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基础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与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蓬勃发展,许多综合类高校和专业院校都陆续开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相关专业,但是,入学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并且入校后不会很快接触到专业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陷入迷茫。“服装设计基础”的启蒙、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课程目标定位再认识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涉及服装领域的有三个专业,隶属于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隶属于艺术学设计学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还有特设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又分服装工程和服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可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基于区域产业需求、高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高校选择开设的服装本科专业也各有不同。服装高等教育虽然有不同的专业和方向,但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都有相互交叉和重叠的部分,体现出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现行的培养方案中,服装艺术类专业在第一学年以造型基础和构成基础训练课程为主,如三大构成,素描、色彩等,服装工程类专业以服装结构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学课程为主,基本都较少涉及设计类课程。传统观念影响下,设计类的学生容易陷入“画设计”的学习误区,“重艺轻技”,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而工程类的学生对艺术时尚、设计创新缺乏敏感度,审美意识有待提高。同时,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对所在专业的认知度很低,学生很难理解前期基础训练的课程与今后要学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更无法设想今后的专业道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学习方法,拓宽专业视野,初建职业意识。作为面向一个或多个服装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具有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目标就是要打破专业界限,为学生搭建一个艺工结合的知识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规划
为突出“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特点,在教学内容规划中要重视专业知识框架构建,基础知识的结构逻辑,而无需面面俱到,深入细节。摒弃只强调服装艺术美感的表现,不在乎其工艺可实现性的错误认识,强调综合能力培养而弱化专业差异,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系统的专业意识,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注重课程中各章节的纵向知识融合,除了服装设计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和设计理论的讲解以外,对服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着重规划和讲解,凸显服装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学科属性。同时也要注重已经学习和今后要学的课程之间知识的横向融合,承上启下,使学生了解不同课程的定位及知识关联与技术逻辑。还要融入服装产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及发展成果,让不同服装专业的学生都能全面了解服装行业特征及职业特点,建立宏观的行业意识和职业视野,明晰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和位置,明确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高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针对性。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设计类课程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内容、知晓学习方法、明确学习方向,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很重要。“服装设计基础”课堂理论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将理论分析可视化,更容易理解掌握,案例教学法效果突出。教学案例既要分析讲解服装产业、服装设计领域中影响时展的经典事例,也要选择本土化、本地化、市场化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地方产业、地方品牌的发展现状,同时要将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重视对案例中设计背景、设计思路的产生、设计过程等方面的分析和说明,而不能只作表象的介绍,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知识与实践应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获得启示。为了保障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要做好课前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料室、展厅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实践、实训设计
(一)课堂实践为主,课后训练为辅
作为专业基础课,“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并不难,但充分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综合应用就有一定挑战。课堂实践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看似了解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如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点、线、面要素,服装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等,课堂实践练习不宜复杂,可多次反复练习,所需时间不宜太长,可设定时限,采取单人形式完成,教师可评价,学生可自评、互评,指导学生掌握专业设计语言,突破思维界限。而课后训练要有一定难度,考量多环节、多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课后训练需要学生较长时间的准备和完成,因此不宜安排过多,要重质量轻数量。可根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不同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课后训练形式和内容,其关键环节、过程进度还需教师监督管理。
(二)限定性形式为主,自主性形式为辅
“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普遍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学生在课堂中初次接触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是入门初期,实践、实训设计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很重要,它关乎课程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基础课实践任务要以限定形式为主,自主形式为辅。所谓限定就是有条件、有要求的,限定形式可能会被人们认为它与创造性的活动相违背,似乎创造、创意、创新就应该天马行空,没有限度最好。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自由发挥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很难寻找切入点而始终处于不确定、不知所措的状态,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信息的寻找与捕捉中,浪费在无从选择的循环与矛盾中。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为明显。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对于“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实践、实训的设计就是要预先设定一个或多个可实施的任务要求,将专业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围绕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思考与创造。
(三)自主学习引导
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中跟随教师学习,还要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在前期专业知识积累较少,没有教师的合理安排和引导,学生会产生学习无从下手、拖拉应付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什么需要记录的就随手找张纸,事后不整理,更做不到长期的积累,也就无从谈起从量变到质变,从混沌到领悟的过程。从设计基础课程起,要求学生将上课笔记、课堂练习、设计草图、资料收集、课后学习等内容融汇一体,可文字、绘图、粘贴等,形式和内容不限,汇集成册,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同样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规划可操作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结合课程网站建设内容,进行网络学习和互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扩展到间接知识的学习上。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打破专业界限,涉及领域广泛又有其内在关联,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完成规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并在课程网站提交学习心得,互动交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五、结语通过“服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搭建了平台,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规划等方面也获得很大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价值得以彰显,也必将带动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饶蕾 单位: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教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2]严薇.有限无限:装饰图案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绿色产品;生态时代;服装设计
引言
服装是一个时代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凸显了大众素质水平,在生态时展的背景下,坚持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将环保意识带入服装设计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象征,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理念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服装设计作为体现国家文明程度的镜子,更是首当其冲。服装的设计由传统的实用美,转化为环保健康,舒适自然的风格,绿色服装成为了新的卖点和服装发展的潮流。绿色服装设计产品将环境的危害或不良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对服装的侧重点不在是美观和吸引力,而是以绿色环保、舒适自然为主,绿色环保理念结合商品的各种应用功能,在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一、绿色服装设计基本观念
绿色服装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对服装的设计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它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环境属性的设计。将产品应用功能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结合,设计出安全、节能和生态环保的产品。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加强产品的改良性设计。产品的设计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结合时展的主题而不断的改变产品设计观念,符合时代的发展水平。改良型性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服装产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保障产品基本功能的条件时,进行部分的改变与调整。
(二)提高产品的改革性设计。改革性设计是将原有设计进行完全的改革和创新。不再局限与局部的改良,而是从整体上对产品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设计,从而提高产品使用价值和适用价值。
(三)做到5R设计原则。“5R设计概念”具体指:为环保选购(Reevahiate)而设计、为循环再生(Reeyele)而设计、为减量(Reduce)而设计、为再利用(Reuse)而设计、为回收(Reeovery)而设计。 坚持5R设计原则,加强对产品全方位的认识,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在利用,在产品设计中贯彻落实绿色环保意识,在实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产生是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是社会在不断寻求突破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产物,它是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并反思的结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传达产品的舒适、健康意识。绿色服装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进更主要的是对观念上的转变。绿色设计就是要在实用与美感、环保与发展之间达到一种最优的平衡。绿色服装设计会向人们呈现出极具生态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材料的选择,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础,是保障产品设计符合绿色理念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同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回收性和价值大小以及处理方法,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节约资源。第二,在设计之前加强环境成本分析,减少成本支出,建立节约型设计理念。第三,树立环保生产制作观念,尽可能的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的落实绿色设计理念,从绿色健康的角度加强对服装的设计。第四,推行绿色包装理念,包装是产品外在的一个体现,推行绿色包装在落实产品设计宗旨的同时,为产品树立良好的形象,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五,建立绿色的营销策略。市场是绿色产品表现的一个基地,同时也是激励的一个平台,加强绿色的营销策略,普及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提高全民绿色消费理念,充分拓展市场消费,促进绿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变现形式
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形式表现在三个方面:简约主义、环保主义和自然主义。
(一)简约主义。绿色服装设计主要是坚持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提倡保护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材料,在设计中坚持简约主义,形成一种简洁、准确、凝练的风格,即实现了产品的应用价值又为产品树立了新的特色,赋予产品独具一格的魅力,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实际价值。
(二)环保主义。这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利用上,坚持材料的回收循环利用,即凸显一种怀旧风格,又展示了产品的节约理念,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的维护,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贯彻设计者对自然环境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美的展示。
(三)自然主义。自然、健康、简约是现如今人们追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同时也体现在服装产品的设计上,设计者将产品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入一起,表达了设计者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对自然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四、结 语
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就是为了减少对生态资源造成的影响,创造无污染、健康的产品,它是现如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时展的一个必然产物,体现了人们综合的素质水平和对美的一种重新的定位和理解。绿色服装作为时展的一个主流文化,引导世界服装的潮流,在设计中建议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使绿色服装产品能够全面的应用和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作为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和方向,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都具有十分现实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苗绣传承创新设计方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服装风格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国民从单调的制服向时髦的西方服装样式迅速转变,穿着完全受到了国际化风格的影响。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消费者甚至对西方品牌形成盲目崇拜之风。人们开始逐渐反思这种国际风格过热现象,意识到本民族历史与服饰文化的延续性、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于是,在服装设计领域中,渐渐兴起了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与此同时,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也逐渐被发现与重视起来,其中独具特色的苗族刺绣更是受到了诸多的关注。苗绣来源于苗族人民祖祖辈辈对生活、劳动和大自然的感悟,是其民族文化、人文情怀、审美与智慧的综合体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不可估量的精神文化价值。苗绣由苗族姑娘一针一线制作而成,其工艺之复杂、做工之精细、成品之美为世人所感叹。但正因如此,在当今服装市场讲求高效、快速的背景下,苗绣之费工费时费力似乎是与之相违背的。于是,国内服装设计品牌和设计师鲜少将其应用在成衣设计之中。
少数民族服装的设计研究,如果只停留于款式、工艺等表现形式上的学习与复制是远远不足的,容易使民族风格流于表面。现代设计,应在对传统的东西有所保留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能够读懂的符号。苗绣的传承与保护也不应该是原原本本地将苗绣穿在身上,一方面极高的成本决定了其受众极少;另一方面,工艺精美厚重的刺绣与当代人的社会活动不相适应,能驾驭其风格的人也在少数,不利于对大众的推广。
所以品牌服装如果只是将苗绣原封不动应用在某一部位并不是唯一或者说最优化的设计方式,而是需要品牌设计师根据品牌自身文化内涵、设计风格、消费群体接受度,在保持自身特有风格的同时加入苗绣的元素,来提升品牌文化吸引力、受众关注度。同时,根据品牌不同的定位并结合不同的设计需求进行设计,可尝试以下三种设计方法。
一、保护性传承设计。该种设计是通过苗族姑娘的手一针一线绣出原汁原味的苗族刺绣,将该刺绣作品直接应用在服装设计之中,使苗族刺绣得以保存下来。由于苗绣本身耗费工时长、工艺要求精细,且由于苗族年轻力量外出学习和工作,苗绣面临失传的处境,所以该方式设计成本极高,不适合批量生产,更适合于高级定制品牌的服装设计应用。高级定制服装主要受到流行趋势、定制客户的要求等限制较多,多注重服装的装饰性、美观性,并要求能体现顾客的地位、文化素养与审美品味。原生态的苗绣正能符合大部分定制客人的心理需求。服装款式主要根据穿着主体、着装场合、时间、目的等因素所确定,色彩可参考苗族原生态服装颜色-黑色、深蓝色为主要基础色。在深色的基调上,可以根据设计师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将苗族绣片设计在服装的相应位置。
二、不失本色的再造设计。该设计是建立在苗绣原有的文化、纹样、配色、构图和比例之上使用现代手段的再设计。换言之,是保留了苗绣的原有形式,而使用更加适应工业生产的方式手段进行制作。从服装的款式、色彩方面来说,是中式传统的服装款式还是西式的立体剪裁,亦或是色彩的纯度明度等并不受限制,主要依托设计主题而定。就苗绣的应用而言,可以根据其纹样的形制、图案的配色等设计出保留有苗绣文化寓意的刺绣图案,通过机绣、电脑绣花等现代手段应用在服装的衣领、背部、袖口、下摆等部位,使带有苗绣的部位不再厚重繁复,反而有清新雅致的特别之感。此种方式既保留了苗绣原有的文化寓意,具有朴实大方的原生态风味,又提高了设计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可以实现大批量的成衣生产。这样的设计生产方式,不再将苗绣禁锢在高端消费的群体之中,实现批量生产既实现了更广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具有一般消费能力的大众接触到苗绣,从而从认识到认知苗绣的文化内涵;又能激发其对苗绣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追本溯源,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突破性的创新设计。苗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在苗族的服饰中融入了对图腾的崇拜,所以苗绣图案元素中有其独特的自然原生之美。苗绣中有着诸多带有强烈民族符号、颜色艳丽、构图比例和谐、工艺手法多样的图案与纹样,都可以运用在现代设计中。此种设计方法,主要将苗绣的图案、纹样符号化,加入现代构成主义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纹样进行大胆的突破性设计。例如苗绣中几何纹、花草纹、漩涡纹,亦或是蝴蝶、龙等形态,通过元素提取,或进行打散重构,使图案具有现代设计的几何感、构成感。再通过现代的数码印花、丝网印、转移印等等手段将其应用于服装中。至于服装的款式、颜色、面料均由设计师本人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在运用苗绣传统图案时更多的是表现设计师的主观意愿与设计想法,不受过多的传统限制。这样大破大立的设计,看似与少数民族的源头相去甚远,实则可以让传统的元素焕发新的生机。通过突破性创新设计所呈现的服装,更加具有当代设计意味,更加新锐、时尚且具有先锋感。这也是传统服装元素走入国际化,被世界上更多人所了解与熟悉的契机。
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苗绣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图腾,彩线写成的史诗”,这是因为苗家人倾其心血地通过绣、染等手段书写苗族的历史,展示苗族的人文情怀。随着少数民族的汉化、旅游业兴起带来的商业化不断加剧,对于苗绣只有传承没有创新会导致受众面越来越小,当传承的链条断裂,我们的后代就再难接触到这样精美的苗族刺绣了。
所以,当代服装设计师应当主动去认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将苗绣中的精彩元素运用到现代服饰的设计之中。作为高级定制品牌的设计师,可以运用苗绣保护性传承设计的方法来把苗绣介绍给那些具有一定时尚引导性、具有推广力量的高端人士。作为成衣品牌的设计师,在受到成本约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现代的工业手段,用机绣、印花等方式传播苗绣所代表的民族文化,让更多消费能力有限的消费者接受并接触到苗绣的美以进一步认知其文化内涵,让美的文化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曹建中、靳长缨、车卫东.民族服饰语言与创意设计.北京师范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方法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服装设计课程具备艺术性及多元性的特点。从生源角度上来看,大部分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及基础服装知识,但在文化课知识方面较为缺乏。然而对于服装设计这门课程来说,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进而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1]从整体角度而言,为了使服装设计课实现有效优化及完善,本文对“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非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学生服装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服装工艺技术专业领域当中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学习到服装工艺设计、制作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就业前景。总结起来,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主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培养学生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实际操作能力。[2]第二,培养学生使用服装CAD技术进行成衣打板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服装CAD技术完成工艺设计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在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鉴别服装材料的能力以及裁剪缝纫制作方面的能力。
结合上述提到的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可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需注重“理论+实践”的培养,注重学生服装设计技巧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的几种常用教学方法分析
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课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方法的应用通常会考虑到三大要素:其一为设计要素;其二为面料要素;其三为工艺要素。根据不同的要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课教学得到有效优化。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2.1 设计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中,涉及设计要素的教学方法需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即为色彩的实物搭配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也就是色相、纯度以及明度。在色彩搭配过程中,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搭配。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颜料调配,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手绘图案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加以理解,进一步了解服装效果图的表达。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利用色板或多件服饰进行实际的搭配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对服装色彩的搭配加以理解,进一步通过直观的感受了解服饰色彩配置的方法及技巧,进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及技巧。[3]另一方面,在服装设计造型上,采取实物二重改造法。实物二重改造指的是对服装成品实物进行改造,实现二次深化设计。主张在成品服装造型上添加全新的原始设计,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二次设计。例如,针对前衣片的造型,由一片剪裁分割成多片式,衣襟由原来的方形改成圆形,或者添加装饰线等。通过此类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从而为服装设计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2 面料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设计课教学中,针对面料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合理选取面料是最为关键的。为了深入了解面料的特性,便有必要实施实物法教学策略。学生收集到诸多面料之后,教师需指导学生了解面料的性能,如面料的硬度、悬垂感以及纱线等。与此同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面料的特性,可采取燃烧、刀刮以及抽丝等方法。在进一步针对原本的服装面料进行改换及贴补设计的条件下,能够使设计效果得到有效优化及增强。例如,将已经穿旧了的牛仔裤的一些裤片剪掉,然后使用皮革面料代之,以此练习面料混搭,如此便能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面料的设计美。[4]在多种材质的服饰上,可使用服装面料实物混搭法,从而使二次设计得到有效优化。
2.3 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
基于服装设计过程,工艺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即实物体现法。于设计方案确立前期,需指导学生进行打板练习,并学会选取材料,直到实体工艺制作完成1∶1的服装成型实物为止。基于大作业课题过程中,需对服装类型、成本价格进行限制,将1个3套小系列完成之后,将正常1∶1的成本价格换算出来,如面料、敷料以及耗时等。[5]当学生完成实物设计之后,能够让学生掌握服装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制作程序,并对服装的成本、定价以及利润等均有一定的掌握。从整体角度而言,工艺实物体现法的应用能够使服装结构的打板设计及工艺设计更加优化,进一步使设计成衣化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3 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在服装工艺技术专业中,服装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以往的服装设计教学课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为了使服装设计课程设计显得更加合理、规范,有必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一方面,需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需注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包括在设计方面的色彩实物搭配法、服装造型方面的二重改造法、服装面料方面的实物混搭法以及在工艺方面的实物体现法等。总而言之,在明确服装工艺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范科学地应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能够为服装设计课的优化及完善奠定有效基础,进一步为促进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进步及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滢,占必传.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J].职教通讯,2011(24):60-64.
[2] 冯志梅.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57-160.
[3] 王京菊,唐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59-160.
篇5
一、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出现差异性。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该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之前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部分高校设计的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依据服装设计图纸和基础绘画实施教学工作,不关注美术基础,导致学生只具备简单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流行的代表,所以其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流行元素。大部分学校会指定美术基础较扎实的教师实施基础美术教学工作,同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实际美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流行因素,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第三,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在学期末实施匿名调查,这种调查的形式较为单一,实施的完善性得不到保障。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和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让学生系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法等,满足课程系统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基础,为美术基础教学自然过渡到之后的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依据美术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集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考察,走进市场中寻找、发现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理念。
2.培养有审美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依据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教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服装设计观念,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如,关注多种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创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氛围会影响参赛人员整体能力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之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观点,拓展自己的设计方向,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基础。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案教师研究教学活动形式和构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4.全面考核评价的标准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不断创造与课程相符的考核形式,加强考核工作后的信息管理和研究,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教师还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从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
在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形式在学校网络大平台中构建系统化的评估、反馈小平台。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有效掌控教学方向,为实际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依据,还可以满足学校评估工作的要求。结语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培养具备较高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专业人才。
作者:王芬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凤.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艺术研究,2015(4).
篇6
【关键词】民族服饰图案 服装设计教学 应用
前 言
近年来,“中国风”时尚服饰在全球范围内盛行,民族服饰图案也受到了国内外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民族服饰图案,并使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效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通过研究为高校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提供借鉴。
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民族服饰图案的艺术价值
(1)民族服饰图案既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要满足人们从精神上对自身的护佑需求;
(2)基于象征、指示等的需求,人们将民族图案置于服饰之上,譬如人们将图腾图案置于服饰之上。
总的说来,民族服饰图案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其已成为当下设计师设计的灵感来源。
2.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价值
关于民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是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近年来,我国很多民族服饰图案元素已被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引用,并已成为其设计作品的主要灵感来源。许多服装设计师以民族服饰图案为基础,进行吸收、借鉴,并与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需求的服装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服饰艺术审美又回到了民族传统审美时期。服装设计师以民族服饰图案为基础进行二次创新,设计出时尚感十足的服装。譬如,服装设计大师 Jean-Paul Gaultier以我国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刺绣花卉图案和流苏为基础,结合金色水貂皮,设计出了既有东方韵味,又具有西方特色的服装作品。
以民族服饰图案为基础,进行二次创新的服装产品在国际服装舞台上屡见不鲜。民族服饰图案以其特有的绣、绘、刺等工艺手法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已成为国内外设计师广泛关注的焦点。
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色彩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民族服饰图案具有丰富的色彩,且多数采用鲜艳的色彩,多采用红、黑、蓝以及黄的色彩基调,而其他颜色被处理形成细小的星点形式。这种服饰色彩模式可以形成艳丽明快的色调,使服饰充满生命力,充满节奏感。
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采用民族服饰图案的色彩表现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以民族服饰图案色彩为基础,结合艺术风格要求,采用计算机手段,针对性进行原有色彩的消减和增强,使其相对于生活原型,具有更加强烈,更加鲜明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采用色彩渐变以及组合的形式,进行图案的夸张变形;也可以增强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包括增强色彩对比流动感以及主题的合适度。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色彩创作理念和传统色彩与现代服装设计时尚化相结合的理念。对于民族服饰图案的使用,可以进行颜色直接提取,直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用,然后进行色彩的渐变,如图1所示:
图1直接从民族服饰图案中提取颜色,并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的色彩渐变模式,既可以展现民族服饰图案的传统色彩美,也可以体现现代服装色彩的时尚美。
2.寓意及象征性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寓意及象征性的应用指的是寄托传统服饰的纹样,表达传统服饰的隐含意义及象征意义。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图案主要用于体现这个民族的审美,并采用形象的比喻进行寓意。
以苗族民族服饰图案为例进行分析。在苗族民族服饰图案中,关于“蝴蝶妈妈”的造型丰富多样,但均代表苗族祖先的含义;苗族民族服饰图案中关于花的含义则表示美好的事物以及美丽的少女;苗族民族服饰图案中鸟则代表了自由和快乐的含义;苗族民族服饰图案中石榴则代表人丁兴旺的含义。
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图案,帮助学生分析民族纹样的意义,使学生对民族服饰图案中的象征性及审美性进行吸收,并促使学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采用这种具有寓意及象征性的图案。此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采用具有寓意及象征性的图案,有利于开发具有使用价值的现代民族元素服装,促进民族服饰的艺术传承。
3.图案造型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服饰图案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类型。对于民族服饰图案既有动物、植物、花卉,也有人、几何等纹样;对于民族服饰图案的造型则多姿多彩。因此民族服饰图案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传统艺术的瑰宝。在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采用民族服饰图案,教师往往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手段,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譬如CAD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采用民族服饰图案,一般采用直接引用、抽象变化、夸张变形及简化归纳等方式,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与民族服饰图案的融合。如图2所示为图案造型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图2中,右侧的图片则是以现代数码技术为基础,结合简化归纳、夸张变形、抽象变化等方式,将民族传统服饰纹样进行艺术再加工,按照现代人的心理特点,进行部分纹样的汲取,使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进行展现。这使得现代服装既具有民族特色,也具有动感。图2左侧的图片则是一幅动植物组合纹样,是以红色为基础,采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丰富的内容及绚丽的色彩,从而向人们传达生机盎然的和谐美及动态美。
4.工艺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民族服饰图案属于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民族历史感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制作角度来讲,我国的民族服饰图案则主要采用织、绣、挑等工艺技法。所谓织是指使不同颜色的经纬线通过简易的织机编织模式形成多种图案;绣则是指采用丝绵等彩色线,通过小细针,在织物上进行上下穿刺形成各种图纹或者形成文字;挑则是指以织物经纬线交叉形成网眼作为基础,通过丝绵等彩色线挑出“×”字形或“-”字形的小单位,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由于民族服饰图案具有不同的工艺热点,因此形成的图案艺术格调也具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为使学生采用民族服饰图案中的传统工艺,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充分了解民族服饰图案的工艺价值及工艺特点,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结合数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手段,使民族服饰图案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以“绣”为例,如图3所示:
图3则是以民族服饰图案工艺绣为基础,采用PhotoShopcs5软件进行图案的采样处理,形成的新图案,图案的工艺没有变化,只是对民族图案工艺直接使用,形成的新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结 论
民族服饰图案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章首先针对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其次提出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提高民族服饰图案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民族服饰图案中色彩、寓意、图案、造型、工艺等方面,研究了其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对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相关人员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秀清、刘正:《中国织绣服饰全集5(少数民族服饰卷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马蔚华:《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民族服饰研究》2012年第1期。
[3]周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第21期,第88-91页。
[4]张艳芬:《广西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9期,第253页。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0-0048-0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服装产业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变革,在这一调整变革之下,职业技术学校和高校里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也应该不断地作出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服装产业的需要。培养综合型人才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必须要走的道路。那么,该专业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呢?
一、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
在工作中,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进行实际操作的基础。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专业课程一般包括服装材料、服装英语、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基础、服装人体素描、服装设计基础等。其中,服装材料主要讲授构成服装所需的纤维和非纤维等材料的种类及特点;服装结构制图主要讲授绘图的工具、绘图的方法及服装面里的裁配等;服装人体素描主要通过对人体的基本结构、比例等进行讲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人体体型的不同而为各种体型的人设计出合适的服装;服装设计基础通过对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款式等的综合讲述,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这些课程中的每一门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中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每一门课程都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其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在许多面向就业的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仍然无法进行实际操作,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因而,在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理论知识的培养之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中进行随堂操作和练习
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知识的同时,可让学生通过折纸、裁布、绘图等方式进行随堂操作和练习。比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老师在讲述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行绘图,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看看每一位同学所使用的绘图工具和绘图方法是否正确,如有不当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另外,在服装人体素描课中,老师可让学生为某一类特殊体型的人设计服装,设计可通过折纸、裁布、绘图等练习方式实现。
(二)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
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光靠课堂、课后的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比如到服装设计公司进行实习,即便是无薪酬的实习,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做,因为这样能大大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还可安排学生多去观看时装展、时装秀,可从电视、网络上进行观看,有条件的话也可到现场进行观看,从别人的设计当中进行学习,受到熏陶。
三、培养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下,每一个行业为了生存,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和创新,只要稍微停下脚步,也许就会被市场淘汰。服装产业也是竞争极其激烈的一个产业,每一个服装品牌和服装类型要想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既然服装产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变革,那么与之相关的服装设计师也必须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也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寻找创新的灵感。许多深受欢迎的时装,设计灵感其实都来自于生活,比如,城市的夜景、洁白的云朵、美丽的鲜花、涓涓的细流等;另外,许多文化衫也根据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奥运会)而设计。因此,一定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色彩,观察某一个地区的文化现象,在观察和思索之后,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记录下来,绘制成图像,形成灵感作品。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通过观看时装展、时装秀等实现。因为灵感是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之后,可多观看时装秀,从别人的设计中了解当下流行的是什么,紧跟潮流的步伐,也从别人的设计中获取设计和创新的灵感。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如今,许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从业能力不强,而且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也不强。总的来说,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不够完善。据此,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服装设计的技能操作上过关;其次要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培养其进行团队合作,学会与同事、领导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徐缓,刘琼.浅析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能力教育的三个层面[J].山东纺织经济,2009(3).
篇8
所谓面料再造艺术,主要是指在面料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旨在通过改变面料自身的协调性和艺术性,为服装设计增添新的元素,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随着服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设计者对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服装设计所使用的面料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应该引起服装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面料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正确设计基础上,设计师若想顺利实现面料再造,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功能性
功能性是面料再造的主要设计原则,服装设计的根本应该是它的实用性,换句话说,就是将服装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面料再造应该以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为依据,进行合理化设计。比如说,夏季服装面料的选择应避免厚实、紧密的面料,以达到舒爽、凉快的效果;大型晚会礼服的设计应选择垂感好的面料,与晚会环境相符合。所以,服装设计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功能性,其次才是艺术感和美感的体现。
2.协调性
面料再造是为服装设计服务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现更具美学色彩和艺术色彩的服饰作品,因此,在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与服装整体风格的协调性,实现风格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如果面料的设计无法与服装整个风格相吻合,那么就会导致无主次、风格混乱的现象,也就失去了再造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面料再造过程中,遵循协调性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
3.艺术性
服装设计中所涉及的面料各式各样,每一种面料都有其各自的工艺特点,将面料工艺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是服装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即艺术性原则。服装设计师要利用不同的改造方式,将面料中的艺术气质充分挖掘出来,以此来实现面料的创新与完善,让面料可以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与一次设计相比,面料的二次设计具有超强的修饰性,可以让面料更具艺术气息,可以让服装设计的目标顺利实现。
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
就目前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来看,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料再造的立体设计
立体设计在当前服装设计中很常见,主要是指利用特定的工艺手法,通过折叠面料使其原本的平面状态改变成立体状态,具有浮雕感。通常来讲,立体设计方法主要有编织、褶皱、凸凹、堆积、折叠几种。以褶皱法为例,这种方法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有很多,如,钻石褶、人字褶、太阳褶和牙签褶等,设计师可根据服装设计的风格选择最佳的褶皱效果。
2.面料再造的增型设计
增型设计是指在原有面料的基础上,通过车缝、热压、粘合等手法添加新的元素,以此来增加面料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可以改变面料的整个风格。增型设计方法同样有很多种,如,刺绣、钉珠、贴花、印花、亮片、花边、金属线及金属铆钉等。以刺绣为例,这是一种在原有面料基础上进行穿刺,用针线进行不同图案绘制的一种方式。再比如说钉珠,指的是将各类不同风格的珠子点缀在服装上,以此来产生光彩夺目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面料改造方式,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面料再造的减型设计
减型设计与增型设计相对应,是在原有面料基础上对其进行破坏,使其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再造手法。一般来说,面料减型设计的方法主要有撕破、抽纱、镂空、剪切几种。通过上述再造方法,使面料呈现出一种无规则的残缺美。目前最常见的面料再造减型设计就是就是“乞丐裤”,就是在原有牛仔面料的基础上,利用剪切、撕破等手段,使裤子呈现出一种破旧状态。在时尚潮流瞬息万变的今天,人们对服装设计艺术也有了新的认识,对面料减型设计给予了高度青睐。
4.面料再造的钩编设计
钩编设计也是当前面料再造的方法之一。所谓钩编设计,主要是利用钩织和编结的方法,将不同质感的线、绳、皮条以及装饰花边等元素加入到面料中,使面料成为一种极富创意的作品。比如说,2013年春夏lookbook中,服装设计师就采用钩编服饰,展示了经典的钩编,并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效果。各类新颖、叛逆的钩编方法赋予了传统面料新的艺术形式和美感,将其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可以更好的提高服装整体的艺术气息。
结语
篇9
一、明确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之一。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选择服装设计的直接反映,它比服装的造型线条表现得更清晰,也更生动,在服装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这一论点,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理解色彩构成课程与服装设计课程关系的重要与紧密,让学生明确色彩构成是理论基础,服装设计是将理论进一步发挥的过程。设计课程的设置是系统的,不是每门课都独立存在的,只有学好色彩构成理论,才能进行服装色彩设计。在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中,有许多院校都将这两门课程独立设置,但在教学中,一定提倡两门课程的互融,由于篇幅有限,具体的教学方法我在这里试举一个我院的授课实例。我院色彩构成的课程是48学时,开设学年是本科,二年级上半学期,这个年级的学生接受的全部是基础的教学科目。我们开设色彩构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色彩,掌握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色彩各种调式,掌握色彩的配置规律。但是服装色彩设计的范围非常广泛,实践性、发挥性较强,只掌握色彩原理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涉及色谱以外的知识,对丰富个人色彩感觉,创造新色彩深入了解和准备。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很好的专业设计能力,不能自如运用多种设计元素,所以我们找到了适合他们的进行色彩设计练习的方法,那就是分析色彩。在讲授完色彩理论内容之后,让学生收集自己的衣物和用品,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分析当天自己上下衣服饰品的色彩搭配,符合学过的哪种色彩配置规律,体现了哪种色彩关系,这样一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紧密性,也获得了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同时也促进了对色彩构成这门基础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明确色彩元素与服装造型的关系
服装的造型和色彩从服装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款式构成看,造型要素中的不同意义的点、线、面要靠形与色的高度统一,协调而表达出来的。当形和色的语言表达一致时,所表现的服装设计主题才明确,视觉效果最准确,心理感受最和谐。消费者选择服装大多数的审美标准是服装使人赏心悦目,从视觉和心理上满足穿着的生理需求舒适。所以具备对服装色彩元素与造型元素的有机结合设计能力是服装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那么这也要求我们专业教育者在教授学生设计方法时,从始至终传授这一重要的设计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综合的设计能力,为以后他们进行系统的服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注意色彩与服装材料质感的关系及搭配
对服装而言,形和色自然重要,但服装的构成最终是要通过材料完成的,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意识载体,是色彩、造型等设计元素的载体。服装材料将美丽色彩呈现出来,每一种质地的材料都会有几中恰如其分的色彩与之适应。一种颜色并不是在所有的材料上都漂亮。服装色彩与材料的质地紧密相关,从色彩的深浅来说,光滑的材质表面反光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不光滑的材料属于漫反射物质,所以明暗对比较弱,这样看来,相同色相不同材质的两块儿面料传达的色彩意义是不同的。色彩与材料之间的配置并没有什么绝对的规律和模式,由于色彩感情与材料质感之间的配置千变万化,所以实际设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就服装的功能,素材做法等因素而言,材料是活跃的,材料表现色彩,影响造型,材料的创新变化能够多元化表现服装色彩,从而加快服装的发展变化。色彩与材料的相互影响在服装设计中的存在是绝对的,二者是不能各自独立化的。那么,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服装设计时必须将色彩的构成规律与材料选择原则相融合,配置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服装设计作品。
以上三点是我们在教研授课中对色彩构成与服装设计课程内容进行交叉研究与教学的部分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实践,打破了传统的基础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不全面了解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色彩构成的积极性,综合新颖的作业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要在一门色彩构成的学习中进行知识的扩延,自觉的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这种将相关的学科课程很好的有机结合的互融性教学,是对课程的良性配置,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篇10
【关键词】工艺美术;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62-01
随着设计艺术的广泛应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美和实用性互相依存也互相对立。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遮体御寒和保护身体的需要,而且还彰显不同的艺术风格。服装设计的工艺美反映在对服装材料的再造处理上,通过对构成材料辅以不同的设计,能够突现全新视觉效果和全新设计立意。当然艺术美也体现在穿着者的形象上,包括他的风度气质和品格。工艺美能充分利用人体工程学现有的成果,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加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心理生理特点,以实现人D服装―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一、现阶段的服装设计现状
现阶段的工艺设计在服装应用是为了降低成本,使服装的整体做工都显得精致。过去的服装设计是为了追求流行而仿造其它的手工工艺,没有自己的个性,在创新的基础上一味追求时尚,如:在休闲服装上运用精致图案的刺绣、在西装上运用饰物、在老年服装中运用亮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分类也将更加明确,服装要满足人们的心理诉求就得彰显出个性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而工艺美术对个性的张扬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在服装设计的未来应用中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二、工艺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刺绣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刺绣工艺是美与实用的统一,不仅能增强服装的形式美感,还能增加服装的实用功能。中国元素被作为一种时尚的追求,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秀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服装的纹样色彩斑斓,魅力无限。古代的二维设计与现代的三维设计就是通过对色彩的分割,不同材料和面料的混合搭配,结合当代世界流行元素,使工艺美学为现代时装设计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刺绣最基本的是用彩色线刺绣,或者是在在特殊的织物与材料上刺绣。不同的刺绣工艺代表着不同的刺绣方法,就可以形成富有变化且具有立体感的图案。彩绣的布面肌理丰富、图案层次能很好的表达设计效果,又可以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的形状、色彩、纹样贴缝固定的技法与其它刺绣工艺技术结合,能给服装增添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服装设计中,用刺绣工艺可以体现服装风格。
(二)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剪纸素有“民间艺术之母”之称,其蕴涵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中外服装设计中都得到了应用。中华民族的剪纸艺术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体现出其独特的风格给设计师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意。可以说剪纸艺术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在形式和内容上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还有丰宁满族剪纸,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形态,而使服装画面的黑白关系明确,虚实对比强烈,让服装增添了性感、妩媚、前卫效果,给人更加鲜明的视觉冲击。
(三)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材料的选择。服装面料风格各异,根据服装面料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编织材料,使造型个性更为突显。如柔软型面料就搭配细软而富有弹性的羊绒等编织物,显得飘逸而又具有亲和力。在服装设计中要掌握好编织材料本身以及编织材料与服装面料之间配色的基础知识和配色方法,最常用的配色方法一般用于生活装,给人以温和、鲜艳、明快的感觉。2.突出个性化。编织工艺使变化与统一互相融合,展现了编织工艺丰富性与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当然服装领域的编织图案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取材广泛,不同的编织方法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编织纹样。
(四)手工工艺在服装中的作用。手工工艺能改变服装面料色彩与图案的作用。刺绣与贴布不但能起到了改变色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变原来的黑色低沉的色彩,使服装的整体色彩有所改变。服装面料图案可以改变其原来的图案造型,如在叶子图案的服装上贴上花朵,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叶子图案,使得服装的个性化得以张扬,更加迎合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个性化的服装会使每一件服装都独一无二,不但是对服装手工制作的歌颂,而且也更具灵动性和个性。服装中的手工工艺把服装的定位彰显出来,同时也标注了服装的文化方向。
随着服装设计的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工艺美术只有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才能给服装带来更具有时代感的特征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蒋孔阳.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江宁.古代服饰造型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M].广州,2003.
[3]李当岐.服装美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李鹤.服装美学的研究内涵[M].北京: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2010.
作者简介:
-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素养
- 下一篇: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