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灾害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暴雪灾害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提高全县应对暴风雪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暴风雪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市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除雪规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我县所辖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暴风雪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适应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暴风雪灾害应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坚持军地联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完成暴风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指挥部组成
应对暴风雪灾害实行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行政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成立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城建、公安、民政、交通、农业、工业方面的领导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县城建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交通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委宣传部、人武部、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气象局、县农电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济局、县农村经济局、县物价局、县卫生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县广播电视总站、中国网通公司*分公司等通讯部门、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县自来水公司、县房产管理处。
2.2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暴风雪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开发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并决定请求市政府支援等。
2.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指示和命令;具体协调处理应对暴风雪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暴风雪灾害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暴风雪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暴风雪灾害信息的接收、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完成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全县抢险救灾资源,及时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城区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及除雪抗灾情况,适时提出抗雪救灾建议及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力量清除城市主要桥梁和交通干道积雪,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协调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对临时建筑物、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县交通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公路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组织调配好足够的客、货车辆,并根据需要确定运营时间;安排调度好客运公交车辆,确保不因车辆滞留造成除雪阻碍;负责向被困在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贯彻落实县除雪指挥部命令;负责发动本地区力量,调集足够的人力、车辆战胜雪灾;遇有紧急情况时,负责对各类事件和事故组织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县除雪指挥部上报;按照县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定时反馈所辖区域内的除运雪进展情况。
县委宣传部: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人武部:负责指挥所属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情和地方政府(管委会)需要,协调驻军参加除雪救灾。
县公安局:负责消除灾区和除运雪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参加除雪联合执法队伍的检查处罚工作;负责交通疏导和调流工作;按照县除雪指挥部要求,对必要的桥梁、街路实施封道除雪。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救灾项目的安排,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县经济局:负责救援物资、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的综合管理,负责组织救援物资的生产和调运,组织县农电局制定电力系统暴风雪应急预案。负责保证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部门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负责统计中小企业的受灾情况。
县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下拨、管理、监督;负责除运雪物资、机械设备资金的筹措,追加除运雪资金投入,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对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掺杂使假、缺尺少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
县气象局:负责暴风雪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启动和终止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根据指挥部指示及时预警信息。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险房、危房除雪加固工作,确保学生及学校的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负责协调中、小学校内除雪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灾民安置和灾后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核查和上报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参与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县农村经济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农村雪灾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受灾情况,分析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组织专家对受灾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统筹安排农业救灾资金;负责核实农业灾情,及时报县政府。
县物价局:负责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物价监管工作,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的医疗救援和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广播电视总站:负责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暴风雪预警信息和宣传报道救灾工作,恢复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等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向灾民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等物资保障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雪灾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负责向本行业雪灾预警信息;负责组织制定旅游系统防御雪灾应急预案。
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畜牧业雪灾应急预案;组织因雪灾被困畜禽的紧急救助工作;负责组织力量向重点场户运送饲草、饲料;采取措施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对患病畜禽及时救治,对因灾死亡的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网通*分公司等通讯部门:负责通信系统的抢险和恢复工作,确保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
县农电局:负责组织实施电力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电网供电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保障城市居民及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
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做好社会化除雪工作中的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和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组织实施自来水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自来水管网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防止跑、漏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
县房产管理处:配合城建部门工作,指导住宅小区的除雪工作,对危房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房屋倒塌事故的发生。
3应急准备
3.1资金准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一旦发生暴风雪,要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2物资储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机械设备,为所在地除雪和道路除雪配备必要的专用车辆、专业除雪物资和设备,保证除雪工作需要。
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专用工具,为全民参加除雪行动提供保障。
民政部门要储备棉帐篷、棉被等必要的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优先调用交通工具,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到达。
能源电力部门要做好正常供热、供电所需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工作,确保在雪灾中供热、供电正常运行。
通信部门要储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抢险救灾行动通信畅通。
3.3应急联络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通信方式、报告程序、报告内容等,确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畅通。
3.4预警
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系统,按相关规定及时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网通等公共事业运营企业及城管等部门和单位,应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
3.5应急队伍
公安、交通、城建、城管、电力、通信、卫生、农业、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实施。
4预警级别
根据中国气象局2007年6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办法》,暴风雪灾害分为四个等级,按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依次分为暴雪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号。
4.1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2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3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4.4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5应急响应
5.1响应原则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对可能出现的暴风雪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5.2响应条件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雪情发生后,对雪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5.3应急行动
雪灾发生后,县政府要及时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除雪救灾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开展除雪救灾工作。
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组织专家对灾情进行分析研判,汇总和起草灾害报告,编辑灾情专报,做好灾情评估总结工作。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所在地除运雪预警,全力以赴做好除运雪的指挥、调度、监督、检查及预警规定的各项工作。
城建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快速调集一切除运雪力量和资源,在48小时内打通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要迅速组织协调自来水、供热等部门及时抢修受损公共设施,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
交通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迅速调集人员和除雪机械设备,清除公路积雪,72小时之内打通辖区内国道、省道,保证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对被困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救援。
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及时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广泛宣传抢险救灾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除雪救灾行动。
公安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部署警力,加强灾区的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维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区干道、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交通管制和疏导,维护正常交通秩序,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会商和研判工作,及时提出气象决策建议,按规定预警和防范信息。
财政部门要及时收集汇总灾害损失情况,根据县政府决定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根据灾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和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开展社会化除雪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发展和改革局要及时安排救灾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并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
经济局要制定实施物资保障计划,协调有关单位按时完成所需保障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拨。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校园的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对危房进行除雪加固,确保在校人员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学校师生参加除雪工作。
民政部门要迅速核查、汇总和上报灾情,及时向重灾地区下拨棉帐篷、棉衣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解决因灾困难群众吃饭、取暖等问题;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对口申请专项救助物资和资金支持。
旅游部门要及时向旅游经营单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妥善安置被困游客;组织协调有关专业力量对遇险游客实施紧急救助。
电力部门要适时监测电网运行动态,组织专业力量对受损电力设施进行抢修和恢复,全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保证居民和企业正常用电。
通信部门要组织调动通信专业抢修队伍和电信运营企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确保通信畅通。
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指导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开通饲草、饲料绿色运输通道,保障畜禽安全度灾。组织力量预防和控制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及时消除动物疫情隐患。
经济局和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肉、蛋、菜和粮油等市场监测机制,密切跟踪上述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做好货源组织和调运,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防止出现断档、脱销。
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农业受灾和损失情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护力量,配备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救治受伤和冻伤人员。
需驻军部队支援的,由人武部协调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等基层组织,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参加抗击暴风雪行动。
5.4响应终止
暴风雪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并立即向社会。
6灾情报告和评估
6.1灾情的责任报告和评估单位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暴风雪灾害报告的责任主体,县发改、公安、经济、教育、民政、财政、城建、城管、房产、交通、物价、工商、农村经济、卫生、广播电视、粮食、旅游、动物卫生监管、气象、通信、电力、自来水等部门,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6.2灾情报告时限要求
雪灾发生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报告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
6.3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交通、电力、农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和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当地政府(管委会)组织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情况、经验教训,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一)灾区政府(管委会)要尽快对房屋倒塌和受损居民、重点受灾企业、受灾农户、养殖户等实施有效救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二)民政、财政部门要全面启动灾情核查机制,统筹安排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损毁校舍进行修复,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发改、城建、房产、自来水、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组织做好灾区供电、供水、供暖以及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工作。
(五)县经济局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六)经济、粮食、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做好粮油及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供应和调控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维护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七)农村经济、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组织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确保饲草、饲料及时供应。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灾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八)卫生部门要做好因雪灾冻伤、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及受损医疗场所的恢复工作。
8附则
8.1奖励
(一)各级政府(管委会)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因参与雪灾抢险救灾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8.2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3预案管理、解释与实施
(一)本预案是县政府指导暴风雪灾害救援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
(三)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应制定雪灾应急行动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
(四)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2
全国上下经过长达一个月的顽强拼搏,已经取得了抢险抗灾工作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性胜利,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这一阶段性的胜利来之不易。面对这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严冬已经过去,春天正在来临。
同时也要看到,这场不期而至的灾难,让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在应对复杂、多项并发的罕见自然灾害能力方面,尚有改进余地。
暴雪压不跨一个民族的脊梁,胜利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力量。
回望,为了前行。
截至2月24日,灾害波及湖南、贵州等二十个省市区,受灾人口超过一亿,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达1516亿元之巨。面对这场前所未见的大雪,我们从中间思考到了什么?
应急体系五年磨剑
我国应急机制的从无到有,源于2003年的非典风暴。
非典过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加强了应急能力的建设。特别是在应对传染病方面,各级政府增加了公共卫生特别是对传染病的预警和预防的开支,能力大大改观。在2003年后出现的禽流感和其他传染病,政府都基本能迅速和沉着应对。
我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从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部署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抓好“一案三制”工作开始的。所谓“一案”,就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所谓“三制”,就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
2004年,又重点推进全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先后在北京和郑州召开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及大城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会议,会后印发了制定、修订应急预案的框架指南,指导各地各部门编制应急预案。
最重要的是,2005年重点推进了预案落实和组织落实工作。国务院陆续印发了国家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这些方案包括全国应急方案、专项和部门方案、以及省级应急方案。这些应急预备方案是基于我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借鉴国外成熟做法、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同年,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对全面落实“一案三制”进行了部署,并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中国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从具体内容看,2005年建立的国家应急框架体系针对的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危机,自然灾害被放在首位。
2006年,在深入推进全国“一案三制”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应急管理进企业工作。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成立了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在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暨预案编制工作现场会,对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
2007年,重点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进基层工作。国务院印发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在浙江诸暨召开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对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基层单位”进行了部署;11月又召开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对依法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雪压之下尚显不足
应该说,总体上看,五年来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应急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的安排和部署。政府也一直强调: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履行职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应对灾害的经验和能力储备上,确实还存在着差距。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整套预案,但面对此次雪灾引发的多项危机,如铁路中断、公路堵塞、飞机转降、电力中断、食品运输供应受阻同时爆发和相互联动,考虑依然不足。单一的危机相对好处理,但多项危机同时发生,危机的后果无疑会更严重,影响面也会更大。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坦言,对此次连续发生四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没有事先料到,对后面可能出现的灾害也缺乏足够的估计。
而且此次雪灾适逢春运,交通和电力的困境倍增。连续暴风雪造成的陆空交通与电力供应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准备是难以应付的。
此外,如何从平时就对国民进行应急教育?面对无序而庞大的人群,如何采取迅速的疏散措施?如何进行有效的救助?此次雪灾都给了我们警示。
纵观灾时各个车站的情景,部分地区局势非常严峻,广州等站甚至数度几乎失控。这至少反映了国民缺少足够的应急教育。无序的人群,只会严重影响各种救援行动的展开,加重灾难的危害。
日本尽管在二战后期受到美国猛烈的轰炸,但民众高度的纪律性和细致的组织工作,大幅减低了自身伤亡。在美国,对国民的应急教育也是应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并广泛普及。大量普及性读物得以出版,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各州、市编印的,甚至还有大量社区编制的资料,既有针对成人儿童的,也有针对特殊人群的。
像纽约等国际性大城市,还制作了大量不同语种的宣传资料,供国际人士学习之用。此外,美国大学至小学都有专门的应急或危机处理培训,还有互联网教学,通过测试者可获得资格证书。
现代化软肋凸显
这次雪灾影响之巨,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现代化社会的脆弱性。
现代化社会要求高度集中的供水供电。电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总开关,电供应不上,便迅速陷入全面瘫痪。现代社会的脆弱性,正如这次雪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示的:大雪压断电缆导致电网中断,电气化列车因此无法开行,又使电厂急需的煤炭无法运抵,人员、物资流通受阻,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公路和机场的冰封,使铁路的困境更加凸显。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如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现代化社会运行大系统的脆弱性,需要引起我们特别警惕和思考。在高度现代化的今日中国,预防灾害必须充分预计到现代化设备的脆弱性和现代化设施失灵后的严重后果,找出应对措施。
在军事专家的眼里,在这次暴风雪中尚且无法保全暴露在外、延绵千里的电网,更加承受不了军事打击。他们建议在未来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更多地从战争预防的角度审视一下。比如,在城市布局上,多建地下工程。考虑到未来我国电力系统有可能受到点穴打击,军事专家建议把某些电厂建在地下,通过地下传输电力。
但进一步思考,即使再坚固的设备,如果只有一个供应点,要为方圆百里服务,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全线崩溃。
其实不管是在企业界,还是军事领域,要在处处危机、变动不已的环境中规避风险、长期生存下去,“分散化”都是上上之策。美国在军队建设方面提出的“系统集成”、“小型化”、“多能化”等一系列新理论应该也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因为只有“系统化”、“小型化”、“多能化”才能真正实现分散化。
同样的道理,在抗灾防灾方面,如果能够让基础设备“系统化”、“小型化”、“多能化”,独立性更强,机动性更高,从而做到真正分散化。整个现代化运行的系统抗打击能力就必然大幅度提高。
此外,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方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不得不依赖西北的能源供应。战时交通运输设施一旦遭遇空袭等打击导致中断,则东南方经济就会像这次雪灾一样面临停止运转的威胁,从而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军事专家因而呼吁战略性调整南方的能源结构,发展多重能源,如核能、沿海风能、太阳能等。这也正是分散化策略的体现。
换一种角度来看,灾难一直都是科技、体制突破的催化剂。适逢政府大力倡导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如果我们能够突破旧有思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创新,不仅对抗灾,对新农村建设的普及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祸兮福兮,往往并不是绝对的。
心理危机不再儿戏
这次雪灾不同以往之处还在于来临之时,恰逢全国人民盼望欢聚的春节。面对突发雪灾,归心似箭的人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焦急、抱怨、焦躁、悲观甚或恐慌。它考验的不仅仅是我国的应急能力,也考验着我国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就是抗逆力或者心理弹性。它指的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要具有一种良好的适应能力。显然,暴风雪是一个突发的复杂事件,正在返家路上的人出现紧张、恐惧、沮丧等情绪是正常的。
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各省,领导频繁深入灾区,到一线指挥抗灾,鼓舞民众的信心。政府的种种关怀之举,赢得了人们的认可。抗灾一线工作人员长期直接与民众相接触,他们的表现对受灾民众心理影响更为持久。
而另一方面,身处抗击暴风雪一线的工作人员,常常连续多日缺乏休息。严重的生理疲劳,高强度、高压力的体力劳动,未知的风险,以及大量的情感付出(安抚旅客),使得这些员工很可能出现工作倦怠的症状。在此情况下,很容易表现出烦躁、抑郁、过敏、紧张等症状,如果得不到适当休息和心理安抚,就有可能诱发生理疾病,甚至导致安全事故。
如果双方无法及时沟通,以致产生不理解甚至误会,往往会使情况恶化。这次雪灾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并非没有,见诸报道的便有数起。其中,1月28日从厦门开往重庆的K336次列车由于在江西、湖南段共滞留了14多个小时,列车出现严重断水的情况。10号车厢的一名男性乘客突然精神失常,在车厢内抛撒人民币。
笔者也看到一个亲历雪灾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抱怨:“热线电话一点点儿的暖人心话都不会说。”
中科院时勘教授在《抗击雪灾的社会心理援助》一文中写到“心理援助不足是我们抗击雪灾的缺陷之一”,并建议政府对于那些无助的普通百姓,一方面要向他们客观宣传抗击雪灾的进展,提高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让滞留旅客学会理性地面对灾害,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随着抗击雪灾转入恢复重建阶段,我们的交通、电力和农业等正在“康复”。但是,经历过雪灾的民众和抗灾人员的心理状态,往往不会同步恢复。据专家介绍,每次自然灾害或重大事件发生后,有过灾难经历或者经过重大事件的人群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一些受灾群众的心理障碍由于长期得不到纾缓,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对受灾群体以后的生活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让爱心更有力量
尽管雪灾巨大,数十年未遇,但在政府的组织带领之下,始终没有大的骚乱发生,社会基本安定。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在抗灾救灾中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政府的强大凸显时,民间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动员起来。
在物质充裕的年代,面对灾难,人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质,而是细致的关爱。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心应该更加博大,善举更加广泛。
大年三十,河北唐山13位农民开着自费租来的车,汇入到全国支援湖南抗灾的队伍中。他们的义举感动湖湘,感动了每个听说了这个故事的人;广州团市委召集春运义工时,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八个报名QQ群也很快满座。
但这些善举,还没有形成能够自动应对危机、高度组织化的力量。“我们现在不缺爱心,也不缺物资,缺的是怎样让爱心更有力量。”
在一些现场,捐赠物资很多都顶到了天花板,但都成包成包的没开封,而就在这些捐赠物资旁边,很多妇女和老人都盖着单薄的床单席地而眠。如果有更多的民间组织能够及时在除雪、救助群众、筹集运输物资、给受困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政府的压力肯定可以大大减轻。
在西方发达国家,危机应对体系是由以政府组织为主力和主导、以社会民间组织为辅助两大部分组成的。而民间组织由于机构小、分布广、机制灵活、反应敏捷,总能及时发现被政府遗漏的角落,从而涵盖到所有需要被帮助的人。
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发生大地震,政府应急措施缓慢,但是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已经到达了现场并开始组织资源、运输物资、展开救助,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20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过后,全球民间组织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援助资金和实际工作,成为救灾不可缺少的力量。2007年夏天两名中国学生在莱茵河支流划艇遇难,德国海陆空全部出动去寻找,而参与寻找的许多消防队员都是志愿人员。
而在“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之下,只有自上而下的政府,而缺乏自左向右的民间横线,因而难以让救灾工作全面而又细致。我国民间组织的孱弱,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离不开当前的背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时间还很短,与现代化生活和生产相适应的政府转型和社会组织建设还处在起步过程,同时也有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人才的局限。
随着趋势日益明显,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疾病等严重问题,呈直线上升状况。大面积非正常性气候灾害随时都可能袭击世界任何角落。
对此,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出台各种措施,国际民间组织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在寄望于政府力量抗灾救灾的同时,也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社会自助组织,提升整个社会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党的十七大将“完善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提了出来。“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
经过这场雪灾,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尽快形成健全的、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应对危机的机制和体系,将危机的危害降到更低程度。民间组织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还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有赖于政策,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进程。
雪灾,远未结束
这场百年不遇的灾害,似乎正慢慢成为一段往事。但事实上,如何巩固胜利的成果,如何把灾害对国民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争取抗灾的全面胜利,是一项挑战更大、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艰巨任务。
由于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长,涉及省份多,影响程度深,随着气温回升,融雪还将可能引发次生和衍生灾害,进而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新的更大损失。
所谓次生灾害是指由原生灾害诱导出来的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如疫病等。衍生灾害是指由于人们缺乏对原生灾害的了解,或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影响等,造成的盲目避灾损失,以及人心浮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的灾害。
对原生灾难,由于其显而易见,人们往往能做到有效防范、积极应对。但对隐蔽的、突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却常常会重视不够、疏于防范。更有一些人会抱着侥幸心理、有麻痹思想,不将次生衍生灾害纳入正常工作范围内。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灾害范围往往会进一步扩大,灾害损失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提醒说,高速路、火车站等滞留点人员高度密集,通风、卫生、饮食、取暖等条件差,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脑、腮腺炎等的发生几率将大幅度增加。这些传染病的爆发要经过一个潜伏和传播的过程,时间一般是两三周。虽然暂不会集中发生,但目前却是传染的高峰期,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同时,两三周后,这些滞留人员已分赴各地,有可能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集中爆发的情况。
有关地质专家分析,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雨雪均超过半个月,当前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是三类区域:一是曾爆破山体的建筑工地,包括工用、民用建筑和已建、在建公路边坡。二是未列入省、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三是高山地区为避让地质灾害在山下新建的搬迁安置点。这些安置点大多是新开辟的宅基地,地基沉降时间不长,易发生新的地质灾害。
此外,因持续冷冻天气导致大面积停电,煤矿、化工等企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长时间雨雪天气还引发车祸和加油站、工棚、菜场等公共建筑物倒塌等安全事故。大量使用融雪剂,产生大面积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还可能会产生食品安全污染,甚至引发
疫病。
通常而言,如果防范不及时有效,由原生灾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灾害,会形成灾害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灾害还会同时发生,由灾害链放大成灾害群。一旦形成灾害群,抗灾救灾的难度会成倍增加,灾害损失也会成倍放大。救灾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篇3
1通信动力以冗余减少依赖
■通信产业报记者李博
无论是固定通信,还是移动通信,电力资源无疑是正常通信的重要前提。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暴雪灾害中,由于电力供应不足造成的通信中断约占90%,其它原因如倒杆、天馈线维修等造成的通信中断占10%。在移动通信受灾最严重时,约有6.5万个基站因停电而中断。
应对由于停电造成的通信中断,运营商大量派出抢险维修人员,调动应急抢修车辆,出动应急通信设备,大规模调用发电机等,全力恢复通信。运营商在此次救灾中组织得力,措施到位,人员配备及时,为保证通信畅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上,在经历1998年洪水肆虐江南大地后,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全国建设了完善的应急机制,为应对大规模区域停电而造成的通信中断,运营商在中等城市等大型局电机房都进行双路供电,建立了柴油发电机房,同地方油料存储站达成协议,长期进行柴油燃料的储备;在重点通信基站,和离市区较远基站储备柴油发电机;在大规模停电时,统一规划由市区分配柴油发电到在离地市较近基站;同时所有通信基站常年储备蓄电池,在断电后,可维持一天正常通信。
雪灾过去了,运营商一边抵御“雪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一边也全力进行灾后重建。总结经验,就会发现其在抢险救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中国联通集团运行维护部副总经理崔荣春认为,首先,运营商抗衡雪灾经验还较欠缺。面对接连发生的全球气候反常,在后续建设中,应建立与气象部门及电力系统等的联动机制,能够在停电之前,提前做好准备,不应等灾害真正发生后,特别是交通陷入瘫痪后才发出警报。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能做的预防措施已很有限。在这次灾害中,虽然有着很好的预警意识,多方进行冗余设施的准备,但是应对灾害的反应仍有些迟钝。
崔荣春认为,运营商在后期规划中,应将增加发电机的数量储备及油料储备纳入重点考虑范围,确保减少通信设备对电力网络的依赖,增加通信保障度。同时,对于有些在建造过程中没有考虑发电机设备的基站,可根据就近原则,在附近几个基站进行多点配置,而不是仅在单一地点进行发电机配置,从而防止因交通堵塞而不能将发电机和短缺物资及时运到受灾基站的情况发生。
同时,崔荣春也表示,使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也是一种好的办法,以前在新疆等西部地区,及村村通项目中都曾有应用。但由于太阳能电池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必须有长时间光照,后期维护起来困难,因此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还面临严重的偷盗现象,大规模投入可能性很小。这些都有待后期研究部门加快研发速度,运营商很期待这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次大雪可以说是“天灾人祸”,考虑15~20年的灾难防范措施的运营商,显然不能单独面对50年难遇的大雪,运营商只能够尽量减少通信网络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自主进行发电生产,很多事情(如发电机油料大量储备等)还需国家应急部门的宏观调控。虽然经历此次灾难后,运营商具有的抵御风险能力将提高,但在气候多变的今天,灾害可能会越来越不能够预料。所以,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此次灾害,建立风险预警等级及传播机制,加深风险应对意识和应变所有危机的基本能力。
2基站天线基站应自启动、可降载波
■本报记者周晓娟本报实习记者逄丹
随着南方灾害天气的影响逐渐减弱,运营商的基站灾后重建也拉开序幕。相对电力和运输系统的瘫痪,通信承受住了考验,但是也应该看到主要依靠电网供电的基站系统仍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专家指出,在重建的同时,应该看到,通信系统的应急预案和物质储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电”惹的祸
50年罕见的雪灾给当地通信网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下,还是将雪灾对通信基站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中国移动重点基站基本保持正常运行。移动的数据显示,因雪灾而退服的基站中,停电原因的占98%。除了因停电而退服的基站外,传输线路原因位居其次,基站设备原因只占万分之一。
雪灾对基站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天线铁塔及其线路上。据悉,受损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冻雨带来的架空光杆倒塌;其次是蓄电池过度放电引起的蓄电池严重损伤;此外,一些地区发生通信铁塔上方的天线角度发生倾斜,使其覆盖范围缩小,倒塔现象倒很少见。连接通信设备的电缆因为积雪压盖出现断裂现象和开关电源受损也会直接导致基站的退服。
重建有条不紊
由于断电的影响,造成大部分基站供电无法得到保证,贵州从外省调入多部油机,加上本省油机共5000多个油机,使大部分的基站已经得到了供电保证。但是,对于一些边远山区的基站,由于油机的燃料运输比较困难,还不能完全保证基站的供电。据悉,很多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像“可乐瓶”等一些饮料瓶来运输燃料。另外,油机还是存在缺口,为了防止已经恢复的基站再次出现供电不足情况,很多油机没有撤下来,这样还未恢复的基站没有油机的支持依旧无法正常工作。
随着电力的改善,截至到2月21日,贵州已经将近有3/4的退服基站得到恢复。
应急能力的反思
这次雪灾通信影响空前,给业界带来了很多启示。某地方通信管理局领导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对于基站的蓄电池,当地管理局将组织技术专家,制定新的技术标准,例如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保护,防止其过度充放电。其次,对架空的光杆出现倒塌将采用“四方拉”技术,即在杆的东西南北方向分别用一根绳子固定住。另外还会积极调研,研究出更有效的固定电杆的技术。最后,对于基站,希望其具备自启动、降载波功能。即当基站供电不足时,可以自动完成从蓄电池供电向油机供电转换,而且能够降载波,进一步降低能耗,工作人员无需到现场进行技术支持,只要远程监控即可。
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何廷润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从此次雪灾中可以看出,基站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在目前已有的应急预案中,通信只是用来解决突发事件,而没有当成突发事件来处理。
导致基站退服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中断。而在这种大规模电网停电的情况下,采用临时的油机供电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由于此次受灾区油机供应有限,只好从外省现调油机。因此,何廷润指出,保证一定的油机储备量是应急预案的重要一步。
3传输接入局端位置需合理
■本报记者于尚民
在雪灾重建工作方案中,固网运营商提出要以“光进铜退”为基本重建思路,在传输层面,用光缆替换受灾阻断的长距离、大对数铜缆;在接入层面,将光缆和设备接入点推进到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实现农村通信网络由窄带铜缆网向宽带光缆网的发展演进。
“光进铜退”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为适应宽带发展需要,2007年确定的一项重大网络改造战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总工张成良表示,用“光进铜退”建设思路重建灾区传输和接入线路,符合电信网络宽带化、光网演进等长期战略规划,同时也有助优化网络结构布局,提高网络安全性。考虑灾区具体情况,传输和接入线路改建也要因地制宜的实施,力争做到信息产业部“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抗灾原则指示。
传输实施要因地制宜
在传输层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对灾害造成电信杆路倒塌、线路损坏,需要进行灾后重建的地区,采用光缆替代原有的主干电缆。
受雪灾影响,电信运营商架空线路倒杆,局端设备电源损坏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一方面来自线路、设备老化,一方面来自线路设备抗灾能力不足。对此,来自抗灾一线电信设计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使用光缆改建传输要按照增强网络稳定性和提高抗灾能力为基本设计原则,局端设备在更新的同时,还要根据光缆架杆和直埋选定,考虑局端位置合理性,以便能在改造同时增加网络可维护能力和抗灾能力。
光缆作为传输使用时,通常分为架空使用和直埋使用,对于架空光缆线路,设计院专家强调,要按区域重新规定架空线路的负荷指标,过去设计的10-15年一遇抗灾害能力,要提高到20年甚至更高的抗灾指标。直埋光缆已经在长途骨干中应用十分广泛,线路稳定,但是较架空对建设环境要求更为严格和费用更高,换架杆用直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接入改建要长远兼顾
在接入层面,固网运营商将引入PON技术和语音、数据一体化设备,将光缆和设备接入点推进到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实现农村通信网络由窄带铜缆网向宽带光缆网的发展演进。
电信运营商之前认可的光纤到节点+各种DSL技术有ADSL2+、VDSL2等方案,经多年研究和试点,各种方案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设备商能提供的产品也丰富成熟,可以为运营商的接入改造提供足够支撑。
设计院专家分析,运营商先前考虑农村宽带改造时,考虑更多的是需求的推动,因为那时有还有正在使用的铜缆资源,现在采用全新光缆铺设传输之后,下一步考虑的是把光纤节点推进到用户端什么位置。按照灾区建设长远规划考虑和光接入发展趋势,本次光接入改造宽带会以满足未来几年农村信息化需要为原则,切实做到兼顾长远发展需求,合理利用光缆资源。
4应急规划重在资源有效整合
■本报记者许婷
百年不遇的罕见冰冻灾害给各运营商的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带来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各运营商相继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受灾地区通信畅通。
应急通信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系统,不同于电信运营企业日常运行维护中的例行维护工作内容,运营商应该遵循“立足根本,保障应急通信;面向市场发展机动通信”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以中央、省、地(市)三级管理的应急通信系统。而在运营商内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该运营企业的运维体制。
根据运维体制的不同,运营商应急预案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自身情况分成多种模式,不同模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运营商。应急通信与交换、传输、数据、电源、支撑系统等专业一样,是电信运营企业运行维护工作的专业之一。从应对突发事件的角度来讲,通信保障工作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主要阶段。事前更多体现在预防和预警、资源准备等工作方面;事中主要体现在备用资源的启用、应急措施的启用和故障排除;事后主要体现在总结、改进和完善,也包括一些建设项目等。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疫情、恐怖事件、重要活动等的不同需求,运营商还应进一步细化制定各应急通信系统的保障预案,规范非常时期指挥调度、组网方式、人员联络、设备准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并尽可能在演练中检验、完善和补充,不断提高保障预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指导性,确保通信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形成通信能力。
在公共安全专家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臣看来,运营商的应急通信规划重在对现有各种通信资源的整合能力。李红臣认为,应急通信涉及多个通信领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他专用通信系统等。每种类型的通信技术都有其特点,适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对象,因此在设计应急通信系统时,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美的体系架构,而且也很难使用单一的通信手段,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全盘考虑,选择合理的应急通信系统,并进行有效整合。
李红臣强调,运营商在应急通信系统设计和建设时既要考虑长期目标,又要兼顾近期需求,要依托现有通信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扩容,实现有线通信系统与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相结合。李红臣说,在应对突发灾害面前,各运营商之间的协调也至关重要,应该利用各自特有的技术手段和资源进行协同保障,在此次抗灾过程中对卫星通信系统的有效利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篇4
26日以来,暴雪连绵,1月28日上午8时__市暴雪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至28日下午2点,该市累计积雪深度已达38厘米,积雪量创市气象台1952年建台以来历史最高纪录,为五十年一遇。面对罕见自然灾害的侵袭,__供电公司及早谋划、全面考虑、系统组织、快速反应、高效执行,谱写了一曲勇于亮剑、团结抗战的辉煌战歌。
吹响集结号
气象未明筹划早。1月22日,苏南地区尚未有明显降雪迹象,气象预报也不明朗,__公司收到市政府转发的国务院文件。“虞则立,不虞则破”,该公司利用生产周会进行了前期布置,安排值班人员、抢修人员、抢修物资、后勤物资早准备,特别安排设备、线路特巡和车辆的检查,强调了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
暴雪来临应急快。26日下午,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后,该公司负责人当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抗雪保电应急指挥部,对抗击雨雪恶劣天气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并决定推迟原定于28日召开的职代会,集中精力应对暴风雪。27、28两天,正是暴风雪肆虐之时,也是抗雪保电的关键时刻,夜寒地冻,极有可能发生导线覆冰、断线断杆等严重情况,为此该公司领导带队,应急指挥人员在公司本部集中在岗值班,以便随时商讨、采取有效措施。
雪冰转换应对细。1月29日大雪渐止,天气转阴,气温降低,暖雪转为冷冰。对此,该公司及时召开了富有转型特征的第二次抗雪保电应急会议,总结经验,研讨新的天气形势下的工作重点,特别是比照该市1984年暴雪对地区电网的影响和临近省市雪灾情况,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细化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日三报沟通畅。准确及时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该公司严格早中晚一日三报的信息汇报制度,指定专人每天数次与气象部门联系,并将气象信息及时发到应急指挥部的每个人员;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应急指挥部成员、值班抢修人员24小时手机开机,确保联络不断。
亮剑风雪中
组织是魂,电网是骨。确保电网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是抗雪保电的重中之重。
嘉泽变电运行操作班管辖着常武地区西南16座变电所,在暴雪纷飞中,他们把所有变电所都仔细巡视了一遍,同时坚持对三座220千伏变电所每天巡视,班长张华对笔者说:“踩着近40公分的雪巡视真是不一样,平时巡视三个变电所的时间,现在只能巡视一个,一方面是车行、步行困难,另一方面每个机构箱都要打开看看,防止渗水短路。三天下来车子已经换了四付防滑链。”
该公司针对大雪及可能出现的及结冰情况,突出强调电网和设备的巡视,一方面严格贯彻省公司要求,重点对电网薄弱环节、500千伏过江线路、变电站及220千伏枢纽变等重要线站实施严密监控,对区内35千伏以上线路组织特巡57次,可疑之处还冒雪登塔检查;同时针对道路交通不畅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农电工、群众义务巡线员的作用,监视并及时通报临近高压线塔的积雪变化;各供电所也组织员工用绝缘棒对10千伏及以下线路除雪。29、30日,该公司还召集机关干部、党团员、后勤人员组成突击队,集中到分布在旷野中的变电所清除积雪,开辟巡视通道。__地区110千伏及以上电网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事故。
该公司大量的生产用车普遍为无雪地行驶经验的兼职驾驶员使用,为此车辆管理部门在公司网站有针对性地冰雪天气车辆驾驶注意事项;组织全面的车辆检查,对查出的车灯损坏、缺机油等缺陷,强制性消缺后方允许上路;主动与石油公司联系,在油料紧张的情况下,确保电力生产和抢修车辆用油;积极准备防滑设备,安装了近200付防滑链。
花一样绽放
暴雪肆虐、寒风凛冽,挡不住供电人的服务热情。据统计,__公司95598供电热线从26日零点至29日中午12点,共接入常武地区报修电话7356次,高出了平时的三倍。“为应对这次暴雪,我们还专门从新区营业厅临时抽调了6名员工来充实我们的热线队伍”。该公司营销部对此次恶劣天气是作了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保重要用户正常供电的工作也正按照应急预案,井然有序的开展起来。从26日开始,__公司就陆续组织人员对交通枢纽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行政中心、医院等重要场所进行特巡,其中仅星期日一天就出动人员近60人次。由于正值春运高峰期,此次暴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此,该公司将保障__铁路牵引站、铁路供电所电力供应做为了重中之重,设置了专人定点管理监控,严防死守,截至目前,__段铁路供电一切正常。在积极保障重要用户、居民百姓用电的同时,该公司还按上级有关要求,对高耗能企业进行让电或限电。特别是针对一些年底集中生产的企业,除了作好解释工作外,还上门协调,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谅解和支持。
得益于平时工作的扎实,__地区主网、配网依然坚强,截至目前,常武地区仅发生15起配网事故,主要原因除了也是雪压树枝外,还有汽
车打滑撞杆造成,这些线路抢修均在雪停后的半天内抢修完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忘履行好社会责任。28日一早,该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就自发到邻近街道清扫积雪,协助迅速恢复城市交通;3辆高架车也紧急出动,协助园林部门修剪树枝,从28日晚上一直奋战到第二天凌晨三点,让城市道路沿线的一棵棵大树恢复了挺拔的身姿;30日,该公司还派遣了仅有的应急发电车紧急赶赴湖南,支援灾区……
雪染的风采
风雪是考验、风雪是洗礼,__供电人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忠于职守,他们是风雪中最可爱的人。
28日零点48分,__公司变电运村操作班接到通知:庙桥变10千伏ii段母线发生单相接地,任务就是命令,值班负责人邹少勃立即带领值班员蒋峰冒着鹅毛大雪,踩着深深的积雪奔赴变电所;处理刚结束,监控中心又通知工业园变观灯线跳闸,他们又马不停蹄赶到工业园变进行现场检查,一切处理结束回到操作班已是凌晨4时30分……,连续三天,__公司的6个操作班共出动处理险情或故障150次……在风雪最严峻的时刻,从一线到后勤、从值班员到机关干部,常供人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土有责、不辱使命。
篇5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NKK电视台在地震发生后12秒播出了地震信息并且在6分钟内发出了海啸预警,广播信号在城市警报响起的同时播出地震预测地区的信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以最大程度减小了二次伤亡和损失,很多人听到警报广播后抓住海啸来临前的短暂时间成功逃离险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应急信息的重要渠道,美国早在1963年就开始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广播成为紧急报警系统和救援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广播信息迅速、传播便捷、覆盖面广、伴随性强,不受地理障碍限制等优势,是国家应急信息最佳平台之一。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传播、应急疏散、应急调度、应急救援等层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应急广播系统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继2006年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这意味着国家应急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应急广播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逐步建设。省级媒体作为省级政府应急预案中的组成部分,在信息、沟通情况、保障救援、引导舆论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发挥自身优势,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报道经验。建台之初,安徽交通广播就建立了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应急报道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2006年合肥市区暴雨、2008年抗击冰雪、2009年四牌楼塌陷事故、2010年合安高速多车连环车祸……自开播以来,安徽交通广播在应对历次暴雪、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以及影响道路通行的特重大交通事故或者突发事件报道方面,由于信息准确、及时,发挥作用明显,工作得到了安徽听众,以及省政府应急办、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的充分肯定。
2011年9月1日“安徽省应急广播”授牌仪式在合肥举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省级政府应急广播正式成立,安徽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正式成为安徽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突发信息平台。这一突破性的举措将为建立地方应急广播频率,实现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功能带来新的探索。“安徽省应急广播”成立两年多来,在日常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采编播队伍锻炼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安徽交通广播发挥了广播在应急报道中的独特优势,在应急广播建设方面探索前行。
一、搭建常规应急平台
对很多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需要从日常做起,预防为先,才能未雨绸缪,因此搭建常规应急平台,制定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安徽交通广播从常规工作抓起,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完善值守报告工作机制,建立应急资料信息库。每天及时接听路况热线,保持与全省高速公路、国省道、机场、铁路等相关部门联系,保持与交警部门联系,从中发现突发路况信息或突发公共事件新闻线索。责任编辑和记者每天随时关注媒体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接听新闻热线,负责热线内容的核实工作,主动与业务单位联系,以了解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线索。安徽交通广播要求主持人也要善于发现节目短信平台、热线和微博中所接到的突发事件线索。
在应急处置方式方法上,有很多经验需要保存下来,可供以后参考。一个详细、完备的应急资料信息库将发挥信息储备的强大功能。如高速公路、国省道各类恶劣天气行车安全提示;如各类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和车友预防及应对措施;再如地震等地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知识,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知识等。平时做好资料库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并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调取。
此外,安徽交通广播还在技术保障、媒体合作、政府管理等方面搭建起一个应急准备平台,随时满足应急传播和管理的需要。
二、搭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置平台
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广播可以迅速及时地信息,可以进行便捷高效的连线互动,广播因为其传播终端方便携带,从而具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独特传播优势。在战争年代、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时,当报纸、电视、互联网无法穿越地域和传播方式的障碍送达受灾地点时,空中电波则以“轻骑兵”的姿态冲锋在信息传播的前沿,及时向当地听众伸出援助之手,伴随危机中的人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安徽交通广播多年来在应急事件报道中,充分考虑并发挥广播的这些传播特点,在节目采编播各环节,形成一个应急处置的规范流程,搭建起一个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向公众权威信息,保障社会救援,抚慰民众心理。
安徽交通广播制定了规范的应急处置流程。相关工作人员接到突发新闻线索或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第一实践向新闻部负责人汇报,同时通报给节目部值班主任,重要信息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新闻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核实事件的真实性,然后迅速作出部署,安排新闻播出,派记者前往事件现场进行采访报道。一线指挥者安排工作人员整理前方报道内容,及时播出。频率节目作出相应调整,随时播出事件的进展情况,“全天候,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应急工作流程启动后,各岗位各部门随时保持通信联络通畅,迅速进入紧急工作状态,严格按照频率应急预案执行任务,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创新节目形式,采取立体化报道的手段,连续,滚动.不间断地播出新闻报道。
2008年,安徽遭遇重大雪灾,公路、民航全部受阻,尤其是一些高速公路临时中断,很多车友长时间被堵在路上,安徽交通广播打破节目常规,全天开通应急直播节目,第一时间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和前方记者、公安交警、路政连线直播事态进展,及时雪情、交通信息,同时利用广播的优势与车友互动,舒缓车友情绪,连续直播20多个小时,为夺取抗雪救灾最后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多位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安徽交通广播先后被安徽省政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抗雪救灾先进集体”。
当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对于有效遏制不良社会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时如果主流媒体缺位,必然造成小道消息泛滥成灾,从而造成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安徽交通广播在沟通舆情,引导舆论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安徽交通广播正在打造自己的新闻观察员队伍,每天对重要新闻和突发事件做出分析和解读。
2011年安庆“1?19”地震、桐城“6?17”地震发生后,安徽交通广播迅速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报道了震区群众的生活状况,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2011年3月16日晚上,安徽省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事件。安徽交通广播派出多路记者采访,由于报道及时、权威、全面、有效,对稳定市民情绪,制止谣言风波,实现舆论引导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搭建社会救助平台
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过后,应急广播最重要的功能体现在社会救援和心灵抚慰方面。广播在救灾和化解危机的过程中,通过电波搭建起社会资源调度的平台,为危机中的人们提供救援措施,调运救援物资,提供救援资讯,承担救援任务,广播的作用不可小觑。
2011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芜湖17岁小伙小陈在该市一家工厂做工时,左手拇指不小心被电锯切断。辗转了三地的医院,五个多小时后,小陈在南京第四五四医院接受了手术。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是因为马鞍山爱心车队与南京两地的爱心车队展开了一场“爱心接力”。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安徽交通广播搭建起的社会救援平台在处理这些百姓家中遇到的急事难事中同样具有实际作用和意义。
安徽交通广播还为日常性援助建立了平台。如每年为高考的考生开展爱心送考活动,由合肥市的的哥的姐自发组成的爱心车队,帮助考生和家长顺利参加考试,至今已经有11年,义务帮助50多万人次。安徽交通广播一直注重开展爱心活动,以“大家帮大家”为宗旨,开展重阳节敬老爱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爱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广播是一种情感性较强的媒介,听众对于广播具有情感依赖,希望广播能够成为随身携带的知心伙伴,遇到问题也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急广播搭建起的社会平台起到沟通社会情感,抚慰听众心灵的作用,生动感人的报道成为听众心灵交汇的“桥梁”。
四、建设采编播专业应急队伍
应急广播的新闻报道质量取决于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社会责任感强的采编播队伍。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频率整体的应急能力,安徽应急广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的岗位职责采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平时加强应急业务学习和研讨,提高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
安徽应急广播的记者和编辑平时要了解当地基本情况,熟悉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提高新闻敏感,积累应对和报道的经验。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现场采访记者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对目击者、事件当事人、事件处理等人员展开广泛采访,仔细观察现场环境,确保客观、公正、准确报道。
直播室主持人同样要熟悉安徽省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主动和一线指挥人员及路况编辑加强沟通,全面清晰地掌握事件信息,了解事件最新进展,整合各类信息,组织播报。一旦遭遇突发事件,特设“应急主持人”,承担主要的电话连线和事件播报工作。
安徽省应急广播作为省级媒体,与本省听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培育了一批忠实听众,如今,一旦哪里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听众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把信息提供给应急广播;而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听众也总是锁定FM90.8安徽省应急广播,及时了解事件情况,由于听众黏性高,应急广播对突发事件的跟踪报道便利、高效,更有针对性,具有区域性、接近性、当地关注度高等特点。这与一支深受本地听众信任和喜爱的采编播队伍密不可分。
篇6
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 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
1. 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 降雪对南方的影响
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0.9,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
5.公路冻害。北方公路上也会有积雪,但都不会化,而且量不会很大,即使化了也会很快蒸发掉,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积水,冻结成冰。经汽车压实雪的摩擦力比冰高很多,即使要爬坡,安上防滑链,就可以在雪面上前进。
篇7
关键词 设施大棚保险;意义;特点;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42.6;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9-03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提出了“保险公司要完善蔬菜保险产品,积极引导菜农投保,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保费适当给予财政补贴”的要求。2012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了“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的指示精神。按照文件精神和农户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迅速启动了以蔬菜大棚保险为重点的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大棚种植保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积极的进展[1-4],现将设施大棚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总结如下。
1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的背景
1.1 设施大棚保险的概念
按照2011年农业部的《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分类,设施农业包括园艺、畜牧、水产,是为农产品商品化各阶段提供最适宜环境和条件,以摆脱自然环境和传统生产条件的束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园艺生产作为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棚和棚内作物,设施内作物包括蔬菜、水果和观赏作物等,以蔬菜种植为主,全国大棚蔬菜约占大棚作物种植面积的95%,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设施蔬菜大棚保险的相关内容。设施大棚保险,是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的大棚及棚内作物,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1.2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的重要意义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户抗风险能力、保障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蔬菜价格、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使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活动,保障农民的收入。
1.2.1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战略和现代农业产业政策的必然要求。大棚生产极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是我国许多区域农业支柱产业,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设施大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设施大棚种植面积已近400万hm2,成为世界上设施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因此发展设施大棚保险是与国家科技兴农政策相配套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一环。
1.2.2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户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设施园艺生产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园艺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供应以及花卉、水果等产品的周年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比,相对封闭的生产环境虽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但是对于大灾影响造成的损失往往更大。大棚作物价值高、反季节种植,损失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弱,造成全损的概率高,因此同样的灾害,大棚种植生产者往往承担的风险更大,对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农户通过参加大棚保险,可使生产中断、后续资金不足难以恢复生产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保障了农产品全年的均衡供应。
1.2.3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完善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体系。设施大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践行社会责任、服务三农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2007年中央财政在6个省区开始对玉米、水稻、生猪等6个农业保险品种进行保费补贴的试点,至2012年底,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品种已经达到15个,人保财险开发的农业保险产品400多个,覆盖全国各省区,呈现出政策支持不断加强、覆盖面快速扩大、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社会认同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农业保险的发展为设施大棚保险发展提供了的可供借鉴的经验。特别是盼望已久的《农业保险条例》的实施,将为设施大棚保险走向规范发展的快速通道奠定良好的基础。
1.2.4 开展设施大棚保险,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棚生产一般是连片经营,投资价值高,风险高,资金不足时由农户或大棚合作经营组织向银行进行贷款经营。开展设施大棚保险可促进信贷对大棚生产的支持、稳定农民未来预期、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形成农户敢贷、银行愿贷、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新局面,从而进一步支持银行扩大对农户的授信,促进融资,推进产业资金链的良性循环。
2 设施大棚保险的特点
2.1 保险标的复杂多样
大棚类型多样,保险标包括棚体设备、附属材料,又包含棚内种植的作物。棚内作物品种丰富,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药材等,不仅棚体价值高,且棚内作物往往是非传统作物,成本投入和市场价值也较高,农户有着更高的保障需求。因此,一般将棚体与棚内作物同时承保,属于“农险+财产险”的保险组合形式。
2.2 保险责任宽泛
设施大棚生产属于人为控制下的半封闭式生产模式,具有温差大、高湿、弱光及不易轮作等特点。棚内作物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与大棚基本一致。设施大棚及其附属设施,受其建筑材料的影响,抗灾害能力存在差异,遭遇的灾害主要有:火灾、冰雹、雪灾、暴风、暴雨及棚体损毁、倒塌后发生的损失。除一般自然灾害之外,龙卷风、冰凌、沿海地区的热带风暴、内陆地区的沙尘暴等区域性灾害也会对设施大棚造成一定影响。棚内作物除遭受上述灾害外,还可能遭遇病虫害。这些风险责任一般在保险条款中列明,保险公司是可以作保险责任承保的。对于被保险人在棚内劳动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身伤害,根据农户的需求,也可以作为附加险承保。
2.3 保险金额及费率分项确定
设施大棚的保险费率一般较为复杂,因为不同材质的大棚抗风险程度有所差异。一般钢架结构的费率要低于竹木结构的费率,造价较高的温室,其抗风险能力较强,棚体费率较低。有些地方的保险产品还按照棚架、墙体、棚膜及附属设施设置不同的费率,采取分项保额、分项费率、分项赔付的办法。对于棚内种植的作物,我国常年生产的蔬菜就有14类,150多个品种,错综复杂,成产成本、生长周期、风险特点、市场价格明显不同,可按照大类,如叶菜类、根茎类、葱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分别确定保险金额。
3 设施大棚保险试点现状
近年来,为配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缓解“菜篮子”产品供应不均衡的问题,保险公司积极开拓设施大棚种植保险业务领域,专门设计设施大棚保险方案,研发了温室园艺作物种植保险产品,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保险保障。
3.1 陕西省开发“银保富”项目,保险、银行联手为农户提供配套服务
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设施蔬菜正逐步成为陕西省农业发展的战略性特色优势产业。设施蔬菜“银保富”是陕西省政府在2009年起推出的省级农村金融创新和重点惠农项目,时任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同志参与调研并亲自命名为“银保富”,是指通过财政资金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对设施蔬菜提供保险服务,银行对参加保险并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农户优先予以信贷支持,以“农户建棚+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银行贷款”的方式为农业经济发展既提供资金支持,也提供风险保障,降低了银行机构放贷风险。例如农户购买666.67 m2设施蔬菜“银保富”保险,缴费120元,即获取银行贷款1万元。杨凌新华府蔬菜专业合作社支付保费1.4万元,为该社186个蔬菜大棚办理了保险,很快从银行获得了180万元大棚建设贷款,使陷入资金困境的合作社起死回生。该社大棚在2010年9月连阴雨灾害中损失严重,保险公司及时支付了14.5万元赔款,为大棚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持。该项目找准了保险和银行联手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了设施蔬菜产业抗灾能力,也是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一种模式。2009—2012年,陕西省政府已连续4年将设施蔬菜“银保富”保险纳入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内容,推动在全省范围内试点,且试点工作被《人民日报》、新华网、陕西“两台一报”、新浪网、凤凰网等100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总量突破6 000条。
3.2 江苏省政府实行奖励政策,促进设施大棚保险发展
江苏省政府对大棚保险实行政策鼓励,给予保费补贴20%~50%,且省财政以省辖市为考核单位,在年底达到省政府要求的占比,在原有保费补贴基础上,再实行补贴奖励。2008年在泰州市率先出具蔬菜大棚保险第1单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和推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成为“农险系”又一重要“家族”。大棚保险是风险较高的险种,人保财险实行与地方政府联合共保的经营模式。
在承保环节,人保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为全省各县(市、区)支公司配备了GPS定位仪,确定保险大棚的四角座落位置,予以明显标识和绘制平面图,提高了承保的准确性。在防灾防损方面,为积极应对灾害天气,减少农户损失,保险公司与气象部门组建四级气象预警服务网络,灾害发生前,保险公司根据得到的气象信息,发文对灾害预防工作进行部署,发生突况及重大灾害及时启动预案,并在省、市、县三级保险公司建立了值班制度,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及时掌握辖内受灾情况。人保财险借助PICC短信应用管理系统,免费对蔬菜大棚投保大户进行灾害预警提示服务,有针对性地建议应对灾害的具体措施,特别提示要采取措施加固棚体,对已到收获期的棚内作物应尽快采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3 配合天津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设施大棚保险发展
为支持天津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建设,稳定蔬菜价格,天津市政府大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温室大棚建造的补贴,抑制过快增长的蔬菜价格,截至2011年底,天津市各类温室大棚已经突破2.67万hm2。人保财险天津市公司及时跟进政府和市场的需求,抓住政府补贴建造温室大棚的利好政策,通过财政部门给予保费补贴的支持,农业部门给予技术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坚持由地方政府引导,主要宣传发动对象是政府扶持的农业企业、村镇产业园区和村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大棚专业合作组织。人保财险天津市分公司制定了《天津市政策性温室大棚保险条款》,从2008年下半年起开始试办,目前已成为天津分公司农险第一大险种,2012年为全市蔬菜大棚提供风险保障12亿元。
3.4 北京市保险公司对大棚损失及时理赔,保障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北京市从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办以来,严格按照温室大棚保险条款履行赔付责任。作为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承保的风险较大,赔付率较高,但是,温室大棚保险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一个险种,保险公司为满足京郊农户不断增长的参保需求,始终坚持开办,专门制定了《重大灾害和有重大影响事故理赔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了专业农险理赔团队,制定了现场查勘、现场定损、快速付款的理赔流程。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自2007年开办政策性温室大棚保险以来,到2012年底,累计收取保险费4 177万元,支付赔款累计5 607万元,累计承保了1.28万hm2,为2.32万农户提供了66.85亿元的保障。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自1951年以来最大规模降雨,暴雨形成全市大面积灾害,给承保的设施农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人保财险支付赔款560万元。11月3日,北京市再次遭遇了雨夹雪的恶劣天气,在部分地区形成了50年一遇的暴雪灾害,此次灾害给承保的设施农业又一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估损2 000万元。
4 对策
根据设施大棚生产的特点,参照有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生产方式的设施大棚发展,将大棚种植保险纳入财政保费补贴的范围,并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4.1 推进设施大棚保险的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政府引导要发挥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采取以政府扶持和引导为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户或合作经营组织投保,扩大大棚保险的承保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市场运作是指保险经办机构要重视业务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自主自愿是指农户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保险经办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有关各方的参与,都要坚持自主自愿原则,不得强迫、限制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加保险。协同推进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推进大棚保险发展的工作机制。保费补贴政策要同农村信贷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农业、水利、气象、宣传、地方财政部门协同推进大棚保险发展。
4.2 积极争取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支持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设施大棚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支撑,应通过保险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建议将设施大棚种植这种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范围,解决地方财政保费补贴压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先行选择设施大棚种植比较集中的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已开展试点的区域,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5-9]。
4.3 科学制定大棚种植保险方案和保险条款
为推进设施大棚保险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牵头制定保险方案,保险公司应开发适合大棚生产特点的专属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保险标。包括大棚及其附属材料、设备;大棚内种植的作物以及从事大棚种植生产劳动者的人身意外伤害。二是关于保险金额。保险大棚的单位面积保险金额,参照投保时保险大棚主要材料及附属设施的造价(即建造成本)分别确定,实行分类保额。大棚作物的保险金额与普通作物种植保险相同,参照作物的直接物化成本确定。根据承保标的种类不同,其保险金额有所差异。三是关于保险责任范围。设施大棚的保险责任可包括暴雨、冰雹、洪水、风灾、雪灾、冻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空中运行物坠落等意外事故。棚内作物的保险责任包括保险期间内,保险大棚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损毁或倒塌时造成保险大棚内种植作物的损失。四是关于保险费率。根据大棚生产的风险状况、损失率,科学合理拟订保险费率,按照分类保额不同、风险不同分别测算费率,保险产品及费率报保险监管部门备案同意后保险公司承保。五是关于赔偿处理。按照“主动、迅速、科学、合理”的农险理赔原则,对发生保险责任事故的大棚及时赔付。大棚单位面积分项赔偿金额,根据单位面积分项保险金额、损失率和受灾面积确定;棚内作物的赔偿金额,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单位面积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和受灾面积确定。
4.4 加强设施大棚保险的组织协调和宣传
开展大棚保险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灾害损失补偿方式,在一些地区还未被农户广泛接受,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农民的保险意识,通过农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广播、标语、设点咨询、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保险知识的普及,广泛深入细致地宣传设施大棚保险的重要意义、缴费方式及赔偿标准、理赔范围等,让广大农户或大棚合作经营组织充分认识到参加保险的好处,使其明明白白投保,扩大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使大棚保险这一惠民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10-13]。
5 参考文献
[1] 刘新.为设施大棚上保险[J].中国财政,2010(22):74.
[2] 张祖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科学,2006(10):32-39.
[3] 张祖荣.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J].经济经纬,2007(3):144-146.
[4] 何宗干.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支持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5] 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4(4):65-75.
[6] 冯文丽.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 陈妍,凌远云,陈泽育,等.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7):159.
[8] 谢家智,蒲林昌.政府诱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J].保险研究,2003(11):42-44.
[9] 黄英君.论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国外农业保险模式的借鉴[J].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5-18.
[10] 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4(1):129-134.
[11] 庹国柱,李军.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金融研究,2003(9):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