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性质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文化的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展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须途径。人们早就对传统的、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感到厌烦,而行业小品的形式,巧妙地把广告融入其中,让人们在感受到其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同时,也接收到一定的商业和产品信息,这样的形式更受人们的欢迎。
一、行业小品兴起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小品行业的繁荣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通过看报纸、听报告的宣传方式接受新信息、新事物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了。需要一种新兴的、生动活泼的、具有审美功能的、被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和接受的新形式来补充。在众多的艺术形式当中,用“小品”的形式进行推介和宣传,成了公司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多看重的形式,这就给行业小品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业小品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除了具备形式灵活、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风格幽默诙谐的特点之外,还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明确的宣传目的。宣传本单位的先进事迹、英雄人物以及单位职能,同时鞭挞嘲讽行业的歪风邪气,推介本公司的业务范围以本文由收集整理及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第二,鲜明的娱乐性。在经过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之后,人们会感到身体和心理的疲惫,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小品节目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消除紧张的神经和疲劳感,同时,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观看小品的方式,人们的心理和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放松。第三,由于行业小品反应的是自身行业所发生的事情,有可能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这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感情上的共鸣,比较容易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这使得广大的企业领导、职工、事业单位的干部、公务员等等都成为了文艺工作的新主人,而且逐渐由审美转化成审美主体。现阶段,很多行业的领导干部,不仅积极的组织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品创作和小品演出,还积极主动地饰演角色,在舞台上大显身手。这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小品演出和观看的积极性。可见,行业小品已成为繁荣和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比如说,通过行业小品《交税》中,赖三、郑小芳和小李之间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任务形象刻画,传神的表达出了各个阶层、行业的人员该有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充分的利用行业资金,推动行业小品的繁荣发展
现阶段,各个地区的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群众文化的建设以及文艺创作,尤其是小品的发展和创作受到了比较高的关注和重视,会有定期的资金投入。每年各地区的文化局都会举办专门的小品戏剧创作大赛,其中会有很多戏剧性强、构思奇巧、立意鲜明的好作品。但是,其中有很大部分都因为资金的问题得不到展现。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单纯的依靠政府的拨款来发展小品事业是不现实的。因此,行业小品创作要扎根于行业当中,比如说,我们有了好的作品可以向相关的行业推荐。不同行业员工自己创作的作品可以请我们及时的给予指导和点评。这样的话,会得到行业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往往会投入比较多的行业资金,这些要比政府投入的多。最关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创作出来的产品可以在舞台上自由的展现,与观众朋友见面。这样不仅调动了广大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他们对于行业小品的创造兴趣,还丰富和繁荣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充分的利用行业资金,发展地方特色的行业小品,在带动和发展小品的创作与演出的全方面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努力将行业小品打造成精品,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行业小品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通病和不足。有一部分作品就事论事、内涵不够、浅薄平庸,“标语口号式”和“企业广告式”的倾向比较严重,更有甚者,作品中大篇幅的讲解本行业的特点和性质,无味直白,缺少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再就是作品雷同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说,一台廉政建设的小品晚会,很多作品都是某人想找领导办事,送给领导夫人一个红包,领导夫人不明事由,就把红包收下了。领导知道后就严肃批评,并将红包上交组织。
因此,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要克服行业小品现存的问题和通病,继续保持其良好、稳步、健康发展的势头。首先要做的就是抓好剧本的创作,抓好剧本创作的关键点就是努力提高业余作者的水平、素质和品味。培养他们懂得怎样深化行业小品的主题。要进行行业小品的创作,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嗅觉力,从而更深刻的挖掘行业中的有意义的、典型的、本质的事物,从而提炼出寓意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主旨。通过非常平凡的小故事揭示出人们心中的对于生活哲理感悟。这样的作品,才会有较强的穿透力,让人们看了有所感悟、回味无穷。同时,还要独出心裁,另辟蹊径,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观察事物、寻找切入点。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将任务刻画得“有血有肉”,将人物写活。把行业小品创作成表现独特个性、展示真实情感、结构巧妙的好作品,从而更加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丰富。
篇2
关键词:流行音乐;群众文化;关系;探讨
0 前言
音乐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的主要精神支柱之一,群众文化属于现代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新兴性与独特性,主要在基层群众之间传播。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总体说来,音乐属于群众性的文化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推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因此,探讨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首过去,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十分坎坷,但我们不必为此感到伤感,而是应及时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前景创造更好的机遇。除此之外,流行音乐也不能一味看中商业价值,而应结合群众文化,走一条适合社会发展的成熟之路。
1 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简介
流行音乐主要是指被人们广泛传唱的音乐,它与时代接轨,歌词简单真实,曲调活泼且朗朗上口,因此流行音乐又被称为大众音乐或商品音乐,体现了它面向大众的市场特点。群众文化则是一个比较大的文化范畴,属于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并在社会文化中具备多种形式。除此之外,群众文化也属于一种业余的娱乐方式,它不但可以满足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还可以使人们在自娱自乐中找到自我,陶冶情操。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这也是其广泛性的直接体现,因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的不同,不同人群的文化信仰也会有所区别。
2 创作群众文化音乐的原则及方向
2.1 创作群众文化音乐的原则
创作群众文化的原则,首先是应结合现代艺术,群众文化音乐虽然已经表现出了鲜明的通俗性,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应坚定自身的艺术追求,时刻做到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现代艺术相结合。于现代艺术而言,个性化是其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所有艺术创作者不断寻求的经久不衰的话题。在音乐的实际创作中,创作者不但应遵循固定的创作理论,还应不断深化锻造自己的创作灵感,并将个人感受融入单曲创作,以充分体现作者本人的个性化感受。创作者还应寻求适合自己的获得灵感的途径,最大可能地展现自身独具匠心的艺术特点。这需要其不但具备深厚的音乐功底,还应具有与众不同的创作灵感,这样才可能创造出真正被称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其次,还应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从我们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仅仅充当了材料角色,作品中真正的结构体系应是西方的音乐元素。因此,作曲家应做到建立文化的自觉性,充分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学院文化,充分尊重本民族音乐,这样才可以确保新音乐的快速发展。创作者应传承发扬传统音乐的精华,去除糟粕,并加入现代音乐因素,真正做到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当今社会,创作者只有敢于打破心中的精神壁垒,消灭无形的音乐界限,才可以成功创作出具有开放性、继承性的音乐作品。
2.2 创作群众文化音乐的方向
创作群众文化音乐离不开现代的流行因素,创作者应在结合现代特色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固有的创作模式。灵感往往来源于一瞬间,如果不能及时记录便会失去很多美好的歌曲,因此创作者应准备一个记录手册,并随身携带,及时记录下每一个作曲灵感。同时,还应适时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此外,创作者应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不拘泥于陈旧的传统模式,及时在作品中加入新的音乐元素,这样才可以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取得进步。
3 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前,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是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只有将流行音乐的美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可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从而也可以更好地展现流行音乐所具备的社会功能。经调研发现,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些关联性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流行音乐在群众文化中所具备的独有特性。只有将诸如此类的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可以真正做到提升全体大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3.1 广泛性
目前的群众文化已通过不同形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流行音乐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由儿童至老人,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可见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流行音乐来源于群众,因此也被作为流行音乐在群众文化中的集中体现。
3.2 娱乐性
现代的流行音乐作品通常来源于日常生活,主体大多为爱情故事,普通的群体大众是其主要的消费受益群体。相较其他音乐作品,流行音乐拥有更深厚的群众基础,也比较注重自身的娱乐性与消遣性,很容易在普通群众间广泛流传。流行音乐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参与和表演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内心的表演欲望,增加了互动的空间与乐趣,使人们可以在倾听与表演中释放自己,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享受。因此,娱乐性是流行音乐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
3.3 时代性
群众文化的突出特性便是其具备一定的大众特点,它从一个更为广泛的角度体现了人们的生活与精神状态,由一个新视野描绘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任何时代都具备自己的代表作品,流行音乐也不例外。代表作不但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特殊的风向标,指引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时代不同,各时间段所流行的音乐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每个时代的流行音乐都具备自身的独特个性。因此,时代性也被看做是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最为深切的关联点。
3.4 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体现的是教育、认识、审美以及娱乐功能,而群众文化是由下及上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特色以便吸引大家的目光,努力做到趣味性,以“有趣”示人。而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短小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教育功能无法与交响乐等高雅文化相比,因而趣味性是流行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流行音乐的风格迥异,以吸引不同人群的眼光,如节奏就可以说明问题,流行音乐越来越远离传统循规蹈矩的节奏腔调,多采用重音与重拍分离的节奏效果,增强了音乐本身的趣味性。
3.5 教育性
流行音乐是群众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每一时代的人们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优美激昂的歌词与曲目,可以在艺术层面给予人们精神的激励与影响。人们在休闲时听一首激昂快乐的歌曲,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还可以解除劳累一天的疲乏辛苦。因此,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群众文化,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
4 结束语
流行音乐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不但互为前提而且彼此相互促进。流行音乐离不开群众文化,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流行音乐必须植根于群众文化,并增添创作者的艺术思想,这样所创作出的流行作品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响应,才可以在群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葱葱.对流行音乐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J].参花(上),2015(05).
[2] 赵珂莹.对现代音乐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索[J].艺术品鉴,2015(06).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管理改革;新理念
Abstract: urban mass culture is the masses as the main bod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by the masses in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city of culture is produc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activity subject that is, it is the people in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certain itself under the trend of, to another spirit the choice of the ways of expression.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the masses culture; Management reform; The new idea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们在自身职业外所从事的一些为了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地增加而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试着从各个方面提出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一些新理念,并进行推广。
城市群众文化的概念
城市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一些用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具有自我参与及群众性多样性的特点。人们在参与的同时,可以进行积极性的休息。通过对参与者的意识及思维活动的调节,使得人们获得积极向上的情绪,达到满足思想文化及情绪的一致性。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只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部分,城市群众文化还包括了群众文化工作以及群众文化事业等在内的一些具体概念,而群众文化指的是以适应城市人口多样性文化消费需求的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文化。群众文化源于人类的劳动创造,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具有能够反映人们群众生活的特点可以将人们自己的思想或者情感进行表现出来。由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知道群众文化可以代表新兴生产力,在大多数城市进行保存和传递。群众文化导致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近一步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由于城市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社会整合的进一步加强使得人类对于经营社会生活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城市中具有各类不同的设施以及文化消费设备,为人类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保障。
城市群众管理的新理念
群众文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因此,为了对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长时间以及有效地管理,我们应该探索出一些适用于现代城市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城市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的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下面介绍几种对于群众文化管理的新理念。
1、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
为群众服务是发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首要任务。因为人们群众是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人们的参与在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具有主导性,人们的积极与创造的特点使得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具有竞争力。而现代社会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指的是对于人才的竞争。人类群众在群众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切实做到对于群众文化队伍进行人文式的关怀,要做到对于管理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创造出一个适应于群众文化发展及成长的环境,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质的人才管理机制,要努力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城市群众文化的最终主体就是人们群众,所以,进行开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做到以人们群众为核心的服务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的有效而扎实的道路。
2、依靠群众自发性开展文化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走进一个新的时期,我们要做到对于群众文化确保其旺盛的生命力,为了群众文化活动,我们需要改变对于专业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影响。要改变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或者专家团体,要做到依靠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自发性的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做到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于老一代的活动内容进行合理性的调节或者改变。要做到用一些具有时代性的全新的以及能够吸引人们群众的一些文化活动作为人民群众进行开展的活动。为此需要用一些有效地文化活动来吸引群众,而且需要文化工作者去进行努力地探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一个示范的作用,建立一个具有社区性质的群众文化团体,比如要建立一些文化站或者是文化广场。为了协调以及支持从而进一步的推广社会性的文化活动,所以文化部门应该做到以多形式、多层次的横向联合以做到对于文化活动的合理布局,建立起社会文化共建、共享的新优势。要做到从社区文化发展为基础,努力拓展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要做到大家办大家乐这一现象。
3、结合当地城市文化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对于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点。我们在发展群众文化的同时,要做到联系当地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传统,发挥其较强的群众凝聚力以及向心力等特点,要做到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做到不仅丰富当地节日的形式,而且可以使城市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特点进行有效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群众去主动接近它,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当地的文化。对于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在人们群众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所以,城市群众文化是属于人们群众的,人们群众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城市文化进行联系,即容易进行组织又能够做到对于资金的节省,而且可以长时间的不会间断。对于有关国家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导,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城市都进行贯彻即实施。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当地文化事业,针对不同群体
或个体的需要,进行选择适合的媒介。
4、群众文化管理创新,应落脚于对公民道德水准的提升。
由于文化及道德的内在的联系,决定了群众文化对于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群众文化可以对道德的实践进行反应,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可以推进道德的进步。而道德因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可以为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的生气。 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我国社会主义进一步的稳步发展,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我国人民群众在弘扬和发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自身的道德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使得我们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精神态度积极向上,陶冶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及文化素养。我们在发展现代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要着力于运用新文化以及新的思想。用先进的具有时代性质思想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用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运用包含一些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使人们群众自娱自乐,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要努力做到使得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广泛的被人民群众接受,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都获益的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群众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
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给城市群众文化活动创造环境。
为了更好的开展城市群众文化活动,我们要做到在每一个城市都能够保证有大量的文化设施。文化设施的作用就是要给人们群众提供一些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增加文化设施的投入,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进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环境,我们要努力做到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进行最基本的保障,以街头文化站为首要把握点,对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开展,把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建立社区文化站统一起来。城市的管理部门要做到对城市的基本文化设施进行定期的排查,以确保文化设施的可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
绪论
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亟待发掘出一些新型的管理机制,从而做到对我国城市文化进行有效而长远的管理。总之,在我国,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站在统一战线上,做到对城市群众文化从上往下进行宏观而有效地管理,而各级部门要努力做到对城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细微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于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有效而长远发展的目的。我们要做到在党和政府有关文化方针的政策下,采用有效地手段,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建立一套有效地管理机制,努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群众文化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野萍:《浅谈群众文化管理的新趋向》,《青年文学家》, 2007年03期
篇4
关键词:品牌;活动;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63-01
一、快速扩展中的品牌概念
最早的“品牌”是从古代那威文字brand延伸而来的,翻译成中文为“烙印”的意思,从用来区别牲畜所有权,到各商品、服务以及广告等经济方面,随着“品牌”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品牌”理念已经被广大人民认可、熟悉。比如肯德基、百事可乐、李宁、美的、海尔、同济堂等品牌多不甚举,“品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多,关注广。更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使得商品的最核心的价值更加凸显,“品牌文化”将其情感和精神表露无遗,出现了很多观点,比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等等,并且逐渐深入到新的理念的产生,其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并通过市场经济作用,挖掘出艺术产品的特殊性质,将其精神理念充分展示,满足需求,同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空间,推动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品牌群众文化”新理念,具备了“品牌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同时又结合了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质,更突出了其公益性、服务性、平民性和社会性。
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一)公益性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是由某些公共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来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公益性,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群众的文化权利来进行的,其主要目标是满足文化需求,完全区别于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活动,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公益性永远都是方向的指导,绝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则不属群众文化活动范畴。
(二)形象性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形象定位,那么同样,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要有自己的形象定位,如何做到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活动本身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性,因此,活动策划之前要做好调研,充分评估活动的可实施性,现实文化允许,将活动基调打好,才可以让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并能够乐于参与。可见,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奠基石是其形象性。
(三)文化性
纵观“品牌”的发展,其终究一种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是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现,作为时展的新产物“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更应该将最新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将浓厚的文化性,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承载这一品牌,活动才更具有影响力、辐射力。我国的群众文化分为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群众文化覆盖了每一个领域,有社区文化、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在农村方面,群众文化又以各种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存在着。任何一个活动一旦成为品牌,成为精品,那么它所具有生命力是强大的,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每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某种文化背景下,某种特定时间内,某个角度上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参与性
所谓“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是被广大受众认可,并且积极参与的活动,并且形成延续性。因此,每一个品牌都要打好群众基础,并具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一个品牌才能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各个层面的群众参与进来,并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热情。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让群众的视野更广阔,审美更接近时代,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拒绝文化的群众化形式,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五)可持续性
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首先主题要有连贯性、一致性,上下届活动在主题的传承上有所体现,始终保持相同或者相似;活动的举办时间要具有规律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节奏,不能随意的进行调整或修改,同时,活动的形式要稳定,这样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可持续性,才称得上品牌,没有经过岁月的验证,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成为品牌。
综上所述,要打造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符合时代步伐,体现群众需要,富含创新观念,文化内涵,形式多样,有独特的传播手段,可持续的从小做到大,不断提高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逐渐建立品牌。建设好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所有的群众文化工作站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先进的文化,广泛的贯穿到活动中,为群众提供更为广阔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5
一、群众文化现状概述
群众文化在广义上来讲是人们在职业之外的业余时间通过自发的组织参与,进行的一种自我开发、自我学习、自我娱乐的这样一种民间休闲性质的社会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广泛,通过这样一种自娱自教的方式来满足群众业余生活中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群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群众文化发展的层面上,我国的群众文化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1)基层群众文化缺乏专业的建设队伍造成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基础文化建设专业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没有得到保证,从我国人口基数大、受教育人数也十分有限这种现状下需要更多的受教育人数投入到文化教育行列中,但普遍对群众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的认识程度不高,使得在专业队伍的个人素质需要提高的前提下无法完成带动和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的目标;(2)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各个地区发展产生的不均衡发展状况对群众文化建设产生了差异性影响。
二、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的关系
社会信任是一种人群之间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基础而建立的一种信任,包含着人际间的信任和制度信任两个层面的内容,从人际的角度讲,信任就是沟通及心理上的认可及对所得到的结果的肯定,而涉及到制度信任就建立在社会制度、规则、秩序等方面,使得信任的参与者建立起规定中的一种框架中的活动。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倡导而来的中国式的社会信任是一种以道德内在制度为基础,以人的善性本质及人行为上的自主性具有高度自觉、充满人性的社会信任。
从社会信任的角度,群众文化互动交流这种民间的文化交流方式是非常有益的,群众文化不但丰富了国民的业余生活,也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从这个层面讲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信任的加深和提高。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从国内目前的群众文化发展较缓的状态来看,在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群众文化在社会信任层面上的缺失,而在群众文化的培养上,对应具备教育实力的人数没有进行到参与的范畴中也是社会信任层面的一种有待提高的状态。综合看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一方面需要我们加强增进社会信任,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群众文化的品质和意识,两者又具备互相促进的性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提高自身觉悟的同时加强对两方面的建设,从工作重心的角度建议在群众文化开展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从而对社会信任的建立起到培养的效果。
三、关于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和企业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
政府和企业需要认识到群众文化的重要性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作为企业和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带动企业的员工及相应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互动中来,一方面增强体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另一方面塑造了社会成员相互沟通、共同进步的氛围,而这也就要求政府能够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企业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群众文化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在政府和企业对群众文化的完善和努力的过程中也增进了社会信任的效果。从而为群众文化的推进带来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作为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6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1始终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发展群众文化的理念
第一,必须切实意识到创新群众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第二,必须真正认识到文化干部队伍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骨干,他们不仅是具体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还是当前发展群众文化的主要人才资源;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发挥业余文艺爱好者在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及传承民间艺术当中的骨干作用,应当加大培养群众文化业余队伍人才的力度;第四,必须真正意识到文化管理人才以及从事文化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文化管理水平以及事业发展的好坏,必须进一步提升他们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的水平、组织以及领导能力。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发展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而文化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负责及组织活动开展的相关人员的活动能力。各地群艺馆、文化馆的相关专业人才是群众文化的组织者以及管理者,他们通常都具备了很强的业务水平以及组织能力,开展各项活动的经验非常丰富。因此,这些专业人才必须承担起这项职责,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需要完成好上级政府规定的各项专题文化活动,还应当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此外,还应当举办一些具有服务以及教化性质的公益文化活动,使得所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为社会大众乐意接受。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增强他们凝聚力以及向心力。
3切实发挥地方群众文化的优势
当前在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从地方文化资源着手,建设群众文化的品牌。对于本地区的群众而言,他们对于这部分的文化资源往往非常熟悉,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因而从内心更容易接受;而对于外地的群众而言,由于该地区的群众文化与地理、历史以及人文资源的有机结合,产生了十分鲜明的地方特点,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当地的群众文化,从而达到了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完美结合。
4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方面均有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文化物质基础设施和文化生活本身并不能混为一谈,群众文化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参与性。怎样在当前全新的形势下,切实体现出“文化为民”的主题,是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对此,广大文化工作者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例如,各种群众文化性质的文艺演出活动,就充分体现出较强的亲民性,广大群众与那些平常仅仅在剧院和银幕上感受到的演出实现了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通过一些互动的环节,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参与进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在举办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创新是所有类型的艺术形式的生命源泉,群众文化活动也同样如此。
5注重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农村文化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力支撑以及精神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然需要发展并繁荣社会主义农村文化事业。农村群众文化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首先必须培养专业人才,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职责以及使命,而文化主管部门,必须确保他们的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尽量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并且应当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与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同时,进一步拓宽发展群众文化所经费的筹资渠道,努力搞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目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瓶颈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从而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过程中有坚实的物质保证。此外,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对于建设农村文化会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切实意识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之间的密切关系,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文化的发展,不能以发展经济为由而不发展文化,更不应该等经济发展强大之后才开始来发展文化,必须尽可能实现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还需要让文化得到优先发展,以符合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总之,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创新精神,切实抓好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努力摒弃封闭型、单一型的发展模式,主动向开放型、复合型的发展模式转变,积极举办各种形式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从而使得群众文化事业能够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精智力支撑以及神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文化馆;主导作用;实现探讨;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98-01
引言
由于文化馆特殊的性质及其任务和功能,在当代环境下,文化馆主导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文化馆是由政府设置的、具有公益服务性质的文化机构,文化馆的建设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思想意识,是提升国民精神质量的重要文化机构。文化馆一直以特殊的组织形式存在,并对我国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作用。历史实践不断地证明,文化馆作为并将一直作为我国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地,我国民众精神的来源地,我国群众文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持续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主导作用仍至关重要。
一、强化文化馆为主导意识
当前,不少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地方的领导在文化馆的主导作用上产生了思想偏差,他们不再认为文化馆在当前环境下的作用,文化馆已失去其主导作用。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减少对文化馆的投入或不再像文化馆投入,导致文化馆的发展滞后。因此,必须树立文化馆为主导作用的思想。群众心中要树立文化馆为群众文化形成的主导作用的意识,让文化馆进入群众心里,被群众接受,文化馆才能发挥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运用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重新思考认识文化馆的作用,使群众深刻意识到文化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1]。没有对文化馆主导地位的正确认识,文化馆未来将难有突破性的发展,难以发挥其主导作用。所以,在树立文化馆的主导作用的具体工作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文化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目标的设定必须文化馆的主打作用为指导,即文化馆的建立是弘扬国家先进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文化馆的文化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方式,而不是体现其它意志。第二,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要克服非主体价值的实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馆的发展“误入歧途”。工作人员要深刻贯彻主体价值实现意思,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优化主体,文化馆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并最大化的发挥其主导作用[2]。第三,要明确文化馆主导地位的作用。文化馆的主导作用在于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的是实现的人全面发展。通过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馆也实践了自身的主体价值,增加了文化馆的历史责任感。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基础
首先,我国文化馆的发展建设必须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全面做好文化馆的基础设施、队伍和活动方式的建设,全方位的提升文化馆的质量;除此之外,政府要增加文化馆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社会类资源,打造高质量的群众文化交流场所,才能为最大化发挥文化馆主导作用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关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培养一支能力能强的管理队伍,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擅长组织领导群众文化活动。其次,文化馆要创新改革文化活动内容,根据群众的年历和爱好的不同设计组织不同的活动以最大可能的满足所有群众的精神上的需求。文化馆活动内容要在积极健康的基础上,与时代内容相结合,活动内容才能符合大众需求,对群众产生吸引力。要依据当前我国小康社会人的特点,设计组织具有创造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最后,文化馆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尊重他们的精神需求,文化馆也能够层现出公共文化的人文关怀以及体现文化传播的人性化;文化馆还需要最大化的满足未成年人的需要,比如未成年人可以免费进入文化馆,未成年人才能更好、风方便的接受先进积极思想的熏陶。
三、深化文化馆的改革
文化馆主导作用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馆的改革,这是时代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馆现有的体制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文化馆主导作用的发挥,这体制的不完善是当前文化馆主导作用发挥最大的障碍,所以,时代的发展呼唤改革。文化馆的改革要以文化馆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作为指导方针,已发展作为主题,着重创新改革文化馆体制,不断地增强文化馆的活力,以满足社会和人们对文化馆的需求,文化馆才能长久不衰。要优化文化馆的内部机构的设置,淘汰职能重复或不需要的机构,实现文化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防止文化馆资源的浪费。改革人才聘用和管理制度, “公正”、“公开”、“公平”为人才聘用为原则,实行岗位竞争制,废除终身制,建立通畅的人才流动机制,最大化发挥人才的作用。淘汰落后的分配制度,以坚持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适合文化馆具体情况的分配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改革将文化馆内的只不断地完善,建立即满足时代需求,又不违背文化发展规律的机制,才能提高文化馆的竞争力,让文化馆充满生机和活力去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打造公共文化品牌主要受经济迅速发展的刺激要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群众的物质文化,既刺激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导致群众文化形式的增加。尤其是各种群众文化形式的增加,文化馆不在作为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唯一场所,公益文化事业正面临市场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满足了群众丰富且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是提升文化馆竞争力,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根据市场品牌法则原理,文化馆通过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将优质的社会资源优化整合来打造公共品牌文化,利用品牌来重塑文化馆的主体形象,扩大文化馆的社会影响[3]。
五、结语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文化馆要满足国家和群众的需要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文化馆为主导意识的前提下,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全面做好文化馆的基础设施、队伍和活动方式的建设,全方位的提升文化馆的质量,通过对落后的文化馆体制深入改革,提高文化馆的竞争力,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并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晁秀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J].群文天地,2011,21(17):101-102.
篇8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辅导;普及;提高;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提升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必要性
在改革开放后的漫长时期里,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大繁荣的前提下,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也不只局限于原来的概念,由被动欣赏转换为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质。政府也积极支持群众文化的发展,由重专业轻群文转变为将专业与群文结合起来,因为专业与群文关系密不可分,是小中见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群众是群众文化生长的土壤,专业来源于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精髓的提炼,而群众文化失去专业性也没有色彩和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它木来的意义。因此群众文化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融入专业性,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是对群众文化进行有效引导、创新、发展、继承、突破的必然。通过提高使群众文化上升为文化特色,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保证群众文化有组织性和规律性,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专业水平,以催生高品质的文化精品。群众文化是大众自行倡导的,因此也是普及的,而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与这种普及的大众化文化向反,是文化艺术的升华,是高品质高技术的文化。由于这种文化具有高技巧、高艺术性,使得平民接受度不强,传播速度不快,传播范围不广。但如果因为大众接受速度不快而放弃提高,而使群众文化长久的停滞在普及性的阶段,则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但不利于文化整体发展,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起到阻碍作用,以逐渐渗透的方式将群众文化水平提高,专业性增强。普及和提高都是群众需要的,也是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二者缺一不可。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是一项漫长、繁琐、仟务重、范围广的工程。对于辅导群众文化要找准定位,既要鼓励群众文化植根于民间,发挥群众优势,集思广益,又要将水平提高,专业性渗透群众文化之中。
二、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普及和提高
(一)群众文化辅导辅导培训的普及
1、基层辅导培训的普及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是多方而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普及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普及,还有活动覆盖而的扩人也就是说,不只在阵地,也可以深入基层,为社区、部队、乃至学校进行业务辅导培训其实,社会很多团队均需要有业务能力的老师为所在团队进行辅导,提高所在团队的业务能力,而作为群文工作者也要有“请进来,走出去”的辅导培训能力,根据团队的所在情况进行辅导,把他们需要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他们艺术馆(文化馆)的群文工作者要发挥自身能动性,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
2、阵地辅导培训的普及
所谓普及,是指把广人人民群众目前急需和容易接受的文化艺术活动及其知识和技能提供给他们目前,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均已而向社会进行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团队及个人陆续加入到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排练的阵地中来而人多数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为了演出,出精品,均把业务技能好的,团员素质优秀的团队引进来,这样却忽略群众文化普及的意义和作用现在群众自发组织的团队非常多,而且不能保证每支团队都有宽敞的排练场地以及丰富的师资力量所以,作为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要针对目前实际况,打开人门,对有需要的团队提供阵地服务而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的群文工作者,所服务的是对整个团队的业务上的辅导和行政上的管理,使之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团队素养有所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对团队进行行政上的管理,例如开门、关门等等艺术馆(文化馆、文化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阵地职能,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提高
1、团队水平的提高
如果说普及是向广度扩展,那么提高就是向高度上升普及讲究量的变化,提高讲究质的吃跃团队也好、基层也罢,不只是单方而的普及,最终的目的是提高艺术馆(文化馆)可根据团队或基层单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提高,根据团队自身情况,创造一此适合本团队的精品节目,进一步向更高的艺术高峰攀登
2、群众文化队伍的提高
想提高一个团队,首先要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队伍是由群众文化专业干部和业余骨干集合而成的是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艺术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团队的发展和提高与群众文化队伍的能力相辅相成对于业余骨干来说,群众文化队伍在群文事业中不只要起到桥梁、传递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不走因循守旧的道路,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对于专业干部来说,情是繁荣社会主义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所以,作为一名专业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很强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水平基层、团队或个人通过他们的辅导培训,人人的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提高了群众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
三、小结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就必须完善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确保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普及和提高。由于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历史继承性,更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生活的反映,而伴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简单的艺术表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做好群众文化辅导普及和提高工作,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好我国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永舒.浅谈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普及和提高[J].大科技,2014,(15):2-2,3.
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群众文化活动是各项文化工作开展的难点及重点,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将集中与分散制相融合,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形式,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领域的需求[1]。因此,深入探究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群众文化是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现代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一)有利于启迪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所以合理的将政策内容、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从而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渴望能够得到更多高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从而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要求。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娱乐性的功能,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有利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而群众文化活动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的文化知识,所以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在一些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文化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所以不利于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威胁了整个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通过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远离封建迷信活动,从而更好的维护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中的稳定性[2]。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的策略
(一)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在以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都是一些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活动形式非常单一、枯燥。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需要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了解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动态,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积极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首先,充分利用每一年中的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开展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激情,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同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乐趣;其次,尽量采用合理的文化活动形式,避免参与人群受限制,如“气排球”运动则主要是由传统的体育运动演变而来的,参与人群男女皆可,所以非常快速的在全国发展起来。通过开展这种不限制参与人群的文化活动,不但能够充分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再次,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将文化宣传的范围扩展到农村的各个角度,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把握这个点,以便将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等知识传递给广大农民,让广大农民能够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3]。
(二)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活动的价值
实践表明,针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若局限于环境或某种单一的方式,必定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拓展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方能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就以校园文化为例。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精神需求,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则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一旦文化艺术活动掺杂了社会性质,则将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以至于当学生走进社会时,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将对社会群体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如,当下社会所流行的广场文化,包括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广场美化以及大型娱乐演出活动等形式,均是人们环节压力与疲劳并获取精神愉悦的有效途径。而在各类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若能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则有利于消除部分与时代相背离的腐朽精神,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添砖加瓦。
(三)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格局
绝大多数文化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充裕资金的支持。因此,为确保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资金投入渠道的拓宽以及公共文化投入机制的建立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作为政府部门,面对有利于民族精神弘扬的群众文化活动,应首先表示支持,并明_自身于资金问题上的主体地位,从而将之纳入必要预算支出行列,以设置专项资金来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其次则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公司对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捐赠或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低偿的服务,从而在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与社会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甚至可能影响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无论国家或社会均应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足够重视,而群众需始终坚持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来开辟出一条符合当地发展模式与规律的群众文化活动之路,从而尽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鹏.关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北极光, 2016(8).
篇10
群众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精神产品的组成部分,以它“大文化”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在群众文化工作本体之内,引入人才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是群众文化事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内部的潜能,以群众文化新的社会定位和历史赋予的文化视角,不错时机地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调整文化功能和工作节奏,使文化工作者从长期受制约的种种主观原动力释放出来。加之能力和效益的挂钩,把他们从长期养成的应付了事,混日子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充分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改革过程的逐步深化,决策者如果能认真地思考,及时地纠正历史遗留的弊端,是必会减轻文化改革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喊几声口号所造成的危害。而适当地选择、培育发展文化艺术生产要素的市场,会给文化事业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处理好管理和放开关系,确立服务的方向,使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有机结合。基层单位的经营权、自,真正掌握在文化组织者者自己的手中,那么群众文化事业发挥出的的特色,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收获丰收的成果;摆正文化馆站与市场的关系决不是一句空话,在市场经济的渗透下,文化馆站的工作无疑要打上商品经济的印记,但是文化主体的性质不能改变,它既要适应市场规律,又要坚守自己的文艺阵地和发展方向;改善文化部门与地方的关系,文化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应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并且讨价还价。对于市场意识、因素的培育,领导有效地管理、科学的方法,人才、作品的较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地区性群众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和队伍的有机配合,使文化经济的运行进入正确轨道。
三、政府部门转变职能,把应有的权力下放给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文化主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把市场经济韵要素引进到文化工作中,在社会发展中重新建立主体意识,充分表现出独特的功效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力量。巧妙地把文化、道德、教育系统工程运用于服务中,拓宽渠道、勇于创新,使之与经济发展同步。
我国经济的速度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人们腰包鼓了,头脑却空了的现状,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精神饥渴大有人在。他们盲目地进入消费层,道德观、人生观跟不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有的人心态扭曲,黄、赌、毒无所不好,连贪占国家和集体的财物也变得理所应当。价值观的失衡,使不少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心灰意冷,立场动摇,加之文化人多数属于工资阶层,如果放弃了对文化工作的热爱,何以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失去了积极地引导去其糟粕,提取精华的功能。
四、群众文化的特殊功效在于寓教于乐,更在于它的广泛性。提高人民知识水平、欣赏水平,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运用好服务的手段,让群众文化对人民群众有吸引力,使他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主要是工作效率的问题,热爱自身的工作性质是必要的、热爱来源于群众中的群众文化更是必要的。
而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县否感受到一种危机?文化断层能否在我们的奋斗中弥合文化建设的队伍,应该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要不断地寻找新途径,使群众文化工作少走弯路,实现自身的价值。何况没有大众化的群众文化,或丢失了它的独特性、广泛性,也就动摇了社会存在的基础。
-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方向
- 下一篇: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