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范文

时间:2023-03-31 08: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经济

篇1

英文名称: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80X

国内刊号:11-3536/F

邮发代号:82-143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2

全面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着眼“三大计划”(优势产业、百亿园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计划),实施“三大工程”(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技术改造百千工程、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工程),抓好“十件大事”(推进300户“智慧·数字企业”建设、创建市中小企业服务网、成立市工业科学发展咨询委员会、争创十大产业集群专业镇、抓好TFT—LC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4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整体推进、182个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项目建设、166户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40户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带动、30户旅游工艺品企业提速升级),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工业发展目标。力争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以上(上报数);完成工业投资100亿元以上,增速30%以上,完成工业技改70亿元以上,增速30%以上;新签亿元以上工业招商项目40个以上。

2、园区发展目标。力争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招商项目到位资金8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户数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实现税收13亿元;“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2014年,按照统一思想、搞好衔接、明确任务、抓好落实的要求,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认真做好八个衔接(“十二五”规划、“三大培育行动计划”、“六个”、省定目标、全年目标、区县目标、一季度目标、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1、优化提升园区经济。以177个年度投资85.7亿元的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为抓手,重点提升园区建设发展水平。对区、歙县新扩区部分严把质量标准,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发展,对各园区已建成部分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推进“腾笼换鸟淘汰一批、技改创新提升一批、新签引进重点项目一批”,着力解决园区发展“散、乱、低”问题,实现“项目质量效益、园区建设水平”双提升。今年,拟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120亿元,当年投资24亿元,力争3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同时,立足休宁县中显微电子、金视界电子和展硕半导体等企业,着力打造TFT—LC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汽摩配产业基地建设。

2、提速升级龙头企业。加大七大优势产业培育力度,重点突出股份、茶叶、纺织、股份、药业、等40户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实行市、县两级联系帮扶制度,推进企业新上项目、扩大生产、增资扩股等工作,力争今年40户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占七大优势产业的60%以上,同比增长60%以上,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百亿元产业突破2个。围绕加快推进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确定竹艺轩、园艺、绣品等30户旅游工艺品企业进行重点调度、扶持,今年实现产值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

3、综合治理重点企业。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涉及我市工业企业166户,其中:搬迁类企业73户,升级类企业60户,关闭类企业33户。今年,我委将围绕新安江流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员,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狠抓政策落实,督促企业加快搬迁、改造和升级步伐,全年拟实现搬迁20户、关停10户、优化升级40户的目标。

篇3

具体打算如下:

第一,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行动计划,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去,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加强高科技与传统产业的对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丝绸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

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工业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以基础产业为支撑的、以生产业为配套的产业集群优势。

三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千方百计地帮助搬迁企业克服困难,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在完成市属非化医类企业的“退城进区”扫尾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化医类企业的扩张性搬迁工作。同时围绕城市化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将对城市环境有影响的工业企业搬迁出城(镇),向各类开发区集聚,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建设生态城市的产业新格局。

第二,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途径,全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一是做大产业,推动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行动计划。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基地、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5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和常熟高分子新材料、吴中医药、吴江光电缆、太仓特种材料、张家港精细化工、昆山精密模具等10家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以及特种钢及制品、特种化纤纺织品等20多家市级产业基地,形成集创新、研发和产销于一体的制造业基地。

二是做强企业,实施培育大企业行动计划。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的原则,加快建立产业发展导向基金,重点扶持220家年销售收入将超10亿元的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各类资源向这些大企业倾斜,打造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006年,力争新增3—4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大企业。

三是做优产品,启动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在工艺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认证体系接轨,扩大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坚持名牌带动战略,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品、争创名牌,支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推动更多的“**制造”向“**创造”转变。2006年,力争新增1—2个中国驰名商标、6—8个中国名牌、10—15个省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产品。

第三,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努力构建“三足鼎立”格局。

一是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36条精神,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培养企业家行动计划,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环境、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主要是“一个中心,七个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使它成为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除此之外,还要建设融资担保、创业发展、公共技术、信息咨询、人力资源、信用、社会化服务等七个平台,形成面向全社会的“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三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计划。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新增担保额60亿元,把具有最佳成长性的中小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成长的烦恼”,引导其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推进“四个一百”工程,即扶持100家成长型、100家科技型、100家外向型、100家节约型民营企业。

第四,以开展循环经济为抓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实施节能降耗行动计划,对56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测,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抓示范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的园区、一批绿色生态乡镇(街道、社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

二是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依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围绕水、大气两个环境系统,针对长江、太湖、阳澄湖等三个重点流域地区,突出印染、冶金、造纸、化工、电镀、建材、医药等七大重点行业,结合各行业特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一批节能、节材、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项目,减少环境污染。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围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抓好环保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环保市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培育一批适应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需求、具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优质产品。

第五,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手段,切实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加大工业合理有效投入。坚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主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引导资金投向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抓好一批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大项目,对146个列入江苏省重点项目导向计划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推进核电阀、数码印花、熔体直接纺等70个项目开工建设,以及实施银河、梦兰、沙钢等10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项目。

二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引进尖端技术,增强大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引进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产业自主发展的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和前端环节发展延伸。

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主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接,通过知识、技术、人才等的高度集中,促进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促使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六,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的,推动我市工业经济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平衡。要对经济中潜在的问题有高度的敏感性,进一步搞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提高经济运行调节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重点要加强对电力运行的监测分析和调度安排,集中精力制定并实施各项错峰避峰方案,组织企业有序用电,合理安排夏季高耗能设备检修,增加企业轮休密度。

二是做好银企合作工作。抓好652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重点是100项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省级新增长点项目,积极向有关金融机构推荐,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等问题,帮助企业早日竣工、投产,使其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是拓展国内国外市场。要实施“走出去”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在海外投资兴办实业,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贴近市场,贴近原料基地,直接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为企业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先导服务,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第七,以现代物流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生产业扩张。

一是扶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要制定并实施现代物流行动计划,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沿江三市港口以及各类开发区作用,充分利用港口、陆路口岸、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仓库)、高速公路接口,建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服务对象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做好开通“苏深港”物流专线的协调工作,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专业运输、物流配送

、仓储管理、国际采购等为内容的现代物流。

篇4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明确重点,制定对策,促进全市工业健康发展。刚才,部分企业作了典型发言,有关部门通报了全市工业经济和金融形势,发改委章成同志就做好下步经济运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都很好。结合大家的发言,下面,我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认清我市工业经济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加快工业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位置,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抓二强三带一’、主攻工业、以建设工业强市支撑经济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努力抓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工业经济继续呈现稳定增长势头。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5.51亿元,增长17.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86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18.34亿元、利润9.51亿元,分别增长22.7%和16.6%。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1—2月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85亿元,增长27%,增速高于公有制工业生产增速18.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生产增速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6.8%,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拉动作用明显。1—2月全市37个工业行业有33个行业增长,其中11个行业增速超过20%,增速较高的行业有食品制造业增长37.6%;纺织业增长24.7%;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8.5%。三是重点企业增势强劲。在龙成集团、电力公司、浙铝集团等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市20家重点企业完成总产值59.19亿元,增长24.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28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石油勘探局、龙成集团、电力公司、天冠集团等5家企业总产值超过4亿元。

上述情况表明,今年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开局良好,为完成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主要指标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横向对比不理想。1—2月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下滑1位,增幅仅有17.8%,而我们周边的信阳、三门峡、驻马店增幅均超过30%,**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第16位,仅快于开封和濮阳。这样发展下去,与这些市工业总量的差距将越拉越大。如果稍有松懈,我市工业总量将从前几名跌落到全省中游的水平。因此,我们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当前的增长。

二是工业效益增长的基础很不牢固。从效益构成看,工业效益增长主要靠少数大企业和市场因素拉动,面上一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况。近两年来,全市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靠油田支撑这个主力,受今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1—2月油价平均为2860元/吨,同比下降618元/吨),1—2月**油田实现利润仅有2.82亿元,同比减利1.45亿元。如扣除油田,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盈利大幅减少,这种主要靠个别企业和市场价格拉动的高增长基础很不稳固。从成本因素分析,煤电运价格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市的加工业及制造业形成很大的减利压力,增支减利因素影响明显。

三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少。仅有88家,比重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2个百分点。而且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全市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增加值仅为13.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速度明显偏低。

四是资金紧缺。一部分企业因流资紧缺而开工不足,甚至严重亏损,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近年来,国内宏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一方面给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持续地高速增长使经济运行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这其中既有短期的经济波动,也有深层次的、体制性的、结构性的问题。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全国、全省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陆续出台,省八次党代会把**列入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为以原材料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一批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实施的“发动机计划”选定的46个项目,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国整体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趋于平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国家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抑制房价等,将使工业经济增速进一步趋缓。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由于市场需求拉动和资源紧缺,煤炭、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居高不下,对一般加工制造业带来较大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一涨再涨,虽然使采掘业和部分资源加工型企业盈利进一步增加,但更多的下游企业却难以消化,一些能耗高、产品层次低的企业,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生存考验。三是纺织等行业出口阻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多,针对我国产品特别是纺织、轻工、电子等大宗商品出口设限的情况不断增加,对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四是生产要素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由于国家加强信贷规模控制,金融机构加快资金回笼,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原材料及运输涨价等因素造成流动资金需求增大,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状况难以缓解。

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定要认真分析,增强主动性,把握规律性,抢抓机遇,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更快发展和经济效益稳定提高。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抓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

今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选准工作着力点,切实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项目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以市46个“发动机计划”项目为龙头,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加大扶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投入重点项目。要全力抓好在建项目。要下大气力解决好项目储备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像天冠集团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光学集团、金冠集团发展光电产品、二机石油立足于石油钻采机械选得就比较准确。这些企业实施和提出的一系列项目都是经过长期科学的战略谋划,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前期工作才得来的。当前,一些县市区的工业项目储备不足,这将影响到下步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扭转被动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市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这项工作决不能放松。今年市委、政府已确定对28家企业全部完成改制,要根据实际,分类稳妥推进。同时要把民营经济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其尽快改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市属工业企业国有资本比重过大、机制转换和股权优化等方面任务很重,要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逐企业抓落实。军工两属企业要利用国家出台的主辅分离、破产重组的政策,加快辅业、主业改制步伐,尽快完成公司制改造。市国资委要对已确定的今年重点改制企业,继续实行领导分包制度。要深入企业,扑下身子抓改制。在改革中,要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规范企业改制的意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三是要着力抓好重点企业。我市工业发展与沿海和省内先进市的差距,不仅反映在总量上,也突出地反映在缺少大个企业上。没有大个企业,地方工业的整体优势和实力就难以体现。市政府确定的20家重点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要把发展、服务好重点企业作为抓工业经济的主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对20户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找准优势和差距,加强宏观指导,逐个帮助他们拿出发展壮大的规划和措施,在项目争取、土地使用、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给予倾斜。要重视引导重点企业结合实际,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在发展方向研究、市场应变、基础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狠下工夫,把发展的基础打牢。

四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实现工业强市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要在政策上坚持放开放活。先进地区的经验证明,要想加快民营工业发展,就要进一步增强政策优势的推动作用。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项目,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都要倾力予以支持。要注意启用能人,鼓励他们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民营项目建设。二是要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强力培育产业集群。优势产业集群,不仅是从业企业多,更重要的是产品工艺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各方面居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只有培育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县域工业的发展才会有稳固的基础。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把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选准优势和方向,采取得力措施,促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发育,着力培植一批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三是在体制和技术上坚持创新发展。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进行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也要引导他们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管理走上正规化轨道,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要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抓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和帮助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步伐。

五是要强力抓好招商引资。能否有效的利用外资,是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一要强化主体责任。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增强主动性,把优势企业、好的项目推向引资的前台,明确责任,把招商引资成效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尺度。二要选准对象。要紧紧盯着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瞄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有目标的选择招商对象。看准的项目,要一抓到底。三要搭建平台。市里今年全力推进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各县市区都要创造条件,建设好特色园区,为外资进入创造条件。

六是要协调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正处于关键时期,能否抓住当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尽量延长工业经济高增长周期,避免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十分重要。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要提高运行分析监测工作质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善于发现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全力抓好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生产,确保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平稳。要全力促进银企沟通和合作。市发改委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经济金融观,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已经签订贷款协议和已经承诺过的重点项目,要采取多种措施,抓好资金落实。要积极向上级行申请,扩大贷款规模,尽量增加直贷资金,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要树立诚信意识,向内使劲,挖掘资金,使用潜力,盘活存量,化解资金紧张的矛盾。

七是要切实转变职能,优化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展基础设施,规范市场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查处面向企业的“四乱”。

篇5

(一)基础:底子厚,调整铸就成长

涪陵区依靠原有国营的工业基础,大胆的改革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夯实。数据资料表明,重庆直辖以后,涪陵经济发展进一步“硬化”,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997年工业产值为21.6亿元,2011年增长至310.7亿元,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仅次于渝北区,排名第二。从占GDP的比重来看,涪陵区1997年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为38.8%,高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37.6%,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7%。2011年,涪陵区工业产值占GDP比重高达55.8%,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近16个百分点。从发展轨迹来看,1997~2003年,涪陵区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与全国工业经济比重基本保持一致。2003年以后,涪陵区工业经济迎来第二波高涨,这与全国工业经济比重下降的趋势相反,与重庆市工业经济实力整体走强的趋势保持一致,但高于重庆市平均发展水平。

(二)意识:观念变,思路决定出路

工业已经成为涪陵区发展的“引擎”,是全区经济的核心支撑,这与“工业强区”的观念意识是离不开的,涪陵区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兴则涪陵兴,工业强则涪陵强。“八五”以来,涪陵区工业先后实施“过亿超千”、“5135”、“三个一”工程和“工业涪陵”建设,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涪陵区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继续深化重点发展战略,发展和催生了一批支撑力强的骨干企业。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及预备队企业由2005年的14户增加到2010年的35户,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9.5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82.1%。相继有涪陵卷烟厂(重烟公司)、太极集团、建峰工业集团、中化涪陵化工公司、东升铝业等7户企业跻身重庆市工业50强之列,重点企业群体中已拥有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创建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涪陵榨菜”成功上市使全区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0户。到2011年,培育了100亿元级企业1户、80亿元级企业1户、40亿元级企业1户、30亿元级企业2户、20亿元级企业5户、10亿元级企业9户,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901.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775亿元。目前,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实现涪陵工业转型升级大发展,特作出实施“十百千万”工业强基工程的决定,这对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涪陵区与全国百强县工业经济的比较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与自己比,可知进步,与他人比,方知差距。涪陵区在过去十多年里,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工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已经成为了佼佼者,但放眼全国来比,仍然还有很大差距。下面以全国百强县作为参照,对比分析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便于比较,分别从东、中、西部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全国百强县,它们分别是东部的江苏江阴市、福建晋江市、山东荣成市、浙江义乌市;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县、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西部地区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四川双流县、新疆库尔勒市。通过对比,涪陵区在人口规模和行政面积上与县域经济体相差无几,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2011年,涪陵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57亿元,仅为全国百强县之首江苏江阴市的1/4左右,但超过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的总产值。10个全国百强县经济总产值的平均水平为798亿元,高出涪陵43.3%;2011年,涪陵区工业经济总产值为902亿元,不到江苏江阴市的1/5,但高于河南偃师市、山西河津市以及新疆库尔勒市,10个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为1596亿元,高出涪陵区76.9%;涪陵区人均工业总产值为每万人8.2亿元,远远低于江苏江阴市的33.69亿元,但高于河南偃师市,全国百强县平均为17.62亿元,是涪陵区的2.1倍;涪陵区地均工业总产值为每平方公里0.31亿元,不到江苏江阴市5.52亿元的1/18,仅仅高于地域辽阔的内蒙古准格尔旗和新疆库尔勒市,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为1.45亿元,是涪陵区的4.7倍。由此可见,第一,涪陵区整体工业经济实力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差距明显;第二,涪陵区的工业经济密度很低,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4%,这对于土地资源并不宽裕的涪陵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地均工业产值是涪陵未来工业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三,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劳动力生产率偏低,不足全国百强县的一半,这是当前涪陵工业经济的主要劣势。从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工业经济仍然是其主旋律,工业经济强,则整体经济实力强,工业经济弱,则整体经济实力弱。从上述10个县域经济体的发展特征来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是以江苏江阴为代表的“苏南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企业为主;经营机制以市场调节为主。其工业经济主要从乡镇企业脱胎换骨而来。第二是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生产———商贸”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小商品组成大市场、小城市进行大物流、小政府实施大服务,以产品生产支撑市场,不做纯中介性市场。第三是以内蒙古准格尔旗为代表“资源型产业开发”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推动资源深度开发、提高资源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对比之下,涪陵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走的是不同的道路,第一是它不同于江苏江阴的乡镇企业模式,涪陵区以“抓大放小、突出龙头”的发展模式起家,以原有国有企业作为家底,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引进大型企业,扩充工业经济实力。第二是它不同于以义乌为代表的小商品生产商贸模式,涪陵区知名工业产品“小商品少,大商品多”(如变压器、船舶制造等)、“生产制造多、商贸物流少”;第三是它不同于内蒙古准格尔旗资源开发型模式,涪陵区自然资源比较缺乏,依靠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工业极少。鉴于此,涪陵区工业发展模式注定不同于其他地区,如何在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大背景下,促进涪陵区工业经济走出自己特色,更上一层楼,是当前地区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个涪陵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涪陵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国外很多传统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从辉煌到衰退的过程,有些又从衰退中振兴,有些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例如德国鲁尔区在19世纪50年代,以占全国的1.3%的面积,生产了德国40%工业产值,其支柱产业是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但20世纪60年代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经济优势逐步被其他地区所代替,鲁尔区的经济开始衰落,很快成了“没落的贵族”,其中既有资源依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它过于依赖原有的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此外,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都遇到了类似情况,不过这些地区经过后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如今又从衰退中恢复过来。而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我国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分割,产业类型趋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有效协调;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缺乏活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主导产业衰退,后续产业青黄不接等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走向衰落,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如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呼声很大,但仍然是有“振”无“兴”。目前,涪陵的工业产值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大行业,第一是医药食品产业,如太极集团、葵花药业、华兰生物、三海兰陵,食品以烟草、饮料、酒类、榨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如稻花香高档白酒、南方集团红酒、榨菜集团等;第二是装备制造产业,如亚东亚变压器、美心曲轴、钱江摩托车及配套件、越盛轧辊、国奥电梯、三爱海陵等;第三是材料产业,如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水泥生产、钢铁薄板、铝型材(线材、线缆)等,如攀华万达薄板、欧尼克新型环保材料及房车、科王公司高压电瓷、剑涛铝业、东庆铝业、东发碳素等。第四是化工化纤产业,化工以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如华峰化工、龙海石化、建峰工业集团、中化涪陵化工、天原化工、蓬威石化等。第五是电子信息产业,如亚东亚、深圳特发、波士顿锂电池、上甲电子、科宝电缆、波士顿锂电池工业等。第六是能源产业,以太阳能电池、生物柴油、生物质能源为重点,如博奥江森车用蓄电池、水投集团、涪陵电力等。涪陵目前的这些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居多,毋庸置疑,这些产业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支撑涪陵工业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和历史使命,这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涪陵的工业发展不能死守现有的“家当”,必须要及时调整,培育潜在的支柱产业,积极促使产业不断优化。以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江阴县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江阴的乡镇企业就发展得十分迅速,以村为单位的企业集团不断涌现,如华西村、长江村等成为全国代表性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随着周边地区的不断发展,江阴的工业经济优势不断弱化,江阴人发现,依据原有的模式,已经很难再有所发展,企业是很多,但是很零散,很难在与外面的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此时,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第一是对企业进行产业重组。以村为单位,组建企业集团。整合供应链,重组产能,对外竞争时,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厂,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团。今天,江阴的很多村,本身就是集团公司了,长江、三房巷、倪家巷、华宏、华西、周西,等等。第二是国企改革。江阴作为一个经济大县,几个大型的国有企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企的机制已经不再适合市场的需要,而且这些企业还垄断了很多资源,限制了民企的发展,因此,国企改制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如“红星”等大型国企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被改制完成的;第三是产业升级。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的产业逐渐转型。如纺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江阴的缫丝厂、纺丝厂还很多,但是纺织供应链下游的这些企业,附加值已经很低,只能赚到血汗钱,江阴政府及时作出了规划调整,企业要么做上游高附加值的产品,要么就进行产品转型。今天,这些缫丝厂在江阴已经销声绝迹,取而代之的是阳光、海澜之家、红豆、苏派这些品牌服装的巨头。21世纪以后,江阴又寻求规模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目前江阴已经产生了32家上市公司,依然成为资本经济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体。依据西方的发展规律,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经济必将向资本市场转移,在这一方面,江阴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让人不得不佩服。针对涪陵的工业经济现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其一是立足涪陵的农业资源优势,做强以榨菜为首,以特色种养殖、果蔬饮料、食用油等为辅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目前涪陵榨菜已成气候,在全国很多大中城市形成了销售网络,但涪陵其他的农业产业品牌还很缺乏,因此不妨借鉴和利用涪陵榨菜的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和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几个涪陵农产品加工行业,再造一两个农业品牌。第一是加大力度重点打造涪陵的葛根产业,抢先占领葛根保健品品牌高地;第二是打造涪陵黑猪养殖加工产业品牌,形成母猪繁殖,幼仔销售,黑猪肉、皮、毛加工等养殖产业链。其二是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选择突破口,打造几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业,以点带面促进涪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涪陵区在人才、科技等方面并不具备与重庆市主城区相抗衡的实力和基础,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不可“一哄而上”,而是要循序渐进,找准一两个突破口,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技术高端人才,打出一个“拳头”,先在某些领域立足,再以点带面铺开。比如可以借助长江师范学院和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人才资源,同时引进国内外动漫产业的高端人才,重点打造涪陵动漫产业。其三是研究涪陵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或“再生”机制。面对区域之间激烈的工业经济竞争,不进则退,如不能在技术、生产和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不如及早退出,转向其他领域,尤其是传统的工业产业。材料产业、化工产业等是涪陵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这并不说明这些行业本身具有多么强大的竞争力。

涪陵这些行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涪陵电力系统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电力成本要低于周边一些地区,从而形成了一个原始的成本优势。因此,如涪陵化工、金属冶炼与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或是原料和销售渠道的创新,否则就要加紧研究退出机制,或是从常规产能的生产转向精细化生产,不然的话,迟早会面临危机。总体上,涪陵区目前的工业经济发展正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享受规模经济的“红利”“涪陵制造”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支撑涪陵工业的发展。但死守这一点也不行,必须抓住时机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变“涪陵制造”为“涪陵创造”,避免走入工业经济陷阱,这样才能在区域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产业布局“合理化”

涪陵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促进产业布局与自然环境、城市及人口分布相适应;第二是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出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出现。众所周知,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原材料、能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早的工业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都是依靠河流而布局,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沿交通干线的工业布局得到快速发展。涪陵区目前的工业布局主要是沿长江干线和乌江流域。按照《涪陵十二五规划纲要》,涪陵的工业布局有六大块,涪陵区工业园区(A区)、龙桥工业园区(B区)、船舶制造基地、清溪铜铝产业园区、能源保障基地沿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白涛化工园区沿乌江分布。这种产业分布既有原有产业分布的历史原因,也凝聚了产业布局规划者的智慧。据此,我们认为:第一是避免在涪陵老城区和新城区的长江上游地区布局水污染较重的产业。从涪陵六大工业基地的布局来看,A区和B区处在涪陵主城区的长江上游地区,目前其工业产业主要是机械装备、医药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轻工产业、石油化纤纺、食品医药产业。整体上,这些产业的废水废渣排放比较少,对下游涪陵城区的水污染影响不会很大,但石油化纤纺产业对水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从保护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最好是布局在涪陵城区以下的长江流域沿岸;第二是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减少布局废气污染较严重的工业企业,根据《涪陵市志》的记载,涪陵全年的风向主要有东北风,频率为7%;北风,频率为6%;7月、8月有东南风、9月偶有西风,静风频率为57%。可见涪陵工业布局的风向因素主要是东北风、北风以及夏天的东南风。目前涪陵城区的北部没有工业布局,东北部主要是能源和铝铜产业布局,废气排放不大,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但是白涛工业园区处于涪陵城区的东南部地区,其主导产业是化工企业,空气污染压力很大,对涪陵城区人居环境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将空气污染较重的化工企业布局在白涛的乌江西岸地区。这样的话,在夏季东南风向的影响下,可以有效减少化学有毒气体经过涪陵城区的空域面积。第三是尽量减少涪陵老城区和新城区之间的化工企业数量。按照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和风向,该地区的化工污染气体将影响到李渡新城区的空气质量以及人居环境。随着李渡新城区的加快建设,涪陵新城与老城之间的地带将形成“亚城市”状态,其功能定位主要是发展商贸、金融、物流、地产、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这片地带将成为涪陵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篇6

一、2014年8月份工业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速超预期回落

2014年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7月份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和3.5个百分点。虽然今年工业增速在6月份达到高点后,7月份已略有走弱,但当前这一状况还是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从近十几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如此低的工业增速与如此大的单月跌幅都很少见。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出口增长放缓共同拖累工业增长,其8月份增速分别由上月的15.6%与7.2%降至13.3%与5.5%;相比之下,消费增长则较为平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虽较上月小幅回落,但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则略有回升。除上述内、外部需求同疲弱以外,企业的去库存也可能对工业增速下滑起到了加速作用。前期库存较高、增长较快的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同时,天气因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也对8月份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扰动。

(二)不同行业工业增加值速普遍下滑

在41个大类行业中,仅有三个行业当月增速较7月份回升,其余39个行业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具体来看,8月份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达16.1%,此外还有五个行业同比增速在11%以上,分别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医药制造业。相比之下,8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负增长的行业由上月的两个增至四个,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开采辅助活动和其他矿采选业。从工业增加值降幅来看,8月分行业工业生产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前期增长较快的行业出现回调,降幅最大的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较7月下降8个百分点,其次是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降幅分别达到4.3和2.1个百分点。二是采矿业加速下跌,其他采矿业、黑色金属矿采业、非金属矿采业、有色金属矿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较7月下降24.7、4.8、4.7、4.2和3.4个百分点。三是部分消费品行业出现大幅下滑,烟草制品业和食品制造业增速较7月下降7.7和3.9个百分点。

(三)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均大幅回落

2014年8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3%、7.1%和9.4%,比7月份分别回落2.4、1.6和1.5个百分点。从趋势上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均未能守住之前较长一段时间内相对平稳的增长平台,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工业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中。当前状况有弊亦有利:一方面,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潜伏的矛盾和问题必将不断浮现,这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冲击和扰动;另一方面,当前的压力也是倒逼各地区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培育工业增长新动力的重要机遇。分省市来看,增长最快是海南、重庆、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增速均在10%以上,海南更高达23.5%;增长最慢的是、上海、青海、山西和辽宁,增速均在3%以下,其中为负增长,上海仅增长0.5%,这些增长最慢的地区同时也是8月增速下滑最快的地区。

(四)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预计8月份可能继续下滑

2014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主营活动利润额累计同比增长11.7%、11.2%,增速分别比1―6月份上升0.3和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基本持平。但从当月数据来看,7月份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额均为年内低点,且两者增速较6月份都有所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明显加快可能只短期反弹,并未形成趋势性改善。结合8月份工业增速大跌的事实,企业盈利能力可能会进一步走弱。分行业来看,利润增长最快的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速达101.5%;其次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八个行业,增速均在20%以上。相比之下,上游原材料产业增速相对较低,采矿业盈利状况持续低迷。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有所放缓,其中美国经济复苏力度略有减弱,欧元区经济蹒跚前行,日本经济复苏受阻,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遭遇困难。但从近期工业生产以及制造业PMI等数据来看,全球工业生产温和复苏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美国制造业PMI持续攀升,失业率处于近6年的较低水平,贸易逆差收窄至近半年新低;欧元区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升至今年新高;部分新兴经济体复苏步伐也略有加快,俄罗斯、印度、巴西工业生产均出现小幅回升。

(一)美国工业生产活跃,PMI继续回升

(1)工业生产活跃。7月份,美国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102.48,同比上升5.29%。7月份美国产能利用率为79.23%,基本与上月持平,接近1972―2012年间美国工业整体设备开工率80.1%的平均值。(2)PMI攀升。8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9,创2011年3月以来最高,经济复苏显现回升势头。(3)失业率微降。8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4.2万,创2013年12月以来最小增幅,反映劳动力市场最近的增长态势有所放缓;失业率则下降0.1个百分点至6.1%。(4)PPI增幅回升。7月份,美国PPI同比上升2.9%,环比上升0.1%。(5)贸易逆差收窄至5个月最低。7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405亿美元,为近6个月以来的新低;美国出口总额为1980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2386亿美元,比上月增加16亿美元。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回升,PMI下降

(1)工业生产增幅明显。7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同比上升2.2%,为今年的新高,环比增长1%。三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0.2%,比二季度提高了0.6个百分点。(2)PMI显著下降。8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7,较上月下降1.1,但仍连续14个月高于荣枯线。(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7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为11.5%,与上月持平。(4)PPI再次下降。7月份,欧元区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0.1%。(5)贸易顺差进一步收窄。6月份,欧元区的商品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下降0.5%和增长0.5%;欧元区对外商品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减至138亿欧元,较上月减少14.2亿欧元。

(三)日本工业生产小幅回升

(1)工业产出小幅回升。7月份,日本工业生产指数由6月份96.5升至97;产能指数由上月的95.1降至95。(2)PMI为近5个月新高。7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值52.2,为5个月的新高。(3)失业率微升。7月份,日本失业率为3.8%,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4)PPI下降。8月份,日本PPI同比增长3.91%,增幅较7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扩大。7月份,日本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9621亿日元。其中,出口额61920亿日元,同比增加3.92%;商品进口71542亿日元,同比增加2.33%。

(四)巴西工业生产回升,PMI升至荣枯线上

(1)工业生产回升。7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为98.1,环比增加0.7%。(2)PMI回升至荣枯线上。8月份,巴西PMI由6月份的49.1上升至50.2,是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下后首次回升至荣枯线上。(3)就业指数小幅回落。7月份,巴西就业指数99.24,较6月份下降0.56;就业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100以下。(4)PPI持续幅回落。7月份,巴西PPI已从4月的8.68%回落到4.52%。(5)贸易顺差缩减。8月份,巴西出口204.7亿美元,进口193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1.7亿美元,顺差较7月份减少4.1亿美元。

(五)南非工业生产再回落,PMI持续低迷

(1)工业生产再次回落。7月份,南非工业生产指数102.8,同比下降8.03%。(2)PMI仍处于荣枯线下。8月份,南非PMI为49,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3)PPI处于高位。7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速为8 %,环比增长0.5%,今年以来南非PPI一直处于7%以上的高位。(4)失业率略有回升。三季度,南非失业率达到25.5%,比二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5)贸易逆差大幅回升。7月份,南非出口835.7亿兰特,同比增长11.59%;进口922.6亿兰特,同比增长2.64%;实现贸易逆差68.8亿兰特,较6月份增加64.2亿兰特。

(六)印度工业生产回升,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1)工业生产小幅回升。7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172.3,环比上升0.53%。(2)PMI回落。8月份,印度PMI52.4较上月略有回落,连续10个月处于荣枯线上。(3)PPI增速下降。7月份,印度PPI同比增长5.19%,增速较6月份下降0.24个百分点。(4)贸易逆差持续上涨。7月份,印度贸易逆差122.3亿美元,创去年8月以来新高。其中,出口277.3亿美元,同比上涨7.33%;进口399.6亿,同比增长4.25%。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回升,PPI创新高

(1)工业生产回升。7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为105.4,环比上升0.6%。(2)PMI与上月持平。8月份,俄罗斯制造业PMI51,与上月持平,这是PMI持续2个月位于荣枯线上。(3)PPI环比创新高。7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9%,环比上升1.6%,创2010年1月以来的新高。(4)失业率与上月一致。7月份,俄罗斯失业率4.9%,与上月持平。(5)贸易顺差增加。7月份,俄罗斯出口额增至460.6亿美元,同比增加5.4%;进口额增至289.9亿美元,同比下降4.2%;实现贸易顺差170.7亿美元,较上月增加31.1亿美元。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和趋势分析

课题组采用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和IIE景气指数判断工业经济的景气程度。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主要用于对工业经济运行进行监测预警;IIE景气指数主要用于预测分析工业经济月度同比增速变化和工业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8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大幅下滑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见表1),2014年8月份工业经济意外偏冷,景气度相比于7月份大幅下滑。国内需求疲软,其中进口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偏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微弱下滑;反应消费者日常交易活动的M1-M0和代表生产活跃度的发电量指标落在偏冷区间,而货运量则落在过冷区间;代表对外贸易活跃度的进出口额和有未来预期作用的制造业经理人指数落在了偏暖区间。

(二)9月份工业经济可能弱势回升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显示工业经济可能出现底部回升态势,但上升与下降的力量相当,回升动能较弱。从不同类别先行指标来看,2个固定资产投资类指标、2个国外市场指标,2个房地产指标和2个金融市场指标分别出现拉扯现象:领先五期固定资产本年新开工个数、领先一期欧元区制造业PMI、领先五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深证成指下滑幅度显著,领先五期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领先一期美元区制造业PMI、领先三期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建筑使用面积和上证综指反弹势头强劲;4个产量类指标生铁和乙烯产量增长态势显著,焦炭和粗钢出现下滑迹象;受央行规范金融系统表外业务的影响,货币供应量指标预期下滑。

一般认为,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是造成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全面放缓进而拖累工业生产减速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持续大幅负增长,直接导致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其他相关投资品和消费品生产的不景气。但从单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以及房屋新开工面积等数据来看,相应指标近期并未出现明显恶化,整体大致呈现出底部徘徊的特点。这一趋势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虽然对相关行业造成严重困扰,但也许并不是造成当前工业经济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基础设施投资下滑是导致8月工业经济增速恶化的另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反复使用的稳增长手段。今年4月份以来,以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强铁路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稳增长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原有高水平增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多方面因素已经开始制约其持续扩张,近期增速出现下滑。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维持在20%以上的时间已经相当长,上行空间不大。二是在微刺激背景下,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受限。财政支出与M2在经历5、6月份的快速上升以后,7、8月份出现明显放缓,显示中央政府对经济支持作用减弱。三是受地方债、融资平台被严格控制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地方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能力减弱。

此外,从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的部分财务指标来看,工业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恶化也直接对工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速明显下降,产成品存货增速连续上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均持续下降。这说明,部分企业可能因需求不振而被动积压库存,后续的去库存行为则对相关企业生产形成较大冲击。从具体行业来看,汽车和计算机等多数下游行业在上半年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存货增加状况,近期其生产增速的下滑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是短期库存调整的结果。

篇7

从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目前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二是融资体制还不健全;三是市场制约没有突围;四是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五是循环工业经济处于初始阶段。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氛围不够浓厚。

当前。使全市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发展潜力很大,有利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商洛作为关水经济区“一核一轴三辐射”中的一个次核心城市。县在接受辐射中也可有效地争取中省在金融、土地、产业、项目、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从工业经济自身来看。前景广阔。一是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县金红石、镁橄榄石、石英石、钒、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水能、农副产品可开发利用的空间还很大,沿海发达地区基础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县路电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实施全民招商,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将不断向县内聚集,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日益坚实。多年来,县持续投资,上大项目,积蓄了大量产能;同时,经过多年来的摸爬滚打,锻炼了一批本地企业家,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家,为工业经济发展储备了一批人力资源。三是工业强县”战略已在全县取得了广泛共识。切合实际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全县上下重视工业、支持工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建项目较多。千家坪钒矿、20万吨甲醇汽油调制中心、丹江梯级电站、年产2300万枚疫苗材料生产线、葫草坪钒矿、秀水建材市场等一批大型企业和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发展工业经济的潜力还很大。

县发展循环工业经济的基本思路

县工业经济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努力推进工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大”字上做文章,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工业。积极开发矿产资源。加大石英石、金红石、橄榄石、钒等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矿产资源向县内优势企业集中。对资源潜力大的矿区实行整体规划开发;对大型矿区内的小型矿山予以整合,逐步关闭;对零星分散、目前不具备选矿和精、深加工条件的矿山,采取“分散采选,集中冶炼”方式,与深加工企业开展供需合作,利用钒精粉资源开发氮化钒、钒铁、钒铝等产品;利用硅资源开发太阳能级高纯硅;利用金红石资源开发四氯化钛、海绵钛;利用镁橄榄石资源开发冶金炉料、金属镁,打造钒、硅、钛、镁材料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绿”字上做文章,搞好农特产品深加工。抓好茶、畜、果、油、药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工作,对花生、桐籽等农特产品进行深加工,打造种植、油料加工产业链条。结合县上“百千万”畜禽养殖工程的实施,开发肉制品加工,打造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积极扶持朝阳工贸、源泉酒精和永利饲料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三是精”字上做文章,大力开发水资源。要以丹江、滔河、小河等重点流域为重点,加快水电开发步伐,力争莲花台、魏家湾等一批水电站项目尽早投入运营。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利用业已建成的水电站,就近建设水晶生产线,促成水电与水晶生产一体化,实现水晶生产与水电企业相得益彰、互惠共赢。

发展循环工业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各阶层了解并认识循环经济。让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逐渐成为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重点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教育,追求绿色时尚。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集中播放宣传片,开展节能、节水、节材、清洁生产等技能培训,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机关单位要把循环经济知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纳入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中小学校要把循环经济知识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宣传,深入普及循环经济基本知识、更新发展观念、营造舆论氛围,使循环经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加快园区建设。必须走要素聚集、产业关联、效益和附加值提升的路子。积极争取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工业目前还处于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必须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路子。要以生态科技工业园区为龙头。加大资金投入,统筹抓好循环经济核心区、金丝峡旅游示范园区和丹南矿业园区建设,力争在要素聚集、入园企业上实现新的突破,为企业入驻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要突出生态农业、旅游、汽车电子、钒资源循环发展、镁橄榄石资源循环发展、物流等特色明显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加快生态科技工业园区水、路、电、讯、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制定入园政策,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入驻园区,推动集群内企业的重组联合,培育集群领军企业,促进集群壮大升级。

拓展融资渠道。努力改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同时要在招商引资上做文章,破解资金难题。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有利循环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招商引资方向,把招商和引资的重点放在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高的再生和循环工业企业上,同时鼓励当地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循环工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参与到循环工业相关产业和下线产业,延长循环工业产业链条,通过外引内联打造富有特色的循环工业产业园。要引导民间资本向工业企业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贷款支持创办企业,支持发展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大力推进循环工业经济发展。

增强环保意识。从环保的角度遴选项目。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精心遴选项目。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对重大工业项目认真进行环境评估。促进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加强能源基础工作,量化、跟踪和落实降耗指标,走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对在建的千家坪钒矿、丹江莲花台电站、20万吨甲醇汽油、1500吨高纯硅提纯、60万吨水泥粉磨站等突出循环经济理念的工业项目,要抢工期,赶进度,确保按期竣工投用。同时围绕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和节能降耗,重点抓好年产3000吨6N级高纯硅、万吨金红石精粉采选、万吨海绵钛、2000吨钒铝、3000吨氮化钒、2万吨铬盐、水晶深加工、丹江梯级电站开发、茶多酚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早日投产。

篇8

文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煤炭工业年鉴》。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需将煤炭工业总产值处理为以200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的数据。

(一)缺失数据的处理本文的缺失数据为2004年煤炭工业年末平均就业人数,采用均值插补法估计2004年煤炭工业的年末平均就业人数,估计值为406.21万人。

(二)资本存量的核算投资价格指数选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参考王玲[3]对煤炭采选业资本存量的计算结果,并利用投资价格指数将其折算为2000年价格为基数的数据。本文选用新增固定资产作为当年投资。统计年鉴中缺少2000-2003年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000-2003年,煤炭采选业占采掘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30%。故用2000-2003年采掘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来估计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本文利用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煤炭工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4]。1986-1991年,我国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官方数据在4.43%-4.87%间浮动。随着现代化煤矿开采的机械设备、材料的更新换代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可浮动至10%。故对2009、2010、2012年的折旧率进行调整。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一)回归分析1.计量检验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lnY、lnK、lnGL、lnT为一阶单整。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知,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lnY、lnK、lnGL、lnT存在协整关系,即煤炭工业总产值与煤炭工业的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科技人才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该模型的各回归系数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F=1158.689〉F(3,13-3-1)=6.99,通过检验。R-squared=0.9983,AdjustedR-squared=0.9974,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性较好且优于原回归方程。D.W.=2.1374说明修正后的回归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

(二)实证结果由上述分析可知,α=1.4815,β=0.4918,γ=0.3518。正规化处理后,α’=0.6372,β’=0.2115,γ’=0.1513。各要素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4所示。2000-2012年科技进步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92%,2000-2003、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50%左右波动,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00-2012年资本存量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2%,在各计算基期,资本存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这是由于各项目的启动需大量资金支撑,煤炭工业发展呈现对资金的依赖性。200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8%、11.48%。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20%左右。201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则由2.6%左右增加到9.69%。原因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期,煤炭工业的规模急剧扩大,导致就业人数增加,经2004-2006、2007-2009计算基期的累积,集中表现为201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的骤增。这也与计算模型的选取和计算基期划分的局限性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首先,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2115,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6372、0.1513。当科技人才、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1%,煤炭工业总产值将分别增加0.21155%、0.6372%、0.1513%。可知,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驱动性,弱于资本存量对其的驱动性。其次,2000-2012年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8%,且在各计算基期,科技人才的贡献率在20%左右波动。2000-2012年,科技进步、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92%、17.22%、2.38%。可知,科技人才是推动煤炭工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因素。

篇9

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0户,按行业分类:金属和建材采选业7户、冶炼加工业6户、建筑材料业2户、热力供应行业2户、农副产品加工业1户、纺织业1户、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户。

截至4月末,工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同比下降17.2%;工业总产值实现5.3亿元, 同比下降17.1%;工业销售产值实现5.3亿元,同比下降13.9% ;利润实现2234万元,同比上升105%;税金实现2565万元,同比下降14.6%;工业用电量实现6629万千瓦小时,同比上升1.71%。

预计到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下降9.1%;工业总产值20.5亿元, 同比下降12.7%;工业销售产值20.5亿元,同比下降13.5% ;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22.6%;税金1.04亿元,同比下降17.8%; 工业用电量22102万千瓦小时,同比下降14.5%。

(一)全县规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结构单一,受市场影响大,抗风险能力脆弱。我县规上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采矿业和矿产品冶炼企业。由于结构单一,受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影响,能够保持运营,已实属不易,由于钼、锰、铁合金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企业抗风险能力极为脆弱。

2. 高耗能、低利用企业多,产品科技含量低。我县大多数冶炼企业均为高耗能、低利用企业,在生产主营产品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附属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大部分企业仍处于粗放型生产状态。

(二)全县小型企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贷款难。我县小型企业实力较弱,资产信用等级不高。在向银行借贷时,往往拿不出多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符合银行借贷要求也难以找到担保人。

2.科技创新能力低,缺少龙头企业及名牌产品。我县小企业大多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倒逼压力加大的处境。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没有核心产品,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3、食品工业企业建成数量少,大部分尚未建成,已建成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多未投产。

(一)突出重点、克服困难,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加大对规上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实施领导和相关部门包扶企业责任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指导、协调、服务,有效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规上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顶梁柱,必须重点对待、重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督促、帮助、影响、带动包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转变发展观念、提升素质。二是加大对现有发展型企业的培育力度。__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由于资金、成本、产品质量及市场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就达不到规模工业企业的标准。因此,要对相关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摸底,分类指导,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对尚未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新增规上企业培养后备力量。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力度,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各地要立足本地区实际,突出地方资源和企业产品优势,有选择地引进外资、技术和食品龙头企业的优势项目、名优品牌。

(二)提高资源节约,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矿山布局,加大矿井技术改造,优化小型矿山采选方法,使回采率、选矿回收水平整体再上一个台阶。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产品层次,努力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全力引进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单位,以收购等方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的规模化水平。三是利用我县石材资源丰富优势,加大对石材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还要继续拓宽招商范围,加大投资力度,努力延伸石材产业发展,使之早日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篇10

 

一、2015年12月国内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再次回落

 

2015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回顾近3个月工业经济走势,10月份增速下降,并维持低位徘徊态势,11月份出现明显反弹,但12月份又再次回落,这表明当前工业增长的动力仍未恢复。从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品市场在持续一段时间稳中有升状态之后出现小幅下降。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1%,增速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维持一个月稳定之后继续下滑。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7%,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住宅投资仍然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力量,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17.2%,比1—11月份降低1个百分点;外部需求仍然低迷。12月份工业品出货值增速同比名义下降4.3%,降幅比上月扩大了2.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短期内“三驾马车”的表现均不太乐观。在当前一段时间内,工业行业增速仍处在中低速增长与提质转型阶段。

 

(二)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回升幅度增大,其增加值同比增长1.4%,较上月提高1.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制造业增速又出现了回落,12月份增长7%,增速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下降幅度偏大,在维持了一个月正增长之后,又呈现负增长状态,12月份同比下降0.8%,较上月回落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虽然汽车制造业的增速(同比增长12%)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是自8月份恢复稳定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但仍然是12月份增长最快的行业。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增速超过8%的行业还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速最慢的行业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7%,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是唯一呈现负增长态势的行业。其次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

 

(三)西部地区成为工业增长最快区域

 

 

分地区来看,2015年12月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分别同比增长6.4%、7.5%、8.4%,相比于11月份,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分别下降0.9和0.6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则提高了0.6个百分点,并接替中部地区,成为增长最快的区域,另外,东北地区下降3%,较上月下降幅度又扩大了0.5个百分点。

 

(四)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降幅进一步扩大

 

在当前工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企业效益仍不乐观。1—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降幅比1—11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降幅比11月份扩大3.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较上年下降58.2%。分行业来看,受产能过剩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上游行业盈利普遍不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加速负增长。而中下游部分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纺织业利润同比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3个和0.8个百分点,而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仅上升0.9个百分点。

 

二、国外工业经济形势

 

近期,全球工业呈现复苏乏力。发达经济体工业增长明显放缓。

 

(一)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PMI继续下滑

 

(1)工业生产增速持续下降。12月份,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75%,同比增速已连续第2个月为负值,且连续第4个月环比下降。12月份,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为76.49%,比11月下降0.37个百分点。美国工业生产活动近4个月持续放缓。(2)PMI继续下滑。12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2,较11月下降0.4,已连续6个月下降,是2009年7月以来的新低,是2012年11月以后首次连续2个月低于50。(3)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2月份,美国失业率(季调)为5.0%,与上月持平,为2008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4)PPI持续下降。12月份,美国PPI(季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0.8%,PPI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逆差同比下降。11月份,美国贸易逆差(季调)为423.7亿美元,逆差同比增加5.9%,较10月减少22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总额(季调)为1822亿美元,同比下降7.1%,进口总额(季调)为2245.9亿美元,同比下降4.9%。

 

(二)欧元区工业生产持续缓慢增长,贸易规模增长

 

(1)工业生产保持缓慢增长。11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0.7%,为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四季度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为81.4%,比三季度下降了0.2个百分点。(2)PMI回落。2016年1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了0.9,是2015年11月、12月连创新高后的首次回落,仍处于较高水平。(3)失业率继续下降。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季调)为10.5%,比10月继续下降,连创2012年2月以来的新低值。(4)PPI持续下降。11月份,欧元区17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2%,降幅连续3个月持平,自2013年8月以来欧元区PPI已连续28个月同比下降。(5)贸易顺差增大,贸易规模增长。11月份,欧元区18国贸易顺差(季调)为226.6亿欧元,较10月增加28亿欧元,出口(季调)同比增长3.8%,进口(季调)同比增长2%。

 

(三)日本工业生产下降,PMI回落

 

(1)工业产出下降。12月份,日本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6%,连续2个月同比负增长。11月份,日本产能利用率指数(季调,2010年=100)为97,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2.6%。(2)PMI下降。2016年1月份,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4,比上月下降0.2。(3)失业率处于低水平。12月份,日本失业率(季调)为3.3%,与11月持平,处于近年来的低水平。(4)PPI持续下降。12月份,日本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4%,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降幅有不断减小的趋势。(5)贸易顺差扩大。12月份,日本贸易顺差为1403亿日元,较11月增长5249亿日元,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分别减少8%、18%,环比则比11月分别增长5.9%、-2.6%。

 

(四)巴西工业生产持续萎缩,PPI上涨

 

(1)工业生产持续负增长。11月份,巴西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2.4%,环比大幅下降10%,已经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持续下降。12月份,巴西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至45.6,比上月回升1.8,是连续4个月下降后的首次回升。(3)失业率继续下降。12月份,巴西六大城市失业率为6.9%,比11月下降0.6个百分点,在10月达到2009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后连续2个月下降。(4)PPI上涨。2016年1月份,巴西PPI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自2015年3月以来PPI同比增速逐月加快,已连续4个月达到10%以上,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5)贸易顺差增大。12月份,巴西贸易顺差为62.4亿美元,比上月大幅增加50.4亿美元,出口比上月增加30亿美元,进口减少20.7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4%、40%。

 

(五)南非工业生产下降,PPI持续上升

 

(1)工业生产下降。11月份,南非制造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1.8%。(2)PMI回升。12月份,南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季调)为45.5,比11月回升2.2,已连续5个月低于50。(3)PPI增速持续上升。12月份,南非PPI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不断提高。(4)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1月份,南非实现贸易顺差17.7亿兰特,比10月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234亿兰特。进口额较上月减少145亿兰特,同比减少4%,出口额比上月增加89亿兰特,同比增长12%。

 

(六)印度工业生产负增长,PMI持续下降

 

(1)工业生产负增长。11月份,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8%,是连续12个月同比正增长后首次转为负增长,同比增速为2011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2)PMI继续下降。12月份,印度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1,较上月大幅下降1.2,已连续5个月下降,近26个月首次降至50以下。(3)PPI持续下降。12月份,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同比下降0.7%,连续14个月同比负增长。(4)贸易逆差增大。12月份,印度实现贸易逆差116.6亿美元,比上月增大1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3亿美元,同比下降14.8%,进口额为339.6亿美元,同比下降3.9%,出口额和进口额都已连续13个月同比负增长。

 

(七)俄罗斯工业生产持续萎缩,PMI下降

 

(1)工业生产持续萎缩。12月份,俄罗斯工业生产指数(季调)同比下降5.3%,连续11个月同比负增长。(2)PMI下降。12月份,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7,较上月大幅下降1.4,是连续2个月高于50后再次跌至50以下。(3)通货膨胀缓和。12月份,俄罗斯PPI同比增长10.7%,环比下降2.2%,增速回落,已连续12个月保持7%以上的增速。(4)失业率与前月持平。12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8%,与上月持平,保持在2015年初的水平。(5)对外贸易大幅萎缩。11月份,俄罗斯贸易顺差为91亿美元,同比下降33%,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30.5%,进口额同比下降29%,环比分别下降6%、4%。

 

三、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景气判断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

 

从IIE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信号图来看,2015年12月份工业经济景气度持续低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震荡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恶化,连续5个月在荣枯线之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处在偏冷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转好迹象依旧不明显。不过贸易环境有所改善,一般贸易进口额降幅大幅收窄,而一般贸易出口额下降势头有所缓解,出口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货运量有所改善,发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向好,代表货币政策信号的M1—M0表现积极,对工业经济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二)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IIE景气指数先行指数预示2016年1—2月份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继续探底。2015年12月份,外围市场分化持续,美国制造业PMI持续下滑至48.2,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上涨至53.2,分化程度为5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长依旧处在负值区间,但降幅缩小。工业品产量增速分化显著,铝材、乙烯同比增速落在正值区间,焦炭降幅扩大,生铁、粗钢重新落至负值区间。货币市场稳步增长,各种口径的货币供应量同比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市场震荡下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幅度较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显著。

 

当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增加值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持续处于荣枯线下,制造业落入低迷期。靠投资拉动的经济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受制于全球市场低迷,出口增长陷入停滞,而缓慢增长的消费难以弥补投资和出口“双降”导致的工业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