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理学概论

篇1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心理学;方法论;应用研究

分类号B849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4.008

1引言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学的应用需求前所未有,心理学的学科和专业教育也对应用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术期刊都要顺应时展潮流,承担起心理学“改变现实”的使命。

2017年初,《心理技术与应用》了“改变现实的心理学”专题论文征稿启事,征集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快报”“评论文章”,以及将心理学原理、方法、技术运用于各行业领域或日常生活的应用方案或实际案例、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等。之所以征集这类投稿,是要强调心理学在改变和改善现实方面的重大使命,推动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国家政策、企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等层面的应用。这种征稿导向是办刊定位的要求,《心理技术与应用》定位为一本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各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探讨经济、社会、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现实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心理技g与应用》2016年第4期我撰文阐述了这一定位,强调我们要发表那些“旨在‘理解’并(或)‘改善’的应用心理学原创研究成果”(辛自强, 2016, p194)。

无独有偶,《心理学报》2016年5月公告,设立“以小拨大:行为决策助推社会发展”专栏并征稿。该专栏旨在立足中国现状,集中报告既有用又有趣的行为决策研究发现,重点评介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发现在提升人民的健康、财富、幸福等领域可提供的“小”技法和可发挥的“大”作用。

行为决策无疑是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不仅如此,整个心理学都面临着“现实转向”的问题(林崇德, 辛自强, 2010),必须更多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心理学只有承担起“改善现实”的使命,才能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际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因应这种现实需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现在全国有60多个单位可以招收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应用心理”专硕),专硕教育蓬勃发展。例如,我所在的中央财经大学自2015年招收第一届应用心理专硕以来,每年考录比均超过10比1,一跃成为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这些年在推进并不断反思专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仅是教学要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整个心理学都面临挑战:若没有现实的关怀,不能承担“改善现实”的使命,心理学就难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虽然2010年我的恩师林崇德先生和我曾经撰文讨论过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问题,但我又历经几年才开始慢慢领悟,心理学现实转向的最大难点是方法论的转向和变革,只有在方法论层面改变心理学研究当下一些未必妥当的习惯模式,才可能真正实现学科的现实转向。改变“现实的心理学”,才可能有“改变现实”的心理学。要开展旨在改变现实的心理学研究,我们需要在方法论层面做哪些变革呢?本文略述管见以抛砖引玉。

2八个方法论问题

(1)研究的价值导向

研究通常被区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前者侧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寻求描述、预见、特别是解释性的知识;后者侧重回答“应该如何”“如何做好”的问题,旨在基于证据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方案或建议。就价值定位而言,前者以“求真”为导向,侧重提升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后者以“至善”为导向,帮助人类依循客观规律改变或改善现实。不理解客观规律,就难以有效改变现实,反之,以改变现实为目标的研究,也推动着对客观规律的探究,因此,二者相辅相成。

然而,只是讨论二者的辩证关系可能于事无补。当下的现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旨在理解的学问和旨在改变的学问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种鸿沟是学科历史和知识发展逻辑的结果,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偏见、学术评价体系造成的。心理学从创始人冯特开始,就充满偏见,冯特将心理学定位于基础科学,反对弟子研究应用问题。1879年冯特建立实验室这个事件,严格讲,只是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开端,把它当成整个“科学心理学”的开端,似乎显得实验心理学有些傲娇。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很多分支学科,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起源和历史。以心理咨询为例,虽然它要从心理学这一母体学科中汲取学术营养,但是它走上了相对独立的发展轨道,表现为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体系、研究范式和师承关系。

无论如何,现在是改变彼此偏见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解”与“改变”的学问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辛自强, 2015)。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学的应用价值一再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正是巨大的应用空间,不断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我们做基础研究的人应该向做应用研究和应用工作的人表达充分的敬意,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改变现实,让世界和生活变得更美好。反过来,没有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就无法合理地、系统地进行“改变”。心理学家卡尼曼因为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与合作者都承认,他们研究的那些规律小商小贩早就在应用。然而,是他们这些学者让我们明白了小商小贩是如何进行经济决策的,没有他们的基础研究工作,我们就无法理解人类决策的本质,也谈不上有意识地用以指导决策。在应用工作中被个体自发使用的知识,只有被提炼、检验并系统化,才能成为自觉的知识,成为科学知识。今天,我们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发现”之前,美洲大陆早就有人居住。虽然“发现”一词的使用,流露出些许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然而,“是哥伦布把美洲大陆这个知识和人类科学的‘主流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孤岛式知识’是不行的(万维钢, 2014, p239)。”

当前很多学术期刊已经试图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日益兼顾旨在理解的成果和旨在改变的成果。就研究者个人而言,我们可以有所侧重,也同样可以兼顾两个方面。即便发表基础研究的论文时,我们也不应只是在论文“讨论”部分最后顺便提几句研究的应用价值了事,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我们的发现离实际应用究竟有多远,具体如何将自己的成果做“工程化”的转化。例如,我们可以要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的研究一做一个小的基础研究,研究二将其结果转化为行动方案或项目,甚至实施该项目,并做项目评估。总之,我们要更多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推动改变现实的研究。

(2)问题提出方式

研究始于问}。常用的问题提出方式有两种:有什么问题没有研究过?有什么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当前,我们往往只采用前一方式提出问题,而对后一方式考虑不多。

开展科学研究,必须思考并说明某个问题是否被研究过。科学的创新本质决定了研究者必须探讨新问题,用新的方法探讨问题,寻求新的发现。为了确定自己研究的创新性,要开展系统的文献综述,论证研究的新意,只要能证明自己的研究在某一方面超出了现有文献,就说明了研究的创新性和必要性。例如,很多论文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关于变量A和B的关系已经被研究过,关于B和C的关系也有说法了,而关于A和C的关系,或者关于A、B、C三者的关系没有人研究,于是需要开展研究。对于纯粹的学术问题,我们确实可以这样提出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只从推导文献出发提出问题,还要从观察和反思现实开始提出问题,要不断反问“有什么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大致有三个层面的涉及心理学的现实问题需要关注。一是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面临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医患信任、农民工身份认同;除了负面问题外,还有很多是“如何变得更好”的问题,如民众获得感的增加、国民素质的提升等。二是各行业实践领域的问题。心理学可以广泛应用到有人类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包括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各类企业与行业、各类人群与团体。具体问题不胜枚举,如企业员工激励、投资心理分析、人才测评与选拔等。三是个人层面的问题。心理学更直接的应用是解决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智力开发问题等。

总之,我们的研究不能只是通过查阅和推导文献提出问题,而是要更多关注现实,研究实际问题,退而言之,至少要清楚地阐明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立足点。现实问题可以是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也可以是我们国家面临的特定问题。所谓研究的“本土化”,就是要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而非让研究停留在验证西方理论的层面。强调研究的应用导向和本土化思想是内在一致的。对我国当前的实际问题或现实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解释,属于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基于证据的思路和方案,这算作应用研究;若能直接开展行动来解决问题,则属于应用实践。应用研究应该是接地气的研究,接本土地气的研究。

(3)变量选择

我们鼓励旨在改变现实的研究,鼓励关于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首先就是变量选择问题。我们认为,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既要有主观变量,也要有客观变量,因为心理学是研究主观变量与客观变量关系的科学。

心理学中的变量有两大类:主观变量和客观变量。主观变量是“心理”自身的、反映心理感受、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变量,如情绪、推理等。客观变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如行为表现、作业或作品、痕迹等,常用的变量包括行为发生情况(行为频次)、行为速度(反应时、问题解决时间)、行为强度(如博弈任务中的投资额度)、作业正确率或错误模式、作品质量、行为轨迹等;二是心理活动伴随的生理活动、生理表现方面的变量,如眼动特征、呼吸与心跳频率、腺体和血流特征、电生理特征(皮肤电、脑电等)、化学递质等;三是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包括刺激特征(刺激的频次和结构、刺激的时间和强度、作业和任务类型)、环境条件等(如城乡背景、社会阶层、家庭结构、文化类型)。这三方面的客观变量,涵盖了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行为和生理表现,笼统地说就是“刺激”(S)和“反应”(R)。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科学,但鉴于心理变量本身是主观变量,被试心理无法直接由研究者观测(研究者可以对自身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观测,但这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窘境),只能通过被试的主观内省和自我报告(如口语报告技术、自陈量表)来测量。这种测量虽然可以直逼内心,但有很强的主观性。在这种局面下,心理学反而在客观变量的操纵和测量方面进展巨大,因为客观变量的测量在客观性、精确性上更符合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要求。上个世纪初,行为主义者正是要用客观变量定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用客观测量限定其研究方法。回顾心理学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在客观测量方法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展,但相比之下,迄今为止主观测量方法的进展仍然乏善可陈。

不仅是测量方法问题,心理学研究要“有力量”,要担当改变现实的使命,必须考虑客观变量,要么研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要么研究心理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例如,心理物理学探讨人们对各种物理量的主观感受问题,试图在物理量(客观世界)和心理量(主观世界)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卡尼曼的研究只不过是将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经济领域,探讨金钱的主观效用问题,但研究结果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和应用空间(如果卡尼曼只研究主观变量,他不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有心理活动并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心理活动要藉由行为及其产物来改变客观世界,因此,我们要更多关注心理的行为表现、行为后果。总之,心理学研究要么关注心理的前因(客观刺激),要么关注心理的后果(行为),只有说明心理的前因与后果,才能得到有现实解释力的发现,才能让心理学研究“有力量”。

一言以蔽之,心理学是研究主观变量和客观变量关系的科学。没有主观变量不是完整的心理学(如早期的行为主义),只有主观变量是没有力量的、存在科学性风险的心理学。例如,现在很多研究所选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主观变量,甚至再加个主观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如此统计来统计去,是很难说清其中的因果逻辑的。不仅如此,这类研究结果也很难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只是就主观论主观,无法说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联,研究结果难以与现实对接。这种对客观变量,包括行为变量的忽视,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警觉。Baumeister,Vohs和Funder(2007)从1966年、1976年、1986年、1996年以及2006年这五年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中,每年大致选择2期,分析了实证研究报告中的共304项研究,统计这些研究是否包含实际行为变量(对行为的操纵、对行为的观测都可以算数),结果表明,在1976年,近80%的研究使用了行为变量,1986年后这个比例迅速下降,2006年已经低于20%。虽然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但我们今天已经没有耐心去现场观测和操纵真实的行为了,而是严重依赖被试在问卷和量表中的自陈报告,依赖在电脑上完成实验。由此,Baumeister等人用这样的文章题目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心理学作为自陈报告和手指活动的科学”。

(4)样本选择

心理学研究样本的选择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对大学生样本的过度依赖。二是对超大样本和单个被试的研究不足。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样本性质(少用大学生被试)和规模(大样本、超大样本、单个案)的多样性。

对于心理学研究过度依赖大学生被试问题的诟病由来已久,但是现在不仅没有好转,而且问题似乎更严重了。大学生能否代表人类或某个总体,这可能要看问题的性质。例如,对于一些通则式规律(如格式塔学派发现的“完形”规律)的研究(辛自强, 2013),随便找个被试都可以证明规律的存在及其普适性,甚至无需从样本推论总体。但心理学研究更多探讨概率性题,需要从样本推论总体,显然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不能代表全人类。我有一次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该论的推理研究,每个子研究的被试都是一所国内著名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结果做的“很漂亮”,但总让人感觉这不是人类推理的一般状况。过于依赖同质样本,甚至根据某一标准选出一批“区组”被试,这有助于实验得到阳性结果,但却不利于结果的现实应用,因为现实中的人群更为复杂多样,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在论文评审和发表时,我们应该鼓励样本的多样性,鼓励选择合适的样本。必要时,可适当限制那些对大学生样本过度使用的论文(这大多是出于研究者找被试的方便或惰性),心理学不能都做成“大学生心理学”。我在和同事讨论专硕毕业论文的评审导向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学生必须到大学校园外边找被试。只是猫在象牙塔里做研究,难以体现应用导向。

心理学家习惯的样本量往往是几十到几百人的规模(即一般的大样本),也有些在上千人的规模,但很少涉及更大或超大的样本,也不太喜欢对单个被试或个案的研究。全世界范围内由社会科学家开展的大型调查项目有很多,最著名的如“世界价值观调查”,它最近一次的调查从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取样,样本量达到7、8万人。但心理学家很少主持这么大的调查项目,近年来兴起的大数据方法,激发了对一些超大型样本的研究。例如,彭凯平(2014)课题组基于大数据理念,通过搜索某年度新浪微博的所有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幸福感的时空规律。心理学家应该更多关注那些大型调查数据以及官方统计数据的使用,关注大数据方法。除了大数据、超大样本,心理学还应重视“被试量为1”(即N=1)的研究,也就是单个案研究。它包括个案研究和单被试实验,前者大致是对个案的描述性、观察性研究,后者是对单个被试的实验研究。

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可能更有助于理解单个案研究的价值。在心理学的早期历史中,对单一被试或者少量被试的研究曾一度占据着核心的位置。不仅心理物理学研究使用少量被试,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的对象只是研究者本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研究的被试是一条或几条狗,华生对情绪的研究也只是采用很少的被试(如小艾伯特),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学派也都依赖个案或少量被试。心理学家广泛使用实验设计、大样本和推论统计这些方法是很晚近的事情,这种转向要归功于英国统计学家费舍《实验设计》一书在1935年的出版。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期刊虽然还发表一些单个案的研究,但是这类研究的数量迅速减少,它们转而发表更多的对大样本做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有控制的群组设计逐渐成为主流范式,研究者依赖统计分析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显著。这次转向后形成的方法学规范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当我们将群组比较的结果推广到个体层面时未必妥当,因为行为作为一种现象发生在个体层面而非群组层面;心理学作为行为科学, 必须理解 “个体” 如何与环境互动(Barker, McCarthy, Jones, & Moran, 2011,p18)。因此,单个案研究的价值在今天需要被重新强调。

在很多情况下,单个案研究往往以更直观的方式启发研究者确立富有生态效度的研究结论。例如,一种临床干预方法若有效,它应该是在一个又一个个案身上“应验”过的,这种方法有效性的结论是在个案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然而,群组研究中,是以变量为中心在很多个案身上统计出的平均结果,这个结果未必适用于每个个案。因此,有学者认为,单被试实验更能证明某种“实践的有效性”(如咨询实践的疗效),而非刻意在实验室内考察“研究的有效性”(Yarnold, 1992, p179)。当然,单个案研究不仅是个样本量的问题,而有着与群组设计完全不同的推理逻辑,下文再论。

(5)实验的生态效度

虽然可能以偏盖全,但大多数人认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是以实验室建立和实验法的运用为标志的。实验法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这样的逻辑,确保得出因果性结论。心理学实验往往是操纵客观变量,然后观测它对主观变量的影响,或者通过操纵客观变量间接操纵主观变量。“操纵”就代表着某种力量,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操纵心理、改变现实。然而,每一项心理学实验的因果力(内部效度问题)和推广价值(外部效度问题)可能并不相同,这里重点讨论外部效度、特别是生态效度问题。因为心理学要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必须确保实验结论能外推到现实生活中,这取决于至少如下两个因素。

一是实验处理效应的稳健程度。一项实验中设置的条件、处理、干预方法的效应有即时效应和延时(短期、长期)效应的区分。很多实验操纵有即时效应,但是否有延时效应呢?大多数研究者并未考虑,也未报告。如果一项研究能够不仅证明实验处理的即时效应,也能证明其延时效应,这就有助于实验结果的推广应用。早年间,可口可乐公司为了与百事可乐公司竞争,研究过配方改良问题。百事可乐更甜一点,可口可乐带点酸味。可口可乐公司做过实验,让消费者品尝各品牌的一小杯可乐,结果大多数人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可口可乐公司根据所谓实验结果改良了配方,使之更像百事可乐,销售结果却惨遭失败。失败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在实验室里喝一口,与拿回家去喝一瓶的感受是两码事。很多心理学实验发现了各种暂时的效应,但其推广价值存疑。有人开玩笑说,“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学实验,是‘喝一口的心理学’,而不是‘喝一瓶的心理学’(万维钢, 2014, p246)。”实验处理效应不仅表现在持续性上,还表现在强度上。当采用特别敏感的观测指标时,或者使用特定的检测方法时,很多实验得到了阳性结果,但是这种实验处理的效应未必足够强劲和稳健,因而难以重复和推广。例如,近几十年,社会心理学领域有关启动效应的研究呈现井喷状态,但其结果的可重复性不断被质疑,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启动效应往往很微弱(张h, 辛自强, 2016),其可被重复观察到的难度增大,更不用说在现实生活中推广应用了。

二是实验场所问题。实验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 也可以在现场, 也就是一种心理和行为通常发生的真实场所中进行。实验室环境容易操控,但人为性很强,容易得出“伪结果”(人为,就是“伪”;辛自强, 2012, p122)。社会心理发生在社会生活中,教育心理发生在学校中,消费心理发生在商场中,到这些真实的场景中做现场实验有助于提高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和应用价值。例如,我们一项关于信任的实验,是在北京到烟台的K285次列车卧铺车厢里完成的,以旅客为被试(辛自强, 辛素飞, 2014),火车是移动的优质实验室。更令人震撼的是下面这项研究。研究者在美国一家游乐园,以11万余名游客为被试,考察了他们是否愿意购买乘坐过山车时由实验员为其拍摄的照片作为纪念。自变量为定价方式(包括明码标价和自愿付钱)、捐赠与否(一半游客被告知照片销售收入的半数将捐赠给慈善机构)。结果表明,当游客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付钱时,同样的慈善因素让企业获益更多,因为游客通过自愿付钱表达了自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可(Gneezy, Gneezy, Nelson, & Brown, 2010)。这种大规模的现场实验得出的结论显然比实验室实验更有说服力,更有生态效度,而且这项实验做下来还多赚了很多钱。

大家热议的心理学实验“可重复性危机”,究其原因是很多结果是在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而且所发现的实验处理效应很微弱,缺乏持续性,这种不稳健的效应自然难以重复,也难以发挥心理学改善现实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鼓励对实验延时效应的考察,鼓励现场实验(如教育实验、社会实验),鼓励长期干预研究。心理学不能过分追求实验室研究的“小巧”,而应该展示实验干预的强大力量,甚至直接开展社会改造实验。

(6)统计方法

这里要讨论的不是统计方法本身,而是统计实践问题。统计方法只是研究的工具,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统计方法的需求和应用实践就有所差异。我在统计方法的学习方面,只是一知半解的水平,这里仅“随意”罗列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第一,描述统计的重要性。描述统计是推论统计的基础,没有描述统计结果,推论统计的结果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论文要充分报告描述统计结果。如果一项研究被纳入元分析研究,也通常要求提取其描述统计结果以便做元分析。从传播效果上看,描述统计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一般公众来说,用平均数、百分数、简单的图表来描述的结果,可能比复杂的变量关系模式图、拟合指数之类结果,更容易被理解,也更有力量。

第二,“统计上显著”还不够。心理统计的核心逻辑是“零假设显著性检验”,即p值方法,根据p值大小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零假设。如果统计得到的p值比临界值小,比如小于005,就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这时我们只能表述某种结果“在统计上显著”,如果显著,则意味着随机因素不能解释这个结果,而只好归结为某种“必然性”(仍是统计上的必然性)。然而,p值的大小,并不能说明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或变量关系的强度。它只表示p值越小,拒绝零假设时可能犯错误的机会或概率越小。效果量(effect size)则表明了我们专业上所关心的效果和效应的大小,比如实处理效果如何,变量关系强度如何,这是p值所不能传递的信息(辛自强, 2010)。因此,现在学术期刊都要求既报告统计检验结果是否显著,又报告效果量指标,如d、η2(Eta平方)、r2(决定系数)等。而且,我们应该更重视效果量指标,因为对于很多实验,特别是干预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只是差异显著还是不够的,而且差异程度要足够大。否则,这种干预方法的现实应用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不足。假如我们在每位老人身上投入了1千元,用于实施某种干预课程提高其幸福感,虽然最后实验组老人幸福感与对照组统计上有显著差异,但如果高出的程度,还不如直接发放给每位老人1千元的作用,那干预项目就没有真正的价值了。对于效果量如何算“大”,虽然有些建议性的解释“标准”(Kotrlik, Williams, & Jabor, 2011),但并没有什么严格的临界值,这要根据以往类似干预研究的效果量大小、政策需求、项目要求等来解释。顺便说一句,同样是效果量指标d,在单被试实验中要求的效果量通常比群组设计中大得多。例如,在群组设计中d值为08已经算是 “较大的” 效果量了,而在单被试实验中,这只能算“较小的”,d值在2、3以上也是常有的(Barker,

McCarthy, Jones, & Moran, 2011, p161)。

第三,兼顾变量指向的统计方法与个体指向的统计方法。当前心理学普遍使用的是变量指向的统计方法,如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侧重描述变量关系,没有将个体看作整体,而是假设个体是可互换的单元,除了随机误差之外,他们在行为发展上不存在质或量的差异,即总体具有同质性。而事实上,在心理学中,总体中的个体常常是异质的,因此应该重视以个体为中心的完整分析(辛自强, 2013)。个体指向的统计方法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它的任务是确定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个体差异或异质性。它假定就变量如何相互关联而言,总体是异质的,样本中可能存在异质性的个体亚组。通过个体指向的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配置频次分析、模式发展的探索式分析、基于模型的聚类分析等,可以识别被变量的关联模式描述的个体亚组,识别基于纵向轨迹模式的个体亚组,识别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个体亚组,以考察模式结构的稳定性和个体的稳定性(详见杨之旭, 辛自强, 2016)。以干预项目为例,可以用变量指向的统计方法揭示干预效果的一般趋势,而个体指向的统计方法可以识别出符合与不符合一般趋势的亚组并分析其原因,兼用两种方法将有助于全面评估干预项目的效果。

第四,“中介”和“调节”的是与非。在大陆心理学专业期刊里检索可见,2000年前后的时候,对研究结果做中介和调节模型分析的文献寥寥无几;2016年仅文章标题提到“中介”模型的文章就超过200篇,提到“调节”模型的超过100篇。现在打开任何一本心理学专业期刊,目录上到处都是“中介分析”“调节作用”之类的字样。中介模型和调节模型让我们严肃地讨论三变量关系问题,无疑有助于科学认识的深化,很多研究者确实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重要发现和贡献。但是,也有更多文章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是做了点这方面的统计而已,离得出可靠的理论模型还差很远。尤其是中介模型,它意味着三变量形成一条“因果链”,而因果关系的确立有着严格的标准,如时间顺序、操控逻辑,通过问卷、量表测出的一堆主观变量之间何来顺序和操控逻辑呢,因此也很难确定中介关系。无论是中介还是调节模型以及其他模型,其建立都不是简单的统计问题,必须有理论和逻辑的考量(辛自强, 2012, p279)。目前这类套路化、仪式化的统计分析方式,已经在限制我们的思考,限制我们发现知识的能力。如果不能通过研究达成确实的认识,建立有效的模型,就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7)推理逻辑

当前的心理学研究过度依赖“假设-演绎”的方法,而对于如何观察现象,从经验资料中归纳假设(假说),形成理论认识这一归纳过程重视不够。这种推理逻辑使用上的偏畸,不利于培养研究者对现实的敏感性和想象力。

心理学研究通常使用的是“假设-演绎”的逻辑。其思路是基于假设演绎出对经验事实的预测,然后考察实际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否符合预测,若符合,则确证了假设的合理性。因为,很多事实单纯凭猜测,能预测到的机会是很少的,然而,我们居然根据一个理论假说准确预测到了,这足以确证理论假说的合理性,甚至真理性。这种演绎过程的逻辑较为完备,可以验证已有假设,但不利于发现新知识(新假设),因为假设-演绎的结果是事先就料定的了:如果假设验证了,就确认了这个知识;否则,我们只知道这个假设不对,但并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发现并提出假设,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象有敏感性,善于根据零碎的线索做出归纳、猜想,从而形成理论假说。“虽然归纳本身常常难以保证逻辑上的完备性,然而,它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演绎,甚至更重要。因为对少量事实的归纳,是我们发现规律性,提出科学假说的基础。很多新思想的出现,往往是受到了某个事实的启发,受到了某个类比的启迪,受到了某个隐喻的暗示(辛自强, 2012, p297)。”

心理学研究对统计方法的过度依赖和套路化使用,强化了其背后的“假设-演绎”逻辑在学科中的地位,而无意中抑制了归纳逻辑的使用,不利于科学猜想和科学发现。实际上,其他一些方法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现的逻辑,心理学应该予以重视。例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创立,就是对常规研究方法的反叛,即反对通常使用的“假设-演绎”逻辑――基于理论形成假设,然后用新资料来检验。扎根理论研究中,要尽量避免将研究者已有的理论范畴强加于资料之上,而是通过对资料的灵活归纳,从资料中生成理论,这一研究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Glaser & Strauss, 1967)。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构出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但是由资料中萌生出来,而且也被资料暂时性地验证过了。是故该方法建立的理论,可曰“扎根的理论,或者植根于经验资料的理论”,这样建立的理论是一种情境化理论,更具有生命力和现实解释力。

又如个案研究,也有助于形成假说和理论。如果单从统计推论的角度看,基于少量的个案获得的研究结果,无法摆脱个体差异的影响,难以推广到更大的总体上。不过,统计推论并不是获得一般性认识或规律性认识的唯一途径。如果在一个案例基础上推断出的一般性认识(如模式、法则),可以在其他案例身上得到验证或重现,就可以增强我们对理论的信心。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在个案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假说,尚没有被任何一个已知反例挑战或驳倒,那么它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理论。若一项个案研究为理论假说的建立、反驳与修正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当然有重要价值。

综上,心理学研究不仅要重视统计方法及其背后的“假设-演绎”逻辑的使用,也要重视基于个案归纳理论假说,扎根于经验资料建构情境化的理论。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重视假说的验证,又要重视新假说的归纳和新理论的建构,惟有如此,才能增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原创性,使研究成果更贴合实际(包括我国实际),提升其现实解释力。

(8)理论建设

科学研究并非只是为了积累事实,而且要建构理论。一部心理学的历史,除了经典的实验,就是观点各异的理论。要想在心理学历史上留下点什么,要么开展一项堪称经典的实验,要么创立一个伟大的理论。我国心理学要增加国际影响力,增强现实解释力,就必须重视原创理论的建设,而非停留在验证国外理论或现有理论的境地。建设理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并非只有心理学的“大家”或大师才可以建立理论。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研究中建立理论。了解了心理学理论的类型或形态,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建立哪种理论以及如何去做(对这块内容的详细论述,见辛自强, 2012, pp326-345)。

第一,描述事象的理论。描述事实和现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之一,这种描述就可以构成一种简单的理论。关于事实的理论可以描述一个事物的属性,也可以描述变量的关系。例如,米勒描述了短时记忆的容量,就是在描述一个事物的属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记忆保存量和时间的函数关系,这是关于变量关系的理论。除了描述事实之外,还可以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简单概括,从而形成一种理论观点,如问题解决的“试误说”“顿悟说”等。能用一个术语或理论描述一种前人未曾发现或者未曾言明的现象,这是巨大的理贡献。

第二,类型学理论。它用于区分并描述事物的不同类型。建立类型学理论首先要确定分类的维度,在此基础上划分并定义类型,然后描述该类事物的特征,并将这种类型划分用于实际观察,或者用实际观察结果检验这种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或维度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双重维度或多种标准。例如,场独立与场依存、A型与B型人格都是单维上的类型划分;荣格对性格类型的划分,则采用内-外倾向和四种心理功能(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两个维度结合划分出了8种性格类型。艾森克从外倾-内倾、神经质、精神质三个维度确定人格类型。类型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人类分析思维的表现。初步的认识是对事物的直觉把握,很少清晰分出维度。而分析出维度和类型使得我们可以深入认识每一类事物的具体特征。这种类型的划分可以通过思辨完成,也可以借助统计学的方式进行分类或类型的验证,如因素分析、聚类分析都有这种功能。

第三,过程理论。类型学理论侧重在空间上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类型,以分析不同类型的特点。而过程理论主要与时间维度有关。这种过程,在心理学中主要体现为认知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过程等。过程理论在时间维度上刻画事物变化的流程、经历的不同状态等。例如,早期行为主义者提出的刺激-反应(S-R)公式反映了一种最简单的“过程”;新行为主义者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加入了有机体变量(O),提出了S-O-R的公式,这时过程的味道有所增加;后来,信息加工理论又将O分解成更多的环节,这样认知过程的意思就很明显了。由于每次认知活动都耗费一定时间,所以这个过程必然是时间过程。无论是认知还是学习,都是主体应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过程,对外部刺激的处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里的时间,大多是小尺度上的时间,多要以毫秒、秒、小时、天等来计量,而且只衡量时间的长度,一般不关注时间的方向。

第四,发展理论。过程理论通常只关注时间的长度本质,而发展理论往往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如月、年)探讨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展开过程、演化过程,这里的时间是有方向的,不可逆转的。例如,对于发展心理学家、进化心理学家来讲,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如何随时间而发生和变化。发展理论通常有两种方法描述发展:关于发展的极性变量与里程碑顺序。“仅仅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数量方面的差异变量可以称之为极性变量(polar variable), 而那些性质上不同的转折点可以称之为里程碑顺序(milestone sequences)。极性变量与里程碑顺序之间的差异是连续和非连续变量之间差异的扩展和发挥(卢文格, 1998, p52)。”通常,从极性变量的层面认识事物,是更直接、更直觉的把握方式;而看到并解释清楚里程碑式的间断性发展或直接说出阶段的本质差异,则是更深入,也更困难的一步。例如认知发展研究,测量学派的通常做法是设计若干题目考察某个年龄儿童的通过率,会做的题目越多说明能力越高。在这个意义上,能力是可以累积的,因为研究者并不区分做对这道题和那道题有什么能力上的本质差异,做对每道题都得到同样的单位分数。而皮亚杰看到了这种分数差异背后的结构问题,认为那些在某个任务上表现良好与不好的孩子在认知结构上有根本的不同,由此,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结构观,对发展做了里程碑式的、阶段的描述。

第五,结构理论。“阶段”通常被泛泛地用作“发展水平”的同义语,然而,在最严格的意义上,阶段指代由特定的结构决定的发展水平质的差异。结构是由要素之间的一系列联系或关系组成的,这种联系提供了一个整体,并赋予要素以意义,使要素成为整体中有意义的部分。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了,结构也就变化了;但是要素本身变化,结构不一定变化。结构是组织的形式而非内容。这么看来,“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卢文格, 1998, p32)。”在心理学中,皮亚杰是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用逻辑数学结构成功刻画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这种做法后来被科尔伯格、塞尔曼等人推广到道德推理、观点采择研究中。然而,并不是每个心理学家,都像皮亚杰那样理解结构,结构也并非只用于刻画发展阶段,即不只是“发生的”结构。心理学中的“结构”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像机械的结构(如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理论)、统计学层面的结构(如人格与能力的因素结构)。

第六,功能理论。“结构”和“功能”往往是一个事物或系统的两个方面,它有结构,也必然有功能。正所谓结构是系统内部要素的关系,功能是系统与其之外的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定义只是在最抽象的意义上界定了“结构”和“功能”的内涵。就像“结构”一词具有多种含义那样,心理学家所说的“功能”的含义也至少有两类。一方面,指心理功能。这里的“功能”有时被称作“机能”,有机体有各种心理方面的机能,或者心理功能。例如,在认知心理学中,智能就被定义为一系列的功能,包括符号或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复制等。另一方面,指心理的功用。心理的功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心理这个系统对其外的环境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某种心理机能对其他心理机能或系统所起的作用;某种心理机能对现实生活的作用或应用价值。简单说,心理的功用, 就是心理功能的功能。 例如, 美国的那些机能主义者(如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认为,心理或意识的主要机能是选瘢最终是为了适应环境以求生存。

此外,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属于“影响因素”理论,用于描述或解释事物发生的内部原因与外部条件。有的理论属于“层级”理论,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事物划分为不同层次或等级,并阐明每个层级的特点以及层级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和理论总是涉及世界的两个维度:时间(发展与过程)与空间(类型、层次、结构、功能、关系)。从时间方面来说,关于短时间尺度的是认知与学习过程理论,关于中等时间尺度的是毕生发展理论,关于宏观时间尺度的是心理进化理论与心理变迁理论。从空间方面来说,要么是关于元素的理论(描述事象的理论、类型学理论),要么是关于一个系统内部要素关系的理论(结构理论),要么是关于系统之间关系的理论(功能理论、影响因素理论、层级理论)。理论建构总是与时间或空间有关:以之为对象,在不同层次和侧面上进行理论建设。心理学研究要强化现实性与应用导向,就必须重视理论建设。我们要记住勒温的名言――“没有什么比一个好理论更实用了。”

3小结:必要的方法论变革

为回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心理学的巨大需求,心理学研究者需要深入反思所奉行的方法论,以及所遵从的研究模式,做出必要的理念与方法调整。本文罗列的上述八个方面的方法论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研究理念的变革。我们要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兼顾旨在理解的学术成果和旨在改变的学术成果,尤其要重视后者;提出问题时,不仅要根据文献选定尚无人研究过的问题,更要从现实出发,研究尚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

其次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变革。在变量选择方面,一项心理学研究既要有主观变量,也要有客观变量,以探讨两方面关系为己任;在被试选择方面,减少大学生样本的使用,增加样本的多样性,而且,除一般的大样本外,还要加强超大样本和单被试的研究;在研究生态效度的提升方面,需要增强实验处理效应的稳健性,重视现场实验;在数据统计层面,重视描述统计和效果量指标,兼顾变量指向的统计方法与个体指向的统计方法,注意中介和调节模型的理论分析。

最后是理论思维的变革。 在推理逻辑方面, 不仅要重视统计方法及其背后的“假设-演绎”逻辑的使用,更要重视归纳逻辑的使用,如基于个案归纳理论假说,扎根于经验资料建构情境化的理论,增加研究者的现实敏感性与想象力;在理论建设方面,掌握各种形态理论的建构方法,敢于并善于提出原创性理论。

总之,我们要在方法论的上述三个层面上,变革心理学学术研究共同体遵奉的一些不当规范和实践模式,通过改变“现实的心理学”,建设旨在“改变现实”的心理学学科,增强研究成果的现实解释力和应用价值。

⒖嘉南

林崇德, 辛自强 (2010). 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6(1), 1-8.

卢文格 (1998). 自我的发展. 韦子木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彭凯平 (2014). “幸福中国”大数据研究. 心理技术与应用, 8, 3-4.

万维钢 (2014).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辛自强 (2010). 有关心理统计的三个疑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39-46.

辛自强 (2012).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辛自强 (2013). 实证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与理论解释: 我们需要理解的十对概念.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3, 7-15.

辛自强 (2015). 理解并改变: 师生共进的治学之道.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11月23日第3版.

辛自强 (2016). 同心协力谱写杂志发展新篇章. 心理技术与应用, 4(4), 193-194.

辛自强, 辛素飞 (2014). 被信任者社会身份复杂性对其可信性的影响. 心理学报, 46(3), 415-426.

杨之旭, 辛自强 (2016). 应用心理学中的个体指向方法: 理论、技术与挑战. 心理技术与应用, 4(12), 744-762.

张h, 辛自强 (2016). 社会心理学中的启动研究: 范式与挑战. 心理科学进展, 24(5), 844-854.

Barker, J., McCarthy, P., Jones, M., & Moran, A. (2011). Singlecase research methods in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London: Routledge.

Baumeister, R. F., Vohs, K. D., & Funder, D. C. (2007). Psychology as the science of selfreports and finger Movements: Whatever happened to actual behavior?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396-403.

Glaser, B. G., & Strauss, A. L.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 York: Aldine.

Gneezy, A., Gneezy, U., Nelson, L. D., & Brown, A. (2010). Share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field experiment in paywhatyouwant pricing and charitable giving. Science, 329(5989), 325-327.

Kotrlik, J. W., Williams, H. A., & Jabor, M. K. (2011). Reporting and interpreting effect size in quantitativ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52(1), 132-142.

Yarnold P. R. (1992).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singlecase designs. In F. B. Bryant, J. Edwards, R. S. Tindale, E. J. Posavac, L. Heath, E. Henderson, et al. (Eds.),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pp. 177-196). New York: Plenum Press.

Abstract

篇3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篇4

【关键词】显微鉴定法 理论教学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46-01

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动物和矿物)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及理化鉴定法等。显微鉴定法是一门专门技术,中药材伪品在显微上是最难造假的,所以显微鉴定法是中药质量检验的法定方法,在中药的真伪鉴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鉴别方法。显微鉴定法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矿物的光学特性和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或某些品种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等,用以鉴别药材的真伪与纯度甚至品质。《中国药典》中收录的中药、中药成方制剂大多数都是用此方法鉴定。

1.显微鉴定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1.1单纯进行灌输式教学,对着书本讲解。目前理论课上缺少互动性,在理论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来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则是不停的做笔记,而不是通过实物显微观察来学习药材的鉴别要点,这种“注入式”、缺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的。

1.2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巩固率较差。大部分医药院校在显微鉴定这部分知识时,通常都是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理论课在先,实验课在后。课堂上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细,学生当时感觉也学会了,一上实验课,学生就出现操作生涩艰难、不会操作、药材的显微鉴别要点找不到等情况,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3中药实物和图片较少,对药材鉴别特点难以把握。显微鉴别通常都是在微观下对中药材进行鉴别,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来辅助显微鉴别。药材常常受到分布和季节性等特点带来的影响,标本收集困难、药材保存易变质、经费短缺无法购置贵重药材等影响教学质量。常用的挂图、投影虽然较为客观, 但仍然比较失真和抽象; 幻灯片、蜡叶标本依然与实际药材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容易造成学生难以理解,动手能力差,对老师依赖性强,教师负担重压力大等许多不利因素。学生也为死记硬背书本的术语而倍感枯燥。

2.显微鉴定理论教学改革建议

2.1利用多媒体进行显微鉴定理论教学,展示显微实物图片。教材因印刷排版,许多图被缩小、压扁,造成比例失调,甚至模糊不清。实验课上学生对切片的理解也是建立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所以书上的图或教师的手绘图将直接决定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条件下的显微投影镜头,可以清晰地把真实切片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讲解效果是显著的。对于没有现成切片的情况或是参考书上有更清楚明了的照片,我们扫描后加入课件效果亦佳。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条件的限制, 而且给教师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增加教学风格体现的手段, 因此不但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教师也能提高教学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入三维动画表现花粉、孢子的形态等, 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2.2理论联系实践,理实一体化,将理论课程教学转移到实验室进行。中药显微鉴定是中药鉴定学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性极强。因此要求教师在传授显微鉴定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操作鉴定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把显微鉴定这个部分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知识点多而碎,易学易忘的部分知识点先细致讲解,学生当场就进行中药材实物显微观察,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而且印象深刻,容易掌握。

2.3将药材微观下三维立体实图放入教材。随着现代科技的逐步发展,拍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微观成像在中药显微鉴别上的中药作用也日益凸显,如植物中的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等,过去都是二维平面形态图,现增加电镜下的三维立体实图(见图),形态更加直观,教材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03-01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以知识为载体的"知识经济"风靡全球,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更需要相应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德育在现代教学中具有显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积极改进德育工作,探索德育工作新方式,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1.1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社会对每一个个体都会施加影响,但是影响的力度是与年龄和原来的社会化水平密切关联的。在这种心理机制推动下,虽然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但个体仍然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和期望保持一致。

1.2社会比较机制: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需要在明确评价和确认了自己的确切状况之后,才能明确自己作为主体同别人及周围世界的关系,才能明确自己对所处环境中的他人及其他客体应当怎样行为,自己的行为才有明确的定向。

1.3社会学习机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既受到行为实践的影响,还要受到其观察经验的影响。自我强化机制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学习经验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他们一方面接受外在强化与替代性强化的影响而被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受到自我强化的影响而使社会化过程带有个性化色彩。社会学习机制对于解释人们的社会化,特别是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着主要价值。

1.4亚社会认同机制:亚社会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外部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与期望、奖励与惩罚,都是以亚社会为出发点的。当亚社会对青少年有着与大社会相冲突的要求或期望时,如果这种冲突被青少年意识到,他们就会产生究竟是适应大社会还是亚社会的强大压力。

2.对改进中学德育的启示

2.1社会角色引导机制:

2.1.1树立正确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学生教育中树立榜样,相当于在集体中确立了一个坐标,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有动力,有方向,有方法。通过对榜样的言行举止及其成长过程、思想发展阶段的展示,使高深的理论内涵具体化、人格化,让模仿力较强的中小学生从这些富有可信度、形象性和感染力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这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识。榜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学生中的榜样,另一种是来自社会中的榜样。

2.1.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客观分析人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指导人们从集体和社会的整体需要出发,去看待事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以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

2.1.3进行经常性的鼓励,适当减少批评性的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不故意为难学生,以免让学生感到难堪。不把学生的错误公开。过激的批评后要适当降温。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2社会比较机制:

2.2.1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体现出有差异性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所以,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2.2在适当的差别范围内,鼓励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在比较重提升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通过学生的相互比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奋起直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继续保持。

2.3社会学习机制:

2.3.1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具体来说:以任务拉动骨干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创设发展的环境,搭建成长的平台,继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2.3.2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主要的场所,它的环境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2.3.3建立德育工作机制,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贯彻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方针,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建立德育工作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家长学校,爱心工作基金会等组织。

2.4亚社会认同机制:

2.4.1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2.4.2积极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使个体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使其内心世界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充实、潜能的发挥与人生价值的正确体现。

结语: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它,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也只有做好它,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和班级,才能追求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我们要充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方法,巩固德育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型合格人才,塑造一代创新人才,为构建平安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创造良好的的发展环境。参考文献

[1]金盛华﹒(2011)﹒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庆林,赵玉芳(2009)[M]﹒心理发展与教育﹒重庆:重庆出版社﹒

[3]贺新宇﹒(2007)﹒学校文化及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简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3):77-80﹒

[4]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41-44.

篇6

主考学校

星期六(1月10日)

星期天(1月11日)

代码

名 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00821 现代汉语法研究(选考)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050426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975 工程概预算

00701 人体工程学应用

*100804#

中药学

(本科段)  福建中医药大学  0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03034 药事管理学

03053 中药制剂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03049 数理统计

03047 分析化学(二)  020104#

财税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69 国际税收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20106  金融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20110

国际贸易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20210

旅游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6011 旅游学概论

00199 中外民俗  05034 旅游地理学

06944 中国旅游文化  06120 旅游专业英语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6123 导游学概论

00200 客源国概况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20256  项目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5065 项目管理法规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64 项目风险管理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6947 犯罪社会学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00283 社会行政

06948 婚姻家庭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6 福利经济学  040102  学前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40107  教育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040112  小学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教育学院  00542 文学概论(二)

06230 小学艺术教育  0623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50302  广告学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641 中外广告史  00640 平面广告设计  00639 广播电视广告

071502  应用心理学(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6053 变态心理学

07048 心理诊断  07051 学习心理学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

07049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02106 普通心理学

*100805  药学

(独立本科段)  福建医科大学  02087 分子生物学

05524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01757 药物分析(三)

01759 药物化学(二)

05522 有机化学(五)  01763 药事管理学(二)

06831 药理学(四)  01761 药剂学(二)

02051 物理化学(二)  050425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  福州大学

05412 专业制图

00688 设计概论  *020209  旅游管理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1793 旅行社管理实务

04929 旅游市场营销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1521 导游基础知识  01792 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06124 旅游文化学  03959 旅游政策与法规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科)  福州大学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6097 社会问题(二)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6095 社区服务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6096 社会传播学

050303  公共关系

(专科)  泉州师范学院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福州大学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82201#  管理工程

(专科)  福州大学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06135 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02151 工程制图  02626 现代企业管理(二)  *100801#  药学

(专科)  福建医科大学  02068 人体解剖生理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03027 植物化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3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03034 药事管理学  02911 无机化学(三)

0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26 药理学(二)  02175 分析化学(一)

03029 药剂学

篇7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

参考文献:

篇8

【导语】

宁夏石嘴山2019年4月自考时间:4月13日-14日。

2019年4月宁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课程时间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4月13日(星期六)上午  4月13日(星期六)下午  4月14日(星期日)上午  4月14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12656 *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 心理学  00012 英语(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15 英语(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729 大学语文    00420 物理(工)    00020 高等数学(一)    02198 线性代数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英语顶替课    00318  公共政策    00031 心理学  08046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20203 会计 专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46中国税制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 成本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41基础会计   30112 法律* 专  05679 宪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5677 法理学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47 国际法  00261 行政法学     40101 学前教育* 专  12340 学前儿童发展  3000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35 现代汉语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50207 英语* 专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831 英语语法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50212 阿拉伯语 专  06755 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二)  06756 阿拉伯语语法  06758 阿拉伯语阅读  06761 阿拉伯文化概况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179 生物化学(三)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2901 病理学  02996 护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0488 健康教育学  03000 营养学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99 生理学    02903 药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90110 葡萄与葡萄酒* 专  02731 酿酒微生物  02735 葡萄酒工程学  02738 葡萄植物保护学  02736 葡萄酒工艺学 20115 经济学* 本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1 发展经济学     20204 会计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60 审计学  00158 资产评估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98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6089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6091 薪酬管理  05969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11760 人力资源政策与法规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30106 法律 本  00230 合同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  00249 国际私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167 劳动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58 保险法  00233 税法 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18 公共政策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 公务员制度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60102 历史教育 本 00774 史学理论与方法       40112 小学教育* 本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037 美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0 外国文学史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 操作系统  04737 C++程序设计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7 Java语言序设计(一)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31 数据结构       82218 电子政务 本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90115 园林* 本  02662 植物生理学  0789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  07427 园林生态学  07899 园林建筑设计 90202 林学* 本      04215 观赏树木学  04216 森林规划与设计 100702 护理学 本  03006 护理管理学  03200 预防医学(二)  03201 护理学导论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07 急救护理学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008 护理学研究     100805 药学 本  05522 有机化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4 药事管理学  02173 无机化学      03031 药物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 工程经济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0183 消费经济学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2 组织行为学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48 建筑结构实验  02447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50201 英语* 本  00087 英语翻译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0 中外音乐史  00732 简明配器法     90403 畜牧禽医* 本  02678 农业推广学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06698 牛生产学  05945 禽生产学  说明:带*号专业为宁夏高职高专在校生衔接自考本科、中职中专在校生衔接自考专科课程而开的,不接受社会生报考。 带的专业助学组织必须严格按照限定的报考条件招收新生。 ??

篇9

星期五(7月8日)

星期六(7月9日)

星期日(7月10日)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30—11:00)

下午

(2:00—4:30)

计算机及其应用

080702

02324 离散数学

02326操作系统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0015 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建筑工程

080806  02439结构力学(二)  00420物理(工)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442钢结构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0037 美学

00819训诂学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015 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00087英语翻译  00840日语  00832 英语词汇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会计

020204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4管理学原理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8 资产评估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15 英语(二)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39西方经济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153质量管理(一)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52组织行为学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金融

020106  00139西方经济学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78银行会计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79保险学原理

00015英语(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市场营销

020208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83消费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国际贸易

020110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99涉外经济法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物流管理

020229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法律

030106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劳动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58保险法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33税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安管理

030401  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0刑事证据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4729大学语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71公安决策学

0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

行政管理

030302  00318公共政策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1848公务员制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护理学

100702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0预防医学(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3201护理学导论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0015英语(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机电一体化

080307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0420物理(工)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应用化学

081209  08291环境影响评价  08306环境分析与检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基础教育

040120  00266社会心理学(一)  04577中国通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578中国小说史

软件工程

080720  07028软件测试技术  0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172信息安全  07171项目管理软件

民商法

030116  00865证劵法  08957法律逻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60破产法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06414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1语言学概论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3709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语教育

050206  00830现代语言学  06421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00600高级英语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832英语词汇学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地理教育

070702  02094人文地理学导论  06858中学地理专题选讲  02105地理教育学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6452中学地理教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144环境科学基础

0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思想政治教育

040202  00312政治学概论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03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0483科学思维方法  05629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历史教育

060102  00768中国古代经济史  00775历史教育学  0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05632中学历史课专题精讲

生物教育

070402  02081 进化生物学  02084组织胚胎学

02078生物统计学  02082 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02085 细胞生物学  02079 生态学概论  03709 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法律教育

030113  04337中学法律教育专题选讲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249国际私法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016劳动法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信息技术教育

080713  04340电视编导与制作  0434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0434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教育

080745  07839计算机教学法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441多媒体教学系统

数学教育

070102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09抽象代数  06855微分方程  02018数学教育学

物理教育

070202  06129固体物理  02035热力学与物理统计  02032高等数学(三)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育学

070302  02053结构化学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音乐教育

050408  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0735音乐教育学

美术教育

050410  00745中国画论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体育教育

040302  00502体育管理学

教育学

040108  00471认知心理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72比较教育

00468德育原理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3教育法学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学前教育

040102  00024普通逻辑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02学前教育史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教育管理

040107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3教育法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6092工作分析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0054管理学原理  06088管理思想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旅游管理

020210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国概况

道路与桥梁工程

080807  06082筑路机械及施工   06076结构设计原理

06080高速公路  06079城市道路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78交通工程(二)

006081隧道工程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235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05694制冷技术与控制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5693音响及视频技术

英语翻译

050134  05350中级英语笔译  05384科技英语翻译  05355商务英语翻译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351高级英语笔译

汽车服务工程

082232  06904汽车保险与理赔  04946汽车发电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04447汽车维修工程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444汽车鉴定与评估

小学教育

040112  00542文学概论(二)  00472比较教育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230小学艺术教育

制药科学与工程

081204  03031药物分析  03026药理学(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7781药事管理学(一)

篇10

【摘要】 目的:探讨羟丁酸钠对局麻药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惊厥ED50、LD50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生理盐水组预先注射生理盐水10ml·kg-1,羟丁酸钠组预先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1,20min后再注射等比浓度局麻药, 用序贯法测惊厥ED50、LD50。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羟丁酸钠组3种局麻药的惊厥ED50、LD50均增高(P

【关键词】 羟丁酸钠; 局麻药; 毒性; 惊厥; 半数有效量(ED50);

半数致死量(LD50) 局麻药系临床麻醉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毒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1,2]。局麻药所致惊厥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3]。

羟丁酸钠(Sodium oxybate)为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有镇静作用,无明显镇痛作用,毒性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国内常用于静脉复合或静脉复合全麻。近年来的动物实验表明,羟丁酸钠对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局麻药和氯胺酮的毒性[4]。已有报道,羟丁酸钠可增大丁卡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LD50[5]。本实验通过测定惊厥ED50、LD50探讨预给羟丁酸钠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罗哌卡因(Ropivacaine)、氯普鲁卡因(Chlorprocaine)毒性的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2~28 g,徐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品与试剂

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111);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江苏省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070301),盐酸氯普鲁卡因注射液(无锡凯夫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09201),羟丁酸钠注射液(上海徐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060301)。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将180只昆明种小鼠分成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氯普鲁卡因3组,按分层随机区组设计,使各组小鼠的平均体重和性别比例相似。每种局麻药再分为4组(n= 15)。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10 ml·kg-1 ,羟丁酸钠组腹腔注射羟丁酸钠200mg·kg-1,20 min后腹腔注射等比浓度的布比卡因、罗哌卡因或氯普鲁卡因,用序贯法[6]测定、比较各组的惊厥ED50和LD50。为避免时辰影响,同一局麻药的各组小鼠在同一天上午交叉注射。

2.2 统计学处理

各组的惊厥ED50、LD50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7],检验水准:α=0. 05,α=0. 01。

3 结果

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羟丁酸钠能增大布比卡因的惊厥ED50(P

4 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羟丁酸钠可明显降低局麻药的致惊厥作用,降低死亡率,可见羟丁酸钠对局麻药中毒具有保护作用。

布比卡因是临床常用局麻药,在临床剂量使用范围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局麻药, 但逾量中毒时可致严重的毒性反应, 抢救成功率非常低[8]。常用量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用量偏大时可以导致血压下降、脉搏缓慢,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复苏困难[9,10]。

罗哌卡因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长效局麻药,虽然其毒性较低,但对心肌组织有负性肌力作用,过量或误入血管可引起局麻药中毒,严重可致心律失常、心血管衰竭等毒性作用[11,12]。

转贴于

氯普鲁卡因为酯类中短效局麻药,全身毒性低于其他所有的局麻药。也有研究发现,在向犬蛛网膜下腔注入大量氯普鲁卡因后3. 5 %发生后肢瘫痪,多数发生软膜下坏死。细胞内钙超载是许多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有研究认为细胞内Ca2+ 浓度的升高是局麻药引起脊髓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13]。羟丁酸钠可能可拮抗细胞内钙超载。

羟丁酸钠注射后血压稍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有力,心率减慢,心排出量无变化或稍增加,同时增加心肌对氧的耐受量,在高于临床最大剂量10倍的浓度下, 羟丁酸钠亦无明显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14]。局麻药对心肌有抑制作用,羟丁酸钠能改善窦房结的起搏和传导功能[15]。这可能是羟丁酸钠拮抗局麻药心脏毒性的机理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惊厥药(如巴比妥类)中枢抑制选择性不高,对呼吸、循环抑制较重,作用时间较长,常与惊厥后期的“抑制相”叠加而加重中枢抑制作用,使得患者昏迷时间延长,血压不易维持[16]。而羟丁酸钠是中枢抑制药,虽可与惊厥的“抑制相”叠加,但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故危害不大[17]。另外,羟丁酸钠系GABA的中间代谢产物,可能模拟GABA的作用,具有抗惊厥的作用。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使CL通道开放, 大量CL内流, 膜超极化, 抑制惊厥的扩散[18]。在局麻药毒性惊厥的研究中发现惊厥的扩散可能与大脑皮层下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和海马回有关[19,20],羟丁酸钠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21]。这可能也是羟丁酸钠拮抗局麻药惊厥,降低死亡率的原因。结合其他研究报道[5],羟丁酸钠本身毒性低,价格低,极有可能成为较好的对抗局麻药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可考虑与局麻药配伍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起,刘宽智.局麻药物对神经及心血管的毒性.广东医药,2006, 27(11):1597~1599.

2 董锡臣,黄宇光.局麻药心脏毒性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 10 (5):481~484.

3 盛恒炜,徐世元.局麻药引起毒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广东医学,2003,12,24(12):1374~1375.

4 戴体俊. 麻醉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2~83.

5 戴体俊,黄卉芳.预给药对常用局麻药LD50的影响.数理医药学杂志,1995,8(1):56~58.

6 孙瑞元.定量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203~205.

7 马斌荣.医学统计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8~39.

8 张毅,莫治强.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作用.云南医药,1995,16(4):303~305.

9 胡兴国,潘道波,王钧.布比卡因心脏毒性防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 ,19 (6) :363~366.

10 王爱忠,王中峰,赵惠君,等.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5(1):56~57.

11 周子戎,汪春英,王祥瑞.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 ):331~333.

12 Khoo LP, Corbett AR.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of an ASA 3 patient following ropivacaineinduced cardiac arrest. Anaesth Intensve Care, 2006, 34: 804~807.

13 郭建荣,李顺 ,岳云.局部麻醉药脊髓神经毒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8,17(6):386~388.

14 张铁铮,王凤学,罗 军,等.羟丁酸钠和氯胺酮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对比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1999 ,4(2):104~107.

15 戴体俊,叶妙.药物预防局麻药中毒的研究概论.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 ,16(4):238~240.

16 孟 晶,段世明,戴体俊.氯胺酮的抗惊厥作用及对兔呼吸、血压的影响.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 27 (8):491~493.

17 钱 衡,王亚琴 ,毛 天,等.羟丁酸钠对普鲁卡因惊厥半数有效量的影响.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9, 29 (3):175.

18 盛恒炜,徐世元. 局麻药毒性惊厥的预防和治疗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6):333~336.

19 Ueyama T, Maru E, Shimada M, et al.Epinephrine increase the neurotoxic potential of in trathecally administered lidocaine in the rat. Anesiology, 2001, 94: 87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