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城市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型景观设计,园林景观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开始重视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人类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便提出了低碳的概念。2003年英国政府在政府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明确承诺。低碳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中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成为一种趋势。
二、低碳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关系
低碳包括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等。其中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其核心内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生活,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包括减排和碳汇(既收集和固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城市绿色园林景观系统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汇必然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色园林景观具有固碳释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作用,同时又可作为为重要的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低碳效应,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从目前现状来看,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性正逐步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和可观赏性的城市发展思路也已经得到方方面面的确认和肯定,低碳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设计师对项目的设计及材料运用也非常重视,而城市市民也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绿色生态感观。改善城市绿色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名片,建设宜居的生态低碳城市是当前景观设计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低碳概念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1、城市雨洪管理
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雨水多直排入排水管网,这对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许多城市一下大雨便是泽国一片。现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雨水资源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在缺水的城市,大量的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出,而雨水过后又会出现城市大量缺水的情况。城市中的园林景观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达到较好的排水、储水、净水和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例如城市园林中的绿地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并使之通过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源。这样不仅可缓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巨大压力,减少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同时还可以丰富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减小,建筑和硬地增加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气温的升高会使城市的耗电量加大,从而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园林绿地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可以降低城市的地面和空气温度,形成明显的城市“冷岛”。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园林的“冷岛”穿插于城市“热岛”之间,可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大量减少城市耗能,并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
3、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通常既可以起到可以提供能源,又能起到装饰性景观的效果,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场、家庭园艺园、生态农业观光园等。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通常可以看做一个大地景观的作品,其设备优雅的外形和有序列的排列可以成为城市中富有标志性的景观。同时它们提供的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也可提供城市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城市农业景观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有一定的产出功能,提供满足部分城市农产品的需求,减小产品的运输成本、运输路程,从而减少碳排放。
四、城市风景园林的低碳措施
下文在微观层面列举几个具体的低碳措施。
1、森林城市建设
碳排放量和吸收量,与当地的自然地貌、自然资源和生态效应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不单只停留在美化城市的功能,城市森林的碳汇功能在打造低碳城市过程中,显现出它的作用。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万亿的二氧化碳,其中1.15万亿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所以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此外,森林城市在降低城市温度和热岛效应方面效果明显,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2、城市景观照明系统
随着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应的景观照明耗电量也激增。LED灯以“低碳、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灯,适合一些功率较低的景观灯。此外,广泛应用于发达城市的太阳能景观照明也是很好的低碳措施。
3、鼓励公共交通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轨道交通和公交交通成为市民乐意实用的出行工具。此外,自行车的公用化,将是实现低碳城市重要的推动力。如果能推广到城市范围,能够极大的降低私人机动车的使用率,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
4、清洁能源与风景园林
低碳城市将逐步摆脱对与石油的依赖,革新城市的能源供应系统。风能、太阳能和水里发电将被广泛使用。相关能源收集设施,如风车和太阳能将可以与结合景观设施造景,风车和太阳能板的放置场地既可以作为发电场地,也可以作为绿地,供人游玩和观赏。
5、生态措施与水
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和沙漠化防治都与景观息息相关。屋顶花园将加大雨水收集的绿地;生态湿地将净化工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水;沙漠化的防治与风沙抵御将依赖更多的防护绿地。
五、低碳概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初探
在对园林景观的低碳设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之后,并总结实际项目操作,得出以下几点低碳设计原则:
1、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认真全面的考察项目环境,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民俗民情。不同地域都保持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与居住习惯,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就要充分的了解他们,并结合项目所在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研究,不能盲目的设计规划。
2、遵循项目所在地块本身的生态特性,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对其加以保护
例如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公布了年度专业奖项,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获本年度最高设计奖――杰出奖。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倡导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作物与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3、生态景观、低碳设计
有专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极有可能是中国能否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而景观设计中的节能环保型材料应用和设计理念的加入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才是我们未来完美生活的追求目标。
4、合理控制成本,合理低碳化。
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不要为了低碳而低碳。因此,景观设计师必须有景观成本控制概念。
六、现状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被打上了低碳城市的标签,但是真正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实践,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
现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低碳原则的设计值得警惕。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大量兴起湿地公园的建设,却只关注于其游览观赏性而忽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导致现在的园林使用年限远低于设计预期。这些无疑都降低城市园林绿地作为“碳汇”的功能,有时甚至使其成为“碳源”。希望通过更多的关于低碳设计的探索,使低碳的概念成为每个设计师设计时的一把标尺,真正地将低碳落实到实际设计中。
篇2
关键词:CDIO;课程群;软件开发;实践教学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国内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的办学格局。许多新升本科院校确立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新的重要类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更应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面向市场、面向应用,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而软件开发能力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通过一系列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是一个非常现实和重要的课题。
本文以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加强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为契机,结合CDIO的一体化、工程、主动学习等理念,对软件开发课程群的实践环节进行改进,采用先进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升毕业生在软件产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从2000年起成立的跨国研究组,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集合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学习工程的方式,即“做中学”的方式来学习。CDIO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人才。将CDIO理念贯穿于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中,对应用型工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2 软件开发课程群的设置
课程群是数门课程的集合,对于课程体系、课程群和课程建设,它处于中观的位置。其核心都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研究各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进行合理整合,通过课程群建设得以提升到一个新档次,从而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软件开发课程群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软件开发课程群应以“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注重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建设。随着专业的发展,专业内涵逐渐从“计算机”延伸到“计算”,学科目标也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充实。在这样的背景下,跟软件开发系列有关的课程相对比较多。为了便于管理和进行分类,将软件开发课程群按递进关系进行设置,分为软件开发基础、算法分析和软件开发工具3个子课程群。软件开发课程群的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开发课程群设置
上表中,随着移动应用开发成为新的热门产业,嵌入式软件开发模块侧重于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且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进行教学。
3 基于CDIO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分析软件开发课程群的特点以及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纲和相应标准,以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课程群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软件开发课程群由十多门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的课程组成,它们有着不同的课程目标,但又衔接紧密,共同构成了一个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的课程体系。软件开发课程群不仅仅重视基本理论的验证,在教学过程中更应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定相宜的系统实践教学计划和学生训练目标。为构建良好的实践环节,需要在CDIO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工程化实践教学的需求,全面调整实践课程与教学模式,实现工程化教学模式。
根据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相应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CDIO的一体化理念、工程理念、主动学习理念、团队协作理念等,我们将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综合应用层和创新层。每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层次及能力训练目标
在图1中,基础层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和专业基础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实践操作由学生课后独立完成;综合应用层强调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由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实训)的方式训练完成,该阶段面对简单的工程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3-5人的开发小组自行完成设计、制作、调试、测试实验结果,共同完成实验课题。面对一个综合性的小型项目,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过程与系统构建能力,在共同开发中,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层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科研训练和科技竞赛的方式完成,它涵盖了CDIO“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层面所需要的能力。该阶段吸纳学生进行与“产学研”相关课题的编程创新训练。通过学生科技竞赛、程序设计大赛和深入企业实践教学基地、毕业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等方式,在公司环境中,真实感受软件工程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该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软件企业产品开发周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以及运作,属于高级层次的项目;或者对学术型学生,吸引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争取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教师在提供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也要注重毕业设计课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因为在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查阅英文资料,而且开发环境也是英文版,所以该环节也涵盖了CDIO能力大纲中的外语交流能力。
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中两个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显然教师也需具备CDIO能力。为了提高主讲教师的工程经验,学校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工程实践锻炼培养。此外还邀请软件开发企业的项目经理到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短期培训。学校也鼓励教师承接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开发,通过实实在在的企业课题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运行,必须建立起一套易于操作的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实验评价机制、课程设计评价机制、实习评价机制、毕业设计评价机制等等。实践教学的具体考核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上表中,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于涉及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仅仅看报告并不能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因此需要学生做课堂答辩,除了当堂演示系统运行之外,还要叙述自己的系统设计思路,并回答教师提问。课程设计为小组团队完成,为了考察一个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协作能力的好坏小组成员最清楚,因此需要组员对考核者做小组评定。创新性实践教学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培养,并不需要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该项考核,对那些综合素质较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获奖证书、发表的科研论文、申报的专利或者参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由班主任进行考核评定,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上表所述的各项考核方法,我们对学生基于CDIO的各项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使老师及时分析学生情况,从而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工程化教学实践要求提供依据。
5 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工程实践型人才,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软件开发课程群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同时综合考虑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软件开发课程群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软件开发课程群实践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重应用的完整体系,以培养学生CDIO能力为目标,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等,从基础到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到真正的软件开发流程训练,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步步地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软件人才。实践结果表明,本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能满足不同学生层次的学习需要;二是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工程化培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三是通过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及创新实践教学的训练,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勇,王忠群.面向应用的计算机软件方向课程群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2):98-103.
[2] 谭德坤,吴润秀.以《数据结构》为核心的软件开发课程群建设[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0(2):32-34.
[3] 廖志芳,胡志刚,任胜兵等.软件工程CDIO“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128-131.
[4] 陈昊,明仲,彭小刚.软件工程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4):93-96.
[5] 陶维安,范会联.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0):105-106.
[6] 洪小娟,杨小进,黄卫东. 依托课程群构建信管专业模拟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30-133,181.
[7] 丁卫平,陈建平,管致锦等.以程序设计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编程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20):10-13.
[8] 王艳玲.借鉴CDIO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双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3(1):293-294.
[9] 雷建云.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软件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09(8):110-111.
篇3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原理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趋势,大城市成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据统计,大城市能耗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城市化进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密切。目前,全球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资源危机并存的阶段,为寻找出路和解决危机问题,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技术为核心,低碳产业和低碳消费为重点,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概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原理,为城市的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城市低碳规划建设的有序性提出建议。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含义
“低碳”一词首先出现在“低碳经济”概念中。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城市作为碳减排的关键,低碳城市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取上海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由此,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
认识低碳城市的概念,首先要认识到低碳城市实际也是属于生态城市的范畴。追求低碳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在追求生态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生态城市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由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从而形成低碳型生态城市。可见,低碳城市有两层含义:一是城市本身是低碳的,城市的规划、交通、建筑尽量朝低碳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有很明晰的低碳理念;二是需要对粗放的、高能耗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构建低碳城市,必须制定全方位的政策和规划,重视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改造;倡导绿色建筑,设定节能标准,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定量分析,合理设计遮阳、建筑朝向、绿化带分布,控制热岛效应,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重视交通规划,降低交通过程的碳排放,在城市规划阶段采取预留公交、自行车空间,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等等。认识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首先必须弄清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然后才能按照低碳城市规划原理去规划设计,自觉地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一)可操作性。低碳城市的“低碳”,是为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入点,也相对容易量化衡量,因而也较容易把握和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体系,至少有三点:一是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二是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生态技术。
(二)高效性。城市作为高度集聚性的人类聚居地,人们的生存途径不同、生活水准不同,欲望也不同,故生存竞争激烈,行为效率也就高了。低碳城市的高效性表现在城市的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的能耗趋于最小化,城市物质与能量得到最高效的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大大提高。低碳城市规划内容的高效性主要应体现在城市能源系统的高效率,城市转换系统的高效益和城市流转系统的高效率。
(三)循环性。“循环性”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内在运行机制。低碳城市的循环性特征体现在城市各个系统和各个层面的良性循环,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通过自身生态系统的完善,对改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起积极的作用;②城市循环的内容全面、完整,具有一定的系统性;③城市各个系统以及整体的城市系统的循环速率比较合理、且保持整个城市循环系统平衡;④循环机制明确,模式正确;⑤能识别、能解决阻碍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就是遵循这几种特征的特性,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原理设计,使其更加系统性,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四)和谐性。低碳城市的和谐性,一方面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城市结合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低碳城市的和谐性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低碳城市不是仅用自然绿色点缀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性正是低碳生态城市核心特征之一,也是低碳城市规划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之一。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是指导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对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良性循环原理
良性循环原理的核心是指低碳城市要充分考虑各系统关系及城市与区域关系,从而实现城市发展的趋优性。
(1)系统性原理。城市环境已经属于自然环境加人工环境的环境系统,城市环境系统所具有的自然性、人工性、开放性、相依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从而决定其必须考虑系统的良性运转。一方面,规划建设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物质空间的建设,而且还应注重人的环境素质的培养,致力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建设、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和长远的发展框架建设等。另一方面,规划建设需要完善城市低碳生态系统功能。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应当运用生态学的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理论,从生物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系统功能的角度着手,进行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组织实施。低碳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实现低碳生态系统与外界协调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从低碳系统的角度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系统高效、循环的“自运营”,减轻城市建设与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的负担,将城市建设成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
(2)区域性原理。城市的发展是在一定区域背景下展开的,城市与其赖以生存的区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低碳城市是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体。城市要实现有机的生态发展,区域原理可对此发挥有益的作用。首先,必须在城市和区域之间构筑有机、紧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联系网络,形成复合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使水资源、市政、教育、医疗等资源能与城乡共同使用,使资源在城市和农村间复合循环利用,同时协调城乡基础设施投资,保证城乡更大范围的支持和覆盖;整合城乡发展,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使城市与区域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共生体。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还要注意区域差别。中国的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地方的特点和历史传承等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因此,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尊重和保留历史的记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根植于所在地域,适应地域自然,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
(二)生态调控原理。低碳城市作为生态城市的先行者,其规划建设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对低碳城市进行符合生态学原理―自然原理的调控。一是城市空间结构模式要结合自然。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建设的框架,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形态。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要充分地结合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的生态调控须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河流、水系、森林、防护林带、公园等要素形成绿色基础设施的基本空间格局,从而保证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生物要素的流通。三是空间设计结合自然。低碳城市空间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要素的生态化规划布局达到系统自我循环和自我调节,减少对环境的消耗和污染,实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三)层次原理。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具有复杂的结构。实现低碳城市需要区别各层次的共性和差异,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层次原理的特征之一是通过改善纵向状态促使途径趋适。低碳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和协调多部门利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战略部署,必须在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建筑设计和施工等层面都贯彻低碳化、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并使层次之间关系协调、层次递进。
当前,我国与人居环境发展密切相关的国情包括: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和经济在发展中。其中,资源短缺、人多地少决定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只能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的道路;经济在发展中决定了我国的国策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中国的经济及大多数城市的能源70%以上来自煤碳,对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生态空间也受到蚕食和冲击。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间,将出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环境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实情,我们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立即着手开发新能源,遏制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四.结语
总之,低碳城市是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新趋势。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未来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上,需要实现工业布局低碳化、循环化,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为引导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别需要尽快建立一个量化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或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巧灵,胡忆东,丘永东. 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规划师,2011(5).
[2]袁贺,杨.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与实践解析[J].规划师,2011(5).
[3]钱紫华, 曹春霞.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重庆建筑,2011(4)
篇4
【关键词】新形势下;国土规划工作;思考
当今,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影响更大,尤其是我国受到雾霾的影响很大,这对于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低就是人类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许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城市的合理规划,这使得城市自身的吸碳能力远远低于城市的造碳能力,这就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要在低碳理念下做好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的能源结构进行规划、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确保城市的绿色用地等几个方面来做好城市的规划,实现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1、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
低碳城市规划包括俩个目标:一是通过城市发展自身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来消耗更少的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通过新能源、绿色能源的推广来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贡献一份力量。
2、低碳城市规划的手段
国土资源的规划是建立在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之上的,而土地利用则和整一个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土地利用不仅仅直接参与了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其中的独立生态系统之中的碳排放与碳吸纳过程。尤其是针对有绿色植物的土地的国土规划,更是直接影响到所在地区的碳排放量。因此,对于土地利用需要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清楚的认识到土地资源地优化配置有着重要价值。土地资源不仅仅关系到整一个国家地区的土地利用,更是关系到国土空间开发组织、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等的问题。这也是国土规划中碳概念的应用。国土资源规划部门需要更加清晰地认低碳概念的价值,在整一个规划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应用贯彻。为了更好地突出工作重点,相应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在2008年,相关部分设立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科研专项,其目的是揭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更加合理的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1对城市的能源结构进行规划
对于城市的能源结构的规划,要通过倡导新能源、绿色能源的使用来进行,比如太能能、氢能的使用,这些都是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要注重对于新能源使用的专项研究,要加大对于研究的投资力度。例如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当中,可以将太阳能的利用规划的其中,并往建筑领域等推广,鼓励企业在新建筑的建设中使用太阳能这一新能源,并通过一定的奖励来对企业进行激烈,对于积极使用太阳能的用户,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与一定的照顾,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升太阳能的使用力度。在农村要大力推广沼气,号召人们放弃煤炭的使用,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2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交通,做好交通工作十分的重要,并且交通是消耗能源的一大方面,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所以要对城市交通进行一定的规划,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的规划,倡导人们放弃私家车出行,更多的使用低能源、低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将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在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中,要使城市公交的出行比例加强,进而使人们更主动的放弃小汽车的出行方式,城市也要对公交进行更新换代,尽早的购买绿色新能源的环保公交来投入使用。此外,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人行道路和自行车道路的宽度,使人们更愿意使用绿色的出行方式,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合理的交通规划,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3建立立体的城市绿化规划
因为城市的绿地面积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来增加城市的绿色面积。在地面种植草坪或者树木是传统的绿化方式,而本文中提出的立体绿化指的是在屋顶或者墙上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这使得植物栽种的区域发生的变化很大。通过立体绿化可以营造更广阔的城市绿色环境,使得城市自身具有的环境保护作用更加突出,可以提升净化空气的力度、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还能降低噪音、防风滞尘,立体绿化对于建筑物拥挤、人口稠密地区更加的适用。但是长期以来城市规划者都忽略了立体绿化这一方式,如果在城市的屋顶进行立体绿化,将可以打造美丽环保的“空中花园”,不仅能够使建筑物具有隔热保温的功效,还可以使建筑物能耗降低,在不多占土地的情况下就实现了绿化面积的扩大,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得到美化。根据相关机构的推算,如果一个城市在全部屋顶进行绿化,那么可以使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大降低,可以减少80%左右。因此城市规划者要将立体绿色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出台规定来促进更多的城市进行立体绿化的规划。
2.4确保城市的绿色用地
当前,许多城市都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大肆买地而导致缺乏足够的城市绿色用地,这使得城市的环境得不到大自然绿色植物的保护,因为二氧化碳可以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所以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一定不要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要合理的对城市的绿色用地进行规划,通过更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的栽种,可以使得城市的整体环境被改善,还能够对气候进行调节,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通过绿色建设还能够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增强,而且树木、草坪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使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城市的环保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户外活动上,要确保人们可以有适合健身的室外绿地,要使得城市小区绿色住宅的利用效率提升,使城市的整体吸碳能力增强,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绿色美好的环境之中。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变的越来越好,但是缺忽视了人类活动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随着碳含量在大气中的不断提升,使得全球变暖这一重大问题摆在了人类面前,许多相关专家呼吁人们进行低碳生活,发展低碳城市文明,因此要做好低碳城市规划这一重大任务。对于如何更好的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仅仅通过节能减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时候依照多元化的标准来衡量,通过更好的低碳城市规划来降低大气中的碳含量,并创造可持续未来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本文对低碳理念下的国土规划策略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董祚继.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J].科技研究,2010,(11).
[2] 赵秀丽.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5).
[3] 龚贵勇.加强地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低碳世界,2012,(08).
[4] 龚贵勇.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1,(08).
[5]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3,(03).
篇5
关键词:低碳城市;前景;规划
低碳概念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从低碳概念被提出的那刻,便作为健康的代名词。中国是世界大国,也一直讲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指标,而低碳经济符合这一国情。所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就成为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前提。现在就让我们分析低碳城市前景
1.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规划
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如何建设低碳型城市,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符合的城市;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若遇到环境的变化,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题。所以,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是低碳概念的核心所在!
2.低碳城市的竞争
2.1 从2008年的保定与上海到目前的全国都在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一夜之间全国都在实行这一概念,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城市努力争取的方向。这一行为也说明在资源紧缺,环境压力过大的当前,低碳城市的出现为大众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城市不再是政府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很多工厂和企业接受这一思想,为相应低碳城市的号召,自动减少碳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有力的贡献。赣州的虔东实业集团在过去是耗能的主要企业之一,而目前企业为了支持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我们不难发现节能减排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之大。在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中,我国的低碳城市越来越多,相互打造属于自己的低碳品牌。
2.2低碳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发展
低碳城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是有直接联系的,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环境以经济共发展。节能是低碳的核心,绿色资源的开发,能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迅速增长。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大多说城市的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追求和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2.3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任重而道远
低碳城市发展迅猛,但是由与很多城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低碳城市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的过程,一个需要改变的程序。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有特色的低碳城市,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目前为止,我国面临着技术落后,消费改进不足,产业发展等多项问题,并且我国的低碳产业相对不足,无法参与低碳建设。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还有待提高,而国民的普及也没有做到全面,人们无法了解,也就成为了低碳发展的巨大障碍!
3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建设
在当前国际的严峻形势之下,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变化,遏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方案,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未来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再生资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能源的75%。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节能减排。很多城市都想发展低碳经济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普及公民的低碳只是,将低碳概念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3.1降低能耗是规划的关键
经计算可得,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这些数字让我们意识到低碳城市仍然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国的建筑耗能现象严重,保温能力差,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全国总能耗的27.5%,事实证明了我国的建筑耗能浪费严重,从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都需要改善。
如何才能改善这一状况呢?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坚持实施低碳环保的设计。第一,城市的功能判断是必不可缺的,确定城市的发展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大力参与,有效提高自己的企业的能源节约,减少排放标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第二,对于高耗能的建筑,我们一定重视其改革和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实施,充分意识到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广低能产业!
3.2优化规划方式,改善能源结构
就目前开看,我国占有庞大的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结构呈现“窝煤贫油少气”的模式。这样的消费结构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情况与环境,煤炭为只要的使用能源,并且一直且仍旧会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炭的弊端特别大,因为碳排放量大,对环境的破坏力也很大,而且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不利于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因为如此,我国必须改善能源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绿色能源,引进先进的情节技术,这都是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只有优化了能源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实现低碳城市发展。
3. 3改善规划手段,增强破汇能力
我国的消费模式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并不能在短时间能够完成全部的转变,煤炭的能源结构依然会在我国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需要我们努力发掘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窒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这样便要求,在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要将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要建设中,增加草坪和广场的用地面积是实现低碳环保的城市建设。丰富绿色自然环境,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促进低碳发展。
4.结束语
就目前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发展的问题,而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低碳环保城市必定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未来的几年内,低碳城市也将会成为我国的主流城市,从而遍布大小型各个地区。我国城市也应该积极配合响应,抓住有利时机,并且向世界世界气候组织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青青吴健生.10措施建设低碳城市[fJl城市住宅,2010,(01).
[2]罗宏斌.发展低碳城市与政府的应对之策[[J1湖南社会科学,2010,(03).
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实践;规划指标
引言
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给城市居民的心身健康来来了危害。因此,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低碳化城市的目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低碳城市规划理念及实践进行了研究。
1 低碳城市的概念及规划理论
1.1 低碳城市的内涵
低碳城市的内涵主要包括3个方面:(1)低碳的城市规划建设,包括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等;(2)低碳的城市生活方式,包括居民低碳的消费理念、企业低碳的生产方式等;(3)低碳的城市运行系统,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等。
1.2 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使低碳城市由理念到实践的关键所在,也是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构建指标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界定指标范围。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应重点关注是否做到了减碳和固碳,并应尽量简化。(2)注重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得以实施。(3)注重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选取的指标必须可以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指导规划实施与成果检验。(4)注重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存在经济水平与资源环境的差异,因此对不同的地区应该划定不同的指标值。
1.3 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
在我国现有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础上,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有以下三种:(1)以专项规划的形式纳入现有城乡规划体系;(2)作为一种新型规划单独编制,在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之外;(3)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现行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各项中,并在各项城市规划中落实。
2 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决策源头和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发展,城市详细规划阶段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实现低碳设计。
2.1 城市空间布局
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摊大饼式”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城市的空间由局结构应以组团式为主,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应适当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2.2 产业规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利时机,先行先试,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污染工业、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
2.3 交通规划
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2个行业,占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据估算,广州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50%~60%。因此,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有条件的城市要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并保留和扩大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对外交通规划方面,要推行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加快城际铁路和地铁建设,打造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此外,要做好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出行规划管制。
2.4 房地产开发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制定适合各地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在规划报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建立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审批标准与审批制度。同时,要研究出台精装房规划设计标准,减少装修材料的损耗,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保留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群、庙宇和街巷,避免大拆大建。
篇7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路径方法建设模式
[Abstract]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focus of world concer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mode to reduce the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as the goal to get attent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ty, low carbon city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cit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backgrounds of the common experience and unique experienc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l and measures of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suitable for me in the city.
[keyword] low carbon ecological city; path; method; constru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是世界的“城市化年”,人类历史上首次有50%的人口集聚在城市[1]。未来,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越来越凸显,综合研究大量的国内外城市发展案例发现,低碳生态城市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
一、低碳生态城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概述
(1)生态城市发展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与行动实践按发展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思想萌动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学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工业化国家公害泛滥成灾时期,公害严重的国家开始通过严格的立法和环境教育的普及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化建设。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环境危机深刻化、全球化,很多国家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开始加强城市的生态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低碳城市发展
低碳的概念最初在经济发展领域产生。英国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随后,低碳理念由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人民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力图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实施低碳技术和新的制度来保证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2007年“低碳城市”的概念开始得到关注 [3],我们定义的低碳城市是“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产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4]。
2.低碳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但前者关注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博士在哈尔滨举行的“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上首次提出来的,他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进行了复合,并将两者的目标相结合,提出了建立起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实践案例的分析及总结
笔者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成功的建设实践案例,总结出不同区域的国家和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普遍共性经验和独特个性特征(表1)。
表1不同区域生态城市建设总结 [5]
1.北美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北美洲国家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公害频发的情况后开始强化对土地的调控管理,一系列重要环境法令的颁布实施,在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立法先行与立法创新,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通过公民诉讼制度自下而上地推动城市环境问题得以解决是美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色。
2.南美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在南美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实例中,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堪称世界性的典范,把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合为一体,实现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关注社会公益和市民教育,是南美洲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特征。
3.大洋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大洋洲的城市也经历了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但没有经历后工业负面影响,他们普遍具有先天优美的生态环境。政府制定并不断修订环境保护标准,并借助奥运会等有利的契机使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上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以旅游产业等作为经济依托的大洋洲城市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生态城市建设早已成为全民化的参与项目。
4.欧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欧洲的城市在经历了城市环境恶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等现象之后,多数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意识到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1973年第一个环境行动计划提出到2008年布鲁塞尔“市长公约”的提出,低碳生态城已被默认为未来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环境法治和公众参与意识强,政府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区域性战略的有效结合,是欧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特色。
5.亚洲国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及典型特征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等差异使得亚洲的生态城市建设区域差异性较为明显,基本可以划分为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为代表的三个典型区域。
(1)新加坡
新加坡在刚摆脱殖民统治之后城市曾一度面对拥挤不堪、污染严重和人居环境差等情境。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逐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土地和规划法律制度,起到了十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因此,通过精心的城市规划和严格的环境法治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国家是新加坡的特色
(2)日本
日本也曾受到生态退化、公害事件频发等情况的威胁。如今,日本已从“公害列岛”转变为世界上环境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城市规划中,与土地及城市建设等相关的法律就有200多个,2000年颁布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使日本成为循环经济法制先进国。以高新科技为支撑和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规范城市的低碳生态化建设是日本的特色
(3)中国
从1984年12月上海“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到2003年《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等相关规范的颁布,中国也经历了短暂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生态城市建设各具特色。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6]:一是新建的生态城,如深圳的光明新城、天津的中新生态城等;二是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城镇的转型,如青岛、威海、珠海、贵阳等城市。
三、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规划优势与策略
1.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优势
综合研究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低碳生态城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转型的工业化过程,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我国应把握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建设的成功。
第二,中小城市应明确在疏解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和交通压力方面的关键作用,在现有城市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已有城镇向低碳生态卫星城的成功转型。
第三,我国原有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山水城市形态强调山水与城市和谐共存,使山水景观成为城市永续的、不断增值的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和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基础。
第四,各个地区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情况和资源条件等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决定了我国的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2.我国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规划策略
结合国外低碳生态城市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和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得出多层面推进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1)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的作用
法律、政策上的保障可以相对比较快地提高和完善,且作用明显。当前我国的法制尚不健全,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鼓励相关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法律趋于生态化。
(2)重视城市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建设方面的作用
从国外的建设经验来看,各国都十分重视城市生态规划、完善城市规划立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因此,我国的低碳生态城的规划也应该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路、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指导。
(3)低碳生态城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进行
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将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低碳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的目的。
(4)重视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开发清洁能源
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注重能源技术的应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环境教育的普及
借鉴各国成功案例的建设经验,我国政府应积极支持环境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参与意识。
(6)重视城市间、区域间和国际化的合作
实践证明,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只有在区域和国际范围内分工协作、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同的低碳生态化目标。
四、结语
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的经之路,已成为世界未来良性发展的首要选择。在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认识到我国特殊的城市发展形势,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城市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模式和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10,(Z1):12-17
[2]熊青青,吴健.10措施建设低碳城市[J].城市住宅,2010,(Z1):68-69
[3]戴亦欣.我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12-18
[4]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4-36
篇8
关键字:城市规划;低碳;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的本质在于它对城市发展的预见性,对阻碍城市健康发展潜在因素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是城市规划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动力。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解决现实存在或将要产生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可能面临的问题,才可能不断改革与创新,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并为其创造出更适合我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环境。
一、低碳城市与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评价体系
低碳城市就是将城市空间作为载体来发展低碳经济,革新低碳技术,改变原有高碳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中不必要的能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最终实现城市的高效、清洁、可持续的低碳发展。
低碳城市规划是基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基础上,从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入手,提出土地利用、密度控制、城市交通与功能的综合应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并在低碳经济条件的控制之下提出城市规划的策略。
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一般将由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指标、城市空气质量指标、城市低碳建筑指标、城市绿地覆盖率指标、城市直接减碳指标、低碳出行指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及低碳产品应用率、媒体传播指标、公众满意度和支持率指标、一票否决指标等十个大项构成。其评价体系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建筑的节能、城市绿色照明、森林碳汇建设指数等等。这一体系即为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一个评价标准,也为低碳城市规划提供完整的数据保障。
二、低碳概念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兴起
气候与环境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现阶段乃至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碳排放量的增多被认为是气候变暖与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呢?经过近些年来的大量研究,我们发现,城市化的发展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多的罪魁祸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永不熄灭的霓虹,川流不息的拥堵车流,林密的钢筋混凝土森林等等的浮华景象的背后却是对能源过渡的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增多。为了应对这一现象,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并在很多城市加以实践。
中国目前已经是碳排放量大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如沙尘暴、雾霾等恶劣气候环境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这种形式下,我国的城市规划也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2009 年,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其《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2009―2020 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设想,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层面,初步建立了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而在理论方面,同济大学的潘海啸教授等提出了城市低碳空间规划策略,从总体、区域、详细规划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的低碳发展模式。另外在实践方面,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到 2012 年止,中国在建低碳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西南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分布。
三、中国目前发展低碳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几年来的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国内的一些城市如上海、保定、日照等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为我国更大范围的推广低碳城市规划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同时,这些城市在发展低碳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现行城市规划缺乏理性,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考虑的长期性、因地制宜性和引入公共参与体制等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暴露了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也为现行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提供了源动力。
1、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缺乏理性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中,常常是从理想化的状态出发,城市盲目扩大,缺少对城市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建立现实与未来之间的逻辑联系。
在制度方面:与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从城市规划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但凭借传统的经验做法、专业人士的臆想或城市的决策者根据某些特定时期的需要而不切实际的设立。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制度缺乏理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的现象。而由于规划部门与其他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协作,这也导致了制度制定后难于实施。
在规划设计方面:由于规划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直观的视觉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态度,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着以理想化替代现实、以艺术审美替代科学推演、以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愿望替性客观的思考之类的现象。同时,尽管近些年规划设计已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人其中,但并未建立起很好的融合与互动的关系,造成了规划中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是形式上拼凑在一起的局面。因此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规划设计所标榜的“综合性”实际上仅仅是种虚假 “综合”,经不起推敲。
2、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发展低碳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在欧、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从规划的实施到达到预期目标也需要 30~50 年的时间。而国内的一些城市却把低碳作为城市炒作的概念;或作为招商引资的新噱头;或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成效。事实上,低碳城市并不简单等同于单一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不能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建筑、规划、工程、交通、环境、园林、经济、管理等各领域专家相互协作,从前期的系统规划、阶段性方案实施、方案实施后调研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公众满意度、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技术的适用性与改进)与二次修订等环节进行详细的周期跟踪调研,确保低碳城市规划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这一过程需要国家设立专职部门,严格执行和监督整个方案的实施,将低碳发展模式落到实处,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环境影响。同时,这一过程也需要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参与,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我国城市规划的转型。
3、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因地制宜
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的模式各不相同,如英国的城市行动、丹麦的发展低碳社区、瑞典的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本的低碳社会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是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结构、城市功能关系以及城市自身特点建立的。这些模式为中国发展低碳城市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范例,但我们绝不能将这些模式原封不动的复制到我们的城市发展中。其原因很简单:首先,我们与以上国家的政治结构不同;其次,中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以上国家不同,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中国的低碳城市;最后,从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上我们与以上国家也有差别,因此完全照搬以上模式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就国内而言,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功能定位的差异,因此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模式也会有所区别。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优势来打造相适应的低碳模式,如在日照充足的城市引入太阳能技术,提供清洁能源;在有地热储备的地区,合理开发地热能源等。避免盲目照搬而导致的全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
4、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引入公共参与机制
由于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城市居民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淡薄,低碳意识不强。因此在发展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引入公共参与机制。引入公共参与机制主要指公众在低碳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其中,包括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构想、评调、决策和实施中去。这种参与机制一方面可以摒弃某些专家或设计者的臆想专断,或是某些城市决策者独断的规划管理过程,将广大民众的想法和意见引入到低碳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来,从而在规划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各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使低碳的概念在民众中逐渐得到普及,使民众了解“低碳”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减少高碳消费,让低碳意识深入人心。
篇9
关键词:低碳环境;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迅速城市化状态,迅速城市化的提升使我国也存在气候升温与资源短缺状况,那么低碳城市则是可以缓和资源压力与气候升温的关键方式。我国处在这个阶段就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路,走低碳发展道路。
一、低碳城市的含义
一直以来全球气候都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生活的环境出现了不断变暖的情况,这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关系,因此,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就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少的对资源进行消耗,而且,不对环境带来污染,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标准,同时也能更好的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改进,这样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低碳城市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出现的,因此,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现在,对低碳城市的定义还非常少,因此,对低碳城市进行定义的时候,可以在经济发展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上来实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低碳经济,在人们生活中形成低碳生活方式,这样能够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低碳城市的概念也是近几年才被大众所知晓。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低碳城市还并没有完全普及。因此,目前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尚处于研究与摸索阶段,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经验。
1.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就相继有许多组织以及相关政府开始关注起建设低碳城市的话题。目前,国外的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或者在一些以生活居住为重心的城市中,比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利兹,日本的东京等等,都是国际上发展低碳城市的代表。这些城市中,从节约能源与减少排放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不仅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更使城市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国外这类典型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
2.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基本理念,但一直并没有行成一个系统的低碳城市发展理念。直到2008年,我国的上海等城市才陆续地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初步构想与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将城市的发展目标从经济增长转变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到目前,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在一些试点城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另外,由于低碳城市的建设目前还在少数城市中进行试点,因此距离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模式的理念框架
目前,建设低碳城市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当今普遍存在的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主要从能源的角度进行考虑,将解决能源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考虑问题。在考虑能源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低碳城市的相关规划,就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以某市的城市布局现状为基础进行讨论,以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来进行分析,该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用地布局上的节约理念
在用地布局上进行节约,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决定了一座城市所能达到的低碳发展水平。首先,尽量减少城市管线的长度,删减掉不必要的管线,从而提高管线的输送效率;其次,降低交通流线的长度,减少通行效率太低的交通流线;最后,对城市道路进行统一的规划,最好能够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力度,减少过多的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通过在用地布局上的合理规划,可以为建设低碳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低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2.新能源的利用理念
对新能源的利用,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的核心思路,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不能被利用的能源也可以被很好地使用。目前,在建设低碳城市中所利用的新能源种类非常多,最为常见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等。根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新型能源。随着新能源的使用,传统的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减少,对于
平衡能源储备、保护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合理规划城市建筑朝向,也可以方便新能源的利用。
3.降低能源需求量的理念
“节能减排”是建设低碳城市最为核心的思想,其中“节能”便是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在城市建设中,节约能源体现在工业生产、生活需求等多个方面。从工业生产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即是加大对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减少工业生产上对能源的需求,并且转变生产理念,将经济发展理念转变为环境保护理念。从生活需求方面来说,节约能源则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住、行上面。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必须要使用空调的地方,尽量使用无氟空调。另外,鼓励人们步行出门或者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车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4.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
多中心城市是在历年来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可行性的城市发展模式。在传统的城市中,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城市超负荷的情况,就是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利用多中心城市规划理念,可以在原本的主城区周围建立多个卫星城,每个卫星城具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将工业、旅游、餐饮等不同的产业分散到各个中心,可
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压力,让城市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且多中心城市的规划理念,也可以帮助城市进行能源利用安排,减少能源的浪费。
结语
综上可知,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当今形势下人们所追求的一种新环境。就目前低碳城市的发展现状而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需要对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只有总结建设经验,并做出改进,才能够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不仅是解决当今能源问题的方法,更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达.城市规划视角下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2]都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规划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
[3]马亚君,任佳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土地规划研究―― 以兰州为例[J].科技信息,2013.
[4]罗宏,吕连宏,何美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环境科技,2010.
篇10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全世界面临着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低碳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能够正确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现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能源使用问题,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能源挑战。
1、低碳城市发展的意义
1.1 低碳城市发展能够减弱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脆弱性
低碳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消耗增多、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减小城市的脆弱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妥善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
1.2 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为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我国新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有力的支持,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成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的知识。其次,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够为部分城市的发展提供后发的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催生新的
低碳产业和环保产业,提供新的产业选择,还能够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2.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分析
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其难点是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分别是:发展模式方面、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以及制度设计方面。下面笔者便对这三大方面的难点进行分析。
2.1 发展模式方面的难点
低碳城市的建立涵盖了经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具有融合特点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提升以及形成过程中,能够具备更优良的驭动力及发展体制。目前,相关研究对低碳城市所存在的体制及发展模式漠不关心,进而只是城市低碳化这一目
标没有明确的发展模式及方向。另外,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功能,并且在定位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导致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在选取上常会出现偏差,这样便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
2.2 碳预算技术方案方面的难点
对于低碳城市的碳排放测量技术方法、衡量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等均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其中,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这一难点表现的尤为突出。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构建一套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城市碳预算技术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这
方面的构建却表现的尤为不足,即使有些城市构建了与城市碳预算技术相关的方案,但是明显存在碳减排动力机制及碳减排成本核算不具完善性的缺陷,进而致使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有效性。
2.3 制度设计方面的难点
关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必须以低碳城市的标准、内容以及发展模式加以明确。要想使这方面的明确更具实效性,还需要配套相应的优化政策,例如:强制性政策、激励性政策以及自愿性政策等。其中,激励性政策的作用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补助、税费以
及投融资方面。由此可见,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制度设计是现状之下的一大难点问题。
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探究
对于低碳城市而言,只有充分解决规划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才可显效地发挥“低碳”这一特点,才可进一步落实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
3.1 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对完善的低碳城市规划体系进行构建,使低碳城市的建设能够获得有效推进。想要得到实现便需要把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这两种理念融会贯通,并和传统的城市规划体系相融合,唯有这样,才可将低碳城市的作用有效地在城市中发挥出来。就现状之下基于城市的发展而言,需将低碳理念有效地归纳进城镇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去,并且把低碳目标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去。另外,还需要充分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及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以此使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更具全面性与科学性。
3.2 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从实际情况分析,想要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充分重视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能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有实际意义的操作当中。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在指标的选择上,需将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涵盖在内,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并具体落实到单项项目当中去。其次,不同的指标应该相对保持独立,并具体明确。在指标的选择上,每一个指标理应能够有效地反映出一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尽量使指标与指标之间避免交叉现象。再则,对指标的定性及定量进行考虑,让二者更具操作性。在指标的选择上,所选指标既需要定性描述,有需要具备可量化特点。最后,所选指标还需具备可参考性与适应性,让城市的低碳功能显得更加全面,更加优越。
3.3 基于城市系统功能的低碳化
对于城市而言,其具体功能是会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的。而且,城市的功能还需与时俱进,进而做出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调整。普遍情况下,城市的功能及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城市经济结构当中的产业结构。在现代社会高要求的发展之下,
城市无疑是发展经济的核心地区,因此城市的功能便会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对于城市的规划必定会参照城市的功能进行。在低碳功能的划分上,需要以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及思想作为参考依据,将城市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考虑进去,进而构建出具有合理规划特点的有机系统。低碳经济功能划分具有很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低碳化的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不同城市低碳目标的落实,需要对城市的特质、分割规模以及相关政策为依据,进一步使低碳发展的方式与城市能够充分融合,以此达到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目的。
4.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4.1 资源低碳化应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机构存在较大的减排潜力。我国在发展低碳城市中,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减化石能源的比重,合理开发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对产业、建筑、交通城镇三类碳排放主体,合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确保达到产业、交通、建筑低碳化发展,从整体上缩减城市碳
排放情况。
4.2 扩大绿源碳汇使用
碳汇就是采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于生物碳库的过程。依照城市规划布局情况,依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固碳效益相关要求,加大森林、耕地、草地的碳汇,科学合理的设置低碳城市人工生态系统。
5. 结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且难度高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行业、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充分配合才可进行有效部署。在低碳城市的构建中,城市规划必须发挥出显效作用,并在城市规划机制及管理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将低碳理念及方法充分考虑进去,对城市的资源实施节约措施,对城市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以此让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更具时效性与科学性。所以说,只有完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思路,按照科学有效的发展途径进行低碳战略的实施,才能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紫华,曹春霞. 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回顾与思考[J]. 重庆建筑,2011,04:1-4.
[2] 胡宏.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 城市建筑,2014,03,25.
[3] 罗巧灵. 胡忆东. 丘永东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J]. 规划师,20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