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03 17: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师的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师的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校内工作室 课程项目化设计 环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41-02

一、课程项目化设计的原则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项目化的课程和模块化的课程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四条原则。

(一)基于就业导向设置课程

在职业院校中,要以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培养服务生产第一线的人才为理念,开发与未来职业活动相关联的专业课程,课程的目标与学生的就业目标密切相关,就业目标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在课程整体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得到体现。

(二)基于职业实践活动导向构建课程进程

对学生的培养主要由知识和能力两部分组成,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实践活动的规律,结合职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实践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课程教学进程的设计;同时课程的进程要与职业活动的进程相关联。学生能体会或体验到职业实践活动,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

(三)基于项目开发构建课程内容

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学科型的教学体系,它的主要目标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课程的设计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社会生产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能反映相关工作领域的工作内容,知识与能力,体现相关职业的属性与结构。

(四)基于学生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学,它不能实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有机地把教、学、实践等结合为一体,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项目课程的开发目标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在实践项目的框架下,在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订工作计划,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独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行动能力。

二、课程项目化设计的四要素

(一)理想环境

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必须有一个理想的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就如同在企业的车间、设计室等环境工作一样。

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即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及校企合作式。通过这几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习到企业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合理的项目化课程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构建与企业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平台,培养目标得到实现。

由于院校办学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实施一门课程项目化教学需要的设备、设施等条件不一定能满足实际教学和实践的需要,但作为教学改革过程,课程项目化设计中必须假定教学条件是理想状态,是满足要求的。

(二)典型的载体

一门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时,如何选取教学载体,是项目化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载体应体现行业典型工作过程,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大小适中,载体能体现课程指定工作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开发的课程能充分体现指定职业岗位的结构并体现出相关工作体系的职业属性。通过工作任务的实现,能实践企业人员生产、管理、营销等活动,实现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三)师生角色转换

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企业工作、管理、营销等活动,通过课程的实施,能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和学生在项目化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进行角色的变换。教师任企业的总经理,或技术总监,或总工程师,学生任企业工作组的经理,或工程师,或技术员,或工作人员,这样师生在其中不再是老师和学生,而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师生均以企业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营销,真正体会企业中的工作经历。

(四)学生主体

项目化课程设计要将学生作为课程实施行动的主体,让课程中一切活动以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体,在实践性项目引导下,学生以主动式学习、体验和实践性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职员在企业中的工作过程类似,既学习了知识、训练了能力,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三、项目化设计实例

以网页编程技术课程为例。

(一)构建课程项目化实施的环境

建立校企合作“校内软件开发工作室”,成立以企业和学校教师为董事会的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工作室的运营、管理、营销完全按企业的方式运行。有开发部、商务部、维护部等部门,定义了各部门职责,工作室的任职教师和学生可在其中一起进行软件开发、营销等商业活动。

(二)选择课程项目化的载体

在本课程中,我们根据实际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以渐进的3个网站系统开发作为项目载体。

通过对网站开发工作领域进行分析,以及当前网站开发主要编程技术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由3个由浅入深的项目组成:新闻系统(入门项目)、产品展示系统(主导项目)、留言板系统(自主项目)(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包含多个子任务(如图2、图3、图4),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在.net平台上熟练使用c#语言和技术,并能运用它编写web应用程序,开发和设计出中小型的web应用项目。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具备网页开发工程师的能力。

(三)师生角色设置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工作室技术总监,学生的角色为工作室的技术员和工作组经理。

课程开始前,学生和教师举行入职仪式,明确各自在工作室中的角色;借此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身份,有利于体验实际工作过程。

项目开始,工作室项目组成员(学生)要和客户(教师临时担任)签订项目开发协议书。并构建学生和教师在项目执行中的行为动作与结果的构图,明确各自在项目开发中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以项目组成员(学生)为项目开发的主体,技术总监(教师)角色为辅助,实施项目课程。

四、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

(一)成立项目组

以班级成员组成不同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由3~5人组成,对小组进行命名,加以区分;对小组成员扮演角色进行设置,分别是项目经理,界面制作员,后台程序员,系统测试员;角色在每个子模块轮换一次,循环进行,可兼任。企业工程师和教师担任技术总监。

(二)项目委托

授课教师作为项目委托方(客户),授课班级各项目组作为项目接受方(开发方),承接开发项目,并签署协议书。通过项目的委托,让学生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客户与工作室(公司)进行业务交往的流程。

(三)项目实践

以项目组为工作单位开始工作,两个主线项目新闻系统(入门项目)、产品展示系统(主导项目)包含12个二级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方案制定阶段和方案实施阶段。每个阶段以“两下两上”的原则进行,项目组成员起主体作用,技术总监起到监督和技术支持作用。

方案制定阶段:按“接受任务方案议定方案提交项目组成员与总监研评方案修改完善最终执行方案确定”流程进行。

方案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成果测试和项目组间互评成果修改完善项目评价和总结”流程加以实施,项目评价和成绩评定主要以过程评价为主,在每个主导项目线结束后,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分别给出每个学员的成绩,入门项目和主导项目(能力、素质、知识)成绩累积(80%)计入总成绩。

自主项目要求各项目组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项目不重复,其实施的方法可以借用入门项目与主导项目的流程进行。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项目加以实施,形成作品。最后通过项目报告并经过设计答辩来评定自主项目成绩,按成绩(20%)计入总成绩。

课程完成后,课程指导教师通过总结项目课程过程,汇总相关过程材料,会同学生的成绩,给学生作出综合评价。

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让师生和企业人员一道在企业工作环境中完成生产、管理、营销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项目化课程设计中,通过设置一种理想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载体,通过转换师生的角色,使学生获取工作领域知识,职业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通过校内软件开发工作室环境的构建,解决软件开发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陈向平.推进高职课程体系有效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A384);2011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教学和特色教材立项建设项目(30)

篇2

关键词 黑化施工;沥青路面;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122-02

1 正式摊铺前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土方工程和人行道施工应全部结束,以免和摊铺作业交叉进行时对路面造成污染;站卧石安装完毕;旧砼面的病害(如板面裂缝、错台、脱空、坑洞等)处理完毕,并对路面进行弯沉实验,达到设计标准值方可进行摊铺作业。

2 铺工艺流程

路面清洗清缝补缝洒布粘层油铺设土工布沥青砼搅拌沥青砼运输沥青砼摊铺沥青砼碾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

2.1 路面清洗清缝补缝

在沥青砼摊铺施工前对现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及路面裂缝全部进行清缝,缝中的旧填料、杂物、尘土应清理干净,灌缝要饱满,灌缝料采用聚氨脂类或聚氯乙烯胶泥,接缝宽度在15mm以上时采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缝。

2.2 洒布粘层油

为了保证沥青面层的层间结合力,对旧路面改造时,砼表面和沥青间层均要洒布粘层油。粘层油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品种一般为PCR。用于现有砼路面的洒布量为0.5L/m2,用于沥青间层的洒布量为0.4L/m2。

2.3 铺设土工布

粘层油洒布完毕后开始土工布的铺设,土工布采用聚脂长丝单面烧毛土工布。

2.4 沥青砼的搅拌

1)集料堆放

不同级配的集料分仓堆放;运输到仓位的集料应及时用装载机由边向中拢料,以减小集料的离析。细集料仓采用油布覆盖防雨,避免下雨后造成含水量过大。

2)沥青砼设计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

在整个后台搅拌环节中,配合比的确定至关重要,为关键环节。沥青砼配合比分设计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

项目名称 石油沥青标号

间歇式拌和机振动筛的等效筛孔(℃)

2.5 沥青砼的运输

运输车辆使用前应先打扫干净,在车厢侧板和底板上涂一层薄油水(导热油和水的比例为1:3)混合液,车厢侧板和底板不得有余液积聚。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双层帆布覆盖,用于保温、防雨、防污染。

2.6 沥清砼的摊铺

作业前先在摊铺机前方地面上洒一条灰线,直接洒在皮尺上,皮尺拿开后地面两侧各留有1cm左右的直线,摊铺机沿此线内侧行驶即可控制线路方向。开始摊铺时应检测混合料温度,温度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用于摊铺。摊铺时应保证连续供料,对摊铺机履带下进行清理,保持履带下干净,以免对平整度造成影响。

2.7 沥青砼的碾压

现场配备双钢轮压路机2台,胶轮压路机1台,小双钢轮压路机1台。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由进口双钢轮震动压路机完成,静压、振压各一遍。复压的顺序与初压相同,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少于4遍~6遍,以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复压时轮胎压路机应紧跟钢轮压路机高温碾压,以达到碾压密实度。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一台双钢轮震动压路机完成。应在混合料温度仍能保持充足以消除碾压轮迹时进行。

2.8 接缝处理

1)纵缝的处理: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cm~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并采用洒布细料的方法对缝进行修补。上面层的纵缝应顺直,且留在车道的中部画标线位置上;

2)横缝的处理: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错位5m以上。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粘结。

2.9 开放交通

沥青砼面层应等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应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新铺筑的沥青砼棉层在开放交通初期应严格控制交通流量、车速、严禁急刹车、急转弯,做好保护保洁工作。严禁在路面上堆放土、砂石、砖等建筑材料;严禁停车检修、漏油;严禁在路面拌和水泥砂浆。

3 平整度控制的关键

平整度是衡量路面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结合实践经验,浅谈施工中平整度控制的几个关键环节:

1)输车车厢顶起后最低点须高于摊铺机料斗5cm~10cm;

2)运输到现场的沥青砼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不能产生推移;

3)运输车卸料时不得碰撞摊铺机;

4)选择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如ABG);

5)摊铺机行走路线不得偏离、不得随意停车、调整行驶速度、调整振频和振幅;

6)摊铺机履带下须平整,不得有散料;

7)摊铺机初始压实度必须达到85%;

8)注意碾压方式、顺序、温度和遍数;

9)检查井、卧石边、展宽段、单位出入口等细节位置派专人负责,指导补料及缺陷修复;

10)初压后及时检测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用压路机修复;

11)温度未达到开放交通要求时,严禁上车上人,派专人守护。

4 结论

以上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程序和关键环节,应结合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修改,使之完善,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篇3

关键字: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优缺点;应考虑问题

对于存货核算的计价方式,有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一提起计划成本法,有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长期在小企业里工作的人员都认为太复杂了,对这种计价方法的使用及优点不甚了解,本文简要介绍一下计划成本法、分析计划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什么是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

很多企业原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而半成品、产成品采用实际成本法。如果企业的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相比较的优缺点

(一)计划成本法优点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在规模较大、存货品种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可以简化核算工作。

为采购成本发生的一些必要支出,如运杂费、包装费,采用实际成本法需于每批发生时进行分配,而采用计划成本法可归集到材料成本差异一并分配,简化业务处理工作量。

计划价格提供实际购买成本偏离计划成本的情况,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同时,由于价格不变,便于制订消耗考核标准,分析领用部门的消耗情况。

(二)计划成本法缺点

不便于即时提供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成本准确性稍差一些;规模较小、存货品种少、收发次数少的企业,采用此法会加大存货核算工作量;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再确定每个品种的计划价格。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取得存货时,应按存货入库时的计划价格填入收料单中,记录材料明细账,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发出存货时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当负担的成本差异按月分摊,不应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采用计划成本法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⑴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减少差异,以考核采购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计算口径一致,包括买价、包装费、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⑵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可以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收发存物资的实际成本影响不不大。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不利于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耗用部门的成本也不真实,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

可考虑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务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变动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当进行调整。

(二)计划成本不宜频繁变动

原则上一年核定一次计划成本,如果变化较小(如2%以内),可不予调整,如果某种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如5%以上),价格单向变化较大(如超过10%),且有延续的趋势,可考虑年中进行调整,且有适度的超前反映。

(三)设置分类“材料成本差异”,分别计算各类别材料成本差异

根据单位材料大类及强化内部管理要求,分类别设置“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更为准确地反映材料成本,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四)调整存货计划成本时应注意结转库存存货的成本

部分人员特别是新入职人员,随意调整计划成本,且没有将库存存货的调价差异转销,存货发出时以调整后的价格计算发出成本,造成存货总账与明细账不等。

以前本人到过的一个单(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位,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做材料账的是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1999年摩托车配件单向降价较快,每降一次价她就以实际价作为材料的发出价格,形成材料明细账与材料总账差异100多万元。因为有近万种配件,收发频繁,计算工作量大。她始终认为是计算过程中错误,反复查找近1个月未果。

经分析发现她随意调整计划价格,但没有调整差异,才找到问题所在。比如,库存1000台发动机,原计划价2000元/台,计划成本200万元,成本差异-50万元。现行价格为1500元/台,按现行价作为发出价,库存1000台发动机的耗用成本为150万元。不考虑其他配件及材料成本差异,根据材料明细账计算,材料明细账结存数量、金额均为零,而总账为200万元-150万元=50万元。两者的差异是调整计划价而未同步调整的材料成本差异-50万元,造成材料明细账与材料总账的差异,并且后期发出存货仍承担调整前的材料成本差异,造成发出材料成本计价不准确。

如果只有一种配件,且每次入库的差异都一样,就比较好查。但现实中,配件品种繁多、每次入库差异都在变化,要想查清楚难度就非常大。

(五)历次用过的计划价格同时存档,以备后期分析使用

调整计划价格时,将以前使用过的价格同步存档,便于以后年度分析同期管理、消耗水平时使用。

如摩托车生产企业,每月有一定的工废件,及市场三包件,因配件种类繁多,价格变化快,可为用现行消耗数量套用以前年度价格来分析消耗的变化,制订考核标准。

(六)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要考虑调整计划价形成的存货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数据。

篇4

    【关键词】公路滑坡 水防治

    1 前言

    我省国道109线日月山、像皮山等路段由于沿线的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尤其在一些不良地质地段,由于对坡体稳定认识不足,大量开挖和填筑土石方以及施工方法等原因,破坏了坡体的稳定,造成了滑坡的产生和发展。而滑坡的产生与水极为密切,在滑坡整治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案排泄地表水、疏导地下水,改变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减少下滑力,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是防治公路滑坡有效的措施之一。

    2 水在滑坡产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组成斜坡的土石体性质和结构,但外界条件因素如水的作用、地震、人为因素等的作用不能忽视,它们是滑坡产生的诱发因素,它们的作用可改变斜坡土石体的性质、强度、结构和状态,有时还可改变斜面坡的外形,其结果是引起斜坡的变形和破坏。

    2.1滑坡的产生和发育过程

    滑坡的产生和发育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动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

    2.1.1蠕动变形阶段

    斜坡在发生滑动之前通常是稳定的,在水的作用下,可以使斜坡土石体强度逐渐降低,滑坡出口附近渗水混浊,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2.1.2滑动破坏阶段

    滑坡在整体往下滑动的时候,滑坡滑动过程中滑动面附近湿度增大,加之重复剪切,土石体结构进一步降低,促使滑坡加速滑动,水在此过程中起了剂的作用。

    2.1.3渐趋稳定阶段

    滑坡停止后,形成特殊的滑坡地形,在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都相继发生了变化,地层的整体性已被破坏,岩石变得松散破碎,透水性增强,含水量增高。滑坡前缘无水渗出或流出清晰的泉水时,表明滑坡已基本趋于稳定。

    2.2水的作用

    从地层岩性分析,碎石类土不易产生滑坡,粘性土在受水作用后易产生滑坡,基岩中页岩、泥岩、千枚岩、泥灰岩、云母片岩易风化及遇水软化,易产生滑坡。不同性质的土石体对水的作用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如岩浆岩、沉积岩中的砾岩和砂岩,以及变质岩中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几乎与水不起作用,是抗水的物质,它们在水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不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由这些岩石组成的斜坡稳定性与水的关系并不密切。而各种页岩、泥岩和地表覆盖层都是亲水的,由亲水性物质组成的斜坡在雨季或浸水后塑性增大,抗剪强度显着降低,极易产生滑坡。各种松散无联结的砂性土层容易被潜蚀,在地下动水压力的作用下,结构和强度不断变化,斜坡的稳定性逐渐降低。滑坡的产生与水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水的作用包括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2.2.1降雨的影响

    实践证明,滑坡多集中在降雨量多的年份发生,而且很多滑坡是在雨季发生的,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因为降雨尤其是长期的绵绵细雨使斜坡土石逐渐饱和,甚至在隔水层上形成暂时的含水层,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斜坡土石体的容重和降低了土石体的内聚力,另一方面还产生了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使斜坡的稳定性急剧降低而产生滑坡。

    2.2.2地表水的影响

    地表水下渗增加了斜坡土体的含水量,使土达到塑性状态,降低了土体的稳定性。当水渗入隔水层时使层面间摩擦力和内聚力降低,造成斜面坡失稳而下滑。地表水系中水流不断冲刷和切割岸坡,使岸坡增高变陡,有时水流的冲蚀淘空岸坡的完整岩层,暴露出斜坡内部的软弱面,河水水位的上升下降引起与地下水补给关系的变化,在斜坡内形成很大的动水压力,所有这些作用都造成斜坡稳定性降低,有利于滑坡的产生。

    2.2.3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浸湿斜坡,使土石体的容重增加,浸湿范围加大,浸湿程度加剧,就显着地降低了土石体的抗剪强度,地下水位的升降,还会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与静水压力,地下水还能溶解土石体中易溶物质,使组成斜坡的土石体成份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滑坡的产生。

    3 滑坡水的防治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滑坡的产生与水的关系密切,设置排水系统,消除水的危害,是整治滑坡的可靠措施。整治设计中,应明确以治水为本,支挡为辅,从“水”字上下功夫,采用疏、截、排等综合措施以引开地表水,降低地下水,提高土体强度。排水措施分为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两大类。

    3.1地表排水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拦截滑坡地段以外的地表水,不使水流入滑坡区内,并尽快排除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引导地表水在滑坡体外的稳定山坡处排走。滑体以外的地表水,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滑体以内的地表水以防渗,尽快汇集和引出为原则。滑体外,设置一条或多条环形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不使流入滑坡范围之内。滑体内,充分利用自然沟谷,布置成树枝状排水系统;滑体内的湿地用泉水出露之处,修建渗沟及明沟等引水工程,以减少对滑坡的供水。

    3.2地下排水

    地下水是斜坡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斜坡土层(岩体)中埋藏有地下水,流入边坡变形区,产生了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为减弱这种压力的作用,确保边坡稳定,可采用地下排水的方法,由于滑体内地下含水带厚薄、分布、补给条件和当地的地质条件的差异,故有截、排、疏和降低地下水位等办法。一般在获得较准确而足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之后。并做了详尽分析,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这样才能达到计划目的。当查明补给滑动体的地下水确是以滑坡的上方或一侧补给为主时,才修建截断地下水的工程,它要求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随地下水的含水层数、埋藏深度和土质密实程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构筑物,如盲沟、盲洞等。

    4结语

    对于滑坡尤其是大型滑坡,试图通过桩、锚索、支挡结构等纯力学的方法去阻止其变形、运动和破坏往往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通过对水等的防治措施,改变滑坡内在的物理力学性质,顺其自然,以柔克刚,实践证明,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可以为大众所接受,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应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最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 城市规划,2011(02).

[2]范先明.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3]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促机制[J].宁波经济丛刊,2009(01).

篇6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201700)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弊病,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笔者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数控铣床加工”课程展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旨在以真实的产品为教学载体,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数控铣床加工;实施过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99-03

在上海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数控专业从2006年开始,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学习领域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2010年,数控专业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和实践。

笔者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在“数控铣床加工”课堂教学中,尝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典型的、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整合,融为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职业角色”的情境,符合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导人情境,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总结任务。整个过程,遵循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也就是遵循数控技术人员从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到零件检测的工作过程。现以笔者2012年参加上海市中职校第六届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例展开论述。

导人情境,明确任务 “数控铣床机床实训项目3: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接到学校某校企合作公司型号为EDS-210A的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的订单。(接单的半成品尺寸为64x50xl0)具体零件图如图1所示,请同学们制定工艺,完成零件的单件加工和批量生产。”这样,在此阶段明确任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工作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

分析任务在分析任务阶段,教师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学校所在区域的数控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结合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刀具半径补偿在数控铣床轮廓加工中的作用。(2)技能目标:能熟练利用刀具半径补偿控制零件内、外轮廓尺寸精度;能利用百分表测量加工深度:能修改程序控制深度方向尺寸精度。(3)情感目标:培养质量意识,体会数控加工中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结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如何修改刀补来控制尺寸精度”的flash动画和“利用百分表测量深度”的视频等学习资源,保证学生能顺利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实施任务阶段,学生分组制定工艺,编制并校验程序,进入零件单件加工阶段。教师巡回指导,对操作中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必要时现场演示,并注意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炼有效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操作规范和安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评价任务在评价任务阶段,将企业用于质量检验的《QCI程表》(如表1所示)引入教学中,学生担任质检员,组内互相检测。教师巡视、抽检,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作过程自评表》(如表2所示)反思自己的工作过程是否做到了规范操作和安全操作,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总结任务各学生小组对零件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分享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并对生产加工的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做适当拓展,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选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载体,按照产品的加工过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战状态下,对学生展开知识和技能训练在“数控铣床加工”这门课程中,笔者结合上海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数控铣工中级工(四级)的要求、区域数控企业的用工需求调研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共选用了7个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形成了涵盖数控铣床中级工(四级)水平的,难度呈现螺旋上升的产品加工案例集。例如,铝制上套(WN-TXG-A-06)的数控铣削加工、铸铁真空泵中壁的数控铣削加工、EDS-210A壳体下端盖的数控铣削加工等。为了解决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不影响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有些零件的尺寸精度进行了项目设计,以便能让学生在实战状态下,更好地掌握技能、理解知识。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编写校本讲义、准备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数控教研组的教师尝试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梳理校企合作的资料和经验,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成加工案例,按照产品加工流程重构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讲义《数控铣床加工案例集》和配套教学资源库(操作视频、PPT、电子教案、学生实训手册等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改变传统评价方法,积极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结果性、过程性评价并重将企业用于质量控制的《QC工程表》作为检验学生操作结果的评价方式,让制造类企业注重质量的企业文化深入学生心中。用《工作过程自评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和工作纪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化教室的配合使用,相得益彰上课的场所选在学校数控实训中心数控铣床加工区域,旁边配有交互式智能电子平板的一体化教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提供了条件。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教学中取得很令人满意的成效。

搭建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校企合作趋势良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从产品案例的选择、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到引入企业质量评价方式的过程,始终存在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合作。企业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也对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寄予较高的希望,使校企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两年来,数控铣床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一直超过市平均通过率20个百分点左右。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有较大提升,实习期间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双师型”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既能实际操作,又能理论讲授,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很多,这也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工程师交流研讨的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

篇7

一、工序计划成本管理的内涵

计划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影响因素的的细化分析,测算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成本,运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揭示形成差异的原因,并努力寻找调整差异的方法,着力于成本改善,确保实际成本都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和消耗。实施对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衡量,并运用计划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工序计划成本控制为适应精细管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经理层的目标责任成本和作业层工序计划成本的确定改变以往以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推行以工序为控制点,进一步细化成本构成,确定工序计划成本,然后进行成本核算;施工企业工序计划成本的测定,主要由预算人员或造价人员牵头,结合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员和统计人员,对照国家、地方和行业定额、标准,以工序为对象,按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量水平测算,达到先进水平的按实际水平确定工序标准成本,低于平均水平按平均水平确定工序计划成本,按这种方法制定出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指标,通过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控制和事后的实际成本核算与目标计划成本比较分析控制,把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项目成本的各种消耗控制在事先预测的成本指标之内,从而确保降低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目标利润。工序计划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起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实际上,工序计划成本控制是作业班组负责各类消耗量的控制,项目经理层和企业层负责各种价格和费用计划的控制。

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开源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同时必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必须从下几方面的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是开源阶段.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一直分解到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照工序计划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底,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客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2、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和目标责任成本分解工作,然后按照工序计划成本制定方法制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这样的目标计划成本反映了施工企业先进水平, 用这种标准来进行事中的目标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过程中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合均衡性的相互关系,它是工程施工作业的基本组合方式,是作为计算分析和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使建设工程能够最经济地得以实施,从而避免重复施工、突击施工。

(2)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计划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项目责任成本是对项目实施总量控制的依据,由项目管理经费和工程直接成本两部分组成。项目一开始,应由公司成本管理部门,根据投标报价中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该目标成本是预测的,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为了更加切合项目实际,项目部要在预测的事前的目标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工程特点,掌握现场施工单位情况,

结合项目经理部的管理水平确定其目标责任成本,目标责任成本不能突破投标报价中成本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做好事中的目标成本计划。

3、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是事中目标成本控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 就是要从影响成本的因素着手,制定相应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技术措施。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技术措施和不同施工工艺组织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的工期,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复杂程度、现场情况、设备供应情况和人员供应情况,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相互对照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2)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推行工序计划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按工序计划成本进行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动态地对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及时做好签证和索赔工作并进行成本分析,同时调整目标计划成本。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实现。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 高职实训课程 室内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实训课程教学的研究意义

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常规实训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出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和实训步骤,讲解实训的原理,演示实训过程。学生看清楚后,记在笔记本上。学生只要按老师所讲的、所做的步骤自己动手就能完成实训内容。这种情况相当于是教师“手把手”教会了学生。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综合实训教学,是对多门功课的综合应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的需要来制定方案,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实训按照工作过程来强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多门课程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实训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课程中,并以“室内外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实施为例进行说明。以室内效果图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中心,介绍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思路,通过对本门课程进行整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并以整套室内设计效果图为载体,进行情境教学单元实施步骤展示,形成具有岗位职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实践能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在高职教学中的推广运用有所推动。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和课程分析,明确课程定位;接着根据课程定位和现场需求,确定主要就业岗位,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确定课程标准及任务要求,并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单元设计。

(一)课程定位

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限选集中实践课程,课程以实用案例为主线,基于实际应用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室内设计的流程,并且使用3dsmax制作效果图的能力。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是全面地了解室内设计的流程;巩固学习制作效果图的方法;熟练掌握3DS MAX和VRAY各种工具的应用;掌握对材料、造价及工艺进行分析。

(二)典型任务分析

本实训课程的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实训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目前人才市场对室内装修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了解整个室内设计的流程,掌握对材料、造价及工艺进行分析以及3dsmax效果图制作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三)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对应的岗位行动领域可以根据施工的流程作业,划分为三大类模块,即:现场测量确定方案、施工图和效果图设计和材料工艺及预算报价。接着我们根据已知的行动领域对应的转化为三类学习领域,即:现场测量确定方案、施工图和效果图设计和材料工艺及预算报价。

(四)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是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本研究以室内设计中所涉及的具体施工对象为载体,将“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分解为“客厅设计”“卧室设计”“厨房设计”和“卫生间设计”四个学习情境模块。

(五)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形成方式最终课程成绩为五级制,由各项目评价分值的平均分构成。具体来说,我们以客厅设计项目为例:考核学生合作进行实地测量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0%;考核学生构建设计方案并采用CAD表达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5%;考核学生实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60%;考核学生文字表述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5%。其他项目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篇9

[关键词]公路工程;计量支付;造价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72

1 工程概况

唐山市境内某公路互通立交项目主线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千米/小时、被交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匝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千米/小时。主线路基宽26米、被交道路基宽85米、单向单车道匝道采用85米路基断面、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采用155米路基断面。

2 计量前期工作

证明质量达标的相关资料是计量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除此之外,还有公路工程的清单、设计图纸、合同中的计量条款和技术规范、测量的数据以及计量的补充协议等,都是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计量工作的内容量大、步骤多且项目烦琐,尤其到了完工的时候,还要与支付工作进行协调,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精力。要使计量工作能有序而顺利进行,就需对其前期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21 精确进行工程量复核

业主与承包商要对合同的明文细节充分达到统一,以免日后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根据合同规定,所要完成的计量和支付,是要达到合同中所规定的已经完成了的工程数量。同时,要按照承包商规定的计量方法,以及监理工程师规定的尺寸和断面计量,并通过检验审核,达到合同中规定的标准,经相关检测人员和监督人签字,才可进行计量工作。

22 严格建立计量台账

建立完整的工程计量台账,这里可用到清单计量支付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对计量数据进行记录,编制成台账。台账的格式可借鉴工程量的清单复核表的格式,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改变,要保证台账内容详细准确。清晰的计量台账不仅能方便计量工作的管理,还能防止重计、漏计现象。另外,还可按某些比例或部位计量的工程来反映工程进度。由承包商建立的台账需经过项目总负责人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每项完成和未完成的工程量都需经济的评价,并将资料记录下来进行归档。

23 严格计量软件选择与修订

以往的计量软件只能对计量数据进行整体的控制,而不能进行细节的控制,功能还不够完善。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以及计量管理的需求,对计量软件的选择需严格进行。为了简化计量工作,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可以运用分项核算计量支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以工程的清单为主线,以分部分项为基本单元,巧妙地将清单和分项结合在一起,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中的WBS工作分解、工程量核算、变更增补、计量支付、额外费用支付、材料、索赔、结算等功能。可以支持高速、一级公路、新建、续建、大中修、养护、绿化、房建、乡村路、战备交通、市政路网等项目。这为计量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中期计量程序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计量工作就可以顺利地开展了。此时,计量工程师需按照计量管理程序的每个步骤来进行计量工作,不能图简单,走捷径。在计量工作中丝毫的错误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在中期计量程序上进行严格控制。

31 计量程序管理

公路工程计量履行承包人申报、驻地办复核、总监办审核、业主审批的逐级把关、签认程序。业主对承包人、驻地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的计量结果有否决权。对计量中存在问题的工程量有权更改。

计量程序需要测量和收集很多相关数据,因此一定要确保其准确性。又因为计量工作必须及时与工程进度跟进,又要求有一定的及时性,这不免产生了计量工作严肃性与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合理的计量程序,是缓解这种矛盾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将计量和支付两方面工作分开,计量工作优先,之后再进行支付表的上报。其次,要简化计量工作的签审流程,将内容整合化,并加大签审责任。最后,业主要抓好清单核算的工作,从总体上来控制计量工作,同时加大计量审查工作的奖罚力度。

32 计量软件应用

选用好计量软件后,就需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练运用计量支付管理软件,能够让计量工作及时准确、简单便捷地进行,从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在需要用到软件进行操作的步骤和地方,计量人员就必须按照要求,通过软件来进行相关的计量操作,绝不能为了省事而采取随意式的人工计量方法,这是对计量工作的不重视,更是对本分工作的不负责。同时,还要形成流畅化的线条管理模式,以便对计量软件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及时的改进。该工程选用的软件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计量、支付、变更、结算等大量、烦杂的计算问题,为计量支付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

33 工程变更计量

由于工程项目难免会有突发状况,随着工程施工的深入,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变更工程。因此,在合同条款及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指令后,就需立即建立变更计量的台账,对变更的项目进行及时的方案论证和审批。由于变更项目较紧急,且数量较大,因此适宜采用流水账式的计量方式,对计量台账以及其他程序的清单,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

4 工程支付与造价管理

对符合本公路工程支付条件的工程项目,严格按合同条件、监理规范及工程支付程序,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支付方法,对工程的前期支付、中期支付和最终支付的所有支付项目,由承包人提交有关计量报表和支付申请,经各级监理部门审查、签认、扣除应扣款项后,签发支付证书并由业主审批支付。

这里重点论述最终支付管理。最终支付,就意味着工程接近竣工。通过最终支付,将整个工程项目的费用支付工作进行全面的整理,并完成支付。支付工作直接涉及合作双方的利益,容易引起纠纷,因此为了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都能达到各自的满意程度,则需进行以下几个程序。

41 依“范本”、合同通用条款,承包人提交最终支付申请

承包人完成以下工作后,具备提交最终支付申请条件(即最终财务报告及结算清单),即:①全部遗留或缺陷工程均已完成且达到合同规范要求,获得监理工程师签发的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②有关合同各方遗留事宜均已与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协商达成基本一致,并按合同办理有关手续;③竣工图纸及有关竣工资料已按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得到监理工程师确认;④对合同期所有支付款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所需支付凭证进行了必要补充与完善。

42 承包人最终支付申请组成文件依据

①正文(申请最终支付证书总说明)。②最终结算清单。③最终结算证明文件等及时申报。

43 监理工程师审定承包人提交的最终支付申请内容

①逐项审核修订承包人的系列结算清单。②逐项申验相应的系列证明资料。③确认所有的计量与支付均符合合同要求等已审定。

44 支付证书的确认

业主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最终支付证书时,对最终支付证书确认无误后方能签认,使最终支付证书生效。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依最终支付证书对承包人付款或扣款。

5 结 论

在计量支付与造价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按照图纸、工程量清单、建立的台账、选用的计量软件以及合理的程序,来规范计量管理工作。同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项目的投资,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时思利浅谈公路工程项目中的计量与支付工作分析[J].才智,2013(20).

[2]华素平浅谈公路工程项目计量支付控制要点[J].华章,2011(20).

[3]谢大伟,杨才金浅谈公路工程计量管理[J].科技资讯,2010(9).

篇10

[关键词] 花卉园艺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出发,在课程建设专家的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课内涵发展出现了可喜变化。

花卉园艺技术课程是我院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定位是面向花卉园艺技术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花卉生产贸易、花艺环境设计和花卉装饰应用等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花卉分类识别技能、花卉生理分析技能、栽培环境调控技能、花卉高效栽培技能、花卉流通营销技能和花艺环境设计施工技能,这也是现代花卉园艺发展对高技能园艺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实践专家分析论证,我院对原来花卉栽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抛弃了教学上不符合高技能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制定能够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花卉园艺技术课程标准,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2009年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第八届网络课程比赛一等奖,环保型水培组合智能栽培系统项目荣获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高专大学生挑战标比赛特等奖,卡莱芙水培植物推广与应用项目获杭州经济开发区组织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比赛铜奖。下面是我院花卉园艺技术课程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在实践专家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

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我院《花卉园艺技术》课程组通过对现代园艺企业的深入调研,对园艺技术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课程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而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细分工作任务,并对各项目工作任务进行解构与重构,选择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行动完整性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归纳出学习情境。具体操作为:

1.充分参考国家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基于完整的职业行动和岗位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设计的遵循了课程开发一般原则,主要根据花卉生产、营销和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组合成工作情境,按照完成各项目工作任务应经过的工作过程设定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参考劳动部花卉园艺师和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在某一特定职业岗位上,实施工作过程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及职业技能。

通过深入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杭州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杭州嘉泰园艺有限公司等代表性企业的调研,对企业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课程设计论证,对传统的花卉栽培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更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将课程名称更改为花卉园艺技术。该课程教学内容不是根据相关知识的相互关系和衔接进行组合的,而是通过对花卉园艺职业岗位工作要求进行分析,选出55项工作任务,在此基础通过解构与重构,选择出其15项具备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进行整合,形成花卉生产、花卉营销和花卉应用三个教学情境。学习情境之间体现出综合性和难度的递进,以三个学习情境为载体,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学和做中逐渐形成对花卉园艺技术的认知和系统化知识及技能的培养。

2.以真实项目驱动课程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围绕花卉园艺职业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直接面向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依照完成各个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中采用的学习项目都是来源于实际工作,日常教学都能对接真实工作项目。尤其2009年开始,本课程依托校内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开辟的“创业就业训练营”建立四个社会化教学平台,即杭州卡莱芙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学生注册)、园艺超市、植物快繁工作室和水培花卉示范园,学校提供、创设和专业相关的岗位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能够全面实践花卉园艺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更能使学生由知道怎样做(经验性)转入怎样做得更好(策略性),使同学们由入门新手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准职业人,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优化课内的同时,强化课外空间的拓展,结合课程学习特点,探求出一条以课业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将课业的概念界定如下:“所谓课业,即针对某一实践内容,在教师或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个体或小组完成的符合相应规范,包括课题、时间、地点、活动过程及反思(体会、收获、建议、意见、困惑等)、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评价的实践性作业”。它与传统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师生共同注重探究结果的过程和反思――即思维的提升。将“为结果而学习”转变为“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项目+主题”叠加式实践性课业教学体现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并相互推进的发展目标,即在教学中注重方法探索。以项目课业贯穿教学过程,通过引进社会项目推动教学发展,师生围绕项目展开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社会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促使更多更精的项目再引入教学,形成了教学实践、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者循环共进、相辅相承的健康教学链。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花卉园艺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多运用黑板、挂图、模型、实物等少数教学媒体传授知识,这样容易导致课堂呆板,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率低。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它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严谨精练的板书板图、高超风趣的语言表达艺术、独特严密的思维方式和带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积极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其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动画生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等等。特别针对花卉园艺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等特点,多媒体教学能够在更好的满足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更多地加强实践性指导,更具体地引入实例分析,更广泛地拓展实际应用。但多媒体教学对项目化课程而言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对于生产性或工程项目教学现场比较适宜采用面授方式,用多媒体课件反而没有比用板书来的直观、方便和情感交流。所以,对花卉园艺技术课程进行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显得十分必要。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特别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给学生足够多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进行案例导入,通过情境分析提取对应的教学项目,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布置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全过程实践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并经过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提炼成果及总结汇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驾驭好教学过程。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因为对学生来说,完成项目或任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迫使学生全过程参与,并要及时寻找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问题探究、团队合作、成果展示及社会服务,培育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毅力,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心理素质的提高。

2.建立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

21世纪我国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的建立完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觉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建立花卉园艺技术网络课程和教师博客,相关课程教学资料能够及时上网,使其资源共享,促进了花卉园艺技术课程的交流和改革。通过网络,师生可以进行在线互相讨论,经过讨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实现目的,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网络课程的建立,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成就感,还有助于推进课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开放,提高知名度。

三、建立具有职教特点的评价体系,彰显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花卉园艺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求知、学技、发展、创业”为导向,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结合本专业设立的学生技能达标标准,采用了“课证融合”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劳动部花卉园艺师和花艺环境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同时借鉴了花卉园艺部分工种的行业标准,使得课程内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花卉园艺技术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需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有专业素质技能证书和专业基础技能证书,专业特长生还可根据自已的爱好选择专业发展证书,为学生走向岗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