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支付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支付的现状

篇1

现金支付实际是个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如果换算成费率的话,完全不低于当前市面上所有的电子支付手段。原因包括:假币残币风险,现金保管风险,员工人力成本高(收银过程烦琐,清点储存问题,兑零问题)。之所以现金支付还是主流,主要是因为顾客的支付习惯。

2013年12月23日,美宜佳成为首家上线支付宝钱包条码支付的便利店连锁店,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客户端,亮出条码,店员用扫描枪扫一下,完成付款。

这个合作很打动我们的一个点是,没什么成本。不需要加硬件,扫码枪我们本来就有。我们做的只是在收银系统上进行小的软件改动。从开始对接到完成,两周时间就完成了。

收益方面,这种方式不需要找零、签名,收银效率能提高一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实时到账的,比银联刷卡支付的T+1到账还要快,可以提高门店到总部的现金归集效率。费率方面,现在推广期免费,未来即使收取费率,相信也不会高过银联。

一个月下来,单日成功交易笔数超过1万笔,增长很快,但分摊到5000多家门店,这个数字还是很小。虽然广东地区支付宝钱包客户已经有1300万,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装,或者装了不会用。条码支付在支付宝钱包里入口位置不如余额宝、转账这些这么显著,加之比较新,要唤醒用户对这个功能的认识,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克服用户对于手机支付安全性的不安心理。

篇2

【关键词】移动产业 支付业务 发展趋势

从当前现状来看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产业链结构已经初步形成,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移动支付业务也给运营商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拥有手机用户已经超过8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移动支付业务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通过对当前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地分析可以更为妥善、准确地把握支付业务的走向,这对于我国的通讯行业乃至整个通讯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从法律层面上来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依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在业务操作方面也不具备统一的操作规范,这也就给移动支付业务的实际运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同时也让该业务承担了法律风险。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有部分内容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了规范并且实行了牌照管理制度。在这个背景下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也获取了中央财政的认可,当然国务院也规定央企不能对非主营业务进行投资,而银监会方面对于移动支付业务也出台了严格的限制标准。换句话说运营商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就必须要与银行协作,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

从技术层面来看由于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技术体系,但从技术形式上来看主要分为三种即RFID-SIM、SIM-pass以及NFC。当前我国通讯产业事实上是垄断行业,国内三家运营商分别为电信、移动以及联通,三家运营商各具优势。移动进入移动通讯行业最早,其用户资源最多,根基较厚;电信以宽带固话业务为支撑向移动通讯业务扩展,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联通近年来则凭借着3g业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提升。以上三种移动支付技术也被国内三大运营商各自使用,联通依托于NFC,移动则使用RF-SIM,电信则靠SIM-pass所支撑。当然以上三种技术各具特点,NFC技术最为成熟,但是需要投入较大的维护成本以及构建成本;SIM-pass适用范围较广,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信号却不如NFC稳定;RFID-SIM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还处于发展期,在频段兼容方面还有待完善。

从市场环境来看移动支付业务已经初具规模,这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运营商与金融机构也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使得移动支付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在这种情形下运营商与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联盟并发挥了协同效应。另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面已经十分广泛,在公交、地铁、商业等基础服务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移动支付业务,这也就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移动支付平台,给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从投资角度来看移动支付业务虽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但是前期成本投入规模十分庞大,从研发到设备到运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这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那么从经济实力来看三大运营商中联通相对于其他两家运营商存在着一定的弱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移动支付业务的展开。

如今随着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下放以及通讯市场的开放,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这个市场在开放的过程中也将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且移动支付业务也将朝着多元化、全面化发展。与此同时虚拟运营商给传统的三大运营商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冲击,这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将会是极大的考验。

二、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移动支付业务也将得到新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1)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相互融合。相对而言远程支付起步较早并已经逐渐成熟,其安全性也较高,而近场支付则起步较晚。在未来远程支付将会与近场支付充分融合起来,在近场支付芯片上会将会出现远程支付加载,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移动支付业务。(2)移动支付产业将会出现迅猛增长态势。从过去1年来看,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经济产值大概在6000亿美元左右,这也预示着我国的移动支付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终端设备数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移动支付业务的承载面也在不断扩充。在这种新型商业环境下用户数量以及支付金额将达到空前的规模。(3)移动支付业务标准将形成统一化。为了让移动支付业务得以顺利的展开就需要制定统一化的业务标准,这也将使得产业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支付的安全性与可考性也将得到提升。(4)移动支付平台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在行业标准逐步统一的情况下移动支付平台必然会呈现出开放态势且开放程度也将不断扩大,这也就让移动支付拥有了全新的定位,各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出现,合作模式也将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

三、结语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移动支付业务必然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移动支付的推动下整个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局面,这将是我国通讯产业前行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崔媛媛.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J].移动通信,2011,(06).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移动支付 挑战 对策

一、 引言

互联网以“开放、协助、平等、分享”为核心理念,自推出以来,就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更促使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持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这个追求创新的移动支付环境下,为了抢占金融创新水平竞争的先机,我国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手机厂商等都如荼如火地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在移动支付领域,非银行主导的支付业务的规模与增速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主导的电子支付渠道,并通过构建O2O支付闭环的方式逐步渗透到商业银行此前主导的线下收单市场。因此,如何把握移动支付的重要机遇和有效应对支付环境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严峻挑战和重要研究命题。

二、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移动支付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我国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钱包、扫描二维码、微信支付等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管身处大型商业中心还是巷子里的小铺,随处可见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的身影。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高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意识到移动支付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覆盖之广,纷纷借助迅速崛起的移动社交工具发力,在移动端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自2013年7月招商银行宣布推出首家微信银行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通微信银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上线,移动支付进一步渗透;2014年1月,腾讯微信移动理财平台理财通正式上线,派发红包1000万元;2016年7月,工商银行正式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这标志着工行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2016年9月,京东白条官方消息称正式推出白条闪付产品。现将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中国银行 2013年12月,中行推出了“中银移动支付”APP应用。该APP应用整合了中银快付、手机银行支付、协议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产品,全方位覆盖日常移动支付需要。

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抢先于其他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该二维码支付除了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外,还采用了国际清算组织的令牌技术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可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银行级保护。

建设银行 2016年9月,建设银行正式推出了“龙支付”品牌,能实现“一拍即购”。

农业银行 2015年12月,农行联手中国银联推出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的农行HCE云闪付服务,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2016年2月,农行云闪付正式宣布支持Apple Pay。

招商银行 2013年7月,招商银行携手微信,推出首家“微信银行”。2016年9月,招商银行又推出“一闪通”支付模式,客户使用“一闪通”时,只需将手机屏幕点亮靠近POS机即可支付,无需打开任何APP,也无需网络支持。

由此可见,各大商业银行都希望搭上移动支付这辆班车,致力于通过业务创新、加强合作等方式,力图在移动支付业务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同时,随着支付行业电子化、互联网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支付与经济融合进入新阶段,“移动支付”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支付理念和结算方式,引领我们实现由实物货币向虚拟货币的转变。

三、移动支付的发展意义

(一)移动支付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让金融惠及民生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以网点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三大发展业态。这三种业态针对客户的体验与服务升级,分别满足了“定时定点”、“随时定点”、“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毋庸置疑,移动支付延伸了客户服务的渠道并满足了全天候服务的需要,大大拓宽了我国消费支付的范围,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尤其对于一些落后、不发达及传统金融机构建立网点成本较高的地区而言,移动支付依托其“随时随地”的特征而将普惠金融传播到这些传统金融的“荒漠区”,使得支付行为下沉到乡、镇、村,从而扩展了用户覆盖,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移动支付倒逼支付清算变革,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支付清算是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后台支撑,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手工核实、同城票据交换、电子化和信息化等发展阶段。在手工核实阶段,资金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必须通过信汇或电汇等方式,需要数天才能完成;随着电子联行系统的建成,商业银行也建立了行内通存通兑系统,资金可以实现在一天内完成跨地区转移;现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迅速崛起,人民银行构建了由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清算系统、外汇交易系统和各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构成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使得普罗大众可以轻松享受到跨行、跨地区资金实时到账等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移动支付有利用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

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等趋势下,各中小银行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比较起来,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有限、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一是由于移动支付具有灵活性、即时性和便捷性,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增强和大型银行的竞争力,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二是移动支付的加入还有助于突破物理网点的束缚,减少增设物理网点的建设费用及人力成本。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ower Group数据显示,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办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仅为传统柜面方式的2%,是通过ATM交易方式的10%。三是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扩宽业务经营范围,同时,依靠理财、生活服务、快速转账等增值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粘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的竞争实力。

四、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的挑战

(一)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竞争渐趋激烈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上游的技术及方案提供方、中端芯片的提供企业,再到下游各行各业的商家。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形成了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每一方都试图占据主导地位,互相合作的同时又互相竞争,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产业制度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2015年中,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可谓占据了重要主导地位。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手机支付活跃用户数就已经超过了Paypal,成为全球最大。截至2015年年底,支付宝拥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活跃用户数有1.9亿,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支付宝还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从支付延伸至销售、担保、融资等领域,利用自身的场景优势,将数据和流量转化为其客户关系沉淀,成为客户消费、理财等的优选入口。毋容置疑,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商业银行近场支付产业联盟谈判能力低,无法真正主导业务发展

在我国,远程支付业务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在近场支付领域却发展缓慢,据统计,2015年移动支付中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0.28%,占比悬殊。尽管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加入到银联、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主导的近场支付产业联盟之中,致力于与其他产业链运营主体达成合作协议,提供后台结算服务。然而,由于受终端渠道等资源的限制,商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参与近场支付产业联盟的过程中谈判能力很低,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产业链主体的协作方参与到近场支付的合作中,无法真正主导业务的发展,容易被边缘化。

五、推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方的通力合作,需要在产品模式创新与产业链融入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面对移动支付来势汹汹,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应多角度、多维度应付支付变局。

(一)监管部门应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促进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颁布于1997 年,已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为适应支付结算业务监管需求,监管部门应结合国内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实际,加快制订《支付结算条例》,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建设。在完善传统支付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将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自助银行等新兴结算方式、结算主体纳入管理范畴,并对新型支付手段业务流程及电子支付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促进电子支付法制化、良性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支付结算市场有序运行。

(二)商业银行应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

移动支付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之争。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主要提供查询、转账、缴费等简单服务功能,本质上只是对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延伸,并没有深入客户的核心需求进行产品、模式上的创新。因此,为适应移动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应紧密立足于自身的整体战略,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创造应用场景,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一是应加强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紧密关注,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场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包括NFC、二维码、LBS等,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二是按照“强强联手”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与外部机构合作服务的能力,将支付等金融服务面向移动支付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聚焦发展、共促融化,探索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客户导流,融入更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内涵。三是顺应当前020模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O2O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放式平台跨界合作,围绕村、社区、校园、医院、超市、公交等日常生活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的服务体系,从支付运营、金融运营向商业运营转型。以移动支付为纽带,把服务细化到场景,通过场景嵌入自家的产品与服务,尝试业务突破,提高服务覆盖率。同时,通过分析客户支付行为及商家交易信息,实现业务场景、产品规则及信息推送等定制与组合,利用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优势,将信用卡分期、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与移动支付进行捆绑,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综合性的优质服务。

(三)发挥移动支付特点,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终端存储容量大、覆盖面广、能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特点,根据我国“三农”地区现金流通不便、支付结算手段匮乏的现状,全面推出快捷的小额非接移动支付产品。同时,注重加强与新农合、新农保业务的整合,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及应用,着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出低成本、易操作的移动支付产品,拓宽农村普惠金融“新内涵”,使得普惠金融能更广泛地惠及更多群体成为现实,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探索出新的有效途径。

六、移动支付业务的展望和总结

根据央行最新的2016年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增势明显,其中,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61.37亿笔,金额为29.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46%和10.20%。笔者看来,商业银行应认清大局与大势,适时调整运营模式,以客户的核心利益诉求为导向,着眼跨渠道、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客户体验,不断拓宽业务发展空间,争取在这场激烈的金融服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因此,面对移动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商业银行应在明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开展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特色支付业务,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业、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打造自身主导的消费场景,共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海颖,张云华,周振宇.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分析及其盈利测算[J].上海金融,2011,(9):15―21

篇4

关键词:用户黏性;影响因素;移动支付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移动支付用户黏性影响因素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9日

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物联网”概念为代表的人类社会与物理设备的整合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物联网”的关键环节就在移动手机支付。广义上,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物品或者业务通过移动设备(手机、PDA、移动POS机等)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方式。狭义上,移动支付仅仅指用户以手机为媒介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方式。本文的移动支付是指狭义移动支付,即手机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被看作是第一个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相互融合而成熟的商业模式。

自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开展以来,就备受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设备提供商和商家等的青睐,智能机渗透率的提升和3G业务的推广也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和应用环境。根据易观智库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趋势预测2011-2014》数据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用户数达到1.87亿,预计到2014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3,850亿元,用户规模也将达到3.87亿。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更加需要移动支付来完成各个交易环节,以便实现物联网、互联网、移动支付网络的相互融合。

尽管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相比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国内的移动支付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和容量较大,整个金融产业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全成熟,难免出现少数利用“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对安全性的质疑成为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最大障碍,而糟糕的用户体验也是许多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的重要原因。艾瑞咨询2011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所有被调研的手机用户中,使用过手机支付的用户比例仍然较小,其中40.2%的用户使用过手机端网上支付,31.7%的用户使用过手机短信支付,仅有15.4%的用户使用过手机近端支付。

二、移动支付用户黏性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企业应该考虑如何聚集人气、黏住客户,形成一定的用户规模和黏性(或称用户忠诚度),再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用户空间里开发商业价值。因此,本文将移动支付的用户黏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不少学者对用户黏性的定义进行了探讨,其中Bush提出,黏性是指消费者长时间、频繁的访问。本文根据移动支付的特点,将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感知价值、信任、满意、转换成本和社会规范等五个主要因素。

Crosby等人于1990年提出关系质量模型,指出关系质量的衡量维度为顾客满意和顾客信任,并实证分析了满意和信任对顾客未来的互动和销售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以关系质量模型为基础,将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关系质量的核心驱动因素,同时研究分析了转换成本和社会规范对用户黏性的影响作用,最终构建出移动支付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图1)

1、感知价值。Blackwell认为,感知价值是一种顾客的主观感受,其主要由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差额决定。而移动支付最为吸引用户的就是它可以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其服务,这种便利性是其他支付方式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当用户需要临时购买或者感觉时间紧迫时,用户的感知价值达到最大。另外,许多研究已经论证实体环境下的顾客感知价值是顾客满意与信任的前因变量。因此,感知价值越高,其用户满意度和用户信任也就越高。

2、信任。在移动支付中,由于买卖双方时空隔离,且涉及金钱和隐私方面的信息,信任的作用十分重要。根据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调查,40%的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信任,而完全信任移动支付的还不到15%,且有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信用卡资料。可见,研究信任对用户黏性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如果顾客信任卖方就会与其继续合作,如果顾客对卖方缺乏信任,顾客关系就无法向更高水平发展,更无法形成顾客忠诚。

3、满意。在Mohamed Khalifa等的研究中,总体满意、互动性和习惯是影响用户黏性的三个主要因素,而总体满意包括产品满意、销售过程满意以及售后服务满意三个方面。除此之外,Harvir S.Bansal等也证明了总体满意对消费者黏性的影响效果,但总体网站满意仅解释了5%的网站黏性方差,这意味着其他因素对网站黏性的影响更大。另外,多数学者认为顾客满意决定顾客的后续行为,也就是说,顾客满意为顾客信任的前因变量。

4、转换成本。Anderson的研究表明,转换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顾客忠诚,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性将大大降低顾客重复购买行为。转换成本除了货币成本外,还包括消费者面对新产品或新服务所引起的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和学习成本。Gremler和Brown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服务的转换成本要比产品的转换成本高。Fornell指出,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转换成本存在巨大差异,顾客满意对顾客重复使用行为的影响方式也就随不同行业而变化。对于移动支付而言,如果用户认为使用移动支付的成本较低或转换为其他支付方式的成本较高,则用户将更倾向于移动支付。

5、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累积形成的行为准则、风俗习惯、规章制度、价值标准和道德法律等。在人类社会这种动态环境中,他人的行为模式为个体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和行为标准。Taylor and Todd的研究表明,为了加强与他人的关系或与其重要的人保持一致,即便个体不喜欢,也会进行某种行为。另外,除了来自亲朋好友或领导等人的因素外,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以及关于移动支付的营销等也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向、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

三、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相关建议

要促进移动支付方式在我国的广泛使用,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各大主体必须共同合作。比如,对移动设备生产商而言,需要不断提高设备处理数据的性能,确保移动支付能够达到快速准确地传输和处理数据;对移动运营商而言,要提供稳定普及、经济实惠的无线网络;对支付服务提供者而言,一方面要提高支付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设置合理便捷的支付界面,还应加大对移动支付的宣传等;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规范管理移动支付市场,确保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重点突出移动支付的高效性和便利性。由上述分析可知,感知价值是用户满意的前因变量,也就是说,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感知价值越高,对移动支付的满意度也越高,其持续使用移动支付行为的意愿也越强。而移动支付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随身、随地、随时地使用移动支付完成交易。因此,支付服务提供者应该充分突出移动支付的这种便利性,在宣传时列举移动支付带给用户的一系列好处,例如避免排队、不用找零钱、节省时间等等,以加强用户对其高效性和便利性的认识。

第二,采取多种措施打消移动支付用户的疑虑。由于当前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足够的信任,虽然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曝光,但更多的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了解得太少。事实上在我国,网上银行支付方式已经普及,但是大部分人对移动支付方式的接受却相去甚远。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手机支付和银行支付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甚至由于网络信号差异等因素,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还要高于网上银行支付。而且即使手机遗失,用户在挂失银行卡时也会同时删除手机内的相关信息。因此,为了打消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的疑虑,有关部门或媒体应该采取加大宣传、免费试用等多种方式建立用户信任,从而促使用户自愿并放心使用移动支付。

第三,改进移动支付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良好的移动设备性能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基础,因为移动设备传输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网络的时间就越短,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和成本,让用户觉得方便快捷,又能增强用户的信任,使用户觉得短时间的交易过程可以降低风险。除此之外,屏幕尺寸较大、操作界面便捷可以让用户觉得移动支付容易使用,从而愿意继续使用下去。另外,稳定迅速、覆盖面广的无线网络对移动支付用户信任具有重要影响,其安全可靠的数据加密技术能够确保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从而增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因此,加快改进移动支付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也是间接促进用户持续使用移动支付的有效途径。

第四,充分利用移动支付用户所处环境的重要影响。由于社会规范会对用户黏性产生影响,而任何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如果个体周边的群体成员认为移动支付方式是有益行为,则个体也会对移动支付持肯定态度;反之,如果周边群体对移动支付持消极态度,则个体很容易放弃使用移动支付。而且如果个体对移动支付不太了解而又产生初步兴趣时,他们就会吸取周围人的意见来决定是否使用。因此,支付服务提供者可以采取送积分、返现等措施促使他们与周边已使用移动支付的群体保持一致,从而提高用户黏性。

主要参考文献:

[1]Bush.Accompany to Expand Strategic Alliance in Key Vertical Markets by Helping Partners Increase Portal Stickines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J].Business Wire,March 23,1999.

[2]Crosby,L.A.,Evans,K.R.& Cowles,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s selling: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1990.2.

[3]Blackwell,Szeinbach,Barnes,Garner,Bush.The Antecedents of Customer Loyalty[J].1999.5.

[4]崔媛媛.手机数字签名: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保障[J].电信网技术,2010.2.

篇5

关键词: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价值链;营销策略

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4.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民占比由2016年底的98.6%提升至99.3%。通信设备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移动支付也因其高效、便捷、灵活的特性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前,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占据了移动支付的主流,并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环境及趋势

(一)移动支付的含义与特点。移动支付,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是指智能手机)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通过将客户的银行卡、手机与支付终端捆绑的模式向银行金融机构发起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功能。移动支付因其简单的操作性、技术的先进性、服务的创新性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新型支付方式,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移动性。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与手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随时随地从移动终端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信息。2.及时性。获取服务信息更加便捷,服务功能的实现越加高效,账户的查询、转账、购物消费越来越便利。3.定制化。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优势,对不同消费方式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4.集成性。集搜索、电商、社交为一体,是一个全息化的移动支付系统。(二)移动支付的应用。1.创造“移动”服务。“移动”服务,其内涵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以智能手机为主)为载体,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很多满足潜在需求的服务,例如,线下线上融合,灵活、高效、便捷的服务提升了用户体验。跨境支付前景广阔,应用场景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网民中有84.6%的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手机在网上支付结算,在超市、便利店、餐馆等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的方式正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结算成为消费者的新型支付观。2.超前客户服务管理。超前客户服务管理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大量收集用户的交易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并能创造客户需求。比如,金融科技通过支付环节深度挖掘支付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大数据,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定制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这在支付、保险、理财、供应链、大数据等领域都有运用。3.应用场景多元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支付流程更加顺畅、便捷,使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覆盖更多场景。例如移动支付厂商横向开拓交通、医疗、餐饮、外卖、网贷、理财、教育等行业,纵向拓展致力于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从安全保障、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等方面提出系统化的技术要求。(三)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环境及趋势。1.移动支付产业链。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所组成的支付清算是中国移动支付核心参与方,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通讯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角色。一是支付清算。由银联和央行支付系统组成的支付清算是整个电子支付产业的枢纽,提供跨行大小额电子支付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跨行资金清算的业务。二是终端厂商。手机终端厂商以集成NFC通讯模块等方式提供近场支付环境的终端支持,通过与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的近场支付功能。例如,三星、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终端生产商为NFC模式的近场支付提供设备技术的支持。三是软硬件设备商。软硬件设备商主要以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的方式提供POS收单服务。POS收单服务有效推动了电子支付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进化,促进了线上线下支付一体化的发展。四是通信运营商。通信运营商为支付交易提供网络设施、通信渠道、支付通道。其不断开发推出创新产品,例如近场支付的双界面SIM卡、与用户互动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等,是推动我国电子支付行业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五是金融机构。银行作为发卡机构,拥有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将银行卡号与手机号绑定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便捷的支付服务。凭借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渠道在远程支付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在近场支付方面,联合终端厂商、软硬件设备商推出云闪付。六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市场敏感度极高,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以制定不同的服务,打破线上线下的限制,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地发展进取。如今,第三方移动支付已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2.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占手机网民规模的85.3%,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数据指出,2019年移动支付业务(不含银行支付机构)的业务金额是249.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打开,移动支付业务不仅在重塑着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个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3.支付场景多样化,支付路径便捷化。随着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支付的场景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网购支付、话费充值、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场景逐步向金融产品支付、休闲娱乐、生活缴费、美容护理、游戏充值、跨境转账等支付场景扩展。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移动支付的支付路径涵盖了远程网络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支付、条码支付、光子支付、手刷支付等在内的多种支付路径。其中,二维码支付得益于其适宜场景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低门槛、直接便捷性成为目前移动支付的线下主流支付路径。

二、基于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竞争格局。1.金融机构主导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电子支付服务主要推动力量来源于银联和银行两方面,银联通过将客户银行卡与手机号绑定的绑定模式和通过WAP、手机短信等方式发起指令支付的移动支付网关模式为客户进行服务;银行首先主推的手机银行模式是通过短信、手机客户端、WAP等方式进行银行柜面服务的查询、转账等业务员的延伸服务,其次,与终端厂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预制银行卡信息与非接触芯片的方式,使手机具备银行卡与近场支付的功能。银联与银行主导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过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银行卡发行品牌服务、银行卡收单跨行交易手续费分润、ATM跨行取款收费、电子银行转账等手续费、快捷支付手续费分润等业务获取利润。2.通信运营商机构主导模式。通信运营商主导的移动支付模式有小额花费支付、近场支付两种。小额花费支付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支付,是通信运营商移动支付的初期产品;近场支付方面,通信运营商主要通过与终端商场合作定制具有特定功能的手机终端的方式推广普及终端改造的近场支付。通信运营商的核心盈利模式是提供基础移动网络获取网络服务利益,通过短信、WAP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获取移动增值服务,通过为应用服务商提供服务的门户获得分成利益等,以此获取利润。3.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模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导的移动支付有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有资和信、市政交通卡等预付卡发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银联商务、杉德、汇付天下等第三方线下收单机构;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及其下属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模式有手机客户端、手机刷卡器、移动支付网关模式。首先,手机客户端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基于其庞大的客户群需求,将互联网支付迁移到移动终端。常用的支付渠道是通过第三方虚拟账户支付,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的客户端软件。其次,手机刷卡器模式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刷卡器与手机终端相连接,客户通过手机端下单后再刷银行卡完成支付,比如卡拉卡、NFC支付、乐刷等。最后,移动支付网关模式是客户通过客户端选择支付方式完成支付,比如二维码支付、条码支付、声波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上盈利模式是通过电商交易商户交易佣金、电商平台支付解决方案、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等业务获取利润。线下盈利模式是通过接入费、技术服务费、交易手续费等方式获取利润。(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运作状况。自2009年,依托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的各类产品深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方面面,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是依托于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壮大规模,比如支付宝、财付通;或是针对用户提供多样化应用,比如翼支付、平安付;或是为企业定制化B2B支付服务,比如拉卡拉、联动优势,在具备市场细分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和商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和商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业务之间存在直接竞争关系,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益壮大,银行会人为增加竞争壁垒,以保护自身利益,如提升快捷支付接入的门槛。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及行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建议。1.综合发展策略。找准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的定位,以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推动与金融机构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共赢合作,在企业、用户、支付通道、服务质量方面形成合力,避免低效率的成本投入,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2.技术发展策略。提升移动支付环节交易密码的安全性,巩固风险屏障,利用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其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服务创新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握市场契机,加速推进产品研发、打通O2O支付渠道、丰富应用场景。3.市场拓展策略。市场拓展初期支付环节的商户扣率差价统一费率定价;通过与中小商户群的合作,培养用户和商户两端客户群,推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优势,对中小企业实施精准营销获取推广费用,为客户提供行业分析报告获取增值利润。(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营销策略的建议。1.品牌化策略。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加强服务创新,以服务创新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加强与商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进而培养用户与商户对品牌的忠诚。2.兼容性策略。资源整合、横向协作、互利共赢是当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生存法则。找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积极参与和推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3.个性化产品策略。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个性化差异实现服务形式多元化,使大数据、云计算等发挥其强劲的优势。产品属性方面注意对产品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用户黏性的培养。4.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利用基于用户黏性、定位功能和大数据分析角度的SOLOMO模式(信息互动+本地消费+移动化)与O2O模式(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商户或企业推广的精确营销、推测用户的当前需求及深入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5.互动式促销策略。在产品引进期,加强广告宣传力度,鼓励用户参与体验;在产品成长期,通过折扣券或红包进行促销;在产品成熟期,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研发更便捷、安全、高效的第三方支付产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移动终端的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李淑锦,陈莹.基于新金融视角的第三方支付与通货膨胀分析[J].商业研究,2017,(10):23-30.

[2]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5,(2):51-57.

篇6

关键词:移动支付;风险;解决措施

一、移动支付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之一,一直是不容忽视的一大贸易环节。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无疑对电商时代的迈进又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涌现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其迅猛发展的因素之一便是移动支付的出现与普及。移动支付,就是允许消费者应用移动终端的支付能力对所消费的产品进行银行转账、缴费以及购物等,也恰恰是因为其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在过去的几年里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市场,伸手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一)移动支付的形式

1、运营商计费:运营商计费的移动支付模式是指支付的整个过程由运营商承包,用户只需发送短信授权即可,之后运营商便为用户处理整个支付过程,但也要向用户抽取一部分利润;

2、NFC支付:NFC移动支付模式可以让用户脱离POS机,直接通过手机或者NFC设备近距离完成整个支付过程。例如,部分城市的公交IC卡已开始使用这种新兴技术;

3、刷卡支付:刷卡支付是指用户利用移动读卡器,再加上个人的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在任何网络状态下(例如3G或WIFI),通过应用程序匹配刷卡消费。该种支付方式相比上述两种支付方式,在当今市场中已经趋于成熟与完善,也是最为常见的支付方式;

4、应用支付:应用支付也称为APP支付,一般做法是,在应用内用户通过扫描商品的二维码即可及时完成对商品的支付;

上述几种支付模式的优劣在相关网站上都可找寻,加之本文侧重研究的是移动支付的风险与预防措施,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二)移动支付的特点

1、交易成本低廉:对于此处的交易成本我们的理解应该是趋于宏观的,不单单是交易费用,更多的体现是时间成本。当今时代,广大用户不可能时时刻刻面对PC设备处理各种交易事项,但是手机因其轻便小巧的特点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其进行转账、结算既省时也省力;

2、交易的安全性:移动设备不同于传统PC设备,传统PC设备我们在进行交易时很有可能遭遇木马、盗号等威胁,尤其是当交易发生在公用设备上时,个人账户与账户资金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但移动设备因为其高度的隐私性与其内部的智能卡芯片都能高效有力的保护个人账户安全;

3、交易的便利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转账交易,也可以时时查询当前账户余额、过往交易记录,如果是远程交易(例如:网购等等),还可以及时查询物流信息。

二、移动支付存在的风险

立足长远角度,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但就我国目前网络发展、信息技术等现状来看,也不难发现目前移动支付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隐患,主要在支付流程已经面对支付对象时,有如下隐患:

1、用户信息的机密性:用户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选购商品时,交易信息被记录下来,一旦被不法人员加以利用,很有可能对个人财产、人生安全产生很大的隐患;

2、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即使移动设备相比较公用PC设备等具备一定的隐私性,但究其终究是在联网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网上支付产生的个人账户信息、密码等等也很有可能被窥探、监控。个人账户金额被盗刷事件屡屡发生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电子交易中移动设备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出卖了我们的个人重要信息;

3、支付过程没有相关法律保障:个人认为这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条例的管制与制约,不法机构才会肆无忌惮地钻空窃取数亿移动支付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也就得不到其切实保障。跳出个人用户范围,如果是商户对商户,企业对企业之间的移动交易再这方面就显得更为谨慎与仔细,这也是为何当今很多企业在对外进行贸易谈判时往往不愿意采取移动支付而是采取传统支付模式的原因所在,上述我们枚举移动支付的种种优点,但是其交易过程中有诸多安全隐患,又没有切实的法律机制对其进行保障,许多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往往不会选用这种模式。但是,其实企业才是交易平台应该争取吸引住的重要客户之一;

4、支付行为难以追踪:移动支付属于无纸化支付,不同于传统支付模式的透明度高――留下凭证,对于支付行为难以记录与管理。

5、支付环境欠佳:由于移动支付主要还是依赖于网络平台,用户信息的真实性也是难以追踪与证实的,我们往往发现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是本着单纯的购物心态去采取交易行为的,有些不法人士披着广大“消费者”的外衣,对同行进行恶意交易等打压,实则商户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受害方。这一情况其实不单单是移动支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是整个网络大环境下,所有用户都会面临的问题。

三、解决措施

1、技术层面――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针对以上1、2两点,希望相关研究机构与运营商们能够携手共同开发出切实保护相关用户的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这是技术层面需要攻克的难关,可以在手机支付应用中对于关键的交易信息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与解密的摘要信息对比。如果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过,因此数字签名能够验证信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不仅防止了不法机构篡改信息等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帮助广大用户及时发现交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问题。

2、管理层面――用户信息实名认证:针对上述3、5两点,希望各大平台在对新用户注册时(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要对其进行实名认证,这种实名认证的信息并不是公开的,还是由平台监管部门保存,以防以后发生纠纷责任到人时无从查证的尴尬局面发生。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在消费时对于卖方的信任度也会增加,此外在自己今后对账户里的现金进行提现等操作也有了一定保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冒名倒刷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各大商家来说也是有益处的,上述举例中本人指出由于移动交易环境欠佳,很多同行间的恶易时有发生(尤其在一些C2C平台),但是有了实名认证,商家一旦发现不符合常态的恶性干扰现象(如淘宝中的恶意中差评)可以及时与监管平台沟通、查证,因此,实名认证对于出于移动交易两端的买卖双方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

3、法律层面――加强相关法律建设力度:针对以上第4点,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本人认为应该先充分利用我国目前已经颁布的《合同法》与《支付结算办法》,其中的一些条款与增补条例对目前支付过程的监管还是没有很好的贯彻下去,这个需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监管平台的运行会更加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法分子还是会钻法律的漏洞,这就需要立法机构与时俱进,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隐患与问题,并对已有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

四、结语

面对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相信在未来10年,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但是面对移动支付中尚存的种种弊端,希望相关部门引导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公平竞争,切实保障移动用户终端各个层级群体的个人信息安全。尽管就目前而言移动支付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但随着用户习惯、公共政策、商业环境和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成熟,移动支付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年会期间,各方与会嘉宾一起总结回顾了2015年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成果,全面深入地展现并剖析了移动支付领域的生态、挑战和机遇,对2016年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思考与格局的预示极具借鉴性意义。

风口之下的“NFC命运共同体”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发表了名为“合力发展NFC移动支付,全面纾解失速性焦虑”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从2015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大潮中,我们应当深刻分析并认识到当下的产业格局与现状:正因互联网金融的激发,产业竞争异常激烈。NFC业者应该形成“同命运的共同体”。他预计,手机厂商可能会超越传统运营商和银行,成为NFC支付的新主体。

爱刷科技CEO纪成军以资深NFC从业者的经历,分享了NFC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爱刷的NFC 愿景。纪成军感叹NFC的风口可能真的是要到了。纪成军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商场购物、餐厅吃饭、出入门禁、办公权限、出入门禁全部可以一部手机一个APP搞定。

风口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者的想法。自2004年NFC技术诞生起,移动支付就成为NFC的重要“杀手级”应用。但是为何过去十多年,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却发展得步履维艰?对此,李晓枫所长从人行的高位上发出了形成NFC“命运的共同体”的呼吁。

如果说NFC产业链太长,整合困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但NFC发展不温不火的局面却已存在了十多年,而支付宝与微信却能通过二维码在线上支付获得大量市场份额。蚂蚁金服高级副总裁邹亮在会上提及,“今天在座嘉宾80%的演讲中都表示在大力推广NFC。”

在产业链过长、NFC市场发展滞后的现状与线下业者推广NFC表现出的积极态度间,存在哪些矛盾?隐含哪些深层次问题?

NFC真正的“杀手”是谁?

截至2014年,手机缺乏NFC功能、POS机尚未升级依旧是困扰以NFC为基础的移动支付向前发展的难题。对大多数手机厂商而言,倘若NFC不能立即带来较大市场,他们自然不愿浪费成本去增添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功能。随着苹果使用NFC接口的Apple Pay,包括华为、小米和中兴在内的众多手机厂商才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态度转变。

事实上,大多数的技术更迭都有长尾效应,在漫长的NFC POS升级过程中,如果“NFC共同体”依旧各自为战,而消费者仍无法在传统POS机面前通过手机或可穿戴设备来获得流畅的刷卡体验,那么移动支付终将成为鸡肋,“丢掉钱包”也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经过中国银联多年大力的推广,截至2015年,中国6000万商户已部署约2000万台银联POS机,考虑到大型商户拥有多台POS机的情况,银联POS机保守渗透率达20%左右。据中国银联数据披露,目前约有700万台,即2/3的POS机尚不支持NFC支付。按照每年600万台的更新速度,升级所面临的窗口期至少需要2~3年。

业内人士表示,即便是消费者期待已久的Apple Pay或三星Pay也面临上述问题。对他们而言,虽然三星采用了名为MST的技术且苹果拥有众多用户,但只适用于iPhone6和S6以上新款手机的限制条件,会使得大多数使用老款手机的用户,依旧会面临无“机”可刷的局面。

NFC/mNFC:新希望的承载者?

三星手机采用双模技术路线支持NFC和非NFC两类POS机,来推广线下移动支付,无疑是解决当前困局的亮点。在2016年移动支付年会上,上海易码联合创始人张亦农博士带来了一场关于mNFC技术优势的主题演讲。他表示,mNFC (Magnet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技术,是指通过可穿戴设备发射磁脉冲到POS终端的方式,完成基于磁脉冲的非接支付。在支持NFC的POS机上,易码可穿戴产品优先通过NFC进行支付;在不具备NFC功能的POS机上,将会自动切换至mNFC方式进行支付。

据张亦农介绍,mNFC的使用体验和三星MST十分类似,但实现手段不同,并且拥有自主专利。年会现场,mNFC以NFC互补者的姿态出现在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中,成为一大亮点。

具备双模NFC/mNFC功能的可穿戴产品出现,可解决当前三大问题。首先,通过NFC顺应了中国人行和中国银联强力推动的基于NFC支付的趋势;其次,通过mNFC规避了老旧POS场景这个线下移动支付的杀手;最后,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了对增量手机和存量手机的全兼容。其中第二点尤为重要, mNFC一方面延续了刷卡消费群体对线下POS机的依赖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做到了NFC在POS机上相似的体验,实现平滑过渡。

上海易码在主推可穿戴产品之外,也为其他手机硬件厂商提供mNFC模块,使国产手机迅速具备和三星MST一样的技术能力。mNFC像粘结剂一样,把带NFC POS的支付场景和不带NFC的支付场景连接在一起,把创新和接地气连接在一起,把“NFC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们连接在一起。

篇8

第一部分:范例(可以模仿)

【摘要】移动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一方面,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的日趋发展促进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创建,另一方面,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也保证了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还处于发展与成熟时期,所以在内容上也是不断丰富。本文首先从电子支付概况、移动支付定义与基本流程、移动支付的主要优势和国内外移动支付的现状等方面对移动支付进行比较全面地概述;其次重点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及其商务模式之间的比较;最后通过我国移动支付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

第二部分:什么是摘要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位于论文第一页;字数要求为200-3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课题设计意义、完成的主要工作、重要结论及其理论和技术水平,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

关键词:结合标题和正文内容一般选取3至5个关键词。

那么到底如何写呢?请关注下页:

简单来说,摘要就是论文的梗概,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示论文内容全部重要的信息。简洁具体的摘要还须明确论文的创新性,读者通过阅读摘要便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也方便读者检索,提高论文被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的概率。

摘要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 研究目的:用一句话概述即可,但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必须详细具体,作者在摘要中要给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结果及对其进行剖析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结论。

摘要应该开门见山,直接给出研究目的。摘要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出现过的信息,不要把引言和结论中叙述性的内容写人摘要,在学科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共知的内容不要写人摘要。不必介绍研究背景,也不要有自我评价的语句,如“本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摘要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能有作者未来的研究计划,不能出现图、表、参考文献序号和缩写词,尽量不要出现数学公式。为保证摘要的客观真实性,摘要应采取第三人称写法,不宜出现“本文”、“作者”、“我们”等字样,应写成“对??进行了研究”,“基于??”。句子要尽量简短,只叙述新信息和发展,减少原来的研究细节。

第三部分:从不好的摘要到好的摘要

范例:(写的很差的摘要)

不好的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组织问题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物流组织层的概念,并通过研究指出物流组织层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同时对物流组织的内容、物流组织层的运作机理及其运作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希望能有效解决物流市场组织问题提供一种全心的思路”。该文为研究观点类,其摘要缺乏具体结果。

修改稿为

好的摘要,重点推荐模仿!!!!

篇9

标准的制定如同发令枪响,业界厂商纷纷发力,抢占制高点,布局未来。半年过去了,各方的进展如何?未来又将向何处去?

未来与现状之间的反差

与其他移动支付形态(运营商计费、刷卡支付、应用支付)相比,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讯)支付优势明显,给予用户无限的遐想空间,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成为移动支付的一大亮点。

然而,受制于建设成本、利益分配、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制约,NFC支付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0月,Google Wallet负责人Osama Bedier公开承认,尽管各大银行、无线运营商和信用卡公司都非常支持NFC支付方式,但要想在美国市场上广泛使用具备NFC技术支持的智能手机和支付终端“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不久,这位负责人即宣布离职,从而令Google Wallet陷入尴尬境地。《福布斯》更悲观地认为这种支付手段“面临因残缺不全而销声匿迹的风险。”

标准出炉 各方竞逐

和国外相比,国内NFC支付起步并不算晚,但过程却异常缓慢,这其中固然有国内金融环境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对于技术标准的争夺。

标准之争,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外,实质是对未来平台主导权的争夺。经过漫长谈判,以中国移动为首的通信阵营和中国银联达成共识,确定采用银联主导的标准,标准之争终于尘埃落定。确定标准的进程虽然艰辛,但旁观者已不难从中看出NFC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也可以预料:未来的推广之路绝不会是一片坦途。

目前,我国NFC支付的参与主体包括银行、移动运营商、银联、移动终端厂商、商户等,各方都在积极发展相关业务。

银行方面,以招商银行的推动力度最大。作为国内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领先者,招商银行依托已有的技术和信用卡客户量优势,逐渐从信用卡服务供应商,转变为移动支付服务供应商,不断与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移动支付产品。去年9月份,招商银行与HTC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国内首款NFC手机钱包,之后又与中国移动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进行合作。

第一个喊出“废掉”信用卡,将其变成数据信息融入手机中;抢先与相关行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国内第一款NFC手机钱包……招商银行的这一系列举动,结合其在网络银行业务推广中一贯的积极形象,显现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招商银行的敏感与气魄。对此,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银行不能放弃支付这个市场,如果银行从支付退出去,那银行的其他业务都将失去根本。

浦东发展银行也是NFC支付推广的先行者之一。和招商银行不同,早在与中国移动合作之初,浦发就率先采取芯片贴片卡的方式先行布局近场支付领域。近一年来,浦发与中移动合作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大力推进联名卡的发卡力度,在全国12个城市发行近30万张。浦发认为,在移动支付环境并不成熟的背景下,作为过渡方案,联名卡在未来几年内还有较大潜力。

广发银行也提出了NFC-SIM卡解决方案,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完全掌握主流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商业银行之一,稳居移动支付领域第一阵营。2013年上半年,广发银行将正式推出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合作的手机支付卡。

此外,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NFC支付业务。

对于各大银行布局NFC支付的举措,业内普遍认为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提高交易量,吸引用户。一位招行总行的相关人士表示,招行推动移动支付的整体规划是要通过互联网业务来带动整个零售业务的发展,用意是通过最早推出移动支付,来赢得更多用户的喜爱。

通信运营商方面,作为在标准之争中通信阵营的主导者,中国移动早先采用2.4GHz的RF-SIM标准,最终经过协商与中国银联签署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基于NFC的手机近场支付的通信标准和银行支付标准(符合国际标准)。标准统一后,中国移动开始大规模推广NFC手机支付业务。据透露,中国移动今年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将有超过1000万部具有NFC支付功能,而内置NFC移动支付将会成为其推广TD-SCDMA终端的一个重要卖点。

其他两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与招商银行在去年底联合推出名为“联通招行手机钱包”的信用卡手机支付产品;中国电信也将推出电子钱包,并启用终端定制。

与银行一样,在现阶段NFC支付推广中,通信运营商也将目标定为争取用户,为此将与各行业开展广泛合作。上海移动计划未来重点关注金融、市政公交、商户和政企校园四大领域。据上海移动数据业务部相关人士介绍,就本地而言,未来计划和12580商盟打通,进而推进O2O(线上到线下)支付应用,“我们推出NFC支付业务,主要是为了增加用户黏性。”

在终端建设方面,中国银联主要负责支付POS机的建设与改造,到去年年底其“闪付POS”已突破100万台。银联还在50个城市建立100个闪付商圈,以提高闪付POS的使用活跃度。以三星、HTC为代表的手机生产厂商则已经推出了数款NFC支付手机。遗憾的是,苹果最新一代iphone仍不支持NFC支付,这对于NFC支付推广不是一个好消息,但针对iphone的NFC背夹等辅助装置的推出也许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NFC支付的特点,决定了各行业抢占市场不能采用封闭性的“跑马圈地”模式,必须要抱着比以往更加开放的态度,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来实现各自战略。因此,“合作”注定将成为国内NFC支付推广进程中的创新之道。

安全、利益制约链条延展

尽管相关行业在NFC支付布局中争先恐后,大手笔层出不穷,但也应该看到,NFC支付的推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外“今年将是移动支付元年”的口号年年喊年年未能言中的尴尬就是明证。目前NFC支付推广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安全保障、用户习惯、成本分担、利润分配等。

首先,安全问题是NFC支付推广的严重瓶颈。用户使用手机钱包进行支付时,需向商家提供手机号及个人账户密码,移动运营商确认无误后,购物款项便从个人小额账户中扣除。由于账户密码的确认信息是通过无线传输的,对于安全的担忧不可避免。另外,一旦手机丢失,与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账户便存在风险。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一部手机走天下”的豪迈背后是否也潜藏着“手机一丢就破产”的隐忧?不过,相关厂商已经针对安全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思路国际(IVIO)副总经理孙意笑表示,NFC支付功能普及后,将加入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功能,从技术层面尽量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

其次,人们对消费方式的固有认识和习惯,一开始就给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带来了一种天然的局限性。在国内,大部分的交易依然是现金,即使是已经推广了十几年的银行卡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支付手段。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发展“手机钱包”业务确实难上加难。支付体验涉及产业链的几乎所有环节,也许只有通过各方长期协作,共同建立一个合理、方便、快捷、安全的消费环境,才能使用户接受移动支付,逐步形成使用习惯。

最后,NFC支付推广中最关键的问题恐怕就是利益协调。一位宁波银行的内部人士表示,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NFC支付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多,各方如何配合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业界还没有清晰的路径。NFC支付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建设成本也是一个问题。例如目前国内市场上具备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型号本就不多,且大多属于高端手机,换机也就成为NFC支付用户要迈过的第一道门槛。此外,目前NFC支付场景较少,如要加快推进速度,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如何分担其中的成本,更需要认真研究。实现各方共赢的局面,也许是决定NFC支付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

正如广发银行内部人士所言:虽然目前在技术标准和实施规范上有了统一的制度标杆,但是移动支付业务作为一项涉及较长产业链、协同配合的庞大工程,受人们消费习惯的培养和变更、网络通讯、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等众多关键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落地推广的道路并非一路坦途。

移动支付时代的整合

尽管步履艰难,但NFC支付在国内的推广一直在缓慢而坚定地进行着。标准确立后,相关厂商对NFC支付推广的投入力度之大、合作范围之广、合作层面之深实属罕见。从各方宏大的布局规划中,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移动支付时代,中国企业是不甘沦为配角的。

篇10

【关键词】WiFi;APP;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潜力

一、背景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交易、支付和认证的电子商务活动,彻底克服了现代商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与商务主体更为贴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移动电子商务=“手机”+“APP”+“网民”。APP 是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智能手机是硬件,网民通过“手机”和“APP”进行的活动就叫移动电子商务,它们三者的发展关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潜力。

二、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8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 1~8月,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4G用户占比已超过一半,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总数达到10.04亿户,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近800M,手机上网流量占比近九成。手机用户数量和用手机上网用户数量的攀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上网速度的提升,无线宽带资费的下调,传统电子商务的转型,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二)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四)消息缺少监管

对于微信营销而言,公众平台品牌信息、个人微店营销、微商城,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百花齐放的品牌营销策略。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微信营销产生了信息过剩的效应。进入消费者视野的信息过多,消费者无从筛选。这是微信营销发展的一个瓶颈与弊端,对微信上消息的,与公共平台建立进行合理监管,是微商进行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环节。

四、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二)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I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三)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粉丝化

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五)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五、结束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会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利 .4G 环境下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和创新 . 山东师范大学 ,2014.6.

[2]刘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甘肃科技.2008,(1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