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

篇1

(一)实体经济发展有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存在资金供不应求的问题,企业要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一般情况下不仅需要经过长达几个月时间审批,而且还可能会发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大量的企业只能转而谋求民间资本的支持,表明实体经济对金融需求大,必须创新金融支持渠道。

(二)商业银行发展有要求

“次贷危机”表明,商业银行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过度的进行金融创新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紧密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创新,既可以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可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实际上,截止到2013年末,金融机构境内贷款规模达到750433.10亿元人民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之大由此可见。

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虽然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从实际来看部分商业银行热衷于虚拟经济,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发表的资料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成为中国最赚钱企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商业银行本身经营体制因素的影响,也有监管等外部因素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的垄断竞争影响其服务实体经济

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数量有了一定的增加,特别是区域性银行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寡头垄断的局面,但总体来看依然处于垄断竞争的局面,商业银行作为拥有资金资源的主体,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积极投资于虚拟经济,大量资金在虚拟经济领域空转,这既减少了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加剧了企业对有限资金资源的竞争,而且也间接的增大了商业银行在资金供需双方力量对比中的话语权,这将进一步激励商业银行控制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甚至导致寻租等问题的产生,加大了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

(二)监管等外部因素影响其服务实体经济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一定的外部力量,但目前这种外部力量更多的是一种软约束,尚未形成硬条件,如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紧紧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虽然明确了要求,但未有具体的、量化的监管举措,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资金分配上缺乏外部监督,难以形成流向实体经济的持续动力,即使流入也难以形成一种长久的机制。此外,从社会监督来看,企业需要商业银行的支持,缺乏进行监督的动力,而社会公众、媒体等监督力量则缺乏相应的信息,难以有效的开展监督活动。

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思考

2013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的规模分别达到12532、509、2727、1111、1679、287亿元人民币,表明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未来主要在信贷支持、理财融资、企业债、互联网金融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

(一)通过信贷支持实体经济

信贷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主渠道,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商业银行要从资金垄断者转变为服务者,树立服务理念,以服务的态度参与实体经济。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流程,推动信息公开,避免部分素质不高业务人员寻租等事项发生。其次,要创新服务模式,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人才方面的优势,为贷款企业提供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促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通过理财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要创新性的推进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应用,当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已经开始运行,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发起企业债权融资活动,扩大融资规模。实际上,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银行业理财资金账面余额达到8.2万亿元,这些资金中投向实体经济的比重达到70%以上,银监会更是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理财融资行为。

(三)通过企业债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企业债服务实体经济表现在2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组织企业债的发行活动,除一般性的企业债外,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组织发行小企业金融债,为发展态势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其次,商业银行是部分企业债的最终购买人,截止2014年2月,商业银行企业债增持量达到71.82亿元,占全部企业债新增量的比重达到85%,表明商业银行在企业债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四)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篇2

【关键词】 手机银行 农村金融 动金融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自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支付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丰富支付服务的主体,并鼓励推进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2013年底,人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应该尝试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从而使得农村地区能够获得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即以手机为媒介来完成各种金融服务交易,其业务主要包括查询、转账、理财和消费支付等。近两年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地区已经逐步体会到了手机银行业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是否真的能够延续至农村地区并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地区呢?目前看来,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而手机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使得其恰好能够缓解这种现象,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的需要,还能够为农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因此,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手机银行使用规模逐年增长(见图1),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12年一年内,使用规模增加了450%,直接从5000万人左右跃升到2.9亿人,而2013年在2012年的2.9亿人的规模基础上又增长了59%达到了4.6亿人。我国手机银行的交易规模也高速增长,在2011年时交易规模仅1.2万亿,2013年就增长到了12.7万亿的规模,而2014年又继续突破达到了28.7万亿。从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来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近两年来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突破。

根据《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9.7%(误差率在5%以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使用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并且手机银行业务使用主要集中在转账汇款和投资理财等方面。手机银行正在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银行拓宽了客户规模,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从整体实际情况看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水平较低,手机银行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三、农村地区已具备发展手机银行的业务条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支付体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并且在2012年开展了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农民的支付环境开始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这也将有助于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1、手机使用率逐年升高,已经基本实现手机普及化

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5部/百人。而且早在2011年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近90%。截止到2015年3月底,即使4G网络刚刚推行5个季度,其用户总量也已达1.6亿,占手机用户比重达12.5%,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农民用户,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已经实现高度普及。

2、网络发展较快,手机上网接受度较高

一方面,我国移动网络覆盖率在2013年底就已经达到98%,基本完全覆盖。在2013年底移动运营商又相继推出4G技术,且4G网络覆盖率也正在逐步提高,以湖北省为例,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有城区乡镇和部分发达农村地区的4G网络覆盖,可见以这种覆盖速度持续下去,我国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的时间也不会很久。在这种逐渐完善的网络环境中,农民的手机上网接受程度也较高,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率高达83%。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网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现在的无线网络备受人们青睐,有部分农村家庭已经实现手机连接家中的WiFi而不是通过数据流量上网。

3、农民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的习惯也逐渐有所改变

2014年我国农村常驻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过万,即便是除去价格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增长速度仍达到9.2%。而且目前农村地区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这就满足了手机银行的推广要求,因为手机银行业务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程序,只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及演示,其可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网上交易,虽然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但可以看出其有开始转变的迹象,这样,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相对也会容易得多。

四、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益处

1、手机银行发展给农民带来的益处

(1)缓解金融服务空白现象,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需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对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很高,然而,农村地区的网点数目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这些情况限制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一般都为微观金融,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恰巧提供的就是微观金融的服务,这就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还于2009年末在广西、河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农民提供了贷款便利。因此,如果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成功的推广,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现象就会得到缓解或者彻底消除,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满足。

(2)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成本。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就不需要农民到附近的网点才能实现,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业务,也不需要有路费的支出。一般的银行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手机银行业务的全天24小时服务,网络受理业务的速度也比较快速,这就允许农民在银行的非营业时间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在春种秋收等比较忙碌的季节也不需要为获取必须的金融服务而浪费宝贵时间。目前各个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在手机银行的服务方面一般都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转账手续费优惠或免除转账手续费等服务。因此,通过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2、手机银行发展给银行带来的益处

(1)手机银行能够降低银行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数目目前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建立实体网点并且提供人工服务往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因此银行都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建立机构网点。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地多人稀的特殊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数目,因为其高成本是无法通过有限的收益来弥补的。据统计,我国柜台业务每笔成本约为4元,而手机银行仅仅需要0.6元,这就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优越性,商业银行不需要在为不能建立足够的物理服务网点而苦恼,通过手机业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还能为已经建立网点的农村地区降低经营成本。

(2)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增长缓慢,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物的问题,贷款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遇到瓶颈,甚至有缩小的趋势,我国部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是不可小觑的,通过手机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服务的范围就能够延伸到农村地区,能够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部分收费的金融服务就会形成银行收入的来源,从而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

五、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1、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手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虽然我国各类银行几乎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更多的是偏向将网上银行业务通过手机来操作,这并不是业务创新,而是一种操作设备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主要提供包括查询、转账和汇款等业务。业务创新的程度的低下,导致我国手机银行的服务种类有限,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接受度,普通的转账汇款业务虽然满足了部分农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的业务逐渐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2)手机银行业务接受度有限,限制了农村客户规模。手机银行业务收入要有客户规模作为基础进行支撑,然而,我国农村地区接受手机银行业务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农村地区消费观念有转变的迹象,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现金结算的观念,在这些农民眼中,只有通过现场交易他们才感觉到踏实。农民缺乏安全感,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部分农民总是担心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而使得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此外,手机银行业务宣传度不足,我国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农民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的存在,更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大的便利,缺乏手机银行业务相关信息,业务的接受也就无从谈起。

2、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面临的风险

(1)法律缺失风险,导致农民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涉及到手机银行业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为《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二者都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做出具体规定。而其他有关规定也只是针对风险提出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配套实施方案,没有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也没有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进行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农民的索赔权和隐私权等权利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交易的过程中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旦农民财产发生损失,其受到的损失很有可能需要自己承担。法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概率。

(2)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大了农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黑客攻击和网络传播的病毒都可能给农民带来损失,而且有些农民的手机系统安全度不高,更加容易遭到攻击,还有部分越狱、root以后的手机更加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农民在进行手机业务操作遭到攻击发生损失之后,势必会影响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银行的业务开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或者银行内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或者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很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而农民就要承担财产损失的风险。

六、农村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1、积极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业务种类

业务种类的开发应该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多需要的还是存贷款、结算、支付等业务。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业务实现基本业务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菲律宾的经验,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点,来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服务。银行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开发适合农民的业务,例如通过与当地农资供销网点合作,当农民购买需要的物资时,可以使用手机银行结算,从而免去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另外,银行应该积极到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从而发现农民具有强烈需求的业务,进而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出符合农民需要的手机银行业务。

2、加大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接受手机银行业务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让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考虑以奖励的形式引导已经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农民向其他人进行宣传,通过自己熟识的人推荐往往会使农民有安全感。另外,手机银行业务可以尝试为农户提供关于惠农、农产品产销等信息,引导鼓励农民尝试使用手机银行,在试用的过程中,农民的观念也会渐渐改变,其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也将有所改变。

3、完善法律体系,使手机银行业务具有规范性,充分保障农民的权利

应该尽快建立《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使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处理具有规范性,并且要对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清晰规定,还要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其中首先应该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只有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农民才会增加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其次,银行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对农民具有风险提示义务,银行积极履行义务有助于提升农民对业务的满意程度。最后,要对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当农民财产遭受损失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明确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4、银行和农民都需要对网络风险与操作风险防范做出努力

银行应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对安全系统进行检测,防止存在可以被黑客攻击的漏洞,还可以推行电子签名和语音验证的防范方式,这需要客户在银行系统中预留自己的数字签名和声音信息以及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具体方式是先进行数字签名,然后再接受随机验证码,以语音形式进行预留声音匹配验证,考虑到客户声音因感冒等原因可能与预留不同时,客户可以输入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再完成相关交易。在操作方面银行应该制定详细完备的操作流程,并对相关规章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落实操作风险责任追究,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执行能力。农民应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尽量不对手机系统做出更改,并每天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养成在交易前先查毒的习惯,谨防欺诈。在农民开通手机银行业务时,农民应该积极了解手机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有不确定的操作步骤时应先通过电话向客服咨询相关步骤,然后再进行业务操作,避免盲目随意完成操作。

(注: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安徽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监管以及路径选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10378073。)

【参考文献】

[1] 刘海二: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吗──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应用[J].财经科学,2014(7).

[2] 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9).

[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