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特点

篇1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育;高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一、发达国家服装设计教育特点

(一)法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法国是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摇篮。法国的服装教育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 是世界上最早将设计和制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国家。由于服装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法国的高等服装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品牌灵魂并与世界和国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给学生提供实习、工作机会,并举行学生服装设计展,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大众。

法国服装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学年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考核才能过关。为了适应这样的教学要求,担任该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都是具有多年设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法国知名时装公司和设计工作室工作过的设计师担任的。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四年本科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约占50%的,设计理论多于设计制作。

(二)美国专业特色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

办学形式的多样性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直接导致了在学科建设思路方面的多样性。由于美国的服装教育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服装设计、服装营销还是视觉艺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考验,并且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延伸出了许多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比如商品企划,采购学等,这些专业教育也的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服装造型、服装打版、纺织品设计、服装企划、陈列设计、经营企划、服装生产管理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报导、国际贸易等领域方面的工作,成为引领服饰流行风潮的先驱。

(三)日本善于对外学习和保护传统

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是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灵魂。如三宅一生、川久保龄、山本耀司等设计大师先后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收集欧美设计经验,并将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服装产业的发展,使日本的服装设计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日本服装设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它不刻意强调学习者的创意,却十分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个创造力来自对文化的吸收、对基础理论的感悟和纯熟的实践能力。

日本服装设计教育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优点,那就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日本的服装设计教育不但没有因为学习西方而抛弃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反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使服饰成为文化沟通的语言。从历届日本服装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作品来看,虽然各个时期的设计都紧随时尚潮流,但其中却散发着浓郁的日本风格,日本文化背景和日本式的设计手法在作品中展现充分,抑或自然流露,抑或刻意设计,都会使人感受到日本设计教育的力量,它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又不断向上伸展,吸收世界当代先进文化思潮。

二、中外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学校办学要有特色

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色就是优势,如何抓好特色教育是各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首先服装院校在教学当中应该结合当地特色,从本地的人文、消费市场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其次,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服装院校办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产业、文化特点及学校专业优势等实际情况来考虑,使高校的服装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有自己的特色。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相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一直以艺术类人才的模式进行着培养,设计课程很多,但课程设置上倾向于理论性科目,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关联的却不多。不少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用不上,主要原因就是服装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结合相脱节。所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过程,不应该脱离社会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潜在需要,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其发展导向,课程内容应服从于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品牌,根据这个品牌的风格定位,进行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由于成熟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都有相对独立成熟的客户群,被市场所接受,那么学生在进行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市场接受情况。

(三)提高服装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随着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国外高校的许多教师本身就是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高水平的教师是培养出高素质学生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教师要通过再学习、参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方式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培训要重视,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为教师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四)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校企合作,应该是学校和企业都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对企业的产品进行"研发外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等服装院校缺乏与企业的实际合作,比如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革新等等。服装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合点,引导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开发,才能加快学生进入市场的步伐。

三、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方面在办学特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探索的过程中敢于面对不足、反思不足、改正不足,中国的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服装设计教程[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03.

篇2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oil cement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cement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design.Keywords: soil cement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52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

1.1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

水泥土搅拌桩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输入到软土中并加以拌合,水泥和软土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改变了原状土的结构。使之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止砂土液化,防止地基或人工填土(堤防、土坝等)渗漏。水泥土与天然地基形成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平接形式主要起承载作用,搭接形式还兼起防渗墙作用。

1.2 水泥土搅拌桩的特点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以下工程特性:

工艺简单: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可一次完成成孔与成桩,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原料拌和、灌注、夯填均易操作,技术指标容易控制。

施工方便:施工机械均为常用建筑机械,如长螺旋钻机、双轴(单轴)搅拌机、砂浆搅拌机等,某些工艺如夯实水泥土桩,采用人工洛阳铲即可施工。

造价低廉: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减少用桩量,且不使用昂贵的钢材,耗用建筑三材少,一般可就地取材或使用工业废料,大大降低造价,且有利于环保。

适用范围广: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因其费用低、施工快。因而大规模用于建造堤防、土坝工程防渗墙、大面积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道路加固、岸坡防滑加固等,搅拌桩技术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1.3 布桩形式的选择及加固范围的确定

搅拌桩的布桩形式对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拟建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以及现阶段深层搅拌法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搅拌桩一般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四种布桩形式。

搅拌桩按照其强度和刚度是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之间的一种桩形,但其承载性能又和刚性桩相近,因此在设计搅拌桩的加固范围时,可只在上部结构的基础范围内布置,不必像柔性桩那样在基础之外设置围护桩。布桩的形式可为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多种形式。

布桩时摩擦桩必须考虑群桩效应,桩距不宜过小。目前,搅拌桩的桩径大多在φ500~700mm。由于基础宽度的限制,常常会给布桩造成困难,多数工程桩距较小。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一是采用单轴搅拌,将桩径缩至φ400mm左右;二是在基础和搅拌桩的桩顶之间设置150~300mm厚的粗粒材料垫层拉开桩距;三是增加桩长,减少桩数,增大桩距。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措施是有效的。复合地基中,搅拌桩的桩距不宜小于2d(d为桩径)。

1.4 水泥土搅拌桩沉降变形

影响水泥土搅拌桩沉降的主要因素:桩长对沉降的影响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和压缩模量介于刚性桩和柔性桩(散体材料桩之间。桩顶荷载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传递给土体,同时桩体发生侧向膨胀,且主要发生在桩顶以下一定长度范围内,该段桩体是水泥土搅拌桩的主要受力区。水泥土搅拌桩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桩体的环向拉伸导致沿径向开裂破坏。此外,桩体也可能发生压碎破坏。当地基中的滑动面穿过桩体时,还有因剪切破坏导致断桩的情况。研究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存在临界桩长,超过临界桩长,增加桩长并不能减少地基沉降。

2 水泥土搅拌桩在复合地基设计中的应用

某河道整治工程泄水闸布置在新开挖河床的主河道,闸基础为软基,根据地质资料,闸基河床覆盖淤泥、淤泥质土及粉质粘土交相分布,淤泥、淤泥质土允许承载力较低,为50kPa,粉质粘土层允许承载力为180kPa,闸基底最大应力为138.27kPa,在粉质粘土层的允许应力范围内,但淤泥、淤泥质软土层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闸基土质不均匀,变形模量小,土层压缩变形大,基础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必须通过地基处理提高承载力。

2.1 基础处理方案选择

考虑闸基淤泥层较厚,将基础直接开挖到基岩,基坑开挖都很深,土石方开挖量非常大,工程投资较大,且开挖面淤泥质边坡很难稳定,极易发生滑坡、塌方等问题,因此,上述方案不可行。

针对本工程闸坝基础的特点,经过分析比较,重点对换填地基方案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比较:换填地基方案具有闸基处理简单,防渗措施可靠,不均匀沉降小,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比较简单,建筑物安全可靠等优点,但闸基及周边建筑物基础开挖及回填工程量大,将增加大量弃渣和需要大量防渗粘土,且工期较长,基坑排水难度较大;反之,复合地基方案具有基坑开挖工程量及回填工程量小,工期短等优点,但闸基需作防渗处理。

经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施工工期和难度,本工程推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搅拌桩桩径选用φ500,梅花形布置,中心间距0.8m。

2.2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2.1 桩长及桩身直径

本工程地基处理主要为解决软基土的承载力及沉降问题。桩长主要根据桩身穿过软基土层、桩尖下卧层为粉质粘土层或粗砂层。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并考虑施工工期紧等因素,桩长取10~14m。桩尖所处土体大部分为标准贯入击数12~24粉质粘土,局部处于粗砂层,极少部分处于粉质淤泥层。桩身断面为直径50cm的圆形。

2.2.2 单桩竖向承载力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由桩身强度确定

由地基支撑力确定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试验结果以及本工程的实际需要,选用425#水泥及18%的掺入比,即,η取0.35,则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可计算得171.8kN。根据典型地质断面的下卧层分布情况,由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 按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

根据上表的结果可知,在设计桩长范围内按地基支撑力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均大于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因此单桩竖向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即。

2.2.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偏保守计算,按不考虑值,复合地基承载力取=180kpa计算,可计算面积置换率m=20.5%。本工程采用φ500桩径,中心桩距0.8m,置换率m=30.7%,可满足承载力要求。

2.3 闸基防渗措施及沉降验算

由于地基覆盖层为强~中等透水层,为保证闸基渗透稳定,减少渗透量,基础防渗采用双排连体搅拌桩,形成上游防渗墙。

由于水闸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变形量s包括复合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1和桩端以下未处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s2,即s=s1+s2,经过计算,泄水闸总沉降量s =10.35cm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建筑将建在地基条件较差的场地,建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将越来越多。作为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一种方法,水泥土搅拌桩基础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机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相比较处理软土地基的其它方法,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费用低廉、加固软土较深等优点。

参考文献:

篇3

1.1演员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是服装的承载主体,通过表演展示服装设计的水平。对于戏剧作品中的同一个人物来说,不同演员的演绎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决定不同演员艺术风格和特点的要素主要包括外在形象、气质、性格等等外在因素,也包括艺术修养、文化水平等内在因素。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需要根据不同演员的这些特点来设计适合的服装,服装的风格、款式和面料等等既要符合演员的个人特质,又要符合剧本中的人物角色特点,这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导演

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导演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导演要对舞台表演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既要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分配不同角色的戏份,又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来指导道具、布景和服装等艺术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会根据戏剧剧本的内容以及自身对于戏剧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来制定服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服装设计师需要根据导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来相应地进行设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导演提出的服装设计模式和方案未必得到全部的贯彻和执行,但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在充分尊重导演的艺术设计和构想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确保服装设计作品能够完全符合戏剧表演的需要,实现艺术的高度融合。

1.3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的需要也是决定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除了要保持静态的状态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表演动作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形象。为了达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和要求,演员必须要穿戴合适的服装,这就对舞台表演服装的材料、款式、裁剪等等都相应地提出了要求。特别是一些对于动作要求较高的戏剧舞台作品,例如杂技、武术表演等等,服装设计师都要充分考虑到表演过程中演员的各种需要。因此,近年来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广泛采用了涤纶等耐磨、高弹力材料作为服装设计材料。

1.4技术因素

在戏剧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除了演员的因素以外,灯光、道具、布景等技术因素也会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灯光的明暗、数量、布置等灯光技术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物服装艺术效果的展示。例如在相对昏暗的舞台环境下,演员身穿红色、高反光度的服装,配合追光灯,能够产生出十分鲜明的视觉反差,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说,在为戏剧演员设计服装的过程中,服装设计师还要综合考虑到舞台表演的各种技术性因素,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和方法,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2、对于提高服装设计水平的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当代国内戏剧服装设计水平,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方面做法。

2.1服装设计师要进一步提高剧本文本阅读分析能力

剧本文本是编剧艺术构思的外在体现。服装设计师通过对剧本文本的细读和分析,要得到文本以外的深层次信息,这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编剧的艺术构思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国内出现了一批新生代的戏剧作家,这部分作家的创作思维较为先进和新潮,这就给服装设计师的文本分析阅读能力提出了挑战。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要对戏剧剧本的文本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获取更多指导服装设计的信息和线索。

2.2服装设计师要参与戏剧表演全过程

篇4

我国现代服装设计对民族元素的运用,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这正是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魅力所在,这使我国的现代服装设计可以走向国际,彰显中华民族服装设计的独特魅力。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魅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不仅形成独具一格的个性,还形成一种对文化积淀的美。

现代服装设计工艺与传统工艺的结合

现代服装设计不仅采用新的设计工艺,如印花、激光切割工艺等,同时也大量的运用民间传统工艺,例如,刺绣工艺、云锦工艺等。我国的云锦工艺是服装工艺艺术一枝独秀,云锦的诞生于苏州,它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云锦工艺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工艺至今无法用机器替代,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其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从云锦的不同角度观察,绣品上花卉的色彩是变化多样。在古代,云锦仅仅被用于皇家服饰,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云锦这一历史文化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以及文化时尚紧密结合,赋予了现代服装设计新的活力和应用价值。

民间服饰工艺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形式,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服饰一针一线都体现传统工艺的高超技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工艺逐渐走向衰败,高科技大批量的机械生产工艺取代了一部分传统服装手工工艺,但传统工艺无法全部用机器所替代,机器只能模仿手工工艺的制作方式,从实现结果来看,手工工艺的生动性机器生产是无法替代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挽救了这些传统服装手工工艺,推动了我国民间手工工艺的发展。例如,现代服装设计对民间传统工艺的运用,使得我国现代服装设计的设计形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设计制造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加入刺绣工艺、扎染工艺,为现代服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例如,传统的刺绣工艺无法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现代的机绣工艺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刺绣生产。因此,现代服装设计在对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运用上,即起到推广的作用,又为现代服装设计本身增添了色彩。现代服装设计跟传统服装设计计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服装设计在设计技术和形式上比较单调,而现代服装设计不仅融合了现代设计技术,也适当地继承了传统手工工艺,并把传统手工工艺做细做精。同时,从很多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传统手工工艺的身影,传统手工工艺的运用使服装设计更具有韵味、更有文化、更有价值,把服装刻画的更加生动。

现代服装设计的色彩魅力

色彩体现了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魅力。现代服装设计用色大胆,各种色彩的搭配处理十分完美。现代服装设计注重色彩的搭配方式,搭配方式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相邻色搭配、互补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同色系搭配、无色系搭配。这些色彩搭配原则都是在创新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对服装色彩的研究说明,色彩是服装给人的第一直观感受,色彩搭配合理能为服装设计的效果加分,色彩搭配不当可以直接毁了整个服装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对色彩的发展上,出现了专门的色彩研究机构,他们每年或者每个季度流行色动向,流行色对于引导服装行业进行服装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篇5

【关键词】现代;舞台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0-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自然提升,而良好的舞台艺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优美的舞台表演艺术,表演人员不仅仅具备精湛演技,在舞台上所穿着的表演服装也会对观众感官产生影响。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服装造型的视觉冲击力,还需要不断钻研设计理论,不断完善我国舞台服装设计思想。

一、注意传统舞台服装传承,实现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突破

在进行舞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合传统的舞台服装设计中的优点,对于其中的精妙设计技巧进行吸收和融合,进而保证舞台服装设计不断进步,演员们在舞台上充分释放角色所带来的情感。我国戏曲表演艺术源远流长,戏曲服装的设计也自然有着悠久历史,在传统舞台表演中,对于服装都不能随意改动,这些传统服装都是经过了老一辈艺术家多年的研究所确定下来的,服装上的色彩、条纹甚至是大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舞台服装设计人员在进行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时候,就要尊重传统服装设计规定,保证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与传统舞台服装风格有机结合,提升舞台表现效果。

比如,在我国京剧表演中,很多的“行头”都是按照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官服进行设计的,其“行头”上的颜色都要根据京剧中的不同人物类型进行设计,其衣服上的图案是“龙”还是“蟒”都大有讲究,这些在京剧演员进行表演时就有着严格规定,所以一些老戏迷在观看京剧的时候,往往根据其服装就能迅速辨认出演员的角色定位。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们可以进行借鉴,在现代舞台表演中添加符合传统戏曲审美的服装因素,加强现代舞台服装的辨认度,实现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的进一步突破。

二、重视舞台服装设计创新,实现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突破

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时,服装设计人员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坚持创新,从而带给服装设计领域勃勃生机。设计者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自我服装设计理念的更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和国际接轨,将我国传统服装加以创新,使其既能够符合我国群众艺术审美,也能走入国际主流视野。第二,进行科技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无形之中多出来比传统服装设计更便捷的优势,很多舞台表演服装如果利用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不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现代舞台服装设计师们可以利用高精尖的服装制作设备进行服装的快速制作,能够更好地展现设计师们的创新理念,保证现代舞台服装设计既能传承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的精髓,也能展现出更大众化的文化内涵。比如,在很多大型的舞台晚会上,设计师们都会在演员服装上加入灯光特效,使舞台表演更加绚丽,达到更好地烘托气氛的目的,将舞台表演气氛推向。

三、结合时代趋势进行设计,实现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突破

在不同的时期,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变化,舞台服装的设计思路也要不断跟随时代步伐。给现代舞台服装设计风格打上时代烙印,做到及时迎合现代人群审美观念。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服装设计师要注意结合时展趋势,让观众们感受到舞台表演的时代感。设计师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可以在魍潮硐至Φ幕础上保持旺盛生命力。

服装设计师在参与一些需要展现时代气息的舞台剧的服装设计时,比如现代音乐剧的表现中,就需要在服装上体现出所代表的时代的鲜明特征,让观众很容易产生认同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师还需要在设计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提升戏剧中各个角色的个性色彩,从而让观众们能够迅速了解舞台上剧情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戏剧,服装设计者就可以考虑将舞台服装生活化,赋予戏剧更多的真实性,让观众们从最客观的角度感受到舞台艺术的魅力,为整部舞台表现增添色彩。

总而言之,舞台服装对于舞台表现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适当的服装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角色,因此在进行代舞台服装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们需要不断拓宽设计思路,重视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与传统服装优点的有机结合,达到对于传统服装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师们应结合现代观众审美观念进行服装设计风格的创新,进而让我国代舞台服装设计领域绽放出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舞蹈类型的不同,舞蹈服装也分为很多种,但其共同特点都在于为了表演而服务,为最大限度适应舞者的需要而存在,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搭配等烘托出不同的形象,进而升华肢体动作中所蕴含的感情。因此舞蹈服装的设计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更要从结构、用色和律动等方面入手,从而追求与舞蹈中夸张、浓缩或者抒情、优美、动感等特色的完美契合。由韩春启所著,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的《舞蹈服装设计》一书紧密结合当今舞蹈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和行业发展问题,从舞蹈服装设计的内涵、特点、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出发,附以大量翔实的案例,深入阐述了舞蹈设计的发展之路,旨在为高校相关舞蹈服装设计专业和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综合而言,该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研究方法多样、内容翔实丰富是该书的首要特点。该书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从舞蹈服装设计的概念、设计特征、影响因素、设计要点、知识补充等方面构建起了完善的设计内容研究体系。该书作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论述语言,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对舞蹈服装设计进行了清晰、具体的论述。在该书看来,舞蹈服装设计要从舞者自身特点和舞蹈本身内涵出发,在制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服装面料、工艺特征,以及它们对舞蹈表现力的影响、特点等,方能让服装完美契合舞蹈动作,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舞蹈服装设计师作为服装设计的灵魂人物,更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充实、完善自己,并在艺术追求上要求严苛,才能设计出既具备高超审美艺术价值,又能丰富舞蹈动作内涵的服装作品。此外该书对于舞蹈服装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清晰、全面的论述,从剪裁、色彩搭配到服装成品,每个环节都需要设计师和舞者的密切合作、沟通。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翔实的内容不仅让该书变得有理有据、极具可读性,更为服装设计专业的读者提供了大量值得推敲和借鉴的设计理念、方法和素材等,体现了该书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实践经验。

该书的另一亮点在于实用性强、极具社会应用意义。现如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享受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进出剧院、影院等的观众络绎不绝。在此种形势下,观众对于舞台艺术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要求日渐提高,这对于舞蹈服装设计工作者而言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因此为了让舞台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让舞蹈艺术变得更有魅力,设计出光彩夺目又与舞台艺术相得益彰的服装便是摆在眼前的头号任务。该书中综合分析了审美特征、舞台灯光、服装效果图等影响舞蹈服装设计的多方面因素,告诫读者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不能仅凭单一因素做设计,而是应该综合考虑进舞台场景、灯光色彩等其他客观因素对舞台效果的影响,才能有效增强服装的艺术表现力。该书还对舞蹈、舞剧、综艺表演等不同舞蹈表演形式的服装设计要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舞蹈服装的发展史、大型舞蹈演出和服装设计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知识补充,得出掌握好O计关键点、分门别类总结设计经验的重要性。此外该书的最后还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舞蹈服装设计作品选,如韩春启、陈晓君、吕云、张莹等名家的代表作,从不同的舞蹈风格和不同的设计风格出发给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图文并茂的表现方法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内容说服力。从时代的角度而言,该书对当今社会的舞蹈服装设计工作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彰显了该书广泛的适用性和社会应用价值。

舞蹈服装设计的初衷是配合得体的舞蹈表演传达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从而烘托舞台气氛、凸显舞蹈本身主题意义。当今时代的舞蹈服装设计师更应始终铭记设计初衷,传承设计理念,并不断结合时展特色开拓创新,以满足观众日渐增长的审美追求。《舞蹈服装设计》一书无论从理论综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审时度势进行了总结与概括,为未来舞蹈服装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本兼具学术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

篇7

解构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种分解构成的主义,就是将事物整体,分解成独立的单个元素,对单个单位元素进行研究,再进行重组构成的一种主义。它最初是一种哲学思维,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语言文字学中的结构主义提出批判,反对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结构主义,认为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把结构的构成当成一种枷锁。主张对其单位元素的研究,反对结构,通过对单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构。这一哲学思维反映到设计领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当时社会开放化的环境影响,人们在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维,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开放、大爆炸时代。解构主义体现在服装设计领域,就是将服装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进行解构。通过对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的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设计,注重对某一单个零件的研究设计,然后重组此类零部件,以期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在服装构成的构件上的应用是解构主义应用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应用于服装的整体之中,实现服装设计的新发现。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奥公司的产品中,其推出一款与传统的开片方式结构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绿色长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倾斜,再向左下方旋转的的缝合线开片方式,同时它对缝合线部位还进行了深绿底色宽饰边的修饰。如此打破传统的开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设计者对缝合线这一单位元素进行了抽离,从服装整体中将缝合线这一元素抽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创新,然后应用于整体的创新,实现以点破面,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时它又体现出服装设计者的一种思维,一种线条思维,变换的缝合线,改变的线路,是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这快速变化时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设计当中,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呢?服装上的图案的结构向来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通过对服装图案的挑选,人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对服装设计图案的选择,是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敏感点,这一图案的选择可以反映时事,也可以反映设计者的思想,总而言之,图案的设计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让人看到能够引起思想的共鸣。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时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的头像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图案,在美国曾流行一时,因为这一头像代表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一种象征。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鸣,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所以对于服装图案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运用解构主义,将其实现的时代精神归于服装设计之中。解构主义思维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服装设计者的解构主义运用是服装设计解构主义运用的灵魂核心,无论是服装的构件还是图案的分析研究、精选创新,都离不开服装设计者,它都是服装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体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服装设计者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当中就是在服装中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情感。譬如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安特卫普六人组”中的维尔特•范拜尔唐克,它的服装设计主张“无性别主义”,认为它所设计的服装男女皆宜,其作品的灵感来源源自于视觉艺术、文学、大自然和音乐、宗教等。它喜欢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受到无比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狂放力量的无比共鸣,这种思维的打破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服装元素的及其组合的固有思维,从思想元素进行创新,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如此实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创新。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设计;就业前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和服装消费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的美感、时尚感,同时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还大量出口到国外,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对服装的美感和时尚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国内国外市场都在不断变大,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其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服装的大量出口也使东方设计开始走向世界,服装设计上出现了“东风西渐”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通过加入WTO进入国际市场,为我国的服装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我国服装的设计感、时尚感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增强。其中上海、北京等城市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希望成为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日本东京那样的时装之都。但是中国服装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然受到国外名牌服装的冲击,为了让中国服装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增强服装的美感、时尚感、设计感,这就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的专业人才。

一、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第二大消费热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服装行业一直在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服装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形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服装行业的继续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专业的人才,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这方面的人才流动频繁。我国服装人才市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b行业急需各类服装专业人才。我国服装业逐渐发展成熟,已经由原来的服装加工制作为主逐步转向服装设计、自创品牌,服装企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即使是在招聘淡季,服装行业的人才招聘数依旧很大。调查发现,服装企业招聘人才的数量大、种类多,服装人才市场招聘的职位有销售经理、跟单员、生产管理、服装设计师、制版师、服装陈列师、整体形象策划等,特别是对服装设计类的人才的需求十分大。

2.服装行业设计人才紧缺。大多数服装企业急缺服装设计师,这些服装企业不缺常规的服装设计人才,而是缺乏专业素质高,真正懂得经营设计的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他们的招聘广告的频繁密集,可见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急需程度,对服装设计人才的招聘、培养是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自己品牌的必由之路。因此对与服装行业相关的院校来说这种情况十分有利于学生就业,学校的热点专业供不应求,服装相关专业毕业生紧俏。服装单位对服装设计、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的操作型人才十分急需,相关专业的人才往往供不应求,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招聘到这些专业人才,提前向学校预定毕业生。

3.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成为企业打造品牌的阻碍。目前我国的服装业大多业务还是集中在服装的制版、生产、制作方面,而在服装设计方面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际上的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服装行业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原创作品少,所设计的作品缺乏灵感、创新与想象力,没有具备自身独特风格特色的服装,就难以打造服装品牌,缺乏优秀服装设计师阻碍了我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和服装品牌的打造。

4.其他方面的特点。服装行业出现了许多新职业,资格认证变得更加完善。随着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成熟,对许多新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在这种个情况下,相关部门逐步完善了其资格认证体系,这使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化、体系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招聘网站,这扩宽了服装行业的求职招聘渠道。高端人才加入服装业,以往的服装行业缺乏规模大的企业和知名的服装品牌,难以吸引高端的职业经理人加入,随着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发展潜力使很多有胆识的职业经理人愿意加入。

二、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通过对服装行业就业前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服装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各类服装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供不应求,这为中职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是,服装行业更需要能够独立经营设计,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服装设计师,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与高职、专本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缺乏竞争力,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可知,服装行业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中职学生应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相关知识和能力,这是学生进入服装设计行业的基础和前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熟练的应用电脑及软件,这是服装设计所必须的工具。此外,服装设计作为一个引领潮流时尚的行业,服装的设计风格变化的十分快,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服装设计中出现的新风格、新材料、新工艺,增强自己的时尚敏感度,能在以后的服装设计工作中把握、引领潮流,设计出具有时尚感的服装。

2.具有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设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作灵感,服装也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学生也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欣赏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画展、艺术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积极捕捉灵感进行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自己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服装设计水平。

三、结语

我国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其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有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通过对就业前景的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宇刚,鲍明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4:197-212.

篇9

一、服装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目前服装设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重学习重能力,不重资历重业绩,这就为中职服装设计毕业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行业所需人才应当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对社会流行元素具有深刻理解,对市场定位、产品设计以及面料与款式把握、营销手段运用等方面具有独特造诣。要实现上述要求,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应当开门办学,将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未来的岗位顺利就业以及岗位成才之间架起一座快捷的桥梁,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

二、对提高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成效的思考

(1)建立适合服装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服装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的特征,教学中要体现实践性,紧贴社会发展潮流,与生产技能课更为接近。针对教学实际,教师要在完成基础性教学的基础上,广泛搜集服装设计第一线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学生服装设计能力。

(2)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高素质的实用人才,因此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走进专业市场开展实地学习,如服装材料教学可以在专业市场中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掌握效果。教师直接站在商家布料面前进行相关种类、性质、特点等方面的讲解,效果明显比课堂教学好得多。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也要强化自身能力素质,定期深入到市场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和进修、实践锻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企业精通业务的设计师、制版师、工艺师为学生进行实践讲解,完善专业师资的不足。

(3)保证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在强化自身专业技能素养的基础上,还应当借助于发达的信息技术,对服装设计行业最为流行的元素、工艺以及服装材料、器械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掌握最新动态。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外出进修,汲取服装设计行业最新的经验,将其与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够一出校门即可成为实用型人才。

篇10

1.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的针织服装设计教材较为落后,已经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依然出现在现在的教材中,而一些新的设备、工艺和专业术语却在教材中未有提及,教材的更新明显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与社会脱节,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现在的针织服装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授课,教学课件较为陈旧,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能很好的沟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

针织服装设计这门学科强调的是应用性,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验设计的全过程。很多高校由于资金缺乏,在教学设备购买方面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很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很难积累真正的实践经验。

二、现代针织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

1.合理设置教学计划和内容,体现针织服装特点

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梭织类服装设计课程较多,针织服装设计类课程较少,直接导致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对针织服装不甚了解,进行针织服装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适当的增加针织服装设计课时量,同时,每个课时量都必须充分加以利用。利用针织类服装与梭织类服装的差异性,紧紧抓住针织类服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开设服装品牌设计、工艺结构设计、专业设备操作等方面的课程,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配置。

2.注重工艺和机械知识学习,加强校企合作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要求很强的动手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针织设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了解。高校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更多的实际操作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电脑横机等专业设备的操作。同时,应该加强学校与针织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到工厂实地学习的机会,这样更能让学生直观、真实的了解针织企业的工作流程,也使得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国外的职业化教育就非常强调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如英国的一些大学采用“三明治”式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先进行在校理论学习两年,然后进工厂实习一年,最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毕业创作,这种教学方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重服装CAD和专业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