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

篇1

关键词: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有着一定年代的综合学科,其兴起的时间是上个世纪60年代,而传播学是一门与各个学科都有着一定联系的学科,其渐渐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离不开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视觉符号多是一些线条、光影等要素,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意义,但如果通过一定的组织将其表达出来,例如画成一幅画就能传达出传达者想要表传达的信息。而这恰恰就是传播学中的理论。在传播学的角度中最直观的交流符号就是图像、图形。因此,笔者就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传播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其基本的含义主要包括:其是通过视觉通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其实一种双向性质的信息传播行为方式、其信息载体是设计图像、其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交流。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其设计就是通过将图形、色彩、文字、材质等元素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而传播又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身的传播。视觉传达擅长将一些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通过一些要素的组成更形象的传达给收信方。

2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存在的传播要素

2.1传达者

传达者其本质就是在传播活动中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传播者,传达者根据设计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挑选,然后向传播对象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传达者的构成比较复杂,由客户、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组成。在这当中,设计师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修改,所以设计师又是传达活动的执行者。

2.2传播内容

传达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传播内容。其中,传播内容可以不是语言符号,也可以不是实物,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这些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在视觉传播活动中,因为其视觉符号是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因此,设计师需要将这些所接受到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传播给客户。

2.3传播媒介

视觉传达设计的桥梁就是媒介,通过媒介的传播才能更好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者。当然,不同的媒介其属性也不相同。

2.4受传者

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传达者必然也有受传者,也称之为传达对象,也就是在视觉设计中接受视觉信息的人。其可能是群体,也可以使个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受传者接受认可传达者所传达的内容,才能算是完成了整个传播过程。

3如何有效利用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若想在众多的竞争中抓住群众的眼球,则必修要在信息传播中表现出与众不同,从而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传播。而笔者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3.1创意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的创意是否新奇且形象具体是受众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连传播的内容都不够新颖不能让接受对象满意,那传播则很难完成。因此,视觉作品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独具匠心的创意才会使得受众者产生兴趣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是传播的主导者,所以,设计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用异于常人的想法实现信息的传播。

3.2针对性的进行创意的修改

社会各个层次有着不一样的群体,同样的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因此,设计师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受众者给予不同的创意,创造其所喜欢的视觉形式。例如,针对儿童的视觉设计,其创意就不该是生涩难懂的,而应该是浅显易懂的、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这样就能吸引儿童的目光。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创意,从其受众者、信息类别、媒介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创意设计。

3.3有效的对传播媒介进行整合应用

现如今是一个多媒介共存的社会,因为各媒介之间的原理都是想通的,而媒介的整合就是利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交融,从而达到信息更有效的传播。这种整合能使得媒介的优势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而视觉传达设计中也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例如,近年来走在街上就能看见各种电子屏,其上面精美的广告,使得大家对其辨识度、认可度都很高。这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就是视觉传达设计有效传播的方式。

3.4加强对受众者的研究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与受众者都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他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受众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受众者在得到设计师给予的设计内容时也希望自己得到的是自己满意的设计。因此,受众是视觉传播过程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设计师应加强与受众者的沟通,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受众者想要的效果,以达到相互的一致性。

4结语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其视觉传达的设计需要传播学理论。而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其若想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视觉传达设计中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才能使得视觉传达设计实现更好的传播。

作者:丁鼎 单位: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屏.论视觉传达设计信息的传播与接受[J].西北美术,2000,2(3):26一28

[2]周旭.信息传播、信息认知与视觉设计艺术[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3(06):528一530

篇2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缺乏

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实际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实践性的教学应当成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面前,实践性教学的地位还应当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有很高的要求。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并不多,在已经开设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高校中,实践性教学项目也大多围绕着比赛、虚拟项目进行,真正结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项目少之又少。只有将真正的符合社会实践性需求的项目引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才能确保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性人才。当然,诸如比赛等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竞赛项目大多围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热点进行,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但竞赛项目的理想状态与社会的实际情况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未能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真正需求。类似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也是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必然选择和无奈之举。这是因为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没有吸引到众多企业的加入,这导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无法真正体现企业的需求,实践性教学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专业化人才还无法体现足够的专业性。

(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还面临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历史不够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较为年轻。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活力,但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又有教学经验不足、社会实践互动不够的缺点,无法准确把握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脉络,不能够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这是与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相对应的。由于教师们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开展视觉传达设计的时间也不长,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上述这两个缺点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重要体现。

(三)专业教材缺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编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历史不长,目前还没有出现受到各方认可的专业化教材。一本优良的专业教材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一般性的教材往往将教学内容限制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某一方面,视野和角度都比较片面和狭隘,无法从专业教材中窥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全貌。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的编写思路大多依照概论—设计理论—设计技巧—作品赏析等来进行。这种教材编写的思路重在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兼具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技能,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当将教学目标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从而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面向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开创校企合作的模式,将合作企业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平台,实现产学合作,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促进特色教学的开展。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第一,根据视觉传达设计的行业现状,利用当前的研究和理论成果,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将一些符合时展的课程添加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来。例如,添加图形创意的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增加电脑教学课程。电脑课程应当注重电脑的设计技能的培养,将学生从理论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将脑海中的创意通过电脑表达出来。第三,注重发掘学生的设计作品,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大力的推介。这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大力提倡创新性教学

创新型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性教学则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性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的精髓。开展创新性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课程建设,通过开展课题设计等教学方式,体现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课题设计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创新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通过引导、组织、激发等手段,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开展辩论会、讨论小组等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3.加强过程教学。加强过程教学是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加强过程教学并不是意味着对结果不重视,而是指应当将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入到对教学过程的开展中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评价环节等内容。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在现阶段应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可以加深学生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另外,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快速及时了解到国内国外的专业信息,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客观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教师应当进行知识更新,而且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总是会带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新的研究课题和教学上的挑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理论的更新,将会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更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其次,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能促进理论的深化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师只有将自己投身于实践当中,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才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储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期望和要求的学生。最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也才能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明天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论

篇3

符号学是西方哲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的孕育产生的,符号学原理被广泛的应用各种领域,符号学作为文化理论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对研究视觉设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将以符号学理论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符号学对本质和特性以及深层意义的研究特性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特征和设计方法及本质进行探析,找寻符号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以利于在实际的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提高设计效率,达到良好的设计和表现效果。

关键词:

符号学;文化理论;视觉传达设计

引言

设计符号与沟通是视觉传达的重要元素,设计中沟通与交流是做出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大融合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文化符号学角度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沟通与交流成为重要的议题。视觉设计语言与传统的语言具有重要的区别,视觉设计语言是以感性认知和视觉符号的形式向消费者进行传达信息,这种视觉语言符号的传达可以是跨区域、跨国家、跨民族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心理和生理的共鸣。

一、符号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符号学作为西方重要的学科,对认知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体现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符号学理论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本质以及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符号学和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符号化进行分析论述。

1、符号与符号学

符号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被符号化,“任何事物的内在变化与规律都能以可视的外观表象来表现、记忆、延伸、联想、理解与交流”。符号学的产生于西方20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符号学被应用到许多领域,我国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对于符号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提出并产生优秀的民族文化,符号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将对视觉信息的传达具有促进作用。

2、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概念,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传递信息,根据字面理解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设计的形式向消费者和使用者传递各种信息。视觉传达设计作为重要的视觉传播与沟通的手段,对企业的商业宣传和品牌形象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视觉符号的形式传递着商品的信息,符号除了传递视觉语言的色彩、文字和图形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传达符号蕴涵的意义的价值。视觉传达设计符号区别于传统的语言符号的表现,视觉传达设计更多的是以视觉信息的形式传递着广告、标志、VI设计等隐含的意义用视觉表现给消费者和使用者。

3、视觉传达设计与符号学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对企业事物和形象进行抽象和符号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传达设计与符号学具有相同点,都是对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符号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精神心理对事物的反应,符号是人们对事物采用视觉处理形成的经验和联想的,符号具有除了视觉表象外更深层的意义。但是符号学只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概念和本质以及深层意义的概括和研究,而视觉传达设计更多的是对企业和公司的文化、形象以及公司整体的创意设计,运用图形、色彩和文字进行高度的抽象和概括,符号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在朝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不断前行。

二、视觉设计中的符号信息传达

我国在很早就有采用符号作为表现情感和传递信息的历史记载,作为符号文化起源较早的国家,继承和发扬符号文化更好的通过符号学语义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将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的传达进行论述。

1、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的传达性

现代社会是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符号学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对设计作品传递信息、情感和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对需要设计的事物进行符号化语言表现,将丰富的内容通过图形和色彩符号化理解与表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消费者的观察和欣赏探寻其中更深层次的意义。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化语言表现对人们在最短时间里获取信息和吸引消费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对于美化心灵和感知美好具有导向性,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性传达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企业产品的功能和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视觉传达设计以视觉抽象符号化的形式传递价值与信息,这种符号是作为设计师思想的结晶而存在,因此视觉传达作品是对设计师思想的传递,作为设计师思维的符号性表现其传递着表面之外的更生词的价值观念,在符号化的视觉传达设计表达过程中符号承载的信息不应过多,过多会使欣赏者产生视觉疲劳,分不清设计师想要传递的真正信息。

2、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的情感性

视觉传达设计为人们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人们通过视觉语言对产品和企业进行了解读取信息进而实现了互动沟通,在这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传达设计符号化的表现中情感因素是重要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好坏具有一定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性还体现在消费者的情感上,消费者对设计作品的情感也将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化的表达具有影响,视觉传达设计虽然目的是传递信息,但是更多的是情感的传递,通过设计作品中图像和色彩以及文字的符号化特征表现广告,让消费者欣赏广告的同时达到心理情感的共鸣,更多的这种共鸣是消费者通过设计作品从情感上愿意接受企业的产品,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和精神愉悦,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符号表达的情感性很重要。

3、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的约束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风俗文化,不同文字、不同语言也只在一定范围内被理解,只有具备有关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接受到该符号所传达的信息。也只有符合特定背景的符号才能在这一范围内被接受,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特定的环境、背景、人文风俗做充分的研究调查,在懂得其规则的条件下进行符号化表意设计,已达到被消费者理解、被认同的效果。如以水墨意象作为符号的视觉设计作品用于外国消费者和用于中国消费者所带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外国人不懂其文化内涵,无法良好接受设计者需表达的信息,易导致视觉符号难理解的局面。除历史人文上的约束性外,视觉传达设计中符号还受时空的约束,其符号所承载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变换的,一个符号可能引含多种理解。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人的观念不同,其伴随的心理需求动机决定了人们对同一个符号获得的信息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视觉经验,不同的接受程度来进行视觉符号的构思设计,确定信息传达的形式与方式的适应性、准确性,以确保受众能够更好的解读信息。

三、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与符号学具有本质的相同点,都是对事物进行概括和浓缩以符号的形式进行展现,符号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以符号进行表现的形式,采用符号学理论的相关原理将更好和更加准确的把握广告设计中的真正需求,相信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和符号学原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将对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产生重大的变革,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符号学相关知识与原理,发掘符号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与路径,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杨裕福,设计的文化基础[M].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2.

[2]王亚平,视觉传达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艺术研究,2011(2).

篇4

【关键词】慕课环境;视觉传达专业;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世界各国的高校以及教育机构都加大了网络课程的普及,在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网络课程,在我国,网络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网络精品课程和大学网络公开课之后,慕课成为当下流行的教学资源分享平台,很多高校都积极参与到慕课平台的建设中,慕课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慕课环境及视觉传达专业

(一)慕课环境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涉及的课程十分广泛,并且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凡是有学习意向的都可以进来学,学习只需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的限制。

(二)视觉传达所涉及的内容及特点字体设计:人们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分为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商业性。包装设计:对书籍的封面及排版等进行艺术化设计,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对其思想性、文化性和知识性的认识。标志设计:以特定的图形象征或代表某一国家、机构、团体、企业或产品的符号。简明、直观、易识别。图像设计:指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标志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表现手法,使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包装风格、营销准则与策略形成一种整体形象。书籍设计:为达到有效传达企业特定信息的目的,对文字的笔画、结构、造型、色彩以及编排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使其形成鲜明的个性,使人易认易记。广告设计: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绘画手段或影像技术,以及利用复合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构思巧妙,表现独特。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以及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二、视觉传达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就视觉传达专业来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该专业的教学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而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一批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兼具的人才,因此要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使得理论能得到更好应用。在当下许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少之又少。即便一些高校设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但其实践性教学项目大多以比赛和虚拟项目为主,缺乏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项目。尽管比赛等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处于理想状态的项目与社会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足以反映社会的真实需求。同时视觉传达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视觉传达专业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这是该专业历史不够长所造成的,尽管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能够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提供足够的活力,但是对一个年轻化的教学队伍而言,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对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不够,无法精准定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教学工作不能够很好展开。年轻教师们的社会工作时间不长,实际开展视觉传达设计经验有限,对于社会发展变化缺乏足够的敏锐性。第二,视觉传达专业相关资料存在的问题。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材的编制,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社会实践经验。由于视觉传达专业历史较短,目前为止没有受到各方认可的专业化教材。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课堂教学而言,一本优良的专业教材,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好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的本质。而一般性的教材往往会侧重于视觉传达某一方面的内容,视野和角度都比较狭隘,学生们无法从教材中窥见视觉传达这一专业的全貌。这种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学生们创造力的培养。

三、对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改革研究

(一)对现有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现状,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前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大范围全面化更新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将符合时展的课程增添到视觉传达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其次,增加电脑教学课程的课时,电脑课程有助于学生们设计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创意通过电脑表达出来,教师也应注重同学们平时的设计作品,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要大力推荐并给予设计者相应奖励。再次,要大力倡导和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平台对于视觉传达专业,高校应开创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合作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性教学平台,从而实现产学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让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特色教学的开展。

(三)对视觉传达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注重知识的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应通过积极的引导和组织,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和讲评环节。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讲授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现实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又称装潢设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就现阶段的设计状况分析,其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两者所包含的设计范畴在现阶段并无大的差异,“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在概念范畴上的区分与统一,并不存在着矛盾。设计之初需要设计师对要设计的事物进行细致的了解,通过了解事物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形状制定初步的设计思路,通过合理的构思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出的物品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最终所呈现给观赏者和消费者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称作视觉传达。视觉传达存在已久,一直包含于设计专业中,最初并未独立出来。“视觉传达”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其内容包括:报刊环境视觉设计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简明地说,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针对物品形状、颜色、外观、图案、配件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呈现到观赏者或者消费者面前的一个设计过程。

篇5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型团队,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变革,强化了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的重要性与方法学习。符号语言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感受理论、设计心理学远离以及视觉传播过程中的学生团队的培养,完善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视觉传达;创新

近年来,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研究受到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界的较大关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通过视觉符号、传达媒介达到促进销售、展示和认知等目的,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人才培养能为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对视觉传达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新形态、新领域的拓展,预示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能和需求。以传统视觉表现艺术为主导的设计学科内涵与特征已经改变,学科交叉与融合态势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众多学科知识与领域。面对如此大量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指导,以及单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更需要进一步将任何个人的学习尽量扩散提升到团队学习层次,提高学习的效用。本课题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构建适合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型团队”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保持学生强盛的学习能力,使其不断突破极限。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对象都要参与和解决学习问题,使组织进行不断的尝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能力,其基本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共享能力以及面对问题的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出发,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课程安排,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设计思维,在课堂互动中完成设计理念的教与学。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调配,用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施过程中,要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目标的明确,将教学进行统筹和分化。在教学中要对教学时间、教学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确立。教学时间是在特定课程中进行的理论实践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对其高效高质的利用,是时效性的体现。教学实践是在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实践成绩。设定目标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去完成,有效地在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完成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有效性的表现。教学成果不仅仅要体现在每一次的习作中,更是要真正的掌握创意思维的过程和设计变化的学习方法,理解设计的精髓并表现在自身的设计案例中。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安排课上课下的学习指导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训练。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个体不同,思维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比如思维差异,学习能力差异要客观分析,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自己进行定位,找到目标任务和自身能力的最佳契合点,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设计之路。比如,在课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给予目标的设定,作业的数量,参考素材等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的教学活动,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愿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了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有方法有目的的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了系统的安排,进行人才培养的方案优化,贯穿学生大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实效性、灵活性、整合性的特征。实效性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训练实践性,通过参与具体项目的策划和设计案例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校期间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共同学习的进程中。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上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地设置课程任务,贴近实际操作,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整合性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模式是横向贯穿的,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叠加,教与学的过程都是统一完整的互动过程。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实践过程,核心问题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达到“以学为本,学中实践”。教师作为辅助引导力量,要以学生作为主体,共同完成课业要求:设计理论设计课题设计草图与方案设计问题讨论作品验证分析市场反馈分析。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过程,建立分阶段的学习方法,以此作为设计信息传递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正的进行交流和探讨,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这种交流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利用协调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协作,使每个学生都有知识的积累转换过程,真正让学习型组织理论贯穿进教学体系中,成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艺术理论基础,提升审美意识。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培养,设计理论是设计创意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强设计理论的学习。比如美学、艺术概率、设计史论课程,对于提升文化素养,改善审美能力,培养鉴赏力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积累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比如脸谱、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可以引入到教学中进行讨论研究,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后期课程提供设计素材,扩大加深学生的设计知识,也弘扬了传统的艺术设计。

创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现状的前提下,教与学的思维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局限固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可以结合专业的创造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逐步解放思想,突破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活跃思维的训练,加强创意练习。比如,在传统的写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写生的基本教学前提下,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针对写生内容进行创造性绘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表现,创造出不同的设计素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针对学习型理论,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提升自身的学习活动,定期进行设计理论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探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教学成果的展览与评价,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海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探微[J].艺海,2012.

[2]宋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市场定位;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穿衣,房屋设计,电视电影、网页等、生活中无处没有视觉传达设计的身影,为了更好用视觉传达设计为我们生活服务,下面我们研究怎样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市场定位与策略。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概念:是将要所表达的信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借助媒介来表现,并传递给行为个人的视觉感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源于平面设计。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在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为平面印刷服务的平面设计师群体(印刷美术设计、图形设计)这就是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先导设计群体。爱德华・鲍斯・克里保、丹尼尔・巴罗尼。1960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纪设计大会,提出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1]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拓展到很多领域(互联网、IT行业、会展事业、环境空间、影视广告、三维动画、商业广告等),形成相关产业链(电脑、电脑设计软件、数码喷绘的硬件及耗材、视频设备与技术、互联网和IT行业的传送技术等)。常见的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建筑物导向系统和环境设计、书籍和出版物设计、商业传播设计、电视电影计算机图形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图表设计和展示设计、包装和焦点广告设计、社会文化和政治宣传设计等。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市场定位

定位”(Positioning)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两位年轻的广告人艾尔・里斯和简・楚劳特于1969年在美国《产业营销》杂志上发表的一片题为“定位是人们在今日模仿主义市场所玩的竞赛”论文中首次提出。1972年,两人又在美国《广告时代》杂志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的系列文章,在当时即引起了轰动。菲利普・科特勒在总结当代营销基本理论的发展时,将“定位理论”列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为重要的营销概念。[2]

视觉传达设计的市场定位是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设定一定的范围,满足一部分人需要的方法,这也是有效设计的前提。在设计过程中怎样进行市场定位呢?首先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点,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点着力打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此来进行创意设计和思考,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设计是为市场服务的,离开了市场设计就是搞纯艺术,也很难体现设计的社会价值。所以在市场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场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定位准确。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策略

(一)做好视觉传达设计的策略

在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你需要多看好设计,提高鉴赏能力和获得最新的信息,从设计类杂志,比如《艺术与设计》、《新平面》等,还有网络,比如视觉中国网、国外设计师网站,还有多分析优秀的设计作品,完善设计理论基础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熟练设计软件,提高操作能力。在学习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多熟练的掌握常用的软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自己的设计想法。

C、多画草图,提高动手能力,多动脑练习,看见别人的创意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想想自己会怎么做,这样的思考习惯会让自己在生活中抓住设计的灵感,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D、在确定一个设计课题的时候,根据课题确立设计原则,要反复思考和尝试,力求多挖掘些方案,然后再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创作优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营销策略

在所设计产品进入市场之前,我们要根绝我们的设计策略着力宣传我们的设计亮点,力争夺人眼球已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在所设计产品进入市场时,我们要需求最佳的方式将我们的设计呈献给服务对象,并且在关键点增强投放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呈现我们的设计。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市场定位与策略的关系

在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定位策划之前,必须对设计定位的原则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设计定位而言,由于设计本身就包含了产品,但设计又不仅仅只是产品,设计在产品的物质属性之上还附加了许多意识层面的精神属性。设计定位是更加注重从传播的层面和视角予以策划和制定。设计定位原则是策划指定的基本价值导向。而设计定位策略则是在定位原则要求的范围内,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这又是定位决策的先期准备。总体上,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一)同属于设计决策的准备工作

设计定位流程告诉我们,进行设计定位的原则和策略分析,是定位流程的必经阶段,是开展设计定位决策的准备工作。定位原则决定了决策制定实施后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定位策略决定了决策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两者都是设计定位流程的一个环节,且都处于定位决策的前期。

(二)设计定位原则是设计定位策略的依据

明确设计定位原则,有利于把握设计定位的基本环境,同时定位原则也是定位策略的限制条件和客观要求。不同的设计定位原则,会有不同的设计定位策略为之服务,设计原则是设计策略的依据,是整个定位过程的基础。先有把握客观条件下的设计定位原则,再有设计定位的策略。

(三)设计定位策略是设计定位原则的实践

设计定位策略是对设计定位原则的继承在设计广告营销上一种反映,是设计定位原则的的一种实践。基于不同的设计定位原则,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设计定位策略。这不仅是对定位原则进行的实践,也是将设计定位从理论阶段的定位原则的上升为一个实践阶段的设计定位决策的一个的桥梁。

五、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市场定位与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设计过程中互为基础和依据。通过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位与策略使我们更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让设计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区域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 创新 应用

一、引言

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已成为衡量设计师自身素养和设计水准的新标准。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顺应时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始同步跟进和调整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迅速。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需要结合“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时研究和调整相关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将区域文化特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发展的作用

当代艺术设计正朝着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专业间的交叉、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中国设计的前进方向也将在融合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展现“东方设计学”风貌,是中国现代设计人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璀璨多姿的区域文化特色在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内蕴丰厚,形态多样,是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在研究国内外先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进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在探索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让区域文化特色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探索构建“东方设计学”学科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文化特色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区域特色在原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加强课程设置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以及多样性。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与本地区其他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互补发展,减少在专业建设中的重复设置,注重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交叉专业建设发展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适时将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探索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的利于发挥个性特点的空间,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构建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品牌,能有效丰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三)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发展,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区域文化伴随着民俗民风而发展和完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基础上所形成。把本土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之中,建设科研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建设,将研究经验和探索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并通过与区域相关特色企业的接洽,加快科研成果向行业产出转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区域特色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丰富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丰富和提升设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承和宣传区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应用实例分析

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将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之中。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来研究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专门人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区域文化特色,提炼出适合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的元素,并将其融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实践之中,探寻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应用的有效途径,一直是笔者所研究和关注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现以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包装设计》为例,对桂林区域文化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桂林位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民族融合区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根据这一特色及相应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与桂林旅游相关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切实为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桂林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践。

(一)竹制材料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包装设计

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雨水充足,气候宜人的环境下竹子生长茂盛。竹子质地可塑性强,易于雕刻,使得竹材料在桂林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根据这一特色,在进行《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竹制材料的桂林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作为课程作业的具体设计对象,引导学生们在对桂林的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实践。

设计效果展示在一次《包装设计》课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对桂林区域文化进行充分调研,有意识地让他们注意到由于桂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大量文人墨客的聚集,使得桂林地区饮茶和饮酒盛行,而竹制器具正是桂林当地常被使用的盛茶、盛酒用具,也是作为馈赠和旅游纪念的不错选择之一。进而以竹制茶具、酒具作为设计素材,让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结合桂林特色文化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提炼出可供拓展的元素来进行竹制茶具或酒具的包装设计实践。如图1和图2的包装设计作品――“竹韵”茶具系列包装设计,是为一套竹制茶具所设计的包装,包括有茶壶、茶杯、茶匙等竹制茶具的内外包装。设计者从竹制产品的原生态这一特色出发,选用了桂林当地的土麻布作为包装的主要材料,以纯手工进行缝制和制作。桂林土麻布可以选择的颜色相对单一,所以设计者加以南印花布作为点缀,并将这一套茶具包装的外包装盒盖参考我国的传统服饰“唐装”的形式做了一定的设计处理。

(二)特色食品包装设计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有一种说法是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很多的桂花树。秋天走在街道上,一阵一阵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也为桂林增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由桂花所制成的各种食品健康味美,也和“桂林三宝”一样是受到旅游者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包装设计也是融合桂林区域特色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桂”食品包装设计(D3)就是学生根据桂林区域特色所设计的一套桂花食品系列的包装设计。设计者从桂花食品的选料天然和桂林争创绿色环保旅游城市这两个立足点出发,选用清新而充满生机的绿色作为整体包装设计的基调,并将桂林传统南糖包装所常用的牛皮纸、麻绳运用于包装之中,设计出来的“桂”食品礼盒包装桂林地方特色浓郁。

山水文化、藩王文化、史前人类文化、古运河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桂林地区还有很多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应用。如何更好地将桂林区域特色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区域特色文化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对区域文化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这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在桂林地区的一种探索。

四、结语

区域特色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华夏儿女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财富。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在传承和创新区域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不同区域院校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利用元素和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的拓展空间。将区域特色文化合理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地契合了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急需的走在行业尖端的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也是“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E].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陈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与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008(12).

篇8

创新是指以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环境中本着理想化的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创造或改造出别人没想的、之前没有的。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视觉传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阐述创新思维在视觉传达中的一些应用及对视觉传达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

创新;思维方式;视觉传达设计;应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国家。那么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单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也就是说眼睛能够看到的所有设计都可以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一般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和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文字、图形、色彩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文字是人们思想感情的图画形式,是记录语言信息的视觉符号。所以,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个作品的完成都有文字的足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能大量宣传,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设计的欣赏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二、创新性思维

(一)何为创新性思维

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这样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因此创新型思维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自身独特性。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于巧妙地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二)创新性思维与设计者

作为美术专业中的新秀,视觉传达设计得到了很多界内界外人士的关注。同时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如人才市场的供大于求、难以预测的经济危机,都加大了应聘者应聘工作的难度,这对设计者来说亦是如此。那么作为一名设计者要如何让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思维。不同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十分普通的东西就可能激发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这是思维+创新的共同作用。“水立方”的设计不就是设计者在毫无思绪的情况下把玩手中的无盖纸盒,灵光一闪设计出来的吗?

(三)创新性思维对视觉传达的作用

正所谓:不创新,就灭亡。作为刚提出不久的新名词,人们都对它抱有很大期望。一个被人们赋予希望和关注的新事物,必定是希望它能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这个专业如果想一直做人类的“宠儿”,就必须拥有绝对的创新能力。就好像是设计者与创新、创新与视觉传达之间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需要设计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进而革新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的创新关系到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传播效果。彼此之间缺一不可。

三、视觉传达中创新思维的应用

(一)应用于教育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结论、一种理论,它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具有多少偶然性对于一个只在书本上有所认识的人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并且对于一个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生来说,光会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实践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父母培养孩子上学是很艰苦的事,一个小孩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就需要16年,中间还不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留级复读。如果辛辛苦苦十几年后,孩子还找不到工作,那么做父母的就太可怜了。所以学校是一个为了能够更好找工作而进行培训的训练营,本着以就业为目的进行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就业率。学校可以与一些与视觉传达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生有更为全面、更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企业有更加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应急应变能力。另外就是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专业教师教授课程,让学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二)应用于经济发展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养活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压力是很大的。经济发展是每一个国民共同的心声,一个国家的经济底子足了,那这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定不会差。当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有这个心思考虑国防建设,考虑文化建设,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搞研究、搞发明、搞创造。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很在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话虽俗,但理不俗。视觉传达这个新兴专业涵盖的范围很大,已经不是单单的平面设计。同样的,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预测的,好的发展前景代表着源源不断的金钱利益。不管是对国家还是设计者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但更是一次挑战。人类近代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到发电机再到电子计算机,每一次革命都代表了一次革新,都代表了一次创新和进步。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在经济上得到很大发展。足以说明一个引领世纪产业革命创新的国家定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性思维需要得到长足发展。在如今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变化常常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设计的创新也是在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苹果”都不知道换了几代,手机电脑是更新再更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更加令人期待。设计者要改良自身装备,完善自己,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能够引领时代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翟颉.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J].时代装饰:理论,2014(1).

[2]刑莉莉.浅析视觉传达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原则[J].设计,2014.

篇9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所进行的各种运动,以及不同条件下人体产生运动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力学和生物学原因。因此,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应以体育动作为核心,运用技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和力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运动器系的力学特征和人体运动规律,并根据影响人体运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寻求人体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和最佳化,进而为提出有效的训练手段和发展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受到人体运动形式复杂性和实验条件的制约,《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运用视觉传达技术对运动虚拟环境进行模拟显得尤为重要。

1视觉传达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1】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视觉传达设计(简称VISUAL DESIGN)是指“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简称为视觉设计。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形性的表现性设计。

2制作《运动生物力学》课件时要整体设计,统筹安排

《运动生物力学》课件制作时,经常要通过图像、文字、表格等形式讲述体育动作。在体育科学研究中,体育统计图有条形图、线图、直方图和圆形图等,统计表也有单单项统计表、多项统计表和专项统计表,由于用到的表达形式较多,所以图像的形状、颜色、文字、表格等要素上下关联,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各要素前后顺序要统筹规划、整体考虑。对于设计的内容,则可能有多种表达形式,但要严格按照内容需要,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影响了整体效果,在课件设计时,具体运用哪种或者同时运用哪几种表达形式,要统筹考虑。

3 色彩搭配要有层次感

授课过程实际是向学生传达信息的过程,课件中不同的颜色搭配体现不同的意境。课件制作时将不同的颜色按照背景或主题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既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提高课件的美感。但要注意,色彩再好也是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所以,色彩体现的风格应与课件主题相关,即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具体到课堂应用时,不同的图形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形成成鲜明的对比,文字的表达可以用不同的填充色并配以相应的字体颜色,突出内容的重点部分。

4 合理编排文字

在《运动生物力学》多媒体课件中,文字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以及各种辅助信息。教学内容主要信息是靠文字体现的,是非常重要的视觉要素。但在具体课件制作中尽量不要整版都是密密麻麻文字,同时文字也要适当通过变化字体或改变衬底背景颜色来提高美感,避免出现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同一张PPT中,可以运用不同的字体和色彩,但文字的种类和颜色尽量不要超过三种,尽量不用太草的字体,否则版面显得杂乱,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5 巧妙运用设计模板

在《运动生物力学》课件设计中,必须以突出表现内容为依据,从而灵活运用版式设计。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选择不同的模板。配以生动的竞赛图片、鲜艳的文字,创造一个虚拟的体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兴趣。在一堂课中,适当选取不同的模板,尽量避免始终使用一个模板,那样显得单调。但模板毕竟是表达内容的外在形式,所以模板选取上既要防止呆板单一,又要防止一版一式,过度花哨。

6 善于运用“超级链接”

篇10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创意产业;课程设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日益成为全球最具市场价值与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概念: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创意产业主要涉及广告传媒、视觉艺术、影视表演等领域。面对新的时展诉求,作为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其课程设置方面却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1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概况

视觉传达设计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的图形设计。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在国内使用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之后几乎遍及所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全国高等院校。2013年,据教育部初步统计,国内已有逾千余所高校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校学生超十万余人。随着专业规模的扩大,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以形式主义美学占主导的教学传统与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之间矛盾突出。为适应创意经济时展需要,课程设置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意视觉能力的表达,成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2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原则

随着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旨在培养创意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本课题组对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的摸底调查,发现源自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偏重知识传授,在实践操作方面较为欠缺。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制定。

(1)科学化原则。根据艺术设计的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统筹安排,既要考虑专业特点,又要兼顾市场需求。在课程安排上按照阶段划分、循序渐进,从强调手工技巧训练到注重创意思维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多元化原则。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实用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当今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层次知识结构的需求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使得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必须多元化。实践证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市场意识。

(3)实践性原则。实践化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中实施实践化教学,将专业知识与市场实践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3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课程设置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调查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2013级的在校学生,访谈对象是前几届毕业生。在本次调研活动中,本课题组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78份,回收率95.6%;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是94.9%。根据访谈问卷的梳理总结,我们发现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突出。在课程设置方面,多照搬知名艺术院校课程结构,没有形成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过于偏重专业课程设置,但忽视艺术史、设计心理学、市场营销策划等理论课程。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来说,工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乏高职称、资深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多以青年教师为主,职称结构多为讲师。青年教师大多没有企业从业经历,市场经验匮乏。此外,一些工科院校实践环节较少,缺乏相应的实习基地。根据本次调查发现,80%的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6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开设的专业课程与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对视觉传达课程设置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本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多集中反映现有课程设置与市场契合度不够、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工作后不能尽快投入公司承担的系统项目工作。面对视觉传达课程的独特性,学生们希望加强对设计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课程教学方法的选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材的选择多样化,以鼓励学生负责自身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意识作为准则。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提出希望改进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授课方法,可多开展主题讨论和案例教学。

(3)课程的评价与评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考核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本课题组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不认可传统的考核方式,而更倾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包括评定和评价两部分,主要基于学生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习态度、参与过程和发展认知等方面。通过对既定目标进行评判,进而决定是否调整课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