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02 17:5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

篇1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交通运输;问题与措施

在国民经济生产系统当中,交通运输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是国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当前,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国际物流系统也随之而逐渐形成,相应地现代物流管理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这势必会对交通运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和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1港站枢纽的物流服务水平尚待提升

港站枢纽同其他物流平台一样,具有仓储、配送和转运等基本的现代物流业务功能,在实现向物流区的转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这也是其发展成为物流园区的一个重要依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港站枢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在与物流园区的融合方面,仍旧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公路货运站场的功能较为单一,区域物流园区与货运枢纽之间,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之间,在规划和布局方面,统筹协调性还不够强。港口和临港的物流园区都还普遍存在着外部疏运不畅的状况,很多临港的保税物流区、物流园区以及保税港区的功能都未得到充分发挥。

1.2亟待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持续性发展促使我国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总体上看,已经进入了运输服务一体化、网络完善和结构优化的集约发展新阶段。而相较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而言,综合运输的网络体系仍旧还不够健全,其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也不高,在运输枢纽的建设方面,进展也还不够快,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性还不够强,很多组合性效率与整体优势都还没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从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的规模总量上看,还是比较不足,我国也尚未建成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仍旧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层次路网间的结构匹配性较差,功能也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内河的水运发展严重滞后,其中高等级的航道所占比重仍旧较低,大大降低了港口的运输能力。

1.3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

最近几年,交通运输业对发展转型的重视程度还是相当高的,其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服务水平也上升了不少。但是,运输市场的主体仍旧较为分散,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的这一格局至今仍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甩挂运输、厢式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的发展仍旧较为滞后。不仅如此,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程度仍旧普遍偏低,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运输的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很难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1.4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还有待提高

要想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能够有效融合,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创新进展仍旧还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和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需求。在很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仍旧不强,行业区域性和综合性项目普遍较为缺乏,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旧还存在着较多不足,这就导致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的集成发展程度普遍不高,很多物流公共信息的服务功能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另外,在对社会公共资源和行业资源的兼容和整合方面,也是非常不足的。

2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

交通服务系统是连接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重要纽带,紧密地联系着生产环节、分配环节、交换环节和消费环节,是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物流又是构成生产消费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商品或服务等物质实体的一个流动过程,其中包含了存储、运输、装卸、配送、保管以及物流信息管理之类的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活动实现形式。其一,直接以网络传输的方式来配送商品或者服务,比如各类具有较高价值的信息软件、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电子出版物等;其二,以传统物理的方式来配送商品或服务。因此,建立准确而及时的物流信息系统和高效的物资配送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更有利于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从而更好地实现运输工具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当然,这同时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实现物流网络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重要环节。

2.2保证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对生产来说,从最开始的原材料采购起,便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物流活动,当原材料采购到位之后,所有生产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而在这一生产过程当中,又有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由此也可看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伴有物流,而不可否认的是,物流的实现不可能离开交通运输系统。现代物流的实现能够促进交通系统的完善,而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实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的库存结构,减少资金的占用,降低成本,并且还能够缩短生产的周期,以使现代化的生产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而从消费上来看,不管是生产性的消费,还是生活性的消费;不管是政府的消费,还是个人的消费,始终都离不开物流,也正是因为方方面面都有物流的存在,所以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2.3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

对物流来说,运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并且,在所有的物流成本当中,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是最大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各类货物的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就占掉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假如再把产品出厂时的包装费算到制造成本中,那么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的比重就占了约50%。所以合理地配置运输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通常情况下,当社会的各个生产条件不发生变化时,物流的合理化程度越高,其周转的速度就会越快,就越有利于社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加强对物流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的合理化程度,商品或服务的周转速度就会越快,交通运输也会随之而不断发展,其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会更高。

3提高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影响力的措施

3.1适当降低物流成本

一方面,要适当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收费利润率普遍偏高,在未来,非常有必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可喜的是,交通运输部中已有不少相关人士表态,交通运输部自进行高速公路收费大清理以来,就已经开始在着手对高速公路收费利润率过高这一问题进行处理了,希望能够通过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从根本上将这一问题解决,也就是说,当某一收费公路所获得的利润超过了合理的回报时,国家有权要求该公路降低其费率。并且,还要坚决清理那些涉农或者是超期的收费,一定不能为了地方利益而去损害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着力降低物流业的税负。尽管我国某些地区为了减轻物流业税负而做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尝试,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这一办法的尝试反而让很多大型的运输型物流企业的税负大幅度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货物运输业务的增值税税率相对偏高,另一个则是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偏少。有人建议将交通运输服务中的货物运输服务剥离出来,纳入至物流辅助服务中去,并适当地增加一些增值税进项抵扣的项目,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税负增加的这一问题。物流业发展当前还面临着一定的体制,例如对物流的行业政策、商业网点的布局、交通运输的收费以及商贸用地的规划等环节的管理,都是不容忽视的。有学者指出,在对物流行业进行宏观管理时,我国至今都还没有一个主导性的主管部门,并且其还建议由商务部来担此重任,对物流行业进行协调和管理,而其他的政府部门,则应做好配合工作。

3.2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

要充分地利用现代管理技术、金融工具和信息技术来对交通运输业进行改造,以提升其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要紧紧围绕当前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及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不断地进行创新,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消化和吸收,实现再创新,以此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进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还需要积极地推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业务协同,不断地深化电子商务与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的融合应用,以此来加快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

3.3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

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人,可以说,人力资源是其成长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加之物流企业又是一个多功能的合成系统,各种物流增值服务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样化,这就对物流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物流知识之外,对贸易、保险以及报关等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我国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相当缺乏的,这也是我国整体物流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物流管理理念,还是技术手段的应用上,都无法与国外的物流企业相抗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要标准化和规范化相应的服务流程与相关准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其的新知识培训,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水手、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化等方面知识的不足。

4结束语

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就目前看来,我国在现代物流管理和交通运输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物流管理对交通运输影响力的发挥,既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需要积极采取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科技创新以及加强对物流人才的管理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伟.现代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有效融合[J].交通标准化,2008,05:106-108.

[2]李振福,曹印.大连市交通运输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方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05:49-50.

[3]叶怀珍,杨泽轶.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01:56-58+83.

[4]李兰冰,刘秉镰.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J].物流技术,2005,04:15-18.

篇2

关键词:企业物流 战略管理 物流营销 电子商务

Abstract: Summarizes U.S.A. enterprises’ la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n developing in fifty years, sets out from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laws suitable to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z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strategy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Keyword: logistics of enterprises strategy management making of logistics E-business

1. 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 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 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 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 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 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 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 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 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 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 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 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 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 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 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篇3

关键词:企业物流 战略管理 物流营销 电子商务

Abstract: Summarizes U.S.A. enterprises’ la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n developing in fifty years, sets out from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laws suitable to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z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strategy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Keyword: logistics of enterprises strategy management making of logistics E-business

1. 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 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 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 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 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 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 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 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 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 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 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 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 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 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 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篇4

论文摘要:从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训、绩效评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篇5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管理;物流产业;应用

一、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提出已有十余年了,它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于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最初的含义是指把相关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题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进一步扩展了物联网的概念。这一报告指出,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物品上嵌入一种移动收发器,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的负责人也提出了一个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根据上述国外机构对物联网的定义,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物联网的定义,即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传感技术把物品与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交换的智能互联网。由此可见:①物联网仍然是一个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新网络;②物联网的用户端已经延伸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即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③由于物联网应用了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传感技术,因而它具有智能属性。

(二)物联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

物联网最早是在美国提出也是首先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和政府重视的。2009年1月,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而物联网就是实现这一构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尔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IBM公司“智慧地球”这一构想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将物联网和新能源一起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从此物联网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高度关注和重视物联网的研究。总理曾做了三次关于物联网发展的讲话。2009年8月,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物联网已被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且我国目前已经把传感网明确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物联网在中国可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此外,欧盟也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二、物联网在未来物流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广泛用于公共安全、工业监测、老人护理、平安家居、政府工作、智能交通以及现代智能物流等社会各领域。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也是信息化及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有报告预测,在2011、2012和2015年,中国物联网应用于物流市场的产值将分别达到230亿元、350亿元和650亿元。就物流领域的应用而言,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说物联网的引入将彻底颠覆和改造传统的物流产业和物流管理模式。这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成本的控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带动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

所谓物流就是将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及时、安全地进行物品配送的过程。传统的物流模式虽然可以说达到了物流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现代物流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物流企业没有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如在货物配送过程中,客户无法清楚地知道货物的配送状态;②传统物流将采购、运输、仓储、生产、配送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过程孤立开来,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作联系,从而造成低效的供应链管理;③传统物流的成本比较高,效率低下,不仅影响到微观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使全社会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过高。

(二)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会大大提升物流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推动物流服务各环节的有效整合,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从物流服务各环节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生产物流环节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即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燃料等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从一个生产单位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并按照规定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加工、存储的实物流转过程。如果在生产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生产环节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的全过程跟踪和识别,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工跟踪识别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跟踪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2.运输物流环节

运输物流主要是指运用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车等基础设施,把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要素从购买地运输到生产地或者把产成品从生产地运往销售地的过程。如果在运输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即我们只要在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贴上电子识别标签,并在运输线路上安装一些信息接受和转发设备,就可以实时了解所运货物的具置和相关状态了。这样可以使对处于运输物流过程中的货物管理更加透明,可大大提高运输物流的可视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加强物流企业应对运输途中意外事故的预测和处理能力。如可以根据道路交通情况,优化设计更便捷有效的交通路线,从而提高运输物流环节的效率。

3.仓储物流环节

仓储物流就是利用企业的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和配送货物的过程。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仓储物流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存货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把存货盘点由以前依赖于人工盘点转换为依赖于物联网信息技术来自动进行货物盘点,这可以大量节约存货盘点时间和企业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库房的存货情况,即每一种货物的存储量在当前还有多少,与企业的需求状况一比较,就可以迅速地做出补货决策,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也减少了无效库存的发生。这样,仓储物流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增强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配送及销售物流环节

在配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物品的具体仓储位置,这可以大大减少货物找寻的时间和相应的劳动力成本,从而能够节约挑拣货物的时间,加快货物配送速度。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挑拣货物的错误,保证货物配送的准确度。另外,运用物联网进行配送服务还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配送状态,准确合理地计划和管理货物的预期送达时间。在货物销售环节,传统的物流模式是售货员人工找寻货物并出售产品,如果在销售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则当顾客提取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时,智能售货系统会通过信息自动感应并识别货物,

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标识出顾客提取的商品数量和价格,提高销售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某些顾客偷盗商品的行为,避免企业或销售方的无谓损失。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仍不高,自动化水平也很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总体效率还有待提高。物联网的出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给了物流业一个巨大的发展良机,我们一定要借力物联网来主动地全面提升我国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彬.谈物联网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2]赵昱.物联网对物流活动影响之展望[J].企业导报,2010,(6).

[3]邵顺增.物联网应用及发展[J].硅谷,2010,(24).

[4]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2010,(6).

篇6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物流及设施规划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并以最大限度的搞好物流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世界各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物流对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物流概念引入我国虽有数年,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年 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已经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工商企业把现代物流作为企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内 部组织结构,优化企业物流资源,改造与提升物流系统;众多的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企业向物流领域拓展延伸,一批新型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 流企业不断成长。可以预计,现代物流业必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作为工业工程的一个分支,设施规划与设计起源于早期的机械制造厂的工厂布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设施规划与设计早已超越了机械制造厂的工厂设计 范畴,形成了一门不但适用于各类工厂设计, 同样也适用于各种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新的学科。概括地说,设施规划与设计是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 思、规划、论证、设计,作出全面安排,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为它的研究内容。

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水平,搞好企业设施规划,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第二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

本篇论文共分5章,各章主要思路和内容是:

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物流与设施规划的理论及发展现状,介绍物流的定义,分析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和设施规划的概念与作用,了解设施规划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设施规划中的物流系统分析,以事例来说明物流与供应链的相铺相成的作用。

第四章 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的设施布置规划SLP,分析了系统设计需要的详细数据以及根据公司情况用SLP方法具体来分析各作业单位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二章  物流与设施规划的理论及发展现状

第一节 物流的定义

物流的定义至今还在修改、演变。物流定义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适应不同的经济活动目的,不断地进化、调整和完善;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经济发展阶段,也 因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团体、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国家,出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而有所差别。而且物流的定义至今仍有争论。不过物流定义的演变过程也恰恰反 映了不同时期物流理论、物流管理以及物流技术的进步轨迹。?物流在英语中有两个词,一个是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另一个是Logistics,这两个英语名词基本是在同一时期出现的,只不过角度不同,范围有别,所强调的内容相异。

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流定义是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NCPDM(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1960年下的:“所谓物流,就是把完成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广范围的活动,有时也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源到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美 国物流管理协议会在下这个物流定义的同时还列举了物流活动的诸种要素。即货物运输、仓库保管、装卸、工业包装、库存管理、工厂和仓库选址、订货处理、市场 预测和客户服务。

日本通产省1965年曾委托日本财团法人机械振兴会对全日本的物流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该协会在调查报告书中对物流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述:“所谓物的流 通,就是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移转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具体讲,即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

欧洲物流协会(ELA 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1994年公布的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第二节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一)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 ——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 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 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二)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 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 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 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 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四)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 ——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 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 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一)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 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 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 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

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 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三)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 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 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 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四)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 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 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五)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

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我国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 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七)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 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 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 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 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八)缔结战略联盟,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

中国的大型制造企业、商业企业要迅速从“大而全”的经营误区中解脱出来,不失时机地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 与竞争,同时又实现互惠互利。要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实行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参与国内、 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

(九)开拓全球性物流,寻求全球性市场空间

中国的企业要增强竞争忧患意识,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放眼世界,构筑全球化战略,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全球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 品分销,参与国际化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在全 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节 设施规划的概念与作用

2002年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将设置定义为:“设施是物理工厂、配送中心、服务中心和其他的设备。”2001年美国出版的 《Maynard工业工程是>后册第5版对设施的定义则非常见解,即使:“设施是运作(作业)能力的物理表达。”接着进一步解释为:“设施布置是一 个设施内处理和支持方面的规划、设计和物理排列。其目的在于生成支持公司与运作战略的设计。一个好的布置能油画资源的利用,同时满足其他的评价标准,如质 量控制和许多其他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使设施布置很复杂。”

对一个工业设施或制造业的工厂来说,设施就是指所占用的土地、各种建筑物、各种生产和辅助设备、各类公用设施等。设施规划的定义在各种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表述,但一般皆可做如下解释:所谓设施规划,是为新建或改建的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粗分 析、规划和设计,使资源合理配置、系统建成后能有效运营达到各种预期的目,如有效利用人力、设备、空间和能源、产品单位成本最低、为员工提供方便、安全、 舒适的环境等。

第四节 设施规划理论的研究现状

设施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点:

一、却乏对相关理论的吸纳,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理论的不成体系在实际上表现为设计上的强烈依赖经验特征,决策缺乏定量分析方法。

二、忽视企业运行及企业效益的研究。设计实效性不强,缺乏说服力。应该认识到,设施规划对企业的物流费用、维护费用、作业环境,生产管理、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三、重“重工程设计”而轻“规划决策”。工厂设计理论发展中的政府主导角色诠释及理论基础的薄弱,使设计往往偏向重工程可行性而忽视其对企业长远发展影响的决策意义。

当前,工厂设计者正面临着内外环境的三大变化:

第一, 设计对象由国有企业变为多种形式的现代企业,即业主由政府变为企业家。

第二, 设计单位本身由单纯的行业设计院逐步转化为工程公司,其运作模式、业务范围将不断随社会需求转化、拓展。

第三, 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使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对工厂设计的时效性及适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设施规划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发展是我国工业设施规划理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管理界对工业工程的研究的不断深化,设施规划的理 论也随之得以广泛的推广。但是,我国目前的设施规划理论发展存在严重的现实问题,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首先,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企业的产权 改革还远未到位,在目前环境下,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数对设施规划的重视不够。其次,从理论界而言,目前因经济的勃兴与改革的开放,社会热点问题 层出不穷,为经济学家企业管理层提出大量的现实问题。他们缺乏耐心面对烦琐的生产流程环节及工业设施的探究。最后,工厂设施规划实施者大多缺乏系统的企业设施理论素养,不能有效的应用设施规划理论及方法实施设计。

设施规划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着大量外商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在我国开业,给我们提供了设施规划的现实教材。据统计,自1955年起约占美国GNP的8%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的设施。而且 为保证现有设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现有设施要予以不断改进。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大背景的设备更新与产品升级换代改造,大批 的民营企业及新型高科技企业搏击市场不断创立,时代已为设施规划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设施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将取得较大的进步。设施规划理论发展前景广 阔。对工厂设计而言,经济全球化在促使我国工厂设计与世界潮流进一步融合的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发展设施规划理论对于提升我国工厂设计水平有重要现 实意义。

  第三章  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概况及其物流系统分析

第一节 公司简介

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机床研发和根据定单,从台中工业园区进来机床需要的100多种零部件,对有些零部件进行再次加工,然后经过组装、调试完成 后,通过第三方物流销往世界各地。目前,公司有厂房二间,一间有车床、磨床、铣床等加工机器以及组装间;另一间主要存储产成品和毛坯零部件物料等。公司主 要能生产的机台规格有:标准系列:无心磨床、外圆磨床;NC系列:无心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CNC系列:无心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以及立式磨 床、双主轴磨床、车磨机床(已经申请专利)。机床研磨能力能达到1um,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节 公司的物流系统分析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名扬世界,是仅次于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是亚洲第一大制造业公司。但是丰田汽车成功之道主要在于:独特的管理和销售系统

丰田喜一郎在创办公司初期致力于降低成本、减少浪费、降低库存,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丰田的独特管理和全球建立的销售系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 要条件。美国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是采用广泛分布在全美各州的生产供应商模式,而丰田集团对于汽车的生产和供应,则集中于以丰田为中心,半径为1Okm的范 围内。围绕着丰田汽车公司约有300家制造汽车零件、铸模和工具的承包商,在这300家承包商周围又有数不清的小工厂承包制造更小的零件,形成一个汽车生 产辐射网,在爱知县和几个邻县的境内,几乎每一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这个辐射网中的一分子。这种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运输环节,被世界汽车制造业 视为较理想的生产方式。

上面事例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是机床的加工、组装、调试,然后运往客户满意为止,根据业务,销往世 界各地,主要在国内市场。然而该公司主要有100多家物料供应商左右,因此物流对公司来说很重要,正如日本丰田的供应商有300多家,美国通用的有 2500家左右,遍布世界各地。而日本的供应商却紧紧围绕在日本丰田公司本部为中心10KM范围之内,这样就缩短了物流的路程,提高了物料事况的反应速 度,降低了物流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公司的盈利,而美国通用的物料供应商却遍布世界各地,对美国通用的物料需求的反应速度跟不上。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物流速 度,对公司造成损失,同时也验证了我们物流系统所说的一个特点--有的物流系统跨很大的地域,持续时间也很长,因而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反应了我们企 业要和供应商做好关系,不仅仅在距离上、合作关系上,都要有利于公司。

辛格玛公司也像丰田一样,物料基本上都从台湾进来,在台湾和杭州分公司加工组装。物料供应商都在附近,也同样缩短了物料陪送时间,提高了对物料需求的反应速度。这样就在供应链当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系统。

公司的100多家物料供应商,从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机台的配送,都从台中的工业园区陪送过来。因为那里有机床所需的全部配套设施,比日本丰田公司物料供应 商都还近,还到位。正体现了公司与供应商应保持良好关系和灵敏的反应速度。有需求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来满足公司的需求,从而控制市场,节省成本,赢得市场 竞争力,为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物流方面,从公司的着眼出发,我们要求公司的物料配送最好都与公司不远。这样,把公司和供应商合起来,就可以看成是 一个整体,每部分就像是公司的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反应操作都在公司的控制之内。

第四章  杭州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的设施布置规划SLP

第一节 决定设施布置需要的详细数据

一个良好的布置设计应使物料搬运的成本最低,使人员走动的距离最短,从而使办事效率最高。通常物料搬运和运输的成本约占制造业总成本的20%~50%,同时许多工伤事故来源于物料搬运。而良好的布置设计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并有比较完备和详细的数据:

一、设施之间相互流动的物流频率。

二、设施的形状和大小尺寸。

三、有效的楼层面积和空间。

四、设施位置要受的限制和限制条件。

五、一对设施之间是否要求相互靠近。

有些数据如设施位置的限制并非基本数据,只要知道了设施之间相互流动的物流频率以及设施的形状和大小尺寸,就可以做初步的布置。如果物流频率数据不准确, 设施布置设计人员至少可以对物流强度或运输量作出主观估计,如重、中等、轻等。假如设施是机器设备或工作站,则必须在其间留有空间和过道,以便供设备或工 作站服务的物料搬运设备的通行。

第二节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在设施布置中,各设施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人际、工作事务、行政事务等的活动,尤其是在行政、服务、事业等各种单位中,都存在人和工作的联系。这些 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通过单位之间活动的频繁程度可以说明单位之间关系是密切或者疏远。这种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分 析称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根据单位之间关系密切程度来布置设施或设备,这是除去用物流外决定设施布置的另一重要原则。当各单位之间存在大量物流时,就 要以物流为主来考虑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决定布置。当不存在重大物流时,如电子工业需要运输的物料很少,化工厂主要用管道输送物料,就不必作物流分析而改用 相互关系图作为布置的依据。制造业的很多企业中,各生产作业单位间存在大量物流关系,而各辅助部门都为非物流关系,则需要将物流关系和相互关系结合在一起 统一考虑。

对于辛格玛公司我们先从大的整体来考虑,他总共有5个大单位,有职工宿舍,车间1(主要用来加工、组装机器),车间2(主要用来存储毛坯及零部件和成品),办公室以及食堂。目前它的大单位之间的布置如图4-1:

 

图4-1  现公司布置图

对于上面的布局来说,我认为是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住宿要的是环境,良好的清新的空气会给员工以一种饱满的精神面貌出现,而且住宿环境好了也会影响到他的心态和工作态度,在公司上班也勤勤垦垦,努力 认真,对工作一丝不苟,进而会给公司创下更多的财产,而且住宿也是员工自己的空间,不应该跟公司的厂房靠的很近或与其他建筑物接的很近。这样一来可能会造 成职工住宿的噪音污染,不仅影响了职工的心情,休息状态,也不会给公司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职工没有休息好会影响到工作上去,这样就损失更大了。另一方面, 职工住宿的绿化程度还不够,这样不能创造良好清新的空气。最后,住宿房与车间离的太近,会造成环境卫生方面的出现问题,这样本不应该用人去治理环境卫生 的,现在要用人去管理、治理卫生情况,增加了公司成本,也加大了管理难度。同样,员工也有放假的日子,有些可能不会到外面去逛,就想在公司内运动一下,然 而没有运动活动设施,没有场地也是不行的。因此,建议公司为职工搞一块地方来办活动场所,为职工的业余生活提供良好的去处,满意了员工,造福了自己。

其次,对于食堂来说,卫生是最重要的。但对于公司食堂来说,它位于车间2旁边,不能很好提高食堂的卫生状况或者会影响到食堂的卫生。一些铁渣、铁丝等都会 丢在车间附近,造成对食堂空气、环境卫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方面的影响,应稍微远离车间部门。如果太远的话会造成公司土地浪费,增加公司成本,应根据 情况保持一定距离。第二,食堂周围也应该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提高卫生条件,保证职工吃的质量。

再者,对于车间2来说,车间主要是存储一些毛坯和零部件物料,以及产成品。但是这些都是要靠运输工具来运输的。没有良好的物流通道是不行的。目前,毛坯或 零部件从车间2运输到车间1还好,也没有多大的不适,就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噪音可能会影响到职工住宿房。但是更严重的是,对于产成品的运输要经过比较长的 一段路才能到车间门口。不仅不方便运输,而且也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比如,通道的建设要求就比较高了。公司内部设施的规划就更难了。因此,最好把车 间2放到公司大门附近,便于产成品输送出去,提高方便性。

最后,对于办公室和车间1连体及布置没有大的不同。

此外,还应设立一个垃圾场所。专门堆放一些铁弃物品。最好也设立在便于运输出去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一方面搞好卫生,另一方面便于规划。

因此,根据以上,现将他们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应用表4-1密切程度代码作分析如图4-2:

表4-1  密切程度代码

密切程度代码 A E     I     O     U     X

实际含义 绝对必要 特别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不要靠近

 

图4-2  作业单位关系图

根据以上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公司各作业单位的大体分布图,如图4-3:

 

图4-3  改进后公司布局图

这样我们不仅考虑到了车间1与车间2的物流关系以及车间2机器的运输出去的物流方便性,住宿房与食堂和车间的噪音和卫生的关系,我们用了一快绿化来处理和 篮球场地来增加公司员工的业余生活,很好的处理了三者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看到办公室和车间1是连体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办公室要对车间1内的工作内容的监视 和人员技术的支持,这样就有了干净的食堂,安静的住宿和系统化的车间。

以上是公司大作业单位的排布,接下来是对车间1的内设的排布。因为车间1是组装与某些零件的加工处理以及整个机台的喷漆、清洁都在一个车间内,要求整个车 间的排布就非常严密与工整。车间1内要求天车两部,车床、钻床、磨床、冲床各一台,还有几个组装机台区域,一个喷漆房,一个小型物料区以及一个能调试5台 大型机台的小车间,一块泥土(用平放置大型机器--铣床,防震),多余空地可以考虑工具架的陈设以及其它杂物的摆放。最后应有一条适宜的参访走行道路。因为杭州辛格玛公司才刚刚成立,厂房才刚刚组建完成,机器也没完全到位,部分机车还在报关状态,所以公司厂房的作业单位设施的布置初步设计为如图4-4。  

图4-4  原厂办车间规划示意图

对于车间1的设施布置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合理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从物流方面来考虑,如果按照公司设计的来看,物料要先通过运输经过大门,穿越小车间(调试间),然后到车间最南边--组装区。经过组装完成后,再运 到小车间调试,调试完成后,到喷漆房上漆,最后再运到车间2存放。这样一来,显然,物流太麻烦,在车间内很不规范,杂乱无章。

第二,从管理上讲,因为物料物流使得车间不规范,显得很混乱,所以不仅对物体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喷漆房应该转到北面角落里去,物料区也 转到北面的相应位置去,然后加工区和组装区应该对调一下。现在,再来看物料的物流情况,物料从车间2运输过来,因为车间1物料区就在大门口,所以物料运输 到大门口就可以了,比起原先来说,方便、容易多了,而且不在车间里边转,没有造成生产上的阻碍和管理上的难度。然后物料经过北边组装区的组装,再经过小车 间的调试完成后,上漆,因为上漆间也在大门口,所以上完漆就直接可以运输到车间2,也比较方便。因此,经过这样一改进,物料物流的方便性明显提高了,管理 上也更加容易了,对人员的监控和技术支持也十分方便了。

现将车间1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如图4-5。(因为考虑到厂房内要求整齐,而且区域有明显划分,所以我们把组装区域当成一整快,加工区域也看作一个整体)

图4-5  车间1作业单位关系图

表4-2 各作业单位面积及特殊要求卡

 

 

图4-6  物流图的另一种画法

所以,改进后车间1设施分布图如图4-7:

 

图4-7 改进后厂办车间示意图

表4-3  评价因素与评价表

 

再者,我们对车间2的区域规划一下,因为现公司还没有完全进入运营操作状态,车间2的内设规划只能凭我个人理解看法来规划一下。车间2主要作为存储作用,用于机台产成品的存放和毛坯和零部件物料的存放以及大型工具、车辆的暂停放。因此将车间2的规划如下图4-8:

 

图4-8  车间2规划示意图

就这样整个公司的物流与设施规划基本完成,我们希望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好的效果。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中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现代物流业发展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但正是在这几年,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后得到了快速推进。得益于三个条 件:一是中国已具备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二是出现并快速增长着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三是涌现了一批敢于拼搏的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探索者。加入WTO 以后,加速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进程。

通过上面的改良与建议,物流与设施规划会给公司带来不少利益的。在物流方面,不仅节约了时间,减少了成本,增加了市场竞争能力,给公司带来很多的财富。

我相信,不管是台湾辛格玛实业有限公司还是其他公司,物流与设施规划对公司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只要把握好物流,正确分析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努 力改进物流方面的不足,使物流真正发挥其作用以及积极地展开设施规划,详细地分析,综合地考察各设施之间的关系,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得出合理的规划方 法。那么就会让企业生存的更久,中国企业才有希望,才有立足于世界的机会,才可以让我们骄傲。

 

【参考文献】

[1] 徐震宇.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婕.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3] 董海.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5] 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6] 赵刚.物流运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7] 王淑云.现代物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8] 宋杨.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9] 巴罗.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 陈荣.物流供应链管理[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1] 李万秋.物流中心运作与管理[M].北京: 淸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2] 中田信哉.物流.陪送[M].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01.

[13] Chopra, Suni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J].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14] 李晨松,顾慈阳.运筹商战先机[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15] 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篇7

【关键词】物流外包 解决办法 预防 风险分析

1.引言

在改革开放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市场也在进一步不断的提高,在如此开放的市场背景下,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不得不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以企业现有的资源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把自身企业不是核心的业务对外包给一些相对专业性较强的公司,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竞争战役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企业将自己的业务部分的或是全部的外包给其它公司就意味着自己企业对这些业务不能更好的控制,也难以搜集终端客户对业务的看法也很难保障与终端客户的业务关系。而且随着国内物流也得发展,物流外包市场也表现的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企业应该怎样避免物流外包所带来的风险,减少成本,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速度是物流企业现在应该认真思考的,而笔者也将在下文中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2.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和诱因分析

2.1 企业将物流外包可能发生风险的根本

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和前提是风险分析,企业只有在认清降本企业业务外包后具体会有哪些风险后,才会知道企业业务外包会给本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从而进一步的分析这些风险为什么产生,并且针对这些产生原因找到科学合理解决办法,企业的物流外包活动是企业与物流商之间的利益合作伙伴,更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委托人和物流企业间有很大的复杂性而且委托人和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沟通、物流外包过程的管理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包括很多的方面,而最主要的是来自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企业业务外包的管理还有财务的状况。

2.2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和诱因分析

我国的企业物流外包的市场环境极为复杂,风险的产生原因也很复杂,这是很多种原因糅杂在一起的结果,其中含有多种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2.2.1 从外部环境来看

我国的物流行业市场到现在还是不成熟,现在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其中也不免蕴藏有较大的风险。我国的市场环境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质,而这也和我国的国情有紧密的联系。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处于落后阶段,物流体系也不是很健全,地方的保护还有不稳定的执法都会给企业外包物流带来不变要的障碍和风险,总的来说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在总的体制上缺少协调性。物流的外包业没有一个布局有效规划统一的运输网络。整体的业务流程也缺少科学的运作系统,重复现象很严重,这使得企业的物流外包效率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第二 物流的运作中缺少技术含量,我国的物流服务设很落后,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也很低,因此降低了物流信息的传递效率,这也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三物流企业的经营过于粗糙,几乎每家企业都是以粗放的经营为主的,对于市场的开发与研究都不是很深入。企业的物流外包所受的法律保护也不是很健全,没有办法给物流的外包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2.2.2从企业的内部环境来看

从内部来看,企业应该提高对于内的业务水平,对已经外包的物流业务控制的手段很不健全,因此就出现了各种相关问题。主观上来看,物流管理的观念缺乏创新,一些老字号物流企业只重生产,轻管理,对于物流的革新很抵触;从客观上来说,对于现在的物流发展的节奏企业的布局很难奏效。总的来说,企业的内部环境所能带来的物流外包风险有以下的几点:一是物流的外包企业与服务上会因为高级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风格的不同而产生冲突,致使物流外包会有失败的风险。二是将本企业的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后会对本企业的人员流通造成影响,是公司不得不对公司内部的业务进行重组,而这一过程就会给企业内部的员工心理蒙上阴影,打消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公司的业绩。三是将公司的业务外包出去后,公司内部就会减少对本项业务的认真思考与创新,而这就导致了公司创新性缺乏,过于的依赖第三方物流会使公司逐渐的老龄化,在之后与其他企业合作中会处于被动的尴尬局面。

2.2.3从物流的信息流通的角度上看

物流信息的传递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信息的传递不完整,物流商和企业间本就不是很了解,而对双方的业务若是也不很了解的话就会带来风险;二是信息在传递中出现了泄露的现象,物流外包的同时会有很多的信息共享过程,而这些信息要是流出公司就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三是信息的反馈出现很大的误差,随着物流外包的范围不断地变大,供应链相对的也会变的更长,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细心分亏机制疲软的现象,从而使物流信息的反馈出现错误。

2.2.4物流外包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

物流的外包直至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念,而且对物流的外包认识不够深刻。在外包的控制和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总的来说有以下的几个类别,物流外包的决策风险。供应商失控风险,客户和信任风险。首先是物流外包的决策风险,一个企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将企业的什么业务外包,外包多少业务,外包后企业业务应该怎么样重组,物流服务商应该怎样选择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在外包业务之前做好决策,而且整个决策也应该很全面,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其次,从服务商的角度来看,选择一个稳定的、可以控制的服务商很重要,当物流外包逐渐成熟,并且在整体的公司战略上占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的时候,稳定的物流服务商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在这个时候物流服务商解除合同或是发生一些其他对公司整体战略想违背的事情就会使公司的整体业务发展产生阻碍。客户和信任的风险主要在于,企业不能直接面对客户,对于客户的需求了解也不是很深,这样就会使公司对满足客户需求上大打折扣,信任危机主要表现在企业与服务上的沟通上,对于一个问题双方都没有达成共识就会产生一些分歧,没有做好共同久而久之会出现彼此的不信任。

3.企业外包风险的防范办法

企业物流外包所产生的风险防范主要是认清这些风险所发生的根本,分析出风险的根本原因就会有相关的防范方法来解决物流外包所产生的风险,根据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的防范策略。

3.1企业内部的防范

上文提到企业的内部外包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不是很健全有效,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来防范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内部风险。企业的内部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对于风险进行防范的小组,而这个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解决物流外包所产生的风险,检查企业内部的风险隐患,并且认真监督物流外包的各个环节工作,及时的处理掉物流外包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隐患,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之上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风险处理方案,这样在一些风险发生的时候公司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方法,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避免产生影响企业发展的错误决定。

此外还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合作机制,共同积极争取企业的外部资源,共同前进协同发展。企业应该将物流外包所产生的好处让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都认同,增强员工对物流外包的好感,从而更好的实行外包业务的管理。

3.2联合风险防范

物流也的发展至今产生的一些风险是根深蒂固的,一个企业的防范对于一些风险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个个企业间的联合是对现代物流产生的风险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间的合作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标志,而联合其他企业来共同抵御现代物流的外包所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联合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物流外包的风险补偿基金会,物流外包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的存在时必然的,而我们通过成立一个风险补偿基金会就会吸引更多的物流公司或是企业,而企业参与的越多,风险发生的时候分担到自身的风险损失就会越少,从而使自身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可能的挽回损失;然后我们要做的是联合当地的政府,当地政府不免会出现一下有害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条例,而一家物流公司对政府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联合更多的物流企业就会使政府不得不重视第三方物流发展所面临的政府问题,督促政府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加强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因为外部环境的干扰使第三方物流产生风险。最后就是加强企业间的文化宣传,彼此间的信息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彼此间相互了解能够更加有力的抵御外部力量对第三方物流带来的风险。

4.结语

第三方物流的选择是以后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策略手段,也是一个企业日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可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是一层不变的,在日益变换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陷入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而第三方物流就应运而生,这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利益,可是也给企业带了了更大的挑战和风险。而第三方物流发展到现在,传统的老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现在第三方物流业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快速的适应市场的经济环境,在进行物流外包的时候应该有好的风险意识,联合个个企业更好的改变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更好的规避物流外保所产生的风险,让企业更加稳健,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杨涛,柏汇崧,杨泽年。防范军事物流外包风险[J]。企业导报,2010,(10)

[3]王宝阔,段贵军,郑健。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的探讨[J]。物流科技,2008,(11)

[4]李彩凤。竞争情报防范物流外包风险作用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8,(6)

[5]汪金燕。浅析物流外包的风险及防范[J]。中国市场,2008,(23)