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现象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遗传现象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遗传现象教案

篇1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0.引言

作为高中理科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有一个根本的认识,同时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量储备,进而对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从专业的视角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让教师通过在课堂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获得预期内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之后从认知上的不懂到懂、从没兴趣到充满兴趣的过程。所以,总的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知识储备上更加丰富,在情感认知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根据

高中生物学科是由丰富的生物学事实以及生物学理论组合而成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在长时间的教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学科,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提高探究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根据,利用教材作为素材,通过教师在课堂设置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导向和调控,并辅之以激励和评价等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3.1 做好与章节相吻合的三维目标方案

准备教案的目的是让教师对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予以合理安排。而要形成三维的教学目标方案,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确立一个合理的整体方案。在确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心有全局,整体把握"的基本原则。

例如,在讲授《遗传与人类健康》中的《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等章节的内容时,在设置教案的过程重要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起来,以将生物学本质生动的展现出来。可以将"怎样预防遗传病"作为重点内容加入到教案的设计当中,而在讲授过程中则将知识、方法与情感等嵌入知识体系当中,让学生掌握遗传规律,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遗传疾病,为遗传疾病的预防提供一个解决途径。

基于此,教师在设置"三维目标"教案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其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认识到婚前检查,产检和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其二,过程和方法。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并学习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其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遗传疾病,体会到生物遗传学对社会的知道价值。

3.2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拓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延拓尤为重要,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当前高考对学生知识发散能力的考察也更加注重,因此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延拓就十分重要。例如,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激素调节内容中,课本只对激素调节的发现和几个简单的激素调节范例进行了介绍。但是,在实际的考试考察过程中关于该部分的知识点却并非课本上介绍的那么简单。所以,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就应该适当的对这部分知识予以适当的扩展,适当的增加一些激素调节与控制的实例。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人体内的激素,并选择几种重要的激素来进行讲解。而讲授的内容可以包括这些激素的作用、分泌的部位以及当这些激素量过多、过少时对人体的影响,并分析这部分激素紊乱时如何处理等内容。通过延拓讲授的内容,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认为生物知识并不遥远,学习兴趣马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得到提高。

3.3 充分挖掘生物实验课程的有效性贡献

在新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部分生物发现史方面的内容,诸如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素的发现史以及酶的发现史等。这些发现过程其实也是生物学科的实验过程,它不但将生物学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呈现了出来,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途径与方法。同时,人们在探索生物知识过程中锲而不舍、勇于实践以及持续创新的学术态度对学生也是一种潜在的鼓舞,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在试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综合进行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诸如演示实验、探究和调查、课外实践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和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3.4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在传统教学课堂之上,教学评价一般是在教学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评价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促进平衡以及强化导向的方式使得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高。同时,在多个环节插入教学评价环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结语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给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现“教学有效性”是每个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有效的标准呢?所谓有效,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实际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不光是指知识的积累,同时还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所谓有效教学是立足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以这一目标为指导而确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生物学科作为高中一门必修课程,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大潮中的一份子,因此,努力提升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当前生物教学活动讨论的重要论题。那么,从教师的角度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备课

教学活动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从跨进教室的那一刻算起,而是从课前的备课活动算起,教师课前备课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要想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备课入手,摈弃传统的低效、无效的备课方式,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备课。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备课观。长久以来,很多教师都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而教案的模式也被固定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这样几个步骤和内容,并且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常常依赖于单方面的预设,几乎甚至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感受,这样就使得教案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在教案主导下的教学活动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要想实现有效的备课,我们要一改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备课理念,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备课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理念下的备课效果才能保持其有效性;其次,要适当调整备课内容。在以往备课等于写教案的理念下,很多教师的备课内容往往局限在钻研教材、教参上,而忽视了教材、教参以外更重要的内容,如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不同学生之间具有哪些差异性等。因此,为了保证备课的有效性,教师要对备课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备课活动。例如,在备高一的课时,可以把重点内容放在基础知识上,而到了高三阶段,就可以添加一些类似于时事点评之类的教学环节,以适应高三学生日渐成熟的分析洞察能力;最后,要重视备学生。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信奉“拿来主义”,喜欢把优秀教案拿来直接抄,认为这是一种最省时而高效的方法,然而,这些教师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备课的对象――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备教材、教参,教师一定要重视备学生。教师要用心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班级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样出来的教学方案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最适合学生的。

二、设计灵活有效的课前导入

课堂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启示环节,这个只占据三五分钟的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前导入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为新课讲授作铺垫等诸多作用,因此,要想提升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设计灵活有效的课前导入是必要之举。记得笔者在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为了能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了鲁滨逊漂流记中关于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故事,故事的引入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围绕着这个故事,很多学生又创新地给出了其他的生存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先把玉米作为种子种植,然后等待收获以后再吃玉米,还有的学生提出用玉米喂鸡,鸡蛋孵小鸡以后再吃小鸡。伴随着学生各种奇思妙想的生存策略,关于能量流动的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就这样,有了有趣的故事作为导入,接下来教师再进行新课的讲解,学生不但更容易听得懂、听得透,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地提升了。

三、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真正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是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能够发生“有机的化学反应”,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知识建构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呢?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在平等的心态下才能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多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经常采用这类语言,如“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在观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认为这样可以吗?”等,类似这种以“你们”为出发点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习惯中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容易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可以刺激学生发言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无疑帮助巨大。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

问题对思维活动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课堂上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瞬间激荡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努力用有价值的问题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在讲“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在学生理解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以后,就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子二代中出现矮茎?为什么F2中出现三比一的性状分离比?这些问题是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进行逐一设计的,通过思考子一代出现高茎的原因,可以引出显隐性性状的概念,而通过思考子二代中矮茎性状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性状分离的概念,最后一个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规律性遗传现象及其实质。在这些由浅入深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打开,并逐渐深入问题的中心和实质,很好地起到了锻炼思维,提升能力的目的。

五、巧用语言技巧

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最主要的媒介,教师讲课时的语言风格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一旦懂得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在课堂上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细胞间的通讯”时,关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递”“通道传递”“分子信息传递”这样三种传递方式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常常感到较为困难,为了突破这个思维难点,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笔者就采用比喻的方式把“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递”方式比喻成“面对面交流”,把“通道传递”比喻成“打电话”,把“通过分子信息传递”方式比喻成“写信交流”。经过这样生动直观的比喻,原本还显得有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瞬间变得清楚明了,学习的难度显著下降。经过这种生动的语言诠释,学生不但理解起来更加轻松,而且也不容易遗忘。

教学有效性并非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口号,它是基于教育活动目的本身而诞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另一方面,要认真研读生物教学大纲,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对传统的生物教学活动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以期能够与学生一起共同推进生物教学有效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梅春.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26).

[2]颜丽萍.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篇3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1-0046-03

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遗传改良的原理和方法。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家畜育种学的理论基础。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动物遗传学理论基础。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增设了本科教学的课程数量,同时压缩传统课程的课时数。就我校来说,动物遗传学课程现仅有60学时,其中包括15学时的实验课,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更新或增加,再加上遗传学基础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课程显得枯燥,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课程教学必然作出改革。这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不断地探索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手段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精选教材,革新教案

动物遗传学课程讲述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改变、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非孟德尔遗传、群体遗传学基础、动物基因组学及动物基因工程,涵括了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等诸多方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信息面广、复杂抽象。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此门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关键。市面上不同版本的动物遗传学教材较多,综合考虑本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遗传学理论知识的最新发展情况,笔者所在的教研组选择由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作为课程教材,该书涵括了动物遗传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系统,前沿性强。

为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动物遗传学知识,教师编写教案时力求突出教学重点,适度删减和调整教学内容,并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课堂教学尽量使抽象理论知识和概念通俗化,理论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讲授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内容时,结合遗传疾病病例分析讲解;适时添加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对遗传学的最新发展、最新趋势有一定了解。革新教案,目的是增强动物遗传学课程的兴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内容系统性

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动物遗传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革新,从三大定律到核外遗传,从细胞到分子,从个体到群体,从质量性状到数量性状的遗传,课程教学内容多而复杂,抽象概念多,缺乏直观认识,学生理解困难。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和本科教学的要求,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强调:突出内容的新颖性、前沿性,减少重复教学。例如三大定律、染色体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已经有学习,大学课堂在教学该内容时进行适当简单复习即可;结合研究新成果,讲授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遗传物质的本质到遗传信息的传递、改变,再到基因的表达、调控,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成效。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动物遗传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前留置问题讨论,课堂提问,课后安排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章节教学完成后及时组织测试等;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潜力,添加直观图片或视频来解析抽象概念和知识点,例如视频展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现象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使他们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

遗传学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生命学科之一,作为分支之一的动物遗传学也在不断更新。动物遗传学实验是学生验证遗传学理论和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手段的主要途径。因此,为适应本学科发展需要,在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革新实验项目、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以往动物遗传学实验普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模式单调,以教师主导、学生临摹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存在的不足,笔者所在的教研室综合讨论并结合学科实际建设情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把原来耗时长、内容简单的果蝇的饲养、杂交和唾腺染色体观察等实验删除,新增DNA提取、PCR技术等分子遗传学实验内容和群体遗传学方面的“人类指纹图谱分析及遗传统计”。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分析结果与作出总结等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采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利用数码摄像头能直接在显示屏上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并能客观地保存效果理想的实验结果;通过互动网络,教师能及时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有效地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制,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成绩是督促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为了更好、更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经过研究讨论,确定动物遗传学课程的综合考核办法: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40%(考勤占10%,课堂测试占10%,实验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实验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期末考试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以及对遗传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水平的考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动物遗传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知识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需要,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与考核体系等多方面都需进行持续的改革与更新。此外,以学生为主导,以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成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概念,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聂庆华,刘满清,骆毅媛,张细权. 动物遗传学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2):64-66.

[2] 张军霞,祁得林,杨葆春,胡明德. 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农业,2011(9):24-30.

[3] 张敏. 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4] 杨秀芹. 动物遗传学教学现状与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6):174-175.

[5] 孙桂荣,王春秀,李春丽. 畜牧专业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5):325-326.

篇4

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板书,许多教师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节约板书时间,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充实和拓展生物教学内容,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教材中“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这部分介绍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这个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教师往往无法重现这个实验。这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了蜡烛和小老鼠、蜡烛和植物、小老鼠和植物的图片,然后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这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运用知识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能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展示生物学的一些图片和有趣的生物知识,学生无法真实地观察到一些生物现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影片片段,制成动画,收集最前沿的生物信息,然后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时,笔者播放歌曲“熊猫”的片段。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观赏“熊猫”的动画。然后进入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结合多媒体,通过播放录像带、展示图片、自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分组介绍“关爱生物”的古老历史、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存现状,从而引入保护生物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然后分析细胞核,这对于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大有帮助,加深了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能扩充普通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它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受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始终无法了解生物体内的微观变化。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能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实验时,很多学校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展示这个实验,所以学生不能清楚地理解草履虫是如何“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的。现在,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用Flash制作了“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课件,将草履虫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和营养液四个不同环境,从而使学生能观察到微观实验中的各种细节,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其中,清水、营养液为对照实验组,盐水、糖水为探究实验组。当然,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背景,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四总结

篇5

关键字: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 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1.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往往遇到难讲的内容,知识点琐碎抽象,与生活联系小,学生很难理解,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毫无反应,结果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尴尬的情景可想而知。而我发现如果在课堂上引用多媒体课件就会使难讲的内容变的生动易懂。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点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DNA复制的过程,如何理解复制过程所需要的原料以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这一内容感觉很抽象,生活当中接触不到,虽然DNA复制在人体内非常常见,但只要不是直观的内容,他们就会很难理解。因此,我在这节课里引用了多媒体课件,开篇以人猿图片的对比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以为什么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引发他们的思考,复制需要哪些条件,是以一条链作为模板还是两条链作为模板。然后播放视频直观展示DNA复制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看到解旋酶打开:

请记住我站域名氢键,也就是先打开部分双螺旋结构,然后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站好队伍,最终聚合酶聚合起一个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使双螺旋结构重新恢复,结果一个DNA分子就变成了两个相同的DNA分子,整个过程耗能,由ATP提供,这样他们从视频中就能总结出复制的模板,条件,特点,结果,充分生动细致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当堂反馈非常好。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 1.4 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2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8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物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念指导,讲述了各种科学现象和客观规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改和生物课程的特点,需要教师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一、深度挖掘教材,巧设疑问

人教版高中生物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以生物教材为切入点,立足教材进行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指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获得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跨度不要太大,做到适度。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能了解到具体现象的来龙去脉,能够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具体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让学生看到事物的表象,并对这些现象做出恰当的解释。在对教材深度挖掘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些问题,问题要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前,一定要准备充分的内容去丰富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的情况下,对课本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思考,认真备写教案,查找丰富的资料,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去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物教学,理论知识很多,让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也很多,为了让学生非常直观地去了解课时内容,就需要教师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条件,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细胞的分化》这节课时的内容时,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丰富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视野的开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其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图像信息,尽量让感性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感悟,最终上升的理性认识,进而全面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问题。

三、整合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高中生物的特点和高中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在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整合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实践求知等方式来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自主探究是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生物课堂学习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互助合作是强调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提倡学生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形式来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实现。实践求知是突出高中生物课程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生物课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经过很多实践论证过的,再者通过实践联系,能让学生形成直观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进行人教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可鼓励学生搜集丰富的资料,让他们主动地去感知这节课时的内容。课堂上,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谈论植物是靠什么能量来生长的,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生过程,就生活周围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现象都可以谈谈自己的说法。期间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大家。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完善和交流,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知识,并能明白在光合作用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接着,教师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分小组抽查,让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其他小组去评判。

四、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反思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自己课堂教学有效所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那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查漏补缺,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五、结论

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在高中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需要每位高中生物教师认真贯彻、完成的。其需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洋.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才智.2010(12).

[2] 刘艳玲.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

[3] 郭小平.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现状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52).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有效教学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呢?经过多年亲临教学一线的实践,仔细深入地分析后,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1.从导入开始紧紧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

导入不拘泥于课本,列举大量的生活事例。列举的事例取材于生活实际中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减少心理上的负担,提高参与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了生物的教学。如,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时展示生活中的病例,再加上旁白说明病因。学生的惊奇激素的作用如此重要,教师则展示更多的病例图片让学生认识并说明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导入新课。

2.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谈吐,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使用诗词、成语、俗语不仅使课堂教学情景具有诗情画意,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生活中有关生物的俗语和谚语很多,把这些生活用语穿插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进行食物链的教学中,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生活用语用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对食物链就有了形象的认识,很快就掌握了食物链的知识。同样,短小精辟的成语、俗语、谚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合理地引用可起到意外的效果。在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可引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学生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从而增强对生物学的兴趣。

3.多用实物,多动手做实验

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课前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记录看到的现象。亲自动手实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再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

利用现代技术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生物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生物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教学情景,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挥寓教于乐教学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如,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教案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家史”“达尔文悲剧”等用于课堂教学。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建立教学过程的开放观,生物学教师需要开发、开放教学过程,根据生物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拓宽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渠道。教学的每一种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真正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单纯的知识记忆,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能力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求知方法。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识记能力

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教学中时时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强化,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寻找出知识要点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运用多种感官,从多种记忆方法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增强记忆。

2.理解能力的培养

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每节课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训练,让学生更多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分析、探究中,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

3.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面对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此类题的能力,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

篇8

关键词: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高二生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06-02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知识不断深化,学生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率地吸收大量的生物知识,这不仅是考验教师的生物知识水平,更是考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在高二生物教师授课的教学流程中,将网络教学方法投入到生物课堂中,将有效地结合高二生物教材和网络进行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网络教学的含义

网络教学,在利用电脑和宽带等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网络现场教学,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或者是相同时间、不同地点学习新的互动式教学,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例如视频广播、视频点播、WEB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是教学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还是教学趋于网络化的表现。

二、在生物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现状和优势

1.现网络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中发展的还不够成熟,网络教学尚未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视频点播、WEB教材等,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网络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生物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word、ppt等教学文件,将教学内容投放到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学生利用教师教学文件对知识点进行课后巩固等。

2.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很难摆脱授课内容繁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的现象,这除了和教师教学水平、生物教材知识的深化有关,更主要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变更。利用图像、声音、视频等方法让复杂的生物教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和探讨,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二生物教学的实践

1.明确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的。高二生物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细胞学和遗传学以及生物激素学,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结合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生物反应、新陈代谢等生物知识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促进教学氛围,实现教学目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案设计。在讲授课堂教学中,高中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足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授课流程和授课内容,使用excel文件将生物重点内容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以及使用ppt教学文件按照教学流程将教材内容逐一呈现出来,教师结合黑板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避免了传统课堂教课中因为黑板授课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同时,利用课件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复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模拟生物实验,促进教学互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生物知识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的生物教学,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自主讨论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如描述细胞内部环境,讲述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关系时,可将各管道模拟成水管,将无机盐、水、葡萄糖、激素等模拟成各种具体物质,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以上三者物质传递的方式用有声音的动漫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利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4.交互反馈,解决问题。利用互联网,解决学生课后对生物教材的问题。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利用QQ群对话、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利用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教师,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之间可进行学习讨论,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归纳。就一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和观点,拓展解题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网络互动教学,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对教师课堂教学气氛和互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四、网络教学在高二生物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现网络教学发展尚未成熟,在很多生物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落后的多媒体教学,教师教学课件质量单一,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盲目使用网络的现象。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突出教材重点内容,创新教学,避免教学照搬照旧的现象;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减少片面的课件授课形式,制作简单明了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互动,避免出现过度依赖课件,而忽视与学生交流的状况,注重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结合黑板教学,适当地减缓教学进度。

五、结语

实现网络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实施,是推进生物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步。生物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要求多媒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生物教学阶段,主要是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实现多媒体教学目标,政府应发放教育资金,大力改革学校互联网教学,发展学校网络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师多媒体授课水平。结合多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有机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细胞病理反应的结果,所以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从细胞中得到解答。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内容体系结构。其核心部分包括:细胞概述、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与衰老。从1996年开始,我校主要依靠教师出去进修,引进多媒体课件,并逐步在临床医学专业课堂上使用,并于1999年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全过程使用。在此基础上,2000年增设蒙药学专业、2007年设护理专业、2008年设检验专业,全校各专业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均由我教研室承担,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所讲受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内容不同,因此,我校多媒体课件急需进行系统的制作。

二、医学细胞生物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案

制作符合我校民族特色资源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为后续的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和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我们需要整理教研室每一位老师多年教学积累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课件,按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民族班级分门别类进行课件制作。

1.针对不同专业。

我校开设细胞生物学的专业有临床专业、护理专业、检验专业、影像专业、蒙医专业以及蒙药专业。临床等专业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在现代水平上讲授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理论,并且对由于结构损伤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做适当的联系,以便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细胞生物学基础。蒙医、蒙药作为民族特色专业开设医学生物学,其中1/2讲授细胞生物学知识,1/2讲授遗传学知识。那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细胞生物学课件制作时,我们可结合蒙医蒙药,例如利用区域特色蒙古族传统药用动植物,以其细胞结构、功能特点,讲解医学细胞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这种利用熟悉常见的样本作为实例,学生更易接受。将蒙医治疗原理联系细胞病理反应,讲授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联系专业实践,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2.针对不同学时。

由于每门课程都有一定学时,如蒙医蒙药学时为12学时,临床等专业24学时,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做成课件,这就涉及内容取舍问题。蒙医蒙药课件制作中我们将体现细胞生物学核心内容: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与衰老。临床、护理、检验专业课时24学时,那么我们将适当增加细胞生物学知识,即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及细胞连接。

3.针对不同学生群体。

篇10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代表性学科,其高速发展直接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时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化学的延伸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及调控的科学,借此为基因的检测和制备、基因诊断和治疗、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提高思想素养来提升教学成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永远停滞不动,那么任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其教学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基因工程一章时,如果老师自己实际操作过,那么他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理论知识讲授得更加具体。涉及表达体系时,阐明载体多样性,并结合各自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给研究生授课时,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他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都能够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当然,如果老师只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而这种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医生永远面对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如果医生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操,没有对病人的爱心和怜悯之情,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无意地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教学中,积极而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比较程序化, 即教师讲解- 学生操作-预期结果- 实验报告。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学生往往上完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了, 仍不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课上了什么内容。事实上, 教师最重要的讲解内容就是实验的要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 在讲解质粒DNA 的制备实验中, 碱裂解法提取DNA 质粒要用到三种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三种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把同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组DNA 和质粒DNA 分开? 等等。通过提问, 使学生把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激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着主导作用, 教师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 ]。因此, 教师在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写好实验教学教案, 并且还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 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 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 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讨论型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除厌学心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大, 理论复杂而抽象。众多的结构式、反应式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眼花缭乱。多数学生反映打开生化书就感到头疼, 愿意学习生理课不愿学习生化课, 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好像对临床用处不大。针对这种情况, 联系临床和实际的讨论题或病例能极大地引起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愿学到愿学, 从强迫学到主动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往往带有章节的独立性, 尽管授课教师对相关章节做了一些联系, 但学生缺乏将相关内容横向联系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往往带有思维局限性。按系统、跨章节的讨论题或病例可引导学生加强思维, 全面分析, 从相关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答案, 自觉地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活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知识的能力, 也为将来临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提高,其次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只有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果宇;冯维杨;李树德.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3月,第2期,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