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经济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援助规划决策参与式管理国际公共性管理原则
规划决策是对外援助的行动指南,必须摆在政府管理的突出位置。从科学管理和责任政府角度看,我国援外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的改革探索已迈出重要步伐,为更好地实现有效援助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我国对外援助规模扩大和政府管理职能结构的优化,研究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提高规划决策水平十分必要,
一、国际上发展援助的做法和经验
制度化和程序化是西方国家发展援助规划与决策的重要特点。不同国家的对外援助,都有各自的政治理念和战略目标,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法案或政策文件,为具体援助方案制定和项目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西方援助管理的普遍做法是,重视规划先行,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组织对外援助。制定规划和国别政策是一个复杂细致的数据资料分析和评估论证过程,既有很强的程序性,也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还要履行透明管理责任,向社会公众展示必要的援助效果。
在国家援助规划总体格局中,国别政策注重研究受援国特殊性和援助方案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确定援助的战略性目标,一般会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一是背景分析,即对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管理、结构性改革进展、贫困情况、经济前景和外部环境等问题作出判断。
二是受援国政府的优先发展战略分析,包括受援国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公共部门治理举措、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等。
三是上一期援助战略实施进展情况和经验教训总结,其中会剖析一些具体项目案例,提出国别援助质量评价结论,分析受援国反馈意见和问题。
四是新一期国别援助的主题和框架,包括确定援助中心目标、具体目标、战略要点,比如西方对中国的援助经常会突出促进社会转型、向市场经济转轨、满足解除贫困和弱势群体需要、改善环境等符合援助者价值观的援助主题,并明确具体实现的途径。
五是制定具体的援助计划,包括援助规模,优先援助的重点,地区、行业和部门投向分布比例,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政策以及方法和工具等。
在国别援助政策文件中,一般还会就援助可能面临的风险、信誉得失、围绕成果进行管理的方式等问题提出监控要求和具体规定,并列出拟援助的项目清单。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的国别援助政策方案,不仅是针对受援国的政策阐释,也是援助项目的具体选择计划,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援助管理操作手册。
多边援助机构更为关注宏观和战略层面的研究考察与规划设计,以明确其作为援助者在援助“结果链”中所处的角色。世界银行独立评估局等机构的研究表明,有效的援助规划都具有双重特征,既要重视受援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又要重视公众参与经济增长进程的措施;既要考察受援国政治承诺和公共机构的能力支持,又要坚持长期参与,并设定清晰的中期阶段性目标。从多边援助机构的国别政策文件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关切所在:
一是重视研究受援国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并不能保证社会公众直接受益。从减贫和改善民生角度看,必须研究援助项目同创造就业、促进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社会公众如何通过援助渠道分享成果,从而找出援助规划与受援国经济发展的契合点。
二是把合理设定目标作为有效援助的前提。对一国的援助效果不理想,往往同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援助规划缺乏选择性,导致援助资源过于分散,出现“撤胡椒面”现象,既不能实现援助效果的正向叠加,也弱化了单个项目的影响力;其二是具体援助项目目标脱离实际,目标设定缺乏同利益相关者的一致性。有些援助规划与决策仅仅关注受援国政府甚至是个别政治家的需求和政治承诺。而忽视社会公众特别是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
三是国别援助必须实现跨部门协同。重要的援助举措必然涉及其他部门,多部门策略有助于实现具体的援助目标。忽视相关部门,就会消弱援助方案或项目的影响力。一个部门管理、不同执行机构组织实施的成套项目、物资援助和贷款援助等多种援助方式的有机组合,也是一种重要的协同途径。
四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规划主线。从独立项目看,预定的援助目标实现并不困难。但综合评估对一国的援助,各类项目的集成效果往往会低于预期,原因之一在于,这些项目目标并不是在统一的框架内依据同一个战略目标分解而来,所以项目成果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
研究援助的规划管理与有效决策,必须注意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的发展都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援助决策来说,短期见效的压力往往会导致忽视援助效果的质量。要改进援助效果,健全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划决策机制,必须从以下四个结构要素人手:
一是保持目标一致性。具体项目目标同国别援助政策、国家战略规划必须是内在统一的,要在援助规划总体框架下,平衡把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二是实现项目连续性。近年来,对国际援助界最强烈的批评之一,就是援助国包括多边援助机构频繁调整援助重点,而且经常单方面改变援助政策与援助数额,使受援国疲于应付、难以适应,这些做法都直接降低了援助的效果。
三是培育与规划决策相匹配的执行能力。一些援助项目之所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往往是因为缺乏执行能力。正确的援助规划必须以援助授受双方的执行能力作保证。
四是增加透明度和本地控制。透明度是良好治理的基石,因为知情权可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并促进减少管理失误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援助活动的本地控制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地方政府机构的权力介入、项目使用部门的直接参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监督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当前还有一种做法值得重视,就是援助方设计的社区主导型援助项目,直接将援助资金或项目实施交付给社区,这无疑是援外规划管理的一个创新。
二、认识援助规划决策的理论视角
(一)援助规划决策的参与式管理
传统的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干预能否成功,取决于训练有素的专家、或精英化的政府官员是否去帮助穷人。而参与式发展理论则认为,外部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发展终究要取决于当地人在一般情况下有能力认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强化和提高当地人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需要促进人们自主组织起来,分担不同的责任,朝向一致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发展权概念的重要含义之一。具体应用到国际援助领域,人们认识到鼓励和倡导援助方和受援方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援助活动中至关重要。参与式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需要在援助项目的制定者、计划者及执行者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平等的“伙伴关系”;重视满足受援者需求,把援助受益群体当作发展的主体;尊重乡土知识、群众的技术与技能和执行者主人翁地位;强调发展过程和结果为本的统一;通过制度安排形成以人为本的机制保证。
参与式管理的相关理论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早期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逐步推广和完善,并与评估技术相结合成为一种管理工具,也就是“参与式评估”,自此以后即在国际援助领域广泛使用。在不同的援助机构的规划决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范围界定和参与程度会有所不同,也区分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评估、民主评估、实用性评估、赋权增能评估等多种实践方法。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当代援助规划设计与决策过程同传统的援助专家和管理团队自上而下的决策有了本质的区别,管理者也在一定意义上演变成会议召集人、机会提供者、组织者、中介、支持者的角色,管理的职能作用发生了重要转变。
(二)对外援助的国际公共性
对外援助同稳定的货币体系、自由的贸易体系、国际安全等具有类似的性质,是国家提供的稀缺的国际公共物品,直接有助于国际体系稳定。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物品提供者,被认为是衡量其参与国际事务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
向国际社会提供经济援助、技术支持等行动,是大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一种实现形式。有关国际层面公共性的研究认为,双边援助同多边援助之间公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前者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公共性,蕴含着两国各自公共性的通约等问题;后者则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直接与整个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关行动的结果影响范围明显扩大,有时还会产生更加宏观的全球性蝴蝶效应。应当认为,对外援助既是援助国和受援国各自国内的公共问题,同时也具有国际公共事务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公共物品。依据联合国国际开发署的文献及发展援助专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国际公共物品被定义为“具有很强跨国外部性,能使不同地区的许多国家或所有国家受益,需要全球合作才能提供的货物、服务、资源、环境、规则和体制等”。多边援助显然符合这一定义所揭示的各种特征。双边援助一般只涉及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有时不被认为是“全球事务”,但总是被置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加以研究。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援助活动所固有的公共性。当然,这种公共性也是援助国政治经济等具体利益在更大范围的延伸和深化。
因此,关于援助行为公共性的认识既要立足于援助国国内的管理,也要重视国际组织的协调和规则、惯例等重要背景。在经济层面,发展援助是为了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层面,发展援助包含有实现和维护和平、减少冲突和对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讲,作为一种对外转移支付的过程,对外发展援助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受援国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具有非营利性、利他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非营利性直接体现在针对落后国家的基础设施、教育、健康等领域实施的援助项目中。这些援助无偿服务于社会公众,对一般投资商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在紧急救援或其他情况下实施的人道主义援助,则直接体现了利他性。非排他性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援助项目基本立足点在于使更多的公众收益,一旦实施完成付诸运营则为公众共同拥有、共同使用;二是在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项目采取招标方式进行,合格厂商或承包商在理论上都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公共性在客观上要求援助规划决策的适度公开化。在现代国际援助“发源地”的美国,其援助决策始终处于国会与白宫、国务院等部门以及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牵制当中,正是因为援助是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这意味着援助方要重视以援助的公共目标来统领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应依据责任政府的理念,在一个相对稳定、适度透明、公众有序参与的环境中实施决策,在重视规则、程序的基础上追求援助效果。另一方面,应选择运用适当的公共管理工具检验绩效,在技术和机制上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展示效果并取得公众信任和支持。
三、对我国对外援助规划决策管理的思考
发展援助固有的国际公共特性,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履行规划决策等管理职责的基本立足点,实际上参与式管理理论也正是植根于此,这就要求援外管理者必须超越对于项目本身具体管理的过分倚重,实现管政策、管投入、管服务、管监督等多项职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经济目标与外交目标的战略统筹、援助资源汲取与合理分配的有效协调、政策主导和项目执行的良性互动、项目管制和提供实施服务的内在统一等等,关键是当好制度保障者、规划决策者和环境缔造者。
有鉴于此,尝试提出我国援助规划决策实践中应遵循的四项管理原则:
(一)多层次参与的协同原则
对外援助的规划是国家战略,提倡协同原则,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集体决策。结合我国政府体制特点和援外管理实践,协同原则应当涵盖三个层面的参与主体:
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协同。当前我国政府对外援助涉及外交、财政等二十多个中央部门或单位,在此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商务部牵头的援外工作部际联系机制。这些部门实质是援外政策利益相关者。作为改进的方向,应在科学分析界定各部门职能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十分具体的职能结构优化方案,从中选择同对外援助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一部分部门,以制度化方式确立援助规划与决策的沟通协商机制,切实避免由于相互制时可能导致的规划“割裂”现象。
二是主管部门与企业公民及外部专家的协同。近年来,适应大量援助项目有效实施的需要,主管部门重点培育了一大批援助项目实施企业。作为援助第一线的执行主体,这些企业在市场需求和项目建设领域富有经验,有必要以企业公民的身份吸收他们适度参与援助的规划决策。发挥学界独立专家的作用也十分必要,应重视在推动援外战略课题研究和专业理论人才培育的同时,推动建立由发展援助专家、项目管理专家和政府管理学者参与的咨询研究机构。
三是国别政策和项目决策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协同。最大限度地邀请受援国政府、伙伴部门、学者及公众代表参与国别方案及项目的论证是国际通行做法,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也是一种有效协同途径。我们在项目决策环节比较重视同政府部门的协商沟通,重视在项目实施环节重视同相关合作伙伴的交流,但是,远未形成稳定的协同参与机制,因此,有必要结合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纳入决策与实施管理的参与主体范畴。
(二)规模适度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对充足的援助资金是有效援助的基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增加我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的基本政策,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确定增加的比率与额度,使我国的对外援助既保持积极扩大的态势,又控制在国家财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提出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主要是妥善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潜在而巨大的增长需求,这意味着提供援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是国情特点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始终面临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主要矛盾,不能以近年来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忽视财政资源的实质性短缺。
三是对外援助这种转移性支付行为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增加容易减少难,而且由于中国援助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国际焦点,一旦因为国内发展原因减少援外支出,可能会引发诸多被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妥善把握量入为出的尺度,避免因为规模过大、增长率过高而难以为继。
四是针对特定受援国援助政策和项目投入的连续性,防止因为项目中断而损害整体援助效果。稳妥的办法是支出标准的制度化、定量化,保持援助资金来源的稳中有升,有计划按比例地持续扩大。在当前不断蔓延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挑战面前,要更加审慎地处理满足援外战略需要与防范国家财政压力的关系。
(三)援助推动贸易与投资的利益导向原则
援助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投资,更是对国家利益的直接投资。我们在解读援助为外交服务的内涵时,既要看到支持受援国发展的利他性质,也要看到内政与外交的根本一致性,只有有利服务于国内发展,才是真正服务于外交,内外联动共同增进国家利益。从长远看,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只有互利共赢,援助行为才能获得持久动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援助已经成为援助国促进国际贸易关系、企业间合作、拉动对外投资的重要工具与合作手段。西方援助国其实并不掩饰官方援助直接为私人垄断资本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服务的性质和作用。国际组织也正在为援助推动贸易与投资搭建新的平台,应当利用这一机遇丰富援助管理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援助”工作计划,使得援助本身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实现援助、贸易与投资的利益互动,起点在于规划和决策。对于我国援外工作而言,实施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利益导向原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重视将贸易援助计划与实施纳入国家援助规划,利用多边和双边两个渠道将有关区域和双边贸易谈判、实施信息和援助增长需要有机融合,优选适当的项目充实调整扩大双边援助计划。
其次,要重视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以合理方式带动援助物资和成套项目建设所需的产品、设备、技术、劳务以及后续服务的出口。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将援助项目适当集中于国内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
第三,重视加强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基金的导向作用,让国内有条件的企业主体方便利用援款或援助项目平台开辟境外工程承包和“走出去”投资路径。
第四,善于综合运用成套项目的质量效应和技术援助、人力资源培训援助等多种方式,建立推广中国产品品牌的规则,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形象。
第五,依托政府主管部门和驻外经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中资机构信息共享与沟通合作机制,以整合资源促进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四)全程绩效评估管理原则
对整体规划或者项目决策而言,引进科学评价方法、贯穿绩效评估主线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机制保证。要遵循“结果导向的责任政府”理念,促进主管部门对援助结果负责,使援助目标同援助实际效果更加直接地联系起来。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
首先,建立与援助预算规划直接相关的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和历史数据库十分重要,这是规划决策的基础信息来源,也是评估援助绩效的基本依据。
其次,建立对外援助的政策评估、项目预评估、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在内的全程评估管理体制,是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决策依据的有效办法。
篇2
经济危机是招人的良机,经济危机使得不少企业经营不景气,或濒临破产,或直接破产,使得大批人员失业,而大批求职者同样难以找到工作,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丰沛”,这些失业、待业人员中更不乏企业精英和称职员工,如此一来就更容易招聘到企业急需的人才以及合适的职员。经济危机时招聘的宣传费用和组织费用都较低,因为求职者众多而招聘者不多,僧多粥少,物以稀为贵,自然求职者闻风而动、应声而到,求职者减少了等待、选择的时间,而招聘企业也因此节省了招聘的时间,对企业来说就是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经济危机时招聘职员更容易树立企业的形象,在众多企业裁员之际如有企业独树一帜,反其道而行之,大批的招聘给各类人员,表面上企业是在招聘职员,实际上对外透漏的意涵则是:企业发展良好、实力雄厚、有发展潜力等,这是无声的广告,更能使政府、社会对企业刮目相看,能树立非常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品牌的推广和产品的销售都有积极作用,这比花钱做广告的效果更深刻、更直观。经济危机时招聘是雪中送炭,对上符合党和政府的期望,对下顺应普通百姓的民心,更能赢得党和政府的贷款、税收等各种优惠政策地支持,也能赢得百姓的良好口碑和拥护支持,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也有较好的推动作用。还好,前几日看媒体报道有上海金融企业大批招聘员工,昨日从电视上又看到广东一相当知名的日化企业也在大规模地招兵买马,我想这些企业正是在利用经济危机的关键时期组建自己的生力军,无疑他们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
经济危机是留人的良机,对于真正的人才来说,经济危机对他们的择业和跳槽影响可能不是很大,但多多少少也是有所影响,这些精英级人物的择业和跳槽也因此变得谨慎,这时企业若能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安抚”,不是用“裁员”来警示他们,而是通过人性化的关怀,提高他们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以及恰如其分的沟通交流,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表现,使他们真心与企业融为一体,休戚与共,使他们彻底摈弃“跳槽”的念头,踏踏实实的为企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对于占企业人数最多的普通职员也要倍加呵护,关心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尤其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要急员工所急想员工所想,及时而又全面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对这些员工的工作、工资给予保障,如果有条件的话提高薪水和待遇则更能征服人心,给员工吃下定心丸,使这部分最敏感、最易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员工安心、专心、全心工作,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更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从人性角度看,人都是知恩图报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职员在经济危机的“非常”时刻、“危急”时刻,企业挺身而出施以援手,职员自然会感恩企业,并把感恩之心融于工作之中,而且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员荣誉感、归属感、忠诚感倍增,如此若企业偶遇困境,职员也会与企业携手并肩、生死与共、力克时艰。再说经济危机时拿出实际行动来维护职员利益,比平时谈企业文化时强调与职工心心相映等,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才叫知行合一,是真正的践行企业文化。
经济危机是用人的良机,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济危机当前正是人才决胜沙场的时候,是骡子是马子拉出来溜溜,平时说得再好也不管用,关键时候职员能否撑得住干得好,便一目了然!危机当前如果职员能不离不弃,与企业同心协力,与企业一起及时应对面临的困境,弘扬正气扎实工作,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甚至帮助企业开辟一片新的领地,那自然是企业“力挽狂澜”的的大英雄,若有合适岗位企业则会立马提拔!危机当前如果职员知难而退,畏缩不前,思想不稳,个人利益至上,不但自己不好好工作,甚至见风使舵,散布不利消息,瓦解军心,影响或妨害其他职员的正常工作,那么这个职员不仅仅是个“狗熊”,更是害群之马,当然企业也会毫不客气地迅速将其开除,决不能让一个苍蝇坏了一锅粥!企业可以把经济危机当做用兵拉练的机会,这就能充分检验团队的整体素质,比如可以看出团队的团结协作、灵活应变、快速反应、目标达成等方面的能力,以此可以找出团队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于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也能为日后团队培训、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危机是育人的良机,经济危机使企业经营受挫,生产订单或工作任务减少,这就使很多职员工作不再紧张,或者说比较空闲,企业可以利用这段相对清闲的空挡,来给职员充电,开展企业全员学习,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可以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组织企业内部培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引进技术专家、高校教授来企业进行培训,当然也可以把职员外派培训,总之企业可以不拘形式,通过一切力所能及的方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培养企业的人才队伍,如此不仅可以提高职员的素质,还能避免职员因空闲而变得懒散懈怠。
篇3
一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95%为独生子女。男孩多,女孩少。通过二年的集体生活,我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幼儿缺乏对他人的爱心,比较自私,交往合作能力不强,遇到困难不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习惯欠佳等等。这些品质都有待培养,顾此特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
二 指导思想
贯彻《规程》为基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主,根据幼儿德育5层目标,结合本幼儿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德育工作。
三 目标和措施
有爱心(是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的重点)
目标1 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珍惜成人的劳动成果。
措施1 结合系列主题活动“我和周围的人”,通过参观、观察、实践,了解成人的劳动,并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谈话等方式,使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并关心、热爱自己的父母。
3 通过家园配合,鼓励家长在家中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幼儿园德育计划大班幼儿园德育计划大班
的快乐,并学会主动关心家中成员。
目标1关心友爱同伴,并乐于帮助别人。
措施
1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幼儿相互友爱、关心,并以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幼儿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
2 通过助残日的宣传活动和与随班就读的听障儿的交往,使幼儿懂得不歧视残疾人,并愿意关心、帮助残疾人。
3 通过敬老节活动,教育幼儿主动关心家中老人,使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
目标
3 爱家乡、爱社区,尊敬爱护国旗、国徽。
措施
1 结合十月国庆节、奥运会的举行及每一次的升旗仪式,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尊敬、爱护国旗、国徽,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2 利用节假日,请家长带孩子外出,参观一些上海的名胜古迹和有名的建筑,加强幼儿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3 通过教育、参观社会等活动,引导幼儿关心自己生活区域的变化。
目标4 了解一般的安全常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措施
1 通过小问号、小实验、科学小实验等活动,丰富幼儿日常的安全知识。
2 利用智力游戏、情景表演、体育游戏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022年新学期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遵循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结合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注重把德育有机和谐地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中去,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考虑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品德教育计划。
二、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后,幼儿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多数幼儿情绪稳定,能自觉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则。对人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已基本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知道和同伴要友好相处。但也有个别幼儿,自我意识非常强,在活动中不懂得谦让,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要耐心教育,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园共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大部分幼儿的集体意识更强了,喜欢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乐意为班级做事情,帮助小伙伴,帮老师整理图书、玩具,知道玩具玩完以后要放回原处。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但是,大多数幼儿的责任心仍有待加强,做事时还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不愿主动尝试和探索;自理能力差,进餐速度慢,一些幼儿的挑食、偏食现象严重,个别幼儿仍不能独立地穿衣裤。有个别孩子不懂得及时整理图书、玩具,不爱惜图书。一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文明行为习惯缺乏。
三、工作目标
1.培养幼儿讲文明礼貌讲话态度自然大方,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会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乐意与周围人交往。
2.教育幼儿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珍惜成人的劳动成果。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参加简单的劳动,培养自理能力及爱劳动的习惯。通过家园配合,鼓励家长在家中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学会主动关心家中成员。
3.关心友爱同伴,并乐于帮助别人。能分辨一般是非,初步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愿意学习优点,克服缺点,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4.教育幼儿爱家乡、爱社区,尊敬爱护国旗、国徽。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尊敬、爱护国旗、国徽,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5.让幼儿了解一般的安全常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具体措施和内容
1.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精神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环境影响人,以生动的活动感染人,以积极的体验塑造人,以有趣的学习发展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班级每天进行晨间谈话,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合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的教育作用。
3.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幼儿相互友爱、关心,并以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幼儿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5.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
6.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回忆过新年时的热闹气氛,体验大一岁了的快乐。体会妈妈的辛苦,用各种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关心友爱同伴,并乐于帮助别人。
1.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幼儿相互友爱、关心,并以榜样的作用来带动幼儿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
2.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三八”节开展爱妈妈系列活动。“3.12”植树节,向幼儿进行初步的环保教育。
3.中国传统节日教育。
四月份:
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讲话态度自然大方,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1.通过各类学习活动,鼓励幼儿态度自然大方地讲话。
2.讲解示范,使幼儿懂得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
3.区角游戏“说一说”,训练幼儿说话和倾听别人讲话的能力。
4.有关春季的主题教育。
5.安全教育。
五月份:
体验劳动者的辛苦,尊敬长辈,关心父母,珍惜成人的劳动成果。
1.五一节节日教育,参观、观察、实践,了解成人的劳动,并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通过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谈话等方式,使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并关心、热爱自己的父母。
六月份:
体验祖国,社会对自己的爱。感受欢庆的热闹气氛。学习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
1.通过老师对各类活动的评价,有意识地教会幼儿进行评价的标准。
2.通过幼儿对各类活动的评价,锻炼幼儿初步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
3.六一节节日教育。
七月份:
1.利用幼儿德育素质评价表,对幼儿进行德育测评。检测幼儿教育效果,总结经验。
2.利用教研学习,业务学习,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好的学习方法,原则途径,交流好的教育经验。
2022年新学期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生品德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因此,适时适度地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将幼儿培养成文明守纪、礼貌待人、活泼乐群、大方自信、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新时代儿童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与要求。根据新学期园务工作思路和幼儿的年龄特征,现将德育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坚持每周一举行全园集体性德育教育。
为了培养全园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与行为习惯,我们坚持每周一隆重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和评选明星宝宝的活动。全园师生准时参加升旗,由中大班幼儿轮流担任升旗手,激发幼儿争当升旗手的愿望,在庄严的国歌声和极富感染力的儿歌声中让老师和小朋友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增强国旗下讲话的实效性,抓住季节特征、节日教育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写好讲话稿,做到每周一个主题,讲话时注重情境性与幼儿的双向互动性,让教育意义渗透幼儿心中。
明星宝宝的评选要注重过程性与实效性,重视评选过程对幼儿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每周五下午全园统一定为班级评红花与评选明星宝宝的活动,通过师生民主评议出下周的明星宝宝,然后周一将名单上报教务处,在国旗下集体通报表彰授牌,让明星宝宝接受全园师生的鼓励与祝贺,并及时将明星宝宝的名单、照片在校园栏目与网上公示,让幼儿在这一系列深入的评选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比学赶帮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围绕节日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的节日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有目的、有组织的围绕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让幼儿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与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并懂得简单的礼节、萌发爱心、感恩的心和责任心。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日活动皆教育,幼儿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体现在点点滴滴,我们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各年龄班幼儿重点培养目标为:小小班:爱幼儿园、爱集体、不争抢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小班:情绪稳定、乐意与人交往,懂得与人分享,养成一定的文明礼貌习惯,;中班:愿意自我服务,自信大方、乐意表现、能互帮互助;大班:乐意为集体服务、能互助合作,礼貌待客、做客,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
各月德育教育主题:
二月份:快乐过新年
三月份:我爱好妈妈
四月份:爱护花草好娃娃
篇4
关键词:劳动分工;经济增长;货币起源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10-0009-04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new classical economics.we made an assumption that every individual had the same natu-ral talent,with both being producer and consumer.Economic growth was decided by transaction effi-ciency and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Learning by Doing could change the con~ast between gains fromspecialization and transaction cost.to promote the division of labour and economic growth.The trademust follow by division of labour,and the currency come out when ba~er trade was failed or inconve-nient.The advantage of the inside currency(compared with commodity currency)was n0 cost of transac-tion.
Key Words:Division of Labour;Economic Growth;Origin of Currency
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以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主要代表人物而进入国际经济学前沿的极少数学派之一。
这一学派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的基础上,以超边际分析作为基本工具来研究劳动分工和经济发展问题,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并且建立起形式化的理论框架。
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已经对贸易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理论及城市经济学等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献。
由于这一学派抓住古典经济理论关注的中心,即分工与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使用了具有原创性的分析方法,从而使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既包括资源分配问题,又包括经济组织问题,更有利于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
新兴古典经济学具有的上述特点,大大加强了这一学说对许多经济问题的解释能力,为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崭新视角和工具,也促使我们运用这一理论工具研究货币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第一部分,我们建立起基本的劳动分工的生产模型,分析关于劳动在生产活动中的分配和贸易品供给、需求的决策以及可行的市场结构等问题。
在第二和第三部分,这一框架将用于解释经济增长和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模型
假定一国经济由m个个体构成(m是一个足够大的数)。每个个体是事前相同的消费者/生产者,他的效用来自消费各种商品,他被赋予包括每种商品生产的一系列个人专业化的生产函数。所有商品要求劳动作为一种投入,每个个体假定有固定的劳动禀赋在每一时期的生产活动中分配,这一劳动禀赋不能转移到其他个体的生产函数中去。每一生产活动的劳动投入可以看做这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每一生产活动中假定存在专业化收益递增。
个体之间商品交易假定产生“冰山”型交易成本。例如,如果某个人购买z单位消费品,有交易成本(1-k)z,他得到kz。这里,k可以看做交易效率系数。为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双方的交易通过合同加以约束。假定所有商品交换都按照在生产之前通过双方交流达成的合同进行。
图1描绘了用以说明这一框架应用的两种典型的生产模式。在模式A中,存在三种消费品,分别有三种劳动投入三种产品生产。在模式B中,用一种中间产品和劳动投入生产一种消费品;这一中间产品用下一层的中间产品和劳动投入来生产;下一层的中间产品由劳动投入来生产。例如,在模式B中,z可以代表汽车,x和y可以代表钢铁和铁矿石。
关于这一模型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存在收益递增和由生产专业化产生的垄断力量,个体仍将采取价格接受行为。通常,投入的收益递增与价格接受行为不相容,因为收益递增意味着个体将愿意购买无限多的投入品。然而,任一生产函数中劳动投入假定为个人专长,并且每个人只有有限的劳动禀赋,这一问题不会产生。而且,即使一种贸易品均衡的生产者数量可能不大,由于任何生产活动进入自由,并且决定生产活动时所有个体是事前相同的,没有人可以获得垄断力量。
在每一时期,个体要作出关于劳动在生产活动中的分配和贸易品供给、需求的决策。一个个体在给定时期的一组生产活动和贸易决策定义为配置。尽管对于每一个生产模式,一个人的劳动配置和交易选择有大量可行的内点解和角点解,一个最优配置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不同时买入和卖出或自给同一种商品;2、不卖一种以上商品;3、除了生产产品之用不自给中间品。
直观地看,如果一个个体出售一种商品,那么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他再买入这一商品是不值得的;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个体购买一种商品,那么他不应同时自给这种商品,也不应同时生产这种商品,而应当集中劳动生产出售自己专业化对市场供给的商品。同样的,由于收益递增的存在,出售两种商品是效率不高的。一个个体不生产某种商品,他将不自给这一商品的中间产品,因为这并不产生效用。
经济中m个个体的诸多决策组合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界定为市场结构。一个可行的市场结构由多个个体的众多组合的众多如下选择构成:如果一个贸易品有正的供给,那么该贸易品也同时有一个正的需求。
一般均衡的市场结构是一组如下的相关价格和资源配置:
1、任一贸易品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2、市场自由进入,每一个体在给定价格下最大化其效用。这意味着在均衡时所有个体效用相同。
相关研究显示(杨,1988),对任一非帕累托最优市场结构,在一组市场出清价格下,一些个体的配置选择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因而,只有帕累托最优的市场结构最大化个体效用,存在一组相关价格,能满
足一般均衡的两个条件。
二、经济增长
最近研究的内生增长模型正式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产品发展带来的劳动分工之间的联系(参见PaulRomer,1989)。替代劳动分工的一个方面是人的专业化水平;这一因素在解释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可以运用前面的模型来检验。
我们看图1中生产结构A,假定所有个体有相同的柯布一道格拉斯效用函数。那么,根据最优配置限定条件,一组可行的市场结构正如图2所描绘的那样。例如,在自给自足状态下,每个个体自给所有物品;与此相对,在完全劳动分工下,每个个体自给一种消费品并且用来交换其他所有必需消费品。
杨(1990)关于这一模型的静态检验表明,选择较高水平的专业化生产将提高产量,但是,因为消费多元化偏好必然带来更昂贵的贸易,产生更高交易成本;因而,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取决于交易效率相对大小和专业化收益递增。如果交易效率和专业化回报足够高,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将包括完全劳动分工;交易效率和专业化回报在中间水平,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将包括局部劳动分工;如果交易效率和专业化回报足够低,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将包括自给自足。
上述模型的多期分析中,一个动态均衡包括每期静态均衡的重现。然而,如果引入干中学,那么对于交易效率的中间价值和专业化回报,动态均衡将包括劳动分工的演化(杨和Bofland,1991a)。在早期的几个阶段,由于来自专业化利益的折现价值低于现期效用损失,最优专业化水平较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相当于当前消费的成本,当干中学提高了来自专业化的利益,就会产生更大的专业化程度。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贸易范围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内生比较优势的发展,劳动分工会不断演化。在这一均衡中,劳动分工演化率随交易效率而递增,因此,不同的交易效率可以解释不同国家增长率的持续不均等。
三、货币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角色通常与生产活动中专业化的存在相联系。通过分析具有专业化禀赋的一个纯交易经济,一些近期的研究检验了这种联系(参见Ostroy和Starr,1990)。在一个个体的专业化水平内生决定时,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分析在一般均衡经济中货币的作用和性质。在这一框架中,货币的作用产生于双边交易的失败,为使所有渴望的交易充分履行,货币充当媒介必不可少。
我们分析图1的生产结构B。图3描绘了这一生产模型中一组可能的市场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
(a)自给自足,每一个个体自给中间产品和消费品。
(b)局部劳动分工,某一个体专门生产消费品,其他人生产两种类型的中间产品。
(c)完全劳动分工,每一个个体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
那些有劳动分工的市场结构必然包含贸易。局部劳动分工存在时,社会个体可以用来交换直接用于生产或消费的商品。例如,一个生产钢材的个体将钢材与以钢材作为投入品专业化生产汽车的个体贸易。在交易中,前者收到一定数量的汽车用以消费。然而,在完全劳动分工下,双边贸易对消费品生产者来说,需求与供给并不总是吻合。例如,一个专门生产铁矿石的个体希望交换汽车,然而专门生产汽车的个体没有对铁矿石的需求。因此,要使各种必需的双边贸易顺利实施,交易必须引入某种媒介。一种可能性是商品货币充当交易媒介。当一种商品可以在贸易中接受,不是用来消费,也不是用作生产投入,只是用来便利交易时,商品货币就产生了。举例说明,图3c(1)描绘了商品z充当商品货币的情形。作为替代,可以引入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物品作为交易媒介,称为内部货币,如图3c(2)所示。假定任何商品货币都会在贸易中产生冰山型交易成本,而内部货币不产生交易成本。
杨和Bofland(1991b)的研究表明,给定足够高的专业化回报和交易效率,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将包括完全劳动分工;专业化回报和交易效率中等,一般均衡市场结构将包括局部劳动分工;专业化回报和交易效率很低,社会个体将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对于完全劳动分工的市场结构,如果存在可以运行的信用体系,交易的中介将是内部货币,因为它最节约交易成本。如果内部货币不存在,交易的中介将是交易效率最高的商品货币;如果所有商品有相同的交易效率,那么在消费品迂回生产中处于中间环节的中间品将充当商品货币。
参考文献:
[1]Bodand Jeff and Yang Xiaokai.The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xchange[z].mimeo,Universityof Melbourne.1990.
[2]Edwards Brian K and Starr Ross M A Note onIndivisibilities,Specialization,and Economics of Sca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1987,77,192-94.
[3]Houthakker Henrick S.Economics and Biology:Specialization and Speciation[J].Kyklos,1956,9,(2),181-87.
[4]Ostroy Joseph and Starr Ross M.The Transac-tions Role of Money,in Be niamin Friedman and FrankHahn,eds.[J].Handbook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1,Amsterdam:North-Holland,1990,pp.3-62.
[5]Romer Paul.Increasing Return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of Growth[D].Cambridge,MA Working Paper No.3098,September 1989.
[6]Rosen Sherwin Substitution and the Division ofLabor[J].Economica,August 1978,45,235-50.
[7]Rosen.Speci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January 1983,1,43-9.
[8]Smith Adam.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Causes 0f the Wealth of Nations[M].London:W Strahanand T Cadell,1776;reprin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
[9]Yang Xiaokai.A Microeconomic Approach toModell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Based on IncreasingReturns to Specialization[D],Ph.D.dissertation,Prine-eton University,1988.
[10]Yang xjaokai. Development, StructuralChanges,and Urbaniz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November 1990,34,199-222.
[11]Yang Xiaokai and Borland Jeff,(1991a)A 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une 1991,99,460-82.
篇5
关键词:企业;非环境道德行为;环境无主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48-02
一、问题的立论及提出
在不同的人类文明形态下,人和自然的关系呈现巨大的差异。显然,畜牧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呈现相对和谐的状况。虽存在局地生态危机,却不致于促成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相应变革。然而,以技术和理性为内核的工业文明事实形成对自然的毫无节制的掠夺,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危机相伴而生的窘境。外源式现代化的中国本可发挥后发优势,嫁接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其发展教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然而,历史、现实和人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中国亦陷入了总想避免又无力回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1]。
二、企业的非环境道德行为的根源
(一)企业的获利冲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淡薄
企业是赢利性经济组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企业行为的首要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设法使成本外溢是企业的重要途径。成本外溢于环境之中就是企业的外部性经济行为。这种行为能否发生取决于产权明晰与否。明晰的产权由于具有明确性、排他性、可转让性和可实施性,因而避免了外部性的发生,但模糊的、无主的产权则允许外部的存在。环境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由于其不确定产权为外部的大量发生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现代企业虽然引入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包含环境伦理精神的管理体系,但其中的道德维度没有得到合理张展,非环境道德行为的发生首先在于企业“无力适当地用道德语言来理解、交流产品责任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具体而言,P.普拉利把其中原因概括为:第一,产生道德健忘;第二,对道德概念的狭隘理解——企业经理们倾向于对道德问题避而不谈,其方式是将这些问题看作是操作管理中的非道德问题;第三,给经理人带来的压力——不能以更加平衡、更加公开的方式表达出道德期望,最终将反弹回来影响经理本人(道德交谈的缺失将加剧道德压力);第四,道德滥用的忽视——正如对抗的规范可导致道德缄默的产生,反过来道德缄默也能强化那些规范,从而出现一种忽视道德的文化;第五,道德标准的下降——全面质量管理中道德缄默的持续存在对于那些坚持将道德标准纳入质量要求中的人可能会产生讽刺意味,因为道德标准常被看作外在的干预[1]。
(二)环境的无主性与环境责任的界定难题
新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科斯在著名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中认为,当人们在面对污染问题时,往往是考虑如何制止污染方,阻止的办法无非是要求污染方进行赔偿,对其征税或者要求它停止生产。但这些办法都不尽如人意,因为它在使一方免受污染的同时,却使另一方即生产方受到损害。要使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都尽可能小,正确的思考逻辑应该是:一方是否有权污染另一方,或者另一方是否有权要求赔偿。按照科斯的产权理论,在应对环境污染中最重要的是界定权利。例如,一企业在河流上游排放污水影响了下游居民的饮水,使其不得不为喝到干净水增加费用。为了消除污染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重新确定河流水体的使用权是必要的。如果首先规定了受害者的产权,那么当局可以根据受害方的申请强制污染方把外部不经济性减少到零,这对于污染方来说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样,他会提出补偿受害方损失的方案以继续取得排污资格。这种方案既要使受害方在得到补偿后接受一定程度的污染水平,又要使自己的补偿支出小于把污染减少为零的费用。同样,污染方也可以获取河流水体的产权,受害方要想免受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就需要斟酌情况。
三、企业生态保护意愿和行为的塑造:环保收益与污染成本
(一)产权界定条件下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企业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当社会选择具有环境价值取向时,当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有利可图时,企业履行环境道德义务就必然会在外生压力和内生取向的因素作用下成为其经济行为的合理组成部分。从外生压力看,企业是社会共同体的一员,这就决定着它必须服从共同体的规则。
从内生取向看,企业履行环境道德责任并不全是由外在压力的被动作为,更多的是因其内在的利益动机的自觉选择。首先是绿色经济的驱动。1999年10月因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特别奖、被誉为“太阳的辩护士”的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Herman Scheer)认为,20世纪的经济是以生化能源为特征的生化世界经济,“核能和生化能源代表20世纪的工业现代化。它们把世界文明带入了一个生态的死胡同,现在又把世界文明引入一个经济的死胡同,同时摧毁了文化。”因此,世界文明必须立即摆脱对生化资源的依赖,以代表21世纪及未来现代化的可再生能源——阳光经济取代生化世界经济。这样,经济全球化才能从生态角度被承载,才能遏制生化世界经济以及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制度化所构成的破坏力,实现一种持久的、多样性的、公正的发展动力[1]。
(二)政策创新条件下的“成本—收益”调整
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外部性问题,像污染这样的外部不经济性将会导致经济的无效率。为了避免环境污染,企业若采用环保措施防治产生污染,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导致企业的内部不经济性。在这个时候,企业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避免内部不经济性,就会出现像理查德·波斯曼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指出的那样:在竞争性市场中,用于污染防治的成本,公司并不能从消费者那里得到补偿。因为经营成本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会选择不从事环境保护而产品价格较低的企业。因此,作为理性的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般会选择将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中舍弃治理,节省治理废物所要花费的私人成本,造成经济损失(即社会成本)。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私人的生产对公共资源的无偿掠夺和肆意破坏。私人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按照清晰的产权思路进行的,每一环节都是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展开的。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忽略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厂商的环境成本无条件地转嫁到了所有的社会成员身上。显然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成本分担,是典型的环境成本的不公平转移。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的总和,包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三大部分。企业环境责任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如下图:
由上图可见,基于“污染者负担”原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其实质也是企业对造成社会成本的负担。这就意味着企业成本投入的增大。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后获得的效益按照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从短期效益看,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导致企业成本增大,经济收益减少;从长期效益看,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其公众形象提高,社会认知度提高,从而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四、结语
现代社会分工特征赋予了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并不意味着经济体系与社会体系的简单分离。“社会体系与经济体系之间存在着价值重叠的事实使得企业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2]当然,“使用自身尚不明晰的‘超道德’概念来看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就进入了‘现象解释现象’的困境。”[3]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既需要政府层面的积极引导,侧重于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实施,又需要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理念认知和行为调适[4]。
参考文献:
[1] 郁建兴,高翔.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
[2] 沈承诚.政府生态治理的三重困境:理念差异、利益博弈与技术障碍[J].江海学刊,2012,(3).
篇6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cheme of the host computer configuration for the distributed energy project of natural gas cogener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steam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plant and the external cooling and heating load is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in steam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main steam flow generated by the waste heat boiler is reduced and the heat supply capacity is reduced. However, the flow of low pressure steam increases, the output of the steam turbine increases, and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plant is improv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ain steam parameters on the project economy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a practical proj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in steam parameters would bring considerable benefits to the projec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eds of the CCHP distributed project are compared wit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the self-heating and cooling load of the project and the feed-in tariff, and the optimal main steam parameters are finally determined.
P键词:天然气分布式;装机方案;蒸汽参数优化;经济比较
Key words: natural gas distribution;installed capacity;steam parameter optimization;economic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TM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45-03
1 典型装机方案
1.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概况
在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电力能源系统主要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方式发展,该方式可以提高单元机组的发电效率,降低单位千瓦投资和发电成本。但由于发电技术和输配电技术的限制,其达到终端用户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仅37%左右,大部分的能量会被浪费。
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冷热电三联供,即CCHP(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一个主要分支,它利用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在发电的同时提供热能和冷能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且由于布置在能源负荷中心,输电损耗很小,综合能源利用率更可高达75~90%,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此外,由于在供能过程中仅仅排放极少的大气污染物,对降低区域温室气体、大气污染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属于环境友好性的新一代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2012年10月国务院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促进清洁能源分布式利用。中国坚持‘自用为主、富余上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在能源负荷中心,加快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因此,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2 全厂联合循环主机配置方案
1.2.1 系统流程
典型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燃气轮机首先利用天然气进行发电,随之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继续产生蒸汽,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发电,并为高压蒸汽热用户提供热能;同时,余热锅炉产生的低压蒸汽可提供给溴化锂制冷机制冷或提供给供热站。该系统可以并入大电网,实现其与大电网互为备用电源的功能。
1.2.2 燃气轮机
航改型燃气轮机体积小,重量轻,设备部件精度高,单循环热效率高,启停迅速灵活且无寿命折损,同时NOx排放指标好,污染小,是一种非常适合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燃气轮机。
近年来,在国内以航改型燃气轮机作为主设备的分布式能源中心已有多个项目投产运行。例如广州大学城项目配置了P&W公司的FT8 SWIFT PAC60 机型,江西九江三联供项目配置了GE公司的LM2500+G4机型,上海莘庄三联供项目配置了GE公司的LM6000机型。这些项目自投产以来机组运行安全稳定,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及借鉴。由于GE公司和华电集团合资成立了华电通用轻型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实现了设备的部分国产化,且GE的航改型燃气轮机在国内运行业绩较多,因此本文所分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燃气轮机选则GE的LM2500+G4航改型燃气轮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2.3 余热锅炉
对于30MW级燃气轮机排气温度较高,且排气流量较大,为追求高效率,优化的热力系统采用蒸汽多压化。同时热电冷三联供机组,供热可靠性要求高,机组热效率要求在70%以上,高压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且低压蒸汽可以作为低压热用户端蒸汽型溴化锂机组的驱动蒸汽(夏季)或管壳式汽水换热器的热源(冬季),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出力和效率。故本文采用自然循环,双压,不补燃余热锅炉。
1.2.4 蒸汽轮机
2016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住建部和环保部联合颁布的《热电联产管理办法》指出:工业联合循环项目可按“一抽一背”配置汽轮发电机组或采用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机组。另外《上海市热电联产发展探讨》中也提到“热电联产最终规模中,背压机组的容量应占装机总容量的50%以上。”
根据汽机厂的反馈意见,背压式汽轮机在80%-100%负荷范围内机组热耗与设计值偏差不大;当负荷率在70%-80%范围内,机组热耗偏离设计值较大,经济性较差;当负荷率在70%以下,机组热耗急剧下降,经济性很差,而且末级叶片的磨损严重,长期运行会危及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当负荷率稳定在80%以上时,背压式机组才能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
因此,按项目投资建设模为两台(套),则主机配置方案选择一台为背压式机组,另一台为抽凝式机组。背压式机组承担大部分的稳定的热负荷,保证较高的运行效率,而抽凝机组的抽汽可以灵活地调节热负荷的变化,保证供热的灵活性。
2 联合循环参数选择
2.1 蒸汽参数选择原则
虽然汽轮机在整个联合循环系统中的功率占比不足总功率的1/3,但是由于采用蒸汽做工质,系统比燃气轮机复杂,占地面积大,而且在三联供系统中提供热能和冷能,对经济性影响也较大。因而,对于汽轮机热力参数的选择及汽水系统的设计仍需进行认真比较,体现科学性和经济性。
联合循环中,余热锅炉及汽轮机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燃气轮机的余热,使这部分余热能最充分的利用,即使全厂的热效率最大化应该是参数选择的首要原则。其次,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另一目的是满足周边用户的冷热负荷要求,使设计参数与需求相匹配,保证项目的可行性。所谓参数选择与优化,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蒸汽的初温由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来决定。一般从燃气轮机排气端到蒸汽轮机进口的温差为20~50℃。对适用于汽轮机的朗肯循环,蒸汽初参数的压力与温度之间有一个合适的配合关系,蒸汽的压力即由这种关系确定。为便于在同一档次内采用相同的材料、工艺和零部件以及试验规范,各汽轮机主要制造厂商将汽轮机划分为中压、次高压、高压、压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等几个档次。对于30MW级别的燃气联合循环机组中的汽轮机,一般选用高压和次高压系列。
在选择主蒸汽压力时,一般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即对余热锅炉产汽量和蒸汽在汽轮机中的绝对焓降的影响,一般原则是使蒸汽产量与焓降的乘积为最大。二是对汽轮机排汽湿度的影响。三是需要汽轮机的功率等级,当功率较小时,如压力偏高,则进汽的容积流量较小,通流部分的喷嘴和动叶高度较短,二次流损失增加,内效率降低,故压力不能选得太高。另外,最佳进汽压力还与燃气轮机的运行条件、燃料种类、烟气成分、大气环境、余热锅炉的布置形式等有关。
对于三联供系统的双压蒸汽循环来说,随着主蒸汽压力的升高,由余热锅炉产生的主蒸汽流量是不断降低的,但低压蒸汽的流量却是增加的。这不仅影响汽轮机的出力,而且影响冷热负荷的供应。显然,最佳参数的选择是一个在余热锅炉出力、汽轮机性能以及外部冷热负荷之间进行的最优化热力计算过程。
2.2 不同蒸汽参数等级性能比较
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选择典型的由两台燃气轮机(LM2500+G4),两台双压余热锅炉和两台蒸汽轮机(1台抽凝机组,1台背压机组)组成2套联合循环机组。
表2和图2给出了该循环机组主蒸汽参数在不同等级下的机组性能参数与曲线。根据图表可以看出,随着主蒸汽压力与温度的提高,主蒸汽流量减少,供热能力下降,但是全厂热效率提高,汽轮机出力增加,低压蒸汽流量也随之增加。
3 经济分析比较
3.1 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天然气三联供系统经济效益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
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才的重视不言而喻,通过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通过有效的配置,以求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经济理论的渗透,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制度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若想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应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求发挥好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可见,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企业是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对于企业而言,人才资源很是关键,只有具备足够的人才资源,发挥好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及时购置足够的专业设备与信息化技术,进而提升企业发展与运行效率,利用最少的劳动力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进而获得更多的产品。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应充分提升与训练职工的专业技能与劳动效果,应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该项工作的本质为对人资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借助有效的人才资源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资管理体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人力资源的合理培训、管理与激励机制,以增强配置效果。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
目前,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同行业间企业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若想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很是关键。然而,从人力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源配置不佳是主要问题,人资管理人员未对人的职位、专业实力等进行合理的分配,就将人员安置在了相应的位置,未能充分凸显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另外,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构建不科学、人才培养计划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制约着企业未来的全面发展。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措施
1.打造合理的人才素质评估机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好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对企业的诸多生产与加工工作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为了获得高素质人才,必须建立严格的人才素质评估机制,对人才进行严格的甄选,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界定,以求获取更为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素质评估机制的构建,应加入更多的人才考核标准,立足于多角度、宽领域,对员工的形象、品质、专业素质、社会道德素质等进行检测。根据绩效的设定,来对优秀的人才进行评选,通常要设定六项左右的评估指标,通过评估出的绩效来对人才的岗位进行设定与匹配。例如,某国企在人才招聘上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采取静态与动态测评方式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而可甄选到相应的人才。
2.强调人才岗位的合理匹配
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企业应注重人才与岗位的合理匹配,让相应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重要效能,进而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企业应从职工的个人能力着手,根据岗位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搭配,遵循“能力定岗”的原则,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应依照“以岗定人”的理念,根据人的实际能力在设置相应的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时根据岗位的性质,选拔出科学性、专业素质强的人才,让相关的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效能,对职工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意义深远,也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同时,应及时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能让员工在崭新的环境下开展学习,能及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利于开发员工的思维,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顺应人力资源流动的自然趋势,能让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
3.建立完善的开发与培训体系
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应将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发挥极致,应建立完善的开发与培训机制,通过合理的培训安排,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适应职位。培训时,应强调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来锻炼员工的素质,进而顺应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培训的效果,应合理控制培训的目标、内容、培训实践与评估标准等。同时,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培训预算管理工作,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很是关键,只有合理配置,才能发挥好人力资源的重要效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由于人力资源配置系统存在问题,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未能得到发挥,对于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面对此项问题,应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根据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成长情况制定职业规划,将合适的人员放置在合适的角色上,以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基峰.如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4,32:184.
[2] 徐彦.基于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现代商业,2015,11:84-85.
[3] 杨琳.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优化[J].品牌,2015,08:289-290+292.
篇8
内容摘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规范管理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进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业务流程优化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是执行业务流程的工具和载体,它可以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业务流程的优化成果需要通过信息化固化下来,即利用信息技术规范业务流程,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初步介绍了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应遵循原则和实施步骤,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业务流程优化 信息化 原则 步骤
引言
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业务活动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的,这些流程最终输出的是企业交付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业务流程是企业运行的脉络,它直接决定企业的作业逻辑。企业总体流程框架是否科学、合理,具体流程运行是否通畅、快捷,关系到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因此,业务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
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简称 BPI),是从企业绩效出发,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调研、分析、梳理、完善和改进,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横向协作,进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以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问题为指向,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流程调研、流程梳理、流程分析、流程设计、流程评价、流程运行、流程改进,再进入下一次的调研、梳理、分析、设计、评价、运行、改进,构成的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
业务流程优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企业在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通常采用信息化技术,即利用IT技术和其他配套支持手段,规范管理体系、固化业务流程,即,业务流程优化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信息化是提供信息集成、信息共享和执行业务流程的工具和载体,它可以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和对外部变化的响应速度。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推动着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触发业务流程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信息化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信息化手段的问世,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
企业信息化可以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信息集成是指各种管理信息来自统一的数据库,采用规范化的信息格式和信息处理程序,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报告有专人负责,并且责任明确,同时,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唯一的,不需要重复录入。信息集成是为了实现各种管理信息共享,所有与某项业务流程有关的授权人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信息系统软件访问指定的数据库,调用原始数据和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显示在相应的记录和报表上,实时地了解到相关信息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对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不同岗位的员工都是根据同一个数据源,不误时机地采取必要的决策和措施,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信息化缩减或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比如,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加强了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与不采用信息系统的传统模式相比,省去了很多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省去了大量的重复信息的录入、省去了大量的信息校对环节、省去了很多信息汇报与分析等环节。
以ERP系统为例,其本质是一个业务流程集成运行的载体和工具,是一个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通过对销售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进行物料需求运算、生产能力平衡、采购过程控制以及财务成本核算等业务的全面管理,实现业务流程运行全面的电子化、规范化和数据化。可以说,ERP的实施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固化。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原则
(一)坚持从业务流程出发进行优化
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优化,必须树立需求导向、流程第一的思想,只有明晰企业业务管理的需求,理顺业务流程,才能结合信息技术,提出一个合理的整体业务流程解决方案。因此,应坚持从业务流程出发,而不是从信息系统软件出发,才能避免使设计出来的业务流程陷入到软件操作流程的陷阱之中。因此,不要为了适应信息系统软件而改变业务流程,否则信息化将成为形象工程。
业务流程优化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参考流程的客户、价值和运行环境,不要妥协现有流程和软件固有流程。业务流程优化的核心是业务,而不是软件,只是通过信息系统软件理顺和固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发挥最大效益。
(二)高度重视企业业务流程与ERP系统流程的匹配性
企业在ERP选型时,一定要选择与企业业务流程匹配较好的ERP系统,选择专业性、行业性的ERP系统,选择的公司一定要有良好的资信记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建议最好亲自到已经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同行业企业去了解。任何ERP系统的业务流程都不可能与企业实际作业完全相同,即使是专业化、行业化的ERP系统也一样。
ERP系统的流程作为相对通用的企业流程体系,在面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方式、不同运营流程的企业时,必须做适度的变更和有针对性的部署,使ERP系统流程与优化后的企业业务流程更好地匹配。
(三)坚持业务流程优化与ISO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原则
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组织设计与工作标准的制定,坚持与管理表单相结合、与ISO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原则,为建立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对业务流程操作有严格的规定,业务流程优化在业务流程描述阶段可以把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作为重要的参考信息,了解企业现状及业务流程运作。
对于企业来说,应依据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框架,加强组织质量管理,进而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不断规范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四)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必须考虑控制成本
业务流程的执行会消耗一些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所消耗的这些资源都是所输出流程结果的成本。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应在保证流程通畅、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成本最低。如何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才能降低成本?什么样的业务流程体系是最经济的?最经济的流程体系是不是一定就能产生最大价值?业务流程的每一个节点所耗费的成本是多少,子流程的流程成本是否过大?哪些是由于冗余、重复的内部控制而产生的流程成本?这些都必须仔细分析。
基于信息化的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路径
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优化可参考如下的步骤进行实施,即谁做什么、以什么样的顺序来做、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或服务、使用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软件等。
(一)组建包含信息化人员的流程优化组织
在进行流程优化前应该组建流程优化组织,成立由企业高层、中层、业务骨干、咨询顾问组成的流程优化小组,对流程优化工作进行分工,确定流程优化的实施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流程优化小组成员中应包含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相关人员,他们应熟悉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软件的业务流程、流程的描述、流程的配置以及流程的更新,最好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商的技术支持人员纳入到流程优化组织中来。
(二)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业务流程调研
一般的制造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有数百个之多,这些流程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内部、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而对于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80%左右的业务流程采用信息系统软件作为工具和载体来执行,比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流程优化小组应首先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研,分析现有流程中有哪些问题,这些流程是否通过信息系统软件来执行,确定流程优化后要达到的目标,实现该目标的流程能否通过信息系统软件的配置来实现,最好不要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底层代码的更改。
(三)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业务流程梳理
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调研后应进行流程梳理,流程梳理的成果一般包括一系列的流程文档,即业务流程图、流程说明文件等。通过信息系统软件,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中的现有业务流程的业务流程图导出,找出这些流程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的流程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四)基于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业务流程分析
流程梳理完成后,应对业务流程图或流程说明文件进行分析,要着力研究整个业务流程中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形式和方法。应了解原有流程的关键节点和执行过程,找出原有流程的问题所在,并考查优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部门。同时,应征求流程涉及的各岗位员工意见,说明原流程有哪些弊端,新流程应如何设计才更加优化,同时,要分析如何在信息系统软件中配置、执行新的业务流程。
(五)结合信息系统软件设计新的业务流程
经过业务流程分析后,根据设定的目标以及流程优化的原则,改善原有流程或者重新设计新的流程,应坚持从业务管理出发而不是从软件技术出发设计新的业务流程,但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理顺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简化或合并非增值流程,减少或剔除重复、不必要流程,构建新的流程模型。
新流程模型构建后应与信息系统软件相结合,使信息系统软件和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结合起来,并将新流程固化到公司的信息系统软件中,如ERP或OA系统,使流程信息能通过信息系统软件及时汇总、处理、传递,提高信息交互的速度和质量。
(六)评估新的流程
根据设定的目标与企业的现实条件,对优化设计后的新流程进行运行前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业务流程的成本、业务流程的效率、业务流程的顾客满意度、业务流程的运行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业务流程的首要工作是要对优化后流程的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业务流程的评价可以通过对流程使用者和客户访谈,获取现有流程的绩效数据,通过比对行业标杆企业的绩效或是企业自身的绩效目标评估流程的绩效表现。对于不同企业,业务流程描述的重点会有所区别,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业务流程描述侧重以项目管理流程为主,而制造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描述侧重以制造加工和生产物流为主。
(七)流程运行与改进
经过评估后的业务流程,应该实施运行,在运行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应进行总结与改进,即,流程优化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流程调研、流程梳理、流程分析、流程设计、流程评价、流程运行、流程改进,再进入下一次的调研、梳理、分析、设计、评价、运行、改进,构成的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
综上,业务流程是企业运行的脉络,它直接决定企业的作业逻辑、运作质量和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企业流程管理,是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运行,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的保证。而信息化是实现业务流程电子化、自动化的重要途径,借助信息化应用,可以把优化后的流程固化下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凤羽翠等.业务流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马叶江.基于信息技术的铁路物流业务流程再造.物流技术,2008,27(4)
篇9
关键词:园林建筑;园林花架;园林走廊;作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在中国古代的皇家、私家等园林中,建筑物的比例是很大的,其类别很多,变化丰富,匠心巧构,积累着我国建筑的传统艺术及地方风格。不同的园林建筑,都具备了特定的使用功能和相应的建筑形象,但是大多的园林中都会有两样建筑的存在花架和走廊,不论是古典的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可以在中间找到它们的身影。做为园林建筑的典范花架和走廊的建造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
园林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在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了解了土地,感悟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这就是园林建筑给人的那种灵感的动力。
园林建筑功能:
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工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多,园林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赏景: 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引导游览路线: 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乘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
下面就花架、走廊论说:
花架
一.花架在园林中的用途和位置:
花架是攀缘植物的棚架,又是人们消夏避暑之所。花架在园林中是最接近自然的,而且也是中国园林特有的一种园林建筑,是由室内向室外空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具有亭、廊的作用。作长线布置时,能发挥建筑空间的联系作用,形成导游路线;还可以用来划分和组织空间,增加风景的深度;作点状布置时,就象亭、廊一样本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形成新的观赏点。它与一般亭廊相比,布置更灵活,造型更富于变化,结构更为简洁,因此,可组织对环境景色的观赏。花架又不同于亭、廊,其空间更为通透,特别是由于绿色植物及花果自由的攀缘和悬挂,成为一种生机和园林建筑。
花架在园林布局时,可根据需要和环境条件设置,一般主要安置在以下几个位置:
A.地形起伏处布置花架,花架本身可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一种类似山廊的效果,这种花架在远处观赏具有较好效果。
B.环绕花坛、水池、山石布置圆形的单挑花架,可以为中心的景观提供良好的观赏点,或起到烘托中心主景的作用。
C.在园林或庭院中的角偶布置花架,可采取付建式,也可采取独立式,付建式属于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筑空间的延续,在此布置可以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在功能上除供植物攀缘或设坐凳供游人休息外,也可以只起到装饰作用。如果花架半边沿着墙面来设置,还可以在墙面上结合开设一些窗洞,使其更富有情趣,同时也对划分封闭或开敞的空间起到良好的作用,造园趣味类似半边廊。花架如同廊道也可起到组织游览路线和组织观赏点的作用,布置花架时一方面要格调清新,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周围建筑和绿化栽培在风格上的统一。
D.与亭廊、大门结合,形成一组内容丰富的小品建筑,使之更加活泼和具有园林的性格。在我国传统园林红较少采用花架,因其与山水田园格调不尽相同,但在现代园林中,花架这一小品形成在造园中是非常见的。
二、走廊
走廊本来是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而出现的,中国属木构架体系的建筑物,一般液体建筑的平面形状都比较简单,经常通过廊、墙等把一幢幢的单体建筑组织起来,形成空间层次丰富多变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廊通常不止在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的实际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赏程序的层次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走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一般是一种“虚”的建筑元素,两排细细的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在廊子的以便可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廊子的另一边的景色,象一曾“帘子”一样,似隔非隔、若隐若现,白噶廊子两边的空间有分又有合的联系起来,起到一般建筑元素达不到的效果。
1、走廊的作用:
1.1、联系建筑:
廊子本来是作为建筑之间联系而出现的。中国木构架体系的建筑物,一般个体建筑的平面形状都比较简单,通过廊、墙等把一栋栋的单建筑组织起来,形成了空间层次上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无论在宫廷、庙宇、居民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手法的运用,这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1.2、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
廊子通常布置于两个建筑物或两个观赏点之间,成为空间联系和空间划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上的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观景程序的层次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
1.3、过渡空间:
廊不仅被大量运用在园林中,还经常运用到一些公共建筑(如宾馆、展览馆、医院等)的庭园内。它一方面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因为廊内容易给人一种半明半暗、半室半室外的效果,所以在心理上能给人一种空间过渡的感觉。
廊也是极具通透感的建筑:
廊还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的廊顶。在廊子一边可透过柱子之间的空间观赏到廊子另一边的景色,像一层“帘子”一样,似隔非隔,若隐若现,把廊子两边的空间有分又有合地联系起来,起到一般建筑物达不到的效果。
2、走廊的设计:
2.1.分割空间:采用漏景、障景等手法,要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2.2.出入口的设计:一般在人流集散地。
2.3.内部空间的处理:曲,增加台阶,可在廊内作适当的横断。
3、走廊的装饰:如坐椅、美人靠、花格,额坊。
中国园林经历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从感性到理性的延伸,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建筑为人服务不意味着破坏自然,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加入WTO之后,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景观设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不要自我封闭,更不要崇洋。作为中国人,要更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更好地创造出中国人喜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花架、廊正是一个这种环境永恒的主题,不变的素材。真正的现代化并不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是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本色,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篇10
[关键词] 多元化;企业绩效;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005-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5JA790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艾健明,西安交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博士生,广东商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广州 广东 510320)
实施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是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及其发展前景。许多理论文献认为,相对于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也为企业带来了收益。多元化经营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权衡,是企业是否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基本依据。
目前,关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大多都是针对一般性混业经营企业展开的,而对于某一特定产业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本文试图选择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
一、研究方法
1.样本说明。我们选择了在深圳和上海两地上市的医药制造业公司作为样本。企业所属行业的划分遵循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规定,而企业经营行业的划分则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的规定。考虑到一些数据丢失情况,最终选择了65家公司作为样本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这65家上市公司2004年的年度财务报告。
2.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度量。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度量方法中被广泛运用的是建立在产业基础上的标准产业分类法(SIC体系)。各国政府都会颁布各自的SIC体系,如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4级,分别按1、2、3、4位数进行层次编码,不同门类之间几乎没有关联性,同一门类下的大类之间有弱的关联性,而同一中类下的小类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基于SIC产业分类,目前常用的测度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有公司经营涉及的产业数、熵和赫芬达尔指数。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HI)衡量多元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表示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第i个业务单位或者所处产业份额。本文按两位数代码分类产业并计算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越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就越低。
计量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的方法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率、托宾Q等。托宾Q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率,国外学者多采用托宾Q作为上市公司的价值变量。托宾Q的优点在于它结合了多元化经营收益的资本化价值,缺点是它反映了市场对多元化经营收益的态度,而不论收益是否可靠,因此不得不假定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无偏估计(朗咸平,2004)。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性,我们不得不放弃托宾Q这一广泛使用的指标,转而采用更简单直观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拟通过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息税前利润率(EBIT/A)来衡量企业经济绩效。
3.实证主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PeARSOn相关矩阵分析计算有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来比较不同多元化经营程度下样本组企业的业绩是否有显著差异。我们假定多元化经营会影响公司绩效,因此构造一个多元回归模型(OLS)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OLS模型如下:
FP=F(HI,LNA,LND, SO,LNMR)
式中,FP表示企业绩效,以2004年的ROE、ROA、EBIT/A指标度量;HI为以2004年数据计算的赫芬达尔指数;LNA为2004总资产的对数;LND为2004年总负债的对数; SO为2004年末的国有股比例;LNMR为2004年高管层报酬的对数。
二、研究结果
在65家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中,2004年的多元化经营程度(HI)、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息税前利润率(EBIT/A)、负债规模(以负债的对数LND表示)、资产规模(以资产的对数LNA表示)、高管层报酬(以高管层报酬的对数LNMR表示)、国有股比例(SO)的描述性统计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如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及其他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为此,我们按多元化经营程度把65家上市公司分为两组(一组的HI > 0.8,另一组HI <0.8),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F检验表明,只有净资产收益率在0.10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084),而其他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多元化经营程度高的组的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低于多元化经营程度低的组。同时,我们发现负债水平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负债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高管层报酬与ROA、EBIT/A只在0.05水平上正相关,而与资产规模及负债水平在0.01水平上正相关,这说明高管层的报酬水平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大。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作了进一步检验(见表2),3个模型中的F值的P值均小于0.001,显著性极高。所有模型均表明,ROA与资产规模、负债水平及高管层报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尤其是负债水平与ROA均在0.001水平显著负相关,而多元化水平、国有股比例则对ROA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以ROE、EBIT/A来度量企业绩效时的回归结果并不理想,故省略。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国有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也没有显著关系,但总资产收益率(ROA)与资产规模、高管层报酬显著正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部分国外对新兴市场与经济转型国家的结论不很相符(如KhAnnA, And PAlepu, 1997,2000A,2000b),与国内学者对我国资本市场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如张卫国等,2002;姚俊等,2004;辛祝2004),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怎么来解释这些研究差异呢?
首先,在对发展中国家与转型经济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企业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的论点,并以此为基础推断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经济绩效具有正面意义。但是,忽略冲突问题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在我国的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问题可能吞食多元化所带来的利益。本研究显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意味着多元化经营收益可能大于成本。
其次,本研究显示负债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的结论应引起足够重视。多元化经营是否能产生效益尚值得怀疑,而以负债方式进行多元化经营扩张会使企业陷入不利地位。而且,高管层报酬与资产规模、负债水平及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的结论也需要引起慎重思考。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更换频繁,3年内平均更换次数为0.54次,远大于美国公司在一般情况下的0.21的更换次数,与美国公司在收购兼并后3年内CEO的更换次数(0.61次)相接近(孙永祥,2002)。这可能促使总经理追求短期利益,过度负债将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在制定高管层报酬计划时要促使高管层选用适当方式进行扩张。
最后,国有股对企业绩效不但没有贡献,而且有反作用。本来拥有国有股的企业也许可通过国有股东取得某些资源或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国有股东缺位,其人可能利用国有股权获取私人收益,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的提高,因此,要完善对国有股权的治理。
当然,我们不得不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行业分析可能不能反映市场整体,本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医药制造业企业。其次,本研究只分析2004年的数据,没有进行纵向研究,而纵向研究可能更利于分析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长期影响。第三,对新兴市场或转型经济的研究,国际上流行用制度理论解释,认为转型经济的制度因素是影响企业行为并导致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因素,而本研究没有考虑制度因素。
参考文献:
[1]Stein, JeRemy C. 1997,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cORpORAte ReSOuRceS, JOuRnAl OF FinAnce 52: 111-133.
[2]MAtSuSAkA,JOhn G. And VikRAm NAndA,2002,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ReFOcuS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1:176-211.
[3]LAng, L. H. P., And Stulz, R. M.1994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02: 1248 1280.
[4]BeRgeR P.And E. OFek,1995,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 39-65.
[5]SchARFStein, DAvid S. And JeRemy C. Stein, 2000, The dARk Side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diviSiOnAl Rent-Seeking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 JOuRnAl OF FinAnce, 55: 2537-2564
[6]RAJAn, R., H. SeRvAeS And L. ZingAleS, 2000, The cOSt OF diveRSity: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And ineFFicient in-veStment, JOuRnAl OF FinAnce, 55: 35-80 .
[7]LAmOnt, O.A. And C. POlk, 2002, DOeS diveRSiFicA-tiOn deStROy vAlue?芽 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ShOck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3: 51-77.
[8]Lewellen,W., 1971, 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JOuRnAl OF FinAnce 26: 521-537.
[9]ClAeSenS, S., S. DJAnkOv, J. FAn, And H. P. LAng, 1999, ExpROpRiA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88, FinAnciAl E-cOnOmicS Unit, FinAnciAl SectOR PRActice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
[10]朗咸平,著.易宪容,等译.公司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KhAnnA, T, And K.G. PAlepu, 1997,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4:41-51.
[12]KhAnnA, T, And K.G. PAlepu, 2000A, IS gROup AF-FiliAtiOn pROFitAble in emeRging mARketS?芽 An AnAlySiS OF diveRSi-Fied IndiAn buSineSS gROupS, JOuRnAl OF. FinAnce 55:867-891.
[13]KhAnnA, T, And K.G. PAlepu, 2000b, The FutuRe OF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 lOng-Run evidence FROm Chi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268-285
[14]张卫国,袁方,陈宇.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2,(11).
[15]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