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教育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只有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幼儿才会积极参与,获得更好发展。有研究表明,凡是和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只要有数学教育内容,数学就会在生活中存在。如:桌子是长方形的;一座楼房有几层;西瓜是圆的,黄瓜是长的;衣服是有大小的,鞋子是有长短的;树有高有矮,有粗有细……这些都包含数学知识。幼儿早期学习数学正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知识开始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就得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自然、巧妙地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意识地、自然巧妙地提示给幼儿,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必不可少。如:在户外散步时,我就让幼儿寻找户外有趣的数字。这样,幼儿就可以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路牌、时钟、电话机、摩托车汽车车牌、上岗牌上的编号里面都有有趣的数字。在分餐时,我让幼儿分碗筷、分点心,边分边数,并让幼儿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样”,从而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知道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这样在生活中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了数学知识、建构了数学概念,又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了用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融数学教育于游戏中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教育游戏化是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中获得知识。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在取雪花片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幼儿创设情境:今天我们要用的是图形雪花片,这些图形宝宝就在我们的玩具城里,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在寻找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增强了点数的能力,还了解到这些玩具是很多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又如:在吃饼干面包时,不光要关注“吃”,还要让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让饼干一会变成三角形,一会变成正方形、圆形。这样,幼儿在吃的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的现象。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的形式,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学习。
篇2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七性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体验,兼具开放型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重“七性”。
一、生活性
儿童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道德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品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说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精选符合教学主题的生活素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晚上睡觉前洗澡洗脚都要用到水;每天三餐做饭煮菜要用到水,平时洗衣服冲马桶等也要用到水。进而体会水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让家里有过缺水经历的同学谈谈没水时生活的不便,如父母要到很远地方取水,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联系生活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二、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因此,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如教学《上课了》,可以设计“上课高手大挑战”活动,分四个游戏进行。一是洗耳恭听:听故事,数汉字,体验认真听的快乐;二是火眼金睛:规定时间看图后说图意,体会眼脑并用、专注做事的成果;三是口齿伶俐:倒背词语,逐渐增加字数,训练头脑反应和口语表达;四是得心应手:练习眼耳脑心口并用回答问题。因为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积极,并有效训练上课专心听讲的能力。
三、情境性
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参与,可以让学生获得难以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经验和知识等。在教学中可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借助表演、视频等再现某一生活情境;还可创设虚拟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
如教学《做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伸伸手、弯弯腰,拣起纸屑,摆正桌椅,放好扫把,现场动手为班级做好事,体验做好事的愉快心情。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活中需要做好事的情境,如校园里有纸屑、水龙头没关、放学了教室门窗没关等,让学生从中寻找做好事的机会,知道好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实践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一条鸿沟填平。”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不是传授书本上的系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知识传授完成的,而要通过儿童的实践。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实践、多亲历,动手动脑,参与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现场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资料等活动。
如教学《种子的探索》时,可布置学生课前亲自播种,认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课上把豆子、萝卜、花生、葡萄、苹果等果实带到学校,大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还可把学生带到劳动基地观察发现种子的秘密。
五、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儿童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单靠书上的知识和课内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学要打破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教学时空扩展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向课前课后拓展,联系学校、家庭、社区,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自然环境等课程资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课前可先让学生调查家里每天、每月要用多少水,并记录下每天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以及周围什么地方缺水,缺水时用水情形又是怎样的,课上进行交流。课后还可设计“节水卫士行动”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出“节约用水专刊”,劝阻生活中浪费水和污染水的行为,并记录下自己是怎么节约用水的,一段时间后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和评比表彰。
六、直观性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性,把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图片、表演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若能把水可发电、灭火、浇花、游泳、洗澡等用途制成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直接感知,就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水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更好。教学《祖国真美丽》,可通过播放祖国美丽风光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还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图片、旅游照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并扮演小导游等。
七、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想、充分说,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安排活动和设计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考虑本地区、本班儿童生活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灵活地选用、修改或补充。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所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
篇3
一、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1.生活为社会教育提供土壤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接受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幼儿的生活中展开,生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幼儿社会教育的背景。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的生活中,主要与家长、教师、同伴交往,逐渐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不断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积累与他人交往的知识与经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实现情感交流,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爱、自由、平等、和谐、希望;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理解、掌握、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规则习得文化特征,实现儿童社会性发展。
2.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在生活中进行社会教育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萌芽阶段,这就要求幼儿的社会学习不是以系统、抽象的社会知识为主,不是让幼儿正襟危坐和闭门读书了解社会知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不断积累社会生活的经验。杜威强调,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也就是收到圆满教育了。在他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 如果选择与幼儿生活距离越近的内容,从幼儿现实生活中进行社会教育,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就会让幼儿感觉到社会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幼儿在参与、探索、交往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学习;由于幼儿的探索、自主学习和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在生活进行的社会教育乃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
3.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是国家关于幼儿教育指导政策精神的体现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 纲要 》)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 指南 》)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3] 可见,《 纲要 》《 指南 》都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即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4] 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学习与《 纲要 》《 指南 》的基本精神相吻合。
4.社会教育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统一于生活过程之中,正如杜威所倡导“教育即生活”,教育以生活为起点,也以生活为归宿,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的过程之中,教育是生活的“特殊过程”。“生活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教育作为促进人成长、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脱离生活,就只能是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的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低能儿。”社会教育通过促进儿童社会化,使人掌握生活的规则,提高人的交往能力,使个体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生活中独立生存和发展的成熟人。
二、教师如何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就是社会教育要与生活尤其是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以及实施等方面都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把幼儿生活中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事件纳入到教育中来。
1.关注幼儿当下生活
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儿童无法理解抽象的过去或将来,教育应该关注幼儿正在亲历的生活即当下的生活。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反对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认为生活准备说有种种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将来距离现在非常遥远,幼儿无法理解和把握。杜威强调一个人在一阶段的生活和另一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每一个阶段的生活都是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的,无论是幼儿阶段的生活还是成人阶段的生活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换言之,当下生活和将来生活同等重要。社会教育应该关注幼儿当下的生活,幼儿园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幼儿而言是能感受、能体验、能经历的真实而又精彩纷呈的生活。关注幼儿当下的生活,就必然需要关注幼儿当下的经验。幼儿能获得的经验应该是他亲历的,而这种经验不是来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不是来源于教师、家长的告知,而是产生于幼儿自身解决生活中所碰到问题的行动和过程中。
2.对幼儿的生活内容进行筛选
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但并非所有的生活内容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能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在利用生活对幼儿开展社会教育时,必须对生活内容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教师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生活中有值得开展社会教育的内容吗?这就需要教师关注生活,分析生活中所蕴含的社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把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纳入社会教育中,使幼儿园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二是要考虑生活中的这个内容是否适合幼儿?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这就需要教师分析生活中社会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并结合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思考。三是要考虑生活中的内容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幼儿的学习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听、看、探索、参与、游戏、操作等方式学习。一般而言,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内容更能吸引幼儿。因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生活内容不是通过语言告知的,而应该是能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体验的内容。例如国旗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如果选择“了解国旗的意义”这一内容,幼儿只能端坐静听,很难调动幼儿的兴趣;但是教师若是让幼儿学习“升国旗时我们该怎么做”,则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篇4
一、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意思就是一个人小时候的品行可以折射出他(她)长大之后的为人,由此可见,幼儿时期的德育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多数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只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却常常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由此错过了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然而,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时间频频发生,更突显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活就像是一个“万花筒”,装载了许多的人情世故,也折射出了许多问题。有的孩子成绩非常好,但是在家人和同学面前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尊重他人,可谓是唯我独尊,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有些孩子尽管成绩并不好,但是在同学、老师和家人面前懂得谦让知道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显然后者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现实推动意义。情感教育以一种温和有力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思想观念中,使幼儿的思想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感性思维,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情感教育的开展要基于生活
人为生活而生,又在为生活劳累。因此,情感教育的开展必须以生活为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要认真观察生活,将生动形象的生活素材融入到幼儿德育教育中,促使幼儿以更直观的思维去接受,帮助幼儿从内心情感加深对德育教育的认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幼儿根据“爱”这个主题,表达自己对父母、朋友以及祖国的热爱等;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积极融入群体,可以针对某项任务,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合作,幼儿们都可以尽力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长处。在游戏中,幼儿会渐渐养成要通力合作、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另外,教师应多与孩子们谈心与交流,定期组织一些有必要的、有意义的活动或班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情感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与改进。
(二)注重家庭情感教育对幼儿德育教育的支撑作用
我们一直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德育的教育工作,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但是作为幼儿监护人的家长要负起更大的责任。例如拿礼貌问题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秉承礼仪文化的传统,因此父母必须要培养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但是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用礼貌用语,并且不只是在对外交际中,在家中也要如此。另外,在与幼儿语言沟通方面,不能用命令的语气去让孩子做事,如让孩子帮忙做事,应当尽量用“请你帮我做 XX 好吗?”的句式。当孩子热心帮忙后,家长要及时表示感谢,例如给孩子一个微信,说声“谢谢”。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纪较小,并不会懂得这些反馈,其实不然。实验证明,幼儿从一岁左右就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心与认知能力,家长一些并不注意的小问题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另外,家长在生活中听到其他人说脏话要及时引导幼儿去知道这些是不良行为。如在街上看到一些打架、骂人的现象,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如果大家都讲文明懂礼貌,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这样孩子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慢慢地学会区分好与坏的行为习惯。
(三)将情感教育教学渗透在生活和教学活动中
生活是检验情感教育的考场,幼儿的情感教育难以脱离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引导,尤其教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成人,成为了幼儿日常情感教育的关键。通常教师比家长更容易成为孩子们崇拜的对象,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另外,教师在树立良好榜样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言语及行为上的引导,设立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奖励,同时对不讲礼貌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以促进幼儿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思想认识。
篇5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角色;回归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颜之推的第一本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中就提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从小缺少父亲关注的儿童,在身心发展上要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焦虑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力较差,社交能力较弱,学业成绩不良者居多。因此,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和母亲角色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1、有利于儿童自我性别的发展
性别认知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价值期望的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的过程。精神分析学派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直接向儿童提供性别角色示范,儿童也会将父亲的行为视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身言行越来越像男性。尤其是当男孩对父亲性别角色有了一定的认同,就会观察、模仿男性的行为方式和语言模式,把父亲当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对于女孩来说,父亲角色中所具有的坚毅、果敢的男子汉气魄都将深化她对于不同角色的认知,更加明确男女性别差异,既能强化自身性别意识,又能从父亲角色中获得异性性别参照。
2、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曾提出,人类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而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互联系的8种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研究表明,男性在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比女性略有优势。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会在思维、创造、数学等方面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儿童的关注越多,与儿童的互动越多,越能够使儿童拓宽思维、以更发散的思维方式认识和了解世界。例如,在父亲与儿童的互动中,会经常出现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球类运动、修理机械等行为,这些行为更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所以父亲应发挥父亲角色的正面影响,付出更多时间参与家庭教育。
3、保障儿童心理健康
父亲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游戏中,儿童游戏经验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亲角色的缺失,从而出现“父爱缺乏综合症”,如情绪不稳定、不善于社交、沉默寡言等。父亲在儿童的互动中常常扮演着玩伴的角色,通过与儿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促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母亲的依赖,培养儿童的独立精神,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父亲应及时认清其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给予儿童许多陪伴时间,带给子女安全感,增强儿童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使儿童能更积极地面对和处理挫折。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在父亲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儿童在道德判断、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远远低于其他儿童。同时儿童在未来还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行为。所以父亲角色在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建策略
如上所述,父亲角色与母亲角色一样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父亲角色的作用更应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但由于中国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中“女主内、男主外”的根深蒂固影响,长期以来,家庭中照顾和教育子女更多的被认为是母亲的责任,父亲角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应及时回归。
1、激发父亲学习育儿知识的兴趣
随着二胎人数的增多,人们对于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社会媒体也在积极倡导父母共同参与的育儿观。所以男性开始逐渐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体会到儿童潜力的开发需要父亲的全力参与。所以,父亲应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如,通过阅读中外权威育儿书籍、网络查询育儿方法、参与幼儿园或社会组织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经常和其他人交流、探讨育儿问题等等,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育儿活动中,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身的育儿行为。
2、帮助父亲明确自身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父亲角色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所以父亲角色的自我认知和成长也是时代和生活的要求。只有父亲首先抛弃传统的家庭教育观,积极从母亲背后走出来,与母亲共同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发挥父亲角色的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父亲角色的树立首先需要积极认识到自身角色作用,要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夫妻关系。有些父亲会认为母亲应该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破裂。所以如果要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父亲就必须在家庭中和妻子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使自身角色受到妻子和儿童的认同。
3、构建父亲角色回归的社会环境
篇6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小学教育;问题和对策
G623.58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我们面对信息时代到来采取的有力措施,做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学校或者教师教学理念上的不同造成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程度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加大研究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社会需求以及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国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能够针对这一点加以利用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关键,学生拥有兴趣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生活中也更好的去练习,逐渐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做起,小学教育无疑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关系着我国信息技术今后的发展。
2.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并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这个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知识’被学生应用,为其融入社会做基础。同时信息技术在使用中有一定的道德规范,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到一些网络文明规范,为网络文明进步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利用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了解社会、查阅学习资料,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特点,促进其它学科发展,扩充学生兴趣爱好。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存在其中的很多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从而阻碍教学水平提升。
1.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注重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和背诵。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有‘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相违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数时间内都在进行理论教学,即使是‘上机’,也是学生盯着电脑屏幕看教师的教学演示,自己动手实践摸索的机会和时间很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课程得不到重视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了解和普及性学科,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语、数、外这些学科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信息技术,学校没有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制定专门的教学要求,同时在资金、政策上经常被忽视,认为信息技术学科不重要,在教学设备的配置、维修等方面得不到保障,这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便。其次从教师角度而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学校没有提出特殊要求,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较小,在教学计划安排以及实际教学中往往会流于形式化,不去追求教学效果,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得不到保障。最后从学生角度而言,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在教师、家长的影响下,从心理上逐渐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中对语、数、外学科更加重视,忽视了对信息技术探索研究和应用。
三、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同时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我们要予以充分认识,通过问题研究采取一定措施,提升其教W水平。
1.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制定特色化的教学方案,注重对学生兴趣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其他学科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其他学科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理念创新,以新课标要求为基础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做好人才上的储备。
2.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作为一门通用性学科却有着特殊意义,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了解,认识到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重要性,而不是以以局限性的眼光对待教育,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创造更多机遇。学校要增强信息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教师、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引入更加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专项教育体系。同时学生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自身的重要性,增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便更好适应社会发展。
四、总结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领着时代潮流,小学阶段学生正是出于认识社会的开端,加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理念对待,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燕红.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04:129-130.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094―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已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情感教育。因此,笔者客观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下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将情感教育要素有效渗透到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小学生来说,在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灵活应用智慧,让他们学会更好地应用情感等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对社会环境的接触也不多,好奇心较强,喜欢体验新的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其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便于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实施情感教育。就小学生来说,他们大都从表面去认识事物,极易受到身边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各方面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要素去吸引、感染学生,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会作者借助课文内容想要表达的情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更好地领悟课文知识,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颐和园”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利用其集“图片、文字、音”等于一体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图片,刺激学生感官,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使其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引导他们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在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2. 充分挖掘情感要素,实施情感教育。就小学语文课文来说,大都难度不大,易于理解,还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要素,在进行情感教育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要素。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现有的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其中的生字、句子,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以此为基点,多角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涵,更好地感受文中小女孩的凄惨、无助,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
篇8
关键词:幼儿 教育 生活化教育
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观点,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有明确指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可见,教育生活化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将教育有效的融入幼儿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所要面临的的一大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实行幼儿生活化教育。
幼儿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经验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学龄前的幼儿在生理心理上的发育都很不成熟,他们仅能够凭借一些具体的形象思维以及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和个人兴趣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判断。因此,幼儿教育应当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来作为教学的内容和材料,做到幼儿教育生活化,以此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幼儿生活化教育的几点策略
1、制定生活化教育目标
“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每个活动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有工具、有指导、有考核。”这句出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向我们阐述了制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如果教育目标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只会让他们觉得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也就难以运用和掌握知识,达不到幼儿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特点来制定教育目标,将关注重点更多的放在幼儿的生活上面,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蕴藏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技能巧妙的与幼儿教育相互融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2、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内容
往往许多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因素和契机。比如天上的云、路上的行人、春暖花开的春天等等。只有重视对生活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才能让幼儿更好的把握周围环境并在其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我园大班在进行关于货币认识的教学活动时,要帮助幼儿认识5元货币,就让家当事先为每位幼儿准备面值5元的货币,然后让孩子想好自己需要的物品,比如一些文具或者是食物等,之后老师带着他们到附近的商店进行选购。选购的最终物品总价不要超过5元(这里可借助标签或者是商店店员的帮助)。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通过这种自由选购的有趣方式认识到5元的价值,并且对于5元以内的加法减法也有了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但使幼儿愉悦了身心,而且让知识变得容易掌握、学习变得更实用。
3、增添课程自然气息,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各种奇妙的自然现象、丰富的科学知识都可以为幼儿的教育提供许多的素材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教学课堂,从中收集各种丰富的材料,将课堂搬到园外,结合教育内容,在大自然中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学习到各种丰富的生活知识和课堂知识。例如我们就在秋天的时候举行过名为“秋的喜悦”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田间观察农田中忙碌的收割情境,到附近的果园进行参观。听果农讲解一些果树种植培育的知识和过程,一起采果子,体验劳动的快乐和艰辛。然后让幼儿运用一些特别的方式如绘画、舞蹈、歌唱等对所看到的情境进行描述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相应的在园内引入了大自然的元素,在园中开辟了“种植天地”,让幼儿参与到各个不同季节蔬菜、花草的种植当中,并记录下种植过程,体验收获的喜悦,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此一来,不仅让幼儿园环境更具自然气息,也为幼儿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
4、注重家园结合,发挥家长的角色价值
幼儿的教育构建并不是独立的,它是在家长、教师、同伴等多种条件相互间共同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而成的。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一大合作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都是来源于家庭当中,家长应当要明确自己作为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定位。
5、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幼儿外出参观
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幼儿园在科学教育设备和资料的准备收藏方面总会存在一些不足。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既可以使得资源问题得到解决又能够让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获得更广泛的感性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结束语:
教育与生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幼儿教育生活化可让幼儿更直观容易的对周围世界进行认识,同时对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理解科学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发掘创造,关注并联系幼儿的现实生活。激发其他们的求职欲,将其知、情、意都完全统一协调起来,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罗瑛. 浅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J]. 西北职教, 2008,(10) .
篇9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教育;美术思维
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是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美术教育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美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启迪学生心智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同时对一个人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美术教育现状及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1.我国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之前,我国的各中小学都专门开设了美术课,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高考、中考的压力下成为了“摆设”,仅仅是排在课表上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有些学校也会开设美术课,但只是停留在教师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静物,学生进行模仿的层面。
新课改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被重视起来,但也只是停留在兴趣培养和简单的欣赏层面,没有从美术思维方式的高度对学生进行启迪。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所以即使美术课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也因资源缺乏导致中学美术教育面临很大的阻碍。
2.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
美术思维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用美术的方式进行思维。培养美术思维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情感体验入手,提高其生活和学习能力。感官视觉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通道,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在人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放眼古今各个艺术流派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兴起,几乎无一不是以美术的观念和思维作为先导的。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重要性,从它在人类的现代教育中,特别是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影响中可见一斑。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的措施
美学意义上的美术思维,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好奇心与观察力;第二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三是条理性与表现力。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学生美术教育中美术思维的培养进行阐述。
1.好奇心与观察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对事物的认知,都是源于人们的好奇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可供绘画的事物很丰富,但是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却能够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美妙的图画,这就是观察力的差别。这里所讲的观察力是指全面、细致、正确认知事物特点的能力,是对事物有效的观察。学生首先需要具备一些关于所观察事物的知识,然后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美术教育中,观察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掌握,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微观的层面去把握绘画形象的典型特点和细节。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中适合绘画的事物,以一名画家的心态对事物的形象积极做出艺术反应。其次,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美术造型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画过程中,详细讲解点、线、面以及光对事物造成的视觉效果。
2.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通常美术作品所展现的物体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物,而是建立在物体的存在之上却又高于现实的情境。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简单形象地表现事物,更多的是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体会画面背后深入画家心灵的东西。例如:我们在教学生赏析某一个画家的画作时,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经历、创作背景开始说起,并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同时,作画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应该鼓励其进行再创造。
3.条理性与表现力的培养
条理性和表现力是在对事物进行理解之后的构思和组织,并按照美学规律展现出来。条理性着重对事物的理解,表现力着重对事物的组织。这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画作物体进行拆分,学会把一堆凌乱的绘画素材按照各自的属性组合成系统。
美术思维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美术学习者提出的要求。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从思维的高度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琦.浅议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J].学术论坛,2010,(08):46.
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使得社会对学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学生在学校时间最长,学校安全首当其冲。班主任是对学生最了解的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班主任为最佳人选。而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逐渐多样化、复杂化,而青少年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生活经验不丰富,这就导致其在遇到危险时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定,增大了危险性。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校可以学习到各种安全知识,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节假期间都能远离危险。或者是在遇到问题时保持冷静,及时运用自己学到的相关安全知识,保证自身安危。做好学生安全工作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生长所必须的。青少年年龄还比较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在校外都不能正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其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一定与安全相关的安全和法律知识,保障自己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不会受到别人的伤害。甚至是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积极有效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二、班主任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寻求帮助的也是班主任,学生对班主任都有一种强烈的信任感。而班主任是学校中最了解学生特性的人,因此,班主任应该认清自己的责任,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提升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1.加强安全教育意识,与学习生活相结合
班主任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只有班主任安全意识提升后才能去影响学生,才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而才能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首先,班主任不能将安全教育当成一种教育形式,剔除讲大话讲空话的教育模式,应该采取贴近生活、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其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制定与安全有关的规章制度:不破坏公务、不乱攀课桌窗户、不追逐打闹等。将安全教育逐渐渗透到班级活动以及课后活动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安全习惯,在思想上做到安全行事,逐渐加深其安全意识。
2.加强安全宣传,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学校是一个集体公共场所,人流比较多但是相对比较单纯存在的危险比较低,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安全宣传,增强学生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视,使其能够保证自身安全。加强安全宣传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各种安全教育片,让学生认识到某些危险的地方是不能去的,一些危险的事是万不可触及的,让学生在反面教材中记住血的教训,认识到健康以及生命的价值,进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另外,加强安全宣传是一个需要时时都在做的事情,例如在班会时教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哪里又发生交通事故,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或者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向学生普及用电安全、防火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知识等,班主任做到时时刻刻都在安全教育,学生做到每时每分都在学习安全知识。同时,教师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例如火场逃生、地震逃生等。逃生演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班主任可以将生活中潜藏的危险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学生对其认识,可以更有效的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教育质量。
3.扩大安全教育范围,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安全教育涉及的点比较多,这就要求班主任多讲、细讲。青少年学生都比较容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班主任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因材施教。班主任扩大安全教育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消除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安全问题存在的侥幸心理,保证学生对待安全问题可以脚踏实地,并防患于未然。另外,班主任多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须要在细节入手,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掌控,进行细致入微的管理。例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轮流监督,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的学生观察学习活动中的存在不规范的活动行为,然后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集体提出并讲解其中存在的危险性,督促学生改正,增强安全教育功效。
4.联系学生周边力量,提升安全教育功效
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保护学生安全不但只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社会各个领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安全工作时需要联系学生周边力量,共同来保证学生生活、学习安全。例如班主任可以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一旦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如果学生思想上对安全问题放松,要进行合理沟通,增强其安全意识。通过学校与家庭双方力量的联合,班主任可以更有效的掌握学生整体信息,可以对症下药,不断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质量。
三、结束语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最为信任和重要的教师,而且对学生信息掌握比较全面,在安全教育实施上具有更大的方便性。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安全教育时必须要针对青少年心理特性,加强安全宣传,对安全知识多讲、细讲,并实现与学生周边力量的联合,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红.浅谈新时期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2010(03)
[2]赵万明,程勇.班主任抓学生安全教育之我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3]韦盛佐.浅谈农村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J].基础教育研究.2011(16)
- 上一篇:网络空间安全培养方案
- 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