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概论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纤维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纤维概论

篇1

坚持以教学为根本,以辩证唯物精神对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坚持教学改革:坚持以攀登科技高峰为目标,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技术攻关,并带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他就是张宇峰,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副院长,“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适时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张宇峰教学和科研双丰收的秘诀。

张宇峰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不忘本职,爱岗敬业,积极坚持一线教学,在2000年至2006年担任材料化工学院材料系(原化学纤维教研室)主任期间,先后为材料(原化学纤维)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讲授13门课程,承担过该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指导过5个专业实验,包括1项大型综合纺丝实验,指导学生完成科技作品竞赛获奖3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80余人,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17人。多次带领本科生进工厂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多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工作,2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张宇峰也是一位学者,他相继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作访问学者,近年来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紧随科技发展及行业动态。在积极投身科研,提升能力的同时,还不断利用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国家863、973、天津市科技攻关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委级科技成果4项,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4项。比较有代表的科研成果有:“人工肺微孔中空纤维的研制”、“中空纤维反渗透中空纤维复合膜及组件研究”、“中空纤维膜品种系列化及产品质量保障技术研究”、“纳滤中空纤维复合膜”、“开发纤维素纤维新溶剂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及装置”等。

张宇峰还是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他积极参加和组织学科、专业建设,并坚持教学改革。组织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完善了大型综合纺丝实验及其与其它实践环节的衔接,构建了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展了“化纤工艺学”精品课建设,再版的《化学纤维概论》被列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建立了课程网站,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负责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特色专业称号;参与完成了天津市十五投资、中央地方共建投资等材料相关实验室建设项目,参加完成了天津市“化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和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规划,参加完成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连续成功主办第五届至第十一届“全国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并组织师生百余篇。2009年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

篇2

关键词:大型综合实验;创新;实践能力;地方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93-02

随着我国走向国际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大中型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的创新理念、研发能力、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企业是求才若渴,然而作为地方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每年的就业率却不断下滑。每年春暖花开时,在地方院校的校园里却无人关心春意盎然的美景,有的是没有企业面试学生的哀怨和老师们的感叹。地方院校,既没有名校的悠久历史,也没有名校丰厚的教学师资力量,如何才能突出就业重围,做到人尽其才,一直是地方院校师生思考的重要教研课题。本文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全面科学地设计、安排大型综合实验,努力实现从知识积累型人才向实践创新型人才的转变。其教研成果对于地方院校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方院校的责任

一直以来,高校都被人们视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然而,向学生传授了知识不等于学生就有了适应社会和助推企业发展的创新能力[1]。知识是能力表现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理论的体现,两者密不可分,但又并非必成正比[2]。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但一做起实验来却是手忙脚乱,一事无成。可见,知识和能力是不等价的。高校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是其根本,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让其做到学以致用却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要想在人才培养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改革固有的教学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为第一要务。

二、地方院校学生的特点

让每一名学生都成才是高校的最高使命。然而,每一所高校的学生大都是来自祖国各地,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同,自身素质迥异,要想人人均成才除了学生自身用心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学校的培养方式、培养理念也至关重要。

三、学生综合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

自学生走入大学校门伊始,学生与企业直接接触的机会就是下厂实习,而间接地进行企业实践能力训练的方式就是大型综合实验。目前,许多地方院校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型实验,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格局,摆脱单纯的验证型实验的束缚,加强大型综合实验的开设力度[3]。与简单地重复老师黑板上书写的常规性验证型实验相比,具有挑战性的大型综合实验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在这样的实验中,每一步实验都是学生自行设计的,都是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思考而来的,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学生在大型综合实验中既能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严谨、认真和艰苦,同时也能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失败后的教训。因此,开设大型综合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大型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一般大型综合实验包括在企业开设的下厂实践和在学校开设的大型综合实验两部分。在企业进行的下厂实践中,要做到看、记、问、模相结合。看,即是认真观看所学专业的工业厂房设计情况,主要包括车间内设备的摆放、管路的走位、机电线路的辅设等。记,即是牢记生产设备的操作工艺和注意事项。问,即是细心观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不耻下问。模,即是用心向一线工人学习,模仿他们手、眼、身、法、步上的每一个动作,做到身心合一。在学校开设的大型综合实验中,学生要以动手实践为主,充分利用学校仿真设备对每台设备的构造、工作机理,操作方法要熟记于心。学生要积极参与设备的拆装与维护保养,全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大型综合实验的科学设计与安排。在大型综合实验的设计上,首先,要根据每个学校的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专业的长处,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建立一个可供学生进行生产实践锻炼的工程中心。其次,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从本专业教学、科研实践中选出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大型综合实验。在大型综合实验的安排上,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一般学校通常将大型综合放在大学四年级第一个学期开设。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此时大部分专业课都学完了,对大型综合实验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不利之处是这段时间与考研和做毕业论文相冲突。在进行大型综合实验时,经常会出现考研的学生无心做实验,而做毕业论文的学生由于想快点毕业,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毕业论文的实验上的情况。因此,大型综合实验的时间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在进行大型综合实验时,指导老师要在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最多不超过5个人。如果学生很多,老师又没有准备,就很容易会出现学生看的多而动手的少、老师讲得快而学生听懂的少、实验过程中问题多顺畅的少、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多真正得到煅练的少的情况。

3.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大型综合实验。本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课程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积累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专业知识学习阶段。下面,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为例介绍一下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大型综合实验的主要过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型综合实验除了利用寒暑假到大型高分子加工企业现场实习(每次在企业实习时间不少一周)之外,在学校开设的大型综合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第一阶段(基础知识积累阶段)中,我们针对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有机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大型综合实验;在第二阶段(专业基础知识阶段)中,针对学生所学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加工设备以及高分子成型工艺原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开设“多功能聚酯的合成与应用”大型综合实验;在第三阶段(专业知识阶段),针对学生所学的化学纤维概论,化学纤维成型加工原理等专业知识开设“复合纺丝”大型综合实验。在每个阶段的大型综合实验中,学生从所要求制备合成的产物性能出发,分析具有这些功能的产品的分子结构,再从分子角度进行分子设计,进而根据分子结构式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通过具体实验进行验证,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本文从企业需求出发,叙述了大型综合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上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大型综合实验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型综合实验的开设情况介绍了科学设计与安排大型综合实验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其教研成果对于推动地方院校开展学生的综合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缓解地方院校学生就业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吉爱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94-96.

[2]施开良,姚天扬,俞庆森.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1-3.

[3]王义良.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注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48-50.

篇3

[关键词]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糟朽脆弱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后将逐步出现在博物馆库房和展厅,被存放或展览。文物在展存中的问题随之也将会愈加凸显。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展览与存放不同于一般文物,需要在诸如:展存环境控制,展存辅助材料选用,展存文物的固定技术,展存环境的光、温湿度、微生物和害虫等诸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而且所处地区不同,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尤其就空气污染而言,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就很明显。因此,修复后纺织品的展存形式就不能照搬南方地区的做法。本文结合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情况,就展存环节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避免今后本地区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在展存中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的发生。

一、西北地区气候状况

历史上,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但经过几百年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早已遭受严重破坏,成为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终年干旱,除东部个别地区和一些高山地带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不足200毫米,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地区、青海的柴达木和藏北高原,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因此,每当春季,大风肆虐,沙尘暴骤起,浮尘、扬沙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据统计,1从1952年到1994年间,我国西北地区共发生强沙尘暴(风速>20米/秒,能见度25米/秒,能见度

二、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纺织品文物的影响

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尤其是空气中颗粒沉积物的污染最为突出。就这一点而言,西北地区大气污染对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影响远大于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的南方地区。

大气污染物成分很复杂,但对于存放于博物馆室内的纺织品而言,一般液态的污染物容易被人为控制避免;又因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空气中的水分子少,很难以液态的形式附着在纺织品上,如直径小于100微米且悬浮于空中的小液态颗粒污染物雾尘等。因此,影响博物馆丝织品文物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固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种。

(一)固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固态污染物包括具酸碱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植物纤维、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灰尘中的化学颗粒,可能会与纺织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文物受损。灰尘积落在纺织品上,不仅会改变藏品的外观颜色,形成污迹,还会造成机械性损坏。微生物孢子飘落在纺织品上,环境适宜时就会繁殖。灰尘中的弱酸性物质是霉菌生长的培养基,可加速霉菌的滋生蔓延。虫卵在适宜环境下孵化,害虫会蛀蚀有机质的藏品。

(二)气态污染物对纺织品的影响

气态污染物主要可以分成两类――酸性气态污染物和氧化性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氯气(CI2)、盐酸(HCI)等,其中以前三种为主。二氧化硫是一种弱酸性化合物,在氧气的作用下,二氧化硫立即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旦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就会立即生成硫酸。硫酸是一种极具腐蚀性的强酸,纺织品文物如果遭受硫酸,势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如强度降低、染料褪色等。二氧化氮是一种氧化剂,那些在大气中相对稳定的物质,在二氧化氮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氧化。二氧化氮气体一旦在物体表面沉积,生成硝酸、亚硝酸和硝酸盐,那些对酸敏感的物质,如纺织品上的染料就会发生褪变。硝酸具有挥发性,无法在干燥表面停留,从这点看,其危害小于二氧化硫生成的硫酸。臭氧的氧化性极强,主要攻击有机化合物中的不饱和碳双键,使其收缩,几乎能够破坏所有的有机物,自然包括纺织品。因此对博物馆而言,臭氧非常危险,是治理的重点。2

三、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中的问题

对于修复后平面类糟朽丝织品文物的展存而言,西北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空气中有害成分对文物造成再次污染

以甘肃省博物馆展厅的空气污染程度为例:除个别独立展柜之外,一般情况下,文物都是根据类别集中展示在一个个大型的展柜中(展柜长约2~10米不等,宽1米左右,内净高1~2米左右),由于展柜空间大,很难达到真空条件。甘肃省博物馆固定展览较多,展厅日平均接待观众约二三千人,为了保证展览正常开放,不宜经常开柜搞卫生,所以每年只能在冬季打开展柜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目前因条件所限,针对空气污染状r尚没有安装专业的检测设备,暂时获取不到具体的污染指数,但仅凭肉眼观察,就明显地发现了展柜中厚厚的颗粒沉积物。历时一年,有些文物上面不太鲜艳的纹饰图案早已被灰尘遮盖,模糊不清了。关键是其他文物表面的灰尘还可以擦拭、扫除,但修复后糟朽纺织品文物上面的灰尘因静电等原因,会被吸附于织物纹理中去,即使是附着在织物表面的污染物,也很难用吸尘器等工具去除干净。若再次干洗或水洗,都将对糟朽纺织品文物有毁灭性的危害。

(二)人为扰动对文物造成再次伤害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即使是修复加固后的纺织品,依然存在严重的炭化现象。加之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制作包装时,展览与存放形式不一致。库存时一般以无酸卡纸夹封、

无酸纸囊匣等包装形式盛放。展览时,再根据展厅整体布局,取出文物,放置于展台上或根据布展设计,制作一些辅助的展板等设施,甚至直接悬挂起来进行展览。这样,除上述的空气污染问题之外,因布展、撤展、运输等因素被迫需要人为多次扰动文物,有时甚至不是专业的纺织品修复人员去翻动文物,而是布展的其他文物工作者,难免会有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这无疑都会对糟朽纺织品文物存在极大的再伤害风险。

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治理大的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靠个别博物馆是无法解决的,根治污染将是长期的任务。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在博物馆建筑物内外的小范围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博物馆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应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在纺织品展存问题上,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适宜的展存形式,将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展柜的污染控制

首先,应该设法排除空气污染源。在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附近,尽量清除排放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同时要改变博物馆展馆外部的环境,如种草植树、养花养鱼、人工洒水、建造喷泉等。其次,采取措施,阻止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物内。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空气过滤设备,也可以选用多孔性的活性炭粒进行物理吸附来清除有害气体。同时,加强管理阻止尘埃进入博物馆库房、展厅内,也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重要环节。如在博物馆展厅或库房的入口,设有清除观众鞋上泥土的设施,库房工作人员要换拖鞋入库,防止尘土带入等。3

(二)展柜内部的污染控制

为了进一步阻止空气污染,目前,实现展柜内达到真空状态,有很大难度,但对展柜内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再加一层防护还是能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点上,西北地区的展览设计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糟朽纺织品的展存形式进行特殊的设计,不应把文物裸放在密封性能不高的展柜中,或直接悬挂于展柜外的展厅中。当然再加一层内包装,即使包装材料透明性很好,也会多少影响到参观效果,但与文物被再度污染相比,还是利大于害。在制作内包装时,材料的选择、包装的密封性及包装形式的特殊设计等又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内包装材料的选择

修复后的纺织品文物若被库存时,需要制作箱匣等包装对其进行保护;若被展览时,则需要制作托护、衬板等辅助设备对文物进行展示。由于这些辅助材料与文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材料的选择将尤为重要,4如果所用材料散发含有氯、硫或其他酸性成分,它们通过接触文物或通过自身老化后释放出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和挥发性有机酸类(甲酸和乙酸)、挥发性醛类(甲醛和乙醛)等都会对纺织品文物造成损害。这些材料包括劣质木头、塑料、泡沫、油漆、胶黏剂、皮革、铁钉、毛织品、某些化学纤维纺织品和某些掉色纺织品等。库存时,箱、柜必须具备物理稳定性和足够的承重能力,附属支撑板和固定卡必须牢固固定;所选材料应当具备自身防火、一定的防震性能。另外,箱、柜的设计应能满足方便拿取和放置藏品的要求。不锈钢、铝合金和表面喷塑涂料钢板材料稳定性较好,但优质稳定的木材有吸收和释放湿气的作用,对环境起到缓释平衡作用,更有利于纺织品的保存。此外,展览时所选用的内衬板、垫衬材料亦应选用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的柔软而稳定的材料。近年来,通过学者们的研究筛选,5用于纺织品文物的包装材料大都使用无酸纸、白色棉布、无酸胶、弹力絮、太空棉、丝绵、透明度高的亚克力等。无酸纸可分为缓冲型和非缓冲型两大类。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高纯度化学浆料和10%缄性缓冲剂(通常为碳酸钙),经过平滑后处理,pH值为8.0,无酸,白色,比较脆,不耐折,但折叠后的定型效果好。非缓冲型无酸纸的成分为从香蕉叶中提取的麻蕉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全部为去离子水,以保证产品的无酸性,经过半透明后处理,pH值为6.8~7.2。非缓冲型无酸纸在结构和外观上与日本纸非常相似,质轻柔软,具有许多缓冲型无酸纸所不具备的优点。非缓冲型无酸纸较贵,大约为缓冲型无酸纸的1~2倍,被广泛用于蛋白质材质类纺织品的包裹、覆盖等。应该注意的是,无酸纸能够吸收纺织品以及环境中的酸分,其中所含的缄性缓冲剂作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2.内包装的密封性设计

为了使文物既避免空气污染又不影响其观瞻效果,近几年,经摸索实践,西北地区的许多博物馆趋向于采用盒罩式的包装形式,如新疆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在展存时大多就使用了此种方式。所用材料主要是3~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亚克力板、弹力絮、纯白色棉布等。具体做法如下:

先用4~5毫米厚的亚克力板制作盒罩,为了展出效果更好一些,盒子内径最好大于修复后文物的实际尺寸约5~10厘米为宜,盒底另做,厚度为8~10毫米,独立的盒底周边切割出1厘米宽的薄边,便于盒罩与盒底从侧面打孔上螺丝钉固定。

再根据亚克力盒子的内径尺寸剪裁面积相同、约5毫米左右厚度的无酸纸板,然后在纸板上覆约1厘米厚的弹力絮,用白色棉布把它们包裹(棉布的尺寸要大于纸板5~10厘米左右),周边用无酸胶粘合固定制成垫板,为了整齐好看,背面还可以再覆一块3毫米厚的无酸纸板粘合,要求最后垫板的总厚度略小于亚克力盒子内径的厚度(把文物厚度计算在内),为放置文物留下空间。把修复好的纺织品先放置于垫板上,用针线把文物背衬和垫板缝合固定。待把亚克力的盒底与盒罩对齐打孔后,再放置带有文物的垫板进去,上螺丝钉把盒底与盒罩固定牢固,在这样的小范围内,文物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这种内包装方式既便于展览又便于存放,解决了重复包装的问题;修复后的文物较长久地放置于盒中,不再因展览、库存、运输等情况被迫人为的多次扰动,避免了二次伤害;密封性很好,特别是对于沙尘污染严重的西北地区,有效阻止了空气中有害物质对纺织品的再次污染;盒底与盒罩是由螺丝钉从侧面固定,不影响美观,若需打开也很方便;为了防止包装内部有湿气、霉菌等病害发生,也可在亚克力底板上打孔透气,不过西北地区整体干燥,包装内一般不容易产生湿气、霉菌等。另外,因垫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较好的弹性,即使亚克力外罩直接覆压在了文物上,底下的垫板也会对压力有一些缓解,不至于使文物的纤维因压力而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若有背衬,直接把背衬缝钉在垫板上,更加牢固,亚克力也就无需直接覆压文物,因背衬与垫板从周边缝定,所以文物自然下坠的重力也被均匀地分散于各点,不会对文物因局部牵拉而造成损坏、变形,且包装后的文物可以挂起、立起、斜面放置等,节省了展存空间。但亚克力材料比较容易老化或被划伤,为了不影响文物的观赏效果,所以应定期更换即可。除此设计之外,还可采用改进后的压裱式技术,6对平面类糟朽脆弱纺织品进行保护,这是一种集展示、保存与织物加固于一体的固定装置,能够满足织物在竖直状态下的展示与存放。

(三)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

除上述措施之外,目前来讲,解决修复后平面类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还有一最好的措施是:实现展存形式的统一。即展览与存放形式要一致,用于库存和展览的内包装相同,不宜更换,盒罩式做法或压裱式装置,既可库存又可展览,再伤害、再污染等问题就可得以解决,还节约展存的制作成本。难点是修复后的平面类糟朽纺织品若没有背衬,文物直接缝钉在垫板上,或用亚克力盒罩压放文物等方式都是对文物极其有害的。所以设计出展存统一,安全稳固,不易被空气污染的展存方式,首先需要解决文物与展板的固定问题。另外,对于面积过大(超过2平方米)的糟朽纺织品来说,若仍用盒罩式展存,会显笨拙,不方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这将是文物工作者继续研究探讨的难题之一。

[注释]

1黄维、牛耘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及对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年第3期,第84页。

2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编著:《纺织品签定保护概论》,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164页。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编:《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页。

4路智勇:《浅论糟朽脆弱纺织品文物的展览问题》,《中国博物馆》,2009年第4期,第6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