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开发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开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资源开发

篇1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 开发

一、课堂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关系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有关职业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的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人本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家长和学生资源等;二是校内的教学资源,如校园环境资源,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三是校外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四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教师课堂教学用之不竭的源泉。仅以教材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的单调与枯燥,无法形成教学信息互动。因此,无视课堂资源的开发将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交互推进,也就是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推动了教学的进行,而教学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进。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实施的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不能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同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样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不仅能登高涉远,而且能引领同学走出迷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一)走近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与学实现和谐的情感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对学生、老师等教学资源有效开发为前提的。情感是通过接触培养出来的,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必须主动地接触和影响教育对象,走近学生,置身于学生之中,打破讲台与课桌、办公室与教室的明显界限,将自己与学生拉近,善于激发、赏识和鼓励学生,和学生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交流、一起参与、一起体验。让和谐的音符跳动在课堂上,学生将把对教师的尊敬和爱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学业上来,这样学生的人格就会在教学活动中健康发展,学生的思想就会在朋友式的切磋中日臻完善,从而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温馨。

(二)走近学生,寻求师生心灵相通。

“教乃心术,心通艺通”。中等职业中专的学生最喜欢与他们思想接近、有共同语言的教师。心灵相通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乐于上教师的课,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会感动,其实并非如此。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当代的中专学生在想什么,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知道他们的认识误区是什么;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来让学生感动,用什么方法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教师可尝试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等机会,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

(三)深入地研究学生。

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承认差别,因材施教,促进个别学生与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事实上,学生中有拔尖的“精英学生”,也有跟不上的“弱势群体”,多数是居于中游的学生。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否则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不会吃”,如此一来课堂上得到教师关注的只有一部分人,个别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这显然既不是和谐课堂,又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处理好个别学生与全体学生在教学收益上的关系,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等。

(四)科学选择教法,让学生动起来。

南宋时期的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能成。所以教师应重视教法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和谐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教学活动,而是师生与生生之间双向多边的交往活动。教科书不应是惟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参与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你问我答,而是一种知识与智慧的分享、思想与价值观的沟通、情感的共融。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生生交往、生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

(五)借助现代媒体,创设优美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教育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储备的和谐性;能弥补教师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目标与学生水平的和谐性,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听觉、视觉有机地结合,达成与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例如,会计课老师向学生介绍会计错帐更正方法中的划线更正法时,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错帐部分就用形象的一条线划掉,用红字更正法更正错帐部分时,用红字进行修改,与现时生活中企业做法一样。这就大大强化了学生的直观感觉,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教学与教学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关系。重视对学生基本态度的培养,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并重;重视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2.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3.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挖掘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4.创建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3],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予学生以理智上的挑战。

5.明晰教学目标与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拓展课程资源。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

6.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的缄默知识;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寻求与同事及其他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分享、专业评论的机会、互为反思的参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独具慧眼,发现并挖掘教学资源,共同构筑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课堂,使会计课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4.

篇2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旨是基于行业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进行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索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为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做好前提工作。为此,调研遵循以下思路: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工作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思路与启发。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行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应用状况及人才需求,学校教师、学生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满意程度及建议。以现场作答或远程(电子邮件、QQ等)作答的方式进行。现场访谈:向行业专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向企业相关部门不同岗位员工了解工作任务与职业素养要求等。文献分析: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资料搜寻,以及行业协会提供的帮助,获取有关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应数据和文献资料,为了解专业建设所必需的教学资源提供借鉴。本次共调研企业、行业协会30家,调研学校13所,共发放问卷865份,收回有效问卷718份,其中向企业员工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24份,向在校教师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向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毕业生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72份。此外还搜集文献资料50多篇。其中最相关的是有关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的数据。

(三)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调研涉及杭州、温州、宁波、嘉兴、金华、衢州等地的学校13所,这些学校较早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建设相对成熟,骨干教师有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经验,对中职电子商务的教学现状有较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些学校展开问卷调查,充分搜集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和专业培养的对象(学生)的意见、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存在现状:对教学资源渴望需求

师生对教学资源是十分需要的,集中体现在全面教学资源的提供上;师生认为教学资源对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有时帮助还很大。

(二)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浙江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92年,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次招收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近20年来,浙江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多达49所,累计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21816人,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生达11706人。1.教学目标脱离行业工作任务的需求。造成教学目标脱节的原因是: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迅速,而学校缺乏市场调研,对培养的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不清晰,不能与行业岗位准确对接,实用性差,不能形成实际能力;对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研究和实践,内容繁多,过于学科化、系统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把握知识体系和工作体系的转化,知识点和工作的结合,形成知识和能力不同步发展。2.课程设置背离企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课程设置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对应聘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不吻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依次是“团队意识与社会能力”、“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主动学习与独立工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认为这四项基本素质要求远高于文化知识。学校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影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职能力的主要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除了学生“自身能力”外,还有学生“所学知识能力结构”和“学校课程”设置。3.专业教学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从学生的感受来看,表示对现在所学专业感兴趣的是28.5%,表示一般的高达61.5%,不感兴趣的有10.5%,学生对当前专业教学的各项满意度均未达到“较好(3分)”的程度。100%的教师感觉“学生学习课程时存在困难”,认为目前造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困难在5个方面:一是学生基础差,教学内容太深,难以理解;二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三是教学方法陈旧,缺少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四是教材职业特色不明显,内容脱离实际;五是教材内容陈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一)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1.依据核心能力要求,开发中职电子商务核心课程。为了打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需要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对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核心能力要求,开发五门专业核心课程:即“商品采购”、“商品保管与配送”、“网店装修与网站维护”、“网络营销”、“客户服务”。而电子商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在课程开发时,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电子和商务类课程相互割裂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优化整合和学科综合,即:参照岗位工作体系,转换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为载体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综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完成职业体系向知识体系的转化。2.遵循职业能力发展,构建专业课程全新体系。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中职电子商务的全新课程体系。

(二)专业资源库建设达到的预期目标

1.形成三个特色。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以学、做、评为动力机制,以综合评定成绩为主,以模拟软件训练、实战教学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学校、企业的合作为主要方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尽力争取政府的装备保障来改善教学条件。2.实现四大功能。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课堂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进行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建设,实现企业参与的产、学、研一体的深度合作,完成本专业的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3.创新三种模式。以实战教学的模式系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提升,以教学中的互动、导师导学的方式实现创业教育思想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实现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能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的多种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渴求。

四、建设教学资源库引发的思考

篇3

一、继承传统——客串童话

将童话故事(如“画中人”)客串于拼音教学,能使枯躁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P36那幅图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1.在一张神奇美丽的画中,有许多可爱的音节娃娃,它们一个一个地走下来,帮助我们学习拼音来了。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生一一读),师粘贴在黑板上。2.现在它们该回家了。可是,它们来得太急,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能帮助它们找找家吗?你是怎样帮助它找到的家?(训练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画中音节娃娃回到家后,这幅画就挂起来了,画上变得热闹起来。你能想象出五个音节娃娃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生展开想象编故事,学得兴趣盎然。)

二、移花接木——插入新闻

10月8日,是中国队阿曼队进行足球出线比赛,也是全国球迷瞩目的一场球赛,中国队以1:0提前两局获得出线资格。第二天上午学拼音部分P36~-二、三两题。在复习声母/顷序的基础上,我将这则新闻巧妙地插入这两道题中,丰富了学生接收的信息量。我是这样穿插的:1.声母妈妈都是球迷,字母王国的国王为她们买了23张球票让它们有顺序坐在体育馆的座位上。先帮国王点点名,看看是哪些声母妈妈迟到了?(生口头填空)国王请你们再帮一下忙,给这些迟到了的声母妈妈照张相片,曝一下光,你会吗?(生填进所缺声母)2.师:中国队终于以1:0大获全胜,提前两局出线。到2002年,我们男足终于可以冲出亚洲,参加梦寐以求了四十多年的世界杯足球赛,23位声母,既兴奋又激动,她们快速冲到绿茵场上,站成这样的队形,以特有方式庆祝。(生问:为什么这么乱?)我说:乱吗?按它们排列的顺序描出这根带子,你就可以发现他们庆祝男足出线的特有方式。(生快速连线)一学生叫起来:啊,她们站成了一头大象的形状。大象正摇旗高喊:中国出线了!

故事编到这儿就结束了,可学生的情绪还沉浸在与声母妈妈一样的激动兴奋中。他们激动地回顾了昨晚观足球赛时家人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非常自然地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有机连缀——创作故事

篇4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改革

0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主要用于指导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其内容涉及技术、方法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对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及专业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开发,所开发的教学资源不仅包含传统类别的教学资源,还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类别,并进行了总结和示例说明。

1现存问题分析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与方法,软件测试与维护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其课程内容繁杂,理论与技术方法众多,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复杂,难于理解。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按照教材的编排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教材大多偏重于概念及原理的理论性阐述,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略显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2应对措施

针对教材中知识讲解偏理论化,实例、案例资源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着重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3教学资源开发具体内容

根据我国《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教学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八类[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其中,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资源、常见问题解答,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进行了开发,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在完善上述资源的基础上,主要对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几类资源如媒体素材、案例、文献资料等进行了开发,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补充了诸如应用实例、源程序实例、行业新兴技术等教学资源。总结起来,主要对以下八类教学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扩充:

3.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一类重要的教学素材,其中音视频素材尚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开发,现阶段的教学中主要对以下三类媒体素材进行了开发:

(1)文本类素材

对于文本类素材的开发,这里主要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所讲授内容,补充相关的文本类参考材料,供同学们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在编码风格部分,关于标识符的命名方法,提供了对“匈牙利命名法”进行介绍的材料;对于如何进行适当的注释,给出了对序言性注释的一般格式进行说明的文本材料,这些文本类素材使得相应知识点得到了延伸,满足了有更高学习要求的同学的需要。

(2)图形图像类素材

图形图像类素材是本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这类资源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原型系统”这一概念时,通过展示建筑物原型模型的图片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原型”;在讲解“软件的特点”这一知识点时,对于“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的这一特点,通过展示零件磨损的图片,与软件无磨损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软件的这一特点有更直观的感受……课程中可开发的这类图形图像资源还有很多,通过对这一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理论化、抽象化的教学方式,使知识的传授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

(3)动画类素材

对于涉及动态变换及变换过程的知识点,在课程中开发了相应的动画资源来进行动态演示,使得转换过程更加的清晰明了。例如:变换型数据流图和事务型数据流图映射为程序结构图的变换过程、集成测试中采用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进行自顶向下结合的测试过程,都可开发相应的动画素材来实现动态演示。

3.2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还开发了大量的案例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例如:对于“软件危机”这一知识点,使用软件开发史上“软件危机”的典型案例———IBM公司在开发IBM360系列机操作系统时所陷入的历史上著名的“软件开发泥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再比如,在软件测试一章,用微软公司曾经经历过的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说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例举一些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案例的数量,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3应用实例

针对课程特点,对于涉及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方面的教学内容,补充了应用实例类教学资源来进行实例化教学[3]。例如:在结构化方法中介绍数据流图的画法时,例举了仓库定货系统的实例;在面向对象方法中讲解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过程时,例举了图书管理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过程的实例。

3.4源程序实例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是对设计、编码及测试中的一些普遍原理的说明,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大多概括性的介绍,没有与具体的程序设计实例相结合,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较抽象,很难与编程实际相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程中补充了程序实例类教学资源来配合对相关原理的说明,避免了抽象化的说教,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同时又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与同学们的编程实践更加贴近,缩短了理论原理与编程应用的距离。例如:对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几种方法,通过相关的实例程序来进行具体化的说明;再比如,对于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实例、消息、继承、多态等,也开发了相应的C++源程序实例,以说明相关概念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3.5行业新兴技术

在课程教学中,还补充了对行业新兴技术进行介绍的课程资源,这一类资源由于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因此在这里单独作为一类资源列出。其中一个典型的示例,便是在实现与编码一节所引入的对目前两大主流开发平台:.NET平台和J2EE平台进行比较的介绍性资料。

3.6实践题目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也安排有上机实践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4],我们精心设置了一系列功能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难度适宜的实践题目,组成题目库,供学生们组成开发小组自主选择题目来进行实践。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5

关键词:隐性课程;教学资源;英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0-0035-03

隐性课程的思想早在20世纪初杜威的著作中就已出现。杜威认为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即“附带学习”,这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对未来生活具有根本性的价值。这种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隐性课程的问题,那就是概指学习过程中自发或自然产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等。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往往对文本中的单词、短语、句法、语法等显性的内容关注很多,而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藏在文本内容之后的现象,教师却很少去关注。但这些内容对语言习得的最终效果却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力,甚至决定着一个人是否学到了真正的语言。教师通过挖掘和渗透文本“背后”的内容,也就是隐性课程内容,增加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厚度,可以使课堂不再仅仅是语法词汇的集散地,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的学习平台。

课堂上对教材文本的文化资源开发要在哪些领域进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深度,这些必须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根据教材提供的平台,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补充,可以最大化地进行英语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培养文化意识,建构文化理解

文化意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于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英语课堂上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英汉之间的思维差异。英语中的思维意识有其很特殊的一面,会在许多语言现象上体现出来。例如教师在涉及英语语态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比较,在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是很少的,而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情形很多。这是因为英语民族注重逻辑、注重客观,而中国人的思维中还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为重。如果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类似于此的英语思维意识渗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困惑。如果熟悉、适应了这种文化思维差异,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英文中,时间、地点的表达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表达的,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迥异。这是因为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总是习惯于从局部到整体,而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这种文化思维差异,英语中介词in和at的使用区别这一难点就不再抽象。比如“在电影院”,英语中表达为at the cinema, 而不习惯表达为in the cinema,正是因为我们习惯将电影院看成是一个整体,而英美国家的人习惯于把这看成是一个点。在整体内部我们用介词in,在某一个局部用介词at。

有了一定的文化意识为基础,更有利于我们进行相关的文化理解。“Dutchtreat”这个表达在英语中较为常用,但从字面上理解却很让人不可思议。“Dutch”意指“荷兰的,荷兰人的”,“treat”的字面意义为“对待、处理、处”,“款待、治疗”等,结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荷兰式请客”,但这个解释比较牵强,是不能领会的。原来在英语中,荷兰人比较精明小气,连请客也是精打细算的。所以这个词是指自己付钱的聚餐。可见,只有消除文化意识差异,才能达到文化理解。最近几年,随着国内宠物饲养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趋向于将宠物视同家庭成员,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文化意识趋于认同,对于“Love me,love my dog.”“You are a lucky dog.”等表达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二、革新教学目标,凸现文化地位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从这一目标来看,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训练基本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对待教材文本的处理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教材无用论”,认为现在的高考重能力,轻知识,高考试题和教材文本内容相关度不大。另一种观点是“唯教材论”,认为教材文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是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会催生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脱离了教材文本搭设的平台,课堂教学目标中就不能有效凸显英语文化的地位。后者尽管重视教材,但“唯教材”会忽视语言使用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挖掘和传授,而不能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全面理解运用,尤其是文本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的深化。例如在模块六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中,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定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而更应该对于文本背后的文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拓展。结合本课话题,除完成知识传授目标外,如果还要求完成下列任务,就能激发学生的文化思维意识。1.Talk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traditions and taboos. 2.Write a letter of apology. 3.Make a reference book about the culture of a country.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实现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综合运用,凸显文化的教学目标。

三、强调课程意识,促进教材开发

袁振国教授说:“所谓课程意识,最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显然,以往我们太注重怎么教,而忽视了教什么,或者自以为知道教什么。“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对教材思想方向的准确把握,既基于教材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所以,教师在教材的运用处理上要注重自主开发,从语言入手,进行文化渗透,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达到语言熟练,文化精通,这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如何进行教材的自主开发呢?这其实也并不完全是教师的事。《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牛津英语教材每个unit后面都有project部分,教师应该根据project的要求定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来完成,题目可以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重大科技发明、重要事件等,形式可以是海报、文字介绍、话题讨论、宣传册、新闻角等等,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能把自己融入英语文化中。完成任务之后的presentation过程就是对文化资源的交流、学习和吸收过程。

当然,任何教材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之处。重视课程意识,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挖掘出教材后面的精髓,放大、加深、扩展、联系。这样所开发的内容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挖掘潜力,举一反三,获得厚实、立体的语言知识。

四、利用情感策略,达到文化理解

情感策略指外语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的情感因素,使自己融入到异文化学习的氛围中,从而促进文化的习得。所谓移情(empathy),就是设身处地体味别人的苦乐与境遇,将自己代入他方的心境,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文化理解就是这样一种“移情”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充分认识异文化差距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寻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方面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珍珠港》(Pearl Harbor)、《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勇敢的心》 (Brave Heart)、《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等等。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储备,各教育机构应该对化学实验给予重视,并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深入开发能更好地实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目标,在培养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实验课堂善于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课前准备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对于实验课来说,不乏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而面对化学实验课的多变性,又可以促使师生出现新的灵感假设,使课堂教学有新的知识突破。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准确把握这种短暂的生成性资源,将这些课堂上的意外教育机会充分展现出来势必会将化学实验课带入新的智慧高点。例如,我们在做“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白磷的着火点为40度,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为可燃物,二是要和氧气接触,三是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实验结束后,有同学提出,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同时给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需要提前准备,操作起来比较繁琐,有什么可改善的吗?听到这个问题大家瞬间开始讨论,最终也使实验得到了改善,白磷燃烧后,用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吸收五氧化二磷,既能让学生观察到白磷燃烧的现象,又能减少白磷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将空试管倒扣在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上,白磷迅速燃烧,不需要制备氧气,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辅资源

我们在化学课堂进行实验教学验证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实验都能够顺利进行。有的实验危害性大,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有的实验则是需要进行反复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再有就是反应过程过于缓慢,仅在课堂中的几十分钟难以完成,诸多因素导致化学实验课遇到各种问题,可是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学习又很有必要,学生必须要切身经历才能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例如,我们在操作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时,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再如,我们学习铁生锈的实验时,它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比较慢的,这些类似的实验都不能在课堂中很顺利进行,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下通过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制作成视频,或者把反应过程拍摄下来供学生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危险,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真切感受到化学实验所要传递的知识。化学实验有着很独特的教学特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完成化学教学活动。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的时候,有的是出于化学知识点太难,实验过程难以掌握而对化学实验失去信心,再或者因为资源有限,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能亲自去实验只是观看教师操作,对化学实验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远离生活实际,没有应用的价值。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酸碱性的时候,会对酸雨有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下雨的时候收集雨水,在实验课中进行对雨水酸碱度的评测,看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雨水是否超标。或者对我们身边的土壤进行收集,评测土壤的性质。化学中也会涉及的白色污染等,可以让学生观察我们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这种情况等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化学是为我们生活所服务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开展的基础,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和实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课堂上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量,同时,在课程中根据课堂发展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使教学过程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庄汝刚.新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教学资源 开发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朴成植(1974- ),男,吉林蛟河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戚(1967- ),男,吉林大安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教课程。(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75-02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对拓展资源内容要求如下: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文件的出台不仅指出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一、高职院校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必要性

1.课程教学资源综合化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更加人性化。多样化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字资料型、课堂演讲型和多媒体型外,在部分高职实训类教学环节中,引入了全程模拟操作型课件,为了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人性化方面:除了传统的以文字、图片、配音和动画模拟方式讲授系统或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外,还充分应用图案、动画设计及音视频合成技术,把操作动画演示与实际模拟操作相结合,达到较强的感官刺激效果,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专业教师若想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需要与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人员紧密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2.促进系部之间优势互补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扩大,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师生比例、教师课时量、课程建设等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要求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繁重的教学工作。受高职院校扩招等因素影响,各系部专业教师数量不够,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疲于上课,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二是教学内容综合化和学生需求多元化。现阶段,在高职教师中存在只关心自己所负责课程的教学,不重视课程体系中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的现象,特别是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方面缺乏研究思考,导致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处在被动的位置。随着科学知识综合化的发展,教师通过个人的努力即使精通专业知识,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中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各种知识性、技能互补性的教师整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形成团队合力,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三是系部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由于一些负责人存在狭隘的思想,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很少涉及与相关系部之间的具体合作内容和形式。就高职院校普遍认可的项目化教学来说,有些教师为课程引入项目而苦恼,其实在校内相关部门之间就有很多项目可以互换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开发团队来合作开发。四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层面出台的管理制度仅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相关原则提出要求,但对开发团队的建设和完善、运作办法及教学资源最终效果的考核方法等没有具体长远的方案,导致组织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在人际关系上投入很多精力。综合以上因素,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系部之间合作组建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既有助于减轻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有助于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3.推进课程建设的需要。第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以“够用”和“实用”为标准,突出知识和技能的使用价值。目前不少高职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对知识的掌握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知识的准备相对不足,学习缺乏持久性;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单一。这使理论教学尤为困难,因此要实现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就要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建设丰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有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手段来掌握理论知识。第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教学合一、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加强岗位技能训练,需要深化实践教学,但一些院校由于资金缺乏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原因,学生不能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机械类、矿山和冶金类专业,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影响了实训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方面,除学校投入资金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外,还应尽快组建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开发仿真实训系统解决学生实训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对技能有感性认识,到了真正岗位能较快适应。

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建设内容

1.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目标定位。第一,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构建一个团队的基础,是团队存在的理由和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其确立关系到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具体利益,能鼓舞团队成员的斗志,协调大家在任务中的行动。在确定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目标时,应该注重三方面问题:一是目标制定过程中领导者和团队的核心成员必须参加,而且目标应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奋发向上的远景。二是目标应具有严格的运作方案。三是处理好个体成就感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团队中的成员在团队的行动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能力,得到大家认同和肯定,与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以团队配合的方式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第二,开发团队的主要任务。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必须创新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归纳为两个任务:一是通过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推进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以课程或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教学方案创新,有计划地建设学院各系部、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二是通过组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提升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2.建设开发团队内部结构。第一,团队开发人员基本结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由策划、教学设计、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素材加工人员构成。策划人员是项目的组织者,负责课程教学资源的选题、定位、总体创意和成品的质量。教学设计人员是课程专业教师,负责撰写教学课件内容、提供课件开发所必要的素材或信息,把握内容的准确性。结构设计人员是有经验的开发人员,负责教学课件的总体结构设计,确保课件的可表现性。软件开发由熟悉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人员组成,负责课件模块和内容的链接,解决课件开发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课件的可使用性。素材加工由熟悉美术设计、音响设计、动画创作、视频录制、视频编辑、图像加工、声音加工的开发人员组成,负责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此外,为团队长远发展,要考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的合理性。第二,团队中学术带头人的定位。一是关注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态,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从理论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研究型”教师。二是熟悉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成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能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育技术人员。四是具有对团队发展所需资源配置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向,选择迫切需要开发的专业课程,带领开发团队不断创新和实践,加快专业课程建设,获得学校更多政策支持和经费的保障。

3.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辅助环境的建设。辅助环境建设有两方面:硬环境的建设,即资源开发设施的建设;软环境的建设,即规范开发团队的管理制度和团队文化内涵建设。第一,资源开发设施的建设。为了更大程度上调动整个团队的活力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畅通,投入一定经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所需的硬件设施是必要的。相关系部领导要将硬件设施的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保证团队带头人拥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这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顺利进行。合理整合学校现有硬件资源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开发团队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建设良好的制度具有以下三方面价值:一是规范功能。从学校层面上要建立优良的制度来确定开发团队在整个学校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可以把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纳入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中,保证其在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要确保开发团队中的骨干成员在学校学术委员会和课程教学资源评审中的重要性。二是凝聚功能。通过制度来确立团队的奋斗目标和意义,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激励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既可以调动教师组建团队的积极性,又可以确保团队内部持续发展的活力,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自愿地投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在构建激励体制的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团队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三,开发团队的文化内涵建设。团队负责人应在团队内部营造有利于团队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首先团队负责人要善于挖掘和引导每一位成员的特长,尊重不同意见,与内部成员和相关系部领导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大家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精益求精、勤奋创新。其次要在团队内部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做事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后要提升整个团队的内聚力,巩固开发团队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可以以团队的力量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系统开发相关理论和实训环节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有效地促进整个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捷娜,吴秋明.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2]罗小秋.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与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篇8

【关键词】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一、多媒体教学概念和特点

(一)多媒体教学概念。

多媒体教学是结合信息技术在多媒体平台上来开展教育的教学活动。因此,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来源极其广泛,并且教师可以方便的运用信息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分享、交流。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整合了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的内容,这对于中职英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内容的丰富性。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来源相当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方便的获取到所需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将自身的教学研究进行分享,积极吸纳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素养。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获取的方便性容易造成一些不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师的教学惰性,往往利用现成的多媒体资源进行课程的展开,这对于教学是不利的。

(三)多媒体教学高效性。

由视频、声音、图片以及其他元素组成的立体式多媒体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英语学科内容,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视听感受,给中职英语这样的语言性学科提供了逼真的语言环境,使得中职英语教学更加直观和充满趣味性,学生的语言听、读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可见,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有着显著的帮助。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利用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意识不足。

中职教师利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不足,影响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水平的发展。这与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一定关联,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意识占据着相当的地位,尤其是一些年长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更为突出,使得多媒体资源在具体应用实施阶段出现一定的被动性,具体的行为表现为雷同的PPT进行教学展示或者象征性的进行视频或者声音的播放,这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如此做法没有突出中职英语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也是中职英语教学工作出现的突出问题。多媒体技术依托于信息技术,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发挥多媒体技术作用的关键,而教师往往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在制作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会引起各种问题,因此不加选择的下载互联网上现成的教学资源以及不能对获取的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差异化修改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产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质疑。

(三)多媒体易使学生产生视听依赖性。

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学内容中文字、视频、图片、声音同步进行,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内容的时候产生依赖心理,有时候根据图片以及视频中的动作便可以猜测出英语内容,而一旦脱离图片、视频的时候,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严重下降。这种依赖性对于英语水平的提升往往是不利的。那么,有针对性的对英语进行多媒体专项教学,使得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全方位提升,是中职英语教学过程必须面对的挑战。

三、中职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利用开发研究

(一)做好中职教师多媒体应用水平的提升。

要使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源发挥应有作用,首先应加强对中职教师相关技术的培训,提升中职教师多媒体新技术应用能力,使得教师能够根据中职教学特点以及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制作有自身教学特点的多媒体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英语学科教学水平。

(二)强调个性化的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个性化的多媒体资源利用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特点和英语教学内容做到多媒体资源高效利用。一方面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在多媒体资源利用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制作或选择,兼顾学习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另一方面,中职英语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应用性和适用较强,因此多媒体教学应符合学科特点,使得英语教学资源能够平衡知识性和趣味性,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三)英语学习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过程也要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过程的主体性。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工作的中心,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合理有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资源和设施,不断提升各学科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塑造其良好学习习惯。总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小结

综上所述,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的辅助设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愈发重要。在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应紧扣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其高效以及内容丰富的优势,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具体来讲,需要从以加强教师对于多媒体资源技术的掌握程度,采取个性化的多媒体资源利用,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和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努力。最终实现中职英语在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方面提升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从而适应我国中职英语学科建设需求。

参考文献:

[1]迟永超.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许乐祥.中职英语中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校园英语,2014,31:83.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程资源 开发 意义 方法

课程资源作为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历史学科教学资源来说,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如历史书籍、文物字画、遗迹遗存、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具有历史依据的人文景观等。而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将会对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历史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性,使得这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传统的教学中把教科书作为唯一一种课程资源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这使得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在感兴趣,而有效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

(二)提高趣味性,培养探究性思维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要求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教科书虽然涵盖的知识点较多,知识体系也比较缜密,但是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勾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历史教学必须探究新的教学材料,开发富含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这无论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是极为有用的。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可以改变以往那种灌输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现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力资源,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仅决定着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鉴别和利用,其自身也是实施课程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历史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同时,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调查显示,目前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知识依次是教育科研方法(71.0%)、新课程标准解读(42.7%)、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40.3%)、专业学科知识(20.2%),最需要提高的技能依次是教学反思能力(63.9%)、科研能力(61.5%)、课程资源开发能力(41.8%)。因此笔者认为结合上述调查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与自修提高自己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不啻是教育内容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革新,只有观念的革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才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学校教育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夯实学科专业知识:包括历史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教学内容拓展、专业发展方向、教学研究、编制历史试卷等等。提高现代教育技能:包括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教学网站、博客等等。增强学术自觉能力:在现实的中学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内容由教师组织、整理并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视野与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视野与高度。教师的视野与高度取决于教师积累的质和量。随着研究材料、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的创新,历史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成果迭出。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了解学术动态,吸收最新成果,深化历史认识。

(二)大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社区。社区资源包括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尤其是社区的图书馆、资料室、少年宫、文化宫、以及人力资源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人们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历史遗存。历史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利用历史遗存,能够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通过观看历史音像资料,如《郑成功》、《》等影片,突破时空局限,直接了解中华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革命烈士陵园。通过介绍革命烈士的事迹,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深切怀念为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方法,搜集中外历史上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的资料,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历史人物,如华岗同志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篇10

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很多中职校对班会课的开发利用度不高,班会课流于形式,缺乏相关规范性的实施和考评机制,未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本文提出开发设计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旨在利用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资源,提高中职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一、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界定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融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其成为适用于中职班会的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其格式可为avi、swf、fli/flc、mov、ppt、flash、Authorware等。

二、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育目标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精神,确定中职班会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推动自身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要点

(一)以创设学习情境为重点选择资源素材,侧重互动性

多媒体资源素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声音等。在多媒体资源开发制作中,多媒体素材的采集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关键,是资源设计制作的重点。结合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精选和设计,使其具有普遍性、时效性、热点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情境体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二)组建并强化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

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班会课的必用资源后,班主任必须强化三种能力:一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判断和分析错误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具有主动跟进形势时代的意识,具有开放的心态,敏锐的嗅觉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三是具有较好的班级组织管理和观察分析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胜任班会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的角色。

(三)建立模块化动态过程性考核的德育考评机制

按照“重在教育转化,看得分也看发展,进步趋势”的科学性思想,学生个人德育水平不能只是简单的由班主任或学生进行一次性的评定,而应该采用模块化动态考核,注重对学生德育认识程度、思想品行转化的过程性考核,分模块、分阶段的体现学生的德育现状与发展变化。

四、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标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前,需要预先制定相关标准、方案和考评机制,确保中职班会德育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从开发到利用都有章可循,是科学规范可行的;同时谨防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流于形式。

2.目的性原则。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内容的选择、编辑应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目标,采集典型性、说服力、实用价值强的素材制作资源,确保德育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3.系统性原则。德育教育目标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基本依据,只有遵循中职生身心特点和认知学习的规律系统地编排各类素材,才能保证教育实效。

4.生动性原则。要力求多媒体教学资源视频、动画和图片色彩鲜明清晰、生动形象;界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音乐和配音能加强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