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现代排球运动节奏加快,对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青少年女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女排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市女排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并对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我市教练员提高选材质量、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本人查阅了《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训练学》等相关著作.并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大量资料.为本文提高充足的理论基础.
1.2 测量法
根据《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中的测试项目,对我市女排运动员进行统一规格的测量.
1.3 数理统计法
用最新版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分布特征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波浪式增长。田麦久教授编写的《运动训练学》中表述:青少年11-14岁是耐力素质发展最敏感时期;15-18岁是力量素质发展最敏感时期。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总人数为47人。其中年龄为12岁、13岁、18岁的人数比例较少,分别占6%、2%、6%;而年龄多分布在14~17岁,相对比例较大,占总人数的86%。这说明,我市女排运动员年龄差异较小、年龄集中,便于教练员进行统一、有针对性的训练。
2.2 身高、体重特征
现代比赛中,女排运动员“大型化”和“高度化”已成为影响其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运动技术,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也成了决定比赛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可以由长度、维度、以及重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因此,本文运用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00),对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进行测试、研究。并与济南市体校、大连市体校、天津市体校的优秀女排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我市女排运动员平均指数均低于其它三市,但P>0.05,不成显著差异。这说明,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发展与高水平运动员趋于一致,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3 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根据位置特点分析,不同位置运动员之间的各项指标有很大差异,以身高差异性最为显著。副攻作为网前进攻的平衡点,需要运用快速的移动,进行拦网、扣球等多个技术。据调查,在世界优秀的排球运动员中,主攻平均身高约为185~190cm;副攻的平均身高约为190~200cm;二传的平均身高约为180~185cm.副攻在身高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个结果与个人位置特点紧密结合的。
从表2中可以发现我市女排运动员在几项指标测试中,副攻平均值最高,其身高为181.50cm,同样占有绝对优势。其次是主攻、二传,分别为178.80cm、176.30cm。由此可见,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发展趋势与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相一致。但是,存在:二传运动员身高相对较低、190cm以上“高大型”运动员相对缺乏的问题。
2.4 专项身体素质测试结果
根据《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大纲》中要求:对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包括:30米、实心球掷远、双摇跳、v字移动、立定跳远、助跑摸高.通过各项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及发展现状。各项测试结果见表3。
(1)助跑摸高和立定跳远分析。助跑摸高和立定跳远是构成运动员弹跳素质的两个重要因素。由表3显示,我市女排运动员助跑摸高、立定跳远排在第二、第四位。与排在第一位的济南市体校运动成绩分别相差0.04cm、0.15cm。可以看出,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相对较好,与高水平运动员没有太大差距。青少年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期,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还不成熟,说明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在弹跳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2)V字移动和30米分析。随着攻防转换速度加快,需要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完成起动、急停等动作.其速度快慢直接影响技战术的质量和效果。v字移动和30m是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检验的两项指标。由表3可知,我市女排运动员v字移动和30米均排在第四位。经测试,我市女排运动员这两项成绩优劣差距较大。这说明,我市女排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发展水平虽接近高水平运动员,但个别运动员的水平较差。
(3)实心球掷远成绩分析。实心球掷远作为衡量排球运动员手臂挥击力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运动员在完成扣球动作瞬间,腰腹力量以及挥臂甩腕速度的大小。表3显示,我市女排运动员实心球掷远排在第二位。经T检验后,我市与济南市实心球掷远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
(4)双摇跳成绩分析。双摇跳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各项素质、运动技能等的综合体现。它是考察排球运动员综合运动素质的重要指标。由表3得知,我市女排运动员双摇跳成绩较差。经T检验后,我市与其它市体校平均成绩呈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女排运动员的上下肢综合协调反应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女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保持一个很好的发展态势。但缺乏身材高大、占绝对优势的运动员。从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看,我市女排运动员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均衡,协调、反应能力需要进一步训练加强。我市教练员应该针对各年龄阶段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点,结合专项技术,进行科学训练。这样,才能使我市青少年女排运动员得到均衡的、协调的发展。从而为我省女子排运动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利.21世纪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集宁师专学报,2005.27(4):73-75.
篇2
关键词:阳光体育;青少年;户外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03-02
本世纪初,由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众多部门合作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国民体质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胸围等指标都有所增长,但其爆发力、耐力、速度和力量等都有明显下滑。这意味着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已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这从表面上看只会对学生个人产生影响,但实际上这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接下来,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1.研究方法分析
1.1专家访谈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于"阳光体育"的认识和造成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并将其解读与看法记录下来,作为对于之后进一步研究的有力支持。
1.2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中使用"阳光体育"、"青少年身体素质"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整理检索到的数百篇文献,选出其中参考价值较高的200余篇,对其进行整理与总结。
1.3逻辑分析法。剖析"阳光体育"的内涵及其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之间的潜在关联,从而为"阳光体育"在抑制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衰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2."阳光体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解读
"阳光体育"的宣传口号是"运动、健康、未来、阳光",其宗旨在于对青少年智力、审美以及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体育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通过体育锻炼等手段扭转当前我国广大青少年体质普遍变差的现状,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并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推行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不仅能够对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能为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阳光体育"所针对的是各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体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在我国体育人口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就目前来说,我国有着数量极大的在校青少年学生,只有从小就开始引导他们了解并爱上体育,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才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终身体育"理念的种子,进而使全民健身的目标得以实现,真正推广和普及社会体育。
3.能够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产生影响的因素
3.1教育体制。尽管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的唯一鉴别标准依然还是分数,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尺也只有分数,学生即使身体素质十分优秀,但若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仍逃脱不了家长的责骂、同学的嘲笑,自己也会陷入羞愧、自责的情绪之中。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好放弃了体育运动,将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用来进行学习,这也正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用身体素质的下降来换取更高分数的原因。
3.2家庭方面。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不单纯是由学校造成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健康观、教育观和成才观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过度溺爱孩子,担心孩子在参与运动量较大、较为激烈的运动时受伤;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等等。许多学生在家中的空闲时间都面对着电脑、电视,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这自然会增加学生肥胖的几率,导致学校中的"小胖墩儿"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庭因素在青少年身体素质变差的过程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3.3学校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学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限制,再加上城区重点学校常常出现招生人数超标的情况,导致可供开展体育活动的人均面积逐年下滑,进而形成了小场地、大班额的状况,整个操场在体育课时挤满了学生。除此之外,因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而导致的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体育教学经费短缺等问题也会严重制约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若学生无论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都不得不在狭小、拥挤的校园中开展课外活动,长此以往必然会失去对体育锻炼和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3.4社会因素与学生自身因素。在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之下,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逐渐提升,家长也越来越溺爱和娇惯孩子,这必然会直接导致孩子在体育课中怕累、怕苦、怕受伤,不愿到操场进行锻炼和运动。同时,许多社区都设有健身器材区,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不适合青少年进行锻炼,青少年自然很难提起对锻炼的兴趣。由于缺少适宜的锻炼器材和活动区域,越来越多的学生只好选择在家里玩电脑或看电视,这是恰恰是更多学生所喜爱的。
综上所述,与学生自己的主观积极性相比,家庭、学校、社会等都只是外部因素。但这些外部因素会对前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使学生锻炼积极性有所下降,也不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因此,国家只有及时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尽可能削弱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阳光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4.结语
体育锻炼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使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少年强,则中国强,"阳光体育"能够激发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活力,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进步奠定基础。同时,青少年在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时还能够得到社交能力的锻炼,通过结识新的朋友、延续纯洁的友谊,不仅能够满足其成长过程中的社会需求,也能使其拥有更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而培养起青少年更加高尚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茜,兰自力.阳光体育视域下青少年户外运动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1):125-128.
篇3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体育社团 建构现状
1.建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有关目前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报导新闻屡见不鲜,足以可见,在各类新媒体产品推出的信息时代背景下,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饱受摧残,整体身体素质水平不容乐观。而对于中职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群学生普遍年龄偏小,正处于成长青春期,是长身体的黄金年龄段,加强这类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学习的热情,在各类新媒体产品扩散的驱动下,自控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这类学生对网络游戏、淘宝、QQ、微信等新媒体产品的依赖,甚至沉迷其中,学习的积极性都丧失了,更何况加入体育社团进行体育锻炼。
中职学生群体既处于青春成长期,又处于心理叛逆期,并不善于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甚至害怕与现实中的人交流,选择逃避。体育社团是一种团体活动,需要团队精神,这类学生并不愿意参与这种团体活动,他们并没有那种热情与积极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
总之,我们不能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毕竟这个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引导这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一系列的方式增强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在中国常说的一句话:“青少年是八、九点的太阳,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建设、发展靠青少年。”试问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如此差,精神面貌如此糟糕,谈何建设祖国?中国的未来何在?因此,建构与改革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举措迫在眉睫,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相关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
2.探究实践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构建
2.1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法、分析的内容
针对目前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情况,结合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构建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西某中职学校400名学生进行研究分析。
2.2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完全暴露出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构工作严重不足,情况不容乐观,极大地限制了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的全面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江西某中职学校的体育社团数目仅有三种,分别为篮球、田径和武术,体育社团不够多元化完全不能满足与适应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成长步伐。同时,这些体育社团成立的时间较短,参与的人数较少,举办活动的形式不够多元化,学校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经费相对较少,总之,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多方面很不成熟,仍处于稚嫩成长期。
2.2.2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组织制度仍处于稚嫩成长期,直接打消广大中职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很多学生尝试一次就再也不参与,或者在活动中就逃跑,使得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出勤率极低、零零散散。内部管理制度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方面,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形式不够规范、随意,比如没有做出具体的活动组织方案及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组织目的、内容不够明确,经常让参与人员不知所云,大大挫伤中职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有些参与人员半途而废。
2.2.3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有关领导者和组织者自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经验不丰富,很多领导者抱着玩的心态组织活动,一点章程规范性都没有,学校应该加大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正因为这些领导者抱着玩、不负责任的心态组织活动,甚至连他们都不懂如何进行活动,试问活动能有序进行下去吗?那么参与活动的人员更没有心情锻炼身体,中途逃跑现象很多。足以可见,体育社团领导者与组织者在整个体育社团建构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游玩的角色。
2.3建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改革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分析,以及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很糟糕、不容乐观,仍处于稚嫩成长期,必须有针对性地通过改革对策改变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建构现状,主要改革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选拔素质较高、领导能力较强的体育社团领导者,同时提高与培训他们自身素质与协调组织领导能力,这是一个最根本、最基本的改革对策。正如上面所分析,体育社团领导者与组织者在整个体育社团建构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重要的角色,只有首先选拔和提高体育社团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革。
2.3.2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社团支持、鼓励的力度和投入经费,比如为这些体育社团添置足够的体育设备等,在体育设备齐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加大一些激励奖励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充分调动广大中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体育社团长期健康的发展。
2.3.3学校应该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中职学生深刻地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这种集体活动中,而不是在活动中选择逃跑。
3.结语
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繁华的阶段,与之不成正比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对于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正处于成长青春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改善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构现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采取通过选拔提高体育社团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中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社团支持,鼓励的力度和投入经费等多种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谢菊妹.中职生体育社团的建构与实践研究[J].运动,2013,03:86-87+94.
篇4
[关键词]山东省;业余体校竞技;排球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71-02
1 山东省业余体校竞技排球运动员年龄、参训年限和运动等级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山东省具有排球队的16个地市级业余体校中,在2012年山东青少年甲乙组排球锦标赛上,除了日照、聊城因为建队比较晚,只报名乙组队员之外,其余14个地市都有甲组和乙组运动员。排球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从13~18岁不等,但是,报名和调查情况来看,德州、滨州、泰安、东营四个地区,基本上都是13~15岁的运动员,出生日期在1997年以后,说明这几个地区的业余体校,排球项目组队较晚,时间在2年左右,因此还没有高年龄的运动员。济南、烟台、潍坊、青岛等其他地区的排球运动员,建队早,运动员多,每个地区40~50人,年龄分布均匀,队伍在年龄上呈现合理的梯次配置,非常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发展。通过调查显示,总体来说,山东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9岁以上的运动员较少,仅有18人;年龄在 16~18岁的运动员较多,有 426人,占总人数的 40.42%。年龄在 13~15岁的运动员最多,有478 人,占总人数的 45.35%。年龄在 12 岁及以下的运动员比较少,有 132,占总人数的 12.52%。由此可见,按照年龄来说,山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其中,13~15岁的运动员最多,形成了良好的后备人才基础,说明目前山东省青少年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发展比较好,有很雄厚的后背基础。排球是一个多年训练项目,有“三年成形、五年成器、八年成才”之说,练习的年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水平的高低。其中,通过调查,练习排球在3年以下的运动员有108人,占总人数的10.25%,主要集中在2000年出生左右的小运动员。练习排球在3~5年的运动员人数为552人,占总后备人才数量的52.37%;5~8年的运动员人数为352人,达到总人数的33.39%;8年以上的运动员人数为102人,占后备人才总数的9.68%,有个别的运动员排球运动年限竟达到10年以上,这样的训练年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排球运动在山东发展的优势。运动等级方面,通过调查来看,山东业余体校1054名男女排球后备人才中,有342人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占调查总人数的32.44%,主要是通过省青少年锦标赛、省中学生运动会、省运会等大型比赛获得。而有41名男女排后备人才达到了一级运动员水平,占总人数的3.89%,主要是通过省运会、国家青少年比赛等大型比赛获得,其中,这些一级运动员,主要集中在潍坊、青岛、济南、烟台、淄博等市级业余体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山东省业余体校竞技排球运动员身高情况
现代排球的发展,身高是选拔排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指标之一。高大球员组成的拦网防线,不仅仅是排球比赛中的第一道防线,更是第一道进攻线。多次成功拦网,能鼓舞本队防守队员士气,而打击对方扣球队员的士气。通过调查,山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中,男运动员身高在180~190cm以上的有231人,占山东省业余体校男子排球运动员总数的44.77%;身高191~200cm以上的运动员有38人,占男运动员总数的7.36%,200cm以上的运动员也有6位,占1.16%。女运动员在170~175cm以上的有246人,占女运动员总数的45.72%,身高176~180cm以上的运动员有114人,占女运动员总数的21.19%,181cm以上的有62人,占到女子运动员总数的11.52%,其中190cm以上的有2人。从身高方面看,山东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具有先天的、非常好的身高优势,这为山东省竞技排球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身高基础。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3 山东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身体素质现状
身高是排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形态指标之一,而移动速度和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通常移动速度常用的测试项目为“V”字移动,而弹跳力的测试指标为助跑双脚摸高。对参加山东省排球锦标赛的16个地区的青年男女排运动员的“V“字移动和助跑双脚摸高进行测试,并与国家队青年男女排运动员进行比较。具体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山东省青年男、女排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与国家队青年男、女排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男排差距不是很大,而女排差距比较大。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员技能掌握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能使运动员的排球技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因此,山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更应该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为排球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运动员未来意向情况
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必然有促进其认真训练、努力拼搏的目标,或进入更高一级专业队、或升学。通过对山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调查分析,进入更高一级专业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他们进行排球训练的主要目标,其中,有153名运动员选择想通过自己的奋力拼搏进入更高一级专业队,占到调查总数的48.73%,有128名排球青少年运动员选择将希望进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选择比例为40.76%,而希望进入体育学院或高校体育系学习选择人数很少,仅有27名,比例为8.60%。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业余体校的运动员,他们首先的意向是进入更高一级专业队,继续进行排球训练和比赛,这与他们热爱排球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他们希望进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这样,也能在运动队里继续进行训练,也可以随队参加高校排球队的比赛。从这两项意向可以看出,山东省业余体校竞技排球运动员的意向非常有利于运动员的排球训练和学习(如表3所示):
5 运动员排球训练动机分析
运动员参加体育锻炼,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影响因素。其中,外因是保证训练正常进行的外界因素,而真正让后备人才认真训练、奋力拼搏是内因,是他们自觉进行训练的最根本动力。训练动机是内因,是促进和激发运动员进行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动力,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要。有了合适的动机,运动员内心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会使他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理想和目标。对山东省业余体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动机调查可以看出(见表4),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兴趣爱好、成为专业排球运动员和升学加分。
兴趣爱好是对一种事物的热爱,正是热爱排球运动,使山东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排球训练时努力训练,奋力拼搏。正是有了对排球的热爱,成为排球运动员成了山东省业余体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第二大动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更高一级专业队享受排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升学加分是促进他们参加排球训练的又一个动机。掌握一项技能,然后进入理想的大学,也是不少排球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动机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山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动机比较合理,这些动机,激励了山东省业余体校后备人才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从而为山东竞技排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路长胜.山东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与体校训练现状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0
[2]卢成义,等.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3):26-29.
[3]游雯静.河北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4]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奖励办法[Z].2009.
[5]高良杰,张庆锋.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J].科教纵横,2007(7):191-192.
[6]张允蚌.从“北航男排”现象探讨我国男排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浙江体育科学,2005,12(6):46-49.
[7]陈雅轲,白亚兵.我国男排后备人才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培养方案[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10(4):90-93.
篇5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锻炼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83
1 引言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的体育教育课程和体育锻炼的内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差异甚大。也暴露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影响。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身体的问题。身体健康状况是已经是我们现在全民关注的问题。
2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正处在成长发育旺盛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族素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现阶段,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体素质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影响到他们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肥胖、视力下降、体力下降等相关的数据直接显示着他们身体方面的问题。自我认知度差,自卑、自私等心理素质的表现是我们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2.1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儿童青少年思想还没有成熟,自我判断和认知不足,不能够做到对事物有非常准确的辨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之所以现在儿童青少年出现很多肥胖、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下降等问题,是因为很多儿童青少年不愿意去从事体育锻炼运动,懒惰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该让他们积极运动,平时跑跑步,和小朋友一起拍拍篮球,大一点的青少年打打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给他们暗示,他们很棒。教他们如何去做这些运动。体育教育和其他教育都有共同之处,就是我们要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这些正确的事,减少负面的效果。他们乐于体育锻炼,我们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了,在体育锻炼中也找到了乐趣,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体育锻炼。这也会让他们自己感受到和朋友一起运动的快乐。我们的体育教育不要强制孩子们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这样反倒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才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身心更加健康。体育教育应该从儿童青少年的兴趣出发。
2.2 儿童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影响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骨骼发育。
人体的循环系统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各个器官。儿童青少年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心肌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心壁增加厚度,心脏增加容量。可以使他们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全身的组织器官代谢增强。降低心脏相关的疾病形成的几率。
呼吸系统提供人体的呼吸,人体新陈代谢就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剧烈运动的时候就需要大量进行气体交换。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具有很高的肺活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比较强的呼吸过程。
儿童青少年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让骨骼更有弹性、韧度,不易骨折、脱臼,就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据调查,这个阶段经常锻炼的孩子要比不锻炼的孩子高出5厘米左右。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得不到调节,就会让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下降,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为了减轻学习压力需要他们做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
3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成年人面对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他们需要去面对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挑战。国家的现在和未来都需要他们来创造,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创造未来的本钱。成人的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在校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心的健康。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3.1 成年人的体育教育
现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都是娇生惯养,性格比较倔强,行为懒惰。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管理者要积极地去培养这部分人各方面的兴趣,体育教育也是很好的手段。多方面地组织体育健康课,让大家多协作配合运动,可以养成良好的性格,避开自闭的可能,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心理疾病。
3.2 成年人的体育锻炼
现在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阶段的人群,到很多的环境,都是闷头的看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在教室或者办公室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素质水平不断的降低。长期的不运动,引发的肥胖,颈椎病,体软乏力等疾病都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也使得这部分人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学习和工作中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负面的情绪长时间不能释放。他们需要体育锻炼来缓解压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4 体育教育和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衰老是不可避免。老年人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退化,运动能力在明显的下降,各种疾病也会产生。这些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想改良这种现状就需要适当的锻炼。老年人的身体条件比较差,运动迟缓。他们适合一些运动量相对小,没有身体对抗的运动。可以练练太极拳,做做健身操和慢跑等运动。这些运动不但锻炼身体,还提高了身心健康。老年人是最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的群体,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很容易产生寂寞和孤独感。引导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采用群体锻炼的方式,让他们彼此多进行语言交流可以对身心健康得到改观。
5 总结
体育是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不同年龄阶段接受相应的体育教育,进行不同层次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身体健康直接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提高身心健康就要加强对各个阶段人群的体育教育和锻炼。
参考文献:
[1]张嘉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J].内江科技,2013,(2).
[2]朱静萍.浅谈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学课程资源,2013,(2).
[3]潘施伊,吕志刚.有氧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
[4]吕德军.浅谈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9).
[5]戴秋娃.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
[6]刘玲,王凯,丁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以遵义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运动,2012,(11).
篇6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但学生的体质健康却每况愈下,体质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文章对近几年有关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体质健康因素的文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26-02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拥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在中国近20年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与生活水平提高不和谐的是中国人的体质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青少年人群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他们体质健康状况的强弱不仅影响他们的一生,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昌盛与否及国家综合实力强大与否。而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一、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体质与健康的概念。体质是用来表示人体的质量,是从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方面总结出来的特征。70 年代,美国将体质分为两种类型,即与健康相关的体质(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Sport—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因此,他们分别制定了这两个方面的体质测验。日本学者将体质称为体力,在《体力诊断与评价》中这样描述:体力应当包括行动体力与防卫体力,是由形态、机能、精神三种因素构成的。另外,日本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猪饲道夫是这样界定体力这个概念的,即体力分为身体要素(包括形态、体能、适应力和免疫力)和精神要素(包括意志、判断、意欲、对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两个方面,这一概念在日本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中国于 1981 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并且明确地提出了体质即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还是一种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学校体育学的研究范围指的是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情况。
体质与健康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体质是人全面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健康的基石,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
2.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代,这个时代的初中生生理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宽度、围度等生理指标上大多都有明显的变化,心理机制也日趋成熟。这一时期是他们个体未来健康的重要时期,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其身体健康的问题倍受社会的关注。
3.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健康从古至今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大问题,青少年中学生是一个国家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增强青少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青少年中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兴旺发达的大事。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问题不断恶化,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十分关注,并制定和颁布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比如,2004 年,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号召全民参与体育锻炼;2007 年国家教育部启动了阳光体育工程,青少年在学校如何进行科学的健身运动,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高度关注的研究领域。但是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李军等指出,“在过去5年内,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加,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在2006年暑假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青年学生体能对抗赛上,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日、韩学生。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该省学生最新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在近两年的征兵中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淘汰,2008~2009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达19.51%,比2007~2008学年上升了1.2个百分比,学生中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学生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王则珊指出,“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谭旭指出,“与1995 年相比,太原市中小学生除身高、体重、胸围明显增长外,身体素质反而全面下降。”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幅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主要表现为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下降。
中学生的体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为了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2010 年教育部对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肺活量在连续 20 年下降后,出现上升拐点;7~18 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不再持续下滑,与 2005 年相比,成绩均有所提高,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
二、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1.社会和学校。自从计划生育实施以后,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导致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教育的轨道,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孩子就是优秀的。更何况,现如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一般也只重视理论学习,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增强体质健康的政策,但是体育锻炼这块执行力并不强。其次,学校体育老师的地位比较低,学校各种杂事、琐事很多都是体育老师在做,这不仅增加了体育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便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初中生的健康状况与其日常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饮食不规律,不注重营养膳食结构,也可能影响初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王心桐指出,“青少年体质下降除了学习压力和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之外,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饮食行为、体育锻炼、早产、独生、幼时是否入托儿所(幼儿园)及其父母文化程度等对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其它影响因素。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魄健康强健,意志坚强勇敢,身心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最好体现,他们的健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民的健康素质。大量研究表明,在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如果能经常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就有可能充分发挥儿童青少年的生长潜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形态、功能的发育水平和免疫能力。朱丽敏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的亚健康比例正在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体育运动,是促进他们从亚健康到健康的一种最佳途径。
富于竞赛性、生活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最易满足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因而学生最感兴趣。陈艳飞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着重要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健康卫生教育的问题和体育教育的问题,而且还有复杂的社会问题”。胡兵指出,“学生体质严重下滑不能把全部责任推卸到学校体育中去,学校体育的目标只是体现在树立人生正确的锻炼观,培养运动参与的兴趣、意识与能力,其价值重在引导。学校体育不可能满足个体的体质与健康水平需要。”
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还应该成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要切实可行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为推进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课堂,走到阳光下,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l]陈明达.国内外体质研究简况及我国2000年体质研究作设想[J].体育学科技,1985,(9):8-12.
[2]沈高匕,李军,浦自.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教育学报.2008,(10),1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心桐.山东省人学生体质水平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5]于明侠.河南省普通学生体能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大学体育学院,2007.
篇7
【关键词】 体育 实验 动手能力 高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04-01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富强和名族的安危。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指标有所增加,但是在耐力、肺活量、速度、力量等指标中却呈连续下降趋势。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普遍近视,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也非常严重,青少年在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也很差,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我国基层重视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只有考试科目才会被重视,所以将体育和实验列入高考科目是改善和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一个好办法,对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必然性。
1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具体表现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曾对全国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过五次调研,对全国学生的体质监测进行过两次。调研的数据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营养状况在不断改善,身高等形体发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卫生保健水平在不断改善。但是青少年的肺活量、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在持续下降,近视率仍居高不下,特别需要重视的是青少年中肥胖学生在不断增多,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贵病”也开始在青少年身上出现。
在日常的一些新闻报道中也可以随处发现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表现,比如说在高考体检中,“6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市教育局获悉:参加今年高招体检的全市16485名考生中,身体健康状况完全合格者仅占17.7%,而由于视力问题在合格专业中受到限制的考生占81.3%,另有12名考生因心脏病和肝炎无缘高考,医生建议体学治疗。”再比如说在高一新生军训时,“汕头市的一所重点中学,在新生军训过程中,在刚开始站军姿的十多分钟,1200名学生中就有100多名学生晕倒”。这些类似的情况在新兵训练中也时常发生,青少年如此的身体素质如何来保家卫国呢?
2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2.1 家长和学校追求升学率,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近些年来,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学校为了名誉都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这样在无形中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一些学校中,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很常见,甚至在一些中学中,高三就取消了体育课,这样学生一天除了上课就是上自习,根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学校敷衍体育课,高三学生周六日正常上课,这是现阶段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每天除了吃饭上课外没有其他活动,严重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2.2 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使得体育锻炼难以全面进行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体育课意外和学生活动意外使得家长和体育老师都害怕孩子发生意外伤害。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因害怕学生发生意外就取消了像铅球、跨栏、单双杠等有风险的训练项目,进行的活动仅仅是简单的跑步、做操和自由活动,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学生的体育锻炼难以全面进行。
2.3 家庭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得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把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帮孩子解决了,忽视了对孩子们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学校在这方面也因高考不考实际动手实验而轻视了实验课,当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时,教师或者是给学生播放影音文件,或者是仅仅进行演示实验,不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的学校学生甚至一学期都做不了一次实验。这些现象都使得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在不断下降。
3 高考科目中列入体育和实验的必要性
上面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表现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状况令人堪忧。从现状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和学校重视升学率,仅仅关心高考所考的科目。那么如果把体育和实验按分值比例列入高考科目中,相信这一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在高考科目中列入体育和实验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对于学生体质下降和动手能力差,上级部门很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说一些学校在开展晨跑,还有一些省市在会考中增加了体育科目,但是这些的措施的收效很微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措施没有与分数挂钩,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升学率。
2、现在的教育体制,分数是学生的命根,高考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应该把体育和实验科目列入高考,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高考总分。这样学生就会为了自己的前途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成绩,学校也会为了学生的升学率重视体育教学和实验教学,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也会鼓励孩子锻炼身体,动手实验。
结束语
高考长期不考体育和实验操作使得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高考中列入体育和实验有助于引导家长和学校实现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尽贤,廖文科.中国学校体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66.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 田径教学 身体素质
经常性的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青少年恰恰处在身体发展的黄金阶段,适当的田径运动,可以让自身的器官机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让自身的意志与品质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高中田径运动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1.使学生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得到改善
田径运动主要在户外开展,而空气的流动性较强,含氧量比较高,这些有利条件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青少年通过经常性的进行田径运动,不仅可以使自身机体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加深,还可以使吸入氧气的含量增大,有效的改善呼吸系统,进而增强体质。此时,学生的身体变化较为急剧,让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田径运动,使神经系统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协调,让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提高。与此同时,分泌的儿茶酚胺不仅能够让人精神愉快,还能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以此来实现身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
2.使得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得到改善
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器官的变化都非常急剧。就心血管来说,心血管是人体生存的主干道,不仅担负着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提供日常活动需要的能量的任务,还担负着将人体产生的代谢物排出体外的工作。日常的生活中,青少年可以通过经常性的田径运动使心肌增厚,心腔增大,心跳次数减少,心脏的舒张期延长,让心脏能够很好的休息,充分改善心脏的工作能力。就运动系统来说,青少年通过经常性的田径运动,有助于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加田径运动项目积极性较低
与我国初中阶段相比,高中阶段没有了体育加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参加田径项目的学生,而高中院校也迫于升学率的影响,开始减少高中体育课的课时,致使田径教学没有充足的课时保障。100%高中生因为高考升学考试的影响,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化课学习上,慢慢的丧失了参加田径运动积极性。
2.评价系统缺乏合理性
我国高中田径教学的方式,仍按照传统的旧模式进行评价考核,只重视高中生在田径项目上的成绩,却忽略了田径教学的初衷。田径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身体素质和对学生锻炼方式的评测,还在于学生对体育项目是否感兴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但是在考核中,有的人锻炼非常努力,结果却仍不能通过考核。相反,有的人对田径教学采取不重视的态度,只是因为身体素质较好便能顺利通过考核。在这种传统考核体制中,努力而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会产生害怕甚至是抵触等负面情绪,相反在轻松通过的学生因为不存在奋斗的动力,所以会慢慢减少参加田径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建议
1.教育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让田径教学充满趣味性和新奇性,采用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加田径运动。有的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目的和意义不能真正的理解,感觉它是枯燥呆板的,因此远离田径项目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慢慢失去了参加田径项目的兴趣。针对以上的情况,体育老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加田径运动。
举个例子来说,体育老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把体育教学变成一种不仅趣味性高且知识性强的课程。在学生耐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每400米地方设置一个谜语,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跑步,回答对的计分,最后小组得分高的胜出。这样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实现耐力锻炼。
2.建立全面评价,恰当鼓励促进步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其次要注意采用定量和定性两个方式,当然多种多样也是很好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虑到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根据学生自己进步的大小和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另外,田径知识、田径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感情形成过程等等方面都要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如此,体育教师应全面考虑到学生之间不同,采用鼓励、夸奖、表扬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田径运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不仅不会因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而灰心丧气,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认知活动,而不只是机械的练习。
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田径运动的基础作用外,还要使学生对田径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田径运动,建立健全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的目标和自身的进步幅度建立过程性评价。考核时应包括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体能的提高、知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考核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师评,自评和互评等形式。
【参考文献】
[1] 王德成.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 考试周刊,2013.10(55):52-53.
[2] 罗崇生. 浅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新课程学习,2013.8(6):63-64.
篇9
关键词:运动;青少年;体育行为
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不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中国提高体育水平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精神方面的需要高于对物质方面的需要。更多的人逐渐开始意识到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体育的过程中,应当从时间到时间,我们国家要求初中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经历,以及简易的知识要点的剖析,并提出一些要求的自我体系。笔者认为,体育行为对初中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应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行为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生物的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和细胞间质增加变化造成受到作用的形式,成长过程涉及生物每个器官系统产生作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作用的变化。骨骼增长决定高度,尤其是青少年阶段促进骨骼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骨骼的生长期间,相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的血液供给,有利于骨骼的生长。适当有正面作用的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正面作用。通过血液循环,青少年身体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血管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使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负面作用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能够及时的排出肺、肾脏、皮肤等。由于体育运动从而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血液流动情况也有所改善。静脉血流增加,使心肌纤维拉伸,心脏血容量增加,所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心脏要比一般普通青少年健康,不易产生疲劳。
二、体育行为对呼吸系统的良好影响
现阶段,人们生活完全依赖于氧气,在缺氧的条件下则无法生活,从这个角度看,维持生命活动比食物来得更加紧迫。平常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改良和增强呼吸系统功用,及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初中青少年脊柱、肋骨和胸骨构成胸腔和肺叶,由于呼吸运动功能加强,逐渐发达,变得强大,体育运动可以加强呼吸系统的运动功能,使呼气肌肉发达,收缩将更多地依赖二氧化碳呼出。
三、体育行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人体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所作用的调节和控制的,而反过来,也就是说体育运动也将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提高和改善。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给,有利于改进大脑,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性休息,因为体育神经中枢所作用的兴奋可以驱除大脑疲劳,提高自我所作用的效能。体育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所作用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当肌肉需要大量所作用的氧气和能量供给,神经系统所作用的调控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迅速动员,最大容量所作用的功能,以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在温度快速变化时,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初中青少年可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参加体育锻炼,改变体内和体外的感官,使身体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体育行为对初中生运动能力的影响
体育能力是指人体走路、跑、跳、投掷、攀爬、滚、车削、钻孔、悬垂、支持、推拉和其他活动。外在因素即身体素质水平是基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不出现问题水平,与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获得体育锻炼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初中生阶段是一个身体快速增长的阶段,是改善和发展其运动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青少年阶段,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发展外在因素即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增强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体育行为可以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外部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地理资源、季节性变化和气候变化。而人类对资源的适应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人体功能和健康的象征。自然资源是非常复杂和迅速变化的。参与体育运动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外部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在阳光、空气和水中,这些都可以增强血管、神经以及肌肉等组织的适应能力,也有助于调节体温,改善神经中枢的工作能力,使身体产生一个强大的、对外的适应能力。
总之,中国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定期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加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对自身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也有提高。青少年时期的身体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身体健康的发展,为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创造一个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继华,等.对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08.
[2]王健.辽宁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38-140.
篇10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日渐下滑,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问题已经在社会各领域有了广泛的认识和思考。尤其是我国五年一次的大规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将来参与社会活动的主体,大学生身体素质状态对大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基础性作用。阳光体育运动通过顶层设计和号召,吸引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形成一个融洽积极的高校校园体育氛围,以达到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全民健身的风潮,人们在体育锻炼中感受乐趣增强体魄,高校体育运动开展水平也水涨船高,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强,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即使在当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开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探究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影响因素显得刻不容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的所见所闻和相关经验,通过逻辑分析整理思路,探究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
2、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
分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思考。来自高校内部的因素即内部因素,来自高校外部的影响因素即外部因素。一般来说,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学生锻炼习惯、体育教师指导水平、高校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等内部因素和家长态度、社会需求等外部因素都会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2.1 顶层设计的重视和支持。所谓顶层设计的重视和支持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领导层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态度和做法。我国教育部近年来不断颁发教育改革的相关政令条例,给高校体育改革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衡量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水平的关键,因此,这一测试在高校领导中的接受程度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其推行效率,进而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效果。从政府相关部门角度来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发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方针政策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可以通过定期评估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水平和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领导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开展力度。
2.2 教学改革开展水平。高校教学改革的整体开展水平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为“总”和“分”的关系,高校教学改革特别是体育教学改革开展水平如何会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涵盖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高校校长的教学改革观念,校长的体育观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的观念会对高校体育改革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2.3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指的是能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的体育健身场地、场馆、器材等的完善程度,当然,最根本的是高校体育的投入经费。物质决定意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对体育运动开展水平的影响不言而喻。无论是场地、器材还是教学经费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一方面扩大高校体育经费来源,通过借助财政拨款、企业赞助、学校自筹等多种途径的体育经费来源确保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从而为更好地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物质保障。高校阳光体育运动要想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开展水平就必须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高校领导的体育观恰如“米”和“巧妇”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想方设法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
3、深入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策
3.1 完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机制系统性。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现状,加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效率,提高高校体育运动水平和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因此,高校的体育改革也是涉及到观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当前青少年体质变差的原因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健身的缺失,同时也是一个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的综合问题;如果从高校体育教学角度出发,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则和高校体育教学息息相关,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身体健康的忽视,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方面的失位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完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机制系统性,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作为一个整体,从体育教学改革、课外阳光体育健身、各种类型的阳光体育径赛等多角度综合开展。
3.2 探索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制创新性。创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是促使一切行为主体智慧和精力充分涌流的保障,开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要增强探索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制创新性的探索。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几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健身的需要,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和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从改革现有体制机制出发,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实现高校体育发展多元化,不断提高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水平。将改革高校体育教学与发展校园体育结合起来,将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投入其中,共同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3.3 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长效性。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长效性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在需要,也是由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工作的长远性要求决定的。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要做好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打算,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坚持下去。虽然当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诸多问题也是毋庸置疑的。有些高校搞形式主义和应付主义,没有正确认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开展效果不佳。因此,发展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加强建设,一方面增强监管,双管齐下,共同提高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水平。
4、小结
综上,当前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顶层设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高校教学改革开展水平和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完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机制系统性、探索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制创新性和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长效性等角度出发。
【参考文献】
[1]翟会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反思[J].体育世界,2010(05):81-82.
- 上一篇:生态环境效益
- 下一篇: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