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网络传播人才的进程
大体说来,我国高校网络传播人才培养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把网络技术引入网络传播教学,探索传播艺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传播人才培养方式。网络传播学虽然属于文科,但与其他文科不同的是。它既具有与实际业务结合的实践性,又具有运用先进设备和手段的技术性,是不折不扣的“文科里的工科”,是典型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正因为如此,传播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很早就被纳入了网络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中1998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正式组建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其制定目标就是要把学院建成为人文社科与电信、计算机等工科交叉的科研基地。199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成立了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并于2002年列入中国社科院100个重点学科,很大程度上表明当时人们在网络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共识。
第二阶段是网络传播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网络媒体是新型媒体,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也面临着传统媒体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很多教学和科研机构相继把网络传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列入科研课题。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开始了包括媒介形态变化研究、网络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与社会互动研究、人际节目与交换理论研究、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信息传播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电子出版技术、交互媒体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传播理论方面给网络传播的人才培养和业务实践以指导。
第三阶段是探索出与实践相结合、与业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国内著名的新闻传播学院系纷纷迈出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网络新闻人才的关键一步。2002年9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明确地提出了“文理渗透、技术与艺术结合,数字化、国际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思路。紧随其后,由天津市政府信息办、天津科技大学和天津北方网三方共同投资创办了网络新闻教育机构――天津科技大学北方网络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3年12月29日,由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
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已经认识到不能仅靠创办一个网站或实验室来培养网络传播人才了。他们更多依赖已有的新闻网站作为教学科研的基地,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华网合作,将新华网作为自己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
与此同时,新闻网站本身也建立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人才培养,如千龙网成立国内第一家网络媒体的企业研究机构――千龙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五大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就联合培养新型网络媒体人才、合作建设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实践基地签署了合作意向。新闻网站除了与高校联合,进行储备人才的培养外,还积极对现有网络新闻工作者进行在职培训,主要是培训和提高互联网技能。
网络传播人才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现状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高校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与网络媒体的实际需求在素质上和技能上有差距。而网络媒体更看重从业人员在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更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编辑与,能够操作大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能使用常用的网络语言和编程语言制作出简单的信息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美术编辑功底并可以制作出精美网页的工作人员。而这方面的课程不仅需要文理兼通、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而且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在我国严格学科划分的高校里面通常很难开出这样的综合课程。
其次是网络媒体尚未建立完善的员工自我培养机制,媒体业务只能靠员工自己摸索,相互学习。现在大多数网络媒体还没有建立起适合本行业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不能向员工提供系统的网络传播方面的知识培训,也没有建立起这种学习制度。新员工到岗之后,主要靠老员工带和自己学习,素质提高比较慢,知识结构不完整,也不系统。
还有是社会力量主办的网络传播专业技能培训欠缺。现在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还不是由国家和网络媒体主导的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高校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数量有限,所以整个网络传播人才供给状况不太好。由政府和网络媒体主导培训机构培养了来的网络传播人才具有系统化,专业化、周期短,实践性强的特点,但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还不足以改变网络传播人才队伍供给现状。
今后的网络传播人才培养必然要走多渠道培养,与实践相结合与技术培训相结合的道路。高校培养方式应该由“新闻传播学+网络技术+经营管理学”的学院培养模式转向“课堂教学+实验室培训+新闻网站学习”的学院与网络媒体联合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会列加贴近网络媒体的实际需要。
篇2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126-02
网络媒体是继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方式之后的“新媒体”,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彰显出主流应用的特质,渗透到当下生活的每个角落。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网络出版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态势,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快融入数字出版、抢占新的制高点,已经成为出版界的共识。正如柳斌杰署长所说,“出版单位要加快向数字化转型。[1]”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网络编辑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网络编辑不仅是技术平台的操作者,也是信息人文价值的创新者;不仅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更是一位思想者;不仅是多媒体人才,还应该是全媒体人才,从事的是策划编辑网络作品使之适合网络传播的创作活动。因此,在这个信息为王的时代里,培养合格的职业化、专业化复合型网络编辑成为各个出版单位尤其是转型期传统出版社的当务之急。
不久前,我有幸参加了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网络编辑资格培训班。经过十余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与实践,总的体会如下:
一、学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1.从此次培训班的重要性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对网络编辑的需求数量激增,网络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网站的信息质量和点击率,影响网络媒体以及网站文化建设。开展这次培训班,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宣传理论引导的要求;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是培养网编人才的要求,更是完善出版从业人员就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我为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班感到高兴,这是一次难得的职业拓展和提高机会。我是一名传统出版社的文字编辑,缺乏网络编辑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对其角色定位和理念建构认识模糊,网络出版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相对陌生而新鲜的事业,这次来培训可以说是“从零开始”,虽然有很大的压力,但内心仍充满着无限决心和激情。“十二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业将面临极为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数字出版产业的核心任务,其战略重点都与网络出版产业密切相关,结合行业的发展前景,接受此次业务培训并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是规划职业发展、提高才干与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2.从网络编辑的理论学习来说,在这期培训中,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编辑学会、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人民网、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专家、行业精英向我们悉心解析了网络出版态势、法规与监管,网站定位及策划、栏目与专题策划、界面设计与审美,网站内容管理实务,网站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网站推广及运营,信息网络传播的版权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与责任,网站编辑工具基础,网络社区组织引导与强国论坛,手机报等移动阅读的运用,出版单位新媒体开发运用,数字出版态势、规划与政策,大学生成长平台策划与运营等多视角全方位专题知识。这些内容以实际需求为中心,贴近时代,追踪热点,关注现实,立足前沿,功能互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网络媒体的企业实践案例以及教学分析,指导和帮助了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在互动中进步,促进了业务培养与媒体发展的契合。据此,我了解到与传统出版和自己的日常工作相比,网络编辑除需要具备传统出版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之外,还必须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这也是与传统编辑最大的不同之处,“网络编辑运营媒体的范围扩大了,现在是全媒体运作时代,不仅要有图文,还要有音视频,他们需要跨媒体选择、加工”[2]。
另外,网络编辑还需要与读者建立良好互动,不同于传统编辑时代无法补救的“遗憾的工作”,网络编辑可以随时接受读者意见,随时对内容或表现形式进行修改,随时优化,并应具备一定的引导能力,需要寻找焦点话题,能通过适当的话题将潜在的受众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人群组合成一批专门的受众,提高传播效率”[3]。除此之外,培养更强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能力以及更敏锐的信息整合与解读能力,学会在网络平台建立与技术开发商“双赢”的项目合作关系,拓展新的经营模式,提升互联网出版空间等均是现代网络编辑至关重要的“硬件装备”。
在学习中,我对网络编辑的认识和感悟逐渐清晰并愈加强烈。我感受到,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力度和挑战远比我之前的理解要复杂和巨大,网络编辑的发展之路将会在曲折中迎来极其广阔的前景。于是,经过系统扎实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网络出版的重点知识内容,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巩固了相关政策法规的把握理解,加强了职业道德培养和职能意识,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训练了发散思维,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各项业务增加了知识技能储备,真正做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并以此指导实践工作。
3.从网络编辑实践上来说,既然是网络编辑,上机实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是体现一个合格网编工作技能的考查标准。在来培训班之前,我按照要求,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网编运营(WBYY)实操规范并完成了“图片处理”、“基本HTML代码操作”、“文章”共三个模板课程的大部分练习题。这次班上学习,一方面,巩固之前所学;另一方面,结合老师点评,将做练习时遇到的疑问和难点作为此次培训班学习的重点掌握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解惑,学练结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多练多问,自觉主动,尤其是抓住四个晚上共八个小时的宝贵上机时间,抓紧练习,向辅导老师随时请教和沟通,终于在培训结束时,基本掌握了应知应会的操作技能和规范,解决了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突破和提高。
二、转变了某些错误观念
身为图书文字编辑的我,一直以来,总是认为网络编辑就是“筛选复制加粘贴”、推荐、罗列、写写“伪文章”的简单“信息搬运工”和“打字员”。经过这次学习,听了老师们的介绍,面对大量的实操案例,我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无知和简单。网络编辑并不是单纯的信息整合、文字处理,而是一个具备全面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很高的职业,需要相当高的职业水准:一是要求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创作能力;二是要掌握常用的编辑工具和排版工具以及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光影魔术手、Photoshop、Hypersnap、一键排版)等软件;三是必须熟悉搜索引擎优化技能及网络推广手段。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可以盘活一个页面、一个专题甚至一个网站,可以为出版社的推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媒体建设中网编承担的重要职责和角色以及肩负的使命:要为网站提供持续、快速的海量资讯和产品,对事件进行多次传播,并对其进行互动、分享、展示,让事件能够多角度呈现、多观点碰撞。
著名出版人三石认为,“现代出版编辑就是能够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要求的编辑”。因此,我们必须学习适应,适应将埋在纸堆里的案头工作变为熟练操作各种多媒体工具和软件的专业技能,适应将传统出版方式和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有能力有信心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尽快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目标,让网络编辑这个新兴的行业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色散发出勃勃生机。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十天的学习,也许显得过于仓促,离高效能地处理网络问题能力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通过此次学习,激发起了我对网络产业发展的极大热忱和兴趣,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倍增,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到目前为止,我所了解和掌握的不过是网络编辑专业技能的沧海一粟,WBYY课程内容之丰富全面、形式多样,应用之复杂,都需要今后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深入学习,而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网络编辑,真正精通各项技能,也并不是纸上谈兵和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历练和累积的过程。
回到单位后,我将这次培训班所得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和总结,重新温习。工作之余,有计划地进阶学习WBYY教程,争取尽快取得二级网编资格甚至更高级别的资格证。这次学习对我的工作起到助推和促进作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不管今后是否真的从事网编业务,我都会以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不断完善、蓬勃发展的数字化出版事业,在未来数字化战略竞争的传媒新时代中,为网络文化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菲.改革开放30年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什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1-20.
篇3
【关键词】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19-02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学生能否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成为其毕业之后就业与升职的重要条件。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络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网络在整个中国也日益普及。顺应时展,大学英语课堂也采用了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尽快完成角色转型已势在必行。本文笔者就这一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 网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这一规定肯定了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同时声明“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了强调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上还说:“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
《要求》中的规定表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具有多元性的特征。首先,它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网络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其次,网络教学可以打破时空障碍,帮助老师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推进教学进程。学生的学习同时实现了个性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学习程度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再次,网络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教育提倡的教学相长。教师通过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为英语教学提供大量自然、真实、鲜活的语言材料,加大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语言交流欲望,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相长。
二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多媒体技术确实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但要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就面临着自身角色的转变。
1.核心定位中,教师的角色应从“教师”转变为“导师”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的讲授、板书及视听设备,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控制学生学习的内容、程度和进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围绕教师来学习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环境,代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灌输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主体地位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与灌输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起到一个推动和帮助的作用。
2.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
在应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践中,既然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导师,那么就要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资源来设计策划具体的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师应设计一些协作性强的教学活动并参与其中,这对于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改进教学效果都有积极影响。教师在设计策划教学任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哪些任务适合所教的课程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熟练地进行备课、根据需要制作教学材料,使课堂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某种活动的具体程序,阐明活动的类别,指出该活动对于提高英语学习的意义。对于学生的课外自学活动,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开展活动。当学生碰到棘手的问题时教师应积极介入,作为中间人主动参与矛盾的解决。
3.教学效果测评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检测者、评估者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大,学习内容较广。这一新情况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加指导,而且要对其学习过程和内容多加关注。作为老师,既要通过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要使他们的学习情况掌握在教师的监督之下。定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评估。教师应在评估方法和评估内容方面多加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作出正确的评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积极应对网络多媒体挑战,尽快完成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网络与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它的价值,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尽快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接下来就要从实际出发,全力促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应对网络多媒体带来的挑战。
1.转换观念,重新认识自我
在论述“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一节中,笔者谈到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师”转换为“导师”,进一步来说,还要积极做“学生”。因为面对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很多老师其实就是个新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一直只充当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角色在网络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应该逐渐转变为“学生”。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应该转换观念,重新认识自我。教师应以“学生”的角色高标准、严要求、踏实勤奋地学习网络知识与多媒体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以迎接新技术的挑战。
2.积极参加相关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我
在加强观念转换的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技术和科研方法上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自己掌握课件制作技术、音频视频编辑技术、网络教学软件的操作以及实行网络管理的技能等,通晓外语学习和教学理论、文献检索、第二语言研究方法、语言测试理论与方法、教育统计、网络教学和管理策略等,并用以指导学生。教师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远程网络教学、课堂讲座、网络新技术研讨会、网络与多媒体教学观摩会等。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使自己对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要求》以及教师角色等有深入的认识。
3.针对英语教学实际,开拓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新途径,不断完善自我
在加强观念转换与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应针对英语教学的实际,开拓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新途径。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型模式。不仅要学会开发一体化多媒体语言教材、编制CAI课件、制作教学光盘和网页,还要具备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如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组织课堂教学、制作电子教案、设计多媒体课件,自如地在网上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会制作网页及进行远程网络教学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要时刻准备接受和学习新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和不断更新学习内容,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做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开拓者。
网络与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日益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尽快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与新技术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网络多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Crandall Joann.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0):30
[2]彭敏等.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篇4
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由原大庆石油管理局生产测井研究所和各采油厂测试大队组建而成。各测试大队分布在各采油矿区,形成了测试分公司点多、面广、战线长的分布特点。
为了给分公司员工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培训平台,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在分公司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成功地开发了一套网络课堂实时直播、互动答疑、课件资源下载等为一体的测试远程视频培训系统。满足了测试技术人员的分散培训提高业务技能的需要,实现了分公司范围内的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合理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改进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培训管理水平。
一、远程视频培训历程
国内目前关于远程培训的定义是“施教者通过种传播手段向受培训者传递知识信息、连接教学的过程”。远程视频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向在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化学习机会以及培训资源的教育形式。
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远程教育自然走在了前列。美国目前已有60%的大学开展了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另外大部分西方国家也在大力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工作。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网络技术应用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1995年底我国在CERNET建成后才开始进行网络远程教学的研究工作,发展迅猛,前景十分广阔。
二、测试行业远程视频培训系统
测试远程培训系统主要由精细化的网络管理、功能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样化的培训资源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整个平台的后台采用甲骨文公司的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统一中国石油PTR域用户认证,文件传输服务器课件的共享。
1.精细化的网络管理。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部署视频会议系统取得了网络应用。对于远程视频培训系统而言,网络的稳定性和流畅性非常关键。
2.功能化的网络教室系统。网络教室是测试远程视频多媒体交互培训系统,是测试远程培训的核心部分。通过开发视频会议系统,将会议的各分会场作为培训网络教室。系统提供文字、音视频、课件广播和电子白板互动教学,并在油田企业网的支撑下,在各虚拟教室中进行广播。教师与本地学员或异地的参训学员通过音视频和文字实现实时交互,如同置身于一个教室之中。系统突出了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不受带宽、地域,以及人数的限制,只要企业网络可达,使用测试远程培训系统或软件多媒体终端就可登陆到教室进行听讲。
3.培训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中国石油PTR域,使用中石油信箱用户名登录到知识管理平台中的测试技术论坛培训模块。该模块是测试远程培训管理系统的支撑平台,是培训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浏览器访问,实现培训通知、学员评价、学员疑问解答、多媒体课件文档、教学课件等培训资源的管理。系统实际应用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员。
系统管理员有分公司培训部干事或指定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培训信息的、培训班的管理、用户管理、部门管理以及网站资源更新的管理。教师根据自己负责的课程进行课件上传、辅导、作业、答疑等。学员可以进行资源下载、发问和讨论等。
三、测试远程视频培训系统的实际应用
测试远程视频培训系统自2010年开发成功并正式投入运行,经过不断的补充、完善,为公司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满足了“分散培训业务提高”的需要,解决了受训人员的工学矛盾,而且合理降低了培训成本,扩大了培训范围,改进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培训效率和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
1.节省成本,方便快捷。由于远程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分散在油田的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的员工不必集中于一地进行学习,在学习效果上实现充分的交互性,可以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
2.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员工不需要到分公司培训部集中,免除外围人员的旅途劳顿;员工可在工余时间学习,不影响或少影响正常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各基层学员到分公司的趟数,提高了行车安全。
3.改善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将培训由会议式的集中培训变为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将所有的培训课程、教材随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整理、保存下来,并且通过网络内部共享,不但避免重复聘请教师的投入,同时能为科学评估和提高每门培训课程的质量创造了条件。
4.形成了公司全员自主学习的氛围。远程培训资源的共享使培训的空间、时间、范围得以大大扩展,提高了公司全体员工整体素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篇5
网编是网络媒体建设者
网络媒体是由网络硬件及其所承载的内容信息组成的。网络上的内容和信息是一个网站的灵魂,它直接反映着网站的水平,也决定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而网站内容信息的设计和建设的任务恰好是由网络编辑人员来完成的。网络编辑是网络媒体的设计师和建设者。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技术因素固然重要,但决定网络媒体成败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内容,因此,网络编辑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和传统媒体编辑一样,网络编辑时常也被人误解,或遭以偏见。比如,有人认为网络编辑就是“复制加粘贴”的工作,是简单的“搬运工”劳动,是不知疲倦的“小蚂蚁”等等。事实上,网络编辑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操作者,也是信息的人文价值的开掘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编辑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把关人”,更是一位思想者。
网编遭遇职业发展尴尬
中国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最直接的结果是:导致网络编辑人才短缺,需求大增,有供不应求的趋势,特别是对优秀的、精英的网络编辑人才需求更大。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未来几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26%,比其他各类职位的平均增长量还要高。
作为网络媒体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网络编辑,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又遭遇了职业发展的一些尴尬,主要表现有:
一是职业化标准建设步伐缓慢。2005年以前,我们缺乏对网络编辑进行国家层面的职业化规范和培训,也缺乏对网络编辑工作实施统一的国家层面的标准化。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直到2005年3月24日。才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公示的第三批10个新职业名单中,将网络编辑员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时,颁布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并推出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证书》,作为从业资质。2006年11月网络编辑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正式在全国开展统一考试。
二是职业门槛意识有待强化。虽然国家推出了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但是在网络媒体业界似乎还没有形成职业门槛的意识,而政府又因各种因素暂时还不可能作出这样的硬性规定。这种职业门槛意识的淡薄,直接影响我国网络媒体以及整个新媒体发展的质量和品位。其结果是造成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网站要得到更多更好的编辑人才,另一方面又难以找到,甚至不知在哪里寻找。
三是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从网络编辑的学科背景来看,2000年以前,各大网站的编辑主力军多是计算机学科背景的,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媒体竞争逐渐激烈,“内容为王”的理念被视为网站发展的“圣经”,有着社会科学背景的编辑逐渐占据主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开始进入网络大潮,网络媒体的人力资源结构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新闻、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也有中文、法律、财经、历史、外语等专业的人员。但总体来看,网络编辑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广大网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四是网编职称晋级遇到尴尬。就传统媒体而言,包括出版行业,我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职称评估体系和机制,这种评估体系极大地调动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反观新媒体,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多,令人意想不到。可是。600多万的网编人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职称评估体系,这不但不利于网络编辑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直接影响了整个新媒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
新媒体大发展的引领者
新媒体的大发展,从宏观上来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国家政策,二是技术,三是编辑。
就政策因素来看,早在2006年,国家就先后公布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国家规划中,都把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化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这表明:中国新媒体的发展,是有国家政策强有力支持的,这是发展新媒体非常有利的因素。
就技术层面来看,我国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些技术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这是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而非传播内容的改变。计算机是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是基本载体。如果说技术因素是“硬实力”的话,那么,编辑因素就属于“软实力”。新媒体大发展仅有技术的硬实力是不够的,要两手都硬才行。也就是说,只有好的内容才能成就优秀的网站。这期间,网站编辑及主编起核心的作用。
引领新媒体发展关键
网络编辑引领新媒体大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命题。不过,在当下,最紧迫的、也是最为便利的办法就是强化国家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首先,强化政府推动的力度。自2006年11月开始全国网编职业资格考试以来,尽管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努力推动,但力度不够大,这从这些年考证的人数不是很多上可以看得出来,而且这些年的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校学生,真正属于网络媒体的在职编辑人员的不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为此,建议将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纳入传统编辑职称考试认证系统,成为同一考核系列,实行统一的持证上岗制度以及职称岗位聘任制度。倘若能实施,这也将是出版管理体制中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重大完善步骤,既符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出版文化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比重的政策举措,也是贯彻实施“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核心理念的基础性任务,这将极大地促进新媒体的大发展。
其次,强化职业门槛意识。网络编辑作为一个新职业毕竟时间不长,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以至于整个社会,对它还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但随着网络媒体发展速度之快,人们对新媒体要求之高,急需提高新媒体的质量和品位,网络编辑人才培养和脱颖而出的问题,非常紧迫。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考试,另一方面要强化职业门槛意识,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网编考证如同律师证考试、会计证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样,这是进入相应职业的一张门票、船票和通行证。这是新媒体大发展的一个制度性的根本保证。
第三,优化职业资格论证考试的模式。目前的培训考试模式,多为单一化的,属于“单兵种作战”,大多由社会培训机构,或由职业院校组织,既无规模,又未形成合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全日制本科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师生还没有意识到网络编辑职业资格的重要性,相反一些职业院校、民办院校比较注重。总之,在考证模式方面,我们要实施多条腿走路,形成培训考证的立体架构。
篇6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研究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网络集中控制管理和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一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的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在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建设标准
由于对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在我校多媒体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先进行多媒体教室建设,后制定规章制度的工作思路。
(二)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缺现代化管理的现象
国内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倾向于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往往忽略了建设后期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导致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后,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管理软件可供使用,从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
(三)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严重制约
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由于教师岗前培训中未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造成部分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不规范或误操作,影响多媒体教室的正常使用及教学进程。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研究思路
根据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及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对新疆大学所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全面摸底,最终提出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及现有教学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方案。
(二)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与提升的主要内容
构建一个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1.确定多媒体教室中硬件设备的建设标准和升级改造方案
首先研究制定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依据标准对我校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改造项目基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资源有效共享、多系统间设备最大限度复用的思路,遵循安全稳定可靠、可扩展、技术先进性、操作维护简便性和经济实用性原则。
2.探索、引入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并开展应用研究
新疆大学拥有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共计165间多媒体教室,通过对我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调研,对各种规划方案比对、论证,确定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状况的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并在市场中筛选最符合我校多媒体教室现状的产品,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3.探索研究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制定
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使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的硬件配备、软件应用、岗位队伍建设、资源库建设、现代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上都有章可循。努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指导今后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建设。
4.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教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制定
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教案,以此规范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积极开展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并逐步建立工作规范;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标准,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任课教师考核。本研究将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任课教师快速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新疆大学现已成功地全面升级改造了多媒体硬件设备,从技术层面基本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要求。具体总结如下:
1.明确符合我校实际多媒体教室建设内容和设备技术标准通过走访任课教师、教务处及大楼部工作人员,分析总结各部门提出的宝贵意见,并结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最终制定符合新疆大学实际教学状况的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教学设备技术参数。
2.建立新疆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标准
(1)多媒体网络中央控制器
网络中央控制器具有一键开关机,讲动控制功能;投影机、计算机断电延迟保护;支持投影机的状态检测及用时检测;具有防盗报警功能,可远程锁定,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支持本地电子课表管理。
(2)多媒体中控讲台
中控讲台预留读卡器安装位置,内含电子锁,可通过钥匙、校园卡开启,也可根据需求满足多个逻辑条件下开启。
(3)引入符合新疆大学教学实际的可视化
多媒体教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经过升级改造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之上,引入了可视化多媒体教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该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有效发挥管理资源再配置功能,加强设备使用过程监督,有效降低多媒体设备故障率,对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及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4)制订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及使用手册
本研究以新疆大学教育信息化标准为依据,以教务处、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为重要内容,特制定了《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以上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室的利用率,为保障教学安全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5)建设可靠的多媒体教室运维保障队伍,完善多培训方案
初步建设了一支可靠的多媒体教室维护队伍,基本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故障,为提高我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和维护做出努力,为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奠定基础。研究制定了新疆大学多媒体设备操作标准和规范,并制成培训教材,配合教务处在教师培训中加入此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为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展望
今后,要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安全;另要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宗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本培养质量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23):41-44.
[2]符南华,杨进东,陈亮.高校多媒体教室的分类及教学模式浅析[J].教育信息化,2003,16(1):52-53.
篇7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 网络宣传工作 思路 对策
前言:当前发展形势下,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趋势不断增强,以网络作为平台的多媒体新闻呈现出海量性、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等发展特点。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宣传工作的开展,利用网络宣传来达到维护自身形象、打造品牌效应的目的。作为国有煤炭企业网络宣传的重要载体,网络推广可以保住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宣传在国有煤炭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1、网络新媒体具有互动性
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通过互动与协调完成的,因而,网络新媒体在实际的工作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是联系互动双方的纽带,网络新媒体通过信息的传递将互动双方联系起来,使得其参与到具体的企业活动过程中去。
2、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
高度及时是现代互联网最为主要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企业宣传中网络媒体发挥其及时性,国有煤炭企业将信息放置在门户网上,企业内部员工可以通过门户网络浏览信息,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瞬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网络媒体具有多样性
国有煤炭企业中的信息传播具有多样性,媒体渠道、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媒体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员工就能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积极主动的去接受信息,改变原有的落后的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有助于提升煤炭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国有煤炭企业网络宣传工作的思路
1、建立全方位网络媒体宣传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有煤炭企业的网络建设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与发展,成为了企业信息门户建设的有效平台,企业新闻宣传坚实的阵地,企业网络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企业信息门户,为新闻宣传以及信息共享提供优势平台,第二个阶段是建立网络论坛,方便员工进行工作或生活方面的沟通交流,第三个阶段是设立博客、微博,使其成为企业宣传的新阵地。
2、打造优秀网络新闻宣传队伍
作为国有煤炭企业最具活力以及创新力的组织,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者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其可以为企业创造无形的价值与财富,对于建立与维护企业形象十分重要,因而,在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于网络新闻工作者的培养,通过定期的培训使得其工作能力以及个人素养得到提升,打造优秀的网络新闻宣传队伍。
3、增强网络平台的吸引力
通过国有煤炭企业的网络信息平台,企业员工可以了解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而身边的时事新闻对于员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保障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只有及时更新信息,才会吸引员工注意,同时网络信息要贴近员工实际生活,反应的是当前的发展现实以及员工生活以及工作的变化,富有生活气息的信息宣传能够起到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作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网络宣传工作的策略
1、加强员工网络素质培训
企业员工由于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水平不同,因而要定期开展员工网络素质培训,增强广大员工对于网络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员工网络文化素质。将网络素质培训工作列入到日常性的工作计划之中,还可以定期开展有关于网络运用的知识讲座以,保障员工思想的先进性,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2、重视企业宣传
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领导要将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新闻宣传机制,有党委领导统一领导,宣传工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广大员工积极配合,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不断的发展,宣传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丰富宣传网站的内容形式
合理规划宣传网站的版面布置,改革页面形式,丰富页面内容,建立起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生动娱乐的企业宣传网站,利用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来表现国有煤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吸引广大员工的注意,改变立体的、静态的宣传模式,将其变为立体动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变的页面版式吸引员工注意力,从而达到宣传、教育、娱乐的目的,保障企业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结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就必须重视网络宣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优化改善国有煤炭企业的网络宣传工作的策略与思路,构建团结稳定的内部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学业; 杜仲;企业网络宣传工作的思路与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1-08-20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员;培训
一、加强教员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1)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学领域开发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信息、环境、活动的数字化,对教学资源实行有序管理和共享,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促进教学现代化进程,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院校教学新要求的一系列过程。教育信息化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员的知识结构主要应该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及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加强教员的信息技术培训。(2)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过程。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许多院校硬件设备不错,基本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学科专业网站和网络课程;但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一是多媒体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绝大多数教员均可制作配合讲授的课件,但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学科专业网站、网络课程等资源的利用率低。其原因与教员还未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有很大关系。
二、教员信息技术培训的目标和内容
培训目标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调节控制着整个培训活动过程。首先需要明确培训的目标。经过培训后,教员能够自觉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1)现代教育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教员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要求,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模式、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教员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任务、角色重新定位,要求教员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观,用现代教育观念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员角色,补充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员所需要的新能力、新素质。(2)信息技术知识。第一,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0ffice软件的使用、网络与Internet基础知识。第二,课件开发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软件,最少要熟练掌握3~4种软件,对于基础好的教员可以加入CAI课件的脚本设计、多媒体素材的制作与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多媒体程序设计等内容。第三,网络操控的能力。教员需要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通过网络实施教学。(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它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环境的构建是为了支持新的教与学方式,新的教与学方式是为了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教员信息技术培训的途径
(1)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短期培训有多种形式。教员也可以参加本校教育技术中心或者各自院系组织的培训。各种培训应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介绍现代教育理论和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对于教育理论的培训,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采用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培训过程中采用理论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技能的培训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员积极性高,容易见到“效果”,理论的培训抽象,不容易操作,见效不显著。两者交叉进行,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员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员有消化理论的时间。加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创造教员动手活动的机会,加强针对性、应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员参与的积极性。(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教育技术培训中心或院系可以组织教育专家、教育技术专家、计算机专家来共同开发基于网络的教员自主研修系统和网络课程,将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理论、技术、应用等内容传播给受训教员。远程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虚拟课堂环境,教员只要将计算机联入网络,便可使用网上培训课程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通过网络和向其它教员、专家进行提问,加强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能及应用技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春燕.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教育效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3)
篇9
关健词 网络环境 高校就业 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后的各种影响陆续显现出来,扩招给高校管理和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矛盾特别突出。目前学生数量的剧增、大众化教育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以及就业指导人员、经费、场地等软硬件条件的严重不足,使得目前高校就业压力增大。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00多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7.22%,而2014年新增就业岗位却比前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可见,今年的高校就业形势较为严俊,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相对繁重和复杂,在做好艰巨性和长期性工作找算。
2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发展现状
网络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它是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网络传递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育技术是以现代网络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进入到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工作,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给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特别是推进了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高等教育朝着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信息化阶段。
3网络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特点
(1)网络信息的传递促进了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改革,推动了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革新,建构了新型就业工作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帮扶。(2)网络技术丰富了就业指导形式和手段,构造各种环境,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质量。传统的就业指导形式依据黑板和讲台,进行课堂教学,而现在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纬度展开。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可以增大就业指导信息量,提高效率,从而达到又好又快就业的目的。(3)网络平台的信息化特点较为鲜明,当前是信息化网络时代,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可以将就业政策、择业技能、心理教育、招聘信息等放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网络环境的学习可以实现对信息的个别化,交互性、综合性的组织、反馈与管理,从而使个别化就业指导成为现实。而且在网络技术下培养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有的优势。通过网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信息获取、选择、加工能力更为突出,有较强的网络生存能力。
4网络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施
4.1转变观念,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就业指导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树立新的教育技术观念。
4.2加强培训,建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网络平台
(1)对指导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学会正确操作和处理各种网络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筛减和故障排除,这样让他们对现代化的教学环境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现代化教学环境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优点,这样为进一步的培训工作打下基础。(2)对指导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会制作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学会制作质量精良的网络及多媒体就业指导课件。(3)加强资源开发,推动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集中群体智慧,开发优秀的网络课件,研制具有学校或行业特色的教学软件和教教材。
4.3领导重视,为网络技术应用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提全方位策支持
领导重视、支持是全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组织保证,领导的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决策支持,为指导教师配备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设施设备,是加强现代网络技术的必由之路,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是现代网络技术的物质基础。另外,指导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现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高校扩招不是制约就业的关键,制度改革更不是限制就业的枷锁。问题在于就业指导从方法上没有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和规律,方式上没有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现代网络技术在当前高等教育中已经飞越发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越来越大,如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必然选择。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已不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在浩瀚的信息中寻找知识和整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混合学习;微课程;教育技术
1基本概念
(1)混合学习概念。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却已经存在了多年。根据美国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释,Blended learning被认为是在线学习和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方式。Driscoll(2002)曾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她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 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革新,这种革新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
(2)“微课程”涵义。“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程简称“微课”,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另外它的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字节,加之其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非常适合信息化环境下,借助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3)“微课程”资源内容。微课程资源包括音视频资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以及图片素材。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可以拍摄教师某一章节的授课视频和教学过程、也可以制作三位立体的虚拟仿真或者二维空间的时间序列动画,当然也需要一定量的图片展示、文本等素材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选取适当的开发工具,进行微课程的资源开发。
2培训前期准备与分析
2.1培训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以下简称技能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等特点。技能培训内容大多与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软件、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相关,指向性和针对性较强,但内容又不是那么深奥难懂。比如,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技巧、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质量工程平台的使用以及办公自动化平台的使用。培训内容既有理论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更注重操作过程中的实践性。
(2)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性。由于技能培训的操作性特点,它更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就不能达到技能培训的目的,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实现教学优化的效果就大大降低。培训过程中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培训知识的习得和实践经验的内化。
(3)知识的经验性和内隐性。技能培训更多的是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的培训,这种培训内容的操作性和经验性具有更多的内隐性,是一种操作的体验性和经验性,有时这种操作性和经验性是难于用语言表达和传递的。
2.2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们的培训对象是在校教职工和行政人员。一线教师对教育技术需求强烈,尤其信息化环境下的多媒体授课尤其明显;办公自动化装配后,需要对行政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使用培训。由于是医学类院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化,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高低不同。
2.3培训模式分析
在教育培训中常用的模式有面授模式、网络――面授以及网络――网络模式,这几种培训模式都有其优点,面授模式更能体现现场感,师生在同一环境下沟通交流更直接和便捷;网络―面授模式结合了信息化环境和传统面授模式的优势,是一种混合模式的培训。网络―网络培训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的培训模式,全部借助信息化环境和资源实现,对硬件及师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笔者以为混合式培训模式是基于混合学习借助网络等虚拟环境构建起来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混合,通过对资源、环境和学习活动的重新整合,实现最佳的培训质量与效果。
3基于“微课程”资源的混合学习培训策略
3.1集中培训与学习过程中微课程资源的应用
短时集中理论培训与学习和现场实景操作实践与指导相结合。这种面对面的培训与学习更利于海量信息的传递与显性知识的快速习得。可以利用微视频、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等微课程资源呈现实景操作的过程,可以反复播放和演示操作要领及细节,通过微课程资源,尤其是微视频资源的使用能更直观的再现培训内容,既节约成本又提供培训效果和质量。包括微视频在内的微课程资源除了作为培训资源用于课堂教授的内容呈现外,它们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交流之用,也可以作为在线的学习资源库的子资源,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3.2网络环境下混合培训过程中微课程资源的应用
(1)显性知识的呈现。借助网络平台扩展集中培训的功能,实现知识推送服务。在这个区域主要仍是知识的呈现和信息的传递,这些知识是外化的可以表达和交流的显性知识。这些外显的易于表达的知识通过微课程资源中的图片资源、动画资源或者视频资源呈现,实现更加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为了更加便捷的实现显性知识的呈现,可以采用超链接和直接通达的教学内容推送方式,以快速查找相关知识内容。
(2)基于实情案例的学习可以将将软件和平台的使用方法和常用技巧做成一个实情案例,用该实情案例进行教学培训,具有更直观和形象的教学和学习功效。依照此案例,设定类似的故障情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和先前经验处理问题,通过这种设定情景、情景化及去情景化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达到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习得及经验的获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