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 道路与桥梁 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计划编号:NJSY1228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8-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是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做出重要贡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变化发展大势,利用好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不断的创新改革促进自身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应当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改革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特征及定位概述
(一)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及有高等教育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它是为一线实践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通过对实际职业岗位的业务活动范围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培养出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专门技术人才。这种形式的教育 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针对性较强,因此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符合社会企业和其他部门的需要[1]。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对人才的实际技术素养要求较高。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中都应当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作为未来社会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我们的人才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定位
我国培养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同时随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不但需要人才数量的增加,而且也需要人才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道路与桥梁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批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成为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基本任务。当前在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施工、监理和公路维护等方面都亟需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加入,例如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岗位、施工管理岗位、工程质量检查控制等方面都非常紧缺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具备扎实的实践技术的人才。在这方面,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应当认真对这些岗位和领域的调查研究。以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育模式的完善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更加宽广的舞台。
二、高职路桥专业毕业生调查与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充分激发,以及人才流动的市场化,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为此,高职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当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更加理性的分析道路与桥梁专业的各种岗位特点和自己的专业优势之间的契合度,从而在自己的就业道路上迈出更具实效的一步。
当前,交通建设工程中的公路与桥梁工程测量、试验、施工、监理、资料及管理等岗位都需要大量的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因此,笔者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就业后的任职情况作了相关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了必要的分析研究,以便于今后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改革。
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主要针对256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和专业方向作了调查分析,具体调查数据如下:
由上表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都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公路与桥梁建设的现场施工所占人数最多,而就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而言,现场施工又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领域,是锻炼人才的最基础岗位,因而这个岗位的人员是占比最大[2]。通过对用人单位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调查问询发现,72.5%的被调查者反应,刚毕业的高职学生在工作中都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他们的理论素养也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很少与其他工人师傅沟通交流,甚至在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也不主动请教。这反映了这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仍需要加强。同时,虽然这些学生一般在理论知识方面通常都具备一般工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与实践的结合还需进一步磨合。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有些学生看不懂复杂地形的施工图纸。因此,该专业应当继续完善和调整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素养,同时还应当树立起开朗大方,善于交流的人格魅力。
三、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教学中应当始终遵循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此为目标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根据岗位需求,结合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育。
(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四种,即道路勘测与放样、施工检测、施工技术管理、专业软件应用。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校内模拟典型高速互通立交匝道建设项中进行培养,通过设立和完善这种实践课堂,使学生不断的接触真实的施工环境,使他们能够熟练的掌握测量和施工工具,以及各种施工软件,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框架下不断推进[3]。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非常普遍而有效的培养模式。通过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去接触真实的施工现场。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选取相关的企业和岗位,到岗位中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校企合作模式除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之外,还可以促进教师与企业高级人才之间的交流。
(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反应在施工现场或者其他工作环境中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不强。这些职业综合素质包括各种工具的使用,流程的衔接,图纸和符号的识别。有些知识虽然他们知道,但是却很难在工作中想起来。其实这就是综合职业素质的欠缺。这种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长期大量的实践锻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实际职业环境的机会。而且学生应该知道和懂得自己专业将来的工作岗位对技术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而且要将这种要求积极的转化为自己学习和努力的目标,以这种职业氛围不断的熏陶自己,使自己能够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提前接触企业环境,尽量缩短在今后工作环境中的磨合期。
另外,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还应当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开展生产实践实习。例如寒暑假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在高职教育的三年中,学生应当不断的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所学。其中一些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在假期或者其他时间组织学生以这种方式积极接触社会和职业环境,使他们形成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存环境的基本认知。学生可以在暑假期间多参加道路与桥梁建设工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自己对专业知识和发展道路的独特理解和思想[4]。通过参加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将三年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针对一年级新生,了解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的实施流程即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训练自己的单项技能和专业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实际参与做好铺垫。二年级学生应当切身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来,到施工现场和各种环境中去从事真实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完成就业调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形成自己对职业生涯的总体规划。三年级学生临近毕业,应当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在实习中应当将自己定位为正是员工的角色,了解企业,了解生产,独立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将来的就业和择业中占据优势。总而言之,通过三年不同阶段的培养和教育,应当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始终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双管齐下而全面发展。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支过硬的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团队是该专业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团队应当形成科学的人员结构,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专业课老师和基础课老师为基础,同时还应当重视兼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道路与桥梁专业中的兼职教师一般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方人员,他们一般被高职院校聘为从事实践知识和技术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这种实践教师的补充下,构成一支在职称、学历、“双师”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对道路与桥梁专业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种教学团队的强有力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力度,为高职院校打造一个强势的道路与桥梁师资队伍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使他们了解企业业务知识。
综上所述,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以不断完善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这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结合时展形势和社会需求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齐文艳.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2]雷艳丽,谭建领.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3]孙红燕,张鸿.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28)
[4]王新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篇2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施工;设备管理;材料管理
近几年,我国的公路建设蓬勃发展,随着人们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公路的等级及路面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公路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等级不断提高,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提高行车的安全与舒适性能,成为道路桥梁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进行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必须形成良好的配合,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技术保障,将整个工程的施工检查工作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针对施工技术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活动统称为施工技术管理。这种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控制目标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证施工技术的合理性,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这样才能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公路的施工建设,使工程到达预期的目标。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的尊重科学,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种制度和要求进行,要符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建设质量较高的公路和桥梁。在进行公路和桥梁的技术管理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的内容安排各种工作和任务,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进行,使技术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完成。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流程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在进行技术管理时还要注意不断的加强技术的革新,促进新技术的产生,此外还要注意进行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路桥工程的施工前期是路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施工单位在进行管理之前应该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测和了解,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统一的施工技术管理流程,明确的划分相关的责任,建立责任制。此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建立适当的技术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合理的组织技术管理工作,提高路桥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性。此外,在进行施工时一定要保证设计图纸的科学性,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管理,进行图纸会审,如果发生技术更改,要进行明确的审核和记录。在验收工程时,必须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并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将验收的成果完善的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公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的管理策略
1.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
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将安全意识牢记于心。施工企业的领导者应重视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应按照安全施工的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作业,防止违规违章作业的发生,以减少施工安全事故。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配备防护装置,进场的材料严禁乱堆乱放、杂乱无章,噪声、粉尘等也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2.施工范围严格设置警示标志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范围内采用合适的照明设备,设置比较醒目的警示标志牌,如绿色安全网、红色警告牌等都能警醒施工人员及路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严谨低温作业和高温作业
据调查显示,当工作环境在37.5度左右时,正常人身体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导致应变能力减弱、头脑配合失调、头昏脑胀等不适感,高温环境下的施工作业容易施工人员水分流失量过大而虚软无力。在低温环境中,由于人体热量的流失较多,导致手脚冰冷,灵活性较差,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应严谨低温作业和高温作业。
三、公路与桥梁施工质量的管理策略
1.强化质量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质量意识,将施工质量作为施工作业的重要内容,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施工作业中严格贯彻质量意识,实行管理者、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三层管理体制。对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应安排技术水平高、责任性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以保证工程质量。
2.材料质量控制
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材料质量控制着手,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材料质量控制中,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采用,对不合格的预制构件坚决不安装,严格遵守国家的质量标准。对于半成品构建或材料,在采购前应货比三家,选择质量上乘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并要求出具相应的试验报告和合格证书,保证产品的质量。
3.施工关键技术的精细化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执行意识,合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细化施工各环节的工作要求,注重施工细节的把握。在施工管理中,不仅应强化质量意识,做好质量意识宣传工作,还应该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应明确化、具体化、责任化、规范化。另外,工程的工期不仅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还对施工企业的市场影响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程进度方面,应细化工期,提高施工的效率。最后,企业应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4.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的管理应有专人负责,且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应避免设备的频繁迁移,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还要加强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修工作,防止突发故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结语:总之,公路与桥梁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而施工质量水平的高低,与施工技术的水平息息相关,各个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国家的技术管理,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我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准,增强施工单位在国内、国际中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如何做好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B版),2006,(4).
篇3
关键词:桥梁工程;基础施工;管理;钻孔灌注桩;质量
1施工技术管理
1.1扩大桥梁基础
桥梁基础是保障桥梁承载力的重要项目,扩大桥梁基础能够有效提升桥梁的承载力和抗压力,并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基础底板是承载地基和桥面之间的结构,主要作用是传递桥面压力,将其传送到承载地基上。一般情况下采用明挖施工方法,施工项目有基坑排水、基地处理、基础定位放样、基础结构浇筑以及基坑开挖。
1.2桩及管柱基础施工
对于表层土质承载力较弱,持力层深埋地下的施工场地来说,需要适当加大开挖深度,采用深基坑施工,避免桥梁基础承载力过低,易发变形问题,采用桩基础作为桥梁基础。桩基础施工主要包括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桩基础和钢桩基础、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其中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较为普遍,其成本低,承载力好,适应桥梁工程的特点和要求。
1.3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基础是一种具有较高抗震性能和耐压力的桥梁基础施工方式,一般被应用在河床冲刷严重和持力层埋藏较深的基础施工中,该施工方式下桥梁的基础承重结构是由开口的井筒组成的。该结构包括井筒、顶盖和封底混凝土三个部分,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沉井基础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基础井分为单孔井和多孔井两种形式,井壁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比如混凝土、竹筋混凝土、木筋混凝土等。如果桥梁基础工程在陆地进行建设,为了降低刃脚土的阻力,会建设取土井进行排土,而后井筒依靠自身的重力下沉;如果桥梁基础建设在水中,则需要使用筑岛法或者浮运法,为了降低井筒的下沉阻力,可利用井壁后压气法、高压射水法或者泥浆套法增加下沉压力,加速井筒的下沉。
1.4地下连续墙基础施工
地下连续墙基础施工是在地下挖掘深基坑,然后利用钢筋笼以及混凝土灌注让地下形成连续的墙体结构,以此作为桥梁工程的基础工程。一般情况下,应当将连续墙的厚度控制在0.3~2m。挖掘深度依据桥梁承载力、技术限度和基质情况而定,现代使用地下连续墙基础的桥梁深度最大达到了100m。槽壁法施工方式下地下连续墙主要有分散式板墙和闭合板墙两种结构。前者依据桥墩的形态和桥梁承载力解决板墙的排列问题;后者以多边形和四边形形式进行排列。闭合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在大跨度桥梁基础施工中使用较多,其优势在于:耗材少、成本低、效率高,而且结构性能好。
1.5施工验收
施工验收是桥梁基础施工管理中的最后环节。施工队伍应当制定严格的验收管理机制,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桥梁工程进行全面完整的核验,按照图纸设计对比实际施工,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监督问题的整改,实施二次验收。
2钻孔灌注桩工艺分析
2.1护筒埋设
在钻孔灌注桩的钻孔中,通常选用钢护层。护筒埋设则起着导向、定位、保护管径的作用,护筒内径应当保持大于桩直径20~40cm;如果基础施工在地面进行,护筒则应超出地面0.3m以上,如果基础施工在水平进行,则应高出水平面1~2m。对于存在冲刷河床的基础施工地区,应当保持护筒埋在冲刷线下1~1.5m。埋设护筒时,需经技术人员检查,确定作业位置之后才能埋设,衬板、管外壁与基坑之间的空间用粘土回填,并检查对沉筒位置进行二次检查确认,以确保嵌到位。
2.2钻孔
机械开钻前,需要复验光滑度,保持机械不产生位移和沉陷,并对主要机器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了解钻机性能是否完善,钻头以及其它部位的旋转是否灵活,能否达到各个钻进角度,检查油是否足够,并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检查签字,这样可以避免开钻前位移或沉降,有效保证孔的位置精度。在钻井作业中,钢丝绳和重锤的位置偏差应小于5cm,严格控制冲击锤的升降,避免与孔壁、护壁产生撞击碰擦。在钻入过程中,需要检查钻头的垂直度,同时不断钻探,做好施工记录,测试钻井液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需要及时补充泥浆。保证水头始终停留在高于护筒0.5m或更多的位置上。如果钻孔过程中,发生塌孔或钻孔周围出浆失衡等情况,应马上中断施工,调整好钻进位置和设备后再施工。
2.3成孔、清洁及钢筋笼吊装
(1)钻孔桩达到设计标高后,停止钻孔,然后处理钻孔深度、直径及桩位等基本参数,仔细检查验收,而后进行清孔作业。(2)一般使用换浆方式进行清洗。确定终孔后,停止钻机操作,切换到小中程模式将孔底沉渣捞起并清孔,第一次清孔后将撞击锤稍微提起,保持与孔底0.1~0.2m的间隙,并让泥浆保持正循环,而后施加一定的压力将纯度更好的泥浆慢慢推入孔底,置换原来的孔底泥浆。然后检查验收,最后再进行钢筋笼的吊装和混凝土的灌注。(3)确认最后一个孔桩基础后进行第一次清洗,第二次清洗则在混凝土灌注之前进行。清洗时应将孔内泥浆比重控制在1.03~1.1,含砂率应保持在2%以下,粘度则在17~22s。(4)钢笼完成后,需要放在平坦干燥的地方。贮存期间注意雨水和水分控制。当吊装钢筋笼时,需要用十字拉线法确定每一节钢筋笼是否在中心位置上,吊装完成后需要再次审查钢筋笼是否与中心位置存在偏差,如果不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需要及时调整。
2.4混凝土灌注
连续灌注采用垂直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壁厚应大于3mm,适合口径在0.2~0.3m,根据桩型选择合适的导管长度,一般情况下选用2.5m标准节和底部断面不小于4m的导管。管道接头采用法兰管件加圆锥式。在安装导管后,需要进行管道试压,试压力一般控制为静水压力的1.5倍。灌注混凝土时,导管进入混凝土的深度取决于灌注体积、混凝土注入速度和性能,埋深约2~6m,灌注混凝土工作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此外,外桩的高度应高于桩顶高度。最后一段导管的拔出要保持缓慢,以防止泥浆堆积入管并形成泥芯。
3提升桥梁基础工程施工管理力度的措施
3.1强化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
为了提高桥梁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必须加强桥梁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从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桥梁基础施工专业水平,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它是桥梁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也是减少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施工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②提高桥梁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自身文化素质低下,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培训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于他们的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桥梁基础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3.2优化基础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全面有效的规章制度也是改善桥梁基础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才能使其按照桥梁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桥梁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明确建设内容、设计图纸和施工管理规定,促进施工参与者更好地了解施工情况,以保障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3做好勘察工作
根据地层、地质水文条件、岩层结构形式、场地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深入阅读施工图、设计意向书,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对地下结构标高和基础尺寸、桩位坐标、工程量计算进行复核。认真进行施工放样测量,控制桩基中心、平面位置和标高,审查其相对位置和坐标,保证基础施工准确,减少施工误差。
3.4机械与材料准备
机械配备必须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施工企业应当根据桥梁基础施工要求核算所需的施工设备及其数量,同时对租赁或采购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查,确认性能完好之后才能投入使用。施工过程中,也应对施工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对于磨损较为严重的设备要进行更换维护。对于施工材料的管理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发现材料问题要及时通报,并要求采购部负责,更换新的材料。
4结束语
桥梁承载了大量的交通运输任务,如果桥梁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引发社会舆论。因此,必须严格管理桥梁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规范技术的实施,对施工相关因素进行控制,稳保桥梁基础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范晶荣.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47-148.
[2]周有鹏.道路与桥梁施工建设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6):149.
[3]谢晓佳.关于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研究——以四川乐自高速公司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4,(5):271-272.
篇4
关键词: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一、课程简介
说课课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路桥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桥梁作用。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本课为两学期课程:第一学期学习工程制图部分第二学期学习计算机绘图部分。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大一第一学期和大二第二学期;教学对象主要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等专业的学生;两个学期分别采用的教材是第一学期使用《工程制图》及习题集,第二学期使用《计算机绘图基础教程》或《道路CAD》等教材;总课时数116学时,第一学期工程制图,4x14=56学时;第二学期计算机绘图,4x15=60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纸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处理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校后最先涉足工程领域的一门课,故人们将其称为未来技术人员的启蒙课,也被喻为“工程上的语言学”。
三、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是以图纸为核心进行教学。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公路工程绘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绘制CAD图纸。同时培养诚实、守信、严谨、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想象和二维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能力。课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三维形体的想象力和对工程图纸的阅读绘制能力。课程教学特点:实践性、专业性、拓展性。
四、学习情境设计
1.教学过程
本学习情境设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桥台图纸的绘制”为基础的学习情境设计。施工现场正在进行一座桥梁的桥台施工。同学们作为施工员需要手工绘制该桥台的简图用来指导现场施工放样。
(1)布置工作任务,进入该学习情境
明确任务,给出相关信息、条件和要求,本学期情境的工作任务时绘制桥台图纸,时间为90分钟(两节课),地点在机房;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已知条件,用CAD绘制出桥台的施工图纸,满足规范要求及施工需要。通过完成本次工作任务,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到工程图纸中最常用的表达方法――三面投影法,掌握三面投影法的基本理论、特点和要求。
(2)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如何按要求完成该任务,然后手绘简图。
(3)检查、评价及总结
检查成果,点评优缺点,阐述三面投影法的要点。
(4)重新绘图
2.教学重点
本情境的教学是以图形为主,研究由空间抽象到平面,再由平面想象到空间的转化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在路桥行业中对三维空间几何形体的想象力和二维工程图纸的绘制与阅读能力,同时掌握三面投影法。
设计布置一个学习情境,最难的是什么?是工作任务的选择?是场景的布置?是道具的制作?学习情境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工学结合。其精髓就是“学中做,做中学”。在了解桥台的构造;了解制图规范要求;掌握三面投影图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看图识图技能;掌握CAD绘图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方式;学习能力;沟通协作;独立创新。
通过完成本工作任务,使学生能看懂、理解并能用CAD绘制桥台的图纸,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与学的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反复实践来领会和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
(2)“从空间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空间”进行反复研究和思考,着重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3)认真听课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在弄懂和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训练正确的绘图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
(4)确立对生产负责的观点,遵守国家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4.教学媒体、资源和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型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
5.教学评价
第一学期学习工程制图部分,即画法几何、制图规范要求和看图识图等内容。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素养;提高措施;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7-02
一、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在“卓越计划”的指导下,各工科院校纷纷制定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也不例外。道路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而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最为重要,2012年总理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就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道桥专业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二、道桥专业教师现状
随着国家对道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提高道桥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创新性及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教师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而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各工科院校年轻教师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达不到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的要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基本教学能力欠缺。一个合格的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等。而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工科专业尤其是道桥专业年经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虽然有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但是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讲课时往往不能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地把握好,经常是一节课上完了,该讲的重点或者知识点还没有涉及。究其原因:一是对上课不重视,再有就是工科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本身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比较弱,又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训练。因此,年经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学好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学习掌握一些上课的技巧及培养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
2.年轻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实践能力较低。各个学校道桥专业类教师尤其是年经教师多数都是学校一毕业就来到学校当老师,很少有企业背景,其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但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到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虽然是硕士或者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期间也从事了很多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实践,但大都是蜻蜓点水似的去工地待上一个月甚至更短,而一般的道桥工程工期比较长,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掌握全面的实践经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际操作或者施工现场内容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也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年经教师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提高年经教师的专业素养。
3.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道桥专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在学校期间也参加了相关的研究课题,但这些研究课题大多是为毕业论文服务的,内容大多是围绕着某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大多比较单一化和专一化。以本人为例,在研究生期间从事的是沥青混合料相关性能的研究,所以对沥青路面的设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关的内容就很少涉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水泥路面这方面的知识讲清楚,就必须多学习。
三、道桥专业年轻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措施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及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道桥专业年经教师的专业素质。
1.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采取通俗易懂,清晰明了的教学语言,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不能照搬教材、念教材,要用自己的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会乐学爱学,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及新型实验设备在道路及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2],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专业新知识,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学习行业的最新知识,以便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而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目前,道路与桥梁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标准也层出不穷,而现有的专业课教材更换比较慢,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应实际的需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尤其是年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行业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将最新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教授给学生。
3.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道桥专业各种专业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以,年经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以道桥专业“路基路面工程”和“道路建筑材料”两门专业课为例,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建筑材料的工程特性,就在路基工程及路面工程施工中得到具体应用。因此,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一个知识面,不能仅停留在上好一门课的思想认识上,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光要有“一技之长”还要“多才多艺”。另外,专业课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参加各种与本专业、乃至本学科相关的一些学术活动或报告,有机会的话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养。
4.增加实践经验,多和工程单位施工单位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工程素养。道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必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年轻教师虽然是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毕业,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强。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课教师就必须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多去施工现场或者实验室进行试验,这样在实际讲课过程中,才能将一些现场施工要领讲解的更生动、更详细,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以“道路勘测设计”专业课为例,教材上虽然将各种路线的选取,横纵断面的设计讲解的非常清楚,但如果专业课教师自身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程设计甚至勘测等工作,在实际讲课过程中,也就只能照本宣科,这样就提高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而如果是从事过相关工作的教师来讲的话,就能将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融合到平时的讲课过程中,这样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年轻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和施工单位联系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相关施工单位或企业从事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承担工程设计、检测试验和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
道桥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作为年轻的专业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参加各种施工实践,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树青.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53-57.
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金梅(1969-),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德建(1962-),男,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8-02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为了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众多高校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单位,旨在使本校的工科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凝练工程经验,尽快的形成较为完整的工程意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急需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然而我国目前众多高校成立的工程训练教学单位多由校办工厂或者教学工厂发展而来,其教学内容是以传统的金工实习为主,全国各高校的在此基础上成立的工程训练中心也基本上继承了以金工实习为主的教学体系。尽管近年来不断的建设了一些电子和机电项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控雕刻机和电子装配等现代加工实训内容,但主要训练内容依然围绕机械制造开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本校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特色,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特征及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一种适用于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管理模式。
二、交通运输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服务于交通运输业,研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修建及养护,载运工具的设计、制造及运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运输规划及管理、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及安全技术等工程领域,并据以进行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一门工程学科。以本校为例,我校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专业门类建设齐全,主要以道路及轨道运输为核心,包括交通工程、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交通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轨道交通、交通信息与控制等下属于八个教学学院的二十多个本科专业,拥有规模庞大的生源,进行以交通运输为核心的专门工程训练培养的需求强烈,目前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也主要针对这八个教学学院。由于我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实验教学内容仍以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为主,还没有专门面向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虽然大部分专业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这些专业实验室也多进行与本专业紧密联系的相关理论的验证、未知知识点的探究等教学工作,存在知识面局限、受众小、协同教学及综合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纵观全国主要的建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校也没有与之相适用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因此本文依托本校规模庞大的教学力量和生源,探索一种适用性较强的以“交通运输工程”为对象的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三、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特征
1.具有分化—综合—交叉的特点。从我国学科分类体系上讲,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类,从行业角度讲,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综合了工学、理学和管理学三个门类,管理、地理、机械、土建、水利等11个专业类,以及众多的子专业。交通运输学科逐渐由众多分化较强较深的专业性学科门类演变成一个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
2.具有较深的系统理论性。虽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型学科,但伴随这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采用纯粹工程领域的知识已无法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类复杂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问题。运用深层次的理论科学解决现代交通问题已成为交通运输学科的主流研究方法。
3.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性。马克思将运输成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将运输看成是生产过程的继续。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交通运输业归为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虽然交通运输业局部具有第二产业与第四产业的特性,但面向交通运输业的交通运输学科始终具有较强的生产服务特性,以生产过程为前提,为生产过程服务。
4.具有较好的行业指导性。学科的指导性指的是学科本身对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其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优秀的指导作用,有力的促进力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具有较高的社会实践性。作为一门典型的工学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是直接面向工程技术领域,为社会生产服务。
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始终被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宏观上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道路与铁路工程、机场工程、港口海岸及航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设计、施工、检测、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经营管理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前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某一或某几种特定工程技术和交通运输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结构,具备独立解决交通运输技术问题的能力;后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全面的交通运输业的知识,能够参与到国家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各种交通运输领域企业的决策及经营管理,具备从事运输规划决策、运输行政管理、运输组织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五、交通运输类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方案
1.交通运输工程认知训练。本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主要针对刚入学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属于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的认知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及相关专业的起源,明晰其发展历程、现状及典型的职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主要相关课程及其发展前景,进而使得自己能尽快适应本专业的学习,强化专业意识、树立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主动性。训练方式以观摩教育、讲座培训为主,采用集中、分批训练的方式进行;参与训练的教学单位包括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交通馆、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等校内实习机构以及公路风洞实验室、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桥梁结构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学校各重点实验室。整个认知训练在一周内完成,由工程训练中心统筹组织,其他各部门协助完成。
2.基本工程技能训练。本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主要针对二年级或三年级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开展,属于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专业基础工程技能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及未来工作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打好技能基础。该层次的训练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部分传统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加工实习纳入教学范围,同时囊括了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相关的部分工程技能训练,如交通灯设计、GPS调度管理、沙盘设计及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交通仿真、汽车拆装、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综合性能检测、CAD&CAT等。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本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生划分为设计施工类、载具装备类、信息控制类及管理规划类四类,根据各类专业的特点各有所侧重,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及课时数量。整个基本工程技能训练时间为三周,主要在工程训练中心内完成,部分课程在室外或由相关实验室协助完成。
3.综合与创新训练。本层次的工程训练教学主要针对三年级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开展,属于与交通运输工程相关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训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该部分训练分为两部分同时进行。一部分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实训平台展开,该部分面向所有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训平台是我校利用教育部改善办学条件专项经费建设的一套面向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的实训平台,该平台包含“城市道路交通仿真沙盘”“智能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实验系统”“基于车路协同车联网实验系统”和“高速公路隧道监控实验系统”等,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属于不同子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进行协同综合教学,进行包含汽车造型设计、道路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智能车辆控制管理、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交通仿真、交通流统计、电子装配等内容在内的实训教学,通过该平台的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锻炼独立动手和工程综合思维能力。另一部分主要面向学习成绩优异、对交通运输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高年级学生,结合学校、陕西省及国家有关单位举办的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展开。如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承办或协办的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进行。通过开展众多的比赛,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独立集中的设计开发平台,通过该类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交通运输工程开发、设计、生产、评价整个过程中对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从而培养成为具有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交通运输行业亟需的高水平人才。
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交通工程;多模式毕业设计;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64-02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1]。同济大学的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而卓越工程师则以具备综合素质为首要标准,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2]。这就要求毕业设计必须进行适合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二、国内外现状
国内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类型分为企业工程设计、工程方案论证、工程技术研究和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等,并对不同类型的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成果提交形式,毕业设计的成果通常包括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设计图纸等三类[3]。其中,对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一般为:结合企业实际项目真题真做和结合科研项目拟题真做两类,且要求一人一题。同时,毕业设计的考核形式以答辩为主,基于答辩情况给出五级制评分方法。美国绝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在校期间都提供了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所谓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来作为本科教学的检验[3]。部分研究型大学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了体验课程,由教师提出课题后,学生通过对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予以解答,将毕业论文取代为各种小论文和小试验,此举强调了科研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地位,使本科生科研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提升其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与之类似,英国的部分高校也已将课题研究作为毕业设计的形式,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见工程型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有必要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改革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设置。
三、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交通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表明:各类地区、各级城市的交通系统均由单一系统走向综合交通系统,由规划和建设部门独自为政走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相互合作,由城市无序蔓延走向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4]。在此背景环境下,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反映出社会需求和交通工程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定为一人一题,且以研究性或某阶段工程设计性为主,无法培养学生建立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思考方式,降低了学生跨专业、跨学科、交叉性的综合实践能力[5]。指导教师目前多为学校教师,缺乏真正的毕业设计环境。需要建立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模式,基于交通工程本科学生专业兴趣,依托于校企实践基地,提现社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导向。从选题内容、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方面对交通工程专业不同方向毕业设计的指导流程和标准进行改革和探索。
四、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和兴趣调查
为制订毕业设计改革方案,面向2013届即将毕业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调研工作,从实际效果和学习期望两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实际需求和毕业设计潜在的薄弱环节,进而为确定毕业设计的知识点、形式、重点、难点等奠定基础。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去向是继续深造,但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设计类的内容。选择实习单位时,同样是更多的学生希望去设计部门,同时,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需求是希望实习更贴近自己的专业,与毕业设计有所联系,且希望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所拓展。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有必要进行毕业设计多模式及多途径的改革探索。
五、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多模式毕业设计改革设想
1.利用校企实验基地,开展多模式毕业设计试点。校企联合培养有助于获取真实的社会需求,锻炼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39个与学院签署协议的校企实践基地,通过对基地能够提供的企业实习内容、基地指导教师的工作方式、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交通问题类型(设施设计类、交通改善类、交通规划管理类等)、适合的毕业设计小组规模等信息的深入调研和采集,建立毕业设计技术标准,形成各类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流程。建立开放性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延伸的交通工程学科毕业设计模式、校企实践基地的交通工程学科毕业设计模式、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打通的递进式毕业设计模式试点。
2.优化毕业设计内容,注重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交通工程行业发展动向和发展特点、学科建设的科研项目,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匹配,以毕业设计课题能对本科生进行全过程的专业训练为原则,形成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设置和筛选的流程。开展国内外高校的交通系统、道路、机场、轨道、信息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的内容、知识点、难度、考核评价方法的案例对照分析,确定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范围、技术需求、内容深度、模型工具及成果要求等判别标准,从而确保毕业设计的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及可实施性,形成毕业设计内容及工作深度控制方法。
3.将毕业设计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中,各门专业课程讲授中增加真题真做的实践环节。从学生毕业设计类型的需求分析数据发现,毕业设计应培养学生建立起综合交通系统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思考方式,选题应涵盖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全过程的专业训练,仅利用14周的毕业设计时间学生无法完成,有必要在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掌握各阶段的专项设计方法,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的专项设计方案。毕业设计的重点是整合各专项设计,训练学生掌握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递进式实践训练的毕业设计模式。
4.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改变以往单一教师指导的局限性。针对校企实践基地的交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由校企实践基地与学校联合建立指导委员会,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框架、设计深度、设计范围,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及开题大纲,确保课题研究的上层标准。然后由企业、学校的专业团队教师进行分阶段指导。企业导师重在题目和问题设定,校内导师团队重在毕业设计内容控制。
5.加强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优化质量评价体系。结合多模式试点工作,建立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流程和标准。完善开题答辩、中期汇报、方案评阅等各环节的检查和考评措施,增加出勤率、进度检查、设计质量考核、效果跟踪后评价等过程考核。优化质量评价体系,成绩评定分为团队成绩、个人成绩、分阶段专业成绩等,既给学生压力,也给教师压力,同时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六、结语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依托校企实习基地进行多类型、多层次的交通工程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既可以应对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通过交通工程综合毕业设计的训练,使学生成为能够胜任交通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等工作;具备解决现代交通问题的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王鹏,郭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31(2):176-177.
[2]范自柱.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115-116.
[3]钟轶峰,张亮亮.道路与桥梁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01-1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道路通行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