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技术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天技术研究

篇1

[关键词]航天飞行器;控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71-01

1 前言

空间技术是世界上最尖端技术的科学和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太空强国和工人提供免费获得高度关注和发展空间,提高技术,如空间控制,实现在天地之间,各种先进技术研究项目,新概念的空间太空强国的发展规划,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参与航天飞机,本文主要指火箭进入太空,空间,和这种飞机参与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困难飞机控制,先进的、基本的、全面的、已经成为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航天工业的未来发展。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阿波罗”载人航天计划的时代。近几十年来,还被美国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五个核心技术之一。

2 航天飞行器控制领域前沿问题与挑战

2.1 可靠进入空间的控制前沿问题与挑战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运载火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4种不同型号的“”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虽然我国运载火箭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在世界商用航天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且通过了高密度发射的考核,控制技术得到了充分验证,但是与国外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1)运载火箭应对故障的能力不足:由非灾难性故障而导致发射任务难以顺利完成或失败,而这些故障往往可以通过理论方法来克服,需要具备能够采用诊断和预测的方法进行系统故障的监控、检测、隔离,能够评估系统故障的影响并为任务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对设备的维护和更换提供指导性建议.

2)火箭发射成本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运载火箭与国外相比,入轨精度处于同一个量级甚至更高,但现役运载火箭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同时也暴露出运载能力不足、发射准备周期长、任务适应性差的缺点,难以满足高效率、多样化的航天发射和空间运输需求.

3)对任务的适应能力存在不足:火箭对发射零时的要求较高,现有方法不具备对发射时间敏感任务的适应性.控制系统是运载火箭的神经中枢,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运载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制导与控制理论方法的革新来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经济性.同时,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也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2 空天飞行器的控制前沿问题与挑战

空天飞行器集航空、航天技术于一身,兼有航空器和航天器的特点与功能,既可以像普通飞机一样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又可以在近空间稀薄大气层内作高超声速巡航飞行,还可以穿过大气层进入轨道运行.归纳起来空天飞行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任务维数多:主要包括在轨运行、再入返回两类任务,在轨飞行任务包括初态建立、轨道机动、轨道维持、高精度对地观测、在轨稳定运行等任务模式,是迄今最为复杂的一类飞行器.

2)飞行状态跨度大:飞行空域跨越几百公里地球轨道至地球表面,速度跨越水平着陆低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在轨飞行时间达到200天以上,再入返回时间约3000s左右,经历的环境温度从零下几十度到1000度以上.

3)飞行环境恶劣:跨越纯空间、稀薄流区和稠密大气层,经历空间辐照、高低温、气动热等复杂环境.

4)动力学特性复杂:包括轨道动力学和再入动力学,为适应不同飞行环境,配备了RCS(Reactioncontrol system)和多操纵舛舵,如体襟翼、升降舵、V形垂尾、阻力板等,姿控系统结构复杂,且多气动舵结构导致姿控系统存在多维强耦合特性.

5)升力式返回模式:出于任务需要和时间限制,空天飞行器再入模式与飞船完全不同,它采用升力式再入模式,从轨道快速返回,利用高升力体外形在临近空间长时间非惯性、大范围横向机动飞行.

3 航天飞行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基于国际空间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技术,进一步发展我国一方面缩短交付系统的未来发展和世界先进航空航天汽车技术差距;另一方面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空间载波系统本身,促进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空间。进入太空的发展趋势是升高的自,可靠性高、重复使用、低成本方向发展。空间对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发新的太空武器迫在眉睫,太空飞行控制可靠性高、精度高、适应性强、自主飞行的特点,快速的响应,断层重建任务飞行的能力,可以满足未来空间操作,天地之间复杂的任务要求。太空飞行控制技术在我国应该在以下解决方法:

3.1 加强进入空间、空中飞行控制基础理论研究

尽管美国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NASA不仅仅是满意,仍颇具影响力的“先进制导控制技术”的研究计划,持续改进的传统方法,支持控制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应该在中国的重大前沿需求,制定相应的“工艺先进的指导和控制项目”的主要研究计划,吸引国内单位和研发团队开展研究。例如,注意工艺创新布局引起的多学科交叉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创新、多样性、混合、异构控制功能的飞机控制新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关注在信息化环境中,原本独立的飞机控制,计算和通信、控制、决策和管理的集成趋势带来的新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3.2 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

HTV-2两次失败强调跨学科的问题。首先在于气动力和控制问题:飞行HTV-2偏航角的偏航角大于预先设计,和耦合的滚动操作,飞机在滚动方向;二是气动加热和材料问题:严重的气动加热使身体材料剥落,气压变化。和新需求、新布局,新未来飞机控制功能使空气动力学、结构、电厂越来越近,飞行控制耦合电厂不仅提供动力,也有重要的控制功能,不同的控制功能之间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多轴控制力矩引起高度耦合,我们应加强多学科交叉设计方法的研究,并积极探索多学科联合,协同设计研究和开发模式,如开展全面的产品设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浅析航天飞行器控制技术[J].中国航天,2013.

篇2

关键词: 机器视觉;机械手;精定位;图像识别

中图分类号:TB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042-01

0 引言

飞航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与之相关的技术中,对其运输和装填等辅助设备研究较少,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其作战机动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性。本文以某型号飞航弹研制的地面装运分系统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飞航弹半自动化装填系统中涉及的装填定位技术。

飞航弹装填过程中涉及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单目立体视觉技术,其中,应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实现飞航弹装填的初定位,利用单目视觉技术实现飞航弹装填的5自由度精定位。

1 系统动作执行机构

飞航弹装填设备中的机械臂和机械手是设备的动作执行机构,其可完成若机械臂长为7500mm,主臂回转误差为1′,由此引起的机械手的定位误差将为4.5mm,若再考虑重力变形,此误差将更大。而装填过程中要求定位误差小于3mm,在此种状态下,即使操作过程中反复对机械臂进行调整也难以达到定位精度要求。若提高主臂回转精度,对机械加工精度,系统刚度都会提出苛刻的要求。系统结合精密仪器设计中的误差补偿理论,采用初定位与微调整相结合的二级结构形式,即机械臂回转误差通过机械手的精调整进行补偿,解决了目前大型机械手臂由于机构间隙、动作惯性、载荷变形等引起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机械手的运动自由度分析如图1所示,它主要可以完成绕4号轴的俯仰动作、绕3号轴的回转动作、分别沿1号和2号轴的直线位移动作和绕5号轴的横滚动作。

机械手的结构由其功能决定,它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在初定位的基础之上调整到准确的工作位置后对弹药进行抓取和装填工作。这样一来,就要求机械手能够实现水平面的二维位置调整、垂直高度调整、俯仰及旋转等操作,而夹持动作则建立在上述5个自由度运动的基础之上。为方便起见,建立一个5自由度平台来描述机械手的动作。

图1 五自由度机械手模型

飞航弹装填过程中,机械手的动作实质是使其与飞航弹或定位目标的对准问题,即机械手坐标系与目标坐标系匹配的问题,系统中机械手的位置及姿态是通过机械手各关节处的传感器获取。系统采用绝对式轴角编码器作为各关节角位移的反馈元件;采用同步齿形带带动轴角编码器转动,将同步带的线位移转换为轴角编码器的角位移,实现了机械臂伸缩位移的测量。

2 飞航弹姿态定位

飞航弹位姿的测量是系统重点解决的问题,结合上述机械手的初动作和精动作规划,对飞航弹位姿确定亦分初、精两级测定。在初定位过程中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来实现飞航弹轴线在俯仰、旋转及机翼翻滚2个角位移及其在空间坐标系下的3个直线位移共5个自由度的识别与定位。并需解决的图像获取、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空间位置重建等问题。

2.1 初始定位

系统需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增强、滤波、边缘提取等方面处理。通过实验结果比对,确定了在飞航弹上贴涂特征点,并通过识别特征点的方式确定飞航弹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系统采用的特征点为同心圆环,并在圆环中涂黑。通过分析,该特征点对比度好,特征提取过程中算法简单,速度快,能满足机械手装填的实时测量与控制的要求。特征点匹配的问题上,采用基于模板特征的特征直接匹配算法,该方法是在获取左右飞航弹标记点位置信息后,以左图像特征图案为模板,直接与有图像对应点邻域匹配验算,该方法建立在图像征点位置关系不变的特定条件下,不需要进行搜索,减小了计算机的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

2.2 精确定位

精确定位采用单目视觉技术,采用单目相机结合“椭圆”特征图案实现立体视觉。精定位系统通过对椭圆标记图像进行增强、滤波、边缘检测后,采用Hough变换理论计算椭圆参数,能够准确判断机械手与目标的相对位置,为机械手的运动提供了准确信息,实现了5自由度机械手的精确定位与飞航弹的自动抓取。

标准椭圆如图2所示,其表达式为:

其中:a为椭圆长半轴长度,b为椭圆短半轴长度。

图2 标准椭圆 图3 任意椭圆

对于任意平面内的椭圆,如图3所示,它有5个自由的参数,椭圆中心坐标 (两个坐标参数),椭圆方向β,椭圆长半轴长度a,椭圆短半轴长度b。

假定任意椭圆是坐标系XOY中的标准椭圆,坐标系XOY是由坐标系XOY原点平移到点 、并且绕点O旋转得到,旋转角度为β。则坐标系XOY与坐标系XOY之间的关系为:

任意椭圆的数学表达式为:

把公式(2)代入公式(3),将 和 视为未知数,进行求解,可得公式(4):

一般情况下,若要直接求解椭圆的5个参数(x0,y0,a,b,β),则需要知道椭圆上5个点才能求出,利用式(4),让参数{a,b,β}取一系列离散整数值,计算相应的中心值,再用两个4维累加器数组统计。而且由于式(4)中正负号的不同取法,对应于每个边缘点,中心坐标x0和y0需要分别计算四次,计算量相当大。

但是如果利用椭圆边界像素或者其它选择特殊点的像素,那么就可以利用较少的点确定出椭圆的5个参数。

3 图像获取技术

系统采用MTV-1881EX 1/2"黑白低照度高解析工业摄像机,通过专用图像采集卡采集测控对象图像,并根据所选摄像机对其镜头进行了设计及优化,其焦距为5.6mm,视场角为57°,使在3000mm至7500mm范围内的被抓取的飞航弹,能够全部进入视场,并成像清晰。图像获取光学镜头在50lp/mm处,各视场的MTF值都达到了0.9;大部分的光线都集中在艾里斑半径内,系统球差值较小;系统畸变为0.2%,由畸变引起的误差较小;高斯像点在中心半径为5 的包容圆内所包容的能量达到0.8以上,能量主要集中在高斯像点附近。

4 结论

基于机器视觉的飞航弹装填技术涉及的技术和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大型工程机械手精确抓取目标的场合。研究证明,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手作业,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提高设备测控精度与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达太,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谢庆华、张琦等,液压排雷机械手作业系统的运动学分析[J].兵工学报,2004(9):572-575.

篇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摘要]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依据创业教育的体系内容及基本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实践环节薄弱问题,提出了通过政产学研联合,共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并对建立该模式的意义、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政产学研联合构建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已在实际运行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期待今后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加以推广应用。

[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政产学研模式;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099?03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注重实践,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本质上仍属于素质教育范畴。所谓创业,是指创建某一个经济组织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创业者个人的发展目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具有的品质和特性,是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包括其思维方法、知识和经验、智慧和技能、品格和胆识等。“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从广义上说,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注重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包括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1,2]。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勇于实践,在创新创业中不断成长。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学生有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的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创业的成功率偏低。这是由于大学生基本生活在相对简单封闭的校园环境,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虽然在某些技术专长上可能占有优势,但由于对社会缺乏深度了解,不熟悉经营的“游戏规则”,在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和风险意识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经常由于事先估计不足而导致整个创业计划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前应积极参加创业训练、积累创业知识,去企业实习(实践)积累相关管理和营销经验,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通过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3]。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及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有所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为目的[2],它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对创新性意识和创造性观念的培养。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由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知识和经验、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此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相关外部条件的缺乏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使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现阶段,国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于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5]。此外,国内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功利性、对创业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单一性,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1]。因此,高校必须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通过积极引导,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知识水平。大学生应在认真学习相关创新创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参加各种实习实践,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创业技能。各高校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科导向型模式、实践导向型模式和综合型模式[4]。

与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相比,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有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的载体。在工业生产中,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机制及其运行模式,大型企业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生产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在实习或实践过程中能学到一些知识,但总体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这是因为大型企业现有的生产及管理体系,可保证其产品生产过程安全高效,但流水线的现代化生产,使参加生产实践的大学生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监控体系难以提出更多的意见或建议,或者说由于自身原因如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还不够系统等,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完全主动参与其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难以充分发挥;相比较而言,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限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加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限制,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味追求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造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够规范,或由于观念上的认识或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中小型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践安全方面的保障投入不如大型企业。此外,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单个企业一次性能够容纳学生实践的人数不多,直接导致创业教育实践的成本增加。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探索和实践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选择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路径作为突破口,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其核心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获取知识,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文献[1]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运行机制。文献[5]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山东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学科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总结出“双创四驱”教育模式,并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对于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2]。

实践表明,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现实情况是,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构架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普遍比较缺乏,大多数企业基于自身的生产考虑,不太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难以真正学到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知识[4]。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大型企业,选择中小型企业,大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及企业管理和产品销售过程。这是由于多数中小型企业在生产上还不够规范(或未完全定型),技术上可能还不够成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有机会参与到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等,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或措施,可能直接被企业采纳;另一方面,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或市场竞争所致,需要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虽然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或实践经验不足,在自身已有知识体系下可能还不足以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但大学生背后依托所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实验条件),有望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和途径。

鉴于单个中小型企业的规模小,一次性可容纳学生创业实践的人数较少问题,如果能按照建立产业集群(或行业协会)的思路,将大学生分散到多个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实习,这样一方面便于实习带队教师的指导及宏观上的管理,确保整个实践(创业教育)过程安全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顺利进行,基于政产学研联合,共同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和途径。协调处理好“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关系,明确三者之间的责、权、利,以政府为依托,选择地方政府所辖区域内安全条件和生产环境较好、注重技术创新的若干个相关联企业,建立产业集群,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责任,政府和企业共同携手构建,提供安全、高效的实习实践环境和条件;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在技术上提供保障和支撑,确保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更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创业。高校应积极探索建设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例如,创建大学科技产业园、创业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大学生在企业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深入落实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全面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和企业工程实践优势,促进学校与镇区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2014 年7 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与丹阳市吕城镇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协议,双方就大学生实习实践(创业)基地建设达成共识,《丹阳日报》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镇区企业可为大学生提供了解企业创新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鲜活教材,也为南航材料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了紧密结合实际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根据协议,南航材料学院选派了首批20 余名本科生来到吕城镇所属10 余家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理念,同时大学生真正走进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研究方向,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和技术难题解决牵线搭桥,并提供实际指导和帮助;此外,发展中的镇区企业迫切需要招聘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中的深切感受,有利于他们了解企业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真正感到有用武之地,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实践(实习)企业创新创业,同时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次政产学研联合,校企共建大学生实践(创业)基地,打造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使政府—企业—高校之间达到合作双赢。

生产实习(实践)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此次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的学习实践成果丰硕。例如,有一位同学在生产电热合金丝的企业中,亲身感受了产品生产工艺的全过程:选料熔炼开坯锻造退火酸洗拉拔光亮退火成品检验等。其中就合金配方设计和酸洗热处理等工序还提出了合适的改进措施,能简化工序,节约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另有一位同学针对小家电生产中,其核心部件加热器耐腐蚀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解决了企业多年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受到了实践企业的好评。生产实践使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不断深入大学生心中。已有的实践表明,通过政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本次政产学研联合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学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达到了预期效果。期待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和完善不足,使学生的创业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篇4

2012年11月27日,我国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01所进行首次动力系统试车,并获圆满成功。

此次试车是在地面验证火箭动力系统整体可靠性、系统匹配性和设计正确性的唯一手段。新一代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火箭动力系统上采用的新一代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由六院负责研制。2012年上半年,突破了8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的该型发动机顺利通过国家国防科工局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完全自主掌握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航讯)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总体方案逐渐明晰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中国空间技术领域的众多院士、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主题,介绍了载人空间站工程总体方案构想和各大系统相关方案,并就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深入研讨。

据悉。三个舱段预计于2020年前后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并在轨运营10年以上;空间站按长期载3人状态设计,基本构型为T字型,由三个22吨级舱段组成。其中,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构成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由新一代大型火箭五号在海南发射;载人飞船和空间实验室将由二号F火箭在酒泉发射;货运飞船将由新一代中型火箭七号在海南发射,对空间站进行推进剂和物资补给。(航讯)

老挝广播通信卫星项目正式启动

2012年12月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老挝万象宣布,老挝广播通信卫星项目正式启动。该卫星项目实现了中国卫星出口东盟“零”的突破,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中方计划在2015年老挝建国40周年之际,由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并在老挝建设卫星地面测控站和卫星广播通信网络。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4S平台。该院还将参与“三网一站”——电视广播网、卫星通信网、应急通信网和国际关口站的建设,为构建老挝地面广播通信系统提供重要支持。(航讯)

七号火箭研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近日,七号火箭第一件结构件产品——动力系统试车用助推氧箱完成总装焊接并顺利下架。火箭增压输送系统半数阀门完成总装,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动力测控系统等部分主要测试基本完成;发动机、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可靠性强化试验等部分试验也基本完成,火箭研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号火箭属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该火箭采用绿色环保推进剂,全面推行数字化设计,未来将承担我国大部分发射任务。

(航讯)

篇5

陕西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航天科技,是世界瞩目的前沿科技。神舟飞船的升空,嫦娥卫星的奔月,航天员的太空漫步,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也揭开了航天技术的神秘面纱。

在欣喜之余,我们高兴地看到,航天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许多尖端技术已深入到民用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总部位于西安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就是立足西部,打造航天产业高地的典范。

航天科技走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中心和航天液体动力专业研究院,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和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研究院在确保完成国家重点航天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航天高技术优势,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大展身手。

航天六院下属10个研究所、生产厂,控股上市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完整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专业分工、密切协作的科研生产体系。拥有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泵性能试验室、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室、全箭动力系统试验台、液体推进剂研究中心、国家泵工程技术中心、低温技术研究中心、密封件研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形成了以设计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制造及工艺技术、试验及测控技术为代表的军民共用平台。

航天六院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流体技术、燃烧技术、特种泵技术、特种密封技术等特色技术为依托,开发并形成了特种泵阀、热能石化装备、化工生物装备、液体传动、流体计量、印刷包装设备、环境工程、特种化工、氢能源等主导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服务于国家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化工、消防、环保、工程机械等领域。

航天六院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属领先地位,产品不仅实现了系列化和专业化,而且走上了从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工程化良性发展之路。特别是他们研制的容积为u01123及110m3以上的立式结晶技术,国内目前尚“无人能及”,近两年随着110m3、178m3、220m3至360m3结晶机的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一次次震惊了国内生物化工界,也确立了他们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产品获得9项国家专利,并获得陕西省国防科技一等奖和科技成果奖。这种技术研发成功,直接推动了我国粮食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航天六院的民用产品开发研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创新推动航天技术成果转化

航天六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加速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高技术领先作用。他们按照“核心企业带动,重点项目引导,关键技术支撑,全院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将航天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形成了围绕液体技术、热能燃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集群。

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们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航天技术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基础,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以装备制造业为引导,流体技术和特种技术产品互为补充、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航天六院发挥燃烧与传热、流体与气动力学、材料与先进制造、低温与真空特种密封技术特色和优势,通过技术转化和延伸,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等高新技术装备为市场牵引的产品体系。重点培养和发展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电一体化三大核心产业板块。

航天六院生产的“华宇”消防泵,在借鉴国内外高低压消防泵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技术,解决了在高转速下常规消防泵难以解决的气蚀和密封问题。最大特点是变流稳压,即泵从零到所需最大流量范围变化时,其扬程变化在5%以内,且小流量或零流量时不超压,确保消防工作的正常进行,大大提高了消防效率和消防人员的安全可靠性。泵上所用驱动电机为普通电机,不需变速,这是我国消防技术的重大突破。他们研制的系列消防泵在国内属首创,其性能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成为新一代消防车的理想产品,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其主要场馆“鸟巢”、“水立方”、老山自行车馆等场地的726台套消防泵,就是航天六院生产的。就连丰台垒球场等安装的智能Ic燃气表,也出自航天六院之手。高科技、人性化、洁净方便舒适的奥运环保生态厕所,仍是航天六院研制的。此外,这些产品还应用于北京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新址等重点工程项目。

奋力拼搏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石油是工业的血脉,过去我国石油的运输主要靠公路、铁路、航运等方式进行。利用管线运输,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安全性高、环保作用大、自动化程度高。尤其是长距离管道天然气运输,更是解决了易燃易爆的难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过去我国石油运输管线的泵阀主要靠国外进口,而今大规模的石油运输,西气东输,航天六院的核心技术正是适应了这一需求。他们利用自己试验、仿真、计算等独特条件,快速攻克技术难题,开发研制出了输油泵机组。一举打败了由美国、德国、瑞士长期垄断的产品,实现了与中国石化集团的良好合作。航天六院生产这种长输管线输油泵,是工业循环系统中的关键产品,其性能具有自和自动冷却的特点,且不易堵塞。循环效率也从70%提高到80%,节能25%~30%,使用寿命从过去的8年延长到20年左右。

篇6

“萤火一号”由上海航天局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中科院航天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上海气象台也参加了此项工作。该探测器外壳为平行六面体,尺寸为750×750×600立方毫米,带有两块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长度7.8米。配备有与地面联系的定向天线,探测器质量为110千克,设计寿命二年,包括飞往火星和环绕火星一年的时间。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技术代表,“萤火一号”设计负责人陈长亚指出,在研制期间中国需解决一些航天器在星际间控制的关键技术、自主工作技术和热控技术。陈长亚说,火星探测器的任务包括研究火星附近空间,寻找火星上水消失的原因,以及揭开地球类行星进化的特点。“萤火一号”将携带等离子体探测包,用于观测穿过火星大气层流星的照相机,光学成像仪,磁力计及其它仪器。当中国制造用于卫星的科研设备时,肯定会用到与欧空局合作的“双星计划”中的技术。

同时,在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在生产“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该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设计师、总经理Γ.M.巴里舒克在接受《俄罗斯报》记者采访时说,设计任务书已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批准,预算经费按所需额度定期拨付。如果一切正常,那么在2009年10月,“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同中国旅伴一起搭乘“联盟2-1B”发射升空,并于2010年8月到达近地点高度为700千米、远地点高度77000千米和倾角5°的环绕火星轨道。2011年4月,经过几个月的机动飞行,“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将着陆在火卫一“福波斯”上。

按照计划,“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提取100立方厘米的土壤作为样本,这些样本将存放在返回装置的密封舱内。2011年8月探测器从火卫一表面升空开始返回地球。在2012年6月20日至7月15日期间,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着陆。这些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太阳系星球45亿年来的演变进程,研究其成分和理化特性可以得到关于火星卫星起源的数据以及太阳系微粒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数据。

“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的轨道飞行器组件将留在火卫一表面,在着陆区附近继续进行研究。这个组件上将装备作用半径15米的控制器、样品采集装置、用于土壤成分分析的频谱计、微型摄像机。此外。它还将从火卫一着陆点远程研究火星及火星附近空间的特性,测试记录微型陨石,揭示太阳风与火星周围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条件。

完成“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后,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计划2012年发射“火星研究卫星”,并于2015年将火星车释放到火星表面。

在现代深空探测竞争中要考虑成本因素,在俄罗斯暂时还没有发射自己的空间站前,需要考虑一项更具竞争力的火卫一探测计划。

无独有偶,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科学家也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早在2004年,英国人安德鲁保尔和约翰泽涅斯基教授就提出“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探测计划”。设想中的航天器重310千克,装备类似“火卫一土壤”的探测器和离子发动机装置。首先飞到火卫二卫星轨道以便详细研究这颗卫星。然后飞向火卫一并空投到其表面一个小型重量为16千克的着陆装置。项目任务书包括获得火卫一和火卫二精确起源的数据,寻找它们与小行星的类似之处,研究火星与其它卫星的联系,寻找卫星组成中的挥发物,揭示火卫一上著名的沟槽现象等。

目前,英国Astrium公司正在进行火卫一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火卫二、火卫一卫星和在其上面的着陆,以及火卫一土壤试样的工艺演示验证。按照最新的说法,着陆装置应能从火卫一表面返回到轨道上,与轨道舱对接后能返回地球。因此可以看出,英国的研究计划几乎与“火卫一土壤”探测器计划完全一样。Astrium公司的主任项目工程师梅里-克拉勒确信将在2016年发射,飞行时间约三年。

篇7

根据任务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今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相关空間科学实验,在完成预定任务后返回地面。据介绍,2011年实施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经过全面总结和综合评估,工程各系统均具备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条件。

目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工作正常,具备航天员驻留条件;神舟九号飞船、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各项测试;航天员正在开展任务训练;发射场、着陆场、测控通信等系统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2月到3月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間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成立了五支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试验队并进行了任务总动员。五支队伍按照试验队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全力以赴备战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图为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试验队接过队旗。

(航讯/文 宿东慑)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成立

2月2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该研究院是依托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联合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组建而成的。今后,该研究院将作为集团公司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门户单位和资源集聚载体,承担物联网应用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任务,为集团公司实施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标准建设提供主要支撑,成为集团公司物联网产业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

据悉,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着力于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卫星资源和航天电子技术领先优势,将空間资源融入中国物理网产业发展战略和应用体系,与地面传感系统和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融合,构建物联网从地面到空間全域覆盖的立体化运营格局,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促进信息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连接。(科讯)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为天地图

提供首幅国外影像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针对资源三号测绘卫星成像时間和覆盖范围,为天地图提供了覆盖国外的第一幅影像。该影像位于墨西哥的托卢卡地区,范围为西经99.40度至100度,北纬18.90度至19.45度。由于天气的原因,该幅影像上有部分云层。

该中心已经完成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与天地图的顺利对接。截至目前,资源三号测绘卫星影像已经成功为天地图第11至16级地图提供了约1万平方千米的自主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包括辽宁大连地区、浙江钱塘江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后续还将不断地为天地图提供更多最新的高分辨率影像。

(科讯)

七号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试验

近日,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抽真空系统顺利通过发动机试车试验,该系统在国内航天发动机上首次应用了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技术,目前已通过实战考核和验证,基本功能、性能满足总体设计要求。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在火箭射前对助推及芯一级发动机进行抽真空和引导煤油充填操作。此次试验结束后,后续将重点开展系统及关键单机可靠性验证工作。

(宇文)

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12年,我国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我国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部署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10年5月批准实施。

篇8

空间太阳能电站,继“载人航天计划”之后,可能成为决定中国航天未来走向的关键性工程。

8月15日,两院院士王希季、闵桂荣主持的研究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预测和对策研究》通过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委会评审。王希季院士1958年开始空间技术研究,系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他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中科院学部常委会提议,以院士建议方式上报相关研究成果。 美俄威武的国际空间站让人对中国未来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充满了想象。

终结能源危机?

空间太阳能电站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科学家Peter Glaser首次提出。其基本构想是在外层空间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微波或激光等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再转换成电能以供使用。

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太阳辐射每平方米达到1353瓦,比地面平均辐射值高出5-7倍,不受昼夜、大气层和气候的影响,是人类目前所能大规模开发的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在这里建设太阳能电站,99%的时间均可全额发电,向地面稳定传输能量,不受昼夜、天气、气候地震、海啸、飓风等的影响。

基于以上优势,空间太阳能电站和核聚变电站并列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两个终极选择。但迄今为止,可控核聚变仍没有解决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能否在50年内实现发电还很难说。相比之下,空间太阳能电站已经解决了基础性的科学和理论问题,更具吸引力。

但是,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涉及空间太阳能发电技术、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大型结构在轨组装及维护技术、重型火箭运输技术、新材料等,在这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前,商业前景并不乐观。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所给定的技术参数,并基于使用周期进行成本分析,空间太阳能或许能以10美分/千瓦时的价格全天候稳定供电。但最棘手的问题是,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一个1吉瓦的空间太阳能电站,重量在万吨左右,需要以每千克400美元的价格将材料运送到近地轨道,经济上才具备可行性。现有航天技术显然仍难以满足这种需要,以致40多年来,空间太阳能电站一直停留在研发阶段,迄今并没有一个验证系统上天。

目前,在这一领域走在最前沿的是美国和日本。美国计划于2030年实现1吉瓦太阳能电站的商业运行;美国PG&E公司在2009年与Solaren公司签署协议,订购后者2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标志SPS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

据知情人透露,NASA设想投资1万亿美元,到2050年时将2-5吉瓦的电力输送回地球。

日本紧步后尘。2009年,日本“10年宇宙基本计划”,“天基太阳能发电”项目纳入其中。它们所作的经济分析显示,如果SPS发电规模达到吉瓦级,电价将低于目前的煤、油发电。基于此,三菱公司拟投入200多亿美元,在2030年建成世界第一个吉瓦级商业SPS系统。

该项目得到了日本社会的普遍支持。当年的民调显示,90%的受调查者支持SPS开发。特别是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日本研发天基太阳能的意愿更趋强烈,目前正在国际空间站上积极准备能量传输试验。

王希季说,如果投资到位,按照日本确定的技术路线图,2030年实现商业运行是有希望的。

在日本“10年宇宙基本计划”前后,中国多位专家上报中央,建议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2010年8月25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技术全国研讨会。与会专家估计,到2050年空间太阳能电站提供的电力将占全球能源的20%以上。

他们测算中国国土面积所对应的地球静止轨道上,可以开发利用的空间太阳能资源不少于600亿千瓦,而中国目前发电装机,包括火电、核电、水电、风电,总量不到10亿千瓦。也就是说,空间太阳能如果得到有效开发,解决中国能源需求绰绰有余。

会议建议中国政府尽快启动空间太阳能电站计划,把这一实用工程纳入发展计划。

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预测和对策研究》也就在这前后立项开题。课题组以王希季、闵桂荣两人为主,汇集了7位院士,20多位技术人员,历时一年多,于今年8月结题。“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顶层设计,解决关键问题。”王希季说。

2040年建成商业电站

课题组在结题报告中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由国家发改委抓总进行工程论证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发展路线图和工程初始方案;第二步,在2020年前深入方案论证,提出关键的技术难点,分头组织攻关;第三步,在2030年完成整站研制、在轨实验和验证工作,2040年建成商业电站。

他们强调中国在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上应走自己的道路,不必跟风美、日。美国、日本提出的商业化电站规模都在吉瓦级,以目前的航天技术,要组装这样一个空间太阳能电站,需要送入近地轨道的物资重量超过1万吨,相当于人类50多年来发射的所有航天器的总和,即使是运载能力在100吨级的重型火箭,也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发射任务a

课题组设想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采用航天员和机器人的组合方式进行在轨组装和维护,并以微波方式向地面传输能量(高能激光波束因危及飞行器安全,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激光传输)。考虑到空间运输能力在今后20-30年内难有大的突破,他们建议中国第一批空间太阳能电站容量,在10-50万千瓦量级之间选择。

王希季说,初期发展规模要适度,选择这个量级可以确保中国在拥有了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后,1年内即能完成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射组装任务。

“我们希望空间太阳能项目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之后又一项国家工程。”王希季相信,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将带动新能源、航天、光电电能技术等技术的重大创新,引发一场技术革命,甚至产业革命,是引领未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制高点。

篇9

关键词:远程;多用户程序调试;跨平台;web services;Eclipse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368-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DE Debugging Subsystem Based on Eclipse/Web Services

ZHU Ping, ZHU Hong-ming

(SAST-Tongji Spaceflight Embedded Computing Lab,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80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ebugging subsystem of ADE system which supports multi-user and multi-platform. This sub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the portability of platform and module,supporting remote debugging Linux platform’s ADA code on Windows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remedies the absence of mature and perfect ADA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aerospace area. It has highly practical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Web services,which has many advantages on solving different system platform、large interactive data and complicated data structure problems and is independent of platform so as to access different system platform code debugging.

Key words: remote; program debugging for multi-user; cross-platform; Web services; Eclipse

1 引言

Ada语言语法严禁,易读性好,通常是作为长生命周期,关键任务系统的程序设计语言。一度被美国国防部强制指定为军用武器系统的唯一开发语言,并且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广泛使用Ada作为航天飞机,以及各种空间探测器的编制程序语言[1]。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Ada语言也逐渐成为了开发星载软件主要语言。但是当前并没有成熟完善便捷的图形化Ada集成开发环境。Linux环境下的调试器GDB只支持命令行形式的调试输入,而数量庞大的调试命令及抽象的调试参数给广大软件开发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此外,受到当前大量开发人员对Linux的操作不熟练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星载软件的顺利开发和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航天―同济大学航天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航天809所合作设计开发了Ada集成开发环境(即ADE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采用图形化界面;2) 用户界面友好;3) 支持多用户;4) 支持跨平台操作;5) 支持调试平台的选择。该系统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实现了良好的模块可移植性。ADE系统提供Ada程序码编写、代码编译、代码调试等功能。代码调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跨平台的多用户并行调试也是当前调试技术发展的结果。本文所讨论的是ADE系统中Ada代码跨平台调试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下文中用子系统简称之)。

该子系统使用了Java 语言和c语言,利用Web Services 技术和Eclipse 插件技术来完成开发,使整个系统具有多平台性和较好的扩展性。

2 工具环境

2.1 web services技术

Web Services[2]主要指为一些功能提供接口,使其可以被Web上的其他应用程序访问的一种技术。目前,Web Services 技术体系的实现主要依靠以XML,SOAP 和WSDL等开放性技术标准为基础的一系列标准,具有松散耦合、重用性好、互操作性强等优点。这些技术标准在不同方面支持了Web Services 的架构实现,结合起来构成了整个Web Services 体系结构的协议栈[3],如图1所示。

正如上文提到调试过程中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数据量巨大,数据结构复杂,使我们无法采用socket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我们采用了Web services技术。Web Services为ADE系统提供了一组功能并通过使用标准的接口使这组功能可重用。这些标准接口使用标准规范的XML 概念描述系统提供的服务,定义了消息格式、数据类型和传输协议等内容,但隐藏了实现服务的细节。服务器端抽象出的这些服务的接口,客户端采用了基于XML 的标准化格式通过Web 进行远程调用。

2.2 主要开发工具

在该子系统中,客户端使用Java+Apache-CXF开发调用服务,利用Eclipse SWT/JFace[4]技术开发界面服务,提高适用性,并用Eclipse插件技术将其包装成Eclipse插件,作为跨平台软件开发系统中应用Web services的有机组成部分;每层能够独立扩展,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模式这方面的缺陷。该子系统利用Web Services 技术中诸如安全性高等特点,从而提高了应用效率,实现了更充分的资源共享。

Web服务器端采用Apache httpd+ gSoap等技术开发Web服务。

3 系统设计方案

篇10

江城/文

2014.5.19

313期

3月4日,华夏幸福(600340)公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打造硅谷高科技孵化器;

4月9日,华夏幸福公告与工信国际联合打造跨境商务共建示范区;

4月17日,华夏幸福公告引入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库房项目;

4月27日,华夏幸福力促航天产业基地落户怀来产业新城;

4月29日,华夏幸福公告开发卫星导航产业港;

5月7日,华夏幸福产业园升级版战略;

……

进入2014年,华夏幸福在产业促进上可谓动作频频,不断加大推动产业升级的力度,公司构筑在“平台型公司”基础上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升级,未来极具成长性。

牵手龙头企业 形成集群效应

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华夏幸福公司持续深化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贯彻大项目引领的招商引资策略,成绩显著。

4月17日,华夏幸福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与河北京通易购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库房合作合同》,引入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库房项目。

安信证券表示,本次协议,只是公司与京东合作的第一步,未来公司其他产业新城有望复制并推广电子商务业务。公司有可能进一步探索与京东公司之间的深度合作机制,包括共同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发起设立电商产业基金、联合拓展新园区等合作路径,以期实现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全国性复制,形成规模效益。

4月27日,华夏幸福继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打造固安航天产业基地后,力促其旗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落户怀来产业新城。大力推进科技平台、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资源整合,将怀来航天基地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精品航天科技园区。

据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在怀来航天基地重点建设特殊环境及特种试验能力,以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生产、制造和示范应用基地。通过航天产业与其的带动作用,将会极大促进怀来和张家口市高端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对当地的产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为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增长引擎。

打造产业载体 实施资本干预

华夏幸福为了营造更好的产业集聚环境,2014年着力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属性的、覆盖12个行业的43个主题产业园,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以资本的形式对产业进行投资干预和加速。

据华夏幸福行业研究院院长朱江介绍,这12个行业包括: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整车及大消费为主的四大主力产业,以生物医药、航天产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新材料为主的五大新兴产业,和以节能环保、航空产业、生产业为主的三大潜力产业。

另外,为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华夏幸福将资本干预引入了园区运营。3月4日,华夏幸福公告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打造硅谷高科技孵化器,投资方向集中于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硬件等高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可产业化的项目。

申银万国分析,公司从去年开始打造“4港1基地”的产品载体,这些产品载体将服务于园区企业从创业到上市之间的各个阶段;公司后续将以资本的形式对产业进行投资干预和加速,以此促进产业发展,而公司也可以从投资收益和落地投资中双重获益,预计二季度至三季度将有一系列投资动作。总体而言,在公司庞大的高新项目资源的基础上以及在产品载体营造的良好投资环境下,投资业务或将成为公司多年来致力于产业发展业务的另一变现渠道。

平台型模式升级 未来发展可期

从美国硅谷孵化器落地,到与工信国际战略合作,再到京东项目合作,怀来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以及切入卫星导航产业港、打造产业园战略等一系列动作,为公司平台模式升级打开无限想象空间。

国信证券分析师区瑞明认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业务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产业新城具有平台属性,华夏幸福未来打造的几十座产业新城实际上就是几十个嵌入各类新型业务接口的商业运作平台,能够集聚和整合城市的人口、产业、物流、资金和信息等商业资源,根据城市及产业发展阶段和用户消费需求,适时接入各种新型增值服务业态,营造共生共赢的城市商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