有效的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实现档案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明确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档案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归档范围和整理要求,可以使各部门对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收集、整理有据可依,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当前,纸质档案仍是收集、归档的主流。做好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工作,仍然繁重,除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建立档案室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各兼职人员协助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档案管理工作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检索和查找更加方便、快捷,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也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人员要善于主动收集资料,深入基层,指导和宣传档案工作,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同完成。更要善于找准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点的“无缝对接”,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相互的工作交流中达到互为推动、各取所需、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重视档案人才培养,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广泛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收集、整理、保管,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基础,还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面、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重视加大对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针对不同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不同的学习培训形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请进来讲座研讨、走出去学习参观等多种培训形式,帮助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开阔眼界、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一名档案管理人员都能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多向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多方向、多角度、综合性地去探求问题,善于从左右联系、上下贯通和纵横对比中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相关档案资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四、完善档案基础设施,促进档案现代化管理

在充分利用档案室现有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升级工作。在设立独立档案室、配置专用档案柜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安装档案管理系统软件,配备计算机等专用设备,对所有须归档的资料经过细致整理后,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料的检索速度,更为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奠定了基础。无酸档案盒的使用使归档资料降低了被腐蚀、变质的可能,利于档案的保存。随着时代的变迁、事业的发展,档案包含的范围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何种档案资料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管理在硬件上有了保障,适应了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带来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活力,保证了档案管理全面持续的新发展,促进了档案资料的深入开发和利用。

五、丰富档案室藏资料,奠定档案利用基础

档案资料在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不仅能为组织和个人维护正当权益、排忧解难,也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料信息支持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使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更加完整、详实,直接提高了档案资料的质量和利用价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利用,档案资料已由单一纸质转向纸质、声像、电子、实物等形式存在,档案室藏资料的内容更加庞杂,种类更加繁多,档案管理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丰富档案室藏资料,提高档案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主动出击、提前介入等形式有意识地拓宽归档渠道,方便归档途径,极大地丰富档案室藏资料。关口前移、快速有效、切实可行的灵活收集方式,使信息资料收集更加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归档的案卷更加整齐规范。丰富的室藏资料不但扩大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服务功能,也使档案管理人员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的信息资料支持更为充分、及时、准确。丰富齐全的档案资料在供给需要方研究、学习、参考时提供着更多方便和保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档案在管理和服务组织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菁慧.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哈尔滨文艺,2012,(5).

[2]张卫群,孙恩起.关于档案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治黄科技信息,2001,(2).

篇9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有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美感,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为此,应将园林设计充分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丰富园林景观,创建现代园林绿地衡量标准,增加绿地面积,保护好原先的自然地貌及植被,同时强化城市公园规划和建设等措施,提升城市景观规划水平。

1、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规划的方法

1.1设计丰富的园林景观

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考虑观赏性,所以,设计较好的园林景观,需科学的进行植物造景,利用植物的色调以及层次建立具有观赏性的园林景观。另外,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应以设计建筑为主,应该要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应该主要以自然景观设计为主,以当地的特色树种以及古老的树木为主要的设计元素,实现观赏性和绿化城市的目的

1.2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

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中,应该注重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在城市的建设中,应该大量收集、培育和利用野生的植物,并且积极的引进具有观赏价值和净化城市空气的树种,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扩大园林植物的资源,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实现多样化,进而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进而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

1.3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融人园林设计的理念,主要是为了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因此,应该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众所周知,城市公园主要以绿地建设为主,绿地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制造氧气,改善城市的控制质量。植物还能够涵养水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因此,应不断的对城市公园进行建设,使之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力军。

1.4控制建筑用地,增加绿地的面积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用地在不断的扩大,农田等农耕用地也在不断的缩小,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温室效应在不断的增加,空气质量严重的下降,进而出现了很多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用地进行有效的控制,增加绿地的面积。应该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应该坚持绿地的规划和城市总体的规划进行同步的实施,这是进行城市园林规划的关键所在。 城市内的规划为系统性规划,为城市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整体目标以及要求,对城市内的各个类型的绿地加以布局规划,进而有效控制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建设。积极开展系统性规划与城市整体规划,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同时,应保护好原来的自然地貌与植被。当前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地区正在大力搞经济开发,进行移山造地、大面积推土,这严重破坏了原来的地貌,建设了大面积绿地广场、商品住房等。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城市内或者城市近郊,需要保持好原来的植被,因为它们是当地物种的典型代表,这对研究当地生态环境、生态变迁等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5创建现代园林绿地衡量标准

园林工作者在开展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的基础上,对体现城市空气质量的园林绿地加以衡量,这对城市景观规划来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功能标准。以维护群众的身心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园林作用进行评价;(2)循环和再生标准。注重充分利用好生态系统本身的再生与循环功能,建立城市园林的绿地系统,禁止过度使用非可再生资源;(3)经济和高效标准。注重使用最少的经济投入来完善自然生态,进而能充分满足人的身心健康,注重科学使用有限土地资源,减少施用农药与化肥。(4)地方和风土精神标准。注重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与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园林绿地对体现地方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能从内涵上更加注重表达地方精神。(5)整体与连续性标准,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

1.6设计过程突出个性化设计,注重以人为本

设计过程中,应突出景观园林的个性化,尽量的设计出符合大多人群的亲地空间,创造出能与人们亲密接触的绿化环境。此外,在突出个性化的同时,还需满足多元化的要求,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就要积极树立“以人文本”的观念,设身处地的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从而提高老人与儿童在景观园林中的独立能力,如可以为儿童提供娱乐的场所,以培养儿童的合作与冒险的精神。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能够充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发挥出景观园林建设的真正效益。

1.7联系实际,注重生态环境效益

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考虑到景观园林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设计出不仅尊重自然而且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园林建设。同时,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环境和在生态景观方面的优势,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为其量身定做出景观园林设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以符合城市的内部发展,还可以使其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此外,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中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等对其景观园林的环境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师要试着学会改善景观园林的环境,因地制宜,挖掘本地的乡土资源,将生态与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调节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绿化建设,进而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益的提升。

1.8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

施工是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与施工人员的多加交流与沟通,对施工中各类的问题及时的加以改善,从而使建成的景观园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园林规划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此,需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规划,提高城市的美观性;应该不断的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规划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改善自然,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环境。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应该采用园林设计的理念对城市景观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设计,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将园林设计艺术运用到城市景观规划中,能让自然景观融入到人造环境中,使城市人与自然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自由、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间,使园林不再仅仅是提供人们休憩、娱乐及观赏的场所,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功能需求。这种做法恰恰能够减少城市化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非常科学和生态环保的做法,有利于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林是人们理想的娱乐和休憩的场所,将其很好的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园林规划设计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的合理和科学,有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到,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将园林设计的理念充分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为市民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日后的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园林设计的理念,使城市规划具备合理性,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强,汪漾.水景在园林中的艺术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6(10).

[2]何健雄.探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以赫章县中心城区综合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广东科技,2013 ( 03).

[3]王启智.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03).

[4]陈立欣.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之我见[J].中国农业信息, 2013(07).

篇10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城市规划评价

工程地质是以环境工程地质学里的方法、理论、资料为基础,将环境科学与相关科目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础理论。工程地质,是为顺应人类经济活动、工程建设的需要,为实现合理的城市改造、地质开发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且保护环境而兴起的,用以查明、勘探自然地质、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作用,由此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一. 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1) 水资源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多,城市供水量也再不断的加大,城市的水资源也对城市发展有所影响。由于水资源的逐渐匮乏,从而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既而才受到世界的关注。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地面塌陷、路面沉降、饮用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供水资源与供水条件的保护,主要在于地下水的水源选择、分析、评价;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保护、管理;地下水科学的调节利用。因此,利用工程地质学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评价,制定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既可以节约资金,也会对水资源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

(2) 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废料。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从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迅速激增,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会对地表产生污染,改变土地性质等,从而引发植物的枯萎,水源遭到破坏,大气受到影响,酸雨的形成,既而形成连锁反映,对人类的生活、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 地基问题:

地基的勘察不要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我国软土分布在国内沿海城市,特殊土的分部具有区域性特质。软土有空隙比大、强度低、松软、压缩性高等特点,由此对于施工与软土层上的工程项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桩基位移、基坑边坡塌落等。而地下水发生变化时,易改变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既而查明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条件至关紧要,由此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地基的稳定性。

(4) 旧城区人为因素:

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

二. 工程地质的流程、方法

(一)工程地质调查绘图:环境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都能很好的反映出工程环境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从而模拟真实情况:

1.依据制图内容,例如工程地质分区图、地质图等。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研究、分析与场地相关的地质自然灾害,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地质环境所引发的不利影响,从而分析、制定预测防治措施。制图前,需要研究、调查、分析城区范围内的环境工程地质。

2.根据目的,如台山核电站等为某个特定工程提供资料。

(二)工程地质评价:

1.隐蔽工程评价:在城市规划时,需对其旧城区的电缆、古穴、下水系统、人防工程等进行评价与探查,从而制定图纸,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2.场地稳定行与适应性评价:需要针对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进行评价,主要为城市建设中的新城区开发,提供相应环境工程地质资料。

3.边坡稳定性评价:对人工斜坡与自然边坡进行研究,根据所得信息数据预测山崩、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的危害系数,制定防治方案与应对措施。

4.工程地质地震评价:根据场地地质结构,对发生地震的几率作分析,依据地震的实际案例,研究建筑物所能承受地震所产生的扭转力、竖向力,并根据破坏效果分析、改进建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