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设计

篇1

关键词:居住空间;景观设计;人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64-01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它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构成人们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建设——景观设计与营造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居住区一大亮点。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

一、小区居住空间的特点

居住区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构成,即人、绿化、水体、道路、设施小品等;一种是精神文化构成,即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两者不可分割,精神内涵通过物质要素体现,使物质要素更具文化性。

二、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居住区中的植物相得益彰甚是最好,但是最主要的是方便与人的交流性。要根据住区环境面积大、人口多的情况,建设绿色走廊。应注意人的可进入性,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让人们享受自然。

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小品景观,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

三、小区水景设计

居住区水景设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新建居住区逐渐流行起来,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小区环境四季常绿,更希望闲暇时徜徉在湖边,泛舟于碧波上,体会别致的情境。

根据居住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水景,灵活运用集中与分散两种布局形式。居住区原始地貌中若有天然湖泊、 池塘等,可以借以设计集中式的水面,对水面的形状适当调整,形成丰富的水体空间;居住区内若没有天然水体,可根据地势的变化分散设水,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设计若干小水面,各水面通过蜿蜒的溪流互相连通,通过水的来去流淌产生深邃藏幽的景致。

水景要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因为人具有亲水的心理,所以人们非常注重水空间诸多因素的完整体验观水、听水、闻水、 亲水并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水景中可以设计戏水池,适宜儿童接触的浅水面、水雾等活泼的水景元素。

四、居住区环境设施

居住环境的设施具有实用性的功能性,同时又具有观赏性,是居住环境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居住环境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儿童,儿童游乐设施在居住环境中占有一定比例,影响着环境景观的效果。儿童游乐设施必须结合儿童特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与智力开发,有利于儿童意志和性格锻炼,满足儿童活动的要求。

服务设施包括电话亭、邮筒、垃圾箱、自行车库和汽车库等。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其中有的设施成为环境景观的点缀,有的则带来景观上的不和谐,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加以处理。

居住环境的休息设施主要指露天的椅、凳,其造型要与环境中的其他设施统一设计,以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居住气氛。椅、凳的布置可与花坛、草地、大树、水池、亭、廊、通道相结合,有利于居民休息中观赏环境

五、景观小品

环境小品是小区居住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雕塑从大到小的题材范围很广,但都应具备形式美和内涵美的两大特征,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与人们保持内在的情感沟通。

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黏土、金属、石材、木材等。雕塑的表现形式千姿百态,有具象,有抽象,有立雕,有平雕,手法夸张变形,造型简洁生动。各类雕塑在居住环境中广泛存在,为居民生活凭添了无穷乐趣。

六、总结

总而言之,营造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园艺、建筑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拓展成重建其中的场所次序,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的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2

【关键词】 :景观园林;园林设计;空间艺术

1、园林空间的构成解析

山、水、建筑、植物是造园的四大要素,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作用,可以作为单独的欣赏对象,形成各自独特的空间,又可以融合成为一体,相辅相成地构成完美的园林艺术空间,呈现变化多端,丰富多采的景观效果。

1.1山体

山体以其庞大的体积和竖相的高度对空间起到明显的分割作用。明人计成在《园冶》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等17种形式,同时也表明了不同类型的筑山方式和不同的造山对不同空间的分割作用。

1.2水体

中国园林中水是最富有生气的造园要素,无水不活。在空间感上,人会自然的认为水面是一个独有的空间,因为无法跨越而产生的园林空间分隔。

1.3建筑

建筑空间的大小、对比、序列一般都是沿着一组庭院,由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交替运用而产生的。视觉上的虚实、明暗、黑白灰共同组成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节奏,形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空间独特的艺术气氛。

1.4植物

植物材料的造园功能,其中:“隐蔽园墙,拓展空间”;“笼罩景象,成荫投影”;“分隔联系,含蓄景深”;“装点山水,衬托建筑”,是对植物的空间作用概括和分析。

2、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原则

为保证景观园林设计具有良好的空间艺术效果,其设计需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景观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憩、休闲娱乐的场所,只有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考虑使用人群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等,所设计的景观园林功能才能得以正常发挥。生态健康原则,景观园林应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生态环境,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环保、舒适的场所。空间艺术性原则,艺术是环境设计中审美的直观体现,是设计师设计理念的表达,对于景观园林设计而言,空间艺术就是景观园林审美特征展现的直接载体,即景观园林设计只有具备空间艺术,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作品。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分析

3.1植物中的空间艺术

植物是景观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软元素,是景观园林绿化的必要元素。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植物设计中的运用,关键在于根据园林施工场地气候特征选用适宜的植物,并利用植物的基本特点,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对景观园林环境进行规划与打造。在我国景观园林设计中,选用最多的植物种类主要有水生植物、草本植物、常绿乔灌木、盆栽、竹子等。不同设计主题的景观园林需要选用不同的植物,如休闲娱乐、观赏类景观园林适宜栽种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盆栽等;纪念性景观园林适宜栽种常绿乔灌木松柏、竹子等,以渲染庄严尊重的气氛;庭院类景观园林常以高大灌木、乔杉等植物为主,营造出舒适的空间艺术效果;道路类景观园林适宜栽种颜色鲜艳的花卉,以营造安全、宽敞明亮的空间艺术效果。可见,不同设计主题景观园林选取不同类型植物,呈现出的空间艺术效果也不相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景观园林植物设计与空间艺术的运用需要因地制宜、因景观园林类型而异。

3.2地形方面

地形是整个园林设计的框架,能够直接影响到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我国疆域广阔,地理特征区位优势明显,这就代表在园林的空间设计当中我们需要面对的地形以及需要克服的难题都是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有很多利用天热地形优势打造出来的景观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比如重庆武陵天坑,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代表。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设计中借用地形的优势,不仅会降低我们的施工难度还会给我们的整体景又见作品增添新的活力。坡度较小的地势就应该设置成供市民休息的广场空间,可以在其中装点绿化设施,借助于地形的优势让市民对大自然有直接的接触。如果是坡度较大的地区,这样的地形是不适合游人活动的,尤其是在景观园林设计当中就需要借用地势营造出假山、流水的视觉效果,这样能够使游人感受到景观园林当中的压迫感,更容易将游人带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当中

3.3 水体方面

水是景观园林设计中最难以把控的因素,在整个设计环节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一元素那么一定会为作品增色,反之那么作品一定会被毁的一塌糊涂。在对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进行打造时,我们可以利用水的流动性打造出很多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就比如公园当中鱼塘的设置会在无形当中放大游人对整个公园的观景感受。

3.4植被方面

植物可以算作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软吐元素,是园林绿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利用植被的特点对景观园林进行装饰和点缀是植物应用在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应用通过不同的植物我们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就比如夏天用荷花装点景观,冬天用桂花点缀等等。松柏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压迫感,常用于纪念性的园林景观.而在普通的城市园林工程当中,我们一般采用高大的落叶乔木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感觉,而且这种植物应用在景观园林设计当中会让设计作品更有层次感.同时我们还可以很好的利用植被的覆盖,给人们营造出纳凉的区域 。

结束语

景观园林设计不仅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和城市的美观。对这一效果起关键性作用的则是空间艺术在其中的运用。为保证空间艺术运用的合理恰当,有必要对其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

[1]李文雯.关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J].美与时代(中),2015,02:111-112.

[2]王静.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08:161-162.

[3]武静.浅析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J].设计,2015,24:128-129.

篇3

众所周知,我国的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充分认清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和全民养老意识的薄弱性非常必要。在城市环境景观打造领域,加大对景观设施的适老化设计研究迫在眉睫。 

在当下,景观设计师们对老年人所需要的空间设施设计关注度不太高。很多的研究都是涉及到居家养老的室内设计适老化方面,公共空间中景观设施的适老化研究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从公共空间层面研究适老化的改造措施,将会把研究的视角放在老年人群较为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公共空间景观设施上,致力于研究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特点,以及对景观设施的具体需求,目的在于在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设计上更加突出适老化,达到改善老年人户外生活品质的目的。 

一、公共空间中老年人活动行为特征 

(一)生理特征 

人们进入老年,人体机能开始出现退化的趋势,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老年人的退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经系统退化:老年人的脑细胞在五十岁以后就已经呈现出退化的迹象,主要表现为认知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反应比较慢,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使他们在空间设施的使用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运动系统退化:因为运动神经以及肌肉细胞的退化,老年人的关节以及骨骼都处于退化的阶段,在生活中主要体现为活动的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耐力降低,而且极其容易疲劳,不能从事激烈的运动。 

3.免疫机能退化:这种能力的退化是众多能力退化的主要综合表现,从而导致了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也会导致健康情况有所下降,并感染疾病。 

综上所述,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在空间设计,尤其是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设计上一定要更加精心,景观设计师们要尽力打造安全的、适度的、便于操作的景观设施。 

(二)心理特征 

由于生理上的衰退所带来的问题,会使老年人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老年人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心理感受。 

1.失落感 

人们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的产生了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从而萌生出被冷落、忽视的失落感。 

2.孤独感 

因为老年人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生活的环境以及圈子变小,空闲的时间变多,这会使老年人产生落寞感。 

这些心理特征使得老年人在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设计上有着适老化的要求,营造一个促进交流,便于交流的公共空间环境变得非常必要。 

二、老年人基本活动空间及场所需求 

根据上文中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分析,适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满足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便利性等需求。 

(一)舒适性的要求。 

景观设施的舒适性主要体现在景观设施视觉美化功能和使用功能上。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景观设计除了要满足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绿化外,还需要在设施设计环节融入美学和人体工程学等概念。这些设施首先是要方便实用的,能和周遭的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的。比如在设施的设计上要有适度的、便于老年人操作的健身器材,舒适安全的场地,以及便于沟通与交流的空间。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景观场所中休息的设施必不可少,辅助站立、倚靠,易于入座、起身等细节都是休息设施必须具备的因素。 

(二)健康性的要求。 

景观设施的健康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以及设施建造时环保材料的选用上。景观设施要放置在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的地方,同时周围景观对外来噪音有一定的阻隔,通过硬质和软质材料的搭配使用,也避免设施在使用时产生的噪音。按环保要求选用材料,控制碳排放量,各种有害物质的释放量要符合国家标准,材料的耐候性也要达到预定的使用年限。 

(三)安全性与便利性的要求。 

安全性、便利性是人们能够舒适地享受公共空间的首要条件,老年人群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设施设计上提高这两个层面的设计标准。比如有高低落差的景观环境中,应全方位的考虑迂回的防滑缓坡道;一些公共卫生设施要考虑抓握杆、应急呼叫系统等。 

(四)可识别性与归属感的要求。 

有为数众多的老年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中,往往会出现方向感迷失等问题。因此,景观设施中的视觉导向系统尤为重要,清晰、易于识别的指示符号可以为老年人出游提供很大的帮助。另外,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噪觉上的刺激,也可以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环境所带来的方向感、空间感,从而增强老年使用者对景观环境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五)文化性的要求。 

对于老年人而言,对社会的参与感往往体现在文化性的需求上。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要体现出老年人对城市的记忆与体验,对社会普世价值的认同,使得整个空间充满适合于老年人活动的文化意蕴。 

三、公共空间中景观设施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设施 

老年人在景观环境中通常要接触到的交通设施有通道、台阶、平台、坡道等。交通设施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结合老年人的人体工学尺度以及运动强度合理设计。首先景观环境中应尽量做到人车分离;步行道路铺装材料应选择柔性软质和防滑材料;台阶和坡道的设置应相辅相成且角度适宜;在长距离通道中段应合理放置休息区域或休息平台,以降低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几率,达到方便老年人的出行的目的。 

(二)信息设施 

信息设施种类繁多,包括以传达视觉信息为主的视觉导视系统、以传递听觉信息为主的声音传播设施等。适老化设施设计具体涉及到的信息设施有指示牌、交通标示、信息终端、宣传栏、时钟、音响设备、紧急呼叫系统等。信息设施是公共空间中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老年人对此的依赖度相对较高。视觉导视系统要具备简洁、易读、易记、易识别的特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流线需要不同形态、尺度的导示设计。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设施设计上视觉冲击力要强、文字大而少、传递的信息要简单明了。 

(三)卫生设施 

在景观环境中,涉及到适老化设计的设施主要有:垃圾箱、饮水器、洗手器、公共厕所等。为方便老年人使用,所有的卫生设施都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活动半径作无障碍处理;都要考虑过度坡道、抓握杆等辅助设备;使用水、饮用水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水质净化要求。 

(四)休息设施 

景观中,椅、凳等休息类设施是老年人外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设施,最能在其中体现对老年人的人性关怀。休息设施通常设置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地方,在设施数量统筹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运动强度,避免长时间运动无处休息的情况发生。在设施形态上要符合60岁以上这个年龄阶段的人体工程学,由于老年人体形一般偏胖,臀宽比青年、中年时要大,坐具宽度应适当加大。再由于老年人普遍腿脚不是很灵活,坐具必须高矮适度。如果坐具太低,老年人坐下和站起时动作幅度增大,易出现重心不稳、摔倒的情况。坐具太高,则身体重量会集中至大腿部分,使血管受压,造成小腿肿胀。高度适中的坐具其坐面高度应在40厘米左右,这会使老年人坐起来更加方便舒适。 

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 空间 构图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54-01

一、空间概述

提到景观,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它的好坏都不能从绝对意义上划出一个界线,因为其中只要有了人的参与,就不可避免地体现着人的情感、美感和创作灵感。不论是林地、溪流,还是建筑、小品,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否则只是些毫无生机的创作元素,有如绘画中的笔墨,音乐中的大、小调,一旦失去了它们得以存在的背景,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空间便是通过人的活动,为人提供一个得以展示的舞台。

对空间的认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古希腊卫城的历史是城市化的历史,在人体尺度上是无与伦比的,空间具有高度完美的概括力,超脱一切社会问题,充满精神上的庄严性。古罗马是静态的空间,不论圆或方,都表现出规律性的对称,与相邻空间是绝对各自独立的,你可以欣赏它,但它仍以自身而存在。尽管在其内部,却无丝毫的包容感,表现出一种宏大、冷冰的姿态。而代表着中国古代综合艺术体最高水平的明清园林,则出于理学、政治的影响,在一种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完成总体到细节的不断完善,表现出的精微程度是汉唐人无法企及的,他们在逐步微缩的空间中经营着理想。空间的创造、表现正是有了这些种种姻缘附会,才显得极为丰富。

在景观设计中正是如此,除了考虑种植与视觉效果外,主要是考虑人如何使用的问题即考虑那个空着的部分。某些设计师总讲,“以人为本”,但不知如何去从景观设计中表现。有的设计师想让人使用某处绿地,只设计了一条路。人是可以在里面走的,但没有小的广场,没有小的坐区,人如何停留下来呢?这好比,老子所说的,只有墙而无窗的房子。相反,有的人设计了一个巨大宏伟的广场,空的很,没多少人使用,这也是不适当的。就象用一只水缸盛一小杯酒,人如何用?

二、组织空间的手段

任何景观设计的地段,它的实际空间面积总是有限的,而艺术意境则是无限的。景观设计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样、各具个性的景观和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首先就得意在笔先,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将整个地段空间分割为大景区、中景区、小景区乃至个体景观、微型景观。在这个逐层分割的序列中,每个空间单位应有其不同的主题、风格、特色和美,构成不同的意境单元――意境子系统,这才能满足人们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

在组织空间关系处理非常巧妙的当数颐和园。先说它的整体布局。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是十分突出而且明确的。在这条以佛香阁、排云殿为中轴线的外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的轴线。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有两条辅助轴线。两条轴线的安排具有两个意图:一、中轴线两侧由近及远逐渐减少建筑物的密度和体量,同时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二、以向中心而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过程来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强调建筑群体的严谨中寓于变化的意趣,同时也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度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佛香阁是中央建筑群的中心,倚山濒湖,当人在心情沉闷时。站在佛香阁上,心情会立刻开朗起来。还有画中游,任意选取一个方向,开始环望,映人你眼帘的都是一幅绝美的画面,没有一点瑕疵,“犹在画中游”应该就是这种感觉。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景观呢?它不是自然的,而是造园家把握了整个空间的组织关系。把每一处景点都安排的恰到好处,不漏不移,所以才会有此佳景。

篇5

关键词:自然景观元素;茶饮空间设计;应用;意境

茶文化自古以来就以高雅脱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茶饮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饮空间设计应贴近自然,营造一种古朴、开放、幽静的饮茶氛围,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彰显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从这方面来说,自然景观元素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与价值[1]。

1茶饮空间概述

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的早期茶空间主要以茶肆为主,到了唐宋,又出现了供人饮茶与休息的场所,称为茶馆,这时人们对茶饮空间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习惯,改变着人们的饮茶方式。而宋朝作为我国茶空间的兴盛时期,茶坊、茶馆等已经不单单具有餐饮功能,同时还是社交、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2]。经过历史的更替以及时代的变迁,茶空间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丰富的茶文化,还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功能更加丰富、多样,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活动的局限,在家居空间中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目前,国内外对茶饮空间并无明确的说法,然而,从以往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得出以下概念:广义上说,茶饮空间主要是指所有与围绕茶进行的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而从狭义范围来讲,茶饮空间则是指当前人类生活中为人所用的与茶相关的空间,即能够供人使用、观赏、理解茶文化、满足消费者之于“茶”的需求、满足与茶相关活动的空间环境[3]。近年来,我国的茶饮空间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人性化的特征,这也使茶饮空间有了更多不同的解释与外延。

2茶饮空间设计的意义

2.1茶饮空间的功能性

现代社会的饮茶活动,更多的是享受茶文化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感。茶饮空间的合理设计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意境,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实际上当前的茶饮空间不仅仅是提供饮茶服务,在饮茶之余,也强化了休闲、商业洽谈以及购物等功能。茶饮空间意境的营造能够刺激人们去想起这些原本由自己提出的需求,进而使这些功能真正地在茶空间中运转。在商业活动中,茶饮空间的意境营造与人们的消费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良好的意境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进而对产品产生好感,刺激消费需求,这也是为双方提供优质平台的潜在因素。另外,从茶饮空间本身考虑,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的感官与精神享受,更要弥补功能空间的不足,满足饮茶者全方位需要,完善的茶空间环境一般包括提供服务的门厅、展示区、茶艺表演区卫生间等功能空间,同时要在各个功能空间里营造出合适的空间氛围,缜密而忠实地呈现出空间的整体意境[4]。

2.2茶饮空间的文化性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繁荣与兴盛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抒写了灿烂的一笔。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的茶文化逐渐黯淡,尤其是青年一代对茶文化了解甚少,这极大地限制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引起社会各界对茶文化的关注,使这一古老文化在新时期得到有效继承与发展[5]。茶饮空间是茶文化最直接、具体的载体,对茶饮空间环境的营造有利于提升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使茶文化在当今时代体现其独特的价值。2.3茶饮空间的审美性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茶饮空间的意境营造也更加灵活多样,不仅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茶文化特征,而且充分满足了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不论是内外部的协调还是茶饮空间自身的意蕴塑造,都融入了变化与统一、对比协调以及韵律等设计手法,精准地对茶饮空间进行有效分析,然后就整体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人流走向等方面作出了科学的布局设计。另外,茶饮设计的室内装饰的选择、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把握以及肌理整合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茶空间营造出和谐、幽静、曼妙的饮茶意境,使客户在饮茶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来自茶本身的美,更能够陶醉于茶饮空间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审美体验。

3自然景观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3.1天然植物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而同时也伴随着环境质量的下降的问题,对此,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强调绿色生活,这不仅仅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策略,也是人们对优雅生活的实际需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功能,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室内装饰材料,它不仅能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而且具有观赏性,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尤其是在茶饮空间设计中,更能够营造一种幽雅、宁静的意境氛围,吸引广大消费者。一般情况下,在对茶饮空间进行设计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内到外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茶饮空间的入口以及窗户位置可以放置一些植物,在建筑的门廊上部以及墙面部分则可以采用绿色装饰品,营造一种幽雅的意境。通常,为达到内外部景观的完美统一,还融入了盆景的元素,这能够体现出茶饮空间的生态性特征。在室外的空间中,往往会利用天然植物作为分割,使组织空间达到良好的审美效果。对于大面积的茶饮空间,可以利用植物屏风、花池等对空间进行点缀,不仅能够使空间功能得以有效的区分,而且保持了整体的开敞性与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另外,在通道走廊地区摆放盆栽植物,也能够起到指示路线的作用,为客户营造一个幽雅的茶饮环境。

3.2山石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我国园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堆山叠石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茶饮空间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地应用。我国的茶饮空间叠石设计大多是借鉴日式山水庭院,体现了不同的茶饮主题。大部分茶饮空间注重营造禅意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的佛教文化,在这种意境下,饮茶者凝神静气,别有一番情 致。另外不同的区域环境,茶饮空间环境设计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公共区域如酒店、宾馆,可以在大厅内设计叠山空间,然后再与流水、草木相配,这种微观景物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极富生动性与趣味性。在一些靠近角度的位置,则可以采用碎石、花木搭配,营造出真实、自然的空间环境,使茶饮环境更加活泼、充满生机。

3.3水景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水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除了能在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外,还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也是我国室外环境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元素。在茶饮空间的设计中,引入水景,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视觉与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使人们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享受该环境带来的乐趣。现代的大多数娱乐场所都设置了水景,主要包括动水与静水两种形式[6]。西方国家常用喷泉、瀑布等形式来对建筑环境进行点缀、美化,而我国现代空间设计多采用大面积的静水,视野更加开阔,营造出以静制动的韵味,这也正符合茶饮的意境要求。通常,在茶饮空间设计中多引进溪水,水景环境与茶饮文化实现了有机统一,使人们仿佛回归自然,从中感受到饮茶的乐趣。

3.4室内外材料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茶饮文化与生态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饮茶体现的是一种生态、幽雅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对茶饮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大多数设计师往往将室外的天然材料引入其中,比如在茶饮空间设计中采用青砖、卵石等,这些材料来源于自然,能够营造出质朴、纯真的环境氛围。除此之外,茶饮空间的内部环境设计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麦穗、竹子、石器等元素信手拈来,将其融入茶饮环境中,不仅符合我国现代装饰的生态要求,而且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茶饮空间设计的文化品位[7]。在茶饮空间设计中,也存在室内元素向室外引出的情况,室内元素多指家具、灯具等,其在室外的有效规划设计也是我国空间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8]。比如在室外茶饮空间设计中,为了营造美的意境,可以利用灯具元素,将其串联,经过科学设计应用到室外环境中。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灯光的不同颜色与强度,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意境,使客户获得丰富的饮茶与审美体验。

4结束语

作为现代设计元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与茶饮空间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科学的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绿色、幽雅、曼妙的环境氛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茶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前,自然景观元素在室内茶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元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发挥其在茶饮空间设计中的优越性,这在当今社会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燕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国栋.茶馆及其社会空间[J].研究,2014(6):100-107.

[2]王小乐.室内外景观元素融合在仰山禅茶体验区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4(1):76-77,96.

[3]黄晋云,徐亮.浅谈信阳茶文化影响下的餐饮空间设计(上篇)[J].大众文艺,2015(20):95-96.

[4]罗宏.茶叶初传时期吐蕃人对茶的认识及利用[J].研究,2013,(2):66-73.

[5]郑苛,赖钟雄,孙云.竹器在茶室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5):48-52.

篇6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因此在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更多的引入自然景观,自然因素可以调节环境气氛,增加生命的元素。绿色、水和阳光装点着整个商业空间,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空间品质。美化商业空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如果树是非常合适并且管理到位,他们会比其他的装饰更有感染力。在室内和城市的树木是有许多贡献的,如提供氧气和带来清凉,绿色是带给人的心理和谐与和平的颜色。在交通功能,如果在人行道或街道的树木中间,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分离的人和汽车,可以保护行人安全。许多欧洲的道路都有以树木分隔的停车场,供人们使用的。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树间距应适度。如果植树的本意是为了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效应,则它们与道路和公路之间,与路灯之间就要有一定的距离和层次,如果植树的目的是为了人步行时遮阳,那么树的距离必须足够接近。小间距可以很容易形成分割的效果,树荫可以通过不同的间距控制。沿着一排树走,人们都希望能看见自己前面一两棵树之间的东西,但同时又要知道自己就是在沿着一条线走,前方的树形成了清楚的界定。

2.夜间照明

对于城市商业空间研究来说,夜间照明是一个较为庞杂的、需要照明方面专业技术的研究内容。根据夜间照明的不同功能,用功能性照明质量、广告灯饰补充照明质量、景观性照明质量三个方面来评述城市商业空间的夜间照明的质量。(1)功能性照明质量指照明系统满足使用者夜间能看见路面、辨别方向和周边环境的质量。现代城市与乡村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城市中人们的活动在时间上可以延续到夜间,甚至深夜。人们根据自己意愿活动时间的增加,意味着人类生命的延长。城市夜间活动在发展城市商业经济、营造城市商业特色、增强城市吸引力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功能性夜间照明需满足城市夜间商业活动的需要。同时,夜间照明的意义还在于可以避免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其理论依据是照明可以增加空间的监视效果。(2)广告灯饰补充照明质量是指城市中大量的灯箱广告、投射广告、霓红灯广告招牌寺在传递商业信息的同时,也在城市夜间照明上形成一定的补充和特色。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广告灯饰补充照明是形成商业空间特色的重要因素。(3)景观性照明质量指从塑造城市夜间景观出发的夜间照明的质量。这类照明在形成城市特色上具有突出的作用,典型的例子是步行商业街的夜间照明。广义地说,景观性夜间照明包括所有夜间照明。狭义的景观照明指主要为塑造城市夜间景观的照明。一般包括轮廓线照明、建筑物(以标志性建筑为主)照明、绿化照明、公共空间设施照明以及其他具有景观特色的环境照明等。夜间景观照明的目的是突出所照射物的形态特色。

3.地面设计

设计师往往会注重地板材质和地板形式。地板是非常昂贵的,只有在极少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与众不同。高迪的六边蓝灰色的设计是非常漂亮的一个特殊造型,再比如纽约街道的第五大道的石头地板上的沥青路面设计和波多黎各的蓝圈设计。然而,这些特殊的地板需要定期维护,也应充分考虑到采购,存储和备用等特殊的环节。

4.商店、门面及广告管理

在商业空间中有许多商店,标志,广告,如管理不严,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混乱的视觉污染,影响到商业空间的整体形象。这个装饰的基本原则是店面装修设计是不允许的影响周围的商店,施工后不允许对整体建筑和新的景观产生影响,门面则是不应改变自然的层次结构;力争高标准;改变门窗和垂直强调遵守建筑设计标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以适应特殊的建筑和景观的门面是可以接受的,应尽量保持店原始设计,避免替代品的使用。

5.动态景观光影的变化

篇7

关键词:经济管理;控制;造价;交通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与控制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19日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现在正在大幅度的加快,相应的城市的交通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现阶段不但需要考虑到经济的相关指标,还需要符合城市交通适应的相关要求。交通工程建设中的成本控制上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造价的审核方面也应该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论证,同时需要监督审计部门做好工作;合同的管理上应该要重视整个过程的合同管理与风险的把握和防范控制。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过程里做好以上面的工作,才可以让交通工程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一、经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通常的情况下,经济管理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合称。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为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因此人们可以使用互联网的信息进行传递做出科学的经济管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交通工程有着一些特点如建设的地点比较分散、分布的地区非常的广泛等,因此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重点是要突出管理的方式必须要做到科学与先进的特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的成本,确保各个工作都可以有序地顺利开展,快速地达到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目标。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经济管理系统存在不足

(一)大众对交通经济的管理政策参与程度很低。在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系统中,大众的相关利益与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紧密相关的,所以大众的参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经过大众对城市的交通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地为城市交通的管理提供一些有价值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对于城市交通朝着健康顺利的方向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不过现阶段中国的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的参与程度上还是远不如西方国家,中国人民群众的参与率非常低。中国的很多城市基本上都是以座谈会的形式走一个过场,这样的参与模式绝对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用在政策的制定上,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城市交通的经济管理有序的发展和进步。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城市交通的经济发展意见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交通的经济管理的渠道是非常的单一的,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的了解具体怎样参与到城市的交通经济管理中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交通经济健康的进步和发展的步伐,不能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交通建设的热情点燃。还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是可以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缺少参与到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制定的想法,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城市交通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缺少科学和民主特性。它们一起造成了城市交通经济管理制定的相关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政策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到最后还要再进一步的进行修改,不但浪费时间,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它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城市交通经济管理的顺畅和合理运行。

(二)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成本的掌控。交通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投资成本的掌控一直存在于交通工程建设的全部阶段,它主要包括了在交通工程建设的计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的各个阶段上。在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每个小环节的失误都将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成本掌控方面的问题。大家需要确保在交通工程施工以前,就对整体的工程成本有一个准确的预算,把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个方面在投资上的问题都要进行详细的细化,真正做到使资源尽量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不断提升工程资金的使用率,为未来进行工程建设的资金正常周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确保工程施工建设万无一失。

在进行掌控投资成本的过程中,企业的负责人应该对工程建设生产消耗的人力、物力及时地做好统计和核算工作,进行严格的掌控和监管机制,如果发现发生了错误,必须及时地纠正和改进,确保交通工程建设的目标可以顺利地实现。在成本的具体运营过程中,对待突发事件要做好相关的应对和解决方案。

(三)做好交通工程造价审核工作。业主单位在进行招标以前需要及时将造价与审核工作做好,交通工程造价的控制一直存在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所以在交通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及时地做好造价审核的相关工作。首先,在进行交通工程项目的投资环节,业主对交通工程的造价管理掌握的主要方面应该是进行工程项目的决定之前的相关工作,根据市场的相关要求以及预先的规划,及时做好交通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其次,在交通工程的设计环节。交通工程的设计是掌握和控制交通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同时它也是处理经济和技术的主要因素,在整个交通工程的建设上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再次,在广大业主招投标环节上,需要建立交通工程招投标相关的制度。在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使用施工企业以前的竞争会有效地对交通工程的造价做到合理的控制。

三、交通工程合同管理应实现规范化

(一)要严格审查企业的资质与资格。在进行招标之前,业主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这样可以保证合同可以顺利的进行和自己的利益安全。合同审核的内容包括:项目是不是满足合同写明的条件、合同的相关条款是不是清晰和没有异议、合同的内容是不是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交通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还有企业的等级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合同的签署是不是具有完善的手续,等等。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业主单位在进行工程的招标过程中还应该对施工企业的企业信誉、资格审查、企业的公司资金实力以及履行条约的能力都要进一步做好审查工作。

(二)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到合理的管理。近年来,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发展和完善,像《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在合同的管理方面还有工程的招标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需要遵守的要求。因此,广大的业主单位在签订合同以前,一定要认真阅读签订合同的具体文本内容和国家颁布的法律,将工程的特点以及业主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要做出必要的解释,以防出现一些歧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签订合同的具体条款的要求是全面和明确,这样可以保护双方各自的利益。

(三)业主单位签订合同要做到合同履行的规范。合同的履行在交通工程的合同管理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各自的利益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合同是进行协调还有处理双方关系的保障和中介,它也是工程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的保障。另外,业主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合同做好有效的监督工作,在涉及到项目工程量上的加减,变更等信息需要做好及时的确认,对于违反签订合同规定的行为要进行认真的检查,让合同的管理慢慢地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业主单位需要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作人员应该到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还有相关的设备是不是满足相关的要求做详细的分析,对于材料的运输过程,也必须做到定期的检查,以保证供应商可以及时地提供质量优良的产品。

四、总结

新的时期对交通工程建设的经济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交通工程的建设过程里,应该持续的强化对投资,施工的质量还有工程的进展做到严格的控制,这样才会把交通工程的造价还有施工的质量进行显著的控制,这将会推进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取得快速的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交通工程的建设企业应该要持续的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地让自身的努力不停地进行完善和发展,变革经济的管理方式,充分满通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要求和安全上的确保,最大程度地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古.现代信息管理在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蒋国祥.如何进一步完养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科技博览,2010.

[3]许丽,李迁,姜天鹏.大型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分析与实践[J].建筑安全,2006.

篇8

作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之后,河南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指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抢占了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关系河南发展全局和前途命运,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一招”。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推动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抓好了实验区建设就抓住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关键的环节。

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的关键性意义,集中体现于“战略突破口”和“战略制高点”。本文谨作简要解析,为读者朋友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内涵实质提供参考。

一、建设实验区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打开了战略突破口-抢占了战略制高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大地拓展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空间。但中原经济区建设涵盖方方面面,要顺利实现国家赋予的宏伟目标任务,必须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同时,选择一个战略突破口,培育打造一个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未来发展趋势、能够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综合性开放开发平台,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形成发展先导区,支撑、引领、带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梯次展开。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敏锐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持续深化,航空运输正在成为继铁路运输、内河航运、海运、公路运输四种运输方式之后的“第五冲击波”,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服务作用日益突出,在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航空港经济,日渐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顺应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立足我省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战略构想,着力围绕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以郑州航空港为主体,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综合带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国家批复实验区发展规划,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开了战略突破口、创造了综合性抓手和载体平台,必将有力推动河南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

二、建设实验区为河南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开了战略突破口。抢占了战略制高点。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关键在转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同全国一样面临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尤其是粮食比重大、比较效益低;工业大而不强,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初级加工比重偏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3.8%;服务业发展滞后,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较高。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均耕地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7.7%,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石油已消耗2/3,天然气已消耗一半以上,铝土矿只能满足开发需求10余年,煤炭资源也由净流出变为净输入。面对严峻形势和挑战,河南必须按照党的十要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尽快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和始终绕不过去的坎儿。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通过积极搭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窗口,大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等产业,来吸引高端的研发、总部经济、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化服务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集中布局,带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这无疑是河南面向全球配置利用高端生产要素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难得良机和战略选择。

三、建设实验区为河南扩大开放、借力发展打开了战略突破口,抢占了战略制高点。对外开放是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无论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都依赖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础,而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或者解决起来太慢,必须坚持开放带动主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全面融入全球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破除瓶颈、借力发展。同时,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必须克服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制约。承担着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使命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为河南创造一个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全新战略平台,有效缩小内陆地区在交通物流方面与沿海的差距,为海内外客商便捷利用全球市场和资源,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内陆地区战略布局创造良好条件。从这一角度看,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无疑是河南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王牌”、新高地,必将带动加快河南开放发展的步伐。

四、建设实验区为河南提升区域竞争力打开了战略突破口。抢占了战略制高点。区域竞争力是决胜未来的关键。近年来,河南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情况下,着眼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做了大量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比如狠抓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省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等科学发展载体,“筑巢引凤”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狠抓劳动力技能培训等等,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陆续获批实施,全国各地竞相发展、势头迅猛,河南面临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河南作为全国经济大省,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比不上东部地区,在资源禀赋上比不上西部地区,在引进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方面与东部、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及省会城市相比也不占上风,综合竞争力并不够强。只有创造新的机遇、抢占竞争制高点,才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后来居上、赢得先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美国孟菲斯机场、法国戴高乐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周边区域等世界航空港经济发展成功典范的实践证明,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能够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集群,培育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能力的航空港经济区,极大地提升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专家们预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规划建设,将会引领河南省尤其是郑州市占据全球化时展的战略新高地,跃上发展的新台阶,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和提升意义非常重大。

五、建设实验区为河南深化改革创新打开了战略突破口,抢占了战略制高点。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破除瓶颈制约、化解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建设实验区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关键在于创新,因为它不同于我们以往的任何一项城市建设,也决不是传统工业、农业或者服务业发展模式的简单重复,需要壮士扼腕、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革除以往粗放式发展的弊病,尤其是要大力推进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体制机制创新。正因如此,实验区发展规划不仅是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经济的规划,也是体现改革创新的规划,突出了实验和创新功能,对涉及试验区建设的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方面都提出了先行先试要求,是河南率先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改革发展转型攻坚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实验田和示范平台。可以说,建设实验区的过程,是全省干部思想观念的一次洗礼机遇,必将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促进全省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篇9

关键词:景观设计;机器依赖;行为互动体验;游览休憩

1从人类生活的现状分析景观设计的方向

1.1从人类生活的现状分析

1.1.1综合病症多。人们在信息化、自动化、电脑化、全球化的多重压力下有着许多健康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每天在电脑跟前的人容易患上眼疾和视觉有关的疾病,很多音乐播放器使用耳塞产生听觉方面的疾病,久居空调室内容易得空调综合症,频繁使用手机有损颈椎、眼部和手关节等一系列的健康隐患,至少从目前看来这些问题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要困扰我们很久。

1.1.2休闲时间少。除去工作和睡觉,休闲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的中国百姓,眼下几乎占1/4,休闲时间只有1~2小时的人超过20%,还有将近10%的人一点休闲时间都没有。

1.2景观设计的方向转变

综合上述原因,景观的设计方向不单要满足于视觉的需求和局限于营造周围环境的舒适度,还要注重景观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让人们真正参与到景观中来,要向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发展。

1.3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的预期目标

基于中国人现在休闲时间的短暂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去休闲放松?如何利用休憩空间的设计把人们从机器的牢笼中暂时解救出来?如何从景观设计遵从人的习惯转变到景观设计改变人的习惯上来?

通过“摸”景,把手解放出来,不再时刻拿着手机;通过“听”景,把耳朵解放出来,不再戴耳塞;通过“闻”景,把鼻子解放出来,缓解空气不流通带来的各种不适感;通过‘(触”景,把四肢解放出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感等一些列的转变。

2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要解决以上各种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是人们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习惯,必须要深入研究人的行为和景观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行动去触动人的思想,把无形的感官转化成有形的作品,潜移默化改变人们的传统思路,达到设计的目的。

2.1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研究方法

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通过景观设计来达到其主要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把空间中每一样设计元素都和游戏结合起来,同时再配以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让这种游憩空间产生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以达到和人们互动的目的,把人们带入整个环境当中,放松心情,达到真正休闲的目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道路在景观设计中有指示性的功能,通过平直来引导方向,通过弯曲来分流,并且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形式。宽窄不一,曲直相济,反而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与休闲、停留、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道路如果能和迷宫相结合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并且利用高科技能使这个迷宫随时变化,变化不同的方位,将能大大增加趣味性。

2.2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实施方案

空间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大型住宅社区、医院、疗养院等,大多数人们会选择较长的连续时间段来休闲放松;而在办公比较集中的写字楼、CBD区域,是以脑力工作者为主的工作人员,眼睛疲劳,长期久坐,这类人群只能利用短暂的午休或者下午茶的时间来休闲放松;还有一种就是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大型商业区,各种职业的人都有,并且大部分人都是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步行运动,所以这类人是靠静止休息的方式来放松;再有就是在高新工业园区,大型工厂比较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占一部分,这类人群的休闲方式是动静结合的。

3多感官互动的趣味性游憩空间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10

关键字: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空间设计

1.相关概念界定

1.1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彭一刚)[1]。植物空间的打造是以自然植物为主体,通过艺术构图的布局手法,为了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使得人们能够在这种植物环境下游乐和观赏。1.2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带状滨水公园是其组成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城市带状公园的类型。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在本文中定义为:沿着城市的海滨、内河、湖滨等水系的两侧或在城市某一水系一侧建设有特殊狭长形态的公园绿地[2]。1.3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植物是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环境需求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中,合理运用植物的比例、质感、色彩、尺度及时间变化等特性,选取各类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的植物空间,为创造一种适宜人生活的环境。

2.国内外研究进展

2.1植物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2.1.1植物种植的历史溯源《旧约圣经•创世纪》一书中的伊甸园,是宗教理想对于植物的种植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范例。早在所罗门时代,就已经有很多芳香植物被栽植在庭院里。在《传道书》一书中就记载了所罗门兴建葡萄园、开辟园圃、种植果树、开采水池以浇灌生长中的果木的事迹。古希腊时期树木是人们的崇拜对象,树木在人们心里有着神圣的情怀。在提奥弗拉斯特所著的《植物的研究》一书中,一共记录了480种不同的植物。先秦时期《诗经》中提到的花草多达132种,战国时期屈原的诗歌中也描述了许多植物,南北朝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按己知植物的形态分为菜、果、草、木、米食5类。2.1.2植物空间设计理论南希A•莱斯辛斯基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提出把植物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来运用以此来丰富外部空间的设计,她还指出了种植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外形、群植、质感、色彩[3]。威廉•罗宾逊在其《树木与花园》一书中,着重提出在植物空间设计中植物的色彩是必不可忽视的,特别是植物的季相更替。在《野生花园》中强调在营造自然野趣的植物空间时,应选取符合本土环境的花卉和植物,同时运用自然群落式进行植物配置[4]。在《西方现代景观植栽设计》中,细致的讲解了植物空间,并将其分成墙体、顶棚和地面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提出空间设计中种植设计应作为重要元素考虑[5]。苏雪痕编著的《植物造景》中提到应用各类植物来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满足植物与环境协调与适宜,并且通过艺术构图的原理,呈现植物本身的形式美及其营造的意境美[6]。王晓俊提出利用植物材料组织可形成不同的空间,如围合的空间,增加向心和焦点的作用;由顶和地两个空间层类构成的空透空间;带状过渡空间。樊俊喜、李冬梅、赵爱华、胡海燕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中阐述,运用植物自身的特征和合理的配置营造空间的分隔、对比、穿插流通和深度表现,进行园林空间景观的布局分析[7]。2.2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发展进程王建国、吕志鹏(2001)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与开发,在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问题的缘起、内在动因和新的发展机遇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以较大的篇幅叙述了近年来滨水区建设的实践和发展趋势[8]。张钰雯、宣伟阳通过对活动特征、公园边界状态、交通方式、公共设施和公园文化特色等方面,研究其对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空间效用的影响。刘莹在《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中探讨了在设计理念和历史经验的指导下归纳与形成的滨水区设计原则和空间要素。在《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一书中李慧、闭瑞金、陈凯、吴玉华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绿带区、河岸区和河面区。分别阐述滨水区的三个区域里植物营造空间的类型和方法[9]。2.3现代植物空间设计的趋向现代植物空间设计引入了植物学、园艺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意味着风景园林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植物空间设计方法改变。生态园林是指所有植物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多结构、多功能、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和模仿自然的生境而创造的植物空间。生态系统观念指导下的植物空间设计,应注重乡土植物的大量使用,有利于反映当地真实的季相景观,同时要关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两个层面。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书中指出,从宏观层面指出了生态设计的这一新的思路,使植物景观设计从植物自身利用到设计形式都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成功的案例是上海后滩公园和马德里滨水带状公园。赵鑫、吕文博在《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一书中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出发,研究了人的行为与植物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10]。孔强、李小兰在《城市滨水区带状绿地近自然植物群落营建探析》介绍了景观游憩型滨水绿地和生态修复型滨水绿地的特征和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杨峰在《园林植物空间层类分析》中将植物按形态空间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植物空间进行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层类之间组合形成的种植搭配规律进行描述。李雄在《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论文中从空间形态的三种类型、三种限定要素和多种构成方式等方面论述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特征。叙述了植物空间的感知与意向过程,和植物空间之间的组合构成的六种结构方式。李伟强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中对于同一园林植物空间,观赏视距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时,合理设置不同空间,使游人在行走中看到变化的景观空间,以这一原则创造出多重景观的植物空间[11]。朱建宁提出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摆脱只重视植物品种多层次的摆放,而且要走出表现植物个体美这一观念的局限。提倡把植物设计的重点放在其形成的空间上,同时在设计植物群落和整体景观效果的时应体现一定的地域特色。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国内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实际建设起步晚,借鉴在国外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建设的成果居多,推进适宜我国社会现状的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建设实践意义重大。二、尽管国内外已有诸多植物空间设计方面的的理论著作,但是对于如何总结现代植物空间设计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城市带状滨水公园实践中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三、目前基于现状调查而进行的建设较少,对于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建设仅仅停留在理论指导和模仿借鉴方面,未深入结合区域实践进行设计,特别是结合城市带状滨水公园、人的感受和现代植物空间设计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目前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研究趋近完善,同时也将给我国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提供符合区域特征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建设实施指南。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张俊玲,史美佳.城市滨水带状公园特征与功能分析[J].山西建筑,2012,32:229-230.

[3]南希A.莱斯辛斯基.卓丽环译.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4.

[4]张蕾.十九世纪末自然式花园设计的代表作:威廉•罗宾逊的《野生花园》[J].中国园林,2013,10:100-104.

[5]陈英瑾,赵仲贵.西方现代景观植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7]赵爱华,李冬梅,胡海燕,樊俊喜.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一138

[8]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07:41-46.

[9]陈凯,吴玉华,李慧,闭瑞金.植物在滨水景观中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J].广西热带农业,2010,04:58-61.

[10]赵鑫,吕文博.环境行为学在植物景观营造中的应用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