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互联网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互联网特点

篇1

和总理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也多次作出过重要的指示。讲,“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总理在6月15日还专门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视察,提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工作时,他特别强调,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要拓展“互联网+”来实现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形成新优势。国务院的领导也多次对“互联网+”给予了重视和指示。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体经济与网络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整个发展的趋势,并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的术语叫“跨界融合”,互联网的特点是开放、共享,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科技的跨界与融合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特征;这个特征引发了第二个特点,就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它们的深度融合对社会的发展会创造无限的空间;第三个是互联网本身自有的特征,开放和共享,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极其适宜的空间和成长的环境。这三个特征结合“互联网+”指导意见,为建立生态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实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和政策支持,这对我们国家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向更高的程度发展,以及实施 “走出去”的战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推动“互联网+”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基础准备。第一个表现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产业应用规模在世界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占4家,前30家我国占40%以上。第二个表现是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经开始从过去的与新闻媒体、商业流通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向第二产业转移,如研发、设计、制造,以及能源等等,并且也涌现出一批典型的企业。第三个表现是一个基本共识,即没有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充分发展,很难推动生产服务业的有效发展,没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也很难再进一步发展壮大。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难得的发展空间,对管理机制体制、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也会推进政府服务形态的转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会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基础能力的建设、软硬件发展方面,更有效的做好“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于中小企业,来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空间做好基础工作。下一步的工作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会积极的配合各个部门,特别是结合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做好政府服务、营造环境等工作,并肩合作,务实推进。

《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目标一致

苗圩部长经常讲,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英文缩写词叫MIIT,所以有两个IT,一个是工业技术,一个是信息技术,它们的融合对产业有影响。今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会。

5月了《中国制造2025》,6月《“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当中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本就绪在2018年形成格局;第二个阶段是在2025年要具备能力。从时间的周期来看,和《中国制造2025》的“三步走”策略当中的第一步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更重要的是推动实体与互联网发展,也正是切合总理的指示,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所以在《中国制造2025》当中,提出要建立以提质增效为基础,突破高端装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同时提出强化协同创新,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并超前谋划相关工作。

在“互联网+”遇到《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将会通过多种政策、多种生态环境机制的形成,更有效地来推动提质增效的工作。所以从“互联网+”本身的工作来看,11项行动中的第二个就是“互联网+”协同制造。在“互联网+”制造业方面将会通过制造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来配置和部署技术的攻关、技术的改造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建设。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有一定的交集。因为“互联网+”将会基于互联网特有的形式,特别是逆向整合设计、生产、流通、制造、维护这样几个关键的环节,通过逆向整合要素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既提升制造业的能力,增强竞争力,同时延伸发展生产服务业,形成有效的互动局面,切合了当前互联网从第三产业转型发展到第二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很多领域的产品都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如何提质增效,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在这方面是一个难得的契合点。对于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新的业态的形成和有效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群体智慧,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时也对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装备 “走出去”,像高铁等重大装备的“走出去”,提供有效的支撑。所以,《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在发展方式上,可能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所面对的中国走向中高端发展和形成强国的梦想是一致的。

关于工业互联网,现在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有叫工业互联网,以对比现在的通讯互联网,有叫能源互联网,以对应互联网在工业领域、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作为工业互联网,它要求和通讯互联网有一些差别。如何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所形成的新的生态环境,来更有效地推动和增强制造业的能力,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当中进一步突出了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这对未来中国在技术、工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在工业互联网当中,要积极部署对工业互联网的系统研究、试验网络的研制,以及在重要的工业行业领域开始应用示范。特别是在工业互联网尚未成型,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的规范、产品平台的时候,中国应该、也能够与主要的国家在合作当中形成共识的标准和相应的平台。在下一步发展中,中国也会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以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引领、科技的创新,服务于产业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作为中国发展的经济转型方式,特别是把工业和信息产业结合起来,是国家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和社会的期待。作为行业管理部门,要在未来发展当中,在机制和资源配置上努力为社会营造更好的空间。

“互联网+”行动会带来实在的好处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涉及一、二、三产业,“互联网+”行动会带来很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互联网+”带来了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带有体验经济、分享经济和社区经济为主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带来一个特点,从制造业来看,老百姓不是远离制造业,而是近了。过去企业是所谓的B2C模式,设计、制造、定价、营销,传统的工业经济是这样一个基本特点,是以B2C为主,到商店买衣服、家具、彩电、日常消费品,做出来什么消费者选什么。而在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的环境下,个人定制化出现了,所以衣食住行有了配套和选择。比如想学什么课,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包括学分的内容等。对制造业而言,提出来是从C到B的转型,就是客户为中心的定制化,是当下时代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衣食住行对于生活和曾经远离的制造业有新的要求。比如依靠3D打印技术,可以在家里,设计打印出专属于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一些技术已经从一些玩具开始,到可以在家里做一些小型的生产。

第二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互联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不仅仅是降低价格,同时提质增效。中小企业原来的融资、信息化成本都很高,现在有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互联网可以进行众包设计,进行众筹资金,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会。

第三是为产业或者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过去人们看到的是被动的,现在是个人主动化,就是定制时代开始来临,也出现了零边际成本社会。这对整个社会发展、消费能力提升和国家整体建设有很大的促进。

面对“互联网+”也要有规范的监管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过去的一些认识会发生变化,生活的方式和工作的模式会发生变化,这可能是要做好的最重要的准备。

篇2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发展路径

“互联网+”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行业形态:通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产生的各种产品和工作方式,将企业发展和管理相关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管理路径的革新。政府层面早在2015年就已经明确了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各行各业将互联网技术与自身业态进行深度融合。

1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路径

1.1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互联网+”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的企业发展和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加速企业转型,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效率和更客观的经济、社会收益。目前各个行业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巨大,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企业向更高层级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原有管理基础之上增加“互联网+”管理模式是所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1.2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

由于企业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管理带来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科学规划来明确企业未来的管理路径和生产要素,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条件,将“互联网+”理念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融入新的生产体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要细致地将企业管理的创新与业务创新和职员工作方式创新进行清晰的区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的脉络,宏观理解市场环境,精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管理思维,借助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企业发展管理机制的“互联网+”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互联网+”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面对的挑战

第一,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以客户为导向的典型互联网思维,忽视客户的需求,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重点依然侧重于对于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传统路径中,这种路径不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这种思维与“互联网+”是格格不入的,也是必将被未来的市场所淘汰的。第二,虽然我国目前已进入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原有的计划经济时期的弊病并未完全消除,还有一些由事业单位改制形成的企业,它们在组织和管理上相对现代企业来说,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企业制度也较为僵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上的创新。第三,多层结构制约了企业管理的进步。多层级结构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曾经发挥过十分重要,并且卓有成效的作用,被时间证明为适合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种多层级的管理模式明显已经不适合企业的管理,而扁平化的互联网特征需要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互联网+模式强调的是信息的共享,对象间的互动,企业之间的分享与协同合作,这些特点相互呼应,共同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特色。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模式在当前时代中呈现出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等弊病,弱固执坚持这种管理模式必将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风险隐患。第四,非对称的领导管理思维。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依然采取单纯的监督和控制手段来进行人员和工作的管理,管理人员与企业职员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讲依然存在对立,相互不信任。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信息获取方面其实是平等和对称的,被管理者渴望得到平等对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进一步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3“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3.1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企业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其企业文化更应该向着开放、包容、创新的方向发展和构建,必须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创新文化。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能够明确个人定位、找准企业的定位,使得企业文化更加能够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匹配。

3.2找准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由于缺少了“人”的参与,集体劳动的弊端造成了部分员工劳动积极性下降、劳动效率降低,机械化和程序化的管理又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并且会在模式化管理的过程中陷入怠工的负面情绪,人才得不到成长,并面临较高的人才流失风险。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管理看似宽松,实则环环相扣,通过给员工制定灵活可量化的管理制度,使员工在接受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和认可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在潜意识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3.3优化企业管理架构

针对目前区域公司企业管理中目前很多公司依然使用金字塔式多层管理的管理架构,无论是管理层还是被管理层对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已经熟悉和心理上认可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粗暴地对企业管理架构进行改革,可能会给企业稳定带来不利因素。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拉近管理层与职员的距离,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指令的执行效率,缩短了制度传递的时间。将企业管理、决策方式进行优化,在决策前,更注重对计划市场前景的调查,并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整理出符合企业发展的发展计划。

3.4打造平等

+相对自由的企业管理理念“互联网+”在具象上给人的表现是改变人的思想,其实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应该逐渐地找准自身的定位。要打造平等的企业管理观念,把自己打造成为企业的合伙人,而非单纯给企业打工的基层员工。要通过会议、下发文件的形式让基层的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通过这种管理观念,可促进员工发展,使员工对企业具有归属感,对自身发展充满信心,从而在企业的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

篇3

比如说,智能水表,可以实时有效监控水表漏水。智能电表,可以远程抄表,不需要人工上门去读表。这都是简单明了,能够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应用。其他智慧医疗、智慧停车、智慧城市等应用将会大面积开展。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本意就是物联网的通俗表达。

2017年单纯物的连接数将首次超过人的连接成为新的连接形态,是重塑通信网络、运营、业务和服务形态的重要拐点。万物互联趋势催生低功耗广域网行业发展,华为技术预计到2020年低功耗广域网连接数将占物联网总连接数的90%。

物联网的特点是连接终端数多,将来可达到万亿级别的终端连到网上,和手机终端数量不是一个数量级。

物联网受益板板块和炒作方向——芯片、传感器、物联网通信模块、物联网运营平台等。物联网核心是商业应用创新产生新价值,需要新型运营平台和运营模式来支撑,平台层和应用层将占据大部分利润。

1、物联网产业概述

(1)物联网定义及其战略意义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自物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各国政府或机构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对其内涵进行了拓展和丰富。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以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穿戴、远程医疗等应用领域为代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物联网还与工业4.0息息相关,将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低碳的方向转变,从刚性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困局,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政府纷纷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战略地位,瞄准重大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寻找新一轮增长动力,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

(2)物联网层级架构与重点发展环节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从体系架构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体系。

各个层级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网络层是物联网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担负着将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应用层的使命,同时能够良好地抗击外部干扰和非法入侵;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

我国物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完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节点、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顶层设计。2012年8月确立了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协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针对物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从全局性和顶层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系统考虑,确立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同时,国家还成立了由30多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物联网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提供咨询,为政府决策和部际联席会议运行提供重要支撑。物联网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多个部门,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名义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后续有计划、有进度、有分工地落实相关工作,切实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具体举措。

(2)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

在中央系列顶层设计和各地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规模方面,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亿。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中国移动于2012年9月在重庆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也于2014年3月份在江苏无锡新区成立。我国已经规划了1064号段共计10亿个专用号码资源用作M2M。根据GSMA的统计,我国M2M用户数全球居首位。到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M2M用户数达到2,73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M2M运营商。

(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ITU和ISO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我国相关企业和单位一直深入参与3GPP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体系方面,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物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电子健康指标评估、物联网语义和大数据等多个我国主导的国际物联网。

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正进行标准化工作。

(4)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深圳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有雄厚实力,注重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标准制定、产业集群,以南山区、罗湖区、龙岗区为核心,积极推动深圳市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工业、电力、水务、金融、医疗以及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4、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侧重于提供大众消费性、全球性的服务;而物联网主要侧重于行业性、区域性的服务。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进入高速普及期,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其它产业领域延伸渗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物联网,也开始融入移动互联网元素,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物联网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

(2)M2M、车联网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市场需求、成本、标准化、技术成熟度、商业模式是影响物联网应用规模化推广的主要因素,M2M和车联网市场内生动力强大,相关技术标准日趋成熟,全面推广的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率先突破方向。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

(4)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开启

全球互联网连接增长步入动力转换阶段。全球互联网正从“人人相联”向“万物互联”迈进,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篇4

关键词: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现状;对策

我国互联网营销模式起步比较晚,在服装企业开展互联网营销环节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单一,营销管理模式不完善,以及营销存在着顾客感知风险。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营销的发展,需要成立多元化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对营销模式划分中,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同时采取品牌个人定制、营销售后等服务。

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营销模式

(一)直营模式。针对纺织服装企业营销模式分析,其营销模式受到传统的商业模式影响,大部分采用直营的模式。在直营模式中,销售所面向的对象是商和客户,该种销售模式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其销售范围比较窄,销售渠道不畅通。伴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直营模式适应性降低。

(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模式一般指移动互联网营销,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实现商品的销售。一般情况下,互联网营销能够借助短信、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渠道进行商品的销售,该种销售模式能够在传统的销售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促进消费。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网络营销品牌个人定制服务、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提升网络营销服务质量

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的模式单一。互联网营销模式席卷我国商业领域,很多商业组织纷纷加入到互联网营销模式中来。不得不说,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但是在实现互联网营销环节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单从营销模式上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对于互联网络营销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网上销售产品方面,将服装产品搬到互联网中,等待着客户购买。而对于如何应用互联网开展营销缺乏系统的考虑,不能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纺织服装网络业务的拓展。

(二)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不完善。完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营销实现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不法分子借助营销管理的漏洞,骗取消费者资金,为互联网营销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而要想完善纺织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需要在市场监督机制的协助下,维护消费者权益,实现互联网营销的科学管理。

(三)互联网营销存在着顾客感知风险。基于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建立在虚拟平台上,为用户提供购买端口,客户在进行购买环节中,不能够直接的接触服装,也不能通过传统的试穿方式来选择服装,这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网络购买风险。很多消费者在进行服装购买环节中,会担忧买不到合适的服装,而商家也会担心网络退货率增加,浪费物流成本。为了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需要将网络服务质量提升。

三、解决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形成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模式多元化。在互联网营销中,不同类型商品所吸引的顾客类型不同。要想提升顾客的满意度,需要想顾客所想,吸引顾客,形成多元化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在进行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划分中,需要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对信息进行分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顾客经常浏览的信息进行总结,帮助顾客制定偏好集锦,将该方面的更新商品直接推送给顾客,让顾客不需要对商品进行搜索,就能够直接进行购物。

(二)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完善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需要以消费者利益为核心,对不法营销分子进行法律制裁,促进健康营销。借助市场监督机制,对互联网营销进行监督与控制,为互联网营销设定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为了完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还需要特别注意客户具有一定的群体特征。互联网营销模式与普通实体商业形式相比,基本没有团购客户的出现。换言之,互联网营销中客户群呈现分散趋势。客户的特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根据顾客的购买记录,将客户的性别、文化背景、年龄以及作息时间进行分类汇总,实现营销需要。此外,需要捕捉客户个性,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谓了解客户个性并不是对所有客户个性进行逐一了解,而是经过企业发展的标准划分客户群个性,发挥互联网营销的市场调研能力。

(三)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提升网络营销服务质量。在进行纺织服装互联网营销中,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需要提升网络服装营销服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纺织服装展示。传统的天猫、淘宝服装展示上多以图片方式展示,消费者在进行服装选择时,只能够了解到服装的款式、颜色等信息,而不能对服装的材料、细节等特点进行观察,采用动态视频的服装展示形式,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服装的真实样貌,便于做出选择;第二,服装展示技术。通过三维的试衣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利用专业的“试衣”软件,虚拟消费者的人体模型,帮助消费者真实的体验服装在自己身上的样子,实现网络“试衣”。

(四)网络营销品牌个人定制服务。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互联网营销,需要以传统线下服装营销所不具备的服务为切入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创新服装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特性相互结合,开展个人服装定制服务。纺织服装的经营规模逐渐增大,服装企业可以在自身实力基础上,进行业务的拓展。以裂帛服装企业为例,裂帛品牌服装的风格鲜明,民族特殊的设计,吸引力诸多的网络消费者,开展品牌的个人定制服务,需要尊重产品的差异化设计。在裂帛互联网官网中展示服装信息,在服装信息版面将服装的袖子、领子、图案、颜色、面料等细节展示出来,为消费者提供自由组合的窗口,消费者在三维服装展示平台中,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拼选出符合个人特点的服装组合。同时增加智能客户服务系统,在该系统中,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了解,根据用户需求,以及以往消费者的经验,向消费者推荐最佳搭配方案,供消费者选择。

(五)形成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售后服务意识。在直营销售模式中,企业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消费者在与纺织服装接触的环节中,能够直接做出消费者反馈,服装的售后能够保障。但是在互联网营销中,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服装筛选,产品的质量存在着不确定性,并且产品的售后服务不能保证。为了维护消费者群体,需要促进互联网营销树立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为消费者购物带来保障。

四、总结

互联网营销渠道对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项技术和服务措施的完善,以及电子信用支付体系逐步成熟及社会化配送系统的完善,加上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网上服装销售模式将日趋成熟,纺织服装企业互联网营销必然会成为信息社会重要的销售模式,并促进服装工业进一步发展。(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斌.纺织服装企业营销系统组织创新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

[2]代琳.我国服装类产品网络营销渠道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3]李红丽.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

[4]沈芳芳.我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1

物联网最早提出在麻省理工学院,其后在比尔盖茨著作中有得到进一步完善,比尔盖茨认为物联网综合表述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互联网识别和管理的职能目标。经过社会的发展,物联网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物联网的原理普遍被接受,人们把利用条码、射频识别,自动传感系统、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的转换和交替,最终实现跟踪、定位等活动的庞大网络体系称之为物联网体系。

1 物联网综述

物联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新兴性,较之发达国家发展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经验,不断地在应用互联网领域开拓创新。

1.1 物联网的定义和特征。物联网原理在社会生活领域普遍被人接受,主要原理体现在其利用射频识别等主要信息传感设备,按照先前设定的网络协议约定,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任何主体之间连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的转换和交替的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未来网络的整体部分,是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条码、激光扫射、全球定位等先进系统设备的应用实现决策智能化和应用智能性。

综合来看物联网特征表现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物联网作用条件具有层递性。物联网发挥作用要经历三个阶段:感知阶段、传输阶段和智能阶段。在全面感知阶段,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等识别设备全面了解物体的动态信息。再通过可靠传输,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可靠全面的及时传送。最后经过智能阶段,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将海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汇编,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智能沟通。

第二,物联网能够有效模仿人的综合感知能力。去联网能有效模拟人类对外界物体及环境的感知。其中包括由射频识别、二维码、激光扫描等识别技术表现的对物体静态数据和属性的感知、由传感器网、GPS等表现的对物体动态属性的感知和由视频探头表现的对环境模糊信息的感知。其中这些设备也有效地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不仅促进了信息的感触透彻度,还极大的提高了信息感知的效率。

1.2 物联网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物联网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2005年提出“物联网”全新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境地,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角度。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各方面的因素,经济危机的推手作用、触感技术的成熟和网络接入和信息传感能力的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紧随世界发展潮流,不断地发展自身,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物联网实现全国物流事业的大幅度发展。通过对物联网的研究和物联网相关人才的培养,我国已经荣升为物联网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 物联网核心技术分析

2.1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应用过程中重要的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通过射频符号自动识别射频对象,对其进行存储、标识、登记和管理。其中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经过特定的信息读写器时,无线电波可将将标签中存储信息通过天线迅速传递到相应的电子网咯当中。于此相适应,每个产品都有自身独特的编码,当射频识别系统使用不同标准时,物品的识别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射频识别系统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服装业、制造业、医疗、防伪、身份识别、交通等各个领域。

2.2 无线传感技术。所谓无线传感技术是指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连接的方式形成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目的是通过各个传感器的协作和感知不断地整合搜索各个传感器地域内的对象信息,它基本能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递应用。其中传感器原理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组成,其体系也逐渐表现为平面拓扑结构和逻辑分层结构,无线传感系统优势比较明显,特点显著,它是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动态性网络、可靠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并且是与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但与此同时,其在应用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限制,比如电源能量的有限性、通信能力的有限性,和存储计算能力的有限性。无线传感技术是在传感器原理上有意义的一次重大突破,虽然现阶段有些局限,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终会超越瓶颈,更加发挥技术的有效性,造福人类。

2.3 中间件。物联网要实现人和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特殊效果,就注定要忽略和隐藏其下层技术应用的复杂应用性和上层技术的广泛适应性。这就需要承接上下层之间桥梁,这种设备就称之为――中间件。中间件为底层设备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实现各种技术之间的交流、关联、整合、协作。中间件技术的优化更加提高了技术的应用效率,加大了资源的转化能力,一定意义上避免了资源的不合理浪费。

2.4 安全保护隐私技术。安全保护隐私技术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的一项技术,在保护客户人身财产利益方面,互联网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应地,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也更加注意隐私安全的保护。安全设施的建立,安全保护措施主要体现在编码的有序性和唯一性,由于每个编码对应一个产品,使其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2.5 其他关键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难题。当物联网发展成熟,就会需要大量的数据接口,这时移动网络就会发挥特殊作用;与此同时,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作为其发展主要基础和保障也将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随着物联网全群范围内的推广,云计算等先进互联网技术也不断渗入到强大的物联网,为其提高效率做出强大的动力支持。

3 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物联网发展始终以实用家居目的为核心。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追求舒适安逸生活更成为人类发展目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将成为人们享受良好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物联网应用于家庭,会有智能电力、智能家居等通过一系列智力组合而成的庞大家居智能网络。还会有帮助治理社会治安的智能城管等,利用现代技术避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二维码等检测系统的应用也给生活带来更加广泛的保障,例如,羊肉、牛肉的二维码应用能后让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知道此种动物的生长历程,更加保障消费者民益。

4 结语

物联网发展是既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又一大新兴网络产业,物联网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也有相应的局限,比如针对这种新兴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还没有得到完善,技术和相应的规范指导得不到统一,同时物联网技术自身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射频识别系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无线感应系统也需要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积等等。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相应经济的发展,应正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和瓶颈,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和经济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鹏,任家富,吴贵莎.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11(05).

[2]刘陈,景兴红,董钢.浅谈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及其广泛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9).

[3]刘建周.物联网的概念及发展[J].中国科技术语,2011,05.

[4]涂强,王雷.物联网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与展望[J].现代建筑电气,2010(07).

[5]田广东.物联网技术对铁路集装箱物流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04).

篇6

电子商务所特有的广域性、即时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电子商务平台、权利人、消费者等在内的相关主体积极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创新、高效、多方共治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实现了数据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变道超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验。

(一)尊重知识产权发展规律,增强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既要保护传统环境中产生的知识成果,如传统的书籍、企业的商标/商号、工业产品的专利等,也要保护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互联网特性的知识成果,如微博发表的文字与图片,优酷土豆上大量的自制短视频、原创音乐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互联网特性的知识产权是电子商务市场得以繁荣的重要前提,也是知识创造、科技创造带来市场繁荣的体现。阿里巴巴在2016年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的“五新”战略,基于Made In Internet,互联网将成为孵化、培育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五新”的发展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中国、世界和所有人的未来。零售业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新业态,并与智慧物流结合,产生新零售;传统的B2C制造转向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C2B新制造;基于数据的信用体系产生真正的普惠金融,给所有创业者、年轻人和小企业带来福祉;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基于互联网、基于大数据诞生,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数据正在并将最终取代石油、煤和电,成为技术发展与生产革新的新能源。只有尊重并把握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产权发展规律,才能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二)尊重各方利益关切,推动形成共治共赢的市场环

1、拓展政企合作保护知识产权的范围

201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在杭州设立全国电子商务产品打假维权协作网,调动生产企业、电商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打假工作,首批即有 200 家生产企业、电商平台企业加入。中国的大型电商平台利用网络交易大数据分析,积极与行政执法部门、公安机关合作,移送案件线索,有效提高了执法打击的精准度。2016 年 8 月,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 5 省市联合发起长三角区域合作网络打假“云剑行动”。2017 年 5 月,长三角区域合作拓展到泛珠三角地区的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建立了 13 省(区、市)打击侵权假冒区域联动机制。长三角和泛珠三角 13 省(区、市)建立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以及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并依托电商平台的网络交易大数据,共同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执法部门根据电商平台发现并推送的案件线索,开展跨省(区、市)执法办案,维护了苹果、香奈儿、强生、索尼、拜尔和南孚、洋河等一批中外品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2018年,阿里巴巴正式上线了“云质检”项目,通过平台协作,联合服务商验货及检测资源,对在电商平台销售的货品入仓前进行理化及外观检验,首批137家商家接入“云质检”。消费者、商家可以通过二维码溯源产品生产、物流等全流程。通过可溯源质检码结合质检装箱单的方式,关联了验货和仓储两个核心流程,同时结合消费者评测实现防作弊防调包的全方位质量防控体系。

2、搭建全球首个电商+权利人共建平台

2016年7月1日,阿里巴巴开发的全球首个电商+权利人共建体系——“权利人共建平台”正式上线,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合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权利人共建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识别并向权利人提供疑似侵权链接,权利人进一步核实确认侵权行为后可以在线上实现“一键维权”,目前与阿里巴巴进行权利人共建的品牌有252个。通过权利人共建平台,将知识产权权利人这一侵权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深度引入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流程中,实现了与权利人及时沟通产品信息,不断调整优化数据模型,更有效、精确地打击侵权行为,提高各方的打假投入产出比的目标。

3、大众评审引领互联网治理模式创新

阿里巴巴构建的大众评审机制,将陪审团模式转化运用至网络交易纠纷解决中,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尝试。2012年12月18日,淘宝设立大众评审机制,吸收淘宝会员以投票的方式裁定平台规则是否合理,并在半年后将该模式引入交易纠纷判定中。至今,主动加入大众评审队伍的近500万人,累计完成过1亿次纠纷判定。2017年,共有80万余人次参与纠纷判定,成功处理685余万起纠纷。以判定“山寨品牌”为例,证明“山寨品牌”使用的商标与知名品牌商标“近似”并构成商标侵权,关键要看有没有造成“相关公众混淆”,这个判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通过“山寨品牌”大众评审项目,平台已经对234个判定为“山寨品牌”的品牌进行了摘牌处理,例如“潮流耐克”、“阿迪达斯酷动”、“XMiYTV/小米云TV”、“TCLTOSHIBA”等。由网民广泛参与的平台治理模式与政府现代化治理中强调的推动公民的广泛参与不谋而合,为推进完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特别是替代性“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样本。

(三)尊重并确立平台自治的主体地位,催生从技术治理到治理技术的“阿里模式

电子商务平台与商家、消费者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保证交易的实现,进而根据丰富的业态形式创制、形成基于契约的管控模式和治理规则体系。中国主流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在这样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平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平台自治的主体地位逐渐得以确立。以阿里巴巴为例,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以主动防控和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系统相结合,由科技、商业、法律三个维度构成的治理模式,即“阿里模式”。

1、科技之治

实践证明,技术可以推动解决社会问题。阿里巴巴运用商品大脑、假货甄别模型、图像识别算法、语义识别算法、商品知识库、实时拦截体系、生物实人认证、大数据抽检模型、数据协同平台等九大数据技术保护电商知识产权。文本分析模型不仅能够对“关键词”作对比,还能对文字信息的语法、语义做分析;图像识别模型用于识别商品图片中出现的涉假信息,包括OCR文字识别、LOGO商标识别、“以图比图”等算法,每日识别商品图片约6亿张,其中OCR识别(文字识别)每秒能扫描图片文字2千3百余万个,相当于501本《康熙字典》,识别准确率达97.6%。行为识别模型根据异常的行为、交易行为等快速锁定售假商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置。商品大脑对平台上近20亿商品进行识别,通过学习外部信息,发现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并进行判断、处理。借助数据技术,阿里巴巴能够对疑似假货或侵权链接、售假人员及团伙做识别,在开店、商品等环节做拦截,每日对商品做风险识别、快速删除及处罚。借助技术手段,阿里巴巴主动对疑似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链接)采取措施,97%的疑似侵权商品一上线即被秒杀。2017年,通过数据技术主动识别删除的商品量是权利人投诉删除商品量的27倍。

2、商业之治

阿里巴巴从商业逻辑出发构建诚信投诉机制,引导权利人的投诉行为,最大限度保护权利人的商业利益。2017年8月10日,阿里巴巴公布了“知产快车道”计划,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免费普惠全球品牌权利人。阿里巴巴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用户行为、商品、物流、交易、服务等全链路的主动防控体系,用模型算法拦截疑似侵权行为;专门开发了全新的投诉处理模型,大幅提升投诉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快速处理明显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确保“知产快车道”用户快速通行。数据显示,95%的知识产权投诉(恶意投诉除外)能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知产快车道”计划的实施,保障了品牌权利人通过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IPP)的免费账号,享受统一投诉入口、多语言支持、在线咨询、电话外呼援助等快捷服务,切实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提升维权效益。

3、法律之治

篇7

但是,找到“风口”,猪就真的能飞起来吗?

飞起来之后,会不会很快摔下来?

那么多前赴后继“倒下”的企业

他们是因为没有找到风口

还是找到了风口,却没能坚持飞在天上?

战略和商业模式容易复制,组织能力却是打赢持久战的关键

本期“名著访谈”栏目专访杨国安教授

为您带来其与李晓红共同编著的《变革的基因》

著作节选

自我革新,才能持久飞翔――移动互联时代组织能力与以往有何差别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活到40岁时,它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捕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不再像昔日那般灵活。它的翅膀开始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它飞翔起来十分吃力。它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等死,另一种是经过五个月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

为了新生,它筑巢于悬崖之上,停留在那里,首先用它的喙用力击打岩石,这是个反复流血的过程,但再痛苦,它依然坚持到底,直至它的喙完全脱落,再静静地等候新的喙出来。之后,鹰就用它新长出来的喙把脚趾甲一根一根,当新的脚趾甲长出来后,鹰再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以上“煎熬”的过程,须持续五个月,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又可以开始飞翔了。

真正的赢家只和自己赛跑。移动互联时代,组织能力成为企业间真正的竞争壁垒。和鹰的重生道理一样――培育新的组织能力,需要痛苦的自我革新。

那么,到了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需要新生的组织能力是什么?

组织能力=团队整体发挥的战斗力

组织能力定义

组织能力指的是“团队整体发挥的战斗力”。组织能力指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一个团队(不管是10人、100人,或是100万人)整体所能发挥的战斗力,是一个团队(或组织)竞争力的基因,也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真正的组织能力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深植于组织内部而非个人,有可持续性

例如,丽嘉酒店面对的是高端客户,它的组织能力是卓越的个性化服务,你甚至不知道丽嘉的CEO是谁,但是客户无论到全球哪一家丽嘉酒店,都能享受到同样卓越的个性化服务。

中国有很多能人企业,企业可以在董事长或CEO的英明领导下取得快速成长,但是在能人离开或者出了问题后,整个企业就会走下坡路甚至瘫痪,这类企业强调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能力。

第二,给客户带来价值

评判公司组织能力比较客观的裁判是客户,而不是管理团队本身,所以组织能力必须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得到客户认可。

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目标客户是短途、高频率飞行的顾客,它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是“低成本、速度和快乐”。3M(明尼苏达矿物及制造业公司)成立于1905年,经历了多代CEO的转换,但公司仍然不断在不同领域涌现令客户惊喜的创新产品。

第三,明显超越竞争对手

例如,所有的电信设备企业都在谈“以客户为中心”,但是真正像华为这样把客户当成衣食父母的却少见――所有友商都希望客户买更多套产品来赚取更多服务费,但华为却主动研发出把三套标准整合在一个机台上的设备,帮客户省下了50%的成本;当友商在日本福岛核灾、埃博拉病毒面前大举撤退时,华为反而加派人员……这些做法让华为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明显超越了竞争对手,因此成为华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要聚焦、清晰

优秀的公司往往在两三个方面展示出众所周知的组织能力。如果什么都做,反而无法集中资源建立优势,导致样样平庸。

清晰界定组织能力,有助于企业自我提升。很多企业家或高管其实在脑海中隐隐约约已经意识到了公司所具备的组织能力,但因为没有郑重地把这些能力明晰地界定下来,以致团队没有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关注、开发这些能力,客户也无法清晰地体验公司所希望创造的价值,因此丧失了自我提升的契机。

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移动互联时代所需要具备的组织能力与传统工业时代的差别,我们近年对美国、欧洲和中国在管理创新方面非常有影响力的13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实地拜访或深入研究,包括谷歌、亚马逊、facebook、supercell、Uber、NETFLIX、特斯拉、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乐视、去哪儿等,发现标准化工作面临被创造性工作取代的趋势。

标准化工作VS创造性工作

工业时代,工作的关键词是“标准化流程”

过去一百多年的工业经济时代中,绝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标准化流程工作,不管造车、盖楼还是餐厅服务,它们的产出都是事先确定好的,提供有形的实物或者明确的服务。由于产出事前明确,企业可以通过流程标准化确保大规模复制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最流行的管理工具,如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六西格玛(6-Sigma)等,核心都是通过流程标准化来改善质量、成本和交付速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员工主要角色是配合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创意要求通常不高。从20世纪初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到20世纪末的流程再造大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都是因循这种组织管理思路。

移动互联时代,工作的关键词是“创造性烧脑”

移动互联环境里,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层出不穷,企业更多从事的是“烧脑”,而非“烧体力”的工作。人们经常事先并不知道最终的产出是什么,其产出更多的是无形知识或难以标准护化的服务,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调整、验证,以符合客户需求。例如微信,尽管已面世多年,但它最后演变成什么样子,相信没有人知道。因此,走标准化流程的路径已不能保证产出,而人才的创意能力和投入质量,才是无形工作的最佳保障。

移动互联时代,创造性工作成为主流

机器人将取代大量制造性工作

我们正在接近一个关键的门槛,就是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比雇佣一个工人的成本低15%。这个门槛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汽车行业已经被跨过――使用机器人进行点焊的每小时成本为8美元,人工则是25美元。未来,45%的制造性工作将可能被机器人取代。韩国目前在这方面居领先地位,制造业每1万名雇员配置有440个工业机器人,其次是日本和德国。

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预计,最早在2025年,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将把这个世界改变到人们几乎认不出来的地步,它们将以一股“创造性破坏”的旋风打破旧有商业模式,这种转变的影响最终每年将达到30亿万美元甚至更多。

机器人的普及带来的社会后果就是,就业市场底层的人如果不接受再教育,将难以再找到工作。而有创造力的人,将更加抢手。

按章办事的服务性工作也将岌岌可危

2016年3月,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的比赛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最终,阿尔法围棋以4:1的总比分战胜李世石。这场可以载入史册的“人机大战”已经落幕,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人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才刚刚开始。

以翻译工作为例,不断成熟的翻译软件正在冲击翻译行业。

……

本刊专访

《财经界》:“杨三角理论”是您的著名理论,“杨三角”这个说法从何而来,这一理论核心思想是什么?

杨国安:首先,“杨三角”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是有一次上完课,中欧一些同学发现我归纳的图全部是三角,之后就把我的理论框架命名为“杨三角理论”。这要谢谢我的学生们,因为大家发现这是很容易记的品牌和名字。

现在出的这本书《变革的基因》是杨三角2.0版本,更加与时俱进,之前还有1.0版本,是《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和《组织能力的突破》。

《变革的基因》这本书的思想是揭示企业能够持续成功的秘诀。我认为企业的持续成功是要找到风口,但是光找到风口还不够,更要有组织能力,来确保目标能在风口能够实现,继而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因为风口总是在不断调整。

工业时代看重的质量、成本、效率等组织能力,已经被用户导向、创新和敏捷取代。对很多企业来说,质量、成本、效率已经是企业组织能力的基本功,对企业业绩差异化的作用在减小。

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而且是动态的组织能力,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能力。组织能力就像是DNA,现在要用什么样的DNA能活下来。DNA需要三种,不断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以创新的产品、服务或商业模式满足客户需求,然后敏捷迭代。这三个组织能力―客户导向、创新、敏捷――就是确保企业能够动态与时俱进的组织能力。

《财经界》:组织能力是您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它是什么?为什么您认为它如此重要?

杨国安:组织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团队整体的战斗力,即一个团队最厉害最擅长的是什么东西。有的团队战斗力是创新,有的是低成本,有的是服务好。它是一个团队竞争力的基因,也是一个团队在某些方面能够明显超越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个企业想要持续成功,第一要找到对的战略方向,要不断寻找高获利,高成长空间。而过去的高获利和高成长空间,今天可能不一定算是高获利和高成长空间了。所以一定要根据环境不断调整。当一个企业寻找到高获利高成长空间之后,往往对团队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要想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时,企业内部一定要调整,内部调整之后,团队能力也要调整,否则,好的、新的战略方向都无法实现。很多企业家看到一个赚钱的点,但是却无法执行。就像我经常说的,可以看得到但却吃不到。所以组织能力是确保战略执行的关键。

《财经界》:您认为在企业当中,是人重要,还是战略重要,组织能力重要,还是所处的风口更重要?

杨国安:这要看企业的生命周期,它是阶段性的。第一,企业刚刚起步时,抓到风口很重要。当抓到风口之后会有一个时间窗window time,找到对的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就能够使企业快速成长。但是,找到风口快速成长一阵子之后,将会面对两个挑战:第一,你的成功模式很快会有非常多的竞争对手模仿,以前的蓝海,马上会变成红海。第二,当企业业务快速成长后,内部业务会变得越复杂,人员规模越大。假如没有强化内部组织能力,管理容易变得混乱,协调沟通成本增加,就像猪飞起来一样,如果不给它插一双翅膀的话,它一定会掉下来,因为企业越大业务越复杂,跌下来的可能性越高。假如企业能借助这个时间窗打造内部组织能力,在团队规模扩大同时继续把产品持续优化,企业就能进入成熟期。问题是不管多好的产品、技术、或者商业模式,也有往下走的时候,因为会有更好的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出现,这个时候是衰退期。企业在此时需要重新寻找新的获利成长空间,这个阶段就是战略重要了。所以永远就是战略、组织能力相互切换,两者都重要,但侧重点不一样。这就是我之所以说企业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原因。

所以第一阶段风口很重要,企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但值得提醒的是,光靠风口是很难持续的。

《财经界》:一个团队,如何打造效率较高的组织能力?

杨国安:这要靠设计和经营。人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各自做各自的,关键在于怎么领导大家。以海底捞为例,服务人员精神面貌、服务好,他们具有一致性的行为和表现不具偶然性。组织能力就是一个团队不断把一个事情做好的能力。

一个团队、一个公司要实现这个能力需要三大支柱。

第一,要找到对的人,这些人会干这个事情,会做这个东西,这是员工能力问题。

第二,即使会做,也要看他愿不愿意做,我称它为员工思维。

第三,领导允不允许他做,比如有一些人会做某件事,也愿意做,只是很难做,因为没有足够授权。比如一些公司,员工想要创新,老板却把员工骂一通,斥其没有按公司规章制度办事。另外就是流程是否支持。因为创新往往不是一个岗位部门能搞定的,还需要别的部门协助,但是跨部门协作在很多企业是很难的。

这就是杨三角理论里面三个支柱要聚焦打造组织能力,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和允不允许做。这三个支柱在打造不同的组织能力会时候内容和要求都不一样。

《财经界》:据您观察来看,是小公司更容易落实组织能力,还是大公司更容易?

杨国安:小公司更容易。因为公司越大,部门越多,地区越复杂,所要打造团队战斗力的挑战越大。企业越小越容易做到,但是反过来,企业越大对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越高,这是大企业要突破的瓶颈。风口过后更需要组织能力建设,因为组织管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对企业内部来讲,组织能力如果处理不好,即使有很多员工,效率也会很低,其中的原因是没有把好资源有效地聚焦。

《财经界》:在您的新书里面,您提到的是移动互联,而不是互联网,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杨国安:因为互联网一般是指PC端,移动互联是指更新一代由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ipad)构成的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的变化是质的变化,不是量的变化。如果一个企业还是基于互联网的变化,而不是移动互联的那么基本上这个企业就被人干掉了。因为现在很少人依靠互联网做事了,很快就会全部依靠手机。

移动互联有几个的特点:第一,它可以定位,而使用者不会端着电脑到处定位。第二,它有支付功能。第三,社交功能。所以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的时代,就没有Uber、没有滴滴。所以移动互联的好处就是,马上就知道你在哪里,马上可以支付,能做很多以前互联网不能做的事情。在硅谷时,一个投资者讲过,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每个人的口袋里面都装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电脑,而且具备定位、支付、社交等功能,很多以前的行业和公司的商业模式都会改变。

移动互联让我们现在连接一切变得更容易、及时、低成本。移动互联连接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商品、服务、政府的连接等,这让很多企业在不同的领域有机会创新,赢得拐弯超车、脱颖而出的机会。这个新的技术创造了很多的可能性。

《财经界》:您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杨国安: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世界上只有两个大的互联网大国,中国和美国。有一些中国的(互联网)业务模式不比美国差。我觉得很多时候,美国互联网行业,深层次的技术比我们强。但在很多应用方面,如商业模式等,我们是比较领先的。

比如直播,在美国只有一个直播形式,但是怎么通过赞、送花等形式变现,他们的探索还是不够,但中国互联网企业能把整个商业模式想得更加透彻。中国互联网行业同一类型的竞争往往很激烈,往往倒逼着行业发展更加完善。在海外这种激烈竞争情况很少,例如:Yelp只有一家,Uber只有一家,Google、Facebook 和Amazon各自经营各自的。中国互联网全部缠绕在一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模式不比别人好的话,未来是很难的。

《财经界》:外界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快,是因为中国人多,您怎么看?

杨国安:依我看来,一方面这是我国特有的人口红利,在某个程度上这是一个原因。但是还有另外一方面,我认为可能是我们手机移动化比较早。海外很多国家与地区,他们的移动化并没有我们国内这么快。中国手机普及率较高,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接近7亿人,我们接受力比较快。另外,我认为过去中国人获得信息、获得产品的成本比较高,因为信息分散,所以互联网在某个程度上,使人们获得信息和产品的方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便捷。

《财经界》:处于移动互联这个风口,互联网如何改造或者颠覆传统企业?面对这些风口,传统企业会遇到哪些危机?

杨国安:互联网可以加很多东西,比如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换句话说,可以把互联网当做一个信息来源,就像工业时代,电力就是一个能源。现在互联网就是一个信息的能源,企业怎么用好这个信息能源,一方面要提高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在某些环节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好的体验。比如说九阳,利用移动互联的营销手段,在微博、微信做新品首发,选择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卖产品,并且能够很活泼地与粉丝、用户互动。在研发端,九阳的产品充分智能化,可以跟手机手机关联。所以说传统企业可以在某些环节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在互联网时代,新成立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完全颠覆旧有的秩序与模式。比如说,Tesla,虽然说都是做汽车(产品),但是Tesla汽车和传统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传统汽车,以机械为主,现在基本上就是用App,以前我们的汽车设计出了瑕疵,汽车厂商需要把所有相关汽车回收(recall)到6S店里维修,但是Tesla不需要这么复杂,只要发送新软件给用户upgrade软件就行了,因为整个操作系统就是靠数码化技术。

所以我认为对于传统企业,在某些环节要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来强化,要不然很快就会感受到冲击。

《财经界》:过去一段时间,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热情都很高,烧钱助跑,以期能烧出个名列前茅,而今似立于寒冬,趋于理性,这说明了什么?

杨国安:这与国内外的大环境有关,是钱多不多的问题。如果全球在不断地印钱,钱就会找出路,要不是投资上市的公司,买他们的股票,要不投楼市,要不赌未来没上市的公司,所以我认为这与资金充裕度有关。

现在我认为PE/VC等,他们的投资更加理性了。比如有一阵很多人认为做游戏挣钱,投资了一大堆,结果只有几个赚钱,其他全部死掉。当VC/PE损失了钱、血本无归的时候,就要调整了:第一,开始思考团队站的方向是否正确,所在领域成长空间大不大,这是战略问题。第二,赌企业的高管团队,看高管团队的能力行不行。

有一阵在风口论下,人们一度认为只要战略对了,有没有组织能力没有关系,还有就是烧钱,觉得移动互联时代就是要靠烧钱。那么我就要问了,为什么金主愿意给钱?因为看重一个公司的战略和组织能力,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这两点。

我认为风口论和烧钱论都是短暂的。

《财经界》:我们中国有世界级的企业吗?

杨国安:这取决于从什么维度来衡量。用市值来算,腾讯、阿里巴巴这些都是世界级的企业,很多央企也达到世界五百强的规模,所以从这个市值的角度我觉得是有的。

但是从技术的全面性,而且从很多产品的工匠精神,我觉得这个我们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整体来讲,中国企业是迈向世界级企业的,而且速度很快,他们各个指标离世界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到不到世界级。

所以是不是世界级,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

《财经界》:对比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组织能力有哪些特点?

杨国安: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相对薄弱。我们还是看重强调强人领导,很依靠企业的老大。老大在位时,企业就运营得很好,老大退休了企业就运营不好,这说明了这个企业是过度依赖个人领导能力,而不是靠团队战斗力,说明了这个老大没有把自己的个人能力变成团队文化,目前来说,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沉淀得还是不够深。

《财经界》:那如何改变呢?

杨国安:第一代的创业家就是这样,都是靠强人领导。到第二代、第三代时,就会越来越职业化,会越靠体系、流程。这是跟中国企业的发展有关的。

《财经界》:未来职业经理人会不会越来越多?

杨国安:创业家老了之后,企业运行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靠血缘关系,一个是靠职业经理人。除非儿女的个人能力以及领导能力都很强,要不然企业很快就不行了。现在的很多二十年、三十年的企业还是靠创业人领导,那么以后这个企业要依靠“谁”会影响企业的持续成功。所以企业需要做好接班人规划,不管是传承给职业经理人还是家族成员。

《财经界》:关于中国制造业,有人认为中国应该发展高精尖的技术,有人认为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很好了,您的观点是什么?

杨国安:我认为我国的制造业水平还是可以的。但是按照微笑曲线,低成本制造最低端的,是在做苦工。所以应该要往两端发展,一是做技术的升级,二是往树立品牌方向发展。中国现在的劳动力相比越南、印尼来说,并不便宜。我们的制造环节应该有更多智能化、自动化的东西,也应该有更多的自有品牌。

《财经界》:您认为中国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阶段吗?

杨国安:还没到。工业4.0要求非常高的工业智能化。中国还是很有差距的。

《财经界》:您认为未来的风口在哪里?

杨国安:未来的风口会在一些目前经营效率很低,用户很痛的领域。比如说医疗、银行、教育。将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会渗透到各个行业。因为本身移动互联是一个信息能源,它的应用可以用到很多的产品的交付,粉丝互动,更加高效更加及时。

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教授

很荣幸有机会与杨教授共同研究、探讨移动互联时代的战略选择及组织创新。新的时代,造就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及模式创新,更需要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创新,进一步释放人才的创造力、进一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相信杨教授的书,会令有志于此的企业家获益良多。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Arthur(杨国安)在他的新书中探讨的是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这里面包含了几层含义:第一,它有互联网特质的内容,包含腾讯在内互联网企业的管理实践可能对读者有一定参考意义;第二,谈到“互联网+”,很多是“传统行业+互联网”,Arthur过去很多的传统行业经验肯定大有裨益;第三,也有很多是“互联网+传统行业”,Arthur现在支持的京东、滴滴出行、美团点评、58同城等企业恰好属于这一类。所以,我想这本书的内容能对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相应的启发。

宏集团创始人、智融集团施振荣

去年,我碰到杨教授,得知他将针对网络组织写书,这也是他继“杨三角”之后,再次提出他的最新理念,可说是“杨三角2.0版本”。

杨教授在本书中有很多来自美国与大陆的具体案例,而美国与大陆也正好是互联网时代的两大市场,许多年轻朋友发挥创意,以创新的方法在互联网世界创造出新的价值,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

在本书中,杨教授也针对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能力创新,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包括“移动互联时代,你准备好了吗?”、“组织再造,激活个体”“打造人才‘梦之队’”、“虚实结合,自我驱动”等,对未来组织有深入的探讨。

本书所探讨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到互联网企业,还会影响到所有“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就如同工业4.0革命,收到影响的行业将会是各行各业,产业大趋势的未来发展将影响到每一个组织,我们要面对它、适应它、迎接它,组织才能赢在移动互联时代。

京东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强东

杨国安教授关于组织能力打造的“杨三角理论”很实用和接地气,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指导意义。京东近年来业务从电商延伸到金融、智能、O2O、云和大数据等不同业务领域,如何容许不同业务差异化的组织形态又同时发挥集团平台优势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杨教授2.0版的杨三角理论体系及市场网络化组织为京东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思路。

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

滴滴出行过去四年从存活到打入世界杯决赛,团队搭建和学习速度是支撑业务高速成长的关键成功因素。今天滴滴出行的业务规模已经到了需要更好的方法论、组织形态,去系统建设组织能力的时候了。杨教授的杨三角2.0版《变革的基因》为我们的思考和进化打开了一扇天窗,指引公司很多管理举措的设计和实施。

美团大众点评CEO王兴

“杨三角理论”简单透彻,内涵丰富,对企业可以直接做诊断并找到管理问题所在,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优化组织能力,推动战略的实现。O2O行业非常复杂,在传统与互联网结合之外,还涉及很多管理实践的创新,未来的管理趋势将更加关注人的个性与激励,新的杨三角理论体系及市场网络化组织,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有更多的创新,提供给我们更多思考和借鉴。

篇8

关键词:政府实验室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调研 网络营销策略制定 客户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038-02

和许多新兴的学科一样,借助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大发展,网络营销孕育而生。就目前而言,网络营销还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定义。从营销角度出发,我们将网络营销定义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特性来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1]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调查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80.9%)。[2]

21世纪,网络大覆盖已经是个必然的趋势,政府实验室要生存、要发展,光靠政府的扶持远远不够,这也不是政府实验室设立的目的。目前,政府实验室中政府监管的职能已经顺应潮流,有了新的转变,从先前关注与传统生产/流通领域逐渐向网络领域监管转移,例如突出抽查B2C模式(由电商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突出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源头追溯机制;突出监管联动,加强网络供应商管理等。在政府监管职能的带动下,政府实验室的市场委托职能也要打破传统,摸索前进。

1 政府实验室的网络营销背景

作为半个官府衙门,政府实验室一直被人诟病缺乏营销意识,网络营销对政府实验室来说更是种全新的概念。首先,实验室必须意识到网络营销不是简单的网上销售,也不是简单的建立网站,或在网上广告这么简单。网络营销是个系统的概念,错误理解网络营销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

1.1 网络营销的重要性

凭借互联网优势,网络营销以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颠覆传统营销习惯,给社会带来了冲击。就其优势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2 有利于维护产品和企业的信誉

诚信和信誉是网络营销的大前提,置身与网络大环境中,政府实验室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运作赢得客户的好评;

1.3 有利于提高政府实验室的服务效率

网络营销对政府实验室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通过网络下订单要求质检服务时,政府实验室就要对客户做出及时的反馈,从客户信息确认、项目沟通、上门服务、出具报告、支付结算,确保整个过程快捷、高效、方便。同时也可建立服务周到的售后服务作为辅助机制。

1.4 有利于政府实验室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一则在互联网上信息,其信息传播的成本较传统方式要下降很多。再则,前来网站拜访的用户一般都是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可以理解为是潜在的消费者。这样使政府实验室的营销活动更有针对性,帮助实验室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回报。

守着旧观念,抱着老思想的企业迟早要被市场所淘汰,任何机构和单位都需要转型和发展,对政府实验室所言,尤其如此。相比于同类的民营实验室和外资实验室,政府实验室的起步明显落后,时间不等人,不赶超市场就是被市场所淘汰。这就要求政府实验室反思自身的优缺点,找出一条适用于自身的网络营销之路。

2 政府实验室发展转型,开展网络营销策略

2.1 搞好网站建设

网站是政府实验室进行网站营销的基础和门面。通过自身特色的网站,一方面有助于树立网络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的新客户。在网站的建立设计时有几点需要注意。

2.1.1 网站文字信息明确

网站上提供的文字信息要详尽和准确,能让客户第一时间通过网站的文字说明了解产品的特点、价格、售后等信息。而且网站的信息要保证不断更新,保证期时效性和准确性。网站上避免图片的堆砌和空泛的文字说明。

2.1.2 注重网站的质量和专业性建设

作为政府实验室的网站,制作精良、较高专业水准会让客户对你的网站产生好感和信任。对于IT人员,一方面要对网站的内容进行严格的选择,另一方面要合理地使用网页的制作技术,使网站整体给人以沉稳、严谨的风格。

2.1.3 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

网络营销要求政府实验室对客户的反馈做出快速的反应。政府实验室应考虑设立专门部门利用E-mail、QQ在线、微信、在线常见问题(FAQ)等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

2.1.4 把方便留给访问者

为了方便每一位网站访问者,政府实验室有必要为客户建立一套快速通道,如在首页建立一个清晰且简洁的站点内容导航系统,在对外的网站上适当的加入内部的搜索引擎,方便访问者能够在网站上查到国家现行的标准内容、消费指南、客户动态、政府已公布的抽检情况等。让访问者在浏览网站的同时有收获知识,有所收益的感觉。[3]

2.2 数据库营销

政府实验室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拥有大量的企业信息,而且基于政府的抽检制度,每季度企业信息又会重新更新,保证信息永不滞后。目前实验室需要做的就是对此信息进行精确的处理,建立一个庞大的营销数据库,适时并有针对性的向企业发送对其有用的质量关注点或质量风险评估,这样有利于缩短政府实验室和企业的距离,增加企业对政府实验室的好感度,从而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数据库营销能够有效地降低竞争对手的注意,从而最大化地避免与同类企业公开的对抗和竞争风险。[4]

2.3 网络营销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可以获得竞争对手的资料、摸清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营销环境。对于网络调研,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确认调研对象和了解调研对象的信息。确认调研对象相对简单,一是政府实验室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二是政府实验室的竞争对手。在了解调研对象方面,对于已存在的客户或潜在的客户而言,定期在实验室网站上客户情况调查,或者可以针对近期比较重大的质量安全问题罗列一些问题让公众参与讨论,对比较专业的企业客户可以就行业内质量动态。标准问答解读提出问题;从中收集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建议。对于竞争者,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竞争者的网站登录,主动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

2.4 网络营销策略制定

政府实验室比较适合网上直销的营销策略。网上直销指的是生产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分销渠道销售产品,没有设立营销中间商。直销的优势大致有以下几点:

2.4.1 利用互联网的交互特性促进产需的直接沟通

政府实验室所提供的产品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一种无形的服务。通过网上营销渠道的双向信息直接沟通,政府实验室加强了客户的联系,了解的客户的信息,会更有针对性的安排今后质检服务。

2.4.2 网上营销渠道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相关服务

一是政府实验室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清单,客户只要按照网上罗列的步骤可以直接预约检验服务各付款么然后等着实验室上门检测,这样免除了客户来往奔波的辛苦和成本;二是政府实验室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特别是一些技术专业性比较强的客户,不光需要检测服务,还需要报告的解读和产品的咨询。提供网上远程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既方便了客户也节约了自身的成本。

2.4.3 虚拟整合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

网上直营,方便政府实验室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通过虚拟整合,建立信息伙伴关系。网上营销不仅仅是许多公司开展业务时的涡轮动力,也是促进市场整合模式发生根本改观,这就是以信息资产为核心的虚拟整合开始取代依赖于实体资产的垂直整合。[5]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客户体验。政府实验室应该做到永远比客户多想一步,让客户一直感到在政府实验室接受的服务是高质、便捷、愉悦。

2.5 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管理的内涵是企业利用IT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其核心是客户的资源价值管理,即通过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保有率。根据对客户特征、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的深入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量化的指导,使企业在市场上保持稳定持续的发展能力。[6]政府实验室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了解推进客户关系:

2.5.1 及时反馈客户诉求

通过网站、E-mail、微信、QQ、电话等工具对客户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反馈,特别是对客户提出的意见和投诉要有效正确的处理,这对于消除客户的不满、维护客户的利益、赢得客户的信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5.2 现场服务和技术支持

很少有政府实验室愿意派人现场检测,优质的客户服务需要做到人无我有。当客户有需求时,没有什么能比上门服务更能够培养客户对实验室的好感;对于政府实验室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可以让企业通过网上平台预约系统,以免费讲座和培训的形式加以体现。政府实验室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质检服务,这本身就是比较专业和抽象的概念,所以实验室的客户对象多集中在生产厂家和超市卖场的质量部人员,这就要求政府实验室应该时时对这些商家质量部宣贯最新的质量标准情况和质量风险点,帮助企业建立起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技术干预,保证和企业关系的紧密型和持续性。

2.5.3 注重保护客户个人隐私

客户信息是实验室宝贵的资源和竞争法宝,网络平台最怕出现客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政府实验室可以采取内部网络和外面网络分开的方式保管客户的信息。内部网络只针对实验室内部员工,并且设置访问者权限,员工等级越高才能看到越多的信息;外部网络即政府实验室对外的官方网站,主要功能是公开的信息披露和网上预约。两种网络相互独立,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客户的隐私信息不外泄。

3 结语

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是新世纪不可逆转的营销模式的进化。在政府实验室的转型发展上,如何稳住老客户,留住回头客,发展新客户是摆在政府实验室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政府实验室之所以目前还能和外资、民营实验室竞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支持,部分检验领域的垄断。一旦市场完全放开,对政府实验室的冲击可想而知。该文为政府实验室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走网络营销之路谈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刚起步的政府实验室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韩西清主编.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0.

[2] 周晓.中国网民数量2014最新统计[EB/OL].,2014-07-21/2015-01-07.

[3] 韩西清主编.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3-144.

[4] 陈墨.网络营销应该这样做:制造非一般的网络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0-31.

篇9

互联网宗教

短发、T-shirt、牛仔裤、双肩包,这是伊萨克·盖尔森的常见模样。很难想象这个年仅20岁,目前还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系的90后小伙已经是一个宗教的创始人兼教主。2012年1月5日,他与瑞典海盗党(Pirate Party)党员吉斯塔夫·尼普以及其他一些朋友一道创立拷贝教(Church of Kopimism),历经15个月后,终于获得了瑞典政府的承认。

拷贝教的标志是金字塔形,里面有个大写字母K,联机状态下,这个符号的出现就表示你想被拷贝。“Ctrl+C”和“Ctrl+V”被简化为手势“C+V”,这是教会信徒们交流时的规定语言。拷贝教没有教堂,没有礼拜日,甚至很少在物理性的空间里聚会。作为一个年轻人的宗教,他们将互联网特点发展到了极限,常见的祷告方式是——通过服务器或网页来“聚会”。虽然拷贝教有信仰,但并不尊奉哪一位神。

尽管盖尔森和他的同伴信仰“Ctrl+C和Ctrl+V”已经好几年,但直到2010年9月的某一天,盖尔森才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登记为正式宗教呢?”但这个过程却历经波折。

在瑞典,当局对宗教管理的有关手续含糊不清。“我们申请了三回、费时一年多才获得批准。”瑞典法律规定了要想被承认为一种宗教须满足的条件:一个组织得要求其会众采用某种仪式定期做祷告或是冥想。拷贝教希望免去这些繁复的仪式,直接通过拷贝或复制信息就能完成祷告过程。这个说辞,在瑞典当局眼中,并不被认可。

但这并不影响拷贝教理念的疯狂传播。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瑞典拷贝教的信徒人数从2000多人增至近5000人。在拷贝教的Facebook主页上,超过7500人公开表示“喜欢”它,更多的人则是默默地践行着它的教义:共享文件。教徒不仅随时在网上下载或共享电影、音乐和书籍,还定期在网络聊天室碰面,讨论该教的各种问题,致力于避开版权雷区,将共享文档合法化。

美国机构的分教主克里斯托弗·卡尔米就是拷贝教的一名忠实信徒,据他介绍,美国分支机构如今已有450名教徒,其中约有30名活跃教徒,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复制、粘贴”。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终极思考,常见的问题是“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拷贝教的关注点并非人类,而是信息本身。就像盖尔森所说,“信息其实谈不上有什么生命。我猜,信息会被遗忘,但只要信息被拷贝下来,就不会被彻底遗忘。拷贝信息,就是放大信息价值的一种方式。”

海盗党

和很多24岁的瑞典年轻人一样,拷贝教另一创始人、前海盗党成员阿梅莉娅·安德斯多特刚刚大学毕业,脸上还略有一点青春痘。但她已有同龄人肯定没有的经历:这位曾经的瑞典名校隆德大学的数学系学生,在22岁时已经是欧洲议会的议员,创下这一立法机构成员的最年轻纪录。

瑞典海盗党发轫于2003年,那一年瑞典民间反版权组织“海盗署”成立名为“海盗湾”的BT种子下载网站。由于瑞典网络普及程度高、网速全球最快,而瑞典当时并没有在线版权法,“海盗湾”成为全球网民下载电影、音乐、书籍、游戏的天堂。2008年1月,“海盗湾”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BT下载网。

对此,《华尔街日报》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将这类在线共享网站称为“互联网大肠中的寄生虫”。随后,美国以官方形式向瑞典政府施压,要求政府关闭“海盗湾”,否则将把瑞典列入世贸组织黑名单。2006年5月,在国际版权组织、美国唱片工业协会,以及娱乐产业巨头的联合压力下,瑞典警方突袭“海盗湾”总部,拘捕两名高层,扣押的服务器装满了3辆卡车。

但三天之后,“海盗湾”在荷兰重新上线,嚣张的“海盗”们甚至更换网站标志,在标志中海盗船的前方加上好莱坞的Logo,直接向美国挑战。面对“海盗”们的强势反击,美国提出《反网络盗版法案》,重拳打击网络盗版,禁止美国人访问提供盗版电影、音乐和其他内容的外国网站,以及禁止从个人和组织向侵权网站提供资金。

2009年6月,瑞典地方法庭判处“海盗湾”4名经营者1年徒刑,尽管美国各大娱乐公司称赞这是“里程碑式的判决”,但这个判决却使海盗党在几天之内人数暴增至2.8万,它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海盗党的宗旨是:“保护个人隐私,要求网络信息公开透明、政府行政透明,同时要求改革版权制度。”这一声明立马获得数十万网友的支持,也很快变成一项政治主张,海盗党也摇身一变成为政治政党,从互联网领域跨入政治领域,一跃成为瑞典第三大党。

随着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加大,他们很快组建了“海盗党国际联盟”,德国、荷兰、美国、法国等数十个国家都成立海盗党的分支机构。2011年9月,德国海盗党成功获得柏林议会近9%的得票率,首次进入柏林州议会。2012年5月,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举行大选,海盗党夺得8.2%的选票,再次进入州议会,拿下议会69个席位中的6个。

进化三部曲:网站、政党、宗教

与早期脱胎于商业领域的政治组织海盗党不同,拷贝教是一个宗教组织。拷贝教认为信息的自由流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应该以社会和个人发展为皈依。该教创始人伊萨克·盖尔森说,“文化是使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东西,它能让人用不同的方式感恩世界。知识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我们不能囿于法律的规定,而应将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播、共享。当我们能共享知识和文化时,我们会觉得很幸福,世界也将变得更美好。”

这被认为是海盗党的第二次进化,它从一个支持盗版的简单组织过渡到一个为自由信息传播而设立的宗教流派,这一理念难能可贵。须知在知识产权制度极其完善的瑞典,就连购买空白磁带、刻录光盘等产品时,都需要缴纳“私人拷贝费”。例如购买80GB以下的U盘或移动硬盘,需要按每GB容量1瑞典克朗(折合0.97人民币)的费率缴纳“私人拷贝费”。

对知识产权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不可否认,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了人类社会蓬勃发展,但过于严苛的产权制度也束缚了个人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进程。就像信息传递一样,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各地的各种群体都曾受过信息独享者的迫害。解决的办法只有让普通民众都能自由拥有信息,让交流和沟通变得神圣,并且成为生活的信仰。

拷贝教的教义

所有人受用所有知识。

对知识的追求,是神圣的。

知识的流通,是神圣。

复制行为是神圣的。

篇10

【关键词】远教平台;远程教育;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使用模式

煤炭行业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煤炭经济和煤炭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极其强烈,而煤炭行业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传统意义上进行教育培训难以解决和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全国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网(以下简称煤炭远教网)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了集在线直播平台、企业局域网平台、互联网及有线电视点播平台“一网四平台”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构建了四种学习平台,创建了多种基于四种学习平台的使用模式,实现了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变革,形成了“推动、支撑、引领”的发展思路,开创着煤炭行业教育培训的崭新发展时代。

一、开展煤炭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信息交流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员工文化素质、职业技术能力明显相对低于其他行业,职工的继续教育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大多数煤炭企业无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培训质量不高;以院校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存在企业参培人员有限、工学矛盾、培训成本高等突出现实问题。因此,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的特点,探索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实时互动的教育培训服务成为了可能。

煤炭远教网自2004年成立以来,煤炭远教网会员企业已由17家发展到国有煤炭企业的一半强,覆盖了大部分的国有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其中山西、河南、四川、重庆、宁夏、甘肃、青海、湖南等省(区、市)实现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网络全覆盖,企业入网已经成为了行业趋势。建网已经在煤炭行业企业中实现了大的跨越,用网、用好网成为了入网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成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要很好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开展煤炭行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研究成为了必然。

二、“一网四平台”的平台划分和使用模式

煤炭远教网经过九年的发展,已经很好的将企业的技术条件和其自身的技术状况实现了技术衔接,将之统一整合在“一网四平台”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之下。“一网四平台”是指煤炭远教网的在线直播平台、企业局域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及有线电视点播平台。

(一)基于在线直播平台的煤炭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

第一种模式,建设在煤炭企业的煤炭远教网远端直播中心利用直播平台随网即时学习,企业可以现场直播平台上所播出的内容和栏目,组织好相关的教学服务,也可以为之配备相关的教师进行现场补充讲解,实现信息和资源的第一时间使用。

第二种模式,煤炭远教网数据中心定期投递多种格式的课程资源,企业远端教学中心下载后,通过自有网络或刻成光盘或通过移动存储等方式在企业集团和矿上使用,远端教学中心在资源接收、下载、分发等方面做好先关工作。

(二)基于会员企业局域网平台的煤炭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

煤炭企业大都建立了企业自身的局域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局域网都在技术上实现了统一的接口,因此,在将煤炭远教网企业局域网和会员企业局域网进行网络接口中,企业已有局域网在线学习平台的,将远教网在线学习平台和其融合后综合使用;企业没有局域网在线学习平台的,可直接使用远教网在线学习平台。企业局域网使用模式下,企业内集团、矿(二级单位)、区队及个人可以集体进行学习,也可以个人点击自主学习。这种模式下,在远教网在线学习平台上,企业可以本企业新闻和消息,上传自有资源,但仅限定在本企业内使用。该种模式的特点是,融合、自主、自有、管理。

(三)基于中国煤炭教育网平台的煤炭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

在本文中,互联网特指中国煤炭教育网,该网是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根据行业需要开发的集行业教育、培训、人才招聘等为一体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网站。在中国煤炭教育网上开设有专为煤炭远教网会员企业服务的企业网上大学学习平台。企业网上大学具有的功能:个人学习记录,学习心得,在线时间统计,管理员账号管理,新闻消息。在这种网络平台下,煤炭会员企业和煤炭企业的个人可以有两种学习模式,其一是在线点击学习,其二是下载后自主学习。这种使用模式的特点是只要网速允许,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四)基于电视点播平台的煤炭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

煤炭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煤炭企业有线电视网的建设提供了条件,现在,煤炭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专有电视频道或内部网络条件,这为煤炭远教网实现向有限电视渠道的延伸提供了可能性。将煤炭远教网的资源通过网络体系传输到会员企业的有线电视网上,会员企业的电视台经过转换实现在内部网络的播放,企业员工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视进行学习。

三、煤炭企业基于平台划分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使用模式实践

在四种平台之下,煤炭远教网会员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将煤炭远程教育培训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在会员企业的实践中,综合以上四种平台的使用模式,以其表现出来的新的模式进行了分类。

(一)网络拓展应用模式

兖矿、新汶、开滦、徐矿、松藻等企业充分利用煤炭远教网上的资源,建立了自己的远程教育培训网,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并利用企业局域网,将远教网延伸到矿处、区队、个人用户。目前兖矿开通远教网二、三级用户,绝大多数煤炭生产单位区队实现了覆盖。同时,他们还将自备课件挂到网上,丰富网上的资源,利用两种资源开展多种培训,效果明显。新汶集团也为在线学习制定了有力的保障措施,覆盖全集团公司的网络培训平台,已成为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将煤炭远教网企业局域网平台和会员企业网络平台进行结合过程中,又出现了三种代表性模式,第一种是永城模式(全盘接收模式),第二种是晋城模式(嵌入模式),第三种是徐矿模式(融合模式)。

(二)随网办班应用模式

许多会员企业利用煤炭远教网随网办班。兰花集团伯方煤矿一次就组织30多人参加了中级职业经理人认证网上培训;双鸭山、太原煤气化、华晋焦煤、肥城、中平能化等集团也随网开办了各种取证的培训。另外,不少单位将远教网开设的高端栏目作为集团公司和二级单位学习的重要内容,如湘煤集团、福建煤电公司、鹤煤集团等单位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直播平台的优势,及时组织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了国家安监总局石少华巡视员解读23号文等等。

(三)脱网办班应用模式

中平能化集团2010年有1183名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工商管理脱网培训,2000多人参加“653工程”的脱网培训,此外郑煤、焦作、肥城、充矿、太原煤气化、天府、潞安等集团充分利用远教网上的工商管理培训和“653工程”培训资源,为企业培训了大量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井口学习应用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抓终端、织网布线、机动灵活、效果凸显。徐矿、开滦将远教网的终端铺设到井口,设计了富有趣味的测试题目,充分利用煤炭企业员工入井前、升井后的空闲时间,通过一日一题的方式,发挥资源的效率效益优势,引发了生产一线工人的学习兴趣。

(五)集团统筹应用模式

川煤集团统筹下属七家公司、重庆能投集团统筹下属三家公司、河南煤化集团统筹下属三家公司,实行煤炭远教网集团统筹应用方式。这些集团的共同特点是,都健全了管理执行机构,明确集团人力资源部为总的统筹归口部门,把员工远程培训工作纳入集团年度工作计划,在“设点配人,统筹使用,分类指导”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硬件建设,如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分公司2009年以来投入397万元更新设备,改善教学环境。

(六)特色煤矿应用模式

特色煤矿的加盟,丰富了煤炭远教网的服务内涵。而特色煤矿应用模式兼顾了通用和特色人员及内容的学习、兼顾了办公区域和特定要求区域的空间距离。太原西峪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应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