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医疗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医疗报告

篇1

这两年,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医疗器械企业、软件企业、系统方案企业均闻风而动加入了这一场移动医疗的盛宴。因此,2014年9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移动及智慧医疗专委会联合医疗器械创新网发起了移动医疗调研,力图全面呈现人们对国内移动医疗发展趋势、市场、产品的看法及软硬件消费的真实态度。该报告的完整版将于12月5日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移动及智慧投融资实例峰会会议首次。

共有461名受访者参加了本次以问卷调查方式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中,样本年龄大多在20至40岁之间,学历多为本科(43.9%)或硕士及以上(26.0%),从事职业包括有医疗器械从业人员,医疗相关服务业人员,制药从业人员等。

以下是部分调查发现:

1.人们普遍看好移动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尤其看好长期的发展形势

数据显示,49%受访者认为两年内中国移动医疗有比较好的发展,54.9%的受访者认为10年内移动医疗有比较好的发展;另外,相比较11%的受访者认为2年内中国移动医疗发展会非常好,更多的受访者(29.1%)认为移动医疗10年内在中国会发展的非常好。

2.近九成受访者相信移动医疗将改变人们对医疗信息的获取方式

数据显示,63.6%的受访者同意移动医疗将改变人们对医疗信息的获取方式,22.8%的受访者非常同意移动医疗将改变人们对医疗信息的获取方式。

3.移动医疗产品购买目的多样化,生理健康记录占最大比例

数据显示,30.91%受访者购买移动医疗目的是生理健康记录,27.47%是疾病监测管理。日常饮食管理,体力训练,帮助睡眠,药物治疗管理分别是 6.04%,8.79%,7.55%,7.83%。生理健康记录及疾病监测管理为最主要目的。这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监测是越来越重视。

4.移动医疗产品未来最主要应用场所是为老人及慢性病人服务的社区中心

数据显示,50.4%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产品未来最主要应用场所是为老人及慢性病人服务社区中心,23.5%认为是亚健康人群社区,19.1%认为是传统医疗场所。4.4%认为是连锁药房等体系。目前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是提上了日程。1997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1亿多,占总人口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到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是20多岁人口的2―3倍。因此移动医疗的出现似乎成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主要方法。

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受访者普遍认为移动医疗产品未来最主要应用场所是为老人及慢性病人服务社区中心,但是实际上有移动医疗使用经验的人一般为年轻人,本次研究的样本年龄也大多数在40岁以下。

5.移动医疗产品存在主要问题是功能不全,独立性不强,无完整信息处理系统

数据显示,26.32%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产品主要问题是功能不全,没有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19.77%认为是多为智能手机配件,独立性不强,18.21%认为是无完整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11.95%认为是性价比低,11.52%认为是个人数据等不到保护。这些问题均存在于移动医疗产品中,阻碍了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

6.近八成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硬件产品合理价位是千元以内

数据显示,30.8%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硬件产品合理价位是301-500元人民币,,25.3%认为合理价位是501-1000元人民币,21.3%认为合理价位是300元以内,12.6%认为合理价位是1001-1500元人民币。总的来说,千元以内是中国消费者对移动医疗硬件产品价格的承受范围。

这一情况也与目前我国收入水平及移动医疗早期接受者的特征相符。本次调查中一半认为自己了解移动医疗的受访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三成受访者的年收入不到十万元,因此千元以内的价格与他们的实际购买力相符。

7.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医疗硬件产品价格偏高显著多于非业内人士

数据显示,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医疗硬件产品价格偏高显著多于非业内人士(t=5.74,df=367,sig.

这一现象可能与业内人士对移动医疗硬件成本及应用功能相对比较了解,因此对其价格水平期望值相对比较低。

8.六成受访者最近一年内只下载过1-2个移动医疗APP

数据显示,61.2%受访者最近一年内只下载过1-2个移动医疗APP,30.4%最近一年内下载过3-5个,5.6%下载过5-8个。这说明了目前移动医疗APP虽然在投资领域及软件领域备受关注,但是在市场应用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9.近六成受访者认为移动医疗APP合理收费方式为免费

篇2

一、__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现状

(一)城镇职工医保:在完善中成熟

1、基本情况。__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于20__年4月启动。现有927户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4896人参保。其中,国家机关6253人,事业单位15716人,企业31915人,灵活就业1012人。20__年共筹资7022万元,截止20__年11月底,门诊就诊__510人次,住院就诊4774人次,共支出医疗费4286万元。据了解,20__年1月1日起,我区将纳入__市主城9区市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

2、完善成熟。针对城镇职工医保运行初期问题多、参保人员意见大状况,区政府采取了若干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完善。一是增加医疗服务网点。将20__年只有定点医院40家扩展到46家(其中市级医院15家)、8家社区服务站、35家药店,且刷卡购药、看病,方便了参保人员。二是调低个人自付比例。目前,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报销住院费达80-90%,门诊费1000多元;企业人员报销住院费70-80%,均比主城区市级统筹多报销15-20%左右。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监管。采取细化医疗服务协议、改变医疗结算办法、网上时时监控、公示医院医保费用发生情况、强化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和经办人培训、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措施,创造出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较为规范、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的局面。四是完善参保政策。20__年11月,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__府发[20__]109号),解决了1200多名原区属国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3、待解问题。20__年我区职工医保将纳入市级统筹,需要向市级医保机构反映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职工报销比例较低,个人负担偏高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定点药店的监管。三是要理顺劳动部门内部医保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与生育保险中心关系。

(二)“新农合”:创特色三方满意

1、运行状况。__区作为__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县,自20__年11月启动以来,按照“惠民、便民、放心”的要求扎实工作,20__年,参合农民达到41.4万人,占全区50.1万农业人口的82.6%。20__年参合44万人,参合率达到了87%。20__年筹集“新农合”基金1983.8万元,至11月底,参合农民门诊就诊83233人次,住院就诊16150人次,支出“新农合”基金1536万元。几年来,“新农合”在农民“小病能治、大病有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信誉三方满意的效果。国家卫生部已把__纳入“未来卫生体系联合研究”国际课题项目单位,并在亚洲地区推广__经验。

2、主要特点。一是强化管理,农民放心。通过建立健全“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年度审计、“四公开”和“一公示”等制度,管好用好了农民的保命钱,农民参合放心。通过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监管,改善农村卫生院医疗环境和条件,规范行为,农民看病放心。二是多措并举,凸显便民。将区外定点医疗机构由原有7家扩大到所有市级公立医院,每个镇街、村均设立定点医疗机构;建立“新农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转院网络审批制度;推行参合农民医药报销镇街“全程制”,镇街卫生院设置专门报销窗口,有效地解决了参合农民就医难、报销难问题。三是政策优化,惠及农民。农民外出务工符合规定的住院费予以报销,8个慢性病在统筹资金中报销,对住院分娩定额补贴,区内住院费起付线由500元降为10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25个百分点,扩大用药目录,门诊实行零门槛,参合农民到任何医疗机构和药店就诊购药的费用均可在家庭帐户中报销,推行单病种医疗费最高限价制,实行大病二次补助制度。通过政策优化,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确保了农民实惠最大化。四是链接救助,扩大保障。通过制度衔接、医院共用、信息共享、监管统一等措施,“新农合”与民政部门的农村医疗救助实现了无缝链接。这是__“新农合”的最大亮点,“__模式”已经叫响全国推向全国。通过民政渠道按个人缴费的10元标准给予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全额资助;给上述对象中患慢病和特殊病及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300元日常医疗救助金;对上述对象实行住院支付零门槛,费用在1000元以内,按“新农合”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全额救助;费用在1000元以上部分在“新农合”按规定报销后,自付部分由民政部门救助60%,最高救助金额在3000元以内。20__年1-10月全区已救助__4人、146.6万元,切实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体病有所医问题。

3、尚待完善。__区“新农合”虽然创造了特色,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保障水平低,需要完善不同的筹资档次。二是农村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差和服务水平低,边远山区参保农民仍然存在小病拖成大病重病现象,“穷人出钱、富人看病”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三是镇街“新农合”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尚未配套,20__年区政府取消镇街“新农合”工作经费后,对“新农合”工作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四是“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建设需要完善。

(三)城镇居民医保:翘首以待条件具备

1、市民构成。20__年底,__区除北部新区外有本区户籍城镇居民309593人,其中城镇职工54896人已参加医疗保险,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244697人。在非职工城市居民中,有低保对象30638人,重点优抚对象1560人。

2、急盼参保。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以来,城

镇居民对农民分享到的改革发展成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渴望参保。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员转非后失去“新农合”医疗保障,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缺失,民政部门医疗救助因缺少必要的平台和网络而难以到位,城镇困难群众就诊看病难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三是普通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不少城镇居民强烈要求加入“新农合”。3、条件具备。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病有所医”要求,城乡居民医保已成为当前的民生大事。二是__市人民政府已作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部署,20__年将在主城区全面推开。三是我区财力可以承受。按照市政府现有试点方案测算,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真正在我区实现全民医保,区级财政每年仅需新增资金300万元左右。四是已有“新农合”的管理网络、信息网络、医疗服务网络和运作的成功经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事半功倍。

二、启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城乡统筹思路

面对全国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分割的“两张皮”现状,建立城市非职工居民医保和农民医保制度,必须坚持城乡居民医保“一个平台,统筹城乡,相同标准,均衡服务”的工作思路,形成城乡居民医保一套班子运作,一个网络运转,一个政策导向,一套机构服务的工作格局。城市居民医保不应该自成体系,更不适宜套用城市职工医保模式和政策。

(二)应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

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级以上分属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管理。20__年__5个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中,形成了永川和南川的由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各管城乡模式、九龙坡由卫生部门统管城乡模式、南岸区和江北区设立正处级独立机构管理模式。永川保持了与上级部门对口的特点,但因城乡居民医保由两套机构管理,形成重复建设的两套网络及城乡政策落差、以及分散的两个医保基金现状,付出了双倍的运行成本、打折的惠民便民效果和基金分散风险增大等代价。九龙坡是在卫生部门对“新农合”启动基础上形成的城乡统管模式,管理机构、信息网络、服务网络统一,运行成本低、基金风险小、惠民便民充分,主要问题是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对口。南岸因农民少市民多,“新农合”一直未启动,为了避开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争管此项工作的羁绊,设立了正处级机构专管此事,这一模式虽然具有九龙坡模式的优点,但增设独立机构与机构改革要求相悖,与市级劳动部门和卫生部门均不对口,失去必要依托,“合管中心”有“孤儿”的无助感觉。

(三)制度设计应科学

对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__市人民政府已经设计出一整套制度。据试点区反映,这一制度必须与区情结合进行调整与完善。如应将“新农合”一整套成功政策制度和管理移植过来、筹资50元和160元两档标准要适用城乡、要把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无缝链接、不应将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交给营利性的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应以家庭为单位参保、设立家庭帐户、门诊费用不宜过多统筹、实行药品集中询价采购等等,都应求真务实,不能盲目执行上级有关规定。

(四)高度重视网络建设

从__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看,都对管理体系、信息网络、服务机构网络建设极为重视。试点区“合管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充足。镇街设有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和具体办事机构,区级财政对镇街工作机构安排有专项工作经费。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一步到位。南岸区近几年持续加大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决定在20__年对区内公益性医院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切实加强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为参保群众就地就医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要保证医保基金运行安全

医保基金安全主要取决于医保基金盘子大小、政策是否科学和监管的实效。永川区目前城市居民参保仅2.2万人,人少资金少,风险度极高。九龙坡区将筹资50元标准的门诊报销定为50元和30元,虽然做到最大限度惠民,但如果区财政不兜底,医保基金存在崩盘的危险。在财政投入不足、公益性医院尚未变为现实之前,定点医疗机构的趋利性难以避免,只有切实有效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才能堵住医保经费支出的“黑洞”,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纳入日程

启动__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我区当前的民生大事,是区委区政府执政为民要办的实事,建议纳入20__年区委区政府实施的十大民心工程。同时,应设立__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尽快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我区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的申请。

(二)确定模式、方便运行

据考察,__市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区的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鉴于__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区卫生部门强力运作下,已有完整的管理、服务和信息网络,已经成功地摸索和总结出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由于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相同,为了保证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顺利启动和健康运行,建议隶属于区人民政府的__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暂时设在区卫生部门,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配备相应编制和人员,负责区内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遵循原则,优化方案

__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是在政府组织引导下具有本区户籍的非城镇职工的城乡居民自愿参加,由个人、集体、社会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共济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启动我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要以惠民便民为宗旨,按照低水平、便参保、广覆盖、易流动、保基本、可持续、城乡统筹、均衡服务、自愿参保、控制风险等原则,移植我区“新农合”成功经验,无缝链接民政医疗救助,精心制定__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为创造__特色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网络,强化保障

要及时完善覆盖城乡的管理、信息、服务网络。在健全区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同时,各镇街应成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公室(科),由社会保障服务所承办本区域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具体事务。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内应相应设立“合管办”。依托“新农合”医疗信息网络基础,按照整合资源、增加模块、完善功能、无缝链接的要求,尽快完善涵盖城乡、信息精准、运行快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公益性医院的建设目标和财政全额拨款的要求,努力改善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就医条件,优化城乡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确保区级和镇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经费、专项经费及编制人员

篇3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措施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产生的负担不断增加。为有效识别、预防并控制此类疾病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我们对辖区内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每月收集一次,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通化市东昌区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上报的共1485例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分类脑卒中)病例进行登记分析。

1.2 研究方法 ①填写统一格式的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报告卡内容包括病种、病例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居住地、职业等一般信息和疾病名称、确诊日期、诊断单位、诊断医师、诊断依据等相关信息。②认真查询并准确记录报告卡内容。2 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冠心病:①急性心肌梗塞;②典型心绞痛;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④心脏性猝死。脑卒中: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②脑梗塞;③脑出血;④蛛网膜下腔出血;⑤未能分类脑卒中。3 数据分析

表1 2011年通化市东昌区心脑血管疾病男女发病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卒中

男 女 合计 男 女 合计

光华 19 12 31 20 17 37

金斗 11 6 17 19 16 35

英额布 21 10 31 22 15 37

三棵榆树 25 16 41 23 19 42

东来 9 4 13 17 15 32

石湖 6 3 9 15 11 26

都岭 22 11 33 20 16 36

大泉 27 19 46 21 17 38

兴林 15 9 24 17 18 35

干沟 13 11 24 15 15 30

果松 27 21 48 28 17 45

大川 17 15 32 19 15 34

社区服务中心 20 32 52 89 42 131

大安 17 8 25 21 13 34

二密 22 15 37 19 20 39

七道沟 7 5 12 19 16 35

四棚 20 14 34 19 21 40

马当 8 6 14 17 14 31

富江 16 10 26 21 17 38

葫芦套 4 2 6 9 4 13

江甸子 25 16 41 32 19 51

总计 401 285 646 482 357 839

表2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患病人数情况表

单位名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岁以上 合计

光华 0 1 3 10 10 14 20 7 3 68

金斗 0 1 2 8 8 16 10 5 2 52

英额布 0 0 5 6 13 24 14 5 1 68

三棵榆树 0 1 3 5 6 25 22 14 7 83

东来 0 0 2 3 5 15 13 4 3 45

石湖 0 0 1 2 8 12 10 2 0 35

都岭 0 0 1 4 9 25 20 7 3 69

大泉 0 0 2 11 16 30 17 6 2 84

兴林 0 0 1 8 10 17 13 7 3 59

干沟 0 0 2 6 8 16 14 6 2 54

果松 0 0 1 6 9 23 24 23 7 93

大川 0 0 0 7 10 16 17 12 4 66

社区服务中心 0 3 4 18 42 50 61 35 20 233

大安 0 0 0 0 14 23 20 2 0 59

二密 0 0 2 8 10 20 20 13 3 76

七道沟 0 0 0 5 2 10 12 15 3 47

四棚 0 0 0 4 10 15 20 15 10 74

马当 0 0 0 0 8 8 15 10 5 46

富江 0 0 0 4 10 14 20 15 1 64

葫芦套 0 0 0 0 1 6 8 4 0 19

江甸子 0 0 0 2 19 23 20 20 8 92

合计 0 6 29 117 228 402 390 227 86 1485

表3 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不同地区、不同性别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情况表

单位名称 冠心病 脑猝中

男 女 男 女

合计死亡率

(1/10万)

光华 4 5 8 2 19 7.8

金斗 3 1 5 1 10 4.1

英额布 2 4 8 2 16 6.5

三棵榆树 3 3 14 4 20 8.2

东来 4 2 2 1 9 3.7

石湖 2 3 2 1 8 3.3

都岭 3 6 4 3 16 6.5

大泉 2 0 12 6 20 8.2

兴林 3 2 7 5 17 6.9

干沟 1 0 2 0 3 1.2

果松 5 2 7 3 17 6.9

大川 2 0 4 3 9 3.7

社区服务中心 4 2 22 10 38 15.5

大安 5 2 8 2 17 6.9

二密 3 4 8 2 17 6.9

七道沟 2 4 4 1 11 4.5

四棚 3 9 10 3 25 10.2

马当 2 0 2 0 4 1.6

富江 2 1 7 3 13 5.3

葫芦套 3 2 2 0 7 2.9

江甸子 4 1 18 6 29 11.8

总计 62 53 156 58 325 132.6

4 结 果

篇4

助力医院管理

移动医疗最先应用于医院的查房和内部管理,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比如护士拿着一台手机大小的PDA(掌上电脑)扫了一下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主管医生两分钟前开的医嘱立刻显示在屏幕上。过去,护士都是先到护士站看医生的医嘱是什么,然后跑到病房给病人做检查或治疗。如今护士可以在床旁用PDA直接读取医嘱,减少了医疗差错和事故。

伴随着患者对医疗效率进一步提高的要求,移动医疗的应用逐渐从住院查房静态式管理向诊断救治动态式管理拓展。例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已实现了移动医疗远程救护。通过无线网络,救护车上的医疗检测设备已与院内系统实时对接,患者尚在急救车上,医生就能初步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急救人员给予合理处置。

简化就医流程

“掌上浙一”APP是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创始人尉建锋介绍,患者只要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这套软件,出门看病前,就可以享受到医院提供的专家选择、预约门诊、化验报告查询等服务。“掌上浙一”APP服务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全过程,患者可以在未到医院时候,通过手机实现智能分诊、实时挂号;通过软件提供的医院地理位置导航找到医院,再循着楼层导航找到门诊科室;做完检查后,还可以用手机查询检查报告。

将手机的移动便携性充分应用到医疗流程中,就好比把医院装进了手机,这种就医的新途径,为缓解“挂号难、就医难”带来了新契机。

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

移动医疗还能够有效为家庭、个人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如为个人提供监测检查、健康信息管理、医疗急救、饮食指导、作息指导、运动指导等,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

美国eMota老年人情感关怀患者邀约系统的操作模式,就是将健康行为监控传感器佩戴在老年人身上,通过对其平时活动和睡眠情况进行监控,将采集来的健康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得出健康状况,再反馈到家人或第三方医护服务者,从而能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此外,通过对患者相关就医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更好地跟踪病人病情发展,做好点对点的慢病管理、病人随访、出院后慢病管理。

篇5

急救车在移动过程中,车上的X光片机同时开启。几乎就在车载X光片机拍照的同时,远在8公里之外的医院就已经收到了X光片机传回来的数据报告,医生们根据数据报告一边通过视频指挥急救车上的医生进行急救,一边商议下一步的诊断计划……

跟以前只有等病人被送到医院后医生才能诊断相比,上述创新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而要实现这一结果,前提是要实现高清视频的稳定传输。在2013 GSMA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现场,中国移动首次将 4G移动通信技术纳入急救医疗体系,开启了移动医疗领域的新纪元。

看见未来

X光片机同步传输只是移动医疗最基本的功能。

83岁的Sigrid Gorn正坐在客厅的椅子上,看着手腕上的血压读取器对着电视屏幕说:“好,看到了。”

电视机屏幕里则是面带微笑的Malte Cornils,这位计算机专家正在德国柏林的查瑞特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与Gorn视频通话。

“一切正常。”Cornils告诉Gorn,“我已经收到你的血压和脉搏测量值了。”

这是在波茨坦开展的老年人辅助系统实境测试,Gorn便是其中的一位参与者。此次为期50天的试验将测试“环境辅助生活”(AAL)项目研发的部分技术。AAL是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拨款扶持的科研项目。

电信创新实验室的健康研究与创新总监Michael Balasch说:“项目首要目标是打破孤立解决方案的模式,构建标准化的AAL平台,另外则是通过推出开放标准系统,确保老年人能够用上价格适中的AAL和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以上是西门子公司在其《未来之窗》杂志中为人们描绘的一个情景。而这并不只是设想,它已经成为了现实。

科技正驱动着人类创造更好的医疗服务,移动医疗就是趋势之一。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移动电话、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例如,通过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信息和医疗服务等。2007年该概念首次提出,2009年被公众接受,之后发展迅猛。

移动健康时代

“移动医疗的市场范围很大,有低端也有高端。”在美国加州健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李瑞看来,移动医疗有商机,大家会关注这个领域。不过每个商家关注的领域不同,例如有的人只是提供检测,有的人则提供老年服务,不同年龄层的医疗需求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模式去满足不同的需求。

杏树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软件开发的机构,其创始人张遇升介绍了目前移动医疗的情况。

2011年,张遇升选择回国创业,杏树林就此诞生,公司旨在为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基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临床信息服务。主要产品“医学文献”和“医口袋”,是专门为医务人员量身打造的免费智能手机应用,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文献和参考资料,包括药典、检验、医学计算等。

移动医疗主要包括医院、医药公司等医疗服务相关组织;医生、营养师、健身教练等服务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求医问诊的患者、及对医疗健康信息有需求的普通消费者等三类用户。

不同用户市场,均有相应的移动医疗模式。

例如,Vocera公司针对医院提供可供在医生和护士佩戴的移动设备,随时发送、接受信息,通话并设置提醒,取代了以往在医院里使用的BP机;而Zeo公司则主要以普通患者为目标客户的公司,其主要的产品是通过一个可佩戴的硬件来监测心率、饮食、运动、睡眠等生理参数。

具体来说,Zeo提供一个腕带和头贴通过蓝牙和手机或其他设备来记录晚上的睡眠周期。用户通过监测的得分变化和该指标的平均值相比较,以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这也支持了Zeo对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睡眠指导。

而在中国,2000年成立的医药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也在涉足移动医疗领域。

丁香园旗下产品众多,主要包括帮助医生提供文献检索资料、求职信息、分享病历等的“丁香客”,以及帮助医生提高医药处方准确性和安全性的“用药助手”。

“以医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模式很有想象空间,因为这有可能会吸引到药厂的关注。丁香园之外,杏树林、睿医等新兴企业都在服务医生这个专业群体。”一家大型社交网站的运营经理李力表示。

而针对普通消费者推出可穿戴设备的天津九安公司在未来则更为看好物联网和大数据,即将所有的数据电子化,对一个用户的整个行为进行追踪。该公司自主研发的iHealth(智能血压计、智能血糖仪等)被称为在移动平台方面的最具潜力的创新性产品。《纽约时报》曾盛赞iHealth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四个最酷的产品之一,其也被业界认为开启了移动健康时代。

超百亿元的“蛋糕”

移动医疗,带来的不仅仅是医疗上的便捷,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像我们之前没有淘宝而现在有电商一样,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市场也必将会有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李瑞认为,一个产业的市场很好,一定是因为有需求的存在。现在的医疗市场就像大家吃大锅饭,机会非常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此外,中国在卫生事业方面的“十二五”规划,给移动医疗市场带来利好。例如在基层医疗领域培训15万名全科医生,城乡居民电子健康病历建档率达到全国人口的75%以上。

艾媒认为,在未来5年,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医患沟通平台将较为完善,中国也将逐步建成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城市或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为移动医疗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切都表明,移动医疗市场正在迎来春天。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很大成长空间而又处于变革期间的医疗产业来说,机会多多,哪怕一个细分的领域出来,都是一个很大的体量。”李力说。

探寻盈利模式

尽管瞄向了更为长远的市场前景,但由于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于就医观念的难以改变,先行试水移动医疗的企业势必需要先经过一段艰难的开创之路。

“2012年国内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正积极布局,探索各种运作方式,不过盈利模式尚未清晰。”艾媒咨询表示。

例如,春雨掌上医生系统,该公司的产品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提供“自查+问诊”的轻问诊的工具类APP,也就是说,该公司主要希望解决用户在有身体疾病症状的时候能随时、随地地利用手机做诊前咨询。

除了能够用其查找附近的医院、药店等,产品还包含免费以及收费提问。

但目前该公司的付费用户并不多,而医生的费用则由春雨支付,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无论是用户还是医生都处于市场培育阶段。

移动医疗的先行者――“好大夫在线”平台同样也在耐心寻找盈利模式。“通过互联网提高效率来解决医疗资源紧缺问题,将是‘好大夫在线’未来盈利的方向。”该网站创始人王航行曾对媒体表示。

目前“好大夫在线”平台共有30万名医生,其中有5万名活跃医生,以免费解答患者问题来积攒用户群体。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好大夫在线”从最初的网站留言回答进阶到付费回答,可能是1对1或者1对2模式,这取决于用户的付费情况。但这种付费一般都比较低。他认为,“好大夫在线”的盈利模式难题实质并不在于付费低,而是手段,“医生给患者看病,一定要看病历资料,否则没有办法判断病情。”

加州健康科技集团旗下的“好医友”同样也是网络远程会诊服务平台,它提供的另一种操作模式:医生和患者在这个平台上有直接接触的机会,并可在医生端查看用户病历,从而给出咨询和判断。

“我们是基于客户端去传送相关信息,而非基于医院端,医院端是基于医院内部的网络,而且在开放方面也面临很多限制。”李瑞说,通过平台,患者可以享用目前中美乃至全球最优秀的医疗资源,安全上传、云端存储病历资料和健康信息供医生研究参考,并直接同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体验可信、专业、优质的医疗相关服务。这不仅对接了国外的医疗资源,而且同样也给国内的医疗资源提供了出口渠道。

用户付费,医生或者医疗机构进行收费,而“好医友”平台则在中间收取一定比例的平台费用。根据医生端不同级别的情况,收取的比例也有所不同。

“我们会提供给医生和患者进一步的服务,例如病历的压缩和管理,给予患者不同的医生推荐等等。”李瑞说,对“好医友”来说,目前推广的难度在于现在中国使用网络的经验远比美国低,年龄大的人对于网络使用会有恐惧心理。

监管风险难题待解

除盈利模式问题,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医疗行业本身的特殊性。

例如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改尚未到位。 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度低、标准化低、数据共享能力欠缺。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等都是移动医疗行业的实际困难。

此外,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也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软肋。 而目前的移动医疗类APP并未给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带来很好的消费体验。

根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 2012年中国手机用户对移动医疗认知度非常低,仅有8.6%的用户了解移动医疗,77.1%的用户完全没听说过移动医疗。报告分析认为,目前移动医疗APP实际应用融入中国手机用户的生活尚需一段时间。

篇6

移动医疗通过语音或者SMS发送的方式提醒患者的就诊服务,例如提醒患者门诊就诊时间、疫苗的预防接种时间、相关检验结果报告或随访时间等。2011年WHO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有58%的地区及欧洲53%的地区均通过移动医疗平台进行就诊预约提醒服务[2]。daCosta等[13]进行的一项由诊疗管理者及网络系统自动向患者发送预约SMS的研究表明,SMS组与不接受SMS组相比在就诊赴约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送就诊提醒短信到患者的手机是一种减少其就诊“不出席”率的有效策略。而Fairhurst等[14]的一项RCT研究结果显示,短信提醒患者与不提醒患者相比,在患者就诊赴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后SMS将成为就诊预约提醒服务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移动医疗通过使用医疗信息技术、医疗设备、移动电话、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和软件应用程序,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远距离卫生保健模式来改善医疗保健协作。Bursell等[15]对糖尿病患者眼部健康远程医疗的研究显示,远程视网膜监测项目通过结合一个便携式设备采取低亮度级视网膜图像,再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快速检测和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查看自己的视网膜图像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改善临床结果,与标准的眼部护理相比,具有成本降低和视觉改善的效果。患者自我管理和教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结果,预防与糖尿病相关的视力丧失。移动远程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照护,集成了从医疗记录系统与远程监测数据形成一个纵向的健康记录。并且通过移动医疗技术还可以加强患者、医疗照护团队和患者社会支持之间的联系,促进人们的健康。移动医疗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用使用移动设备应对和管理突发事件和灾难(例如自然灾害、疾病、疫情和战争冲突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Case等[16]针对移动医疗在灾难医学应用的系统回顾研究显示,近5年移动医疗在灾难医学的应用有以下5种类型:(1)灾难现场的管理;(2)远程监测人员伤亡;(3)医疗图像传输(远程放射学);(4)决策支持应用程序;(5)野战医院的信息技术(IT)系统。这些应用的评价结果显示,移动医疗使患者得到更快分流、更准确的处理和运送,并且在灾难现场能更好地监测无人照护的患者。灾区的远程放射学和野战医院IT系统,可以为更好地实施卫生资源分配和为患者照护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项目仅仅是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实际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在混乱的灾难现场中,移动医疗能否发挥作用,尚待进一步应用和评价。2.6移动医疗在卫生调查和监控方面的应用移动技术的进步,为健康调查或疾病监控的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收集方案。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收集、集合和报告的卫生信息系统,提高了疾病的实时和前瞻性监控能力。移动技术监测与传统纸笔形式的疾病监测方法比较,移动技术改进了监测的准确性,减少时间成本,并改进了数据质量[17]。例如,欧盟建立了欧洲监视系统(theeuropeansurveillancesystem,TESSy),它被描述为“高度灵活的元数据驱动的收集、验证、分析和传播数据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公共卫生行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8]。

面向社区、家庭和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研究成为热点,通过对远端患者的主要生理参数进行监测,利用通信网络将远端生理信息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由专家或专家系统给出诊断结果及处理意见,能有效预防疾病和快速进行医疗诊治。移动终端如手机或PDA等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将监测到数据并实时传送给医疗服务提供者,使对患者的连续监测成为可能。目前,对于一些重要的生理参数的连续测量技术仍处于研发过程中,现在已经应用的有血糖[19]、血压[20]、心电图[21]、血氧饱和度[22]等生理参数的无创连续监测技术。可穿戴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诸如AMON、SenseWear、LifeGuard、SmartShirt、LifeShirt、SmartVest、Mobihealth等多可种穿戴传感器和系统的应用,如以腰带、衬衣、短裤、臂章等形式来获取人体呼吸、心跳、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地实时监测穿着者的多个重要生理参数,并在参数出现异常时实时报警。移动医疗技术为需要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的患者提供更方便、实时、有效的监护。移动医疗在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患者数据和医疗信息交互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算法,为卫生提供者作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例如药物的处方。移动设备用来输入患者数据和接收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Sadasivam等[23]讨论了在Android移动平台发展的mHIV-Dr系统,为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服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推荐剂量,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Kelly等[24-25]为消除疟疾建立的一个整合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不仅可以用来作为监测工具,评估整体干预措施的覆盖率,而且还能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Lee等[26]做了由护士使用PDA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与不使用决策支持系统相比,医生做出与肥胖相关诊断正确率的比较研究。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临床1874例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误诊率以及诊断率方面比较,试验组的诊断率为11.3%,而对照组为1%(P=0.000);误诊率方面,试验组为24.5%,对照组为66.5%(P=0.000)。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支持功能的整合,可自动计算并得到与肥胖相关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率,降低了漏诊率。研究者认为,决策支持系统有可能提高与肥胖有关的保健服务的质量。使用移动设备来支持患者(包括收集和显示患者的记录)的治疗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移动医疗通过移动技术支持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电子病例记录(electronicmedicalrecords,EMRs)。例如第309医院设计并实现了国内第一套适用于iPad设备的移动医护工作站。移动医护工作站是在集中管理的无线网络环境基础上,整合医疗信息系统资源,将HIS、LIS、PACS等数据库作为直接数据源,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诊疗数据。EMRs作为移动医疗的数据源之一,将患者的入院情况、病程、手术情况等通过软件集成方式融合在移动医疗系统中,在应用了移动医疗的医院中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平板设备查看患者的电子病例信息[27]。移动医疗集成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查房需携带大量手写病例资料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低成本、高效、快捷等优势特征正使得移动医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医疗模式,在广泛的领域内得到快速应用。正如本文所涉文献显示,移动医疗的应用涵盖了从人际交流到人与健康系统的交流,从医院监护到家中的实时、方便无缝隙的监护,从纸笔传报监控疾病到随时、随地监控疾病的状态等卫生领域的诸多方面,且其应用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有待于开发研究。可以预见,移动医疗对医疗服务外延和范围的有效扩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是未来医疗服务改革的重点。同时,移动医疗也是一个多学科共同发展的领域,它需要卫生医疗领域、软件领域、信息通信领域的多学科共同参与与合作,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为全球的医疗卫生服务带来革命性变化。

本文作者:王园园刘砚燕魏春岚王婧婷袁长蓉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

篇7

减少患者跑医院次数和候诊时间

长海医院曾在全国率先推出开放24小时预约挂号服务窗口、实施“一站式付费”等各项便民工程,此次又推出“掌上长海”这一创新服务举措,主要包括手机预约挂号、叫号查询、取报告单、智能分诊、健康宣教等功能,从根本上方便了患者就医,显著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排队候诊时间。另外,“掌上长海”还提供定期更新的健康资讯和包括疾病库、药物库在内的随身健康百科全书。据了解,这个项目在安卓版操作系统的手机上,通过安卓市场、91手机助手、ios系统手机等,可以登录App Store搜索“掌上长海”下载使用,也可以通过医院官网下载。

据长海医院张从昕院长介绍,这一应用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整合医疗资源、简化就医流程的三大服务理念,将手机的移动便携特性充分应用到医疗流程中,大大简化了就医流程,方便了患者。接下来,医院还将不断完善“掌上长海”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空间。

掌上预约,手机一键完成

针对挂号难的问题,“掌上长海”开通了专家预约和普通号分时段预约,患者可以直接通过“掌上长海”手机客户端预约一周内的门诊号,做到不出家门、不用排队就可轻松预约。

每次成功预约,手机会收到预约处理、预约成功的短信。患者只需在号单上建议的取号时间之前,凭身份证和预约短信到医院各楼层收费窗口或者门诊大楼一楼一站式自助机取号后即可前去科室就诊。

掌上挂号,免去排队之苦

手机挂号功能支持普通号当天挂号、当天结算,通过客户端内建设银行网银一键支付,就可凭挂号支付的短信直接到对应科室就诊,无需再到医院窗口排队取号。普通号周一至周五挂号时间为7点30分~16点,双休日仅上午可挂号。

掌上查询,让就诊不再无聊

叫号查询和医院信息中心实现同步对接,点点手机就能知晓当前门诊叫号顺序,您可以在周边商场、咖啡店等候就诊,从此告别无聊的候诊时间。

掌上取单,在家也能读检查结果

为了解决门诊病人来回奔波取单的麻烦,“掌上长海”推出手机取报告单功能,只要在“掌上长海”取报告单功能模块上输入您的姓名、病人标识号,即使在家也能及时查取报告单。

模拟真实问诊,自我准确评估

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经历,到医院了,不知道挂哪个科室。比如肚子痛,可能的原因就有十几种,有时往往会盲目挂号,经过挂号和就诊排队,结果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后建议到其它科室就诊,于是又再次挂号和等候,浪费了时间。而智能分诊程序可以模拟临床医生问诊流程,让患者可以对病情进行自我评估,为患者推荐合适的科室就诊。

篇8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月13日组织召开的会议上,专家预计这类行动很快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目前190个城市正在升级数字网络并构建智慧城市。对中国而言,推广“智慧医疗”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公共卫生体系已经遭遇瓶颈,大量患者涌向大医院,而大医院的医生人数相对不足。

据全球性IT调研公司IDC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大约有1/6的大医院已经安装了某种类型的移动医疗系统,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查看数字医疗文件等基础功能。IDC指出,鉴于许多医疗机构都大大加强了其移动医疗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这类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在2014年大幅提升。

Wi-Fi和可穿戴设备

IDC称,移动健康行动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推动大医院无线网络的构建。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Leon Xiao)在接受《亚洲制药新闻》(PharmAsia News)的采访时说:“许多大型三级医院预计将在2014年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并且将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整合。”随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医生和护士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带移动设备” (BYOD)技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以及药物使用和不良事件信息。

这份IDC报告称,对于中国医院而言,通过完善临床数据中心来加强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也是当务之急。政府之前启动了国家电子健康档案(EMR)系统,储存个人医疗记录以及医疗费用和报销范围信息("China's Residents Health Card Offers Potential For Massive Data Mining" — PharmAsia News, Aug. 30, 2011 12:00 PM GMT)。肖先生说,尽管该系统获取了大量的患者数据,但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来看还需提高其粒度。“现有的EMR系统需要更加细化,包括按照治疗领域才采集数据,比如胃病、呼吸道疾病等等,因为现有数据缺乏具体细节,不同疾病类型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的逐渐普及也会进一步推动我们迈向“大数据(big data)”时代的步伐。在中国,年轻一代的“科技通”已经开始使用各种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监测自己的体重指数、心率甚至压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最近与瑞士企业LifeWatch Corp.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在中国出售Lifewatch V 智能手机。这种手机可以监测体温、血糖等生命体征,并且能安全地共享和储存数据。

肖先生说:“对于这种能监测生命体征的智能手机,中国市场的需求很大,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

预计2014年智能手机还将进一步渗透中国市场。据IT咨询公司高德纳 (Gartner)预测,今年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达到4亿台,占中国所有手机销量的90%左右。

政策激励

政府也出台了政策法规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并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这也进一步扩大了移动医疗的需求。

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医院加大医疗信息技术投资。措施包括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便携式数据采集设备的使用。此外,还要求整合无线和有线网络以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水平("China Opens The Door For Health Care Services As It Lifts Investment Ban" — PharmAsia News,Oct. 28, 2013 6:58 AM GMT)。

中国也可以借鉴亚洲邻国的经验。例如,日本总务省正在率先尝试使用医务人员提供的大数据来促进预防性卫生保健("Japanese Government to Tackle Preventative Health Care Using Big Data" — PharmAsia News,Sep. 23, 2013 4:30 PM GMT)。

IBM将东南亚视为收集大医院或公共卫生机构各类数据的沃土,然后将这些数据输入其超级计算机以此来控制医疗成本并且生成有助于诊断的链接("IBM Pitches “Dr.” Watson In Asia To Leapfrog Into Big Data Management: An Interview With PharmAsia News (Part 2 of 2)" — PharmAsia News, Jun. 3, 2013 4:59 PM GMT)。

IDC的肖先生说,医院移动健康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移动护理、针对医生的应用程序、移动数据管理以及针对患者的应用程序。目前发展最不足的应该是针对患者的应用程序。

他补充道,除了政策激励之外,中国公众对于便利的、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的强烈需求也将推动移动健康业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热潮

随着“智慧医疗”行动的展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渗透,Wi-Fi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再加之公众的强烈需求,许多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开发商都试图抓住这一机遇。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的开发商同样也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美柚(Meet You)”是一款专为女性开发的应用程序,用于帮助女性管理其月经周期。自2013年4月上线以来,美柚已经拥有了2000万名注册用户。其开发商厦门美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Meet Y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于1月15日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 China)领投。

另一款名为“大姨吗”的经期管理应用程序于2013年9月完成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次是由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领投,A 轮投资机构贝塔斯曼(Bertelsmann)继续跟投。

篇9

与传统信息孤岛的医疗体系相比,南山区移动互联网群有怎样不可替代的优势呢?在传统的医疗体系下,南山首创全国移动互联网医院群在解决看病难方面又有怎样的示范和标杆作用?传统的医疗壁垒和信息孤岛被彻底冲破了吗? 先行先试 首创移动互联网医院群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没得推、没得退!”深圳市南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以下简称卫计局)黄群局长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我们推行‘互联网+’就是让老百姓不用再在空气污浊、人潮涌涌的大厅呆几个小时,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据南山区卫计局黄群局长介绍,2015年南山卫计局在国家卫计委声势浩大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南山卫计局正式启动“南山卫计局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2011年开始实施,历经4年磨合,2015年正式上线,标志着南山已冲破传统医疗的信息孤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南山区副区长王东告诉媒体记者,近年来,市民普遍反映的看病难问题一直存在,究其原因,卫生资源不足、分配结构不合理等是导致“看病难”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现为“三长一短”问题,即挂号排队长、就诊排队长、缴费排队长,看病时间短。从南山实际情况看,目前全区只有5所公立医院,辖区内无市属医院,近5年每年门诊就诊人次超过900万,就诊患者排队挂号、排队缴费、排队检查、排队诊疗现象更为突出,为了打破“看病难”瓶颈,2015年5月26日,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蛇口人民医院、西丽人民医院、区慢性病防治院等5家区域医院启动“移动互联网医院群”,6月22日上线试运行,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南山卫计局借助互联网新技术首创全国移动互联网医院群在深圳乃至全国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示范作用:一、打破了传统医疗的信息壁垒,让信息孤岛互联互通,真正意义上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二、简化看病程序,对解决“看病难”等老大难问题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三、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深圳市卫计委副书记廖澍华表示,南山区移动互联网医院群的建立,既是一次技术创新,也是顺应国家深化医改、改善服务、“互联网+”等宏观政策的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的体制创新,对深圳市其他区域的医院改革创新发挥了典范示范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赵靖处长称赞南山“移动互联网医院群”是南山区卫计局“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借助“互联网+”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性的计划》的创新实践,值得借鉴与推广,并希望持续优化,不断完善,将南山“移动互联网医院群”建成改善医疗服务的示范医院,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带动深圳市及全国医院的服务转型与创新。

南山区卫计局黄群局长表示:可以想象一个人全生命周期所有的一系列健康节点全部能够记录,对他将来的大数据分析,对他本人的健康状况的监控,以及全社会,南山区、辖区疾病、健康主要问题更容易进行分析,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破除壁垒 搭建互联网信息新平台

家住西丽的李阿姨怀疑自己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2015年7月10日李阿姨前往蛇口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李阿姨的确患有轻度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周后李阿姨前往南山人民医院诊断,医生看完李阿姨的病历和询问病史后马上给李阿姨开了药。10分钟不到就看完了病,李阿姨似乎有些不快,她问医生:“怎么以前到你们医院看病,首先就是叫我去验血化验和拍片检查?怎么今天就省了这个程序?”医生笑着回答:“以前确实是这样,你在南山其它医院化验拍片在我们这里都不算!你还必须在我们这里重来一遍。可今年7月2日后,你只要在南山5家医院中的任何一家医院检查,5家医院均认可,无须重复检查!”

李阿姨省时省力省钱完全得益于2015年7月2日后推行的“互联网+”诊疗新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南山首创全国互联网医院群颠覆了传统的诊疗体系,完全冲破了信息医疗孤岛和医院之间的壁垒。那么,南山模式有哪些值得点赞的优势呢?

据介绍,南山区移动互联网医院群具有如下5大优势:1、全国首个“1+N”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医院群”平台架构。南山区卫计局及区属5家医院作为“互联网+”的主体,统一部署“移动互联网医院”平台,同时构建“南山看病易”区域统一入口及5家医院独立入口,确保在区内任意一家医院,均可享受到一致的就医体验,实现区内医疗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方便区内市民选择就医;2、 一处建卡、全区就诊。患者在医院群的任意一家医院登记建卡,便可在区内的所有医院实现一卡通就诊,无须重复建卡;3、区域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患者在任意一家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信息,均可在群内医院调阅与共享;4、 社区初诊引导,为分级诊疗打下基础;5、区域私有云部署、安全自主可控。 创新服务 构建“看病易”新体系

对传统信息孤岛的医疗体系和创新后的移动互联网医院群相比,南山外国语学校的陈老师深刻体会到“看病难”和“看病易”的冰火两重天感受。2015年3月18日,人到中年的陈老师上完上午第一节课后感到胸口发闷,头晕目眩,陈老师赶紧跑到南山人民医院就诊,好不容易排了10多分钟挂了号,跑到诊室门口发现还有30多名病人在排队就诊,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轮到陈老师就诊,可验完血拍完片医生已经下班了。无奈陈老师只能下午再去就诊,拿到药打完针,陈老师发现已是下午6时。

10月12日,陈老师因心脏问题到南山人民医院就诊,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他在医院呆的时间仅为35分钟。陈老师深有感慨地说:“南山推进互联网医院群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从看病难到看病易真是冰火两重天!”

同一个医院看病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南山是怎样构建“看病易”解决“看病难”问题的?

据了解,患者无需下载与安装APP,只需在微信公众号关注“南山看病易”,就能连接所需的医院,也可单独关注各医院。

南山创新服务构建“看病易”新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通过微信端口与现有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大幅减少医疗服务流程,从传统的人工导诊、排队挂号、在院候诊、就诊、排队缴费、检验检查、获取报告、诊断、治疗取药、就医反馈等10个医疗服务流程减少为就诊、检验检查、诊断、治疗取药等4个服务流程。二是通过建立智能导诊挂号系统,主动推送就诊指引,实现远程候诊、叫号提醒和候诊查询功能。三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实现挂号、检查、取药在线缴费,实现移动支付功能。四是通过建立检查结果、就诊病历在线查询功能,主动推送检查结果和就诊病历,实现患者健康数据的在线查阅。五是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功能,实现患者满意度实时反馈,驱动医院内部流程优化,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据悉,南山移动互联网医院目前主要功能包括三大模块:导诊、诊疗和互动。

一是导诊。1、智能导诊,患者输入主要症状后,系统会推荐就诊科室和医生,减少就诊盲目性。2、预约挂号:患者在选定科室和医生之后可以预约7天内的开放号源,并缴费,系统主动推送预约成功信息,患者直接前往科室候诊;3、当天挂号:患者可以用手机挂当天全院开放的号源,并缴费,预约交费成功后,系统推送预约成功及导医信息给患者;4、我的挂号: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历史、当前的预约挂号,也可以取消预约挂号退费。

二是诊疗。1、检验检查:系统可以即时给患者检验报告,患者可以在手机上查看个人检验报告;2、就诊指引: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就诊指引信息,包括取药、治疗、检验等项目地点;3、我的账单: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在线支付挂号、检查和药品费用,费用支付先按自费处理,需要退费的由医院设置窗口人工退费。4、我的住院:患者可通过手机进行预交金支付及查看历次预交金的缴费记录,查看每日清单。

篇10

如此规格的医疗服务,以往普通老百姓恐怕难以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但是今天,一个产业正在让这些高端医疗服务,成为普通人都消费得起的服务。甚至有专家认为,它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的格局,影响和加速其改革进程。这就是移动医疗。

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资源正在被智慧地连接。“在移动医疗平台上的注册医生和护士,就像淘宝卖家一样,对用户非常亲切热情,甚至一次问诊能达到20分钟。”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对《中外管理》形象地描述道。这对于“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传统医疗来说,体验可谓天壤之别。

然而,人们眼中的移动医疗,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挂号、支付、咨询的层面。移动医疗,未来能真正为用户做些什么?如何影响甚至改变医疗行业?医方和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增值服务?一切皆可想象。

趋势一:远程医疗让病情前置

如果有一款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的患者进行监测,自然可以降低不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一般情况下,患者打算去医院疹疗,即使测一下血氧量也要提前几天预约,还要进行各种准备。

2016年3月,橙意家人科技了国内首款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鼾症监测仪。这个腕表可24小时记录血氧饱和度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患者可从手机App上查看报告,还能获得后台专家的健康指导。

再比如:目前国内已有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依托微信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患者可直接通过微信实现诊间支付和医保实时结算,预约、挂号、电子报告、账单查询等都能使用微信随时完成,大大简化了看病流程,节约了就诊时间。

同时,远程医疗体系还可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样本,分析整理并上传到数据库后,可直接被医院、学校、政府部门等使用。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移动医疗App已经超过2000款,目前市售的有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不下50种。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健康管家”,可提前为用户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更有意义的是,远程医疗的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终端,可以为社区医院带来固定的“筛查”人群。

移动医疗将原本封闭的医疗信息打通并连接起来,释放出更多的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源。但远程医疗与“私人医生”模式,还存在着距离,只有和社区医院无缝合作,打通用户与医生之间的“需求不对称”,才能形成医患的双赢关系。那么,接下来必然是线上线下的协同。

趋势二:线上线下的协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将进入2.0时代,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应该会成为标配。想用轻资产来撬动健康管理尚可,但要撬动医疗却很难。”丁立朝对《中外管理》说。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它在短短一年间,超越已成立10年的好大夫在线和成立5年的春雨医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的顶层设计。目前,平安好医生除通常移动平台的业务外,正在布局500家线下诊所――“万家诊所”。在“万家诊所”的加盟体系里,核心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需诊所自有,但平安万家诊所在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基础上,会为加盟方提供包含顾客引流、诊疗支持、药品器械集体采购、转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如果平安将线下部分布局完成,那么意味着在国家控制三甲医院、控制大型医院门诊量(强制分流)的背景下,平安这类企业很可能真正抢占入口。”丁立朝表示,“尽管这个过程还很曲折,但它必将成为传统医疗的有益补充。”目前,除了平安好医生以外,春雨医生也在开设线下诊所。

而对于移动医疗OTO的趋势,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则表示:移动医疗的第一阶段是纯线上进行,即轻服务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就医流程的改善,由线上部分转入线下,更多在于优化就医流程;第三阶段便是经过线下流程优化后,将适合线上进行的部分重新回归到线上,这也就是团队医疗的阶段。也就是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线下协作组模式,而是首诊在线下,将诊后随访、复诊等放在线上进行,在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下进行。

趋势三:从B端入手,再渗透C端

有业内人士说,如果移动医疗应用提供的仅是挂号、预约和支付等简单业务,那么还远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的“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医生,大众的健康管理缺乏专人管理。

因此,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本质上依然是医疗,如果不能解决医疗中的痛点,而仅仅停留在移动端的流程优化方面,显然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

在今年6月,北京中普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成为国内“移动医疗运营服务”的第一股。而中普达之所以可以被资本看好,也正因为它触及医疗的痛点和核心。

举例来说,中普达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服务好医疗机构,这与一般重在“轻问诊”“健康管理”的移动平台有本质不同。中普达坚信移动医疗的发展基础,是医疗机构移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不能与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产生交互的互联网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生命力。

而且,作为任何一个平台企业,都绕不开盈利模式问题。在中普达的理念中,只有基于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的to C业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医疗延伸服务,比如:“医护通”“移动护士站”等产品都是如此。其中,“移动护士站”已成几百家医疗机构的标配,它帮助医院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事故几率,弥补了医院信息系统与病房间“20米”信息化空缺。而受益者,一定首先是C端(患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院人数约2亿,而其中约68%的患者有延续护理的需求。虽然,国内有大量基于公有云的移动医疗应用,但出于医疗机构对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参与和信任。那该如何解决这个痛点?

中普达采用了无线广域内网技术,数据只在专网和专线通道中传输,这就确保了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专有性。同时,通过加载新的应用模块,就可以协助医疗机构便捷地实现院外的多种业务延伸,可以对患者进行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病程专业医疗服务。同时,这让患者能够切实体验到“分级诊疗制度”带来的便捷服务。

中普达董事长兰云峰认为,移动医疗应该先做“医疗+互联网”,让医疗机构先应用起来,让患者在医疗机构的服务中有所体会和感知,再通过“互联网+医疗”来丰富应用,提升患者体验。这恐怕才是用户愿意主动接受移动医疗业务的重点。

像中普达这类致力于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平台企业,由于实现对患者医疗全过程的服务,已经触及医疗服务、技术服务等层面,可想而知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四:玩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作为移动医疗,要考虑好互联网的本质,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链条来设计商业模式。如果理解这个本质,你就知道你的利润来源在哪儿。”丁立朝分析,“互联网无非四种商业模式:游戏、广告、电商、社区。掌握好互联网的玩法,结合医疗行业的痛点,仍会有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玩转移动医疗?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循,但也有不少市场空白。

首先,游戏。在这个领域,可以说还没有好的游戏项目出来。“我认为未来在医疗里面一定会有。”丁立朝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广告。目前,对于在线问诊业务,都是在以广告的模式做,甚至拓展出来一些咨询业务,比如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大数据挖掘。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做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试想,如果一个平台的活跃用户有10%的转化率,盈利是不是就很可观?

第三,电商。有一家做中药材的电商平台,成立一年就已经做到收支持平,预计年底有望盈利。由于中药材行业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资源极度分散、价格不稳定和易受资本影响。尽管中药材市场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却包含着国家规定的12807个品种,常用的药材也有1200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且要销往全国。因此,这也导致每个单品量都不大,仅一两个亿就可能控盘。像人们熟悉的三七、生姜、普洱茶,多因资本炒作而身价倍增。

目前,全国有17个中药材零售市场。作为传统商业,通常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囤货以便控盘,鲜有人愿意去做整合。因此,当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整合,就打破了原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因此,在医疗行业中选准了定位,就使这个平台胜券在握。

第四,做好社区。如果研究一下罗辑思维的模式,就不难看清其典型的社区玩法:通过名人吸引住粉丝,然后进行众筹、做付费的内刊等,有了眼球就会有转化率。因此,只要有平台、能产生出好的内容,其实就不愁盈利问题。比如:在成都已有肾病、肾透析的社区上线,在社区里可以实现医医互动、医患互动、患患互动,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移动医疗在本质上与其他行业没有太大差异。只要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真正从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痛点去思考商业模式,比如信任问题,权威性问题,这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平台的品牌形象。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手段就可能找到市场空间。”丁立朝特别强调,新创业者的机会更多是集中在细分和垂直领域。

“而未来的3.0时代,应该是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一定要把技术的应用加入进来。”因此,丁立朝认为懂得互联网时代玩法的专业人才,以及懂得医疗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样重要。

趋势五:医疗与保险的有效结合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看病更多的是依赖于医保,购买商业保险者不足10%。因此,这也是许多移动医疗平台从C端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原因。“谁来买单”一直是困扰平台企业和业内人士的难题。

目前已有商业保险开始通过移动医疗手段,去监测被保者的身体状况。甚至于,当被保者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就会为其安排体检等医疗干预,以降低出险几率。就像一个笑话所说:一个明星为自己的臀部买了1000万元的保险,保险公司恨不得雇6个保镖24小时地保护她。事前的防范与预警的投入,通常会比事后赔付要合算得多。这对于保险公司和被保者,无论如何都是极好的服务和保障。试想,如果有这样一款能进行健康管理的保险,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此买单?毕竟,人们买保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放心大胆的生病,而永远是少生病。

“未来,移动医疗与医疗险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丁立朝说,“因为中国的保险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投了6-7万亿,这也是国家现在医改转向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地方政府已越来越无力支撑医保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