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教育培训

篇1

第一条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报告中提出的“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升我省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促进我省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健康。

第二条加强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和重培训轻考评现象,提高现有培训资源的效率和效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三条推进全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规范全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依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和省卫生厅、省人事厅《江西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等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归口管理、统分结合。在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上做到“三统三分”,“三统”即统一归口、统一规划、统一考评。“三分”即分类指导、分别实施、分级负责。

(二)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根据卫生工作需要,结合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需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培养卫生人员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考核评估、保证质量。不断完善教育培训考核和评估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教育培训评估制度,对每一培训项目执行情况都必须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四)坚持开拓创新、提高效益。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发展远程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优化教育培训师资,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是以省卫生厅名义,由厅机关各业务处室承办的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以及受卫生部或卫生厅委托,由厅直医疗卫生单位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承办的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项目管理。

第五条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对象为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在职在岗的卫生人员,包括临床医疗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农村卫生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等。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省卫生厅成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厅领导小组),由厅机关各相关业务处室组成,厅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厅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科技教育处,负责教育培训管理日常工作,各业务处室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联系工作。

第七条厅领导小组职责

(一)负责全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制定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及全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总体规划;

(三)审批全省卫生人员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及工作情况报告。

第八条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统一收集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项目内容、培训对象、经费预算等);

(二)整合、统筹和调配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项目内容、培训对象、经费预算等);

(三)编制全省卫生人员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四)论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方案;

(五)监督检查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

(六)制定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标准;

(七)考核评估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

(八)统计汇总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项目内容、培训对象、经费决算等),编写《卫生人员培训工作信息》;

(九)向厅领导小组报告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总结;

(十)负责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管理日常工作及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九条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职责

(一)制定本处室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二)向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处室年度计划,协助编制全厅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三)组织实施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

(四)教育培训项目结束后,向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培训工作总结;

(五)组织开展教育培训质量监控,并协助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考核评估工作;

(六)完成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十条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协调制度。厅领导小组每年底召开会议,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和部署下年度教育培训工作安排。必要时,厅领导小组可临时召开会议,研究有关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各业务处室协调,厅科技教育处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负责相关教育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审批制度。每年12月30日前,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将下一年的教育培训计划报厅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厅领导小组审批后,于次年初统一编制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临时性教育培训项目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省卫生厅委托医疗卫生单位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项目,由承办单位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报厅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评价报告制度。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将教育培训项目进展情况及相关信息报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个教育培训项目完成后均必须请学员填写《江西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调查表》(表2),统一汇总后填写《江西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表3),并报厅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三条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证书管理制度。按照《江西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和省卫生厅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要求,把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相关岗位培训管理,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颁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等。

第四章计划与实施

第十四条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不同,分类别、分层次编制科学、合理的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并填写《江西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申报表》(表1),由厅领导小组审批后,厅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年度厅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并交由成员处室实施。

第十五条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计划包括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公共卫生人员培训计划、社区卫生人员培训计划、乡镇卫生院卫技术人员培训计划、乡村医生在岗培训计划、卫生监督人员培训计划和卫生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等。

第十六条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要认真组织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由中央、省财政补助的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编制印发的全省卫生人员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要求,由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按照项目方案要求组织实施。

卫生人员的全员性教育培训、公共科目培训和在职在岗人员的医学学历教育由厅科技教育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章内容与形式

第十七条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内容应根据卫生工作重点,围绕岗位职责,满足岗位需求,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强调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十八条全员性培训以公共性、基础性、综合性知识为主,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卫生行风、医学伦理、卫生法律法规、面向全体卫生人员的医学综合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内容。

第十九条专项性教育培训以专业性、专科性、专题性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卫生管理、面向专业卫生人员的医学学科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内容。

第二十条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形式应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不同,采用培训班、进修班、短期培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业务考察和远程教育等多种灵活多样方式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及网络技术开展卫生人员教育培训,以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使基层卫生人员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全员性教育培训可利用卫星卫生科技教育网(简称“双卫网”)开展培训工作,有条件的专项性教育培训也可利用“双卫网”开展培训工作。

第六章基地、师资与教材

第二十二条建立省、市、县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教育培训项目。应根据各类教育培训内容和要求,确定一批相关培训基地,如省级进修基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村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基地等。各级培训机构和各类培训基地要做好服务工作,改善教学条件和设施,保证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三条从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要配备有与教育培训内容相一致的教材、讲义和教学辅导资料。

第二十五条各类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基地须报厅领导小组备案,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组织开展的每个教育培训项目师资情况和教材、讲义等须在培训结束后报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七章经费与使用

第二十六条由中央和省财政专项经费补助的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经费要按照项目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执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七条其他教育培训项目的收费须根据物价部门有关教育培训的规定,不得以盈利为目的。

第二十八条要规范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要确定经费使用范围,以保证培训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远程教育、光盘制作、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第八章监督与考评

第二十九条建立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监督和质量考核评估制度,考核情况作为教育培训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条对参加教育培训的卫生人员进行监督与考评。每个培训项目要根据培训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或技能操作考试,经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证书。

第三十一条对组织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与考评。每年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本年度教育培训情况报各相关业务处室,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汇总各教育培训项目后填写《江西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汇总表》(表4)并报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厅领导小组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监督与考评。

第三十二条对承办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的医疗卫生单位和培训基地进行监督与考评。承办卫生人员教育培训的医疗卫生单位和培训基地要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考评,确保教育培训质量,每年底将承办卫生人员教育培训情况报相关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由厅领导小组成员处室汇总后报厅领导小组办公室。厅领导小组对承办教育培训的医疗卫生单位和培训基地进行监督与考评。

第三十三条对卫生人员教育培训质量进行监督与考评。厅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江西省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评估表》(表5),组织专家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并每年通报评估结果。

篇2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创造思维教学策略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力特征。思维品质体现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口语交际的载体是语言,口语交际训练即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语言训练。思维品质谈的是思维的质量。一方面,口语交际训练绝不能脱离思维而存在,不能脱离思维单独进行,它和思维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思维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也不能单独进行,必须和口语交际训练紧密结合,必须纳入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

笔者在高职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仅从发展创造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创造思维的内涵

什么是创造?教育家刘佛年认为:“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换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能发表有新意的见解,富有创意。

二、运用多种教学训练技法发展创造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具体做法就是按照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即流畅性、求异性、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以命题的形式,运用多种教学训练技法,启迪、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运用“故事续尾”和“故事接龙”法,训练思维的流畅性,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流畅性包括词语流畅性、观念流畅性、想象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表现流畅性。在教学中,运用“故事续尾”和“故事接龙”训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品质。

“故事续尾”即续编故事。教师说出故事的开头,要求学生顺着开头的思路,给故事加结尾。例如“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小玲破门而人,伏桌痛哭……”;又如“深秋夜晚,老人面色苍白,望着万家灯火,老人流下了眼泪……”;“小王正在江心小岛上垂钓。四周安静极了,这时,一艘游艇从远处驶来……”然后让学生接文。

“故事接龙”就是学生们一个接一个互相衔接地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引申和发展。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十分流畅,能较快地形成各种新颖的观念,并流畅地把它们表达出来。

(二)运用“发散式命题”法,训练思维的求异性,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心理学家吉费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于求异的方式。”所谓求异,就是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之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思路。在教学中,运用“发散式命题”训练法,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效果甚佳。

发散式命题,即命题所涉及的内容,常常不是仅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例如,“近墨者黑吗?“有的同学认为近墨者不黑,潜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管教劳改犯的警察等等,可谓是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好;青少年如果交友不慎,与品行不好的人来往,并服从他的支配,就会近墨则黑了。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探求其不同解决方案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运用“幻想式命题”、“连词成故事”法,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始终伴随着创造性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之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运用“幻想式命题”、“连词成故事”训练法,可以刺激联想,发展想象。例如“到海底游览”、“太空旅行记”、“假如我有一双翅膀”、“假如我是市长”、“假如世界没有了绿”、“关于未来的假想”、“二十年后的我”等等,此类命题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力很有益处。

“连词成故事”也称连词成文,或词语串说。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这就是词语串说。词语串说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

(四)运用“打破定势命题”法,训练思维的独特性,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独特性是创造能力的本质特征,是对事物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思想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去思考。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如今人才济济,还有人才市场。不可能再“三顾茅庐”了,是“千里马”寻找“伯乐”,而不是“伯乐”寻找“千里马”,所以要积极应聘,自我推销;还有学生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竞争社会,所以要大力宣传,广告策划。同样,学校和企业也要树形象、创名牌。此类命题很多,如“知足真的能常乐吗?”思维定势是“知足常乐”,“三个和尚有水吃”的思维定势是“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摆脱惯性,克服思维惰性,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具有独创性。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发展创造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的生活实践有家庭生活实践、学校生活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捕捉感兴趣的话题,关注热门话题,提炼潜在的话题,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结合学生自拟标题实践发展创造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启动思维,学生才能自己拟出题目。学生自拟的题目很适合自己,如:我的烦恼何其多、我自己的一本经、星期天咱咋过、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我的爱好、今年我十八岁、走过雨季、说句心里话、谈美、只要肯登攀、什么样的青春最美、同桌的你、谈潇洒、网络—双刃剑、老师我想对你说等等,他们有生活实践,有经验体会,所以训练热情高,思路畅快,在“说”中发展了思维。

(二)结合学生讲评实践发展创造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一名或几名学生讲,全班同学听,要求听的同学展开评价性讨论,对演讲作出评析。评析、讨论和争辩本身就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训练中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思维训练 探索

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年级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到了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陕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

篇4

关键词:手卫生;培训;教育干预;洗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病房护理人员30人,工作年限为5~8年,初始学历为大专学历。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观察护理人员为患者手卫生的执行状况。调查内容包括4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职称、护龄和工作时间;②洗手指征:?K双手有明显污迹或被血液、体液等污染;?L直接接触患者前、后;?M进行静脉抽血、动脉采血,留置尿管;?N双手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前、戴无菌手套前及脱手套后、饭前便后;③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皂液或手消毒液的用法,七步洗手法具体揉搓步骤、揉搓时间,手干燥方法是否正确。每个研究对象观察5个工作日(上午)并记录。

1.2培训方法 院内进行手卫生培训、行为教育干预,进行手卫生知识专题讲座,讲解手卫生法规、知识和技术方法,对于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教育干预,加强自我及相互监督。七步洗手法:①掌心对掌心搓;②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③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交替重复;④两手互握,互搓指背;⑤五指并拢在掌中旋转揉搓,交替重复;⑥拇指在掌中旋转揉搓,交替重复;⑦握住手腕旋转揉搓,交替重复。

1.3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1.3.1采样方法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附录B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采样和监测。

1.3.2检测方法 采样后,将采样管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两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融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于(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1.3.3结果判定 依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评价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小于等于10cfu/cm2视为合格[1]。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方法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P

2结果

通过培训教育活动,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50.8%上升到86.9%(P

3讨论

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患者测体温、脉搏、血压、输液、备皮等操作及治疗,和患者接触最频繁,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由手完成的[1,2]。有效洗手可以使洗手前细菌携带率100%,降低至20.8%[3,4],可降低40%的医院感染,降低30%~40%的耐药菌感染[5]。

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不高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手卫生操作,但是手部卫生合格率为仅为53.64%~72.37%[6],差异较大。对上海、北京、广州三城市的8所医院56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在工作中约50.00%的人不洗手[7]。洗手不合格主要表现在洗手时间短、洗手范围小和洗手方法不正确等,洗手的时间不够平均时间为5~10s,而卫生规范中明确要求一般手卫生洗手应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可见除菌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因此依据洗手指征,采取正确洗手方法、正确洗手时间(>10~15 s)、保证洗手频度(医生>30次,护理人员>35次)、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才能提高的手卫生合格率。

复习文献[8]发现,有关手卫生对医院感染发生率影响的报道,在成人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调查,手卫生教育、监督和反馈,可以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83.3%的医院通过加强手卫生达到降低院内感染的目的。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加强手卫生培训和教育,可以使护理人员依从性从50.8%上升到86.9%,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从40.0%上升到80.0%,提高患者的主观上重视程度可以明显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质量。因此我们推荐,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手卫生的培训与教育,依据我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洗手指征、六步洗手法、手卫生用品正确使用方法及护手措施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手卫生知识如编写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问答小册子、洗手流程图、组织手卫生知识竞赛、张贴手卫生宣传画,提高对洗手和手部消毒的依从性,使手卫生制度变为自觉行为,增强其无菌操作意识,使之逐步形成严谨的作风。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定,将该规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手卫生的效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加强宣传教育之外,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把握导尿、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根据病情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病情允许应及时拔管、换管。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导尿等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保持引流的通畅,严防管道脱落与堵塞。②完善监管措施,实施护理管理干预,加强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定期抽检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并进行手部带菌状况细菌培养,监测医院和各科室医院感染情况,计算因医院感染而多支出的住院费用和增加的住院日定期,公布反馈信息使医务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危害有具体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同时从医院感染率下降又能感受到手卫生的价值,真正从思想上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③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规范相关用品与器具的卫生消毒工作,减少人群流动,定期进行空气培养监测。改善和建全洗手设施,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达到洗手触手可及、安全便捷的要求,避免因时间不够而忽略洗手的现象。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强化手卫生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管,增强护理人员的认知,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的进行洗手和手消毒,达到高的手卫生合格率,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泽英.基层医务手卫生执行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63.

[2]陈会琴,陶晓琴.医院护理人员手污染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感染控制杂志,2007,6(5):353.

[3]夏玉珍,王春梅.速干手消毒剂与六步洗手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74-75.

[4]董明驹,史莉,杨富强,等.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管理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08-509.

[5]江爱英.护士手卫生与院内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28-529.

[6]于敏华,俞建平.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81.

篇5

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向、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发现科学真谛。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特点之一。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拓展思路,活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又有利于防止思维的僵化,克服习惯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力,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用妙趣横生的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否定陈说,创立新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如,笔者在讲授通用技术《认识结构》时,让学生分析“应县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很多同学以为木塔如此坚固,一定用了很多钢钉连接。但想不到古人很早就懂得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一反常人所想,运用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以50多种斗拱的垫托接联砌建而成,使其结构稳定,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和多次强地震袭击而依然完好无损、巍然屹立,成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

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它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找变异,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试图就同一问题沿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答案。“思维的发散可从材料、结构、功能、形态、方法、关系和因果等多方面进行”,独创性、灵活性、求异性、联想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科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有人用“创新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这个公式估计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精心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在面临具体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如,笔者在教学“控制与设计”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钓鱼装置,写出设计方案。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设计,如在鱼杆末端拴上一定长度的胶丝,在胶丝下拴一鱼钩;或参照现行的钓鱼装置,在鱼杆上加上一个盘线的辘轳。有的则学以致用,打破思维定势,从传统的装置中解脱出来,在鱼杆上安装一个固定架,再在固定架上安装一个触发器和电机,当鱼上钩时胶丝被拉动,导致触发器开关触点接触,电机通电跟着转动,迅速把胶丝盘回,从而实现自动钓鱼的目的。这个方案一出来,师生们大为赞叹,该学生深受鼓舞,以后参加学校的科技艺术节均有创新作品参展,同时也启发其他同学思考问题时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入性。

篇6

(一)明确培训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培训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对教育培训项目的管理,按照“三统三分”原则,制订培训规划,落实培训任务,将培训工作列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局机关各科室要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培训项目方案进行论证,落实培训经费;各承办单位要做好培训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各县(、区)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督促有关单位选派好相关卫生人员参加培训,确保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

(二)实施培训项目

局机关各科室要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培训前将培训项目方案报局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包括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师资、选择培训教材、保证培训场地和教学设备、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组织考试考核

根据“逢培必考”的原则,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要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或技能操作考核,并登记学员的考试或考核结果,要将考试或考核结果向学员所在单位进行反馈。

(四)做好资料备案

承办单位要收集好培训有关资料,包括教学培训计划、教材讲义和多媒体资料、培训相关规章制度、教师名单及讲授内容、学员名单及考勤记录、学员调查表及考试试卷等,上述资料要统一归档备查。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承办单位要及时将培训安排表、教师名单和教材讲义、考试试题、《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学员考核情况登记表》(附表2)、经费使用情况和培训工作总结等有关资料在培训结束一周内报送局有关科室,经科室审核后送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发放培训证书

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相关岗位培训管理,按照《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通过考试或考核的学员,统一颁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岗位培训证或培训证书,并授予相应(省、、县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二、强化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一)加强培训过程监管

局机关各科室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即对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师资的建设,培训教材的编制,培训场地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二)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

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对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从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教学组织管理和培训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培训质量。

三、加强考核评估,注重培训效果

(一)培训工作考核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估,落实考核评估经费。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考核评估,从培训组织管理情况、培训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二)考核评估结果通报

每个教育培训项目的考核评估情况将予以通报,对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着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

篇7

【关键词】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 食品安全; 健康教育培训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99

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有着重要关系,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健康教育培训,提高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是贯彻《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1]。2011年6~7月,对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酒店新雇佣的350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并对员工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有关卫生知识和卫生法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鞍山海地连大酒店、鞍山恒泰酒店、鞍山华世博际餐饮部等6家饮食行业新雇佣的、未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的从业人员350名。本次共调查新员工350名,其中男145名,女205名,年龄17~27岁,其中16~19岁106名(占30.3%),20~24岁147名(占42.0%),25~27名97例(占27.7%);文化程度为初中129名(占36.9%)、高中(中专)206名(占58.9%)、大专15名(占4.3%)。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分2次进行,由鞍山市健康教育所培训部设计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岗位、文化程度等一般项目和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测试得分)。首次调查前,由培训教师将调查表分发到参加培训的350名员工手中,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要求等,采取闭卷形式,由调查对象独立、真实地填写调查表后,在课堂上统一回收;首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表中各题目按统一标准评分,并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测试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新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并依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培训,选用鞍山市健康教育所编写的《2011年卫生监督防疫培训教材》,培训20学时;培训结束后再次进行调查(测试),就参加培训的员工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和重点培训内容等掌握情况进行测试,按统一标准评分及评价。

2 结果

2.1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前,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20道,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3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平均得分49.4分,其中

2.2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情况 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后,共测试与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的卫生知识题40道,与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有关的卫生知识题60道;按标准答案和判分标准评定,平均得分79.7分,其中

3 讨论

3.1 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的意义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行业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和定期的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素质,而且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减少食源性疾病,可起到重要作用[2],也是帮助食品从业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准则、贯彻《食品安全法》[3]、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有效方法。

本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在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前,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掌握情况很差,测试平均得分仅49.4分,不及格者占67.1%、优秀者仅占9.7%,尤其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男性员工其卫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更差,提示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非常有必要。实施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后,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知识及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有了充分了解,测试平均得分为79.7分,不及格者仅占24.8%、优秀者占29.7%,而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员工掌握卫生知识的程度均显著提高;此外,新员工们对留长发、留指甲、带戒指、不穿工作衣帽上岗等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食品安全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体检也有了深入了解。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训对饮食行业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知识,建立正确的卫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3.2 建议 (1)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安全教育有关规定,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的明确要求[4],对食品行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 h,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 h的集中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达到基本掌握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食品卫生法规、标准和卫生知识。在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复训,采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形式,以保证现有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每年都轮训到,新招员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培训。(2)在确保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全员参加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人群的培训。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单位的法人、厂长、经理等负责人是培训的重点,只有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领导提高了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知识水平,才能带动其单位整体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水平的提高,才能让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卫生行为。(3)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培训效果。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以讲课、录像、挂图、图片、幻灯、案例、具体操作来进行直观的培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现实,使从业人员通过观看影碟、图片、照片及实物等达到一定的视听刺激,加深印象,从而更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鞍山地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琳,范苏芸,周洁.深圳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9):216.

[2] 吴坤,孙秀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938-2009.

篇8

关键词:口腔科护理实习生 规范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4-02

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目前,仅有少数高等职业院校提供该方向的教育,大多数从事本专业的护士在就职前通常接受的是全科护理教育,后多经过短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不规范培训,便开始协助口腔医生完成各类临床操作。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发展迅速,口腔专业组不断细化分工,这使得口腔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口腔临床医疗的需要,以致口腔医疗团队不能高效地完成诊疗工作,造成患者等候时间与诊疗时间过长,浪费了口腔医疗资源。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提升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是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教育培训的准备

(一)选择教育培训教师

选择热爱教学、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良好沟通交流能力的医、护人员各一名。护理教师应具备5年以上口腔科护理临床经验,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口腔医师应选择对口腔各专业各类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同时,应注重对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增强教学意识,拓展知识范围,提高教育培训技能。

(二)制定教育培训目标、计划及考核措施

1.制定教育培训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目标,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及考核措施提供方向。此目标可以提高护理实习生口腔科护理技能,为提升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全面技能打下基础,从而为口腔科护理教育提供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2.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根据口腔科实际工作情况及教育培训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应该是阶段性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制定,确保护理实习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与掌握口腔科的基本知识,领会口腔基本护理程序与各项护理技能。

3.教育培训的考核。根据教育培训目标及计划内容拟定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试卷及题库,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出科理论及实践操作考试,通过考试成绩检验目标及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并对计划进行完善及调整。

二、教育培训的实施

(一)环境与专业范畴的介绍

引导护理实习生熟悉口腔科布局环境,对口腔基础、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内科、口腔正畸及口腔美容等学科分类有大致的了解与认知,为将来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就诊引导打基础,此内容可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因为口腔科的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所以无菌观念非常重要。要让护理实习生在理论上了解无菌操作的同时,在临床具体操作中与理论相结合。因此,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技术、保护患者及加强自我防护等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要。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口腔专科技能的教育培训

带领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教育培训口腔专科技能,这是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如治疗口腔科常见病各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常用器械的使用及消毒保养方法以及常见病的护理配合、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紧急抢救过程中的协助等。此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之前,教师需按照口腔疾病各种治疗指南的要求,采集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资料完善教育培训课件,以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让护理实习生掌握各项口腔专科技能及常见病护理配合要点。

(四)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使护理实习生能掌握口腔科健康教育知识,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口腔健康教育服务,如口腔卫生宣教、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疾病的病因及发展认识,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与自我护理等。此内容可采取理论教学与情景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让护理实习生通过情景互动模式掌握教育培训内容,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五)沟通能力的教育培训。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每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在口腔科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就诊预约及诊后回访时,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沟通能力,讲解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和形式,让患者在沟通中了解自己的问题,这对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慢的大背景下,对口腔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入科规范化教育培训,为提高口腔专业的护理水平奠定了基础。既缩短了患者的等候与治疗时间,又提高了口腔医师的工作效率,使我国有限的口腔医疗资源达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教育培训方法弥补了我国护理教育中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的缺陷,使口腔护理不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口腔医学,而是为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为口腔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杨国勇,李秀娥.我国口腔专业护理教育现状和展望[J].中华护理,2012,(2).

[2]林芳.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

[3]刘红,张真,李兰.口腔修复的临床带教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3,(5).

[4]卢爱工,李莉莉.我国口腔护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护士进修,2004,(6).

[5]吴桃信.口腔护士培养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张蕾,聂超.口腔护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分析[J].齐鲁护理,2008,(3).

篇9

【关键词】继续教育对象;学分达标;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为了解咸宁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经验,正确评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成绩,找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更好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和调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思路及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我们对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02年度至2012年度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所获得的学分进行了汇总统计,现分析如下:

1 材料来源:以《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情况登记表》(2002年度至2012年度)、《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和《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绩奖统计表》(2002年度至2012年度)为基本素材,以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名册》和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资年报表》为佐据资料。

2 合格判断方法:合格标准采用湖北省2007年开始执行的标准[1]:市(州)级医疗卫生单位(不含三级医院)中级以上人每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6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项(两项合计)不超过10学分。副高级以上人员五年内完成国家级Ⅰ类学分最低5学分。初级人员五年至少完成省级以上Ⅰ类学分5学分,Ⅱ类学分中10~11(两项合计)不超过15学分。判定合格原则:按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各级各类学分不能相互替代和相互折算的原则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表1结果说明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2002年开始逐年展开,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合格率较低[2](要求≥90%),平均为21.50%;好的2006年达35.19%;差的2008年,只有7.81%。

2.2 表2结果表明从事不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N’=3,X2=71.33,P卫生检验>卫生监测和社区服务,卫生监测与社区服务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无显著性意义(X2=0.055,P>O.050)。

2.3 表2结果表明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N’=2,X2=13.08,P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无显著性意义(X2=2.35;P>O.050)。

2.4 表2结果表明担任不同级别行政职务的领导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均等(N’=2,X2=48.97,PO.050)。

3 结论:

3.1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从2002年开始逐年展开,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合格率较低,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9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2 不同专业技术工作岗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依次为急性传染病控制>卫生检验>卫生监测和社区服务。

3.3 不同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不等,依次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

3.4 担任不同行政职务的领导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会不均等,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机率比一般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机率高。

3.5 在审核学分证原件时,未发现一张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取得的学分证,一是说明继续医学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同时也说明了疾控人员待遇低,让自己掏腰包拿学分不舍得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湖北省卫生厅,人事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卫发[2007]25号)[R].2007.

篇10

〔关键词〕乡村医生;医师职业精神;医学人文;医学教育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有了更多人文性的要求。而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传授、学历的提高以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的提升。人文教育的缺位加之经济等因素的冲击,导致部分乡村医生社会责任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和价值取向扭曲、沟通能力欠缺及服务意识缺位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农村卫生保健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健康中国2030”保障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利益的战略目标下,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除继续提高专业水平之外,也需要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与培训。

1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

医师职业精神是指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的主导思想,是在医学实践中建立和凝练的,为整个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肯定并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其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1]。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既包括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对该职业的认可与以身作则,其核心是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现状

2.1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先天优势

首先,我国乡村医生长期生活、工作并扎根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既为医又为农,他们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用最简单的医疗设备和自己的责任心,为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基础性卫生工作,发挥了农民健康卫士的重要作用。其次,乡村医生立足于乡土气息浓厚的熟人社会环境中开展服务行为,他们与患者颇为熟悉,因此,乡村医生与患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亲人”关系。第三,乡村医生的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基层的农民,工作中必须要处处为农民考虑,既要治好病,又要少花钱。他们对患者的家庭病史、经济情况等比较了解,更能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与健康利益诉求,也更容易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2.2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提出,各国医生都需要在医学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达到最基本要求。乡村医生作为我国卫生队伍的重要一员,理应具备并达到该基本要求中的标准。然而纵观当前我国乡村医生队伍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乡村医生在职业精神建设方面还有待提升。2.2.1乡村医生对医师职业精神缺乏了解。多数乡村医生未受过系统医学教育,除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有限,误诊、漏诊、延误诊断治疗、操作不规范导致医疗差错时有发生外,其人文知识匮乏,对“医师职业精神”的概念、内涵、作用等知之甚少,也缺乏对具体医德规范和标准的深入理解,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他们多数只是凭借道德直觉工作,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较少注重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也不重视医患沟通的艺术。乡村医生处在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底层,待遇水平偏低,部分乡村医生仅把这份工作看作是贴补家用、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没有太大兴趣,也不愿去操心“医师职业精神”的具体要求,得过且过。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还迫使部分患者“小病大治”“舍近求远”地去大医院诊治。2.2.2市场经济严重冲击了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医生失去了政府保障,游离在医疗市场的边缘,半医半农艰难地维持生计。受不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医生也逐渐将市场交换原则运用到医疗工作中,开始追求经济效益,乱收费、卖假药和过期变质药品、过度治疗[2],引起农民不满,进一步削弱了农民对乡村医生的认可与信赖。

2.3现有乡村医生教育培训计划忽视医师职业精神培训

乡村医生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他们的职业素质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引导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良好的医德医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农村卫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健康发展[3]。

3乡村医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训的对策

3.1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及待遇

新医改后,乡村医生作为卫生院的下属,成为整个医疗体系的最底层组织。但我国卫生系统人事编制及相关福利政策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不享受国家正式编制的各项待遇,还要受卫生院管理,缺乏归属感。作为农村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去和与自己“差不多”的教师、村干部等对比,相比较低的收入难以激发其职业自豪感以及献身于职业的热情。而且,现有乡村医生分配制度也加剧了他们的不公平感,如药品零差率政策取消了乡村医生药品加成收入,虽然政府给予补贴,但总体收入仍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85.9%的乡村医生认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增加了其工作量,甚至一些乡村医生需要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薪酬增加较少,导致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而且药品质量也难以保证[4]。因此,首先要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使其有职业荣誉感,才能坚定其扎根基层的信念。其次,在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可以将乡村医生的行政隶属关系划归到乡镇卫生院,无论是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收入分配管理上都和乡镇卫生院采取一致性,实现乡(镇)村医收入的均等化[5]。第三,允许乡村医生参加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定。第四,应健全并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当乡村医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同行基本一致,而且生活无后顾之忧,工作被需要与认可时,他们才会安心地扎根基层服务病患。

3.2加强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相关科目教育培训

3.2.1增设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可以根据社会和医学科技发展的变化及乡村医生实际增设一些新的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技巧以及党和国家有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等课程。特别是要把医德教育作为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必修课,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乡村医生工作的价值和职责,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尊重和关心病人,较好地实践“守护农民健康”的职责。只有让乡村医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下得去、留得住,也才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运用于乡村的医学实践[6]。课程形式可以是一定学时的必修课,也可以是针对乡村医生实际需求开设的医学人文专题讲座或大家讲坛,特别是邀请相关专家来到乡村医生身边现身说法,既可以加强人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可以帮助乡村医生从专家身上受到启发、得到鼓舞,并自觉树立起服务乡村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3.2.2在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中渗透医师职业精神。医乃仁术,医学的人文性渗透在医学的每一个角落,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将蕴涵其中的丰富人文资源传授给学生。在乡村医生专业知识培训时,专业课教师要适时渗透人文知识,让医学人文与医学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床旁见习、实习帮助乡村医生在增长临床经验的同时,认识医师职业精神的思想内涵。3.2.3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乡村医生的职业精神。近年来的“最美乡村医师评选”等活动,宣传、弘扬乡村医生重要作用与先进事迹,极大地增强了乡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念,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去关注、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以及乡村医生职业精神建设打了一支强心剂。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先进、感人事迹的报道,鼓舞更多的乡村医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得更好,也可以引导受过良好医学教育的年轻医学生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精神的考量,对道德典范予以表彰,而对医德人格存在瑕疵的乡村医生要批评教育,小惩大诫,严重者可取消执业资格。

〔参考文献〕

[1]金福年.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特征———从《医师宣言》谈起[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61-163.

[2]张丽霞,吴堃.乡村医生人格内化的现代价值及培养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60-61.

[3]戴伟娟,谢素芳,王朋,等.关于加强乡村医生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1):1129-1130.

[4]尹文强,于倩倩,陈钟鸣,等.乡村医生组织公平感现状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4):280-283.

[5]王冠男.基于乡村医生管理现状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4,28(11):69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