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生态修复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山生态修复案例

篇1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源循环利用景观改造

矿山废弃地是指在采矿活动中被破坏、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包括废石堆废弃地、采矿坑废弃地、尾矿废弃地、其他类型废弃地[1]。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2]。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定相关的法令和法规强制对矿区采矿后的土地进行修复。传统的废弃地景观营造主要是植物种植或简单的一些土地改造,侧重于对恶劣场地的处理和增加植被。随着现代的技术和新理念在矿山修复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人们更注重废弃地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循环使用,运用生态学,美学以及其他学科要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护、运行良好的完整生态服务系统[3]。因此,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模式探讨

1.对待矿山废弃地态度的转变

通过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表1)单一复绿型、综合治理型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三个典型阶段。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改造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80 年代后,研究工作才有了长足发展,并逐步开始建立法规,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项目,可能由于单一复绿的模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种项目生态修复效果都很不理想。而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开始进入废弃地改造领域,改造方式从单纯的生态复绿进入综合治理阶段。土壤整治,植被恢复,微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工种措施,成功地运用于矿山废弃地综合治理,并出现了一些优秀案例,如神府东胜矿区,唐山南湖公园等。随着现代工业艺术及生态美学思想的演变,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矿山废弃地改造与利用得到了体现。

表1矿山废弃地改造模式分析乐

2.矿山废弃地改造方式转变

在改造方式上,现代矿山生态修复和改造已逐渐从传统的复绿层面向生态景观层面过渡,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修复过程更注重模拟自然,尤其是地貌、地形、水文、生态等,依靠自然、人工促进的修复过程,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和废弃地的文化艺术价值再现。

从改造策略上看,现代景观营造更加注重场地特征的挖掘与表达,注重场地文化的传承与再现,展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废弃物的景观特质及观赏价值,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改造方法上看,现代方式常常采用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相结合,更注重区域的整体设计和自然模拟设计,如美国矿山废弃地修复技术“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4]。

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原则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人们更注重对矿山废弃场地精神的挖掘,对于场地遗留物及废弃物的处理,从场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重新审视矿山废弃地的态度和改造。因此,如何在矿山修复中变废为宝,实现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每位景观规划师将面对的重要问题。

1.自然生态式修复原则

传统的生态修复模式一般是基于人为干预下“水平梯形坡面,直渠排水”的地形设计,修复后景观不完全自然地协调周围环境,水土保持效果也不好,而且需要长期的人工养护。因此,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推崇一种在新理念下的生态修复模式——“师法自然生态修复法”。 其基本内涵是:应用现代 3S 技术对扰动区或周边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气候等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理论、应用数学,应用计算模拟等先进技术,设计出一种近似自然地理形态的人工修复模型,并按照设计模型施工的一种生态恢复方法[4]。它强调整个修复后的生态系统必需能够自我维护,自我保持,功能逐渐增强。

2.安全生态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核心内容,对修复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增加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与植被群落,构筑有地域区系和植被特征的矿区生物多样性格局。利用乡土植物来增加景观的适应性和地域性,选择耐污能力、抗病除害能力、抗寒能力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的植物,同时也要加强地带性植物的引种驯化,适当引进国内外特色优良品种。

3.特色景观元素的处理和利用

矿区景观营造要反映矿区的地域自然和景观特色,,景观元素的适应性改造与循环利用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疏芬山是将废弃矿区改造为户外博物馆的实例。杜伊斯堡的攀岩公园利用料仓高大厚实的混凝土制成了攀岩墙,墙面上被矿石撞击和摩擦形成的划痕和沟槽成为了登山爱好者们自由攀爬可以利用的天然锚点。

三、矿山废弃地景观营造内容及方法

通过在进行矿山修复与景观改造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清理废物;(2) 加固或清除危险建筑物和浮石;(3) 堵塞危险洞穴,填充矿坑;(4) 用门和石暾封堵坑口、矿井;(5)覆盖表土;(6)植被恢复。

1.废物(污染物)处理

矿山废弃地残留着许多矿业污染物,比如煤炭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物、多环芳烃等。 场地的污染净化是修复工作的基础,通常废弃地污染较轻或对环境不产生较大影响的区域可以进行工种处理。对受到污染的表土和其他污染严重的有毒有害物质完全移除;深层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固化措施,即在污染上壤的上面,覆盖一层沥青,然后再铺置新土,进行植被修复。

2.地表痕迹的处理和再利用

采矿过程留下的人为遗迹,如废弃的矿渣、尾矿、矿坑等,可以通过艺术加工等处理方式,保留下来。表2,通过国内矿山废弃地改造案例总结了矿坑的常见改造与利用方式。

3.植物景观设计

在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建的初始阶段,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从景观层面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独具特色的植物选择与种植设计,既可作为改良土壤、美化环境、恢复生态环境的先锋,又具有对硬质景观的柔化协调、空间造景功能。下面重点探讨一般矿山废弃地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

3.1选择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适生种类,括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甚至可以考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种类;

3.2优先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3.3优先选择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

3.4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考虑到植物的色、香、形等,满足造景需要。

四、结束语

矿山废弃地的出现,导致了区域环境的污染和景观的破坏,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是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不能只强调技术和手法,还应该注重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使矿区的生态修复在为辅助管理下自我修复和维护,回归自然,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表2矿坑的改造与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杨晓艳,姬长生,王秀丽. 我国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J]. 矿业快报, 2008,10(10):22-24.

篇2

[关键词]煤矸石堆放区 垃圾堆放区 塌陷区 适生植物 生态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400-01

一、 概况和前景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煤炭资源的开发往往伴随着生态破坏,不可避免造成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和空气、水质污染,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安徽淮南市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园林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淮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淮南大通矿是淮南最早开采的矿区之一,资源枯竭,百废待兴。对废弃矿区进行修复无疑对环境和民生有着双重意义。

大通矿区一期生态修复面积40000平方米,经过2007年、2008年两年的改造,引导并加速了该区域的自然演化过程。客观的说,虽然没有能力完全恢复成原生态系统,但垫定了一定的基础,苗木经过适应性生长改变了煤矸石堆放区、垃圾堆放区及采空塌陷区原面貌,其焕然一新的面貌已成为公共休憩的良好空间。

通过对修复区修复状况的调研,并整理归纳,总结其优点,分析其问题。进一步掌握各树种在生态修复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根据不同类地对树种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树种,为实现更好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 从大通生态修复栽植案例看其先进性水平的体现

1、 煤矸石堆放区植物表现情况及修复技术

调研表明大通修复区在原煤矸石地质条件下,成活率在85%以上的苗木有:桂花、栀子花、石楠、银芽柳、紫穗槐、池杉;成活率在85%-60%的苗木有:香樟、重阳木、广玉兰、红枫、高杆女贞、栾树;成活率在60%-30%的苗木有:丁香、合欢、酸枣、枫杨;成活率在30%以下的苗木有:刺槐、马褂木、红花继木。由此可见,成活率在85%以上的苗木可以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继续推广应用;成活率在30%以下的应慎重运用。

一期煤矸石地生态修复是采取覆土和加强水肥管理的技术。平均覆土30公分,共计10000平方米。根据后期植物的表现情况可见:煤矸石地虽然条件差,只要运用合理的覆土厚度,为树木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并加强影响树木成活的关键因素“水”的管理后,在煤矸石地造林绿化是能够成功的。

2、 垃圾堆放区植物表现情况及修复技术

垃圾堆放区成活率在85%以上的苗木有:紫穗槐、高杆女贞、法青、海桐球、蚊母、金银花、锦带花、木芙蓉、大叶黄杨球、石楠球;成活率在85%-60%的苗木有:酸枣、夹竹桃、枫杨、刺槐;成活率在60%-30%的苗木有:阔叶十大功劳、椿树;成活率在30%以下的苗木有:广玉兰、合欢、栾树。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应选择成活率在85%以上的乔灌木,成活率在30%以下的植物品种应慎重选择。

建筑垃圾和化工废料堆放区质地普遍比较坚硬,主要为强碱性污染(PH值大都在10.3-10.6之间),并且建筑垃圾区的Cr超标,无法直接恢复植被,有些较耐瘠薄的植物也因养分缺乏、扎根难而生长缓慢、不良。因此需要对其碱性和Cr污染采取治理措施。

该区域采用了下铺生态垫及土壤酸碱综合处理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具体工艺:(1)用推土机进行表面平整;(2)夯实后,铺设生态垫;(3)取2份土与1份煤矸石搅拌均匀,在生态垫上覆盖60公分厚。根据后期植物表现情况可见:此方法基本解决了土壤强碱性现象,较好的保证了植物的成活率。

3、 塌陷区植物表现情况及修复技术

生态区内分部着很多由于长期采煤造成的塌陷地,和烧砖取土形成的取土坑,根据不同的类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

该区域的修复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主要以恢复为人工湖面,减小坡度角度,增加护坡植物为主,由于东高西低的地势原因,通过水位控制,利用高水位侧流的方式,使水面水域贯通,形成水系。增加的护坡植被为淮南适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大多表现良好。

三、生态修复的技术难点和路径

修复区各方面的总体情况都表明,要想对本地区进行生态修复,使其成为一个较为理想健康的生态系统,任务十分艰巨,首要解决也是必须解决的困难,就是要改变现状土壤和水体条件,这就要求掐断所有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在进行人为治理已被污染的土地和水体,最后进行植被的恢复。

矸石和垃圾堆是修复区中受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一般位于修复区的中部和北部,此类型区域土壤PH值酸碱差异较明显,土壤的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低,且由于煤矸石的理化性质造成的水分含量低且保水能力很差,此类区域采用分层剥离覆土、直接覆土和客土回填等工艺,并选取适宜的先锋植物品种进行土壤肥力和土壤水分墒情的提高,逐步进行生态修复。

四、 从大通生态修复栽植案例看推广应用价值

1、针对矸石堆放区和垃圾堆放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污染土地生态修复,主要针对矸石堆放区和垃圾堆放区,主要采取下铺生态垫和土壤酸碱综合处理相结合的修复技术以及种植岛植物栽培方式进行修复,由以上栽植案列可见,植物成活率较高,成效较好。

2、针对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现状的塌陷区边坡需进行整形,减缓坡度,可在坡面处塑造多级阶地,在其上覆以生态垫,以扦插为主栽植灌木作为护坡、持水之用。在塌陷区周围边坡栽植的乔木,既增加了景观效果,又加大了护坡力度。从以上栽植案例可见针对塌陷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改善了水资源,健全了原水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煤矿废气矿的生态修复技术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污染程度以及规划方向,采取在技术上可行,社会效应良好的前提下,不断推广应用,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1.1政府未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政绩考核依据2011年出台实施的《海西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中7个单项奖里没有直接涉及生态文明的奖项。在实际操作中,经济增长因素仍占据着主导,以增长率论英雄的传统还在继续,对企业环保准入却没有特别关注和严格把关,一些污染企业继续在城市“合法”存在。

1.2资源无序开发,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矿山开采留下严重的生态隐患矿山开采,出现了难以修复的成片裸山、巨坑、渣山、渣滩。近年来,进驻柴达木的矿山企业为攫取经济利益,在生态敏感区域内违规开发现象屡见不鲜。———据海西州环保局资料,2014年初,分布在柏树山脉的15家石灰石开采企业因其剥离式开采方式,致使柏树山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累计破坏山体面积达4.44hm2,随意堆放的废渣量约为1181.7万m3,治理难度较大。虽然大部分企业已转移旺尕秀矿带,但其开采方式依旧,破坏依旧。———2014年7、8月间,多家媒体披露了青海木里煤田个别企业擅自变更开采方式并越界开采的问题,庆华集团破坏高原湿地等行为。政府要求的矿区采坑回填、渣山治理、植被恢复等工作难以落实,据报载,木里煤矿最大的“巨坑”面积达40多hm2。

1.3生态恶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1.3.1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程度加剧据海西州林业局最新资料,全州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6处,有9个保护区尚处于待批阶段,现有保护总面积63.5万hm2,占全州面积的1.1%。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全州局部小灾年年发生,极端天气逐年增多。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从根本上未得到改观。

1.3.2高原草甸鼠虫草害、荒漠化、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以天峻县为例,因草场严重过牧等因素,全县以黑土滩为主的退化草场面积达33.3万hm2,超过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0%;全县土地沙化面积达3.4万hm2,潜在沙化面积有近4.7万hm2;严酷的自然环境,使干旱、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于靠天养畜的草地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

1.4草原盲目灭鼠、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为生态持续改善埋下隐患

1.4.1草原盲目灭鼠导致后患无穷2014年6月,《南方周末》报载《欧美前车之鉴,中国仍在重蹈覆辙,三江源灭鼠,半世纪的错误?》报道中写道:“这场由地方政府发动的‘赶尽杀绝’的人鼠大战已持续约半个世纪,耗资巨大,但鼠患却难绝。而在不少科学家看来,这种被视为‘草原害兽’的高原鼠兔,其实是高寒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群,不应人为地灭杀。”学术界一致认为:鼠兔只是草场退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它对于维系高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海西州毒饵灭鼠仍然是“保护”草原的重要手段之一,几十年来鼠患不绝,甚至有局部反弹迹象。

1.4.2水土“过肥”,农作物过度依赖农药,环境与食品安全存在严重风险后果有资料显示,“我国在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却施用了占世界30%的化肥。”据研究,大量使用化肥会引起土壤氮磷的大量积累,从而会引起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环境功能退化,引发作物养分吸收利用障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据了解,全州2万hm2枸杞地里有近千名专门从事施化肥、打农药的务工人员,平均每公顷地的化肥和农药成本高达6000多元。这是全州各地水土“过肥”的一个缩影。长此以往,直接后果将是作物免疫力快速下降,发病率大幅提高,为暴发毁灭性、大面积的作物病虫害埋下隐患。进而酿成环境与食品安全无可挽回的高危风险。

1.5城乡环保与生态基础公共设施规划滞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休闲公园、河滨绿廊、标准化道路、公厕、垃圾房建设等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态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发展滞后,亟待完善配套,生态和环保基础公共设施规划滞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1.6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产业比重居高不下,减排压力大据海西州政府门户网站资料,“十二五”期间,由于我州结构性污染突出,工业污染源治理距全面达标还有差距,全州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循环链接、综合利用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基础性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批基础性工业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和陆续建成投产,高耗能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势必不断增加。能源消耗、“三废”排放必将明显上升,而节能降耗空间十分狭窄,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进一步增长;工业废水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迅速,对全州生态系统构成潜在的威胁。

1.7政府部门和公众生态意识滞后根据调查问卷,绝大多数公众简单地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水平、气候环境画等号。殊不知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程度,包含人本身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生态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等等内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没有从思想上对生态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

2对海西州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几点建议

2.1制定科学的奖惩考核机制,政府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考核内容直接影响着各级干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因此,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势在必行。此外,政府要通过统筹生态建设、政策建设、健全法律制度、提高生态保障和发展生态科学等职能行为,强化对企业和公众行为的约束和引导。

2.2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生态文明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应当有保护生态的态度,并自觉身体力行。要加强生态立州重要意义的宣传。确立高度的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坚持将公众参与视作生态文明建设最可依靠的力量。

2.3加强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主要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覆盖全境的生态保护红线体系、覆盖所有官员的生态责任追究、生态绩效考核制度体系、覆盖全空间和全流程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等等。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因此,要尽快在制度建设方推出有利于环境的一系列政策;以法律形式确保可持续的经济生产模式。

2.4优化产业结构

2.4.1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工,盐湖化工等优势产业领域注入新的发展模式,做大高原特色生物产业链。大力推动太阳能产业、设施—流的煤基多联产项目、世界先进的盐湖提锂生产工艺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2.4.2着力构建循环性产业以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高原特色生物、有色金属(镍)等六大循环型产业链,并辐射带动循环性农牧业、服务业产业体系,提高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5矿产资源有序开发、依法治理

2.5.1立即叫停违规企业不顾牺牲自然环境的无序开发加快划定祁连山区域生态红线。木里煤矿、庆华集团在青海湖水源地进行违规开采活动,是进驻柴达木盆地矿山企业无视生态后果无节制开发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此,要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制止。树立起保护好生态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的思想意识。按照新环保法的要求,对祁连山区域加快划定生态红线,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5.2加大开采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在生态修复上做到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引导开发企业树立高度的生态良知与生态正义感,并以负责的态度处理好矿床的生态修复,煤炭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实行井工开采,杜绝出现新的裸山、渣山和巨坑。对于个别违规企业,按照青海省政府《木里煤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责令其如期完成整改,并加大环保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做到开发和保护并重。

2.6强化措施,缓解生态系统超负荷压力要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物净化、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源治理等方式和手段综合施治,逐步缓解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

2.7纠正农牧业发展中的错误做法

2.7.1按照“绿色环保”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有机化种植大力提倡柴达木绿色无公害农牧业发展,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片面追求产量的错误做法。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的教训有史可鉴。枸杞、肉苁蓉等产业在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还带动了区域气候的改善,凸显了耕地的生态价值。为此,各级党政部门要尽早确立“绿色环保”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实现农业绿色有机种植,引导农民普及化肥和农药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合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创立柴达木有机农作物品牌。

篇4

关键词:天津、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生态

1 工业废弃地的定义

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城市的发展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1]。

2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2.1 天津市城市发展概况

天津在环渤海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在城市建设方面起着引导与推进作用。滨海新区在区域政策上被赋予如同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浦东同样的地位,在政策上加快了天津乃至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脚步。

2.2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天津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导型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所代替,导致了很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同时,第三产业吸引了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工业用地逐步由城区向转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主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近郊区和滨海新区迁移,近郊、远郊工业区逐步成型[2]。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的出现,使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功能性衰退[3],以致形成城市工业废弃地。

3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再认识

3.1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定义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是针对位于城市城区的废弃工业场地,通过景观途径对场地自然要素和场地构筑物、建筑物、机器等设施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在尊重场地历史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科学和艺术方法,结合新技术手段来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环境,结合工业遗存创造新景观,营造一种为人们提供活动、户外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的具有鲜明场地特征的公共空间[4]。

3.2 国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发展与实践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在欧美经历了萌芽、发展到趋于成熟的过程。现代城市公园的象征,设计于1857年的美国中央公园,就是将城市中环境恶劣的废弃地营造成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开创了利用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出现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如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保留了工厂内的高炉和车间,并利用生物技术清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成为保留工业景观和运用生态技术的设计典范。随后80-90年代欧洲城市复兴运动与内城更新,出现了在城市工业类地块上的城市公园,如巴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这样的现代城市公园。随着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改造,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时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后悉尼奥运会的千年公园和韩国汉江仙游公园都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新设计趋势,即强调场所精神内涵,尊重地区历史文脉。

4 成功案例

目前,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本文选取了天津主城区的南翠屏公园、滨海新区的紫云公园作为实践项目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和特点进行分析,来说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在天津取得的成功经验。

4.1 紫云公园―营建碱渣上的绿色空间

4.1.1区位背景

紫云公园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城区东部。在改造之前这里曾经是天津碱厂用来堆放废渣的三号路碱渣山,也是三座碱渣山中堆积量最大的一座,高度6-12米,占地1.5平方公里。经过认真的论证,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几年的艰苦努力,治理完成该区域中体积最大的三号路碱渣山,治理碱渣1060万立方米,整理出151万平方米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碱渣400万立方米建设了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

4.1.2改造前现状

改造前碱渣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产生的废渣、废液不仅对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污染海河下游水体和入海口近海域水质。另外,碱渣山位于滨海新区了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阻碍了城市交通,制约了城市发展。

4.1.3 生态修复过程

(1)生态修复手法

利用碱渣配比制成工程土。通过向碱渣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经搅拌、晾晒、碾轧等处理后,制成可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填垫土。利用这些工程土,形成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构成公园的主景。

堆山改造。在保留和强化现状已有的部分碱渣谷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堆山改造,采用空间绿地围合的形式,使游人站在高地形上观看碱渣的原始风貌和原始地形。

强调生态景观与自然题材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碱渣山的特殊景观效果,在废弃的碱渣堆场上营建城市山景公园,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的新题材,另一方面在被破坏的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的绿色天地,成为滨海新区新的城市景观。

(2)修复区域的景观构成

在景观分区上形成自然之舞景区、蓝色天际景区、绿语林溪景区、生态林景区、原生景观保护地五个景观区。每个景观区各具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把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以景观语言向游人展示恢复后的内容。

4.1.4 评价

紫云公园是在城市工业废弃地上利用工业废料来营建的城市公园,这样的实践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为数不多的。它不但成为以环保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更体现出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新生态技术和设计手法。

4.2 南翠屏公园―建筑垃圾上的山水园林

4.2.1 项目背景

南翠屏公园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35.6公顷,被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型居住区所环绕。在历经2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消化了约500万方建筑渣土,在这些城市废弃建筑垃圾的基础上矗立起了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林。

4.2.2

公园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理论。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中国式山水园的景观特点,以山为筋骨,以水为血脉。湖区景观强调开合收放的多变滨水空间,山地景区强调植物多样性以及山体与水系的空间联系。

生态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对堆积的建筑垃圾的生态修复,通过植物自身对土壤土质的长期修复作用,逐步降低土层中的污染程度,从而利于植物多样性。节水方面,利用中水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自来水使用。此外屋顶绿化也大规模运用于服务建筑。

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是自然山水园林的特色,也是南翠屏公园设计的重点。按照生境的不同划分为湿生植物、疏林草地、缓坡混交林、陡坡林地四类植物景观群落绿。公园山上共种植乔、灌木12万余株,山下种植树木21万株。大面积水域和大量树木绿地将起到减少风沙、减弱风力、吸滞尘埃、净化空气的作用。

4.2.3评价

南翠屏公园是在城市废弃荒地上用废弃建筑垃圾堆山而建的城市山水园林,公园设计充分考虑本市气候因素和园内地形、土壤等条件,合理分区,科学地应用抗旱、抗碱等植物,利于形成远期动态的生物平衡,达到最好的生态效益。

5 小结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影响和启发,使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将生态、美学与艺术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为天津市以后的此类景观设计乃至整体的城市建设寻找到了最佳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25-28

[2] 郭少锋.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

篇5

企业环境负债与其它负债,特别是与正常交易中的负债有很多不同点,这也决定了企业环境负债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比其它负债会计要素具有特殊性。

一、环境负债的特点

企业环境负债是指由于过去或现在的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承担的需要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义务。它是企业承担的各种负债之一,具有企业一般负债的基本特征,如现实性、主体性、强制性、可计量性和时限性,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

(一)环境负债不同于企业一般债务的表现是非直接交易性。企业的一般负债大多是由于现实交易和法律规范的要求形成的,如购买行为形成的应付款项、使用人力资源形成的应付薪酬、由于交易形成的流转税、交易成果引发的所得税和其他税费等。企业的环境负债也有类似成因导致的,如购买排污权形成的负债;更主要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引发非直接交易性责任的承担。如生产过程的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损害罚款和环境赔偿等,这不是确切的交易行为直接形成企业的现实义务,而是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后续确认和计量。

(二)环境负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企业到底承担多大的环境责任,具体表现为多大数额的环境负债,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决定的,它取决于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和净化能力的强弱、社会环境意识水平、所在区域的环境要求和环境法律的完备程度、社会环境管理机构的监督与制约能力、企业的影响力等众多非交易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和个人均把废弃物的排放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类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必然产生废弃物,就必然要排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污染;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时,又有很多人认为,整治环境污染是社会管理机构的责任,企业不应承担治理和预防污染的责任;现阶段,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对环境问题给予关注,也承认企业和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开始注意开展环境保护,接受了对环境影响后果责任的承担。但是,即使企业可以计量自身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仍然不能够明确可能承担的环境负债的准确数额,因为前述的诸多非交易因素影响也非常重要。如果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比较强,法律和社会规范要求的环境控制水平低,企业所承担的环境负债就可能相对较小;反之,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大。同样,企业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越强、其影响执法者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得到社会管理机构的庇护,其直接承担的环境负债就会相对较小;反之,就会承受法律和社会规范规定的环境责任,环境负债就会多一些。

(三)环境负债具有相对滞后性。企业一般性负债,在相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就已明确需偿付的金额、还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内容。相对于此,环境负债的确定一般不是发生在废弃物排放或污染发生的那一时间,而往往会在排放或污染行为发生之后的某一时间被确认或提出。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环境质量问题导致的赔偿责任,一般会与污染或产品交易的发生时间相差很远。

(四)环境负债具有追溯性和连带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本身的广泛性、影响的严重性和长远性。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影响面积之大、损害之严重、时间之久远都是非常明显的。针对这种状况,各国的环境立法大多对环境污染的责任采用了追溯原则。美国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案》就凸显了追溯原则:造成危害物质泄漏的肇事者要承担全部的清理和恢复原状的责任。其中对责任人的界定如下:

1.已经产生废弃物的现有拥有者和经营者;

2.在处理废弃物时产生泄漏的拥有者和经营者;

3.处置有害物质的安排人;

4.选择处置有害物质的运输人。在日本,负有环境监控职责的政府也会成为现实的环境责任承担者,并因此承担环境赔偿责任。几年前,日本东京法庭针对引起大众注目的汽车污染影响健康的控诉官司做出裁决,判定受到柴油废气污染而引起相关健康问题的居民胜诉,日本中央及东京市政府必须支付赔偿金给这些居民,总共要向99位原告中的7人支付总额为7900万日元的赔偿。这个案例也具有追溯赔偿的性质。

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过程中会形成多种形式的债务,有经营性质的,也有非经营性质的。但环境负债归根结底还是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负债,没有相应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废弃物,也就不会发生企业的废弃物排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环境责任形成的负债,也是企业经营性负债的一部分。会计核算之所以把环境负债与其他负债适当地加以区分,一是要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生产者明确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是要合理、准确地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损害给企业财务上带来的损失;三是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环境业绩。

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由于环境负债既有企业一般负债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也比较复杂和具有不确定的特征。按照对环境负债的把握程度,可以把环境负债分为确定性环境负债和不确定性环境负债。

(一)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

确定性环境负债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废弃物排放、有毒物泄漏、环境违法违规)引发的、经有关机构(法院、仲裁、环保执法)做出裁决而应由企业承担的环境负债。主要包括:排污费、环境罚款、环境赔偿和环境修复责任引发的环境负债。

1.环境违法违规责任的认定。环境违法违规责任是指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由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对排污者征收的排污费、做出的污染罚款决定而承担的环境债务。根据《环境保护法》及其有关规定,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对预防环境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没有达标而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闲置防治污染设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而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应予罚款的行为进行罚款处罚。

2.环境赔款责任的认定。环境赔款是由于企业排污对他人造成了生产、生活损害,通过协商、裁决或判决,企业应当向受害人支付赔偿金的事项。环境赔偿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排污和是否给其他人造成损失两个方面事实的认定。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民法通则》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已污染和破坏环境,侵害他人的环境民事权益的,应当承当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就是经济赔偿责任。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生活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实际上还包括后续影响性赔偿(对他人生产、生活的后续活动的持续影响)。有人认为,环境赔款还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李连华,2001),即企业只要在客观上对他人造成了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的损失,即使没有主观的故意,也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对于企业环境负面影响来说,笔者认为不存在所谓的“无过错责任”,而是明显的“有过错责任”。这种“过错”就是企业排污行为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没有排放废弃物、没有造成相应的环境污染或环境损害,企业还会承担由此造成的环境赔款责任吗?记得有过这样的一件诉讼:一居民在另一居民的房前建起了足以影响原居住者采光的高层住宅,原居住者要求后来居住者拆除其建筑,或者支付对其采光权的赔偿。后来者虽然没有主观故意的损害,但他侵害他人的权益已经变成事实,而这种居民享受自然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后来者的行为是有过错的,是过错责任。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最具说服力,相对于此,在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方面,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本身就是事实、就是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3.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环境修复责任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或污染的行为人在开发、利用或污染之后,清除污染、恢复环境原貌的责任。自治区经贸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局决定,在江河源头保护区内、青藏铁路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线路旁和主要草场、湿地进行沙金矿开采的29家矿山予以关闭,注销其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采矿许可证手续;还对19家矿山进行限期开采,1-2年进行回填复垦;同时对另外11家矿山企业做出了继续进行整顿的决定。有关部门还向其他矿山提出了加大对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投入力度的明确要求,如不符合采矿条件,同样将被关闭取缔。应当说明:这种责任既有法律强制性质,也有道德义务性质。

(二)确定性环境责任的计量

环境责任导致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是很简单的,如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通常是由环境执法部门或司法程序确定。这些环境负债的计量也很简单,可直接根据环境执法机构的罚款金额或法院裁定的金额进行计量即可;相反,有些责任的认定和负债的计量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如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及其导致的环境负债的计量。对于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性的环境修复责任,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的提取比例和提取标准进行计量。对于企业自律性环境修复责任,可以根据企业决策机构或专业咨询机构的测定,考虑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均衡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环保形象、环保目标等诸多因素综合确定提取的标准和提取比例。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提取的比率和金额也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引发这种变化可能是多种原因,如:企业承受能力的增强和企业形象的更慎重考虑,企业可能提高提取比例;还有对环境修复费用的重新测定或评估,导致对环境修复责任的判断发生变化;企业环保目标的修正等。

(三)确定性环境负债的核算

对于环境罚款和环境赔款,在传统会计核算和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当中,均视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财务事项。因此,一般记入“营业外支出”项目之中,在环境罚款和赔偿确定时:

借:营业外支出――罚没或赔偿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现行会计制度下,对处于诉讼或纠纷的环境事项,要根据可确定程度的具体情况做出会计处理。对于可以评估预期的责任承担结果的环境纠纷事项,在最终裁决出现以前,应当合理计提损失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

贷:预提费用――预提环境费用

对于不能合理评估预期结果的未决环境纠纷事项,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

由于处理结果完全记入营业外支出,因此可以说,上述会计处理是基于把生产经营活动所引发的环境负面影响问题看成是与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情。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及其会计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足之处。前文已经说过,企业的环境影响恰恰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若没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就不会产生相应的环境影响。因此,上述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与企业环境问题的实际状态和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不相符合,应当予以修正。笔者建议:应当将环境责任的承担视为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管理业绩评价的重要事项和指标予以考虑,所发生的排污费、环境罚款和环境赔偿,应视为必要的管理支出。至于是否要在交纳所得税时给予扣除,可以另行研究。建议上述会计事项应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环境罚款或环境赔偿裁定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

计提可能的环境责任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提环境费用

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应当进一步把环境罚款、赔偿和修复责任看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本。因为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损害必须付出的代价,尽管这种支出具有相对滞后的特点,但毕竟是同产品生产、劳务提供、产品销售直接相关的支出,应当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就事实而言,这种观点应当是合理的、正确的,但会计处理会比较困难;况且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制造成本核算,并非完全成本核算,所以,作为管理费用处理环境责任费用应该是比较适当的。

(四)非确定性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与核算

非确定性环境负债,也称为或有环境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行为引起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责任。在过去的企业会计业务中,人们很少关心企业环境责任引发的潜在环境责任承担问题,只有在切实遭受环境处罚和赔偿时,再作为一项营业外支出项目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缺乏稳健性,所提供的信息也是不完善的。企业环境会计应当借鉴或有负债的理论与实践来处理环境影响责任问题。如果环境责任发生,且其导致的损失金额可以合理地予以估计,就采用基础,计提或有损失:

借: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

贷:预计负债――预计环境负债

如果对企业的环境影响责任的发生属于“有可能”状态,则可以不计提或有环境负债,但要在会计报告的补充资料中予以披露;如果企业环境影响责任发生的概率很小,则可以不预提也不披露。

篇6

土地复垦学双语教学实践教学

一、“土地复垦学”课程的开设现状

1.课程的产生及特点

人类对土地及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土地的破坏、占用与浪费、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退化、土地污染,以此由此带来的空气水体污染、滑坡、泥石流等其他次生环境问题。特别是随着近代工业化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由此带来的土地与环境问题形势也愈加严峻,土地复垦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孕育而生。我国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自发的复垦工作,随着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我国土地复垦也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2007~2013年《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定规程的颁布,意味着复垦工作开始得到全面的重视,并已纳入采矿权、建设项目审批的必须环节,土地复垦迎来了新的阶段,土地复垦工作日益常态化,人才需求量大。

土地复垦学由于是属于新兴的综合叉应用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多学科融合交叉,内容涉及面广。该课程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其课程内容涉及土地、测绘、生态、地质、采矿等多方面内容。

(2)课程实践性强。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应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复垦一般的理论方法、规划技术,能胜任土地复垦的日常工作。

(3)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和涌现。由于土地复垦学在我国开展教学的时间较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大量的仪器、方法、装备被应用于该学科中,因此,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

(4)外语要求高。我国自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的颁布,才开始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而国外相对而言复垦工作的重视较早,无论是从法律法规颁布还是复垦技术、复垦方法、复垦理念,都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阅读国外资料,学习国外先进的复垦理念和方法是必须的手段和环节。

2.课程的开设现状

土地复垦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在各大专院校陆续开设,如河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成为面向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为学生就业开辟途径。土地复垦学自1994年首次在中国矿业大学开课,已有16年的历史。

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土地复垦学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土地复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土地复垦学的概念、土地复垦的政策与各种实用技术如土地复垦的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煤矸石山复垦技术,目的是使学生能胜任土地复垦的日常工作。

1.教材的选取

土地复垦学开课之初没有教材,没有平台,教学内容以国外和教师实践经验介绍为主,辅以现场需求,不成体系。随着课程的讲授,采用了张国良教授的专著《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ISBN:9787810405867,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做为教材,初步形成了课程教学体系。自2006年,胡振琪教授组织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高校撰写了矿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8月正式出版。据出版社统计,该书已售出4200册,反映效果良好。该书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阐述了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讨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十大技术:工矿环境破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土地复垦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塌陷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评价与验收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最后,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测量工作也给予了介绍。

2.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由于学时限制,目前土地复垦学的授课内容体系主要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是:

(1)绪论。介绍土地复垦的产生、土地复垦的定义与内涵、土地复垦的作用与意义、土地复垦的历史与现状,煤炭开采对土地及环境的影响等。

(2)土地复垦学的概念与体系。介绍相关概念、学科体系和主要专业术语。

(3)土地复垦的管理技术与模式。国外土地复垦立法与管理的经验,我国土地复垦管理的基本政策与任务,我国土地复垦的行政管理,土地复垦管理的主要技术与模式,土地复垦评价与验收。

(4)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类型,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原则、深度与程序,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方法,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实例。

(5)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技术。采煤沉陷地的土地复垦概述,平整与梯田复垦技术,疏排复垦技术,挖深垫浅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采煤沉陷地复垦技术新进展。

(6)露天矿土地复垦。 露天矿土地复垦的一般要求,露天矿土地复垦的主要机械设备,露天矿土地复垦的技术工艺,我国露天矿土地复垦实践。

(7)煤矸石山复垦技术。煤矸石山复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煤矸石山复垦的原则,煤矸石山复垦技术,煤矸石山复垦效果评价。

3.教学手段与方法

土地复垦学属于交叉应用性学科,具有涉及内容广、学科多等特点,在教学中要体现“少而精”与“宽而新”的原则,即在基本原理上注重体现“少而精”,而在介绍土地复垦学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体现“宽而新”。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比较法,实例分析法等,对土地复垦学进行教学。

(1)比较法

土地复垦工作在国外发展较早,通过比较国内与国外在政策制定、复垦方向选择、复垦技术方面的差距,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土地复垦,并进行自主的思考。比如,通过分析比较“reclam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的区别,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土地复垦概念的理解。而通过对比美国露天采矿管理与复垦法(Surface Mining Control and Reclamation Act,SMCRA)的颁布过程与中国近20年《土地复垦规定》与《土地复垦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可以找出国内国外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差距,引导学生对未来土地复垦研究方向进行思考。而通过对比国内外土地复垦方向与复垦技术的选择,将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明白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复垦方向耕地优先的原则,国外由于人少地多更注重复垦方向多样性的原则,而不是死板硬套的使用国外的技术与理念,因地制宜的采用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垦理念、技术、体系。

(2)实例分析法

土地复垦是应用工程型的学科,复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合理的利用由于生产建设损毁的土地,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实际工程的实施。通过实例分析,能够更形象的对复垦的相关概念、技术进行剖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授知识。例如,通过介绍山西王庄煤矸石山复垦失败的案例,可以很好地揭示酸性自燃煤矸石山的危害性及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从失败中发现问题,从成功经验中对技术进一步优化与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探讨

1.课程实习与实验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及软件,让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动手实践机会,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内容:

(1)土壤测试分析实验

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4学时的复垦土壤测试分析实验,主要了解土壤测试分析的一般要求,学习土壤测试分析的样品准备以及pH和电导率等土壤特性的测试分析。

(2)复垦规划设计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安排了4学时的运用计算机绘制复垦规划图的有关技术。使用CAD、MapGis、Arcgis等软件的使用,

此外,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由美国露天采矿与复垦执法办公室摄制的“美国露天开采立法、管理、复垦技术”(Introduce the reclamation law and management and surface mining recla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US)和由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土地复垦”等影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2.实践基地的建立

结合暑假实习、毕业实习与设计开展土地复垦的实践教学。2003年9月1日与山东省兖州市国土资源局签订了长达15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在这里,学生可以参观到井工开采煤矿导致的多种土地破坏形式,如坡地、裂缝、积水等,而且,该地有3个国家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可供参观,复垦工程全面,学生可以获得非常直观的认识。由本教学组教师指导的毕业实习和设计学生均到矿山企业实习,也可以参观矿山破坏土地及复垦工程。此外,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绿色北京”建设,在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全面的合作,重点是建立实习基地和参与其“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四、结束语

《土地复垦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对土地复垦学的产生与特点、课程的开设现状、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力争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推动土地复垦学科的发展,为培养更多有用的土地复垦方面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艳玲,胡振琪,李晶.《土地复垦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7):113-114.

[2]王世东,刘昌华,陈秋计,张合兵,常玉光.“土地复垦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02-104.

篇7

相较于其他大国而言,美国的历史较短,其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的过程与工业化进程同步,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工业遗产。从政府、大型企业到民间组织和普通民众,各方的群策群力,使得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再利用时常涌现经典案例。

1916年,美国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处,统辖管理全美历史及人文体系。1966年,《国家历史保护法案》通过并签署生效,为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下立法基石。1969年,“历史工程记录”计划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国会图书馆和土木工程师学会启动,负责将桥梁、水坝、铁路、工厂等历史工程和工业遗址进行测绘、记录、存档。

根据国家公园管理处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历史工程记录”计划等已经为美国境内3.86万个历史建筑及地点收录了近56万份测绘记录、照片、文案记录等,至今每年仍在陆续新增内容,并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

美国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寓于适当的再利用之中,模式多种多样。除了政府在立法和标准化“基础工作”方面的双重保障,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成为美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推动力。

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苏豪区”被公认为是世界城市内工业遗产综合开发利用的经典案例。这里过去有很多工厂仓库,聚集了纽约大部分的铸铁式建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原打算在这里兴建高架铁路,但由于可能危及这里的铸铁式建筑,引发反对。随着工厂陆续搬迁,一批艺术家对这里廉价的租金和宽敞的废旧厂房产生了兴趣,将其改造为颇具艺术感的工作室、展厅和摄影棚等,苏豪区人气飙升,区域面积也有所扩展。如今,这里不仅是“文艺青年聚集地”和时尚代名词,还转型成为纽约一个重要的综合商业区。

纽约曼哈顿高架铁路公园的建设,则被认为是工业遗产公益性开发的成功典范。曼哈顿西区的一条高架铁路于1934年通车,主要负责运送食品和工业制品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公路运输业急速发展,这条铁路逐渐废弃,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1999年,一些当地居民成立了非营利组织“高架铁路之友”,呼吁建设“高架铁路公园”,并作为公共空间重新利用。在该组织与一批社团、周边社区的积极呼吁和推动之下,这一创意获得了时任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及市议会的支持,布隆伯格2006年亲自主持了“高架铁路公园”的动工仪式。

公园的设计和植被等基本保留铁路原线的本来面貌,蜿蜒纵长的铁路线周边,点缀了木质长椅等特殊元素。大部分植物都是长得很高的草类,再现当年高架铁路被长期搁置而长出野花野草的感觉,也让居民和游览者在钢筋水泥间有了喘息空间。新景观“盘活”了周边社区,提升了周边地产价格,不少餐饮、文化店面或机构进驻沿线地区。人们还可以参加公园内的各种旅游、文化、艺术活动。“高架铁路之友”组织认为,工业遗产的重新开发和利用并非一蹴而就,离不开持续地注入“活水”,而文化就是“活水”的最佳源泉。

德国:变身“文化首都”

德国是欧洲传统工业强国,而位于西部的鲁尔区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更是德国“工业的引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逆工业化的阵痛,鲁尔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掘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价值,将倒闭的工厂厂区改造成为充满文化、教育氛围的博物馆、科研院所、艺术场馆等。

鲁尔区位于德国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中部,其工业发展有200多年历史,19世纪上半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工业区,也形成了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著名工业城市。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繁荣发展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鲁尔区开始出现逆工业化趋势,本地制造业竞争力持续下降,大批工厂破产、倒闭、外迁,数十万人失业,工业污染严重。

为彻底扭转老工业区的衰落,德国政府通过改变资助方向鼓励鲁尔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的资助,同时扶持当地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鲁尔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吸纳了煤炭和钢铁业削减下来的40%的劳动力。过去的工业城市也逐渐转型,多特蒙德成为保险和技术基地,杜伊斯堡成为货物集散和微电子业中心。

20世纪90年代,北威州政府希望借助埃姆舍尔公园国际建筑展为转型后的鲁尔区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建筑展历时10年,共开展了100多个项目,包括埃姆舍尔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研究中心建设等,甚至连当年挖矿形成的小山包也被用来作为游客休闲区域。

如今,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已被开发成一条成熟的旅游路线,总长400公里,连接区域内十余座城市。2010年,鲁尔区获得“欧洲文化首都”称号。鲁尔区城市联盟发言人延斯・哈普克告诉记者,鲁尔区2013年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专门奔着工业旅游而来。

鲁尔区转型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博物馆、展览馆模式。2001年被纳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埃森市“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个曾经的煤炭―焦化厂,如今成为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的中心站,人们在这里可以参观废旧厂房改造的鲁尔博物馆和世界知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矿区内废弃的铁路和火车车皮,被当地儿童艺术学校当做表演场地。

二是公共休闲空间。著名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原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曾是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经过改造,如今人们可以免费走进当年的旧厂区,爬上高炉,了解钢铁冶炼的全过程。厂区内大型煤气罐被改造成潜水俱乐部用于潜水训练,部分墙壁则成为攀岩爱好者的乐园。

三是综合商业体。拥有独特地理位置和便捷交通设施的奥伯豪森市,在废弃厂区上建起一座综合商业体,集购物中心、美食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等于一身,不仅成为鲁尔区购物中心,也成为欧洲规模较大的购物旅游中心,吸引了来自周边荷兰等国的游客。

如今,曾作为排污管道的鲁尔河及其支流被彻底清理,脏乱差的鲁尔区成功变身为美丽的大花园。

日本:找准主题理念

日本是亚洲最早开展产业遗产(即工业遗产)研究和保护的国家,日本的石见银山则是亚洲首例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这里,了解日本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经验。

石见银山位于日本海沿岸岛根县中部,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银矿山,16世纪至17世纪期间,这里的银产量曾占全球的30%。2001年,石见银山被列入日本国内的世界遗产推荐暂定名录,之后陆续有11处遗迹遗构追加登录,包括矿山、坑道,以及矿山城镇、银运输和出口的道路和港口等,展示了白银采掘、冶炼、运输等的整个流程。

岛根县教育委员会世界遗产登录推进室负责人鸟谷芳雄说,实际上,2007年5月石见银山首次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实地考察时,得到的评价是“普遍的显著价值”不足,建议“暂缓登录”,“当时对我们的打击很大,但并没有放弃”。

申遗团队认为,难点在于如何说明它与同类遗产的区别,界定其作为文化景观的范畴和意义。

后来,在日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下,申遗团队重点阐释石见银山以人力为基础的集约型矿山开发和“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普通矿山采用火药开山,露天采掘,而石见银山是人工开凿坑道,横向采掘,仅挖矿脉,避免破坏山体;冶炼方面,没有因为需要木炭燃料而乱砍滥伐,而是在有序砍伐的同时进行规划补植;由于采用灰吹法冶炼,没有产生水银等有害物质,银山的水和植被都未受到侵害,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也没有造成矿区病……

这种理念的变化扭转了局势,石见银山于当年6月申遗成功。鸟谷说,21世纪最需要持续的、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型的开发模式,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理念。正是这些500多年前就在银山施行的理念,最终打动了评委。“申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确立恰当的主题和理念。”

不过,这里的遗产保护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资金和人力不足,保存与利用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基础设施难以建设等。

对此,石见银山世界遗产中心文献研究员青木俊介说,今后首先将区分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分别制定保护对策,避免因过度限制而难以改建或开发。其次,将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形成“在生活中随手保护遗产的轻松氛围”。比如看到遗址需修复处就及时报告负责部门等。最后,还要培养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接班人。当地曾举行夏令营,邀请全国历史、设计、建筑等专业大学生实地探访遗址,这类活动还将持续下去。

英国:遗产保护先驱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英国留下了“巨大的财富”――18世纪的煤矿、铁矿,古老的运河,废弃的工厂等等。如今,这些工业遗迹已成为旅游手册上常见的旅游路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为英国创造了财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很多旧工厂倒闭,甚至被推倒重建。这一现象引起了英国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工业考古学”概念。这一学说很快得到英国专业考古机构认可,他们认为应该对工业革命与发展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

随后几年时间里,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逐渐酝酿,1963年,为建立现代化火车站,伦敦地铁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尤斯顿地铁站拱门被拆除事件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密切关注,对工业遗址加强保护的呼声日渐升高。

1973年,第一届保护工业遗迹国际大会在英国“工业出生地”,也就是世界第一座铁桥所在地什罗普郡召开。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了《下塔吉尔》,确定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并指出工业遗产的重要性,为工业遗产立法、保护、维修以及宣传提出指导性意见。2011年,《都柏林准则》更加细化了工业遗产的内容,使得工业遗产不仅包含静止的工业遗址,还涵盖动态的工业生产过程等。

横跨英国什罗普郡塞文河上的铁桥建于1779年,赛文河谷后因这座世界上第一座铁桥而更名为铁桥谷。河谷凭借丰富的煤铁资源、石灰黏土以及便利的水运渠道成为当时铁矿煤矿开发、瓷砖瓷器加工制作的天然摇篮。

1986年,铁桥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经过几十年的开发,铁桥谷一带废旧的工厂、作坊等已被规划改造成为10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和工业纪念地。改造过后的遗址不仅完好地保存了过去的工厂,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铁桥谷提供的数据显示,铁桥谷遗址地区每年接待50万以上游客。铁桥谷不仅每年为什罗普郡创造约2000万英镑旅游收入,同时也解决了数百人的就业。

篇8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旅游业经济总量就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超过汽车制造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成功举办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后,在经过不断努力、应对金融危机取得初步成功并迎来发展新机遇后,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北京将发展定位瞄准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首先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正是世界城市建设的基础。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拥有一大批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及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旺盛的旅游消费能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8%,旅游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经济基础雄厚,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67亿人次,接近全国接待总数的1/10,旅游总收入2442.1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5。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奥运遗产,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扩大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性文化活动、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的主要举办地,为北京开拓休闲度假、会议奖励、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2008年北京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上,共推出了8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780亿元。推介会的召开有效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如宣武会馆、大兴时尚体育公园、顺义鲜花港、通州运河文化等项目都有了实质性的推进有力地吸引了各种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如数字虚拟圆明园项目,推介会后吸引了十余家对于数字虚拟圆明园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商,慕尼黑啤酒节文化旅游项目推介后,大量的啤酒厂商、农产品提供商、牛猪鸡肉提供商、文艺演出嘉年华等设备和服务供应商纷纷登门拜访,洽谈合作事宜;部分重点项目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如时尚体育公园、密云县古北口古镇、印象长城文化旅游等项目均有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引来一些大型投资商进行洽谈,极大提高了2008年推介项目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2008年推介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借第十届世界旅游旅行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契机,按照合理布局、差异发展的原则,今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北京市旅游局,共同推出了涉及12个区县的50个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近550亿元。这些项目初步体现出旅游业和农业、工业、娱乐、文化、体育、商业等不同产业的融合,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带动作用。具体推介项目如下:

一、休闲娱乐类

1 长阳半岛温泉休闲度假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房山区长阳镇圣水北大街以北、小清河以西、京石高速公路以东及以南,总辐射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建设内容:规划建设长阳半岛温泉休闲度假区,并在区内设立百个各具特色的项目,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涵盖温泉、商务、购物、休闲度假旅游和滨水高端休闲运动度假等相关产业。

总投资:150亿元。

进展:项目前期工作已于2008年3月开始,目前度假区2000亩土地一级开发已基本完成。

规划条件:限高:居住18米,商业用地45米。容积率:居住1.6,商业用地1.2。

招商内容:具体招商内容包括滨水休闲大道、温泉景观大道、温泉休闲度假城、高端温泉俱乐部和长阳国际商务中心共5个项目。

招商方式:拟由企业直接投资建设,整体打造。

2 西山脚下的未来城――西埠头旅游地块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海淀区北部新区苏家坨镇,大西山风景旅游区东侧中部。

建设内容: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科技主题顶级酒店及其商务会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西山脚下的未来城”。

总投资:28亿元。

进展:目前为空地,规划条件为旅游用地,一级开发已完成。

规划条件:旅游度假用地(A-1):用地面积共26.03公顷,主要功能为住宿、餐饮、娱乐、商务、会议等。容积率为0.7,建筑控制高度为12米,建筑密度为25%,绿地率为50%,总建筑面积为18.22万平方米。

审批情况:规划、土地、环保、交通各项手续均已具备。

招商条件:招独立运营、对旅游开发及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资金充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的投资商。

合作方式:拟由企业直接投资建设,整体打造。

3 天下美色休闲度假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海淀区。

建设内容:拟打造以低碳科技、绿色生态为基础,集饮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模式。建设一座以名食文化为基本创意,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价值,以低碳循环为技术支撑的名食文化、主题旅游生态公园。

总投资:80.8亿元。

项目主体:清华紫光集团

进展:项目处在规划概念期,立项、土地、规划等各项手续都在办理当中。

招商条件:投资机构或独立运营、对旅游开发及经营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资金充裕,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的投资商。

合作方式融资或股权合作、子项目分享合作均可,融资额30亿元。

4 创意北京文化产业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

建设内容:“剧场聚集文化产业园区”。计划建成“演出娱乐街区”,新建并以剧场演出为核心,发展酒店、购物消费、办公区及生活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体系。

总投资:43亿元。

规划条件:总用地面积54.36公顷,性质为产业用地。

审批情况:土地、规划、环保、交通各项手续已具备。

招商条件:境内外有独立法人资格机构(剧院投资商、建设商、使用方,商业机构,酒店连锁机构等);具备对本项目全部或某功能平台或某重点项目的投资实力。

合作方式:由四季青镇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及地上工程部分的建设,其中室外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到位,商业、酒店、创意工作室、剧场建设至初装修,内部装修由投资商按照自己风格建设。

5 石景山游乐园梦幻世界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石景山游乐园内。

建设内容:拟建设一座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的,融汇了娱乐、购物、餐饮等多功能的,具有游乐业世界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大型室内主题乐园。

总投资:13亿元。

招商主体:北京石景山游乐园。

审批情况:自有建设用地内建设,土地、规划、交通、环保各项手续均已齐备。

规划条件:规划用途为娱乐设施,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容积率0.35,限高45米。

招商条件: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6 中国国际马球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延庆县康庄镇小曹营老村。

建设内容: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大型国际马主题会展(马・世博会)、马球博物馆、以马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建设大型马主题公园、高端商务会议中心、马术培训中心、国家马术队训练基地和我国良种马的繁育基地。

总投资:14亿元。

招商主体:北京市阳光时代马球运动有限公司。

审批情况:现有90亩旅游用地,拟结合规划调整,将现有园区东侧约493.3亩荒地纳入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

招商方式:马球博物馆、商务酒店等项目合作或投资均可;也可在周边合作建设其他相关配套设施。

二、生态度假类

1 延寿・生态养生休闲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延寿镇境内。

建设内容:打造延寿・国际旅游新镇: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涵养区发展创新基地、生态与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桃下路贯穿整个景区并联通两条国道,可以大杨山为依托,与延寿镇建设结合综合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沟峪经济。

总投资:36亿元。

规划条件:延寿镇编制已批复,镇域内约有800亩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建设可与镇区建设相结合。

招商内容:根据其主题定位和各区域特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养生、青少年教育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2 西集镇潮白河生态旅游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通州区西集镇东北部。

建设内容: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休闲度假疗养中心。

总投资:8亿元。

规划条件:本项目休闲度假疗养中心取得了市规划委的批复,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0,限高12米。现有部分地段已开始景观建设。其中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总用地面积2100亩,不改变原有农地用途。

招商内容:休闲度假疗养中心和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均可与有关投资机构及有丰富旅游开发经验的公司合作建设,也可与投资商整体合作开发。

招商条件: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

3 长沟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房山区长沟镇中心区。

建设内容:本项目拟打造集中展示长沟水乡、健康主题的形象窗口;与镇区功能与周边用地功能充分整合,形成镇区公共服务、特色商业、休闲度假综合功能集聚区。包括:一是时尚水街;二是创意SOHO街区,三是商务酒店;四是健康社区。

总投资:13亿元。

项目进展:该项目起步区(一期)240亩地上物评估和补偿工作已完成,前期勘探、测绘工作及一期240亩的规划设计方案已顺利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办理前期手续。

招商内容:拟面向投资、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4 三海子商务氧吧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大兴区东北部。

建设内容:以正在规划建设的“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的三海子郊野公园为基础,依托三海子郊野公园自然资源,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休闲娱乐旅游、国际会议型酒店、国际青少年湿地科普基地。

总投资:10亿元。

项目进展;三海子郊野公园已经开工建设,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开工最早的,土方工程已完成,2000亩水面已挖好,正在做景观建设。

规划条件:根据郊野公园的规划条件,可拿出500亩左右建设用地用于经营性开发。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境内外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具备对本项目全部或某一子项目的投资实力或运营管理能力;熟悉旅游产业、有大型公园或是本项目中其他予项目策划经营案例者更佳。

5 云蒙山风景名胜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密云县云蒙山内。

建设内容;结合云蒙山的地理特点,旅游路线设计等因素,重点开发5大特色主题项目:大型户外活动基地、音乐阳光度假村、青少年生态环保科普基地、国际商务会所、绿色汽车营地。

总投资:30亿元。

规划条件:根据石城镇旅游用地规划,游览设施用地共5.2公顷。已确定的中部区域属于密云县石城镇石城村,开发项目土地性质现为集体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

招商内容:根据总体定位和各区特点,拟面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休闲度假及商务会议项目投资运营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境内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具备本项目合作或某一功能平台或某一重点项目的投资实力;熟悉旅游风景区,有一定经营实力。

6 莲花山大景区旅游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延庆县与昌平区交界处,大庄科乡范围内。

建设内容:建设旅游休闲,文化演绎、户外运动等功能设施,以莲花山主峰为核心吸引物,以峡谷长城为依托,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市民提供高级康体养生的度假场所。

总投资:27.7亿元。

规划条件:本项目的建设主要有两个区域,即莲花山自然风景区和峡谷长城风景区。莲花山自然景区在现有开发基础上,定位于“登仙之路,探秘之旅”,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道教文化体验和自然观光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峡谷长城风景区定位于“探峡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长城尽揽千山万壑”,提供长城文化体验、峡谷探奇和乡村旅游的多功能体验式旅游目的地。

招商内容:旅游产业投资商整体或部分打造,以低碳为主题进行保护性开发。

招商条件:政府引导下的合作经营、合资经营、承包经营或委托管理。

三、传统文化类

1 历史大栅栏、文化琉璃厂旅游街区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宣武区东北角。

建设内容:M地块:东至规划延寿街南段、西至南新华街、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北至臧家桥胡同。规划总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C、H地块:C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3.7万平方米;H地块规划总用面积3.8万平方米。C、H地块规划总建设用地面积6.9万平方米。

总投资:71亿元。

招商主体:宣武区旅游局。

审批情况:原有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规划。

招商意向:拟面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2 浓缩的京味儿――天桥剧场群项目

项目地点;宣武区天桥街道地区。

建设内容:项目规以“传承华夏文明、汇集演艺国粹、创新传统艺术、引导潮流消费”为旗帜,以“便捷化的市政设施、时尚化的文化氛围,和谐化的发展环境”为基础,以演出本身和相关娱乐产品供给为主要特色,聚集文化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营建合理的传统演出场所体系,提供满足时尚需求的视听、娱乐、休闲综合服务,满足首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需要,打造以综合演艺体验为主,兼具专业功能的“演艺休闲乐园”。

总投资:10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区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周边基础设施完备,水、电、气、热、电信、电视等市政条件均具备。

规划条件:规划用途为酒店及写字楼等,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容积率:2.74;限高:18米。

审批情况:原有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

招商条件:整体招商合作。

3 十三陵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昌平区现十三陵镇、长陵镇镇域内,合并后的十三陵新镇镇域内。

建设内容: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前提之下,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紧密整合遗产度假产业、生态商务办公、商务休闲产业、运动休闲产业、民俗休闲业等共赢发展的产业架构。包括农林体验基地项目、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中心服务功能区建设项目、运动休闲体育项目。

总投资:37亿元。

项目进展:昌平区成立旅游委,由政府主导、统一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审批情况:结合十三陵镇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建设。

招商条件:面向境内外投资实力或运营管理能力;熟悉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或是本项目中其他子项目策划经营案例者更佳。

合作方式: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股份合作开发,专业项目管理合作、分区域开发或整体招商合作均可。

4 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

建设内容:门头沟区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以东斋堂、西斋堂两村为产业核心区,自西向东由西斋堂文化体验区、商务会馆区、商业服务和旅游集散区三部分组成,拟在用地范围内建设斋堂艺术休闲区、西斋堂古镇文化区、老宅旅馆、艺术・家等主题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总投资:15亿元。

招商主体:门头沟区斋堂镇政府。

审批情况:土地、规划等各项手续均已办理,有540亩建设用地指标,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备。

招商内容和方式:西斋堂文化体验区、商务会馆区、商业服务和旅游集散区均可与投资商整体或分别合作。

招商条件:具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四、农业旅游类

和城农业CBD――中华农博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大兴区魏善庄镇。

建设内容:以农业与旅游休闲结合为主题,提供各种采摘节的活动场所,并通过农业旅游产业带将周边的酒店、时尚体育公园、野生动物园连接起来。打造综合休闲度假产业区。

总投资:17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区周边庞安路与中轴线均已拓宽,项目区原有120亩建设用地,其他不改变农地用途。目前,项目正处于建议书批准阶段。

招商内容:中华农博园建设目前尚处于一期阶段,根据总体定位和区县特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大型投资商整体打造、或者分项合作。

五、工业旅游类

中国溶洞矿山博览园项目

项目地点:位于北京房山区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内。

建设内容:本项目以房山区河北镇为重点,以大石河整治、景区道路修复改造为依托,利用废弃厂矿遗址,开发以煤炭和矿山资源为主题的矿山遗址公园。通过建设连接石花洞、银狐洞与矿山旅游铁路的垂直观光电梯,使矿山遗址公园与溶洞地质公园融为一体,建成中国溶洞矿山博览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800亩。

总投资:3.5亿元。

项目进展项目单位与京煤集团已初步达成土地的合作开发意向,项目用地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之中,建设内容不改变现有土地规划条件。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工业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伟拟采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吸收投资方以资金入股,项目方以现状旅游资源评估价值入股。

六、旅游集散镇类

四个山区旅游集散镇

项目地点位于四个远郊区县,是各区县发展重镇,示范拉动地位突出:

平谷:大华山――平谷西北部区域中心镇

密云:溪翁庄、石城―一密云县城北部重镇

怀柔:汤河口――怀柔北部山区中心镇

延庆:八达岭――延庆门户重镇

招商内容:拟面向旅游基础设施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管理运营、文化创意项目投资运营、健康管理与运动健身、养老与康体服务等门类进行重点招商。

招商条件:具备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

七、汽车露营地类

北京市汽车露营地建设项目

项目地点:

国际汽车露营港:朝阳区蟹岛度假村内

通州区温榆河:宋庄镇温榆河

密云司马台:古北口镇汤河上下井峪村(一期)

平谷区物泽天美:山东镇大北关村北山东沟

延庆县上奶山:千家店镇上奶山村

昌平区海子沟:兴寿镇海子村西南

房山区十渡:十渡镇西关上村

房山区大石窝:大石窝镇下庄村

招商意向与条件:

招商意向:面向有适合本项目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相关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经验的投资机构及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公司招商。

合作条件和方式:通过合资、合作开发、股份制参股或其他方式合作。

篇9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0-01

一、引言

21世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阻碍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2013年,国家发改委共确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12%为成长型城市,53%为成熟型城市,26%为衰退型城市,9%为再生型城市。

处于衰退型的城市由于其资源开发殆尽,已经达到资源总量的70%以上,就业压力倍增,城市发展失去活力,因而又被称为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以下问题:1、长期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3、缺乏创新性,过度依赖资源开采;4、观念落后,单纯追求GDP而忽视绿色GDP。

二、案例

1.从“工业明珠”到“罪恶之城”的底特律

2013年,曾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的底特律申请了破产,它曾是美国的第四大工业城市,鼎盛时期人口有185万,现如今只有70万,减少了一半以上,全市的废弃建筑物高达7.8万栋。由于汽车产业的没落,底特律对外已有180亿的公共负债,因为资金的短缺,全市只有约1/3的救护车可以调动出行,人们的医疗无法保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城市走向破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生产的汽车差距越来越小,为了降低成本,许多汽车制造企业将工厂设在了世界各地。当前,日系车占据了美国约1/3的市场。底特律汽车工业市场份额下滑,直接导致了底特律人均GDP的下滑。汽车工业的衰落同时导致了底特律失业率的上升,2012年底特律失业率高达18.3%。而失业率的上升必然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仅一年内暴力犯罪案件就高达13.6万起。此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种族歧视而诱发的暴力事件让大量的白人中产阶级离开了底特律。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大量的人口外流,以及汽车工业的一蹶不振使得底特律的状况每况愈下。同时,底特律汽车工人的保险和福利在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本来就因为汽车行业的衰败而入不敷出,面对汽车工人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举债度日,连续七年财政赤字,在2013年,财政赤字的总额更是高达2.38亿元。底特律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如今留下的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噩梦般的城市。

2.“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贾汪

贾汪区是徐州市辖五区之一,是一座因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曾经以煤炭为支柱性产业。2002年起,煤炭资源枯竭,贾汪的经济结构也因此暴露出许多问题。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确定了贾汪区为我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贾汪因此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机遇。

由于长期高强度地开采煤炭资源,贾汪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塌陷地面积达到7500hm?,并且仍以每年110hm?左右的速度塌陷土地。大小26座矸石山堆积量约1650万t,占地面积近70hm?并且不断增加。2001年由于一场矿难,贾汪区120处小煤矿被永久性关闭,3亿元资产受损,地方财源锐减,3万人失去就业岗位,运输、港口、供电、服务等行业都遭受重创,经济跌入谷底。

为了促进贾汪的转型,区政府发挥本地传统产业特色和优势,以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材机械等产业为重点,大力打造“江苏徐州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园”。凭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贾汪带领全区25家水泥厂,7家粉磨站,达到目前800万吨的水泥生产能力,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和主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与此同时,贾汪推进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和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主导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经过多年努力,贾汪城市森林覆盖率达24.9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3年保持在92%以上,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区”、“全省绿化造林先进区”等称号。

三、总结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摆脱对本地区资源的过度依赖,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此问题上无论是底特律的破产,还是贾汪的成功转型,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方向:

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许多因矿而生的城市来说,他们将矿产资源的开发作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一旦矿产资源枯竭,城市就会迅速衰退。促进产业升级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城市脱离困境,例如美国的休斯顿,它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将城市的主导产业由石油开采变成了石油研发,成功从资源型城市向技术研发型城市转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2.改善投资环境

我国的自然资源中以煤炭丰富为显著特征,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井下大面积踩空,容易造成地面沉降,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此外,在洗选煤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想成功转型,必须顺应当代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城市。此外,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加强道路、通讯、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以吸引外商投资。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全国2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城镇失业率大于20%的城市有6个。过高的失业率无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城市转型必须要人为本,只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才能够进入稳定的状态,下一步才能谈到发展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在这一阶段应处理好社会福利的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同时还可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的培训,鼓励人们创业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人们无后顾之忧。

篇10

良好开局

《决策》:2016年是“一江两岸”的新铜陵起航元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一年铜陵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倪玉平:2016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顺利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从数据指标来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153.8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收入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增长12.5%,增幅居全省第5位。另外,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万元GDP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大成效。这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8.8%提高到30.6%,居全省第2位。铜材加工突破175万吨,超过电解铜产量43万吨,铜产业朝全链条、高价值方向延伸;新能源汽车从部件生产向整车制造、智能制造迈进;电子信息产业由元器件、印制电路板向手机等终端产品拓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4%,提高2.3个百分点。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的城市,打造循环经济升级版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铜陵市新的动能正在加速形成。项目投资为增添动能厚植根基。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增长58.3%。民间投资累计完成886亿元,增长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安博电路板、松宝、耐科、零点机器人等10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在传统动能方面,产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力,全年技改投资突破40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0%,13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评估审核。在新兴产业动能方面,铜基新材料集聚基地投资增长25%,产值达686亿元;首批4家市级基地建设全面启动。此外,招商引资也有力推动了新旧动能的转换。例如我们引进了年产800万台手机生产基地、北京特高压导线及核电缆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创新创业培育新动能出现可喜变化。建成众创空间17家,3家“星创天地”成为全国首批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电商产业园区,新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105.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0.6%。

《决策》:一直以来,铜陵都扮演着改革先锋队的角色,过去的一年里,铜陵是如何加速推进重点改革的?

倪玉平:深化改革开放能够不断增强发展活力,2016年,我们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年度41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方面,围绕提质增效,铜陵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措施,着力推进“去降补”任务落地见效。可以说,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看,关停落后产能企业14家,淘汰小矿山7家,关破重组一批“僵尸企业”,成功化解PCB产业链债务风险。另外,通过一系列房地产调控举措,盘活商业地产47万平方米;减少商品住房库存4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上年底18个月下降到13个月。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化解企业不良资产43亿元,规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1.33个百分点;争取置换债券化解政府债务49.7亿元,政府平台融资成本控制在6.5%以内;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35亿元,用电大户全部实现直供电。

另一方面,我们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例如,“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权力清单在全省率先上线,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五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多规合一”联合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运行,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257个工作日缩短到56个,这一试点经验得以在全省推广。此外,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阳光分班”成为中央改革办推介的典型案例;校长职级制改革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医联(共)体实现四级全覆盖,“医养结合”试点有序开展。

招牌动作

《决策》:2016年,铜陵组织实施的“生态建设提升年”、“规划引领突破年”、“精准扶贫和棚改攻坚年”活动取得哪些成效?

倪玉平:应当说,去年铜陵开展的“三个年”活动取得不少新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铜陵市强力推进生态治理项目,围绕大气、水、土壤“治污三大战役”,共安排重点治理项目118个,总投资152.9亿元。针对大气污染治理,开展了“攻坚行动”和环保执法“零点行动”;针对水环境治理,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大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另外,绿化和森林增长持续提升,完成矿山生态治理修复项目23个。与此同时,启动循环经济“8311”升级行动,推进节能减排五类典型示范和六化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全国领跑。

二是规划引领取得新突破。一方面完善规划体系,修编完成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枞阳县总体规划,陆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1+13”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江北港新区等重点专项规划。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整合24个部门6大类80余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一张图、基础数据一个库、行政审批一网清、运行管控一条龙。

三是扶贫和棚改攻坚取得新突破。铜陵市的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9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21个贫困村满足出列条件。财政与社会各方投入资金4.4亿元,22个村集体和2350户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精心实施38项民生工程,民生类财政支出128亿元,占总支出的85%,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先进位次。另外,棚改攻坚强力突破。全年棚户区改造完成6608户,占计划的94.5%,实现棚改“大头落地”目标。3110户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决策》:“三个年”活动可以说是铜陵的招牌动作,也呈现出诸多亮点,那么在新的一年里,铜陵又谋划出怎样的新思路?

倪玉平:“三个年”活动已经成为铜陵的经典自选动作。新的一年,按照“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思路,聚焦事关全局、关乎长远的重点问题,我们也做出新的谋划:

开展产业集聚基地推进年活动。“三重一创”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更是铜陵市打造产业升级版、推动转型跨越的关键举措。具体的目标有以下几个:要实现省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完成产值800亿元、税收10亿元,在全省争先进位;要加快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市级集聚基地建设,力争1-2个升为省级基地;要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要加快实施超级电容、纳米复合材料等5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建设年活动。应该说,特色小镇是孕育新业态、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创新创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塑造城市空间形态和内涵品质的重要探索。下一步,我们要突出产业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手段,重点打造皖江创新小镇、大通文化旅游小镇、西湖文体小镇、天井小镇。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镇,为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

开展协调发展提升年活动。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要求,更是铜陵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是我市“十三五”发展三大战略之一。2017年,我们要围绕强基础、促均等、惠民生,统筹布局,细化安排,加大补短板力度。例如,向江北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设施短板发力,向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短板发力,向社会保障、扶贫开发、饮水安全、乡村环境等民生短板发力,从而促进江南与江北、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加快协调发展步伐。

乘势而上

《决策》:2017年,铜陵的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格局?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倪玉平: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中央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都为铜陵加速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创优争先,全力把铜陵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在数字目标方面,我们预期取得的成绩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22个贫困村出列、3.1万人脱贫;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具体来说,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项目导向,结合五大发展理念,重点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实施创新发展行动,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二是实施协调发展行动,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三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四是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五是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决策》:目标已定,蓝图绘就,铜陵要实现既定的发展任务,需要选准哪些着力点?

倪玉平:推动发展,政府要找准抓手,持续用力。针对2017年的具体情况要重点突出“三个抓手”:

第一,抓项目。应该说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第一抓手。紧密结合刚刚提到的五项重点工作,我们要谋划建设这样一些项目:推进一批智能化、新能源、充电桩、特色镇等创新发展项目建设;推进一批路、水、电、管网等城乡协调项目建设;推进一批环保、复绿、植绿、岸线整治等生态绿色项目建设;推进一批铁路、对外通道、港口、景区等扩大开放项目建设;推进一批城市功能品质完善提升、棚改扫尾、扶贫攻坚、市区畅通、污水和垃圾处理、水体治理、美丽乡村等民生共享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