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境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3 17:3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环境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句式的反复操练,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削弱了语言的交际性。
创设语言环境也叫模拟语言环境,是指在口语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出不同的语言条件和要求,根据这些语言条件和要求构建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创设的环境中去练习口语。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 眼睛看到的主要是指硬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用英汉双语;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用双语;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它布置用双语。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是指软环境。
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毫无疑问老师应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的小学生还听不懂,但你可以想办法: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二是老师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它肢体语言帮助学习理解。其次,在课堂外也应尽量多用英语。譬如学生上下学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早操课间操的发号施令都可以用英语;还可以充分利用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也可以每个月举行一次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学校的其它大型活动也应尽量让学生主持并运用双语。这些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听和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就像南方人学习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接受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我对四年级新生,一开始上课就用英语向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Hello,boys and girls.I’m your English teacher.My name is Fang Xinhui.You may call me Miss Fang.Welcome to study English.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课堂用语也是用英语说的,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 2.Let’s 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当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时,我会说:Be quiet!根据学生读书、回答的完善程度,我会分别说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借助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可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
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悦,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境,做到教学情境化。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境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
篇2
[论文摘 要]西方经济学作为大学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之一,始终博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随着人口数量膨胀与资源稀缺之间地矛盾锐化,其所蕴含的传统经济学理念无法跟上时展,更无法对现在盛行的循环经济体系给出合理解释,呈现出一种与生态文明渐行渐远的趋势。而环境教育的多学科渗透特性可以弥补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弊端。因此,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文在阐述目前大学西方经济学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被西方国家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一直将此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管理类专业也纷纷将其视为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的角度,此门课程受重视程度都逐步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本门课程。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介绍,国内出版过多种图书。在大讲意识形态的年代里,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批判,因此在介绍时,一般是为树立批判的靶子,甚至断章取义,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开始强调有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但由于从主导思想上否定市场经济,所以对可供借鉴部分的分析很不充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忽视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经济学的倾向又有所抬头,一些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争论的理论和主张,诸如凯恩斯主义的用高消费和高投资及温和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的主张等,被不加具体分析地应用到中国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之中,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并给实际的经济运行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我国大学现行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的课本极其多样化,但均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大学广泛使用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经过以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为代表的“家计管理学”以及早期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来田、亚当·斯密主张的“政治经济学”逐步演变而成。西方经济学的诞生是以19世纪微观经济学从经济学的阵营中独立出来为标志,并由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综合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最初形成西方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此后西方经济学学术成果辈出,并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就会日陷浅滩。为此,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在:
(一)弥补课程自身缺陷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缺陷,总的来说就是传统经济学理念的缺陷。从经济理论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只有进入市场体系的资源才是真正的经济资源,才具有经济分析意义。那些市场上难以计量的东西,如环境服务、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等即使很重要,但由于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配置,就无法进行经济分析,也就当然被排除在经济理论考察范围之外了。这种观念从斯密、李嘉图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之中。在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中,他们无不忽视资源与环境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只是根据报酬递减现象进行表面化的经济分析,只注重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纳入市场核算的经济价值部分分析,从未深究报酬递减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过度使用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边际报酬递减现象。[1]而自然力服务并非是通过狭隘的经济核算就可以完全计量的。很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狭隘地崇尚市场机制的视野内是无法看到自然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为此西方学者埃尔斯曾经形象地比喻道:“看不见的手,没有绿拇指”。[2]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能有效促进新时期课程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3]如果人们的过度生产、消费超出环境承载力,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经济”。为此,西方经济学的覆盖范围应从原有的人与人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平衡,也就是偏重于循环经济、稳态经济研究。循环经济是指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成本目的。稳态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完美境界,指物质、能量能够得到无浪费的充分再利用。
在21世纪,这个提倡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应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西方经济学课堂中,使学生懂得人类如果过度破坏、利用环境,就会造成人类发展的不可持续。
三、在西方经济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微观、宏观两大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中主要讲授关于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成本、生产要素定价等理论问题。宏观经济学则主要介绍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等理论问题。那么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中渗透环境教育,使新型的西方经济学可以弥补对于解释循环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稀缺性等方面的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微观经济学层面渗透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独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1.企业层面,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供给需求、生产、成本等内容。教育者可以以一个企业为例,将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观介绍给学生。比如丹麦的瓦伦堡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循环。通过对瓦伦堡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具体数据的换算,学生可以轻易的得出哪种生产模式更节省成本、更环保。从而让他们受到很好的环境教育。
2.个人消费层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所介绍的消费者行为强调“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理念。而通过渗透环境教育,我们则要求学生理解适度消费、层次消费理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应该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消费观。
(二)从宏观经济学层面渗透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学现象,主要包括gdp、经济政策两方面内容。
1.关于对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了解应更上一个层次。不能凭借传统的思路,一味的追求gdp的盲目增长。在传授与其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引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概念,使学生在接受传统经济理念教育的同时可以认识到它的非决定性。
2.关于宏观政策方面,可以联系下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了解传统的经济政策同时,也能了解些关于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循环经济的决心与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2]闫敏,循环经济国际比较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6(7),17-18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2,52
篇3
关键词:保留灌肠;口服肠道去污剂;血清内毒素;肠黏膜通透性
肝硬化为常见的进行性、弥漫性、不可逆性的慢性肝病,据相关研究报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五年生存力不足15.00%,并发症高发,病死率高,治疗前景并不明朗,需选用有效方案以控制病情。肝硬化造成的肝功损伤、门静脉高压、肠-肝屏障损伤均可引发肠道内菌群紊乱及肠上皮细胞的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的肠道健康[1-2]。口服肠道去污是新兴的控制肠源性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又称选择性清洁肠道措施,抗菌药物于消化道内直接消灭机会性致病菌,直接降低了肠源性感染的发病率,有效抑制了患者消化道内的细菌代谢[3-4]。本次研究中,于2013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对我院的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了逐步的对比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我院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4岁,平均(44.9±9.8)岁;试验组中,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7岁,平均(45.8±8.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如下:①患者经临床确诊符合2010版中华医学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的肝硬化确诊标准,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者;②排除合并酒精性肝硬化、糖尿病、胆汁淤积、肾功能不全;③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获得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被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保肝治疗、输注新鲜血浆和清蛋白、营养支持、利尿和常规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保留灌肠治疗,要求朝向肚脐进入2cm后向骶尾骨方向插入0.1m,随后将缓慢推注,操作确保导管内药物全部注入直肠。给予试验组患者口服肠道去污剂治疗。肠道去污剂由生理盐水与10g乳果糖、0.5g整肠生(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0.2g诺氟沙星(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0.3g黄连素混合而成的30ml悬浊液,10ml/次,3次/d,首次疗程为2w。记录两组患者的L/M、内毒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分析两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通过鲎试剂酶反应显色法测定患者的血清内毒素,通过双糖法测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1.3临床效果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临床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M(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排出比)、内毒素水平,并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不良反应评分患者的Child-Pugh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l5.0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 表示,通过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法;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P>0.05,提示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M、内毒素水平、Child-Pugh评分等各项指标均满足P>0.05,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经过相关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L/M(0.094±0.042)低于对照组(0.149±0.053),P
3 讨论
肝硬化为是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并发症、高致死率的疾病特征。除了肝功退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肠道黏膜屏障损伤,进一步导致自发性腹膜炎和内毒素血症,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及恶性循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均严重收到威胁。为避免肝功能进行性下降,患者应及时接受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稳定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肝硬化病情的不可逆转[5-7]。本次研究,于2013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对肝硬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了比较,主要集中于保留灌肠与口服肠道去污剂的对比,初步效果较理想。
肠道去污剂可以对 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状态发 挥作用,是现有公认治疗肝硬化的重要药物,其既可口服也可通过保留灌肠给药。多想研究指出,肠道黏的屏障功能受损的间接反映指标即肠道通透性增高[8]。目前,最常用的肠道通透性检测方法为双糖法,即通过两种非代谢的大分子糖类作为糖探针加以检查,该操作安全有效,也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测量措施之一。尿液 L/M 比值也有助于评估肠道通透性,为测定肠道通透性的广泛性标准之一[9-10]。本次研究中,口服肠道去污剂的患者尿液 L/M 比值显著低于应用保留灌肠的患者,提示了肠道通透性的降低及改善。另一方面,国外研究血症正式,80%~9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各种致肝纤维化的致病因素也同样被证实与肠源性内毒素关系密切。内毒素可以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或直接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因此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普遍存有比例失调、功能紊乱等问题,肠道屏障的损害可导致内毒素移位,从而引发反复、长期发作的高内毒素血症,可进一步造成肝脏的长期损害,加速肝脏损害的进程,进一步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恶化。除了对肠道黏膜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本次研究中,口服肠道去污剂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比值同样显著高于应用保留灌肠的患者,进一步提示了其显著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遗憾的是,本文只为回顾性分析,以后可以考虑开展前瞻性研究。
综上所述,相较于保留灌肠,口服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均获得较好改善,患者预后佳,临床患者可考虑加大推广治疗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董娜.保留灌肠和口服肠道去污剂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95-896.
[2]陈炜萍.肠毒清颗粒治疗脾虚兼湿热内蕴型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60例[J].陕西中医,2010,31(1):22-24.
[3]Zabielski R.Influence of Intestinal Detergent by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on Bowel Mucosa Permeability and Serum Endotoxin Level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2):674-676.
[4]赵瑞娟,姚萍.失代偿期肝硬化198例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6) : 1975.
[5]储建坤,茹秀丽,杨涛,等.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 (4):270.
[6]陈渝萍,钟转华,梁月环,等.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 (4):204 -207.
[7]俞逊婕,翁明钢,梁赣锋,等.肠道去污剂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5):4-9.
[8]覃慧敏.肠道去污剂经不同途径给药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4-676.
篇4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及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环境教育主要在于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问题[1]。而高校对核类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尤为紧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任何行业、专业都密切相关,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核专业的大学生在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能够自觉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其未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例如,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核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利用会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物,会对环境及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置与回收利用。如果他们缺乏环境科学知识,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在进行各项决策或从事各项工作时,可能就会不重视核领域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可能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应该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以及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执行者。第二,目前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自然资源,这些化石燃料的消耗会伴随大量co2、so2和nox等物质的产生,这些物质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等一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极大的重视。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安全经济的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国内外得到大力的发展并有待大规模的使用[2]。另外核技术在环境科学及环境保护领域中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以核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环境学导论”课程了解人口、资源、各环境要素、全球环境问题等,将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这样会促使他们更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将来有可能致力于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将核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我院也开始意识到对核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将“环境学导论”课程设为核防和核工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平台选修课,并且选该课程的学生在增多。笔者正担任我院《环境学导论》的教学工作,本文针对核类专业及学生的特点,就如何上好《环境学导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1 要使学生对“环境学导论”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核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觉得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认为学习环境方面知识是环境专业或化学专业等学生的任务。这主要是这些学生环境意识不强,他们可能会认为,社会要想发展,就必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物质,环境必然要受到破坏,如果要保护环境,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觉得,环保是国家的事,个人力量微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另外是学生的环境基础知识相当缺乏,不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不了解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现状;不了解污染物的形成、转化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不了解人们因破坏自然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第一堂课就应向学生强调开设“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核专业与环境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明白学习该课程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也就是培养他们的环境素质,而环境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这样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学导论”的重要性,才会激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重视对环境知识的学习。
2 “环境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2.1 根据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学导论”课程涵盖内容多,涉及专业领域广。而该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核类专业学生的关注点,针对性选择教学的侧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应结合核专业特点讲环保,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与环境科学的契合之处。根据实践教学中对核类专业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大多关注学习该课程与自己专业的关系,关注以环境科学的方法解决核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核科学与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和应用。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时,应侧重地传授学生关注的相关内容,如讲能源与环境时可重点讨论核能与环境的关系;讲“三废”污染时可侧重放射性“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讲环境治理技术时可讨论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这样会使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将来能更好地把环境意识渗透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通过环境科学的知识及方法解决核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利用核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治理和保护环境等。
2.2 采用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们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并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老师可以针对所学的内容,列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生态学相关章节时,老师可以先讲授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再将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学生就“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除了阅读教材还需查阅其他资料,了解如何利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环境问题(如生态规划、生态农场及生态工艺等)的最新知识。由于学生从“查阅资料”到“讨论”,一直都参与其中,因此有较高的积极性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习课程的兴趣。互动式教育克服了僵化、一统的教学弊端,把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师生互动,甚至以学生为中心;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反思与行动、参与和实践的相结合,更加激发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有必要将理论与某些具体的环境问题相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讲授理论知识多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是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如在讲授“海洋污染”时,可以引入近期发生较严重的且大家熟悉的“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和“大连石油污染事件”,并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己在网上收集这些事故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向同学们直观的展示海面污染,动物死亡等触目惊心的场景,感受到石油漏油事故导致的环境灾难。讲到生态平衡破坏,可引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破环给炎黄子孙带来无尽的水旱灾害的例子,也可以影视图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事实: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致使草原场退化以及滥猎滥捕鸟兽导致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等。
转贴于
2.4 丰富课外知识,增加实践环节
由于所学的是非环境专业,核类专业的学生平时不太关注学校邀请的环保工作专家所作的环境保护学术报告或讲座,也不参加社团举行的环境知识竞赛等活动,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这些环境类的学术和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环保工作动态的了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实验环节,如在有关“噪声”的教学中,可安排不同小组同学利用课后的时间分别在道路、居民区、商业区等不同地点用声级计测定噪声值,再结合我国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对测定区域的噪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若在学习“水环境”的章节之前,还可安排与课程有关的野外参观,比如我院可组织学生观察衡阳地区湘江水质的变化,让学生初步设计水质的监测并对水样进行对比,且要求对实验结果要以报告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另外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等,这些亲临实地环节会使学生感到新鲜和好奇,从而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参观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简单的看”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这些实践环节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且巩固了理论知识。
3 结语
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生态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建设关系密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各国和人民的关注,环境保护需要全人类共同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环境保护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广大中学生增强环保观念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掌握人类的未来。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而环保教育是生物科学赋予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1]。因此,开展环保教育非常必要,对中学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仅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环保教育与生物学的关系
现在中学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关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有直接说明环保教育的,也有间接的。如初中生物教科书第二册“生物与环境”中:什么是环境、环境构成要素、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等,“探索生物的奥秘”中:环境污染、自然环境保护等,都是有关于环境或环保相关的内容。还有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动物的拟态、生物的多样性、动物的保护、生物进化、资源保护、人口问题等等。这么多丰富多彩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出现在生物教科书中,足以说明环境或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如生活在草原上的兔子,以草为食物,依赖环境中的空气、阳光、水等而生存;然而由于兔子以草为食物,又会对草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若兔子大量繁殖,将会对草原造成很大的破坏,这样又会造成食物短缺而限制兔子的数量。当前,各种工业与生活废水的排放也造成大的影响,比如流入湖泊的工业与生活废水,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等水生动物的生存,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使湖泊变成“死湖”,甚至影响到周边的农作物与树木。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保护好环境,生物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去。
(二)人口问题
人口的庞大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无疑加大了自然环境的压力,人口增加将会引起粮食不足,必然导致毁林开荒、毁草垦殖、过度放牧和捕捞,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使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目前我国虽然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尽管中国是世界上能源、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很多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我国现人口接近14亿,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因此,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有效地减轻环境的压力。
(三)生物的多样性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的保证。可以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重要性。比如云南德宏就是一个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有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素有“热带亚热带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生物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材、衣物等生活必需品,还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和适宜的环境温度。而一旦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的必需品就会短缺,适宜居住的环境将遭到破坏,将会给人们造成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中深刻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二、如何从中学生物教学中体现环保教育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体现环保教育的因子,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主要以课堂教学入手,实践为辅,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吸引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案,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通过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课堂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在学生心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往往可以通过作为教师的影响力,将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理念传输给学生,使其逐渐产生环保意识并从自我做起。从这个角度讲,生物老师有责任将环保相关知识以有趣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入课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得到了环保知识,并增加了环保观念。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节中,可以先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先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包括植物是怎么吸收利用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的;然后联系生活讲述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危害,引出二氧化碳的主要危害作用。同时列举数字介绍我国森林破坏的程度,通过用一棵树每天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释放多少氧气,从而推算出一棵树一生的价值与贡献,可得出绿色植物重要性。使学生看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又如: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时,联系所学的食物链、食物网,可以列举一些益虫消灭害虫的例子,结合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的情况,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二)通过生物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不但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同时可以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知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递或穿插一些最新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1.创设上课前后的5分钟环保演讲每节课老师可以利用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上台演讲,内容围绕学生通过课外的各种来源所了解或积累的有关环境与环保相关知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环境质量的不足1%,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染程度已名列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多达2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成为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类似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同时也可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实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又可以通过演讲锻炼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2.课堂穿插环保意识在紧张的课堂之余,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小故事等方式进行环保的介绍,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也可以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比如关于的雾霾的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因为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原因导致了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增加,在气象条件作用下就形成挥之不去的雾霾,当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等。通过这些与现实相关的视频或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及环保认识的积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环保的种子,使学生认识到环保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把环保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又能提高环保意识,并能影响与带动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增加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1.鼓励学生进行环保相关小实验
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自愿参加,成立一些兴趣小组。把相关环保的一些实验插入课堂教学,即使在课堂中不能短时间完成,也可以分给兴趣小组的人一起做,一起观察,让他们自觉地学习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当然前提是让学生提升兴趣的,又能让学生从中汲取相关环保知识。如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6CO2+6H2OC6H12O6+6O2+ATP(光照、叶绿素)[3]。可以选用2株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入2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入NaOH、Na2CO3溶液密闭封好,置于阳光下观察一个星期,根据结果对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并说明绿色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做水土流失的实验等等,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兴趣小组设计出合适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有的实验会存在误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举两得[4-5]。
2.开展有环保创意的小活动
在学生学习的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利用身边的一些废旧、废弃物品,制作设计一些有创新意义、有环保价值的作品,并加以相应的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智力的开发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变废为宝的真实涵义。通过此类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巩固学生的环保意识。
3.举办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推动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关于环境教育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让学生设计活动的过程,形式可多种多样,来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让环保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如:3月12日“植树节”可以开展绿化美化环境活动,使学生参加植树、种花种草或举办演讲活动或知识竞赛,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在大自然的重要作用。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目的是唤醒和动员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结合环境日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从而保护人类自己。
4.调查周围环境
环境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可以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深入所在地区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污染状况及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或相关部门调查了解这几十年来的环境变化。通过相关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大家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更好地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生物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使生物教学成为环境教育的基础,知道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同时也在指导着学生如何去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力度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深刻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习惯。尤其党的“十”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层面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此为契机,鼓励青少年提高科学素质和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家乡的思想和品质。当今世界我们人类立身的生态环境已经受严重的威胁,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齐.生物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J].甘肃教育,1999,(9):3-5.
[2]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3):1.
[3]潘亚芬,张永士.基础化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07.
[4]桂骏.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3.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学校的课堂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前提,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逐步提高社会的整体环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思想,从日常的生活中着手,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环保意识。
一、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不但涉及美术专业知识,同时也与社会整体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讲授环保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环保与教育的有效结合,将环保意识推向教学的各个层面。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跟动物有关的创作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作品中各种动物的生存现状,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讨论保护动物的各种方法,激发他们从小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环境的整体认识,认识到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义务和责任,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结合故事、录像、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同时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环保知识,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例如,在美术课堂中经常会使用绘画本以及铅笔,部分学生一旦画错,就立马撕掉重画,经常出现浪费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节约的良好品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循环利用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收集废旧材料,改变学生不良习惯
在美术作品中有众多的艺术品是来源废旧材料的再次创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产生垃圾。如果将垃圾再次利用便成为了材料,合理利用、稍作改造,经过装饰后部分垃圾就可能形成精美的艺术品。收集废旧材料不但能够减少环境中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创作的可能性,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废旧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小学生对艺术的创作灵感。
四、运用绘画创作,宣传环保重要性
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保证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h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添加环保意识的元素,让小学生在课堂环境的熏陶中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身的环保意识。此外,教师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创造一些与环保题材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环保的重视,将环保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篇7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主义
0 绪论
目前,关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背景知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语言的关联性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重要性等。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很多学者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颇为喜爱,因此,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词汇、阅读、写作的关联性研究;构建主义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主义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等。
然而,就目前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而言,之前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内容有待充实。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实践性较强,对于文化背景知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结果可随时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成果检验途径方便、简单。因此,本文的研究前景较好,其研究成果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1 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等西方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儿童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创立了儿童认知发展日内瓦学派,在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理想的学习环境及教学模式四个部分。本文将从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两大部分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组成。构建主义认为,由于每个学习者的个人背景和发展程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即每个学习者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恰好可使学习者通过互相之间的协作、会话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促进构建能力的提高(曾小玲,张学进,2012:89)。
构建主义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和意义构建的主动接受者,而非传统意义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在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中起帮助、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孙芙蓉,2008)。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课文背后的隐含信息。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甚至出现文化干扰、文化休克等现象。基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及设计教学活动时,应重点把握教学目标,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
2.1 文化背景知识与理想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而言,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构建主义者认为,教师应通过建立概念框架,设定一定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其中,让其逐步探索,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终获取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设置一些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课文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Do you like city life or country life? Why? 这一问题即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情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探索,可独立分析总结,得出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优缺点,由此导入课文。这一过程即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在教师给定的特定情景中,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和背景,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可通过写作、会话等互相交流,促进知识的构建。
2.2 文化背景知识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构建主义者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居于主体地位,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引Ш桶镏,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
再以课文Mr. 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为例。本篇文章涉及了美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如美国的乡村生活、日常娱乐、常春藤大学、保险行业等。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个文化现象,并要求该组成员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做汇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辅导答疑,从旁协助,并作总结。通过对文章中文化现象的了解和研究,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为进一步的知识构建建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3 总结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可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构建;另一方面,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讲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教学;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是高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终生英语观的主要方式。自主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文将具体分析如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等问题。
1.自主学习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导致教学效率较低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高校英语教学的认可。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
1.1自主学习实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知识的传授,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对教师的依赖性更小,因此有利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1.2自主学习实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交流。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析能力和驾驭能力更强,能够对语言进行组织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语言人才。
2.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英语教学始终强调教师为核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这样使学生厌倦甚至放弃英语的学习,英语教学效率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无从提及。另外,教育改革和网络等多媒体的发展使一些教师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制度,又不能改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教师为核心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教学内容的设置明显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安排者,往往从教学目的或自身的喜好出发,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2.2 教学过程缺乏师生互动
在很多英语教学中,教师都是从头讲到尾,留给学生思考和与其互动的时间很少。这样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挥,也使学生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步伐。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就不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疑问,一旦脱离教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很差。
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3.1 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其能力的提高与其自身的意识密切相关。因此,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能够体会努力的重要性,充分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思维活跃性和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其对英语的态度就会转变,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英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3.2 增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现阶段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应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使自主学习变为可能;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讨论,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3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才能得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英语教师在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上,应建立和谐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料,引导其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英语交流等。这样学生的在不断的实践中,既感受了成绩提高的喜悦,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当然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学硬件,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不断的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
4.总结
自主学习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自主教学,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其分析和思考的时间更多,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导,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很多教师也不能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对现代英语教学来说,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仍然是重点。在此基础上,还应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英语教学的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同等重要。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了解并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上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对于学生自身,应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实现素质教育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实现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1.1强调英语口语重要性,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主动性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主动性,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强调英语口语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学生入学时即强调口语训练对专业学习及工作的影响,并将这一观念贯穿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口语重要性的强调使学生了解英语口语训练对工作、学习的影响,进而调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及训练的主动性,促进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强调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例如:旅游专业学生可以模拟日后导游带团的实际环境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幼师专业则应通过现代双语教学现状及需求使学生认识到口语学习的意义。对于机械或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实际销售情况或技术资讯等情况明确英语口语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专业对英语口语的需求选择适宜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促进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开展。
1.2以科学的英语口语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中职英语教学课时压缩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关键。在现代英语教学研究中指出,环境模拟教学法是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关键。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中职英语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需求的不同进行环境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仍以旅游专业为例,根据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是导游的特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模拟导游工作内容进行口语的训练。将英语对话、景点介绍等作为重点进行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以此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差场景模拟教学法还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参与兴趣、积极性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3以良好的英语习惯为基础提高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词汇量的积累决定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应通过良好的英语习惯加强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积累。通过每天早晚英语读物的阅读、英文新闻的观看不断积累英语词汇量,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中职英语教师可以在每天的教学中预留英文阅读内容或要求学生观看英文晚间新闻,第二天课堂中进行提问。通过强制性的作业方式培养学生英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英语词汇量的积累。这一方式还能够使学生在英文晚间新闻的观看中掌握英文口语运用方式,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2以专业学习为基础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中职英语教师还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根据专业课程学习中对英语内容的需求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以此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中职英语教师还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英语口语与专业内容相关联,使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掌握专业词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专业英语词汇量的掌握,为学生日后工作中对专业英语、英语口语运用等奠定基础。
篇10
一、当前职专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职专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就读于职专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况且职专的学生没有了高考的重大压力,因此,学习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因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影响,宏观方面是因为国家整个大的教育环境对职专的教育不重视,使得整个职专的教学环境不够积极,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此外,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也是当前职专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很多人都对职专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会就读于职专,这就导致了很多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报读了职专。况且在职专的教学环境里,都偏重于对技能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学科。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都在或多或少地制约着职专的语文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们必须仔细分析引起这些困境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措施。
二、对当前教学困境成因的分析
(一)学生的消极心态是造成当前职专语文教学困境一大原因之一。由于国家对职专教育没有给予重视,社会对职专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样偏见难免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情绪,特别是对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基础较低就读于职专而感到自卑,他们在思想上有着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学生的消极心态让教师的教学难以开展。
(二)语文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来说,职专的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础普遍薄弱,这样的基础使得他们很难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使得教师较难开展新。此外,在进入职专学习之后,学生又会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他们更加偏重于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对语文学习存在偏见,意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这样的状况制约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陈旧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教育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很深,虽然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彻底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依旧对现在教学存在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很多教师虽然对新的教学理论进行了学习,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依然做不到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然得不到体现,教师依旧习惯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针对性不足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上文提到过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主要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基础性与工具性的作用,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对其他学科进行理解的重要工具。不仅是学生,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他们仅仅立足于自身的学科教学来开展教学,没有就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突破教学困境的尝试措施
(一)引导学生端正心态,赋予学生自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心态,虽然有很多外在的因素,但是心态的改变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端正心态,让学生明白不仅仅只有升入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纠正学生的片面观念,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信。这样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由内向外地改变自己,使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
(二)强化教学创新,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创新,教师的创新教学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创新,这样就能赶上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 上一篇:高中学生学习总结
- 下一篇:谈谈节约粮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