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实践教程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基础实践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房屋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这一环节关系到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应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此环节加以重视。这一技术是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会由于温度、收缩不均等各种原因引起有害裂缝,对整个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在目前施工领域中,按照设计标准以及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施工过程中应该在基础底板、墙、粱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施工要点与技术要点,不得出现违规操作和麻痹大意的现象,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与形象。基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我们对房建工程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以更好的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主要类型
在结构施工阶段做好各种防裂措施是房屋建筑施工的重要步骤,目前国内外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案时减小对混凝土收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4种:
1.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
2.收缩后浇带,则是针对混凝土容易发生凝结后收缩开裂的现象。
3.混凝土容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拉裂,此时的后浇带施工则为温度后浇带。
4.在房屋建筑面积过大时,结构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而出现混凝土收缩开裂,此时则选择伸缩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的基本原则是遵守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严格禁止由于处理不当所造成的质量事故,避免开裂渗精等威胁到建筑物质量以及使用安全的现象出现。
三.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1.遵守相关的工艺流程,合理控制后浇带的间距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后浇带的设计进行尽早的考虑与合理的设计。有些后浇带的设置是基于对建筑物沉降的考虑,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掌握施工的工艺以及施工的先后顺序,以便保证后浇带的设置不会违背设计的初衷。另外,我们还应该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各种施工的原则、施工的顺序、工艺等,各项施工环节都应该按照基本的技术参数进行。
总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预留与设置的基本参照标准时设计图纸。大多数情况下,在对矩形构筑物进行后浇带设计的时候,后浇带的间距以30~40 m为宜,而后浇带的具体宽度在按照建筑物本身特征进行设计的同时,还应该对是否有利于施工做出一定的考虑。同时,房屋建筑的结构构造也是在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该考虑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为700―1 000m 。
另外,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后浇带设置处的钢筋使用。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是贯通的,不能断开。对于钢筋的具体使用情况应该按照梁和板的跨度进行确定。
2.选择好后浇带设置的位置,设置好缝宽
后浇带设置位置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般应该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也就是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此处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并且适合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接缝形式较为多样,主要有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接缝形式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讲,后浇带的缝宽在1cm便可以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基于施工的可操作性以及方便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并且为了防止应力集中,混凝土的厚度成为后浇带的缝宽设置的主要决定因素。另外,对于后浇带的混凝土配置、补浇时间和养护时间等也应该在遵循基本原则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处理。
总之,以上关于后浇带设置的各种注意事项应该在设计中有所体现,并且要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应该引起施工人员高度重视的是,后浇带是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的解决措施,对于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便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禁止将后浇带与伸缩缝混为一谈。
3.后浇带的封闭措施和注意事项
从理论上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因为后浇带的封闭应该在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情况则有所不同,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施工中进行后浇带封闭时应该注意后浇带两侧混凝士浇筑质量的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要时刻防止出现漏浆,或混凝土疏松等情况,因为这将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施工单位应该对此指派专门人员监督和管理,以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4.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和注意事项
做好后浇带的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封闭后浇带之前拮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定范围内不得堆放施工材料,并对施工荷载做好限定和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快拆体系的模板是目前很多施工工程中采用的模式,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应该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所引起的后浇带的质量损害。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肪止垃圾杂物掉人。保护措施可采用木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可采用砌砖保护。楼层面板后浇带两侧的梁模及粱板支承架不得拆除。
5.遵守建筑物设计的具体要求
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中止水带的构造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后浇带接缝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平直缝、阶形缝和企口缝等。但是,设计采用何种类型的后浇带,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主要的判断依据包括工程类型、工程部位、现场施工情况和结构受力情况等 。
四.后浇带的监理与控制
在对后浇带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监理也是重要的环节。监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土的浇筑控制、两侧接缝收口控制、模板支撑体系控制、钢筋控制等。
五.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减少因为施工技术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对施工方和建设单位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贾世辉,郭元浩.浅谈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要点[J].河南建材,20l2,(01).
[2]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19).
[3]张成印.施工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J].河南建材,2010,(01).
[4]吕保军.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09)
[5]李娜.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浅析[J].科技资讯,2011(06).
篇2
【关键词】中职《电工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概况
《电工基础》是中职教育工科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电磁的基本知识、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简单机床电路、安全用电。《电工基础》课程主要用于电类专业人员的电工知识培训,也可用于机械等其他非电类专业人员的培训或供读者自学使用。《电工基础》课程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与实验,因此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电工实践课程。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再加上《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本身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觉吃力,导致对课程缺乏兴趣。并且《电工基础》课程多以理论、公式、概念等内容为主,缺少实用性与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参与性差,主动学习能力弱,最后导致学生对概念性东西掌握不深刻,而且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电工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呈现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1]。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针对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差等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中职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差,所以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对于较难掌握的课程有畏惧心理。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多给予学生理解与支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重塑自信。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多教授一些实用性较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设计家用灯的安装、广告灯的设计、彩灯的设计、门铃电路制作等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讲授理论与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枯燥抽象的概念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项目实践中,因为学生全程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还能从中收获成就感[2]。
(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技能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其他非电类专业的培训或者读者也会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针对这一要求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理论性强实际应用较少的理论概念可以适当弱化,着重讲授安全用电,并且在整个课程中把安全用电贯穿其中。多安排实用性较强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
(三)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虽然入学基础较差,但是思维活跃。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动手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运用项目教学法,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都很差。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指导,共同创作完成一个项目,通过对操作性、实用性强的项目进行操作,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了,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3]。
(五)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理论概念提出问题,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探讨中的组织者。在问题式教学中,让学生主铀伎迹分析探讨并解决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电工知识。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学普,邵长.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4):151-152.
篇3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特点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流、电压都分不清,对专业课的学习感觉很头疼,学不会,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学习就缺乏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老师上课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要细、要深入浅出、要简单易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每学期一般开设4门专业课,每周约15――16课时,有些专业课一周就只有3课时,学时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时能上完课本内容,教师往往就顾不了讲解的深度与速度,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未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
一些学校墨守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实习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导致培养的电子技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4、师资来源相对单一,缺乏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补充的师资主要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在教学中,只能采用知识授受的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二、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一线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人员;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人员;即主要面向电子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技术、家用电器产品生产与维修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三个职业岗位群。涵盖的职业工种主要有: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等。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严格按照“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突出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束缚,使专业的业务范围既具有岗位的定向性,又有适度的适应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并以整合的观念设计综合课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即基础平台、专门化平台与提高拓展平台。
(1)基础平台。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公共平台,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宽基础专业课程所组成。
(2)专门化平台。依据广泛的市场调研,提供三个专门化方向,学生限选其中某一方向的课程学习。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的开发,源自对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开发“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
(3)提高拓展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更好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性平台,由人文类与专业类任选课程所组成。
3、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
改革原有学科型课程内容的“难、繁、旧、偏”的状况。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在内容上适当增删,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把握其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功能定位。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实践,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发模块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家用电器维修项目教程》和《彩电维修项目教程》通过家电生产企业维修中心的维修任务单来引领课程内容,采用家电行业协会与维修企业的技术资料,展现最新的维修技术,并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联系。
三、研究成果
1、项目教材的研发
首先制定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完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了五本项目教材的编写任务,制订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在编写过程中,先后与熊猫集团、南京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等专家、同行进行了研讨与交流,这些专家对项目教材的编写开发、项目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论文的撰写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要求参与课题研究、课改试验的成员及时撰写论文。在课题研究期间,论文《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让学生接受项目化学习》、《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实施中的过程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等30余篇分别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项。
3、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就如《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的《转业扇》一节,运用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转业扇的结构一目了然,对转业扇的常见类型有了相当的认知,对最新型的转业扇也能有一定的了解。转业扇颜色多样,类型多种,功能多多,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课堂有效利用时间也将大大延长,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教学突显的是“做、学”合一的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项目教学的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素养的提升,技能水平的发展,知识的自主形成等。项目教学的学习评价较常规教学而言,评价内容发生了变化,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评价的形式对形成性(过程)评价、阶段性(对一个项目)评价和终结性(鉴定性)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评价主体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三种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学生的活动过程对自主性、研究性评价、思想(心智机能形成)评价、团队合作评价、素养形成评价、创新与发明评价、产品与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提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们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J].商,2012.
篇4
关键词:电磁类教学;实践研究
一、 简化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在下册教材中包含热学、电磁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等内容,若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不光内容多、时间紧,而且与电子专业课程衔接最紧密的,学好电子专业课程前提和基础的电磁类相关内容无法做到重点突出,也无法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对相关知识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删除或减少热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的教学,而对跟专业课程有关的内容增加课时,重点学习.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将第三章“电场”、第四章“恒定电流”、第五章“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作为教学重点,集中精力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突破,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懂、学会、学好,并能做到简单的学以致用.
二、突出教学重点
由于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电子专业课程的前提,所以结合中职生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及二年级考级的《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相关内容,对物理电磁类相关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仅以“电场”为例,第三节中介绍电势、电势差,这两个概念在电工技术中又称为电位、电压,并且基尔霍夫定律还提到电压的方向,所以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补充学习电压方向的判断.采取类比法介绍水流方向由高处指向低处,电压方向也类似于此,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故在外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方向一致,但在电源内,由电源正极指向电源负极.由此让学生对电压方向判断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五节“电容器 电容”作为选修内容,但电容器却是电路中一种常用的基本元器件.对于学电的学生而言,它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光介绍教材中所提及的知识,还结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教材补充学习电容的整流、滤波作用.通过采用220μF 、100μF、47μF电容分别连接电路,通以交、直流电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灯泡的亮、暗,明确电容“通交流、隔直流”.并且不同大小电容对交流电阻碍不同,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交流电让学生知道电容“通高频、阻低频”,同时也可以简单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三、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相当部分学生脑海中一些错误前概念的存在,导致对物理知识往往有着“想当然”的判断.比如,电学部分纯电阻电路中P=I2R,不少学生一直以为家用电器中功率大的电阻也大,而这一难点单从理论上分析是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家中400 W的取暖器灯管和40 W白炽灯泡,用万用表在课堂上对其电阻进行测量,得出400 W取暖器灯管电阻约为120 Ω,40 W灯泡电阻约为1200 Ω.由实际数据来改变学生脑海中的前概念,使其有着直观感受,再结合理论分析加以突破.分清串联电路由P=I2R可以得出R大则P大,并联电路由P=U2/R可以得出R大则P小的相反结论,而家用电路是并联电路,所以分析时应注意这两个公式的选择.磁场与电磁感应相关教学中,通过电动机模型、电风扇实物、发电机模型、可拆变压器等实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观察构造、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再加以引导分析,一方面摆脱纯理论教学造成的感官认识空白,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电子产品都是怎样的构造和原理,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感官认识.
四、多层次练习
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由实验呈现现象,再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而一旦不加以练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付出往往得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在新课教学之后,应采取多次练习,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逐步巩固.《恒定电流》第三、四节关于电路基本特点教学,采用逐步深入练习、强化训练的方法.先开始练习单独的串、并联电路基本特点,由最基本的电压、电流、电阻关系入手,再将简单串、并联电路混合在一起,即混联电路进行练习与训练,强调等效变换电路的方法,待学生掌握之后开始进一步深入,介绍一些复杂电路,比如,测电阻方法之一――惠斯通电桥、电路改装等.
五、强化动手训练
电子专业是一个动手操作多、要求高的专业,在物理电磁类教学过程中也逐步强化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不光能看懂电路、掌握原理,更能够进行一些简单操作,甚至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应有进一步的提高(电工技术数字电路部分就需要按照一些功能应用与相应集成块设计电路).在介绍电阻定律内容时,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电阻的测量.在初中伏安法测电阻的操作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教学策略,能够使物理电磁类教学得到优化,能使全体学生对这部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考试成绩明显上升.
参考文献:
[1] 李传珊.电子技术项目教程,2007(8).
篇5
关键词:双元制工学结合电工教学教学实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要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工学结合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的技工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
我校电工专业自2000年与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开始第一期双元制合作班以来,根据“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电工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工教学培训计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国内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我校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
1 “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
国内职业和技工教育模式都是单一工种的培训,只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的系统性。而我校实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多功能培训或一专多能的教育,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时间比例为1:2,实习培训时间远远多于理论教学时间,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均以技能培训为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都相应的得以拓宽。这样,毕业后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适应性更强、基础更扎实。
1.1 理论课教学计划
1.2 实习课教学计划
2 理论教学的特色
2.1 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编排
教学大纲的编排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直线式的排列方法和螺旋式的排列方法。而“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专业课的教学大纲采用的是螺旋式的排列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实习教学的需要而定的。
例如:
专业理论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等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是按一定比例螺旋上升。从表面上来看在各门课程的内容上打乱了其系统性,但是完全可以满足实习教学随着三年不断深入的需要。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直流电知识,建立了直流电的概念,掌握了直流电路的定律,即可满足电工基本技能培训的要求;又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完成了单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第二学期第一周完成了三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从直流到交流,从单相到三相,一个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不仅贯穿了两个学期,而且完成了从内容上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过程,同时也符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实际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的客观规律,即由国内模式每门课自成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变为按学制三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两者相比,“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加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2.2 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职教集中学了理论,然后再集中去搞实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采取了模块式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将各专业学科按照顺序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在每一环节中,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体系;在每个单元体系中,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三门课,平行起来同序进行。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过程来完成的。课堂解决“应知”的问题,实训解决“应会”的问题,企业解决技术的熟练与提高的问题。“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以“行为导向”为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坚持直观性教学法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运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教师主体为主导作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如以“行为导向”为主的、适应加工类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有六大过程:介绍任务信息(教师为主)――学生起草制定A、B、C方案――做出决策选择方案――实施方案(个人或团队)――项目检测评价――总结、反馈信息。自始至终起到了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作用。
总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实习教学的特色
3.1 实习培训内容
技能培训:分基本技能培训、企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个阶段(见下表)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实习工厂培训(培训车间培训)
目标:按培训教程培训。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启发必要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传授本工种范围内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与现场生产相关的培训;这一阶段,以本工种为主,辅以相关工种进行多工种技能培训,某些技能是特殊需要,某些技能则是终生需要的。
本专业第一学年:
本专业第二学年上学期: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下学期、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学生下厂实习(企业培训)
目标: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本专业技术的理解;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熟练的技能和知识;参加现场生产,建立质量与效率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过渡。这一阶段应按本工种职业培训要求的技能和知识,熟悉工厂车间的组织结构、职业范围、电工在生产中的作用、安全教育、机床电器维修、大修等技能和知识。
第三阶段:第三学期下学期(专门技能培训,采用一体化教学形式)
目标:技能和知识的补充、加深、提高;按教程进行培训;准备毕业考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使学生毕业时应能达到中级工的标准。
主要课程如下:
3.2 检测与评分
①检测由学生自检和教师检测两部分组成,在检测评分过程中,学生应一直在场,教师要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下一练习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让学生熟悉检测的方法。②电工实习评分页:(见下表)
4 结束语
目前,“双元制”学生有7人在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担任车间主任,有16人进入管理层,占了管理人员的1/3。可当企业试用了“双元制”专业学生后,开始时挑剔的目光却变成了惊喜和赞叹。从此对“双元制”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学生大开欢迎之门,并委以重任,予以重用。难怪公司负责人曾用认真的口吻对彭林江校长说:“万宝压缩机能不能合格,能不能打入欧洲市场,关键看你们的学生。这两年,该厂新产品接连问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革新使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的探索、改进、提高,吸收“双元制”模式的优点,使“双元制”模式更加适合我国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作者:金长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电工及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我校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针对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1 ,2]。通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事业发展概况,为今后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3]。本课程在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二、课程的基本情况与现状
我校每年约有7 个专业,800 多名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因此,这是一门影响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涵盖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其中电工技术部分包含电路参数、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分析等内容;电子技术部分包含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放大电路、基本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4 ,5]。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认为这门课程不好学的现象。经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比较抽象难懂。2.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高数”“大学物理”等课程掌握度要求比较高。3.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4.教学方法落后,教材不能及时更新。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案。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内容的改革(1 )更新教材,选用清晰易懂与实际更为贴切的教材目前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中存在一些印刷错误、编写错误、个别知识点的条理性不清晰以及与实际结合的内容较少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对目前各高校这门课已使用的各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吸取一些内容编排较好教材的优点,邀请几名教学经验丰富,思想开阔的老师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重新编写一本经典教材。(2 )划分课程体系,研究总结各类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本课程涵盖的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涉及的专业多,但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却采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这样将会导致同一个知识点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不大,而对有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得还不够深入。因此,我们课题组将课程内容分为4 个基本模块,即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上将会有所不同。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带着问题来听课的习惯经调研,目前我校许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布置作业,一些学生甚至连课后复习的习惯都没有。由于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生上课时往往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不高,一旦遇到前后知识联系不上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放弃听课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方案:在教师开始讲课前给学生预留5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快速阅读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标出或记录下来。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课本的这段时间将本节课中需要板书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阅读完后教师首先提问几个与本节课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至少也可以在脑子里对该问题有一定的印象,从而在后续的听课过程中带着问题来听课。(2 )改革教学方式,采用教材+板书+多媒体的授课方式采用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授课方式在讲解理论推导、例题以及分析简单的电路时非常简便,但在讲解复杂电路、设备的动态运行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往往要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来画图,或难以在黑板上形象地画出来。这样学生只是知道课本上介绍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而对这些器件、设备的实际外形以及在实际的生产中如何应用都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将借助于多媒体使得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更利于理解。例如,在PPT中多加入一些实际的元器件图片,设备实际运行的动画,以及通过播放视频介绍一些课本中的理论在实际中应用的实例等,加深学生对一些器件、设备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也可以增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3 )让学生参与到讲课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扮演着被动听课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参与感,没有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很难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这门课。因此在这门课的教改研究中,我们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两到三次的讲课,即提前给出2 ~3 个较难的知识点让所有学生好好准备,在下次课的授课过程中留出30 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抽查至少3 个学生让他们有机会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点。通过这种形式的角色互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
四、结语
本文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提出的一些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这些改革方案的实施,将会增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紧贴教学大纲和不同学科的发展要求,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佩敏,郎素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改实践[A].2009 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148-150.
[2 ]黄双根,吴燕,周华茂,等.“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84-186,214.
篇7
关键词 高级电工实训 教学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级电工在电路和磁路知识、电力半导体、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知识、PLC以及单片机等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前提下还应当对仪器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技能训练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电工是个实操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广,未来的电工不是像以前一样简单的接线等知识就可以了,而是要懂机械,单片机,PLC等自动化方面的知识,但是,在高级电工实训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愈见鲜明。因此高级电工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高级电工实训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电工实训中的实验装置品种不齐全,实训人员得不到充分的实训经验
我们知道高级电工实训所用到的一些器械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受到各个学校的经济力量的影响,无法实现当今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动手操作。由于各机构都会受到自己所拥有一些老式的实训装置而不去投资购买现代化的实验装置,结果导致培训出来的高级电工在实际的操作能力上明显不能实现独立操作。另外,所拥有的实训装置只是作为展示的作用,很少让受训人员去进行操作使用,我们知道,一些正常的设备都是多功能的,培训的课程以及项目上却只是对里面的一些功能进行了使用,简单来说:一个设备具有十个功能,学校开设的课程却只是用到了设备上面的几项甚至一项功能,甚至设备只是用来做模拟展示,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这些装置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实训效果。
1.2 教学师资力量环节薄弱,教师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高级电工的实训课程开设多集中在各高校以及高职院校,所以实训人员所接触到教师多为高校教师,这些教师多主修一门专业,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只能集中在一部分,一些年轻的教师却又不具备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受训人员想要学得较为丰富的电工实训经验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多以讲解课本内容为主,很少拿现实中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样就会导致高级电工的实训效果不明显,实训人员有抵触情绪。
1.3 网络软件模拟平台得不到很好的运用
由于实训人员在电工实训的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外,所以高速发展的网络平台是个很好的学习知识的地方,实训人员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学习的交流等,但是网络模拟平台大多是基于下位机所进行的实验,在高级电工实训的教学中,学校往往忽略了网络平台的强大作用。大多数网络模拟软件也只是简单地局限于电路画图软件、编程软件等,却很少具有实际操作界面模拟的相对软件,这样就会导致硬件不足,软件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以至于实训人员所接受的知识得不到运用实践,没有实践就不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就不会去解决问题。
2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一些教学对策
2.1 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目前各大技工院校及其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教育投资,学校甚至贷款进行一些实训装置的采购,这些昂贵的器材在投入使用后应当注重器材的充分利用以及保养,因此,既然开设了培训课程就要充分利用到昂贵器材的各项功能,多增加实训项目以及学生的自主使用。在一些资金比较缺少的学校则应当注重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可以从现有的器材入手,进行由简到繁的逐步递进,也可以联合高校进行资源的交流使用,实施电工实训项目化教学,打破原有传统教材的框架,将实训学生和教师相结合,老师带动学生进行真实的项目进展,同时应避免学生技能过于狭窄的问题,考虑到企业往往需要的是全方位人才,在有限的资源上更加注重学生灵活应变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2.2 教师必须具有跨专业能力,实现教师的团队合作
由于高级电工实训中遇到的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的能力必须实现跨专业、跨学科以及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例如:在污水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项目中,就涉及到了采用PLC还是单片机的问题,压力传感器的选取,电路的最优方案设计以及报警功能的实现等内容,所以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跨专业知识学习。在教学方面也应该巡视指导:在电路板安装好后,不要直接给电路供电,初步检查所有电路焊接,是否存在虚焊、连焊等,是否正确安装各种元器件,然后进行通电,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元器件发烫、异常气味、冒烟等,然后对各电路和元件引脚进行电压测量,以确保电路和各部件正常工作。另外,学校应当加强学校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通常一个项目设计的学科是多方面的,所以实现了教师团队合作就会实现电工实训项目化教学,实现了项目化教学就会更加充分地将实训中以及未来将会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说教师的团队合作和实训项目化教学是紧密相连的。
2.3 充分利用软件平台,将实训向虚拟仿真与硬件制作融合方式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实验教学网站,实训教学应将EDA技术、EWB仿真等引入电工实训中。例如:将matlab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结构、功能来加强对实验原理和实物实验操作要领的认识,再通过Protel99se软件画出原理图,通过设备制作PCB电路板,进行实物焊接。这样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软硬件融合的方法,实现虚拟实验和传统实验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开拓高级电工在实训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3 小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高素质专业化高级电工的需求,一套基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融合的、高效的、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高级电工实训的深层次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的电工人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及红,罗立红.职业学校电工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篇8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机电;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普通家庭的生活比十几年前要过的更富足。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与十几年前相比接触的社会更早更复杂,接收的外界信息非常丰富,他们更注重个性化,这点在教授他们过程中,笔者有非常直观的印象。在职校中我教授的《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学习者需要有逻辑性和思考能力,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份还是比较杂的,文理科生混合,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采用课堂统一灌输式教学,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接受的效率,我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下面浅谈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几点探究性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
教育是人对人,是以人为本位的一个自主学习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有非常直接的促进因素。尊重学生,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前提,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关键,教师要既做师长又可以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心、信任与尊重,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像朋友似的交往。这样,老师才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充分的发挥“导”的作用,导想、导学、导用,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在动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承上启下的理论基础课,掌握好这门课将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由于本课程概念、公式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因此,学习的理论太强,和实际生活脱节,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等。针对此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上好绪言课,实例激发兴趣
有个好的开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教学引入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必须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上绪言课时,以实例激起兴趣。例如,以人工闪电制造器“特斯拉”线圈为中心,展开尼古拉・特斯拉这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以激发学生对交流电的兴趣,并且辅助以课后资料《致命魔术》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以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和直流电的应用者爱迪生之间的斗争为背景的。让学生把学习当做玩,将空洞的理论变为有趣的故事,使我们的教学贴近生活。
2.实验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在实验完成的同时,结合简单实际产品的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最终完成产品的制作。例如:电子门铃、音乐梦幻灯的焊装与调试,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接配线等等。学生看到自己组装调试好的电路正常运行,都能明确感受到学习电工电子的乐趣。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水平是达到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精神;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起引导和深化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为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假期到变电站、电机厂进行实习,实习时向工人师傅学习和探讨。这样不但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达到教学意义的重要手段
《电工电子技术》是基于实验之上的一门学科,许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要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印象,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意义。例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时,让学生直接动手拆装旧的电机,既直观又深刻的反应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姓名:*性别:男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身高:168厘米出生日期:1*0.11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学历:大学本科
职业证书:全国职业高级技工健康状况:良好
联系电话:0759--247*5*(宿舍)1367096408*
联系地址:*师范学院弘志苑412栋3*舍
邮编:524*8
邮箱:
教育经历:
20*.9——至今*师范学院信息学院
20*.8——20*.8*肇庆新地中学任教
20*.9——20*.7*师范学院(教点:*教育学院)
19*.9——20*.8*封开县江口中学
主修相关课程:
专业课程:
电气类: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家用电器原理、脉冲与数字电路、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CAD、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音响技
术、电子仪器与测量、单片机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制冷技
术、电视技术、CPLD原理与EDA设计、现代电视技术、PLC与电气
控制、数字音频技术、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机学、电工
软件类:PROTEL99SE、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
编程类: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VPF数据库设计
专业实习类:机电拆装实习、教育实习、电工工艺实训、电子装配实训、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电机实训、单片机课程设计、电路仿真与设计课程设计、电视实操、音响实操、电子仪器与测量实训
非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法律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体育、哲学原理、普通物理学等等
计算机情况:
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如office、photoshop、flash等计算机软件
能熟练运用C语言、Powerpoint等进行计算机应用
能熟练地进行电脑操作及电子课件制作
学习情况:
学习成绩班级总排名前列及综测班级排名5
20*------20*年获得院二等奖学金
获得院优秀团员和优秀大学生称号
------------------------------------------------------------------------------------------------------
学生活动及社会实践:
20*——20*年期间多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20*——20*年期间进行多次家教实践
20*在本校参加假期勤工助学工作
20*.*在本校开展电子与电脑维修活动
20*.09参加学院组织在*市港务局一中的见习
20*.11在廉江市第三中学实习,实习物理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20*.10参加*省封开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
20*.11月初在*省封开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本县初中教师
20*.11——20*.8在*肇庆新地中学任教并做班主任
20*.10组织班团委开展精品团组织生活活动——走进特呈岛并在活动期间进行义务家电维修和教育调研
20*利用暑期从事家教工作
20*.09参加学院组织在*市第一技工学校(高技)的见习
20*.10—20*.11到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实习,并在期间进行义务家电维修
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20*年获得全国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
20*年获得全国高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
特长及自我评价:
大学几年的实践活动使我实践能力较强
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做事认真负责,处事稳重,实事求是
热情开朗,乐于积极帮助别人
乐于结交新朋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学习工作具有较强的条理性
积极参加专业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动手、创新能力
自信,有很好的自制力
兴趣爱好:
组织管理电脑操作电子课件制作交际
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活动
踢足球、打篮球等体育活动
篇10
【关键词】WebQuest 科技创新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77-02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将互联网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阶段。“WebQuest是一个研究性的活动,研究者所需的信息一部分或全部来自于网上”。“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据此,结合目前我国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主题探究”。即WebQuest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学习模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只有具体教学目标的课外活动,作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WebQuest具有极高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安全用电知识是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入门知识,下面笔者就安全用电方面如何运用WebQuest开展教学提出自己的方案。
根据WebQuest的六个关键属性:(1)绪言;(2)任务;(3)过程;(4)资源;(5)评估;(6)结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设计WebQuest的前提条件与过程设计的步骤:
一 设计前的准备
1.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由于电工基础课程过于理论化,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该门课程,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喜欢电学知识,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就是用电安全,而且作为机电专业的学生,今后会经常接触电,基于安全考虑和学生的基础问题,设计了该研究方案。
2.课程标准的指导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多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枯燥的电工基础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善于从电学的角度,用电工基础的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或各种电器安全的隐患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善于学习,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社会的需要,安全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巨大且触目惊心的。
第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维修电工的作用和任务,理解电工安全基本知识:(1)电工基本安全知识;(2)安全用电常识;(3)电气消防知识;(4)触电急救知识。
第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培养交流的能力;(2)文献资料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了解用电安全的事故案例和各类相关的素材;(3)社会调查,了解群众的安全用电意识和日常家庭(工厂)中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4)利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上网下载、图书馆查阅、调查访问供电所工作人员等),并能对资料筛选、整理、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分析学会如何与人交际和协作的能力。
第三,情感与价值观。在研究中加强小组成员包括老师的交流,培养团队精神;进一步了解掌握用电安全的知识,增加对电工的兴趣;安全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认真细致的品格;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素养,具有集体精神。
3.过程中教师的注意事项
本活动主要是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教师要辅助学生制订活动实施方案,整个过程教师要充当督导的角色,把握好如下细节问题:(1)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是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2)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3)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第一,电工基础知识抽象,部分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没有兴趣。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故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二,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了解,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学生都在家长的百倍关爱下长大,脱离生活实际,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了解。
第三,小组学习还未成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小组式或合作学习式的探索,但现在的学生小组学习的想法还不成熟,也会对研究性学习带来影响。
二 安全用电设计过程
1.动员和培训
目的: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接触、讨论安全用电的话题(加入学习群);(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3)学习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2.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安全用电老师设计了4个研究方向(学生们也可以提出安全用电方面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1)电工基本安全知识(电工任务、电工安全);(2)安全用电常识(学习内容、视频);(3)电气消防知识(学习内容、视频);(4)触电急救知识(学习内容、视频)。
备注:老师也准备了关于以上内容的教学视频课例,学生们可以在QQ群共享文件夹下载。
成立课题组:老师在任务版面提供了三个课题组供同学们选择(你也可以自己提出成立一个老师没有想到的更好的课题组)。
准备阶段的步骤有:(1)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如何评价你的组员在课题研究中的表现)。(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小组内分工可以为收集资料小队、科学实验队、社会调查队等。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作调查表、预定成果等。
3.课题实施阶段
首先是实验的起步、探索阶段,学习相关用电安全理论知识,根据生活实际,搜集与课题知识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其次是进行电学理论的分析,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是怎样把从学习中获得的结论用于生活用电的实践。各小组及时把当天活动内容集中起来,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教师会向各组了解获得的信息资料情况,和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分析、提炼、整理资料。各活动小组行动结束后,如实地向学生们展示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再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列出活动的主要内容,写出简单的活动结论、展示你的产品安全改良设计、宣传手册,社区奖励证书,或制作安全用电的宣传网页在学校和社区推广等。
三 WebQuest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体会
1.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而科技创新组成员的组成复杂,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职业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我们建立基础性学习网络平台,有利于学生按需学习,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创新活动的引导,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三维目标。未来学家对未来学生的要求概括为三条:(1)要学习面对明天有用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2)要学习对明天的应变能力——会实践的能力;(3)要学习终身有用的本领——会创造的本领。
2.有利于扩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容量
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实际教学中主要是动手实践,实践在校期间占用的比例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获取的容量,要解决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知识容量问题,就必须应用WebQuest建立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是解决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
3.WebQuest的引入,提高了我校科技创新的水平
近几年来,我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近5年的时间,我校科技创新作品300多件,其中获得区、市、省、国家的奖励的作品有60多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阳光海水自动化淡装置》于2013年获得国家级二等奖。部分科技创新作品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不锈钢彩印的方法》被企业采用并经过和企业合作完善获得了发明专利,此外在科技创新组组长的指导下,我校建设了网络学习课程《电工基础》,获得了较大的实用价值,也在学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多次的修缮,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并获得佛山市网络课程评比一等奖,实践证明,WebQuest的学习模式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WebQuest作为一项优秀的教学实践理论,实践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课堂教学容量较小的弊端,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中职学生走进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 下一篇:仓储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