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03-02
0 引言
随着政府、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向公众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的新模式。
1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
1.1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责任的含义不尽相同。 较为权威的社会责任定义是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对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依据进行相关研究。
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包括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和公益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自2006年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在对沪深两市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决策方面的价值就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规范和统一。
2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设计
2.1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设计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社会责任财务状况的报表。企业需要按月、按季、按年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及时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的两方分别排列“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权益”的项目名称,以及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年初余额”。“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时,应将上年末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企业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该表项目有的采用定量指标反映,也有的采用文字表述。因此,社会责任资产总计与社会责任负债及权益总计不一定相等。
2.2 社会责任利润表设计 社会责任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社会责任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把一定期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与企业会责任成本费用比较得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社会责任利润表分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上期金额”栏反映上年实际发生数;如果社会责任利润表上期与本期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期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上期金额”栏。
应说明的是,“社会责任收益”和“社会责任成本费用”具体项目对于大多数企业是适用的,但具体到某一企业来说一些项目不一定是必需的,也不见得是足够的,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3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设计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基本内容可以按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发生的业务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包括接受国家环保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奖等等。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购建和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资本及社会责任负债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篇2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设计;社会责任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改善现有的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创造绿色健康的发展之路,2012年11月,党的十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必须要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更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创作时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把可持续理念落到实处。
1可持续设计重要性
设计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扮演者双刃剑的角色,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人类文明走向绝路。作为设计师,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更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设计师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在设计产品的始终。设计师是产品生命的赋予者,因为他们所负责的问题不仅涉及环境与生态问题,更涉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设计产品材质的选用为例,产品的既定年限、能利用途径,以及产品后期的循环利用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师社会责任的缺失
随着设计发展的大众化,多元化格局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设计的公共性”受到了设计师们广泛的关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随着物质条件的富余以及权钱利益的诱惑不断增多,设计师们应有的责任感趋于淡薄,随之而来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文化方面,对西方设计理念不能批判性吸收,对艺术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摒弃中国元素,从艺术标准到审美视角,对西方设计理念完全照搬。在生态方面,设计目的过于功利化,缺乏可持续性考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型,当代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世俗利益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表现出日益严重的功利化现象。一些设计师不顾职业道德,只看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长远未来。忽视了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的可持续设计考虑。
3可持续设计的路径
如果我们视可持续发展为一个过程,那么可持续设计业应该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设计。[1]在设计过程中,策划、选材、制作、运输、使用和回收各个环节的考虑都是必要的。(1)确定产品最佳使用寿命。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表现的过程,是设计意念的展现过程,是为人类贡献的过程。[2]因此在设计产品的使用寿命时,设计师要把产品的实际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做出全面评估,最终确定出产品的最佳使用寿命。一方面,对材料和能源的耗费越少,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环境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小。另一方面,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环保性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其技术就必然落后,而且产品外观也缺乏美观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使用寿命。(2)选择健康环保材料。在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以及技术要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环保性能,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综合考虑环保与性能兼得。目前来说,市场常见的材料有可更新材料、危险材料、可降解材料三种。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功能特点等。在选择环保材料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材料的多样性。其次,减少材料的耗用,尽量避免过量使用。再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可回收利用材料。(3)降低产品能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还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以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时就要把减少水电消耗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通过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把产品的能耗降到最低。(4)实现产品的回收利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任何决定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环境和生态问题。[3]因此产品使用结束后的有效处理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产品在到达使用寿命或者用户结束使用时,都要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目的就是对材料进行再制造、再使用以及循环利用。因此,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设计出在终止使用以后更容易环保处理的产品。在具体设计中,应该全面考虑到产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产品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一般来说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产品设计进行考虑:分别是减少消耗、可替代、可循环利用、可再使用、易于维修。一个好的设计不但要可虑到产品使用期间不为环境带来伤害,还要考虑到当它的生命结束后是否能够归回大自然,甚至回馈大自然。
4生态文明建设中设计的社会责任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无法用明确的文字、法则来规范约束,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遵循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因而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在设计中要注意生态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把握。中国当代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糅合当代概念的同时,实现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地域性,也承载了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文化要素。(2)制定明确的价值标准判断体系。我国的设计价值判断标准与西方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决定的。归根结底双方的设计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只有制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才能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加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储备后续资源。设计的社会责任主要通过其产品展现出来,因此对设计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设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为未来的设计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设计师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4)营造良好的设计氛围。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设计的发展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公众之间开展关于设计作品的讨论和评判,能够加深民众对设计的认识和关注,加强公众对设计师的监督,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5)设计要贴近民生,切合实际。社会责任感归根结底还是民生问题,因此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民生需求为设计点,鼓励设计师们走进民众生活,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公众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
5结论
我们的健康乃至人类的生存都在受到环境和生态危机的威胁,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改善目前环境状况的要求,更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其社会责任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将这一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从业道德,并以此作为设计活动的基本准则。参考文献:
[1] 张志为.当下可持续设计的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12.
篇3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尤纳思指出,“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生存的意义。”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责任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意义,将责任意识贯穿于人生中,才是实现自我的根源。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政治发展多元化的情况下,人才储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祖国的强盛。对于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大学生而言,加强责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群体,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对社会产生实际作用的主体,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责任感意识,决定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严重性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快速上升,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成功与愉悦的同时,社会出现了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价值取向,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与此同时党内的少数人经不起诱惑,、,造成社会的巨大影响。这些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和认知发展,进而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追求物质享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完全丧失社会责任感意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稳固,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种国外思潮涌入国内,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最先和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部分大学生在不辨真、善、美的情况下,盲目学习与接受,并深信不疑。追求个人的自由主义,一切以自己为中心,重个人利益的追求,轻社会利益;重个人理想的实现,轻社会理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3.当代大W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模式与问题
(1)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的专业培养与思想建设,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战场,主要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高校在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自身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下,高校的培养模式渐渐趋向市场化,纷纷提出培养注重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反观思想政治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了存在而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空洞、缺失吸引力,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脱离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过于教条化。再加上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更是被动接受,只是为了学分而学分,在思想政治方面不仅没有实质性效果,在某些方面反而成为反面教材,引起学生的反感。
(2)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化
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理论教育相辅相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更好的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充分认识与理解社会,并对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实践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高校的实践活动大多过于形式化,只为组织而组织、宣传而宣传,忽视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与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没有得到锻炼,从一定程度上看,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设计学科的内在属性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结合。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以外,还需具备高尚的艺术修养。起初国内对设计专业的培养,是基于美术与工艺的培养模式,随着国内学者的对外交流与自我思考,设计专业的培养慢慢趋向于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不仅没有被取代,两者之间的联系反而更加紧密。艺术是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升华美的过程,对美的追求就是艺术的本质,设计源于艺术,对美的追求同样是它的本源,设计是从艺术的海洋中吸收养分,将其融入自身,提升自我价值。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艺术的价值,同样对艺术的追求体现了美的价值,艺术不仅提高了人的审美,还塑造人的心灵美。从美的角度出发,发现美的存在,用美的方式诠释人的一生,用美的意义实现人生价值。艺术是净化人的心灵、创造美的世界,是大学生美育培养的重要方式。通过艺术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陶冶美化心灵,追求美好事物,体现社会正能量,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实现人生价值。
(4)设计课程责任感培养的体现
一是.设计“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
设计是“以人为本”的活动,从人的角度出发,组织与实施设计过程。从宏观看,设计是以人类的需要为出发点,改变生活与环境,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从微观看,设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人改善生活,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人为本”的设计原理,参透着为人服务的意识,具备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设计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追求造型到功能至上再到服务体验,从三个阶段看,设计得到完善与提升,主要是体现在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体验设计中的服务意识,完全改变了以往设计师高高在上的服务态度,而是转变为客户至上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就是思想转变的根本,具备责任意识的体现。可以得出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与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通过专业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是.设计理念的责任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设计理念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延伸出新的概念,如“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公益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概念的提出,都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产生的,每一个都体现着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工业革命以来,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同时环境和资源也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掠夺,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在生态失去平衡、人类面对困境时,设计界提出 “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概念,并将此理念付诸于实施,旨在保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是设计对于生态破坏的反思,是设计界的社会道德和责任心的体现。在设计课程中,通过理论的方式将设计概念传达给学生,以设计方向或思路来引导,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来改变现有问题,加强思想上的认识,实现专业学习与责任培养相结合。
三是设计实践的责任意识
众多设计理念的提出,通过设计实践得到检验与完善,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设计、公益设计等理念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设计实践的实施,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绿色设计课程项目-“洗衣机过滤器设计”。在理论的基础上,本着绿色设计的理念,通过社会调研,发现洗衣机作为家庭电器,在极大的方便生活的同时,也造成极大的污染。如果平均每个家庭每周洗三次衣服,每次排放水量为70L,放置全国13.6亿人口大国,这是一个巨大的污染,而且长期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污染。“洗衣机过滤器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在洗衣机与管道之间设计一个净水器,在水流入地下之前先进行过滤,减少水中化学成分。公益设计课程项目-“智能障碍者社区协作”,是可益会(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为中轻度成年智能障碍者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而设计的。以“游戏、艺术和手工”等社会协作手段,参与无锡市残疾人庇护所的职业康复培训,并积极向市民传递“残友平等生活机会”的理念,以温暖和有趣赢得了残友们和相关人士的喜爱。以设计为媒介,传递社会正能量,通过设计实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不仅强化了自身的专业水平,还通过具体的设计解决了社会问题,提高了社会的满意度,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指数。
高校现有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高校应探索更加符合大学生自身需求,全面发展的新路径。笔者在承担设计专业课程中,深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绿色设计”“公益设计”等设计概念的社会担当,设计思想与设计实践中包含着社会责任意识。 如果能把设计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提高社会责任认知,试想更容易启发学生兴趣与积极参与,产生更好的效果。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尺度,是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是通过改变一种方式所能完全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体的协调发展。
篇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目前为止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最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卡罗尔(Archie B.Carroll,1979)的“四维模型”定义:他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值得借鉴的研究方法,将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细分为企业对国家、职工、投资者和社会公益这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企业对国家的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假设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二者成显著正相关;假设3: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二者成正相关;假设4: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以2011年12月31日以前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公司、ST公司、PT公司、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以数据不完整的企业,最后取得有效样本1152家,共分布12个行业。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相关数据处理及检验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
1.变量设计
被解释变量
目前,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大致分为两类,分别是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和市场绩效指标。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评价企业财务绩效的主要指标。因为总资产收益率(ROA)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企业资金运作的整体效果,所以本文选择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企业绩效水平。
解释变量
根据卡罗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的划分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剖析,再兼顾变量指标的可量化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衡量社会绩效,设计了企业对国家贡献率(CRGC)、企业对员工贡献率(CREC)、企业对投资者贡献率(CRIC)和企业公益贡献率(CRSC)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
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行业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本文使用代表企业规模的企业总资产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AD)来为控制变量,用虚拟变量0-1来代表行业变量,INDUSTRYI1-11分别代表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等12 个行业。
2.研究方法与模型
本文运用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
ROA = β0 + β1 CRGC + β2 CREC + β3 CRIC + β4 CRSC + β5 AD + β6 SIZE + β7 INDUSTRYI1-11 + ε其中,β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研究
1.描述性统计
从表看出,企业对国家贡献率最小值为-02658,最大值为08793,这是由部分企业享受到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而导致;企业对投资者贡献率波动非常大,说明不同的公司对于投资者所履行的责任差异十分严重;资产收益率则比较稳定。在所有指标的最大值中,企业对社会公益贡献率最低,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履行情况不佳,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在这方面的贡献。
2.相关性分析
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见表4)。得出资产收益率与企业对国家贡献率和企业对投资者贡献率的相关性在1%水平上显著,与企业对员工贡献率的相关性在5%水平上显著,与企业对社会公益贡献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在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除了与企业对社会公益贡献率的相关性不太显著外,与其他变量相关性都较为
显著;代表公司规模的总资产自然对数与企业对员工贡献率的相关性较为显著,而与企业对社会公益贡献率则成不显著的负相关。
注:样本数量为N=1152;双尾检验,**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3.回归分析
运用SPSS 19.0经济计量软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检验,得出如下结果。
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
三、结语
(一)结论
企业对国家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对员工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成显著负相关;企业对投资者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成显著负相关;企业对社会公益贡献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实证研究结论与本文之前所做的四个假设即均与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并不完全相符,主要是由于我国自身经济环境的特殊情况所致。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文的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分析:
(1)企业应当重视并加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贡献。
篇5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经济一社会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4(2012)03-0130-03
和谐社会建设不仅需要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的进步与发展,更需要构成社会各个部分的相互协调、需要促进这些协调的有效的社会整合。所谓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协调社会系统内部各部分和各力量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一定的社会和谐,它既包含社会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又包括对这些社会结构各个部分的协调和控制。作为一个系统结构,人类社会在宏观上主要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构成,社会整合就是要使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与凝聚。其中,经济一社会的整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一方面,经济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性因素,经济的发展能给人类社会提供大量的物质生活资料: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更不能自觉地达致社会的全面发展,相反,经济力量的狂飙突进、异军突起只会使社会失去平衡,使社会产生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与整合。
为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健康与进步,狂飙突进的经济力量必须得到一定的约束,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使之与社会有效整合。实际上,“从历史角度看,‘经济冲动力’一直受到扼制。起先它服从于风俗传统,随之在某种程度上受拘于天主教道德规范,后来又遭到清教徒节俭习惯的压迫。”经过启蒙了的现代社会在耗散了原有的“宗教冲动力”之后,走向了完全的世俗世界。经济活动既不再受一个超验的目标指引,甚至也模糊了服务于人类的现实目标,如果不对其进行充分的约束、使之与社会相整合,它就会走向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目的的绝对化。走向经济帝国主义,破坏社会的平衡与稳定。但现代社会又不可能重新寻求与依赖宗教的约束,它只有面向现实世界,通过制定制度规则与培育适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来进行社会规范、实现经济一社会的整合。
一、经济一社会整合的范式:制度整合与伦理整合
从社会学角度讲,任何社会都需要用以整合社会的秩序规范,这些规范不仅仅是人们社会公共生活交往层面上的,更深层次的是对社会的系统结构方面的规范整合。经济与社会的整合就是把经济作为社会构成结构的一部分与整个社会系统有机的结合。借用生态学的观点,也可以将之称为经济与社会的生态整合。现代社会以前,经济一社会的结构整合主要依赖于传统宗教的价值观念和专制强权,这是一种纵向的、单向依赖权力的社会整合方式,(因为宗教也可以视为一种神权。)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经济力量的狂飙突进,经济一跃成为社会的主宰和中心,并成为它自身的目的,呈现出诸多去社会的景象,原有的基于纵向结构、单向依赖权力控制的经济―社会整合方式被打破。另一方面,民主与法制取代了传统的宗教与。社会趋向于多元化。在此背景之下,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经济―社会的整合方式就成了摆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严肃课题。
纵观各国发展的经验事实,从形式上看,基本上都强调制度建设,重视社会的制度整合,也即通过社会的制度体制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毋庸置疑,这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采取的基本规范整合手段,然而关键问题是制度的内容何以保障经济一社会的有效整合。这又涉及制度制定的政策取向,如果一个社会奉行的是功利主义的最大化原则、认为每个人对福利的追求会自动达致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那么它就不可能制定出充分足够的经济一社会整合的制度规范。(这也是现代社会以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原因所在。)再者,如果过于强化制度对经济一社会整合的保障,制定出强有力的制度规范体系,又未免有强权干预之嫌,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为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而牺牲效率)。因此,真正有效的经济―社会整合的制度规范必须是既不束缚经济活动对效率的追求又能确实保障社会事业的各方面发展,在二者的互动中寻求平衡。
其实,除了上述通过社会的制度体制实现经济一社会的整合外,任何社会整合都离不开伦理的规范,即通过具有伦理性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内在良知将社会统一为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称之为伦理整合。在经济一社会整合中,伦理整合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规范整合手段,它不仅可以弥补制度整合的一些空白及其缺陷,防止和约束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侵害与偏离,更重要的是它能以精神的力量将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凝聚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价值整合。因此,如果说制度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外在的经济一社会整合规范手段,那么伦理整合就可以说是一种内在的经济一社会整合方式。它强调的是一种自觉遵守社会伦理规范秩序,自觉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自觉维护经济―社会的整合与统一。
制度整合与伦理整合是实现经济一社会整合的两种基本的规范整合手段,就其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来说,前者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后者则为一种弱约束力,但二者缺一不可,互为犄角,共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以实现经济一社会的规范整合。
二、经济一社会整合的支点:企业
无论是用制度规则作为经济一社会整合的手段,还是通过伦理规范作为经济―社会整合的方式,二者都必须有个前提。这就是经济活动主体―企业对制度规则和伦理规范的认同与接受,在这个前提基础上,才会有经济活动主体对规范的遵守与践履,实现经济一社会的整合。因此,经济一社会的整合在现实生活中就主要表现为企业与社会的协调与整合。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决策与行为对社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并投资于厂房、设备和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与这些有益的经济影响相伴而来的是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危险的工作条件、伪劣产品、各种歧视性商业做法、违法或缺德的行为以及对社会政治和政府系统过多的政治影响,等等。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服务功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员工的健康保障和退休计划:在设计和建造厂房、办公室的同时贯彻环境保护意识;向当地政府或非盈利团体输送管理方面的才干;资助当地的教育、文化和社团组织以及其他慈善机构。
在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社会环境同样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强烈的影响。一个社会的法律体系、政策取向、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态度、以及宗教、伦理和道德观念等都能对企业的成本、价格和利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社会也因此对经济活动进行约束与制衡,引导企业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保持相同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经
济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防止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伤害与偏离,消除与避免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上文所述的制度整合与伦理整合两种方式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与整合。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实际上是经济一社会整合的一个支点,一方面经济力量和经济活动通过企业行为产生与创造,另一方面社会规范秩序通过约束和引导企业行为使经济与社会相整合。企业的经济能量越高、社会影响越大,它作为经济一社会整合的支点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明显与突出,经济―社会的整合就越需要通过企业来完成。一个社会的政策法律等制度规则与伦理道德秩序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约束与引导进行经济一社会的整合,企业对这些制度规则与伦理规范遵守、践行的好,经济力量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就大。经济与社会协调、整合的程度就高,反之,企业对这些制度规则与伦理规范遵守、践行的差,经济就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伤害与背离社会,经济与社会就难以整合。因此,无论是制度整合还是伦理整合,二者都必须通过企业这个支点来发挥作用。
三、经济一社会整合的有效路径:企业社会责任担当
制度规则与伦理规范对经济一社会的整合落实到企业这一具体环节,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去遵守与践行,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则是实现经济一社会整合的有效路径与必然选择。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融制度整合与伦理整合两种方式于一体,有效达致经济―社会的整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一方面遵守社会的法律政策,在社会制度规范下从事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又遵守社会伦理秩序,积极主动地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统一。法律责任是指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企业来说,社会在允许它运行的同时,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规则――法律,希望企业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活动,维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一般而言,法律所代表和体现的多是社会公共利益,并且是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企业遵守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法律条文是一个社会的正式制度,企业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则是一种社会的正式制度安排,是经济一社会整合的一种强力约束机制。
但是,法律责任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如同法律不是社会规范的全部一样,法律责任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低限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它“涵盖不了社会对企业的所有期望行为。”法律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它必须与存在于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相配合,既需要伦理道德对其价值合理性之证明,也需要伦理道德对其秩序规范作补充,基于上述的原因,道德责任就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所谓企业的道德责任就是没有在法律中以明确的条文规定的、社会寄希望企业应该履行的,有利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与法律责任相比,道德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只存在于一定社会的道德意识之中,通过人们的言行和道德评价表现出来;没有明确的界线、具有广泛的范围,可以随着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要求;由责任人自愿履行,不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因此,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是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主动遵守与履行社会伦理规范秩序,主动与社会相趋同,从而实现伦理规范对经济一社会的整合。
综上所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蕴涵了企业对法律等制度规范的遵守和对社会伦理秩序的践行,使制度整合和伦理整合两种经济一社会整合手段同时作用于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制度规范和伦理秩序两个层面、从外在规定和内在趋同两个方向,达致经济一社会的整合。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目标,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发展,是双向促动的经济一社会整合方式。企业社会责任观与传统企业理论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强调企业不能以追求经济利润为唯一目标,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还应该有社会责任目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有利于经济力量的长远发展。首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既符合股东的利益。又符合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企业行动方式,无疑有利于减少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摩擦。确立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的良性互动关系,调动企业各方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使企业获致多方面的效率源泉。其次,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对人力资本的尊重与保护,又不贬低物质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为企业的存续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两种资源,使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从隶属于物质资本的传统中得到了现代意义的提升,使之成为与物质资本具有相同关键性的企业构成要素,由此体现出对作为生产力重要因素之一的劳动者的关爱。激发企业各方参与者尤其是劳动者的活力,进而为企业的经营注入效率的元气。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信誉。培育良好的社会资本,营造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互动关系,这将对企业获取长期经济利益、获得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力量发展的同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之要旨在于提倡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维护与增进社会利益。在具体内容上,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尊重与维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要求企业合理调配和使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避免以牺牲生态利益换取经济利益:要求企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兴建学校、医院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帮助政府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所有这一切要求,无不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关注与推动,体现出企业社会责任对正义的彰显与贯彻。而正义在西塞罗的《论义务》中,被列为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之一,并被认为具有“将社会组合在一起”的功能。的确,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观念。正义在社会冲突的抑制、社会秩序的建立等方面,无疑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西塞罗的以上看法,多少也折射了这种历史现象。正义观念与社会整合之间的联系,当然并不仅仅限于西塞罗所处的罗马时代,在现代社会。正义作为一种道德意识依然是建立合法社会秩序所必不可缺的基本价值观念和原则,依然是社会整合所依赖的基本价值原则和伦理精神。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活动主体基于内在需求、从内部契合的经济一社会整合方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是被动地回应社会的要求,也不是被动地遵守法律等制度规范,而是有其自身的道德主体性要求、社会契约逻辑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内部的需求,来自于其自身经营发展的实践。正是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这种内在需求,使经济活动主体在决策与行动上主动寻求与社会发展趋同、避免经济力量的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从而实现经济一社会的整合。尤其是这种通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一社会整合,不仅可以避免外在力量的强制干预,避免额外的第三方中介,而且由于其是从系统内部的契合,其整合的效率和效果都大大优于其他方式。
最后,企业社会责任对经济一社会的整合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活动主体在行为层面上对社会的趋附与认同,更突出表现在它作为一种精神理念对经济-社会的凝练与聚合,而这恰恰是社会整合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精神作为内在的凝聚剂,必须要有一种积极的价值精神作为社会的意识同一体。当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并以其为行为规范时,它就成为一种共同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形成事实上的意识同一体,形成凝聚社会的精神纽带,使经济活动主体形成更加强烈的遵从动机。这对构建普遍的伦理秩序、支撑社会的制度建设、增进社会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合,具有深层的内在推动作用。
总之,在现代社会,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消解经济力量的异化,弥补经济力量的狂飙突进对社会结构造成的断裂,克服经济中心主义和经济增长的盲目和任性,最终实现经济一社会的完美整合。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要素 确认 计量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相对于国外社会责任的计量和披露而言,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层面、国家政策制度规范约束层面,还是企业实务操作、信息披露方面都相对落后。
从理论层面看,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企业应该提供与环境保护、就业、员工培训、反歧视、医疗劳保、社区建设等体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李正、向锐(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责任信息基本上分为环境、能源、雇员、社区、产品与服务、其他这六类。理论研究在社会责任的披露信息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但尚缺乏对社会责任信息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深入研究。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2002年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明确提出公司应重视社会责任,随后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为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指明了一定的方向。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促进就业与员工保护等六方面进行规范,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政策层面在社会责任的管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大量规定,但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尚存在空白,尤其表现在框架格式的统一性、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确认以及绩效指标的可比性等内容上。
从企业信息披露层面看,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已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以及新闻媒体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政府偏重于引导,缺乏政策层面的监管,使得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样式各异、可读性高,但缺乏统一的标准;描述性、溢美之词多,广告式社会责任报告,数据的可信度缺乏验证性;社会责任的计量缺乏可操作性,信息披露不充分,数据可比性差。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确认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明确,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应当包括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廉政建设等方面内容。
为对上述社会责任事项实现确认、计量和披露,应当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按照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分别确认、计量,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包含的要素并不能完全像企业实务会计一样确认、计量,建议采用工作底稿法。
社会责任会计要素按照付出成本、产生效益和受益对象设置“社会责任成本”、“社会责任权益”和“社会贡献”三个科目归集确认。
社会责任成本科目反映企业或社会责任承担单位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付出,按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员工权益”、“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廉政建设”设置明细科目,借方反映在社会责任成本的付出,贷方反映社会责任成本的收回。
社会责任权益科目反映社会责任受益人得到社会责任投入的情况,按照社会责任受益人设置明细科目,一般包括政府、债权人、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公众等,贷方反映对社会责任受益人的投入,借方反映投入的转回。
社会贡献科目反映企业或社会责任承担单位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效益,一般按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就业”、“员工权益”、“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廉政建设”设置明细科目,也可按政府、债权人、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公众设置辅助明细科目,贷方反映产生的效益,借方反映产生的损失,期末结转至社会责任成本抵减科目,期末无余额。
社会责任成本抵减科目反映社会成本已产生效益的情况,贷方反映社会责任成本形成的正效益,借方反映负效益。
社会责任权益抵减科目反映社会责任受益人已受益情况,借方反映正受益,贷方反映负受益。
三、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计量及会计处理
现阶段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量化信息主要集中在公益事业、员工权益、税赋贡献、资源节约等方面,这些信息在财务核算系统中较易取得,而对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信息,存在企业日常经营投入与承担社会责任投入界限不清,以日常经营投入代替承担社会责任支出;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社会责任效益以估计减排量披露,没有有效量化;对于促进就业、城镇建设、廉政建设则鲜有量化。
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计量按照以下方法,从投入成本和产生效益分角度计量,能够明确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效益的,可以按照直接确认的金额计量,没有明确的承担成本或产生的效益不能按照货币计量的,可以借助专家评估意见来合理估计,具体处理原则如下:
一是企业在员工权益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为职工支付的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以及培训经费的各项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进行计量,同时该支出也属于企业对用工的社会贡献,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社会责任成本――员工权益”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员工”科目,同时,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员工”科目,贷记“社会贡献――员工权益”科目。
二是企业在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通过福利机构的社会捐赠、扶贫以及从事其他公益事业活动的各项支出为成本进行计量,同时该支出也属于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社会贡献,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社会责任成本――公益事业”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社会公众”科目,同时,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社会公众”科目,贷记“社会贡献――公益事业”科目。
三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支出减去日常经营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进行计量,借记“社会责任成本――安全生产”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企业”科目。安全生产方面社会贡献的计算量化,则以潜在损失分析计算,通过本年设备、人身事故率与去年同期比的减少,乘以发生事故时的潜在损失从而生成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社会贡献,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企业”科目,贷记“社会贡献――安全生产”科目。
四是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专利、专项技术、生产线改进等方面的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进行计量,如涉及整条生产线或车间的重建则应当以减除普通生产线或车间的价值后的支出来计量,借记“社会责任成本――产品质量”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消费者”科目。对于产品质量的社会贡献的计量,应以消费者在使用期限内的节约支出来计量,例如汽车油耗、家用电器的电耗支出,但对于有些消费品乃至奢侈品,只是满足感官以及精神层面需求的,支出量化的难度较大,个人倾向于将消费品与使用者作为一个组合,考虑增值空间来量化社会贡献,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消费者”科目,贷记“社会贡献――产品质量”科目。
五是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在脱硫、除尘等环保方面投入的设备、人工等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借记“社会责任成本――环境保护”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社会公众”科目。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应是负贡献,最好的情况是不污染,社会贡献为零,因而对这类企业的社会贡献建议以不污染环境的预计支出作为量化依据,借记“社会贡献――环境保护”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社会公众”科目。对于有些自身不污染环境同时又能对被污染自然环境进行净化的企业,应当借助专家力量以单位净化空气污染物的成本来量化,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社会公众”科目,贷记“社会贡献――环境保护”科目。
六是企业在资源节约方面的社会责任,以企业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耗费方面的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的计量,包括设备、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支出,借记“社会责任成本――资源节约”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企业”科目。在资源节约的社会贡献量化时,考虑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某一项资源或资源组消耗的减少量作为在资源节约的社会贡献,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企业”科目,贷记“社会贡献――资源节约”科目。
七是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社会责任,应以企业为扩大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人工费用支出为社会责任成本进行计量,不应包括本单位正常工作人员招聘方面支出。如某企业通过实施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中的人工费用可作为促进就业的社会成本,借记“社会责任成本――促进就业”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社会公众”科目。同时该项支出也是企业在促进就业的社会贡献,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社会公众”科目,贷记“社会贡献――促进就业”科目。
八是企业在廉政建设方面的社会责任,应以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建设、物资招投标管理、集中采购等方面努力压缩交易环节成本,减少人为舞弊方面的支出作为社会责任成本,借记“社会责任成本――廉政建设”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企业”科目。按照交易环节节省成本以及历史发生舞弊成本作为廉政建设的效益进行量化,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企业”科目,贷记“社会贡献――廉政建设”科目。
除此以外,企业在税负、利息方面的支出,可看作企业广义的社会责任,发生税负、利息支出(含资本化的利息)时,借记“社会责任成本――××利息”科目,贷记“社会责任权益――政府/债权人”科目。同时,借记“社会责任权益抵减――政府/债权人”科目,贷记“社会贡献――税负贡献/利息贡献”科目。
四、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信息披露
基于前文分析,社会责任报告的计量应分投入成本和产生效益两部分分别计量,在信息披露方面,设置社会责任投入平衡表、社会贡献表、绩效指标表分别计量披露。
社会责任投入平衡表按照资产负债表格式设计分为左右两栏,左栏按照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内容分类计量,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成本和已实现社会责任成本递减,其中社会责任成本按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城镇建设、公益事业、廉政建设、税负、利息支出设置明细栏目。右栏按照社会责任权益和已实现社会责任权益递减项,其中社会责任权益按受益对象设置明细栏目,主要包括政府、债权人、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公众等。栏目金额按照今年数和累计数设置,该表左右栏目汇总额存在恒等关系。
社会贡献表参照利润表格式设置,采用分步式计算模式,以企业净利润为起点,体现企业对股东贡献;加上企业税费总额(含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其他各项税额,不含个人所得税),体现企业对政府贡献;加上财务费用以及资本化利息支出金额,体现企业对债权人贡献;加上应付职工薪酬、劳务费,体现企业对用工贡献;加上量化的产品质量改进对客户形成效益,体现企业对客户的贡献;加上企业公益事业、扶贫支出等,体现企业对弱势群体的贡献;加上企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镇等投入产出效益的量化,体现企业对社会公众的贡献;最终形成企业的社会贡献总额。
绩效指标表应包括通用指标和行业标准指标两部分,通用指标由国家出台统一政策计量,行业指标由行业约束规范。通用指标表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指标:资产贡献率(社会贡献/企业总资产)、社会责任成本资产比率(社会责任成本/企业总资产)、社会贡献净实现率(当期社会净贡献/当期社会责任成本,当期社会净贡献应不包括公司净利润)等。
我国目前只是鼓励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并没有强制要求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更没有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央企在内的大型企业多采用第三方认证方式,仍有一些社会责任报告采用企业自述评价。由于认证规范的不统一,各方偏重的角度不一致,导致报告的认证水平参差不齐。如何保障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新的审计标准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对第三方鉴证的从业人员资格、业务规模以及审验程序做出明确规范,以确保企业出具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加真实可信。根据从事审验单位业务性质、规模大小,确定从事审验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精算师、管理会计师的人员搭配组合、工作时长、必要的审验程序。审验报告应基于并高于企业业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
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明确提出“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诚然,我国的社会责任管理起步较晚,但我们正在迎头赶上。目前,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正在各行各业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假以时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强有力的约束下,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和披露将会日臻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2.周颖.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与信息披露研究[J].新智慧财经,2014,(4).
篇7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 基础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88-0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构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前端缺乏基础理论,后端缺乏分行业操作指南(仅有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其他行业暂未推出),导致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在落实企业微观行为层面尚有一定困难。本文拟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抛砖引玉,旨在推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责任及内部控制立法的完善,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本质
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小单位和基本工具,人们只有通过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杨清香,2010),如果概念缺乏清晰界定,或不能达成共识,势必导致判断、推理等出现更大分歧,影响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现有研究大多从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而对其概念缺乏清晰界定。所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社会责任控制目标的过程。该概念的内涵包括三点:一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更加突出利益相关者参与作用,既有决策上的参与,也有监督上的参与,扩大了企业原有内部控制的主体,不仅包括原有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机构,还包括工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二是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负有执行责任;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为维护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的手段,旨在实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资本与权益的控制机制。传统企业内部控制过于强调对资产、资本等进行控制,其实质是为捍卫股东权益而对劳动者、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资本和权益缺乏应有重视。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人本经济发展理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是因为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了相关资源,形成资本,各种资本联合创造企业价值,因此企业有责任对资本的价值创造和分配情况进行控制,维护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形式上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实质是对隐藏在社会责任背后的各类资本以及依附于资本的相应权益进行控制。这里的资本是广义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包括社会资本和环境资本;这里的权益是综合权益,既包括经济权益,还包括社会权益和环境权益。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对广义资本和权益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资本和权益,犹如硬币的正反面,不可偏废。资本体现的是经济关系,权益体现的是社会关系;资本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权益是价值分配的依据。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职能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目标,识别、分析和控制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按规定编制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报告(单独报告或嵌入到内部控制报告),并依据法定程序和企业规程生成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促进各利益相关者资本的高效配置和权益的公平分配,实现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及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确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现了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轴心,偏重于资产保值增值、经济效率效果提升等经济目标,兼顾合法合规性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等社会目标,但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目标考虑是不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虽然对社会责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和基本规范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关联,加之分行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缺乏操作指南,存在难以落地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产生于委托需要,而现代企业受托责任已经从原始的经济受托责任扩展到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因此,有必要重构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风起云涌,“企业公民”理念深入人心,以“社会责任”为内核的商业伦理与道德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还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企业活动不能逾越经济底线、社会底线和环境底线。所以企业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经济目标,还应包括一定的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而且后者的权重将会不断增加,这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平衡和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控制目标是我们希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做什么,体现的是社会需求属性;而控制职能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能够做什么,体现的是经济技术属性。王海兵、伍中信等(2011)指出,监督、控制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维护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这是人本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能。物本框架下的内部控制职能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风险防控目标,社会责任风险扩大了企业的风险范围、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等级,亟待纳入到人本内部控制框架下加以管控和治理。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是一脉相承、融会贯通的,内部控制必须借助于社会责任这个载体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社会责任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例如社会责任投资、社会责任消费、社会责任审计等。传统内部控制旨在维护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旨在维护、平衡和促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两者虽然都是控制风险,但显然,前者主要是经济风险,后者则扩展到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花双莲(2011)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可以在企业的战略层面、管理层面、作业层面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具体职能的进一步阐释。首先,战略控制着眼于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控制,对战略制定进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要求管理层采取适度合理的程序进行战略决策,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要接受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其次,管理控制关注的是战略执行,对战略执行进行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按照战略规划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要求执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同时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绩效应该由利益相关者加以评价。最后,作业控制主要针对的是具体业务和事项的流程化控制和监督,要求员工在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分配、投融资等全过程考虑社会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对象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设计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管理层和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实施主体,而企业利益相关者是内部控制的设计主体和监督主体,参与或委托企业特定部门设计和监督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股东、员工、政府相关部门、债权人、消费者、社会组织等参与设计和监督的形式不同,重要利益相关者应嵌入治理结构,举手投票,非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应嵌入治理结构,联合举手投票,或有否决权,以此保障各方利益不受侵害,保证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和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譬如某企业知识化程度不断提升,员工持股使得原来的股东从重要利益相关者降格为非重要利益相关者,而部分员工从非重要利益相关者升格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主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进行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相机调整。物本内部控制的主体是董事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其实质是股东至上原则的产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控制模式,重视对经济风险的控制。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主体涵盖包括治理层、管理层和企业员工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由治理层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战略控制,管理层实施管理控制,企业各层次的员工实施作业层面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以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动态、交互、开放和共生的控制模式,重视对包括经济风险在内的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随着我国劳动者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与企业抗衡的相关劳工组织、消费者组织等也将不断建立与完善,他们也应该分享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权。随着我国法制化和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监督主体在获得及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巨大潜力,不仅授权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评估机构等专司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而且供应商、消费者、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大众等都有权实施各种合法形式的监督。信息化使得社会化网络媒体被广泛采用,并对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不健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检举揭发,法制化则使得这种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能够迅速得到国家纪检、公安、审计等监督力量的关注,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社会责任风险。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只重视对经济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而忽视风险的全面性和风险中的机会。经济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管理、社会责任承担是企业道德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从只重视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到社会利益,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组织道德前常规期阶段企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组织道德常规期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将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作为价值导向,内部控制更大、更远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共享价值;组织道德后常规期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更多的是维护共享价值的手段,社会责任成为此时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导向,这一阶段企业内控风险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包含社会风险、环境风险,而不仅仅是企业狭隘的经济风险,更体现出了风险控制的全面性。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不但扩大了风险控制的范围,而且有助于发现社会责任风险中的机会。譬如传统内部控制将负债、费用视为资产和收入的扣除,助推了早收晚付、只收不付、克扣工资、偷逃税费等现象的发生,引发大量的社会责任风险;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将负债和费用视为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加以维护,此时的负债实质上是企业社会责任融资,而费用实质上是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对于舒缓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矛盾、改进商品或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声誉、降低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风险的全面关注,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例如企业履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加大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再造业务流程,创新环保产品和服务,这样就会在同行业企业还在为资源高消耗提高经营成本、环境污染面临法律惩罚担忧时,本企业已经实现了转型或升级,成为行业的领跑者甚至是领导者,进而获得长足的竞争优势。
四、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假设和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假设是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根据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内在规律和环境要求所提出的、具有一定事实依据的假定或设想,包括基本假设和具体假设,是形成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的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本假设包括:(1)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假设。社会责任重要性假设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善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假设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存在的基本依据。从长远来看,企业不承担、不能及时承担或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足,都将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危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交易实现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首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博弈,为了达成较好的均衡解,企业就有必要通过承担和报告社会责任,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积极信号表明本企业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赖和支持。其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交易实现机制。企业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企业从各利益相关者获得创造价值的稀缺资源,就必须对他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样,各利益相关者要想从企业获得报酬,就要为企业提供资金或人力、物力资本等。王清刚(2012)、张兆国(2012)等的研究表明如果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就会导致企业面临声誉风险,环境风险,消费者抵制、人才流失、再融资困难等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创造机制。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增加企业信誉资本从而有利于企业创造长期经济价值(刘建秋、宋献忠,2010)。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社会价值、环境价值,而且也为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了经济价值。(2)社会责任风险可控性假设,即假设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换言之,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仅仅控制可控的社会责任风险,对于不可控的外部社会责任风险不予考虑,譬如政策风险、不可预期的自然灾害、战争因素等。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可控性假设是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社会责任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四种手段,将社会责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企业社会责任风险规避和风险承受是两个极端,规避意味着与风险有关的收益和价值的丧失,承受必须是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且社会责任风险具有负的外部性,会对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带来损害,使用较谨慎。社会责任风险分担和风险降低是比较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大量运用。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内部控制经过长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李连华,2007),它是连接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为企业建立与实施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以及评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立了标准和依据。包括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性原则。传统内部控制将合法合规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而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强调合法合规性不只是目标,更是内部控制的原则之一。企业在设计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时,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公司法》、《所得税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等,并吸收全球契约、SA 8000等国际标准,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设计符合合法合规性原则。(2)环境适应性原则。环境适应性的理论基础是权变理论。权变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策略与其所处的环境必须配合才能产生效果,再好的策略放在不适合的环境下都无法产生绩效。不同行业、企业在不同时期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深度、形式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设计就必须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特点,适时地对内部控制加以调整和完善,防止出现“水土不服”导致的失控,从而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3)战略主导性原则。该原则是对重要性原则的拓展和深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虽然涉及对社会责任的控制,但是整体上属于被动响应式控制,缺乏基于战略驱动的内生性动力。许多企业做内部控制系统过于强调合法合规性而忽视了战略主导性,使得内部控制建设未能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控制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战略主导性原则要求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进行整合,建立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并实施全面控制、全程控制和全员控制,在运用内部控制手段促进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推动自身战略的实现。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窗口宽度上向社会责任扩展、高度上向战略层次延伸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4)适度嵌入性原则。适度嵌入原则要求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的适度嵌入。首先,企业要明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这类社会责任具有刚性特征,一定要嵌入内部控制系统;其次,企业要从社会责任战略的高度识别企业正在承担和即将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类社会责任是企业战略层面的社会责任,嵌入不当也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某些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性社会责任,例如企业参加慈善活动等,这类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提升企业的声誉,能够发挥社会责任投资效应,企业应量力而行。企业社会责任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度嵌入能够改善公司治理、提升信誉资本和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嵌入不足或过度都将增大企业的社会责任风险,降低控制绩效,应避免过度嵌入大幅增加社会责任成本。那种不顾企业实际,设计出十分庞杂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做法不但耗费企业资源,而且还会导致执行效率低下,这也体现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效益原则。(5)制衡协同性原则。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强调制衡以及在制衡基础上的协同。制衡是协同的前提,协同是制衡的目的。首先,制衡强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等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集合,签约各方是平等的权利主体(科斯,2003),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衡性更多地体现为平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相互牵制。其次,协同注重不同利益相关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履责,及时发现并处理企业社会责任风险,构筑设置合理、运转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最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原有制度的有效对接和系统整合,为制衡和协同创造制度条件。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存在多元化乃至相互背离,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制度间的脱节乃至冲突,应该从制度设计、机制设计上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制衡和协同的关系,不仅激励利益相关者“做大蛋糕”,而且监督他们“分好蛋糕”,运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管控企业社会责任风险,充分释放制度的生产力和控制力,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2009(9):66-71.
[2] 关玉荣,刘荣.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构建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3(10):68-69.
[3] 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Carroll A 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J].Business Horizons, 1991(34):39-48.
[5] 刘建秋,宋献中.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贸研究,2010(6):133-138.
[6] 田超,干胜道.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39):36-39.
[7] 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7):59-65.
篇8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我国亟待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制度。虽然社会责任报告在西方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尚属认识和探索的萌芽阶段。近几年理论探讨不少,但至今没能真正付诸于实践,只有个别指标如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披露,指标数量少而分散,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建立和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必须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研究和推行力度。
同时,我国亟待加快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建设滞后,给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推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借以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做出判断的基础,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标准有所不同,它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相对较大,ISO26000等标准都是国外组织制定的,并不一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相吻合。因此,我国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时,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确立合理的、科学的标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
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在中央企业中率先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中远集团、中国铝业等一批中央企业按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的标准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评为典范报告。
(一)国家电网社会责任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指南》全面规划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发展路线图,系统表达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理念,为全面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开端。本文将参考国家电网在设计社会责任报告体系中所考虑的因素,进行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可供参考的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如次页图1:
(二)我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必将进一步拓宽。对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更要符合中央企业的客观实际。本文将社会责任报告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1.经济报告
中央企业的特殊股份形式要求其在税收的公共服务使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评价审计、成本管理审计等工作分析评价企业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承担了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经济报告所包括的内容同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相似,在此不做赘述。
2.环境报告
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绿色程度、企业的排污投入情况、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如财务上所反映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如控制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子进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养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等。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3.职工权益报告
企业在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包括对本企业职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多个方面。首先,企业必须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保证职工有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其次,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同样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在招聘从业人员时,还要考虑到扩大社会就业,安置待业青年、下岗职工、残疾人优先就业,为其提供财务帮助。中央企业要努力切实维护员工权益,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4.产品服务质量报告
中央企业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本身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
5.社会公益报告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中央企业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关注民生、回报社会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以大局为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妥善应对危机,帮助共度难关。不仅如此,中央企业应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同等条件下做出更大贡献。
6.创新研发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一项重要国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中坚。中央企业大多是各行业的排头兵,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中央企业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在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7.诚信经营报告
中央企业要带头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做市场经济中的健康力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是中央企业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竞争规则,尊重竞争对手的正当权益,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息披露真实充分、价格表示清晰明确、合同规范公平竞争、产品可靠使用安全、售后服务方便快捷、化解纠纷及时公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开展教育引导消费、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及影响因素
(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主体
根据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需要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依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第一关系人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没有第一关系人的存在则第三关系人的发动将不可能实现。按照现行审计主体理论,目前审计主体形式一般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并构成了审计主体体系。
从理性角度分析,所有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的企业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自我精神满足出发,应当致力于社会责任承载。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几乎所有企业都能够认识到提高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助于社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而且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但是这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往往还是背道而驰。出现这一反常的非理性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的思维核心和价值取向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和报酬机制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在社会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社会分配物品的方法以及将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的社会标准。
对于我国目前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由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完成的现象,笔者认为,由于“政府受有限规模的限制,其经济有效地选择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同时通过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达到监督经营者的目的”。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以达到审计目标与社会期望的统一与协调。
(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
政治成本理论认为,公司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机构、媒体、其他社会群体等的关注。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就越可能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表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公司,从而避免受到社会和政府的惩罚,即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符合成本效益权衡的。
2.企业财务状况
具有较好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更加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因此高盈利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有利于传递利好信号,业绩好的公司可以表明这就是负责任的公司,并提高企业的形象。
3.企业行业
那些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更加有可能披露环境影响的信息,政治风险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更容易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行业相比,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等方面更加有可能从事更多的社会责任活动。
4.从业人员
与传统审计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特殊性。通常,审计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为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即可从事审计工作,而社会责任审计的建立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设计
制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术界仍然缺乏对社会责任审计的全面研究。此外,一个成熟的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必须是可复制的而且对于不同部门、文化和国家特性的组织都适用。但是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发展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系统的全面而适用的方法和指标。在此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一)审计的准备
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起点,审计工作是否有成效,与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准备阶段是指从接受或确定社会责任审计项目到审计人员正式在现场工作止的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要完成各项审计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应包括:了解企业的控制环境,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治理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调查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情况,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被审单位的背景情况、列明其利益相关者群体、考虑本次审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决定审计目标并起草初步的审计范围表。由于这一过程是审计的起点,主要是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因此阶段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比较简单,审计时间也较短。
其次,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交流,编制审计计划方案和预算。在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不同行业或不同公司的审计计划会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不同,从而其对利益相关者履行责任的情况也不同,导致整个审计过程的各不相同,而审计预算则根据审计计划来制定。显而易见,此步骤是准备阶段中的重点,调查法是最合适的。
调查是从确定的总体中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工作,一般的方法是对总体中的抽样样本进行面谈或问卷调查。通过前一步骤审计人员已初步了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并区分重要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重要利益相关者应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此处以每个公司都存在的员工利益情况为例说明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法的进行方式。
(二)审计的实施
审计的实施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是指从审计计划实施到审计证据基本收齐、审计计划的要求基本完成为止的审计期间。在该阶段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和方法收集证据并进行评价,形成审计结论。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相关管理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目的在于确定有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能否有效处理社会责任风险,并评价控制风险以制定进一步的审计程序。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结果,审计人员可以修订审计计划方案。在审计系统及程序的测试和检验过程中,笔者建议采用观察法、询问法、内控制度调查表法来进行,这三种方法在文章前部分均有所提及,此处不重复介绍。
第二,确定其项目产品或服务中的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进一步判定哪些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重大社会责任影响和责任。这个步骤目的是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认识,并据此找到该企业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笔者建议在确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时候,采用社会责任系统流程图法。
第三,对照相关标准法规、实施规范和一系列原则及指南进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工作。此步骤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核心和得出审计结论的主要依据,应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此方法是在实际操作时,审计人员根据前面的工作成果所拟定的审计重点,区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途径获取审计证据并得到审计结论的过程。
在使用定性定量指标结合法时,应注意指标的设计要满足代表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和相对完整性四个要求。代表性是指各指标既能反映当前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众多“生产守则”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共同要求,又要贴近我国现实情况,即在我国特殊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客观现实,并且所选指标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独立性是指各指标相对独立,指标之间不兼容或重复,严格拒绝自相关。可获得性是指各指标应尽量与我国企业现行评价工具相兼容,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公开统计信息资料即可方便获得所需数据。相对完整性是指所选指标能基本涵盖各不同企业应付社会责任的主要方面,且数据本身相对完整。
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的操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搜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1)函证法;(2)实地盘点法;(3)文献检索法;(4)对比分析法。
第四,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对出现下列情况的项目进行进一步审计:(1)有充分理由认为前面审计所获取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前面审计的结果显示存在非常重大且不利的社会责任影响;(3)对某项目的深入了解会帮助审计结论的得出。此处使用的审计方法可参考前面各步骤。
(三)审计的评价标准及鉴定
在社会责任审计的评价方面,欧洲最著名的是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及其AA1000鉴证标准,这是目前全球第一套针对组织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相关表现的全面且公开的鉴证标准。它通过使用一套原则和标准来评价报告主体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以及报告主体支持其社会责任表现的制度、过程和能力,还包括将评价结果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证实所鉴证内容(即社会责任报告及社会责任业绩)的可信性的规定。
AA1000为利益相关者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参与框架,这个框架由三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包含一系列元素。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思考和策划、准备与参与、响应与评估,它们将整个利益相关者参与框架与AA1000系列标准联系起来,所有元素构成一个有步骤的程序:第一,思考和策划阶段有四个步骤,分别是识别利益相关者,初步识别实质性问题,确定并定义参与策略、目标和范围和制定参与计划和实施进度表;第二,准备与参与阶段有三个步骤,分别是确定开展参与工作的方式,建设并提高能力和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能促进理解、学习和发展;第三,响应与评估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实施、内化、交流所学经验,衡量、评估绩效,评估、重新定位、重新定义。
AA1000鉴证标准明确了鉴证提供者是与报告主体签订合同为其报告提供鉴证服务的个人或机构,并对鉴证提供者的独立性、无偏性以及胜任能力提出要求。例如英国石油公司2006年的可持续报告就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按照AA1000鉴证标准进行了社会责任审计。
根据现有国内外对审计评价标准的研究,笔者针对中央企业的审计制定了评价标准体系如表1与表2。
使用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应注意:(1)各级权重的确定。权重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表时,审计人员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配各级权重,从而得出最符合企业实情的总分。此处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经验的重要性。(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审计人员在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定性定量指标时应根据不同的企业,酌量增加或减少指标。其中,经济指标、诚信经营指标、职工权益指标和社会公益指标为每个单位必须报告的;环境指标、产品服务质量指标与创新研发指标可根据每个单位的主营业务有所选择的报告。(3)边审计边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随时发现新情况从而导致现有指标的不适用,因此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是必须的。
最后综合分析前面所获取的审计证据,结合审计人员的判断和经验形成审计结论,并起草审计建议,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此步骤的关键是由审计人员对支持审计结论的资料证据加以审查并应考察所提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成本的可接受性等。审计人员应与被审单位共同讨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草稿,从而使审计终结阶段的争议降到最低。
(四)审计报告的
审计报告的是指审计人员正确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所收集到的各种证据,根据所选定的审计依据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过程。报告阶段是前面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优劣关系到审计成果。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做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对后续审计作出安排,要做到严肃谨慎、繁简得当。审计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1)社会责任审计工作目的和审计期间,委托方或被审单位名称,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姓名;
(2)社会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审计范围和目标;
(3)社会责任审计过程的简要情况介绍,包括遇到的障碍;
(4)审计过程中聘用的有关专家及其工作领域的资料、所采用的审计标准;
(5)报告中关于机密性资料的声明;
(6)审计结论及处理意见和建议。与被审单位商定,可酌量增减报告内容。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尚无标准,学术界和企业界也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本文借鉴财务审计报告,拟订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如表3。
四、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
(一)本文研究结论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朗,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如何各司其责,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进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大型企业等组织,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尚未完善,社会责任观念还未完全普及,所以本文将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群体首先放到中央企业上,希望能通过中央企业的试行,一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责任审计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
目前,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企业界的实践也只是根据各自的理解来报告其社会责任。因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标准的社会责任审计急智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尝试建立这样一个系统的体系框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随着企业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将很难准确界定企业所属行业分属的类型。因此,在评价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权重时更多依赖于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主观判断,难免产生差异。
其次,企业可能涉及的社会责任包含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列举的七个方面未能全面反映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的外延还将进一步拓宽,会更多的涉及其他学科,文中列举的审计内容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有待完善。
(三)本文研究的前景展望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提出应该在中央企业首先设立社会责任报告机制,并有专门的审计部门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对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对投资方,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有责任保障。
但由于本文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外均未有统一结论'尚未形成专门的理论,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仍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中央企业的种类繁杂,在进行社会责任评价时,权重的划分很难有比较严谨的分类方法,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能够在主观判断上尽量贴近事实。
但随着社会公共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审计机制的完善,社会责任审计将不仅仅局限于中央企业,会进一步拓宽到上市公司,甚至所有的企业。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是企业社会化进程的最终目标,即为社会办企业,成为企业公民。
篇9
[关键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是企业的必要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在有些发达国家,根据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企业定义为企业公民。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的关系
传统的会计仅是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和结果为反映内容的,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在全球实施,企业自身对社会利益的重视,企业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反映,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经济利益,更要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企业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1 企业具备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所在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体,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她承载着社会物质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承载着社会责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壮大起来的企业有责任主动承担起反哺社会的责任。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就难以生存、壮大。
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缓和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可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直是传统会计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即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完全独立的经济系统,而不是将其视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企业“唯利是图”,片面地追求企业经营的内部效益及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
2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飞跃,社会责任会计也成了时代的呼唤。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融合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完成传统会计业务,也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记录计量。但我国会计人员社会责任认知水平不高,接受专门社会责任会计相关培训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核算能力。
3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较高
与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更为广泛与复杂,尤其是当这些社会责任事项不是以交易的形式发生时,要对这些事项予以确认和计量就显得格外困难。这些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企业做较多的社会调查研究,这样会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远高于其提供传统会计信息的成本。
4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应力求做到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和获得的社会责任收益相匹配,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大于其从中获得的收益,因而至少在近期内这种匹配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因此,面对企业的局部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一般是会选择维护其自身的局部利益而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
五、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框架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并设置相关会计科目
就目前而言,我国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有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具体准则中涉及企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核算分散较为零星,企业责任会计准则亟待建立;在企业现行会计报表科目的设置上也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会计科目,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将涉及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作为常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没有独立社会责任科目反映,这样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有效的体现企业是否、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从而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算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譬如员工薪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社会贡献等多方面,核算负责,而我国又无完善的核算体系,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对这些事项的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需要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核实,导致企业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应加快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成本,提高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六、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首先,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构建企业杜会责任会计财务指标体系。其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设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和报告体系,要求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定期公告;再次,强化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等政策有意识的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最后,推行社会责任审计,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保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
[2]蔡传里,许家林,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3]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
[4]宋衍程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篇10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资委的要求。2008年1月4日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八个方面的内容,即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自主创新和技术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以“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为使命,以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为目标,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上述八个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表率。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和思路
金沙江水电开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2D02年,国务院授权中国三峡集团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水电站。2003年初,中国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序幕,社会责任的触角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延伸到了金沙江畔,对促四川、云南两省沿江经济发展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3年到2011年的9年间,中国三峡集团在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中,结合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同步启动并持续开展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四三四十”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指导,贯彻“四个一”理念,倡导“三共”思路,拓展“四个”渠道,夯实“十个”着力点。
“一个”指导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
“四个一”理念是指“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
“三共”思路是指“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成果”的工作思路。
“四个”渠道是指:资金扶持、智力帮扶、项目援建、联合开发。
“十个”着力点是指:通过巨额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上缴税费和采购物资设备;改善坝、库区基础设施;吸收移民群众就业和实施移民子女定向培养,支持大学生实习;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联合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实施项目扶持带动移民增收致富;发挥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巨大综合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机制
在金沙江水电开发中,中国三峡集团建立了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体制、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正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迈。
制定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2009年,中国三峡集团制定了《中国三峡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用以指导整个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开展,并且由金沙江筹建处牵头,制定了《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每年制订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实施方案,并予以组织实施。
健全社会责任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2008年,中国三峡集团成立了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樊启祥担任组长,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移民工作局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在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协调、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金沙江下游库区的社会责任项目,负责建立制度、项目审批、资金划分、检查监督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金沙江各单位综合管理部主任或坝区管理部主任等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金沙江各单位也都分别成立了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小组,在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部门社会责任项目的选定、立项、实施、监管、验收等。
建立社会责任工作的实施原则,理清工作目标。社会责任工作以贯彻集团公司“四个一”理念为主导,倡导“三共”思路为主线,努力做到“三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促富相结合、支援与开发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确定中国三峡集团金沙江社会责任项目对外统一名称为: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成果――中国三峡集团公司金沙江爱心行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的有溪洛渡、向家坝库区雷波、永善、宜宾、屏山、水富、绥江等县市,西昌、孟连等有关移民接收安置县和成都市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区域行了明确划分:溪洛渡工程建设部负责对口支援雷波、永善两县,向家坝工程建设部负责对口支援宜宾,水富、屏山、绥江四县(后调整为宜宾、水富二县),移民工作局负责对口支援有关移民接收安置县(后增加屏山、绥江二县),金沙江筹建处负责对口支援成都市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等。
明确选择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妇女发展、孤残救助、职业培训等在地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口碑和较大社会影响的项目,作为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并且要充分利用地方原有的社会资源和工作平台,扩大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影响。
规范社会责任工作的实施程序,明确工作环节。社会责任项目组织实施由金沙江筹建处、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移民工作局四家责任部门为主负责申报和实施,严格按照下列七个程序行:
项目申请:根据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意见,金沙江各责任部门主动与所负责对口支援地党委、政府联系和商议,由地方提出该年度社会责任项目申请。
项目选定:对各个对口支援地申请的社会责任项目行分析汇总和评估筛选,选定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项目。
项目立项:项目选定后,督促地方政府制定本年度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金沙江各责任部门制定本年度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上报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立项。
项目审批: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对各责任部门上报的项目行汇总、审定后,形成本年度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工作计划,报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审批。
项目实施: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经中国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各责任部门分别组织实施。项目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行,各责任部门与地方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履行项目管理职责。
项目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责任部门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小组及时了解、跟踪项目的建设运行情况,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行检查、指导和
监督。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行检查,对项目质量、资金安全、资金效益行跟踪评价。
项目验收:社会责任项目实施完结后,组织专家行验收,并向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和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提交验收报告和总结材料。
加强社会责任工作的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为防止社会责任项目资金被挪用和滥用,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如要求受援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履行社会责任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禁挪用。资金使用采取报账制,中国三峡集团社会责任项目资金打入该账户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地方政府项目管理机构批准后,由地方财政部门划拨资金。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行严格监管,保障了资金安全,实现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社会责任项目更好地实施。
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和成效
中国三峡集团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对库区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和亲切关怀融入到金沙江爱心行动中,在金沙江水电开发中率先扛起社会责任的大旗,受到了地方政府、移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通过巨额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可以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总共已投入了543.04亿元用于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巨额投资对拉动四川、云南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因此给当地基础设施改善、企事业发展、群众创业就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机会。
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峡集团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定点扶贫、对口支援项目投入金额有计划地逐年加大。在每年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上,将智力帮扶与项目帮扶相结合,人才帮扶、教育帮扶与送温暖相结合,针对贫困县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县解决实际困难。
2008年12月3月,中国三峡集团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举行的“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发展”中国三峡集团公司金沙江爱心行动启动仪式。从2D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间,金沙江爱心行动共实施了90个社会责任项目,总金额3440万元。用于支援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坝库区雷波、永善、宜宾、水富、屏山、绥江6县以及西昌、孟连等移民接收安置地的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妇女发展、孤残救助、职业培训。据初步统讫从2D03年到20n年的九年间,上述方面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
2011年5月,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库区屏山和绥江实地检查了有关社会责任项目实施情况。在向家坝工地,集团公司向来自水富、宜宾的2D0多名学生捐赠书包,并带他们参观向家坝水电站工地和金沙江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
积极上缴税费和采购物资设备,支持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联合征管、共享税收”机制,积极上缴税费,提高工程所在地的西部贫困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累计向地方上缴营业税及附加、耕地占用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个人所得税等税费19.34亿元,为工程所在地的西部贫困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仍取得较高的平均增长速度,对这些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物资采购优先选择川滇企业,支持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在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的原则上,中国三峡集团在选择施工承包单位、行设备物资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川滇两省的企事业单位中标。向家坝工程建设所需工程建筑材料大多在工程所在地――四川、云南两省境内采购,如水泥采购自宜宾双马水泥厂和昭通华新水泥厂,粉煤灰主要采购自宜宾发电总厂,而昆明钢铁厂是工程所需钢材主要供应厂家。
据初步统计,截至2D09年10月底,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云南两省企业签订合同1250项,合同金额470.85亿元,累计结算173.73亿元,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积极改善坝、库区基础设施,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国三峡集团为支持地方长期稳定和发展,在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中,一是坚持公共资源共享与和谐发展,如把作为工程施工用的对外专用公路和金沙江大桥免费对坝、库区群众开放,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建设供水供电设施,改善坝、库区交通环境和和居民出行条件,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通过工程概算外筹集资金为地方扩建、改建交通公路,以及利用工程建设之便,义务帮助地方修路。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累计为地方道路改扩建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扶资金约2.6亿元,切实帮助贫困县解决了实际困难。
积极吸收移民群众就业,实施移民子女定向培养。帮助移民解决劳动就业是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经与地方政府沟通,接收了大量经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四川、云南两省移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仅2008年1至10月,参加向家坝工程建设的四川、云南籍农民工达13D0多人。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累计直接或间接使用地方及移民劳动力4万多人。
培养一个子弟,带动―户家庭。按照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云南两省政府签订的战略协议,集团公司控股公司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从2007年开始有计划、分年度地从四川、云南两省等相关高等院校中优先招收金沙江水电开发所在库区学生,从事工程建设与电力生产管理工作。据统计,截至2010年已在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累计招收“三峡班”大学生366人。
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三峡集团在组织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金沙江下游河段环境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立了涵盖金沙江下游河段以及影响区域的水文气象、水库泥沙、干流水质水环境等监测系统,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工程设计概算中专门列出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据初步统计截至2D09年10月底,金沙江水电开发累计完成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12.95亿元。
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持工作中,中国三峡集团坚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展施工、同时检查验
收,通过“实施计划、招标设计、施工组织、环境监测与监理、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六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将相关环保工程措施细化落实到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和施工组织之中,并加强了环保、水保工程项目的验收管理和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了环境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监测结果表明,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施工区两岸水、气、声环境各要素基本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
采取优化枢纽工程结构与水库调度、合理调整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开展鱼类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等综合措施行补救补偿,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8年2月25日,集团公司在向家坝投资3500万建设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并于当年6月21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开展金沙江、岷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厚颌鲂、长薄鳅、圆口铜鱼、岩原鲤、白甲鱼等珍稀特有鱼类的救护培育、人工繁殖、人工放流工作。该站可蓄养各种珍稀特有鱼类亲鱼2000尾以上,可年产5~10厘米规格的各种珍稀特有鱼种60万尾~80万尾。
该站自建成以来的四年间,已分别于2008年12月、2009年9月、2010年4月、2010年9月、2011年4月开展了五次大型放流活动,共向金沙江放流了达氏鲟、胭脂鱼、厚颌鲂、岩原鲤、长薄鳅等珍稀特有鱼苗25万多尾,为恢复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站放流工作初步确定为每年春秋两次。
建立国内最大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确保库区安全。金沙江下游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该区域地质情况复杂、地质。构造不稳定活动性强,高强度地震活动频繁。为保证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安全及维护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8月,中国三峡集团斥资近2亿元,计划用17年时间完成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工作。
在水文气象系统建设、水文气象预报、测报方面服务地方。为满足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施工期水情报汛、预报和永久运行积累资料的需要,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从2003年5月迅速开展了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水电站施工期水文气象保障系统建设,负责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溪洛渡和向家坝坝区的水情气象观测、报汛和预报服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干支流未控流域水文站网建设;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的实施;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气候环境监测;为防汛渡汛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依据等技术工作。
在金沙江水文气象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多次利用自动测报系统成功地为地方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实现企地双赢。2009年7月18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云南煤化工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集团公司全面军云南清洁能源项目开发。这是根据中国三峡集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以及云南煤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共将投资10亿元军云南煤化工领域,参与开发云南丰富的褐煤资源,生产新型能源。这势必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发展,促当地大量群众就业。
实施项目扶持,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07年,中国三峡集团出资120万元,由全国妇联牵头组织,四川、云南两省妇联具体实施,共同在向家坝、溪洛渡库区永善、绥江、水富、雷波、屏山、宜宾6个县实施移民妇女发展循环经济项目,通过创建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带动移民妇女增收致富。
2D09年,屏山县妇联牵头,中国三峡集团资金支援,开展了妇女獭兔养殖致富项目,当年底,就涌现出了5个养殖大户,每年产兔1000只,创造产值十多万元。
20n年4月29日,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加强能源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并在向家坝工地举行向家坝灌区引水隧洞开工仪式,全力支持四川省政府开展向家坝灌区工程建设,集团公司预计出资8.73亿元帮助打通15公里的引水隧洞。向家坝灌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灌溉面积仅次于都江堰灌区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被喻为当代四川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工程设有南北两条总干渠,惠及四川省宜宾、泸州、自贡、内江4市21个县(区)和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规划设计灌溉面积约350万亩(1950年都江堰灌溉面积360万亩)。可保障灌区143个城镇(其中8座县城)5DO余万人口生活用水问题。
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展望
一步以人为本,扩大金沙江社会责任工作的社会影响。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中国三峡集团随后又一步提出了“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十六字原则。
“四个一”水电建设理念和十六字原则,系统回答了电站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移民群众利益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践行“四个一”的理念,处理好工程建设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的关系。协同各级政府认真做好移民工作,一步关心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让库区移民分享水电建设成果。
要利用中国三峡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借鉴“光彩事业三峡库区行、中华扶贫基金、希望工程、中华母亲水窖”等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推动实施国家层面的富民利民项目。
制定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中长期规划。金沙江水电开发中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规划,需认真研究,形成有目标、有规划、有组织、可操作的总体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并且要一步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形成从战略到执行,从流程到运行,从决策到实施,从目标任务到考核评价,从基础工作到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集团公司已经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和谐协调发展。
- 上一篇:可持续能源管理
- 下一篇: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