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医学教学;结合

0.引言

从近些年我国的现代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已经有了很大程度进步。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够使得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得到有效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当前的医学教学进行结合,对医学教学的模式就有着促进作用。在当前的教学环境发展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教学的结合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与重要性

1.1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学相结合的基础

在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迅速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相应应用,并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提供了有利条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化的技术也多种多样,例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和医学教学进行结合就有着实质性意义。由于现代教育的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实现图文并茂以及音视频的综合性呈现,就能为医学教学实现动态化的教学氛围[1]。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也是时展背景下医学教学的需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教学进行结合,就能实现教学角色的互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1.2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落实,缺少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医学教学要想得到进一步深化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的,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医学教学的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资源的设计开发都有着积极作用。医学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对实际教学的资源得到有效优化,对医学教学中的一系列难题,将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将医学教学的规划以及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评价等诸多方面得到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能对医学教学的改革深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医学教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2]。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医学教学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以呈现,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有利。

2.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注意的问题

2.1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医学教学中,能够从多个层面得到应用。其中在医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方面,由于医学教学课程的项目比较多,也有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其中有着一些比较抽象的医学教学内容。如果在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学生就很难有效的理解教学内容。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抽象的医学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呈现,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动态化的将医学教学的知识加以呈现。例如:对于解剖学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的头颅结构要想让学生能够得到深刻的记忆,就可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制作相应的课件,将头颅的整个结构形态,进行动态化的加以呈现,对每个部位的功能作用也能让学生以便观看一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容易记忆[3]。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对传统教学中的挂图教学加以替代,并且在教学效果上要有着很大的优化。医学教学过程中,挂图教学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但是对挂图的保管不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还有是挂图教学的动态化形象化不强,学生在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就能够通过扫描仪以及数码相机等,将教学图谱和电脑相结合,通过相应的软件将教学的图片库济宁制作,这样就能方便的展示所需要的教学图片,让学生能够方便的查看。另外,还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的临床实习相结合,可以通过摄像机将手术病例的案例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就能在实习的预习功课上获得相应的知识[4]。

2.2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将现代教育技术好医学教学相结合,要充分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动地位加以体现,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要能科学合理。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教育技术应用要和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在教学思想上要善于创新。

3.结语

总而言之,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医学教学进行结合,要能充分重视和实际教学的情况,并要能从实际出发,对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都要得到详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通过此次对医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理论研究,希望对实际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8).

[2]徐米清,陶怡,叶子冠.以本科评估为契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14(01).

[3]陈玮莹,杨棉华,郑少燕,蔡绍先,陈海滨,陈穗,刘少辉.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本科医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3).

篇2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哪个是种概念哪个是属概念?现代教育技术难道不是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属概念?一时众说纷纭,使得许多教师、教研人员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从。

逻辑思维规律“概念——判断——推理”还是在左右着人类的大脑。概念混乱导致人们无所适从。

“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个一个的概念常常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概念不清,判断就会有误;判断有误,必然会影响行为决策,导致行为失误。人们难保事事正确没有失误,但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我们正投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教育科研的时候。

“现代”和“教育”,作为“技术”的限制性定语,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对这一概念定义的方法也大致如此,虽然还小有争议。

一、必须明确的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囊括常规电化教育技术、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设计技术在内的属概念。

我国著名教授南国农先生曾经作了较好的言简意赅的概括,他指出: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实验工作,“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观念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三种技术即“教学设计技术”和“媒体技术”、“媒传技术”;做两件事情是指“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一个目标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这些,都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观念”指导下进行。

而在“媒体技术”和“媒传技术”中,以现今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当然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但不可能排斥常规的电教媒体技术(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等和相应的软件)。媒传技术,则主要是指信息传输技术,比如计算机网络、无线电视和闭路电视、广播网络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电教媒体的信息展示播放和传输共享技术等。

从以上定义出发,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全部;也不是独立于现代教育技术以外的并列概念。

如果从广义的“信息”(含信息编码)及其传递来理解信息技术替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误差好像也不是很大——但这里又缺乏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内涵的限制——那就是“教育”。所以,我们认为,就教育工作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是比“信息技术”涵盖面更广更全的概念,更具有系统性。(可参见本文末链接的拙作《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必须确立的几个观念

其一,应该相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系统化功能,应当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和其它门类的工作一样,是有“技术”可言的。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涵盖的系统性,由于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具有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和以往常规电化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优越性。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全面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以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网络为标志或以现代多种媒体的组合运用(VCD机、功放、视频实物展示台、多媒体数码投影机等)为基本手段的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和媒传技术,能够实现多种类型的信息传递;可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象,化微观、宏观为可视,可以任意扩大观察空间,可以把社会生活搬上屏幕引进教室;其动听的声响和鲜艳的色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化难为易。这方面的教学实例举不胜举,在本书所选的实例中也有较多体现。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实现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及远程教育中的异地协作学习;而且在学习具体学科课程的同时,学习和运用了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全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及探索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念。

新世纪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其二,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教学设计技术”应列为现代教育技术首位。

行成于思。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的。

学习和掌握了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确立了现代教育观念,没有硬件条件就会去创造条件。在有些课程改革实验区,他们那儿的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由于领导和老师观念更新较早,他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工作起步就比较早,取得的成绩就比较显著。

如果我们要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一定就会先进行教学设计(其实我们平时备课写教案也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用什么媒体、用什么软件或制作什么软件、在课堂上何时使用媒体、怎样使用媒体,这都要进行设计。虽然软件的制作和使用离不开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但媒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们的运用还是要基于教学设计的要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直接决定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设计一旦有误,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再高超,也会满盘皆输。有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被淘汰,就是因为当时在设计时教育思想和观念缺乏超前意识,现在真的无法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了——但不可否认制作的技术还是挺高超的。还有的教学比赛中,某些课的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水平很高,但这节课去没有获奖,令人遗憾,这就是在教学设计上出了问题。

所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观念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教学设计技术应列为现代教育技术之首。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就能全方位地考虑,就不会片面地认为掌握了计算机等媒体工具的使用技能就是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

其三,现代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认知工具,而不可成为代替学生思维和提供“标准答案”的展示工具。

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探索过程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倾向:把本应由学生动脑动手探究的问题答案,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探究的任务。这种弊端即便是早期正式出版发行的某些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也普遍存在。另外,从语文教学来讲,有些场景的文学描写,是应该启发学生联想或创造性想象的,如果一味把描写的场景预先展示给学生看,就代替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利于想象力和形象思维的培养,而且太具“唯一性”,学生创造的余地也没有了。

怎样使现代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未知的工具而非展示答案替代思维的工具,这是我们在软件设计中始终要重视研究的问题。否则,现代教育技术就徒然只剩下“技术”而没有了“教育”,余下也只是从过去的人为灌输演变为“机器灌输”罢了。

其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有点教育经济学的头脑,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产生优化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它的教育价值所在。但我们必须看到,其投入也是很大的——不论是人力还是财力。

从人力来说,仅以开发一课教材的辅助教学软件来说,一般而言,从设计、修改到制作成功,少则需1—3工作日,复杂的甚至要10来个工作日,这还不包括精益求精的反复修改。如果超文本结构设计不能兼容其他教师的思路和教学个性,它就只能适应设计者的教学,而不能为别的老师所用。这是人力。

从财力来说,仅就一个标准多媒体电化教室的硬件媒体设备和必备的辅助设备建设来算,就需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投入资金则更为可观。再如,仅多媒体投影机以及与之相连的其它媒体设备,使用一节课的设备损耗费和电费约三四十元不等(保守的计算)。

较多的投入如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并不吝惜投入。但如果我们投以大量人力物力,换来的却并不是推进素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所追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仅仅是形式上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展示或仅仅为追求某种与教育本身不甚相干的功利,那就是一种浪费,是不可取的。比如: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去上(除了那些已经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天衣无缝”的实验以外)?是否每一节课都需要现代媒体?是否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制作教学软件?……教学决策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

其五,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暨课程改革的要求,关键不在于是否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教育媒体。

篇3

关键词: 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病理学教学 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既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又获得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中的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重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病理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1.病理学CAI课件的局限性。病理学从形态、机能和代谢三方面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了解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为机能和代谢的讲解作铺垫,机能和代谢依托形态得以更好地表明机理,使抽象的机理具体化。用PowerPoint、PhotoShop等工具制作出的CAI课件是一种二维空间模式,只能从某一个侧面观察形态结构及病理变化,难免会留下片面、静止的印象,哪怕是再典型的病变也只能反映整个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疾病的病理变化。如当讲到胃癌的时候,早期胃癌和晚期胃癌都是胃癌的不同阶段,传统CAI课件无法将早晚期的病变连续起来。在讲到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仍是一张张静态的图片,体现不了血流动力学的“动”,学生很难理解。

2.病理学实验的局限性。病理学教学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普通的医学院校没有开展图像分析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病理学实验以观察大体病理标本及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为主。由于有些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因此,标本及切片的获取也较困难。在实验中,以病变标本和切片为主,而正常标本和切片很少,学生难以通过比较法加深对病理学的认识,以及对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巩固。另外,在病理学实验当中标本、切片、显微镜的损坏也较严重。

二、了解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是一个虚拟现实的三维透视空间的技术,即在X、Y、Z轴上的空间动态的活动,三维动画使模型旋转多个角度,清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相应的解剖位置和病理变化,可以弥补病理学教学的不足。

三、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1.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使三维病理学教学目标融为一体。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1]。

(1)知识与技能目标。病理学是医学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使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更易体现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形态特征和病理变化,如在讲到休克分期,即缺血缺氧期、淤血缺氧期、休克难治期时,仅靠教材、课件上的文字、图谱和标本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也很费劲,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以使这几个期在课件上动态地演示,每个期血管内血流的特点非常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在讲到冠心病时,教师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用于CAI课件当中,学生能够立体地看到从正常心脏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全过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环境,教师轻松而生动地讲,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每堂课非常和谐。另外,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概念的理解是不够的,应使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不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三维动画技术使学生在病理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知识,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很难代替的,这一点也是教师很容易忽视的。三维动画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愉悦的环境,本来很复杂的疾病,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很直观地得以体现,教师能腾出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观的人生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医风医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当中更加体现直观整体性。从微观角度来看,病理学是直观的形态体现,从宏观层面来讲,病理学又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每一种疾病从形态、机能和代谢动态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更具有真实感、准确感。如在讲到心肌梗死时,通过三维动画教育技术可使心脏从正常形态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各类心肌梗死加以动态的演示,而传统的教育技术很难展示出来。心瓣膜病是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对正常瓣膜的形态及功能了解非常模糊,在讲到病理变化的时候更是理解不了,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正常心脏瓣膜的形态、功能,以及病变后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展示得一目了然。

3.三维动画教育技术拥有病理学教学当中符合社会时代性。医学教育具有社会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医学教育目的。在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教育观念和教育技术是教学方法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三维动画教育技术用于病理学教学丰富了病理学教学资源,教师会更好地为学生提高服务,符合时代要求。

总之,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已给病理学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而根本的变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三维动画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病理学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篇4

1.多媒体展示拓展学生的视野

美术课堂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引导学生多看,多欣赏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的重要方法。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上或者是教学挂图上的一些图片资料来实施教学,在多媒体出现前,教学挂图对于我们美术课堂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配套的软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我们教科书上的图片,而且还可以欣赏到一些我们书上没有的图片,而这些图片恰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所以在美术课的图片展示中,除了把书中经典或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大以便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与课堂有关但书中没有出现的图片,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加强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美术教学。

2.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绘画的方法和步骤,从而使其掌握不同的绘画技能。有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可以解决一些教学演示中的难题。如在《原色和间色》一课中,仅仅让学生了解间色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那就是把色彩的调和简单地理解为做数学题目了。而这恰恰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美术课是一个求异的过程。我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渐变编辑器把前景色设置成蓝色,背景色设置成黄色,然后填充到新建文件上。再用吸管工具在文件上移动,在信息面板中就可以观察到位于鼠标下面的像素点的色彩信息。在图像上单击某一点,即可选择该点的颜色作为前景色,然后把前景色填入预先设置好的文件中,这样反复进行取色、填色。通过这样的方法演示让学生明白间色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千千万万种。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用颜料进行调色演示,学生很难用肉眼区分色彩间的微妙变化。

3.电脑绘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电脑十分普及的今天,我们教育培养孩子当然也要让孩子更快地接触电脑。同时电脑也是一个绘画的好帮手,使用起来比较容易,也不会弄脏手和衣服,并且因为可以很快地修改、更新,画画过程中可以多一点大胆的尝试。Photoshop和Flash是两款不错的软件,绘画的工具有铅笔、刷子和喷枪,还有丰富的笔触和滤镜等。孩子只要简单地了解一些工具的操作方法就可以进行创作了,可以利用这些绘画工具自己画,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甚至是自己的照片进行编辑和修改,制作成卡片或日历,作为礼物送人,这样显得有个性又很有意义。此外,还可以利用Flash或Swish软件进行电脑动画制作。动画因为其夸张的形象、幽默的对白、丰富的视觉想象力和离奇的剧情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我们只要教会孩子利用这些软件的方法,孩子的创造力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了。

4.博客、QQ空间作品展示,交流的又一平台

学生作业的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当堂评价和课后的作业批改,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需求了。总觉得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也在不停地尝试如何走近学生,而利用博客、QQ空间是我在不久前想到的方法。所以我特地在美术课堂上公布了我的QQ号,诚恳地邀请学生加我为好友,并且还开通了QQ空间,为的就是和学生加强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将这些学生加为好友后我才知道,学生不仅有QQ,而且绝大多数开通了QQ空间。我去学生的空间参观,并邀请他们也到我的空间来踩踩。我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贴在空间里展示给大家,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很有成就感。如有个班级的男生比较调皮,在《泥塑》一课中男生们胆大心细,做出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作品。在课堂上我用数码相机把这些作品拍了下来,为了表扬和激励他们,我特地给男生留了张合影,一起放在了我的QQ空间里。学生看见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很有成就感,有个调皮的男生还在空间里留了言,上课的纪律明显好多了。

篇5

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极大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使得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那么,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怎样体现她成功的一面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 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比如:在教第三册的第40课时,圣诞节在当时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何让学生溶入这个氛围,在轻轻松松中掌握要学的东西,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这时,多媒体充分帮了我的忙,我从网上采集了大量国外过圣诞节的资料,然后作成集声,像一体的播放资料,一下就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学生在优美的歌声,动人的画面下情绪高涨,思维极度活跃,知识乘虚而入.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 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就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物或人物的夸张表情,让学生先想象这应该是吃了什么,随他们说,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后通过实践再下结论.

教师还应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cat,cat,喵喵喵;dog,dog,汪汪汪,……这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致,有的装成猴子,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场景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场景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 color is the door?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支画笔,画布上有一张门,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录音机播放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得到提升.

现代教育技术的确让我们的课堂得到了最优化 ,但纵观目前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本人以为仍有几个问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

首先要认识到推行教育技术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事情。实施教育技术的核心是教育的整体改革,只有实现了教育的整体改革,教育技术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否则便会束缚教育技术的手脚,使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发挥不出潜在的作用。实施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所以,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考虑,只有形成高屋建瓴之势,才能全面推广。这就需要得到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与关注。我国的教育技术部门工作人员虽然已经形成了一支力量,但毕竟只占教育界的小部分,长期以来只扮演教辅的角色,其中存在一定的历史原因,势单力薄是现实情况。将推行教育技术的责任完全落在教育技术部门的身上是不合情理的。

其次是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信息化条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仍在用旧的观念看待教育问题,不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观念的具体内容。因此,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整体变革,不知道如何发挥信息的优势来培养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加之教育自身的惰性相当大,正如当代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讲述的一个虚拟故事那样:“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化的手术室,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 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故长期以来,有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工具较少投入使用或被搁置,有的仅作为供上级检查和其它单位参观的摆设,经费紧缺的学校,则更何谈什么购置。

其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了,学起来太麻烦,加之目前仍存在“高考”、“中考”的压力,多数人忙于应付日常教学,突击性工作等,或各类

文化进修,对计算机这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媒体置之不理,导致一些教师不努力探索,举办的计算机培训班热了一阵,参与人数逐期减少。

其四,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对繁琐,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存的课件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出售课件的制作部门往往考虑市场商业因素,真正适合教学的课件数量不多),以至使一部分教师心存反感,故相当一部分教师拒绝使用这些先进的教育手段,并认为这些“新玩意儿”没给他们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改进,也造成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较少涉足多媒体教学。这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解放教师,反而使教师感到是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只能敬而远之了。桑新民教授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而对于多媒体教学已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则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相当部分的教师仅仅是在公开课或评优课时, 为达到“使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要求,才使用或临时请人帮助做上课时使用的教学软件,匆匆学一点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的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甚少,操作环境又不熟悉,课件设计、制做别人做,上课出现些失误,甚至造成干扰。多媒体技能的掌握滞后于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将多媒体权当作单一媒体来使用,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出现一些文字内容,课堂整体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也有的只为体现本节课“教学手段的先进与时尚”用多媒体取代教师的教学,忽略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勿庸置疑,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教师的一部分作用将由它的一些功能代替。它与传统的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作用,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效果。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因为教什么,学什么,取决于教师,还因怎样做、怎样学取决于教师,即使有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不当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如何用好多媒体关键在教师。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可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起主体作用,媒体仍起中介作用。仅将它当作一种摆设和装饰,将毫无意义。所以这些问题未澄清,将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健康发展。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清醒认识到教育要快速发展,必须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计算机应用于教育,使教育技术信息化,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口。陈至立部长提到:“我们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迫使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多媒体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可以将文、图、声、像融为一体,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所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有很多优势,其表现在:⑴形式直观,能增强学生的记忆。⑵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精神。⑶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突破难点,也有利于个别教学,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只要我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优势,教育改革和前进的速度就能大幅度提高。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作为一门新的教学技术,不仅要求教师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求教师要会自己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工作除要求教师自学外,最好形式就是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边讲边上机操作,这样即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篇6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个年度报告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该包括5个方面:(1)基本学习技能;(2)信息素养;(3)创新思维能力;(4)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5)实践能力。

而其中,“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新概念正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按照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定义: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自1989年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迅速地开展,并使美国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面得到全面的改革。在我国,有学者提出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应该概括为五个方面:(1)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选择信息能力;(2)有序化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4)将以上一整体的信息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的学习与交流能力;(5)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从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是其余四项能力素质的要求。并和德育教育密不可分。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校教育中体现与信息时代相适应能力的素质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国学校教育要体现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素质培养,主要也要从改善课堂教学人手。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定学,以本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技能实践环境,所学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学习缺乏合作交流,不能体现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很明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当代能力素质要求。

目前,网络和多媒体迅速发展,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但能得到充足的、以多种媒体形式展示的学科知识,还可以得到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使自学变得简单可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另外,超时空的通信平台可以让学生在“地球村”里自由地交流学习心得;以虚拟实验室为代表的数字化虚拟环境让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情境化的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我国早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整合与课程教学对素质教育的种种优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各级学校逐渐实现现代化学堂建设,教师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下,计算机只是走进了校园,并没有真正走进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中。计算机仅仅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工具代替了黑板和粉笔,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改变。

可见,要实现符合当代的素质教育必须要建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教学观念。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998年,我国学者南国农先生提出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新的时期赋予素质教育新的要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的一个研究内容和改革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家开始了一项“明日苹果教室”的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进行了10年的研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成效显著。在实验中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个性化的独立主动的学习者,学习兴趣和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更加注重交流和合作。

改革课堂教学不但要运用信息技术,而且要改革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也必须从观念形态技术和物化形态技术两方面对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进行改革,从而达到当代对人才应有的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

1 从观念形态技术人手改革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观念形态技术入手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运用与信息时展相适应的教学理论去指导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观,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坚定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针对的主要是教学系统中的教师与学生。

从教师方面,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应该认同和掌握基本的建构主义理论。认识到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而非教师的传授。重视教学情境设计,强调学习者的主动积极的角色,重视错误概念对学习的贡献:

(2)坚持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主导一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

(3)确立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掌握基本的教育传播学理论。 从学生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拓展学习的时空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和多途径学习的观念:

(3)拓展学习的内容,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学习;

(4)重视学习活动的创造性;

(5)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不断调整以优化学习结构,达到学习目标。

2 从物化形态技术入手改革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物化形态技术人手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中,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针对的主要是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上的改革主要有两方面:

(1)以多媒体技术作为展现教学内容的工具: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媒体形式结合传递,从视、听、触等多维度展开教学,充分展现传授内容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②虚拟学习环境: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情境化的实践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在线学习: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探究问题。锻炼学生的的学习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主要在于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学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在以“学”为主的环境下必须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各种网络资源库,另外学生共享的学习成果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篇7

论文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函授教育 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由于自学质量难以保证、面授流于形式、教师缺乏积极性和教学成本过高,目前,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个别性的特点,有助于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有助于提高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应在导学、自学、答疑和考试四个阶段充分运用。

当今,高等函授教育的规模、数量均出现明显滑坡,与网络教育的迅速崛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教育的高效性、开放性和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高等函授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但传统函授教育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优势也正是网络教育所缺乏的。两种模式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高等函授教育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函授教育的教学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函授教育是以学生平时自学为主,以短期集中面授为辅的、多环节有机结合的过程。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 自学环节

自学是函授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参照教师编写的自学指导书的进度和要求制订自学计划,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按时完成作业。

2. 面授环节

面授是主讲教师在有限的集中学习时间内,指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和自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保证函授教育质量的一个决定性的教学环节。集中面授主要含有概括总结、辅导答疑、实验练习等活动。每门课的面授课时约占高等学校全日制同层次同专业授课总课时的30%。面授时间一般每学期20-30天(含实验)。

3. 作业环节

作业是检查教和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理解、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内容,分自我练习和必交作业两种布置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上交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记录在册,按10%的比例记入课程的总成绩。一般每周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少于6个小时。

4. 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辅导教师帮助函授学生及时解决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经常性教学指导活动。辅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材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扫清自学障碍,加快自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常见方式有编写自学指导书和信函答疑。

5. 实验(或实习)环节

实验、实习课是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各专业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场地,指导实验人员认真做好实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按时参加实验(实习),严格遵守实验(实习)的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完成任务,写出报告,及时交教师评阅。

6. 考试(或考查)环节

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类。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把好教学质量关的重要手段。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命题,拟订A、B试题各一份。重点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试一般在各函授站进行,由函授站站长负责“主考”工作。考试完毕,经验收后交回成教院,由成教院组织阅卷后把成绩通报各站。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自学情况)、测验作业成绩占20%(按要求完成作业、测验情况)和课程考核成绩占70%。

7.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指导及答辩

函授管理部门会同各教学院系成立领导机构,实施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工作。一般提前一个学期布置论文选题,选派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组织答辩,评定成绩。成绩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上述教学环节以“一环扣一环”的组织形式,构成了函授教学的全过程,共同支撑着函授教育这个“大厦”。从理论上说,环环相扣的科学性、严密性,应能保证这座“大厦”的质量与安全。但事实上,目前函授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其原因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I)自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居住的分散性和信函通讯的滞后性,函授学生难以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仅靠教材和少量的资料自学,难度大,效果差,自学质量失控。

(2)面授流于形式。高度集中的面授教学时间短,强度大,学生和教师均处于超负荷状态。学生单位时间内很难完成对新知识的消化、接受。教师为赶进度,常以画框框、压缩范围等代替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3)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调动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封闭的表现是:学制限制太严,不适应函授教育之在职、业余的特点;教学计划基本上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不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函授教育的特点制订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的学习形式之间各自封闭管理,缺乏必要的沟通、融合;集中教学活动完全受控于教师,函授生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种封闭的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压力小,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一本讲稿讲几年、十几年,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4)教学成本过高。邮寄费用、书刊印制费用和车旅住宿费的连续提价,使得函授教育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学校通过减少信函邮寄次数、刊物印制期数和主讲教师去函授站点面授次数来降低教学成本,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技术的重大应用将是大学革新的核心。网络教育迅速发展正是得益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实现函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改造和提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 交互性

这是现代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现教学交互的前提。在传统函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是通过有限的面对面方式实现的。基于双向交互的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学生与媒体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个别化交互,学生之间的自由交互等多种形式的远程交流与协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 共享性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是指信息资源可以为许多用户所共同使用的特征。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通过社会化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认知策略。

3. 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体现开放性特征。这将 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衡的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了物质支持。

4. 艺术性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CAI课件能集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悦耳动听的声音、丰富多彩的图像于一体,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学习效率。  5. 个别性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天赋爱好、学习基础和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地点,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从而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现象。

三、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函授教学

革新后的函授教育,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新模式侧重的是“学”。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围绕学生的“学”而给予指导、支持和服务等方面来。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整合函授教育管理流程,以传统大学的学期为时段形成一个学习的基本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学阶段、自学阶段、答疑阶段和考试阶段。

1. 导学阶段

导学,主要指在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

(1)引导入学后的学生由“传统的学习观”向“自主学习观”转变,并指导他们使用与远程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学习技能。

(2)引导学生确定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媒体资源。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具体要求及难易程度等,引导他们自主、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确定学习任务。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制订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和函授站提供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主学习。

(3)指导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主讲教师可利用卫星直播或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如会议电视系统)在校本部的进行异地实时宣讲。也可直接去函授站的教室现场面授,对课程知识体系加以归纳和勾勒,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予以讲解,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建构。课程导学内容分为:开篇导学,介绍课程特点和知识体系;阶段导学,学习阶段的划分及分段导学;章节导学,每章学习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每章学习后总结学习成果;日常辅导,日常学习计划和小练习。

2. 自学阶段

这里的自学,有别于传统的自学概念,它指的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自主化的课程学习,包括线下学习(通过光盘资源包、纸质教材等进行学习);线上学习(通过网络课件、教师时时提出的学科最新内容、专题讲座等进行学习);资源学习(通过丰富的网络开放资源,如资源库、主题讨论、相关网站、参考文献、案例资料等进行学习)。

学生在学校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下,根据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混合运用教学资源和媒体,通过教学交互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获取、理解和自我建构学科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同时,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在作业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业的布置、递交、批改均可以在网上进行,采用CAI方式和E—mail方式完成。在CAI方式下,教师预先将作业题编制成CAI作业软件放置在计算机教学网上,学生上网完成作业后,系统会自动给其评分;在E—mail方式下,作业的布置、递交、批改通过E—mail进行,代替传统的信函方式。对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即教师把用来“讨论”的作业以公共文件的形式在网上传输,学生在网上收到“讨论”作业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彼此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对讨论的内容和进程予以监控和指导。这种“无纸化”的作业实施方式,不仅使作业的上交、批改变得方便快捷、省时高效,而且能使学生通过作业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加深对知识难点的理解。

自学阶段作为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一般占用一学期的2/3或3/4的时间。

3. 答疑阶段

将面授辅导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混成教学手段的作用。在集中面授期间,主讲教师对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实时解答。在其余时间,辅导教师利用网络媒介,可对学生个别地进行答疑,如E—mail;也可进行公开答疑,如运用电子公告牌(BBS)进行实时交互的方式(BBS的实时讨论功能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教师通过答疑,可以监控学生短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承上启下,同时及时纠正其间产生的偏差。

4. 考试阶段

根据主办院校的教学安排,函授站按考试程序布置考场,组织学生参加期末考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网上加密方式。主办院校将试卷上网并加密,学生在联网的计算机上经过语言确认,身份密码确认等解密后,打开试卷,参加考核。

(2)模拟现场方式。即把设在主办院校的演播中心作为监考中心,在各函授站装有电视会议设备、监视传感器及已联网的计算机(保证每人一台)的多媒体教室设为考场,学生按时集中到此教室,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徐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函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3):13—19.

[2]钱耕,现代教育技术与远距离函授教育的整合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3,(2):77—78.

[3]纪望平,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整合的研究与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3):16—18.

[4]纪望平,高校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7—91.

[5]纪望平,高校函授与网络教育整合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6上):30—35.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艺术 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

篇9

李建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需要。为此,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多渠道筹措装备经费,加大投入,统筹配置,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水平,做到了“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装备投入。我们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2007年,市政府投入2850万元,用于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添置和升级,全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省Ⅱ类标准。在此基础上,2008年至2011年,全市又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配置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以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技术含量高、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的要求。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装备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镇(区)政府、社会捐助、上级配套等装备投入,在确保装备经费投入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并保证专款专用。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从“三新一亮”到“六有”,从“校校通”到“四配套”和合格学校建设,再到率先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溧阳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了“校校通”、“四配套”、“省Ⅱ类标准建设”、“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等教育技术装备的重点项目建设的契机,用足政策,争取资金,提升标准,查漏补缺,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体提升。例如,溧阳市委、市政府站在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四配套”项目建设,实现了“装备标准化、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最大化”目标。“四配套”建设为全市初中、小学配足了理、化、史、地、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仪器,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进行了图书装备,为茅山老区四所中学配备了12个理化生实验室及所有实验仪器。再如,为迎接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我们实施了“省Ⅱ类标准建设”项目,根据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类要求,为全市学校添置了学生机1173台,教师机765台,多媒体180套,服务器70台,按照常州市一级校园网标准为29所学校改造了校园网。在一系列教育技术装备的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全局装备资源,充分调动学校装备潜力和积极性,不仅注重装备投入,更注重装备的长效管理和使用。通过系列装备项目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

三是注重优化统筹。我市一直坚持优化统筹的原则,在学生公用经费中单独列支出信息技术费,小学每生每年9.6元,中学每生每年12.8元。信息技术费一部分用于硬件建设,帮助学校改善、维护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有固定经费投入;一部分用于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统筹购置各类软件、教材等。三年来,我市采取统筹信息技术费的办法,累计统筹300多万元,做到了专款专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配好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基础上,你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保证管好教育技术装备,使之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建新:近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不但配齐配足,更管细管实。为努力克服重装备轻管理的现象,我局加强了装备工作的过程管理,卓有成效地开展建、配、管、培、用、研、评督查指导工作,切实搞好服务和技术支持,把来之不易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成果管好、用好、发挥好,做到了“四个坚持、四个好”:

坚持常规调研,服务好。为了解、分析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使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我局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运用的调研机制,每两周选取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技术管理和运用的专项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人员在一所学校一呆就是一整天,对学校装备工作进行“解剖”,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与学校领导和师生交流等形式对学校的建、管、用情况逐一了解摸底,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指导解决,并及时反馈调研的情况,为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求调研一所学校,规范一所学校。对调研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办法,而后对全市学校提出改进要求,力图以部分调研,促全市规范。

坚持制度管理,落实好。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以来,各校都添置了大量的仪器和设备,为抓好学校装备管理,结合全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现状,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合格学校建设工程长效管理的意见》(溧教装[2008]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意见》(溧教发[2008]50号)。要求学校坚持“建、配、管、用、研、培”并举原则,为教育装备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局教育技术装备方面两个管理制度的出台,对全市学校近阶段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规范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培训好。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各学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补充新知识,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形成了一支懂教育、懂装备、会管理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们在电教专业委员会的基础上,又分别成立了“电视制作”、“网络管理”、“课程整合”、“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五个中心组,由会员中理念先进、业务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学骨干组成。召开了各专业中心组负责人工作研讨会,明确了各中心组的工作职责、形式、内容等,并制定了各中心组的工作计划。各组通过活动开展,促进了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

坚持督导督查,规范好。我局的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承担着对全市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职能,工作中不断建立和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评估。局督导室已将各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体系,组织不定期专项督导和三年一次的综合督导。各学校均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及教师使用情况列入有关处室及教师个人的考核的内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配备是前提,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你们在用好教育技术装备方面,开展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

李建新:我们在“配、管”的基础上,坚持配、管、用结合,做到三个“抓好”,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效益:

一是抓好竞赛。以各级各类竞赛为平台,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了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英语口语比赛、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等一系列竞赛。学校网站评比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有三届。每次评比都是一次新跨越,技术水平更精湛,版面设计更美观,内容更及时。学校网站评比成为网站制作教师、网管员的年度盛会,校园网逐渐成为学校管理、内外宣传、教育教学的重要数字平台。三年来,我市在各级各类装备方面的竞赛、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国课改实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三届美文诵读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名,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全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名,获得江苏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秀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成绩斐然,在江苏省网络读书活动、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获奖20多人次;在常州市中小学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中,我市选手连续几届取得骄人成绩;学校获得常州市级先进集体20多个,学生获得常州市级等级奖达300多人次。

篇10

现代陶艺与生活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早在人类历史早期,陶器就作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生存工具,到了现在,陶器不仅肩负着生活日常用品的重任更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被世人所关注。正因如此,陶艺被很多人认为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在人们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现代陶艺的定义:现代陶艺通俗来说就是现代陶艺技术,陶艺的外延十分广阔不仅仅是现代人个性、理想、心理、思想、价值理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现实展现,更是人意识的流动,是人对社会,对世界,对自我的多元认识。陶艺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学习陶艺不仅能够使得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情感得以抒发,更能够从制作中获得美好的记忆,并进一步成为其成长的养料。喜欢玩泥是每一个小孩的天性所在,而陶艺教育将“玩泥”搬上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个性,同时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不同学生的优势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现代陶艺在基础美术中的教学现状

早在2000年在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要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适当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起初只有一小部分学校开展了陶艺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陶艺课程并配备了专业的陶艺制作设备并聘请了专业的陶艺教师指导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美术教学都局限于绘画与欣赏,陶艺教学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美术教学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总的来看,陶艺教学正在不断地使得素质教育得以真正的实现,使得学生在德智体美多个方面获得了稳步的发展。

三、现代陶艺在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学生从参与中发现乐趣,从动手中体会快乐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学生结果性的评价,将分数,正确率看的很重,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影响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陶艺制作却不同,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时基于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真正投入到陶艺制作中去,这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能够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升了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在陶艺制作中学生很容易从中发现乐趣,根据自己脑海的构思,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陶艺作品完成,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发现动手的快乐。在最后作品完成时学生也会产生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而这些感受势必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源泉所在,积极投入到了课堂中去,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

陶艺教学比其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且获得的知识更加直观,这就使得陶艺教学本身有着其他教学科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学生能够在陶艺制作中感受到泥土的柔软,能够随意的采用切、转、捏、割、压、拍等多种手法使得泥坯与自己脑海中的形象相吻合,学生在动手能力就在这些多种手法的配合下得以提升。同时,陶艺制作随意性和不可预料性更强,学生能够根据泥土的不同形状变化自由想象与创造,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效力得以有效提升。

3、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陶艺制作中,教学的气氛无疑是欢乐的。同学们相互协作,自己与伙伴的相互配合,看到成品慢慢展现在自己面前,这样的心情是其他课堂难以带给学生的。最后烧制的成品会给学生无尽的幻想,而原本黑乎乎的土坯最后变成了颜色艳丽的各式陶器,这能够使得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这也会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脑海中原本抽象的形象转变为现实可触的物品,学生从学习中不断发现乐趣,老师的教学也更加轻松。通过寓教于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也能够在不断动手中使得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得以提升。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