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定义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篇1

(一)AECT在1970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地进行教学的目的。

(二)AECT在1972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三)AECT在1977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

(四)AECT在1994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

(五)AECT在2005年的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

上述定义的变迁说明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逐步深化,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势:

(一)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由强调“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1970年)转变为“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2005年),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重大转变;

(二)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教育技术的正确的、适当的利用,将那些违背基本教育原理和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论及实践排除在教育技术之外。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演变及发展趋势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是由教育硬件、软件、方法和理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也是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以及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因此,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所包含的七个维度的知识和技能。第二,教师在将教育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居于非常关键的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其对技术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引导、监控、评估以及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任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都不能抛弃“教”,而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第三,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这个中心,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更不能违背基本的教育规律和教师道德规范,滥用或错用技术。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3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普及。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朝着自主化、个性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实证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因受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所限,对教育技术主观认识片面,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滥用和低值利用。教师对教育技术认识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些教师认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必然能够改进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度地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在PPT课件的制作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却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本质的探究,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二)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实际上,在情感、人生观等教育功能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绝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在实践中对技术的滥用以及低值利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英语课堂教学娱乐化和低智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过多的与英语学习毫不相干的英语影视,浪费了学校宝贵的设备资源和学生的时间。

(二)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几乎不对参考课件作任何修改,上课时也基本上是从头到尾不停地翻PPT,课堂气氛十分沉闷,缺乏语言学习中所需要的人与人之间起码的情感交流。大学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不足成为制约教育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瓶颈。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仍然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缺乏教学设计,交互性和趣味性不强,缺乏熟练使用先进教学管理平台的能力。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方面接受的在职培训相当有限,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四、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篇2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

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方法的发展与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它的标志就是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的成立。

AECT成立后,致力于教育技术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分别于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最为简洁、明确,最具有代表性。

AECT’94定义的引进,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科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定义理解的不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一,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而存在的。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就应该去研究,而往往不在意教育技术“是什么”。

正如《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的书名所示,’94定义是属于“领域”的定义,而不是学科定义。

第二,尽管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在交替使用“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认为两者是同义语。但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名词显然不属于同一层面。教学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来讲是微观层面的,它理所当然地关注“学习”;而教育技术则应更多地关注教育绩效的提高。

第三,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是两个相关的不同概念,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则会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而在我国,恰恰把’94定义既当作教育技术的定义,又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因而引起了很多困惑。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正确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作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共同组成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完整的阐释。

一、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是解决“教育技术是什么”问题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和技术的概念分别进行讨论。

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

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以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多定位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认为人受教育的时间是从幼儿园开始,到高等学校(包括成人院校)毕业为止,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的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被提到日程之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至人的一生,而受教育的空间则延伸至工作单位、家庭和社区,包括你所在的任何地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广义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工作。

2.关于“什么是技术”的讨论

英文“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工艺和技能进行论述。最初,它仅指各种应用技艺,与直接的操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技术一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导致了对它的理解和表述的多样(性)。”[3]

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技术”的论述不下几十种,要想给技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显然是困难的。

刘大椿先生在《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把技术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分别引用了戴沙沃、R·麦基、G·罗波尔、C·米切姆、M·邦格、埃吕尔、H·马尔库塞等学者的观点来进行说明。同时,他还论述了技术的要素和结构,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把它节录如下:

(1)技术要素的分类。

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②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③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2)技术的结构。

①经验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②实体型技术结构。就是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③知识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结构。实体形态的技术与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我们把它称为物化技术(即一般狭义理解的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与人的智力有关而与物质无关,我们把它称为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所组成。

据此,可以对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技术包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涉及到的所有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整合;狭义的技术是强调其中一部分技术而并非全部。并且,“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其社会属性则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5]

3.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讨论

近年来,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发表了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说清楚“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却不多。在这里,我们引用尹俊华先生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6]

我们把上述论述加以简化,可得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在上述定义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定义中提到的“技术与方法”,分别指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而且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而采用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2)根据定义可以将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如图1所示。

对教育作广义理解,并认为技术包括一切(即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采用的所有可能得到的)物化技术(简称技术)和智能技术(简称方法),此时称为广义教育技术(如图中D);对教育作广义理解;而对技术作狭义理解(如只理解为现代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或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如只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而对技术作广义理解,此时的教育技术都属于狭义的范畴(如图中C和B);如果不仅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对技术也作狭义理解(甚至把技术只理解为媒体技术),这时的教育技术理念就更狭窄了(如图中A)。

(3)“技术与方法”必须经过有机整合,共同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绩效。

根据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术层次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李克东先生“教育技术的层次图”改编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组成。由于教育技术中的物化技术和教学媒体有关,因此又称为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简称技术)包含硬件技术(Hardware Technology)和软件技术(Software Technology)两个层次;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包含系统技术(Systematic Technology)和整体技术(Systemic Technology)两个层次。

硬件技术指与设备、工具相关的使用、维护和开发的能力;软件技术指对相应软件的使用、管理、评价以及设计、开发的能力。

系统技术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试行并评价其结果,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一种方法体系。

整体技术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教学系统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来保证的。如果只注重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机关联而忽略了教学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有机关联,只注意教育中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不注意非教学方面的问题,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可以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如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原教学系统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把“新物种”整合到原有的系统中或如何改变原有的系统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等等。这是整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将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二、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从上述有关技术定义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方法,一种知识,还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一特点,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我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体系,它不单单是一门学科专业,而且还是一项事业,同时又是一种产业。除了现有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以外,从中央电教馆到各省、市、地、县电教馆(站),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中心到中小学电教组(室),建有一套完整的电教机构;全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职人员队伍达几十万人,他们带领、指导和帮助千万学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这是我们教育技术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转贴于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但它并没有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义来指导实践,笔者把它称为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仔细分析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1)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回答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2)运用教育技术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在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相关的理论(包括教育观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不能盲目实践;二是要采用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只考虑技术的新颖和高低,更不是先确定所使用的技术而后再到教学中去找可用之处。这一条回答了教育技术“如何做”的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和普通学科教师,他们不容易理解AECT’94定义的全部含义,或者即使有所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实践相联系。掌握上述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把定义和他们的工作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分别列入了国家学位委员会研究生专业目录(1986年)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特别记住顾明远先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教育技术学科在全国已经有5个博士点、20多个硕士点和上百个本、专科专业,它们遍布于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文理工科院校和军队院校,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之中。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和不安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作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它应该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目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有一批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研究对象不但明确,而且要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学科;有属于自己的、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准确的定位;有明确具体的哲学思想的指导。

根据上述条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得到确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术上得到确认并将跻身于学科之林,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做,恐怕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本学科趋于成熟。

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最根本的、最迫切的任务是需要初步构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它包括学科的定义、定位、基本理论框架、实践领域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内容。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学科定义的问题,其他的内容放在后续文章中进行讨论。

1.有关学科定义的论述

关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论述过,现摘录有代表性的几种:

(1)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7]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8]

(3)教育技术学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的知识体系……[9]

(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来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及评价解决方案的技术学层次的教育学科。[10]

(5)教育技术学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知识体系。[11]

(6)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实验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工艺科学。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教具、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授方法、教育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12]

以上的论述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技术学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分析了。能不能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阐明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呢?笔者试着给教育技术学提出一个规定性定义,也就是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2.教育技术学规定性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通过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

通过对上述定义及其描述条文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绩效。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也就是构成“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过程(智能)技术和资源(媒体)技术。

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层次如图3所示。

教育资源是指人在接受终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资源包括了学习资源在内;而学习资源又包括了教学资源在内。同样,教育过程包括了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包括了教学过程。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应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给以更多的关注。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和继续普及基于“教”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加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进行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

(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是总结、提出运用技术提高教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并由此提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4)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领域。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B.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的建立。

C.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研究。

D.媒体理论与开发研究。

E.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F.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

G.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H. 绩效技术及其支持系统。

②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也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

A. 学校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B.远程教育系统:三网统筹;开展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积极、稳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

C.社会其他系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科教兴国、企事业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技术的应用。

(5)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设计范畴主要指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绩效设计。

开发范畴主要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加以整合,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

利用范畴主要指将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及相关系统中,以提高它们的绩效。

管理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资源、信息以及研究项目的管理。

评价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使各相关系统达到优化。

(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科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基础,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四、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规定性定义,共同组成了教育技术学科完整的定义体系。

1.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2. 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三者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完整地阐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上述定义体系为我们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与交流的平台。当需要论述和了解教育技术本身是什么的时候,应该以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为准;当从事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实际工作时,应以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为指导,既简明又易于理解和操作;当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时,则应以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为准,它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所研究的“目的、对象、任务、领域、范畴和方法”,不仅包含了美国AECT’94定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更为明确和全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五、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讨论

“教育技术”名称进入我国不久,便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提法,这是中国特有的名词。对“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它和教育技术是同义语;有的认为过去的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现在所从事的教育技术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的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还有的干脆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认识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中的偏颇,影响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当今时代的一种表述,是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现在时段,它所依据的理论仍然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理论,有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我们根据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可以导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如下: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详细分析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2)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学习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3)现代信息技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合其他现代教学媒体,下同)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和分析、评价的能力,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1998年,南国农先生曾经给电化教育赋予了新的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13]并认为: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14]

如果把我们给出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和电化教育1998定义及其解释相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教育[A].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5]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教育[A].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9]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文光,杨开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1]冯秀琪。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与专业建设[A].北京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2.

篇3

企业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适应时展,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面对面以教育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可以解决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已成为企业培训的新趋势。

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局限于ppt课件、录像等简单的外在形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缺乏深入的了解,或者装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却不知道如何系统实施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培训中的巨大作用。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和员工培训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索,促进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改进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达成培训目标。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最早起源于美国,现代教育技术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使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我国学者南圈农先生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对教学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获得更好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企业培训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为企业培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能够促进培训更有效率,也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并引起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培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学习资源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开发、设计和使用,从传播渠道来说,学习者容易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培训师和课堂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获得渠道;从传播特性来说,形象化的间接经验代替了直接经验,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

(2)对培训者的影响:培训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或指导者。课堂中,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对学习者的影响:学习者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有机会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

(4)对学习方式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写作模式、阅读模式、计算模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促使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5)对培训模式的影响:使原来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对一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的有机结合。

(6)对教学媒体的影响:教学媒体如今已经向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储存光盘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过程智能化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更新,还是培训场景的设计、互动环节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都可以以其优越的技术先进性和操作便捷性,为企业构建和实施全新的培训模式提供有力的帮助。具体地讲,现代教育技术学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音频、视频播放技术

传统的音频、视频播放技术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用录像机或 CD机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播放一些电视教学片。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将音像技术与计算机、数码技术迅速融和,计算机检索、非线性控制播放系统与录像带素材库相结合,实现了音像教材在课堂中实时非线性任意组合播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络电视等一些新的设备将使得我们的培训更加丰富。

2.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CAI。看到这一词汇,大家往往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就是培训者用PPT放映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课。但是实际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多个方面展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在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方面有得体独厚的优势。

3.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并最后能够掌握的过程。其特点是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相互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

4.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使得培训在对象、时间、空间上都实现了突破,将培训从固定的时间、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的学习,改变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来说,远程培训技术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员工接受大规模分散式培训成为可能,而且为企业节省了巨额的培训和差旅开支,并可大大减少因集中培训带来的工作延误和时间损失。

5.情境模拟系统

可以利用模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企业或工厂经营管理,让学员进行模拟实验或角色扮演,开展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培训。模拟实训中可以设置多种角色,学员通过模拟的角色训练可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6.开放式学习资源

企业培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可以利用电子阅览室、内部局域网实行开放式培训,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和信息组织结构的超链接技术,建造符合人类联想方式非线性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的自主学习环境。

四、对于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由于如今好多中国企业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有局限性,对于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本人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多年,对于如何更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1.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投入力度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重新建构和定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形成以学员为中心、多向交流、互动共享的培训模式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比如:购置各种硬件设备、购置或开发各类教学软件、进行先期人员培训等。培训工作的实践表明,培训质量的高低与培训的投入成正比。因此,企业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使企业不断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要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与企业培训整合缺少不了平台建设,特别是硬件环境的建设。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方便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企业必须加快建设内部网,对已建成的内部网要实时更新,加强管理。通过优质的企业局域网,形成最优化的培训环境。

3.要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培训教学设计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选择使用教与学所使用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包括常规音像材料、数字化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网络的软件等。在利用这些环境和资源时,不能只停留在演示播放的水平上,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做好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的设计。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同时也是企业培训改革中的新举措。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与实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还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源的储备。当然,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不断更新的培训团队。这些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都是值得的,它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会在企业培训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企业培训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静、郝建英.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企业培训的一些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09.

[2]张妮.现代教育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篇4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从而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作支撑,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取代数学教师,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即要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有效发挥,又要将数学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使两者能够优势互补,促进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重视硬件与软件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数学资源,促使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查询和加工教学信息,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此外,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让学生能逐渐掌握其学习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从分利用其声音和图像,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教师在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编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具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数学,将信息资源、技术以及方法和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内容以及技术进行整合。由于高等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要求很高,因此数学教师在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时,必须要使学生能有效认知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一般而言,现代教育技术有三个特点:一是生动灵活性;二是直观仿真性;三是画面可塑性。下面就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优化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等数学教学提高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在高等数学中,微积分是其核心部分,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讲授微积分知识时,需要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微积分学,并对其采用微元分析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无法充分展现量的变化过程,而现代教育技术却能弥补这一不足。如在定义定积分时,必须要先对曲边梯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任意分割曲边梯形,并随意在每个小区间上选取一点,小窄曲边梯形的面积用小窄矩形面积近似代替,求取出所有小窄曲边梯形面积的代数和,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也就可以快速指导,并求其极限,从而得到曲边梯形面积的精确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将其进行动画演示,能够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求零为整,将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一般是函数,函数作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分界线,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极限的方法,因此学生要想提高高等数学水平,必须要对极限的相关理论有充分的认识。数学教师在对极限理论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仿真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极限理论的思想。另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列的具体表达式展现给学生,并对学生演示无限增大时,其是否无限接近某个数值,数学教师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讲解,将极限的定义进行整理归纳,使教学内容具体简单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眼光

篇5

关键词:教育技术 艺术设计教学 互动 运用

一、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也体现着人类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它根据教与学的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3)媒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包括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等研究。

(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以“学”为主的设计和以“教”为主的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的内容、方法、步骤等。

(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技术等。

(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7)教育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8)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理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实践领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改革作用。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等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环节需完善的地方

一支笔、一张纸、几张范作加教案,这是我们最熟悉、最习惯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然而,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已不再是“点缀”了,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1.师资方面

在一些有传统、有积累的艺术高校里,一些老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但他们对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包括对电脑知识方面的运用。还有一些教设计的老师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对网络里的一些同类教学没有进行比较、借鉴。而且一些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还不够,或有些师资培训有些形式化。

2.学生方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扩招以来,还有近些年出现的高考艺术热。这都为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输送了大批学生。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差距。学生的班级人数也由以前的10—15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左右。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校里,因校园内艺术氛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较好。但在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特别是一些艺术专业刚开设不久的学校里,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学生的学习氛围就总体偏弱。

3.配套设施方面

教室设施的多媒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教室,一些专业教室配置多媒体的可行性还不大。而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中一开始会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后面的课堂阶段会叫学生画草图、出方案等。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使用还存在矛盾的方面。

三、良性配合,充分运用

1.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偏重传授向课堂师生互动发展,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学通过网络与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有学习的可选性、可比性。

2.学生的素质组合是多样性的,特别是在一些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薄弱的院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由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获得了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与学习的自由性,即补偿性、适应性的学习。此外,校方的积极领导也不可忽视。既要看到学生角色转变的外在可能性,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学校在教学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政党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学校和广大师生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软性力量,组织争取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基金等的申报,争取经费。对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要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35-01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从而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分层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实际上往往都是先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整理得到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使他们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

例如三角函数 图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实验的方法:先为学生准备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当 、 、 准取不同的值时图像怎样变化,研究它们对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单调区间的影响;接着让学生对 、 、 进行赋值,输入后观察图像的变化;再让学生变换输入这三个值的先后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和单调区间。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运用了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摆脱了畏难心理,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会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教育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有效工具;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线段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适当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步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定条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构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多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柏永红,何昊.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探.

[2] 阳靖然,董磊.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7

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引领了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和书本学习,也可以向教育机器学习,出现了多种“人---机---人”的教育新模式,引起了教育方式的根本变化。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但现今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尽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不同解释

为了收集国内学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解的资料,我有针对地选择了10本不同教学性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其中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有所提及,但很简略;有的教材就没有提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有的教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作了详细的解释。

1.“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

2.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

3.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国课堂教学既要保留“传递——接受”的基本形式,又要实现创新教育,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把握“教与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规律,针对每一堂课进行最适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的具体设计。

5.现代教育技术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不可能抛弃“教”,完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

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而不应该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中国版本”,也不应该是传统教育技术的“传统继承者”。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技术》――陈琳著中,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中,祝智庭老师还将客观主义等一系列反映或影响学习变更的理论加入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描述中),而且现代教育技术积极与信息技术联合,将现代教育媒体定位于以现代信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交互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为核心的整合媒体,使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教学过程智能化。

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中,众多学者强调要突出“现代”二字,我认为强调“现代”是要从现代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来认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强调要更多的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理解必不可少的要突出“现代”,着眼于“现代”。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思考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兴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重新理解。

(1)“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

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克服传统教育理念桎梏的同时,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发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不断升级。教育技术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的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即双主模式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重大变革正是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教育改革制高点引领的结果。

“现代之教育技术”是立足于“学”的基础上,倡导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既重视“教”,更重视了“学”的过程;而教育技术更多强调的是一切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因而较教育技术而言,“现代之教育技术”应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在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实践能力。在教育目标上,既要满足社会要求,也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鼓励学生向多样化发展;在教育内容选择上,应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要出发,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在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应更多地提倡合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技能等;在教育形式上,可以结合多种教学理论,并采取非常灵活的方法,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很好地协调。

不同于教育技术,“现代之教育技术”综合了多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等等),强调了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了学习的意义活动过程,强调了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加上传播学理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论基础,为了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现代之教育技术”紧密与教育传播学结合,发展多媒体交互式视听传播技术,运用系统方法为指导全面分析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试行解决的方案并对试行结果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之教育技术”,即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树立系统的教育技术设计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考虑目标、内容、师生、媒体、策略、资源和环境等各个教学要素之间关系,重视经验技术,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教育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即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媒体要由仅仅作为教师演示和讲解用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媒体不应是传递教学刺激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和维持学生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延伸自己潜能的工具,即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类用途:指导、探索、应用和交流。

除了现代信息技术外,将传统教育媒体有效地整合利用,并配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展现现代教育媒体改善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等特点。“教育之现代技术”更多的是从技术的智能层面,描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的基础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它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因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之现代技术”,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一切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体系。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考察20世纪末直到现在的新技术革命形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目前信息技术上的每一点进步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虚拟现实技术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代表了信息技术正是形成“教育之现代技术”发展的主力军。

同时,信息时代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手段、新的教育模式等在配合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包括了: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以及由“学”为中心而发生变化的整个教学师生关系等等,都无不形成了新的教育理论的代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从教育模式上,而且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要素(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善了传统观念对教育技术的曲解。它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并已成为教育变革的制高点。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理解的意义

篇8

【关键词】教育技术 研究变迁 管窥 教育形成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0-02

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不断地依据教育本身的特点,选择和整合那些与媒体技术配套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使技术在教育应用过程中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把一种工具和手段,逐渐演变成为教育过程本身,即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以数字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的教育适应与形成的融合的社会发展过程。

一 技术的教育适应性

依据尹俊华对教育技术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进入教育领域的智能形态技术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是与人的智力有关的教育技术方法。如建构主义、系统方法、绩效技术等,而物化形态的技术则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们是实物形态的与媒体设备有关的方面,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

从书本到幻灯片,从影视媒体到计算机,从时空上的限制到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学习资源,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通过教育技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与应用而使技术获得教育实现,形成了教育媒体技术。而媒体技术在丰富教育手段的同时,自身也成了教育研究新的对象和资源,因为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播工具,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技术实现方法。于是,教育技术成为了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一座桥梁,“给予一切教育者和接受教育技术理念、方法的人以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理念”。

二 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对技术的认识,经历了从“媒体—工具论”“手段—方法论”到“理论—实践论”的深化过程,它们交织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中,不断地在实践检验、观念冲突和融合、协调和整合中逐渐形成研究者的共识,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

1.媒体技术至上主义

“媒体—工具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今在我国还有影响。它认为,教育技术的实质是指用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媒体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拥有了设备器材及相应软件,就有了教育技术,因此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媒体技术。

在当时的教育实践中,“媒体—工具论”造成的结果就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变成对高精尖教学设备的不断追求,每当一种新媒体出现时,就会引起一轮新的媒体装备竞赛。“媒体—工具论”在教育技术研究界流传甚广,但存在的缺陷被一些研究者看到了。例如,针对提请美国第92届国会审议的“教育技术法案”中所说的“教育技术这个词指的是硬件、软件,包括电视、广播、幻灯、电影、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D·米切尔更是指出,“把教育技术当做教学媒体是一个范畴上的错误。”随后,这些研究者在极力寻找“扩充”与“修补”之策的过程中,产生了基于“媒体—工具论”的一些变体,比如教育传统技术教育媒体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演变”论与“现代信息技术”“革新”论等。这是技术适应教育进行自我调整的一种表现。

2.媒体技术与智能技术融合

“手段—方法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教育技术包括两部分:一是教育手段,又称“教育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教育手段的使用方法,又称“教育中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技术”,重点是系统方法。“手段—方法论”强调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将媒体的运用方法和系统技术也看做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方法意义,它是对“媒体—工具论”的一种突破。然而,在“手段—方法论”中,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方法的移植和应用,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手段”“工具”的作用,受“媒体—工具论”的影响仍很大,对“技术”与“教育技术”本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3.整体技术观建立

20世纪90年代末期,教育技术学界开始出现“理论—实践论”,这一理论认为教育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由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知识所形成的教育技术学理论;二是工作实践,即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及行业的具体实践。这种观念与美国AECT及其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AECT’1994及2004定义,在教育技术研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以这两个定义为基础,教育技术研究开始步入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的时代。时至今日,绩效技术等的引入与应用,使得教育技术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整体技术与综合教育效益并重的发展时代。

三 技术的教育形成

从上述教育技术研究旨趣的转移情况分析来看,1985年以前,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不具备大规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条件),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研究还保持着以视听教育技术为主的研究惯性。1990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具备了大规模开展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条件。AECT’1994定义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研究几乎与美国同步。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还形成了与美国的“e-教育”(e-Education,e-Leaning)并列同一水平层面的“I-教育”(信息化教育)。

综上所述,并非每一种技术都能进入教育领域,并在应用过程中获得广泛的认可。从教育功能来说,教育总是选择那些促进其功能发展的相关技术;从学习过程来说,教育总是选择那些与促进教学与学习有关的技术。教育自身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一个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对技术的选择来说,信息传递过程主要集中在传播工具(媒体技术),选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即对媒体技术提出的要求:在信息传递载体和方式上的变化,力求提高传递效率,社会化过程主要集中在技术的有效应用(智能技术),选择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徐梅林.关于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思考[C].全球ET资讯,2006

[3]彭绍东.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命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

[4]傅德荣.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1998.5.18

[5]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9(1)

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专业化;重要性;语文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1.从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文件和标准看

自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伊始,教育部及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大量的有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政策文件和通知;2005年4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建设计划,并同步开始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以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其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国培计划”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5月,教育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要求,特制定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就“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模块在不同学科和学段均从专题、学时、内容要点三个方面做了十分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综上可知,教育部及下属各级教育部门对各级院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关注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培计划”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开展,根据对《“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的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其课程标准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国培计划”实施的初级阶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从现代教育技术本身看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我国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因此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中小学教师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并加以合理地运用,有助于解决基础教学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之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丰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及获取教参的方式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占40.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占58.1%。为优化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充实课堂教学。教学中主动上网搜寻参考资料的占 66.1%,购买相关书籍、印刷资料的占25.2%,采取其他措施的占8.7%。

2.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教学设计正在成为一门技术,教学设计技术被誉为教师的专业技术;教育技术学由于提供教育专业性技术而处于专业性的核心地位。

3.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能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均衡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优化语文教学手段、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诗词等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因其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且教材本身提供的知识背景有限,学生很难理解该部分内容,这时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开展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模式,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6-58.

[2]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65-69.

[3]赵立影,吴庆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复杂学习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44-48.

[4]柯速约.“国培计划”现代教育技术模块的情况调查与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13.

[5]杨开城.教学设计技术:教师的核心专业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9.

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无处不在地运用了物理知识。随着信息网络全球化格局的到来,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多媒体网络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到现代教学环境,教育教学中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1]的定义是:以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对教与学的设计、整合、运用、总结,来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质量[2]。教与学的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对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等,它是优化教学课程的前提保障。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实用的教学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不仅包含了许多教学的设计、方法以及管理课堂的手段,还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从而使老师收获有价值的课堂经验。

2.新颖的教学体验

在物理课堂上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传统课堂主要以简单的黑板、粉笔、直尺和书本为教学工具,教学体验十分有限。而现代教学工具多以多媒体为主,一个ppt课件就可以展现出各种丰富的图片、音频等。与传统课堂教学工具相比它给人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3.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而且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封闭式的教学不再适应现代信息教育的步伐,网络教学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

4.有效地利用时间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可以有效地节省和利用时间,老师可以合理安排更多的课堂时间,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习时间,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为老师备课也极大地提供了方便[3]。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优化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水平、开阔了教学思维和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计经验,还给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让中国教育走在世界的前沿,让广大中国人民得到更好的教育,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1.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手段的影响

随着现代教育多媒体网络技术[4]的普及和多功能化,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变得不再单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再枯燥乏味。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形象地展现出来,而且教学方式灵活有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相对于传统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成功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的转变。

2.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内容的形式不可能用一种理论来全面描述或者解释。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条件应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其形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结合现代教育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教学内容的形式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解读能力和吸收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教师适当调整知识框架,由浅入深,使学生更加易懂易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

教学方法是教学课堂中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要重点关注学生,而且需严格要求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媒体,全方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手段中是时代的需求,是中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结语

本文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和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教学模式的优化以及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具体影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最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胡华敏 梁佳 邓艳 曹广涛 单位: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6-124.

[2]乔际平.物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