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从目前看来,对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来说,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是其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随着当前计算机水平的大幅度攀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过硬的计算机技能,才能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融入社会。不可否认的是,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是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永恒动力。正因为如此,如何培育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困扰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引人深思。
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不容置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和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第一,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大幅度提升英语的阅读能力,力争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所突破性成绩,从而进一步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高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二,系统、全面地学习和了解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入学习和掌握信息系统和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注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第三,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训练,具备相关方面领域的设计研发能力。第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科研能力。更进一步说,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门系统的培养之后,既能选择继续深造求学,又能选择在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2 培养方案的设计
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解析之后,接下来,我们针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较为合理地调整和改进,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修订,才能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才能进一步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应该及时、系统、全面地梳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重构。这个顺序依次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群,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章节。一般来说,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进行强化相关方面的知识,不断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面探讨和解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我们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接下来,我们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意见,注重和强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化地改革,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毫无疑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性和现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是采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主要体现在: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大幅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及时了解前沿理论知识;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构建电子信息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等等。第二,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和明确电子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和框架,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第三,教学手段改革。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展现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制作动感十足的电子教案,才能将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看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知识体系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雷同的比较多,没有进一步明确区分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笼统的进行教学,无法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体系。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之后,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细致地阐述,接着,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看法,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等等,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鹏飞,李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硬件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2012(02).
[2]何光普,周大鹏,张九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J].科教导刊,2011(07).
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方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陈荣(1963-),男,江苏大丰人,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盐城 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26-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其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
按照规划要求,“卓越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0年6月和2011年9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公布了第一、二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盐城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是第二批公布的卓越计划实施专业。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经信委公布了江苏省实施“软件类”专业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盐城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卓越计划。
本文根据盐城工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善及具体实施情况交流实施卓越计划的做法、看法与体会。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
专业培养方案是卓越计划培养具体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卓越计划能否正常实现的关键。自从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实施的学校之后,学校便组织相关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成立专门从事卓越计划实施的教学管理机构“卓越学院”,组织学校、合作企业有关管理和专业人员组成卓越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卓越计划教学进行协调、研讨、指导。学校首先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联合各专业实施载体的企业人员到有关学校、企业进行调研,交流企业、行业对专业技能、学生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仔细研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框架文本,以原来的专业培养方案为基础,与合作企业一起研究卓越计划实施的专业培养方案。
在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为使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规范及合作企业(行业)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开展了以下工作:
1.给实施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以明确定位
我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省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60年来一直致力于建材、化工、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材料及建材环保机械相关领域已经为地方培养了大量颇有建树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进入21世纪,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办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办学定位仍然保持不变,仍然是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原则和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的专业基础以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参与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从事专业化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工作,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实用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定位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工作,既有较宽知识面,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2.专业培养方案要符合本专业的专业培养规范,课程配置及教学内容需要涵盖本专业需要的知识点——校内培养方案的制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家教育部主持下,大多数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在一批热心于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专家教授研讨下编制了相关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以对各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给予指导、规范。各专业规范阐述了该专业培养目标、规格的最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满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下,根据其办学定位、自身条件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卓越计划的加入正是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造就一批致力于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运营工程师的基础上得以加强。盐城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然应该在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上下功夫。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时,各专业均根据本专业培养规范对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约束。在满足专业培养规范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我院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背景情况,考虑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点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及课程知识点的前后关系进行整合,在满足专业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前提情况下着重研讨、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环节。
对于通识类课程,学校组织专家探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调整,通过灵活多样的调研、读书活动、群团活动等实施课程教学,并获得学分。将少数课程改成具有必须获得学分的自学课程,采用提交学结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些方法的采用有效压缩学生的课内学习时间,保证了后续基础、专业课程的正常开展。
对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对照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规范,根据课程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各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关系,编制课程体系拓扑图。经过课程整合,该两个专业原来在两年半内完成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被压缩在两年内完成,为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充裕的时间。[1-3]
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包含了许多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前两类课程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部分设计性实验,其课程的教学总时数均包含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采用实验室的开放保证学生实验教学的完成,这些教学环节也大多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让学生课后有事做,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为专业课程实验大多容易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工程背景,其实验性质基本为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部分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部分结合校企合作在企业完成,或者结合企业特定生产过程完成课程实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有一部分属于实验的教学内容在校内实施,有一部分在校外合作企业中实施。至此,完成了卓越计划校内培养方案的制定。
3.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的对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对应的实习、实训机会和条件,保证到企业的实习时间——校外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合理制订卓越计划的校外培养方案,结合专业培养规范,将合作企业中具有代表性、通识性的技术、工艺培训材料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中,并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道,深入探讨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内容、实施的方法、考核的要求等具体细节,以保证培养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科学性。由于我院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专业不像有些专业那样具备强烈的行业背景和优越的企业人脉资源,因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背景,考虑实施卓越计划学员的容量、地理位置、环境及后备支持等因素,以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在与企业联合制订校外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作培养的时间和培养项目载体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方面。按照要求,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企业完成的教学总时间不得少于一年。针对企业培养时间的保证,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系统项目实习、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甚至包括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系统项目实践、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岗位实践、企业开发实战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放到企业中完成。对于毕业设计,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未必能保证到位,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实施教学,保证实际教学的时间,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实施项目对专业的涉及面,让实施项目很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是专业从事示波器生产的厂家。大家知道,示波器是电子测量仪器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检测、调理、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及其相关电子线路综合运用的电子设备,具有比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承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许多的知识点。因此,本着以示波器生产为载体,从示波器的设计、分析、工艺流程到元器件的组织、插件、焊接、组装、调试、联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其中,学生通过参加示波器生产整个过程的实训参与,对本专业的目标、对象、就业的方向等建立了比较清晰的影像,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就业、择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软件工程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所选择的合作培养企业中有一家企业是面向电力、线缆、汽配等行业提供先进成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的企业。根据校企双方协商,在企业实施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经过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细化分解,让学生分组进入到单元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使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通过企业方软件架构、设计师的现场讲课通盘了解工程软件的结构、需求分析、框架搭建、项目分解、项目协作等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进入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培训。
在校外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找准项目、找准现场教学的载体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专业的自身需求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找到合适的工程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很合适的项目载体,也可以分解组合各个生产过程,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满足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将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插入到不同项目中,甚至是不同的企业中去。
4.保证实施卓越计划软硬件条件,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师资、保证实施卓越计划的资金准备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双方在实验、实训基地上加大投入,以满足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教学条件均已经具备,卓越计划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培养方案中有关实践教学的部分予以强化,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对象的需求,更多地考虑具体的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需要更多地借鉴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将涉及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编制到实训环节中。实训项目的设置必须是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满足个例企业的需要,以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面比较广,就业门路通畅。
实施卓越计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要配备专业培养所需要的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创办以来,我院一直重视年轻教师的工程化培训。从2008年以来,对年轻教师提出的要求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参与以工程项目为背景的项目实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限。要求教师参与整个项目的调研、需求分析、软件架构、程序编制、软件测试、调试与运行的全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以实际生产对象(电子装置)为依托的生产过程,参加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外协采购、工艺过程编制、项目的分解与组合,承担实际生产对象某个功能环节,完成该环节的设计、工艺、制作、调试,参加整个系统的联调、编制装置设计与调试报告。教师所参与的项目完成之后,要求编制完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该教师所完成的部分内容及其运行情况。请校外专家评阅,给出评阅结果,并作为教师获得年度考核等及获得校内津贴档次的主要依据。通过四年多的实际操作,我院的年轻教师均轮岗轮训一次,极大地丰富了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在教师轮训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师资源,我院聘请企业里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理论水平、善于表达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以外聘兼职教师的编制管理,预先和他们交流教学环节、教学要求,使兼职教师顺利承担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为充实卓越计划的教师资源,实施教学过程中引进了一些具备实践工程背景的教师加盟卓越计划的培养。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利的进一步强化,企业逐步失去原有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但是,卓越计划需要企业的全程参与,需要企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需要企业技术人员的额外投入,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行,需要学校对此工作有更大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保证卓越计划的实施。而教育部、教育厅在给予学校以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头衔”时,并没有额外给予高等学校以经费支持。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企业人员参与卓越计划教学过程的人员学校需要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调动企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针对参与卓越计划培养的专业均给予了适当的经费支持,学院内部则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包括省、市级科研项目的申报、企业所属产品的更新换代、装备的技术改造、技术或新产品开发等,增强学校实施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造血功能,维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赢合作关系。
5.实施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经过校内、校外、企业专家评审这三个环节多个回合,吸纳校友及合作企业方的意见,修改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规范相抵触的教学内容,修改并筛选与专业培养规范不能很好吻合的实训教学内容,调整与企业运作不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环节,以使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得到校企双方的一致认可,保证卓越计划后续实施的可行性。[4]
卓越计划开始实施之前,校内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娴熟有加。校外的实践教学因为是企业的额外事务,需要校内、外教师的广泛沟通、深入交流教学环节的各个细节,甚至包含实践教学过程中每天的安排、学生的住宿、吃饭等生活的琐事均要考虑到,毕竟学生要离开原来有一批服务人员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条件的环境,到一个相对陌生而又需要更多自理的场所中,进行一个比较新鲜教学过程。如果原计划的教学环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冲突,就需要校企双方探讨教学环节的调整及实施的调整方案,以保证教学环节的如期实施。
二、项目的实施及实践的意义
软件工程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于2012年秋学期如期实施。目前,两专业涉及到与校企双方合作进行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一些前期的基础项目,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认识实习、单元项目实习、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训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尚不需要企业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实施的时间也比较短,项目的进展情况、考核情况良好。今年春学期,学校安排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业认识实习及2周的单元项目实习,安排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了为期1周职业生涯规划和2周的课程实训。因为预先计划比较周密,学生在现场实习教学工作比较紧凑,工作量比较饱满,实习效果明显,学生收获颇丰,企业老师、学校老师评价及学生的反映良好。
目前正在规划今秋、明春两学期的校企合作培训、实践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工作。随着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后续合作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比较长,势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承担并高质量地进行卓越计划教学过程,承担起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卓越计划才实施了一年,后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协调,毕竟校企合作进行卓越计划培养涉及到两个独立的体制、群体,所有的教学过程都是在双方协调后才能进行,出现问题也需要校企双方坐下来交流才得以解决。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合作给双方带来的一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专业技能的提高是不言而喻,具有在学校无法用黑板、多媒体传递的很多信息,对学生的专业规划、个人发展、价值观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结束语
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的许多环节实施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随后的合作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与提高。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的建立还需要逐步建立与完善、丰富与发展,相关的教学配套措施还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实践、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总之,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逐步展开、逐步完善提高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梁万用,江泳,等.面向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5-86.
[2]谢东,.基于卓越计划的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80-83.
篇3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高频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从事通信、电子等相关领域研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掌握高频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运用课程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的工程技术问题。本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结构要求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该课程抽象、难懂,难以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高频电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使学有所用,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以体现师生平等、和谐、参与、创新的教学思想。
1新型教学方法
1.1发现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发现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些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讲授高频电子线路第一次课时,我带了一台收音机,并放出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分钟后我问学生,大家不觉得很神奇吗,这台小机器为什么能收到电台并发出声音。课堂立刻热闹起来,一分钟后我又提出,请大家结合第一章绪论内容找出其中的秘密。我发现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实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好奇中,掌握了通信的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单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这也使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感性认识由陌生变得亲切,由漠视变得重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1.2讨论教学,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讨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的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lc并联谐振回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1)这个简单的电路为什么可以选频;(2)这个电路如何能实现收听某一家电台,又如何实现每一家电台都能收听到的。在学生的讨论思考过程中,学生逐步知道了因为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即电路工作在固有谐振频率时输出信号幅值最大,而在远离固有谐振频率工作时输出信号幅值较小的特点,因而能选频。又知道了当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等于我们所要收听的电台频率,所要收听的电台就会被选择出。从固有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中知道调节电容c可改变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每一次旋收音机的调谐旋钮就是改变电容c的值,从而可以接收我们需要的每一家电台。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次讨论式教学,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既培养了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1.3问题探究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到问题中,通过收集资料,寻找答案,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方法。
讲授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时,不是平白直述其工作原理,而采用“倒序”的方法,要求学生从其性能指标——大功率、高效率角度出发,探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思想。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需要循循善诱,譬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高效率,甲、乙、丙三类工作状态采用哪一类呢;又如对于丙类状态输出信号失真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通过从设计的角度让学生探究高功放的工作原理,避免了学习高功放的枯燥,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去设计电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4类比归纳教学
类比归纳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某些关系上表现为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和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和二极管环形调幅器的电路以后,学生感到讲课时似乎理解了,但把两者放在一块对比,就容易从原理上混淆。为此作了如下总结:相似点,两者电路形式上一致,都表现了频谱搬移的作用。不同点,(1)工作信号不同: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中有两种信号,即低频的调制信号和方波开关信号。方波对调制信号起开关的作用。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也有两种信号,即高频调幅波和高频余弦波,余弦波对二极管起开关作用,同时又作为电路中电压信号。(2)输出信号频谱不同:二极管环形调幅器是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方波基频的左右两边形成输出信号。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是把调幅波的频率与高频余弦波的频率相加减得到输出信号。类似的内容还有小信号选频放大器与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异同,调频波与调相波的异同等等。通过类比归纳教学, 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区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路变得清晰条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
1.5直观演示,增强直观认知
直观演示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振荡器工作原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始,先把话筒放于扬声器的附近或其相对的位置,喇叭会发出很强的啸叫声,这实际是一种正反馈过程,即电声振荡现象。接着采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在图形化的编辑环境下来演示,能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种仿真演示,挖掘出了课本文字达不到的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
2结束语
总之,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做法。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萧文.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篇4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工程 网络控制软件 改进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网络安全水平的提升,在点击计算机网络工程中,加强网络控制软件的应用已经显得尤为必要。这是因为其不仅能将网络工作效率提升,而且还能确保网络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对电子计算机工程网络控制软件的应用现状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切实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
1 应用现状分析
1.1 相关概念分析
1.1.1 就网络软件来看
主要是计算机内承载网络活动和数据通信的软件,其直接与计算机的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与系统之间的资金贡献,最终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常见的网络软件包含了协议、通信、管理、操作、应用五类软件。
1.1.2 就工程网络控制来看
主要是通过通信网络装置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并利用其对操作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通信网络中应用时,主要是利用其快速分配与处理系统信号。
1.1.3 就网络控制软件来看
其属于网络软件中的一种,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操控,才能更好地对网络进行实时自动化的监控与管理。
1.2 应用范围分析
由于电子计算机工程网络控制软件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在应用时往往范围较广。就狭义上的应用范围来看,主要是结合控制对象来看,以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的形式出现。设备管理软件由设备厂商提供,从而强化网络设备管理。而系统管理软件则是对整个管理进行实施监管。就狭义上的应用范围来看,只要有网络,就能利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1.3 应用弊端
目前,网络控制软件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会的弊端。例如导致计算机在运行中卡顿,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网速控制较慢而影响信息传输和闭塞等。因而必须强化对其的改进。
2 改进对策
为了更好地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加强网络控制软件的应用,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网络控制软件的改进,尽可能地提升其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水平,最终提高电子计算机工程的质量。在具体的改进过程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2.1 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工作的开展
为了更好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首先就需要我们对电子计算机工程中所应用的网络实施安全性测试,对于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应及时的强化对其的排查与处理。加上现在很多系统自身的漏洞较多,所以就需要利用网络控制软件加强漏洞的修复。但是运行软件越多,其产生的漏洞就会越多,因此必须对软件运行的数量进行控制,并定期对其进行扫描,才能不断的优化电脑运行的速度,进而更好地避免其出现漏洞,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得到提升。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加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护网端的安全性,促进网络安全高效的运行。
2.2 对网络配置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在网络配置上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是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主要是利用SNMP对路由表和接口表、ARP表以及地址表进行询问。二是通过管理协议对配置进行更改。主要是通过SNMP协议更改网络设置。而很多制造商对资源表的访问设置了权限,所以就需要登录系统之后更改系统配置。
2.3 采取分布式的管理
分布式管理主要是应用移动技术与CORBA技术。在分布式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多域名,并对不同域名实施针对性的网络管理,且不同的进程之间的协调与互动性良好,这样就能实现网络管理的优化。通过分布式管理网络,不仅能降低网络管理负荷,而且还能促进信息传递,加强信息共享,节约信息时间,促进网络管理成效的提升和优化。
2.4 智能化的控制
在智能化控制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常见的智能控制系统有专家系统、学习智能系统、分级智能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和神经控制系统等。在实现智能化控制之后,就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也能对设备的自主操作进行控制。通过模仿人类智能化的操作,在电子计算机工程网络控制软件中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达到电脑自动化的控制,在促进科技生产力提升的同时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5 切实加强网络控制软件的研发
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不仅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实现设备共享,而且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输性能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作为电子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网络控制软件的应用,而@就需要在网络控制软件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切实提升数字网络技术水平,并对现有的网络技术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水平的提升。在网络控制软件研发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对其的技术、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提高网络控制软件的研发成效,并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网络控制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其现状的分析,并在实际分析中加强对其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在电子计算机工程中作用的发挥,最终提高网络控制成效,最终有效的满足实际运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刚.电子计算机工程网络控制软件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5):173.
[2]颜滨竹.电子计算机工程网络控制软件的改进与优化[J].电脑迷,2016(07):59.
[3]张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2.
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EDA 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以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05年11月7日,《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而应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活动领域应更贴近实践。基于此,高职课程的开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EDA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途径也应以此为指导思想,明确课程特点、转变思想观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EDA技术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这门课程是电子专业整个知识和能力体系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既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对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成为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等电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
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若EDA技术从属于理论教学,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教改的前提是转变思想,EDA技术作为电子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思想上应得到高度重视。应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革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编排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此,教学内容的编排应尽可能贯彻高职教育的“应用”主旨和特征,科学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必须由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又必须相对稳定,EDA技术的基础知识相对稳定,而对于开发软件和芯片的发展则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知识框架和学习脉络,让学生在任何时候对基本知识的把握都是清晰和完整的。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岗位、高职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编排既应融合一些电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又应兼顾一定的知识技术的先进性,努力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与实用性、普遍性之间的矛盾,使本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和一定技术先进性等特点。
三、针对课程、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EDA技术这门课程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这类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如果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学生会倍感困难。同时由于高职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弱,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听不懂、跟不上,进而厌学。因此在EDA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基础、注重应用,进行案例化教学,同时把握好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两个“三合一”
1.教、学、做三合一。在EDA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努力走“实践―理论―再实践”之路。强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有机配合完成教学目标。
2.理论、实践、产品三合一。这三者合一,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应用,将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产品制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重点,以掌握知识和技能、制作产品为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学用一致,知能并举”的教育思想。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为:在教学材料和内容上要对真实情境加以描述或典型化处理,在教学方式上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教学目的上侧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运作能力的提高。该教学法不仅包含学生对案例的学习过程,而且包含在学习案例前教师对案例进行编写或选择的过程。
课前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编写或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对案例原始材料进行收集。所编或所选的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兼顾目的性、真实性、仿实践性、问题性和典型性等特点。在课堂中,针对实例出现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以及对问题的见解,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和反思。学生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总结,教师最后作简短的点评或补充性、提高性的全面总结。通过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三)注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利用“项目”、“实例”、“问题”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专业技术内容,而且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按照一体化原则进行设计。(2)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3)选定每个单元课程单项实训项目,以实例贯彻单元教学之中。(4)确定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等内容。(5)引入案例,问题驱动,操作演示,展开知识,讨论问题,总结提高。(6)PPT演示,示范操作,板书补充说明。
四、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
为了突出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根据学校的考试管理规定,制定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方法:期中考试时实践考试代替理论考试,从所学的案例中任意抽取一个,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期末考试时,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占50%,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占50%,在EDA实验室上机实际设计作品,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考卷都从已建立的技能考核试题库中抽取。这样不仅能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能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习新理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篇6
【关键词】钢铁企业;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维护
引言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成为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设备投入大是钢铁行业的重要特征,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益,及时地对企业中的电气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1.钢铁企业电气设备客观情况
很多企业平时只注重设备的效能,不重视设备的合理使用,也不注重日常维护和保养,导致了故障的发生。电气设备维护人员不仅要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电气设备的各方面情况。
1.1出厂情况。由于不同的厂家出产的电气设备质量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内制造和国外制造的技术水准也不一样,使得出产的设备质量不一样;即使同是国内制造,但不同厂家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一样,也会导致设备质量不一样;哪怕是同一厂家制造的设备,也会因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导致其质量不一;再加上不同批次、不同阶段,也会使得设备的质量有差异。所以,每台电气设备的出厂质量都是不一样的。
1.2使用环境。电气设备的使用环境会对其运行状况产生影响。这种环境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设备所处外部自然环境不同;二是不同设备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承受的电流、电压等都不同,尤其是当故障发生时的系统短路容量有较大差异。
1.3人员素质。有很多设备故障本来是很容易解决的,但由于操作、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不高,无法及时发现初期故障,导致故障被复杂严重化。
2.电气设备故障原因
从故障的起因上看,电气系统故障分为关联性和非关联性故障。非关联性故障是指与电气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制造无关的故障,这类故障的发生是由于运输、安装、撞击等外部因素人为造成的。关联性故障是指由于电气系统设计、结构或性能等缺陷造成的故障。关联性故障又分为固有性故障和随机性故障。一般随机性故障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偶然性,给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中,软件故障是指由程序编制错误、机床操作失误、参数设定不正确等引起的故障,软件故障可通过认真消化、理解随机资料、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方法避免和消除;硬件故障是指南CNC电子元器件、系统、换刀系统、限位机构、机床本体等硬件因素造成的故障;干扰故障则表现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是指由于系统工艺、线路设计、点源地线配置不当等以及工作环境的恶劣变化而产生故障。
3.钢铁企业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运行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其意义在于能够改革设备维修制度,变传统的定期检修为状态检修,在节约大量维修费用的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维修时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故障诊断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测未来。在预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的时候,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要对其原因、部位和危险性进行诊断。具体可表现为:与生产功能无直接联系的振动、异响和升温;与生产功能有直接联系的信号,如压力、位置及转速的变化等;绝缘分解物、水含量、机械杂质等化学信号。
故障诊断可分为简易诊断和精确诊断。简易诊断一般由现场的工作人员实施,通过观察设备运行时,其外形有否变化,比如熔断器是否烧断、紧固件有没有松动等;仔细倾听设备运行时的声音,比如电动机轴承损坏的话,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嗅闻设备运行时所散发的气味,比如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或者过载的时,会散发刺鼻的焦糊味;触摸设备外壳温度来确定绝缘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精确诊断是在简易诊断的基础上,由专家对“大概有点异常”的设备进行专门的精密诊断。通过精密诊断,确定故障的类型,估算其危险程度,制定消除故障、恢复和改善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方法。发动机的振动和异响可通过轴承振动和轴振动进行评价,其衡量指标是相对位移和绝对位移值。轴振动的特点是通过位移峰峰值,直接表示转子在机体内的位置变化,以此推断出转子与固定部件(如:汽封等)有无摩擦的危险;轴承振动间接地显示了机组振动位移情况,比如采用振动速度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得到振动速度的有效值,有利于对振动量进行评价。
4.钢铁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维护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日常维护。日常维护应当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定期点检,在设备故障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发现并解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日常巡检是通过对设备各部件的大概巡视,掌握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一种方法,较适合设备分散布置的企业。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巡检人员,根据有关标准,对照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和异常情况,掌握设备故障的最初信息,为点检人员提供要检查的具体故障部位和内容,方便点检人员有目的性地检查设备。
定期点检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点检员负责所辖区域内电气设备技术状态管理,按点巡检要求、设备技术维护要求,定期按时进行设备的现场巡视并作好记录,还要制定检修计划、备品备件计划、设备技术维护计划,处理现场故障等。
在进行故障维护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先询问再维护,通过询问设备故障的发生经过及现象,对维护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要先清洁再维护,有很多故障是由于导电尘土和污染物造成的,经过清洁就能排除故障;还要由外及里、由机械到电气,先排除设备故障的外部因素,确定为设备内部问题再拆卸维护,确定机械部件无故障以后,再对电气方面进行检查和维护;先检查电源,因为有很多故障是由于电源的故障造成的,所以先检查电源能使维护工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设备故障诊断和维护,能使钢铁企业电气设备的运行周期得到延长,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益,为企业生产的安全稳定顺行提供可靠的设备保障。
参考文献
[1]芮静康编著. 常见电气故障快速诊断与维修.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01.
[2]莽克伦,王正主编. 现场设备故障诊断实例精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08.
龚娜,女,2008年毕业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现从事发电运行技术工作。
篇7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评教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in Evaluation
by Student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XU Kai, LIU Ju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evaluation by students at Jiangx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finding the problem during the evaluating by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 solving, expecting to offer the use for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valuation by student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学评教”体系自传入我国以来,普遍在大学里应用,中职学校“学评教”还处在探索阶段。“学评教”强调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它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愿望,也给予学生评价教学工作和对教师以及学校管理提出意见和看法的权力。笔者在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实习,对该校的“学评教”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该校是江西省开办最好的中职学校之一,有在校学生8000多人,在职教师近600人。笔者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该校的教师与学生关于“学评教”活动的开展做了调查。学生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教师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6份,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93.0%。
1 现状及问题分析
该校自开展“学评教”活动以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会根据评教的结果跟部分教师沟通。各个部门也积极配合,并做好“学评教”的预备活动。评教活动每个学期开展一次,每班选10个左右的学生进行评教,以问卷的形式发放及回收,教务处完成对结果的统计,并将结果分发给各个系及部门,由各系及部门分别对其所有的教师作出反馈。该校除学生评教以外,还开展了教师评教、领导评价等评教方式,每项工作每个学期都会开展,笔者经历了本学期的评教活动。鉴于学生评教只是评教的一个方面,本文只针对”学评教”来探讨,并从中发现了几个问题。
1.1 学生评教活动没有量化指标,评教体系有待商榷
该校在评教时,班主任会宣读评教标准,学生根据这些标准来给予本班的授课教师分数,并在说明一栏中写下原因。参考依据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学生在参与评教活动时只有一级指标参考,而相应的更为细化的指标则没有,学生只能凭自己的观察来随意打分。譬如第一项:是否能够教学认真;为人师表。后面没有相应的指标如5、4、3、2、1等分值来参考。评教的表格只显示课程名称、教师姓名、综合评分及说明。如表2所示。
表1 学生评议教师教学效果之参考依据
表2 学生评议教师教学效果表
学生对这样的评分表格该如何下手是个问题,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来评分,而大部分学生在说明部分是空白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分数,意义不明确。教师知道评教结果以后也无法改进,只是根据分数来得知自己的排名。由于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性,该校没有针对这种差异性而做出区分。一个班的所有教师在一起排名,不具有针对性。有班主任反应,在评教时学生给某教师打分偏低,要求其写下说明,接着学生就把分数改到很高,对这种单纯的主观评价说明存在逃避心理。学生对这样的评教标准摸不清,也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有效性。据了解,该校在评教时每个班只选取10人至12人来进行评教,而学生普遍对评教不感兴趣,这十几人的评教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则是班主任要求的,代表性有失偏颇。
1.2 学生主观意识影响评教的客观性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性。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官不同,可能会由于态度、认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评教结果有失偏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受主观情绪影响,如问卷中有一题是”如果上课老师曾惹你不高兴或是曾让你难堪,会影响你的评价吗?”7.3%的学生直接回答”会”,25.4%的学生选择”看心情,可能会”。而在教师群体中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时打分太主观,只凭个人好恶,而非教学评价”。学生群体中有63.1%的人持此观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评教时的主观性占有很大的成分。
(2)学生受知识水平限制和兴趣影响也会对评教产生影响。若学生热爱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听得懂,学有所获,就容易对教师持肯定态度,相应的评分会高。相反,若学生对该科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又不认真听课,学不到东西,自然会对教师评分较低。
(3)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80%的教师认为只有部分学生有能力做出客观评价,而学生则有63%觉得自己有能力对老师做出客观评价。
图1 对“学生是否有能力对教师做出客观评价”的统计结果
如图2所示,对同样的一个题目,不同年级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一年级中有85%的学生对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相同的,只有12.5%的一年级学生对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不同的。二年级正好相反,有88%的学生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标准是不同的,只有9%的二年级学生是相同的。但总体来讲,有62.3%的学生会给专业课的老师打相对较高的分数,20%的学生看是否喜欢该教师而给相对较高的分数。
图2 对“评价不同课程老师的标准是否相同”的统计结果
1.3 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评教”
有教师说“‘学评教’每年都搞,但是年年不讨好”。为什么会觉得效果不理想呢?据统计,有90%的教师认为开展“学评教”是有必要的,有7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评教是有用的,而90%的教师在学生的评教中的态度是“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并能够给予改正”。那么,既然统计的数据显示有必要、有用且态度认真的比例如此高,那么,教师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如表3所示,在评教的过程中,37.5%的教师及53.5% 的学生认为有教师在课堂讨论评教,示意学生给自己打高分。65%的教师认为有教师为了得高分,刻意放松课堂要求,讨好学生。而“教师对评教结果不在意,不针对结果做任何改变”这一选项教师中有47.5%的人认为如此,学生中则有51.6%是认为如此。可见,部分教师在评教的过程中是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使评教结果失真。
表3 对“评教过程中教师群体出现状况”的统计结果
外聘教师也在该校占据了一定的数量,部分外聘教师由于开学伊始时间不完全确定,中途调课、代课现象颇多,班级中途更换教师的情况也不少见,也为“学评教”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学生对新老师不熟,不知该如何评教,只能随意打分。
1.4 对评教结果缺乏科学分析和有效利用
由图3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觉得“学评教”是否有用的统计结果有较大差异,一年级的普遍认为教师会改进教学方法等,只有6%的学生认为“学评教”无用,感觉不到教师的变化,而二年级则有近40%的学生认为评教无用。
图3 对“觉得学校的评教是否有用”的统计结果
在关于评教结果反馈的几个问题统计如下,有82.5%的教师能知道评教的结果,其中有60%的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评语。有12.5%的教师不能知道评教结果,其中有80%的教师想了解学生的评语。只是知道结果,那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没有如何实施的建议,教师并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2 中职学校改进“学评教”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评教体系,建立更加细化的评教标准
科学又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教的内容要清楚、易懂,同时要便于操作、方便学生完成。一,针对现在中职学生普遍是1995年以后出生的,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悉,可以设置网上测评系统,更快并且更好统计。二,在一级指标后细化分为二级或多级指标,给予学生参考标准,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评教,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三,对专业课与基础课采用不同的系数,或针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实训课与理论课。四,在主观测评的基础上增加简单易懂的选择题,更好地让学生站在主体地位来评教。五,让全体在校学生参加“学评教”的活动,使评教具有代表性。六,数据的分析与采用要用统计学的方法,如去掉各种“废票”,使数据统计更加合理化,数据更有说明性。七,还可以增加三年级学生参与评教,因为中职学校三年级学生是在外实习的学生,中职学校又是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其所教能否在工作中受益,三年级学生在实践中应该有所感悟。
2.2 加强宣传,有效组织学生及教师参与评教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中职学校“学评教”活动基本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很少向学生反馈,学生做了评教,又不能知道评教的结果,影响了学生参与“学评教”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管理层应注意引导学生端正评教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能力,引导学生摒弃个人偏见,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且在评教之前,有力地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向学生明确评价的要求以及准则,同时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确,评教活动不是对教师的高度赞扬,也不是报复教师的机会,“学评教”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其目的是改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学,使学生认真对待评教。
在“学评教”活动的组织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引导并监督教师,严禁教师在评教前向学生示意评高分,并且针对中职学校教师流动性强的特点,对外聘教师系统管理,减少流动性,最大限度地增加评教的有效性。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理性对待评教,做到言传身教,增加评教的可信度。
由于“学评教”活动关系到几个部门的运作,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专门设置一个领导机构或是直接由一个部门来完成,以便使评教更加制度化,常态化。
2.3 注重评教结果的反馈,使评教结果有效落实
由于反馈力度不够,中职学校在学评教活动之后,教务处统计出结果给各个部门公布,这个结果只是以分数的形式出现,教师不知从何改进。而各个部门对结果的反馈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对那些评教结果一直居于前列的教师,给予认可和鼓励,并组织学习和观摩,共同进步。而对于“学评教”反映较差的教师,应给予教师时间查找并分析原因,并给其一段时间来改进。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简单地只以分数来论高低,要有改进策略,从而真正达到评教的目的。
对结果要采取措施追踪调查,跟进教师的改变,有效落实,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鉴于“学评教”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学生评价能力的有限性,中职学校“学评教”只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学生评教只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不能完全以此为依据。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测评。可以开展多种测评方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等,以提高评教的可信度,从而真正达到评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家枢,赵丹.高职院校“学评教”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评教”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2] 李文莉.基于学评教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 钟碧芬.高职院校“学评教”工作的实践与反思——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1(6上).
[4] 张建勇,潘海涵,陈煜.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评教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3).
[5] 王茂莉.高职院校评学评教数据关联研究及应用——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5).
[6] 戴维,王秀梅.教师背景特征对学评教结果影响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7] 杨甦宏.高校学评教困境源于其制度设计[J].黑龙江教育,2011(3).
[8] 史迎新.我院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9] 熊萧.增强“学评教”有效性的一个模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1(1).
[10] 唐果,贺翔.高校改善“学评教”效果的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2(3).
篇8
关键词:情绪与情感;英语教学;功能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情感(affection,又译感情)是作为情绪(emotion)、感情(feelings)这一类心理现象的笼统称呼来使用的。教学与情感的相互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寓理于情,情自理出,情理结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正如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对于心理发育还不完善的中职学生来说,更需要积极情绪的指引和维持。
一、情感的调节功能与英语教学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国外的同类研究,认为情感确实对个体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传统英语教学历来采取“填鸭式”的办法来进行授课,通常是老师说,学生听。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教学效果较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情绪兴奋性,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提高。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表演;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英语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这种宽松活泼的授课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的深入了解,由了解而相互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共同切磋。
二、情感的动力功能与英语教学
现代心理学很重视情感的这种功能,美国心理学家利珀(Leeper)甚至明确提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的观点。情感的动力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就能有效强化学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英语学习行为。英语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在识记与背诵,并将其转化成语言应用的熟练技能操作。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产生消极影响。英语学习是要求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可以较流畅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如,电影资料欣赏、听音乐资料、与外籍友人交谈等方式,直接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指出的,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即教学对他们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情绪感受还决定学生在教学中是有兴趣,还是消极。特别是我们还要看到,学习英语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更需要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情绪情感推动作用,依靠情感的动力作用。这使我们能更深切地体会列宁的那句名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三、情感的感染功能与英语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斯托特兰德(Stotland)用实验证实,当我们觉察到另一个的情绪时,会改变自己生理上和主观感受上的情绪状态。我们平时说的情感共鸣就是典型的情况。情感的这一功能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感受思维和行动之间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兴趣和关心的驱使下组织智力加工活动,对教学对象、学习对象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神入、体验、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状态把握客体。具体体现在:以情景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用游戏等活泼的形式加深学生记忆,用实践课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英语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并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英语表达结合起来,逐渐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语言表达和应用的技巧。
四、情感的信号功能与英语教学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表情最初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手段。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的信息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部各种信息的基本内涵以及教师主体的评价方面的信息,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运用恰当的言语表情、体态以及富于表情的讲解及引导,能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本堂课程的要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称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头,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同时激发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指出:“做教师的定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毋庸置疑:“暗示”可以变成“提示”,但“暗示”也可以变成“暗器”。可千万别让“暗示”成“暗器”、“毒器”!首先,别让“暗示”左右了你。只有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升明辨是非、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自觉识别和抑制消极的暗示,克服胆怯和紧张的心理反应。其次,千万别放大“暗示”的副作用。人因悲伤而哭泣,但又因哭泣而悲伤,在“暗示”的副作用面前,就事论事,不扩大,这样就不会陷入副作用的陷阱中。再次,努力放大“暗示”的正作用,经常训练如何增进自信心,如何能由失败中体验成功,如何克服恶劣的情绪等等,真正做到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超越,摆脱“旧我”的桎梏,塑造“新我”,将有益于成功的积极思想和感觉。诚如斯,“暗示”又怎会成“暗器”!
参考文献:
[1]埃米尔・库埃.心理暗示力.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7.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4.
[3]戴维・迈尔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1.
[4]谢佛.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邹泓,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7.
篇9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教学改革;工程制图
作者简介:朱志亮(1982-),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胡静(1982-),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79-02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于研讨式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研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在不同观点相互交流补充、碰撞交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
研讨式教学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和交流得到答案。和以往不同的是,教师不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和解答,而是将这个过程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需要提供分析的思路就可以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比如在设计中对于功能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找出问题所在后,可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搜寻其他相似例子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生自行改正。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研讨式教学最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研讨话题,不仅要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抽茧剥丝”的方式层层递进,在教师的主导下将讨论引导至相应的知识点,最终达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
一、研讨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也一直尝试用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至少可以带来以下三方面好处。
1.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由于各方面原因,课堂纪律一直是不少大学教师心中的痛,尤其是手机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使用更加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使学生在两节课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摆在很多教师面前的现实难题,适当的时候抛出合适的问题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记忆和他们的思维创新。如在讲解物体三视图时,笔者曾经布置给学生一个讨论题:“为何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由两面投影确定,而由点组成的物体却需要三面投影才能确定结构”,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思考兴趣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最终的解释让他们对于这一涉及投影本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在讲解直线的投影规律时,曾经给出过一个“点的两面投影均在直线投影上且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能否确定空间此点就在该直线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并有学生分别以坐标计算法、射线交叉法、反证法等角度给出证明,部分答案甚至超出了预计,这些都说明了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去引导。
3.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科学的记忆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一个让人冥思苦想过的问题留在头脑中的记忆是最持久深刻的。正是基于这一特性,研讨式教学相对于以往教师纯讲解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方向。
二、“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
“工程制图”课程是培养工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现有的“工程制图”的课堂教学一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为讲解式,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一人设计和控制,从开始讲解到如何演示课件、如何提问、最后要得出哪些结论等都已心中有数,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教学活动就在这个早已有了结论的完美设计中按部就班地由老师自导自演着。整个过程开始之初就已经预知,所谓的教学过程就只有流程而没有变化,即没有多大发挥也没有多少创造,只会让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的培养,这也是该课程目前最大的问题。[2,5]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至关重要。
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应大胆改革传统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研讨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培养出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勇于探索的创新人才。[4]
三、“工程制图”研讨式教学探索
在目前学生已经习惯讲解式教学的情况下,采取研讨式教学,需要仔细制订研讨内容,控制研讨方式,使它与常规的课堂讲授有机结合,使学生能逐渐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研讨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设计并挑选研讨课题
开展研讨式教学,选择研讨课题很重要,对于“工程制图”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类课程,并不是每一章节都适用专题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的章节,如立体的投影、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章节内容。在设计研讨课题时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同时又要选择学生较易理解、较常接触的实际设计问题。[3]
2.课前充分准备
相对传统教学,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教学方式,虽然教师把教学的主角让给了学生,但决不意味着教师便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相反,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事先花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师在精心设计好研讨课题之后,必须尽量拓宽视野和思路,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与此同时,还要努力运用发散思维,周密思考从这一研讨题目出发有可能还会引申出哪些关联问题、学生将会提出怎样的见解、究竟应该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其次要做好对学生的动员与引导。教师在设计研讨课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研讨题目以及程序等一系列教学方案提前发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准备、有的放矢。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去阅读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效素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与评议
课堂讨论是研讨式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研讨式教学的成果就在这里产生。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保证讨论能顺利展开,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成果,教师应全面策划,充当好主持人角色。研讨课的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上课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其组员个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学生先内部协商,即在本组内部争辩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相互协商,即针对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此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小组成员的讨论之中,鼓励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小组集思广益,把本组研究成果与教材提出的观点相联系,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
四、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研讨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三大关键因素是:合适的研讨课题、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的执教水平,下面从三方面论证“工程制图”进行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工程制图”是一门大一阶段承上启下且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容易寻找到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融合本课程知识要点的讨论课题,这是研讨式教学能否开展的关键因素。比如在“投影基础“和“立体投影”章节中,可以就投影的几何原理设计研讨课题,使学生能充分运用中学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思考讨论。又如在“机件的图样画法”、“零件图”等章节中,可以选取实际的零件或机件,让学生分组自行完成设计,并就各自方案的优劣进行研讨、分析。
第二,本课程进行研讨式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不高。本课程的学习基础主要集中在“立体几何”,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不高,即其他课程的掌握水平不会影响本课程的学习,在进行研讨式教学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本课程可以进行研讨式教学的有利条件。
第三,任课老师较为丰富的本课程教学经验。笔者四年多来一直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作业批改,对本课程的知识点和课程要求有着较深的理解,对学生在各章节出现的疑问和学习难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反馈,这些都是开展研讨式教学的有利基础。
五、结论
研讨式教学对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广泛共识,在对研讨式教学及所适用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工程制图”课程采取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方案及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韩芳.浅析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10-13.
[2]解晓梅.高校工程制图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的探讨[J].装备制造,2009,(11):11-14.
[3]许良元.工程制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1,(1):14-17.
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学习自主性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明确了,步伐迈得更大了。《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教学模式应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因此,改变原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1.何为自主性学习
所谓自主性学习,不同学派的研究者对其并没有作出统一的定义。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也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权。其实,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简单领会其意义:那就是强调“自主性”,而不是“他主性”;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学习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教育学界将自主性学习定义为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对于自主性学习,很多人可能单一地看待它,即要么是课内自主学习,要么是课外自主学习。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自主性学习不仅指课内自主也指课外自主,二者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要把自己当作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把学生作为课堂任务的主体,一切课堂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开展。课外自主性学习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对于语言学习更是如此。课外自主性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能够积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主动参加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阅读英文小说、名著等;这些都是课外自主性学习的范畴。
2.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我们知道,在学生跨入大学以前,他们所接受的基本上都是“他主式”教学模式(或“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从内心深处已经渐渐失去了“自主性”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象对新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对2007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作如下的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200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4个班,总人数为155人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像初高中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合大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了,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教与学都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知道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崇尚自我和个性,反对传统和束缚。他们在一些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主见和看法。比如说,从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部分就可以看出,出卷人不再把大学生视为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们,而是把他们视为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社会人,其目的就是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作为大学生,应积极努力地树立自我意识,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己的短期计划,不能失去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有些学生正是因为缺乏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从而迷失自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结果荒废了学业,荒废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3.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提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自主”的教学意识。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以“以学生为中心”为前提和条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作为每一节课的“导演”,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努力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具体方法列举如下:
第一,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整合教学资源;对于一些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决不可不加修改拿过来就用,如果拿过来就用的话,将会违背了教学改革的初衷。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利于精简课堂中教师讲的时间,从而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如分组讨论、正反辩论、自我展示等。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网络对于英语学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说,学生可以登陆英语学习的相关网站,一些好的英语学习网站如:Listening Express,省略等;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手边的资源,如MP3 player,mobile phone,personal computer等。
第二,自主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说: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量等。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如可以选择一些报刊杂志(如21st Century,China Daily,ELL…)上的新闻和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或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不可忽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作用,众所周知,英语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课堂的45分钟远远不能把学生的英语教好,而有效的途径就是学生能够学会课后自主学习。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下次课的时候教师要检查他们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教师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所应承担的角色,让学生知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应该做些什么,从而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对于课堂话题的讨论,可以从大组(如正反辩论)开始,逐步向小组(group discussion)、对子(如role-play,conversation)、个人(如presentation,deliver speeches)过渡。学生定期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写下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并分析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帮助学生分析其学习情况,并适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了解,同时意识到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其结果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总之,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并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出色的21世纪新人才。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news.省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