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货膨胀的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们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个被广泛使用的经济学概念,至今为至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定义。以至于颇具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也只能这样:“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普遍接受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总体而言,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主要观点,大体可分为“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类。“物价派”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来定义通货膨胀,承认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存在,即货币不是中性的,如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萨谬尔森;“货币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且并非完全的表现形式,如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增加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引起产量增加;只是在长期内,货币增加才全部反映在物价上涨上。即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成立的,而长期则不成立。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综合以上两派观点,借鉴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研究通货紧缩时的观点,同样重点强调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反之,则定义为通货紧缩。以此标准而衡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五次通胀、一次通缩”(图1所示):1980年(6.0)、1985年(8.8)、1988年(18.5)、1994年(24.1)、2004年(3.9)和1999年(-1.4)。

经济学家通常把CPI超过5%看作是严重的通胀,CPI在3%-5%之间看作是温和的通胀。从括号中的CPI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前四次通货膨胀都是超过5%的严重、甚至是达到两位数的恶性通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价格改革;二是由于经济过热、特别是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过度需求。而2004年的通货膨胀显然是一次温和通胀,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通货膨胀显然和2004年一样,属于温和通胀。因此,我们重点与2004年作比较,来研究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二、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

我们从通货膨胀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出发,来研究和探讨目前通货膨胀和2004年的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看出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物价上涨都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开始的,但上涨农产品的类别和程度有所不同

图3所示,2004年的通货膨胀,起因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从2003年四季度到2004年四季度,粮食生产价格涨幅连续超过两位数,最高的2004年二三季度的同比涨幅达到35%;而目前粮食生产价格今年二季度最高才达到74%,其中只有玉米价格涨幅达到2004年的水平,小麦、玉米、大豆的价格涨幅都远低于2004年。相反,目前生猪的生产价格今年一季度同比涨幅达18%,二季度达20.5%,已经超过2004年一季度的水平。2004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几乎包含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农产品主要类别;而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体现在畜牧业价格上。因此,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指数远低于2004年的水平,今年二季度的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8.8%,而2004年的最高水平是二季度的14.7%。

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是,与2004年由于粮食减产所引起的供给突发性缺乏所引起的粮价上涨不同,实际上,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和今年夏粮丰收后(图4所示),我国粮食价格并不具备连续大幅上涨的条件,粮食的供求关系在总体上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

而目前猪肉价格上涨有其内在的原因:首先,是前两年猪肉价格下跌严重,2005年四季度和2006年二季度的同比跌幅都达到了15%左右的水平,导致很多养殖户放弃养猪,使存栏量大幅下降;其次,是粮价上涨带动了饲料价格的上涨,豆粕、玉米、维生素和蛋氨酸等添加剂价格纷纷上涨,饲养生猪成本增加;最后,近年来养猪业受禽流感、链球菌、高热病、猪蓝耳等疫情影响,生猪存栏数量减少,猪饲料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

2、货币供应量虽然都是增加的,但其表现形式和来源却有所不同

在2004年,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与美元挂钩的,当时的美元处于贬值过程中,因而带动人民币相应贬值。而目前人民币汇率是浮动的,总体上的变化趋势是人民币小幅度逐渐升值。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内资产价格普遍上涨,刺激了居民的投资需求,使存款短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图5所示的货币供应量上。就直接表现为目前M1的增速明显超过了M2的增速,而在2003-2004年,M1和M2的增速基本上差不多。

目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的大量增加(图6所示),使外汇占款增加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而2004年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则更多地来源于投资需求的增加,一个很重要的间接证据,就是我们可以看出在2003年至2004年的上半年,我国的进口增速普遍高于出口增速,显示出国内需求的旺盛。

在当时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的背景下,进口价格是上升的,这显然会加剧国内的物价上涨。而在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增速普遍高于进口增速,这时的进口价格是下降的,显然有利于抑制国内的物价上涨。

3、总体经济状态虽然都是偏热的,但过度总需求的来源却有所不同

从目前二季度11.9%的GDP实际增长率来看,远超过2004年的水平,但这并不能据此判断目前的经济状态是过热的,因为不同时期的潜在GDP增长率是不同的。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供给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因而现在的潜在GDP增长率肯定比2004年时高。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目前的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并未出现如2004年一样的紧张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与2004年一样,整体经济状态都是偏热的。

从总需求来看,2004年的过度需求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一季度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到4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只有25.9%的水平。相反,与2004年相比,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7所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已经由2004年一季度的9.2%,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15.4%,整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因此,与2004年相比,目前偏热的总需求除来自净出口外(图6所示),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不容忽视。

对于以上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在目前的三大物价指数中,反映工业品出厂价格的PPI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图8所示),同比增长连续五个月保持在3%以下,甚至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2004年

PPI同比增长最高是10月份的8.4%,最低是1、2月份的3.5%。在PPI的构成中,生产资料约到3/4,生活资料只占1/4。与2004年相反,目前的CPI同比涨幅已超过PPI,6月份差距达1.9个百分点。

三、目前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析

产品价格增长率=劳动成本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从以上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保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引起物价下跌,这就是升值;另外一种就是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成本上升,这就会导致消费的升级。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以前靠“低价工业化”竞争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然要受到以“高价城市化”为动力的“要素价格重估”增长模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对中国而言,在加快升值与适度通胀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况下,选择适度通胀不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消费水平。根据有关研究,如果使用非农就业作为我国就业水平的指标,菲利普斯曲线效应在我国是较为明显的。即使不使用非农就业数据,而是单纯使用城镇失业率数据也可以多少看出菲利普斯曲线效应的存在(图9所示)。因此,对较高通胀率的容忍将可能提高目前的就业率。

从以上的综合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虽然在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但目前来看并不存在大幅度上涨的条件和基础。主要理由有三:

一是从物价看,由于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可使粮食价格在未来保持基本稳定,使肉、禽、蛋的生产成本保持基本稳定,畜牧业产品价格并没有持续大幅度增加的成本动力。目前的猪肉价格上涨已使粮食与猪肉的比价上升10-14:1的水平,远高于5:1的合理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由于生产周期的原因,目前的猪肉供应可在3-6个月内得到缓解,供求关系的转化只是时间问题。肉价上涨对物价的影响,短期内虽然比较突出,但并不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也将远远不及粮价的上涨。因此,从这一点看,今年的物价上涨水平不应高于2004年。

二是从货币看,按经济学的一般定义;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现象。物价上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且货币供应过多对物价上涨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M1对CPI、尤其是CPI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相当高的先导指向性作用。从2004年1月至今的M1与CPI及CPI中食品价格的相关系数看,随着领先月份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其中5-6月的相关系数最大(表1所示)。M1对于CPI的最大先导指向月份是提前6个月,M1对于CPI中食品价格的最大先导指向月份是提前5个月。

从图10来看,近期M1同比增速的高点在2007年2月,据此推算,今年在7-8月出现CPI同比的高点的可能性最大。

篇2

关键词:通货膨胀;信贷渠道;信贷规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势头仍旧比较明显,而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型投资对需求的拉动、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使得价格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房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就是较为明显的通胀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物价水平的持续走高,防止经济滞胀、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探讨通货膨胀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从信贷和货币的角度对通货膨胀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调控。本文选取信贷渠道这一视角去研究通货膨胀的问题,并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通货膨胀与信贷渠道的关系

我们知道,金融机构信贷、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关系,完善的金融市场是确保信贷渠道通畅的重要基础,而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因为其会影响到信贷供给者的相关决策行为,而通货膨胀也会对金融市场上信贷双方的选择与决策产生影响,引起金融市场上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变化,最终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和信贷效率。反过来,信贷政策的制定,又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制定出更多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和经济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导致信贷量的变化,虽然在通货膨胀时期,金融机构的信贷渠道会遭受一定的阻碍,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传导效率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是,信贷规模的扩大也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后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诱发繁荣成本推动型膨胀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结构型膨胀,而金融机构的信贷和货币供应链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加上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长期而又相对剧烈的影响,因此信贷规模的扩大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形成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而金融机构信贷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具实效性,影响效果会显得相对突出和明显。因此,政府应当采取应当从紧的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应对通货膨胀趋势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基于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信贷规模、信贷渠道等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采取更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措施和建议,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

(一)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合理控制

对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进行有效控制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抑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部门要想更好地做好目前的经济工作,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实行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及投资过热等现象进行合理控制,进而促进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经济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合理引导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工作

由于信贷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更明显、更快的短期影响效果,因此要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渠道进行合理控制,政府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对信贷投放节奏和总投放量的把控,将金融结构的信贷工作水平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均衡性。其中,信贷指导工作主要涉及到金融结构信贷投放比例的合理划分、信贷规模的非理性增长、月度或季度之间的异常变动、信贷投放速度过猛或过快等。

(三)制定健全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实现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动态监测

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而CPI主要是由居住类价格和食品类价格构成,住房消费的权重偏低,很难准确反映房价上涨对居民购买力的影响以及居民住房支出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进行优化,如对食品类价格的权重适当降低,适当提高居住类价格权重等。同时,中央银行要实现对通货膨胀的实时动态的监控,就需要及时对最新的经济与金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有效的预测,合理运用各项调控工具。

(四)加强各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目前,央行应当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时滞性对通货膨胀调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构建良好的信息采集和沟通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必须加强货币政策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例如货币政策只有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积极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对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趋势进行最有力的控制,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实现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稳健货币政策的适时转变,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②对政府的财政赤字进行有效控制,将财政性支出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③继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防止房价的反弹和过快上涨;④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优化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四、结语

总之,货币供应量、信贷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的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正向效应和反向效应,我们应当准确把握住银行信贷对物价水平的积极影响和调控职能,制定更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实现预期的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的秩序稳定和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叶,伍俊良,周广.我国银行信贷与物价指数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张学叶,林永强,周广.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

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量

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胀与通缩)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现象,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根据经济周期理论,通胀与通缩交替换位的动态过程可以具体描述为:严重通胀……温和通胀……零通胀……温和通缩……严重通缩……温和通缩……零通胀……温和通胀……严重通胀。从目前统计文献来看,美国多次发生通胀与通缩的相互转换:美国20世纪初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814―1918年又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在1929―1933年期间随之而来金融体系瘫痪和物价暴跌使得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出现了严重的通缩;1970―1982年期间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经过20多年的治理和低通货膨胀增长,目前又有向通缩转换的趋势。从上述历史回顾来看,美国通胀与通缩交替换位基本符合上述动态过程。1984―2005年期间,日本也基本实现了通胀与通缩的相互交替: 1985―1988年,日本央行多次大幅度降低利率和法定贴现率,使信贷总额高额增长,而这些资金大量流到了股市和房市,造成了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化。据日本官方估计,1989年全日本的不动产价值达到2000亿日元,相当于美国不动产价值的4倍。1989―2005期间由于日经指数的急剧下挫和结构性的投资偏差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之中。因此,严重的通胀与通缩的相互转换影响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稳定。

关于通货膨胀定义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描述, 但主要思想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即指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第二类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指当货币量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增长的速度, 即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时就发生通货膨胀。相应的,通货膨胀的测度也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从物价水平变化的角度,则我们使用综合物价指数。第二,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从世界银行 《世界发展报告》 公布的各国广义货币(M 2)年平均名义增长率的变化,可以了解各国货币量增长变化的趋势,从而可以知道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大致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尽管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可能相同,但基本上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所以从货币年平均增长率的水平可以粗略估计出通货膨胀的高低和严重程度。

本文首先通过 GAR C H计算出通货膨胀水平值的条件异方差之后, 进一步通过回归和系数检验证明通胀率和通胀率的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又通过以上海股价综合指数的实际收益率为 自变量,以通胀率的条件异方差的水平值和 6期滞后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而后对回归的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我们的检验结果表明,通胀率的波动性和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通货膨胀能引起高通货膨胀的波动性, 最终导致股票实际收益率的降低。此外,还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从我们的 G AR CH模型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高通货膨胀将导致通货膨胀率水平值的较大波动,从而增加实际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由此可见,价格水平波动起到了影响实际经济运行的作用,这意味着目前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已经非常必要了。第二, 股票作为防止通货膨胀损失的投资工具, 当通货膨胀上升时,股票的名义收益率并不能完全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化作出一一对应的调整, 从而导致股票实际收益的下降,因此,股票不能给投资者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第三, 我国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这与“费雪效应”理论中所描述的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保持不变是相矛盾的,这同时也说明货币政策的非中性特征。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影响到通货膨胀的变化来

从历史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最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近的例子是非洲的辛巴威,通货膨胀到了70倍。政府下命令让所有物价全部下降,民众是热烈拥护,但实际结果是不仅没有遏制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反而使整个国家经济更为萧条,通货膨胀率更高。同样,上个世纪40年代末,也用控制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结果是以完全失败告终。

目前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也试图来管制最弱行业的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比如说,最近商务部、发改委大显身手,来管制食品价格上涨、管制猪肉价格的上涨等等,试图以这种管制的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可以说,政府管一下欺行霸市、价格合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想通过行政的方式来管制价格,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之,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在短期中,通货膨胀的作用较长期不明显, 一方面是因为2000年我国物价指数很稳定, 其走势很平稳, 所以通货膨胀的作用结果表现不明显, 另一方面是作用结果在短期内不可能立刻就能有所体现。总的来说, 由于短期的相关系数与长期的相关系数都为正, 数值也相差不大, 都在016 左右, 可以说通货膨胀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正面的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这个正的关系是显著的, 但二者并不是高度的相关。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作用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今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成熟程度。

参考文献:

[1]樊纲: 克服信贷萎缩与银行体系改革―1998年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与1999年展望[J].经济研究.1999.1

[2]冉光和: 中国货币供应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8

篇4

通货膨胀的表现

通货膨胀除了扭曲产品的市场价格,同时也会引起融资成本上升,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影响所在国汇率波动。此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部分发达国家采用的量化宽松承保政策,引起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高企。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年的第29号报告(IAS29),恶性通货膨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点。

――公众倾向于持有非货币资产或稳定的外币;

――以外币作为基础衡量货币金额;

――即使短信用期限仍按购买力调整后价格成交;   ――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

――三年累计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

一方面,通货膨胀会对微观的企业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在接近或超过10%的通货膨胀水平背景下。另―方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现象,是所在国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同样会在宏观层面作用于国家、社会稳定,进而影响企业和正常贸易。

通货膨胀对企业微观的直接影响

财务信息失真,历史趋势易扭曲长期以来,会计界均按照币值不变的基本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来处理会计事项。币值不变假设在财务会计中称货币计量假设,这种假设是以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为基础的,它是会计的计量单位,称为名义货币计量单位。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一币值稳定的假设就无法避免会计上所提供的信息背离经营的实际情况。

企业的销售收入是以当期现时货币价值计量的。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是按发生的不同时期的历史成本记录的,虽然看上去用的是同一计量单位,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各个时期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货币购买力是不同的。以销售收入为例,即便其他因素不变,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的销售额同样将呈现较高的增长。如果简单、机械地将一些不同时期的货币汇总在一起,相关数据就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财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信用管理决策中,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经营趋势。

生产耗费补偿不足,持续经营能力下降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的销售采用当期货币计算,但生产成本若仍按取得或购建时的历史成本进行核算,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及机器设备等的损耗,会存在成本相对低估,盈利虚增。由于物价已经上涨,这些所提的成本费用实际上已无法重置于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数量相同的实物,从而无法保证企业在原有的生产规模上的经营,企业就只能缩减规模维持经营,再生产生能力不断下降。

高估收益,虚增利润,易形成超前分配通常情况下的财务利润是指收人大于用名义货币计量的已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差额。但通货膨胀背景下,与销售收入匹配的产品的成本若仍按取得时的较低的历史成本核算,则必然产生利润的高估。这高估的部分如果不做处理调整,则为国家财政征所得税、股东分利及职工工资、福利等分配了,这就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

另外,通货膨胀企业,在资产与负债没有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情况下,持有货币性资产超过货币性负债的企业,会产生购买力损失,反之也会产生购买力利得。这类损益对于企业经营同样有影响,需要关注。

通货膨胀对企业宏观的潜在影响

抑制通胀易致汇率战发达国家的通胀才刚开始,但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仍未明显好转,且欧美国家在2012年大部分进入选举年,所以,迅速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可能性相对有限。因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将继续存在并有恶化风险。由于一些国家考虑到跨国资本套利因素,也不敢大幅加息抑制,以操纵汇率为特征的全球货币战现出端倪,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大不稳定性,并表现为经济问题政治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后通胀时代的社会稳定通货膨胀挥之不去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影响各国社会稳定,最典型的是中东地区最近爆发的人民革命,如果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物价持续攀升,不排除也会陷入同样的困境。有专家分析,当发达国家停止量化宽松政策并进入加息周期,将戳破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和经济泡沫,并重演10多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旦形成通缩,导致的失业率高企将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制造更大的社会危机。

因此,如果海外买方所在国通货膨胀严重,企业的信用风险将发生重大变化,在相应分析决策时,必须采用一定的对策和方法,积极应对,防范风险。

信用管理的应对

关注财务信息的处理方法信用管理中,对于买方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关注是否采用特定方法调整的财报。包括报表是否经过审计、是否经过历史成本法或现行成本法等经营调整、不同财务年度间可比性。只有把握了这些基本的前提,对于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基本的判断。才能据此做进一步的信用分析、决策。

采用财务调整还原真实趋势对于买方提供的财务如果仅用原始的本国货币数据,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调整还原。如采用该国不同年份对于美元的汇率,调整为以美元计价的财务数据。一国通货膨胀,也会体现为对其他货币的汇率贬值,而且国际贸易中,合同实际支付多为美元。采用这一方法能一定程度消除通货膨胀影响。在管制汇率国家,官方汇率不能反映实际的购买力和企业获得外汇成本,可以用民间实际汇兑成本,评估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也可以用该国的物价指数,调整其各年销售额,从而判断准确经营趋势。此外,了解买方各年的销售产品数量,间接也有助于判断销售趋势。

全面分析评估盈利状况如前文分析,高通货膨胀国家中的买方盈利水平可能存在高估。因此,需要揭开买方盈利的表象,分析设备、厂房折旧的处理方法、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判断真实的盈利情况。同时也需要关注,持有货币性资产和负债的构成比例,判断其购买力的变化。另外在高通货膨胀背景下,买方虽实现利润,如能采用低分配、高积累政策,也有利于企业持续积累和扩大生产。

篇5

【关键词】经济增长;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是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作为两大重要指标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分析我国的经济现状,年均增长率为百分之9.9,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以后,我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较轻,但是在07到08年膨胀趋势有所抬头,10年下半年多次再创新高。之所以人们把通货膨胀作为关注的焦点,不仅是因为近1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增长的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危机中我国能够尽快的从中复苏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言而喻,增加群众负担,影响社会和谐。11年以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居高不下,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不得不把控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增长作为经济的首要任务。因此,对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一、理论分析

(一)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的正相关性

凯恩斯曾经提到,货币的增长能够降低利率,利率的降低可以刺激投资的增长,投资能够增加就业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能够通过收入的分配效应以及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换句话说,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二)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的负相关性

诺别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莫里斯?阿莱曾经提出过,通货膨胀过度以及为了改变之前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采取的通货紧缩的政策这两方面之间的交替不断的发生,对经济的增长是十分不利的。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容易将经济拉近恶性循环中而产生有害影响,即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三)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的不相关性

这个观点是认为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当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时,物品的价格会随之增长或降低,因为这种观点下的通货膨胀是不会影响实际的产量。萨金特、卢卡斯等人认为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可以预计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果,这就不会使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造成影响。

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各种关系

分析我国从1979到2010年以来经济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中我们可以发现,”高增长――高通货膨胀”出现于85、87、88、92―96年。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并未出现过这样的关系组合。02和09年出现通货紧缩,其余年份我国的经济运行集中在“高增长――温和的通货膨胀”、“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以及“适度的增长――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其中03、05、06年我国经历了“高增长――低通货膨胀”的最优关系组合。通货紧缩的02和09年,经济也有所增长。80和89年出现“低增长――高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我国近年来这些关系的组合,我们不难看出,经济的高增长不一定会引起高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也不一定带来经济的低增长。因此,在此期间必然存在其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组合关系。

三、实证分析我国经济的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数据的说明以及对其平稳性的检验

本文通过利用1981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不仅有历年的消费者的物价指数(CPI),也有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经济的增长是使用GDP来表示的,CPI的增长率是用CPIG来表示。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伪回归”,我们将对模型所能涉及的变量进行单位根的检验。对数据采用AIC准则用专门的计量软件采取ADF检验,检验结果中两个变量均为1阶单整。

(二)模型VAR与变量之间的协整分析

此类模型的建立是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适用于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的模型。由于此模型中所选取滞后阶数对最后的结果影响较大,因而此过程要合理的选取滞后阶数。选取时应当综合充分的考虑LR统计量,FPE将最后预测AIC的信息准则、SC的信息准则、HQ的信息准则以及误差。用计量软件建立一个VAR模型并且对滞后阶数进行考察,得出LR统计量,而最终FPE预测AIC的信息准则、HQ的信息准则以及误差,检验均将指向2阶滞之后,SC的信息准则则是指向1阶滞之后。本文将选取2阶滞之后。在模型和阶滞确定之后,再对两内生变量进行协整性的检验,VAR模型JJ的检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表可得,迹统计量在百分之五水平之下,拒绝最多仅有一个协整方程的假设,表明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说明了经济的增长率是和通货的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存在的均衡关系。

(三)因果关系的检验

因为CPIG和GDPG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所以变量之间则一定存在Granger的因果关系,虽然拒绝“GDPG不能成为CPI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并不能拒绝“CPI不能成为GDPG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影响CPI变化的原因是GDPG,通货膨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的过快增长。

四、小结

通货膨胀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我国正在经历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过快增长会引起通货膨胀,而从我国所经历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来说,经济的飞速增长是依赖于资金高投入的,但是经济的增长只是通货膨胀出现的表层原因。而深层意义上的原因则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合理,这才是决定因素。由此来说,要应对通货膨胀,必须要提高投资的效益,对投资的规模进行控制,加强对于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使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转变。当然,通货膨胀有存在其自身的特别性质,当期的变化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其本身前几期的影响,尤其是之前一期产生的影响,但是物价一旦上涨之后,在很短时间内很难平抑下来,反而会保持继续上涨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健 浅议通货膨胀以及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2008,7(29)

[2]阎虎勤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性的研究[学位论文]2008

[3]李玉双 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2009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钉住制度;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目标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116-01

1 我国通货膨胀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这种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楼市与股市)价格上涨,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近7年的时间里,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进而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抬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

2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

2.1 对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基本认识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在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独立性和利率市场化基础上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制度,在该制度框架内,要求货币当局对比较低的和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予以承诺;当中央银行预期通货膨胀偏离通货膨胀目标时,需要对货币政策工具作出相应的调整,使通货膨胀重新回到通货膨胀目标上来。

2.2 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基本条件

第一,实施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基本前提:①货币政策的中长期作用是“中性”的这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仅对价格水平具有持久性的影响,而对产出和就业不会产生持久性的影响;②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③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着时滞,时滞的长短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存在着不确定性。

第二,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必要条件: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这是采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所必须必备的必要条件之一;②名义利率的自由浮动,即利率市场化。将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利率市场化,要求利率市场化目的在于保证由基准利率到市场利率引导途径的畅通;③中央银行应放弃钉住其他的名义变量,如钉住汇率或货币供应量目标等。

3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

1990年3月,新西兰成为第一个正式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特征:①政府与独立的中央银行签订《政策目标协议》;②通货膨胀目标制只是在反通货膨胀将要成功地完成之后才开始采用的;③价格指数是“基底通货膨胀率”;④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独特特征是中央银行的责任在不断增强;⑤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较窄的区域目标而不是点目标。新西兰的成功反映了“边干边学”的愿望,以及当局政策调整的成功。

加拿大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主要特征:①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由政府与中央银行联合决定和公布的;②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负全部责任;③是在降低通货膨胀的实质性进展已经很明显时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的;④统计局测量的CPI成为加拿大官方的主要目标变量,同时还应用和公布“核心CPI”(剔除产品、能源和间接税费的影响);⑤通货膨胀目标被认为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目标,中期通货膨胀的目标被确定为逐渐地趋同于长期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强了加拿大银行对价格稳定的承诺,加拿大银行增加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努力帮助公众正确地区分价格水平的一次性冲击和趋势通货膨胀,减少了经历一次性冲击传递的风险。

4 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一,尽管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钉住制度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政策效果。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的基本前提是货币政策,最基本、最主要的目标是价格稳定。保持币值稳定即意味着保持价格稳定,并且保持价格稳定是核心。

第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水平与通货膨胀钉住制度所要求的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水平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三,我国实行通货膨胀制度的最大障碍在于利率市场化约束。在通货膨胀钉住制度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采用的是利率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对基准利率的调整引导市场利率,并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和其他经济决策,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篇7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股票实际收益率;波动溢出效应;Granger因果检;BEKK模型

1.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各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Hamao[1]等采用GARCH-M模型来研究纽约、伦敦、东京各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他认为:1987年世界股市危机后,纽约到东京、伦敦,伦敦到东京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Angela Ng[2]构建了波动溢出模型,从规模和性质变化两方面检验日本和美国与太平洋海域6个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结果发现:从区域到太平洋海域国家的波动溢出远远大于世界因素的影响。而国内学者张碧琼[3]运用EGARCH模型来检验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深圳、上海股市之间日收益波动率的流星雨假定。

通货膨胀与股市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核心问题,Taufiq[4]曾对四个高通货膨胀率国家(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实际收益率对通货膨胀具有对冲作用,且过去的通货膨胀影响当前股票实际收益率;Alexandros Kontonikas[5]等运用VAR-GARCH模型研究四个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和英国)的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率的动态关系,由模型中非对角元素的估计值表明所研究的四个国家都存在显著的股市与通货膨胀之间波动溢出效应;Joel Hinaunye Eita[6]运用VECM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纳米比亚国家股票市场价格的宏观经济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纳米比亚国家的股票市场价格主要由经济活动、利率、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和汇率所决定的,股票并不是通货膨胀的一种对冲,而且通货膨胀率越高股票价格越低。国内的学者们也曾对通货膨胀与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董直庆、王林辉[7]运用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和证券市场之间的周期波动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周期通货膨胀与证券市场条件波动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但是溢出强度不同,通货膨胀的条件波动对证券市场的条件波动冲击效应相对较强,而长周期波动只存在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单向溢出效应;刘卫霞、林勇[8]运用分位回归方法对中国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说明在经济运行平稳阶段,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关系不显著;王晓芳、高继祖[9]运用ARDL边界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国通货膨胀和股市收益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在短期,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正相关,两者不构成Granger因果效应,在长期,股市收益与通货膨胀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存在双向长久的因果关系等等。

由上可见,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对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这其中有诸多原因,如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股票市场完善程度不同等等。但根据不同国家环境的不同研究此类问题是有现实价值的.鉴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大,股票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增长作用也日益增强,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波动关系将再次成为国内学术界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Engle等提出的BEKK模型允许条件方差和协方差相互影响,病不需要估计太多参数,在金融市场研究中使用较为广泛,如国外学者Joakim Puusaari[10]运用非对称MV―GARCH―BEKK模型来研究美国的股票市场与石油市场之间的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存在股票市场到石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国内学者赵留彦和王一鸣[11]也曾运用向量GARCH―BEKK模型来研究中国A、B两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与信息传递关系。

因此本文将运用BVGARCH―BEKK模型对国内近十几年的通货膨涨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者之间的波动溢出关系,可以对通货膨胀的管控给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2.模型介绍

GARCH模型及其同类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金融时间序列波动的聚集性和时变性特征,可以有效地考察各金融市场的条件波动性。但是,这类模型无法描述一个市场波动对另一个市场波动的影响,即难以有效地考察不同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所以之后单变量ARCH类模型和GARCH类模型逐步拓展到MVGARCH模型(multivariate GARCH,多元GARCH),这类模型是利用残差向量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条件矩相互影响参数的估计值,能够反映多个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在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时,选择二元GARCH(BVGARCH)模型,并建立BEKK模型。

首先设定条件均值方程为:

(1)

其中,t为时刻,为变量序列,为2×l向量;为长期漂移系数,也为2×1向量;εt│It-1~N(0,Ht)为市场在t时刻受到新生变量的冲击,并具有相应的2×2条件方差一协方差矩阵Ht,It-1为t-1时刻的信息集。

相应地,条件方差一协方差的BEKK模型为

(2)

(3)

其中,Vt是白噪声过程,其条件方差一协方差矩阵为I2;C为2x2的上三角形矩阵;A和B均为2×2的矩阵;C'、A’和B’分别为矩阵C、A和B的转置矩阵。

(4)

其中,h11,t为t时刻通货膨胀率序列的条件方差,h22,t为t时刻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方差,h12,t=h21,t为t时刻两个序列的条件协方差,ε1,t-1和ε2,t-1分别为两个序列的滞后一期的残差项;考察两序列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检验系数aij和bij(i≠j)是否显著异于0。条件方差一协方差矩阵的系数是参数矩阵中元素的非线性组合,所以对矩阵元素可以进行Wald检验。若a12=b12=a21=b21=0,则既不存在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也不存在股票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波动溢出效应时;若a12=b12=0,则不存在通货膨胀对汇率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若a21=b21=0,则不存在股票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波动溢出效应。

3.样本数据与统计描述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货币需要量之比,用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于消费者价格是反映商品经过流通各环节形成的最终价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因此,消费者价格指数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率。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都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本文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2月共170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财经频道网站。

通货膨胀率:

(5)

其中,代表t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由于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规模比较大,市值也比较高,并且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家数也比较多,因此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月末收盘价来计算股票收益率,选取1997年1月至2011年2月共170个数据,数据来源于凤凰网。

股票名义收益率:

(6)

其中代表第t个月最后交易日上证指数的收盘价。

股票实际收益率由股票名义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计算得来,。

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算出的通货膨胀率和由上证综合指数月末收盘价计算得到的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量如下面表1所示:

由表1得到,从均值看,通货膨胀率平均值的绝对值要大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而从标准差看,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波动大于通货膨胀率的;从偏度系数看,通货膨胀率为右偏分布,而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均为左偏分布;从峰度看,通货膨胀率不具有尖峰厚尾性,而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具有尖峰厚尾性。Jarque-Bera统计量显示,两序列都不服从正态分布。下面图1和图2给出两序列的时间图,从图1可看出,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5月份左右达到最高点,且这个样本内通货膨胀率带有截距项和趋势相,故ADF检验为有截距项和趋势项;从图2可看出,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存在波动的聚集性,且ADF检验为有截距项。此外,ADF检验显示,通货膨胀率和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均为平稳过程,可以对其直接建立模型。

4.实证分析

(1)Granger因果检验

由通货膨胀率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量得知二者均为平稳序列,我们可以直接对两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在检验中为了检验两序列是否存在长期关系,且由易会文[12]对格兰杰因果检验用法的讨论得知格兰杰因果检验是不依赖于滞后项的,即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是稳健的,故对两序列选取同样的滞后期,得到表2。

表2是通货膨胀率和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分别选取不同的滞后阶数所得到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滞后期为1到3时,只有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反之则没有;从滞后期为4开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货膨胀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滞后到20阶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还是显著的。检验结果表明,从短期上,只有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从长期上,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此检验结果说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缓慢,是慢慢渗透到通货膨胀序列中,而通货膨胀序列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影响要比较迅速,即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影响要快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且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长期记忆性。

(2)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为进一步说明通货膨胀率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关系,我们现在来分析二者的波动溢出效应。由通货膨胀率和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量分析可知,两序列平稳且都服从正态分布,故我们可以建立BVGARCH-BEKK模型来估计通货膨胀和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估计是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和Matlab(2009版)(程序见附录)。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

在表3的方差方程中,a11不显著,说明通货膨胀得波动不具有ARCH效应,而表示GARCH效应的b11=0.0047在1%的水平下是统计显著的,说明通货膨胀波动具有持久性,也就是说当前的波动能够影响到未来。对于中国股票市场,a22和b22都是在1%的水平下统计显著的,表明股市具有ARCH效应和GARCH效应,即股市具有时变方差特征且波动具有持久性。

表4显示了通货膨胀率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检验结果,在1%和10%的的显著性水平下,两项检验都拒绝了原假设,即我国通货膨胀率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结合表3,系数a12和b12估计值的绝对值明显大于a21和b21估计值的绝对值,这一结果说明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波动溢出效应要强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场对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即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结果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相一致。

波动溢出效应检验结果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都说明通货膨胀率与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但不具有对称性,通货膨胀率对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影响程度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长期记忆性。

5.结论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与多元GARCH-BEKK模型对中国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得到的通货膨胀率来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情况,以上证股票实际收益率来代表股票市场,得到以下结论:

(1)国内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长期记忆性;

(2)国内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相互影响,但不具有对称性,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冲击效应相对较强。

对此,给出政策性的建议:利用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较强的冲击性,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对经济景气的预测作用。政府可以依据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及其波动所处阶段的认识,预测宏观经济未来的波动走势,以便制定出较优的货币政策,提前对宏观经济采取相应对策,适度地抑制经济波动,以达到防止通货膨胀或经济波动过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mao,Y.,Masulis,R W.and Ng,V.K.Correlation in Price changes and Volatility across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0,3:281-307.

[2]Angela Ng.Volatility spillover effects from Japan and the US to the Paci c-Bas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0,19:207-233.

[3]张碧琼.中国股票市场信息国际化:基于EGARCH模型的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4]Taufiq Choudhry.Inflation and rates of return on stocks: evidence from high inflation count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01,11:75-96.

[5]Alexandros Kontonikas,Alberto Montagnoli and Nicola Spagnolo.Stock ruturns and inflation:the impact of inflation targeting,Business School-Economics[Working Papers].University of Glasgow in its series,2006,8.

[6]Jole Hinaunye Eita.Determinants of Stock Market Prices in Namibia[Working Paper],2011,3.

[7]董直庆,王林辉.我国通货膨胀和证券市场周期波动关系―基于小波变换频带分析方法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35-44.

[8]刘卫霞,林勇.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位回归分析[J].兰州学刊,2010,7.

[9]王晓芳,高继祖.股市收益与通货膨胀率:中国数据的ARDL边界检验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7:86-88.

[10]Joakin Puusaari.Examining the market linkage between the US stock market and the oil market:A multivariate GARCH approach[D].Sweden,Lunds University,2009.

[11]赵留彦,王一鸣.A、B股之间的信息流动与波动溢出[J].金融研究,2003,10:37-52.

[12]易会文.格兰杰因果检验用法讨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5.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通货膨胀;预警;治理

中图分类号:F8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79-02

通货膨胀是困扰我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之一,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平均而言,通货膨胀率对利率作出反应的时间是2.5年,并且这种滞后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会长达3年。换言之,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必须现在就要有所作为。因此,加强通货膨胀的预测预防研究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约。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特征及趋势

1.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

从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分析,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钱多货少”。有人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摆脱了商品长期紧缺的阴影,市场繁荣,无所不有,不会出现“钱多货少”的情况。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它反映了我国消费品和投资品市场百业兴旺的现状,但是忽视了通货膨胀与紧缺经济不是完全对等的经济现象。西方发达国家不是紧缺经济,市场长期处在商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但是仍然会出现通货膨胀。我国经济现在也已经摆脱了商品紧缺的影响,一般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商品紧缺性的通货膨胀,但是不能绝对避免商品相对过剩情况下的通货膨胀。当前我国经济中货币流动性过大,货币投放的速度过快,以及流动性大的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增长偏快,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加大,存在着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因此,要防止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而防止通货膨胀首先要把着力点放在防止经济过热上面,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我国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

按传统经济理论,通货膨胀成因有很多类型,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和货币型通货膨胀等等。

其实,无论成因如何,通货膨胀问题都与货币供应有关。我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尽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寻求原因,但其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不过,这种局面不是政府滥发钞票造成的,而是汇率体制与机制欠灵活所致。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再加上我国实行银行结汇制,以及以稳定汇率为目标,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大量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而且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以及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国外净资产的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了支配性作用。

因此,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尽管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仍将可能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但最多形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展成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换句话说,也就是尽管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未来我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而是可控的。

二、我国通货膨胀预警系统的构想

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通货膨胀预警指标体系可由综合物价指数、先行指标和承受度指标组成。

1.综合物价指数

各种物价指标反映的对象各有侧重,难以全面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有效预警,需要建立综合物价指数。它不仅应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而且还应反映投资品的价格水平,以及这些指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权数)。

为了保证指标的敏感性,除选取综合价格外,预警指标还应选取对通货膨胀具有较大影响的特殊产品价格,比如,粮、棉、化肥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等。

2.先行指标

为保证宏观政策对物价变动及通货膨胀风险具有预见性,通货膨胀风险指标还应重点选取先行指标。哪些是通货膨胀预警的先行指标?这与通货膨胀的生成机理有直接的联系。我国通货膨胀有其独特的生成机理。主要有两个特点:

(1)国民经济各大平衡关系主要是通过信贷实现的。首先,财政存在着赤字。虽然财政已不再向银行透支,但以国债弥补赤字仍造成了对通货的压力。更应注意的是,由于财政财力有限,银行事实上承担了某些财政的职能,比如贷款发工资,政策性贷款等,财政性的货币发行仍然存在。其次,国民收入存在超分配现象。企业或社会分配明显趋向个人。收入来源一个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个就是贷款,银行的呆账坏账就是超分配的一种表现。通过信贷方式实现总供需平衡,最终导致的只能是货币的超经济发行,通货的扩张成为通货膨胀风险的先兆。

(2)投资扩张与我国通货膨胀关系密切。通货量指标和投资量指标是重要的通货膨胀预警先行指标。将通货量和投资量作为通货膨胀预警的先行指标还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投资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政策工具,对通货量指标和投资量指标的事前监控,不仅可能预见通货膨胀风险,而且可为控制物价水平提供具体的投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3.承受度指标

通货膨胀风险是两大因素相互作用和变化发展的结果,一个是通货膨胀自身的变化,另一个则是通货膨胀承受度的变化。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有时没有形成通货膨胀风险,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则有可能形成风险,其中的决定因素是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因此,预警指标体系除了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外,还应包括反映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指标。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主要有紧缩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直接的物价和消费水平的控制等,其中前两者被称为常规的治理通货膨胀措施,后两者称为非常规的调控方式。

1.紧缩的货币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效的。但是,这一政策使广大的企业感到贷款的困难,极端的情况是企业正常的购买投入品活动由于没有贷款而难以进行。投人品交易的缩减,一方面意味着投入品生产部门的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意味着使用投入品的生产部门的生产难以进行,其综合效应是总供给水平的降低。其次,货币紧缩政策也会使有限的贷款配置发生变化。在贷款紧缩的情况下,许多效率不好的国有企业将首当其冲,处于停产或破产的困境,为了维持这些国有企业的生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把有限的贷款中的相当一部分分配给那些困难企业,使十分短缺的贷款变成了支付没有效率的企业工人工资的资金来源。但是,那些具有风险但潜在的经济效率十分可观的投资项目却难以得到银行贷款,影响长期有效总供给的增长。再次,在贷款紧缩时期,企业之间原有的那些合同难以履行,出现拖欠“三角债”的现象。三角债务不仅使旧债务难以清算,同时也使新合同难以签订,其长期效应则是总供给水平增长率的降低。最后,一般说来,贷款的短缺会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但由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负担以及短期内利率上升具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中央银行一般倾向于把贷款利率保持在原有的水平。

2.直接的物价控制

当上述两种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都不明显时,在短期内较为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就是直接的物价水平的控制。直接的价格控制包括全面的价格控制和有选择的价格控制两种情况,前者是指政府规定所有成本和价格上涨的最高限度。直接的价格管制不仅能在短期内使高速发展的通货膨胀降下来,而且在下述意义上对抑制长期通货膨胀也具有正面的效应,即如果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宣布一个有一共管制的物价上涨率,那么,就有可能消除人们对将来物价的不正确的预期,尤其是在加速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效果更为明显。就选择的物价控制政策来说,如果被控制的物价是垄断部门的产品物价,那么这种控制就是合理的。因为垄断定价是一种反市场竞争的行为,垄断利润和垄断工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对其加以适当的调整和管制。当这些垄断部门的产品是中间产品时,对垄断部门的产品价格的管制还可以消除结构性物价上涨现象。这是直接物价控制政策的正面效应。但是,该政策也存在负面效应。

3.合理控制和引导消费需求的增长

一是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益与企业经营者、职工个人收入的制衡机制,以保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率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防止以侵蚀国有资产的方式增加个人收入;二是要制定各行业企业工资的参考标准和企业经营者工资最高限额,规范企业经营承包的个人收入分配办法;三是运用经济手段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

四、结语

总之,由于货币流通是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所以对通货膨胀也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达到稳定通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德润.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金融,1988(06).

篇9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效应如何,是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个货币现象,有研究证实价格变动与货币供应密切相关,片面地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有效。罗伯特•狄夫纳,汤马斯•斯达克与赫伯特•泰勒(1996)实证研究和估计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和收入增长的长期关系。但是货币主义通货膨胀决定理论存在局限性(龚六堂,2002),财政支出与通货膨胀存在联系,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也是有效的。

经济学家们一般都认为,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货膨胀特别是高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通过创造过度总需求,不断发生的财政赤字导致了通货膨胀,如ThomasSargent。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央行不将赤字货币化的条件下,赤字仍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米勒(1983)的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实行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弱联系。

但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结论是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时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性,达雷特(1985)发现货币供给和赤字都显著影响通货膨胀,但财政政策中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比货币供给更可靠;哈姆雷特(1981)等发现一些证据证实赤字与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存在联系。SadanandaPrusty协整分析的结果表明,1960—1961年与1990—1991年期间印度各州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影响价格水平。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印度中央政府一直实行赤字财政的政策。由此导致居民需求加大,而供给的增长比例小于需求的增长幅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印度在1991年改革之后,开始控制财政赤字,同时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通货膨胀有了明显好转,1993—2000年均通货膨胀率是7.1%,2000—2004年均通货膨胀率为4.32%,成为一个亮点。通过研究印度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1994年到2004年印度财政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具体分析通货膨胀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具有相同国情的中国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治理通货膨胀问题提供借鉴支持。

二、模型分析

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协整(co-integration)理论发现,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出平稳性。大多数经济总量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协整理论是处理非平稳时间序列间协整关系的有效方法。

格兰杰在协整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格兰杰协整定理,解决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定理证明了协整概念与误差修正模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协整关系的一种必然的等价表达形式就是误差修正模型(ECM)。如果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必然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而如果非平稳变量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那么该变量之间必然存在着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是直接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重要方法。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选取财政赤字(FD)分析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更广义货币M3为货币政策的代表衡量货币政策效应。通货膨胀水平使用批发物价指数(WPI)来衡量。

三、数据与实证结果

1.样本数据的选取

选取印度物价消费指数(WPI)、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更广义货币(M3)、财政赤字(FD)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变换数列为LNCPI、LNGE、LNM0、LNM1、LNM2、LNM2。采用月度时间序列,样本期间从1994年4月至2004年3月,共132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印度储备银行:HandbookofStatisticsonIndianEconomy。

2.ADF单位根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首先对这些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可知,LNCPI、LNM0、LNM1、LNM2、LNM3选择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模型中,均为I(1),而LNFD在不含有常数项和都含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的模型中为I(1)。总体而言,6个变量均含有单根,必须差分之后才能平稳。因此,所列的6个变量在水平值上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继续对这6个序列的1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这6个变量都是差分平稳的。

3.协整检验、协整分析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通过单位根检验得知指数序列都是I(1)过程,可以对指数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选择4阶滞后就能很好地满足检验要求,同时建立了ECM模型。

轨迹检定(tracetest)中,在R=0时,轨迹统计量123.9478、大于5%显著水平,拒绝5%水平下虚无假设。而后在R≤1的情况下,轨迹统计量小于5%显著水平,所以在轨迹检定下变量之间存在1个共整合向量。

接下来得到标准化协整系数的协整关系估计:

LNICPI=0.32LNFD-2.31LNM0+0.54LNM1+2.73LNM2-0.9LNM3+vecm(1)

方程(1)表明,协整关系检验说明在5个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共同趋势。M1、M2序列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序列有相同的变动趋势。LNCPI与M2成正方向变动,协整系数较大;而LNCPI和M1协整系数比较小,但M0和M3成反方向变动的协整系数较大。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使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对各自短期波动的影响。将方程(1)代入误差修正模型,得到方程(2)为,*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示标准误,[]表示t-统计量,下同,

分析上述ECM方程我们发现,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统计上的关系显著((2)方程中协整误差et的系数显著),表明受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较强;其次,在短期调整当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量对财政赤字的作用显著,这是财政政策短期有效的体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于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微弱,这说明货币政策短期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微弱。

4.因果关系检验

我们检验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影响关系(Granger,1969)。选择影响关系最为显著的滞后阶数得到附表的估计结果。

5%的水平下,*表示拒绝原假设,结果显示财政赤字FD对CPI产生显著作用,对CPI存在显著格兰杰影响;其次,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CPI没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也验证了协整分析中协整关系不显著,说明货币供应量不是物价的主要决定因素,这说明货币政策作用对于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微弱。

四、结论分析

以上对印度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由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印度财政赤字与物价水平长期呈正相关的关系,短期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显著,印度控制赤字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有效,表明印度财政政策的效应较强。印度的政策执行者认为,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就会有利。印度政府从增收和节支两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控制财政赤字控制通货膨胀。第一,简化税制、调整税率、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人;第二,改变财政赤字弥补方式,控制印度储备银行的信贷发行;第三,加强国债管理,减少补贴支出,征税筹集的资金用于政府经常性支出,债务资金则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促进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第四,减少政府开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发展公共财政;第五,抑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增长。印度储备银行通过采取反通货膨胀措施,降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上调现金储备率(GRR)实施公开市场业务销售政府证券。

第二,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短期影响程度较小,作用不显著。但长期存在均衡关系。长期M1、M2、M3和物价水平通向变动,符合经济学假设。

第三,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印度财政政策短期与长期控制物价水平的效应大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短期调节物价水平的作用不明显。由于印度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长期的赤字财政,治理通货膨胀总量调节运用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只成为辅工具,通过货币供应量总量调整的作用并不明显,货币供应量中介的宏观调控能力较弱。印度主要运用选择性信贷控制,传统的货币政策三大调控工具的作用不明显。

五、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我国1998年至200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起了巨大作用,尽管目前通货膨胀率较低,但考虑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大量赤字,财政政策应当转型,淡出宏观调控,主要用于供给结构性调整,总量调整以货币政策为主。

第一,谨慎运用赤字财政,转向中性偏紧的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的不合理容易导致财政风险,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财政政策必须考虑削减赤字规模,转向对经济结构调整,淡出总量调整,转向公共性财政。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作用就大于货币政策。货币总量调控只能调节需求总量而不能调节供给总量,更不能调节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降低国债发行规模,逐步降低赤字率,缩减隐性债务,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防止局部性通货膨胀。

篇10

2000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长。2006年2月底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甚至有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将突破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物价指数自2002年开始温和上升,进入2004年1月份,我国各类价格指数均继续呈现上涨趋势,2004年9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了5.2%,尽管在2005年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但从2006年开始CPI指数再次上升,到2007年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了6.5%,2008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更是同比上涨了8.5%,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值。

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后,通过乘数的作用直接增加了货币供给总量,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在该国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实现商品市场供求均衡。即外汇储备增长产生通货膨胀效应。

二、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分析

近年来,孟德尔和约翰逊等人运用货币数量说,对世界性通货膨胀做了全面的分析,强调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外是世界货币总量的过度增长,而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增长则是物价上涨的传递机制。所以,此说又被称为“国际货币主义”。在该学派内部,各位经济学家的理论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本文采用孟德尔的模型进行分析。

设Md为货币需求,P为物价,Y为实际收入或实际产量。众所周知,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阶奇次的,且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又相当小,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可以简写成为:

Md=F(PY)=PF(Y)(1)

货币供给为国外净资产及国内信贷或银行体系国内资产的总和。均衡条件是在世界商品与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假设下,随时可以实现。可用式(2)和式(3)来表达:

MS=DF+DC(2)

Md=MS(3)

其中DF为国外净资产,DC为国内信贷。有理论分析可知,货币供给量MS与国外净资产和国内信贷正相关。

对式(1)取对数微分可得:

lnMd=lnP+YF(Y)dF(Y)dYlnY(4)

将式(2)取对数微分可得:

lnMs=DFDF+DClnDF+DCDF+DClnDC(5)

式(5)中的lnMs为货币供给的变动率,lnDF为国外净资产的变动率,lnDC为国内信贷的变动率。DFDF+DC为国外净资产在货币供给中所占的比重,DCDF+DC为国内信贷在货币供给中所占的比重,

有式(3)、(4)、(5)可得:

lnP+YF(Y)dF(Y)dYlnY=DFDF+DClnDF+DCDF+DClnDC(6)

即:lnP=DFD+DClnDF+DcDF+DClnDC-YF(Y)dF(Y)dYlnY(7)

从式(7)可得出以下结论:

通货膨胀率主要取决于国外净资产、国内信贷、实际社会总产出。根据理论可知,国外净资产和国内信贷的增加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增加,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实际社会总产出的增加会降低通货膨胀率。

三、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检验

(1)数据的选取和模型设定

本文拟选取2003年1月――2008年3月的月度数据,样本容量为63个。选取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价格水平,以2003年1月的价格水平为基期100,将各月环比得到各月的定基CPI指数;用外汇储备度量国外资产净额(DF);用对政府净债权、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之和度量国内信贷(DC);用实际工业总产值度量实际社会总产出。由于我国没有公布GDP的月度数据,因此用工业总产值月度数据度量社会总产出(Y),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们将名义工业总产值转化为实际工业总产出,方法为实际月度工业总产出=[名义工业总产出/CPI]×100,CPI为我国以2003年1月为基期的定基比CPI。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中国经济统计快报》各期。其中,对于明显具有季节性的变量采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

为了检验外汇储备的通货膨胀效应,由公式(7)我们可以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nP=β0+β1lnDF+β2lnDC+β3lnY+μ(8)

其中P为物价指数,DF为国外净资产,DC为国内信贷,Y为实际社会总产出。为简化起见,假定其他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包含在误差项μ内。

我们取以上变量各自的自然对数。取自然对数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忽略以对数形式出现的变量的度量单位,而且可以缩小变量的取值范围,减少某些年份异常值的影响。同时,由于严格为正的变量条件分布常常具有异方差或偏态性,取自然对数后,即使不能消除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可以使之有所缓和。

(2)协整检验

由于只有相同单整阶数的变量之间才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协整检验之前我们必先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5.1计量分析软件。采用ADF检验方法,结果显示lnCPI,lnDF,lnDC,lnY的ADF统计值均大于对应的5%的临界值,表明各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存在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后,dlnCPI,dlnDF,dlnDC,dlnY的ADF统计量均小于对应的1%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序列。所有各变量都为一阶非平稳单整序列,即I(1)过程。可以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考察这些变量的协整关系。

对lnCPI,lnDF,lnDC,lnY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根据无约束水平VAR模型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的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从较大的滞后阶数开始,利用AIC最小的原则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3。同时使用LM统计量检验残差为有无自相关,JB(Jarque-Bera)检验残差的正态性,White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利用Eviews5.1软件检验得出,LM(3)=26.69,相伴概率p=0.37,接受残差序列无自相关的原假设。JB=2.45,相伴概率p=0.29,接受残差序列符合正态分布的原假设。H=789.38,相伴概率p=0.26,接受残差序列为异方差的原假设。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上各方程回归的残差序列均满足正态性,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通过对数据初始形态的分析,确定数据空间中没有线性确定趋势,协整方程中有截距项,但没有趋势项,结果见表1

表1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特征根迹检验量5%的临界值P值

不存在协整关系*0.45592152.3624447.856130.0178

至多存在一个协整0.19537015.8427729.797070.7233

至多存在两个协整0.0455992.80037615.494710.9752

至多存在三个协整0.17394412.6156715.494710.1297

至多存在四个协整2.03E-060.0001223.8414660.9926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国内信贷、实际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lnCPI=0.26lnDF+0.415lnDC-0.451lnY+1.685+ecm

[4.97] [5.55] [-7.02](9)

对进行单位根检验,其检验形式为有常数项,无趋势项,并利用AIC准则由Eviews5.1自动确定滞后阶数为8,得到ADF统计量为-4.05,在5%的置信水平下,其临界值为-2.92,说明残差项为平稳,不存在单位根。

协整方程中各系数都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从长期趋势考察,外汇储备的系数为0.26,表明我国外汇储备每增加1%将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率上升0.26%。国内信贷的系数为0.415,表明国内信贷增加1%将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率上升0.415%。实际工业总产值系数为-0.45,表明我国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将导致我国通货膨胀下降0.45%。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符。

(3)VEC模型检验

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因此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汇储备、冲销干预等因素与通货膨胀的短期动态关系,VEC模型为:

ΔlnCPI=-0.12ECMt-1+0.43ΔlnCPIt-1+0.08ΔlnCPIt-2+

[-2.29][2.98] [0.16]

0.07ΔlnDFt-1+0.07ΔlnDFt-2-0.03ΔlnDCt-1-0.05ΔlnDCt-2+

[-1.69] [1.54][-0.34][-0.48]

0.11ΔlnYt-1+0.06ΔlnYt-2-0.01(10)

[5.32][2.65] [-0.26]

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116,对应的t统计量为-2.29,符合反向修正原则,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的均衡状态趋近。从VEC模型来看,由t统计量可知,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对其自身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427,系数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说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仍然是惯性爬升的通货膨胀。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滞后两期的工业总产值系数为分别为0.112,0.057,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说明工业总产值短期内与通货膨胀成正相关。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悖。原因是短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要根据产出增长的具体方式来分析。如果以增加要素的投入为代价,在大量追加要素投入下,达到产出的增加,这必然会使各种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要素价格的上涨;而投入要素的价格上涨使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利润,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结果这种依靠要素投入增加的产出增长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增加了商品市场的供给,有助于改善商品供求状况;另一方面它又造成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紧张,进而带动商品价格上涨。在各种商品及要素供求状况已经很紧张的高通货膨胀期,这种产出增长方式很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问题更加恶化,所以使得工业总产值短期内与通货膨胀有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主义的理论,运用协整和VEC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产生了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拉动效应为0.26,但是短期来看,这种效应并不明显,滞后期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为5%的t检验。

长期来看,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后,通过乘数的作用直接增加了货币供给总量,使社会总需求增加,在该国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实现商品市场供求均衡即外汇储备增长产生通货膨胀效应。但是短期内,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减少对金融、政府、非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净债权,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可以暂时消除外汇储备增长对货币投放增加的压力,进而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外汇储备增长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明显。

但是,有实证分析可知,短期内滞后期的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系数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5%的t检验,但是却通过了显著性10%的t检验,因此短期内也不能忽视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账户逐渐开放以及我国中央银行冲销干预政策存在的诸多负效应,使得中央银行冲销干预在长期内不具有可持续性,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从根本上缓解外汇储备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