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引言
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上形成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同时,让老人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余燕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自行组织展开了“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担责任,主动去关爱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团队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宣传三者结合的方式,去了解、关爱这个特殊群体,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严格遵守学校下乡纪律,坚持社会工作的博爱、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价值理念,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运用到调查实践中,展示了农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情接待和高度赞扬。
笔者与笔者的团队一起,紧紧围绕“关爱空巢老人,践行青年志愿精神”这个主题,开展了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宣传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此次实践也让笔者经历了很多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的体会,下面笔者分模块讲述此次活动的经历与感悟。
2 志愿服务――传递温暖
调查组成员分两组实地走拜访了该村空巢老人,对老人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志愿者们还和老人们话起了家常,80岁的张爷爷听力有些障碍,志愿者们十分耐心地与其进行了交谈。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也希望我们可以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些许快乐。
“爷爷,我们来探望您啦!”6月20日上午,先锋镇利民村的空巢老人张顺林与其老伴儿王美英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们是第一批前来探望他们的人。我们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下田拔草耕地。完后,我们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们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老人都是本村的且大都是空巢老人。
随后,我们又先后探望了利民村的其他几位空巢老人。
3 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有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聊天的形式展开,详细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有的表示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倾向于让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还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负担,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烦子女。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该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笔者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村委会,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该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理调节方面,村委会要及时掌握了解老人情况,多于心里出现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4 宣传很给力
我们通过扛旗、扯横幅的形式展开“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这种宣传形式在这条本不热闹的乡间小道上引来了很多人的目光,展示了农院学子的风貌。随后并与这些空巢老人合影留念。
5 感悟
这是步入大学的第二次社会实践,去年只是简单地走访基地。而今年的我们有了自己的队伍,而且自己还担任队长,队中的成员也来自不同班级,这带给我的考验是很大的。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况,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自己要对不同的人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协调、安排,这些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再者,是交际能力,实践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配合自己的调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有就是自己的吃苦能力,实践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烈日炎炎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总的来说这次实践真是受益匪浅,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展示了农院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短短一天的暑期实践活动结束了,从开始筹备到实践总结让我学会到了爱的力量,青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获益颇丰。在实践中,笔者亲眼目睹了老年群体的辛酸与无奈,亲耳聆听了老年人的心声。在此,笔者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老年人这一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关心和帮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献出自己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敬老、爱老、助老!了解社会老年群体生存状况,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关(上接83页)
篇2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对策分析老龄化已是我国不争的事实,而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农村空巢或类空巢老人数量巨大,共4742万人,数量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强。可见,农村空巢问题形势严峻,亟待研究解决。
1.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分析
1.1资料收集和样本特征
本文所调查的空巢老人都是居住在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该镇空巢老人多,且属于比较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使用问卷调查了上磺镇6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70位,绝大部分采取上门访问完成,还有一些是在同村人举办的宴会上进行访问的。
在被调查的70位农村空巢老人中,男性34人,占48.5%;女性36人,占51.5%。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2.4%、35.7%和21.9%。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的占55.8%,读私塾的占10.9%,小学文化的占22.7%,初中文化的占10.6%,中专/高中及以上的在本次调查中没有。目前还常常干农活的老人占38.6%,其余61.4%的空巢老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年龄大、没有土地等等已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在子女情况方面,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有2位没有结过婚,没有子女;68位有子女的老人共有子女 272个,平均子女数为4个。
2.2导致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
2.2.1自愿空巢
主要是指老人不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希望独立生活。随着老年人经济实力的加强,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随着发生变化,不再一味追求儿孙绕膝,而希望有独立的、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68位有子女的老人中有多过一半(52.4%)的人是自愿空巢。通常,这种原因下空巢的老人大多身、及经济状况较好,夫妻健在,年龄在80 岁以下。而且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
2.2.2被迫空巢
主要是指老人因经济、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和子女分居两处,被迫空巢。本次调查中因为无子女而被迫空巢的老人有2位。其他被迫空巢老人多是因为不愿给子女添麻烦(42.2%)、自己年纪大不能照顾子女(27.1%)、不愿随子女到城镇生活(18.6%)以及子女工作忙不能照顾自己(12.1%)等原因选择空巢。他们往往是希望和子女一起居住而且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老人。
3.巫溪县上磺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3.1经济来源不稳定,生活压力大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不能再像年轻时候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因此导致农田荒废,只得靠子女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被调查的70位空巢老人中,占68%的老人们的生活费是依靠子女给予所获得的。但是有些子女(11%)不给父母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费,推脱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导致这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压力相当的大。
3.2日常休闲方式多样程度低,休闲场所少
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休闲方式一般都是在家和小孩玩(40.1%),看电视(21.2%),听广播(12.4%),下棋打牌(32.7%)%),和朋友喝茶(65.1%),读书看报纸(11.4%)。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休闲方式多样程度低,知识性和保健取向也很小。老人们闲暇活动的场所多是在室外空地(54.2%),村头小商店(32.1%)。上磺镇没有公园、广场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由此更能体现出休闲场所少。
3.3对出台的相应政策不了解
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不识字的占55.8%,读私塾的占10.9%,小学文化的占22.7%,初中文化的占10.6%,中专/高中及以上的在本次调查中没有。而且由于离巫溪县城26公里,信息闭塞,因此对国家出台的对他们有益处的相关政策他们不是十分了解,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等还未完全覆盖。
3.4社会化养老机构少,发展不完善
通过走访巫溪县上磺镇所涉及的区域,并没有看到敬老院等社会化养老机构。仅仅在巫溪县城内有几所敬老院,且老人们对敬老院内的生活并不十分满意。多是因为敬老院内的设施简陋,管理人员的服务做的不够到位。这使得上磺镇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进一步凸显。
4.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对策
4.1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意识
老有所养不是指完全依靠子女或社会,老人自我养老的意识需要加强,社会可为老年人提供更宽阔的劳动渠道,鼓励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积极参加有偿生产劳动。加大宣传,建议老人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养老的支持网,有计划地进行养老储蓄,尽早为老年后的养老生活积累经济资源。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空巢老人们的生活绝对比没有参加的老人们要富裕和轻松得多。
4.2加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
上磺镇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建设敬老院或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进入,从而满足部分空巢老人的需求,也可以用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敬老院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让居住在敬老院的空巢老人们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4.3引导农村养老产业化发展
上磺镇政府需要从宏观上引导市场向老人服务倾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非营利组织向老人提供援助。鼓励社会资金参与老龄产业,如社区医疗站、家政公司和敬老院等,以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老年服务。这些产业一旦发展壮大起来,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可以立即被解决。能够切实有效的让空巢老人们不再担心他们的养老问题。(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系重庆三峡学院青年项目“三峡库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肖方娅.《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星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政策建议——基于厦门市的调查[J].前沿,2009.7
篇3
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的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1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19%。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陪伴,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而近年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较少,养老保障问题较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也是新时期政府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状况日益严重。
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149万,占总人口比例11.13%。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49.17%,其中,单身孤老户8.15%,夫妻户41.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13%;农村的纯老户38.13%,其中,单身孤老户9.16%,夫妻户29.1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17%。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的困难都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调查显示,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更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养老保障不容乐观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很大一部分人还多病缠身。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1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这也造成农村老人普遍 “拖”病的心理,因为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时他们或是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或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
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在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解决。
缺乏幸福感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独居老人中经济困难的占52.1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1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16%,感到不幸福的占21%,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15%。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
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这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心里话没处叙说,冬季农闲时有时间没事可打发,也谈不上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
另外,农村老人们还因为隔代教育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高达56.11%,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农村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照顾孙子辈的生活,本身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教育他们会感到更重的心理负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并且现在农村的交通、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网吧随处可见,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他们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为此,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这些都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社会帮助缺位
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在他们当中,11.13%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14个百分点。空巢老人主要靠配偶照料,占52.13%,国家、集体以及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仅占2.19%。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在广大的农村,老人一直是由家庭为其提供养老保障,而子女外出的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却缺位,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来代劳,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孤身老人暴病无助的情况,在各地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贫病交加、悄然离世的悲剧时有发生。
篇4
指导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教授、留美博士后 谭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郑日昌
南京今缘宠物交流协会会长、主任医师 张孟林
宠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象・亲近
“大夫,我家彬彬又不吃饭了,它是不是生病了啊,连牛奶也不喝了,都两天了,可急死我了啊!”“我上次告诉你不能让它跟着你们吃饭,你是不是又没做到啊,狗不能吃咸了,油吃多了对肠胃不好,会不想吃饭的。”“那,您给它开点药吧,看它病恹恹的样子,多可怜啊!”
“大夫、大夫,您看看,我家兰兰这两天有点出血,是不是流产了啊?”“别急别急,这个是生产前的正常表现,这些天你多照看着,一看到要生了就赶紧送过来啊。没事的。”
这是记者在一家宠物医院听到的对话。恍然之间,记者几乎不知身在何处。光听问话,谁会想到那“彬彬”、“兰兰”只是一只猫或者是狗?
宠物医院的李大夫告诉记者:“一只狗生病,常常是一家老少全来。很多时候,宠物生病,主人跟着操心上火,常常是宠物的病好了,主人却病倒了。”
记者在宠物医院看到,有人一脸愁容抱着狗来诊所,治好的笑嘻嘻走了,治不好的伤痛欲绝。一些老人自己省吃俭用,对狗却舍得花钱,每次来打预防针,都点名要进口的。
■现象・消费
据2005年4月7日《兰州晨报》报道,4月5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几家宠物商店和宠物医院。在一家宠物中心,记者看到很多供小狗小猫吃喝玩乐或梳妆打扮的新奇玩意。很多东西都是进口产品,价格不菲,一件巴掌大的毛衣就要180元,一瓶小狗用的进口洗澡液高达58元,一栋小狗“豪宅”价值上千,小狗全套美容包括美容美发、去虫香浴、四肢修剪、清耳洁肤等,最少需要400元。
据记者调查,由于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商店生意特别红火。记者算了一笔账,养一只小狗每月花费在500元左右,更有甚者花费近千元,一年花费近万元。养只宠物值得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和财力吗?
■宠物・调查
2002年曾有调查机构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城市进行过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七成以上的市民表示自己钟爱某种动物,其中有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准备饲养宠物。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并称为我国“五大宠物城市”,其中仅上海一地豢养的宠物就超过100万只。加上没有上户的宠物,全国的宠物数量着实惊人,而且更有扩大的趋势。
不久前,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委托零点调查公司就养狗的问题在北京做了一份调查报告,以下是报告的主要结果:
养狗与家庭收入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养狗家庭属于北京市的低收入阶层,绝大多数养犬户为普通工薪家庭,养狗平均月花费低于百元。仅有1/3的家庭给狗购买营养均衡的狗粮,大多数家庭自己给狗做食品。给狗做美容、购买服装的比例很低。总体来说,养狗户与非养狗户的家庭收入相差并不大。
养狗的原因调查数据证实,95.8%的养狗者是因为喜欢,而为了显示身份、跟随潮流而养狗的家庭仅占4.2%。多数家庭看重狗带来的生活乐趣,通过养狗来缓解压力、寄托感情、增进家庭融洽感,狗越来越多地成为“亲善大使”,对唤起人们的爱心、调解人际关系带来有益的影响。
狗带来的冲突虽然所有狗类都难免吠叫和排泄,但是养狗家庭和不养狗家庭的利益并不是对立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不养狗的人对他人养狗持不介意(59%)甚至赞成(9.2%)的态度,21.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反对原因主要集中在狗随地排泄(55.7%)、传染疾病(49.8%)、狗吠扰民(46.1%)等问题上。
宠物是空巢老人的精神伴侣
■现象・伴侣
刘大爷今年60岁了,是南京“今缘”宠物交流协会会员,开朗健谈。“可是,我以前可不这样哦。”刘大爷笑着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5年前刘大爷退休后,没工作压力了,儿女不在身边,在家里和老伴过了两年悠闲轻松的日子,觉得十分开心。可是两年一过,家人突然发现,刘大爷变了,经常觉得头昏,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时候却又呆呆傻傻,沉默寡言,上过医院,没查出什么毛病。后来,刘大爷的老伴从朋友家里要来一只哈巴狗,取名雪雪。此后,刘大爷每天清晨和傍晚,准时带着雪雪到楼下花园里散步,和有宠物的邻居们聊天交流。
自从刘大爷养了宠物以后,人精神了,心情也更舒畅了,而且以前常犯的小病小痛也不再犯了,大家都说刘大爷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刘大爷还经常参加宠物协会的聚会,和热爱动物的朋友们讨论关于宠物的种种。协会也经常请动物学家来给大家讲解如何更好与宠物和谐相处等知识。“我可学到了不少呢。”刘大爷开心地摸抚着雪雪。
■宠物・交流
“今缘”宠物交流协会会长张孟林说,在许多家庭,宠物已是不可忽视的家庭成员。有资料显示,98%的宠物主人会经常和宠物说话,80%的宠物主人在谈话中把宠物当作人来对待,28%的人信任宠物,并且与其诉说当天发生的事情。当一个人轻轻抚摸他的宠物时,他的血压会明显下降。当人发怒,或者遇到困难时,身边有宠物,他的血压就不会升得太高。这说明,宠物的存在以及与宠物的交流都可暂时降低高血压和调节焦虑心情。许多人工作一天后回到家里,喜欢先与他们的宠物亲昵一番,这可使大脑摆脱一天中积累的压力。抚摸既是增进宠物与人关系的重要内容,又可起到减轻压力的作用。现代人压力较大,生活节奏紧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喂养宠物,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调节的好方法。
■宠物・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从2002年开始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对宠物与人类的身心健康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特别针对“空巢家庭”(即儿女不在身边的家庭)。研究小组对北京地区的700多个“空巢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宠物对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拥有宠物的空巢老人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更加健康,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郑日昌教授说,一些社会性元素并非人类社会所特有,这些元素也可能由宠物提供,例如安全感、被关心的感觉、价值感、被爱和被喜欢的感觉等等,从而缓解人的压力和生活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兽医学和生物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宠物和其年迈的主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宠物提供给主人的一种特别的、多层面的依恋,使人感到被关注,并用自己的力量自助。你可以与宠物交流,以诚相待,并且期望被它们所理解。喂养宠物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或条件性影响。
美国科学家的一次调查表明,宠物拥有者的身体状况比不拥有宠物的人好。部分原因是因为宠物饲养者一般活动量大,身体也就健康。宠物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平添了一个关注的焦点,使他们去关心宠物的种种需要。宠物需要给予饮食,有的还要每天带着去散步。因此,平时活动很少的老人有了一个关心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对他的关心又是那样积极响应,感激备至。遛狗的同时也增加老人与他人交际的机会,从而可减轻孤独感。此外,少量的运动对老人的健康也有利。
德国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饲养猫和狗的人与不饲养这些动物的相比,每年就诊的次数要少16%,住院的天数要少21%。这种现象在65岁以上男性群体中尤为突出。
宠物可减少或消除人的病痛
■现象・变化
据张会长介绍,在北京曾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大学二年级的崔小姐因自杀未遂被送到北医三院救治,这是崔小姐的第四次自杀。当时负责抢救的林医生会诊后,初步认定,崔小姐有严重的抑郁症倾向,于是建议她到心理研究所做进一步的治疗。心理研究所的医生对崔小姐进行病情分析和催眠治疗后,决定采取动物温馨治疗,把一只叫琴琴的猫给她喂养。和琴琴一起生活一个月后,崔小姐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但不再有自杀的念头,而且和猫咪琴琴还有周围的病友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崔小姐回家两周后,医生到她家里,发现她已经变得热情开朗、大大方方,不再是那个缩在屋角,不敢和别人交流的小丫头了。
■宠物・治疗
在一定的条件下,宠物还可以充当医生,而宠物参与的这种治疗方法,就叫做“动物疗法”。
张会长介绍,动物温馨治疗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是情感治疗理论的一个实际应用的分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自杀倾向患者。研究表明:饲养宠物可以治疗精神疾病。例如养猫可以治疗抑郁症,养鸟可以治疗神经官能症,养马可以调治焦虑症,养鱼可以治疗紧张型强迫综合症等。
动物疗法还涉及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精神疾患。例如狗一直是人类的朋友,而狗对人们的帮助也不限于在精神疗法方面。
大家知道,狗一直以来可以训练为盲人引路,并照顾他们的生活。而现在,动物学家致力于训练“援助用犬”,用于帮助残疾人自理生活,一些狗被训练帮助聋哑人对声音的反应,例如对门铃响或火灾警铃的响声起反应。还有狗被用于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例如为坐轮椅的人找回失落的物品或开门。动物专家们发现狗熟悉一些人的行为可以预料人的突发病,现在专家们努力给狗确定和巩固这些特征,以帮助癫痫病患者。
现在,宠物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挖掘出来,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宠物・关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素质和道德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关爱宠物。人们认为,对宠物的关爱也是对人的关爱,宠物与人,特别是它们的主人,具有难以割舍的亲情。人类对于宠物的爱心,某种程度上反射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难想像一群冷酷对待动物的人,会对他人和社会怀有博大的爱心。
有资料表明,喜欢饲养宠物的人,通常情绪稳定、情感丰富、富有爱心、热爱生命,而锻炼饲养宠物的能力,养成照顾宠物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激发人潜在的爱心和忍耐力。有爱心的人会重视生命的意义,能培养出对周围事物的责任感。有忍耐力的人也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会轻易被外界的伤害所击倒,更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处理生活的能力。
宠物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
■现象・另类
2005年4月8日《重庆晚报》报道,昨日,一名捂着右手的大学生赶到新桥医院求救,称被自己所养的宠物所伤,令医生吃惊的是,其宠物竟是一只蜥蜴。
近来,蜥蜴、变色龙、乌龟、老鼠等奇异的野生小动物,逐渐取代了温顺可爱的小狗、小猫,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物。新桥医院急诊科史忠教授介绍,充满神秘感的“另类宠物”正好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鲜、另类、刺激的心理,但这些宠物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史教授称,这些“另类宠物”极不适宜饲养,因为其体内携带了许多病菌和寄生虫,很有可能使饲养者传染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且这些动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不易驯养、容易伤人。同时,部分"另类宠物"带有弯曲杆菌,受这种菌感染的人会出现胃痛以至瘫痪的症状,造成食物中毒。
■现象・疾患
说到宠物给人带来的麻烦,首推狂犬病,俗称疯狗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显示,我国从2002到2004年,狂犬病在重点传染病中的所占死亡人数和病死率都位居第一,是传染病中“第一杀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年消耗狂犬病疫苗400余万份,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用量的总和。即便如此,我国狂犬病发病率仍高达5%,居世界第四位。
狗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人多因被患病的狗咬伤而感染。猫、蝙蝠、狐狸及其他许多野生动物也都可传播狂犬病。有些外观健康的猫狗等动物也可能携带有狂犬病病毒,并将该病毒传染给人。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最终喉肌痉挛窒息而死。此病可防不可治,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达100%,至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宠物・病菌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副主任、留美博士后谭毅教授说,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一些由猫狗鸟等宠物而引发的疾病也日益增多。宠物身上携带着许多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使人类感染并致病。疾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咬伤或挠伤主人,也可以因主人直接或间接接触宠物的排泄物、唾液和皮屑等所致。此外,宠物皮毛中藏匿着的携带病菌的虱子和跳蚤也是将病菌传给人的重要途径。除个别疾病如狂犬病外,大部分人畜共患疾病都不会危及人的性命。且疾病的严重性与被感染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关。
除狂犬病外,其他几种常见的宠物易传染给人的疾病有弓形虫病、鹦鹉热、癣菌病、寄生虫病等。
谭教授说,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虽然存在可能患上上述各种宠物疾病的潜在危险,但是只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定期到正规合法兽医防疫站或宠物诊所为宠物做健康检查,注射疫苗,服用驱虫药,一般情况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篇5
周美燕
一、下午运动晚上安睡
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下午运动对晚上睡眠的帮助最大。下午3点以后运动,到晚上10点,身体和大脑就开始进入较为疲劳的状态,使人容易入睡。而上午运动的人,大约在中午感到疲劳,到晚上反而不容易睡着了。专家同时提醒,晚上9点后不适宜进行运动,否则会让大脑过于兴奋,推迟入睡时间。
二、重压之下少运动
在遇到压力或烦恼时,有人喜欢通过剧烈运动来释放压力,这样可能事与愿违。当人们带着太大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运动时,往往刻意选择高强度的剧烈运动,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压力,反而会导致精神更加紧张、身体更加疲劳。因为思想上有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因此,建议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不要等到压力不能承受时才想到运动。在项目选择上,最好选择自己喜欢并能享受的运动,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身心效果,比如网球、羽毛球、太极拳、健美操等。
三、短时间少量锻炼同样有益健康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没有场地、没有器材锻炼身体,成为远离健身的借口。美国最新多项研究显示,完全不用刻意安排整块时间,只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每次锻炼十来分钟,每天能有几次短时间的简单运动,就会有助你的全面健康。
专家举例说,即使是静态伸展操,只要坚持,效果也会明显。静态伸展是指在每个或多个关节处伸展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每个动作持续时间为20-30秒。
春寒也需防“春火”
梁瑞诗
冬季过后,往往会有一阵“倒春寒”,让人感觉比冬天还冷。此时如果不注意保暖,就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和心肌梗塞等疾病发作,所以古训要“春捂”,以防寒邪入侵。然而,中医养生专家也提醒说,早春除了防寒,还要防春火。
春季自然界阳气骤升,人体肝气旺盛,易激发人体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引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等部位出血,甚至出现头痛晕眩、目赤眼花等疾患。平素肝阳过盛的人,此时如果过度防寒,更易引发春火,患上风热感冒、咳嗽,出血等症。所以“春捂”要有度,日最低气温超过15℃就要注意防春火,适当减衣减被,并在饮食上注意调养肝气,多吃黑米、豆类、芹菜、油菜、胡萝卜、粟子、菠萝等甘淡食物。同时注重调养精神,制怒养肝,以防春火萌动。
剃须刀应每周清洁
李 奕
据台湾调查研究显示,忽略清洗的剃须刀,其含菌数比马桶盖还多125倍。
一般来说,男士几乎每天都使用剃须刀,但每天都清洁剃须刀的人很少,有的人甚至常年不清洁。而剃须刀不注意清洁,很容易使细菌及其他脏东西黏附在刀片上,剃须时如果脸部皮肤有破损,就可能造成感染。
医生建议,安全剃须刀每次使用完都要清洁。要用刷子或棉花去掉黏附在刀片上的残留物。使用两三次后,可将刀片放入酒精内浸泡,然后用棉花擦干备用。
电动剃须刀使用两三次后也应清洁。先用小刷子刷净残存在刀架上的断须和皮肤屑,再用棉花球蘸上酒精轻轻擦掉刀片上的油垢。千万不要用硬物刮除拈附物,否则容易损伤刀片。
大便异常可能预示重大疾病
衡 山
近半年,贺先生发现每次大便后手纸上有鲜血,以为是“痔疮出血”,没有重视。前些日子,他感到下腹部胀痛、便血多了,到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只好作手术治疗,目前还在化疗中,病情不稳定。而人到中年的张护士近段时间也发现大便异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她十分警惕,立即去做肠镜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结肠癌早期,经手术切除肿瘤后,身体恢复良好。
像贺先生这样,对较长时间的便血、大便异常不当一回事,结果延误病情的人其实挺多。专家指出,如平日发现有便血、大便发黑、大便形态变细变长等一系列改变,一定要引起足够警惕,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肛指检查,可以判断肿瘤的位置、性质和范围。而目前确诊大肠癌最可靠的办法是进行肠镜检查,但是这种检查费时、费钱,也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存在出血等风险。
近些年,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直肠()血检测同样可以预测是否有肠癌的可能性,只需几分钟,不需使用任何药物,有效率达到81.8%和96.9%,不失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排查肠癌的方式。
男性不育竟缘于睡眠不足
若 琦
欧阳先生结婚三年多了,一直想要个小孩,但无法如愿。他和妻子一起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他的液化不良,医生说这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欧阳先生的病况仍然没有改善。后经专家再次诊疗,才发现液化不良竟是欧阳先生睡眠不足引致。欧阳夫妻很纳闷,男性睡眠不足也会导致不育?
事实上,睡眠的确会影响质量。由于与精浪液化有关的酶主要来自前列腺与精囊所分泌的腺液,这些腺液的分泌是由人体内分泌激素来调节的,而激素的分泌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睡眠不足,尤其是夜间睡眠过少,会使激素的分泌出现紊乱,导致的液化功能出现障碍,影响生育。许多患者不了解也不重视睡眠对的影响,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给自己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朗读降血压
王小衡
最近有学者提出,高血压病人多朗读有利降低血压。因为大声朗读文章时,胸腹之间的横隔肌会上下大幅运动,横隔肌动作加大会向大脑传递放松的信号,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变得爽快了。而且,朗读时进行的是腹式呼吸,尤其是遇到长句子,肺会彻底排空,转入下一次吸气动作时就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深呼吸也有利于降压。
专家指出:高血压患者可选千字以上、长句较多的文章朗读,比如抒情散文、叙事诗等;朗读时应稍稍束紧腰部,松紧程度以能顺畅发声为宜;着重在感情运用上下工夫,声情并茂有利于更多地动员腹式呼吸。
新近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人,其中约半数患者是没有症状的,而高血压是导致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坚持朗读有助于为隐性患者控制血压。
宠物,空巢老人的良伴
吕 斌
国内一项“宠物犬对空巢父母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表明,有功物伴侣的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程度、生活满意感等方面都优于无动物伴侣的空巢老人。
研究表明,宠物犬能给老人带来满足感。3/4的宠物犬主人说宠物犬让他们感觉轻松,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亲情般的情感依恋。生活中因为有了可以交流的伴侣,空巢老人对亲情的渴望部分地在宠物犬身上获得满足。在老年人当中,配偶亡故是最常见、最严重的不幸事件,经常使犹存者陷入孤独的深渊,而宠物犬会让主人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世界上还有一个信赖与依恋自己的小生命,老人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因此,在缺乏亲人相伴时,宠物犬与主人的友情和依恋关系有助于改善主人精神健康。
另一项国外研究证明:拥有动物伴侣的老人生活更愉快,寿命更长,在心脏病发作时幸存的可能性更大。小动物的善解人意和天真活泼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有的老人因为心境落寞,不喜欢说话,自从养狗后,每天出去遛狗,与他人很自然地围绕宠物进行交流,因而认识了很多人,孤独感自然也就减轻了。
有一只忠诚的狗陪在身边,老人的生活也会更有规律,老人会惦记着给它喂食,按时带它外出散步,这促使老人自己也按时用餐,坚持户外活动。所以,养宠物犬能改善空巢老人的身心功能,比较不养宠物犬的人,养宠物犬的人通常血压较低,心率更稳定,心态更平和。
常被拥抱的孩子更坚强
李淑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常常拥抱孩子,不仅是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力量――常被拥抱的孩子更坚强、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篇6
然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口拥挤的大城市,人们常常为买一包盐在超市长时间排队、交个水电费等候一两个小时的经历而困扰。什么时候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办理社保、计生、就业、养老等手续,还能享受便利购物的服务呢?基于此,便利社区在人们的期待中呼之欲出。
居民得方便
便民菜站的吸引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每年将分批次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今年起北京市开始推进第二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试点社区,共1000个,到今年底,全市将有1645个便利社区的居民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全覆盖式60项基本公共服务。
便民菜站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建设便民社区的一个亮点。据万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曹宇明介绍,为解决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由街道办事处牵头,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将社区内可利用的房屋整理出来,无偿提供给专业的蔬菜生产基地,由蔬菜生产基地负责运输和销售,减少中间加价环节,让蔬菜从生产基地直接进入各个社区。据了解,便民菜站的全部菜价都通过店内的一块小白板进行公示,同时承诺同品种蔬菜低于市场价格。店内的计量秤全部使用经海淀区计量局检测的条码秤,杜绝了缺斤少两的现象。对于小区65岁以上的老人及行动不便者,便民菜站会提供电话订菜和免费送菜的服务。社区内的老年居民可以用养老券买菜,低保户和生活困难的家庭还可以领到免费的购菜券。目前,万寿路街道开业的便民菜站已有10家,每家菜站基本可以覆盖周边2—3个社区。
电子商务“任我在线”是北京大兴区为方便社区居民打造的新型社区商业,已在区内建立了1家配送中心和24家社区体验超市,可以服务社区居民三四十万人。消费者既可到社区体验超市采购,也可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从上午10点至晚上8点,两小时一个时间段,顾客可以自由选择送货时间。
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合肥市是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大力推进社区便民服务自然是题中之义,目前该市正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显著特征是:以居民小区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路程为半径,在此距离内设置医疗、健身、文化等设施或场所,将社区居民所需的基本生活服务,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予以限定,最终实现居民需求不出社区。为此,安徽省商务厅于去年初开始在合肥市打造“来购”社区便利店。“来购”可提供10多种便民服务,既能为顾客代购飞机票、火车票,也可以提供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服务;既能代寻家政服务人员,也能为附近居民进行网络代购;既有银行自助终端方便顾客转账、查询,也有“拉卡拉”提供缴费、充值服务。
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美虹社区去年5月20日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帮助解决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便民服务热线下设多个便民服务小组,由他们联系相应的商业企业和服务人员,服务项目甚至细分到理发、修锁等,并对特困人群免收服务费。合肥市邮电新村的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我今年80多岁,身体不太好,腿脚也不灵便,以前看病要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医院,还得排队挂号,现在社区有了‘家庭医生联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些小病。”
居家乐养老 杭州市大通桥社区针对老年居民的实际需求,探索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社区成立了有20个固定床位和20个日托床位的“托老所”,老年人可以选择在此长期居住、住几天或临时住几小时(免费)。社区还建起了“老年便民食堂”,每餐两菜一汤,收费3元,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免费送餐上门。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孤寡、空巢老人洗衣物、特别是棉衣被子等大件衣物比较困难,于是社区办起了“温馨洗衣坊”,对有需求的老人实行免费服务。另外社区还开办了“老小孩夏令营”,即在炎热的夏季腾出社区有空调、电视的会议室,摆上躺椅,对社区的老年人全天开放,并组织文艺演出、趣味活动、健康咨询(讲座)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合力打造
打造便利社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居民的自助。
政府积极支持 北京大兴区的“任我在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头3年免收租金,第4年开始只收取低租金(相当于同等地段租金的一半)。因此,“任我在线”可以优质低价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合肥的“来购”便利店是安徽省商务厅扶持的商业流通体系社区便利服务项目,目前“来购”便利店在合肥已“花开六朵”,总投资约3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50家“来购”便利店落户合肥。2013年之前,合肥的“来购”便利店将达到200家左右,预计投资超过1亿元。
发展专业力量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起一支由2.9万人组成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同时,社区里还有由志愿者组成的4.5万人的巡防队伍、1.1万余人的“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3119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12万人的调解员队伍、600人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还招聘了2000名居家养老(助残)员。
社会力量参与 北京市已发展了259家社区公益性组织;探索蔬菜“农社对接”直营直供模式和周末车载模式;推进646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居民自助 杭州市大通桥社区党委发起所有党员参与的“爱心关怀”大行动,使社区里的所有孤寡、空巢老人都有党员结对帮扶;社区还把一份有党员、志愿者电话、特长、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的名单向老人公开,老年人可以随时联系,要求提供需要的服务。社区成立的“银色拐杖”等6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聊天读报、购物买菜、陪同看病等服务。此外,社区还建起了“自助式社区服务中心”,动员有社区服务志愿和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参与其中,使其自我管理、互助服务。
有待完善
便利社区不仅要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更要让他们在吃住行等方面感到贴心。“爱心早餐车”本是北京万寿路地区一道靓丽的街头风景,每天早晨,匆忙赶路的“上班族”花两三块钱就可以吃上一顿放心早餐。然而,《万寿路地区社区居民社区幸福感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6%的居民选择社区“爱心早餐车”。“爱心早餐车”之所以不能吸引更多顾客,主要是在品种和味道方面不尽人意,目前的“爱心”早餐主要是以包装食品为主,品种和口味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改进。
篇7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01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数13.678亿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亿。60周岁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数15.5%,65周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总人口数10.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
2010-2014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从11.9%上升到13.7%,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老年人数量增多,加重了家庭抚养负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未备已老特征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重要性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空巢、失能老人分e占老年人口总数51.3%、18.3%。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老龄化加大经济发展压力,我国人口红利渐逝成为不争事实。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服务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就目前养老服务市场看,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老龄事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发展老龄事业能够为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其次老年人对家庭依赖重,人口流动性强导致越来越多老人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无法得到子女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把服务项目延伸进家庭使老人能够得到服务又满足其精神慰藉需求。最后城镇化和现代化推动下,我国家庭呈现出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特征,家庭养老功能急剧下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足以应对高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
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养老设施不健全,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
老人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关爱、文化娱乐服务需求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小、功能少。有些社区只能提供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用地,没有多余场地建设养老设施。
2.缺乏医养护专业人才,存在医养分离现象
随着养老服务事业逐渐兴起,社会养老领域面临护理与医疗康复专业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虽然有些成功的养老服务试点中逐渐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但仍然没有普遍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养老存在“看病地方不养老,养老地方不看病”现状,不能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
3.缺乏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交流平台
社区养老中的信息交流主要以社区管理中心为载体,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向社区提出申请并登记,社区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社区人手不够或可用资源不足不能及时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或者忽略老人需求造成信息交流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开展。
4.政府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定位模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都是政府负责完成建设,基础服务工作也多由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府定位不明确出现大包大揽、越位等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资源整合的基础作用、积压了社会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市场份额,压抑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和积极性。
四、关于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1.合理规划用地,建立配套的养老设施增加有效供给
土地征用方面,政府、国土资源局要合理规划土地将养老公益性用地与商业用地区别对待,政府要求开发商在进行住宅规划时,小区内要建立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配套养老设施,确保社区养老能够真正从空间层面上落实。
2.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建立医养护相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服务
第一,通过政府补贴对现有人员进行定向专业培训,提供不同社区服务人员交流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第二,在高校开设与养老、护理相关课程培育专业人才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加强对专业学生培养,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服务团队人员数量和技能的不足。
3.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联动平台,发展智慧化养老
在大数据时代下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逐步建立与老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信息化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OTO)可以使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居家养老带来的一系列便利服务。为社区中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设置儿女电话、社区电话、急救中心、报警电话、火警中心等快捷键解决子女上班无人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
4.构建“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构建以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社区、家庭四方联动的“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合作”与社工、义工、护工“三工联动”的整体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分清有效需求与潜在需求。通过制定和提供政策支持、宏观指导、评估、监督等方式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帮助有需要但没能力获得服务的老人获得合适服务,改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现状。
从市场和社会角度看,要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将城镇中闲置的土地等资源经过一定程序,加以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等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量。
五、对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的总结与展望
篇8
【关键词】老年人;音乐活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67-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河南省的郑州市、济源市、商丘市、三门峡市、信阳市、安阳市、项城市、邓州市、辉县市这九个城市作为考察地区。以这九个市区50岁以上参加音乐活动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4.74%。
二、结果和分析
(一)参与者参加音乐活动的男女比例。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女性(53.57%)于男性(46.43%)与大多数文献资料的结果相同,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女性喜爱音乐舞蹈文艺方面强于男性,对美的追求比男性稍强。
(二)参与者的年龄比例。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上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提出了新的标准: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岁为老年前期,即中老年人;60-74岁为准老年人(或称年轻的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称长寿老人。因此我们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将老年人的年龄分为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这四个阶段。
从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看,50-59岁和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为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的比例的前两位,分别占到了44.44%和35.56%。这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即将退休或者退休已久已经适应了新生活,这时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积极主动地参加音乐活动。而70-79岁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的比例较小,分别占了15.56%和4%,这两部分的老年人会因年龄偏大而患有疾病或活动不便等等不利的因素而不能参加音乐活动。
(三)参与者的文化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的高低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份调查报告的被调查者中,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接受调查人数的47.78%,中学学历者占38.89%,小学以下学历者占13.33%。
(四)参与者退休前的职业情况和收入情况。为了解参与者退休前的职业和生活条件是不是对退休后参加音乐活动有所影响,因此做了职业和收入调查。有数据分析可知,参加音乐活动的老年人退休前职业比例前三名的为自由职业者、教师与服务人员,分别占22.22%、16.67%和14.44%。相比而言,农民和私营业主等职业的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的人数明显较少。河南省参加音乐活动的老年人的职业分布不均匀。调查所知,2000-3000元的月收入比例最大占44.22%,其次是1000-2000元占27.78%,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24.44%,而1000元以下的参与者仅占5.56%。河南省市区老年音乐活动参与者的月收入普遍较高。这与职业的分布是一致的,一般只有生活物资有了一定的保障,人们才有精力追加更高更好的精神生活。
(五)参与者的健康状况。通过走访调查参与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并在了解了这些受访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之后,我们得到以下数据:有44.44%的老人认为自己身体素质一般;有33.33%的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而认为自己身体状况非常好和较差的分别占13.33%、8.89%。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参与老年音乐活动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较高,音乐活动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
(六)是否为音乐专业人员。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在退休前为非音乐专业人员。在所有受访问者中退休前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比例仅占10.52%。
(七)参与的音乐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根据小组的调查,目前河南省市区老年人所参加的音乐活动有弹唱、舞蹈、广场歌咏活动、戏曲票友、公益性表演、商业演出、音乐创作、现场音乐会、卡拉OK等。其中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为广场歌咏活动和戏曲票友,分别占47.37%和42.11%。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老年学会协会、老干部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大学为官方组织的活动,其余大部分活动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比例占所有受访问者的52.63%。河南省市区老年人参与的音乐活动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发性强的特点。
(八)参与者参加音乐活动的时间与频率。为了解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的时间范围和次数频率,因此做了时间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每周参加3-5次音乐活动(学习)的比例最高,占61.11%,每周参加1-2次的占27.78%,而不参加和每天参加的分别占2.22%和8.89%。从以上可以看出河南省市区老年人参与音乐活动的频率较高。
(九)影响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的因素。调查显示,有多种因素影响河南省市区老年人不参与音乐活动。其中没有专业的指导(88.89%)和缺乏场地(84.44%)为最主要的两个原因。缺乏经费、没有时间和家人反对分别占55.56%、44.44%、5.56%。其中缺乏经费制约了参与者不能配置更好更完善的音乐设施,而因为要照顾第三代使参与者的时间不那么自由和稳定。调查中还发现多数老年人得不到专业的音乐指导,现有的社会音乐指导员的数量偏少、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非音乐专业人员居多。
(十)参加音乐活动的目的和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为了解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的目的和参加过音乐活动对生活中的积极影响,我们做了相关问题的调查。从数据看,强身健体、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公益文艺活动服务于社会和提高音乐修养为参加活动目的的前四名,分别占97.89%、94.74%、92.63%和84.21%。与此同时选择演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的老年人仅占9.47%,这表明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大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强身健体,提高音乐修养,延续年轻时的梦想,并且通过参加文艺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而不是为了演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老年人通过参与音乐活动等娱乐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陶冶情操,并且有利于创造良好家庭的音乐氛围。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河南省参加音乐活动的老年人主要为:50-59岁的中老年人和60-69岁的准老年人(或称年轻的老年人),其中参加活动的女性多与男性,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普遍偏高,身体状况良好,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以强身健体、参加文娱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和提高音乐修养为主,但是会因为缺乏专业指导、缺乏场地和经费而影响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并且老年人音乐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分明、自发性强;活动频率较高,具有持久性的特点;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技能和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老年人社会交往和提高自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文化氛围。
(二)建议。影响老年人参加音乐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指导和缺乏场地和经费。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多多建设文化场所,给老年音乐爱好者和团体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而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获得更专业的知识。其他人员可以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让人们往往忽视的那些空巢老人在心理和精神上有一定的放松和缓解。
参考文献:
[1]王少为.关于老年音乐教育的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7(12).
[2]张芳.听音乐预防老年性痴呆[J].保健医苑,2009(01).
[3]赛庆霞.音乐相伴安享快乐――老年人学习钢琴入门[J].乐器,2010(05).
篇9
工作实习期间自我鉴定一从刚开始的与各单位的通讯员确立联系包括对报社以及站内的情况进行宣传,到定期的询问和培养感情,再到有策划的对重大事件进行新闻采写以及对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处理,新闻采编的几乎每一个环节我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同一时期所发稿件中我的稿量占了实习生的绝大多数,得到了站长和其他记者老师的高度评价。大二暑假在强老师和苏老师的帮助下,我在《湖北日报》政宣部进行两个月实习,同一时期我并没有间断在法制日报的实习工作。
用数据、用人物、用语言、用事情、用变化……诸多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写稿,当是实习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掌握采访基本功。“七分采三分写”,是新闻界公认的经验之谈。这里重点说说面对面采访,须做到五会:
(1)要会记。就是把与报道主题相关的人物、事情、言论、结果等,或详细或简明但准确地记录下来。不是所言必录而是有用则录、重点必录、精彩必录。
(2)要会想。就是在一问一答中触发、联想到新的亮点和内容,再延伸采访,扩大视野。
(3)要会问。就是根据不同采访对象、不同性格、不同采访环境,采取交谈式的、求教式的、诱导式的、互动式的、乃至挤牙膏式的等多种方法,使被采访对象乐意介绍你所感兴趣的问题。
(4)要会抓重点。就是在采访中随时提炼、捕捉住重要的内容,抓住本质性的东西,并在采访本上用自己明白的符号加以提示。
(5)要会积累。采访中的某些素材,不一定即采即用,很可能今后派上用场,是为储备,不要轻易舍弃。
(6)面谈完毕,还要尽可能索取文字、图片资料,如总结、汇报、经验介绍等。这很重要,不仅能弥补口述之不足,发现新的素材,而且还因为文字资料更严谨,能规避报道出现差错。
当然,还有些采访需到田间、工厂、实验室等现场,用眼看、手摸、鼻闻、体验等方式来进行。遇到这类观察性的采访,实习生尤其需要珍惜,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因为一些突发性新闻,如矿难、火灾等,起初往往没人会接受采访,主要靠记者对现场的观察来完成。
第三,重在发现和捕捉新闻。新闻有两类,一是发生的新闻,二是发现的新闻。前者很明确,多为一件或多件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如杨利伟驾驶“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武汉过江隧道开工等,勿需你费尽心机去寻找,报道好就行了。后者则不然,多为非单一的、跨时空跨区域的、甚至是隐藏着的不为人们所知的事物。这是需要有很强的发现和发掘能力才能报道的新闻。
怎样才能发现和捕捉新闻呢?这是个大题目,此处只勾勒几根线条:一是从观察中发现新闻;二是从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发现新闻;三是从解剖表象中发现新闻;四是从多维思考中发现新闻,等等。此处举一个例子。
让新手跟着有经验的“老记者”做一段时间,远比闭门造车要学得快、学得好。
实习也是学习,失败也就是兵家常事。每一次的挫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成为了知识和经验。拿编辑新闻来说,由于没有专线记者带,
“北漂”生活是艰苦的,又是充实的,这段异乡“充电”的经历成为四名学生心中难忘的回忆。这一次的实习让她们对电台这种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新闻媒体产生了新的认识,拓宽了她们的新闻实践面,在提高了大家的新闻采编能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电台节目的采写和制作。
八个字——时间虽短,收获不少。
工作实习期间自我鉴定二20xx年,柳背桥社区以建设和谐、平安社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本着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居民群众解难的服务宗旨,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面向居民、服务居民,立足居民所需,突出服务亮点,打造社区品牌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20xx年社区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开展心贴心服务。
(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动员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通过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定期不定期地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民利民、计划生育、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扶贫帮困卫生保洁、文明行为养成、植树绿化等活动,使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得到服务。在医疗服务上,与渝洲社区医院建立急求助信息系统,老年人如遇到突发事故,只要拨打24小时“应急”电话,医务人员就会马上上门为老年人救急。
(二)主动与西京医院、渝州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华西妇科医院、德维医院联系,全年共为居民免费体检5次,开设“健康知识讲座”3期。鉴于社区慢性病患者比较多的情况,社区与渝州医院联合,于20xx年6月5日在社区人口学校成立了“慢性病协会”。
(三)为了丰富社区的服务项目,社区于5月8日特请了流动人口协会代表、空巢老人代表、困难群众代表在社区小会议室召开了交心座谈会,并根据他们提出的要求,在服务工作上作出一定的调整,特别是征对空巢老人,社区更作出“一对一”帮扶,经常上门看望,了解和关心他们的近况。
二、开展面对面服务。
(一)如:5月20日社区在石新路主干道开展了大型的“社区服务活动日”,活动内容包括了:计生政策咨询及药具发放、法律咨询、专家义诊、乐力钙空盒换礼品、政策咨询(医保、低保、民政等),义务理发、现场招工、义务擦皮鞋、困难家庭户免费领服装、家电维修、燃气灶维修、钟表维修、石桥铺书法协会书画现场出售等,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二)及时地解决流动人员的生活困难。今年5月,社区发现跃华小区有2个来自彝族自治州的小孩在清洁垃圾,在经过深入了解后,社区及时发动社区居民为他们捐款1421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三)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在今年6月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社区提供各类书籍上千册,得到群众好评。7月3日,社区还组织了文体协会成员到歌乐山好事家园山庄召开了座谈会。会上不仅对取得的成绩提出表扬,对不足的地方也提出了意见,更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得到了文体协会成员的高度赞扬。
(四)在学生暑假期间,社区开展了“离校不离教”活动。活动内容有:安全知识讲座;手工活动;学生书法、绘画展览、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等,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三、社区不光是解决居民的困难,也关注着单位的困难
今年6月山城豆制品厂的职工220余人堵住厂区大门,要求厂里负责人与工人面对面,解决职工提出的问题。社区与派出所的领导及街道领导陈晓阳一起到现场,了解职工的情况,并将情况及时地上报给街道相关部门。协调单位做好职工的安抚工作。8月麦考厂宣布破产后,职工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多次到居委会来反映情况。社区每次都及时地将情况汇报给街道,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社区服务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开展新的服务项目,加大服务力度,将便民服务领域拓宽到更广层次。
工作实习期间自我鉴定三20XX年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在正因社区外进行了为期为一周的实习,在短暂的时间里,我认识和了解了真正的社区社会工作。
实习的开始我和同学与社区的负责人联系,开始通过短暂的接触,与社区的负责人建立关系,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多,包括聊天和谈话。随后社区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社区状况,带我们参观了社区的状况,在参观的同时,社区的负责人的还给我们介绍了目前社区状况,比如社区外的沟渠疏通清理问题。
了解社区工作的方法很多,开始接触的实地观察就是一个方法。透过仔细的观察,能够洞察通过口述阐述的问题。
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正因社区住房出租收入、餐饮娱乐等收入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在当地居民追求经济收入的时候,一些细节被忽略了,给社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西南石油学校侧门外的同心路,是以小吃、超市、文具店等为主的街道,外来零散的摊贩,散布在各个角落。走到同心路,摊位之间的空隙不大。这样,各个摊位之间,卫生的界限不分明。尽管社区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理垃圾,可是,摊位每天乱弃堆放的纸屑仍旧不少。卫生是社区环境清洁重要的任务。
在社区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征询社区工作人员良好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在社区人员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份针对社区卫生、治安、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等态度满意情况的调查。而后,我们访问了正因社区的居民,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随即调查了一些店铺,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把我们在本科中学的社区调查和社会统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用在了实习中。
而后,刚好碰到社区统一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区工作,我们也随即参加了解社区的日常工作,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保险的缴纳的困境,这让我们的社会保险开办情况有所了解,也增加了社会保险宣传和收缴的知识。
作为社会保险工作,这是关系居民切身福利的一项工作,其包含的内容和任务多样,包括收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等。社区工作人员要开展收缴工作和服务内容的咨询,每一天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接待来咨询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会反复地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
此外,通过真正地接触社区工作,我们了解了社区发动的一个动向:即是文明、和谐。正因社区尽管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它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的社会发展方针,积极地进行各种工作的整治,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创文明、争先进。
毕业实习结束了,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实习所得,我发现专业课程中有一小部分内容可以运用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工作的内涵。而且,在参观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社区工作考验的是工作人员的一种耐心引导的态度,某些简单的社区事务可能不需要很多的技巧,但它需要更多良好的态度去引导居民认识自己的社区和自己肩负的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不能以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社区地位、职权自居,要积极地与居民融合,保持良好、融洽的社会关系才能把社会政策、方针、规章等落到实处。社区工作注重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建立。
同时,现在的社区还是以传统的社区行政模式为主,通过行政命令来传达上级的指示,如何实现社区工作人员与上级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关系的协调发展,如何从行政化的指令传达工作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模式仍是也是一项我们值得深思的内容。
实习期间的自我鉴定篇四自从我在XX年3月进入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工作和学习中,我有很多的感受和收获,深深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经验与课本理论知识的巨大差异,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当我开始实际的工作的时候,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只有付出更多的汗水与辛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实习单位领导的期望。感谢,单位领导们给我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加上同事们毫无保留的“授业解惑”,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
工作近三个月,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许多缺点需要改正。我认识到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致,首先需要改正的就是尚显浮躁的心态,有时候做事只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有时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忽略了其他事情与此事的关系,造成前后矛盾,更需要时刻警醒自己。如果不是同事们及时为我指正,恐怕到现在我也不自知而无法提高自己,因此我经常是带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在工作;其次就是专业知识不够熟练。就这些情况,我将来更需要多多学习的,希望以后能够少犯错误,做出成绩。
作为实习单位中的一分子,我惟有踏踏实实做事,谦虚低调做人,努力学习行业新知识,向同事们学习经验技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力与其一起努力保证日常工作的更新,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这是我职责之所在,价值之所在。
篇10
[关键词]河南乡村失独家庭;生存现状;救助机制;计划生育政策
[DOI]10.13939/ki.zgsc.2015.46.127
1 调查目标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如今已经有3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我国的人口累积少生4亿多人,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分别推迟了4年和5年。为国家经济发展与降低资源消耗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疾病、意外事故等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出现了一群特殊家庭,即“失独”家庭。就全国老龄办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200万位“失独”父母。而在这些家庭中,因缺乏完善的理疗卫生条件和养老保障,农村“失独”家庭的晚年更加令人担忧,但目前关于乡村“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既无相关的学术研究,又无准确具体的数据,无法准确把握乡村“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因此本次针对河南地区四县十村“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河南乡村“失独”家庭目前的生存现状,以及“失独”家庭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计划生育及开放二胎政策对乡村“失独”家庭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供政府参考的可行性建议。
2 调查样本的选择以及调查方案的确定
2.1 地域样本及选择原因
2.1.1 所选的样本地区具有一定覆盖面
本次的调查样本选择了河南省汝阳县、宜阳县、林州市、新郑市共4县10村作为地域样本进行调查。从地区分布情况而言,所选择的四个县,位于河南省不同的地理方位,洛阳市汝阳县、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样本地区地域分布较广。从地域地形来而言,汝阳县地形复杂,主要地形为山地和丘陵,宜阳县地形为浅丘陵,林州市地形为山地,新郑市地形为平原,样本地区基本涵盖河南省基本地形。从人口数量而言,从选择的四个样本县中选择了人口数量较多的十个村庄展开调查,保证所选择的样本区域在当地有一定的覆盖面。
2.1.2 样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所选择的四个样本县,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洛阳市汝阳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洛阳市宜阳县作为洛阳市“一中心五组团”的重要链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林州市作为河南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之一,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连续三十几年一直位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郑市位于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所选择的十个样本村,与其县级辖区内其他村经济发展程度持平,能够反映出当地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经济结构而言,洛阳市汝阳县和宜阳县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第一、二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林州市第一、二产业发展更为迅猛,农田水利设施较其他县市更为完善,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旅游业也正在积极发展,经济结构较为完善;新郑市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尤其是其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多外销,经济结构完善。选择的样本地区包括了河南省各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状况,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对象样本及选择原因
本次调查对河南4县10村全部的“失独”家庭以及当地部分普通村民、村镇干部进行了实地访问,通过实地和网络两种途径向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发放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对象的主要人群为样本地区内的全部“失独”家庭,因此明确“失独”家庭的定义是很有必要的。“失独”家庭是近年来出现在新闻报刊的词汇,普遍的定义为:“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因疾病、灾害、意外、自杀等原因死亡,从而永远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独”家庭中的父母年龄大多在40岁、50岁以上,且一般情况下,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他们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通过对选择的4县10村全部“失独”家庭进行走访,可以充分了解乡村“失独”家庭具体的生存现状,掌握其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对当地村民、村镇干部进行访问,能从侧面了解当地人对乡村“失独”家庭的看法,全面获取乡村“失独”家庭的相关信息。此外,还可以获得政府对乡村“失独”家庭的补助政策及其落实的情况;对包括农民、学生、教师、城镇职工、离退休人员在内的社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目前对乡村“失独”家庭的关注情况。
2.3 调查方案的确定
第一,对所选择的样本地区(河南省四县十村)进行走访,通过对“失独”家庭、当地村民、村镇干部的访问,掌握样本地区中“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并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类型的社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
第二,整理访谈笔录,回收并分析问卷。
第三,撰写调查报告。
3 乡村失独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济状况困难
大部分失独家庭的收入较低,农村部分无养老金可领的老人,情况则更为严重。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将土地外包或租赁。健康的老人,有的则到镇上做临时工挣取一些生活费。身患疾病的失独家庭不仅要增加生活开支,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同时,经济条件及物质基础的落后,也让他们不能及时获得失独扶助政策的相关信息,获得及时的帮助。无法到相关部门争取自己的权益,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3.2 精神压力较大
独生子女的父母失去孩子之后,仿佛是生命中最强大的支柱轰然倒塌,生活一下失去了重心。平时疼都疼不完的孩子突然不在了,对失独父母的打击是巨大的。部分父母心情沮丧,郁郁寡欢,再也难以展现笑颜,甚至自我封闭,抑郁成疾。然而,又不愿到心理咨询机构治疗,不愿提起孩子的事情,落寞伤感。再者农村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城市众多的娱乐活动排解心中的难过之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部分村民基本都闭门在家,有的村民选择用来安慰自己,孩子在另一个世界一切都好。
在随机调查中还发现,相当多的民众不知道什么叫作失独家庭,而习惯用“绝户”等概念。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失独妈妈”甚至会被戴上“克子”、“克夫”的迷信帽子。失独家庭其实就是风险家庭,不能用迷信等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与了解。失独父母普遍介意别人的眼光,有的甚至怕周围人觉得丧失独子(或独女)是他们命中的报应,怕别人嘲笑自己香火已断,进而隔绝了与周围人的交往。
3.3 养老制度及社会保障薄弱
对失独家庭的政策支持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政府出台的其他的扶持政策并未特别照顾到失独家庭。二是计生部门单独出台的政策覆盖面小,受益人数少。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政策支持的力度。虽然现有政策也提出对于失独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然而这一经济补助在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的时代,对许多年老多病的暮年失独者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仍然无从解决。另外,特别扶助金的申领程序很复杂,独生子女死亡证明是必不可少的证明之一,父母觉得很难接受用儿子的死亡证明去换补助。
特殊的身份让失独者边缘化,处境尴尬,陷入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困境。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尤为严峻,虽然2014年2月两部委印发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但是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养老境况依旧严峻。现在城镇失独者的情况是关注重点,农村失独者的情况受到的关注还不足,而他们的情况更为窘迫,养老院数量和质量都和城镇地区完全无法相比,收入来源不稳定等,这些都是在解决失独群体保障问题时依照情况的差异需要具体对待的。
3.4 社会支持不完善
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成熟,自组织行为和志愿者服务的农村失独家庭较少。失独父母的心理防线较高,如果没有村支部的介绍,志愿者难以获得失独家庭的信任。并且,农村年龄大的失独父母不熟悉网络,不能利用网络向社会求助。农村的失独家庭分布较为分散,乡村交通的不便利也为志愿者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
农村的福利机构不完善。农村的养老院较少,失独父母不宜居住在普通的养老院,以免见到他人子女探望,而回忆起自己的丧子之痛。有些想要领养孩子的家庭,当地都可能没有孤儿院,不了解孤儿院的信息。即使想要领养孩子,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失独家庭的亲朋好友对失独父母的关心缺少恰当的方式,一方面怕提起失去孩子这件事情令失独父母难过,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失独父母。在失独父母自我封闭与消沉时,多处于观望和被动的态度。
3.5 法律法规不明确
从国家层面的法律看2001年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27条明确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必要”的标准如何掌握,由哪些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如何实施,均缺乏详尽的规定和操作细则,如此太过笼统语焉不详的规定,既不具可操作性,也因弹性过大而缺少强制性,是否帮助以及怎样帮助失独者,全凭地方政府自觉。而现实是,很多地方政府有意或无意在此问题上选择了忽视,其最集中的体现是各省及各地政府在执行《全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方案》及各省具体的实施方案时的应付了事或者漠然视之。再如,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迎来首次修订,中国的养老问题再次提上国家议程。通观整部立法,其第五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见其依然主张我国老年人应以家庭养老为主。然而对于家庭养老已经不可能的,且数目日渐庞
大的失独家庭,整部立法丝毫没有涉及,在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日渐凸显的当下,这样的立法回避或者忽视让人难免失望。
3.6 家庭结构失衡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计划生育时代,独生子女死亡就是无后,独生子女死亡意味着断子绝孙,血脉继嗣的中断,导致该家族中延续数代、几百年的传统系统被迫中断。
失独父母还存在离婚的现象。这表明失独家庭的平衡系统被打破之后,家庭结构极度脆弱,家庭稳定性极差。子女是父母夫妻关系的纽带,一旦子女不幸离去,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失独人员因子女死亡而引起心情不畅,情绪失控,悲观绝望,容易造成性格的改变,进而影响夫妻和家庭关系的和谐,甚至导致离婚或其他意外情况出现而引发家庭解体。
4 改善乡村失独家庭状况的建议
4.1 提高经济补偿标准,完善补助政策
提高失独家庭救助的救助标准,首先,各地财政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对失独家庭的救助补偿标准,保障其能达到当地绝大多数人群的生活水准,不能让他们因失去子女而陷入精神困境的同时也陷入物质生活的困境。其次,各地政府还应拨付相应的保障基金及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专门资金,用以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这部分基金直接由当地的计生组织管理,保证在失独的第一时间,把关怀基金送至失独父母手里,并给予他们必需的帮助。在进行调查时,被调查的对象提出了发放扶助金年龄限制能否放宽的意见。建议实行全国统一特别扶助政策、统一发放扶助证件,不受地域限制。方便特别扶助人员异地领取特别扶助金,以利于“失独”家庭脱离旧日的生活空间到异地生活,减少精神上的刺激。
国家应建立独生子女人寿保险制度和意外风险公基金制度。用计划生育部门征收上来的超生罚款,作为失独基金和失独保险,来优先用于失独家庭。这不仅能帮助因尽计划生育义务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夫妇,而且也能体现出“取之于超生,用之于失独”社会扶养费使用的本质属性。
4.2 加强心理辅导,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与需求具有其特殊性,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失子之痛给他们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而全方位的精神慰藉和关怀是救助失独群体的重要内容。
4.2.1 加大对村计生干部关于心理援助的培训
村计生干部是直接面对失独家庭的基层干部,也是失独家庭的基层干部,也是失独家庭主要的倾诉对象。针对当前计生部门普遍缺乏科学的心理援助知识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联合心理咨询机构,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心理知识专业培训。
4.2.2 为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扶助政策
政府可以为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所需资金,建立一种契约关系,不由自己运作,专门针对失独者而设立,这样更容易让失独者缓解心理压力。目前社会上,大多数的心理辅导机构以赢利为目的,收费太高,大多数的失独家庭负担不起,且这些机构一般对失独家庭的情形了解不足,而且出发点不纯粹,失独家庭不愿相信私立的心理辅导机构。
4.3 完善养老及社会保障制度
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推进“失独”、“空巢”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城乡一体化。
4.3.1 建立专门的失独养老机构
设立专门的失独养老机构可以摒弃普通养老机构复杂的申请手续,避免了在普通养老院见到他人子女探望父母引起伤感。同时,居住在一起的都是有过相同丧子经历的人,感情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与城市不同,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村民们没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不了解网络的使用方法。在养老机构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外出旅游、文艺晚会等,丰富晚年生活,分散丧子之痛的注意力。
4.3.2 社会组织救助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组织有着本身独特的优势,专业化更强,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加灵活。建立失独家庭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将针对失独家庭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整合成一个服务网络,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中枢,协调不同社会组织的资源,为失独家庭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同时,为了避免社会组织出现效率低下、滥用善款的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
4.3.3 在家养老
一般来说,农村安土重迁的观念较为普遍。如果坚持在家养老,国家和政府应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基本生活保障费用和医疗保障费用,并由居住的村集体协助解决养老照顾问题,如可以由所在的村集体为他们提供生活、就医等基本生活服务照顾;村集体出面,建立“时间银行”,即组织志愿者或“义工”与他们“结对子”,为失独父母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以争取到自己以后支取免费养老服务的资格。农村的村落与村落之间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利于照顾选择居家的失独者也可以打破一些界限,可以就近整合行政村或者自然村资源,实行便于管理的一些具体实行方式。
4.4 完善失独的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制约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社会保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有关法制体系的建设,制定一系列专门针对失独家庭养老的法律条款,将相关的政策问题制度化、法制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专门负责失独群体的组织,失独者遇到各种困惑都能及时给予帮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求助无门。
4.5 规范政府部门管理制度,使失独家庭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管理的混乱造成失独群体无法明确自己应该向某个部门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出了问题也找不到责任部门,这样很不利于失独群体生活与权利保障政策与措施的实行。建立合理的表达机制与畅通的表达渠道也必不可少,近些年愈来愈严重的“越级上访”就是明显的例子,如果意见在基层就可以得到重视与解决,那么上访者绝不会越级去表达自己的诉求,以致对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干扰。
4.6 完善领养政策,有助家庭结构重构
家庭新成员的到来会让失独家庭看到生命延续的希望,通过社会领养的方式,让失独家庭继续感受到天伦之乐的幸福。一方面可以转移失独家庭对丧子之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失独家庭的日常生活。根据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建立一定的评估体系,放宽失独家庭领养政策的限制。可以完善家庭结构的失衡压力,同时减轻政府养老的压力。
4.7 非政府支持
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呼吁全社会建立亲情关怀机制,为失独家庭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尊重失独家庭,不谣传伤害失独家庭的言论,给予失独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社会募捐等形式,为失独家庭筹集民间资金,提高失独家庭的生活质量,完善失独家庭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4.8 失独家庭的自我支持
首先要从亲情伦理上进行倡导,使失独者的亲人朋友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失独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并在全社会中宣传这种责任意识,扩大失独家庭的亲情支持网络。失独家庭也应尝试从丧子的阴影中走出来,找到生命中能够使自己有动力的事情。培养兴趣爱好,多和朋友交流,不要自我封闭。
5 结 论
失独家庭是指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仅有的子女死亡后父母双方未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赵超提出“失独”家庭父母应由政府养老;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李绍霞建议尽快完善“失独”家庭登记工作;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卢鑫提出各级部门在制度建设方面应有所突破,专门针对“失独”群体设计扶助渠道。虽然,“失独”家庭在全国“两会”中屡次被提及,国家也颁布了两项政策保障“失独”家庭权益,但是乡村“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依旧堪忧。
乡村失独家庭困境的解决,不仅需要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加强有关农村失独家庭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社会福利机构等条件下,也需要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用行动和语言来温暖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失独”的阴影,重燃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筠.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与社会支持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2]阿峻.失独家庭的困境[J].浙江人大,2012(10).
[3]马一.当代中国失独家庭救济机制的系统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4]刘青,李延龄.和谐社会视域下失独家庭利益诉求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管雨蒙.中国失独家庭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6]王丽丽.大庆市“失独”家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4(5).
[7]吴佩芬.中国“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方论丛,2013(4).
[8]龚敏健,牛艳军.南通市失独家庭的社会支持研究――以启东为例[J].江海纵横,2014(3).
[9]郭宏斌,张璐生.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基于屯溪区57户失独家庭的调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10]蔡方华.“失独家庭”应得到社会双重关怀[N].中国社会报,2012-05-21(3).
- 上一篇:新员工培养方案
- 下一篇:对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