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篇1

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 阅读 教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建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研究与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建构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

1、什么是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过程的个性化等等。理想的阅读境界,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阅读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理解上,他们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虽然这些理解很可能不同于教参、教师的解释,但却表明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个性化阅读现象。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家庭环境、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导致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格外珍惜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本质的需要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2、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实施对话策略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老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21-01

语文知识是阅读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以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前提,开展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把语文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相对自由”的阅读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深谙其方向及“”,这样才能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游刃有余。否则,获得的效果甚微,甚至是反面的。

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空间性,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加强。教师要把个性化阅读的优点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当作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果教师没有更好地理解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就会导致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存在差异,任其阅读就不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如果对个性化阅读认识不够深,教师在教学当中就不能很好地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融合到个性化阅读教学里。

1.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是因为有高品质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当中,如果教师没能给学生更好的发挥空间而又缺乏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就无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教师如果不以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而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学得更有成效。

2.没有深入了解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第一,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当。个性化阅读不是在教学课堂上放任学生阅读,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给予解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阅读,这样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得更好。

第二,不理想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跟着学生走,就会给个性化阅读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教师对学生就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让原本的教学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三 改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要把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好,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更高效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创造出更有效和更新颖的模式,懂得个性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把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实施。

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开拓阅读渠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开创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使个性化阅读能有创新,让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具特色。为学生开拓更多的阅读渠道,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枯燥乏味、单一的阅读形式,而是高效、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2.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更有突破性地摸索,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思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对个性化阅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教学

在教学领域中,个性化阅读一直是众多教育界人士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有学者认为个性化阅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样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它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它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阅读为介质反应个性化教育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它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又展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力。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在充分弘扬学生的自我意识过程中,也在不断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及空间,将二者合理化安排、调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想象力,以此鼓励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与众多不同的解读意义,并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学习,自主发现、创建文本的意义,更好的加深文本情感的认识与领悟。以此来达到学生语言及精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可以说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鲜血液与原动力。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就语言学习的方面而言,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用帮助学生领悟、累积、感受、运用语言,借此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从中认识其深刻的道理、领会它所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领悟其体现的精髓,同时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语感,并且学着如何正确运用。有学者认为现代的阅读理论展现的是阅读者高度的个性化心智活动,阅读需要凭借着个人的情感基础、生活经验、语文积淀来唤醒自我直觉意识,对文章做个性化理解阅读,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文本。这样对每个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使得他们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学生将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下,带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来阅读,及时针对同样的一个词语,同一个句子,往往也会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抓住关键语言点,使学生深入领悟理解,在个性理解的前提下组织有效的交流讨论将各自的理解都展现出来,并能够整理成为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语言,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如何使用语言是我们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解语言、感受语言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运用文本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以教学目的为中心,抓住语言使用的关键点,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强化对文本内容意义的理解,拓展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取得个性化阅读的成绩。

语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日益培养积累的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语感的培养是语言学习工作的关键部分,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语言的感受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要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就要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发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表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对情感学习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接受情感、价值、态度观的正向熏陶、引导及树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投入感情、领悟感情,接受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从而获得美好的情感,发展美好情感,实现我们阅读的价值与目的。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执教《天鹅的故事》,在精彩授课的尾声向学生提问:猎人以打猎为生,面对一大群天鹅,为什么放下了猎枪?对这样一个思维容量很大的开发性题,学生需要结合对文本的全面理解与感悟才能很好的做出回答,有学生认为是猎人对这群可爱天鹅的爱心,不忍心射杀;也有人认为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还有人认为是猎人见天鹅的生存环境恶劣,动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对它们采用这样的残忍方式来伤害天鹅……显而易见,这是值得倡导和表扬的与文本主人公交流的过程,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猎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到达了一定水平的和谐与统一。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作用

就思维训练的作用来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要求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是通过表面的现象发现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借此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小学生通常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表面现象储存的东西不多,可利用的东西相对太少,因此使思维的深刻性收到局限。个性化阅读要通过从多方面理解阅读的观念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在通过大家的交流活动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层的意义引导,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兆艳.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8).

[2]张洪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7).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扩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要读文学性强的作品,扩大知识面要读科学性强的作品……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大量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有了足够量的阅读积累,与文学作品的共鸣感就会逐渐增强,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二、自选材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前提

每个学生阅读兴趣不同,阅读水平也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就要求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和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不仅在课外阅读中有,在课内阅读中同样存在。

实践证明,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个性化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自主探究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有了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还不够,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呈现出来呢,自主探究是好方式。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讨论,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学生体验中的个性化理解,教师不要轻易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否定,要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学生多一些交流,要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处理和对待学生这些个人体验将会影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形成。

四、形成能力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最终目标

篇5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是学生了解和领悟课本内容的过程,“千江有水千江月”这句话可以反映每个同学对于阅读内容都会有不同理解的情况。新课改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起到培养作用。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来寻求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将学生作为阅读课堂的主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教学的主要方式,阅读是不能让他人来代替的,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形成他们是课堂主体的意识。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代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型或者引导他们分析,需要做到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化地阅读课本,将阅读有效地转为个人化的行为。让学生个性化地选择阅读内容,个性化地表现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例如点名让学生阅读最喜欢的段落,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享有自,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展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新课标来进行教学,这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对于词句的学习,要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篇章的学习,要求能学习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在个性化阅读中,则要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这都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要根据课程目标开展,目标是决定事情发展方向,任何的事物都是根据目标开展的。因此。在个性阅读中,基本阅读是前提,基本阅读完成得好可以对个性化阅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可以在完成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个性化阅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文章意义进行审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当学生了解到不同层面的文章含义时,教师应及时指导,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阐述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惑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就越发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讲出对阅读内容的疑惑,向学生灌输“并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概念,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观点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保护,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他人的看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四、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表扬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其目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在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果低的现象,教师将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上,让学生通过个性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来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在之后的个性化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应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对文本意义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师生个性张扬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时原初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一、确立主体地位,尊重个体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平等的对话,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生命和生活。阅读教学中,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我的体验。然而要真正实现“平等对话”,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让他们学会质疑,允许学生怀疑,并给予赞赏。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独特体验,使其获得个性的风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学中做到“六大解放”,具体说来就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就会熄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绝对权威,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

二、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关系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互相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的互动交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自我的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传授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运用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换言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知识的探究者,面对文本新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构建自己的新视点,这也就决定了要师生间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新的认识。

3.学生与阅读文本间的交流互动

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还是未完成的作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因而,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读者群体,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越是人见人异,常读常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三、鼓励自主阅读,把握探究导向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的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阅读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语言符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要充分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包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铺垫,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在读中积极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总体把握导向,毕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是非分辨和好书选择方面能力有限,若放任自流,学生的阅读有可能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反作用。好书就像益友,它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不健康的书籍,是损友,长期耳濡目染,学生的行为习惯,文学修养必受其害。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阅读朝着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难。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在设计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的处理时,我发现这个环节的文字内隐藏了好多疑问,诸如,盲姑娘为什么能猜出这是贝多芬呢?贝多芬面对盲姑娘的疑问,为什么不答呢?贝多芬为什么愿意再为她弹奏一曲呢?这些疑问,学生肯定也会有所体会。那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学生质疑,释疑,来学习,来读好。

四、精选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触,从而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自己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时,是否曾想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孤独,想到留守儿童的辛酸?人生的道路漫长,不幸总难避免,当遇到不幸,应该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不悲观绝望,而是怀着幻想与追求,即使面对死亡,嘴上仍带着微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课本的束缚,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

除了教师精选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外,还应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交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小学阶段,逐步安排略读、速读训练,并鼓励尝试运用。教师还应道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个体与文本和谐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一、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

1.给足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阅读时间,并让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在深入阅读时,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器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给学生留阅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简教学环节,使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读”。

2.全员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而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阅读活动,应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特别是自学性阅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走个过场,草草收兵。

二、让学生固守内心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用教参,统一学生认识的现象。其实这种所谓的“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忽略了学生认知的过程。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活动就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读自悟。

1.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在《落花生》中,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问题用教参中的话来答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实际上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从教材的原意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则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来了个折衷: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没有人发现,不就埋没一生了?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需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透过迥异的答案,学生萌发出的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只要有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的广阔时空,就会有力催生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2.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分析讲解。布鲁纳曾在“手脚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对课文的每一种理解都是学生独特的领悟,而不是统一后的接受。如在第九册教材《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学中,教师先出示课题,学生自由读课题。教师问:这个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中学生读出了以下几层意思:英雄的名字――,英雄的精神(献身),英雄的事迹――炸暗堡。这样朗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语言文字、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们获得了展示个性的朗读化机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机会。

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怎么做的呢?

1.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纸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课内外阅读相联系。教师应该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篇8

一、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还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理解,加强沟通交流,及时纠错改正,这对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自我表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基础。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难,对学生的提问如果见解独到,教师要热情鼓励,对教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允许学生保留,,教师要以同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才敢于质疑。如在教授《找骆驼》一文时,学生的疑问是:“撒在地上的米,留在地上的骆驼脚印和留在树上的齿印为什么老人能看到,而商人看不到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立即肯定学生善于发问的精神,并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得出大家认可的答案。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利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质量。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教师的阅读教学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在教师巧妙的引导、合理的设计下,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巧妙地创设问题,由此,不仅能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由想象,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化,还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作者的作文思想和主旨。在教授《一株紫丁香》时,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中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善良,于是,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呢?”有的学生说:“因为小院很安静,他们不想让老师知道他们来了。”有的学生说:“他们不想打扰老师。” 有的学生说:“他们很调皮,想给老师一个惊喜。”我在总结中说:你们都说得很好,“调皮”也是孩子们天真、可爱的一种表现,你们说是不是?在夜的宁静中,善良的孩子们不想打扰老师,就踮起脚尖,轻轻地走,也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 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也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唤醒了学生的个性解读。同时,悟与读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爱戴与深情,深化了学生的个性解读。

三、适度合理的“情境”创设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阅读陶冶人们的情操,阅读让学生拓宽知识的视野,阅读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的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会通过布置阅读作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学生积累词汇的目的。然而,尽管教师非常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写作和语言表达中并没有发挥学生阅读的效果,故而,分析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制定相应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放任学生自由阅读,不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小学生通常放学后就会阅读教材,方式不是自己漫无目的的通读一遍,就是面对家长然后念诵一遍,至于自己读的什么全然不知,文章写的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学生很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仅仅是按照教师的要求通读一遍而已。没有阅读的目标,学生的思考没有和阅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习得词汇的积累,也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不明晰,没有把握阅读的核心要义

目前,有部分的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设置明确的阅读目标,要求模糊,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教师没有深刻的理解个性化教学的要义,没有掌握个性化教学的灵魂。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就是要在阅读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学生能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与人分享,并从中感悟出更深层次的含义。

(三)没有将阅读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

尽管很多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都强调学生能够将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经典的词汇和句子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但是很多的学生仅仅是做到了将其抄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不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这给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变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改善小学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一)开展多种方式的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开展各种方式的个性化阅读,增强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领悟水平。通常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变换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开展阅读比赛等形式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组织阅读小品《我只爱你》,在学生背诵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兔子尤希、兔妈妈、小松鼠、鼬鼠、皮皮哥哥等。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表达属于自己身份的台词,通过对人物感情的理解将文章的内容有感情的表达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传授学生怎样阅读,阅读的技巧,怎样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来展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如何读好书的能力,不仅爱读还要会读。此外,有的学生通过参加阅读比赛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练习阅读的技巧,提升阅读的水平等方式才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二)以生为本开展阅读比赛,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领悟水平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比赛,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提前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选择自己阅读最好的文章进行参赛。例如,有的学生选择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参赛的阅读作品,首先是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其次是对于文章内容的描述要求参赛者要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对一些田园的生活有所感知,才能读出文字中的韵味和内涵,从而提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根据别人的表现来找到自己的差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自己文章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对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三)明确阅读的目标,注重阅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效,并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明确阅读的目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哪些词汇、掌握几个句子、并完成拓展的作业等方面进行细化的要求,从而实现阅读与实际运用的有机结合,提升阅读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文章《美丽的南沙群岛》做阅读要求时:首先学生要能熟练的通读文章,其次掌握其中描写南沙群岛的词汇:星罗棋布、蓝色宝库、蔚为壮观、五彩缤纷、旅游胜地、碧波浩渺等,并掌握拟人修辞的运用:“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词汇和句式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锻炼学生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写的好的学生教师这在班级进行示范进行阅读,激励其它学生以其为模范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多多的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断积累更多的词汇,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作为五年制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它超越专业,超越功利,具有强烈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更影响着学生生命价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可以规避当前阅读的种种不良现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干脆包办代替,即使偶尔提问一下,也最终变成老师的自问自答,流于形式。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1.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

当前五年制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们存在问题: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较低。自身的素质缺陷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2.阅读文本过于单一

教材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教学统一使用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语文》(胡大奎主编)和配套的《语文教与学指导》(朱军、章淑君、李枫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教材阅读文章有限,优秀篇目较少,学生从课堂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更别谈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了。

3.教学评价过于功利性

五年制高职语文考试试卷的内容和往年的试题内容基本没有差别,且一般都出现在《语文教与学指导》上,教师和学生都只要死守着一套教材和练习册即可。教师一旦丧失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引导、组织、合作的功能,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只能陷入尴尬境地。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多方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现为语文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揭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20世纪末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能强求统一。教师角色应做如下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位协助者、教练、资源提供者等,以支持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不同智能的成长,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三、五年制高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1.激发阅读兴趣,打好语文个性化阅读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己要学,主动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笔者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最后一片叶子》谈了自己对于小说构思的理解,指出很多小说作品都体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构思理念。此时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跃跃欲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讨论兴趣,话题一下就打开了,大家纷纷发表意见,谈出了对于作品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树立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信心

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的、自觉的学习,任何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可见,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一味表现出语文阅读权威的架子,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自由发挥的认知想象,严重损伤了学生的阅读自信,造成了教学的被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在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中谈到课堂中要努力创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环境。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拥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就能最大化地将潜能创造性地发挥出来。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的阅读指导会更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获得安全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学生才能真正地沉浸到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中,深入地思考问题,才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创造性发挥潜能。

3.引导学生语文阅读的创造性,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纵深发展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获得新的价值感。

一是,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读出各自不同的“哈姆雷特”。二是,要将语文阅读置于广阔的背景中,使其生活化,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积淀语感,超越自我,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笔者在备教材的同时时刻不忘记备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阅读,在课堂阅读之余引导他们适当向课外延伸。

4.个性化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会学习,能生活,有技能,具有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它既是就业教育,更是终身教育。现行的江苏省五年高职语文教材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阅读篇目有限,精品佳作寥寥,这显然不能保证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个性化处理教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培养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大潮中,阅读的个性化势在必行。我们相信只有真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活动中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