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中国;服装设计师;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7-01
一、服务者:服务改善人类生活
服装设计不单纯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也是种社会行为,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消费者设计适合并且满足大家对美的追求的服装,这符合设计“改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本质。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期望,好的设计会用这一份份的美好拼接出生活的温馨。服装设计师作为服装设计的创作主体,应该明确“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概念,用专业的理念和技巧为人类利益设计,这是社会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也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当今市场经济成长迅速,为谋求市场经济效益而不顾产品好坏的设计有很多。国内一些本土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不乏设计风格,但作品中往往包含过多感性因素,没有把市场和消费者等客观因素考虑在内,而是根据自身主观感情设计出华丽浮夸的服饰,缺乏理性判断,远离大众消费者的审美。国外服装设计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都很重视,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成本,无论是现代还是后现代服装设计,西方的服装设计师总是以消费群体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设计理念,用专业的设计服务改善消费者生活。
在消费主义席卷全球的当代,服装设计师要恪守己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服务意识,始终致力于用优秀的服装设计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做一个有道德感的严肃的设计师。
二、传承者: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炽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思考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问题,传统服饰设计在传承与创新问题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中国,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再造空间广阔,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现代中国服装设计师需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和现代多元化的时尚设计有机结合,以辩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服装作品。
“例外”是目前国内本土服装品牌中发展良好的典型案例,它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又拥有良好的市场反映。其服装产品设计元素十分注重采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素材,如选用棉、麻等传统服饰用料,采用刺绣、印染、手绘等工艺,色彩处理渲染“素”的意味,符合不张扬的民族个性等。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例外”的服装设计显而易见,设计师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有意义的服装设计来唤醒人们回归最初的本真,通过对传统文化意蕴的深刻解读,终于“例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用独有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
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曾说过,“身为一名中国服装设计师,必须左手抓住中国传统文化,右手抓住世界时尚。”这传达了服装设计“以民族精神为魂,以传统文化为根”的理念。当然,“抓住传统文化”并非要求设计师们纷纷变成固守传统、不知变通的守旧人,而是要怀揣对文化遗产的执着骄傲之心,将传统文化活化于当下,让东西文化在个人设计理念中合理融入,使作品既富有传统神韵又不乏时尚品味。
三、引导者:引领传达正确的社会生活理念
相对而言,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众人物,肩负着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给品牌做好设计,让消费者得到舒适、健康、美观的享受,同时还要向社会传达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社理念,从有形空间影响到无形世界。
服装工业在便利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引起较大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两大艰巨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要充分认识“绿色设计”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资源,尽量避免材料浪费,重视使用可循环的再生材料,积极向大众普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服装的“绿色设计”既能够保护自然生态,又体现着设计师的内在社会责任感,反映着设计师对地球、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切思考。借由人人所需的服装,设计师们既引领消费者趣味的发展,同时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活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应肩负起服务者、传承者、引导者的社会责任,在现实活动中,通过创新创造,令服装设计拥有生生不息的未来。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独特的设计创造能力,更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职责,通过服装设计这一媒介,向整个社会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如此,人、物、自然三者和谐相处,服装设计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形式创作 审美原则 服装设计
[作者简介](1980- ),女,北京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天津 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根植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0-4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55-02
一、引言
在众多的文化体系中,服装设计是一个具有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时尚性和大众传播性。服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其实是形式创作与内容演绎的完美结合,形式的创作又是设计作品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在服装被纳入艺术设计学科前,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一直是潜在的,人类在长期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对各种形式因素的掌控与把握,从而达成了具有一定实用与审美的形式创作原则。
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特殊高等教育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以纯艺术设计专业角度的知识结构植入,再加上理工方向的服装设计应用。对于服装的美、服装设计的审美以及服装设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等哲学美学问题,只是浅浅地在专业设计实际操作中一笔带过,可承担设置主要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在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感悟。如果能够将美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化、实践化,那一定会使学生服装设计的专业水平潜移默化地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形式创作审美原则在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形式创作审美原则的理解应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设计者创作的形式,它主要落脚在服装的款式、结构、造型,其创作的过程主要依据两个原则:实用与审美。实用原则在形式创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审美原则是以实用原则为基础。掌握了实用的创作规律后,设计者开始将自己喜爱的形式融入服装设计作品中,这种由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衍变,说明了设计者与受众对服装外在形式的审美均以实用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式逐渐独立于实用,而转向纯粹的审美。第二,服装的审美,包括服装本身结构形态、服装的着装状态以及服装受众的解读等。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意识包含于他们对服装的选择、试穿、评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主观的心理活动,从而得出他们自身审美的结果。审美心理是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等各个要素是相互融合、互相交织的过程。同时,服装的审美也受制于诸多客观因素,其中,受众所处的时代背景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只有能够满足受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具有价值判断和审美导向的服装设计元素和作品才能成为大众的审美倾向。
那么如何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呢?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面向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作为聋人学生,他们本身活动的机会、场合少,交流对象范围窄,学习阶段缺乏信息帮助和支持,平时学习、生活中接触哲学美学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这便需要引导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与服装设计艺术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这样设计制作出来的原创作品才会显得灵动、饱满。
三、在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
在相对特殊的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帮助学生掌握形式创作的审美原则并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于设计实践中,重点要抓住一个问题,即从服装设计内在审美要素入手,使学生自主地在设计中融入审美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让其逐步提高自身发现、感受、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它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能力。任何一件服装设计成品呈现出来,经过欣赏、触摸、比量、试穿、搭配等一系列过程,每一位受众所获得的审美享受是不尽相同的,这与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聋人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生活比较封闭,固守旧习,很少机会主动地去接触新的设计产物,在追求审美的敏感度上有很大的缺陷,审美能力也较弱,很难迅速发现美并准确鉴别美,对于审美对象深处本质性的东西更难以挖掘。因此,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锻炼聋人学生的这种审美能力。诸如艺术设计史、造型设计等课程,可以特意安排出一定的实践练习作业,让学生们充分自由地逛街、逛商场,把“逛”变成一种本能的“学艺”过程。在这期间,任何一件服装成品,不论是柜台、货架上的新装,还是路人身着的一件靓衣,都可以成为学生们涉猎的对象,都具有学习的价值。也许是一个上衣下摆的款式处理吸引了人的眼球,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们研究一下下摆放量多少能达到那样的效果;也许是一个百褶连身袖的款式很特别,那么学生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褶量与造型的关系等。通过这样反复系统专业训练的学生,走在大街上看到人们的穿着,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当季的流行趋势,甚至能够判断下一季的流行风格,还能比普通人更快、更多地记忆款式系列的造型关系。优秀的服装或部件款式被手绘记载下来,经过整理、筛选、品评,成为学习设计的有效素材为己所用。这种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不间断的美的创造才能实现。
2.重新调整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以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由于聋人学生的特殊性和安全的考虑,导致了他们实践经验的匮乏。但是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才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设计对象的形象中判断出他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追求的服装审美风格和审美品位,专业设计者的审美经验比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丰富得多。想要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准,一切都建立在因长期专业设计实践而形成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但是目前我们的专业设计类课程中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实验环节,空洞的文字常常引发无解的问答。怎样能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成为现在重新调整课程结构的关键。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服装设计概论、服装史、民族服装等学科理论课程的实践课时,将经典名师名作设计作品的欣赏融入理论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动与静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设计中的形式美准则、艺术风格的界定与演变等抽象内容。第二,调整服装材料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实验课时。很多关于服装材料的辨别、断裂强度测定、耐磨性评定、织物特性的检验等都无法用简单的文字使学生得到充分理解,必须通过专业实验操作来直观地呈现给他们,这样才能有效地把知识传达出去。因此,为聋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教学环境,并创造畅通的品评、研究、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标准的提升。
3.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审美对象客观上所具有的能在—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价值。那么审美价值如何更全面、更完善地体现在服装设计者的作品中,这便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为学科理论与专业工艺实践独立授课,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也不便自由地调整课时,理论与工艺实践往往脱节。经过理论课的讲授,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审美经验,那么接下来应该在随后的男、女装结构设计课程以及工艺实践课程中得到成果检验。学生们之前不论是在艺术鉴赏中,还是在资料搜集中均手绘摘抄下来了很多好款式、好造型,把这些内容作为案例融入结构设计教学中,分解为零部件或典型设计剖析讲授,最后在工艺教学过程中实现制作成衣,这样既完成了教学计划中的各部分内容,同时又使学生们在对款式进行思考后得到了真正的实践锻炼。整个服装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结构、形态、材料、色彩、装饰等各个方面在精神与情感层面加以充分磨合,使作为服装设计者的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审美理想所创作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深入地挖掘了服装作为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4.在教学课程中应着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审美优势。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是设计者,更是审美者,他们都具有个性化的审美观。审美观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美、美的创造和发展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是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聋人学生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个体小环境的共同影响下,造就了他们区别于正常学生的更为复杂、特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趋向于个性、偏执。那么如何能够让聋人学生站在审美者的立场,发挥学生作为审美者进步向上的、正面的个性审美优势,是目前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学生们具有个性差异的审美观,这不得不说是件好事,他们在每一次构思、设计服装的社会实践与审美实践过程中,总会有灵感火花的迸发,这个时候,只要是他们独立构思出来的创意,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动手制作。有些服装款式可能真的无法实现成衣效果,但也不要在学生们还未实践的时候就给他们提出决定性的建议,或者为部分无法完成的作品“判死刑”,要让他们在实际动手制作成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探讨,效果会更加明显。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他们今后正确地发现并深刻地感受美。
四、结语
服装设计形式创作审美原则蕴涵于生活的细微观察和解读中,在服装作品艺术创作中,既有这门学科独有的规律,也有美学层面的一般规律。聋哑学生有着深沉而含蓄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由于没有外在听觉的干扰,从而形成了善思的习惯,抽象、逻辑思维均比较发达,他们对图像、形体等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这对于帮助他们更深层地解读服装设计艺术的形式审美,往往是一种极大的优势。因此,针对聋哑学生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中的特殊性,我们应挖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感受设计对象的基础上自发地展开创意思维,跟随教学过程去感知美,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深度。同时,通过欣赏能力的逐渐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激发了他们寻找美、发现美的动力和能力,进而挖掘他们在服装设计方面的潜力。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多参加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按照美学的思路和方法积累经验,这样制作出来的原创服装设计作品才会真正符合审美原则,具有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聋人服装设计专业特殊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范梦.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刘晓刚.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吴为刚.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5]应天放.造型基础:形式与语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篇4
1如何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鉴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对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以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加强服装设计教学重点实践环节,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1.1根据市场经济要求改革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适应服装市场的需求是服装设计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服装设计教学要摆正教学目的,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学生培养为面向生产和市场的高级服装应用型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进行大胆的改革,特别是调整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适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有市场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当前我国很多院校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以绘画基础教学为主,课程比例最大的是色彩、素描、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课程。甚至一些专业选修课还安排了园林设计、陶艺、书法等与服装设计专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这些课程占据了服装设计专业大部分的课程时间,而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课程安排却严重不足,例如服装生产管理、立体剪裁、结构设计、服装造型等。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模糊,对面料性能、流行预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为了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要先从调整课程设置开始,削减部分理论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例如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电脑设计等课程,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对服装设计教学的要求。1.2提高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开设第二课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的款式结构设计制成实物,对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进行具体的验证。在学习服装工艺制作时,可以鼓励学生对服装制作工序上进行讨论,提出创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第二课堂是将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一个好方法,例如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定期举办时装设计会等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时装设计的潮流走向,了解服装企业和服装市场的运作。1.3拓展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当前服装设计教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理论教学水平较高,实践教学水平较低的现象,教师自身缺乏市场经验,对服装市场不了解,这也造成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紧密的现象。因此,要从提高教师的市场把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教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观念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学习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服装企业进行学习,定期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有必要,学习可以聘请一些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使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1.4勇于挑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教学法是一项先进的教学方法,服装设计教学要勇于适应市场、直面企业。服装设计教学可以与服装企业展开直接的项目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与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共同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项目开发,提高服装设计教学的市场衔接性。通过与企业进行直接的项目合作,也为服装设计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培训、实习与就业的道路,学生通过项目合作学习,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服装市场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习还可以开展国家化的市场项目合作,拓展服装设计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服装设计思路,在与市场和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2结语
服装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能够适应服装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师,这就意味着服装设计教学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不断加强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推进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适应服装市场的发展需求,推进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
作者:张文俊 单位:湖北城市职业学校
篇5
摘要:美术与服装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美术是服装设计的渊源与内容,美术与服装设计的发展是统一的。
关键词:美术; 服装设计; 关系
人类服饰的发生与起源有着久远的历史,人类服饰从产生之日起,就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审美文化是人类诸种审美性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的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中国是以服装来代表文明,而且服装是我们所有思考其他一切人文创造的时候,一个最基本核心的东西。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里反映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上层建筑。它是以特有的视觉并通过感受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它具有生动感人,启人深思,陶冶情操等等的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高精神境界和审美能力的作用,还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
一、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
服装上所谓的“线条”和“造型”,绝不是纸面上的线和形,而是立体上的三维空间中的线和形。心理学家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这些都成为平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为服装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又体现出其内涵。
提及服装,它我们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服装其实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身体的一种延伸,或者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补充,或者是身体的一种展示。从深远意义上讲,服装设计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一个科技产业。它已经从一个很单纯的一个传统产业迈出步伐来。我们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是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将生活中点点滴滴呈现出来,那样会使其作品平庸化并且索然无味。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应过程看做是一种信息活动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需要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构建和虚拟。由此看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连万书元先生也曾说道:“艺术的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也是艺术欣赏、批评和传达的枢纽。没有体验,艺术的创作是无法想象的;同样,没有体验,艺术的欣赏和批评也是无法想象的。”从事服装设计,其灵感来自于对生活周边大大小小事物的观察,例如:漂亮的地板、美丽的植物造型,各式各样风格的建筑物以及不同的民俗文化等。只有有了生活的各种积累,经历,感受等,才可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令人惊叹流芳百世的作品。换句话说,美术正好体现了设计灵感的内涵。生活周边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由某种特定的线条,色泽,形态等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修饰下得以完美无暇。而这种令人得以欣赏美感的过程便是美术的美育功能。所以,殷实的美术功底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先决条件。美术为服装设计所服务。一件好的服装设计作品需要选择很多的元素,不同的元素,局部的元素,哪怕是一个颜色,一个花纹,把它变成各种可能。
由此来看,美术作为设计和创作的基础,服装设计是美术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
二、美术是服装设计的渊源与内容
“美术的起源是美术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探讨美术的起源应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年代。美术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及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人类争取理想生活的一种手段 ,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关于服饰起源的原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三说:御寒防暑说,羞耻说,服饰和美观说。人类在地球上是无所不在的,是从不同的气候、风土、风俗习惯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过来的。所以衣服发生的起源靠单一的动机来说明是很困难的。根据民族的不同,混杂有各种不同的动机,有时也会出现几种动机相互交替、变强、变弱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把衣服发生的动机分成两大类来考虑:其一,人类从自然环境中保护自身,为―厂维持生命的生理卫生的机能;其二,为了满足显示自己的欲望,为了夸示身份和地位的社会生活的机能。因此可以说,服装受保护、装饰、遮羞、吸引异性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因素支配和影响下产生的。随着不同需求的出现,它们给服装设计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为服装设计者获得灵感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有了灵感以后,就会产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就会将社会上存在的某些形象加以夸张、变形、省略、转化为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形象,用作于服装设计的造型基础。所谓服装设计,就是设计者将设想、构思变成服装成品的主要手段和过程。
任何设计都具有外在的视觉形式和内在的美的本质。美术在服装设计方面不仅体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连色彩、内涵也包括在内。其中“形态”是由点、线、面、体来组成,形成一件作品的形状、造型和空间;“色彩”依靠色相、明度、彩度来表现;“材料”则透过材质和质感来呈现。这些形式要素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彼此相互影响。服装的外观美则要通过与人体的结合来表现的。色彩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色彩往往在服装设计中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所以在平时,把美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进行了解,然后加以运用。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创意,有个很好的服装设计构想,但表达不出来,提起笔不知往何处下,画不出来,用笔从局部画起,头脑中没有整体观念,从局部到局部,最后拼凑成画面,画面琐碎零乱,不统一,那也没有用。以上出现的问题,说明末经系统美术训练的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造型基本规律的认识很不够,显得盲目、幼稚,那么从事服装设计的话,也是力不从心,所以,服装设计的过程,应是美术运用的过程。美术是服装设计的内容。
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决定了美术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正如日益发展的服装设计行业一样。所以在从事服装行业时,应将美术应用得应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更完美的服装设计作品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审美主体视野下的审美文化自由意识探析》吴建新 等理论导刊 2009年第2期.
篇6
在服装设计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设计作品,诸多有个性、思想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不单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就服装设计实践而言,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挖掘其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服装设计大赛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服装专业学生参加服装设计竞赛教学是体现设计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参与服装设计大赛对服装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在竞赛教学中获奖也能在毕业后增加就业的机会。服装设计大赛一般以绘图及制作技能为主,也是检阅和评价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在服装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赛是展示学校各项建设工作的手段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服装设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保障。随着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热度的持续升温,每次大赛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参赛设计师,由于自身对服装设计大赛的特点认识不足,从而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时间却一无所获。服装设计赛事已经逐渐发展为有别于其他服装设计方面的一个专题。作为服装类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面对种类繁多的各项服装设计大赛往往极端化,盲目参赛,不知道自己要从大赛中获得什么,只是跟风逐流。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学生参赛,针对各类大赛及学生自身的特点,研究适合自己的设计比赛,在参赛过程中获取设计经验及增强创意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这种有计划的参赛对国内外设计大赛成绩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很多人都认为服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是天赋,但作为一名教师更相信的是爱迪生曾说过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著名服装设计师也是靠着自身的努力及多年的市场经验造就的。对于高校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科学的方法论可以缩短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距离,好的设计方法也会对提升设计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因此,研究各种服装设计的方法论可以帮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无限创意,为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打下基础。从服装设计大赛作品可以看出,很多能够入围及获奖的设计作品往往能体现出设计师的个性,既有独创性又有艺术性。服装设计与绘画、雕塑、建筑或平面设计看似无关却有一定的联系。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中的一种,首先是以绘画为基础。学生绘画基础的好坏也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设计价值取向,因而很多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都喜欢借鉴其他的姊妹艺术。
2服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创新
2.1教学模式的改变
服装设计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服装设计具有穿着性及审美性,能够起到美化人体的作用;而服装艺术往往脱离了服装穿着的概念,在设计过程中使其艺术化,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针对目前的各项服装赛事,从入围的作品来看,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获奖作品却是贴近市场,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对服装设计而言,艺术设计和解构工艺密不可分,服装在表现艺术美的同时也应具备实用性、经济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服装设计教学从过去单一的“传授模式”转向“激励模式”,学生以前总是希望教师给出标准答案,但教师代表的仅仅是个人,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自我认识及独立设计能力,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设计方法,才能将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运用到服装设计实践中。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各项服装设计比赛中参赛作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对服装设计大赛思维方法的研究,从中找寻其中的一些规律性,对于参加服装设计比赛选择的设计方法有一定的帮助。这种做法也可以帮助那些身处惘然状态的学生按不同设计比赛定位,围绕适合自己的大赛主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结合自身特点创作出适合大赛的作品或适合市场的产品。服装设计,这是一门知识涵盖量非常广泛的课程,是包含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科,很多的理论需要在大量实践过程中理解和领悟,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绘画、设计表达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激励教学模式”中,可以将参加服装设计大赛作为一种项目,让学生去完成这个项目。为了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项目设计质量中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教师的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散开来;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学生,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例如服装设计中的姊妹艺术联想法,有些比赛获奖设计师就是借鉴了建筑外观设计,将各种建筑外形运用于服装设计中,有的是做廓形设计,有的是做内部解构分割设计,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创新性。
2.2大赛促进教学质量
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参赛各种优势激励学生进行参赛,并要学生运用课程中所教授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手法运用于设计作品中。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及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作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学习目标要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这些大赛。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知识、思维、技能等各方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从中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设计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兴趣和优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做不同层次的练习,细化到人。例如,研究衬衫的设计中,有研究面料辅料的、有研究款式解构的、有研究廓形细节设计的、有研究装饰手法的、有研究各种风格的等等。
2.3激发学生参赛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能自己解决问题。在面对一个新的服装设计比赛时,教师在针对性地讲解之后,再根据以前该赛事的入围作品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学生的设计初稿分析问题,结合新的知识点,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完成设计作品。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任务中设置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多发表观点,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为学生搭起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交流,进一步完善作品;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将新知识引导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新知识。这样不仅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篇7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团队建设思想认识不够是当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虽然团队建设的作用在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但是在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团队的认识在思想和意识上还不够充分,总以为团队建设就是一群人以同一个名义建设一支队伍就行,平时很少进行科研、学术、教学上的交流,也很少针对学生的学习对师资力量的分布和教学计划上做出调整研究,大多数在需要申报项目时才临时组成一个团队,在实际生活仍旧没有团队意识,这种性质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发挥不了任何团队应有的作用和责任。
2.师资配备及结构构成不合理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师资配备及结构构成不合理。由于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很多学校都没有高职称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教授与副教授级别的教师几乎没有,少数存在着也大多是由其他专业改行的,因此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就出现了没有有力的专业带头人、相关教学研究岗位出现空缺的现象。再加上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集艺术、工程、纺织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学生如果要学好服装设计专业,那么就需要综合能力完善的教学团队来承担起这一责任,但在目前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各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团队在研究方向和学业教学上的综合性不强,影响了教学团队应有力量的发挥。
3.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不明确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也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建立教学团队好像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普遍进行的教学任务,各大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也开始跟随潮流建设自己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这些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自己的建设目标,在实际教学任务和科研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建设,而且很多的建设方法和模式还不成熟,处在摸索阶段,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还存在盲目性。
4.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特点不明显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学团队建设的职业特点不明显。大多数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都是依照本学校整体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建立的,没有在其中体现自身服装设计专业和高职院校的特点,这些教学团队在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并不擅长,完全没有体现出高职类院校的职业特点,这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改革和发展方面是存在弊端的。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完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系
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首要要完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系。教学团队并不同于项目团队,其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应该一直坚守岗位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做到健全团队的日常管理制度、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常态化等方面的团队建设管理体系。高职院校要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相应地出台外出学习和培训计划,创造条件改善教学团队里师资结构和力量;其次由于教学经费和资源的限制,院校不可能对每个教师的科研都给予全力支持,因此要针对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和科研方向,做到资源共享;最后,教学团队的存在是为了服装设计专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科研、工作等综合能力提高的研究要一直进行下去,使之教学研究常态化,不能在院校或上级检查时零时应付。
2.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
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也是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主要措施。团队负责人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所在,其行为和指导方向决定着团队成员的个人行为和研究方向,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在师资力量上的匮乏问题,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认真挑选优秀、踏实的专业教师重点培养,创造机会对其进行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训练,使其在教学、科研、领导、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培养出一位杰出的、能够带领团队全面发展的团队负责人。
3.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效果还要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锻炼和吸取经验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有所成,再加上高职院校存在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不可避免。这也就要求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们也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分期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有针对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并重性对学生的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势必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扫清障碍。
4.组建工作与教学共存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组建工作与教学共存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也是提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效果的方法之一。高职院校的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李技能型和应用型的第一线服务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详细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和需要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组建教学团队时,需要培养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并存的师资力量,让教师在对口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取得企业的认可后,在院校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上岗技能培训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学团队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篇8
【关键词】服装设计;绿色;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75-02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思想和节能低碳的生活模式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绿色”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设计理念表明人们不再追求设计效果上的表面浮华,而是要体现出环保性的原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服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绿色背景下的安全性服装设计
(一)绿色设计分析。绿色设计理念即为生态设计理念,这种观念会贯穿着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即为更加注重产品环境属性,并且将绿色设计理念作为设计目标,不仅满足环境目标的需求,还要保障产品的使用周期、质量和功能。绿色设计是后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它是全球生态恶化的产物,因为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影响而产生。而服装设计本身具有精神和物质两种属性,和其他的工业产品相比,服装设计较为特殊。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能够更加凸显服装的健康性。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体现人、环境、服装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安全性服装设计。安全性服装设计是指防护功能服装,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对人体的破坏,将安全作为服装设计的第一要求。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贯穿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且着重强调安全,将其作为服装设计的主要目标。并且在这个过程之中,将服装色彩、服装面料、服装款式融入其中。在后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因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产生了安全性服装设计理念,并且该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服装与自然、人与服装之间的关系。既需要满足消费者衣着健康舒适的要求,又要满足安全环保、流行的要求。安全性服装理念需要在社会与环境、艺术与生产、功能与形式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并将其不断优化,以此凸显服装的安全设计。
(三)绿色设计理念的要点。1.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体现出了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理念,在服装设计上也是如此。G色背景下安全性服装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环境有充足的认识,以低碳生活为基础,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载。在追求设计效果的美观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公害和污染,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体现出健康舒适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2.体现出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曾经有一个时期,在服装设计中盲目追求奢华,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以名贵为主。其结果是既不经济,又使视觉效果过于艳丽反倒让人觉得刺眼。绿色设计理念并不一味地追求奢华,而是要求视觉效果体现出清新自然、大方、庄重、简洁的视觉效果,在审美观上更贴近于质朴。在设计面料的选择上,绿色设计理念更多地主张那些物美价廉而又带有环保性的、接近于纯天然的面料,并且具有可回收价值。面料无污染、御寒、防风以及排汗等功能,特别是在新功能面料的开发上,需要减少对自然的污染和破坏,保障人类的安全,并且能够提升服装的性能。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相应对策
(一)优化服装设计方案。要想促进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实际服装设计中,在服装面料、造型、色彩、设计理念方面,都应该创新绿色环保节能设计,并引入一些现代化服装设计方案,并于此基础上按照长时间的服装设计经验,设计出一份经济性好、实用性强的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方案,使服装设计独具特色,确保绿色环保节能工程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根据客户实际要求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并尽量将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方案简单化,这样不仅有利于服装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让客户了解具体的服装设计流程。除此之外,优化现代服装设计的绿色理念,可进一步提升其设计效果,不断推广绿色理念服装设计。
(二)筛选绿色环保型的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中想要保证整个设计应用绿色理念,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服装人员必须要准确控制好各种服装面料以及其他材料的运用量,尽量选择无害、无毒的绿色材料,既能解决服装面料,又能减少经济的支出。二是,了解安全因子。在服装设计之中,很多的物质元素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危害。例如:荧光条、传感器、反光条以及安全定位器、耐高温防火纤维等。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安全因子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因此在服装设计之中,将安全因子放在应用的首位,既满足了安全实用性,又能展示服装的美观大方。三是,注重色彩。色彩影响着人的心理深层,在服装设计之中,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才能保障服装的整体效果。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特殊元素,能够营造出一种较为安全的信号。绿色代表着自然、健康、生态,并且生态环境之中,绿色极受推崇。在服装设计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服装的色彩设计、潮流颜色,而且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四是,造型设计。人体环境的第一层则为造型,需要注重空间和人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在安全性服装设计之中,和常规服装相比较,造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例如,医疗服装的设计,需要根据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合理设计,减少患者多角度运动。安全性服装设计主要是在观念上进行革新,这不仅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安全隐患,还需要考虑环境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三)深入强化绿色设计理念。绿色环保节能服装除对基础服装面料、颜色、造型等进行控制之外,也需要对基础服装进行管理及控制。因此在服装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需根据消费者对于服装设计的具体要求,以确定设计的规模,而后按照所参考的空间设计比例,优化并调整整个设计方案。且在确保健康的基础之上,尽量避免整个装饰设计的过程之中污染周边环境。同时于服装设计工作结束之后,需要对设计地点做全面仔细的清理,做好场地环保工作。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缩减服装设计的支出成本,需不断强化设计者的服装设计理念,严格控制每一项服装指标,确保其能达到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技术的要求及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尽量避免垃圾的产生,以保证绿色环保节能服装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设计人员也应在设计中融入相应的绿色环保节能理念,以便将四周环境与服装设计融为一个整体,使装饰装修运用效果较好地显现出来。设计人员一定要对绿色设计理念及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认真学习,提高对其的认识程度,充分把握绿色设计的精要。要意识到绿色设计同传统设计的一致性。在设计方案中,要将绿色设计理念完整地融入到整个设计过程中,而不是东一块传统设计,西一块绿色设计。
三、结语
在我国现代服装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各种能源资源的需要量较大,且在现代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终影响服装质量。在此背景下,现代服装设计者可将绿色环保节能较好地运用到服装中,如深入强化绿色环保节能理念、筛选绿色环保型的面料、优化服装设计节能设计方案等。因为“绿色设计理念”已成为服装设计中的一种全新理念,它体现了当今的国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原则的认识和追求,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由于绿色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了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参考文献:
[1]程丽琴.生态文明时代下的绿色服装设计分析[J].人民论坛,2015,12(33):175-176.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整合
在现如今,服装产业竞争激烈,各国设计师都在追求服装设计中的本土传统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但设计师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追求的成败,尤其对中国设计师的来说,如何把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创新中去尤为重要。
谈到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下是应从表面符号式的运用提升到文化内涵的表现。目前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整体上还存在着没有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服装设计中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本土化的服饰设计逐渐受到重视的过程中,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传统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但大多数服装设计师未能真正摆正传统与创新、模仿与突破的关系,导致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国际品牌涌入国内市场,国内缺乏与之抗衡的品牌。挖掘传统文化,创立品牌、参与竞争已是当务之急。当前,大量国外品牌已经抢占了国内市场,我们却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与其竞争。在出口的服装中,我们缺乏原创产品与发达国家争高低,产品缺少高附加值。因此,要使我国服装业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开发独和创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产品。
一、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从古至今衍生下来的生活习惯,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历史角度,传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历史里的沉淀物。传统文化与今天的创新文化就像一条河流,本质上是无法割舍的。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同绘画、音乐等一样是文化艺术的一个领域,“是作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为指导原理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服装设计是对我们穿着的创作和革新,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服装设计也同样如此,它能够体现了当代文化的演进和发展。
如何结合继承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是现今中国服装设计师面临的关键问题。首先要明确,继承传统是服装设计创新的前提。不了解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就是无源之水,创新就无从谈起。虽然我们已有20多年服装设计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为了创造名牌走向世界,仍需卧薪尝胆,脚踏实地学习传统文化,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创新中。
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创新
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服装设计的现状、和它们之间关系的了解,我国服装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文化内涵
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关系,就意味着必须创新,同时也要注意对理论的研究,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牢牢抓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设计立意是设计师对文化理念把握之后形成的形象,只有通过思考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神理念,要求设计者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消化对传统文化理解后化为一种自然的情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民族风格,某些 “传统”的设计比较土气,没法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结合,其实是因为他们的设计局限于民族风格,尤其是对民间艺术的表面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是超越民族风格的,其积极方面是超越历史的。
(二)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工艺、装饰等创意思路。作为服装设计,对于现在的中国设计师来说,款式结构与材料的创新应该引起特别的重视。经常看到设计师不乏异想天开的设计,却缺乏服装基本款型的概念,缺乏用服装设计的作品来说明设计理念的能力。在服装设计中,艺术语言不仅仅是纯粹的形式和色彩,而更多的是款式结构,不是笔与纸的关系,而是衣料和人体的关系。山本耀司曾在1991年推出了木板装,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精神和生态意识,木板与日本的生活密切相关,日本地处湿寒带,在生活中使用木材特别多,木板装既走在全球生态主义的时尚主流中,又散发着浓郁的日本气息。中国文化中也同样有这样层面的对应,比如竹、纸等等。而款式结构的创意既关系到造型语言的抽象意味,也关系到服装文化经验的生活情感,设计师必须懂得挖掘创造。
三、结语
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提高服装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需求、缔造民族特色品牌以及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中国服装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努力强化自身对传统文化认识,以此来面对对时尚信息的敏锐把握,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结合,拓展出中国服装设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余玉霞.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J].丝绸,2006.
[2] 徐蓉蓉.现代服饰设计中的继承和创新表现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06.
[3] 穆慧玲.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时尚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06.
[4]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不同体型;服装设计教学
从专业特点上来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为顾客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而顾客的体型实际并不相同,所以还要结合顾客实际需求合理进行服装设计,以便完成更加完美的人物形象塑造。因此在进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时,还要使学生掌握人的不同体型特点,并掌握相应的服装设计方法,从而更好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能力。
一、人体体型与服装造型设计的关系
从根本上来讲,成功的服装造型设计必须适合人体体型特征,以确保衣身设计、衣袖设计、裤裙设计、冠帽设计和鞋靴设计能够分别与躯干、上肢、下肢、头部和足部相对应。所以,服装造型设计需要以人体结构和人体活动规律为依据,需认识到人体外形形状、体积和大小的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对自身体型结构感到真正满意,不是三围和身高不符合标准,就是太瘦或太胖。而完成符合人体体型的服装造型设计,不仅能使服装更具有实用性,还能使服装别具风格,进而更好的弥补人体不足和实现人体外形美化[1]。所以对于服装造型设计师来讲,需要掌握人体结构与服装造型的关系,并学会运用服装工艺手段完成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服装设计。
二、针对不同体型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
服装造型设计不仅是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服装造型设计与人体体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还应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帮助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掌握各种体型的特征,从而确保学生更好掌握人物服装的造型设计方法,继而完成更好的人物造型设计。目前,许多设计者在研究服装形态和人的体型时,将人的体型划分为A型、H型、O型、X型和其它一些类型,以体现不同体型的体型特征。结合这些主要体型类型进行服装设计教学,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体型特征,并学会结合这些特征更好的完成服装造型设计。
1、A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教学
A型体型又被称之为梨子型,应确保学生掌握该种体型的臀大肩小特征,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该种体型的区分。为确保学生不会陷入到A型体型为肥胖体型的学习误区,教师应展示不同A型身材图片,并对该体型臀部宽度比肩部宽的特征进行强调。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体型的缺陷,具体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绘图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在学生总结出“该种体型腰围细且腰线宽,容易导致上身显得短”的结论后,教师可以抛出“如何弥补这一体型缺陷”的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服装设计方法,即进行宽松的洋装或伞装设计,进而将臀部遮住,以免装者腰部引人注意。而在上身设计上,为扩部视觉效果,则可以采取宽大的领子和胸部口袋等设计元素。最后,教师还应从细节设计上进行补充教学[2]。具体来讲,就是在上身服装设计上使用强烈细节色彩,以便将人的视线吸引到腰部以上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思考服装设计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提出“在领线处配挂饰物以转移视线”的设计思路。
2、H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教学
在教授H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时,教师应强调该种体型具有肩部与臀部宽度接近的突出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对该种体型进行分析后,则能指导学生找出体型“缺少三围曲线变化”的缺陷。结合之前学习A型体型特征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H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进行讨论。在学生经过成熟讨论后,教师则可以给出“增加宽肩部与臀部设计以实现体型修正”的结论[3]。此外,教师还应使学生从体型胖瘦角度对H型体型的服装造型问题展开探讨,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之前学到的思考方法进行服装设计。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发现H型体型的人无论胖瘦都应避免穿贴身或太短的上衣和腰太低的裤子,从而完成服装设计规律的总结。
3、O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教学
在学习O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O”这一字母的特点和有关图片先进行该种体型特征的总结,以便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而该种体型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身材胖瘦对该种体型特点展开进一步分析,则可以总结出该体型人多为胖人,具有胸部丰满、溜肩、腰大、肚大的特点。由于之前已经完成两种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的学习,教师还应布置实践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身边O型人身材特征进行服装设计[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讲述自己设计思路,然后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作品展示。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该种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服装设计方法。
4、X型体型的服装设计教学
X型体型是最具女性感的体型,也被称之为“沙漏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该类体型的服装设计时,应先确保学生掌握该种体型的特征,即体线明显和体型匀称,人物往往具有胸部丰满、臀部圆润和腰部纤细的特征,结合这些特点进行服装设计,则能给人带来优美玲珑和性感的感受。在实际教学中,需使学生认识到该种体型可以穿任何款式的服饰,但是还应从给人协调和谐美感的角度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对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来讲,则应该充分利用该种体型的优势进行高贵典雅、生动活泼或仪态万千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而由于该种体型适合任何款式,所以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从服装面料和颜色等方面突出女性感,以便更好的完成服装设计。此外,教师应特别强调,在X型体型的人同时属于胖大型时,还应该从身体与服装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服装设计[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此种体型的模特身着不同款式服装的图片,以便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服装设计灵感。
5、其它体型的服装设计教学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以上几种体型,还有T型和肥胖型等多种体型。其中,T型为肩部过宽的体型,在服装设计上应侧重使用冷色调进行上身设计,并使用暖色调进行腰部和腿部设计,以便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腰腿部。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在给这类体型的人设计服装时,还应采取直线、角形肩等造型手法,以便使身体繁多的曲线得到弥补。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由于课程时长有限,所以教师无法完成所有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的详细讲解。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接触的人的身材体型类型较多,还需掌握针对不同体型的服装设计方法。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临摹和分解针对特殊人群设计的品牌服装,以便使学生通过学习优秀板型更好的进行各种服装设计方法的学习,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6]。此外,教师还应多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进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知识,继而得到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人体体型可以划分为A型、H型、O型、X型、T型等多种类型。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各体型特点,并指导学生针对不同体型完成适合的服装造型设计,从而更好的满足专业设计需求。因此,相信本文对针对不同体型进行的服装设计教学展开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启示。(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简介:宁蓓蓓(1985~),女,硕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作者:宁蓓蓓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锦锦,毛婷,郝瑞闽.基于婴幼儿体型特征的服装结构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16,02:35-38.
[2]任天心,邓正杰,陈治君.体型与服装挑选的相关性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0:264-266.
[3]李海涛.浅析人体体型对服装制板的影响[J].天津纺织科技,2012,01:40-41+45.
[4]周文辉.服装造型空间设计与人体关系的研究[J].江苏纺织,2014,02:56-57+6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