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道路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桥梁道路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完善措施 发展前景
道路桥梁在国家现代化、城市化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路桥施工的技术也越来赋有科技含量与现代标志。本文我将依托现有的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以道路、桥梁的工程施工过程为核心,主要依据道路、桥梁施工、设计的新规范、新标准,全面细致地阐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工艺及要点,以及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不足和改进。
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内涵
现阶段,道路桥梁的工程的施工技术在过程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施工前的工作,另一个是实施阶段。其中,施工前的工作准备是为了之后的工程项目以及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进行,不至于重做或者返工。使每一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道路桥面的勘察,例如:到设计的道路桥梁现场对道路施工特点进行探测,对工程当地的土质类型和地质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工程项目周边的水系、水位等各种水文地质条件和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对备用道路进行铺设,以及立好必要的安全标志用来提醒路人,还需按规定要求设置必要的围挡物和警戒线等。其次,尽量最大限度的做好施工实施阶段的安全建设、技术建设、操作程序、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监管与控制。这些方面应该由道路桥梁的项目实施管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入手,还需要自身明确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内涵,明确各类指标,契合当地项目的需要、发挥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劳动人员的最大价值,保证计划和技术管理的功能特点能够顺利发挥出来。再者,在路桥工程的实施阶段,应该持续不断的优化工程实施的施工工艺,学会在实践中,应用新兴技术,着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节约建设成本,在施工中注意利用废弃边角材料,废物利用,努力节省出最大限额,让成本降到最低,确保施工各方可以高效率优质量的展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最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让道路桥梁建成后的质量水平成为最佳,在未来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中让道路桥梁发挥作用,让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成为典范。
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的要求
首先,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对路面的要求是最大的。其中,路面的平整性尤为重要,路面整体应该具有足够载重物承受的强度,例如,一辆车经过,路面桥面应该承受像挤压,拉伸,切断的外力作用,如果路面强度大,在外力作用下,路面就不会发生沉陷、压塌、车辙破坏等路面变形情况。与此同时,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路面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道路桥梁施工完成后投入使用,在长期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道路桥梁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说,路面长期受到日光、雨水、大气等自然天气的影响,道路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包括其他指标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上要考虑到路面的要求。
其次,在筑路材料的选择上,以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为例,进行分析,水泥的混凝土铺设的路面硬度比较强,但筑成的路面具有抗压度高强度大,使用寿命比较长,耐照射、抗腐蚀。特点较为独特,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了广泛应用。而沥青铺设的路面柔韧,走起来舒适,但不如水泥混凝土铺设的道路平整。
最后道路桥梁上还应该设置完备的路基排水设备,用以排出地表水和地下水,这是为了保证道路桥梁的行车安全, 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假设一个没有排水设备的道路,在路面水满的情况下,就容易引起路桥结构层次强度的降低,从而造成积水无法顺利及时的排出桥路,造成路面的浸泡等严重损害,是道路桥梁的耐久性降低。也容易对来往的车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当下,路桥的工程施工需要管理者综合利用新进的高科技成果技术,投资硬件,将排水设备建造好,以便开展进一步的工程项目。
三、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任何工程都面临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矛盾,在路桥工程中,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便是管理者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其次,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的问题在施工技术管理中较为突出,相应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无法集中,工程自然实施的不尽完美;道路进行铺设、桥面进行浇筑时,普遍出现龟裂问题。其中包括混凝土浇筑不均匀、自然天气下温差风速变化引发的裂缝、用材不符合规定产生的裂缝以及道路养护期未满提前开放遭到碾压出现的裂缝。在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上,我们还面临这许多挑战,这需要我们具备洞察力的眼光,及时发现。
四、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创新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同施工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措施,就某些问题,我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下面分条简要列举:
(一)重视路桥工程的质量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购买合格的建筑材料、设计合适的施工团队、购买正规渠道的机器设备必不可缺。
(二)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加强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制定制度约束施工人员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处罚奖励。
(三)运用最新的材料保证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优化路基排水,达到双赢。
(四)及时有效的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全面汇总相关问题,便于下次翻查借鉴,组建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对路桥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做好会审与交底工作。
五、结束语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利用丰富的资源来对路桥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就可用社会现有的和创造的资源优势发展路桥工程。当下社会,道路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土木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也需要发展改进,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交叉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86-02
道路桥梁是我国公共基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人民去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公路与铁路、公路与公路、公路与桥梁交叉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综合性复杂性,涉及到的技术问题也更多,属于路桥建设工程中的难点。怎样提高道路桥梁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技术,是应对我国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提高路桥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平面交叉工程,对其中的关键施工技术予以分析。
一、道路桥梁交叉工程
根据道路桥梁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交叉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叉口路线、位置以及形式能够划分为多种工程,例如公路和公路交叉、公路与铁路交叉、管道和管道交叉等类型,其具体的特点与道路等级、使用性质和交通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不一样的经济技术要求。本文中主要对道路桥梁交叉情况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速路口道路工程交叉较为复杂。受到交通分流、路口方向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分解成为多种形式,且容易出现各种冲突。这样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交通环境的稳定,对行车安全和速度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某一交叉口成为事故多发的地点。因此,针对交叉工程探讨合理的施工技术非常重要。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1.道路桥梁平面交叉的位置的选定。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工程中,交叉口的车辆分流为直行、左转以及右转,最后河流进入到行驶的方向。因此在这一位置可能形成分流点、交叉点等多种冲突现象,做好规划设计非常重要。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工程的形式应当结合公路的级别、通行能力、交通管理方式以及工程造价等综合进行探讨,以确保该处的交通流畅作为前提,选择冲突区、冲突点分散的形式。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出现无法避免冲突区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结合管理方式及交通信号设施对几何设计进行布置。在平面交叉范围内,通常将道路设计为直线,在万不得已选择曲线的情况下,道路的半径应当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与此同时,符合路面应力平缓的技术要求。对于人行通道等设施进行设置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人流量以及交通管理方式,还需要了解该地段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主要的发生原因以及严重程度等进行调研,为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依据。
此外,针对4车道以上的道路桥梁平面交叉,需要结合工作的实际运用情况对其位置进行布置。针对3级与4级公路,由于交通量较小,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他们交叉位置选择。只有在3级道路的交叉转弯处交通量过大的情况下,需要结合道路实际运用情况对平面交叉位置进行选择。此外,在位置选择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交通延误情况、行车安全进行探讨。设置平面交叉间距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1级与2级道路的通畅,进一步确保相应的间距。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当排除纵向与横向的干扰,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立体交通。1级与2级道路作为集散公路的情况下,乡村道路布置在干线公路相交的次要公路。
2.道路桥梁交通管理方式的选定。具体的道路桥梁施工中交叉工程施工可以应用主路优先交叉、信号交叉等方式。前者适合在交通量非常大的T型路口或者是管理等级与功能存在较大区别的公共道路;后者则适用于两条等级相同交通量等大的公路。基于不同的选择标准,尽管公路与公路之间存在着级别与主次的区别,但是当公路的双向交通量超出600的情况下选择主路优先的方式则很有可能引发交通延迟,在交通量过大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频繁的事故,不利于城市交通效率的提高。当主路的交通量超过900,即使这一情况下次路的交通量不大,但是主路优先交通管理方式的应用仍然可能导致车辆形式难以行驶到主流间隙,进而影响到交通效率和行车人员的安全。信号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在交通量大的区域中可能造成延误,因此尽量在环形交叉路口使用。
3.道路桥梁平面交叉的速度设计。道路桥梁施工中交叉工程行驶速度的设计应当与该路段的设计速度相同,在两条公路的等级、通行功能以及交通量相近的情况下,结合车流量以及设计标准适当降低平面交叉内的升级速度,但是最少不能够低于该路段的70%以下。此外,由于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选择较低指标情况下也需要降低平面交叉的设计速度。速度设计过程中,转弯车道交叉的岔数以及角度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这两者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交叉的类型、道路用地情况以及交通量进行设计。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当道路桥梁平面交叉的形式为斜角,锐角应当在70°以上。除非交叉的岔数少于4条且受到地形环境的影响可适当减少角度,但是仍然应当在60°以上。当岔数为4条的情况选择环形交叉的方式,结合道路实际应用情况予以设计。
4.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处公路线形的选择。基于建设的需要,道路桥梁平面交叉工程施工期间大多会采用大半圆曲线或者直线的方式,同时保证相交的角度在70°以下。但是当相交角度过小的情况下,要满足道路的实际运输需要还应当对平面交叉前后一定范围内的线形进行调整,从而使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更加具有针对性。两两相交的公路中面平缓的情况下,适合应用纵面线型平面交叉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通车视距需求;如果组公路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较高,这样的情况下次要公路的纵坡应当服从主要公路的纵坡。结合前文中优先管理方式交叉,保证主要公路横断面贯穿,促进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合理性。上述情况下可能受到地形环境和使用需求的影响,对于公路纵断面调整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需要结合实际运用情况最主要与次要两条公路的横断面进行调整。
三、道路桥梁交叉工程的施工工艺
首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之前,应当与当地的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申请与协商,充分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开展相关活动。在实际施工之前对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现有的地上与地下管线、埋藏物等设施,从而提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重要设施设备的保护方案。施工之前完善各个方面的手续,避免与地方民众或单位发生纠纷。结合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提前根据道路的需求制作警示标志,从而起到合理规划的作用,避免道路桥梁交叉点发生交通事故。
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工艺主要包含有施工交通警示标志安设、中央隔离设置以及路缘石的设置。施工开始之后及时将原有的交通标志、排水涵管以及便道填筑等设施清除。一般情况下,施工交通警示标识的安放不应嵌入到公路建筑的界限中,与路肩边缘保持至少25cm以上的距离,采用多柱式的标志牌进行设置。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开展施工放样工作,等待放样完成之后才能够进入现场开始开挖,埋设提前制作好的交通标识。隔离带拆除范围在30m左右,施工尽量选择行车低峰期进行,安排专人指挥隔离带拆除工作,选择汽车吊装与拖板车将其运送到特定的场地进行保管,运输距离设定在3km之内。
路基的填筑过程中应当结合土壤的含水量情况选择是否利用洒水车洒水,便道边坡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反铲修坡,对于边角位置和狭窄的局部区域则使用汽油平板进行人工夯实。排水管的涵管两侧应当设置有排水沟,才能够保证道路两旁排水通畅,以免影响到道路使用寿命。在填筑路基之前,在排水沟的位置预埋钢筋混凝土涵管,直径多为80cm,具体的埋设长度应当结合路基放坡坡脚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安排专人进行指挥,涵管埋设工作完成之后分层回填土,土壤回填高度在焊管顶部50cm,之后应用机械进行振捣、压实,涵管两侧的填土则通过汽油平板夯实。针对地下水位较低的路段,路基结构底部使用三步石灰土,进行处理之前划分好作业区段,避免施工中相干扰。
全部施工工作结束之后还需要对该路段交叉口非改造部位进行还原处理,例如前期拆除的隔离带应当恢复、原有的交通标识标志按照地方规定进行安装和复原。如果道路桥梁交叉工程施工安排在冬季,其中混凝土工程也需要安排在次年3月份之后,做好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工作,加强工程的防护、保温与检修工作,才能够确保最终的工程质量。
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工程,其中交叉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质量。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到道路的等级、功能和车流量,合理运用交叉工程施工技术,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方便行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支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施工技术
在目前阶段,我国的交通道路主要是以公路为主要,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其中路基是公路承受荷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开展公路修建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让路基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因为公路不但需要长时间承载大量的过往车辆,还会长期受到一些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开展路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影响质量方面的一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分析,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让外界因素的影响得到降低。根据目前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情况来讲,在修建道路桥梁路基的过程中,一般应用的施工材料是涂料或者是石料等,主要的功能就是承载路面上的一些荷载力,同时还需要承受道路桥梁的自身重量,因此需要让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以此才能让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1道路桥梁路基的基本特性
1.1耐久性相对较强
道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的一种方式,在道路桥梁完工之后,需要应用较长的时间,在应用的期间内,路基需要承担起大量车辆的荷载压力,并且还需要对抗一些自然条件的侵蚀,因此要想让这些要求得到满足,需要具备着较强的耐久性,需要让相关的标准得到满足。如果让路基的耐久性得到提高,不但会让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还会让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并且保证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除了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外,道路桥梁本身也具备着一定的应用年限,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地老化,如果一些道路桥梁经常出现老化的情况,那就说明道路桥梁的耐久性不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1.2稳定性相对较好
在道路桥梁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路基是道路桥梁的重要承载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对于道路桥梁的整体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路基具备着将强的稳定性,那就会面临较大荷载压力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和破坏,道路桥梁的内部结构也不会产生变形等情况,以此可以让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1.3抗滑性能相对较好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任何公路,自身需要具备着较强的抗滑性能,以此可以保证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避免发生打滑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因为打滑而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因此,在开展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需要保证所选择的施工材料具备着较强的抗滑性,特别是在一些雨雪天气的时候,需要具备更加强的抗滑性能。
2目前在开展道路桥梁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道路桥梁路基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差
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桥头和桥身的链接是否具备着紧密性,并且需要保持着一定的间隔距离,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把桥头和桥身进行紧密的结合,不能产生一些缝隙的情况,不然就会让桥面的承载能力得到下降,从而在应用过程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压力,就会发生桥面变形或者坍塌的问题,从而会给人们的日常出行产生非常大的威胁。桥梁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这两个方面:(1)桥梁的施工材料存在着问题,桥梁的主要功能不但需要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和便利,还需要具有着较强的排水功能,所以,对于材料的选择,需要具备着良好的渗水性,如果一些材料的渗水性相对较差,那就会对桥梁的坚固性产生影响。(2)如果桥身和桥头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那就会导致桥梁的抗压性得到下降,这种情况会造成桥面出现损坏,以此会让桥梁的平整性和外观受到严重的影响。
2.2对于道路桥梁路基的夯实存在着不足
根据目前道路桥梁使用的情况可以发现,很多道路桥梁在完工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应用后,发生了损坏和裂痕的情况发生,还有些道路桥梁会发生突然坍塌的情况,或者出现了倾斜等问题,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这两个原因导致的:(1)在开展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为了让施工进度得到提高,重视工程的平整度,没有重视对路基开展夯实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路基出现夯实不足的问题;(2)在开展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的材料不符合相关的标准,或者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昼夜温差相对较大的情况,从而导致施工材料发生了热胀冷缩的情况,因此会使得路基的承载力变的不够均匀,所以,在道路桥梁竣工以后,因为车辆的大量通行,所以导致道路桥梁的路基路面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因此会使得路基路面发生损毁和断裂的情况。
3开展道路桥梁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的施工技术
3.1需要重视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
在开展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有效的设计,如果施工的实际位置和施工设计图纸上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那就会使得路基的质量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设计工作存在着一些失误或者差错,那就会导致一些施工的原材料和构配件等不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也不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因此,一定要重视施工图纸的设计工作,避免设计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从而影响到路基的施工质量,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3.2对于路基施工的测量放样技术
路基在开展施工之前,需要重视施工测量的工作,需要按照设计的方案和土质,在施工现场恢复中线,再把其中的构造物进行有效的定位,需要让图纸中的每一个建筑物和相应的数据信息都能在施工现场中找到,以此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对于路基的施工测量工作在开展之前,技术人员需要对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开展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注意施工图纸设设计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误差,在开展每一步测量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做好准确的定位工作,以此才能让后期构造物的尺寸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此外,为了让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还需要对路面下各类管网的路线进行全面的探查。
3.3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在开展路基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一些软土地基,因为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相对较大,所承载的力度相对较小,所以软土地基不适合开展路基施工,为了让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采用相应的方式让软土地基的施工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解决软土地基的方式相对较多,比如水泥搅拌桩法和排水固结法,或者换填法等等,每一种处理方式都具备着自身的优势,所以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让所采用的方式更加良好,需要根据相关的施工工艺和规范,以此选择最合理的处理方式,从而才能让路基工程的承载力和压实度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可以让路基工程的质量的到有效的提升。
3.4路基的填土与压实的施工技术
在目前阶段,一般应用到路基压实过程中的设备都是大吨位的压路机,这种设备可以让路基的压实度得到有效的改善,让路基压实的质量得到提高。在开展路基压实工作的过程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静压光面缸筒压路机,这种设备主要是利用自身的重量开展压实的作业,并且操作的深度相对较浅,所以在预压的阶段被广泛的应用。在后期开展压实操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振动压路机,这种设备可以通过振动的效果,开展压实的作业,不但具备着一定的分量,还可以采用振动产生的冲击波,把压力传送到土壤中,这样可以让土壤颗粒间的缝隙得到降低,对土壤进行有效的压实,和静压的方式相比,振动压力的效果相对较好。
3.5路基的施工填方技术
(1)在开展路基填筑工作之前,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置一段路段开展试验的工作,对于实验的内容包括土松铺的系数,不同的压实度所需要开展的压实次数,设备怎样配合才能达到高效等。此外,还需要开展试验路的铺筑工作,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需要作出相关的报告,对于一些原有的地面,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清理,之后才能开展开挖的工作,之后就是需要对路基进行平整的压实工作,需要保证平整度,还需要让压实度符合相关标准,最后进行填筑的施工作业。(2)在对路基的摊平处理工作中,还需要重视路拱的情况,这样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积水能够快速地流走。在一般情况下,填土工作需要超过路基的宽度,经过对之前施工的情况进行总结,填土需要超过路基50厘米左右是非常合适的。
3.6对于路基的防护处理技术
在开展路基的防护处理工作中,通常分为支挡防护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以及冲刷防护技术,其中的支挡防护技术主要是运用锚索锚杆等,对边坡开展加固处理的工作,坡面的防护技术就是采用坡面的地形,通过采用种植等方式,对坡面开展整体性的防护,对于冲刷防护技术,主要是针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冲刷作用,可以运用垒石头或者是铁丝网等进行防护工作的开展。
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们桥梁道路事业的发展,我们更加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视,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往往就会导致道路不均匀沉降,甚至会破坏路基。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是粉土和勃土。粉土的比重较大,含水量高,但是透水透气性很差,承载力弱,所以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差。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危害极大,如果施工中处理不当,常常会因为剩余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导致各种失稳或者破坏现象,引起路基开裂以及滑塌,严重时还会发生路基整体坍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软土地基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工程概况
某道路桥梁工程软基段处理长度为1734m,主要为膨胀性亚豁土,局部为冲洪积累的卵石层,基础为石炭系的砂泥岩。软土的粉土比重较大、压缩比例较大、透水透气性差、承载力低,将其作为地基对工程非常不利。因此,必须先对软土进行加固处理,改变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保证道路桥梁地基的安全、可靠和稳定性。
在施工之前,应认真调查道路桥梁工程的现场地质,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法,做好室内配合比试验和土工试验,试验合格之后再大面积开展施工。在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道路桥梁工程桩位的设计图,依据室内配合比试验和土工试验,先试桩,再计算出合理的单位喷粉量;要严格检验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保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有序,确保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能顺利、安全运行;要科学地组装各类机械设备并及时进行调试,保证其高效运行,发挥其最大作用。
2、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每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道路建设条件、施工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2.1表层处理法
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强化一些地面表层极软弱的部分,然后再进行施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地质排水对软土的表层作强化处理,采用高强材料,提高地表的强度,达到加固处理、预防塌陷的目的。对于软土表层质量比较好并且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先挖掘排水沟,引导水分流出地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地表层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干燥程度,有利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开挖沟槽排水之后,可以将砂砾石块填埋进去,使地基底座得到加强,并提高其透水透气性。通过改善软土地基的构成材料,使地基架构更坚固,为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改善软土地质的特性,可以在土层中加入一些韧性材料或者砂砾石块垫层。
垫层起到的作用有:
(1)进一步提升地基的承载力。由于各种垫层的抗剪强度都比软弱土层高,因此提高了土的承载力,并且不破坏软土地基。
(2)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沉降量。如条形基础在基础宽度及深度范围中的沉降量大约占总沉降量的一半,运用分布严密的垫层取代上部软弱土层,可以大大减少这一部分的沉降量。垫层对应力有一定的扩散作用,使下卧层软土的压力变小,从而减小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
(3)提高了软土层排水固结速度。由于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很好,当软弱土层受到压制后,垫层能够充当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增强垫层下面弱土层的固结强度,避免了地基下软土塑性破坏,从而使整个道路桥梁工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上部地基的软土层较薄并且含水量较高时,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lm的砂垫层,不仅能使软土良好固结,砂垫层还可以用作排水层,合理地调整土层水分。如果软土的表层土壤勃性非常强,可以在软土的表层土壤里加人一些混合添加剂,以提高土层的豁结力,并且有效改善土层的压缩性,从而提高地基的整体性能,使软土结构更加密实。如果软土地基不均匀,容易发生侧向变位,并且会出现不均匀的局部沉降现象,因此必须增添和敷垫一些材料,利用抗拉力和抗剪力使地基能够均匀支持填土的负荷,尽可能地控制侧向变位和局部沉降,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连续工作。
2.2爆破和抛石排淤法
爆破和抛石排淤属于新型的加固处理方式。爆破加固技术是炸药爆炸之后,利用其张力使泥沼软土地基结构得到改善,排除掉松散的土壤和淤泥土质,再用强度比较高的材料进行填充。爆破加固技术对操作有很严格的要求,操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并且成本较高,还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施工环境的严重污染。抛石加固技术是将大片石料抛出,利用产生的挤压力进行排淤,比爆破加固技术操作更加方便,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道路桥梁软土积水洼地地基处理中被广泛使用。
2.3竖向排水法
在本工程中,对于软土层地基厚度大、地质为均匀猫土的地段,使用竖向排水处理技术,在强乳性的底基层中设置垂直竖向排水柱,采用短距离排水以强化地基固结排水,全面增强综合抗剪性能。这种施工方式是将处理目标置于填土坡面下,全面强化地基。比如,在砂井施工过程中,根据基底沉降程度和稳定性,计算并实施施工方案,挖掘砂井排水的直径和具体的施工面积要通过计算确定,施工前要在软土层表面铺设砂层,挖掘排水沟,全面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振动、打人、水射、螺旋钻人的施工方式处理桩柱,埋桩的深度不能高于20m。
2.4换填法
对于暗沟区域、杂填土区域和低洼水源地区域等软土地基很浅的地区,采用换填法加固地基,即把地面以下的软土土层挖掘掉,然后在挖空区域内填埋土质性能稳定、压缩性很低、强度高、承载能力很强的碎石材料等。在换填土层时,要对每个层面进行压实,目的是保证换填之后的土层能保持适宜的含水量和压实度,满足工程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把淤土层换填灰土或水泥土以及沙壤土等等拥有良好透水性以及具备加强承载能力的土体,这种方法在软土层较为稀薄的路堤使用较为普遍,这种方法主要重视设计要求,最大化规避出现超挖的现象,借此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对挖方的回填土要进行夯实处理,借此来保证路堤的承载力。
3、施工观测
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地基的稳定性和沉降进行动态观测,施工现场地形变化大、条件差及设计问题较多、土质调查点附近均应设置观测点。在施工期间,通过各观测点对施工进行同步跟踪观测。观测后,整理记录好的观测结果,并绘制成曲线图,以指导下一步的设计和施工。
4、结语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直接关系到道路桥梁的沉降,进而导致地基失稳和路面结构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掌握并合理利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积极使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1]高建斌 .路桥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处理方法分析 [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4).
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涵洞;工程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涵洞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工程中占着较大的比例。近些年来,随我国经济和交通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涵洞数目也逐渐增多。据有关资料显示,涵洞工程数量约占桥涵总数的60%。因此涵洞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桥梁涵洞工程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涵洞坍塌。
一、工程概况
项目起点与某大道平交,终点桩号ZK15+886.095。全长约1.8km。设有圆管涵88m/4 道、箱涵117m/2道、圆管涵倒虹吸62m/1道。钢筋混凝土箱涵,本箱涵为过水涵;洞与线路交角90°,涵洞墙身长69m,每隔7~10m设一道沉降缝,进出口形式均为一字进出口,洞身净高3m。洞口采用C30混凝土,洞身垫层采用碎石垫层,洞身采用C30混凝土,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洞口一字墙采用M7.5 浆砌片石砌筑。图1 为涵洞的透视图。
图1 为涵洞的透视图
二、涵洞施工方案
(一)、测量放线
首先应根据现场的施工控制桩,从而准确地测设出涵洞的中心里程,在其轴线方向埋设不少于3 个或以上的护桩,放出涵洞轴线,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复测、放样。测量队配置1 台全站仪和1 台自动安平水准仪,根据施工需要,随时进行测量放样及测量复核。根据涵洞轴线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及支护方案定出涵洞的基础开挖线。
(二)、基础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具体要求,对基础进行放样测量,从而确定好涵洞轴线。然后在涵轴两端埋设中心桩及护桩,并根据涵洞轴线放出开挖边线,以备随时检查开挖情况,在开挖边坡外稳固地设置临时水准点随时控制标高。基坑底面,直接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考虑四周排水沟与集水井的位置,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使用机械开挖时,不破坏基底土的自然结构,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20cm 厚度,余下由人工开挖。根据地质情况,坑壁坡度采用1:1,特殊地段必要时可采用板桩进行临时支撑。地下水采用集水井法处理,在基坑中不影响施工又比较洼的地方挖坑,将地下水引入坑中,再用水泵抽走;在边坡顶四周挖设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涵洞基坑内冲刷边坡。
(三)、碎石土换填
在基础开挖完成后还应进行基底检查,待检查无误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对于处于软土路基段的涵洞,则应采用碎石土换填构造物下软基处理宽度应超出结构物每边100cm,基坑按照1:1 放坡。本段涵洞回填碎石土体积为2900m3。回填要分层进行处理,每30cm 进行一次压实,压实度不得低于92%。
(四)、混凝土基础施工
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商混凝土,同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运输过程中不断进行搅动。浇注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插入式振动器的位移间距应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宜为50~100mm,并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边模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2.5MPa后,方可拆模,拆模时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对模板的破坏。钢筋混凝土箱涵涵身及翼墙采用C30 混凝土,涵身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五)、涵身、顶板施工
模板表面应光滑平整,采用1.5m×1.2m 组合式钢模,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以及相关要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且拆装方便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好后对轴线、高程、垂直度进行检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后,不变形、不位移;模内干净无杂物,接缝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模板内部涂刷柴机油。顶板模板的胛骨采用方木和搭设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竖向支撑采用方木,横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支架结构的立面、平面均安装牢固,并能抵挡偶然撞击震动;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撑部分安置在可靠的地基上,沉降缝处填塞沥青木板。
箱涵墙身施工时,涵身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层应涂刷脱模剂,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涵身混凝土浇注时应分层,应填塞严密浇注,每层都应从一个方向往另一个方向进行,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间隔时间,要求浇注速度基本一致。箱形涵洞采用就地浇筑工艺,全箱分两次浇筑,第一层浇筑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第二层浇筑剩余部分。两次浇筑应保证接缝处有良好的衔接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用草席覆盖,浇水养护,拆模时间不早于2d,混凝土硬化后设专人负责养护。
三、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12h内必须洒水养护,同时用草袋覆盖,以混凝土表面湿润为标准,洒水次数每天不少于7次,直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在其收浆后应尽快洒水保湿并尽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混凝土终凝前,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混凝土的养护不得采用海水或者含有害物质水,混凝土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在7d 以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水的冲刷侵袭。当环境水具有侵蚀作用时,应保证混凝土在10d 以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前,不受水侵袭。混凝土养护期间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在任意养护时间,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养护结束达到设计强度后及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回填。
四、防水处理
涵洞浇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回填土前采用织物或油毛毡、与沥青结合,从而形成防水层。涵身及端墙凡被土掩埋部分,均涂以热沥青两道。
五、涵背、涵顶回填
在涵洞完成后,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进行回填土。回填土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天然砂砾。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从涵身两侧1m 范围内,同时水平分层、对称地填筑、夯(压)实。用机械填土时,除按照上述规定处理外,涵洞顶上填土厚度必须大于1m时,才允许机械通过,且在使用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禁止开震动源。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50m2检验1点,不足50m2时至少检验1 点,每点都要合格,采用小型机械压实。回填土的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压实度全部要达到95%。涵洞回填采用压路机碾压,在边角处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实机分层压实。涵顶覆土50cm以内填筑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分层夯实;涵顶覆土50cm~1m时填土采用小型压路机,但压路机必须静压,涵顶覆土1m以上,填土采用重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但严格慎用大功率冲击式压路机。
六、沉降缝设置
根据有关的设计要求,箱涵涵身中每隔9m左右应当连同基础设置一处变形缝,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以及地基填挖交界处,均设置变形缝,缝宽2~3cm。在变形缝设置处内侧镶嵌2cm 厚油浸软木板,外侧填塞止水密封膏。为了保证整个变形缝竖直且在一个截面上,立模堵头处必须稳定、坚固。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配备模板综合考虑,沉降变形缝按实设置。(图2 为沉降缝布置图)
图2 为沉降缝布置图
总之,在桥梁涵洞施工中,运用良好的施工技术对整体的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掌握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的同时加强施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累积经验,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桥施工;问题;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作为当下最普遍的运输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无论是人还是物发生位移便需要借助道路来实现。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不一,因此在道路施工过程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便需要建筑桥梁来实现道路更好的进行。桥梁的出现也方便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缩短了各个地区直接的距离,同时它的出现对于我国的交通网而言,也是一个发展。因此就需要我们重视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一、当前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1、桥梁工程中的材料问题
桥梁建设中使用的钢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关系到道路桥梁的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寿命,甚者还会危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有:钢筋原材料的质量问题、使用环境因素、施工中的管理不善等。
2、道路桥梁质量欠缺
最普遍的便是当前道路之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不达标,从而很难保证桥梁在建设过程之中结构的紧密一体性,而且建筑的桥梁负荷能力便会降低,如果长期承载过重的压力很可能造成道路桥梁局部或者大面积坍塌。同时当前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还是以使用传统的钢筋结构的材料为主,钢筋结构自身体积质量都比较大、而且由于其自身的金属特性没有一个很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道路桥梁的长期使用。当前,我国的道路桥梁的质量较差,无论从经济性能还是抗震性能方面来综合分析都比较欠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类似 。
3、桥头跳车
其主要原因为台背回填的压实度、灰剂量等不符合设计要求,整体强度不达标,在车辆等重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沉陷,造成桥头跳车。
4、桥梁过渡段和路基衔接
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不利于操作或者人为疏忽。一般道路桥梁施工的过渡段和路基衔接位置多是桥头施工的薄弱环节,可能造成桥头沉陷或裂缝,因此回填土最好采取与相邻路基同体施工的形式,如果实在不具备同体施工条件,需要逐层加宽成阶,再开展施工,而不能直上直下地填筑台背填土。
5、道路桥梁的裂缝现象
很多道路路桥梁常会出现裂缝现象,这样既影响到美观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造成原因有:原材料质量的问题;混凝土使用不合理,如工作人员不重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存放不当,如过度曝露、长期在湿潮环境中等;一些施工人员不按科学配合比处理混凝土、不重视必要的养护,导致出现干裂的现象。
6、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
桥梁铺装层松散脱落问题对车辆的顺利通行有重要意义。其问题集中体现在工作管理人员施工工序控制不严、走工作流程、单纯注重表面质量;缺乏对桥面铺装层的妥善保养的意识,不能按维修周期进行维修,此外,我国交通繁重和运货超载现象的日益严重,都加重了桥梁铺装层的负荷。
二、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1、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
1.1 混凝土搅拌。搅拌主要是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基体中能够均匀分布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钢纤维混凝土的路桥梁表面施工中应采取机械搅拌手段,一般选取反锥式或者强制式搅拌机。为了确保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均匀搅拌,投料应按照一定顺序:水泥-粗集料-钢纤维,其中纤维应分三次分别投入,并干拌均匀后再加水,一般搅拌时间为2-3分钟。
1.2 浇筑和振捣。在浇筑钢纤维混凝土时,要保证浇筑是连续进行的而且浇筑的接头不显眼。为确保钢纤维的二维布置,适合选用平板振动设备。如果选用振捣棒时,钢纤维最好呈竖直的条状排列,可保证钢纤维边角的混凝土密实,有利于抵抗板体的温度应力、收缩应力以及符合应力的传递。
2、桥头及桥台的施工技术
2.1桥头换填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当利用高效机械设备将台背处的路基全部挖开后,统一填筑石灰土,即不保留周围素土,这样利用重型压路机就可以直接开进台背处进行碾压施工。虽然采用石灰土代替素土会略增加工程施工造价,但这种施工技术既可以保证台背回填质量水平,同时又降低人工与小型机具繁杂操作费用,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有效提供施工现场质量水平。总体看来,利用换填施工技术其利要明显大于弊。
2.2桥台混凝土搭板及顶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施工企业进行混凝土搭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立模施工,同时要保证混凝土表面坡度与平整度满足要求。搭板靠近桥头处的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项面距离通常较小,且基层厚度较小,如果采用压路机直接通过时,则该部位很容易被压碎或形成薄饼。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规定凡搭板混凝土顶面距基层顶面不足 10cm 的施工部位,在铺筑下层混凝土时,一律需要将铺好的水泥碎石基层进行凿除处理,统一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填筑、找平施工,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整个台背回填具备较高强度,确保工程施工具有较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3、台后填筑环节的施工技术
桥梁两端路堤沉降由地基、路基、路面三部分压缩变形组成。其中,地基的压缩变形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引起,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对于面层,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由于填料自身固结和施工要求不严,若不对整个台背填方作加固处理,则不能彻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
4、路基路面的排水技术
水是影响路基稳定性和强度的重要因素,路基病害多由水侵蚀造成,在路基施工作业中,要重视施工排水,减少不必要损失。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一般采用截水沟、急流槽、边沟、跌水及地表排水管,使用浆砌片石对排水沟渠进行加固,使用混凝土制成的预制板块。路基地下排水一般采用盲沟、渗井、暗沟以及渗沟等,主要通过渗透力式排水,如水流量较大,可在渗沟加上渗水管。
5、路基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国内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超载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换土法、排水固结法、振动碎石桩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在路桥路基路面作业中,可结合当地软土特点选用处理技术,厚度小于 3cm 的浅层软土地基,可先在地基土层铺上土工布,再填筑路基材料。土工布具有过滤、分隔、加速固结以及排水等功能,能够有效限制路基填料和地基土层向两侧及向上下的位移,避免路基承受应力不均匀,减少桥梁的总沉降量。通过改善地基土层的性能,减少公路桥梁的沉降,避免路堤与桥台存在沉降差而发生错台现象。
6、桥梁伸缩缝装置技术
在市政公路桥梁工程中,为防止其结构受环境温度、车辆荷载的影响而发生变形,要设置伸缩缝。具体而言,伸缩缝的设置要满足以下几点:首先保证其伸缩自由,无论是平行于桥梁轴线还是垂直于桥梁轴线;其次要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再次不得渗入水或泥土等杂质;最后要保证后期养护时的便捷性。其实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才会导致桥梁主体结构发生伸缩变形。在施工过程中确定伸缩缝时,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所确定的收缩量来确定,以确保伸缩缝可以满足主体结构的变形需要。要用聚苯乙烯硬制泡沫板把伸缩缝填满,并且要用不锈钢板封堵侧面与底面。需要注意一点,要先将缝中的杂质清除干净后才能安装伸缩装置,并且伸缩缝内的缝中填缝料要保证充足。
7、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技术
对道路桥梁的过渡段进行严格标准的处理对于提高道路桥梁的使用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新料摊铺之前,应该首先将塌陷的路面用切割机切除干净,并确保切线的顺畅笔直,然后要将切面上残余的碎料清除干净,并涂刷一层沥青在上面。第三,按照施工标准,严格控制摊铺材料的松铺系数,并在进行纵向接缝的碾压时,坚持先旧后新的原则,以确保接缝处的碾压密实和路面的平整度。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道路桥梁工程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基础与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构筑高质量的道路桥梁工程,需要提升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水平。当前的道路桥梁建设仍在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要求以及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在施工中,针对道路桥梁中的问题提升施工质量,不单是施工单位及设计部门的要求,也是为实现设计指标,满足建设施工的共同需要。
参考文献
[1]佟建陶,刘磊.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王永超,曲杰.桥梁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何安伟.浅谈桥梁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
篇7
【关键词】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
1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1模板的安装
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安装路桥工程模板。在对模板材质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钢模板。在钢模板安装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其放置在基层上,并使用铁杆将两端推入基层以固定位置。在实际安装阶段,如果说模板较低,基层之间出现细缝,用水泥砂浆实施填塞,以有效的避免漏浆问题的出现。应用水准仪监测其模板的顶面标高,如果说标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在正式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其模板平面位置和高程,以避免出现模板的边线不齐,或者是波浪的不平等。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模板进行验证,并在内部应用脱模剂,这有利于后续脱模操作的顺利开展。
1.2传力杆安装
在安装模板后执行定位销条的安装。传力杆通常安装在力传递杆的收缩和伸缩接头的位置。其中安装有膨胀节的力传动杆通常具有圆孔,该圆孔可以穿过填隙板上的力传递杆。另外,在面板上放置铁或木制压槽板条,并在其旁边设置一个剪胀模板。膨胀节模板的U形槽是控制力传动杆间距和位置的主要方式。在安装过程中,力传递杆的两端固定在钢支架上,支架脚需要插入基层。
1.3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
(1)混凝土材料配置时,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湿度和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水量和水温。根据项目的施工设计和技术要求推广材料。(2)在拌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合理安排设备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混凝土配料的堆放位置,以避免质量受到影响,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运输的成本。(3)运输混凝土搅拌机时,必须使用倾卸输送机进行运输,但要注意运输时间。如果混合物的运输距离太长,应使用混凝土搅拌机运输,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4)制作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材料的性质确定搅拌时间。当混凝土材料混合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混合比例。(5)在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温度调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浇注时间也根据初始凝固时间和温度确定。
1.4摊铺和振捣
1.4.1摊铺在混凝土仅运输到铺路场地后,应严格检查隔离。它可以直接铺砌。1.4.2振捣在均匀铺展混凝土后,应使用平面振动器进行工作。如果混凝土的厚度小于22厘米,则必须使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动施工,然后使用功率大于2.2千瓦的平面振动器进行纵横振动。如果混凝土不再显示沉淀或气泡,则可以停止振动。如果混凝土的厚度大,则需要插入式振动器,然后使用扁平振动器。振动梁的两端需要放置在侧模上,振动平坦化的方向是混凝土铺砌的方向。在振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不均匀,你总能找到它。最后,将钢管在侧模上滚动,以确保表面平整并且是反制浆的。在振动过程中,力杆和模板不会碰撞,模板砂浆及时清理。
1.5混凝土的接缝制作
第一,横向缩缝。通常通过削减来完成。在削减过程中,有必要掌握时间。第二,纵向裂缝。将沥青施加到混凝土浇筑的墙壁上,然后浇注相邻的混凝土板。
1.6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和填缝
第一,养护。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是表面失水造成的色差、微裂缝,严重的影响到耐久性、质量,所以在早期硬化阶段,我们需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各构件侧模应按照混凝土强度、气候条件情况而定,预留混凝土试压试块当强度达到了要求的时候,才能进行拆除。在模板的拆除之后,其表面主要是用于养护遮盖物所试压的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不可用草包、草垫,以避免出现长久性的黄色污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喷涂养护膜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养护时间在14小时以上。第二,填缝修补。对混凝土养护虽可以减少问题,但是因为混凝土泌水性、模板漏浆等特点,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砂带、小孔眼等问题,所以需要进行修补。修补方法在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砂浆,并且使用同等强度的水泥制作成水泥浆体,进而修补缺陷问题。在水泥浆体产生硬化之后,用细砂纸把所有的构件表面进行打磨光滑,采用水清洗干净,以保证表面颜色的一致性。
2道路桥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2.1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在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结构性裂缝是一个常见问题,严重威胁着道路和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结构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道路和桥梁的外观,而且破坏了道路和桥梁工程的结构,降低了桥梁的刚度和强度,降低了使用寿命。出现结构裂缝的原因除去和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关外,还和混凝土质量、性能有关,我们必须从这两点进行改进。
2.2钢筋锈蚀的问题
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钢筋通常会应用于混凝土施工。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阶段,若是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是其他方面施工原因,将造成钢筋锈蚀问题的出现,严重的影响钢筋性能,缩短桥梁使用寿命。影响钢筋锈蚀的因素较多,可能因为施工材料质量的质量是施工方法,都会使得钢筋锈蚀,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问题,避免钢筋腐蚀问题。2.3蜂窝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之后,桥梁、路面在受到了车辆荷载的情况下,对路面产生一定压力,在混凝土结构局部产生松动,造成石子的松动,路面产生蜂窝的问题,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是水泥、砂子、石子的比例不均,在搅拌过程中,未充分振捣,和易性较差,在正式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离析现象,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蜂窝问题产生。
2.4麻面的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的混凝土路面上有许多凹坑和小坑。但是,如果长时间施加车辆载荷,则麻点的面积将增大,从而导致内部结构的损坏。出现麻面的原因是在拆模过程中,因为不够认真,一些混凝土黏附在模板的表面,使得混凝土表面受到了破坏,这是因为振动不够紧,气泡没有完全排出,导致模板麻点的问题。
3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文件和施工条件组织施工。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清理现场,拆除现场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此外,检查供水和供电情况,现场交通状况,并选择堆放材料的地点。施工单位应当结合工程设计文件,对混凝土原料的成分进行技术试验,然后进行混合比试验。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技术和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3.2保障工程施工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施工的原料主要由砂岩和水泥组成,水泥的类型和规格,使用期限,出厂证书和合格证书。虽然沙砾的影响不如水泥大,但砂岩的选择不容忽视。此外,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材料混合比也是影响施工性能的关键。水灰比的控制确保了混凝土原料施工的质量。3.3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混凝土模板施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注意模板的设计和使用。在模板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性,还要考虑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光洁度,我们必须加强对模板的适当抛光,并实施混凝土浇筑阶段的控制。确保浇注质量,确保整个施工质量。
3.4遵循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模板施工作为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除了考虑到安装和拆卸模板的简易性之外,模板设计还必须考虑模板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和稳定性。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光洁度,模板应该被适当地抛光,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整体的质量。
篇8
1.1填塞形式
填塞形式的伸缩缝,虽然其成本低廉,但根据当前施工,以及路桥施工安全的需要,但目前此种填塞形式已经逐步淘汰,因为其使用寿命较短,尽管很容易操作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变化热胀冷缩时,原本的形状就不能重新返回,这样就造成了中间会残留一些因外界影响而留下的杂物,这使道路桥梁中的施工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此,这种传统的填塞形式已经逐渐被社会进行淘汰。
1.2土工布形式
土工布形式的优点较多,更确切地说,它是在上述钢板形式中v型锌铁皮质材质伸缩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伴随当前路桥施工技术含量愈发提高,对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要求也逐渐提升,加之对工程成本的考虑,以及实际施工时是否便于操作的因素,其在路桥施工中,应用较广,随着逐步提升,和施工对其性能和特点认识不断深刻,其应用和发展正逐步扩大。
1.3板式橡胶形式
①想要减少噪音和加强防震功能就必须要有板式橡胶作为主要材料,因此,恰好板式橡胶形式自身就具有强烈性的吸震能力和隔音效果,这使道路桥梁在施工中起到了强大性的作用。②在以往传统的施工中,应用这种简单的伸缩缝施工过程有助于施工速度加快而且还保证质量,速度是在传统施工中的一倍。
2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具体策略
2.1做好道路桥梁施工前准备
操作人员要在施工前熟悉图纸和各方面流程以及检验伸缩缝周边是否处于平滑或有什么异样的现象。确保机器设备的齐全,并安排人保证机器的安全性,主要是车辆过桥的质量要严格把关,前期应检测好数量充足,为施工时能达成顺利进行。在施工前期要准备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塑料布、安全带、剪刀、水和相关物品等。
2.2开槽施工技术实施要点
开槽施工技术即桥面铺装完毕并通过重量验收后,根据工程图纸设计要求,比如宽度的确定、放样是否准确等,应注意的是,确定区域打上线后,为防止破坏线外路面,应将其用塑料布覆盖,并用胶带仔细密封。此外,还应注意各锯缝整齐,铺装透彻,以防止开凿时影响锯缝外硅。风吹开凿深度应>12CM,直接开槽至坚硬外层,同时保证槽内沥青硅铺装规范、整齐,有松动的水泥需及时清理,对一些浮沉和难以清理的杂物,可以用功率强大的出吹风机或高压水枪清理。开槽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在施工处放置明确的警告、禁行标识,或是路障,特别是机动车辆应严格限制,以确保槽内沥青硅铺装不受损伤。
2.3伸缩缝安装
在安装时原本的实际温度与出厂时的气温是有很大的出入问题,因此,必须要重新安装伸缩缝的具体宽度和间隔缝隙,而且要控制好相互之间的误差型号,当两条线重合时就说明伸缩缝安装正确,要是有尾部比较长的情况发生时,说明伸缩缝间隔空隙距离过大。应用焊条把两端伸缩缝空隙紧密相连,在确保伸缩缝之间的底部和平面上都没有缝隙存在才能进行施工准备,要记得及时清理伸缩缝中的因外界影响留下的残渣。
2.4伸缩缝连接技术
确保伸缩缝在固定后与相关的机器设备都完全吻合时,切记一定要记得在重新检查一遍,保证没有出现过不稳定或者偏移的度数不太大后,这时才能进行焊接连接和铆钉牢固在一起,最为关键也是最容易忘记的环节就是要一次性地把所有焊接的地方都要固定上。牢记焊接时与铆钉之间的距离,避免在进行焊接时铆钉突然变形,那样不仅取出时复杂还耽误时间,在焊接时要自我控制好平衡度的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铆钉自由活动的情况,是施工时存在不安全性,应在之前就做好牢固工作,准备好一些相关工具,使施工现场达成保护措施。
2.5模板系统安装
模板系统的安装大多都是由若干个类似泡沫形状的板块组成,但其由于它的重量较轻牢固性不足,所以难免会在施工时出现偏移或是漏沙的现象,为确保从伸缩缝中侧面道路中要做好密封工作,带钢筋网链的两侧要装置小型钢筋网链防裂性质,使其中间会出现排放污水的现象,为此,使混凝土安置在底部,从而保证管道里的污水能完整的排除。
3道路桥梁施工伸缩缝质量技术分析
3.1加强伸缩缝在施工质量的控制
在道路桥梁施工进行中,要确保焊接部分的牢固性,还应注意伸缩缝中装置的相关性的预防功能,安装时最好应用温度室温的来进行操作,切记在这安装之前一定要注意清除干净其中的残留物质,例如,开槽口处必须要用温水清洗过口开能进行安装使用。其应注意顺序焊接的程序,长短不一样的要求,这样一来可以预防热胀冷缩时会出现的现象,以免造成强度性的收缩破裂情况,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使其更为具有牢固性,在连续进行操作时,混凝土在大量洒水时应在7L以上的湿润程度后才能进行交通开放运行。
3.2选择新型伸缩缝类型
针对以上所陈述的传统伸缩缝机器设备的一些不足成分,在新时期目前的市场上来看出现一种新型的伸缩缝类型技术,是由大量的混凝土构成,对之前的一些种种缺点都巧妙的避开,间接性的占领了全市场。其应用技术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相关条件,在道路桥梁工程中伸缩缝施工技术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相应条件,应用选择新型的伸缩缝类型机器设备进行施工。从而来提高道路桥梁是施工建设的质量。
4结语
篇9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一个城市的道路与桥梁贯通着整个城市内部,及城市与外部地区之间的联系,就像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一样,城市的运动在于交通,而市政道路桥梁是交通的构成因素之一。新世纪,在讲求品牌和文化的新浪潮、新时代的要求下,市政的道路桥梁在设计中,不仅仅只是要攻克工程的技术难题,同时也要讲求审美功能。
2道路桥梁工程
道路桥梁工程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再具体到设计中的主要的程序,对主要程序各个细节的论证,论证工程是否具备可行性,之后再初步探讨设计的主要任务,并明确各个任务中的技术要求是什么,提出怎样的方案来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细致到道路桥梁的设计图纸,包括结构的细节处理,结构的断面,工程量,材料清单,配筋等等。
2.1规划设计中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①对道路桥梁的桥位的选择。首先制定多个桥位设计方案,把各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最后确定最合适的桥位选择;②解决道路桥梁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桥梁的长度和高度的问题;③选择桥梁的外观形式,在各基本桥梁外观形式中择取一种作为整座桥梁的基本外观,再对这种外观形式的细节展开细致的设计;④最后要对桥跨,墩台和桥梁的基础等等都要开始结构的具体设计,像对细部尺寸的拟定,并进行较精细的计算,同时这计算要结合桥梁工程的施工方案,之后对各个细节项目都进行检测,做到设计的桥梁具备可实施性,即必须满足实际中对桥梁的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等等的严格要求。这样,整个道路桥梁的规划设计才算是真正合格。
2.2规划设计中的程序顺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必须遵从一定的顺序,道路桥梁工程也一样,在规划设计中也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的完成初始到终结的各项工作。按照惯常程序,是这样的:首先,要具备一份合格的审批项目建议书;并同时做好道路桥梁规划设计的可行性报告,并制定出计划任务书;之后,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立定;再就是具体的道路桥梁的设计,如设计图纸等;展开招标,寻找合适的合作施工队伍;主体部分的施工过程;最后就是竣工后的工程验收。其实,总体来看整个规划设计的程序,也就是从整座道路桥梁的构思到实施,最后到竣工的工作,基本是分为这三部分的,即策划前期,施工中期,竣工后期。
2.3桥梁设计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的论证,这是一项桥梁工程能否顺利展开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后期施工安全,保证如期竣工,保证桥梁质量的必备工作。这项工作中,不仅仅是对桥梁技术专业性的论证,也是论述整个预设工程的经济可行性,为工程设计的提案工作和最终的审核通过进行辩论。
2.4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对规划设计中选定的桥梁外观形式方案中的详细的设计图纸而言,同时这个设计图纸必须具备建筑学上的安全性,也就是各个桥梁细节处理部分都必须具备科学性。
2.5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是必须遵照道路桥梁的初步设计技术要求来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工作还是由初步设计单位来完成的,因为这样在施工与技术上更容易衔接,减少漏洞的可能性,不过,施工设计也可以由中标的施工队伍来设计。施工设计主要解决的有两大问题,也即绘制施工详图和结构设计计算。
3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技术特点
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中需要对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也进行规划,只有具备一定的技术保障,才能建造一座安全美观的桥梁。而道路桥梁在安全上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对桥梁的各部分荷载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一般来说,桥梁荷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3.1桥梁的荷载
一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要使其具备可行性,并最终投入到施工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桥梁的安全。桥梁安全主要是计算设计中的桥梁的荷载问题,要保证桥梁的横向和竖向都能达到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的要求,所以要利用建筑学专业的知识,科学计算出桥梁的荷载系数,规定桥梁的载重范围。
3.2施工技术
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中,各个主体项目,像钻孔桩施工,墩身桥台施工,箱梁浇筑施工,合拢段施工,都要具备过硬的技术。
3.2.1钻孔桩施工技术
钻孔桩的施工方法,是利用一种叫做泥浆护壁圆旋的工具钻进;正循环换浆清孔时,是利用钻机架安装钢筋笼,灌注水下混泥土。钻孔的灌注桩施工的工艺流程是:首先平整土地,再桩位换样,再埋设护筒,再钻桩就位,再钻孔,再成孔检查,再清孔,再安装钢筋笼,再安放导管,再二次清空,再灌注水下混泥土,再拔除护筒,最后就是成桩检测了。
3.2.2墩身、桥台施工技术
这项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好施工的模块。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的是,模板事物几何尺寸。模板一共分成八节,用在现场拼装,需要注意的是,横纵方向都要拉筋,以确保墩身、桥台都不变形;内膜一般是使用的木板,纵横向也是要布置拉筋的,而内箱采用方木顶撑就行。在采用桥台的模板时,最好是用钢木的组合模板,并且内模采用胶合板,规格为15毫米厚,用途是使得混泥土有一个平整的表面。外模板,为确保外模板的刚度,往往采用的是组合钢模,为固定模板,就在周围都支撑起拉杆。箍筋,应该采用闭合的方式,而且,箍筋的末端要做成规格是135度角的弯钩,并且在相邻的箍筋间,一定要箍紧弯钩的接头,最后注意的是,箍筋沿着墩身的高度方向上布置时,是要再用交错的方式的。
3.2.3箱梁浇筑施工技术
两段施工的周期内,其工作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挂蓝就位,并且要按照箱梁的立模标高来调整底篮的标高;接着是,安装模板、管道和钢筋;再是灌注混泥土;然后穿束且安装千斤顶;等到混泥土达到百分之八十的设计强度的时候就开始张拉千斤顶了;接着的工作就是松开底篮的吊带,并且同时还要做的工作是,把挂蓝推移到预置的浇梁段的地方;最后的工作,管道压浆。这些一整套的程序都做完后,工作并未结束,而是,这是一个循环程序,也就是说,做完这套程序后,紧接着再开始下一遍。
3.2.4合拢段施工
箱梁的合拢段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而且程序复杂,在合拢时,尤其要注意的是,控制全桥段的成型与受力状态的关键性工作,是预应力体系的装换工作。所以,对于预应力的施工工作要加倍小心谨慎,必须在确保外界的温度是20摄氏度左右的情况下,同时确保一五一十的遵循施工顺序,一步步展开预应力的施工工作。
3.3附属工程中的技术要求
当所有桥段都完成工作,还有最后一项道路桥梁的附加工作,那就是修建护栏和桥面。护栏的作用是用来防止汽车发生事故时冲出桥面的,所以又叫防撞护栏。最后就是铺装桥面,同时桥面和护栏是体现桥梁审美的一大途径,可以设计不同的雕刻花样和风格。
参考文献:
[1]蔡文海,侯昭光. 维特根2200CR冷再生机及工程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02).
[2] 薄韬. 对居住区内道路路网技术性能评价指标的讨论[J].林业科技情报. 2012(04).
[3]徐觉民,王耀君. 迪荡新城1号桥方案选择与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 2009(03).
[4]王广田.桥梁工程钻孔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J].甘肃科技纵横. 2008(04)
篇10
关键词 市政工程 道路桥梁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8 文献标识码:A
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应用
1.1混凝土技术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而混凝土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质量,所以混凝土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做到性能的稳固性及较好的强度和韧性。因此需要加强混凝土施工中的有效控制,确保其质量。混凝土施工中,其材料的配比度确定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来进行,对水泥的选择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选择时避免水泥的细度过小,要确保其初凝时具有良好的硬度。而在一些气温较低的地区进行施工时,还需要补充一些添加剂,在进行添加剂补充时,还要确保所补充的添加剂能够与其他原料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并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水理的计算及结合当地的环境及施工要求来进行添加剂的掺入量。
1.2地基技术处理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桥头跳车是较为经常发生的现象,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由于在施工中对于桥背的软土地基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我国工程施工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进行桥台修建时,其基础通常都会坐落在软土地基上,而且在基础修建时会采用打桩的方法来进行,如果软土层较厚时,则会导致软土向侧向挤动而对基桩施加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桥台发生水平位移,导致支座和伸缩缝受到破坏。
1.3控制市政道路桥梁裂缝技术
为了能够有效控制道路桥梁裂缝问题,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配合比设计与施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裂缝验算,对于位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确定必须要科学合理。在确定混凝土的配筋率时,必须采用正确的计算公式,还要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合理。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振捣要实现设计的密实度,还要选用合理的外加剂和掺合料。
1.4桥梁钢筋锈蚀问题应对措施
可以对钢筋进行涂层,并且要对其涂层进行很好的保护,除了进行涂层之外,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电化学防护法来防止桥梁出现锈蚀问题。电化学防护法技术含量比较高,能够让钢筋具有数量充足的电子,使得钢筋不管在什么样的腐蚀液体下都能够避免被腐蚀掉,始终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而对于已经存在锈蚀情况的钢筋,也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修复。将存在锈蚀情况区域的混凝土及时清除掉,再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确保桥梁内部的含筋量,可以考虑适当地增加一些钢筋。最重要的是,对钢筋锈蚀问题的防御,还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来进行,选取合适的防腐材料与防御方法。
2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地方的环境,从而在施工的时候,遇到问题能从源头去解决。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量,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要保证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2加强施工测量及材料质量控制
在正式开始施工前,道路桥梁技术人员应反复测量高程、中桩以及导线点等,确保误差符合设计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预制构件、高程以及平面位置几何尺寸,从而避免桥涵质量以及桥梁路基质量受到影响。除了控制好测量质量之外,还应重视控制施工材料质量,避免因材料质量达不到标准而对道路桥梁质量造成影响。首先对于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如防水材料、钢绞线、水泥以及钢筋等,应严格控制进场程序,确保具备合格证的原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另外强化控制半成品施工材料如砂浆、混凝土等的质量,以保障水泥砂石以及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3控制好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施工质量最为有效的技术保障,施工工艺与施工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重视施工工艺,并且应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和提高工艺水平,以此来保证道桥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是针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问题,该问题涉及方面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从施工工艺上进行控制。
2.4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首先要先管理好施工资料,工程完成后的检查都需要施工资料作为参考依据,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资料的管理与保存。其次严格实施施工方案,施工之前,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要就施工、机械、技术、材料、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和反馈。总之一个有序的施工现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质保量地加快工程的施工速度,缩小工期。
2.5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指的是施工前质量控制、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是保障市政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全过程质量控制中,尤其需要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如管理好施工布局结构以及施工设备等,避免因施工布局不合理或设备无法正常运转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应重视保护好已经完成施工的部位,避免因保养不善导致路面结构或桥梁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另外,还应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验收阶段强化质量检测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对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2.6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质量的检验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检查是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日常检查,可提前发现桥梁施工中的裂缝、坑槽、积水等施工问题,同时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道路桥梁施工检测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了解问题的类型,查明其出现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更大的危害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