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及价值

篇1

关键词: 视觉文化;视觉传达设计;创意思维;科学性;价值性

中图分类号: J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057-01

一、视觉文化语境与审美嬗变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资源,一种近乎狂热的图像崇拜成为新人类的生活方式。正像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教授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般来说,无论何种文化形态都蕴藏着某种审美意义价值,而文化形态的变化又必然导致审美文化的嬗变。视觉文化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嬗变同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视觉文化培养了大众敏锐的视觉鉴赏能力,为审美进入大众生活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大众与精英之间的鸿沟,模糊了雅俗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在视觉文化中,审美范围的无限扩展,审美大众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审美泛化、引诱人们失去自我的盲从。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大众已经习惯于在视像信息传播的洪流中不加思索地被动接受、随波逐流。而视觉文化或形象文化则消除了主体与对象之间原本应有的心理距离,主体直接进入对象,一目了然、一览无余,理性主义的原则在这里都失效了。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及其精髓

在以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视觉文化语境中,视觉形象、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视觉形象、视觉符号的创造则主要通过艺术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来实现。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直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信息,向受众传播信息。

在视觉传达语言中,图形语言是最具表达力的,一幅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让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的人们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超越文化的差异,顺利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并共享其艺术魅力;色彩也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由于人的心理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色彩能影响到人的情绪,因此,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与巧妙搭配,可以给作品增添更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其更快、更好地达到视觉传达的最终目标;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其文化创意,文化可以给予设计作品内涵、表达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而创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态,是视觉传达设计的精髓与核心。

为了最大程度地影响受众,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设计师们更多地关注让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使视像作品由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单一化逐渐向立体化、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审视

由于视觉传达这种以媒介作为载体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传播对象的社会广泛性、巨大的传播效果和对受众的普遍影响,使得我们在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文化技术层面上,而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视觉文化的深层内涵,这对于设计者本身和社会和谐都有无可言喻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视觉传达设计者,不仅要有杰出的艺术才能还要有正确的设计价值观和对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现在有许多艺术工作者喜爱标榜“为艺术而艺术”,他们主张在艺术创作中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真正的设计师不仅应该从艺术上关心作品本身的完美性,从技术上关心作品的传播效果,更应该从内容上、人文价值上关心作品对人们心灵的净化、提升作用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当我们审视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时,其实不难发现,它虽然要运用许多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相当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背景,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以技术科学为基础,却具有深厚的价值论背景的人文学科。那么企图摆脱“价值观”的支配而自诩为“价值中立”的纯粹艺术,就显得忸怩作态了。一个思想健全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只有首先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 ”“应当”“如何去做”才有可能设计出为社会所认可的杰出视觉形象,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所尊敬的真正的艺术家。

四、结语

纵观视觉文化的审美嬗变及对视觉传达设计审美价值的审视,我们深入浅出的了解了当代设计发展状态,我们要对其不足进行改善在对其改善中向前发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将科学性与价值性、技术视野与人文视野完美的结合,同时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篇2

关键词:设计方法论;创造性思维;信息传达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61-01

一、艺术设计与方法

艺术设计与方法,是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设计方法论是设计方法的深层次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方法是单独的、经验的、初级的方法。而设计方法论是群体的、理论的、高级的方法,是在方法基础上的提升。

手工业时代,以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传授,沿袭着言传身教的古老方法,使设计方法的形成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色彩和偶发性实验的特征,对于设计方法的研究往往由于传承的突发性中断和行业、门类的认为阻隔而显得支离破碎且封闭局限。

进入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方法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手段,为现代设计的研究和推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对于设计方法,我们应该认识这样一个原则:科学的设计方法与创造性思维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创造思维最主要、基本和典型的方式。各种各样的创造思维方法是建设性思维规律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每个创造性思维都是自成体系的,但他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其区别主要是不同创造思维方法各自的可行性不同。实践创造思维方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加强创造思维结果的可行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

视觉传达设计包括“符号”与“传达”两个基础概念。就“符号”而言,他是实现信息保存和纪录的工具,同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今天的传达设计不仅注重视觉方面,还加入了声音、感觉等要素,但总的来说,设计师就是信息的发送者,而传达对象则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送,有别于直接使用功能为主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它是依靠视觉符号进行传达,不同于凭借语言进行的抽象概念的传达。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者将观念和思维转变为视觉符号的进程,而对接收者来说,则是一个反向的过程。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传达媒体有印刷、影视向多媒体领域发展;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和四维形式;传达方式从单向信息传达向交互式信息传达发展”。在未来的高级的信息社会,视觉传达设计将有巨大的进步,发挥无限的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是用形态和色彩将具有某种意义的内容表达出来的造型活动,它要依靠图形、文字、符号等媒介来表现。由上可知,视觉传达这种凭借视觉性符号进行的传达,是相对靠语言进行抽象概念传达而言的,其本质是感性的形象表达。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仍将是创造崭新的“视觉形象”,这种突破平庸的与众不同的“新形象”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创造一切没有独创性和新意的设计作品是很难引人注目的,而设计作品如果没有人关注,则很难在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冲击中被突显出来,达到传达的目标。所以设计只要没有远离对信息的诉求,创新性会极具价值。

设计的创意源于我们对于事物的全新发现,只有找到了全新的角度,对事物有了新颖的理解,发现人们习惯的事物的真正意义,我们才会有全新的切入角度,才能创造独有的表现形式。全新的角度、全新的判断和理解才会引发与众不同、突破常规的形式,才使我们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但是,要有所发现,首先需要我们把思维从“点”引向“面”,不断的发散,展开思想的之视角,对事物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进行审视。要想有所创新,我们必须在不同的视角中,发现崭新的视点,在多向思路中独辟蹊径;在由表及里的审视和解析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崭新含义并赋之崭新的表现方式,在对比中,发现事物之间难以发现的联系,对他们进行重新的组合。这就需要以想象为先导打开思路,再通过解析,选择最具新意的表现角度、方式。

篇3

1.产品符号

产品符号可以理解为一个物质形式或产品的外在表述特征,依据特定的原则而构成,其表现主要指能对人们产生刺激的视觉、触觉直至听觉形象,是由产品的形态、结构、色彩、肌理、装饰、界面、声音甚至是情境等要素构成的。可以是静态,也可以是动态,是一种存在的特种和认知的表达面。

2.产品符号的意义

每个符号都有代表的心理表象和特定意义,也就是指表现出来的内容及其在符号系统中的作用。产品符号意义一般可以认为是人们对产品实体的理解内容,是人们接受上述刺激后形成的心理概念及印象,即产品的语意(价值)。对它的把握,可以是直觉的,也可以是经验或思考的结果,可引起共鸣、情感的激发或行为的反应。

3.产品符号的解释

包括产品符号的制造者(设计师)和接受者(使用者)。这两者必须就产品符号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否则两者之间就无法建立沟通的关系。对产品符号的解释性也是通过设计师和使用者在各自编码中产生的意义所决定的。因此,产品符号的制造者方面对符号的解释如果不能为使用者理解接受,那么这种产品符号就是无效的。

二、产品符号的要素构成

产品符号是一个符号要素构成的系统,是形态、色彩、材质等要素经由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围绕特定的意义结构组合而成,而这些产品的要素,本身也具有特定的符号性意义和研究价值。

1.形态

形态是产品中最具视觉传达力的要素之一,也是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产品形态虽然是审美的创造,丰富多样,但是它们首先都是为了表达产品的功能或其他概念,是一种“特有视觉形式”。因此现代产品或建筑的形态丰富而独特,都是功能、结构、技术、美感等在抽象形态的集中表现。形态作为产品功能的合理存在,并非一种功能只有一种形态对应,如同轿车,同样是代步工具,但是形态却多样。产品的形态也是艺术符号的创造,它在一般美学的特征基础上结合了设计师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解,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意义价值。对于具体产品而言,具有相同特征的形态,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类似的;而同类产品的不同形态,也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态的比例关系、运动变化的节奏、制作手段的变化、抽象与具象程度的不同等,都会使人在视觉整体上产生不同的意象和情绪的体验,例如柔和的或阳刚的感觉。形态不仅具有土相性,也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意义。产品符号形态也是受人的愿望和行为控制而形成的人为形态,因此其形态价值并不在于它的自然质料,而是它的形式性,即用它来显示传达各种意义。此外,还应注意到,每个形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通过某种形态常使人产生历史或文化的概念。这种意义概念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约定的关系上的。探讨这些形态的语意,会发现它们背后的广泛的文化内涵。

2.色彩

色彩是产品要素中视觉感受方面最为感性的,变化丰富且感染力强。色彩不仅能够理性地传达某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其以特有的魅力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感染人和使人容易接受的目的。阿恩汤姆在说到色彩时有这样一段论述:“说到表情的作用。色彩却又胜过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都望尘莫及的。”由于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刺激效应,引起不同的视觉经验和心理感觉,并带动不同的情感联想,进而左右人的情感。人们共同的生活体验,带动产生了一些共同的色彩情感。此外,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为特定的文化象征。产品的色彩通常也成为产生联想、表达功能、传达语意的符号要素,或具有直接的功能指示性,或以色彩结合形态对功能进行暗示,或以色彩制约和诱导使用行为。通过特定的设计色彩,可以表现产品的属性(例如消费电子或机械设备等);建立与环境的关系,突出或融入;与产品的品牌形象建立一致的联系;还可以成为纵横系列中的产品群标示并体现企业的品质。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使用主体———人的精神和情感,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历史性等特定的社会内容。这使得产品中的色彩符号同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的意义,体现象征特性。此外,色彩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意义表达还必须注意到其流行的特性。色彩符号的流行性被认为是“最具心理学特征的时尚表象”,代表了时代的潮流和要求色彩变化的渴望,极大且极快改变了大家对产品色彩的传统认知和喜好,它更多代表了一种选择,一种趋势,一种走向。

三、产品符号的设计传达模式

产品符号真正的设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单向传达就完全完成的,而是要经过设计师和用户之间多次的反馈和调整,最后才会达到一致的效果。由于产品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果不从传播的整个过程来进行了解,仅仅从以往设计师的部分角度来研究如何进行设计编码的过程,则会备受局限,不利于真正了解产品造型语义有效传播的本质。例如很多后现代设计引发的过度形式化,也正是由于设计师对于用户的解码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用户的反馈是设计的重要一环,设计后期的原型和修改即是使设计取得最佳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方法。产品符号的语境极大地影响了符号的设计和传达效果。如今产品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变得更大了,产品设计所关注的视野已经远远超过了产品基本的视觉造型美学或传统的功能使用:一方面设计产品周围环境、市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关联性因素的介入影响到设计师的思维和用户的接受和评价;另一方面,由于智能产品的大量出现,以屏幕为主的虚拟操作已经成为主要操作行为模式,在极小的视觉空间中改变了传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四、装饰的视觉传达

造型是一种物质性的介体,而装饰是附于结构与造型之外的表征性符号。与造型相比,装饰则具有更强烈的表意性。以图案和色彩为例,中国传统器物和建筑在装饰图案和色彩上的表意性最为强烈。装饰受到现代设计近四五十年的打压后,又再度活跃起来。而在后现代多元审美观下,这种装饰,并非为了装饰而装饰,往往通过图像性符号的有意识提炼、加工、变形或重新组合等,来实现对文化性、民族风格、传统工艺和时尚性的较好联想和表达。装饰的手法,并非只停留于表面的装饰,它往往可以通过装饰构件、装饰图案、雕刻、色彩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和隐喻。而装饰的来源也较为广泛,来自传统文化、历史典故、卡通或神话故事、社会时尚等。因而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意义,在重视视觉图像和重情感或消费心理的今天,在现代简洁风格的消费电子产品设计上尤为多用。日常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具有意义的产品符号或图形,其中也蕴含着人们的情感体验、生活意义。这些符号以平面装饰的方法进行符号的表达,无疑自然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感觉,或一种熟悉的使用习惯,或一种久违的情景。五、界面符号的构建界面是最后形成的产品符号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视觉构建涉及产品功能意义的认知并影响具体的操作,影响产品整体的意义以及产品符号的效果,对于当代数字产品而言,更是设计的关键。对于界面符号的形成,原先只是从操作实践出发的可用性和美学的感知,从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开始将美学、造型开发、符号学等知识应用于设计,在造型开发上进一步融合了心理学、符号学、文化研究等理论知识。乌尔姆设计学院相当重视界面指示(标志)功能与符号构建的研究,并指出对界面沟通指示功能始终是设计的重点。与产品造型主要传达形象识别、情感等意义不同的是,界面的符号主要表达实用的功能。因此,这种符号构建的方向必须是使产品的技术功能在视觉上得到正确、恰当的表现,解释其如何进行处理和操作,告诉用户如何去使用产品。在界面符号中,硬件界面符号和软件界面符号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可感知性、可理解性、艺术性、效率、体验性。其中可用性设计中的认知是关键。

1.可感知性

即界面的内容易于察觉,包括产品硬体上涉及功能操作的部分应突出、易于发现,确保界面符号作为前景信息与所在背景或者背景图像画面相分离。要实现“可感知性”最终的就是要充分考虑单一感官的对比或多感官途径的互补。一般的界面主要通过视觉层面的对比加以凸显,而多感官的加入,例如材质的不同感触、光感、振动、声音等与符号视觉的结合与协动,也将减轻单一通道认知的符合,提高用户对界面符号的信息感知能力。

2.可理解性

即界面符号的内容和意义必须可认知、可理解、“直观”。具体指界面符号的内容要被正确地解读,以及相关控件能以可预期的方式作出协同反应。可理解性对于最后的界面实现至关重要,涉及可用性的评价,以往设计师多基于艺术美学,从传统平面设计或广告设计的经验来进行设计,追求视觉美感醒目或夸张效果,而忽视了不管何种界面符号,它们的重点都是“功能性”。例如对于一些手机上网功能符号,尽管图标效果新颖,但要理解如何真正实现此功能却不容易,因违背了“可理解性”而使得这个符号没有价值。

3.效率

即“容易使用”,用户在理解符号及流程的基础上正确实现预期功能与所投入的资源(时间、精力等)的比例。界面符号的认知不仅包括单个符号意义的认知,而且还包括符号系统性的认知,某些具体功能的操作必须经过建立在过程性和顺序性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系列符号认知理解,虽然没有可用性设计理论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强,但实际上符号学认知理论与使用的效率密切相关。

4.艺术性

即界面的整体美感。界面符号是产品符号整体表现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配合产品整体的艺术表现。界面符号同样需要注意美感和协调性,这对于用户的认知兴趣和界面吸引力的营造都是必需的。加入创造性元素的界面符号,有时还会成为产品符号的亮点。

5.体验性

篇4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形象设计 图形认识

视觉是人的主要感知觉,据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输入人脑中的信息占人脑处理信息的70%以上。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视觉信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视觉传达包括视觉信息的制作、视觉信息的表现和传达。它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视觉信息需求扩张,视觉传达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社会的整体水平上看,我国的视觉传达水平不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在面对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视觉传达方面的创新创意也有所差距。因为视觉传达作品涉及到各类教育、广告、宣传等方面,为了保证宣传的话语权和巨大的经济市场,我国视觉传达专业需要通过教育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人才、更好地发展中华文化,满足国家面对国际社会竞争的需要。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专业的相关内容中,最为突出的是广告设计。通过公益V告对国家的政策、思想进行讲解,对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谴责,对法制进行宣传,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商业广告对产品进行宣传,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告设计在国家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从面对的发展任务上看,还存在着吸引力较低,消耗资源较多,宣传效果不足等缺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式的平台层出不穷,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我国视觉传达方面的工作总量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相对地能够以经典称著的作品却较少,这反映了视觉传达在市场方面的落后。培养优秀的视觉传达人才,不断地提高现阶段的视觉传达水平成为新的目标。总结当前在视觉传达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传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研究

传统的视觉传达技术多以纸张为载体,以静态的图片、文字为主要宣传材料,通过颜色、形状、质地等图形或者文字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宣传效果的内容,一旦定型就难以更改,且更换内容费时费力周期长。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视觉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视觉传达的信息种类与形式得到了增加。同时在新载体的支持下,与视空间有关的信息,比如:速度、位置、方向等;与语音有关的信息,比如:语音、语调、背景音等,均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这种发展状态下,传统视觉传达的理论渐渐无法解决新媒体下视觉的传递遇到的新问题,呈现出落后于时代需求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动态视觉信息制作与信息传递的视觉传达理论研究。此外,在信息技术时代下,视觉信息的受众已经由以往的单纯接受信息向提供信息的方向发展,视觉媒体也开始向交互式方向发展,而当前的视觉传达对此的相关理论极为缺乏[1]。

针对视觉传达的理论不足问题,需要加强对动态视觉的研究,做到以动促静,动静结合,以意为先,形意结合。传统的视觉传达理论对静态信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是对随着新媒体技术出现的动态视觉无法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这需要视觉传达研究者对动态视觉进行信息表现、信息传递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视觉传递的动态理论。在动态理论形成体系之后,通过理论的指导要能够做到视觉传递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自由设计与把握。但是,无论静态还动态只是视觉信息的表现形式,视觉传递的核心是意义的传达,没有意义作为核心,所有的视觉表现形式就没有任何价值。对于意义传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其适应的形式也往往不同,不可同一而论。具体的形式确定还需要结合受众的信息,如年龄、文化、地域等,通过不断地调整形式表现的细节实现意义和形式的有机结合。而当前,在图片加工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美感,采用过度的美化手法,片面追求渲染而忽略内容与表现的有机结合是错误的发展方向。同样,仅仅重视内容,忽略表现,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与注意也是错误的发展方向。采用有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简约而不简单,绚丽而不花哨,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

二、作品的抽象和创新水平不足及对策研究

当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使人很容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污染也降低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这就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的厌倦,对视觉传递设计以及内涵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视觉传递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原因有多个,首先是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与创作时间有限的矛盾。当前的信息社会以效率为先,为保证创作和制作的作品数量,作者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要求被创作多篇作品,为达到数量,作者在制作时往往按照流程进行,造成了作品缺乏创新性。其次是视觉传递创作的高昂代价与作品价值无法对位的矛盾。以往视觉传递的作品是手工制造,载体成本高昂,价格自然高,作者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继续进行创造。现在视觉传递可以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载体成本较低,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创作性。而优秀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时代极其容易被模仿甚至盗版,导致创意极容易失效,这就使作者面对巨额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却无法得到正常的回报。第三,创新与抽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知识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断进步,社会对视觉传递的创新和抽象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制作者不断地从新的思路、新角度出发进行创新,而稳定创新除灵感外,必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种类。随着对创新和抽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稳定创作需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需要更多的知识。而知识增长的幅度和程度是由时间、个人天赋等决定,需要较大的时间、精力投入,在要求的增长超过知识的增长时,矛盾就产生了[2]。

解决抽象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个:首先,可以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着手,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调整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能力提高。采用这种方式对教育资源的要求较高,时间消耗相对较长。其次,可以通过组成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不同组员之间的知识,通过讨论不断地完善和整合思路从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各人员专攻某一方面的知识,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小组合作可以通过不同的人员组合实现对不同任务的解决,这是现如今一个非常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效模式。

三、作品的接受性不足,缺乏对受众的考虑及相应对策研究

作者要提高视觉传达的作品品质,除创新创意外,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果一个作品,作者的抽象表现为受众所不能接受,那么无论在理论方面有多么先进,专家评价有多高,其艺术价值均无实际意义。我国视觉传达作品在设计时,作者的主观意向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作者的这些意向是否能够为受众所接受,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需要作者自身进行取舍和判断。如果作者缺乏判嗍苤诮邮苣芰Φ木验,缺乏相对应的信息交流渠道,就造成作品设计出来后才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局面。我国视觉传达作品的品质不高,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受众接受范围。这种不足表现在进行制作、专家评定、甚至委托方评定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投入市场反馈后,效果相当不理想。除了作者实践经验缺乏造成这种现象外,对作品的评价方式和效率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缺乏客观、准确、科学、系统地作品评价方式,导致作者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无法进行改进。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视觉传达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做到边做边查,查做结合。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需要按阶段进行,在每个阶段寻找一定数量的受众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确定在该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里存在问题。在调查时,要注意受众的客户体验,让其能够准确反馈自身的感受,总结受众感受中的共性,进而不断地改进作品。在改进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受众感受与作者设想相冲突的情景,此时就需要作者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取舍。

视觉传达的制作与品质提升,需要从理论到实践多个方面的改进才能取得成功。在改进过程中,社会的需求和受众的感受是衡量改进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为取得更佳的改进效果,应当有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尝试。

参考文献:

篇5

对物的认知是艺术家进行图形设计的基础。对物的认知首先注重的是先验的积累。人对物的认知首先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人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并逐渐实现对物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因而,人们遇到事物时经常会用已有的经验或约定熟成的标准来对事物进行衡量与判断,即人们会用习惯性的表象直观之维来对事物进行判断与辨别,并在不断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中实现着对物象的第一性的把握,即物的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具有强大的记忆唤起功能,它可以无须完整的实物再现,只需要属性中带有的一到两点特征就能够唤起人对该事物的整体记忆。杯弓蛇影就是鲜活的一个例子,物的自然属性起着记忆调动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人们头脑中过去的视觉体验得以复活,并重新得到体验。艺术家对物的认知与把握为其进行图形设计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对物的意的把握是艺术家进行图形设计的关键。美国学者菲利普・B,梅格斯(PhiliB.Meggs)曾说

“如果图形设计不具有象征的词语的含义,则就不再是视觉传播,而成为美术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图形设计注重对物的象征性与隐喻性的把握,强调对物的社会语义的把握,这就是物的第二属性,即物的社会属性。在图形设计中物的社会属性起着调动观者情感经验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艺术家与观者在情感意识上达到共通,从而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达与传播。文化传统以及生活经历使人赋予某种物以特殊的意义,且这种特殊意义通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与隐喻性,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如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用蝙蝠能创造出具有吉祥寓意的五福捧寿的吉祥图案。但是,物的社会语义会因所处的时空与国度的不同而不同,同样是蝙蝠的形象,在西方则象征着邪恶与黑暗。任何事物都是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精密相连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和文化象征与隐喻。但也有一些事物或游离在主流之外,或在迎合主流的过程中力图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文化。因此,对物的社会语义的认识需要立足于特定的文化语境。在图形设计中,物的第二性的挖掘才是图形设计的精髓所在,反之则会显得空洞而无生命力。

如果说艺术家在对物的知与意的把握过程中,找到了作品的灵魂的话,那么形是灵魂得以升华的鲜活载体。在图形设计中,光有卓越的理念而没有有效的视觉承载形式是不能完成图形设计的最终目的的。因此,对图形的形式语言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对图形的构成手法及视觉效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图形的资源、信息及处理方式的解读。在图形设计中,虽然可以直接引用绘画、摄影、符号、图案作为图形,但是艺术家设计出来的图形传达出来的意义则应当是表面物象意义的升华,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为了传达特定的信息以及实现有效的传播,图形的设计通常是结合某种同构的设计手法来构成。美国学者霍夫特曾说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篆刻艺术;影响

一、篆刻艺术的价值

篆刻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在历史岁月中不断沉淀,逐渐以艺术形式与符号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人们逐渐将篆刻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形状、意义以及韵味等方面,并且视觉传达设计应该以篆刻的特点为侧重点,进一步加以提炼,将篆刻艺术充分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将我国的历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因为绘画、书法以及篆刻等文化艺术在特点上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其艺术价值也有所不同。印章之所以能够以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实用性物质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价值的艺术,主要是在篆刻中对文字加以塑造、文字的不同构成规律以及变化形态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在此基础上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与现阶段的视觉传达设计相联系,从中获取更多关于二者的变通之法。篆刻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印章的制作工艺中,同时集文字书法美、章法排列美以及刀法金石美于一体,使其具有“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独特魅力。

二、篆刻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影响

视觉传达设计在经历过多个阶段的演变之后,发展也越来越复杂,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融合了美术设计、装潢设计以及平面设计之后其在图形和文字方面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而言,篆刻艺术作为传统的图形和文字融合体,其本身已是设计性思维的凝结。篆刻艺术在设计过程中,完全满足汉字的六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以及转注”,在变化中将其形态体现的淋漓尽致,经历过文字的多环节变化。

篆刻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都离不开字的设计,从此环节表现出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例如汉代的篆刻多为鸟虫篆,外观十分优美(如图1所示),根据其特点,人们已将其视为“美术字”这种美术字随着文字体系的发展重点显示出其装饰性,并形成现代化的“字体设计”逐渐进入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篆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其着重于视觉的审美,在信息的传递上已不是主导。但字体设计却集视觉审美和信息传递于一体,符合现代审美和创作,同时也符合现代设计规范和流程。此外,在篆刻艺术中提取视觉元素也是一大环节,影响着视觉设计的审美与创意。如图2中,表现出现代化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对比、和谐、突变、分割以及韵律。这种手法和篆刻艺术有很大相思之处。

三、篆刻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1、篆刻的精髓

篆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元素”、丰富的蕴含了传统元素的“意”与“韵”,其内涵和境界已得到升华,逐步追求“取其形”、“延其意”、“传其韵”,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其面目,并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拓展和升华。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比较,篆刻的红白相间的外形、篆字的排版、边框的格局以及线条的流畅度等都可视为篆刻的“形”,在其艺术载体上有了更加深入的传达。在长期的篆刻传承中,都在追求“工整精致”及“古朴沧桑”。篆刻元素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感能够和其他艺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有的韵味。

2、篆刻的取舍

鉴于篆刻独特的“形”,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有很多直接采用印章等篆刻元素进行设计,在一些领域中,篆刻还会作为一种主色调进行应用,起到主要装饰作用,对整个篇幅的设计效果有着很大的改善,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图3所示。“古越楼台”作为酒业集团的标志,其采用印章边框作为底纹,用斑驳古典的文化表现出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还叫人过目不忘。

篆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仅展现出其形的表象,其写意更有着很大的延续。从甲骨文发展到隶篆及行草,充分的展现了书法的精神风貌,篆刻更是将客观物象和主观意向相结合,通过整体的凝练形成一种近乎传神的佳作。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是以因抓那个为主体,书法和篆刻相结合的中国形象,形成一种“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韵味,赋予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艺术更加抽象和深沉,能够跳出其形态,不受传统的束缚,从韵的角度实现新的艺术表现。如图4所示。这种典型的篆刻及应用采用极其简单的造型来进行形态描述,既显现出篆刻艺术的独特元素,还传递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韵”。

四、篆刻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赏析

篆刻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在标志设计、CI(V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其他设计等方面进行应用。作为标志,印章本身也是一种产物,其采用紧凑的外形和章法进行排版,采用现代标志的特征们直接形成一种个性化图形,增强了企业个体的标志性和内在精神特征。标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内容,其设计的成功度成功过表现了项目效果的强弱,如图5所示。

篆刻在视觉传达设计应用中很多时候也表现为汉字元素,作为一种基本的元素符号进行展现视觉传达的魅力,这种设计多追求独特性、符号性以及元素性,如图6表示。

在CV(VI)设计作为欧美国家兴起的经营理念,其文化精神对视觉传达已经形成一种独有的价值观,在企业形象和促销产品方面都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能够最直观对人们产生影响。在广告设计中,可以表现处篆刻的辅助设计元素,增强整个广告画面的文化品位。

五、篆刻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启示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借鉴和运用篆刻艺术元素,通过篆刻艺术的“形、意、韵”得到最大体现,形成一种现代化设计艺术。篆刻艺术元素能够给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带来很大的思维设计效果,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对篆刻艺术元素进行重点提炼。在创作过程中,篆刻艺术需要经过不断推敲和筛选,反复提炼最佳的视觉效果和已经,将篆刻艺术中的“取其形、延其意、传其韵”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多维度的设计过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和吸收各种艺术中的元素,然后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元素,本文只是分析了篆刻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书画作为篆刻元素的母元素,其对篆刻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提取书画的元素进行融合,充分展示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个性,形成一种独有的语言元素。(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绍华.明清文人篆刻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J].艺术品鉴,2015,12:61,49.

[2]朱月.视觉传达设计邂逅篆刻艺术[J].山西青年报,2014,10(004版):1-3.

[3]韦艺韬.篆刻艺术文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可.篆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J].艺术平台,2014:84-86.

篇7

关键词:民族文化;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意义;类型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通过一定的艺术样式传达出一种特定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对接受者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艺术设计。这种艺术设计包括的类型丰富,包括图案设计、工艺设计、美术设计、平面设计等多种设计类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因此,这种艺术设计深受大众的喜爱。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通过设计向人们传递信息,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成功的作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传统色彩,传统图案,传统文字等民族文化元素都在视觉传达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应用既能丰富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有益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对于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品质,丰富现代人的审美体验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民族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方面,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不断地汲取一些新方法进行创作,不断地融入一些新思想,以实现创新,意图与世界接轨,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作品,这是其积极的一面。但另外,这种色剂在对传统文化吸收和融合方面做得不是很理想,其不重视借鉴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不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引入及应用,导致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国特色表现的不明显。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样式,其发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借用与引入,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其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现实意义是显著的。具体表现如下:

1.1 现代视觉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化能够提升其文化内涵

一件成功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必须要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产生持久的艺术魅力,才能为人们所接受,所喜爱,才能引发广泛的关注,引发人们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视觉传达设计是由文字、插图和标志三种元素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需要具有一种内涵,一种意义,这样,所构成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厚的意蕴。而在设计过程中,个元素的设计能够融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就能使整个设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实现一种突破,就能使现代视觉设计作品产生丰富的内涵,具有一种新意,展现出一种古典的文化魅力。

1.2 现代视觉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化能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

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我国主张要能够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使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但目前,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情况不容乐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但其传承效果不理想,有些传统文化甚至面临着消逝的境况。如何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扬,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成为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面临的是大众,其社会接触面非常广泛,如果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能够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必然会使大众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1.3 现代视觉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

受到多元社会的影响,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传统社会对人们的审美认识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观念认识也冲击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这样,现代人审美观念是受到传统与现代两种因素的影响的, 其审美观念是较为复杂的。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因素,比如,清新、典雅、质朴、自然、和谐等等,这种审美因素如果能够被现代人捕捉到,将有利于促进现代人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人的审美出现了问题,而如果能够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通过民族文化的引入,使现代人能够真正体验到和谐的美,纯正的美,将有益于发展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要能够在设计理论中,在设计方式选择,设计内容选择方面,积极实现创新突破,既要积极借鉴一些西方的优秀艺术设计经验和成果,也需要向内看,关注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要在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文化应用到设计作品中,以这种方式引导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现代视觉设计要能够深入到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能够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真正设计出富有民族气息的高质量的现代艺术作品,以这种作品带个人们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感悟,以实现其自身的创造性发展。

2 民族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类型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合理有效地应用民族传统文化,提升设计作品的品质,并通过这种应用,实现对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者,必须要能够关注并研究民族传统文化,要理解传统文化的个文化元素的内容和意义,要把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融入自己思想和观念中,这样,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才能自然而言地应用到民族传统文化。设计者必须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要提炼其内涵和代表特征,以实现其成功应用。具体而言,民族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如下:

2.1 传统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到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对各种色彩进行组合利用,通过色彩组合创造一种独特艺术形象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传统色彩是设计的需要。比如,在传统的色彩中,中国红和青蓝色等色彩都能被应用到作品设计中。中国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应用非常广泛,中国人都很喜欢中国红,中国红代表着热情和希望,在喜庆场合,这种颜色应用最为普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中国红同样可以起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作品中应用红色,能够向人们直观,简明地传达出一种喜庆、喜悦的信息。另外,青花瓷中的青蓝色和水墨黑色也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这两种颜色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两种颜色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能够使作品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使人们更好地接受作品中所传达的信息,从而有效增加产品的销量。色彩能够有效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受,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合理应用中国色彩,能够带个人们一种心里享受,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一种产品宣传的目标。

2.2 传统文字的应用

汉语文字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丰富,包括的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不同类别。汉字不仅是具有表示特点的意义符号,其形象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字都被设计者引用来做装饰之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根据特定的情景,选择合适的汉字也能使作品产生一种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设计者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对汉字进行创造性的应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组合设计,以创造一(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就成功地应用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经过一种变形和夸张,通过篆体形式对“京”字进行设计,使之呈现出一种奔跑的姿态,与奥运主题吻合。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使这种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显得十分巧妙,同时使之能够展现出民族意蕴。

2.3 传统图案的应用

视觉传达设计中离不开图案的设计。图案设计的效果对人们接受信息的质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图案内容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传统民族图案其形式生动,内涵丰富,被视为中华民族象征。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龙形图案应用相当普遍,应用龙形图案能够表达一种权利,表达一种霸主地位,同时也蕴含着腾飞之意,表达一种(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另外,水墨图案和剪纸图案在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这些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应用,能够有效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增加其民族情志和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民族图案的价值也是显著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图案,不能一味地照搬,要能够积极创新,有效取舍,融入现代设计手法和理念,这样,才能保障作品的时代性,才能促进视觉传达设计获得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丽娜.新民族图形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3.

篇8

摘要: 本文通过对视觉美法则内容及表现形式的简要阐述,以及视觉美法则在视觉传达艺术中所起作用的简要诠释,提出视觉美法则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并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发展未来作出展望。

关键词:视觉美法则 视觉传达艺术 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视觉美法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市井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着自身形式的审美过程,视觉美法则是一个时代的时尚风向标,也是基于社会审美的一种体现形式。无论是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平面设计,以二维为载体的标识设计、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还是以三维空间为展示媒体的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美法则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自身存在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之同步的是更为广泛存在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和更为新颖的媒体产生,而作为视觉传达艺术的指导核心,视觉美法则是对于各种媒体的美的图解和形的意化,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审美根本。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始终掌握着一种时代的美好感情的寄托,是时尚艺术特有的视觉形态和表达方式。从视觉传达艺术中营造出的秩序美和和谐美更是对于视觉美法则的情感体验。

二 视觉美法则的内容

视觉美法则是劳动人民在创造美的形式过程中对于美的法则的总结与概述。在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设计实践上,更具有视觉美法则存在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视觉美法则已成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基础和出发点。

视觉美法则是大众依据客观存在的审美法则,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日积月累总结归纳而成的。视觉美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称与均衡,重心与节奏,和谐与统一。而在这些内容中,“重心”与“和谐”是视觉美法则中的总法则,其他是辅助传达审美最终效果的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无论美感通过何种表现载体,都必须有自己表达的主题和韵律,而表达的主题和韵律正是对应着法则中的“重心”与“和谐”。例如在广告设计中,广告的诉述体即广告的重点信息就要出现在“重心”周围,以作为视觉主题展示范围,如我们常见的汽车广告中的车模视线所指引的方向或内容所在范围,都会出现在广告图形中的左上方或右上方,而画面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就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心点”。和谐是其他法则的基本条件也是最终目的,是对节奏韵律法则的深化。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为例,我们可以很容易接收到会场举办城市的相关信息,这样的设计整体感觉是舒服的,主次信息位置分明,整体设计符合和谐法则的理念。而这样的和谐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中,不同的视觉元素达到和谐之点,便会形成视觉判断的平衡。宇宙万物尽管形态万千,但他们都同处于一个和谐的规律之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将几种要素通过基本的共通性而融为一体才能称之为和谐。和谐是统一的升华,单独存在的一个物体无所谓和谐,只有存在某种感知和意识的整体协调关系才是和谐的体现。和谐也不是绝对的统一,和谐同样也保持着部分的异同性。和谐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各载体完全同意的保证,也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取得视觉特征的最终目的,它包括形、色、光、质等组合的和谐,还包括环境、造型、色调、风格形式的和谐。和谐能使受众在视觉上、心理上获得宁静和平和,也能使受众分享到秩序、应变与优美带来的艺术感受。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构成中,重心所处的位置与视觉感受的安定与否、突出点是否到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视觉集中点与视觉美法则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常常会在画面上最吸引注意力的中心视圈上停留下来,而这个中心视圈被称为视觉重心。视觉传达设计艺术通过图形的聚散、色彩的明暗产生可以吸引受众眼球的视觉重心,并将所要产生的信息或主题放置在重心圈内,起到引起受众注意力的作用。这样的视觉重心法则在广告设计中的出现率较高,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一个足以说明重心法则的例证。正因为色彩的差别应用,受众将视线停留在那一点红上,通过标新立异的手段从而达到引人瞩目的目的。

三 探究视觉美法则的意义

视觉美法则是大众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的最终总结,是对美的审视进程中所成规律的经验总结。研究探索视觉美法则,能够培养大众对于形式美法则的动力,指导大众更好地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探究形式美法则,能使大众更自觉地运用视觉美法则传达人类对于美的理解,从而创造出更新更高的艺术形象。视觉美法则是源于生活,且与时俱进的,它是基于时尚发展的核心法则,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审视和体现,是以法则的形式给人以更为立体化的审美。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与视觉美法则是不能孤立、片面地存在的,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往往要综合利用多种法则中的内容来体现,而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将最终的效果达到和谐的过程。这些内容是相互穿插的,也是相互依赖的,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四 视觉美法则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而形成的一个概念,它能更加准确地揭示设计的本质和意义。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

1 标识设计、广告设计中的视觉美法则

标识设计、广告设计是通过二维空间为信息传递的艺术表现形式,受众在欣赏一幅作品时,也是对于美的审视过程。接受标识设计、广告设计所传达的信息的同时,视觉同样受到图像的影响从而感知图像内容。用相对客观的推测对图形进行比对、分析和审视,从而引起对美的感受,最终达到接受信息的目的。

和谐和重心法则是标识设计、广告设计中的设计重点,体现在信息传达的最终效果。首先,和谐法则的韵律可以使受众对于图像的整体布局进行理解,这也是所有设计艺术都要遵循的法则。比如绘画、文学、音乐,等等,这些艺术形式所要遵循的法则都归结到视觉美法则中的和谐点。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统一的运用都是为“和谐”服务的,或者说是在和谐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成形式应用。以申奥公益广告“奥运发型”为例,广告中首先呈现给受众的信息就是奥运五环标识的出现,这是重心的出现,仔细看是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用发髻编织成奥运五环的形状,从而凸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盛会和“人人奥运”的主题思想。整幅图像中再没有其他信息的出现,而这足以说明广告所要诉说的一切信息,也是和谐法则的最好体现,不用文字,一切尽在图像中。

没有和谐,整体视觉效果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和谐,标识所传达的信息就会让受众感到词不达意,含糊不清,达不到纯熟的境界。和谐法则是在标识设计、广告设计中应用时整合信息,最终传达信息的最佳途径。重心法则在标识设计、广告设计中的运用是基于和谐法则的基础之上,以引起注意力为目的,更好地传递设计师意图的设计法则。

2 包装设计中的视觉美法则

包装设计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为满足人的基本要求,实现人的各种使用目的,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包装设计中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而这些不同的形式语言是通过视觉美法则表达出来的。

和谐法则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与在标识设计、广告设计中有所不同,这种区别是基于不同的艺术载体的出现而存在的。通过对比法则的基本定型技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形体、色彩做一比较,求得在同一空间内的对立,在强反差中获得鲜明的对比,最终得到互补的效果和精神上的满足,即达到和谐的效果。如德芙巧克力的心雨系列包装,从整体外形上就突出主题,成为突出重点的第一要素;其次在主包装面上将标识放在视觉感最强的左上方,以突出产品品牌,将系列的名称放在视觉顺序的右上角,形成视觉流程中的第二层视觉层面,在最下方将巧克力的形状与心型相结合,从图形化的角度再次更直观地给受众传递出产品信息。整个包装从产品造型立体的角度传递,通过层次分布、色彩变幻和呼应,采用相应的形体艺术处理,运用形象的对应、虚实气势、以简代繁的手法,推崇有突破的想象力,以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个性和特点,使承载的包装设计表面图像得到最大的扩张,甚至可以加深人们对于进行过设计的重点环节的印象。

以重心法则为基调,创造出新的个性和特点,以和谐法则为准则,达到环境效果的整体美感。但这并不是说法则就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文化、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从而对于视觉美法则的认识也将不断地深化变革。视觉美法则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也不是神圣无比、至高无上的法律法规,设计师要学会灵活体会,灵活运用,在创造的过程中,既要遵循视觉美法则,又要避免生搬硬套某一种视觉法则,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受众心理的不同,在视觉美法则中深入探讨、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设计。

探讨视觉美法则,是所有涉及设计学科的共同原则。由于我们所接触的价值观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的文化程度不同,所以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于美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视觉美法则不能形成定规的原因。如果将我们的审美化整为零,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再多姿多彩,我们的设计也就不再有存在的意义。视觉美法则只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理论基础,在设计实践中更有它存在的意义。运用它首先要透彻领悟法则定的审美意义,明确欲求形式,根据受众的理解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视觉美法则,从而创造出满足受众需求的设计作品。

五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所产生的视觉美法则也会具有时代性。特别是在全球信息一体化的今天,视觉美法则形成了具有时代风格的全新形式。人们的审美需求影响着视觉美法则在不同时期的理念,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处理,何种法则诠释,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适应时代的艺术品。

无论人类的审美需求怎样变化,但美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世间万物虽形态万千,但在同一个生存空间内拥有着同样形态,它们都按照一定的规则而存在,只有将它们整体协调在一起,将不同的要素进行设计,才能最终融合,做到布局合理,才能形成万变不离其中的视觉美法则。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变化带来的突破和创新是设计师需要认真理会的,只有真正掌握不同时代的视觉美法则,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作品,这也是设计师完成设计作品的价值所在。明确受众的欲求形式,掌握视觉美法则的特定功能和意义,让视觉美法则更好地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所用,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所用。

参考文献:

[1] 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2] 柯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之“意”、时尚之“境”》,《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第3期。

[3] 罗晓欢:《荀子“群而有分”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第2期。

篇9

      设计师们需要从传统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中汲取设计元素,不断丰富创作内涵,进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品格。 

一、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一)民间美术元素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沉淀,仍然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地现实作用,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把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起来,结合现当代的情况,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可以不断传承以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视觉设计的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美术丰富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贴近国人的生活。通过现代艺术将这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生活中赋予新形势下的含义,在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从而有力促进我国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设计。通过将可视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这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新的艺术,这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在现代社会,艺术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以一种生动形象、高质量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其本身不仅仅是用图像来表达作品,更是在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就是艺术作品的表达目的。视觉传达艺术不仅仅要讲究精良的艺术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其中传递的文化元素以及艺术思想。视觉传达艺术取材于生活,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并进行艺术创造,将视觉传达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造型元素的应用 

对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来说,其造型设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一的造型设计以及图形的组合。单一形式的造型设计是指由单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造型为原型,表述出相应的寓意。例如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造型“盘长”,通过一条线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穿插走势,进而构建出具有一定寓意的图形,因此民“盘长”造型普遍被用于建筑、针织、印染等方面。联通公司的标志“红色中国结”就是采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盘长”,以线条的川折迂回表现出现代通信网络的四通八达,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 信息畅通;组合式的美术造型时由多种单一形式的形象组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也可能是植物与植物的组合,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而是根据根据表述的主题决定。例如图1所示的“白头富贵”造型,该造型是由白头翁和牡丹组成,取白头翁的白头偕老之意和牡丹的花开富贵之意,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生活富贵美满。 

图1 白头富贵 

(二)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色彩元素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民间美术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赋色体系。民间美术的色彩简洁、 明快,在表述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红、 黄、 绿等深色调,形成了鲜明饱和、 具有强烈装饰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年画、剪纸、面花、玩具、服饰等民间美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依据人们在生活中的心理反应与审美的视觉经验,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进而在广大受众心理形成强烈的情感与心理共鸣。例如在节日礼物的包装上多采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除了达到较好的醒目、喜庆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们普遍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黄色象征着成熟、丰收、富贵,金色寓意高贵、辉煌,而绿色则寓意着生命、希望与向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色彩要以,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色彩元素,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与心理方面与观众达到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方面的应用 

民间美术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又有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这种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也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将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融合进去,将当今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通过产品包装体现出来。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人类文化活动体现,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都是设计人员的文化结晶,也深受人类社会文化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通过产品设计将民间美术传递出来。如图4所示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革新传统的茶文化包装设计,采用复古设计。通过采用手提鸟笼的传统文化习惯为设计切入点,再加上诗情画意的背景衬托,这就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及茶礼仪展现给当今的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由此可见陈幼坚设计的用心良苦,同时又能间接地衬托出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图2 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

(四)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是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实质与最深刻的人文内涵。民间美术元素所传递的精神与意境在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与运用价值,能够进一步丰富视觉传达设计内涵与精神意义。例如著名的水木清华地产广告设计就充分借鉴了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设计师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造型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形象设计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剪裁取舍,改变以往满屏的图像设计的方法,而是预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灵动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这种民间美术中的留白守法的运用,能够引导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画面情景交融, 传达出了如诗如画的 艺术情景,表述出艺术设计的魅力。 

图3 留白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三、实现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注重对于民间美术元素精神内涵的挖掘 

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因此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来说要汲取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书画艺术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民间美术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将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文化中诸多文化载体用现代设计方法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展示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视觉传达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视觉传达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染。 

(二)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 

为了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的更加富有传统文化,设计师们要深入民间,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民间美术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民间美术资料,进而设计出更加富有民间美术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除此之外,还应该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积极主动向那些具有较强美术造诣的民间艺术家们虚心请教,就他们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民间美术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设计灵感,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 

篇10

1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空间

(1)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设置。一般来说,在城市中,通过建筑物界限划定的除了私人空间之外,都可以算做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包括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公共建筑、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于在公共场所或者说公共空间之内的艺术品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及艺术品设置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围,这也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视觉传达的效果不同造成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艺术品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

(2)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传达。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化传达通常是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实现的,其艺术化的载体即为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为公共艺术的艺术化传达提供公共空间和视觉传达的艺术环境。

2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环境艺术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环境艺术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环境艺术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无论哪种构成方式都注定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公众性。环境艺术虽然是对环境改造的艺术,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美化环境,但总体目的依然是强调艺术的公众性和开放性,与公共艺术在一个地域形成特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环境艺术可以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

3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社会评论和文化组成

(1)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仔细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艺术品创作中对公共艺术的阐释会在视觉上对公众形成一种美学上的心理感受,对公众形成一种特定的影响。与环境艺术由艺术家特定的设计改造不同,公众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场所中,公共艺术往往起到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它会引起公众的屈从或反叛心理,这取决于公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背景。其中,公众的态度往往会决定公众对公共艺术的总体评价。而环境艺术的整个评价却更多是决定于公众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使用感受。

(2)从文化组成的角度。具有文化组成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空间内公众对与艺术性和实用性进行社会评论依据的具体体现方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它依托于环境,鲜明、充分地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政治的倾向性。环境艺术则体现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需要公众的参与,受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艺术创作自由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艺术审美能力与公民教育平等、公民的艺术需求与社会公平意识、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等影响。

(3)从精神建设的角度。公共艺术的设置往往体现出鲜明的精神建设特征,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与公共精神建设发展和私人特定的精神建设发展密不可分,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意志、公共意志和个人意志。这种意志一般会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语言等体现出来。对艺术品而言,它和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往往会决定艺术的传播力量和速度。公共空间在城市中主要以公共性质存在,而以表现公共艺术情感的艺术作品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就会引起公众普遍的感受。表现公共理想化、浪漫化的公共历史题材事件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往往会起到凝聚公众精神力量的作用。表现个人情绪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会带给公众作者的情绪感染。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性,只有公众参与进来,有感染力的作品才真正符合公共艺术。在城市中如果仅仅是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做的宣传而忽略公共感受,那这种公共作品其意义和城市广告也差不多。环境艺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视觉上很难兼顾到公共艺术性,更多的是为民众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美化,在精神建设上也更注重环境的美化而不是公共的艺术共鸣。不同的城市、地域的历史文脉不同,特别是市民文化各不相同,因此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