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信息化解决方案

篇1

Abstract: For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digital campus for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ent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server virtualization and uses the VMware vSphere for the re-integration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campus network server.

关键词: 信息中心;服务器;虚拟化;VMware vSphere

Key words: information center;server;virtualization;VMware vSphere

0 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师生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信息化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提供高校基础支撑服务的信息中心来说,采用传统的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多的需求和校园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信息中心面临着服务器数量增长过快、平均资源利用率低、耗能高、管理难度大和可扩展性差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变高校信息中心所面临的这种状况,已经成为高校信息中心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高校信息中心传统服务器硬件平台面临的问题

高校信息中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陆续部署各种所需的业务系统。一般情况下,一个具体的业务系统至少会有一台服务器,但这种配置模式会给高校信息中心带来诸多问题:

1.1 成本越来越高。随着高校具体业务系统的增加,所需的服务器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还要增加与这些服务器相配套的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电源、机柜等基础设施,导致信息化建设花费的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占用较多的物理空间。

1.2 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较低。为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服务器的各类硬件的配置一般按照该业务系统的峰值资源进行配置,但并不是所有服务器都会被经常访问,这就导致了一些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较低,统计显示当前服务器平均利用率在10%-15%之间,存储利用率在30%-40%,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虽然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高,但是在遇到大规模并发访问时,服务器的压力依然很大。

1.3 部署一个新的业务的时间周期较长。一般需要经过预算、采购、系统安装、调试、测试和上线等几个阶段,业务需求难以及时响应。

1.4 服务保障水平较低。高校大多数的应用系统均采用单台服务器的部署方式,即一台服务器对应一个具体的应用,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服务就会出现中断。

1.5 高校信息中心一般会采用多种品牌的服务器,服务器之间的兼容性较差。不仅维护成本高,并且为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带来不便。

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在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是当今的热门技术之一。虚拟化技术可以把基于硬件的物理设施和基于软件的系统程序进行分离,在一套物理硬件设施为平台的基础上,创建若干个不同的虚拟机,每一台虚拟机都有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各个虚拟机独立运行,并行工作。虚拟化主要包括处理器虚拟化、内存虚拟化、I/O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是指将服务器的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几十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每台虚拟服务器就像是单独的物理服务器一样,都可以根据业务系统的不同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和其他软件资源,并且服务器能够在多个操作系统之间无中断地进行自由转换,互不影响。这样的处理方式让CPU、内存、磁盘、I/O及各种接口等硬件资源变成可以动态管理和分配的“资源池”,让其不再受物理运行环境的限制。虚拟系统根据总任务的负荷量,以及每台虚拟机的工作情况,可以对“资源池”进行再次规划调整,实现对“资源池”中资源的监测和按需分配,从而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服务器的整合。服务器虚拟化改变了旧的网络数据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功能数据操控平台,实现了服务技术的创新改造。

目前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比较流行的主要有思杰的XenServer,微软公司的Hyper-v和VMware公司的ESX Server。思杰的XenServer是一款基于Xen hypervisor的开源虚拟化产品,因为hypervisor最早应用于Linux服务器,所以XenServer的最大价值主要是围绕Linux服务器实现的。微软的Hyper-v采用Hyperisor内核架构,Hyper-v可以提供高效的分区间通讯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建高性能的虚拟I/O架构,并且充分利用Windows驱动模型,以便提供广泛的硬件支持。Hyper-v的优势在于它是免费的,由于Hyper-v是与Windows Server集成的,所以它主要运行于微软的操作系统之中。VMware公司的ESX Server可以直接安装在裸机上,并允许多个未经修改的操作系统及其应用程序在共享物理资源的虚拟机中运行。虚拟机的虚拟设备驱动与ESX内核里的物理设备驱动直接相互连接,ESX虚拟机可以为其虚拟设备使用现成的驱动。并且VMware ESX Server能提供完全动态的资源可测量控制,适合各种要求严格的应用程序的需要。可以说VMware ESX Server适用于任何环境的虚拟计算机软件,它的架构是建立在直接执行虚拟机编码和二进制译码的基础上,可以使大多数能在X86上执行的操作系统都能在虚拟机上运行,而不需要任何修改。目前来说,高校信息中心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使用较多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为VMware公司的ESX Server。

3 VMware vSphere简介

vSphere是VMware公司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数据中心虚拟化套件,提供了虚拟化基础架构、高可用性、集中管理、监控等一整套解决方案,目前最新版本为5.5。在vSphere5中,可以通过vSphere Client远程连接控制,在ESXi服务器上创建多个虚拟机,为这些虚拟机安装好Linux/Windows Server系统,使之成为能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的虚拟服务器,这些虚拟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都不比普通的硬件服务器差,而且还易于管理维护。VMware vSphere的主要功能和组件如图1所示。

其中,VMware ESXi虚拟化管理程序体系结构提供强健的、经过生产验证的高性能虚拟化层,允许多个虚拟机共享硬件资源;VMware vCenter Server可为所有虚拟机和vSphere主机提供集中化管理和性能监控;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DRS)通过跨主机自动平衡负载,根据业务优先级调整计算资源;Big Data Extensions在vSphere上运行Hadoop工作负载,以实现更高的利用率、可靠性和敏捷性;vSphere vMotion支持在不中断用户使用和不丢失服务的情况下在服务器之间实时迁移虚拟机;vSphere High Availability可在硬件或者操作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在几分钟之内自动重新启动所有应用程序,实现经济高效的高可用性;vSphere Data Recovery可为小型环境中的虚拟机提供简单、经济高效、无的备份和恢复。vSphere vStorage Virtual Machine File System(VMFS)允许虚拟机访问共享存储设备,而且是其他vSphere组件的关键促成技术。

4 高校信息中心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使用虚拟化软件VMware vSphere,实现高校信息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至少需要2台配置相同、性能相对较高的X86服务器,这个可根据学校的具体业务系统的需求进行决定,本文以2台服务器为例进行介绍。需要一台光纤存储阵列、2台光纤交换机、VMware虚拟化软件和管理中心Virtual Center。服务器虚拟化结构图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利用VMware公司的虚拟化软件,将2台服务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硬件平台,搭建出服务器集群。然后在每个ESX主机上,虚拟出若干个虚拟主机,一般为5-7个虚拟机。分别支持该校原有的业务系统。这些虚拟主机都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化,根据具体业务系统的需要,安装相应的操作系统,大部分为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一小部分为 Linux操作系统,然后在操作系统之上部署相应的应用软件。②2台服务器与一台光纤存储阵列通过光纤交换机,以双链路方式组成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然后2台服务器之间相互做地址解析,建立虚拟化集群。③安装Virtual Center管理工具对虚拟化集群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安装ESX的补丁和更新。④配置虚拟服务器,包括CPU数量、内存大小和虚拟网络类型等。

所有的配置完成之后,2台服务器就组成了DRS负载均衡集群,所有的应用可以根据系统的负载自动在2个节点之间进行迁移,迁移主要是通过VMware vMotion来完成,不会发生应用中断这种情况。后端采用双光纤交换机共享一个FC-SAN存储网络,所以任何一台交换机或者服务器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运行。

服务器虚拟化部署完成后,信息中心的软硬件成本、能耗等对比如表1所示,整合的服务器数量按15台计算。

5 结束语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一个趋势,应定期对服务器进行优化改进,使其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服务器的运行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而且还可以降低服务器的维护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虚拟机的在线实时迁移,既保障了服务的延续性,又避免了单点故障的发生。此服务器虚拟化方案不仅解决了传统信息中心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具备灵活的扩展能力,适应了信息化长期发展的需求。但是服务器在虚拟化改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也为运行于虚拟平台上的应用和客户操作系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孟凡立,孙荣,徐明.高校虚拟化数据中心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62-66.

[2]王栓杰,李春鹏,王昌盛.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2,5:74-77.

篇2

行业信息化

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科科技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国家信息安全服务的安全工程类一级和灾难恢复类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3级认证、辽宁省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计施工一级资质、软件企业的双软认证等多项专业资质。研发创新是荣科科技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注重“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研发创新体系,从研发理念、组织机构、研发流程到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以保持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于2010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获得专利及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数十项,软件著作权一百多项。

荣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作为IT服务领域最具投资价值与发展潜力的上市企业之一,是具有领先优势的重点行业应用系统与IT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以数据中心集成与运维服务,社保、医疗、卫生与政府行业应用系统与金融外包服务为重点,覆盖客户IT信息系统咨询、行业应用系统研发与实施等业务类型,从而实现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从规划、研发、建设、运维各阶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的提供,实现客户信息化需求与IT服务的无缝衔接。

公司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技术体系架构和技术服务团队,包括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软件架构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及各类工程师等。公司在北京、铁岭建立了全资子公司,在大连设立了分公司,在长春、哈尔滨、西安、贵州等地设有办事处,逐步搭建起以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为重点,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放心、感动、祝福式的荣科服务。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科科技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取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贰级资质、国家信息安全服务的安全工程类一级和灾难恢复类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 3级认证、辽宁省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计施工壹级资质、软件企业的双软认证等多项专业资质。公司属于科技创业型企业,研发创新是荣科科技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注重“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研发创新体系,从研发理念、组织机构、研发流程到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构建,以保持技术的不断进步,并于2010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获得专利及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数十项,软件著作权一百多项。

公司客户主要覆盖在金融、社保、电信、电力和政府等信息化重点应用领域,公司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持续的创新能力、领先的技术优势、卓越的服务水平和强大的销售推广能力,借助管理创新,坚守“永不抱怨、永不放弃、勤俭创新、爱人如己”的企业文化,实现与员工、客户、社会和谐共赢发展。

优势及特点

持续的技术和服务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上坚持不断创新。荣科科技自主研发的绿色智能监控系统很好地满足客户节能减排、先发预警等要求,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公司以先进的外包服务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IT服务,响应金融机构全方位的IT需求。金融IT外包服务方面的运营外包模式已经确立并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技术服务能力

公司具备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全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公司凭借多年实践经验,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业务模式,结合国内外先进的IT服务经验和技术,快速分析客户需求,形成解决方案并加以研发与实施;逐步搭建起以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为重点,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持续跟踪并及时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向客户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公司具备较为全面的技术服务能力,针对重点行业客户提供规划、研发、集成、运维等一体化的IT服务,实现客户信息化需求与IT服务的有效衔接。

企业贡献和表现

东北地区领先的IT服务提供商之一

本公司长期专注于东北地区的IT服务市场,形成了以辽宁为中心,向外逐步扩张的战略格局。目前,公司数据中心第三方服务、社保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在东北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

数据中心第三方服务

公司凭借灵活的市场运营机制、大量通过原厂技术认证的工程师队伍、畅通的备件渠道和高效的备件管理,以及在电信、电力、交通等行业良好的客户资源,已经在东北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社保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本公司在东北地区社保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0.85%、2.58%、3.22%,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本公司的社保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获得客户认可,随着本公司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社保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的占有率将会不断提升。

金融IT外包服务市场

作为本土企业中在东北地区金融IT外包服务的先行者,本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积累了一些优质客户和服务经验,在东北地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公司不断通过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上的创新,满足金融机构全方位、个性化的需求,并通过与铁岭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合作,拓宽业务渠道。从未来趋势上看,随着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开展,本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在东北地区的领先优势。

客户反馈

新疆克拉玛依市卫生综合平台:荣科科技凭借在行业内的成熟经验快速为克拉玛依市政府、市卫生局搭建符合国家标准、适应地区发展现状的卫生综合管理系统,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提供有力依据,并得到自治区领导、市领导等的赞扬与肯定。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相关系统:荣科社会保障五险合一系统,整合了原有社会保障业务,实现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障业务统一经办,五险一卡通用,真正实现了金保工程同人同城同库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劳动力市场系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业务系统。系统在省内多个地市进行推广。目前系统运行稳定、用户非常满意。其中葫芦岛市被列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荣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解决方案被国家评为金保工程优秀解决方案。

篇3

京东大客户部副总经理李靖在接受《 中国信息化周报 》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提到,无论是技术,还是商用模式的创新,他们都希望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然后再把步子迈得更大一点。细数京东企业购这一年来的战略部署,其中也不难发现,每一次模式的创新和布局的推进,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宏大的棋局已经展开

在4・26战略会上,京东针对企业级市场了商用、服务和品牌三大战略。之后又相继了“翼采”平台和企业采购移动解决方案,从而打造成了“智、慧、云、翼”平台+移动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企业采购解决方案体系。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此时,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显然不再受用,而是需要京东企业购提出更加细分、精准的解决方案。

通过“蜂巢”大数据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挖掘之后,京东企业购提出了面向外企以及制造业企业的行业解决方案,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并进一步实现了精准营销。“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个交易平台,仅仅去帮助厂商卖产品,我们一定要在这中间为客户提供一些增值服务,未来所有的商业模式也都会基于此去展开。”李靖如此说道。

京东商用四处出击

京东商用战略在之初,就提出构建“需求+营销+交易+金融+供应”的垂直整合闭环产业链,并建设面向“客户+厂商+服务商+咨询商”的共享开放平台,从而使商用采购主体发挥专长,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发展到现在,整合闭环产业链+建设共享开放平台仍然是京东商用的主要模式。通过“蜂巢”大数据系统、“商用场景化解决方案”、“商采通”、“企悦管理”等智能采购工具的应用,来解决传统商用模式存在的企业采购不透明、采购过程复杂、内部组织合作有障碍、信息化采购平台无法自动化、采购过程从长尾走向烂尾等难题。

在上个月举办的华东分享会上,京东商用联合惠普共同了商用笔记本电脑产品。而在此次华南分享会上,京东商用又联合康佳了最新商用电视以及康佳电视版广告机系统。

深圳市康佳商用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跃军表示:“通过跟京东的合作,我们达到了双赢。比如,京东为我们带来物流配送,不仅如此,在市场需求上,京东为我们提供大数据精准定位。对于京东来说,也可以利用我们遍布全国的服务维修网点,有效保障京东服务质量。”

京东商用联合惠普和康佳等厂商新品的模式,其实在京东内部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他们每个月在线上线下都会有类似产品。李靖表示:“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不断探索符合商家专业的产品,并精准推送到有相应需求的客户手上。”

另外,李靖也提到,在华东,外企比较多,华北就是政府机关和高校、研究机构比较多,在华南民企更加多一些。所以不同客户类型和不同行业有所不同,所以导致每个区域的营销策略和销售模式,包括跟厂商合作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篇4

关键词:绿色IT/IS;高校;信息化建设;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9-02

一、引言

IT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能源的耗费,电子元器件的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并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绿色IT/IS的概念应运而生,受到IT界的认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高校已经跨越了数字校园门户及数据中心的发展阶段,并已经向智慧校园迈进,这无疑会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及效率。但同时,也凸显出诸多问题:大量现金的仪器设备却很少有人会使用,利用率很低;不注重系统的深度利用与优化,维护费用巨大等,对高校自身资源(能源,资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绿色IT/IS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绿色IT/IS的发展现状及目标

对于绿色IT/IS的定义很多,但一般来讲是指对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资源进行复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使用。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器及设备的高效实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电子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美国佐治亚大学的WatsonRT等认为,绿色IT/IS有降低能耗的作用,他们提出了一个能源学架构,在这个架构内研究信息系统应该如何适应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归纳出以下公式:energy+information

三、高校发展绿色IT/IS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巨大,希望借助高校这个高科技平台将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到其他行业。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中和实力,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及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关于绿色IT/IS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强调IT产品的低能耗及IT使用材料的安全环保,即狭义的绿色IT/IS理论。广义的绿色IT定义应包括绿色软件、绿色硬件及绿色服务。具体来说绿色IT/IS的内涵是绿色IT应用,绿色IT产品、绿色IT技术和绿色IT服务。

四、绿色IT/IS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高校绿色IT外包服务。“为客户”增值是IT外包服务商的首要任务。绿色IT外包服务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专业性:高校的IT系统品类繁多,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软件系统、一卡通,网络安全、电话系统。这些服务必须由专项小组提供服务。(2)协同性:IT服务供应商须建立了独立的远程监测中心(NOC)、建立了远程支持平台、客户产品采购咨询服务平台、多语言客服平台、工程师实训实验室等丰富的多平台支持,在基础设施上保障了IT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稳定。(3)灵活性:对于高校来说,既需要固定时间巡检,如可选择每周5天、3天、2天、1天的固定人员、固定时间派驻服务;也需要反应快捷的随叫随到服务对于有高端技术服务,IT外包服务商需提供信息安全评估、IT流程梳理、IT战略规划等咨询服务。(4)稳定性:IT外包服务商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了稳定长期的职业发展空间,具备充分的资源互补优势,人员发展空间广阔,减少人员流动性,保证服务稳定。

2.高校绿色IT产品。我们认为目前高校信息部门对绿色IT产品的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为节能减排,或者将重点放在数据中心上面,而应该从更多方面实现绿色。(1)针对服务器采取主动电源管理方式,通过监控服务器中CPU及磁盘的使用率,调整服务器风扇及空调转入节能或待机模式。从而避免那些不经常使用的服务器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转状态。(2)应用桌面电源管理产品,这在现有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中已经非常普遍,如果计算机在一段时间内空闲,左面管理软件会将子算计自动转入休眠模式。当再次使用时,显示器会被重新开启。其产品包括,Microsoft Windows系列,Symantec Altiris桌面解决方案,Verdiem SURVEYOR远程电源管理软件等。(3)各地的教师无需乘车或坐飞机出差即可参加国际会议。学生无需走出学校,通过视频即可选修其他学校的课程,这无疑可以减少碳排放。华为智真远程呈现视频会议系统,Sony的电视会议一体化解决方案,和V2的视频会议租用解决方案,惠普SkyRoom视频协作软件等都可以做到这一点。(4)众所周知,造纸业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极大的破坏环境。传统办公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纸张。绿色IT/IS提倡在合理使用打印机,并在理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逐渐用无纸化办公及OA系统取代传统办公方式。IBM的Lotus Domino、微软公司的Exchange群件技术,EMC文档系统、用友软件的OA平台,惠普的Secure Print Advantage可以解决这部分问题。

3.高校绿色IT技术。(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日渐成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提供绿色服务,使用户获得绿色IT/IS带来的收益。首先,虚拟化将服务器进行整合,实现了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并且高效率地利用了硬件资源,这样不仅显著地降低整体能耗,而且降低了资金投入。其次,虚拟化通过动态负载配置实现了IT资源的灵活使用,用户不仅可以分配到合理的虚拟机设备,而且无论在本地和远程都将拥有相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受物理和地理的限制。在不采用虚拟化的情况下,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无法摆脱服务器的固定配置,而且服务器越多散热性越差;通过利用虚拟化,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就能够灵活配置服务器,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高可用性,还能充分利用散热配置,减少空调耗电。更有利的是,在建立了一套虚拟基础设施后,资源的可用性得到了加强,桌面管理更便捷,安全度得以增强,并且提高了容灾能力,灾难恢复进程加快。另外,虚拟化的采用可以有助于碳管理。现在比较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对高校校园网络运用来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类:平台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应用虚拟化。(2)云计算。云计算是将大量网络连接的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集成并提供按需分配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及数据信息。云计算借助于多种技术,如物联网,虚拟化、集群计算、Web 2.0等,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一系列方案中来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又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在云计算环境中,所有的服务、应用、数据及IT资源都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而且这些资源能够动态地从硬件基础构架上产生出来,再加以调整来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它的价值在于,对于某些组织机构而言,特别是针对高校,云可以让他们不需要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投资。但云计算并不是意味着要去抛弃高校原有的设备资源,高校可以将现有设备进行整合,提升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IDC的报告指出,云应用可以节约大约80%的机房面积,60%的电力和制冷消耗,使设施利用率提高2倍,使得现有的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4.高校绿色IT/IS应用。(1)云数据库,由于云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具有极高的负载均衡性及响应速度,并能够方便地对在线数据库进行迁移,为云计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应用环境。高校可以应用云数据库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的云存储及在线查询分析服务。从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IT使用环境,将分散的资源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虚拟实验环境支持,应用虚拟化技术,高校可以为不同的实验课程配饰不同的虚拟实验环境,依照课程的要求分配不同的资源到相应的虚拟机上。学生只需要一个无盘工作站就能够完成以往在高端设备或不同软件环境下才能够完成的实验,这样就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购入单体实验设备的资金。由于虚拟机的部署方式简单,管理人员也能够从繁重的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VMware的VCenter,微软的Hyper-V sever,XenS的Xen Enterprise都可以实现虚拟实验环境。(3)桌面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是将所有用户的个人IT资源通过集中的虚拟化技术,统一由计算中心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分配,用户可以在个人PC上面甚至无盘设备上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访问自己在学校的的虚拟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环境不需要任何安装做成,退出程序后不会给电脑留下任何垃圾文件。实现师生移动高效办公,同时提高资产和数据安全;提高师生工作效率,降低IT管理成本,让管理更高效更安全。实现虚拟桌面,将更安全、更绿色、对计算机的使用成本更低。当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完成了虚拟桌面的建设,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当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大部分设备的利用率很低,而且没有意识到实施绿色IT/IS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但是高校实施绿色IT/IS时,也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支持绿色IT/IS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确立,急需各厂商与客户配合,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符合标准的软件及硬件设备。高校也应该遵循规律,切忌盲目最新,循序渐进,适时地结合绿色IT的发展阶段,使高校发展更绿色。

参考文献:

[1]Watson R T,BoudreauM C,Chen A.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informatic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he IS community.MISQuarterly.2010,34(1):23-28.Li Yu,Liu Jingsen.

[2]Mechanism and Improvement of 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Scheme[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2007,37(2),P195-197 (Ch).

[3]WatsonR T,BoudreauM C,LiS. Telemactics atUPS:Energy in- formatics in action. MISQ Executive,2010,9(1):203-213.

[4]王坤.奏响绿色IT主旋律[N].中国财经报,2007-12-05.

[5]钟星.IT变绿[J].中国中小企业,2009,(2).

[6]王舰,李玉亭,杨振东绿色IT概念与内涵辨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

篇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工业化国家,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从事制造业,约70%~80%的物质财富来自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

伴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如何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科技部已正式启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将投资八个亿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

从八十年代中期企业逐步开始应用CAD软件,到国家在九十年代实施CAD应用工程,到企业广泛应用财务软件,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能够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二.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系统软件供应商、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渠道与商和软件及系统集成商,是构成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基本要素。

制造业信息化价值链的每个基本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失败。

图1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

1.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其职责是:

1)负责对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引导与管理。

2)负责制定政策,实施项目和计划,以点带面,重点扶持,树立样板,推动信息化应用工程的发展。

3)负责推广先进的信息技术。

4)负责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保证各个基本要素实现多赢。

2.制造业企业是信息化的最终客户,是主体,其他要素都是为这个客户服务的。

每个制造业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管理体制,来选择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要实施好信息化工程,企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必须对信息化建立基本的认识,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手段,需要为我所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信息化是首长工程,企业领导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必须真抓实干。

3)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把信息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大项目来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对信息化工程这个大项目的实施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阶段的目标、项目的人员组织、成本、考核标准进行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监控,必须对每一个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信息化工程这一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满足项目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实施周期、实施成本和实施效果。

4)任何一个试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革新,一开始总是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企业这个大系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把革新的成果融入企业,信息化工程也不例外。因此,对信息化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制造业企业应有客观、理智的认识,企业领导要敢于冒有准备的风险。

5)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够在咨询服务商或者软件公司的帮助下,弄清自己的需求。信息化软件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一种载体,如果软件本身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与制造业企业相冲突,信息化工程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企业需要有既懂管理,又能够清晰地描述自身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需求,并能够与咨询公司或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和配合的管理人才队伍。

6)软件既然是一种工具,就必须有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因此,企业需要培训一批能够熟练软件的应用人才队伍。

7)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应用平台日趋复杂。因此,企业需要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网络和数据库的维护人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这类工作外包给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

8)信息化建设需要消耗相当大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充分考虑资金的获取渠道与方式,做好预算与成本控制,避免信息化工程因为资金问题而中途夭折。

3.咨询服务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枢纽,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需求的诊断和分析,制定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2)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硬件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选型、实施与监理。

3)帮助企业进行多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

4)不断跟踪和研究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变化趋势,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制造业企业推荐最合适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4.制造业软件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工具制造商,其职责是:

1)提供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功能需求,能够在企业的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安全、可靠运行,并能实现与其它应用软件集成的软件产品。

2)软件产品应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开放性、易学易用性等特性。

3)为制造业提供软件产品的安装、培训与服务。其中服务包含软件实施、软件升级、客户化开发、解决应用中的问题等。

5.软件服务和集成商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桥梁,其职责是:

1)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软件的客户化开发、培训和系统升级。

2)帮助企业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

3)帮助企业维护整个信息系统,并解决信息备份、信息安全问题。

6.电脑与外设供应商、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组成了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的、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平台。该平台必须保证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兼容性。

7.渠道与商负责帮助产品供应商进行产品的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大多数硬件与网络供应商和系统软件供应商以分销和渠道销售为主;而制造业应用软件公司则主要采用直销,自主从事产品的销售、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三.决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

制造业信息化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决定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因素,而其中,政府主管部门、咨询服务体系和制造业软件企业,是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整个价值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如何、导向如何,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提出的CAD应用工程,就顺应了当时的企业信息化状况,带动了一大批企业甩掉图板,使用CAD软件,使企业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激发了企业实现信息技术深化应用的热情。反之,有些地方和行业的主管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做法,规定企业只能用某某产品、某某软件,这就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没有咨询服务企业的参与,参与的程度与方式如何,也是导致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建网络、买软件和硬件,在购买前看演示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好功能,到了企业就是用不起来,数据格式不兼容、借口连不上等问题随着而来。有的企业甚至成了“软件展示厅”,买了一大堆软件,但还是一个混合物,没有真正实现“化合”,没有真正集成起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引进咨询服务企业,进行认真、仔细的需求分析,缺乏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及集成方案。

另一方面,咨询服务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缺乏专业性的制造业信息化咨询企业,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是从事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优势是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但是往往缺乏在企业工作和实施项目的实际经验。

不少制造业软件企业除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软件之外,实际上也扮演了咨询服务的角色。企业常常要求制造业软件公司为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甚至进行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但是,由于制造业软件企业是以卖自己的软件为目的,所以免不了王婆卖瓜,少数软件甚至用一些模糊、错误的概念来误导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信息化呼唤专业、独立、中立的咨询服务企业,来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武汉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02年1月成立,它是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在全国首创了由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新型运作模式。工程中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制造业企业推荐最优化、最佳性能价格比的解决方案,使企业通过实现信息化,真正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著降低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避免信息化投资的失误。

第三,制造业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客户化开发与信息集成,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采用行业标准、甚至是企业标准。连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产品设计过程,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明细表的书写方式等。在后续的工艺编制环节,则根据企业的产品、行业的特点不同,需求差别更大。有的以装配工艺为主,有的以机加工工艺为主,有的以焊接工艺为主等。企业生成各种清单、报表的方式以及编码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企业的管理模式则差别更大,一些传统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以纵向一体化为主,在整个企业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分工,建立了内部的供应链,如一汽。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则建立了横向一体化,形成了外部的供应链,如广东南海的铝行材供应链、重庆的摩托车供应链和浙江永康的小五金供应链等。不同的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产品特点、营销模式、采购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不可能用一种类型的管理软件来适应所有的企业。对于流程型企业,如石油、化工、钢铁企业,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与离散型制造业又有根本的区别。

制造业的内部管理环节众多,差别巨大,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客户化开发和信息集成十分关键。每个应用软件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企业。目前,市场上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往往会使企业看得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因此,咨询服务企业的责任重大,它必须帮助企业甄别、选择应用软件,帮助企业确定特殊的开发和客户化需求,以及信息集成的需求。

制造业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是制造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和瓶颈问题,需要制造业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和应用软件供应商共同研讨,确定合理、优化的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许多应用软件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但是大多数提供的是语言开发工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开发。比较有特色的是开目CAPP和开目BOM软件提供了可视化的配置工具,企业可以自行根据报表汇总的方式、表格格式和生成过程进行配置,配置方法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客户化和信息孤岛问题,许多大企业专门建立了开发队伍,开发了一些自行使用的工具和模块。但是,随着应用系统日趋复杂,系统的维护越来越困难,一种新的趋势是将这种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任务进行外包。这就产生了对专业的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市场需求。目前,在美国,已经有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服务和集成商,而在中国,由于还存在对服务价值的认同等问题,软件服务和集成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角色目前主要由制造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来扮演。

第四,信息安全问题,在整个制造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随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这些电子文档如何存储、备份,如何保证安全,是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碰到的问题。企业在指定信息化解决方案时,也要进行充分考虑。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企业建立了Intranet,怎样在保证Intranet用户能够访问Internet,又能够避免信息被盗,怎样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袭击,这都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由制造业软件企业和软件和系统集成商提出了解决方案。制造业企业需要在方案选型时,充分考虑和比较各种信息安全方案,选择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信息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止步不前。

2. 制造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管理改革联系起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国有大中型制造业是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布局很不合理。在进行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制造业企业依然面临着严重的与市场接轨,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的问题。而中国新兴的乡镇和私营企业,以及广大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已经通过特色经营和成本优势确立了自身在市场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也遭遇了技术、管理等问题,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实施信息化工程的前提是管理现代化。只有摸清企业的现状和改革的目标,才能制定出改革的方针和行动纲领。对许多企业,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定位,理顺营销渠道,找到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推进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是先进管理思想的载体,例如,通过实施CRM系统,可以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填写访问客户的情况,购买意向信息和客户的详细档案,客户服务的情况等,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客户信息不应该人员的更替而遭受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PDM系统,可以更好地贯彻企业在ISO9001质量体系中规定的规范的工作流程。

信息化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客户购买产品是追求其使用价值,他们并不会因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是用CIMS制造的就购买。不少CIMS示范企业,因为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陷入了困境。因此,企业在考虑信息化方案时,应该着重考虑性能价格比,没有必要都搞大投入,动辄上千万。

3.企业选型必须注重实用,避免贪大求全。

不少企业在选型过程中,片面追求先进性。实际上,一些按照美国的国际化巨型企业作为样板开发的软件是不可能直接适应中国企业需求的。例如,某国外大型PDM软件的原型为为了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与其外部供应商进行物流供应的问题。而而我国最大汽车公司的产值恐怕也只有那家企业的百分之几,这种软件的过程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差甚远,实施成功的概率很小。

企业必须警惕一些概念性的炒作。一些新的名词,实际上没有新的含义,只是一些软件企业将其系列软件打包销售的一种手段。

一些软件产品的功能存在着交叉。例如,一些国外大公司开发的PDM软件,或者PLM软件,与ERP系统在管理思想上有根本的不同,一个是以产品为核心,另一个是以企业为核心。这两种软件从功能上相互交叉,存在互相排斥的关系,因此,能否集成,如何集成是需要深思的。转贴于

信息产业竞争激烈,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生命周期很短。有的技术一年前还是先进的,一年后就落后了。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从分析自身的需求出发,面向实用,解决主要问题,不能片面的追求先进性。国产的CAD/CAPP/CAM/PDM系统和ERP等系统,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不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4.应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的关系

信息化工程的整体规划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大型项目所要使用的资源、达到的目标、任务分解的步骤、里程碑,成本计划等进行计划。而分布实施就是按照这个总体的计划进行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和企业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调整的过程,由于信息化工程的内容庞杂,实施周期较长,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化是十分常见的。

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整体的分析和计划,就可能造成许多局部最优解,而得不到整体最优解;分布实施也是必要的,它使得企业可以适应自身和外围环境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同时避免一次性的较大投资。在总体规划时,应仔细考虑信息集成方案;而在分布实施过程中,则不管选择的技术和产品如何变化,仍然需要保证应真正按计划实现集成,使得信息流在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能够畅通无阻。

5.如何看待服务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领导的观念还停留在买产品可以理解,而买服务难以理解的阶段。实际上,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可以说是三分产品,七分服务。光买产品不买服务,就象不进行诊断就乱吃药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制造业企业的个性很强,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通过咨询服务来诊断清楚问题,通过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来解决软件的实用化问题。

五.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应明确的战略理念

1.制造业软件企业应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客户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软件产品,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在CAPP和财务软件方面,形成了以国产软件为主的格局。

但是,要应对国际上规模比国产软件企业大得多的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还必须处理好研究、开发与销售的关系。一些企业没有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比较大的波动,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开发出来,销售额会上来,但下一个版本或者产品跟不上,又会造成比较大的滑坡。

研究工作包括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和管理技术,以及研究市场需求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关键是要深入制造业企业,研究制造业企业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获取准确的、有代表性的需求,找出共性,然后结合掌握的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企业提供既实用,又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产品。软件企业应注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销售一代,形成发展的后劲。软件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独创性,切忌盲目跟踪国外产品、模仿国外产品,必须形成自己鲜明的工程特色,真正开发出符合其目标客户需求的软件。

在软件开发方面,必须大力引进软件工程技术,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软件需求管理和配置管理。

在销售方面,随着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由单元应用转向集成应用,客户已经从购买软件产品转变为购买解决方案,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更多地增加应用工程师和项目实施队伍,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2.应处理好产品与项目,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形态复杂、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管理者的特色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需求的个性化、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解决方案的“量身定制”。因此,软件企业需要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而不仅仅是产品。

对于制造业软件企业而言,如果以项目的形式,为每个企业都进行开发,一方面开发成本很高,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很大,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因此,制造业软件企业必须考虑软件的开放性和柔性,同时尽量把开发工作控制在有限的水平。

对于制造业企业,也必须充分将企业实际与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不能纯粹让软件来适应自己可能已经落后的管理模式,尽量推行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的软件产品,降低使用成本。

3.规范市场和竞争秩序,实现多赢

制造业软件市场属于一个专业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的竞争策略应该是以特色经营和优质服务为主。然而,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软件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竞争局面,同样是提供一个制造业企业的解决方案,报价差距非常大。由于软件是零边际成本,有的小企业为了短期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轮有一轮的价格战。而他们的低价位往往是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的,常常在连企业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匆忙报价。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有至少以下恶果:

1)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中国制造业软件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大大降低。而且往往是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损失最为惨重,甚至退出市场。

2)影响了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的形象,使不少客户认为国产软件是质次价低。

3)造成许多制造业企业只注重考虑价格,而不是考虑软件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最终导致许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失败而告终。

另一个问题就是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某些地方采取购买本地的软件就给予资金扶持,购买外地软件就不给扶持的不平等政策;有些军工行业至今还采用行政方式统一采购,指定品牌等方式。这些,都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相背道而驰的,最终的结果也只会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应用效果。

整个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供应链、价值链,每个环节都应该是增值的过程。只有价值链的每个要素都能够赢,整个价值链才能够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软件企业应该把竞争与竞合结合起来,共同维系整个中国制造业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多赢的良好局面。

六.结论

篇6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本文从当前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能够对加快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079-03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飞速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进着各行业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之路。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东北经济大省,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能否实现。从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发展指导至今的十多年间,辽宁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纵观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仍有不少的企业对于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应性较差;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缺少健全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在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化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辽宁省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小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予以认真解决。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企业对于信息化概念仍缺乏清晰认识

所谓信息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等智能化工具来培养和发展具备较高信息化能力的新兴生产力,并使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运用智能化工具的信息化能力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再生利用等等。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的运用和处理,而目前辽宁省不少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概念仍然停留在引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一层面上,总体认识深度还不够,最终导致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时难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受限

经过几年的发展,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仅仅是配备了计算机并装配了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实现外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搭建,这不仅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难以畅通流动,各级管理人员也基本上依靠电话短信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由于信息比较闭塞,不仅导致了管理人员“各管一摊”的问题出现,还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网络应用化水平限制,也给企业在运用网络信息和资源方面带来了困难,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三)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适用性较差

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得到提升。信息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企业基础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规范化,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方面进行重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以及企业原有管理流程的限制,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对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也接受缓慢,甚至不愿意改变原先的工作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改革。可以说,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习惯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对企业中落后的管理观念、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进行根本的改革。

(四)企业信息化成本较高,缺乏技术型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生命周期短、抵押资产少、信贷风险大、资信度差、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投入的建设资金和先进技术十分有限,用于引进高级的技术型人才的资金投入则更少。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依靠IT厂商提供基本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后期的软件、网站的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还承担着难以预料到的风险,种种因素的制约成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使得许多资金能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望而却步。

此外,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当前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所存在的紧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对于既掌握IT技术又熟悉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缺口。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所能提供的待遇也十分有限,一方面导致了企业很难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企业难以通过自身发展来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了人才的二次流失,尤其是企业内部一些骨干型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缺乏定制化的服务软件,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软件,系统功能和模块组成大体相同,很少有软件商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推出专业化的配套软件。有些软件商虽然针对企业进行了修改和定制,但价格昂贵,远远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同时,由于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匮乏,软件商在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软件服务与企业发展的不协调。

此外,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千差万别,而目前,市场上仍没有完全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解决方案和个性化产品,使得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往往仅停留在了宣传阶段,难以得到企业主的认可和接受。同时,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完善,如有些企业主即使购买了解决方案,但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缺乏及时的培训和指导,久而久之,导致了企业对信息化产生失去使用连续性,甚至对软件服务上失去信任,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失去了信息化发展的信心。

三、推进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思考

(一)各级政府应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不断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重视,为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发展出台切实有效地鼓励和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向全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宣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地借鉴和吸收其他省份和国外企业在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革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多项适合本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扶持政策,使企业真正得到帮助。

2.各级政府应在财税和金融资本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倾斜度,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之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切实减轻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压力,使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更为便利和畅通。

3.各级政府应大力资助或成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初级的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信息服务,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并对信息化的优势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可。对于经济实力较差、资金流转较困难的企业,政府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予以适当的减免和协助,以帮助企业逐步提高自身信息化的应用程度。

(二)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转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全球化发展、开展跨领域合作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和服务这一层面,而是逐步扩展和提升到了信息化应用的层次,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更是成为了衡量该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省内不少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着不少认识误区,如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仅仅认为装配几台电脑,开通企业网站,财务管理实现电脑办公等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发展,这些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改成含义和思路,要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化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为媒介载体,将信息化技术引用于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的整个过程,广泛搜集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数据,运用大数据理论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使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此外,企业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并不是仅仅使用电脑进行办公这一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从而使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得到改进和革新。所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等,使企业在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三)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多方受益的良性发展局面

能否对有限资源进行科学地利用,是衡量一个企业运转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有限专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政府应牵头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使各个中小企业都能得到合理的资源使用。

为此,建议省政府建立一个全省范围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中,建设信息化知识宣传、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技术指导,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模块,使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得到有效地学习,并及时获得最新的政策信息。同时,还应鼓励软硬件服务商加入到信息化服务体系中,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帮扶,使其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硬件开发力度,使开发出的软、硬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此外,要加强企业与软硬件服务商、科研院所、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软件服务商的先进技术,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优势进行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科学途径,还将给软件服务商改善服务、提升技术带来动力,同时也将使人才实现更有效地流动。

(四)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培养

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省内不仅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还拥有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水平不同,使得这些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各门类技术人才在省内处于分散存在的局面,并且存在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由此导致了辽宁省东、西部的企业在信息化发展和人才质量等方面不均衡,甚至产生差距悬殊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引导辽宁东部企业和高等院校与辽西地区的企业和院校开展深入而广泛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平衡配置和使用,使各地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都得到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搭建院校交流平台。鼓励沈阳、大连等地的优秀高校与其他市区的高校建立教学交流关系,一方面派出优秀教师到各地的院校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及时传递企业信息化领域的前沿咨询;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将学习到先进的思想和专业技能带回去,有效促进各地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2.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的与高校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一方面要与高校建立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场所,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企业应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高校中进行讲学,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当前需求和前沿发展技术,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方向和目标,从而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不仅满足了企业需求,还将有效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

3.建立企业互助发展联盟。对于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的(中小)企业,要鼓励他们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建立互助联盟,借助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系统将已经拥有的资源、渠道等进行推广和分享,形成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各企业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还将使各自企业的业务得到有效地拓展,实现多赢。

四、结束语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正在崛起,中小企业应抓住信息化的发展契机,不断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不断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最终使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改善[J],中国科技信息.2014(02).

[2] 马晓君,郭晓琳.辽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政策建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2).

[3] 张代军.辽宁、浙江两省中小企业融资比较与启示[J].辽东学 院学报,2010(03).

[4] 党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3).

篇7

关键词:云桌面;高校;QuickDcsktop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几年IT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维基百科对于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云计算技术的关键技术是虚拟化技术,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应用程序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其中桌面虚拟化技术是与用户最有直接关联的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以达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在网络上的属于个人的桌面系统。云桌面的核心技术正是桌面虚拟化,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和基础架构理念,是“云计算”的一种最直观体验。

1云桌面概述

计算机中的桌面是指用户打开电脑登录操作系统后看到的主屏幕区域,即用户电脑的工作桌面。云桌面同样是显示在用户电脑屏幕上的工作桌面,但这个桌面是虚拟的,该桌面不是由当前运行的计算机提供的,而是由通过网络连接的远端服务器提供的,所有的数据计算均在远端服务器,云桌面只显示桌面图像并接受键盘、鼠标等外设的输入操作。

云桌面的接入终端一般是普通Pc机或瘦客户端,如智能手机、PAD等接入终端。这些终端连接网络,通过浏览器或专用程序,访问驻留在服务器中的个人桌面,用户使用时,与使用传统的个人电脑无异。

一个云桌面系统的典型架构如图1所示。

2云桌面运用解决方案

当前在桌面虚拟化领域的厂商众多,但主流的产品主要有3个厂商即主要的服务器虚拟化厂商:微软的MED-V,Citrix和VmWare。

2.1微软桌面虚拟化方案MED-V

MED-V(Microsoft Enterprise DesktopVirtualization)是微软为企业提供的一款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是微软为企业提供的微软企业桌面优化套件MDOP(Microsoft Desktop Optimization Pack)中的核心元件。通过MED-V可以使企业环境中操作系统的更新变得更简单,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也加强了IT部门的控制力度。

MED-V通过运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缩短了通过网络下载初始和更新后的虚拟个人电脑映像的时间,实现了诸多IT任务的自动化,如网络的初始化设置,DNS同步,分配计算机名以及加入到活动目录域。

2.2 Citrix XenDesktop

XenDesktop是Citrix公司为用户提供的一套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通过XenDesktop,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PC机、智能手机、瘦客户端等任何一种终端设备享受XenDesktop为其提供的满足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的桌面。

利用XenDesktop的FlexCast交付技术,可以向用户交付所有类型的虚拟桌面,包括托管桌面或本地桌面、物理桌面或虚拟桌面。

利用XenDesktop的Citrix HDX技术,XenDesktop可以比其他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更少的带宽为用户提供Flash多媒体、三维图像等方面的卓越体验。

2.3 VMware View

View是VMware公司推出的一套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其以托管服务的形式从虚拟平台向用户交付丰富的个性化虚拟桌面,同时还显著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可伸缩性和可管理性。通过VMware View,用户可以将虚拟桌面整合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中,并独立管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本文以国内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公司产品PNS QuickDesktop高性能桌面云为例说明桌面云的应用。

PNS QuickDesktop是基于公司自主创新的PNS Virtuo虚拟化和微虚拟化技术而发展的私有云架构的商性能云桌面系统,可以适用于需要集中管控桌面的应用场合,特别是具有桌面高性能计算和图形计算要求和桌面信息安全要求,如设计与研发、生产线管控、办公、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应用。因此,该产品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校及科研机构。

PNS QuickDesktop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的集中管理控制、远程维护监控、方案自动切换、用户个性化设置功能。客户端计算机可以从服务器上的同一虚拟桌面文件(即镜像文件)启动计算机,也可以由本地操作系统启动。服务器端可以方便地把镜像文件分发到每台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计算机就能快速地从该操作系统启动,而不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镜像文件集中存放在服务器端,因此对镜像文件的新建、编辑、修改等操作都可以在服务器端设置。计算机统一登录到服务器和镜像文件在服务器上的集中管理,实现了由QuickDesktop桌面虚拟化系统集中管理维护计算机。

2.3.1 PNS QuickDesktop技术原理

PNS QuickDesktop的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最上层是操作系统容器(OS Container),在容器中可以容纳多个操作系统包,操作系统包通过推送器(OSDelivery Layer)进行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系统推送,网络媒体可以是局域网(LAN)或互联网(Internet),操作系统推送到客户机后,由操作系统执行器(OS Executive)或虚拟机(VMS)执行,从而驱动硬件。

2.3.2 PNS Quickdesktop的关键技术

(1)RMV技术。RMV(Real Mode Virtualization)技术降低了“云”的计算负荷,而又使终端运算获得高性能。在实模式虚拟化云端计算模式中,操作系统是通过“云”实现虚拟化并向客户端进行推送,并在客户端执行系统运算的计算模式,虚拟的操作系统是在终端实模式下运行的,而不是在虚拟模式下运行,从而使终端计算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硬件性能。在这种实模式虚拟化的云端计算技术的分工中,云计算主要处理终端管控、操作系统数据定位、发送和控制等运算,而客户端计算则是操作系统指令的执行计算。而对于传统云计算原理而言,这种云端计算原理决定了服务器不执行操作系统指令,从而大大降低服务器的计算负荷,而客户端的性能则可以充分运用硬件性能。

RMV在服务器端建立操作系统镜像,在终端引导过程中,通过PNS Boot引导,动态地将操作系统数据按照请求通过网络顺序发给终端,在客户端执行操作系统指令,从而大大降低了服务器的计算负荷,充分利用了终端的计算能力。

(2)HPLC高性能安全缓存技术。HPLC(HighPerformance Local Cache)是一种操作系统的本地高性能缓存技术,在RMV的基础上使系统进一步降低终端桌面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并大幅度降低网络带宽使用。

终端在服务请求并接受所需要的操作系统数据的同时,将在本地存储介质(内存和硬盘等)得到的操作系统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写操作,并做“已读”标记。当客户端再次请求相同数据时,客户端先检查数据标记位,如果标记为“已读”,则客户端不再向服务器请求读取数据,而是直接从本地存储介质上读取缓存数据,从而在RMV技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减少对服务器的数据请求,随即也大幅度地减少了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流量,从而降低桌面云对服务器性能的压力,在服务器(数据中心)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支持的桌面终端数量增加10倍以上。而且该技术还可以使计算模式从纯粹的云计算模式转变为云一端计算模式,从而使得终端桌面性能大幅度高于Citrix HDX和基于ICA或RDP等主流“高性能”终端。

(3)DML动态元数据关联技术。DML(Dynamic MetaLinking)将操作系统镜像数据中的关键数据如FAT表、读写标志等和随机生成的部分数据(元数据)从镜像数据中分离出来,从而在向终端设备传送操作系统数据时,这些元数据将不在终端上缓存,破坏了终端缓存的数据完整性,加上透明加密技术的使用,使得终端设备上的缓存数据完全不能独立使用,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篇8

随着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在高校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被部署,致使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一台服务器运行一个应用系统的模式给服务器的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操作系统安装部署、应用软件迁移备份及如何均衡分配服务器资源成为网络管理人员面临亟需解决的问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这一难题的解决成为可能,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整合各物理服务器的硬件资源,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和资金投入,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笔者以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为例,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我处的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虚拟化技术概述

1.1什么是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将服务器硬件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将多台物理服务器当做一台服务器使用或者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虚拟服务器,各个虚拟主机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共享物理机器的内存、CPU、缓存等硬件资源。各虚拟主机分配的系统资源根据负载情况动态分配,有效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1.2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降低硬件投入和运行成本。虚拟化技术的使用使一台物理服务器能够同时运行多台虚拟服务器,减少了购置多台服务器的成本,节省了用电量,降低了能耗。

提高了物理服务器利用率。传统的一台物理服务器运行一台操作系统的方式不能充分利用物理服务器的硬件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使多台虚拟服务器运行于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并动态分配服务器内存、cpu等硬件资源,大大提高了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

提高了稳定性。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台物理服务器组建为服务器集群,虚拟服务器可以在各个物理服务器上动态迁移,并可以通过配置实现各台物理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当有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运行在它上面的虚拟服务器可以及时迁移到其他物理服务器,提高了服务器运行的稳定性。

2 虚拟化技术在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服务器管理中的应用

2.1虚拟化技术使用前服务器管理状况

笔者所在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在未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之前共有服务器10余台,运行有教务系统、课程中心、精品课程等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系统,各应用系统分别运行于独立的服务器上。

随着教务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应用系统也不断增加,如按照原有服务器管理思路需要购置新的独立服务器,如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按照学校招标采购管理流程很多服务器的采购往往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很多时候应用系统到位了但服务器迟迟不能到位。

从服务器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服务器CPU利用率不超过10%,像如教务系统这样的使用较为频繁的服务器来说平常的CPU利用率也仅仅在15%左右,仅仅在选课等大并发访问时CPU使用率才能达到50%以上。

2.2虚拟化技术实施方案

为解决服务器数量紧张但服务器使用率却不高的问题,经过调研,我处决定采用VMware公司的VMware Infrastructure 5.0虚拟化解决方案。目前我处通过VMware虚拟化软件将三想高性能服务器及一台EMC光纤存储建立了HA集群,并通过VCenter管理软件对服务器进行管理配置。虚拟机部署后我处通过VMware VCenter Converter工具依次将教务系统、课程中心等的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中。通过管理软件可以方便的对虚拟服务器启动、关闭,并可以动态监控每一台虚拟机的CPU、内存、网络等使用情况。

2.3虚拟化技术应用效果

提高了服务器利用率。通过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服务器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服务器使用率提高到30%以上,随着虚拟服务器的增加,服务器使用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降低了服务器投入成本。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教务系统、课程中心、精品课等10多台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使本应由多台服务器才能运行的应用转变为由3台服务器组成的虚拟机集群承担,减少了服务器的投入。

提高了安全性、稳定性。服务器虚拟化的使用可以方便的对虚拟服务器进行备份、迁移、恢复,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我处三台物理服务器组成服务器集群后,单台服务器因服务器使用率过高导致影响虚拟服务器使用性能时可以通过虚拟机提供的Vmotion技术迁移到使用率较低的服务器上,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当有一台服务器宕机时,运行于其上的虚拟服务器会自动迁移到其他的服务器上,保证了虚拟服务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实现了快速部署服务器。VMware虚拟服务器可以将部署好的虚拟服务器转化为模板,通过模板可以快速的部署服务器,降低了管理员安装服务器的负担。

篇9

借助DNA比对技术,许多丢失儿童的家庭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孩子,共享天伦之乐。如果在对个人信息进行辨别时能够采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可能就不会出现“房哥”、“房姐”利用不同的身份信息购买多套房产的情况。今天,生物识别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刑侦,帮助公安干警提高破案效率,而且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公共安全场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鑫科金)一直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默默耕耘。从专注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开发,到将生物识别技术灵活应用于公安系统,再到今天向更多其他行业渗透,海鑫科金走出了一条“立足多生物识别技术,打造共赢生态链”的特色发展之路。

五年一大步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过去15年中,海鑫科金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专注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海鑫科金董事长刘晓春将公司的发展历史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海鑫科金成立后的第一个5年是公司的初创期。在上世纪90年代,生物识别产品主要以指纹识别产品为主,主要应用于公安刑侦领域。当时,海鑫科金还是一家初创公司,只有几个人。海鑫科金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指纹识别技术上,并且通过这一产品接触到了一些客户,同时围绕公安信息化业务做了许多铺垫性的工作。

第二个5年是海鑫科金的成长期。“我们对公安业务的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在原来指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将生物识别技术扩展到多个领域,包括人脸识别、DNA识别、笔记识别等,可以帮助公安部门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刘晓春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应用的产业链。”在丰富识别技术的同时,海鑫科金也开始涉足公安行业信息化领域,将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与公安行业的信息化应用相结合。为了促进技术研发,海鑫科金当时与国内许多高校、研究所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快速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

第三个5年是海鑫科金的快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海鑫科金在公安行业部署和实施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信息化系统,彰显了自身的价值,并最终形成了两大产品系列:一是多种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二是公安行业综合刑侦信息化解决方案。

现在,海鑫科金又在制定新的5年规划,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前布局。刘晓春举例说:“许多国家都要求在电子证照中加入指纹识别甚至是虹膜识别等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未来,除了公安系统以外,如何将多样化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社会公共安全和管理领域,实现应用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生物识别技术对于核实人员身份来说是一个快捷的工具。我们十分看好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我们会尝试将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银行支付、自助通关等领域,为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多便利。”

保持开放心态 合作共赢

1998年,我国公安行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可以说,海鑫科金与公安行业信息化共同成长。海鑫科金在公安行业有很深的积淀,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公安领域,海鑫科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是为刑侦部门服务的,为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帮助。海鑫科金在公安行业成功部署了多个应用系统,比如全国DNA比对识别库、全国现场勘验系统等。上文提到的全国打击拐卖儿童DNA比对系统也是海鑫科金提供的。“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帮助公安部门提高破案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公安部门的执法规范化、提升刑侦领域的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刘晓春表示。

谈到海鑫科金的竞争优势,刘晓春归纳了以下五点:第一,海鑫科金在同行中是提供识别技术种类最多的,包括指纹识别、DNA识别、人脸识别、笔记识别以及虹膜识别等;第二,海鑫科金曾经承接了许多在业内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比如全国规模最大、处理速度最快的广东省公安厅指纹识别升级系统,还有一次性采购800套的重庆人员信息综合采集系统等;第三,海鑫科金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经验,可以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项目开发;第四,海鑫科金可以提供从技术、产品到系统集成再到工程实施的全面服务;第五,海鑫科金已经将公安行业做成了一个样板行业,在公安这个对识别技术有严格要求的行业做成功后,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可谓水到渠成。

“向其他行业领域拓展,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帮助行业客户解决业务上的问题。我们的核心优势还是生物识别技术,至于业务层面和应用层面的问题,我们的原则是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合作,而不会直接介入业务系统的建设。”刘晓春表示,“我们仍将扎根公安行业,并向其他行业输出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

刘晓春不愿透露拓展其他行业的具体策略,但明确表示肯定会将公司的多种生物识别技术与细分行业内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相结合,为其增加新的识别功能。“我们不会替换行业应用软件。因此,我们与行业内的应用系统提供商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大家要合力建立一个共赢的生态链。我们要把最好的技术集成在一起,提高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走合作共赢之路。”

行业客户每天都会产生新的需求。因此作为一个解决方案供应商,海鑫科金必须做大量客制化的工作,这也对海鑫科金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晓春表示,未来海鑫科金的一部分人会转向服务,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也是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的重要内容。

迎接新技术挑战

提供最好的产品

刘晓春介绍说:“从产品层面看,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识别技术种类多,可以提供从硬件、软件到集成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够解决大部分识别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在大库容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在对比精度、速度、可靠性、稳定性、检索能力等指标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海鑫科金并没有刻意强调完全自主研发,而是在研发上采取了灵活、开放的策略。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上,海鑫科金会采用自主研发的模式。海鑫科金目前拥有一支15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同时,海鑫科金也会与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取长补短。“我们的原则是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即使我们与哪个企业或单位正在做同样的技术研发,但如果这项技术别人比我们强,我们也会主动采取联合的策略,将对方更优的技术吸纳进来,为我所用。”刘晓春表示。

海鑫科金的技术团队时刻注意跟踪先进技术,比如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并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海鑫科金已将自己的应用系统运行在云架构平台,并且正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识别的效率、准确率和检索的速度。

篇10

针对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及配送要求,本文以“优化”为主线,研究分析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车辆调度优化。

【关键词】物流运输;回程配载;冷链物流

1 回程配载

回程配载意思为具体的回程运班选配货载,即承运人根据回程路径向托运人提出托运计划,根据运输工具的特性,确定适合的货物装载数量、体积等,返回目的地的过程。

1.1基于回程配载的SWOT分析

1.1.1Strength

1.1.1.1自身优势

根据物流公司自身优势,整合物流信息,由统一平台进行监控。物流公司信息功能主要有:

(1)车辆实时监控

监控公司所有自有车辆的位置信息,包含经纬度值,状态信息包括时间、速度、方向、设备故障、空载、重载等信息,具有全程、实时、可视化冷链安全监控。

(2)历史轨迹

车载终端上存储的历史轨迹记录可以由管理中心通过无线方式按照时间段提取后存储于管理中心,轨迹点可以在管理中心电子地图上回放以重现车辆的行驶过程以及相应的冷链状态信息。

(3)报警功能

车载终端除具有超速、越界等报警提示功能外,还配备有紧急报警开关,遇有紧急情况时,驾驶人员可向调度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息,由调度管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

(4)远程控制

车载终端具有断油断电功能,调度管理中心在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向车辆发送断油断电指令,停止车辆运行。

1.1.1.2外界优势

(1)水陆交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水路交通便利。

(2)人口优势。人口集中可以产生许多经济优势或效益。

(3)雄厚的人才实力。我国高校众多,培养了大批物流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1.1.2Weakness

1.1.2.1自身劣势。

我国物流行业虽然已经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与世界一流的冷链企业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

(1)只有部分车辆和仓库已经实现了仓库和配送的可视化,有待推广使用,完善系统。

(2)针对可视化的移动APP还在推行中,亟待成熟。

1.1.3Opportunity

自2009年以来,中国3G网络不断发展,促进了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成熟与发展,中国的4G网络也于2015年日益成熟。因此,实现物流运输过程可视化越来越值得期待。

1.1.4Threat

面对机遇,同时也要迎接挑战。

(1)以三千多万卡车司机服务的移动互联平台蕴藏着重要经济价值,目前汇通天下、易流、维天运通这三家公司都在倾力抓住这样的商业机会。

(2)快递服务新行业中,以中通、顺丰为例的快递企业在不断地变革。利用微信、APP的普遍应用的趋势,在互联网上创新快递服务,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

(3)传统找货方式中,司机们为了防止回程空车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能集中在熟悉的运输市场中,寻找适合的运输货物。这种传统找货方式效率较低,无法达到双赢目的。

推广手机App,使司机能够及时获取订单信息。司机在手机上安装了APP之后,将自己的车型、可运载的货物种类、运输期间到达的时间以及地点,还有最终返回地等信息,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到网站。网站在后台将车源和货源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将大量的数据整理成简便明了的供需信息。

1.2解决方案

根据SWOT分析内容给出相应的评分制度:5-4分为特高;4-3分为稍高;3-2分为中等;2-1分为稍低;1-0分为特低。

根据评分制度给SWOT分析中各个因素项打分:

优势:冷链物流全程安全监控(4);运输可视化(4);便利的水陆交通(4);密集而众多的人口(3);

劣势:车辆和仓库的信息化配备不完善(3);可视化移动APP有待研究推广(3);所在地区行业竞争激烈(5);

机会:4G网络成熟(5);公路物流运营(4)、快递服务(4)和物流商业整合(4)的变革;

威胁:以3000万卡车司机服务的移动互联平台已有三家公司进军(4);以中通、顺丰为例的快递企业已经陆续在移动互联上实现了创新(4)。

根据评分制度为各项因素打分,计算各分析项的平均值,得出各项影响强度。并综合物流公司现阶段运营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型战略。

1.3根据SWOT分析法所采取的措施

1.3.1根据公司业务情况,调整车队规模。

(1)尽量满足自身的运输需求,根据地区业务大小合理分配车队,利用好自身调度平台的优越性,更深层次地优化运输效率。

(2)利用好闲置车辆,打造良好口碑,传播物流公司自身影响力。

1.3.2抓住国内4G网络成熟的机会,顺应互联网信息时代潮流。

(1)优化统一调度平台,使其成为公司的强大竞争力。

(2)加大力度投入移动APP的研发,实现调度平台与APP的链接。可以提供给引用的外来车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引用社会车辆时产生的系统对接问题。

1.3.3利用高校优势,挖掘人才。

(1)积极与高校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加强建设师资队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

(2)专家指导与人才引进。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聘用高校专家、物流咨询公司专家为培训讲师,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制定战略目标。

(3)重视车队司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车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降低物流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服务等方面带来的风险。

2 从空载率看待回程配载问题

2.1国内空载率发展现状

“空载率”指车辆没有搭载乘客或货物的行车里程在整个运营行车中的百分比,即空载率%=空车行车里程/总行车里程。

数据显示,我国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的 52.5%,造成大量的物流损耗费用。据调查,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年由于空载率高的原因造成的无效损耗高达100亿元人民币。而在国外,德国道路的货运空载率约为 17.9%;1980年到2004年期间,英国货运车辆的空载率从 33%下降的27%,目前仍在不断下降。制定出公路货运空载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降低空载率,对我国物流行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本文从空载率这个角度出发,就如何降低空载率而获得返程配载中的更多利润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2基于鱼骨图分析法分析空载率高的原因

根据鱼骨图分析法可以看出,空载率高的原因与政府、企业和个体商户这三大主体有关。因此,要有效地降低空载率,需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2.3基于冷链运输提出降低空载率的解决方案

2.3.1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划分各部门职能,防止地域保护主义的出现。

2.3.2企业:统筹发展专用车辆,有效的对货运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科学规划运输路线,降低空载率。

2.3.3个体商户: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合理运营车辆。加强信誉保障,诚信经营。

3 结论

本文对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车辆调度优化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回程配载的SWOT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找出适合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然后对国内外空载率现状进行分析和对比,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我国冷链物流空载率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如何降低冷链物流回程配载的空载率,合理利用资源,帮助企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冲.物流节点能力与通路能力的匹配研究[J].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