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新媒体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新媒体的现状

篇1

关键词:网络广播 媒体 传播

一、中国网络广播的受众

我国网络受众总体结构和特征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网络受众结构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网络受众的数量快速增长,网络受众的性别比例趋于平衡,网络受众的教育程度呈低学历化趋势,网络受众的行业分布渐趋平衡。二是网络受众的个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受众的心理需求趋向多元化。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方式,使得人们在网络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尊崇“为我所用”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和“尽我所需”的多层次心理需求。另一个是网络受众的行为选择趋向多样性。网民上网的基本动因是需求,它不仅推动网民进入网络,而且始终支配和指导着网民的行为选择。网民的行为在多元化的心理需求下呈现出选择的多样性。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传统媒介传播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它打破传统媒介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羁绊,融合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传播特征,冲破传统媒介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形成点点链接的网状传播模式。因此网络受众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受众,单纯属于传播者和传播媒介所指向的客体,它处于网络传播的中心位置,在网络传播中起到核心作用。把握网络受众的新变化,需要树立新的网络媒介服务观念,是我们占领网络高地的迫切需要。

我们的传统大众传媒的受众有如下特点:

1、数量多,分布广。现代社会的媒介都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同时又各具特色,其受众叉纵横,分布广泛。

2、匿名、流动性强。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是“转瞬即逝”的,传播者无法知道每一个受众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完全知道每个听众想听什么样的节目,有一句话叫做众口难调,但是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要知道大部分的听众在这个时段喜欢听什么样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受众并未束缚于传播中。

3、对媒介的依赖性强。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介是手中观看这个世界的主要窗口,虽然受众会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在组织,但如果失去这个来源,他们会变得无所适从。

二、受众群体的分类

按照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受众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群体

也称“首届群体”是指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具有亲密的群体,如家庭、工作单位、学校班级等。这类群体较确定,没有移动性。基本上是群体成员每天要面对的。我们在第一节所提到的网络广播的传播的结构是呈现出的大众化的传播趋势,所以这一部分人群是我们网络广播的固定听众,同时我们的节目的一个趋势也会随着这些大部分人的一个收听喜好会去调整我们节目的变化。

2、参照群体

是一种提供了参考标准的群体,有一定的指向性。他往往是指个人希望加入的某个群体或是虽不准备加入,但对其观念、态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群体。一个人要加入某个群体,必须了解该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观点,并接受或模仿他,同时这个群体就成了一种参考群体。例如我们平常可以看到的网络广播群体,这一群体的人们是网络广播的固定收听群体之一。

3、偶然群体

偶然群体是因偶然因素聚合的群体,其特定是流动性不定性,比如偶然打开网站收听到正在从网站中传出的节目,这类群体被我们成为偶然群体。比如通过我们的网络宣传在人人网、新浪微博或一些网站上的宣传看到了我们的电台,打卡我们网站收听节目的这一部分人群的流动性较大。要想把这部分流动的人群留住,我们可以通过主持人在节目中派送小礼物或是抛一些包袱,去吸引这一部分人群。

三、网络广播引发的争议与竞争

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总是会对原有媒介造成冲击。但每一次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以取代旧媒介为前提和条件。新媒介只是推动旧媒介改造自己,寻找更适合的表现形式,以求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生存下去。

广播作为传统老牌媒体,在受众中树立了一定威信,这是和新闻内容同等重要的一个优势因素。另外广播电台拥有众多具有丰富采编和管理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在综合报道、深度报道、前沿性的新闻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和底蕴。因此广播在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只需适当的变换角色,保持新闻职业水准,加强自身的权威性,在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的网络空间依然可以收到受众的信赖。这样传统广播媒介在利用网络传播改善自身信息服务的途径的同时,也可以用自身优势来弥补网络传播的劣势,实现双赢。

竞争是合作的动力,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互联网络给传统广播带来了新的传播环境和竞争压力,也带来了吸引受众、扩大影响的技术可能。网络广播来源于传统广播媒体与网络的合作,它是广播自身的拓展方式,也是广播对自身形态的变革。

四、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

网络广播这一数字化的时代产物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网络广播的实现,不仅延伸了传统广播的传播空间,扩大了广播的影响,而且,为广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外延。就信息资源而言,它的实质在于,改变了传统广播的时空界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广播必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丰富精神文化的重要媒体。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迎面而来的网络时代,那就只有积极应对。多媒体的出现使原来抑或不同传媒间竞争的技术鸿沟已经不复存在,不同传媒势必在竞争中充分利用新环境提供的共同技术条件,从而带来了大众传媒的整合兼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出版社,2006年。

[2]包冉主编,《新媒体从被时代到我时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杨继红著,《谁是新媒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2

【关键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发展现状

【项目】本文系东北师范大学2011大学生科研立项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35-1.5

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举办,依托校园网存在,其信息的及网站的开发利用得到校方的认可,并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高校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传统的校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因其传播技术和传播周期的限制,因而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更新信息。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校园网络媒体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递校园内外重要的信息。

(二)传播信息量大

在校园网络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信息。高校的网络媒体页面上通常设有各个板块,师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如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网站,设有山大时讯、图片新闻、热门话题、重要通知、等33个栏目,信息量之大,可想而知。

(三)信息公开化、互动性强

校园网络媒体上的各种信息基本以公开化的形式出现,师生点击页面,可以无障碍地浏览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公开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便于师生对校园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的监督、管理,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是舆论的监督者。许多高校的网站上还设有互动平台,BBS链接等,师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随时进行意见的交流、互动。

二、影响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响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一所高校所在地区的媒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媒体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其地区高校的校园媒体能够吸纳更多的社会媒体的理念、资源和人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下,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学校媒体环境的影响

高校自身的媒体发展历史及媒体环境也影响着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在我国,较完善的高校网络媒体,如复旦大学的“复旦学生网”、山东大学的“学生在线”以及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其所在高校的媒体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有着历史悠久的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为校园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较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校园网络媒体的专业化发展。

(三)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在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为社会网络媒体成员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多多少少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在对高校网络媒体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的网络媒体中,都存在着新媒体的影子,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我们网”上,设立了网络电视链接,师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收看电视节目。

三、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本研究选取我国一期的34所985高校,对其校园网络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表高校网络媒体发展现状调查

上述抽样调查简单的对我国高校网络媒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校园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服务引领、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及趋势,综合来看,笔者认为,校园网络媒体有以下三个新的特点:

(一)校园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丰富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主要由学校党委、团委、社团等机构主办,表现出了一定的“官方性”,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出现了由师生,甚至是学生团体自主创建的网站,如清华大学的“清新网”,北京师范大学的“蛋蛋网”,电子科技大学的“栋力无限”、“我来我网”等。这些由学生自主创办的网络媒体形式新颖,内容活泼,更接近学生的个性需求,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二)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网络媒体上表现突出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新的媒体形式在各大校园网络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较高,新媒体的加入使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渠道更加多样,丰富了师生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范围。

(三)校园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更广

同学们登陆校园网络媒体不仅仅能获得校园内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连接,了解其他学校的动态信息,了解校外各媒体的信息,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媒体对该校报道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师生了解校外相关信息的渠道。

四、我国高校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一)强化议程设置在舆论引导中的功能

校园网络媒体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有些意见常常被贴上了“过激”、“愤青”的标签,学校对于这些意见常常疏于管理。作为根植于校园中的媒体形式,校园网络媒体具有新闻传播、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等功能,因此为了更好地规范校园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入校园网络媒体建设中。学校可以通过对校园网络媒体信息的管理,引导,从而主动出击,设置出更利于同学接受,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议题,做好对论坛,网站新闻的把关工作,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议程设置。

(二)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伴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校园网络每天伴随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因而从校园网络上切入,加大网络文化建设无疑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了一条新的方向。为此,校园网络管理者应逐步提高网站建设的文化素养,用更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去引领网站的发展,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广大师生的价值观。

(三)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

传统的校园网络媒体多为师生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校内外新闻信息和学习、生活指南。在网络媒体的发展中,伴随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博客、微博等,使网络媒体的形式更加丰富。作为网络媒体之一的校园网络媒体,也自然的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电子杂志、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校园网络媒体上,同学们之间的信息互动性、公开性更强。新媒体与校园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校园网络媒体发展的有效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晓冰.高校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问题[J].网络传播,200906.

[2]宋刚锋.浅析大学校园网络媒体建设[J].新兴媒体,201009.

篇3

购买推荐

营销类的书最常见的不外两种,讲理论的和分析案例的。前者对于准从业者来说只能算是知识普及,勉强帮助进入行业门槛;对于从业者来说则无半点价值。而后者对于准从业者来说完全是成功励志的故事,对于从业者也只能算是改进的标杆或模仿的例子。

对于准从业者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知道基本的理论,还需要了解最新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一些实际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对他们迅速进入行业也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从业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成功的捷径。而最好的捷径就是别人用大量时间、精力、资金换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来自权威专家的指导。

助理分析师庞敏丽认为该书适合网络营销人士阅读。

通过对生意宝旗下比购宝(Boogle.cn)——“网络购物第一站”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亚马逊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1

媒体趋势与营销变革 肖明超

媒体格局之变

媒体受众之变

信息碎片化与实时化传播

关系碎片化与社会化趋势

时空碎片化与移动化趋势

智能化的数字无缝连接

数字化消费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营销

营销思维的转变

新媒体营销案例

互动环节

2

微博营销的关键路径 吕本富

微博的影响力

微博的特征

微博营销的关键路径

互动环节

3

自媒体 我营销——解析社会机构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形象营销 栾轶玫

新媒体时代营销的几个变化

新媒体营销的十个特点

互动环节

4

如何做到最佳的网络公关 陈墨

网络公关如何分类

传统公关公司介入网络公关时机已晚

如何评价网络公关效果

如何确定网络公关的费用

企业寻找网络公关服务商的几种方式

如何做到最佳的网络公关

互动环节

5

用调查数据把脉2011年中国互联网 傅志华 彭胜君

中国互联网总体市场现状与趋向

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与趋向

2012年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

微博究竟在抢谁的市场

微博用户最希望增加的功能和应用

经典案例分享

互动环节

6

网络红人的营销传播效应 浪兄

互动环节

7

网络事件营销实战 立二拆四

网络推手仇视精英,鄙视资源

用HTTP考核标准来衡量网络推广的效果

几个成功案例

互动环节

8

网络口碑营销和管理之道 高宏森

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消费模式

网络口碑的影响范围

什么是真正的网络口碑

口碑营销管理之道

网络口碑的激发

互动环节

9

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 刘东明

网络整合营销崛起

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

网络整合营销的内功

互动环节

10

互联网营销传播案例实战解析 于健波

互联网环境下营销的特点

惠普案例解析

口碑营销的必要性

风行案例解析

互动环节

11

网络口碑的起源和影响分析 周蕾

口碑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反馈

广告对口碑的建立影响巨大

如何评估互联网口碑对业务的影响

互动环节

12

企业微博运营和营销探究 唐兴通

微博和女朋友,你会选择哪一个?

微博的商业价值

微博粉丝多少钱一个

如何经营微博

微博营销案例解析

13

寒冬后的回暖,中国网络营销新发现 王芳

中国网络经济现状

中国网络营销现状

中国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互动环节

14

社会化媒体及网络口碑研究中的技术驱动力 余敏玮

网民贡献网络口碑营销创造力

如何采集网络口碑信息

CIC如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互动环节

15

碎片化营销环境下的整合传播趋势 崔莉莉、崔延宁、佘贤君、尹敬业、

胡延平

篇4

>> 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互联网时代下移动网络技术在资源整合中的应用 关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 探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之探索 现代互联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考试中的应用 浅谈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对互联网音乐发展的影响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支付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网络架构的影响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社交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 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媒体发展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形势下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Gartner. Forecast: Smartphone Production by Chinese Manufacturers, 2011 to 2016 [EB/OL]. (2013-06-10). http:///portal/server.pt?open=512&objID=202&&PageID=5553&mode=2&in_hi_userid=2&cached=true&resId=2284915&ref=AnalystProfile.

[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 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2.

[4] 爱立信. 爱立信流量与市场数据报告 [R]. 瑞典: 爱立信. 2013.

[5] 阚志刚, 黄晖, 马建. 移动IPv6概述 [J]. 中兴通讯技术, 2002,8(3):20-23.

[6] KEMPF J. Goals for network-based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 (NETLMM) [S]. IETF. 2007.

[7] MOSKOWITZ R, NIKANDER P. Host Identity Protocol (HIP) Architecture [S]. IETF. 2006.

[8] BORMANN C, CASTELLANI A P, SHELBY Z. Coap: An application protocol for billions of tiny internet nodes [J]. Internet Computing, IEEE, 2012,16(2):62-67. DOI: 10.1109/MIC.2012.29.

[9] MULLIGEN G. The 6LoWPAN architecture [C]//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kshop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s, 2007, New York, NY, USA: ACM, 2007:78-82. DOI: 10.1145/1278972.1278992.

[10] WINTER T, THUBERT P, BRANDT A. RPL: 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and Lossy Networks [S]. IETF. 2011.

[11] BLANCHET M, SEITE P. Multiple Interfaces and Provisioning Domains Problem Statement [S]. IETF. 2011.

[12] 3GPP TS 23.861. Multi access PDN connectivity and IP flow mobility (Release 9) [S]. 3GPP. 2011.

篇5

【关键词】网络广告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广告业得以迅猛的发展。网络广告作为新兴的广告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将从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上来探讨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趋势。

1、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

1.1我国网络广告发展中的优势

1.1.1网络广告发展迅速,效益明显

网络广告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无时间、空间限制的优点,全面地覆盖全球网络中的用户,实现了网络中信息对称互动传播。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广告而言,网络广告在感官和操作上的效果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网络广告领域的特色化服务水准不断提高,对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力增强,行业回报趋于合理、整体运作越来越规范,而且竞争度相对比较低,这意味着网络广告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住一个比较高的服务回报水平。

1.1.2网络广告市场的“黄金”时代来临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长,网络广告的商业价值不断突显,网络广告的商机也不断被厂商挖掘,这给网络广告业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网络广告收入已成为目前大多数网站盈利的主要渠道之一。广告主为迎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广告,对原有的广告进行改版和更新,增加广告的形式和更多的服务项目。同时,广告主的投放行为也逐渐成熟,企业在投放广告时更加冷静。很多有经验的广告主在投放网络广告时,已经不再只是单单的查看网站排名及流量,而更多的是看重网站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投放后的效果。另外,在广告形式上,很多的广告主也不再一味的追求广告的大小,转而更多的考虑到浏览者在视觉和心理感受。

1.1.3网络广告整合主流媒体,创造更好的营销效果

网络广告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合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相互补充。从网上的各种交易来看,网络广告正在扩展着与营销有利的结合途径。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它使可能成为买主的用户与有价值的信息之间实现了匹配,也为广告主提供了产品更多的销售渠道,所以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更关注对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动态信息进行整合,并且为这些渠道和市场寻求更为稳定的交易平台。

1.2我国网络广告发展中的问题

1.2.1网络广告形式缺乏“革命”性创新

我国网络广告规模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外生性增长,出于对网络广告理念、模式的创新并不明显。虽然现在铺天盖地的强迫性广告已经很少见。可某些老套的浮游式广告、弹出式广告仍是主流。要从创新做起,专业的网络广告策划、设计和制作就必不可少,然而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策划和创意人才群体尚未形成。

1.2.2网络广告表现形式不被广泛接受

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弹出式广告窗口,是仅次于网络病毒最让网民反感的,就连最常应用的电子邮件广告也因增加用户的麻烦而引起用户反感。一些带诱惑、强迫性质的网络广告除了带给网民视觉“污染”外,还会侵占网民的上网资源,直接影响上网速度,甚至带给网民电脑卡机、死机等现象,从而导致其点击率下降,进而影响了网站的收入。

1.2.3网络广告市场潜力有待继续开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普及率相对发达国家较低,同时网络人群的主体又不是购买力的主体,也就是网络广告目前的市场份额不大,这就影响了网络广告的效果。尽管互联网迅速膨胀,但就每年全球广告支出增长的贡献因素来看,互联网还只能居于第二位。

1.2.4网络广告监管难度大

网络广告是中国一个新兴的广告市场,在加上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虚拟化、跨行政区域性等特点,给网络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目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广告监管体系,网络广告监管基本缺失,从而一定程度上了造成了网络广告从、收费到内容的无序发展,不实广告、侵权广告等时有发生。

2、我国网络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2.1网络广告将成为主流传播媒介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增长期,网络广告市场也相应面临良好机遇。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在内的各种网络广告经营队伍也不断壮大,投资于网络广告的广告主数量和结构的优化升级,网络广告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调查报告也指出,互联网超越电视成为广告主体已不可避免。

2.2网络广告市场的管理趋于规范化,合理化

国家工商局颁布了一些试行的规范和要求,也可以看得出政府对网络市场交易的重视和的关注。即使我国的互联网络广告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但可以看出我国对互联网络的规范和施行力度的增加,对维护网络广告秩序也将趋于稳定状态。

2.3网络广告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多样

新技术的出现必会带给网络广告更广阔更多样化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商必会寻求多样化的广告形式,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广告的效果。流媒体、VRML等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广告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宽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未来富媒体广告、网络游戏植入式广告将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2.4移动广告业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随着三大运营商在3G方面业务的全面展开,流量资费的下降、无线上网本等终端的推广,互联网巨头的高调跟进,都显示出我国无线网络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包括移动运营商、手机、电脑终端制造商、传统互联网服务商、无线服务提供商以及相关的技术企业都奋力搜寻即将出现的巨大商机。

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在市场需求多元化,网络媒体继续高速发展的趋势下,网络广告的优势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商的认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网络广告行业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必须随势应变,重点致力于提升受众的接受度和好感度,而不能过分追求强制性注意力。还应该积极探索网络媒体的新特点和发展方向,适时采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开发出更切合网络媒体发展,更适合受众和市场需求的广告形式,使网络广告的优势长久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网络广告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2008年中国广告业研究咨询报告《中国联合市场调查网》,2008.11.16.

篇6

关键词:地级市报刊业 威海 可行性建议

一、地市级报刊业的现状

据2005年底统计,全国有地市党报330多家,不少报社还办了子报。由于思想观念、相关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市级传媒市场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报刊业发行量等情况的比较,发现传媒业的发展与城市的GDP等经济因素的增长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以城市区域规划划分,将我国的传媒业大致分为四个层次。成熟区域,代表城市深圳,广告收入为25亿元;中等区域,代表城市大连温州,广告收入为3亿元;中下等区域,代表城市汕头、肇庆,广告收入为0.1~1亿元;下等区域,代表城市为中西部城市,广告收入为0.1以下亿元。

我们可以用影响传媒业和报业市场的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口数量来分析威海市传媒业市场。由于数据查找的困男,部分数据用同等其他数据代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09年威海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17元,同比增长8.5%;在人口数量方面;在2009年,威海市年末总户数为19869 户;人均受教育程度一般。

另外,威海现有《威海晚报》,《威海日报》《威海法制周刊》等几个比较成熟的报纸。威海报刊的发行以收订形式为主,零售为辅。收订分为四个目标市场,即党报党刊收订市场、专业报刊收订市场、集订分送报刊市场、私费报刊收订市场。威海的报刊业现出于我国中等区域层次。

我们对年龄在16岁至76岁的人群关于阅读渠道,报纸购买渠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部分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1、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户外媒体等新兴媒体对报纸的威胁越来越大

在我国,随着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对我国传统的媒体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目前,我国的网络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采集、舆论监督和广告经营上都已经确立了主流媒体地位。如此,受众对新闻的获取手段与获取渠道也因新媒体的出现而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读者逐渐改变了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导致报纸的阅读人群日益分化。

2、省会城市媒体逐渐渗入地级市媒体

现在,省会强势媒体为了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开始大力实施以省市为区划的发展战略,逐步向省内的地市级城市进行渗透。

3、阅读人群范围较窄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阅读报刊习惯的年轻人仅占15%,而主要的阅读者为中年人。

4、销售渠道单一

在被调查者中,有很多读者反映有时购买不到自己喜欢的杂志或者购买不方便的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读者的购买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以邮政订阅的方式为主,所占比例为45%,其次是报刊亭。

二、地级市报刊业的可行性建议

只有进一步的对地级市报刊业做出调整才能推动其不断的发展,结合威海自身的报刊也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个可行性建议。

1、产品的多元化

相比于西方报业集团动辄拥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报纸的状况,国内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规模还是轻量级的。而威海的情况亦是如此,虽然拥有《威海日报》《威海晚报》等有一定阅读群体的报纸,但是因为内容的单一致使阅读人群受限,无法吸引更多的群体。

任何媒体的成功必须满足当地的读者需求,进而满足当地广告主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媒体的定位和新闻内容的填充上必须以当地读者和市场为导向所以应当明确定位,针对不同的受众制定不同的版面内容,同时,也要避免集团内部报纸定位雷同、同质化竞争问题。

2、加强网络化建设

从单一的报刊市场,逐步拓展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多种新媒体,成为全媒介信息服务商。网站新闻的容量已经远远超过报纸,网站的新闻时效也早已走在报纸的前面。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来加强报刊业的大力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来提高传统媒体的地位不是不可能的。可以加强新闻网络化的建设,利用网络来宣传报刊业,提高报刊的知名度,打造传统媒体的新形象。

3、广告的结构合理化

大多数地市报的广告构成以医疗药品广告为主,威海市也不例外。这样单一的广告结构不利于版面的美化,读者对此也很有意见。应当调整广告的版面和结构,提升报刊的观赏性。

4、调整销售方式

传统的报刊业大多提留在以邮政订阅,报刊亭为主的销售模式。这种过于单一化的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购买方便的心理状态。所以,应当扩大销售的途径,增加销售点,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立报刊点,一方面,扩大读者群体的范围,另一方面,增加报刊业的影响力。

三、结语

21世纪是充满生机的时代,虽然地级市报刊业面临着各方面的激烈竞争,但随着我国次中心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要能在变革中不断求生存谋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引进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加速现代化建设,地级市报刊业的市场将处于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我国地级报刊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人民网.

篇7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

政务微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种北斗定位定向仪的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数字电视的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

未来大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研究

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生物柴油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大数据分析

河南有线双向多业务系统建设浅析

CDMA中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发展

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应用性推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实践探究

废旧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探析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对一款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研究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初探

汽车车身的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装置系统研究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

油田通信NGN改造后的业务融合

关于搅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德州市:科技平台“流出”亿万财富

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基于STEP的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对策探点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若干的研究热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电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探析

可生物降解聚膦腈的合成研究进展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与应用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研究进展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

篇8

[关键词]网络体育信息;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影响体育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57-02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互联网是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普遍被人们应用于生活,学习,社交中。它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性,它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应用性强等优势被人们热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呈上升趋势,从年龄和职业来看,大学生均居首位。再这样一个统计状况下,我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厘清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和体育参与程度与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传播之间的关系,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大学生体育。改变目前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只打游戏,看小说的弊端,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为自己身体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媒介接触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以及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新闻类专业书籍和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为参考依据。查阅我校图书馆、体育学院图书阅览室近年来有关体育传播与体育行为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以互联网上的体育类信息和体育类时事报刊为引证文献。

2.2.2 访谈调查法

本研究以陕西省为主要调查研究范围,以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和陕西高校网所列陕西省普通高校(不包含军校、民办院校等)为依据,选取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抽样访谈调查结果如下: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从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3 逻辑分析法

对从文献资料中收集的信息和访谈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推理、比较、分析与综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接触体育方面知识的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 现如今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的研究结果分析。

以前大学生在媒介的使用上经历了纸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媒介。而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进一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新的媒介形B不断出现。现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介信息时代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被动接收者,更愿意去尝试新技术,参与新媒介信息的传播。互联网在众多信息媒体中以成为人们接收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也是最受人们热捧。举例说明:据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网民比例为83.4%,而在这个比例中大学生又占了大多数,这也验证了互联网媒体已成为大学生首选的信息接收平台。“2014年9月19日上午,亚洲体坛传奇、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在个人微博消息正式宣布退役,该消息在微博、微信、QQ、各大网站上疯狂转发,互联网媒体用户,尤其为手机媒体用户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接收到这条信息。各大体育赛事实时转播同样如此,喜爱观赏NBA的大学生可拿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媒体进行观赏图文的、全球同步直播。互联网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大学生朋友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们不甘愿只做体育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要真正参与到体育信息的传播当中,手机媒体给了他们随时随地随身互动的可能,自2015年有了一个特别火的软件,并且一大比例的人都参与了进去,那就是“直播”因此也出现了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类人也就属于自媒体,而这类人中大学生占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也是大学生较为看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的优势之一。综上所述,即时性和便利性是互联网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方面最为突出的传播特性,也是大学生群体最为看重的随时、随地接收和传播体育信息。

3.2 大学生接触互联网媒体体育信息的现状

3.2.1 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中,网络传播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体育信息传播不仅需要内容的准确和高度及时性,大学生群体更追求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接收的便捷性,互联网媒体优势尽显。因此,互联网媒体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媒体首选是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成为当前大学生信息接触最普及、最快捷、最方便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3.2.2 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

随着电脑和手机媒体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随时、随地、随身等一系列的因素也促进了大学生关注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一个现象: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体育信息关注度、体育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是由于所学专业、所受教育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3左右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体育信息关注较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都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3.2.3 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

从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长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需求与喜好程度。调查中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的时间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有较强烈的需求,受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影响也较深。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关注时间少,这说明大部分非体育专业的陕西省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主要停留在大致浏览体育新闻的层次上,甚至是在用网络关注综合新闻时顺便看一眼体育资讯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用时间了解体育相关新闻知识与赛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关注习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还没有真正走入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然而体育专业大学生受其所学专业和院校环境的影响,已经将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成为习惯。相比而言,陕西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热情则并不高。

3.2.4 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

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关注体育信息,除了了解体育动态、关注体育比赛,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分别是了解体坛动态,欣赏体育比赛,增长体育知识、好友互动交流、提高运动技能、关注体育明星言论。而这些无疑是为了娱乐、社交、学习与锻炼。大学生对网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的强烈喜爱也说明了了解体育动态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第一目的。现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中,优质的体育知识类信息被大学生广泛分享转发,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除体育课以外获取体育知识、增进体育常识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这也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又一大主要目的。并且网络体育资讯论坛提供了展开互动交流评论的平台。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学习体育知识类信息新闻,进而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可以关注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动态。

3.3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分析

3.3.1 陕西省大学生在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所受的影响。

网络媒体体育信息中会有体育明星的动态资讯、国际大赛事的荣誉级表现、大学生喜欢的各大体育联赛直播、各种体育锻炼知识、应用于教学及学习的运动APP等等,大学生接触这些体育信息时,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提供了积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而在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态度的积极影响问题上,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传播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的积极影响很大,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体育文化知识,和培养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强化了自己运动项目的知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运动知识认识体系。相反,那些本身不是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导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对他们参与体育的影响较小。

3.3.2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督促作用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手机APP产生,体育类APP更是数不胜数,例如:“keep”。通过这些体育类APP,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时的体育信息新闻,学习各种体育锻炼的方式与方法,更能够使用运动工具类APP来督促自己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己身体素质发展。目前研发出的使用较多的就只有跑步、瑜伽、腹肌锻炼、健身等运动工具类APP,受众面有限,因此其使用和分享传播就会存在局限性,导致一些学生从未使用过。

3.3.3 对体育知识教学类信息在手机媒体中传播的实际情况

网络媒体信息的实用性、分享率如何,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提高运动技能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陕西省大学生在该问题上选择最多的一项是影响一般,加上选择了影响较小和没有影响的大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近2/3。这说明,网络媒体体育知识类信息的传播对陕西省大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但影程度和范围还未达到较高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陕西省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关注体育信息的程度,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本身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就不够,这是导致出现上述结果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中体育知识类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实用性同样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半数同学认为网络媒体中出现的体育知识类信息只有部分实用、小部分实用和不实用。因此,对他们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也就影响较小;最后,网络媒体自身在传播体育知识类信息时的局限性导致体育知识类信息在网络媒体中的分享率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进而影响了体育类知识信息在手机媒体中的传播,这也是出现上述结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参与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信息素养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运动工具类APP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督促作用,体育知识类咨讯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实用性也较强,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网络已超越其他媒体成为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4.2 建议

优化体育类的APP,改进传播过程中的局限性,使不同运动app种类增多,功能上更加强大和完善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给大学提供优质网络环境,实行4g网和wifi及校园网的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公共场所,提高陕西省大学生接收和传播网络体育信息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李全凯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首都体育大学2015.05.

[2]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6.

[4] 柏曙邹因特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的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27-33.

[5] 张龙,黄霞,耿建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77-78.

[6] 陈莉,胡启林.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状况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0.

[7] 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山东大学,2014.12.

[8] 杨双羽.新媒介信息时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2015.7.

[9] 王慧琳.媒介改变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8.

[10] 姜珊微博对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西安体育学院2012.5.

[11] 范笑仙,刘东锋.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80-82.

篇9

关键词 体育 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下,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校体育,就需要广泛应用体育教育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网络教育资源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1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快速发展,但在各个地区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其建设水平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对2011年度和2015年度我国各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一项调查,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情况。采用网络调查法来获取相应的调查数据,登录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网络教育平台,了解并统计其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资源特色以及设计水平等。再将两个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并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来看,2011年至2015年,我国各个地区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已建成资源高校数量随之增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地区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院校类型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的比例存在不均衡态势,其中综合型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一般类院校,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普通高校。由此可见,各个类型的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度、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是不同的。

(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拥有量和建设水平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水平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占比例差异最为明显,一般水平所占比例和中等水平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受到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建设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而2011年和2015年相比,我国各个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均在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实现网络教育有很多优势,如体育教学模块,利用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和辅助。该模块中包含课程简介、电子教材、教学教案、网络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教师将授课的信息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就可以随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自主化的体育学习。所以,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其主要发展对策为:

(1)不断推进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进行创新,并结合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2)要形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专业性特点。当前,我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网络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尤其缺乏原创性资源。为此,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来进行资料的开拓,而是应该将体育理论专家、网络技术者和体育教师的力量结合起来,相互协作。(3)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周边和其他地区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稳定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近年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但是,这种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因此,今后,国家应该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该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3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而真正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更少。在我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建设地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量少于东部地区,其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匾乏,体育教师队伍也远远不及东部地区。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利用其平台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就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其资源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地区差异仍然较大,资源不均比较明显。因此,今后国家有关部门、高校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改善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篇10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媒体 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150-01

2013年对我国新闻传播也提出建立“现代传播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新旧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正处于发展的最佳时期,传统媒体若是没有走出创新的道路,必然要被新媒体挤出媒体市场,怎样才能走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路径,我们根据当下的媒体发展环境、应对措施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媒体的发展环境

1.媒体的现状

网络时代对于媒体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媒体由于网络的冲击,发生巨大的变革,由于新媒体的参与,媒体的格局发生变化,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彼此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临新媒体如此猛烈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产生生存危机,其要以新思想、新观念,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任何应对措施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舆论导向。

2. 融合的必然性

网络媒体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消除各个媒体、国家、产业、之间的界限,实现媒体的大融合,其受众群包括所有的群众,并且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成本低廉,门槛低,可重复性,可搜索,传播范围广、打破空间限制的优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接收,而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被动接收性,同时用户的参与度也不断加深。网络媒体还可以根据特殊用户的需求,点对点的实施专项。

传统媒体由于多年发展,其权威性和丰富的资源决定其并不会快速消亡,新媒体却正处于最佳的发展期,两者的融合使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扩大传播范围,开展媒体业务,打破媒体界限,与各个商业相互合作,丰富自身的传播渠道,这样促使传统媒体与时俱进,同时也是网络媒体内容主提供方,两者融合,互助互利,共同创建现代传播体系,促进我国媒体与国际媒体逐渐接轨。

二、融合道路的应对措施

1.观念的转变

网络媒体的发展逐渐改变媒体的发展模式,其具有信息的即时性和海量性,信息交流的平等互,充分体现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传统媒体必须深刻认识到媒体发展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单向传播的方式、适应受众的选择功能,建立双向传播的模式,注重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根据受众的需求,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用户体验的网络媒体。

1.分析受众,找准市场定位

传统媒体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其如何扭转不利的局面。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深入受众的心理,往往来自于传统媒体的信息更加容易获取人们的共识,但是其灵活性远不如网络媒体。利用两者的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媒体。

电视网络建立并不仅仅是电视栏目的移植。首先是对媒体受众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可知,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数为年轻人,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曝光率和粉丝数,而传统媒体的重点在于收视率和可视性,因此电视网络公布的视频应该针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传播,才能真正融入网络媒体;其次是根据受众的不同,传统媒体应该对公布的信息进行调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根据其公布的信息和视屏的浏览量和转发量来逐渐调整其公布的内容和风格,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

2.资源共享

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吸引受众的亮点仍然是内容。现今我国媒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003年我国首次成立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其负责央视付费频道市场化的运营现今数字频道基本普及,还增加30多个境外频道,除了网络电视、还有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网络媒体将这些媒介集成在一起,丰富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增加受众的参与度

网络媒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伴随性,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浏览信息,还可以通过投票、发表言论和搜索等途径参与信息传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型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采取不容方案进行传播,增大受众的点击率,以此同时传统媒体利用新兴媒体受众参与度高的特点,增加传播信息的互动因素,将受众作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成员。传统媒体也尽可能的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充分体现自身丰富的资源,更好的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

三、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

根据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媒体融合的必然性可知,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单个方面的突出就可以立足于媒体市场,未来媒体的发展必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道路中,内容、网络、终端、技术、资本、人才和受众是决定其主流媒体地位的发展要素。七个要素的相互依赖、整合才能持续保持传统媒体的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舆论导向的权威性的不动摇。

传统媒体在未来几年的发展道路上主要建立三个内容:一是融合媒体的信息指挥中心;二是整合信息内容的汇聚平台和技术平台;三是建立信息汇聚平台、语音视频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

未来媒体的发展要遵循融合媒体的发展规律,以网络媒体为主体,遵循受众的意愿,建立用户体验的融合媒体,即抛弃传统媒体的专断独行,我播你看的传播模式,而建立面向用户、你爱我播、互动参与的传播模式,媒体和用户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控制正确的舆论导向,而非实施传统媒体的霸权主义。

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融合道路要以互联网为主体,顺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规律,正式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为融合道路建立良好的政治和市场环境的基础,并且重视市场机制的运作,两者在竞争、合作中互助互惠,共同进步,形成双赢的局面。

结语:综上所述,21世纪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现代传播体系必然要正式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真正认识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必然性。传统媒体在融合道路上不断丰富传播形式,优化传播内容,顺应受众需求,逐渐将其融合到新媒体的网络环境中,顺应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立斌.传统广电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传播.2010(14)

[2] 朱春阳、张亮宇、杨 海.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目标与路径[J].新闻爱好者.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