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防洪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防洪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防洪应急预案

篇1

连日来,四川省川西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造成多地受灾严重,西南油气田的川西气田也受到严重影响。西南油气田正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首位,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全力组织抗洪救灾工作,落实防洪防汛工作责任和各项措施,确保油气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同时推动地方抗洪救灾。

金陵石化组织编排防洪防汛应急预案,提前对区域内污水、雨水系统仔细排查,确保水路的畅通。公司防汛应急人员、应急队伍做好重要监护点的值班工 作,暴雨时及时将现场水势、水位、水情汇报到防汛办公室,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各个运行部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封堵点,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开展抢 险工作。

7月7日,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石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关闭全厂所有临时电源,并成立临时抢险小组。该厂出动8台消防车40 名消防队员,利用专用绳索成功救出7名被困人员。在渍水严重的聚丙烯装置电解氢配电间、新球罐渍水操作室、1号焦化装置等区域,抓紧排水,抢修恢复UPS 电源和中断的网络。增开2台一氧化碳锅炉,供应蒸汽,防止浸泡水中的外供蒸汽线因故障导致全厂非计划停工。为确保工厂后路畅通,武汉石化还协调湖北石油大 庄油库、华中销售等单位,抓紧恢复外送油品的管线,保证油品出厂,加快聚丙烯产品送库,确保生产后路畅通。

油武汉分公司在暴雨袭来时,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了约30人的抢险队,调动叉车、编织袋、铁锹、沙土、潜水泵等 物资投入防汛排涝战斗,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调合厂房、灌装厂房、成品仓库、泵房、配电中心等堵好防水沙袋,防止室内进水。迅速安装临时潜水泵对配电中 心室内进行排水,严防死守,确保配电设施等的安全。

安庆石化启动应急预案。社区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冒雨对水上漂浮物进行清理,拆除华亭大沟阻碍排水的一些设施。公用工程部组织人员奋战在暴雨中, 启动了排江泵,满负荷抽水。同时,全力做好排污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水污染事件发生。消防大队组织多辆消防车,对原油灌区配电室、炼油空压站、生活区低洼 地段等地进行紧急抽水,防止内涝,保生产生活正常。为了防止雨煤场受冲击,含煤污水流入周边居民区,运输部提前做好煤堆整理和必要的码沙包、筑隔栏等 工作,防止煤堆塌方,避免因暴雨将积煤冲至周边村庄。

国务院派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一届监事会进驻

[石化新闻中心] 7月4日,国务院派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一届监事会进驻。傅成玉董事长主持召开见面会,欢迎由刘怡主席率领的新一届监事会成员,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新一届监事会的工作,主动接受监事会监督。

集团公司领导王天普、张耀仓、李春光、王志刚、蔡希有、曹耀峰、戴厚良、徐槟、刘运出席见面会。

傅成玉向监事会简要介绍了公司历史沿革以及当前公司改革发展情况,并对总部机关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配合监事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刘怡说,新一届监事会进驻后将努力学习,以监督企业领导班子履职行为为重心,以监督财务运行为手段,在前一届监事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好本届工作,并将加强与企业内控、监督部门的联系,通过强有力的内外合作完成好监事会的各项监督任务。

又讯 6月27日,集团公司领导与国务院派驻集团公司上届监事会座谈,傅成玉对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和监事会在中国石化期间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季晓南对中国石化近 4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石化在工作上的各项配合给予中肯评价,并对中国石化今后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

篇2

回想起这一场景,国家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副主任(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倪伟新仍感到当年的这一决策惊心动魄。如果不及时分洪,当时的淮河干流支流都将面临巨大洪峰的压力,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等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给防洪救灾带来巨大的隐患。而何时分洪,也考验着水利战线上的每一位决策者,时机过早或者过晚同样会给财产和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统计,2007年淮河大水紧急转移人口80多万人,行蓄洪区运用紧急转移10305人,无一伤亡;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堤防无一处决口:流域大小水库无一垮坝。而在1991年淮河大水中,转移人口数百万,死亡572人。特别是淮河干堤处处险情,严防死守,惊心动魄;堤内洪水滔滔,堤外一片。洪涝导致铁路、公路等多条交通干线几度中断,数千家工厂、企业停产、半停产。与2003年大水相比,则更为可喜:洪水淹没面积减少了19%,因灾转移人数减少了61%,工程出现险情减少了65%,抗洪防守人数减少了81%。

倪伟新表示,2007年淮河防洪救灾的成功离不开负责人及时的决策,也离不开这些年来防洪救灾中各项应急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典型的人脑智慧和电脑智慧的结合。

通过远程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决定如此重要的防洪救灾事宜,在水利事业上已很常见。一方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作为国家“金水工程”骨干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可以在30分钟内汇集全国各地的水情信息,为防洪救灾提供宝贵的时间保障;另一方面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决策过程在异地即可以完成,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又提高了防汛抗旱的效率。

淮河流域只是信息化技术发挥防洪救灾“智慧”作用的一个案例。在当前水利防汛抗旱救灾重要工程中,信息化的作用相比之前得到全面提升。“像在长江三峡工程,在汛期没到来之前,主要功能是发电,而当进入汛期水位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三峡工程的防汛指挥权将从有关部门转移到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办,这是当前水利应急制度的一种完善。在其他如葛洲坝工程、黄河小浪底枢纽、南水北调工程、太湖流域等等著名工程和流域、灌区中,信息化作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灌区调度实现了从过去的流域局部调度管理向今天全流域调度的转变,水资源监测也可以按质按量来进行,实现按需安排供给等等。”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O级地震,第一时间内。水利部长陈雷就向水利部门下达了应急抢险救灾指令。灾情发生后,相关技术人员就主动和水利部信息中心取得联系,在水利部水利共享平台所建立的水利普查一张图的基础上,快速制作了灾区水利抢险救灾的专题图并加载到共享平台中,供相关部门共享使用。

在全国各地的水利信息共享平台上,针对突发灾害也开展了一些应急信息化应用,比如GIS在防汛抗旱方面的应用也是很早就开始了。GIS结合水利传感器网络,可以让监测更及时更准确,GIS结合水利专业模型,可以提升预警能力,很多应急预案和灾情评估都离不开GIS技术,它可以全面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据记者从水利部信息中心了解到,防洪救灾离不开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数据分析,在这些过程中,已经有很多项目开始应用上了物联网技术。

以太湖蓝藻引发的水“危机”信息化治理为例。通过布置水质传感器、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监控设备,无锡水利局在重点的水域和蓝藻爆发的高危地区布置了传感器。可以实时动态的感知蓝藻的爆发,一旦爆发则对情况进行三级预警,从绿色、橙色、到红色都有处理预案。第二步把预案放入了决策处理系统,系统通过对三级预警的判断,实时调度车。船、人、藻水分离站。资源化利用基地等资源进行处理。第三步把所有的过程信息都通过数据处理中间件系统存入了数据仓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优化已有的处理预案并自动更新。通过上述三步方法实现了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处理。

篇3

认真学习贯彻、总理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范围内石油天然气(包含煤气)、液化气钢瓶、危险化学品等各种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进行一次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排查隐患,彻底解决问题;深入自查自纠,全面堵塞漏洞,全方位夯实各项安全生产基础,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排查整治重点

(一)查规划、选址和设计及总平面布置等情况。

1.查管道规划建设和选址是否符合城乡规划,与各类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防洪、道路交通以及地下管线、地下轨道交通等各类地下空间和设施相衔接;建设规划总体布局和选址是否符合相关城市规划规范、工程设计规范、安全规程等技术标准要求和遵循安全合理原则,考虑地形、地貌、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合理规划并布局。

2.查线路选择是否满足《输油管道设计规范》等中对避开地震、山洪及地质灾害区域的规定,确需穿越地震活动断层等区域的,是否采取了工程防灾措施。

3.查油气、危险化学品输送等管道是否与居民区、工厂、学校、医院、商场、车站等人口密集区以及建(构)筑物、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市政公用地下管线及设施、军事设施、电力设施、其他强腐蚀性管道及设施等有安全保护距离,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强制性要求。

4.查是否存在光气、氯气等剧毒气体和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危险化学品管道穿(跨)越公共区域的情况。

5.查是否存在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与市政公用管线、民用管线交叉的情况,以及民用管线封闭空间内是否存在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

6.查是否有情况不明或改变线路但风险不明的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

7.查新建、改建、扩建的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是否符合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

8.查敷设在河、湖泊或者其他环境敏感区域的油气管道,是否采取了提高管道压力设计等级、增加防护套管等措施。

9.查油气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是否配备了压力、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设置了泄漏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

10.查管道经过的封闭空间是否设立了泄漏报警检测设备等。

(二)查管线质量及完好情况。

1.查所有管线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要求,管道是否经过检验检测合格。

2.查地面管线是否存在腐蚀、破损、开裂、变形、老化和跑、冒、滴、漏现象。

3.查是否有故障下的安全保障设施和备用系统。

4.查是否有难以发现隐患的隐蔽工程。

5.查管线是否被违法占压,上方和沿线是否有违章搭建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构)筑物,占压情况是否上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是否得到处置等。

6.查管道上是否装有打孔盗油盗气阀门等破坏装置。

7.查管道是否按相关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三)查防雷、防静电和绝缘保护措施情况。

1.查工艺管网、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电气仪表系统是否按照《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等规范、规程和标准设计安装防雷、防静电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

2.查是否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要求对输油泵、加热炉、压缩机组等输油气生产设备、设施设置自动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测。

3.查是否按照《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规范》和《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等要求采取了有效的防腐绝缘与阴极保护措施等。

(四)查日常维护运行情况。

1.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巡护制度,对管道线路进行日常巡护,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并按照要求在管道沿线特定区域范围内建立维抢修队伍或配备专门人员,配备维抢修车辆、设备和机具,合理储备管道抢修物资,对管道线路进行经常维护,或自身能力不足的,通过协议方式委托相应有资质和能力的专业队伍进行管道的维抢修工作。

2.查管道是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置了明显标志,对发现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行为是否及时进行了处置。

3.查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管道是否及时进行了更新、改造或停止使用。

4.查是否制定了检维修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并认真落实检维修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制度,加强检维修过程可燃气体的监测。

5.查转产、停产、停用的管道是否档案完整并得到妥善处置,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监测,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6.查发现第三方涉及危害管道运行安全的活动、企业无法协调处置时,是否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要求及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报告,相关部门是否及时协调处理等。

(五)查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情况。

1.查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获得规划许可,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设计安装资质单位进行设计安装,是否依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原油、天然气管道有关规定办理了相关安全许可手续。

2.查是否对所有管道、线路按规定进行了安全预评价备案、竣工验收并达到合格后投入使用。

3.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职责是否明确,是否依法依规认真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对管道规划、项目核准、评价评估、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审查把关。

4.查是否建立了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设计、施工各类工程前与管道企业之间的沟通会商机制,是否建立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对管道、管网开展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跟踪督促整改,重大隐患实行了挂牌督办,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5.查企业是否进行了风险辨识,开展了安全风险评估,确定了管道安全风险等级等。

(六)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情况。

1.查企业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制定了管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做到应急预案符合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且简明易记易做,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有效衔接,定期组织演练。

2.查是否建立了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相关抢险设备、器材和设施,抢险作业时是否制定了具体方案,作业前是否采取了相应防范措施并对重点部位进行了监护。

3.查发生管道事故后有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设置了警戒,按照规定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积极组织有序疏散、撤离。

4.查发生事故后是否及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有序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有序、有效、安全处置。

(七)查安全基础管理情况。

1.查企业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2.查是否建立和实施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以及设备设施检查、维护、保养、检测检验等制度,及时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整改消除。

3.查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建立和落实了安全技术档案制度。

4.查对穿(跨)越公共区域的管道是否进行了普查并建立了档案。

5.查是否建成了统一、完整的管道分布图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

在全面、深入、细致排查的基础上,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对所有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建立整改档案,实行闭环管理,全面整改,并将查出的问题隐患及整改情况通报周边相关单位。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问题严重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对整改不了必须搬迁的,要立即搬迁,不能搬迁的,要立即依法予以关闭。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政府挂牌督办、跟踪整改销号,并逐级上报。

三、工作职责

根据《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市政府安委会《关于印发市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的紧急通知》等有关规定,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有关职责明确如下:

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校园内区内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有关单位和企业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建立联合检查、执法和整治的工作机制,组织排除管道的重大安全隐患。全面配合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按照有关部门业务指导和督查,切实抓好督促和落实。要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关于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加大管道安全防护距离和占压清理力度。对违法修建的危害管道安全的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要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要逐级上报进行拆除。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自查自纠(2014年1月15日—31日)

各单位要及时制定专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大力宣传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知识和有关安全法规标准,摸清企业和油气管线基本情况,认真开展专项排查整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各单位要立即开展全覆盖的自查自纠,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隐患排查整治第一责任。对自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建立台帐,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及时报告。各单位管网摸排情况要于1月30日上报区教体局校园安全科(附件1、2、3及专项排查整治情况总结)。因隐瞒问题或隐患整改不到位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将依法严肃查处。

(二)教体局安全检查(2月7日—17日)

区教体局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油气和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进行100%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区教体局专门成立专项排查整治领导小组(见附件4),统一协调指挥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各单位依照成立专项排查整治领导小组,认真部署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协调、解决管道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中的问题,切实推动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篇4

老百姓感受最深的“突发公共事件”,还是2003年的“非典”。 事后总结,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好发生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挑战总是比准备来得更早。从前以抓GDP增长为主、一切按计划运行的政府机构,必须尽快担当起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非典给了我们的政府一个新启示。

这以后,印度洋大海啸、波及30多国的SARS、禽流感、开县井喷、密云游园踩踏事件、阜阳劣质奶粉、包头空难、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吉化爆炸、哈尔滨水源污染停水…… 这种“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更加频繁地进入当下的社会生活。

人类步入“风险社会”

按照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说法,目前全世界处于现代化后期的“风险社会”时期。当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社会就进入“高风险”时期,各类安全危机的爆发数量持续攀升,进入高发期。这里面有自然原因引发的灾害、灾难,也有人为原因、技术原因等引发的事故,还有自然与人为等共同作用引发的。

近年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突出,造成的损失惊人:2003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当年GDP的6%。这还不算各种间接损失。我们身边一个铜川11.28事故,160人失去了生命,不仅使一个国有大矿遭到严重破坏,近两年内无法恢复生产,而且彻底打乱了死者亲人和周边公众生活节奏,使人们的心理受到巨大冲击。

在自然灾害类方面,中国地貌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损失严重。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7以上,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再加上我国许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城市防洪防火排水等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也很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可以说,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城市发展历史欠账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社会灾害方面,目前中国有着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独特国情:经济体制放开后,大众压抑了几十年的小生产欲望如火山爆发,以其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成了“世界工厂”,私营中小企业汇成大海,发财冒险的计谋夜生日长。 但是人口素质较低,而在这个举国“唯物”的国度里,人们没有信仰压力,不费心感恩,既不敬畏生命、也不敬重自然,喧嚣浮躁的心态,使人变得粗疏草率实用,思想完全被一种裸的金钱地位利益观所垄断。

我国城市化率很快达43%,可城市数量的增加抵消不了流动人员的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与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贫富悬殊对立,高风险高回报刺激企业采取短期行为,使形形的社会灾害事件接踵而来。

还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生产事故等。更使政府头疼的是社会灾难,比如:执政中腐败不断滋生的压力,失业、无业者的就业压力,股市崩盘,银行坏账加大,致使挤兑变现和疯狂提现购物,金融危机、金融突发事件的压力,有产者施加各种利益相应诉求的政治压力,大量低价出口商品遭受反倾销的国际贸易摩擦涉外突发事件的压力,社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群体突发性事件等等。

而全方位对外开放,国际事件和恐怖袭击也极易迅速传递和扩散进来。更可怕的是由于各种情绪的积累,有时往往一个单体的突发事件危机处置不当,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发生连锁反应。假设松花江污染后哈尔滨全面停水一周以上,一旦发生重大工厂事故灾难、人们纷纷携款出城,再引发金融危机、哄抢市场,有个把心存不满的人在人口密集区爆炸破坏等大型恶性的刑事案件,那就不可想象了。

未雨绸缪应对突发事件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相继了政府和部门预案,针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由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组织预防、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信息公开、职责界定和善后工作。

为保证预案的实施,正在编制的“十一五”国家各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物资准备、监测预警等应急机制建立、法治的完善等方面全方位地搭建应急管理框架。届时将建成一个全国联网的、能应对国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国家的对外国防建设意义相同。为此,国家将不惜投入巨资,致力于全面提高各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实现各地区和各行业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比以往红头文件,相继出台的各级政府预案和规划都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贯彻“以人为本、公众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现代公共行政的最高原则。四川开县井喷,就是因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合理的处置预案,只想着保油井,井喷失控近18个小时才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造成了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酿成了一出震惊世界的人间悲剧。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人们: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灾难降临时,应对的出发点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必然和唯一的选择。

考验政府执政能力

教训还告诉人们,处理中国特色危机的关键,一在反应快速,二在资源整合。有了“上面一根针”,还要理顺“下面千条线”。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都在基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控制事态、抢险救援、战胜灾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各级各类预案,首先在管理层面上避免打乱仗、随意性、主观性、仓促上阵、临时应对的被动局面外,还要在平时面向社会基层经常开展预防、避险、减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公众增加灾前防御意识、灾时具备自救和互救以及灾后抗灾救灾的能力。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精明算计已将算盘打在政府救急措施上了。比如,有出海渔民为了降低成本,谎报出海触礁要求海事救援,救援机构将报案渔船拖回港湾,却发现渔船根本没有损坏。

笔者也参与处理过一起上市企业无力偿还金融机构基金,向政府求援的案例。企业说市场变化难料,已连续亏损快被摘牌了,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金融机构说因为无法变现企业抵押的生产线,到期还不了股民本息,恐怕会出现股民挤兑,危机事关社会公众利益,所以请求政府财政支持。本是借与贷双方的市场行为,理应各自承担市场风险,可真面临风险却让政府埋单,很难说双方没有把政府处理金融突发事件的职责做了他们的兜底。因为政府反正不能让股民闹事,害怕酿成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安定,所以借的敢借、贷的也敢贷,反正都不会破产。

篇5

一、总体研判

去年同期我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3人,受伤4人,事故主要类型为道路运输和建设施工,无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根据我县今年气候、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和相关行业领域风险研判的情况,2021年第二季度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分布为道路交通、房屋建筑、危险化学品、消防和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有限空间、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

二、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风险及防范措施建议

(一)道路交通方面

突出风险:一是公路货运量持续攀升,货运车辆肇事风险增大;二是节假日多出行量大,各种交通流交织叠加,安全风险突出;三是汛期影响不容忽视,雷电、大风、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防范措施建议:

一是交警部门要积极主动对接协调,结合交通、旅游、气象、住建、农业农村、高速营运中心以及教育等部门相关数据,针对汛期极端天气和节假日群众出行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等特点和实际,对汛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综合、全面分析研判,研究部署并组织实施具有针对性、切实有效的事故预防工作措施,切实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二是要紧盯重点源头,持续推进隐患“清零”,抓住“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车辆和重点路段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检查。三是紧盯季节特点,加强路面执法管控,管好城市郊区、陵园墓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做到在重要路口、关键卡点、事故多发路段有人管、有车巡,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四是要大力加强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增强主动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房屋建筑方面

突出风险:一是进入汛期,大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增多,洪水、滑坡、垮塌和泥石流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施工工地宿舍、工棚、围墙和仓库等重要点位,严重影响深基坑、起重机械、脚手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等危大工程安全操作,极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二是大风、降雨天气增多,易造成城市低洼地区、道路涵洞受淹,形成城市内涝,发生触电、坠井和树木倒伏伤人伤物等安全事故。三是城市公园和人员密集场所、商品房高空坠物和农村自建房以及城镇老旧危房年久失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四是进入夏季,城市用电、用水、用气进入高峰时段,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频发。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建设主管部门要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切实落实好各项有力的防汛避险措施,加强督促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严禁违法分包、转包、挂靠工程等行为,严防盲目抢赶进度的同时措施不到位的、降低安全生产投入等情况的发生;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落实情况,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及台账记录情况;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严禁操作人员无证上岗、假证上岗和超重吊装等违章作业,落实好扬尘防治等各项施工防护措施。二是加强施工现场用火用电制度落实,突出现场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施工材料堆放和使用及生活区域消防设施有效配备的安全管理。三是住建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管理和整治,定期对城镇危旧房和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公园、高层建筑外墙、涵洞(隧道)、广告牌及附属物进行安全检查,提前对大型户外广告、大树进行支撑固定,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督促物业加强居民安全教育,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高空坠物的危害,自查自纠,增强防范意识。四是建设主管部门全面排查治理城乡公用设施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确保城市供电、供水、供气设施设备安全运行。五是住建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加强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督促房屋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农村房屋使用安全。对确定为危房的,要实行动态监管,密切关注风险变化,防范倒塌事故发生;对不能继续使用的危房,要指导产权人或使用人及时停止使用,妥善安置相关群众,并采取划定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措施。

(三)危险化学品和油气勘探方面

突出风险:一是气温回升易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二是企业抓任务、赶进度、抢效益现象突出,频繁加班加点,员工容易疲劳作业,“三违”现象增加。三是危化经营点多面广,销售超标违禁产品或非法产品、超量储存和超范围储存等违规行为存在较大风险。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应急配合,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控,督导有关企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自查自纠,以防井喷和硫化氢中毒事故为重点,加强石油天然气开采作业及储运安全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及时更新完善应急预案和开展专项应急演练。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强化硫化氢、甲醇、乙炔等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气处置全链条安全管控,加大管线巡查频次,严格执行动火、受限空间、检维修、装卸等操作规程,防止违章作业引发事故。三是加强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查看危险化学品罐区是否落实防雷防静电、防火防爆、防汛、防高温措施;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是否齐全,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是否有效,是否依法依规经营甲醇、甲醇汽油、乙炔、丙烷等易燃液体和气体,各类液氮、液氮使用场所安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严禁无资质进行危险化学品运输和装卸管理。

(四)非煤矿山方面

突出风险:一是非煤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本质安全水平差,风险防控能力低下。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非法违法违规生产运输和建设行为可能反弹,高处坠落、边坡失稳、坍塌与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以及中毒风险加大。二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底子薄弱,安全投入严重不足,装备水平低,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差,违规行为较为普遍。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相关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督促指导非煤矿山企业对自身安全薄弱环节经常开展分析研判,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生产系统、工艺环节、作业岗位安全生产情况开展自查并建立隐患排查台账,落实隐患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牵头继续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非煤矿山,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完善长期停产停建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规范工作程序;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努力营造违法必究、查处必严的整治氛围,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五)烟花爆竹方面

突出风险:进入夏季,汛期高温、高湿、雷雨等恶劣天气增多,极易诱发各类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县应急管理局要周密部署汛期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方式方法,落实落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完善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企业员工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督查企业做好汛期防雷防静电防洪设施的检测维护和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高温停产制度。二是应急、公安、市场监管和环保等多部门联合,持续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并将冷光烟花、“钢丝棉烟花”和电子烟花一并纳入,坚决打击烟花爆竹企业非法违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行为,强化烟花爆竹经营许可管理,严厉打击异地经营、下店上宅、前店后宅、超量储存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城市建成区禁燃禁放禁售管控措施,强化节假日期间烟花爆竹燃放环节的安全管理,严防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六)消防方面

突出风险:一是夏季用火、用电、用气进入高峰期,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城市综合体、“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存在突出风险。特别是高层建筑、宾馆、饭店、娱乐场所、老旧小区、物流仓储企业、家庭作坊等场所人员密度大、火灾负荷大、经营业态多、空间复杂、动态隐患多,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二是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员转移带来消防安全新风险,农村入城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城市群租屋、拆迁安置小区、回迁房也是安全管理难点;存在消防通道被堵塞、占用、消防设施损坏和私拉乱接电线等突出问题;一些老旧高层建筑缺少排烟设施、耐火等级低,维护不到位。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新出现的旅居康养、医养结合等新模式不断出现,主体单位消防意识淡薄,有的存在违规设置问题;乡镇产业园、特色小镇等乡村新兴产业单位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火灾隐患点多面广。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安委会、龙台发展区、有关单位(部门)要突出城市综合体、易燃易爆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合一”、“多合一”等重点场所,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风险隐患的消防管理责任链条、监测预警机制和火灾防控体系,推动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各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重点排查辖区、行业领域内消防设施损坏、消防通道堵塞、违规用火用电、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私拉乱接充电等风险隐患。对于隐患排查中弄虚作假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单位,务必从严从重从快惩处,对于重大火灾隐患坚决挂牌一批、公告一批、曝光一批、处理一批。三是强化综合执法和部门联合管理,各行业监管部门要带头抓好新材料新业态的的风险预估预判,优化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县消防救援大队在依法治违行为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协调处置,逐步完善联合执法管理机制。四是有关乡镇(街道)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工业园、特色小镇和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并结合房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工作,加快城乡用电、用火用气安全升级,有效降低火灾风险。五是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各乡镇(街道)、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纳入主要行业领域职业培训内容,经常性开展消防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七)特种设备方面

突出风险:受汛期山洪、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及大风等影响,大型游乐设施易引发失稳、垮塌、电气线路损毁等事故;高温、高湿、多雨,盛装危化品压力容器、气瓶锅炉设备易受损发生易燃、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事故;露天作业起重机械、露天运行电梯等特种设备易发生失稳、故障;电梯机房温湿度增大,井道、地坑进水导致电梯故障频发,处理不当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由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展风险预测和评估,紧盯居民小区、商场超市、旅游景区、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针对锅炉、电梯、缆车、管道等在用特种设备,实地开展安全监察,查找薄弱环节,督促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多措并举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电梯安全使用常识进社区、安全管理知识进企业等活动,培养全民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形成自觉遵守、共同维护、广泛参与、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预防机制,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况开展应急演练,对确定采取特种设备停用措施的,要设置警示标志,对应当停用而因生产工艺等特殊原因不能停用的,应采取有效监护措施,防止因灾害引发特种设备事故,确保特种设备领域安全。

(八)人员密集场所

突出风险:随着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的来临,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流量明显增大,成为各类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车站、商场、影剧院、 KTV、网吧、寺庙、城市广场等场所人员密集,易发生拥挤、踩踏和火灾事故,安全生产压力增大。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督促辖区、行业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好隐患自查自改,重要场所部位建立“一场一档、一店一档、一楼一档”,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二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重点场所、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的安全检查,加大对电气线路、燃气管道、电梯、锅炉、游艺设施等特种设备与人员密集场所相关的场地、设施、设备巡视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抓好隐患排查,确保正常安全运行。

(九)工业企业方面

突出风险:高温、高湿、暴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引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防范措施:一是各乡镇(街道)安委会、龙台发展区管委会、县经科信局、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县国资金融局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超前部署,督促企业强化细化各项防汛工作措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二是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开展重点环节和部位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防雷接地检测,加强厂房周边排水沟、防洪渠的排查,加强原料堆场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严防堆料滑坡;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安装、维护和使用通风除尘系统,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技术措施;配备铝镁铜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储存防水防潮设施,确保厂房、氧气管道、煤气管道、煤气柜等接地设施、跨接线及避雷设施完好。三是各企业要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应急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及时掌握汛期天气变化,提前组织全体一线生产员工熟练掌握风险防范、避险逃生知识技能,做好防范应对。各工贸企业建立健全防汛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预案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防汛安全措施落实、应急物资充足、通讯保障畅通。

(十)有限空间方面

突出风险:高温、高湿、暴雨等极端气候造成城市污水管道、发酵池、垃圾站、冻库、储藏室、反应釜等有限空间内温度升高,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聚集和挥发程度随之升高,污水井、下水道内有毒气体浓度增高,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和沉积物浓度值增大,易引发窒息、中毒、燃爆和溺水等事故。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安委会、龙台发展区管委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经科信局等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审批制度,加大宣传培训和警示教育,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和科学施救知识,在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擅自进入及盲目施救;严格落实有限空间作业承发包管理规定,加强防暑降温措施落实,防止因职业性中暑或疲劳作业引发事故。二是督促相关企业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现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学习掌握有限空间作业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熟悉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及防范措施,确保作业安全,严防事故发生;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住建部门要组织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市政工程建设、燃气、电力、排水、环卫等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摸排掌握长期废弃或停用污水池的安全状况,深入排查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坑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各类底线有限空间安全隐患,确保安全运行。

(十一)森林防灭火方面

突出风险:第二季度,我县进入森林高火险期,加之清明烧香祭扫活动集中,农事用火突出,一些地方施工用火不安全,是诱发森林草原火灾的重要隐患,也是造成山火进城、进村、进工厂的突出问题,威胁文物古迹、寺庙等建筑安全,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适时禁火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严格管理。并充分利用坝坝会、广播、宣传车、LED屏、宣传标语、微信群等各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森林防灭火浓厚氛围,增强群众森林防灭火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二是各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火险等级、火险区域层层布防,精准管控,落实县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村、村包组、主包户、户包人、护林员包山,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保护管理单位要加强防火检查和巡山护林制度,紧盯国有林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加强对小孩、老人以及智力障碍等特殊人群的管控,努力从源头上截断火源,重点时段要严防死守,确保封住山、堵住车、管住人、看住火。三是积极推动森林防火指挥部常态化实体运行,建立完善例行会议、定期会商、预警响应、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完善专项应急预案,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分类保管,确保火情一旦发生能第一时间统筹调配,真正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十二)防汛抗旱方面

突出风险:全县有199个山洪危险区,146座中小型水库,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水务部门牵头开展全县水库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水利工程维修维护,做好水情监测预警和日常巡查,重点防范排水管道、河道淤塞。二是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对辖区内、行业领域内河流、水库、塘堰等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查,设置完善警示标志标牌、安全隔离带等设施,切实消除安全盲点死角,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建立整改台账,密切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三是按照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的要求,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补充、整理防汛物资,完善镇、村、社应急系统建设,确保遇有突况时调得出、用得上,同时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抢险队伍的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险情时拉得出、打得赢。

(十三)旅游方面

突出风险:汛期临近,强降雨天气增多,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进入多发期,利用清明、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出行增多,旅游安全问题处于易发高发期。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和涉旅部门牵头组织全面深入开展各A级旅游景区(点)、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等游客聚集的易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旅游基础设施等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严格按照隐患治理“五落实”要求,确保整改到位。不及时整治或组织不到位的,该关停就关停,该取消就取消,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景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督促强化气象预警联络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极端天气下景区危险地带撤人及禁入、缆车停驶、调整或停运等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认真做好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器材的储备、维护和保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十四)农业农村方面

突出风险:针对汛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农村交通事故、火灾、农机事故、渔业船舶事故、农药中毒、自建房坍塌等等安全隐患不断暴露,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点多面广。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各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要突出问题导向,紧盯农村沼气、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畜禽屠宰行及涉农企业、农村自建房和危化品领域开展全覆盖安全警示宣传和隐患整治。重点整治违法载人、酒后驾驶,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非法捕捞等问题。农村自建房要做好临边防护,规范脚手架搭设、模板支撑,施工作业人员佩戴齐基本防护用品。危险化学品要紧盯存放、使用、回收等重点环节,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加大宣传教育,突出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知识“进农村”工作,结合“5.12”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紧盯农村居民在用电用气、交通出行、用火防火、河塘水库、地窖、沼气池、深井等方面安全常识和作业技能宣传,普及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和防灾减灾及逃生基本知识;开展农村安全作业实操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安全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科学知识技能;以典型的事故案例,强化农机手等各类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加强警农联合执法,重点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超载驾驶、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脱检漏审、拼装改装机械、伪造变造证照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村民操作使用农业机械前要做好隐患排查,防止被机械拉伤、割伤等事故发生,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十五)电力方面

突出风险:第二季度,进入雷电、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频发期,极易对供电设备造成损害,易造成大面积停电或引发火灾事故,是电力安全的高风险期。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加强日常线路巡视检查,强化基础管理。由县经济科技信息化局牵头,国网供电公司具体负责提前组织部署迎峰度夏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详细制定防汛措施,明确责任目标,把防汛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二是抓好输电线路设备运行维护,加强隐患排查整改。国网供电公司认真分析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存在的问题,梳理薄弱环节,厘清主要风险,对发现存在的缺陷设备和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隐患及时治理,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安全宣传,开展好防灾应急演练。县经科信局牵头,国网供电公司、各乡镇(街道)安委会分工负责实施,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掌握电力安全生产动态,及时预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完善汛期电力应急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通过演练提高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做好汛期物资、救援队伍等应急准备;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确保电力领域汛期安全。

(十六)涉安方面

突出风险:一些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遗留问题、突出矛盾没有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容易出现、集访事件,甚至到市到省或进京上访,引发,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

防范措施建议:一是畅通来信来访渠道,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回。各乡镇(街道)安委会、龙台发展区管委会、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公布办公电话、值班电话以及“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电话等沟通渠道,做好24小时值守工作,确保来电必接,有信必回。二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加强督察督办。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结合”的原则,限期解决初信初访,对于不能按期办结的问题和群众反应强烈、重复投诉的问题,加强督办力度,提高办理质量与效率。

篇6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我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落实了企业自查、部门检查、政府督查、社会监督治理安全隐患机制。市委丘德奎书记十分关注我市的安全隐患整治情况,在5月11日对我市以来未落实整改的举报安全隐患作出了重要批示:未彻底整改的单位主要领导务必亲自到现场调研,采取科学有效办法和强有力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隐患整改;平时经常过问或采取短信形式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何东真市长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周涛副书记、副市长在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前都先召集公安、交通、安监、消防、建设、教育、旅游、食品药品、工商等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总结前一段时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既要从客观上找原因、又要从主观上找差距,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季节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平安稳定何市长、周副市长在10天内召开了两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由镇长扩大到企业站全体成员,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再部署、再落实、再加强。我市每次召开全市性的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并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过问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情况;周涛副市长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安全生产:1月30日深入到汽车总站、火车站检查春运情况,3月3日召集国土、清水口政府、塘岸政府、安监、水利、环保部门到清水口镇大牛岭尾矿库现场,商讨整治尾矿库问题,特别是在汛期间曾多次冒雨带领相关部门到大牛岭检查安全隐患,每个隐患整改点都亲自到现场检查落实;李家东副市长、郑德贵政府办副主任与安监局工作人员同甘共苦亲临事故现场组织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与事故责任人和死者(伤者)家属面对面做通双方思想工作,没有发生一起因事故扩大到影响社会稳定事件。我市上半年组织召开了全市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3次,开展了7次安全生产大检查,12次专项整治行动,获得自治区、市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督查组的肯定,特别是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清明节、五一节、校园安全及汛期”期间,我市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开展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活动月”的活动。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我市上上下下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

二、我市1-6月份安全生产情况四项统计数据两升两降

2011年1-6月份全市各类伤亡事故63起,死亡23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9.49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表现为“两升两降”。事故起数下降了20.63%,死亡人数上升21.05%,重伤人数下降44.44%,经济损失上升43.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8起,死亡18人,重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3.216万元;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4起,死亡4人,重伤无,直接经济损失36.28万元;火灾事故1起,死亡1人。

2011年市下达我市控制指标50人,1-6月全市各类事故死亡23人,占年度控制指标的46%,未突破比例;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8人,占全年控制指标46人的39.13%;工矿商贸企业死亡4人,占全年控制指标4人的100%,突破了半年指标;火灾事故死亡1人;农机、水上交通无死亡事故。工矿商贸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市共有1627名农民工接受了三级安全教育,报送自治区安全培训中心参加安全培训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4人,参加市安监局组织的在我市举办重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培训班279人。根据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全区“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桂安委201117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市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玉安委字201116号)要求,我局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拟文《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周涛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下设有办公室,6月18日在圭江桥头公园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咨询活动,市安委办(安监局)组织18个部门和单位,出动人员126人,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85种73500份,出动宣传车9台,接受咨询群众3600多人次。特别是中小学生安全用电常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职业病与行业工种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常识、防御暴雨常识、道路文明交通“四不四让”、《工作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办法》、《平安畅通县区系列读本》等,深受市民的欢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隐患大排查,企业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安全知识大宣传大普及活动、举办一期班组长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优秀班组长评比活动、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开展一次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开展一次学校安全漏洞大检查活动。征订安全生产宣教品480份价值8963.5元,征订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明信片9320份价值27960元。全面提高市民安全法律意识和防范事故素质。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对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水上交通、学校安全、建筑、食品卫生、用电、压力容器等进行专项整治,我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了严密的整治方案,采取得力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对摩托车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报废车上路、驾乘人员不戴安全头盔、超载超速驾驶,使摩托车行驶秩序明显好转,有效控制了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势头;客运车辆严格落实出入站安全检查;开展机动车汲牌、汲证违法行为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查扣非法营运“黑车”47辆次,查处非法改装车辆213辆(次)。纠正违章车辆729辆次排查出安全隐患2处,已整改完毕2处;组织安全专项检查10次,排查出安全隐患1处,已整改完毕1处。其中开展客运及农村客运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7次,共出人员60人次,车辆18车次。水上交通进行签订新一轮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四级责任书,加强对我市的茶船、各横水渡口、渡船的现场检查力度;特别是在汛期航务所组织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保证通信全天候畅通,市政府组织开展水上安全检查10次,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工作,6月11日龙安渡口守则牌因群众建房被移动后未固定,航务所发出整改通知书,已将整改落实到位将渡口守则牌固定。清水口镇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理坡积渡船确保渡船的完好率。上半年,水上交通共发出整改通知书3份。发出防洪防汛紧急通知5份,渡船停航6航次。加强了取缔超载、滥载等行为,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辖区内的水上安全。

烟花爆竹方面:我市目前有烟花炮竹生产企业三家,为市新荣烟花炮竹厂、市隆盛镇炮竹厂、市塘岸花炮厂。生产前进行了验收,落实高温雨季停产要求,坚决杜绝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三超一改”、“三违”、“一证多厂”、“分包”现象及违反国家、行业标准现象,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检查中发现我市的三家烟花炮竹生产企业,均能按照要求建立高氯酸钾实物出入台帐,进行记录购买、库存及每日使用的情况。

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通过我局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矿山业主、爆破工、安全管理人员的专项会议,明确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主体,提出了“五要、五不准”的要求,落实每月镇2次,市1次的矿山检查制度,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对大牛岭非法的尾矿库进行关闭取缔前期工作,市政府办公室成立关闭取缔工作领导小组,为关闭取缔顺利开展。

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准入关,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和换证工作,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管理,由安全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进行督促其进行整改;对大坡外松脂厂到期换证评价进行验收,对列入自治区重点事故隐患的兆周松脂厂进行监督整改,已整改完毕,6月17日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周涛带领我局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验收,现向市政府组织申请验收。

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共检查了167个在建工程项目,建筑面积671314.35m2,造价69808.182万元。重点检查在建工程的深基坑、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外脚手架、高大模板、施工临时用电、临边洞口、斜坡、高边坡等部分的安全状况;各施工、监理企业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工作情况。根据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共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67份。

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方面;深入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市政府与与各镇、街道办以及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签定了《市2011年消防工作责任状》,市政府组织召开消防专题会议5次,印发消防工作文件6份,就消防站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农村消防工作、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三合一”场所专项整治等消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今年上半年,市辖区截共发生火灾20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131392元。大队共接警40起,出动41次(含增援),出动消防车66辆次,消防官兵372人次,抢救被困人员13人,疏散人员32人,抢救财产价值96.8万元。共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12次,举办消防知识培训班10期,共有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从业人员共430人参加了培训,在深入各企事业单位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和指导消防演练共12次。举行了“庆祝新修订《消防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暨市消防志愿者服务大队成立仪式”,6月14日起,组织2个检查组,对辖区毛织厂、皮件厂、现具厂等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6月18日,检查发现市富琳针织厂存在生产车间与员工宿舍设在同一建筑内,属典型的“三合一”场所,随即依法进行了临时查封,并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并处罚款5000元的处罚。目前,已提请市政府组织召开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消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构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切实提升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火灾防控能力,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日常防火监督检查和各项专项整治中,共检查单位场所检查单位445家次,发现和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71处,填发《责令改正通知书》92份,《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1份,办理消防行政处罚案件10起,拘留1人,罚款11.85万元,责令“三停”4家,临时查封1家。

旅游安全方面:配合旅游管理部门根据时节和气候,开展对勾漏洞风景区内松动石头全部检查一遍,排除危险松动的石头,对洞内、洞外用电电线的进行了检查。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公路交通标志牌,景区公路转弯护栏检查;检查接待宾馆制订了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预案,食品卫生检查能落实责任,对应急灯损坏进行更换,损坏保险销的灭火器进行修复和需更换灭火剂灭火器已落实。精通大酒店对消防系统,电梯进行了维护保养,酒店运转正常。

农机安全生产方面:对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农业机械“准入关”执行、拖拉机牌证的监管等。对农机事故多发路段和作业场所在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对全市范围内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拖拉机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拖拉机违法载客、违法载人、私自非法拼装的拖拉机、超标的多功能拖拉机和达到报废期限继续行驶的拖拉机、没有按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的拖拉机继续行驶、拖拉机超速超载行驶以及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拖拉机等严重违反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食品安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学校食堂及校内其他餐饮单位、学校周边餐饮店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严厉查处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内其他餐饮单位、学校周边餐饮店无证经营行为;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大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学校食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动。共出动了监督检查人次976次,车辆215台次,监督检查了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计1037家次。至今,我市餐饮服务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市场安全稳定,未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

学校周边安全;按照自治区、市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市的实际,以“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百日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对全市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和矛盾仔细排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和汛期学校安全工作,根据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关于对学校周边交通等安全进行督查的工作的通知》(北安委办字201124号)要求以及5月6日市委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由周涛副书记、副市长召集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全市学校周边交通、生活、生产安全进行督查,督查组分南、中、北、城区四个组,分别由安监局、建设局、交通局、公路局的人员各一人组成,每个组有一名领导带队,从2011年5月5日至5月25日进行第一阶段督查。5月4日召开了我市学校安全工作紧急会议之后,各镇迅速成立校园安全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对全镇各所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拉网式的安全隐患大排查。特别是汛期期间开展了学校、教室、围墙道路等安全排查,确保我市师生安全。

市1–6月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情况;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我市“打非”办从公安、工商、安监、供销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从该执法队成立以来,不分节假日、经营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只要接到举报,不分白天和黑夜第一时间赶赴举报地点。在执法中做到该罚款的罚款、该没收的没收,不讲情面,严格执法,有效地遏制了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势头。

上半年,我市打非工作人员共捣毁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窝点35个(大里镇26个、新圩镇5个、石窝镇2个、大伦镇1个、六靖镇1个),非法生产引线窝点10个(大里镇8个、大伦2个),销毁成品、半成品、原料、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机械设备等折合价值377000元;查处无证经营户66家、销毁私炮4471饼、鱼雷185只、擦炮10箱、折合价值43630元;查处有证经营户违法经营128户、销毁私炮11901饼、折合价值75376元,暂扣许可证43个、罚款8500元;暂扣非法运输炮竹车辆一辆,治安拘留2人。

举报有奖制度是“打非”工作的一个亮点,我市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举报非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烟花爆竹行为,设立了举报有奖制度。我市共发放举报窝点77起奖励金15.4万元,发放举报非法经营资金4.2万元。举报有奖制度的认真落实,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和打非专项行动的工作效率。

据统计,在今年来以我市组织开展专项行动609次共1422人(次)参加,检查炮竹厂19次共57人(次)参加;检查烟花爆竹批发零售企业405次共810人(次)参加、下达整改通知书6份、暂扣烟花爆竹许可证34个、查处无证经营户43家、捣毁非法生产窝点41个、会同公安机关暂扣非法运输车辆一辆、治安拘留违法人员2人、罚款4000元,没收、销毁成品、半成品原料、机械折合经济价值50187元;开展非煤矿山检查123次共246人(次)参加,当场纠正3种违规违章行为、下达隐患整改书5份、责令停产整改5家、经济处罚3家、罚款2500元;危化品厂25次共75人(次)参加、责令停产整改3家;整治学校周边环境32次共96人(次)参加;在建筑工程12次共36人(次)参加、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9份;学校周边“三合一”工厂6次共18人(次)参加、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电力行业检查6次共18人(次)参加、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

今年市政府与各镇、各街道办事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5份,签约率100%,与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26份,签约率100%,部门与所属企业签订65份,签约率100%,落实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开展了“元旦”、“春节”、全国“两会”、清明节、“五·一”节、“安全生产月”、汛期前等到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出动检查人员2185人次,出动车辆445台次,有效地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大牛岭尾矿库安全监管方面

今年以来,我市从来没有放松对大牛岭的依法监管。特别是六月份以来,持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我市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大牛岭尾矿库汛期安全监管工作:

(一)各业主已停止非法洗矿行为,洗矿设备已自行拆除。

(二)制订有大牛岭尾矿库应急预案、汛期值班表、值班巡查制度,储备有救灾物资。

(三)严格落实值班巡查制度。经多次检查,库面无积水,库内排水渠道畅通,但在此强降雨天气期间,落实有专人24小时值班、巡逻,及时清理排洪、泄洪设施,确保排水畅通,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按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上报。

(四)已成立大牛岭尾矿库取缔关闭领导小组。

五、主要工作经验

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和市政府有关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每次会议都传达到各镇、村、企业。认真落实责任制,才能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

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网络,市、镇、村层层充实监督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形成级级管理,层层落实的网络体系,保证监督到位,检查到位。

三是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坚决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有效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减少事故隐患,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五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

六、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还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我市出现了一些新型生产工艺企业“先天性”安全隐患,如:利用水煤汽燃烧的陶瓷企业。

三是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工艺落后,事故隐患多。

四是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事故隐患的整改,有的隐患整改因经费不足致使拖延完成。

五是非法生产经营屡禁不止。特别是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现象累禁不止,如:大里镇、新圩镇;西垠镇有一个五保户经市镇“打非”工作队多次教育依然顽固不化,仍在从事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生产;

六是非法经营更加隐蔽,一些非法经营烟花爆竹户在自家交易。

七、今后工作打算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要求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继续深入抓好事故隐患特别是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克服一切困难,努力消除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隐患,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确保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继续深挖隐患抓整改,逐步减少危险源。在不断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不断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采取各级组织排查,动员群众举报等形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尽快登记建档进行整治排除。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安全生产条例》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水平,营造人人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使安全生产工作成为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继续抓好企业职工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规程。市委组织部计划在7月份组织全市安监系统工作人员包括市直(镇级)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企业站全体成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三)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纠正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对领导、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引发安全事故的,坚决依法依规进行追究和查处。

(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以三环企业为龙头,全面带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篇7

贵州省防洪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江河、湖泊、水库洪水防治和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有计划地进行本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治理,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和洪涝灾害的恢复与救助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汛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于防汛抗洪工作。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负责全省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防洪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防汛抗洪意识,对在防汛抗洪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防洪规划

第六条 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水库等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以及与防洪安全有关活动的基本依据,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涉及防洪的综合性、专业性规划以及进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时,必须进行防洪除涝方面的专项规划或者论证,确保防洪安全。

修改防洪规划,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七条 江河的防洪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按照下列分工,依据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备案:

(一)长江流域的乌江、三岔河、六冲河、清水河、芙蓉江、赤水河、清水江、氵舞阳河;珠江流域的黄泥河、北盘江、濛江、都柳江、南盘江、红水河,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组织编制;

(二)跨行政区域的江河,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组织编制;

(三)其他江河,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组织编制。

第八条 城市的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部门、建设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的城市防洪规划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山洪灾害多发地区进行全面调查,划定山洪灾害易发区、危险区,予以公告,并编制防治规划、采取防治措施。

城市、村镇和其他居民点以及工厂、矿山、铁路、公路、电力和通信设施等布局应当避开山洪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已经建在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地方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搬迁或者采取防御措施。

第三章 治理与防护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洪水措施,建立健全水文、气象、通信、预警以及洪涝灾害监测系统,提高防御洪水能力。

防治江河洪水,应当蓄泄兼施,充分发挥河道行洪能力和湖泊、水库调蓄洪水的功能。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防洪能力;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扩大及科学利用林草植被,涵养水源,减轻洪涝灾害。

第十一条 防御山洪灾害,应当采取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通信报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十二条 整治河道和修建堤防、拦水坝、码头、桥梁、公路、铁路等对河道有影响的工程,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防洪规划治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河水流向。

防洪规划治导线按照下列程序拟定和批准:

(一)本条例第七条第一项所列江河的防洪规划治导线,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本条例第七条第二项所列江河的防洪规划治导线,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本条例第七条第三项所列江河的防洪规划治导线,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河道、湖泊、水库的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划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护堤地的管理范围宽度为堤防内堤脚线外水平距离5米至20米。

第十四条 在河道、湖泊、水库的管理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修建妨碍行洪、排涝、水文测报、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倾倒垃圾、渣土、废料;

(三)其他危害河道、湖泊的行为。

第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侵占、损毁堤防、护岸、闸坝、排涝泵站、排洪渠系等防洪排涝工程和防汛、气象、水文、通信等设施以及防汛备用器材、物料。

第十六条 在河道、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进行检查和监督管理。对病险水库应当事先制定应急抢险和居民临时撤离方案,安排资金,采取措施除险加固。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尾矿坝、灰坝、拦沙坝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安全。

第四章 防汛抗洪

第十八条 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实施国家有关防洪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制定有关防洪规划和措施;

(二)建立健全防汛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三)按照防洪规划,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

(四)部署和组织汛前检查和清障,做好安全度汛的各项准备;

(五)贯彻执行上级防汛调度命令,开展防汛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组织抗洪抢险,及时安全转移受灾人员;

(六)负责落实防汛抗洪经费和物资;

(七)组织开展灾后救助,恢复生产,修复水毁工程;

(八)鼓励、支持开展洪水保险。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在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指挥全省的防汛抗洪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在上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指挥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组织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二)负责实施汛前检查和清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影响安全度汛的有关问题;

(三)制定防御洪水方案;

(四)执行上级防汛调度指令和洪水调度方案,实施洪水调度并落实各项措施;

(五)根据汛情及时通告;

(六)负责防汛经费和物资的计划、管理;

(七)督促防洪设施水毁工程的修复;

(八)组织协调山洪灾害防治。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灾避灾预案,落实监视、监测人员,做好监视、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地段的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有防洪任务城镇的防御洪水方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审查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防御洪水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必须执行。

第二十二条 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为防汛期。在特殊情况下,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提前或者延长防汛期。个别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市、州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宣布提前或者延长防汛期。

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报告。

防汛期间,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和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进入紧急防汛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分级管理职责和防御洪水方案,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投入抗洪抢险。

第二十三条 水库(水电站)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由水库(水电站)的管理单位编制,按照下列规定批准:

(一)总库容10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水电站)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由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批准;

(二)总库容100万至1000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电站)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由市、州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批准;

(三)总库容10万立方米至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电站)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批准。

水库(水电站)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编制水库调度运用计划、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及综合利用水库调度通则的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40日内进行审批,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在建的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水电站)工程的汛期安全度汛方案,由工程建设单位编制,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报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备案;库容在100万至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水电站)工程的汛期安全度汛方案,由工程建设单位编制,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报市、州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备案;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水电站)工程的汛期安全度汛方案,由工程建设单位编制,经项目主管单位批准后报县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申报条件:

(一)位于城市或者县城上游的中型水库或者跨市、州中型水库;

(二)导流工程、围堰已按照设计要求完成;

(三)已按照规范进行截流验收;

(四)大坝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

项目主管单位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批准;审查不合格的,退回申请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在防汛期,水库(水电站)和其他水工程设施的运用,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执行经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未经批准,水库(水电站)不得在汛期限制水位以上运用。

在防汛期,水库(水电站)泄洪前,水库(水电站)的管理单位应当提前向有关部门通报汛情,不得擅自增大下泄流量;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下游相关部门和群众通报泄洪信息,下游受洪水影响的地区,应当及时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不得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过水能力。

泄洪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偿。

第二十六条 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方式经营与防洪有关的水工程设施,经营者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管理和防汛调度,保证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原设计的防汛、排水功能。

第二十七条 在防汛期,江河、湖泊、水库(水电站)的管理单位必须加强对水工程的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排除,并迅速向当地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对在江河、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依法组织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无法清除的,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对原有的在江河、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编制拆迁规划,并组织拆迁。

在紧急防汛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对管辖范围内的阻水严重的桥梁、码头、拦河坝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

第二十九条 在抗洪抢险期间,防汛指挥车辆和抗洪抢险救灾救济车辆免缴过路(桥)费;防汛指挥车辆和抗洪抢险救灾救济车辆免缴过路(桥)费的通行证,由省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会同省人民政府交通行政部门核发。

第三十条 中国、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指挥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物资、器材等便利条件。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江河、湖泊治理和水库等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维护以及防洪监测、预警设施所需资金,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级承担。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资金,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

受洪水威胁地区的重点单位应当自筹资金兴建必要的防洪自保工程,防洪自保工程必须符合防洪规划。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防汛经费,专项用于防汛抢险、防洪工程运行维护、抢险物资储备、防汛指挥设备购置和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等。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增加防汛专项资金用于抗洪抢险、防洪工程和水文、气象测报、预警设施水毁修复。

第三十三条 防汛物资实行分级负担、储备、使用、管理和统筹调度的原则。

省级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省内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抢险;市、州和县级储备的物资主要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的防汛抢险;有防汛抗洪任务的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主要用于本乡、镇和本单位的防汛抢险。

在紧急防汛期间,各级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有关单位必须配合。紧急防汛期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规定进行补偿。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可以向堤防和排涝等防洪工程保护区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用于加强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具体征收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用于防洪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

第三十六条 防汛抗洪和救灾资金、物资,必须专款(物)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防汛抗洪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二)不按照规定编制防洪规划,不将防洪规划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擅自修改防洪规划的;

(三)不按照规定划定护堤地管理范围的;

(四)违法审批、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的;

(五)未按照职责对水库大坝、尾矿坝、灰坝、拦沙坝进行监督管理的;

(六)对山洪多发区、易发区、危险区和受山洪威胁的地区不进行监视、监测和预警预报,不采取防御措施的;

(七)不按照规定执行防汛期24小时值班的;

(八)拒不执行防御洪水方案、防汛抢险指令、防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不及时排除和报告险情的;

(九)不按照规定及时通报汛情的;

(十)违反规定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的;

(十一)截留、挤占、挪用防汛、救灾资金和物资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抗拒、阻碍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二)紧急防汛期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排除阻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恢复原状或者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工程建设方案未依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影响行洪但尚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服从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管理、调度和指挥的;

(二)不执行经批准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的;

(三)未经批准,水库(水电站)擅自在汛期限期水位以上运用的;

(四)水库(水电站)泄洪时擅自增大下泄流量的;

(五)泄洪前,有关部门未及时向下游相关部门和群众通报泄洪信息的;

(六)下游受洪水影响的地区设障阻水或者缩小河道过水能力的。

防洪发展趋势①防洪将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如再发生同样的淹没范围,其洪灾损失将越来越大。例如日本在1960年洪泛区的财富密度每平方公里 200万美元,1965年为360万美元,1970年为660万美元,在1945年以前,年均损失为0.92亿美元,1945年以后,则增到3.39亿美元,为1945年前的9倍多。美国水资源理事会估计,近10多年来年平均洪灾损失为10亿美元,预计到20xx年洪灾年平均损失将增加到50亿美元。因此,为了减少洪灾损失,今后对防洪必将更为重视。

②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工作,已由单目标发展到多目标(见多目标水利规划),由单纯的经济考虑发展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研究,而防洪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发电、灌溉、排水、供水、环境和生态改善等相结合,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篇8

1.1水资源体系

研究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020万m3,现状年当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7.8%,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20.7%,地下水开采程度较低,不存在超采现象;非常规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为3.9%;现状年研究区总用水量为21544万m3,小于年度用水24465万m3的控制指标;现状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9.96m3,小于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21.15m3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7万hm2,节水灌溉面积1.48万hm2,节水灌溉率为42.6%,大于农业节水灌溉率39.2%的控制指标。研究区有5家供水公司,现状供水管网完备,城市供水保证率达95%,供水管网漏失率为1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研究区集中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有蒲城水库、东郊水库、秦台水库、西海水库、南海水库、龙庭水库以及江南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且研究区对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采取了相应完备的措施对水源地进行了保护。

1.2水生态体系

研究区河流总长度为685km,水域面积(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为60km2,水面面积率为5.8%。水域水量为7192万m3,所有水域常年保持生态水量,且80%以上的水体清澈、无杂物。研究区涉及19个二级水功能区,其中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2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3.2%。主要水系两岸的绿化覆盖率达95%。河道、水库堤岸防护林,堤顶部分主要以乔木为主,起到防风固堤的作用。堤坡种植耐盐灌木和草本植物,起到减缓径流、固定堤岸的作用。岸边主要栽植能防浪护岸的耐水和耐碱植物。在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的各项工作中,滨州市强力推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在“四环五海”水生态工程建设中,狠抓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以及监督检查。研究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18km2,现状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km2,治理率85.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分别为95%、100%、100%。

1.3水景观体系

研究区生态水系长度为154km,截至现状年,对四环河、新立河、秦台河、滨南支沟、潮河等采取清淤、护坡、绿化等进行生态治理,治理长度109km,生态水系治理率达到71%。在对生态水系进行治理的同时,研究大力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截至现状年,研究区有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在景观建设方面,把“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贯穿始终,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水源保护放在首位,景区建设中把工程建设、绿化修复、水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水资源得到了有效涵养和恢复;其次是景区建设中体现亲水、近水、爱水的人文理念,突出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亲水平台、曲桥、桥亭、儿童乐园、垂钓园等亲水景观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让人接近水、亲近水、感受水;充分发挥景区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水文等元素,把黄河文化和大禹文化充分结合,打造特色自然、人文景观,并于2009年建成了滨州水文化馆,建设开创了全国地级市水文化建设的先河,为提供绿色、文明、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水工程体系

研究区有水闸6座,机配井630眼,取水泵站69处,蓄水工程数量19处,引水工程9处。90%以上的工程均能达到设计标准和供水标准,且水利工程设施和运行状况完好。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研究区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他为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研究区内主要排涝河道有西沙河、新立河、秦台河、朝阳河、胜利河等,均能基本达到相应的防洪排涝标准。研究区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景观内容,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和突出建筑艺术效果,实现建设一处水利工程,打造一处靓丽景观。

1.5水管理体系

研究区内已建成机构健全、体制完善、职责明确的水管理体系,每个单位都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人员分工,经费充足。水利法制体系建设相对完备,《滨州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滨州市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对促进研究区抗旱防汛、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区十分注重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经政府批准的规划有《滨州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六河水变清”实施规划(2001—2015)》、《四环五海绿地规划方案》、《三河湖水利生态综合开发规划》、《山东滨州黄河风情景区景观概念性规划》、《滨州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滨州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滨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滨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等。近年来,滨州市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自实施以来,“四环五海”、城区河道和72湖中的大部分与外环河相连,形成了“以路为轴、以水为脉、以林为带、以海为景、水绿结合、人水和谐、城水共融”的城市发展格局。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高于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3.5m2。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城市健康快速发展,也为公众提供了零距离亲水、赏水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公众享受到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滨州。

1.6综合评价

研究区严格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实施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水管理体系完善,水源保障程度和用水效率较高,水生态环境较好,动植物资源丰富。近3年城市建成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事故,无重大违反水相关法律法规的案件。根据《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研究区基本达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滨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非常规水利用率有待提高。现状年研究区非常规水可利用量为5861.63万m3,但利用量仅为839万m3。研究区人均水资源量为187m3,约为山东省人均水资源量的3/5,属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3严重缺水地区,大力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是有效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再生水可以回用于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杂用水等;微咸水可以用于居民生活洗涤、冲厕、洗车、空调及冷却用水等,可替代生活用自来水,还可利用微咸水喷洒道路、消防用水、游泳池、喷水池用水、浇灌城市草坪绿地、补充湖塘水体养鱼用水等;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地浇灌、路面喷洒、景观补水等,还可以通过适当处理后进行地下水回灌以补充地下水等。

2)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需继续加强。长期以来,公路、房屋、采矿、开办工厂等人类开发建设活动,缺少“以防为主”的思路,普遍存在“先开发、后治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截至现状年,研究区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km2,水土流失治理率为85.8%,目前仍有31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进行规划治理。

3)生态水系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从2002年以来研究区对新立河、秦台河、朝阳河等河道进行了生态水系治理,采用清淤疏浚、边坡护砌、两岸绿化美化、雨污分流、引水补源等水生态治理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水系生态面貌和生态环境,部分水系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截止到现状年生态水系治理率已达到71%,但是还有一些河道如西沙河等还未进行生态水系治理。

4)加强媒体对水生态文明的宣传。近年来,研究区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品牌。“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在节水宣传方面还有一些欠缺,如缺少节水宣传专栏、城区内没有节水宣传标语、学校未开设节水课程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结语

篇9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对资源保护、开发与经济建设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其汇交、保管和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指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勘查(察)、水文地质勘查、工程物探等形成的地质资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以下简称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受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应当协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直接汇交。有多个出资人的,各出资人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第七条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依照本办法附件所确定的范围执行。

除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等)、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义务承担人汇交地质资料目录。

原始地质资料已在成果地质资料中反映的,可以免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

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将其地质资料目录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依照《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已先行通过验收或者分阶段验收的,自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第九条汇交人应当汇交两份纸质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内容应当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地质资料时,应当随附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汇交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应当随附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十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更正后,在60日内重新汇交。

第三章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其他不需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自行归档保管,其目录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保密、利用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的馆舍建造以及设施配置参照国家有关档案馆设计规范执行。

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至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止对资料内容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其资料内容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对资料内容需要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汇交时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保护期自办理保护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续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30日内,到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的,不再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政府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不得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前款所称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按照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补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补交时未提出保护申请的,不再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收到书面同意函件之日起,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有偿利用的具体事项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查阅人应当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查阅人工作证,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也可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

第十七条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持单位证明或者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查阅、摘录、复制。复制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可以收取复制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补充、更正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

(二)限制他人查阅、摘录、复制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未按规定保管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或者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的;

(四)超过核定的标准收取复制工本费的;

(五)其他、、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原始档案,由各级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按照《*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接收和管理,汇交人应当将其复制件汇交至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汇交人依法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补充汇交;其他由各承担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的地质资料的目录,于本办法实施后180日内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2.*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3.*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附件1

*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类矿山生产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报告、闭坑地质报告。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一)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二)供水能力≥3万方/日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三)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四、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流行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建设工程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专题调查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五)一、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地震地质工作资料

地震地质调查、考察、研究报告。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遥感地质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以及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七、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一)经国家和省一级科技成果登记的各类地质、矿产科研成果报告以及各种区域性图件。

(二)矿产产地资料汇编、矿产储量表、成矿远景区划、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矿产资源分析以及地质志、矿产志等综合资料。

八、其他地质资料

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深部地质、火山地质、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以及土壤、沼泽调查等地质报告。附件2

*省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资料分类资料汇交细目〖3〗指标单位汇交范围备注水利与渔业水利工程(水库)库容量亿立方米≥0.1灌溉工程受益面积万亩≥5标准海塘、江堤保护耕地万亩≥100水产冷库储藏能力吨≥5000渔业港口大中型交通铁路铁路干线铁路隧道长度米≥1000铁路桥梁长度米≥1000火车站等级级三级以上公路等级级一级以上港口、码头大中型独立公路大桥长度米≥1000独立公路立交桥型式互通式公路隧道长度米≥1000飞机场飞行区指标4C及以上内河通航建筑通航吨级吨≥300通信电信枢纽、通信调度中心县(市、区)级以上通信工程电缆长度公里≥500电力核电站所有抽水蓄能电站所有水电站装机容量万千瓦≥5火电站单机容量万千瓦≥5输变电工程电压万伏≥22工业钢铁厂年产量万吨≥100石油化工厂年加工原油万吨≥50水泥厂年产量万吨≥100氟化工厂年产单体万吨≥4其他工业企业占地面积亩≥200非城区50亩以上输油、气管线长度公里≥120沉井、沉箱、过江管线、顶管工程及架空索道大中型教科文卫(独立)学校在校人数人≥3000高教园区占地面积亩≥200体育场(馆)座位座≥2000影剧院座位座≥1200会展中心大型医院、疗养院床位张≥500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城市道路长度公里≥3隧道长度米≥250桥梁(含立交、高架)长度米≥100地下铁道所有城市防洪工程保护人口万人≥20城市引、供水工程日供水万吨≥5水厂日供水万方≥5燃气厂日供气万方≥30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万方≥5住宅区、商业区和城市改造工程占地面积亩≥200城市垃圾处理场容积万方≥500人防掘开式工程底层面积平方米≥3000坑地道工程长度米≥1500其它粮食中转库及储库库容亿斤≥1.5油库库容万方≥5冷库储藏能力万吨≥1火药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2其他重点工程地下储库、洞(硐)室省级以上一般建筑楼层数层≥20高耸构筑物高度米≥100高边坡工程高度米≥100矿山(甲类)年产矿石万吨≥10乙类矿山≥100旅游区、地质公园等建设项目省级以上项目新建村庄人口人≥1000附件3

*省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细目

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原始测试数据、鉴定结果、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含数据库),实际材料图,主干剖面实测和修测剖面图,物化探、重砂成果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工程布置图、钻孔柱状图,重要槽探、坑探、井探图,各种岩矿测试、分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库),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地质资料。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中段采空区平面图、剖面图,探采对比资料,各类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三、水文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平面图,所有钻孔柱状图,各类试验、测试、监测原始数据、测量结果汇总表,有关物探、化探原始资料。

四、工程地质资料

软土地区钻进基岩钻孔柱状图、不良地质工点控制性钻孔柱状图、深度超过30米的钻孔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各类工程布置图。

五、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各类工程布置图、实际材料图、钻孔综合成果图,各种调查、测试、监测原始数据及测量结果数据汇总表。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各类测量、分析测试原始数据汇总表,实际材料图。

篇10

黄小晶指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要注意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港湾资源利用

“港”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临港产业的条件、港口城市的依托,是多方面资源、多方面功能、多方面利益的聚焦点和结合部。整合好港湾资源,在统筹利用中发挥最大效益,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关键。

一要继续推进重要港湾体制的实质性整合。在省委、省政府直接推动下,厦门湾整合已经完成。今年1月1日新的厦门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运作,原厦门港的东渡港区、海沧港区、嵩屿港区、刘五店港区、和平客运港区,与漳州招银港区、后石港区、石码港区以及海沧西侧岸线港区重新整合成一个全新的厦门港,实现了港口、航道、水路运输行政管理统一。对这项改革,厦门、漳州两市风格很高,配合得很好。这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提升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的功能和地位,促进厦门、漳州两市的经济发展。当前要继续协调落实同港同政策、口岸查验一体化等方面的问题,码头、航道、客运站等要统一规划建设。关于湄洲湾港口资源整合,目前已经列入议事日程,提出了初步方案。要建立港口开发建设协调机制,加强对港口、航道、陆域、集疏运通道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形成港政、运政一体化管理体制,促进港湾岸线合理有效利用,推动临港工业的成片开发。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市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二要有效组织港口物流。围绕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福州和湄洲湾主枢纽港、宁德和漳州区域性重要港口的目标,在推进铁路、公路等大通道建设的同时,抓好连接路港、港港的专用疏港路建设。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日益显现出重要作用,但目前进展还不明显,要在重要港湾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进一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使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南北岸)等主要港口加快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要着力发挥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作用,进一步加大向中西部地区和大型工业基地推介海西港口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通关、通验、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有效增加港口的经济流量。针对国内一些大港采取零运费吸引物流的情况,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促进有序竞争。

三要扩大区港联动效应。福建省多数港口还处在装卸服务阶段,功能单一,枢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要加快港口配套建设,优化区港之司的功能配置。要按照《海关总署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意见》,进一步完善厦门港与象屿保税区间区港联动,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促进港航、仓储、物流等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时,争取福州保税区与江阴港区实行区港联动,推动江阴港加快形成年吞吐200万标箱的运营能力。

关于岸线资源保护

岸线资源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曲折度全国第一,沿海深水岸线148公里,可建10―50万吨泊位的岸线资源居全国第一位。这是福建省的一大优势、一大“家底”。要进一步强化岸线资源保护意识,严格岸线管理,确保岸线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要抓好规划。目前省里已经制定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福建省大型深水港保护与开发方案》,对岸线、陆域、海域和重点控制区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了明确安排,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化各个港湾、港口的布局规划和建设方案,形成比较完善的分层次、分区域规划体系,使规划成为统筹推进港口开发、城市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要循序渐进。岸线资源不开发是浪费,过度开发、乱开发更是浪费。岸线的开发利用要比经济发展规模、速度适当超前,与临港产业布局相衔接。既要鼓励各地发展临港产业,又要防止乱占乱建、浪费资源,做到统筹推进,高效利用。要根据岸线资源特点,深水深用,浅水也要争取深用。关键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做到“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货源、没有物流、没有好项目、没有好业主,就绝不轻易动用岸线。

三要严格管理。目前各地不合理使用、破坏和浪费岸线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规划港区后方陆域被占用,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或随意承诺岸线使用。保护好岸线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绩。不适合发展临港工业的地方,不能盲目上工业项目。要防止有些企业像圈地一样圈岸线,防止抢占岸线垄断资源。围垦是充分利用滩涂资源的重要途径,必须科学论证、严格审批,有选择地重点开发,弯曲的岸线不能简单截弯取直,绝不能造成海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于临港工业发展

临港工业具有运载量大、技术密集度高、外向度强等特征,要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提高产业集聚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重化工业。石化,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湄洲湾石化工业基地以成品油、聚烯烃、芳烃、有机化工等石化中上游原料为重点,厦门海沧石化基地以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为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重点加快厦门腾龙PX、厦门PTA、石狮PTA、中化重油深加工、东南电化异地搬迁、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等骨干项目建设。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动石化中下游产品向周边地区辐射延伸,建设福州江细化工园区,争取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在宁德三都澳、漳州古雷等地布点建设临港石化项目。汽车,重点推进整车和重要零配件开发,发展与国内外大型汽车集团的战略联盟,加快建设福州青口汽车城、厦门灌口汽车城以及其他设区市的汽车产业配套项目。冶金,通过联合重组推进大型冶金项目布点,发展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等优质产品;发展铜、铝、钨等深加工,重点建设一批项目。临港能源,推进一批在建的大型港口火电厂续建项目、LNG气电一体化项目和核电站的布局建设。“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加快形成全省500千伏环网,扩建与华东电网的联网,新建与南方电网的联网,建成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开发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源是个方向,要精心筹划,既要有实质性进展,又不要一哄而上。林产工业,重点推进沿海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形成全国木浆生产基地。同时,加快建设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及深加工项目,形成全国进口原木集散和加工中心。

二是造船工业。要贯彻落实今年初总书记视察马尾造船厂的重要指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修造船中心,抓好四大总装造船基地建设,做精做专船舶修理业,延伸船舶产业链,努力实现到2010年全省造船总吨位超过300万吨的目标。

第一,在发展重点上抓好“两个提高”。一是提高科技含量。建设省级船舶工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高设计、制造水平,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开发建造高技术性能的汽车滚装船,逐步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船型和新产品。二是提高配套能力。发挥造船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培育一批船体分段制造、专业涂装等配套企业,组织省内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开发生产船用电缆、电机电控、通讯导航等配套件,完善修造船生产体系。加快建设泉州船厂修造船、华东船厂修造船、宁德白马门修造船、厦船重工三期等批重点项目。

第二,在发展主体上抓好“三个吸引”。一是吸引民营资本。放手支持民营企业扩大修造船规模,引导提高修造水平。二是吸引外资。利用国家将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名录》的契机,争取在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和船用配套设备项目上取得突破。三是吸引国家大型企业。进一步靠优、靠大、靠强、靠上,争取中央属大型修造船集团和远洋运输企业到福建省投资布点。

第三,在发展条件上做好“三个支持”。 是支持出口。支持船舶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优先申请专项贷款、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二是支持投融资。对重大项目安排必要的前期费用,对产品开发、技术更新、项目对接和成果转化给予必要的贴息和补助,建立船舶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三是支持改革。省属国有船舶企业要加快改革、改制、改造和重组,整合资源,增强活力,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关于海洋渔业结构调整

海洋渔业是福建省海洋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福建省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福建省及时调整渔业发展政策,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我们要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中,进一步挖掘渔业发展潜力,提升渔业经济发展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有效的途径。

要重视远洋渔业。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建立装备先进、续航能力强的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加快海外远洋渔业生产基地、冷藏加工基地和服务保障平台建设。

二要加快渔港改造和建设。抓住国家扶持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建设的契机,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规划中的福鼎沙埕等9个国家中心渔港和莆田石城等11个国家一级渔港,配套建设一批二、三级渔港和海岛型渔港,形成现代渔港经济区。

三要推广海水生态养殖。加快转变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型海水养殖模式。实施海水养殖苗种工程,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引种中心,大力发展大黄鱼等九大优势品种。建设福州、宁德、泉州等升降式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化基地,发展漳州、莆田等鱼虾贝藻立体养殖示范基地。

四要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建设连江等一批国家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产地市场和水产品配送中心,形成以生鲜超市为基础、物流配送中心为枢纽、批发市场为依托的水产品流通网络。用好国家鼓励渔民减船转产政策,落实配套补助资金,引导渔民多形式转产转业。

关于发展滨海旅游业

福建省沿海一线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滨海旅游品牌多,是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占全省80%以上。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加快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基地。

要突出海峡主题,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优先发展“四岸”“四岛”,即厦门假日海岸、泉州黄金海岸、福州阳光海岸、宁德绿色海岸和鼓浪屿、东山岛、湄洲岛、平潭岛。加大旅游精品开发力度,重点推出海上花园、妈祖朝觐、惠女风采、滨海火山、海丝文化、马尾船政、三都澳海上旅游等,在海内外打响“海峡旅游”品牌。

二要扩大两岸四地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旅游区的契机和政策,办好海峡两岸旅游博览会等平台,促进闽台、闽港、闽澳旅游资源共享、线路对接,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三要支持一批旅游产业项目。重点抓好福州船政文化旅游三期工程、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莆田妈祖文化城、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东山对台传统文化旅游岛等建设,促进海峡旅游市场空间的拓展。

四要促进沿海与内地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推动沿海旅游产业链向内地延伸,带动山区重要景区景点的建设,形成全省范围的环状旅游线路,促进滨海、生态、红色、文化等旅游精品的系列开发,扩大海峡西岸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关于闽台海洋经济合作

闽台之间有“五缘”,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历来十分密切,两地渔民在同一海域撒网捕鱼,“三通未通渔先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要充分挖掘两地合作潜力,优势互补,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实现海洋经济交流合作的新突破。

一要拓展临港产业对接和科技合作。加快实施《闽台产业对接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十个重点产业的对接,并在吸引台湾临港产业转移、加强两地产业协作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涉海领域的科技交流合作,联合台湾海洋大学、台湾水产试验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闽台海洋信息、生物、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协作,共同开展学科建设,培养海洋高科技人才。

二要在闽台渔业合作方面先行先试。落实好中央对台“惠渔”政策,鼓励台资来闽发展养殖业。吸引台湾业主投资东山湾、平潭岛、泉州湾等30米等深线以外的海域,发展深水大型抗风浪网箱养殖、筏式养殖,同时在陆上发展无公害、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三要扩大两岸水产品贸易。近年来,福建省每年出口到台湾的水产品交易额都超过1亿美元,其中90%属于海上民间交易。同时,从民间渠道进入福建省的台湾水产种苗、鱼卵、石斑鱼、龙虾以及加工原料及制品等,总额也达600万美元左右。我们要为两岸水产品贸易创造有利条件,加快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在厦门大嶝等对台小额贸易点的基础上,建立台湾水产品集散市场;借鉴台湾的管理模式和交易方式,把福州鳌峰洲等一批水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成水产品拍卖市场,提升福建省水产品市场的现代化水平。

四要推进闽台人员往来和货物中转。利用“两马”、“两门”和“泉金”航线,把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建成台胞进出大陆或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中转基地。推动沿海与澎湖的直航及两岸贸易货物经金、马、澎中转,将沿海一线建成对台货物集散地。

关于科技兴海

科技创新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重要动力和支撑。要实现海洋产业发展质的提升,使海洋开发由单纯的资源消耗

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必须将海洋经济发展置于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一要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依托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三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开展研发,重点在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育种、重大水产养殖病害控制技术、海洋产品深加工、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海洋化工和海洋环保产业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二要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海洋科技资源,争取建立国家南方海洋科技中心、国家海洋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研究中心、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教育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共建重点涉海实验室、中试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海洋资源的利用是没有止境的,关键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加以开发,努力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要用好“6・18”等成果转化平台,加大海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力度,推进产学研结合。

三要为企业和渔民做好科技服务。加快培养各类海洋科技人才,鼓励创办海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切入点,把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带到生产第一线,服务广大渔民。

关于海洋防灾减灾

福建省台风频发,风暴潮等灾害时有发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十五”以来投入一百多亿元资金,用于建设十大防灾减灾体系,成效明显。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

一要提高防抗风暴潮能力。继续推进海堤加固工程,尽快完成2000公里外海海堤强化加固任务,建设和延伸沿海防洪堤,提高海岸防护标准,增强海浪、海潮的防抗能力。抓好东山、长乐、福清、平潭等重点县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合拢加宽、老林带更新改造、沙荒风口治理、农田林网和红树林建设,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的能力。

二要提高海洋救助水平。从事故预防、灾时救援、灾后救济等环节,完善应急救助系统。加强海洋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船舶安全管理,加快海洋渔业安全应急系统建设,构建海上搜救和救助联动机制。

三要健全灾害预警和防范体系。海洋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及时预报和警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快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要在“十五”期间建设“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海洋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入业务化运行。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基础研究,为社会公众和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四要不断探索发挥保险业的支持作用。省委、省政府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高度重视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目前已开展了森林火灾、水稻种植、农村住房和渔工责任保险的试点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财政补贴资金,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把渔工责任保险的范围扩大到渔船及渔业生产设施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关于依法管海用海

这是规范海洋开发秩序,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站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要加强海域管理。认真贯彻《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充分运用主要海湾数模研究项目成果,严格围填海项目的审批把关。禁止违法采砂活动。认真执行海域使用论证制度,完善海域使用项目审查审核程序,做到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工作,保证国家海域资源的保值和增值。抓紧制定《福建省海域使用补偿办法》,积极维护渔民权益。

二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随着海洋开发活动深度和广度的加大,一些新的生态问题不断出现。要加强典型海洋生态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重要海域进行重点恢复和建设。做好浅海滩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严格执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海总量指标控制和许可制度,强化海洋开发项目“三同时”。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溯源追究管理。要持续地推进九龙江、闽江等流域治理,加快沿海地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重视畜牧业和农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依法加强对船舶溢油污染的管理,提高船舶防污设备安装率。抓紧制订海岛保护的有关法规,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和管理,对部分无居民海岛实施封岛保护。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利用废弃盐田发展临海产业是资源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径,但不能把仍然在生产食用盐的盐田也废转他用,切实保护海盐生产能力。

三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涉海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强化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海洋事务中的综合协调职能,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各涉海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合力。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涉海执法管理机构,改善执法手段,把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