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纤维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纤维的特征

篇1

手感目测法

是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色泽、手感及拉伸等特征来鉴别纤维,它可以分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例如,天然纤维长度整齐度较差,化学纤维长度一般较整齐。在天然纤维中,棉纤维短而细,常附有各种杂质和疵点。麻纤维手感粗硬。羊毛纤维卷曲而富有弹性。蚕丝是长丝,长而纤细,具有特殊光泽。

化学纤维中,粘胶纤维的干湿强度差异大,氨纶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将他们区别开来。其他化学纤维由于外观特征较相似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人为而定,所以很难用手感目测法加以区别。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生物基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纺织界主要是生物基纤维。目前生物基纤维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生物基产品及绿色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在我国,生物基纤维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目前行业内,PTT、海藻酸盐、PLA、PHA等生物基纤维已突破关键技术,大部分已经实现产业化,并成功传导至下游。

同一起点的赛跑

生物基纤维对于缓解世界石油资源不足所显露出的巨大潜力被各个国家所看好,美、日、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入生物基纤维的角逐战。近日,荷兰Avantium公司成功推出生物基PEF材料制成的T恤衫, 日本东丽公司以美国Gevo公司合成的完全生物制备的对二甲苯为原料,在全球首次成功制备出完全由生物质为原料的PET纤维。

在中国,生物基纤维的发展也并不逊色。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鹏在接受相关媒体记者采访时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方面并不落后,甚至在个别领域有所领先,这也是有别于传统化纤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也表示:“生物基纤维是今后化纤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唯一不落后于国外的新纤维品种,而且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内化纤企业在生物基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企业代表有,福建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据悉,海兴科技和美国杜邦公司联合推出的高科技生物基弹性短纤维——舒弹丝已成功在家纺领域成功应用,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家纺材料的一大重要革新。”

“生物基纤维带给整个纺织行业的是欣欣向荣的前景与潜力无穷的提升空间。舒弹丝37%的原材料采用非石油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减少了对石油和石化产品的依赖。”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张连京称,舒弹丝中的玉米提取成分占30%,相比石化纤维,生产同样数量的舒弹丝可减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碳排放量。而且,氨纶等化纤产品在很多领域都受限制,但舒弹丝无论是用于婴幼儿产品,抑或消费者是过敏体质,都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舒弹丝也通过了国际市场上最权威、影响最广泛的生态纺织品认证。

除了最近频繁亮相的舒弹丝外,近年来在纺织各大展会上还可以看到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壳聚糖纤维。据悉,壳聚糖纤维是一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它以蟹壳、虾壳为原料,采用高科技,经提纯、溶解、纺丝而制得的动物再生纤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抗菌,具有天然抑菌、快速止血、吸附螯合等功能,还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纺织等领域。

目前,海斯摩尔“特种壳聚糖纤维布”已成功被航天工程“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采用。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海斯摩尔,以项目“千吨级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申报了2013年度“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并获得了一等奖,专家们一致认为:海斯摩尔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物基纤维由于其将原料的可持续性和产量的规模化完美结合,成为了未来化学纤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抓住的领域。在《化纤“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生物质纤维及其原料的发展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和竹、麻、速生林及海洋生物资源等,开发新型生物质纤维材料,研发纤维材料绿色加工的新工艺、突破装备集成化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根据规划,到2015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将实现万吨级产业化生产,生物质合成纤维发展到21万吨产能,生物基各类化纤原料产能发展到30万吨。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力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原料的意义不只是实现化纤强国的途径,它的意义更在于:一是该技术的成果可以代替石油,从国家战略和安全考虑,可作为储备技术;二是生物基纤维及原料具有可再生和生物降解等特性,对环境友好,符合当下及未来绿色环保的发展潮流;三是该种类纤维具有超越常规纤维的性能,例如生物基PTT纤维综合了锦纶的柔软性、腈纶的蓬松性、涤纶的抗污性及接近氨纶的弹性恢复能力,将各种化纤的优良性能集于一身,是当前国际市场最新开发的热门高分子材料之一。”

当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正在联合推动“国家生物基材料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增长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在参加化纤协会行业内部会议时对生物基纤维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在组织实施专项时,要注重产业链的同步建设;二是在满足现有市场的开发与生产的同时,还要注重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三是以企业为主体,注重产学研用的结合;四是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五是项目实施前期要扎实基础工作。

篇3

关键词:纤维艺术;材料;情感

中图分类号:J3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诞生于20世纪上半叶。关于纤维艺术的称谓及概念的界定,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问题。如国内历来对纤维艺术的称谓就有“纤维艺术”“纺织艺术”“编织艺术”“挂毯艺术”“织锦艺术”“壁挂艺术”。作者比较认同的一种定义为:它是以广义的纤维材料为创作媒介,以传统纺织技术为依托,以现代观念为主导,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参与性,综合性和现代审美的新型艺术样式,是现代艺术观念、现代生活方式与多种传统和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视觉传达方式。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纤维艺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室内装饰,用以缓解现代建筑带给人们的冷漠、单调而被称为温暖人心的艺术。

纤维离不开纺织。前者指的是材料,后者指的是加工手段。纤维艺术是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命名的,虽然它离不开纺织,也是纺织品的一种形式,但因其使用目的、加工手法、所用材料等方面都与纺织品有所不同,特别是材料的使用更宽泛、手法更灵活,所以它又不等同于纺织品。从纤维艺术的命名上可以看出,其展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图形、绚丽的色彩,更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纤维材料之美以及加工时的工艺之美,这也是这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最突出之处。纤维艺术所选用的纤维许多是“纺织纤维”,而可用于纺织的纤维一般都有一定的要求:

1、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

2、舒适性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湿、透气、抗静电等。

也正因为纺织纤维的诸多要求,所以加工出的纺织品才给人以一定的温暖感觉、舒适感及亲和感,这是由可纺性纤维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在利用纺织品的这种特性,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积淀、产生意象。当然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只纺织纤维,但由于那些细长的材料在外观上与纤维的相似性,所以人们头脑中纺织品的意象仍挥之不去,因此纤维艺术品也是温暖的、舒适的、亲和的,而这不正是缓解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冷漠单调感所需要的么?至于作品中使用的点缀材料(如金属等)更是对纺织纤维材料在感观上的一种反衬,是寻求形式美的一种手法。

目前纺织纤维有:1、天然纤维。如:棉、麻、毛、丝(可直接用于纺织)棕、藤、秸秆、竹木等(用于造纸和间接用于纺织等方面),另外石棉也是天然纤维,它和矿物一同埋藏于地下,属矿物纤维。2、化学纤维。从1846年德国人肖拜(Schonbein)制成硝酸纤维素用于火药至今,人们已制成了品种繁多的化学纤维,这些化学纤维各有特性,它们不仅在数量上为天然纤维做了补充,而且许多化纤品种在性能和感观上都有天然纤维所不及的品质。如:粘胶纤维于感柔软,光泽明亮,易染色,防蛀等;涤纶抗皱、耐热、光滑等等。化学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是用植物中的纤维素制成或用大豆等蛋自质制成,如粘胶纤维、醋醋纤维等。合成纤维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石油、煤、天然气,经分离、聚合等化学过程制成,如涤纶、锦纶、晴纶等。另外随着现代利一技的进步人类制出许多新型种合成纤维,如:耐高温的芳纶1313、耐辐射的聚酰亚胺纤维等。诸多的纺织纤维对不同功用的纺织品是必需的,但纤维艺术创作注重的是作品的外观(如形、色、质)及制作工艺上的需要(比如:太硬编结起来不易弯曲缠绕,太软滑则编结难以成形),除非特殊要求,对是否耐高温与辐射并不关心。

纤维材料的选择只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方面,对纤维材料的加工工艺和手法是另一个方面。西汉时期,编织的工艺与技巧就已经相当先进,因为从马土堆一号墓中已发现绢、锦、罗、绮、刺绣品甚至还有提花织物。到了唐代已可以用八种色线在一起织成多种纹样,例如“华文锦”就是当时广为流行的一种纺织品。经纬交织的技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直至今天我们走过了从手工编织、机器编织到电脑编织这样一个过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因编织加工工艺带来的特殊的形式往往会衍生特殊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结。不同的编织技法会获得不同的肌理和图形,不同的肌理效果会导致触觉、视觉与心理反映的不同,肌理、图案与材质形成综合审美意象。纤维艺术的民族性不仅仅指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技法、形式、图形,也指其中的文化积淀,而这此也同样是现代建筑装饰所需要的。

因为纤维材料的纤细,完成作品必需一定数量的纤维交集,这种交集即是经过各种手法(如纺成纱、捻成线、织成带、编成花)联片成形,所以纤维艺术有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强的秩序之美,在这种秩序中你可以见到节奏、韵律、重复、渐变等多种形式美。大凡看画,远观其势,近看其质,许多美术作品为了近看其质,不惜工夫地创造肌理以达到画面丰富的效果。这一点纤维艺术可以说是与得天独厚,它可以远看其图、形、色,近看其线绳的阴阳交替、纹路肌理。编织尽管只有一经一纬,但是这种以数的不同排列方式交织却可织出不同的图案,这一点古人早已谙熟于心。例如:18 ,19世纪欧洲流行的壁挂图案都以模仿写实油画效果的形式早现。今天科技的发展(如电脑编织机)可以任意织出图形,这使得图形的实现更为容易。早在1938年,让•吕尔萨就已宣称与传统的精密复制绘画作品的壁挂决裂。这就意味着人们已不再将逼真作为纤维艺术的重要评判标准,而是将现代设计观念用于纤维艺术,强调创新。由于纤维材料的可塑性,纤维艺术刁有无尽的表现形式,这也为现代建筑的装饰增加了选择的余地。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中,纤维艺术可以提供从色彩到造型、从平内到立体、从题材到文化十分广泛的表现空间,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整体意图和目标。

不仅如此,由于对光感材料、透明材料、激光印染等高科技、新材料的应用,现代纤维艺术给人的视觉感官带来了全新的刺激,甚至可以将观众带入梦幻般的新奇意境。这不仅符合现代建筑艺术装饰的要求,而且为建筑空间的塑造拓宽思路。

当钢筋混凝土建筑出现时,就己注定“居住机器”理论会随之诞生。然而,人毕竟是情感动物,而不是机器。时隔不久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居住的机器过于冷漠、单调,缺乏人情味。于是,纤维艺术因其外观的柔软而被用于“居住机器”中的装饰,以解决机器与人情感之间的不和谐。

参考文献

1、崔唯 、肖彬.纺织品艺术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12

篇4

具体介绍了蚕丝被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特点,明确了蚕丝被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特征,及目前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蚕丝被;生产;质量

蚕丝是一种天然的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有87%的构造和人类的皮肤相近,内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蚕丝绵具有柔软、透气、吸湿、轻盈、不刺痒及抗静电等优点,成为制作被子的最佳原料。因此,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盈、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1]基于蚕丝被的优良品质,近几年,蚕丝被的销量不断攀升,蚕丝被用丝量已经占全国蚕丝产量的20%左右。初步统计,目前蚕丝被的年产量约为1200万床,年产值超过110亿元[2-4]。

蚕丝被产业快速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品牌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注重产品质量。同时,蚕丝被生产企业还是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起点相对较低,生产管理水平低,质量意识不强。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增加了蚕丝被行业一种新模式的发展,但目前这种模式中的蚕丝被的质量参差不齐。

蚕丝被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出现的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会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构成威胁,主流媒体也多次对产品质量进行了曝光,影响了蚕丝被的声誉,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5]

1 蚕丝被生产技术

蚕丝被产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和山东省,浙江省和江苏省是以生产桑蚕丝绵为主,辽宁省和山东省是生产柞蚕丝绵为主。桑蚕丝绵多以手工长丝绵、机制长丝绵和短丝绵为主生产蚕丝被,有少量的桑蚕中长丝绵蚕丝被;柞蚕丝绵是以中长丝绵和短丝绵为主生产蚕丝被,有少量的柞蚕长丝绵蚕丝被。

1.1 蚕丝被的原材料

按原料分:蚕桑茧和柞蚕茧。蚕茧包括整个蚕茧、削筘蚕茧、蛹筘蚕茧。桑蚕茧分双宫茧、上茧、黄茧、次茧。桑蚕茧及缫丝加工的副产品:茧衣、蛹衬茧。蚕丝加工的副产品:绢纺绵球、绢纺短纤维。

丝绵按长度分:长丝绵、中长丝绵(≥25cm)和短丝绵(<25cm)。

丝绵按种类分:桑蚕丝绵和柞蚕丝绵。

1.2 丝绵的加工工艺、种类和特点

1.2.1 长丝绵

(1)手工长丝绵加工工艺和特点。煮茧(双宫茧、上茧和次茧)手工剥茧拉伸烘干。天然白色,色泽均匀,蚕丝细长、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好,无明显绵块、丝筋,手感蓬松。

(2)机制长丝绵加工工艺和特点。a.机制长丝绵(桑蚕双宫茧、上茧、次茧,柞蚕茧):蚕茧水煮抽丝煮练(加入碱及混合试剂进行去脂脱胶)洗涤中和(加入柔软剂、冰醋酸)脱水烘干。b.机制长丝绵(蛹衬):缫丝副产品,由丝厂直接缫丝加工成绵片,后期进行煮练(加入碱及混合试剂进行去脂脱胶)洗涤中和(加入柔软剂、冰醋酸)脱水烘干。

机制长丝绵的特点为多个蚕茧加工制成的丝绵,桑蚕双宫茧、上茧、次茧和整个柞蚕茧机制长丝绵,切断很少;蛹衬机制长丝绵,会产生一定量的切断。桑蚕双宫茧、上茧和整个柞蚕茧制成的长丝绵基本没有绵块和丝筋;桑蚕次茧制成的长丝绵基本没有绵块,但有较细和一定量的丝筋;蛹衬制成的长丝绵基本没有绵块,有较粗和一定量的丝筋。

机制桑蚕双宫茧长丝绵特点:天然白色,色泽均匀,蚕丝细长、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好,无明显绵块、丝筋,手感蓬松(比手工丝绵略差)。

机制桑蚕次茧长丝绵特点:天然白色,色泽均匀,蚕丝细长、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好,有轻微绵块、丝筋,手感蓬松(比双宫茧丝略差)。

机制柞蚕长丝绵特点:天然淡黄色,色泽均匀,蚕丝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好,无明显绵块、丝筋,手感蓬松,蓬松度高于桑蚕丝绵。

蛹衬桑蚕长丝绵特点:色泽均匀,蚕丝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略差,有轻微绵块和较明显丝筋,手感蓬松略差。

现今手工丝绵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被更加高效的机制丝绵所代替。机制丝绵具有加工速度快、人工成本较低、制丝均匀的特点,但同时因为高温煮茧的原因,纤维天然卷曲有所破坏,导致蓬松度下降,因此成品机制蚕丝被的压缩回弹性较差。柞蚕茧中的蚕蛹,食用价值远远高于丝和丝绵的使用价值,因此柞蚕长丝绵的比例较小。

1.2.2 中长丝绵

中长丝绵是以桑蚕茧和柞蚕丝中的削筘蚕茧、蛹筘蚕茧或缫丝加工的副产品(蛹衬绵)为生产原料。

(1)蛛网状中长丝绵加工工艺和特点:蛛网状中长丝绵:蚕茧煮练(加入碱及混合试剂进行去脂脱胶)洗涤中和(加入柔软剂、冰醋酸)脱水烘干(原料)开绵(茧)机蛛网状中长丝绵。经开绵(机)加工后的是蛛网状中长丝绵,丝绵长度大部分在25cm以上,可以直接用以蚕丝被的原料,但丝(毛)粒较多,影响手感。特点是:色泽均匀,蚕丝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呈网状,撕拉韧性较好,但丝(毛)粒较多,手感蓬松。

(2)梳片状中长丝绵加工工艺和特点:梳片状中长丝绵:(蛛网状中长丝绵)梳毛机梳片状中长丝绵经梳毛机梳毛工艺加工后的中长丝绵产品,蚕丝纤维排列整齐,呈梳片状,蚕丝纤维长度大部分在20cm~30cm之间,丝绵长度会有一定量的减短,丝(毛)粒情况改善,手感、外观和蓬松度较蛛网状中长丝绵好。特点是:色泽偏黄,蚕丝较粗、长度在25cm左右,纤维排列整齐,外观和蓬松度较好。

蚕茧中的蚕蛹食用价值远远高于丝和丝绵的使用价值,为了取蚕蛹,生产丝绵的原料均为削筘蚕茧、蛹筘蚕茧,因此中长丝绵大部分是柞蚕中长丝绵。

1.2.3 短丝绵

短丝绵是以茧衣、缫丝加工的副产品(头)或绢纺短纤维为生产原料。茧衣是蚕茧进行后道工序前,经过挑茧、机器剥茧,剥离下的部分,其工序如下:

短丝绵:茧衣、头煮练(加入碱及混合试剂进行去脂脱胶)洗涤中和(加入柔软剂、冰醋酸)脱水烘干(丝绵原料或绢纺短纤维)开绵(茧)机梳绵机短丝绵

短丝绵丝长较短,基本集中在5cm~10cm,有较多的长度低于1.3cm的短纤维,短纤维率高,杂质多,蓬松度很差,加工成成品需绗缝。

注:梳毛机和梳绵机,基本原理相同,规格尺寸不同、针布密度大小不同。梳片中长丝绵胎由梳毛机生产,丝绵长度可达25cm左右;梳绵机生产短丝绵,丝绵长度大多在5??cm~10cm。经过梳毛机和梳绵机工艺的丝绵纤维排列整齐,纤维混合均匀。现市场上存在的梳片状混合蚕丝被,都是通过梳毛机和(或)梳绵机将蚕丝绵与其他非蚕丝纤维均匀地混合。

1.3 蚕丝被的加工工艺、特点及种类

1.3.1 手工丝绵被

手工丝绵被:手工剥茧的丝绵,经人工按照尺寸和重量的要求拉成蛛网状,铺垫成一定重量和尺寸的蚕丝被。

特点:加工成本高,产量低,但品质高,为优等品丝绵。蚕丝绵胎有明显的混合分层点,丝绵可以分层分离。

种类:纯长丝丝绵被。

1.3.2 机制丝绵被

机制丝绵被:机织长丝绵胎;开绵(机)开松制成的蛛网状丝绵胎;梳毛机和(或)梳绵机生产的梳片状丝绵胎;人工按照尺寸和重量要求铺垫而成或绗缝而成。

特点:产量高。含长丝绵和(或)蛛网状中长丝绵的蚕丝绵胎有明显的混合分层点,可以分离出长丝绵和(或)蛛网状中长丝绵。梳片状中长丝绵和短丝绵的混合是均匀的。

种类:纯机制长丝绵被;纯中长丝绵被;纯短丝绵被;机制长丝绵被和中长丝绵混合被;机制长丝绵被和短丝绵混合被;中长丝绵被和短丝绵混合被;机制长丝绵被、中长丝绵和短丝绵混合被。

1.4 蚕丝被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蚕丝被分为两大类: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

纯蚕丝被:纯蚕丝长丝绵被;纯蚕丝中长丝绵被;纯蚕丝短丝绵被;纯蚕丝长/中长/短丝绵混制蚕丝被。蚕丝包括:桑蚕丝和柞蚕丝。

混合蚕丝被:蚕丝和化学纤维混合蚕丝被;蚕丝和其他天然纤维混合蚕丝被;蚕丝+化学纤维+其他天然纤维混合蚕丝被。

2 蚕丝被质量状况

在目前的蚕丝被生产销售中,呈现出蚕丝被填充料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影响蚕丝被行业的正常有序发展,甚至危及经济社会发展安全或社会安定,社会反映强烈,存在极大的质量安全风险。

2.1 蚕丝被产品五类假冒伪劣特征

2.1.1 把化学纤维和其他非蚕丝纤维混纺进蚕丝绵中冒充纯蚕丝被

用外观特征像蚕丝纤维的化学和其他非蚕丝的短纤维、长丝、长丝切断与短丝绵、中长丝绵、长丝绵混合铺垫在一起。常见的化学纤维和其他非蚕丝纤维有:聚酯(涤纶)纤维、聚酯(涤纶)长丝、腈纶纤维、锦纶纤维、锦纶长丝;粘纤、莫代尔、莱赛尔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和长丝。此类假冒伪劣蚕丝被可用纤维定性定量来进行鉴别判定。

2.1.2 把天然浅黄色的柞蚕丝过度漂白充当天然白色桑蚕丝

天然的柞蚕丝呈浅黄色,天然的桑蚕丝呈白色。由于柞蚕丝绵的原料柞蚕茧生长在野外,其产量远远低于人工养殖的桑蚕茧,柞蚕丝绵被的产量小,造成消费者对柞蚕丝绵被了解少,关注度也少,购买使用率低。生产经销者为了提高销量和使用率,把浅黄色柞蚕丝绵经漂白,充当桑蚕丝。柞蚕丝绵经漂白工艺后,pH值指标易不合格,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特征有:整条蚕丝被中,用漂白的柞蚕丝绵标称桑蚕丝绵;整条蚕丝被中,用低比例的未漂白的柞蚕丝绵和高比例的白色桑蚕丝绵混合,色泽接近白色的桑蚕丝绵。

此类假冒伪劣蚕丝被可通过区分蚕丝的种类和含量来鉴别判定。

2.1.3 在纯长丝绵中掺入中长丝绵和/或短丝绵冒充纯长蚕丝绵,蛛网状中长丝绵冒充长丝绵

常见的特征现象有:在整条蚕丝被中,中间为短丝绵和/或中长丝绵,外层用长丝绵包覆;在整条蚕丝被中,用长丝绵与短丝绵和/或中长丝绵多层交叉铺垫;用蛛网状的有较多切断中长丝绵直接标称长丝绵。

此类假冒伪劣蚕丝被需要明确长丝绵、中长丝绵(蛛网状、梳片状)和短丝绵的定义和术语,需要各长度的量化值,才能鉴别判定。

2.1.4 在纯丝绵产品中用短丝绵冒充中长丝绵

常见的特征有:在整条蚕丝被中,中间为短丝绵,外层用蛛网状的中长丝绵包覆;在整条蚕丝被中,用蛛网状中长丝绵与短丝绵多层交叉铺垫;整条蚕丝被,用短丝绵和中长丝绵按一定比例混合梳理成梳片状丝绵胎。

此类假冒伪劣蚕丝被需要明确中长丝绵(蛛网状、梳片状)和短丝绵的定义和术语,需要各长度的量化值,才能鉴别判定。

2.1.5 将低廉劣质的蚕丝下脚料或蚕丝再加工成蚕丝被

这种蚕丝原料由蚕丝织物的下脚料和废旧蚕丝面料,经机械加工开松成纤维;由色蚕丝织物的下脚料和废旧蚕丝面料,漂白后,经机械加工开松成白色纤维;废旧丝绵、污染霉变丝绵。

常见的特征有:经机械加工开松后的纤维被梳理成短丝绵绵胎;用新生产的丝绵和再加工短丝绵绵胎多层交叉铺垫或包覆;用新生产的丝绵和废旧丝绵和/或污染霉变丝绵多层交叉铺垫或包覆。

此类假冒伪劣蚕丝被鉴别判定的指标是丝绵品质;丝绵的原料要求、含杂率、短纤维含量和纤维含量。

2.2 检验技术现状

上诉五类假冒伪劣,其中第一、二两类,在GB/T 24252―2009《蚕丝被》标准中有检测方法和考核指标;第五类,在GB 18383―2007《絮用纤维通用技术要求》标准中有检测方法和考核指标。第三、四两类情况,在现行有效的标准中,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和测试方法,给检验和执法打假带来困难。因此,对蚕丝被中各种长度蚕丝纤维的量化分析很有必要,通过鉴别丝绵中的长度掺杂使假现象,为打假扶优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显梅.浅谈蚕丝被生产现状与检测方法[J].广西蚕业,2013,50(2):50-52.

[2]顾红烽.蚕丝被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12 ,(10) :103-106.

[3]甘志红,王飞.浅析蚕丝被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J].产业用纺织品,2010,28 (3):30-32.

[4]梁瑞丽.洲泉蚕丝被的品牌复兴[J].中国纺织,2014,(2):80-81

篇5

会上,本书出版者代表中国纺织出版社李陵申社长、本书编写工作组织者代表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彭燕丽理事长、本书主要作者单位和合作企业代表山东如意集团邱栋总裁、本书编审代表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分别从本书各版次的编写背景、此次编写的构想和编写重点和出版本书的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书的编撰启动是全体毛纺从业人员的大事的大事、喜事,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作为服务行业,中国毛纺行业协会能参与其中,其他专业手册也需要进行这样的规划,把专业手册出好出齐。”杜钰洲高兴地说。

据了解,1977年,本书第一版共4册陆续出版发行;毛纺织行业从无到有拥有了自己的行业手册。当时,我国开始使用成套的性能优良的国产设备,生产各种毛纺织产品,品种质量和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书中体现了我国的羊种改良工作,羊绒、兔毛、驼毛、牦牛绒等特种动物纤维的利用,化学纤维的应用等。除毛针织、工业用呢和制毡外,编入了原料到成品的各个生产工序的常用工艺参数、工艺处方、计算公式、换算表格、各种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特征和主要规格,产品疵点的成因和防止方法,以及半成品、半制品的质量要求等。

1991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本书第二版,上下两册同时出版发行,它以产品品种、质量为重点,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将国内外毛纺织染整新设备、新工艺,以及外国羊毛的原料资源、羊毛品质与羊毛分类、分类情况做补充介绍。对原料加工和纺织染整及测试技术也作了较多的补充和小幅度修订。

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出版,受到广大读者和生产建设单位的普遍欢迎,先后多次重印,累计印数达148900册。

“前两版手册的出版见证了中国纺织的成长过程,指导中国毛纺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使中国纺织有了国际舞台的话语权,也在国际纺织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毛纺发展的优秀成果,使中国站在了世界毛纺的前列,作为毛纺织制造企业更加迫切需要新的专业工具书来指导帮助。”邱栋介绍说。

“本书需要体现行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工原料种类繁多,原来大量使用羊毛、骆驼绒,普遍采用黏胶、腈纶,少量使用锦纶、涤纶,兔毛。现在,广泛使用天然纤维中的山羊绒、牦牛绒、特种动物毛,棉花、苎麻、亚麻,化学纤维中各种黏胶(高湿模量、莫代尔等),各种锦纶、涤纶(异形截面,海岛纤维),弹性纤维(氨纶等)以及长丝(蚕丝、化纤长丝)。二是加工工艺复杂:过去只有精仿、粗纺,现在有半精纺、赛络纺、缆形纺,自捻纺、空心锭包缠纺、集聚纺(紧密纺)、嵌入复合纺等层出不穷。三是设备状态有了重大变化。四是社会要求复杂: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环境友好。五是新产品推陈出新。”姚穆强调。

篇6

关键词:天然竹纤维;竹浆纤维;发展;问题

1竹纤维分类

1.1天然竹纤维――竹原纤维

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制取过程:竹材制竹片蒸竹片压碎分解生物酶脱胶梳理纤维纺织用纤维。

竹原纤维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天然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有着本质的区别,竹原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竹浆纤维属于化学纤维。竹原纤维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又一天然纤维的诞生,其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天然竹原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菌、除臭、防紫外线等良好的性能。

1.2化学竹纤维

化学竹纤维包括竹浆纤维和竹炭纤维。竹浆纤维是一种将竹片做成浆,然后将浆做成浆粕再湿法纺丝制成纤维,其制作加工过程基本与粘胶相似。但在加工过程中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功能明显下降。

竹炭纤维是选用纳米级竹香炭微粉,经过特殊工艺加入粘胶纺丝液中,再经近似常规纺丝工艺纺制出的纤维产品[1]。

2竹纤维的优点

竹纤维具有抗菌、抑菌、除臭、防紫外线等功能,是天然功能性纤维,特别是它的除臭功能是最强的,因此被人们称作“会呼吸的纤维”。科学家们发现竹子里具有一种独特物质,该物质被命名为“竹琨”,具有天然的防螨、防臭、防虫功能。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棉、木纤维制品中能够大量繁衍,而竹纤维制品上的细菌不但不能长时间生存,而且短时间内还能消失或减少。竹纤维织物的天然抗菌、抑菌、抗紫外线作用在经多次反复洗涤、日晒后,仍能保证其原有的特点,对人体皮肤无任何过敏性不良反应,并对人体皮肤具有保健作用。

3竹纤维的运用和发展前景

竹纤维产品以其高科技含量,及其柔滑软暖、凉爽舒适、抑菌抗菌、绿色环保、天然保健的独特品质牢握市场脉搏,独树一帜。竹纤维织物的天然抗菌、抑菌、抗紫外线作用在经多次反复洗涤、日晒后,仍能保证其原有的特点,这是因为竹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高科技生产技术,使得形成这些特征的成分不被破坏。所以其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产品,更不同于其他在后处理中加入抗菌剂、抗紫外线剂等整理剂的织物,所以它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任何过敏性不良反应,反而对人体皮肤具有保健作用和杀菌效果,是真正的亲肤保健产品,应用领域宽广。竹纤维面料在床上用品的应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一个健康、舒适、凉爽的夏季。竹纤维面料也被业内人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竹纤维的到来,对整个纺织业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竹纤维的产品价值塑造了消费者的品位与档次,它是一个空白市场,具有巨大的商机。现已大量应用于口罩、绷带、手术服、护士服等医用防护品和毛巾、袜子、内衣、床上用品、针织T恤等生产生活用品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会对竹纤维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绿色这个概念逐渐映入到消费者的心理,再高档的产品在绿色面前也只能降低档次。因此绿色将是一个长久不衰的流行趋势!竹纤维家纺也必将成为纺织品行业的领军者[2]!

我国家纺市场是目前应用竹纤维的主力军,而我国家纺市场在世界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1997年到2007年,中国家纺市场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67%。今后中国的家纺市场同样会以很高的速度向前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必然会拉动我国竹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这样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4竹纤维发展遇到的问题

4.1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竹纤维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它的弱点。例如,在加工工艺上,再生竹纤维存在生产工艺过程过长,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环保问题成了发展再生竹纤维的最大弊端,且其加工过程对竹材原料特性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再生竹纤维的工艺有待完善。对于天然竹纤维的制取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竹子单纤维太短,无法纺纱;二是纤维中的木质素含量很高,难以除去。常规的化学脱胶方法工艺流程长,周期长,需消耗大量的能量,且设备腐蚀较严重,对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加工出的纤维质量不够稳定。而生物脱胶法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因竹材自身结构紧密,密度很大,而且细胞组织中又有大量空气存在,浸渍液很难浸透,势必延长脱胶时间,且竹子本身具有多种抑菌物质,菌种的选择也较困难。成衣制造中100%的竹纤维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缩水性问题,手感与悬垂性也有待改善。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4.2在检测过程中的问题

竹纤维鉴别和检测技术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制定出检测竹纤维含量的标准。造成这一现象也与竹纤维独特的纤维性质有关。

一是竹纤维与其他纤维的区分,竹纤维是一种纤维素纤维,它与棉、麻、蚕丝、粘胶等纤维素纤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遇到硫酸都会溶解。因此在遇到标识上标的纤维成分是竹纤维与棉、麻等纤维素纤维的话,我们不能检测其各自的成分含量。而且由于这几种纤维的成本差别很大,就导致一些商家在生产过程中以其他纤维代替竹纤维从而牟取利益。

二是天然竹纤维与竹浆纤维的区分,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化学纤维,它的一些特性在加工过程遭到破坏,使其功能大大降低,但它的产量大,易于制作,因此价格是天然竹纤维的一半左右。由于它们各方面性质十分相似,很难鉴别,这就造成一些产品用竹浆纤维代替天然竹纤维。在销售过程中用天然竹纤维的优点宣传自己的产品,而在产品的纤维成分中标示为竹纤维。很多消费者对二者的不同缺乏了解以致蒙受损失。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要多加小心。

5结论

竹纤维在纺织品领域的运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对它的研发,需了解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检验技术机构必须加紧标准的制定以使整个产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静芳.纤维素纤维的新宠――竹纤维[J].针织工业,2003(6):4-5.

篇7

通过显微镜法、燃烧法以及化学溶解法,对大豆、牛奶纤维的鉴别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大豆、牛奶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的织物进行了含量分析。

关键词:大豆纤维;牛奶纤维;定性;含量分析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in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fiber and casein protein fiber by the method of microscope, burning and chemical dissolution was discussed . The content of soybean, casein protein fiber and other fibers of the blended fabric was also studied.

Key words:Soybean Protein fiber;Casein Protein fiber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不单单是遮体、保暖了,同时对服装的塑身、保健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纤维凭借着良好的透气性、保暖性等优异的服用性能在纺织行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棉花的种植需要占用大片土地、水和化肥等资源,种植、地域条件受到限制,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而像聚酯纤维、腈纶类化学纤维的生产要依赖于石油副产品,随着石油的渐趋“枯竭”,合成纤维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人类需要考虑将来用更节约的方式生产面料和纺织品,于是进一步发展再生纤维又有了更高的呼声[1]。特别是其中的再生蛋白纤维,以其柔软的手感、优雅的光泽、良好的吸湿性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就是再生蛋白纤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它是将液态牛奶去水和脱脂提取的酪蛋白与乙烯醇或丙烯腈等共聚或共混后,通过湿法纺丝及高科技处理而制成的一种纤维[2]。大豆纤维是从大豆粕中提取蛋白质与高聚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处理,经湿法纺丝而成的新型纤维。大豆蛋白单丝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

1 定性分析

本文试验所选取的样品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以下简称大豆纤维、牛奶纤维)。

1.1 外观

牛奶纤维外观呈乳白色,有着真丝般柔和的光泽和滑爽的手感;

大豆纤维呈米黄色,表面光滑、光泽柔和、手感柔软。

1.2 显微镜法

1.2.1 试验仪器及工具

电子显微镜、哈氏切片器、刀片、拨针、载玻片、盖玻片等。

1.2.2 试验试剂

液体石蜡。

1.2.3 试验方法

1.2.3.1 纵截面观察

将纤维置于载玻片上,用拨针将其拨散,滴适量的液体石蜡固定,盖上盖玻片,将制好的片子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焦距,观察纤维形态,记录试样截面特征(见图1和图2)。

图1 大豆纤维纵截面

图2 牛奶纤维纵截面

1.2.3.2 横截面观察

用哈氏切片器做好待测纤维的横截面试样,滴适量的液体石蜡固定,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焦距,观察纤维形态,记录试样截面特征(见图3和图4)。

图3 大豆纤维横截面

图4 牛奶纤维横截面

通过显微镜观察大豆纤维纵向表面粗糙,布满不规则的短条纹,横截面呈哑铃形或腰圆形[3];牛奶纤维纵向表面光滑,有的有不明显的条纹,横截面呈近圆形[4]。

1.3 燃烧法

1.3.1 试验仪器及工具

酒精灯、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剪刀、打火机等。

1.3.2 试验方法

点燃酒精灯,将纤维用手捻成细束,用镊子夹住试样,徐徐靠近火源。观察纤维的燃烧特征,并做好记录(记录包括纤维靠近火焰时的状态;纤维进入火焰中的状态;燃烧时的气味;纤维离开火焰时的状态;燃烧剩余物状态),大豆、牛奶纤维燃烧状态见表1。

1.4 化学溶解法

1.4.1 试验仪器及工具

恒温烘箱、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镊子、玻璃棒、烧杯、电加热炉等。

1.4.2 在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情况

大豆、牛奶纤维在试剂中的溶解情况见表2。

1.4.3 试验方法

将约100mg的试样撕成纤维束,置于烧杯中,加入50mL试剂。在常温下,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液对试样的溶解现象。对于常温状态难溶的情况,需要进行煮沸试验,并用玻璃棒搅拌。记录试样在各种溶剂及条件下的溶解情况[5],溶解试验现象见表3。(注:试样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因为很多溶剂挥发性强,并且有毒,加热时不得使用明火,注意防火安全,因为很多溶剂是可燃的。)

由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两种纤维同属再生蛋白纤维,因此化学性质较为相近,针对相同的溶剂所表现的效果也有大部分是相同的,但也有部分溶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将其区分。在煮沸的前提下以下溶剂可以有效区分大豆、牛奶纤维。

以30%氢氧化钠溶液为例对牛奶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产品进行快速鉴别,将牛奶纤维/棉混纺的样品拆散,放入沸腾的30%氢氧化钠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纤维的颜色由淡黄色变为血红色,随后颜色逐渐变浅,变为无色,变化过程见图5。大豆纤维与腈纶没有出现上述的颜色变换过程。

2 定量分析

篇8

内容摘要:产业集聚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尤其经济非常活跃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会逐步显现。本文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不经济状态。

关键词:制造业 产业集聚 拥挤效应

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

产业集群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带来递增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越大越好。当集群内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削弱集群的竞争能力。在正常状态下,集群扩张有一个边界问题。当集群扩张引致的边际分工收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这就是扩张的边界。当超过临界点时,产业集聚所带给企业的协同效应会被挤压,就会产生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企业会向更有扩张优势的地方迁徙并伴随着产业的转移。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集群产品市场的拥挤效应

集群内企业间竞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贴近对手的竞争”。每个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到营销的全部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手可观察的、可模仿的。这意味着创新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会因大量对手的快速模仿而迅速减少,直至消失。这种竞争效应对于维持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是不利的,其另一个后果是集群中不能通过创新获取利润的企业,在走投无路时,很可能通过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等手段,维持其生存利润。在买方存在集群品牌忠诚,或买方不能及时发现卖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情况下,这种策略对集群中的部分企业有较大的诱惑力。其结果可能是机会主义企业驱逐非机会主义企业。

(二)集群要素市场的拥挤效应

当众多中小企业聚集在狭窄的地域而形成集群时,必然会形成对各种生产要素相对巨大的需求,而且,随着新企业的不断进入,这种需求还会不断增大。在供给不能保持同等比例增大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会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大而上升,尤其是那些供给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和土地相关的产品如房地产等在企业的生产效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将直接地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中。

(三)集群环境资源的拥挤效应

集群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会产生负环境外部性,这些外部性长期累积的结果必然是集群内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产业集聚均衡状态模型

假定有j(j=1,2,3,……j)个地区,每个地区有两个生产部门(传统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分为同质的农产品A和差异化的工业制成品M,农业部门满足瓦尔拉斯条件(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而工业部门则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工业部门的企业具有“游走性”特点,而农业部门的企业则不可流动。要素投入均以劳动力代表,分别为可自由迁徙的工人和不可流动的农民,二者在工作和部门之间不能相互转换。

假设经济中的每个人有相同的偏好,效用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示:

U=A1-mMm

A和M分别为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消费量,μ(0

1(i)=F+CMM(i)

F为以劳动量度量的固定投入;CM为边际投入。农产品可以无成本运输,但是工业品存在冰山运输成本,即货物有一部分从j地运往k地的途中被消耗:

Tjk=e-tdjk

Tjk表示货物运输到达的部分,τ(τ>0)表示运输成本,djk表示j地到k地的距离。CES型生产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决定了每一家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均为σ。

代表性厂商在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时,将把价格定在等于边际成本水平:

其中,Wj表示j地的名义工资,Pij为j地的i产品的价格。Krugman认为,σ直接衡量了价格扭曲程度,并间接衡量了由垄断力大小导致的市场扭曲程度,从而从反面反映出市场规模经济;而σ/(σ-1)被认为代表了递增规模经济报酬,且和σ呈反向变动关系,即高σ对应低规模报酬,低σ对应高规模报酬。此外,如果农产品支出份额1-μ与中间投入品之间的替代性σ的乘积项σ*(1-μ)>1表示“非黑洞条件”,则表示规模经济不明显,或者说,由于在工业品中支出太少,以至于均衡的产业区位选择仅依赖于运输成本的大小。

当某一个地区开始有企业集聚时,产业集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包括与需求有关的市场接近效应以及与成本有关的生活成本效应。这种正反馈机制往往会拉大经济体之间的差距,但同时在NEG的模型中,也存在着一种与上述集聚力相反的离心力。由于市场的拥挤效应,企业竞争过于激烈,产业倾向于向竞争较为缓和的地区迁移。

该模型的观点是,产业空间集中是向心力和离心力作用的结果,在集聚早期,向心力远大于离心力,制造业在不同地区的集中快速越过突变点,进入高速集中时期,而后向心力不断增大。在支撑点时,向心力和离心力达到动态的平衡,制造业在某地区的集聚达到最高点,之后,制造业集聚开始减弱,产业开始向地区转移。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态势

文章从浙江省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角度分析产业的集聚情况,使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行业集中度CRn来揭示各行业的空间集中程度变化和主要的集中区域。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其中,X表示市场的总规模,Xi表示i企业的规模;HHI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N指数是HHI指数的倒数,反映某一产业在全省平均分布在几个县(区)。N指数值越大表示产业分布越分散,越小表示产业集聚程度越强。

本文将企业工业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利用浙江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对2007年浙江制造业各行业计算HHI指数和N指数做测度,这样可直观地衡量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制造业30个大类行业中,除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烟草制品业这两个垄断行业因行业特殊性而显示出最高的集聚性外,其他28个行业中,集聚程度最高的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相当于只分布在省内5个县(区);集聚程度排第二位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相当于只分布在省内6.3个县(区);第三位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相当于分布在省内9个县(区);N指数小于10的还有饮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N指数在10与20之间的有纺织业等11个行业;N指数在20与30之间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行业;集聚程度最低的是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N指数都超过30,相当于均匀分布在全省90个县(区)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县(区)。

为了解浙江制造业各行业在省内的主要空间分布现状,以全部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全年营业收入作为规模指标分别计算制造业各行业的空间集中度CR1(即该行业规模最大的1个县(区)占全省该行业规模的比重,可称为一县(区)集中度)、CR3(三县(区)集中度)。通过这些空间集中度指标,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浙江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和具体集聚区域。

从1个县(区)的集中度(CR1)来看,浙江制造业30个行业中,除了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两个垄断行业的一县(区)集中度(CR1)分别高达59.7%和81.6%以外,其余28个行业中,CR1最高的是饮料制造业,第一集聚地杭州市江干区在全省的比重达到43.0%;其次是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第一集聚地是台州市路桥区,其占全省的比重为32.3%。第一集聚地规模超过全省四分之一的还有化学纤维制造业(28.7%)、橡胶制品业(25.5%)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5.2%)三个行业。

从3个县(区)的集中度(CR3)来看,除了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这两个垄断行业的CR3分别高达99.9%和95.8%以外,其余28个行业中,集中度最高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萧山区、桐乡市和绍兴县三县(区)规模占全省的份额(CR3)达到62.9%;其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滨江区、江干区和奉化市三县(区)规模占全省的56.0%;第三位的是饮料制造业,CR3为55.7%。CR3超过50%的还有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浙江制造业产业集聚效率分析

依据拥挤效应理论,集聚过度现象易发生在集聚较高的行业中。本文选择了上述非常典型的8个集聚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1990-2008年8个行业要素投入产出情况如图1所示。

由于要素的拥挤效应是一个权重非常大的指标,所以只对要素的拥挤效应做集聚效率的测度。要素的拥挤效应导致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加,竞争使得要素价格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在产品市场中,集聚过度会导致更多产品的供给,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下降。

从图1可以看出,在选取的浙江省制造业典型的8个行业中,烟草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资本回报率随集聚的加强而逐年提高,表明这两个行业的集聚效率逐年放大,并没有呈现削弱的态势;化学纤维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纺织业四个行业的资本投入率增速非常小,接近于临界的水平,可以判断这四个行业若再进一步集聚的话,就会产生拥挤效应;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资本投入效率已经开始下降,这意味着这两个产业的集聚已经达到饱和,并且产生拥挤效应,对集群内的企业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浙江产业集聚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9)

2.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为浙江省玉环县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厂区大门南边,建筑面积为8018m?,建筑结构长58.24米宽19.44米,七层,楼层全高27.1m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屋楼面板。

分部工序工艺:9.87M以下部位为C35商品混凝土现浇结构,9.87M以上为C30商品混凝土现浇结构,所有楼板现浇均为C30商品混凝土,屋顶自拌C3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铺设高分子防水卷材屋面。1:1:6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层的内墙抹灰,纸筋灰混合的浆底纸筋灰面抹灰天棚。外墙界面剂涂刷后抹2cm厚聚苯颗粒保温浆料1: 2水泥砂浆20厚铺设防滑地砖的楼地面,150mm高的花岗岩踢脚线。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日益增多,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层建筑大型整板基础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承重结构,作用十分重要。所谓大体积混凝土就是结构物实体最少尺寸不小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从而需采取措施以对水泥水化产生的体积变化,尽量减少温度裂缝。

三、低热水泥混凝土技术原理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设计龄期较长,强度较低,要求水化热温升越低越好,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越长越好,在这些要求上正好能体现低热水泥的优势,而且低热水泥在后期还能有较高的水化度,对于混凝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内部微裂纹的自愈效果更佳。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低热水泥配合比设计思路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遵循“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除了进行了各强度等级各级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抗压(拉)、极限拉伸、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试验及混凝土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试验外,还进行了低热水泥和中热水泥水化热对比试验,两种水泥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力应变观测试验,以了解低热混凝土在降低水化热温升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内部的应力应变情况,同时与中热水泥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

通过在低热混凝土内部布置埋设观测仪器,为掺低热水泥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取得了完整、可靠的监测资料。从监测成果可以看出:

(1)仪器观测结果符合一般规律,基本上能正确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应变变化发展情况;

(2)掺低热水泥混凝土内部温度发展变化规律与掺中热水泥混凝土基本一致,采用掺低热水泥混凝土进行施工,从混凝土温控角度考虑,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温控手段不会造成影响,由于其早期水化热低的特点,混凝土浇筑升层厚度可以相应加大,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进度。

(3)混凝土应力应变观测成果说明了仪器埋设部位混凝土处于微膨胀状态,混凝土内部应力状态稳定,对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十分有利。

四、复合式的贫混凝土

“复合式的贫混凝土”是指将粉煤灰、膨胀剂、减水剂、引气剂、化学纤维等材料复合在一起掺到水泥中,并优选粗骨料且增加其掺量,然后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水泥用量特别少的一种全新的混凝土。它的特点有:

(1)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保持不变,从而保证结构承载力和安全性、耐久性。

(2)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少(俗称少灰),放出热量少,温差就不会太大,裂缝控制就变得容易多;水泥价格较贵,水泥用量少,成本自然得到降低。

(3)具有叠加的复合效应。将粉煤灰、膨胀剂、减水剂、引气剂、化学纤维复合使用在一起配制,会带来超叠加复合效应,能使混凝土高性能化,同时使混凝土有很好的抗裂防渗功能,克服了材料单掺给混凝土和易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满足混凝土拌合物良好工作性能。

(4)使用超量的中弹性模量的骨料(如采用正长岩人工骨料)。这种骨料特征是弹性模量中等,而它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较大,将这种粗骨料比例提高到70%以上,同时加入部分尺寸在150-200mm左右的毛料石。

(5)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采用矿渣水泥,因为矿渣水泥后期收缩力较大。

(6)不在施工现场配制混凝土,要求商品混凝土厂家生产,厂家须严格按所设计的“复合式的贫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配制。骨料对混凝土的热学性能、热膨胀、干缩及弹性模量均起到重要作用。一般来说,高密度及低吸水率的骨料会呈现低收缩性。

总之,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又具备可行性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高掺量粉煤灰、一定比例的膨胀剂、减水剂、引气剂、化学纤维复合叠加、通过优选粗骨料并加大其掺量,最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复合式的超大体积混凝土”,对解决超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是一次创新,这种新结构需要认真研究、在配制时要根据工程各自的特点,仔细研究适合该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在工程施工时,要通过严格质量,精心施工,才能实现。

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低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温和保湿的双重目的。保温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降低,减小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和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同时延长散热时间,可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使混凝土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通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将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

七、效果体会

(1)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超长的大体积混凝土底板,能否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综合分析而定。

(2)施工缝的处理只要严格按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去做,上下混凝土结合面的强度及抗渗性是有保证的,必须采取增设钢板止水带等附加技术措施。

(3)采用中低热水泥混凝土技术原理技术,可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温升,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4)在水平施工缝等重点部位采用二次振捣,可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通病。

(5)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的保温、测温措施,是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篇10

关键词:面料;纱线;肌理;纹样;色彩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19-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人对家居纺织品设计的需求并未停留在家纺产品的物质性,更强调其“精神性”能够满足人们文化审美上的需求。现代家纺产品的功能在于增强或平衡居住环境的艺术文化氛围,创造出与人们生活、文化情操紧密维系着的生活空间。现代家居纺织品设计体现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趣味趋向,在设计中应满足“形神兼备”的审美原则。面料作为家纺产品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其纤维的构造组织及纹样色彩共同影响并构成了面料的装饰外观和触觉肌理,其装饰表现、风格特征产生了家纺产品的审美意象。

一、面料组织构造的审美特征

现代纺织科技的进步能够使面料产生复杂精密的组织结构,也因此造就千差万别的面料形态。在面料织造中不同粗细或品类纱线的组合应用,其经纬密度的调整均会产生独特的面料质地和外观。通过平纹、斜纹、缎纹的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面料纤维组织与经纬浮长线的配合等体现面料的结构花纹。常见的组织构造采用经二重、纬二重、双层组织等,双层组织若配以收缩纱线或进行化学处理后整理,会使织物表面呈现凹凸起绉的立体感花纹效果。构成面料组织的纤维具有结构特殊、形状各异、颜色不一的特点,如多色合股花式线、卷缩线、波形纱线、毛圈花式线等花式纱线,有着别致有趣的形态,在双层组织的运用中会使提花类面料产生生动的视觉效应。此外,收缩丝、雪尼尔纱、竹节纱、节子线等高雅柔美的纱线运用会使面料产生闪光、亚光、绒圈、绒毛、疙瘩等各种视觉和触觉形态,使之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或清新活泼,或娴静淡雅,或简洁明快,或典雅豪华,或浪漫开放,或含蓄沉稳等,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机织面料通过纱线组织构造的变化产生了千变万化的审美形态,而运用手工艺进行的面料再造则是在现有面料织造技术的基础上,利用面料原有的组织结构,通过对面料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来改变面料的外观的方法。面料再造的过程是设计师按照一定的视觉审美原则对原有面料结构进行再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灵活运用重复、分割、渐变、回转、透迭、重合等构成手法,对面料进行剪切、打褶、缝制、编织、刺绣等“减法”或“加法”处理,使原本视觉感平淡的面料焕然一新,提升面料的表现力,重塑面料的新形态,丰富家纺设计的创作空间,让消费者在面料新的形态刺激下产生愉悦的感觉,以满足人们对于家纺产品求新求异的审美要求。

二、面料材质肌理的审美特征

人类对于织物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面料的触觉感受,面料的材质属性和肌理效果带给人们各异的心理感受。通常意义上,面料给人的感受是柔软、温暖,富有“亲和性”,而具体的面料因其材质肌理的丰富差别而使人产生相近或迥异的不同感受。来自自然界的天然纤维材质在属性特征上差别很大,如毛、棉、麻、丝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质感及性能表征。在审美感受上棉纤维细而柔软、麻纤维硬而粗糙、毛纤维卷曲有弹性、桑蚕丝细长光滑,而通过科技合成的化学纤维因材质可以不断的复合,能够产生更加丰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面料纤维的性能特点直接影响到面料的质地,如府绸轻薄光洁、手感滑爽;麻纱条纹清晰、爽薄透气;网纱质地稀薄、轻盈通透;绉缎细密光滑、富有光泽;卡其布质地紧密、织纹清晰;灯芯绒具有凸凹纹理、丰厚柔和;尼龙质地挺括、色泽鲜艳。同时,面料后整理技术能够进一步强化甚至改变面料原有的纹理质感,使面料从视觉到触觉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漂白、染色、烂花、修花、绣花、砂洗、磨绒、拉毛等后整理工艺使面料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效应,可以使朴素厚实的棉织物表面闪耀丝绸般的光泽,化学纤维如涤纶、粘胶、丙纶等织造的面料能够产生毛织物的蓬松质感,可以使经过砂洗、酶洗、雪花洗等后整理工艺处理后的普通牛仔面料更具魅力,可以进行热定形工艺处理使面料产生褶皱、抽象立体花纹变化。

材质的形态特点是诠释面料个性的载体。在家纺产品设计中,利用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化学性,通过一定的机器或手工工艺将面料进行分解重组后,在空间中重新营造虚实、层次变化,能够使面料以全新的肌理风格出现,产生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效果;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面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后,产生结构、色彩、质地的对比,形成富有节奏的形式美感,来塑造家纺产品的空间造型。

三、面料纹样色彩的审美特征

面料的纹样和色彩作为承载着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重要设计元素,是提升家纺设计装饰效果的重要内容,也是最直接的外观表述,极大的影响着家居纺织品的整体风格,体现了居住者的审美理想。近年来,随着个性化家纺设计需求的不断增多,图案的纹样题材、色彩表现、绘图技法、构图方式不断被推陈出新以符合人们对新颖美观的视觉形式孜孜以求的审美心理。面料的图案表现配合家居纺织品的款式造型,形成与家居环境相协调的整体配套产品,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变化,或清新活泼、或娴静淡雅、或简洁明快、或典雅豪华、或浪漫开放、或含蓄沉稳等,以体现居住者的审美诉求,让居住者感受到舒适愉悦。在家纺设计中同色系的运用强调统一性,具有安静素雅的审美韵味;而对比色则通过色彩的反差、配合醒目的图形设计易于营造欢快热烈的气氛,让人产生兴奋愉悦的审美感受,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家纺面料纹样的常用题材是花卉植物,随着家居环境现代简洁风格的流行,北欧几何图案在家纺面料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之相对的是古典风格纹样的装饰运用,其经典的造型和文化内涵广受人们喜爱,如中国的传统纹样具有鲜明的民族图式特点并蕴涵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寄寓着中国人传承的审美精神,具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案在家纺设计中的运用是家纺设计师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最能体现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设计师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高超的图案创造和色彩运用能力。现代面料图案的纹样设计更多的由设计师操作计算机绘图软件或与手绘结合进行。手绘图案的常用表现手法有平涂、勾线、晕染、撇丝等,具有随性、自由、生动的特点。相对于手绘,在效率上计算机具有更强大的绘图能力,可以实现线条和图形的绝对标准化以及无限制的重复,如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创作的分形图案,具有科技感,令人感受到理性和秩序的魅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人审美品位和审美要求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感觉也更加敏锐、细腻、丰富。这一趋势促进了新面料、新装饰的不断涌现,也促使设计师不断打破固有模式,不断寻找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家纺设计。在家纺设计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审美观、不断创新的设计意识和表现能力,还要具备对面料的纱线组织、纤维材质、肌理效果、纹样色彩的综合理解和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家纺设计。总之,现代家纺设计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多样化的装饰形式构成家居视觉空间,给人们视觉和心灵的审美,赋予家居纺织品艺术化、自然化和人情化的特征,从而实现物体客观与人主观情感的互动和交流。设计师在家纺产品设计中善于灵活运用审美法则,建构性地创造面料的装饰形态,才能给人们展开一个更多维、更丰富、更现实的审美化空间,赋予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更多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承轩.创新是产品开发的灵魂[J].现代纺织技术,2004,(02).

[2]龚建培.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孙晓军.服装面料形态的重塑与表现[J].艺术教育,2007,(07).

[4]包晓兰.引导学生拓展服饰材料艺术的创意空间[J].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