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网络与新媒体的看法

篇1

过去我不认同对网络编辑的素质要求比对传统媒体编辑要求低的看法,现在我也不会认同相反的看法。对个人来说,只有在个人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上谈这些,才有意义。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作业模式、媒体特点不一样,对编辑的素质要求的确各有侧重。

目前,网络编辑基本上是在传统媒体的成稿基础上工作,在新闻判断力和文章编辑能力两者之间,前者对网络编辑来说自然更重要。在文章编辑能力方面,出于版权和投入产出比方面的考虑,网络媒体并不经常对传统媒体的成稿做细腻的再加工,而更多采取粗线条甚至是模板化的再处理,相应地也更看重大刀阔斧的编辑能力,而不是细腻的编辑创意能力。

如果网络媒体渴望创意,那一定是“大”一点的(相关批量工作的)创意,而不是单次应用的创意。网络媒体的信息处理任务如此海量,表现方式如此多样(多媒体加互动),而且完全没有版面限制,这意味着网络编辑的工作可以是无限的。但人力有限,注意力仍有优先次序,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模式的创新以及工作的取舍来解决。决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下,其实就是通常所谓的“策略思维”。

对久已成形的传统媒体,可能只有总编辑才面对“策略思维”,而网络媒体在选择频道主管时必须考虑这一能力。因为需要经常做出策略性的决定,所以,网络频道主管的工作会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传统媒体的部主任,选A和选B,绩效不容易出现60分和90分的差别,在网络媒体,则很可能是20分和90分的差别。一线编辑“策略思维”突出的,在网络媒体也会比在传统媒体更容易获得注意。

篇2

【关键词】网络 纸媒 困境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带来,一些传统的事物正在消亡。纸媒就是属于这样一类传统事物,美国的一位知名学者指出,到了本世纪中叶,报纸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其最后的订阅者也将消失,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在前几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裁员,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随后又宣布将纸质出版物转为电子出版物,其电子出版的收入已经可以实现其扭亏为盈了,面对这样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很多传统的媒体出现运营困难,怎么面对这些困难,实现一种转型发展,是现在纸媒急需面对的问题。

二、优势

作为一种有着很长历史的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其进行升级转型奠定了基础和保障,为深入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下面就这些优势具体分析一下:

(一)人才优势

由于纸媒是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包括有报纸、杂志等具体形式,他们在进行出版之前,需要经过多道严格的审查,检验才能出版发行,这些严格的审查需要有专业性很强的人才才能保障,一般信息通过纸媒进行的程序主要有两步,一个是新闻的采集、撰稿,另一个就是新闻稿件的审查、修改,这两道工序都是经过多人重重把关,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在纸媒中,有着很多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才,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可能发生事件有着一定的预判能力,同时他们在一些社会问题上的观点相对比较准确、恰当,这是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他们在纸媒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很大的市场,读者还是十分欣赏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社会问题的见解还是比较温和、冷静、正面,有效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

(二)固定读者的优势

由于纸媒的长期的运作,他们在市场上有着一定相当稳定的读者群体,他们对每天阅读报纸杂志,有着自己的看法,也许已经成为这些读者的一种习惯,他们将阅读报纸和杂志变成自己的一种休闲方式,构建出了现代纸媒自己的一个读者网,在这个无形的网络之中,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有着很大的信任和执着,不管这种固执的阅读方式是读者的一种理性选择,还是一种感性选择,只要他们还在选择纸媒进行阅读就行,目前这样的人群还是比较大的。

(三)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透彻的优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消亡都是一个盘旋向上的过程,新媒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旧媒体的优点,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问题,形成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同样的纸媒作为一种旧媒体,在向下可能消失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因此需要在向下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另外,中老年人对社会事件需要全面的、多角度、多侧面、深入的分析探讨,纸媒凭借着自己角度多、分析透彻等优势,在中老年人群之中有着一定的地位,现在的网络媒体还是做不到这一点,主要还是一些标题党、碎片式的阅读,在一些年轻人中有着相应的市场,但是这种片段式的阅读不利于人们对社会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思想。

三、存在的困境

目前,从全球来看,很多知名的报业大鄂都不断出现经营危及,《华盛顿邮报》将周刊停发,《金融时报》停刊等等,有很多报纸杂志开始停刊,或者转型发展,现在全球的纸媒已经进入到一种困难的境地,出版量不断降低,主要的广告收入也进一步缩减,同时用人、运营成本不断提高,是现在纸媒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有着自己及时性、极易获取性等特点,不断压缩着纸媒的读者空间,纸媒的发行速度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他们需要一个严苛地流程,最终形成刊物发行,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升级,人们手机、电脑的数量不断增多,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将选择网络媒体,而舍弃纸质媒体。同时网络媒体具有可交流性,在媒体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具有相应交流的空间,使得人们在阅读相应的新闻之后,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一点纸质媒体是做不到的,网络新媒体具有双向性,而纸质媒体却做不到,只是读者被动的阅读相应的文字。

四、固本创新的发展思路

传统的纸质媒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自己有着专业素质高,社会洞察力强的新闻采编队伍,这是网络等新媒体所没有的,这些高素质的专业采编队伍,在新闻的采集修改过程中,可以保证纸质媒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更具有多角度、全面性、客观性。这样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都是纸质媒体核心的优势,需要固本的地方。在于新媒体竞争读者的时候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上,网络媒体就经常出现乌龙事件,将一些没有的事件,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媒体没有一个监督审核的机制,对来之读者的新闻,很多网站就没有进行审核,加之网络经常出现转载的特点,这些乌龙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很快,同时也很难控制住。这就体现出纸质媒体的权威性,在社会正能量的引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新闻最本色的要素就是真实、客观、迅速。只有真实的新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值得宣传的。

五、结语

现在社会在不断变革,新的变化导致了纸媒出现的困境,只有直面这些问题,分析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拓展思维,创新出版形式,贴近读者现实需求,才能走出发展困境,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陆帘羽.创新求变,铸就新媒体时代纸媒发展之“魂”――专访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广告中心副总经理王华[J].市场t望(上半月),2014,12(02).

篇3

【关键词】电视 新闻评论 网络评论

随着网络的壮大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浏览新闻,发表意见,监督舆论。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而网络新闻评论凭借其广泛的参与性﹑超强的时效性、内容的海量性、传播的互动性﹑形式的多样性﹑受众的自主性以及较大的自由度等,分流了一大部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观众,很多人开始通过网络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在网络上形成新的舆论阵地。面对网络的强大攻势,电视新闻评论该如何调整策略,从而在网络时代的新兴传播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越来越多的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习惯于去网络上获取新闻信息,习惯于到网络上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习惯于自觉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意见群体组成联盟。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71.5%。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36687万人,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1.5%,在网络使用率中排名第四。在这样的形势下,电视开始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我们看到2011年热点的新闻事件——小悦悦事件、温州动车事件、花季少女被毁容等,网络成为人们的首要消息来源,参与新闻评论的首选方式,而在这方面电视媒体的反应则相对慢了一些。现在很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甚至把网络作为新闻话题的获取平台,网上热议的话题记者再跟进,进行采访报道。在获得一些信息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的在网络上进行检索,获取各方信息,并形成意见同盟,掌握主动的话语权。但根据受众选择心理学说,人们在选择信息时,更愿意去接触与自己先前意识所相同的信息,网络就更容易出现窄播。

1、网络新闻评论主体的多元化和平民化

网络作为“异位”媒介,受到的限制较小,再加之网络技术带来的超强的互动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发表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网络中大多数的新闻评论都是由网民自发发表的,而且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得不论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的网友都可以自由的在网中发表自己对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社会现象的看法,并且这种意见的发表是不受任何约束的。再加上网络的互动性、即时性带来的便利,网民在网络中也易获取与自己意见相同的盟友,并获得强大的支持,这种不受约束的思想自然的抒发平台,这种由网民自发参与的新闻评论,更贴近受众,赋予受众更多的话语权。另外,网络新闻评论由于主体的多元性﹑广泛性,使得网络新闻评论更具时效性。

2、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网络的去中心化,使得网络新闻评论丧失了传统新闻评论的谨慎性与权威性,网络中各种观点鱼龙混杂。许多网站在发表新闻评论时,往往会考虑迎合自己网站网民的意见,形成舆论群体,网民迅速向自己支持的社区靠拢,形成多种声音并存的局面,甚至造成网友由于意见不和而相互攻击。目前,虚拟性仍然是网络的一大重要特征,这种虚拟性使得发言者不必去承担过多的责任,将言论人的责任感大大降低。这就使网民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时,不去深究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出现网络诽谤。加之,网络的审查较为宽松,给予各种参差不齐的评论声音存在的空间。

3、网络新闻评论形式的随意性

网络中的新闻评论形式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形式限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在网络中,网友可以对自己同意的观点下留下一个“顶”字,可以将自己认同的微博转发;网络编辑也可通过语言规范的编者按代表网站发表评论;学者和专家也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表权威的观点和看法供网友阅读。

4、网络新闻评论平台的多选择性

新闻评论除了在特定的网站发表外,也可以在贴吧﹑群组等其他各种平台中发表,加强覆盖面,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络中,“把关人”身份的模糊,使得新闻评论不受过多的限制,可以在任何一个平台。

二、电视新闻评论发展的新思路

在网络时代,电视新闻评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要想在新时代占据一席之地,电视新闻评论就需要改变策略,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形象化、新闻报道深度化的优势,同时加快与网络媒介的融合,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寻求新的突破点。

1、加强新闻评论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评论相对于网络来说,最大的劣势就在于对时效性的把握。电视媒介由于其主体的确定性,把关人制度的限制,以及媒介自身属性的要求等,新闻评论的需要较长的时间,这点可能是无法避免的,但随着我国新闻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卫星直播车的使用等,在时效性方面应该可以有所改善。

篇4

网络进行舆论监督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媒介的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显而易见:

网络使普通百姓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层面上真正实现了公民的舆论监督权。传统媒体上出现的“舆论”。多是知名人士的言论或媒体自身的意见,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而网络媒体论坛、新闻反馈板块及聊天室等的出现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网民对于某些焦点事件各抒己见、畅言无阻,最后形成倾向大体一致的公众意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舆论。网民借助网络平台直接表达个人意见,避免了传统媒介监督中政治权力的干预和阻挠,使权力违法事件迅速展开在全民面前,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网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互动是网络最为鲜明的特征,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呈单向性,来自各方面的评论、反馈、辩解及信息不能及时沟通交流。而开放的网络平台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大胆地发表看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实时相互交流;同时,这种交流形式使相互间相距千里的民众有种面对面、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利实现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并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和及时性。我国网民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网络舆论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网络媒体凝聚了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网民的智慧和力量,对某一焦点事件的评论往往会产生集聚效应,在短时间内迅速碰撞磨合,形成广泛代表民意的网络舆论。而其他的监督形式则一般要经过一整套的既定程序,费时较长。

公众的意愿和看法可以更真实、充分地表达。传统媒体对民情、民意一般都有加工、筛选的“把关”程序,而互联网就取消了这道“工序”。同时,网络“无记名投票”式的宽松、自由环境,便于人们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虚假信息的存在,影响舆论监督的效力。由于对网络信息的控制还不完善,网络的开放性也就带来了它的一个负面结果,即虚假信息的泛滥。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网络为谣言的产生也提供了技术条件,有的谣言者出于种种目的,在网上对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加以诽谤和诋毁,混淆人们的视听,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信息的畅通和真实无误的传播,而虚假信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效力。

网络主体虽然广泛但代表性尚不充分。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存在着差距。网络的覆盖还只是局限在城市,农村依然在网络信息的传递范围之外,忽略了这一片区域,任何舆论监督都不是完整的。也就难以获得受众的信任。另一方面,网民以年轻人和中下阶层的人居多。

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较为突出。网上存在不少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甚至还有进行谩骂和人身攻击的帖子。如果在“监督”的过程中,偏激或者极端的情绪化观点占了上风,无主见的群体成员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被偏激的观点所感染,造成人多势众的局面,原本的舆论监督就会变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

积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网络舆论监管机制

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功效,必须从网络传播的自身建设、外部引导着手,把网络的信息传播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使其按照规则和道德规范运行。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首先,一方面针对网络侵权、犯罪的立法要相对完整、系统、全面,自成体系;另一方面则要求能与原有的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和互为补充,综合整理现有的法律资源;适当强化法律规范的韧性;清楚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责任:明确监督主体的权利及义务。其次,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媒体内容的监管,如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实行定时开放、版主全职管理模式等方式来加强内容方面的有效监管。再次,设置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机构来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的网络舆论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决策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增强监管工作的协调性。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功能。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必须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责任,成为网上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成为反映民情的主渠道、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力军。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通过资金、政策等对重点网络媒体予以扶持,形成一支“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的主流网络媒体;通过提高政府网络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一体化的网络媒体管理体制,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

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素质及网民的责任意识与自律能力。一方面,要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要紧紧抓住对“主旋律”的宣传和弘扬。其次,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网络媒体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能力,使上网浏览者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们有自己的理性,能够分辨是非,不要跟风,把错误的网络舆论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傅丁根:《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人民日报》,2009-2-3。

2、兰绍江:《论网络舆论监督》,《天津市政治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篇5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电视新闻 挑战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时代电视新闻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一)报道方式。

网络时代,各种网站门户和新媒体在报道方式上都有所重视,多样的报道方式,结合网络媒体的特殊形势,以及网站门户的独特优势,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冲击也最大。比如,各大门户网站,则可以利用用户的注册信息对用户的邮箱发送相关新闻链接、新闻图片以及新闻报道,或是以文字直播的形式对新闻事件的发展现状进行实时跟踪报道。但是对于传统电视新闻来说,由于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收视率受到严重制约,无法及时的将信息告知于观众。因此,在报道方式,电视新闻媒体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服务方式。

作为一种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电视新闻在网络技术发展之初,依旧是最为主要的优势传播媒介。用户对重要新闻线索和新闻事件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的形式实现,电视新闻媒体也备受人们的推崇和认可。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的不断兴起,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以及服务方式的短处也日渐凸显,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阻力。在服务方式方面,网络媒体能够借助网络的各种功能实现同用户之间的互动,使用户很好的参与其中,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发表用户的相关看法和建议,对于用户来说,这是新鲜的新闻形式,能提高用户的收看兴趣。然而,传统的电视新闻则不具备这种功能。

(三)受众人群。

网络技术普及之前,电视新闻是主要的新闻获取途径,同报纸等其他形式相比,传播速度较快,形势较为多样,且方法较为简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收视时间不断压缩,电视新闻的受众人员日渐减少,这是电视新闻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同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联系日渐密切,网民成为了大众的名词,网络新闻媒体因此更具优势,受众人群更广。电视新闻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二、网络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新闻质量,巩固受众群体。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发展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新闻传播形式,在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给予观众权威感,使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的信赖度要高于网络新闻媒体。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品牌效应,保证播放质量,提升节目水平。首先,电视新闻传播必须要不断优化采编、策划、播放质量,提高电视新闻内容的真实度,强化新闻理论知识以及新闻职业操守,树立足够的权威性和信任度,这对于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属政府单位,必须应该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综合质量,避免发生播放问题,提高观众的好评度。

(二)加强网络建设,加大网络媒体合作力度。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视新闻的网络式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巩固电视新闻的传统优势的同时,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提高电视新闻的创新力度,在保证电视新闻特殊性的同时,使电视新闻形式逐渐向网络形式发展,以保证电视新闻利用网络互动,促进电视新闻的多样化发展。

另外,电视新闻应该加强网络建设,加强电视新闻的网络化发展,媒介融合是现实新闻保证自身良好生命力的重要手段,电视新闻媒体必须要积极建立自己的新闻网站,实现电视内容同网站内容的同步,并做好对相关新闻时间的网络跟踪和网络播报,增设用户互动平台,利用网络新闻的透明化,提高电视新闻的公信度。同时,电视新闻网络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权威的形象,电视新闻同网络新闻相比,更具有可信度,因此,在网络化发展的今天,也必须要充分保持这一点。

(三)构建电视新闻的话语权。

就目前我国电视新闻来说,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民的话语权,能够在电视新闻播放过程中了解公民的看法和评价,但是点还需要加强和巩固,对于电视新闻的发展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主要是公民,因此,电视新闻必须尊重公民的话语权,增加公民的出镜率,关注民生,满足受众群体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电视新闻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产业的稳定发展。比如,前段时间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幸福”称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又如山东电视台城市频道的《民生直通车》节目,在新闻权威性的基础上,走起民生路线,合理地增加了公民的出镜率,倾听百姓呼声,使节目更加贴近于公民生活,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电视新闻作为传统的信息获取形式,目前受网络的影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必须要重视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电视新闻综合竞争力。这样才能增强电视新闻生命力,促进电视新闻产业的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教育电视台)

参考文献:

篇6

本刊讯(记者 杨春兰)2007年11月9日~10日,由龙源期刊网主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期刊研究所协办的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论坛暨2007龙源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会在京举行。200多位刊社主编、社长、传媒资深学者和各大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除了“2007期刊网络传播TOP100排行榜(国内海外双榜外)”,还把的范围延伸到了期刊类别,推出了“各类别TOP10”;同时聚焦内容层面,推出了国内外阅读“TOP100篇期刊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线2000种期刊网络传播的综合面貌,以期对2008年中国期刊的运营和数字化进展提供更好的助力。

会议特意将2006年的“战略”改为2007年的“策略”,旨在务实解决问题,研究手段方法。龙源期刊网总裁汤潮在大会上做了2007龙源年度报告,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龙源为刊社开发的全球期刊门户和广告整合营销系统,并阐述了龙源的发展宗旨――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中国期刊走向世界,让中国期刊走向未来。与此同时,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千家刊社网站上线开通仪式”,展示了龙源期刊网为2000家刊社合作伙伴免费制作的官方网站,并全面介绍了网站的功能和后期管理。

中国期刊协会顾问张伯海和副会长张友元应邀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张伯海以他参加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的深刻感受,再次强调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趋势,各刊社需要认真制订自己的数字化战略和战术,要让纸上和网上两个平台互动起来。张友元表示,龙源期刊网对2000种期刊网络传播状况的调查是一种创新形式的读者调查,有较高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参照,可以从中了解读者的诉求和期刊阅读走势,帮助和改进期刊运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结合十七大精神,提出了对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的看法,他认为龙源期刊网和传统期刊会聚一堂,本身就显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影响力、辐射力、穿透力和渗透力。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青年文摘杂志社社长张景岩从策略的角度做了题为“数字化浪潮――我们如何应对”的演讲,他认为,首先要了解数字化浪潮对期刊的影响,其次要进入,要利用网络顺应这种影响,包括编辑人员,包括期刊的制作过程、销售过程等等。商界传媒集团总经理、商界杂志社总编刘旗辉对中国期刊业的未来做了一些畅想,他认为传统期刊的市场份额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将长期存在下去,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在业态上有很多交叉,但是谁也代替不了谁,至少在相当的时间内,传统期刊和互联网应该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双语时代杂志社营运总监何彦平则倡议传统期刊应利用互联网,延伸品牌,大胆尝试推出数字期刊。

龙源期刊网还为会议设计了两个分论坛:一是期刊矩阵的广告整合营销策略,二是期刊无线增值业务的营销拓展策略。与会的刊社代表踊跃发言,就期刊的广告营销和无线增值业务的拓展发表自己的看法。

篇7

2008年5月13日,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组织的电子竞技创新与发展座谈会顺利举行。来自电子竞技以及与电子竞技产业相关的CEG组委会、WCG中国区组委会、ESWC中国区组委会、联想集团、中国电信、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浪、腾讯等各大赛事运作方、企业、媒体等数十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谈会。本杂志社社长祁书彦女士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了发言。

本次参会的代表来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而且还有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传统媒体出席,应当说,这次会议在电子竞技界是史无前例的。

整个会议持续了3个多小时,会议围绕着电子竞技工作的普及推广、队伍建设、资源整合、行业标准制订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的各位代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形式轻松活泼,所以会上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新浪的代表甚至两次发言。

与会代表的发言内容中提及最多的是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区别,其次是电子竞技发展需要的资源整合。前一个问题是在探讨电子竞技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后一个问题是讨论电子竞技如何发展。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

在大家的发言中,认为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本质区别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点,王伟女士表示:“区分电子竞技和不良网络游戏,是为了体现电子竞技这项新兴体育项目积极、健康、阳光的一面,能让电子竞技有更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空间。”

不过,来自新浪的代表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电竞用户和网游用户的交叉比例比较大,因此对电竞和网游的区分成本太大,而现在网游无论市场层面还是舆论层面都处于一个很强势的时期,所以电子竞技应该主动和网络游戏合作,寻找共同点,这样才有利于电子竞技的发展。

应当说这样的说法还是很有新意的,但立论的依据却仅仅是用户的爱好,似乎有些单薄。因为一个人的爱好是丰富多彩的,而且爱好交叉并不意味着爱好所属的产业可以合作。而且因为成本而模糊概念的做法似乎有些因噎废食。

大众软件的代表就回应了这一模糊不清的观点。他认为区分是精确发展的前提,只有大家明白电子竞技是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的公平公正的竞技对抗,是能够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一项运动,电子竞技才有可能发展,越是模糊,就对发展越不利。

而从实际出发,青少年网络协会的邵德海先生用实际的例子应证了区分的重要性,那就是如何获得电视这一促进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少的强势媒体的支持。因为一旦电视媒体加入到电子竞技的产业链,那将不会是有多少用户来决定市场。而是有多少关注人群。这也正是电子竞技的市场潜力之所在,和以用户,即玩家为市场的网络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实,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是产业链上的区别,后者是基于网络游戏这一产品而产生的厂商与玩家买卖服务的产业链;而前者是因为游戏的竞技性和观赏性而产生的眼球经济。所以说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但如果我们把眼光只是局限于游戏本身和玩家本身,那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的区别是基本模糊的。

通过这次讨论会,与会代表在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有着本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相信只有搞清楚电子竞技是什么,才能让电子竞技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资源整合与发展

正如上文所说的,这次座谈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席会议的代表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有赛事运作方、有媒体、还有企业等等。而且他们坐在一起发表意见正是为了实现王伟女士在会议开始时所说的,整合资源,让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代表都能发表自己对电子竞技的看法,以图通过交流而促进合作,进而更进一步推动电子竞技的发展。

作为能为整个产业注入资金的企业,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之一的联想公司的代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联想公司从2006年就开始关注电子竞技市场,并针对这部分客户人群了锋行系列电脑,之后我们赞助了全球性的赛事IEST,并在2008年和奥运火炬传递相结合,通过比赛选出了几名火炬手。我觉得,电子竞技其实是和IT业相互促进的,电子竞技需要最好的电竞装备,所以IT厂商会开发产品,而开发暗的产品又会促进电子竞技水平的提高。”

会上,对于联想今年选拔电子竞技运动员做奥运火炬手的行为大家还是赞赏有嘉,这是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一个问题,电子竞技需要更多的人来认知,只有大家像承认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承认电子竞技,那电子竞技的发展才会拥有最基础的舆论环境。而承担这一责任最主要的当然是媒体。

会议上,王伟女士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媒体对于电子竞技的重要性,电子竞技的媒体现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业媒体,一部分是传统大众媒体,而后者对于电子竞技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传统媒体的人民网代表表示:“对于体育来讲一定要有群众基础,这就需要媒体的引导,但现在传统媒体的对于电子竞技的认知还比较低,需要媒体作出更多工作进行宣传和引导。”而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电子竞技业内最著名的专业媒体之一的《电子竞技》杂志的社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专业媒体也应该用大众的语言来向大众表达,而不是专业的语言,并建议建立新闻机制,即定时将电子竞技的有关新闻资料向传统媒体进行传达,从而促进电子竞技的宣传。

除了媒体的代表,作为在电竞第一线“摸爬滚打”数年的典型电竞人代表,wNv俱乐部经理李杰对于电子竞技说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旧前对于电子竞技的从业者来说,还没有找到一套成熟的电子竞技大模式,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模式,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而现在基本上都是小模式,很多成功的电竞企业,比如wNv、比如EHoME都是有自己的小模式,但这是个案,需要付出了很多人力资源的代价,做的非常辛苦。而EHOME的经理李晓东也表示赞同的观点。

其实整合资源说到底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原则,而作为CEG组委会的许卓先生提出了这个原则,那就是用体育原则来衡量电子竞技:电子竞技运动员是体育人社会人、电子竞技赛事是体育赛事等等,如果用这样的前提衡量电子竞技,那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比如电子竞技赛事应当以观众为最终的消费者: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不同的是不在乎有多少人参与,而是有多少人关注(李杰先生更是详细的说明了这样的观点):以及曾经是中国最有名的星际选手,现为Neotv员工的66所提出的运动员培养模式问题等等。

新项目

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基本问题以外,座谈会还更深入探讨了一个具体问题,那就是电子竞技新项目的加入问题。

王伟女士讲到,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为在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还是在数年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有可能成为电子竞技的项目的新软件不断诞生,所以现在就面临以何种方式接受他们。

从市场的角度讲,李杰和李晓东都肯定了新项目审批的必要性,因为他们的俱乐部也确实感到需要新项目来刺激电子竞技市场。

同时,新项目除了有扩大电子竞技市场的作用外,王伟女士还指出,开发新项目除了把已有的软件纳入进电子竞技的领域,另一层意义还在于促进民族产品,即民族游戏软件的开发,从而让电子竞技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因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决定组成电子竞技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电子竞技项目审核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评选电子竞技项目。该项工作将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的指导下,委托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具体组织实施。

后记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种座谈交流的形式,与行业内思想的交叉都是值得去记录的。因为这是一次圆桌会议,是不同领域电子竞技从业者一次难得的互动对话的机会,如果这样的形式能长久的保持下去,相信这个会议对于电子竞技统一思想和促进相互合作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参会代表名单如下: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王伟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项目部主任邵德海

企业/对战平台代表:

联想集团消费台式营销总经理王忠

江苏环球数字文化体验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英杰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家庭客户事业部高级业务主管周宇震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政策发展部总监陈立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互动娱乐业务组总监周怡星

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蔡玮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媒体中心行业合作部汪克锋

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关粤

深圳泰山在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首席运营官李卫媒体代表:

人民网资讯部主任、金报电子出版社社长许丹丹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导林静、曹尉鸿

《电子竞技》杂志社长祈书彦

新浪游戏频道副总经理王宁

《大众软件》杂志社主编王展

辽宁北斗星空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GTV)蒋睿赛事/俱乐都代表:

全国电子竞技运动会(CEG)组委会委员许卓

华奥星空(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赛事主管黄振

中青基业文化有限公司市场策划部经理(IEF)柯京

wNv俱乐部总经理、ESWC中国区赛事负责人李杰

北京迈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晓东

华竞互动(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PGL)刘晓非

篇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高校;网络舆情

2016年12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9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络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高校作为思想发展前沿的阵地,大学生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已经不足为奇,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十分重要。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念

高校网络舆情就是指包括高校学生、老师、高校管理者在内的广大群体在网络空间内,关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看法、情绪的总和。在新媒体时代这个大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移动互联网络起着一个中介作用;高校的广大师生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体,尤其是大学生;当然,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广大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

二、高校网络舆情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突发性与及时性。新媒体时代,网络更加自由和开放,网络舆情通常是突然出现,而且形成迅速,在互联网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高校大学生经常浏览各大网站,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或者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校园管理制度问题,都会积极抒发己见,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使任何一个普通的事件都有可能迅速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

2.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新媒体时代,获取外界信息更加方便,内容更加丰富。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社会及校园突发事件,高校师生善于运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媒介,因此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见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交流的隐匿性,发表言论者丝毫不用顾忌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后果。所以,网络舆情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3.高校网络舆情的随意性与情绪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发言平台,针对社会热点,群众可以随意发表意见,这种现象在高校大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大学生处在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活跃、缺乏经验、富有热情,他们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但容易被外界的简单信息所蒙蔽、迷惑。所以,发表的信息具有随意性和情绪化的特点。

4.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广泛性与直接性。新媒体时代,电子邮件、微博都是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尤其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是他们言论表达、利益诉求和思想碰撞的重要舆情渠道。作为生活在信息集散地和交流互动场所的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直接获取和信息,他们对这些信息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并将这些信息告诉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

5.高校网络舆情演变的无序性和可控性。传统媒体信息需要重重的审核,虽然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却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然而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变了色彩,这就使得舆情发展呈现无序化状态。高校大学生虽然可以理性思维,但也容易被煽动,所以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更加无序复杂。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网络舆情还是可控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学校就会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和控制。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网络舆情引导自身存在缺点,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

1.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不专业。首先,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一些大学生兼职,而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因此,在思想素质不高,知识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其次,当前,高校针对热点新闻事件或突发事件的处理,通常采取回避、删除等方式。这种保守、被动的处理方式,往往并不能使高校大学生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致使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这种呆板、乏味的引导方法和手段缺乏巧妙性、艺术性,所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收效甚微。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高校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阵地,是网络舆情发展的一个助推力,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高校学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极易捕捉到信息,并加上自己的想法加以扩散,从而对周围人和事产生影响,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很重要,但是当前,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得不到及时的监控,负面信息得不到好的引导,对于相关的网络舆情引导也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得不到好的贯彻。

3.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大,而且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涉及到大学生中有文科专业学生和理科专业的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程度高低的不同,对不同的事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此外,由于课业繁重,也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就容易发表自己过激的看法。因此,网络舆情主体的复杂性给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四、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

1.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首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应该由一些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构成,从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源的收集,到舆情发展的监控,再到舆情趋势的研判,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必须过关,建立一个高技术、高效率的网络核心工作团队。其次,所谓引导应为疏而不为堵,处理高校学生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应该适时提供权威信息,强化正面的言论,观点,避免负面信息和情绪的扩大化。这才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所在。

2.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要正确认识到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直接关系到校园和谐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并研究制定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针、整体规划、安排部署。此外高校内各部门之间要加合作,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内的网络设施,规划建设主题网站;最后要健全规范网络管理制度。

3.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思想素质教育。高校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中的关键,网络舆情引导说到底只能是外部条件的约束,最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引导,所以,首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将一些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通过帖子、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其次,通过一些讲座的方式将网络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们,除了网络自律,在网上发表观点时,要是非分明;最后,学校方面要多开展一些有益的网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非常重要,通过网络舆情的构成去了解它,才能从每部分出发,更好的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姜双林.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索[J].决策探索,2016(11).

[3]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思想研究,2012(6).

[4]周瑛.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1(11).

篇9

关键词:受众;网络;主动性

20世纪初期,受众的概念从早期的公众表演和舞台表演的观众变成了大众媒介的接收方,尤其是电影和广播,同时还包括印刷媒介的接受者。这一概念最开始是由发送者或是热衷于研究在接受者身上产生效果的传播学研究者提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使受众数量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张,同时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媒介传播不再仅仅是主要的大众传播(一对多)的方式,而现在媒介是促使在一群人传播(一对一和多对多)的方式。传播方式的改变为受众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挑战。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针对受众在网络传播中体现出的主动性,本出以下分析。

一、受众在网络中具有传播的权利

“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主要表现在以前大众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一头独大的媒介向众多的受众传递信息,互联网的出现,使受众通过这一传播介质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人共享,实现了网络传播中一对一的传播方式。同时,每个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空间的公众领域互相交流信息,实现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这些公众领域(如论坛、贴吧等)可以供大家互相交流,这些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网络所提供的交流工具和交互平台可以使每个受众将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任何互联终端。因此,网络时代的受众既可以是传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同时受众在设置议题方面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可以将网络议题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网络事件证明了此观点,例如“表叔”事件。

二、受众的反馈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受众在网络媒体中的反馈速度之快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在印刷媒体当中,媒体如果想得到受众的反馈,可以通过信件以及一些新媒介手段,但是这些意见的公布至少也得在下期版面中才可以刊出,因此反馈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广播、电视媒介中,录播的节目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受众的反馈信息,即使在直播节目中,为了加强节目操作性,只能将有限受众的反馈意见通过电话或视频方式链接到节目中,这就使受众的反馈不能及时的完全表达出来。而在网络媒介中,进入众多网页,界面下方都设有网友评论区,受众不仅仅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可以看见其他受众的观点、意见,并可以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这使得受众可以更好地参与反馈,只要受众有参与的意识,就可以在相互的沟通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就使得受众反馈的信息变得更加及时、有效。

三、受众选择媒介的承载方式多样化

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多样的承载方式。例如:印刷媒介传播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广播传播以声音介质让受众获取信息;电视媒介以声音、图像以及影像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其中广播、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均为线性传播,受众接受的信息内容不易保存,这要求受众具有一定的理解与记忆能力;而印刷媒介虽然是纸质的传播方式,信息内容易被保存,但文字信息的传播往往要求接收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知识,能理解文字信息的内容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网络媒介的出现,大众媒介形成了媒介融合的局面。网络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既包括了印刷媒介中的文字、图片的传播载体,同时也具备了广播、电视媒介中的声音、图像、影像等传播方式。受众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不再受媒介承载方式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符号形式进行接收。与此同时,网络时代还为受众深刻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这主要体现在网络里的“超文本”及“超链接”的功能,对于一个信息的,可能是断片的,而通过网页编排将其他的相关信息纳入周围,受众就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而获取该信息的背景材料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在网络中,受众可以采取多种媒介符号的混合观看方式。

四、对宣泄本能的意见信息增多

一些意见信息的表达有的是出自受众本能的反映,而有些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效果而说出来的,这些意见信息并不是宣泄本能的。在传统媒体中那种宣泄本能的意见信息是很少的,原因有三:一、传统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把关人”:“把关人”对传播的意见信息内容要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不符合道德规范以及不符合该报道目的的意见信息都是不会被公开的。二、传统媒介受版面或时长的限制: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就导致了在传统媒介中不仅对传播的信息内容有所限制,而且对受众的意见无法做到全面的公开发表,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宣泄本能的意见信息的数量。三、传统媒介与受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感: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媒体是信息的主要参与者,而受众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很少会有受众对于自身的意见跟媒体反映,除了是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会做出一定的回应,而对于离自己较远的信息,即使心中有一定的看法,但也很少与媒体进行联系将自己的意见告诉媒体。

而在网络媒介中,受众表现为大众匿名性、没有人会知道评论信息的是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从事什么职业。同时,网络的监管力度也没有传统媒体那么严格。这就促使受众将自己第一反应的信息在网络中公布。网络媒介给受众也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平台,没有字数与条数的限制,这也就导致了受众宣泄本能的信息增多,受众在这方面的主动性也有所增强。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17-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及系统分析法,对收集来的资料作出分析及统计。

二、研究内容

网络体育编辑主要是对网络上的体育信息进行筛选、加工,然后呈现在受众的面前,这与传统媒介编辑的职能没有太大的区分。但由于网络与传统媒介有着很大的分别,所以网络体育编辑又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1.选择优秀稿件。

网络上体育信息的海量性,使得受众在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时就需要网络编辑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选取优秀的稿件,让受众能第一时间找到最新、最热的新闻。

2.做好传播把关。

这里网络体育编辑最需要把好政治关,都说体育与政治无关,但是纵观世界,体育真正能脱离政治的微乎其微,而这种把关的难度比传统媒体要大得多。

3.引导发言。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体育信息,因此需要借助网络编辑引导受众的需求。网络编辑需要选择合适的新闻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能影响和正确地引导舆论。

1.与受众频繁互动交流的特征。

网络编辑每天在整合稿件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工具与受众进行一对一,及一对多的直接交流。这样网络编辑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受众的反馈,以此了解到受众的需求,进而能更好地选取稿件,这就体现了网络编辑高互动性的特征。

2.业务手段多样化的特征。

网络体育编辑进行业务工作时不像传统编辑那样的繁琐,是因为网络为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进行采访时可以通过Email与受访人取得联系;邮寄稿件时可以用超文本结构链接网页;网络上多媒体方式也为网络编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角色多重化的特征。

业务的需要,使得网络编辑需要扮演各种不同身份的角色。这是因为编辑在适应网络媒体的各种特殊性时,不仅要会进行采访、新闻稿件的写作,同时还要会编辑各种版面,整合大众传播。

1.及时地对体育比赛及以外的信息进行更新。

网络媒体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地对世界体育信息进行传播,并且这也体现了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独有特征,所以就需要网络体育编辑对信息能够及时地更新来满足受众的需要。

2.阅读方式的跳跃性。

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图片、文本、视频等多种形式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受众在阅读信息时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到这则信息,同时受众的阅读方式也是跳跃的,不必像传统媒体那样使受众被动地去选择。

3.传受双方的互动性。

与以往的传统编辑不同,网络编辑除了在编辑新闻时能很好地与受众进行互动,通过邮件、聊天软件等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受众的反馈。

(四)网络体育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基本要求

1.对信息合理有效的处理。

对体育信息的筛选、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原创,这些流程都体现了网编的文字功底,熟悉写作及编辑知识。同时,这也是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2.对新闻有足够的敏感度以及深度的挖掘能力。

由于体育信息是固定实时的,所以需要网络体育编辑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挖掘出体育信息背后的东西。

3.做好“把关人”以及舆论导向。

这需要网络体育编辑除了在处理日常的体育信息时,还需要做好网络把关人,并将舆论向有利于团结的方向引导。

4.要有网络管理以及网络维护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网编必须熟悉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例如熟悉Photoshop能对图片进行处理;利用Dreamweaver对网页进行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李勇华.网络时代的体育新闻报道[J].新闻与写作,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