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标志,就是要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极力倡导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等等,在推广应用这些新的学习方式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传授的知识极其有限,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将来工作中直接应用的微乎其微,起作用的只是教师传授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因此,学校的数学教学应该教会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教学技术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在努力尝试,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老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乐学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由有趣 ——乐趣——兴趣逐级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学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释疑解惑,减缓难度,突破难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回到“无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质疑中显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轨迹”一节内容比较抽象,它要求学生在无形的空间建立有形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死记规律,要完成这一知识的迁移,难度很大。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育的整合
(一)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创新意识入手
多媒体技术可以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建立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宽学习,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维和动手操作的时空领域,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去同化新知识,促进其丰富的想象力,形成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工作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二)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电路基本分析 仿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应用到前所未有的广泛领域,它也必然引起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有机整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篇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电路基本分析》的整合,结合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传统教学手段分析
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 教师通过讲授、板书,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便于控制课堂节奏,能协调课堂气氛,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采用传统教学,通过板书,可以随写随看,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通过记笔记,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思维。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随时改变授课方法。但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板书,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和经验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学效率较低。心理学表明,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三天后的遗忘率达到50%~80%,而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在《电路基本分析》课程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原理很抽象,比如说基尔霍夫第一定律,采用传统式教学,教师一味的告诉学生该定律的内容为:流入某个节点电流的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电流的和,而某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学生无法看到,老师与学生就缺少了双向信息交流,不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演示、试验,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多方面体会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图、文、声、像,通过人机交互贯穿于教与学的过程。包括了音频、视频、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和图像、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技术的跨学科综合性技术。它将教育信息化,开辟了趣味教学的新天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改变“单向式”教学的现状,构建新型的、开放的“双向式”教学方式,并真正地实现 “多向式”教学。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在课程教学中,大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效果明显的同时也会出现单位学时内教学信息量大与学生吸收、消化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如果把握不了度,会使学生消化不良。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电路基本分析》教学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依据课程的实际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把计算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溶入课程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探索认知规律。使教师“教”和学生“学”充分、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习达到预定目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培养专业情感。
《电路基本分析》是以数学、物理为基础,计算机专业和电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对于专业基本素质的养成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采用课堂教学,而加强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该课程内容概念较多,原理抽象,难以理解,同时又与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对于《电路基本分析》的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电路基本分析》教学的整合呢?
1、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电路基本分析》课程中包含大量的电路原理、电路图等,在进行原理分析时合理的运用计算机进行电路仿真或Flas演示,在公式的推倒、例题和习题的讲解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电路图形象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把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1.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路基本分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概念的引入,客观现象的判断、推理、计算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若利用多媒体作为载体,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应用Flas演示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该多媒体演示实验电路组成中包括检流计、磁铁、直导体、导线,直导体与检流计相连接。首先,让学生观察直导体在磁场中分别做切割磁力线和平行于磁力线运动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这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作为电路中的电源。再次,通过Flas演示,让学生观察直导体切割磁力线方向改变时,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有何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良好。
1.2利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电路基本分析》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这些知识点中又有不少重点、难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实在是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得到某节点处各支路中电流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还可以通过该仿真软件,沿回路绕行方向,测得某一回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总结出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内容。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实验结果,轻松地总结出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理解重点、难点变得容易。
电路的分析对象是电路模型,而电路模型是从实际元件中抽象而来的。在实际中,同一个实际元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可抽象为不同的电路模型。然而,如何将实际元件抽象为电路模型,是使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理论较深,学生很难掌握。在讲解这类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习题库,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习题库界面做的比较漂亮,人机交互性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学习轻松愉快,印象深刻。同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整习题难易度,做到因材施教。
2、根据教学对象进行整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电路基本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抽象,如果我们只采用单一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在黑板上进行大量的公式推导或画出大量的电路图进行分析, 可能学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和掌握,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适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虽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它不应该取代传统教学方法,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发展和辅助。对于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领会,如网孔分析法、戴维南定理等。由于该课程的特点,在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憾,能够满足学生全方位认知信息的需求,使学生认识深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作者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晓,张学诚.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思考[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2):25~26.
[2]金巨波.多媒体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98.
[3]王野成,房莉.解剖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误区[J].中国医药导报,2006.12.3(36):114.
[4]王强.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6.26(3):112-113.13523862363.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课堂;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学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函数y=Asin(Wx+ )的图象》一节时,先用《几何画板》创设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W、 、A的不同值引起图象的变化,再让学生进行实验,对W、 、A的值自由输入,得出相应的图象,再变换三个值的先后输入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很快发现规律。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实验,互相交流、探讨,让每位学生都亲历实践、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培养。又例如: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曲线,可将典型的呈等腰分布的9行铁钉之均匀空隙下的玻璃球实验,通过flash软件制成课件搬进课堂屏幕轻快反复地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正态总体分布的规律和曲线有一个确信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这也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基本概念》及《多面体与旋转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教学中,充分利用flash和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多面体和旋转体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空间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又例如我在讲解《空间四边形》的有关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如果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数学解题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姿,浩瀚无穷。
四、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可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传统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难点、重点主要靠教师讲解、启发、分析,学生理解的程度如何,关键看个人能力,而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使学生一动就清楚明白,一看就豁然开朗。从感觉到理解,从意会到表达,从抽象到具体,从猜想到证明,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利用先进的数学CAI软件可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理解更深刻。例如:我在教学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呈对称性,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成品观察命令接受,再利用函数式简要解释,若利用计算机动态演示,将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发现与原图象重合,学生看完后对这一性质心领神会。利用先进的数学软件可以将函数图象平移、旋转、对称、伸缩等等,使学生能在图形的变换中研究数学规律,提高应变能力。在讲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我们可利用《几何画板》或其它教学软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用函数的对称性来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根据图像我们可以使学生得出函数的性质,可以用计算机的数字追踪功能进行函数性质的验证;这样,有计算机的辅助就可以用很少的时间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是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
五、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有助于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更多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考虑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重点应研究四个方面:①科学安排一节课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②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③精心设计安排练习;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识活动,如操作、观察、测量、画图、解题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电教手段的应用,可以节约传统的板书、画图等的时间,从时间上使有限的课堂40分钟“变长”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再例如一些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几何画板》、函数作图器等等,利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平台对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极大的解放教师的繁重艰施,其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我在讲授幂函数一节时,就充分采用了《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由于幂函数图象错综复杂,有11种之多,传统的讲授要列表作图再归纳,费时费力。而《几何画板》软件画图简易,方便快捷。首先,提出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是根据幂函数y=x ,指数的不同取值归纳出幂函数的图象种类,第二阶段是归纳幂函数性质。笔者只要键入不同的 值,图象立刻出现,一时间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很快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奇偶数、指数取正负数时图象均是不同类型,接着,又有同学发现指数取小数(分数)对图象的影响等等。学生通过自已的探索,并观察思考,印象深刻,回味久远,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学生一同学习的合作者。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篇4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整合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除了听就是埋在书本里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整个课堂教学也失去了活力。随着国家远程教育的实施,丰富的历史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农村历史课堂,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师生的知识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优势。
1.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历史课堂后,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包括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的文本文件等,给学生提供或设置历史场景,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历史,并把他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真正变成历史的主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我在讲秦王扫六合一课中,制作了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动态地图,七国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通过变色的方式动态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配上雄壮的背景音乐,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以解决的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再插入一张秦始皇的画像,形象地展现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学生如临其境。再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统一的意义何在?引发出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学习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2.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更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加深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
历史知识距离学生是遥远的,单靠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更具体地,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感性的材料,使枯燥的历史概念直观化,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既加深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认识,又便于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创设情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探寻规律、启迪方法。如我在讲这一节内容时,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加了学生信息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过去教师用1分钟板书的内容,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应用多媒体系统比过去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信息量增加约20―30%,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单位时间内知识密度增加,相应地也节约了时间。
5.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历史再现,加大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动人。授课中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刻挖掘历史所蕴涵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并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会。在与历史的直接“对话”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如我在讲这一内容时,我补充了一些儿历史图片:砍头、杀人取乐、杀人比赛、活埋等图片,这些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触目惊心,加强了对学生的视觉感官刺激,然后播放纪录片《》的片断,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日军的凶狠残暴以及法西斯的丑恶嘴脸,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强了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篇5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的发展
1.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梳理
从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立和课本的内容编排来看,其中所包含内容的儿童特色十分鲜明,这是音乐教育从宏观上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应用就显得“顺理成章”。为了配合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更为顺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积极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首先能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理解,其次,根据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通过积累素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音乐审美的能力。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时,选择春天较为突出的特征,选择跟歌曲意境或情境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如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春天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把握好学习内容,从而为歌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渲染气氛,促进音乐教学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可以将图像、声音有机结合起来,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学中营造出更为贴近歌曲意境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于色彩和声音的敏感度,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对于歌曲的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忧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课程与技术的优化整合
1.兴趣引导,构建情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要从兴趣出发,通过有效的兴趣引导,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当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歌曲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表现手法等内容通过文字或图形、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通过更贴近歌曲内涵的情景创设和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法将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学习《小企鹅》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绝大多数的同学没有去过南极,至于企鹅最多在海洋馆看到过,但是这首歌曲的背景就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于歌曲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体验呢。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企鹅在南极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剪辑,尽可能将冰封的南极和企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对企鹅由本能的喜爱延展到对于歌曲的喜爱,从而促进歌曲教学的高效进行。
2.视听同步,深入理解
在新课标中针对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但是对于当前的许多欣赏类歌曲来说,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歌曲内容或表达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将小学音乐的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找到一l更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针对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或存在一定“多动”的低龄学生来说,以视听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体验式教学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类音乐童话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以更为清晰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及发展,紧接着将歌曲中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将两种乐器的用法和声音进行比较,让学生来选择哪种乐器更利于表达小兔子和乌龟的声音。以学生和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选择更适合表达不同情感或人物的乐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小学音乐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优化整合实现小学音乐的教育目标。
篇6
关键词:英语学科;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整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整合后,信息技术就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Would you like to go for a picnic时,对于郊游学生都很感兴趣,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郊游的片段,通过观看视频中的美景和体会人物的快乐,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郊游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开拓学习渠道
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课程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体现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或小组对话等方式来进行英语交流。比如,在讲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把要学的动物图片展现出来,并在每个动物下面标出相应的单词,同时列出每个动物爱吃的食物,同样标出每种食物的英语单词,让学生进行连线造句对话。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合作对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认为信息技术的实效性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一张嘴教学生读单词、译课文,一课一课地讲下来,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畏惧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缺乏过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还得到处搬救兵,影响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
相反,还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离不开多媒体,容易使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实际上使传统的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变为“屏幕讲解”。另外,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追求色彩、画面、音乐的丰富多彩,使得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有效将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构建信息技术下的现代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和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有效学习。教师还要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环境,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创造条件。
2.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当前的教材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课题,然后根据课题的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比如,在讲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题时,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生日的话题,然后划分小组,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在课堂上将小组搜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具体来说,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放一首Happy Birthday歌曲导入课题,然后通过PowerPoint创设真实的情境,让每一小组根据情境提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具体表现过程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A:When is your birthday?B:May the eighteenth.A:What birthday gift did you receive?B:A big birthday cake.通过这种简短的对话,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另外,在整合过程中,可以将网络课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可以设置词汇专栏、难点专栏等板块,学生通过校园网或资源共享,点击所需的内容就能进入该场景,比如点击weather,各种天气就会呈现出来,再点击雷、雨、雪等相应的单词,音标就会出现,读音也会从耳机中传出来,这样学生就能自学单词。
3.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或者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区别地布置作业,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发展,更重要的是把大量的信息资源带进了课堂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引进英语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将英语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优化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和理念。
参考文献:
[1]徐慧.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12(1).
[2]魏明.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9(19).
[3]徐超.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及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
篇7
摘 要 多媒体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利用好多媒体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的教具,重点研究如何创新二者的整合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96-02
1 前言
教具是数学课堂中非常常见的辅助工具,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多媒体技术成为学校备受推崇的教学手段,其教具使用的重心也逐步转向多媒体信息技术。这大大削弱了传统教具的使用,对于小学数学整体课堂的质量保障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整合起来使用,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创新的整合应用进行探讨。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学校所非常推崇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单纯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如所有课件都以PPT、Flash进行演示,而不再使用传统的板书,会给学生以不正规、不重要的感觉,这样会让学生忽略掉一些理论要点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讲,理论的学习是基础的环节,是进行数学实践操作的前提。显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泛滥使用,过于忽视传统教具的使用,那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副作用的。
另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欠缺,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完成对学生的指导。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节省下的课堂时间,一般都留给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的做法,小学生既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没有牢记理论知识,很可能造成宝贵课堂时间的白白流失,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1]。
由此可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没有把握好尺度,也没有完成与传统教具的有效结合。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要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尺度,并要使用创新的方式完成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的整合,以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创新整合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学方法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建立程度,而兴趣的高低又会对学生后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把握教学方法的使用。就目前整个小学阶段来看,学校更多的是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而忽略了传统教具的使用。这使得学生所建立起的兴趣难以持久,对于长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完成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的创新整合,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创新整合,激发兴趣 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针对这样一群学生,如果教师只是使用传统的教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指导,很可能会让他们在过多的压力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心理。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教具,能够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帮助他们对课堂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具结合起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环境。
以教学四边形周长知识为例,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一个图案不够吸引人的桌布,并告诉学生自己对于这块桌布不满意,需要重新购置一块,然后使用课堂中PPT或者视频等信息技术将自己心仪的桌布展示出来,并告诉小学生想要在桌布的四周镶嵌花边。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怎样保证在购买花边时数量是正好的?”显然,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知道桌布的周长。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被教师以一个生动的方式引导进入正式的周长学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周长知识的理解,还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2]。
完美结合,趋利避害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讲,使用传统教具固然能够保持课堂的严肃性,但是同时也给小学生施加了过多无形的压力,对于他们长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保证小学生数学课堂的轻松和愉快,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很有可能造成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重要性上的认知偏差,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保持。因此,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找准两者的平衡点,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充,以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在向学生讲解50以内的口算知识时,在传统情况下,教师会以口算卡片为教具,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多媒体教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为小学生更容易被画面吸引,而对于画面的内容没有形成更好的注意。由此可看出,传统教具应当集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时,需要找到两者的优缺点,形成有效的互补。如在讲解小学应用题时,由于阅历和思维上的缺乏,小学生很可能难以正确理解应用题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PPT等多媒体课件对应用题进行分解展示,同时结合动画和图片等形式,更形象地展现出应用题中的相关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此外再加上传统的板书对重点进行罗列,这样两者的有效结合,则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题型的相关关系,从而实现解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创新方法,提高质量 视觉感受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具有重大冲击力的,尤其是那些物体的模型或者是实体物,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很丰富的信息。这也客观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固然重要,但是传统教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固然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模型的展示却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在教学角度的内容时,教师要是想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角度的大小与角边长度变化是没有关系的,除了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课件演示之外,还应当为学生制作一些实物模型。具体操作的过程:教师首先准备两根可以伸缩的木条,并将其作为角的边长,然后安排邻座的学生通过转变木条的长度,或者是调整两个边的张开程度,让他们直观地认识这一个理论;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一个角度和边长变化的魔术场景;最后,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时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结论――角度与角的边长无关。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模型教具完美融合,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他们对于这一个理论也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另外,教师为学生所预留的自主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也有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今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其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3]。
4 结论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固然为传统教学课堂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传统教具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尤其是一些数学模型、卡片的制作,更能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效果。因此,在面对一群活泼好动而又富有极大的好奇心的小学生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具之间的优缺点,尽可能地趋利避害,完成两者的创新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22):50-51.
[2]李世品.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16.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94-01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初中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其未来的发展与学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科学良好的环境内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提高其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上进的学习心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获得的数学知识增多,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以此来实现自我知识结构的快速构建。因此,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对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势,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进行整合,取长补短,以此来实现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1]。
1 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要想对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整合,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革新。教师必须要看到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乐意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保证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基本条件。
2 利用多媒体与初中数学课堂的结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信息多媒体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直观形象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图文、声色并茂并且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课件形式,从而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欲望。信息多媒体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外部刺激,这比传统教学中单一地听教师讲解要好的多。尤其是在进行复习课或习题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及精选例题的讲解,然后引入新的知识点。通过层层的环节,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巩固,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在这种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知识进行反复观看,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节省了教师进行板书的时间,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2]。
3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新的教育体制下,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地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当前,随想社会信息容量的极具膨胀以及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数学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更多地与社会生活和前沿教育相结合。因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之外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下载,让学生观看比较优秀的数学教学视频,并鼓励学生通过观看进行自我数学知识点的总结,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此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4 运用多媒体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学习
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使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以及例题等方面都可以以图形、动画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演示。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进行知识的思考与理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快速运算及图像演示功能,能够使学生自主进行图形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发现,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得以很好的培养[3]。
总之,将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整合是现代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在发挥自身指导作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能够做到用之有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优势与其结合,从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文超.浅谈初中数学与多媒体结合[J].新课程:教师(下旬),2012.
篇9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信息承载量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比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文学体验。语文学科本就肩负着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责任,然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于许多教材内容中所表?_的深刻内涵并不能够非常深切的领会。教师一般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更为真实、生动,学生直观的感受会更引起学生感同身受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更加突出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要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情感的良好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体验和感悟,但是在既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并不能够获得非常真切的学习体验,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于许多教材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无法透彻的理解,也就很难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相通。另一方面小学生缺乏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很多文字所描述出来的人和事物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真实的形象,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
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场景等用真实画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看来引发自己心中的共鸣,从而获得真切的学习体验。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已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它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动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个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态度、富有挑战目标的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蓝蓝的天际中群星璀璨,其中一个蓝白相间格外美丽的星球在不停地旋转,再配上语言介绍,学生注视着屏幕,倾听着如梦如幻的背景音乐,有身临其境之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强烈的共鸣。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学生在反复浏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景时,加强了直观感知,体验到了书中所描绘的情境,演示中,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高涨,科学探索欲油然而生。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化;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系统;全自动录播系统;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一、网络化、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技术规范及要求
(一)项目概述
1.本次建设的内容为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要求参加的中标商必须根据采购文件要求负责各种设备或货物的采购、运输、装卸、安装、布线、施工、调试、试运行、技术培训和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工作。
2.中标人提供的所有产品必须具有在中国境内的合法使用权和用户保护权且符合国际、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
3.本次采购的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为集中式网络中控,要求各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与控制中心的连接基于标准的以太网,不能增加其它布线,即多媒体教学、监控等均通过网络进行控制。
4.监控中心的监控录相预留到安全管理部门的接口。
(二)网络化、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功能要求与技术参数
我中心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要求在主控室统一监控、管理下,通过网络对所有多媒体教室的设备进行各种联动控制、监控、管理等;通过课表可远程控制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定时开启和关闭;同时各个多媒体教室系统能够独立控制、管理等。在主控室能实现对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多画面实时视频监控,可查看任意一个多媒体教室的工作状况,能够通过视频信号与教师计算机图像同步合成显示进行教学现场录像等。
其中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必须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并满足以下技术参数:
1.整个系统基于标准以太网,遵从TCP/IP协议,在主控中心能够管理多媒体教室中所有设备,能够远程配置各种设备参数,并且能够实时监测各种设备的状态。
2.在主控中心通过课表能够控制教室多媒体设备的定时开启和关闭以及其他操作等;
3.在主控中心能够对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实时监控并可完成不间断硬盘录像,当硬盘空间不够用时,可实现硬盘空间的提示报警,并可对教室摄像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如云台的转动、镜头聚焦等,实现对教室端的全方位监控。
4.通过主控中心的电视墙能够同时监控和自动记录所有多媒体教室的图像、网络状况以及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5.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具有教学质量网络监控、远程教学观摩、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等功能;
6.可扩展防报警功能,实现与监控录像的联动。提供声光报警信号。
(三)网络化、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多媒体教室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
1.通过桌面控制器独立完成对多媒体设备的控制和切换,不受网络通断的限制,也能由主控中心通过校园网对多媒体设备进行独立和联动的控制;
2.按上课键,所有设备时序加电,投影及幕布可手动一键联动控制及分别控制;按下课键,自动升幕,同时关闭电脑、投影机(延时3-5分钟)和总电源;所有供电设备的通断均要求实现时序通断。
3.中控控制面板的按键简洁明了,对投影机、电动幕、多媒体计算机、功放、展示台等设备的控制与切换要求“一键”联动控制。
4.多媒体教室需配多媒体网络中控,多媒体网络中控采用高速DSP 处理器,低功耗、高稳定性,监控编码功能直接由DSP电路板完成(非PC主板插卡式架构),可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编码格式为WMV9,码率为20K-2M之间, 网络中控实现强电、弱电彻底分离,将中控内部的电磁干扰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多媒体网络中控的稳定运行。
5.电源控制箱,由多媒体网络中控统一控制,依据强电、弱电彻底分离,弱电统一控制强电的基本原则,为所有外设提供工作电源,提供不低于10路的输出插座,出现故障时可用手动方式强制供电。
6.所有多媒体教室既可做主讲教室,也可作为听课教室。经主控中心授权,各听课教室可同时收看主讲教室的授课画面;
二、全自动录播教室的技术规范及要求
系统要求通过录播主机将授课老师的讲稿(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与授课现场录下的影像,自动实时合成为同步多画面多媒体课件的实时课件制作系统。基于网络,它还可实现在局域网/城域网/专用网(选择)上的点播和同步直播。
学校示范课实时录制、生成课件,直播或供课后自主学习点播调用;
优秀教师示范课程评比,全面立体、真实再现;
教育培训系统多画面录制,生成教材;
所采用产品经过中央电化教育馆检验、所采用计算机VGA采集卡获得国家专利鉴定证书、并且通过了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产品3C认证。
功能要求:
1.电脑屏幕和授课视频同屏显示、录制、点播:系统可以实现现场授课场景和授课内容(电脑画面)的同屏显示以及实时同步录制、网上直播,使接收直播的班级不仅可以看到老师讲课的画面,还可清晰看到讲课的电子讲稿,效果远远优于单纯收看授课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