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方向

篇1

关键词: 创新思维 交叉学科 跨学科 科学技术

交叉与跨学科教育作为科学技术研究中创新的思维方法之一,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其概括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关系,综合各学科间的异同,通过对思维的发散,创造更多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方法。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会随着历史长河衍变发生改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永远是体现一个国家未来能否作为超级大国的试金石。因此,不断创新方法刺激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保证一个国家的长久不衰。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处在一个多元发展的环境中。其创新的本质就是思维要素之间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而产生的新的思维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认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新思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突破性。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新性思维通常会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它将各种思维调动起来,组合之后发挥各种思维的优势,灵活地解决科学技术中的问题。

2.整体性。对不同思维方向所获得的思路进行统一整合,从效果的全面分析突出创造的多元化。

3.统一性。与一般性思维不同的是,创造性思维不再像一般性思维那样直接反映人脑思想的变化,而是将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性思维与联想、直觉、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相结合,是将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辩证统一的过程。

二、交叉与跨学科方法

(一)交叉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建设的步伐加快,很多问题需要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所谓交叉学科,是指包含两门或更多的研究领域、科学或艺术的学科[1]。交叉学科既是一门综合了多种学科的整合体,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完整的机构体系。

一般,我们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广义上说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体系的交叉,例如在对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调研的时候必须涉及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而每门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但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思考本学科的同时很好地结合其他学科对问题的设想,以实现对研究问题的最大认识。狭义上包括理科与文科的交叉。例如在高等数学中的方程思想、划归思想、换元思想等,看似是纯粹的关于数理知识的研究方法,但学习的同时可以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加以理解和研究。抽象与具体相结合,辩证地学习和理解问题。

(二)跨学科方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新韦氏大辞典》和《牛津英语辞典补本》首次提出“跨学科”一词,至五六十年代这一术语开始在科学界和教育界普及[2]。在学术方面,主要是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学科间的隔阂与距离,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有机结合。

近年来全球化工产业逐渐成为工业领域的领头军,而物理化学作为基础学科正是一门以物理的原理和实验技术作为基础研究化学体系的性质和行为。例如物理有机化学、化学物理等都是跨多学科领域,共同研究由光学、力学、电学等构成的工学体系。在医疗卫生技术产业中,制药工程作为近几十年新型的产业其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工科类专业,要求具备过硬的化学知识、强烈的工程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三、交叉与跨学科方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词源相同,都是在多元学科内容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可独立存在的完整体系[3],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学科交叉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结合和相互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导趋势,也是当今时代产生特色学科、前沿学科的最佳路径[4],因此,学科交叉最容易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这些交叉了多学科的技术,通过各个学科间的紧密联系,将单独个体间独立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创新出新型的科学技术。

(二)跨学科方法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原动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成果的重大突破都可以追溯到其原创性成果的产生[5]。许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涉及很多领域,包括一些学科知识结构联系紧密的生物、化学类博士,还有跨度较大的文学与理科类博士。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过硬的综合学科研究能力。这些科学工作者相互借鉴各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方法,从而获得更多创新的灵感与思路。

(三)更新学科内容,搞好科学建设。通过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培养了更多复合型人才。相交于传统而单一的研究过程,这种创新的方法会通过与交叉、跨学科的比较,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研究的深度和高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解恩泽.论交叉学科的形成[N].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2.

[2]刘仲林.当代跨学科学及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Vol9,(1).

[3]炎冰,宋子良.“交叉学科”概念新解[J].科学技术与方法论,1996,Vol13,(4).

篇2

摘要:在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性、综合性、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教育技术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教育技术也要有改善。

关键词:教育技术;现状及问题;如何改善

教育技术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需要有硬件的保证和软件的支持。合理的选择媒体,优化配置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开发适于教学的高质量的教学软件,都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跟不上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果设施跟不上,理论与实践就不能相结合,也就称不上是完整的教育技术。

(二)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岗位已经不再是摔不碎的“铁饭碗”了,而更多是采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分配方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宽泛的目标定位,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是应该有所侧重的。因此,要使专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科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应该处于动态的调整当中,适时地调整专业要求和设置,促进本专业的发展。但是我们看到,部分院校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一直沿袭着原有内容和模式,即使有所调整,也只是增加或删减了一些课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指导思想不作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仍然墨守成规,那么终有一天会成为被时代所抛弃的包袱。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缺少实践环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联结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交叉性学科,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理所当然地多安排与实践相关的环节。但是目前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安排的实践环节并不多见,只是安排了一些与其他理科专业学生相差不多的实验,而基本技能如网线的制作、布线、计算机的组装和拆卸、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实践性环节都涉及不多;又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学科背景和教学实践,常常纸上谈兵,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欠缺。这就造成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严重脱钩现象。

二、加快教育技术的发展

(―)加强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技术能力尤显薄弱,要加强他们对技术的理解,使其在教育软件设计和开发中起到沟通、协调、控制和交流的作用,从而科学的完成对需求分析的设计,以及项目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管理、评价等方面能力。

(二)课程设置构想

根据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注重发挥原有学科优势,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可以从计算机类、管理类、工程类课程上加以考虑。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适当的增设实践课的比例,并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亲身走上讲台,使学生能够在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对教学过程有所感悟和理解;可以开设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课程,如软件工程,让学生们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推广,使学生能够对教育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有个宏观的把握、对企业的运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通过在选修课中安排有关企业文化、就业形势等方面的讲座或是座谈,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软件开发人员等,为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中地位和发展取向提供机会,促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找准位置

教育技术研究方向第一类是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第二类是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第三类是计算机学科中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相关人员(如从事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人工智能研究等)和相关学科的教师。

教育技术领域要发展,必须进行定位,不是照搬国外的AECT2005或修改之的问题,而应是完全立足国内的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文化背景、如此多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工作前途出发,以系统观、人类学、社会学、后现代、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等等理论的东西指导我们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影响战略、持续发展等重新思考,教育技术专业快速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张际平.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1.5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

前言

现阶段,信息化时代成为了当代的大趋势,教育领域也跟紧了时代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了现代教学的新时代。现代的教育方式每时每刻都在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现代教育也逐渐的取代传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用现代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整合与应用、开发与设计,进而达到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目标和实践方面的成果。多媒体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以及再现等等[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中并没有详细讲解多媒体技术,但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不发生关联,实际上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教育技术需要系统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逐步整合,那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就会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完美的进行运行,所以说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2多媒体技术逐渐替代传统电化教育

2.1改变教育组织形式:多媒体技术最显著的能力就是可以在进行的过程中随时接收到学习者的反馈,同时依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调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试听媒体中单向传播的方式改变成为双向的交互性的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很好的分担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多媒体教学技术延伸了传统教育中视听教学的能力,同时又拥有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和控制反馈信息的能力,这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交互性上的创新无疑为学习的过程中带来了无限的便利,也制造了知识的创新和媒体网络的学习模式[2]。传统的教学设施的劣势就是基本没有交互性,只是一味的传输思想,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传输知识为主,而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2.2改变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设施虽然是可以交叉使用,但是将这些设施组合在一起,是非常的浪费时间以及精力的。但是多媒体技术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一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式中所用到的东西全部添加到多媒体技术中,并整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最后用这套完整的体系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学的过程中,内容十分具有渲染力,课堂生活中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便会变得更加积极,多媒体系统将传统的电视教学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多媒体教学技术给教育系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

2.3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高校的条件相对来说比中小学要好很多,设施也比较完善,但是基本设备都不会被人们使用,总而言之是没有可用的教学软件,以商品方式出售的软件数不胜数,但是对于高校来说却不是很合适,并且目前教师无法切实打造一款适合自己教学的软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就是将图片与影片进行结合,在制作过程中有较多的技术问题却是大多数的教师都解决不了的,并且制作起来也是相当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日趋成熟,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了如指掌,教学的方式也变得十分简单便利[4]。

3多媒体技术教育的运用前景

3.1理论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看重理论研究,这也是阻碍教育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最严峻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也并不是万能,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全面的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中有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就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研究的理论以及需要我们去进行的实践,尤其需要着重的加强学习理论,并在现代教育中的多媒体领域中进行运用,毕竟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根本。其次,部分教育学家的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应该深刻的研究这些学者有关于教育的理论和学术。

3.2应用方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甚至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涉猎,主要在教育领域、图书领域、商业领域、通讯领域、军事领域以及娱乐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最显著的主要是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智能多媒体技术四个方面。

4结论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每个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因材施教很重要,那么多媒体技术就比较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多媒体技术具有十分迅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会将每个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同时,就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问题而言,在很长的时间内,学校中的教育技术将会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但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不是万能的,所以也不会完全取代以往黑板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鑫源.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教育技术的影响探讨[J].智富时代,2015,08(02):300.

[2]古红梅.多媒体技术对小学教育主体认知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3]胡予萍.高校钢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J].音乐大观,2014,03(03):78.

篇4

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在整个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处于关键和核心的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又是教学过程现代化的根本手段。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换,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在新世纪改革和发展方向,关系到现代教育方法的实现。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教育技术最早产生在美国,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出版的《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将学科涵义定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对教育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介入教学过程以后,如何利用它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并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资源,设计、管理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创造性的一种技术。”这里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强调在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找到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反馈方式,创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开发,是对新技术,包括印刷出版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各种技术的综合集成等,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学习过程和资源的利用,强调对新兴技术、各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加以制度化,支持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管理,是对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全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资源管理、教学开发项目管理等;学习过程和资源的评价,强调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主要措施。

通过对教育技术涵义的理解,我们认为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其实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2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新型教学模式。

2.1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创造性思维既包括一般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又包括灵感、直觉等特殊的思维形式。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及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符号运算、数值计算、文字说明及同步配音解说等,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智能的教学环境,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与”空“限制,充分利用了媒体和信息的新颖性、直观性传播优势。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用远程网络教学、虚拟化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内容与手段来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课堂集中学习,也可以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实现远程教育与个别化教育,有利于扩大培养人才的基地,为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环境。

2.2 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从建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软、硬件环境到建设现代教材体系,从开设现代化实验到多媒体CM软件开发、电子教案研制等,在诸多任务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创新人才。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教学职能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

二是教学过程的转变。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激发和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意识,既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仅仅只能算作是教学改良。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的全过程,才能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与实验,学习的内容局限于传授前人发现并总结的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收敛思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远远超过了教科书里的知识,课堂教学只作为教学活动组成的一部分,尤其是CERNET的建立,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及在网上运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地学习知识的环境,学生可以自主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有用的信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的信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目前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四种模式:传统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的常规模式;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Internet的“网络模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我国教育界当前正迅猛发展“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这些新模式代表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也代表教育技术的未来。计算机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引发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涉及到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将作为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按照这种改革目标所形成的教学活动,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表现为:

3.1 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一些与现实相联系的,同时又与所学课程有关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事物,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3.2 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

让学生从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从局域网或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通过查询、检索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利用网络技术,师生之间互相通话,学生之间分组讨论,彼此进行交流。

设计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基于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协作型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对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再设计。重点放在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型教学模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创新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4.1 树立创新教育意识,提高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员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实现创新教育,教员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教育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其次,教员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不但要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现代化教学设计水平,具有编制高水平的CAI课件和网上课件的能力。这一要求的实现,除了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外,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学院可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认知理论学习讲座,邀请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课,以培养提高教员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培训讲座,使教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煤体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热悉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信息的检索查阅与处理应用技术等。

还应举办课堂教学设计的普及性讲座,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现代信息媒体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员了解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掌握教学设计技巧,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体的长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

4.2 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搞好教学设计。通过教育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的协作配合,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在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合理选择线性或非线性教学设计模型,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

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媒体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煤体得到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3 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大,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4.4 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新技术。针对某些公共课师资少班次多的情况,可采用网络教室,教师在一个教室授课,其它教室的学员通过电视屏幕或多媒体投影设备听课。同时,结合继续教育,探索远程教学方式。利用Internet网络,开展远程教学,鼓励学员通过网络进行网上复习、答疑、完成部分必修、选修课学习。

篇5

关键词: 多媒体CAI

业余田径训练技术教学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推动了视听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产生了多媒体技术,教育的概念发生了发生了“质”的变化,把现代教育推向1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手段: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睦的边缘学科领域,CAI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兴起的重要标志,代表了教育信息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多媒体CAI在中小学业余田径训练技术教学内容、方法中的作用,必将能够促进技术动作的正确掌握,提高训练成绩。

为了深化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改革,我县业余体校训练依靠自身力量,运用计算机集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技术,完成一系列多媒体CAI课件的创作与实践,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县业余体校9—16岁的田径运动员40人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实践之前,查阅了近三年十万字的有关资料。

实验法:先制作背越式眺高、跳远、跨栏三个较复杂一点的项目的多媒体CAI课件,对实验组人员进行辅助教学,在同样的时间内与传统教学训练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有测试法、调查问卷法。

3、实验过程

3.1查阅有关樊料,掌握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方法。

为达到创作高质量多媒钵CAI课件的需要,我们的较件环境以WINDOWS98操作系较为本体多媒体软件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了Broad—WAY动态视图频图像采集与编辑软件,编辑软件Premiere、图镶编辑软件Photoshop、三维动面制件软件3Dsmax和多媒体创作集中软件Authorware。

3.2确定几个动符较复杂的田径技术动作,制作相应的多媒体CAI课件。

篇6

论文摘要: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活动中人们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的总和,它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合理应用必将对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冲击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行为,控制着教育的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校园教学网和国家教育网的建立、网上课程的开设以及虚拟大学的出现等,都在冲击着高校体育教育,它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等诸种观念的形成,都将产生强有力的支持和影响,特别对教学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巨大。

2.加快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变革

体育教育内容是指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体育表演和运动竞赛为形式,并进行了组织加工后,可以进行体育教育的材料的总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在现论和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手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将促使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发生变革。

3.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方法的改进

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许多硬件建设如场地面积、器材数量等达不到要求,加上教学时数较少,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有限的示范中观察动作结构,了解动作特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进入体育课堂后,教学过程渐渐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是提 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革新了教与学的环境,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实现角色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改革与创新的大舞台,促进了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克服教师技能、动作难度等原因对示范动作效果的影响,能充分发挥教师 “教”的主导作用,并能减轻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课件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现代教 育技术是实现体 育教 育现 代化 的主要途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提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自然也不容回避的要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体育教育现代化是指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于体育教育的各个领域,进而实现理想目标的动态过程。其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最终实现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化体育教育体制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途径是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可持续发展是年代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是人类在不断深化对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崭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还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挖掘,特别是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挖掘,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体育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的有力工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特别是教学观、人才观的转变;(2)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知识总量猛增,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每隔三至五年,知识的3O%一5O%将陈旧、淘汰,教师要不断学习,跟踪学科前沿动态,了解、掌握国内外最新体育知识和技、战术动向;(3)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必将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资源和战略资源。

三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1.硬件技术深化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物质保证

这里的硬件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教育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系统。当前,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并在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等,在推动高校体育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软件技术深化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学生命的重生、专业的自我重构。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学)专业,所以现在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这些专业很少开设有关信息技术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因此他们走上教学第一线后,唯一的优势就是专业知识扎实一些,操作技能熟练一些,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规律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特点、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师一样,也需要不断地摸索。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势在必行。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职业的对象是人,这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其次,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教师不仅要完成某种看得见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第三,教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等去影响学生,而不能仅仅依靠各种工具。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教师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六个特征。

尽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并非是随着新课程而来的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新课程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更为凸显,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新课程既给教师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具备深厚的专业道德素养

3.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做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5.具备不断教学反思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学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被重视的程度远不如其他与高考选拔挂钩的科目,致使学校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匮乏并且针对性不强。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其具体培训策略为:

一、培养健康的专业情感,正确定位自身发展

由于现行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理想不够坚定,教师自我认可度不高。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培养健康的专业情意,对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忱,才能在职业中寻求到快乐和满足。对于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树立积极的职业观,从长远的职业发展角度看待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其次要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再次,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挖掘潜能,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路,努力促进自身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紧随社会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特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学科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内强素质,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紧跟科技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胜任自身角色,为信息技术教师地位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科知识+教与学知识”的封闭型知识体系,转变为综合的、多层面、开放的和发展的复合型知识体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善于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实践新方法,研究新问题,适应新环境,将终身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生涯的始终,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及其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刷新教育理念,以求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的知识结构。

三、发展全面的专业能力,一专多能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计算机学科范围内的教学上,应着眼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指导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如何在有效的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熟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采用多途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课程很好的整合起来,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一个合格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是全方位、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各个方面发展自己,才能成为跨世纪所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信息技术教师。

参考文献:

篇8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发挥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转变传统的重视购买忽视管理与维护的认识,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理念,规范管理。首先,要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形成完备的体制,严格监管教育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与使用。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经费使用与采购进行科学的管理,尽最大力量防范风险发生,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的采买流程,形成初审、立项、采买、审计结账的流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在学校中,教育技术装备种类繁多,涉及多门学科,需有专门的机构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管理,以保证其规范的管理与合理的使用。学校可以建立由校领导直接领导的管理机构,且配备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实现分层的逐级管理。最后,要形成完善的教育技术设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监督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创造设备管理的良好氛围。以实现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为目标,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维护,提高装备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

二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主要采用手工做账的手段,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保证管理的水平与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要求,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装备的管理水平。因此,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室与实验室的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进行远程的监督与控制,全面掌握教育技术装备的参数设置与运行状态。采用信息化的网络手段可以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开关进行定时控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此外,通过建立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利用网络管理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及时的了解,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最大化,且有效的组织与协调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等,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三促进教育技术装备资源的共享,保证良好的运行效率

目前各校的教育技术装备较完备,但只有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共享,充分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享有较高质量与水平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的良好运行效率。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教育技术装备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组织,在学校内部实现装备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组联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装备资源的共享,以促进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充分利用本校具备的教育技术装备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促使教师全面掌握技术装备的运用与操作,提高教师使用技术装备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设备更加现代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逐渐呈现出综合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配备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负责设备的配置、管理、使用以及维护等,构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稳定的装备管理队伍。其次,学校要采用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促使相关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及时更新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保证管理人员与时俱进,提高管理人员的装备管理能力,以满足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要求。最后,要完善与管理人员相关的制度,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利益。实行装备管理的岗位任期制度,保证管理队伍的稳定;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落实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人员的基本待遇,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提供与教师相同的聘任、评优、升职以及职称评定的机会,充分激发装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大学英语 网络教学 应用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探索。W络化的教学平台使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自主的安排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室教学模式的弊端,合理的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提升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网络教学模式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制,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依托,呈现出现代化教育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当代最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及信息技术,通过学习资源的整合、设计、开发等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教育技术主要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基础,教育的实质就是信息的产生、输入、存储及共享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教学过程打破,改变了知识的线性结构,主要表现为信息传送的过程更加多元化、多形式且非线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获取知识的形式较为单一,同时学生们也只能借助于老师们的教学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这种单一的缺点,借助于网络技术的特点,使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特点来安排相应的学习过程,获取到的知识形式多样,设计的学习计划更符合自身需求,充分显现出教学个性化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个体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的合作来营造教学环境系统,有助于学生们互助交流;加之信息技术所刻画的图片、文字及音频等能够将信息全方位的传送给学生,使他们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当前国家高校教育仍旧处于教育改革的阶段,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过程,重视感官的体验,通过网络技术的多样化渠道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多种多样的语言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认知,给学生们带来多样感官的体验,使他们可以在学习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美国学者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初期各类学校都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电脑的互动来实现教学过程。目前这种预言正在实现,这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符合新时代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依托,教师们教学会更加便捷,为学生们展示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1.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们更好的实现交流。语音学习的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语音存在着差别,语音识别的过程主要是人通过计算机来了解人的发音并且去进行识别他人的话语,学习的重点就在于模仿标准的语音形式。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只是倾向于听说读写,并不重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这一技术的引进拓宽了教学内容与测试内容,使得教学成果更加真实明显。

2.视听技术。当前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广泛的使用多媒体视听技术,将这种技术作为向学生们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常见的视听方式有幻灯片、幻灯机以及投影仪等,这种多样化的视听技术应用过程会提升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音频与视频的格式较多,为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增加了许多乐趣。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阶段与测试阶段都会涉及数量庞大的视频与音频资料,因此给大学教师们在选择视听技术手段时提高了要求,应该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网络教学与测试质量。

3.IP组播技术。这种技术是优化业务通信结构的重要产物,在某种情况下,具有特定数量的用户在一个时间段接收到相同的数据内容。以往的IP单播技术主要是指发送信息的人给特定的人进行数据的传送,所以数据在相同重复的发送过程中降低了效率,加重了主机的负荷能力,因此无法更好的保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IP组播技术就是对于这种技术的优化,提高了信息的传送效率,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优化了当代教育体系,为高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中的意义,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景,为以后的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篇10

一、更新语文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语文素质意识,突出能力培养不放松。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知识型、模仿型。现代的语文教育,则要求培养出智能型、创造型的学生,要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应该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创新的能力、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一切却不是仅仅听老师讲,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到的,教育传授知识仅仅是一个基础,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完善人格。

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这方面则负有更多的责任。学生学习语文,不能只是单一地学点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语文素质是知识、能力、修养和习惯的综合体,其别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经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如果不更新教育观念,不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意识,不全面地把握语文素质的内涵,就难以把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其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二、改革语文教材,提供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全面受益

语文教材应当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学习,课文应当是学习字、词、句、篇的范例,也是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的最好的教材。选文也要切近时代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潜移默化,长远受益。

现行统编教材中确有一些课文已不适合时代要求,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应当改革的。我们应使教材能跟上时展的需要,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特别是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编写部门应该根据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任务编选课文和组织教材体系,使之与语文素质的内涵配套,以求得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改革语文教法,优化教学过程,使之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传统教育中弊病很多,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只注重课堂讲授,集中地表现为课堂上先生讲,学生听,满堂灌等。这种陈旧的教法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直至今天,尤为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讲风过盛,灌得太多,这是一大顽症。教语文,只顾教师讲,不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字、词、句、篇的知识,不引导和点拨他们理解、消化、吸收、运用,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在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导读法、点拨法等许多新的语文教法,这是很好的。也只有改革旧的教法,教学过程才得以优化,教学效率才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四、革除“应试教育”弊端,改变标准化语文高考命题,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应试教育”以升学应试为目的,死抠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它只着眼于挑选学生;素质教育则要求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全体许文胜的基本素质,二者的目的与功能完全不同。近些年来,由于高考在语文学科也大量采用标准化命题,搞死记硬背,钻牛角尖,出偏题、怪题、难题、搞烦琐哲学,玩文字游戏,搞猜谜押宝,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进了死胡同。

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语文高考的命题内容与方式,要使命题朝着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方向转变,让高考这根指挥棒能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的基本功,学好真本领,练就硬功夫,从而真正促进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这是当务之急,这也是引导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如果语文的标准化考试不改革,大家仍然围着标准化这根指挥棒转,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无论如何也是搞不好的。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使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而现代教育则增加了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这将改变课程教学的原有模式,是一个极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三种技术:意识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这是一种硬技术;二是现代传媒技术,即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软技术;三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这也是一种应用广发的软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